京剧的艺术魅力论文

2024-08-15

京剧的艺术魅力论文(精选11篇)

京剧的艺术魅力论文 篇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京剧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其深深植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土壤,得到了我国人民群众的喜爱。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使众多观众为其魅力所深深折服,无论是舞台表演、音乐伴奏还是剧情设计与人物形象,都让人叹为观止。

一、舞台表演引人入胜

京剧的舞台表演别具一格,它并不像舞台剧一样一味追求真实性,而是使用简单的布景设计,将演出的中心任务交还给京剧表演。对于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京剧表演的关键之一。例如,京剧中的青衣在扮演生活穷苦的良家妇女时,通常衣着朴实,大都会将单色头巾围裹在头上,身上则常穿着“青褶子”,因此被称作“青衣”。这类角色的表演通常都以唱为主,对于表演者的演唱功底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演唱时,既要做到吐字清晰,还要做到字正腔圆,并通过表演,向观众传达出角色善良稳重的个性特点。其表情不能浮夸做作,动作幅度也不宜过大。无论是《法门寺》《白蛇传》还是《孟姜女哭长城》《骂店》等,表演者都应当紧抓角色特征,以此为基础来表现角色情感。

京剧艺术的虚拟性,能够使观众自觉接受舞台的假定性。这种虚拟手段的运用,能够使戏曲舞台展现出超脱的特点。例如,青衣演员走路时通常使用“交叉步”和“一字步”,这两种步伐与现实生活中的步伐差别较大,具有夸张的虚拟成分,但这种艺术手法往往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剧中角色日夜兼程的状态,与此同时也缩减了舞台的空间变动,为观众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人物动作在京剧艺术中往往起到抒发角色情感的作用。在舞台表演中,演员既可以通过唱念来刻画人物性格,也可以通过身段、舞蹈来抒发人物情感。例如,《拾玉镯》就实现了唱念、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京剧舞台表演艺术的立体性、独特性与观赏性,赋予了京剧艺术独特的魅力。

二、音乐伴奏增添活力

音乐伴奏是京剧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打击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打击乐对于烘托表演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京剧艺术中的打击乐伴奏彰显了京剧艺术的生命力,为京剧表演增添活力。原本单一的说唱方式在音乐节奏的引领下变得活泼生动,锣鼓声响,表演开始,将戏曲演出隔离到现实生活之外,并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掌控舞台节奏。无论是营造独特的时空环境,还是制造艺术气氛,或是塑造角色形象,音乐节奏都贡献出巨大力量。在锣经的伴奏与舞台形象产生契合时,一种协调的美感油然而生,带给观众美好的视听体验。第二,京剧艺术中的打击乐能够丰富补充表演语言。打击乐通过节奏组合编织出的语言是对舞台表演的有力补充。这种特殊的语言能够帮助观众区分剧中情节的重要性,分清主次,能够创造出和谐统一的审美氛围,引起观众共鸣。第三,打击乐的节奏能够粘合文武场。节奏是京剧表演艺术的重要媒介,密集的节奏与角色表演相辉映,有效发挥着音乐表情达意的作用。第四,空白的处理是表演京剧艺术的重要内容。例如,锣鼓声的骤停往往能够使观众对客观环境进行主动的想象与联想,这种空白既能够给观众留下舒缓空间,又能够将观众更加深入地带入表演过程中,体味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剧情丰富形象丰满

京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典剧目的剧情经过前辈艺人的不断打磨,历经岁月而不衰,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故事内容耐人寻味。例如,家喻户晓的《秦香莲》,展现了黑脸包公的公正不阿、铁面无私,这种刚正无畏的精神亦是现代人的不懈追求。

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在于丰满的人物形象,除却技巧娴熟、声情并茂的舞台表演,其人物的化妆和服饰也别具一格。一个相貌普通的演员,只要五官端正,经过化妆,就可以成为舞台表演中的“佳人”;不同的人物形象具有不同的脸谱,无论是黑脸的包公、红脸的张飞,都将人物性格特点刻画在脸谱之上。除此之外,京剧演员华美的服饰亦是绝佳的艺术品,通过装扮,观众能够对角色的地位、出身,甚至文化教养、性格特点都拥有较为直观的判断,有的角色衣着华丽,让人眼前一亮,有的角色尽管穿着朴实无华,却让人倍感亲切。

综上所述,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只有走近它、了解它,才能够深刻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对其进行保护、传承,才能够将其发扬光大。无论是舞台表演还是音乐伴奏,亦或是剧情设计与人物形象塑造,京剧艺术都能够带给观众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当前,尽管面临多元观念和多种艺术形式的挑战,但京剧艺术定能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世界的关注。

京剧的艺术魅力论文 篇2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存在百年却依旧流行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可以把一个传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的唯妙唯俏呢?

那么先从乾隆时代的皇帝的那场寿宴说起吧。

清乾隆五十五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这就是京剧的雏形。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汉戏,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 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在京剧里,不同颜色的面具表现着不同的人物性格。

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面具运用夸张的画法,把人物的性格特点直接写到了脸上,这也是京剧为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除此之外,京剧所表演的内容也有很多。比如《霸王别姬》、《智取威虎山》等很多很多,所以京剧是一个非常贴人心的戏种,不论你是坐在乡间大院里观看,还是坐在专门的剧院里看,都别有一番风味,演的内容更是让你看几遍都不过瘾。

魅力春天,京剧新星的摇篮 篇3

首开先河

2011年3月16日,北京京剧院主办的“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正式启动。5月15日~6月10日,由30名参赛选手参加的25场演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落下帷幕。擂台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引起了众多媒体、宣传单位的重视。

2011年8月,由北京京剧院主办的首届“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邀请赛在梅兰芳大剧院开锣。承办方北京京剧院与其他九大参赛院团,在首届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擂台赛的基础上,制定了更为详尽、合理的赛程和比赛规则。经过遴选,来自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山东省京剧院、云南省京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福建京剧院、重庆京剧团、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10个院团的37名优秀青年京剧演员陆续上演了24台经典剧目,并按照老生、青衣、花旦、老旦、花脸、武生、武旦和小生8个行当展开竞逐,并最终角逐出了各个行当的“擂主”。

这是一次全国青年京剧人才的示范性活动,这是一场年轻京剧人的赛事,更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弘扬京剧传统、培养展示京剧人才的盛会。云南省京剧院院长胡春华表示:“行动是成功的阶梯,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攀登艺术的高峰。”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表示:“擂台赛是一个发端,我们会以此为起点,努力求索——如何培植幼苗茁壮成长的沃土,如何打造大师诞生的温床。”

正如李恩杰院长所说,首届“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邀请赛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它在弘扬京剧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促进了青年京剧演员之间的交流;锻炼了年轻人的舞台艺术水准的同时,也开创了弘扬京剧传播的新途径。它是一个新的起点,是培养打造京剧新生代接班人的起点。今天,很多当年在擂台赛上取得了优秀成绩的演员,已经成为全国青年京剧演员中的佼佼者。

“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及擂台邀请赛也成为一项由北京京剧院倡导并执行的经典赛事,以每隔一年的方式(即一年擂台赛、一年擂台邀请赛)传承下来。

再接再厉

2012年3月20日北京京剧院第二届“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正式开赛。擂台赛在锻炼新人、推出新人,促进青年演员的学习进步方面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在探索市场运作的方式和打造全新文化品牌方面也是一次成功的案例。有60名参赛演员携50台大戏轮番登场,唱念做打各显其能。其中,第一阶段由30名参赛演员和25台大戏组成,其中文戏22台,武戏3台;第二阶段比赛由30名参赛演员和25台大戏组成,其中文戏16台,武戏9台。这是一次北京京剧院梨园新秀的集中展示,也是京剧艺术的一次青春呈现。此次“魅力春天”擂台赛为了鼓励青年演员,在“有进步就是最好的成绩”,“抓住机会,珍惜机会就是成功”的理念指导下,评选出20大优秀青年主演、20大优秀配演,优秀青年鼓师、琴师若干名;根据售票调查评选出最具市场号召力的优秀青年演员。

2013年3月15日~4月10日,第二届“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邀请赛在大兴影剧院、长安大戏院举行。邀请了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17家京剧院团的61名演员参加。在17家参赛院团中,国家级重点院团8家,省级重点院团6家,台湾地区院团3家;黑龙江省京剧院、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等10家院团首次参赛;61名青年演员中,有56名演员参加比赛,台湾地区5名演员展演。比赛按照老生、青衣、花旦、老旦、铜锤花脸、架子和武花脸、武生、武旦、小生、文丑和武丑10个行当进行。

赛事期间,在京进行了32场演出,梅、尚、程、荀、马、谭、张、裘、赵、言、奚、余、杨、袁等各流派剧目陆续上演,让广大戏迷过足了瘾。

为推出京剧新人,北京京剧院派出15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演员参赛,26位青年领军另辟战场,其他院团的参赛演员也是没有参加过首届擂台赛的新人。

最终,来自北京、台湾、天津、湖北、山东、黑龙江、福建、江苏、大连、青岛、云南、贵州等12个院团的28名演员获得新星奖。其中北京京剧院的王岳凌、侯宇、丁芸芸、马博通、孟宪腾、刘明哲,山东省京剧院的刘栋、张建宏,大连京剧院的杨程,贵州省京剧院的范玉等10位演员同时获得了本行当的第一名,荣膺擂主奖;另外28名演员获得优秀新人奖。

京剧演出讲究看角儿,年轻人的成长颇为不易。青年擂台赛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有才华的年轻人搭建一个成长的舞台,力推京剧新人。

李恩杰院长说:“在这里,我们为年轻演员提供更全面的培养,让他们通过演出完整的大戏得到磨炼,再到央视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这样的舞台上接受检验。”擂台赛的主办方北京京剧院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以赛带练、以赛带学”的口号。说是比赛,其实是对年轻演员自身练功积极性的促进。京剧院青年擂台赛不仅是给青年演员提供了展示技艺的平台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也让专家和戏迷全面地看到他们的长处与缺欠。诚然,青年演员的演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更不可能在目前达到前辈的水平。但是没有现在这个基础平台,就不可能有将来的业绩。相信通过擂台邀请赛,角儿们会陆续涌现,这是京剧艺术的期待。

比赛沿用了首届擂台赛的评分方式。“评委轮换、得分甩干”,即每天的评委由组委会在距离开演近可能近的时候与候选评委商定,不提前公布,演员事先不知道评委是谁;评委根据组委会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而且先是将评委分为专家评委和观众评委两组,评委打分后,专家评委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观众评委去掉三個最高分和三个最低分,之后分别取平均分。演员的最后得分是将专家评委和观众评委各自的得分相加再除以2,这个分数更能体现出演员的真实水平。其次,任何人无法做手脚。擂台邀请赛的每一张选票都有评委签名确认,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统计计算出演员的最后得分,并立刻发送到媒体进行公布。评委的评分表和统计结果全部存档备查。科学的评分办法和良好的比赛环境,赢得了兄弟院团和参赛演员的称赞和好评。

nlc202309051633

举办两届擂台邀请赛,北京京剧院付出了很多,包括人力、物力、精力、财力,但收获颇丰。在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中,体现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选拔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践,并取得了实效,成为取代传统人才培养理念、机制的创新成果;帮助了兄弟院团,改善了京剧的生态环境,收获了兄弟院团对北京引领作用的认可;促进了院团之间的交流学习;扩大了京剧和北京京剧院的影响,收获了关注;探索了京剧演出的市场化运作,收获了品牌。

2014年3月15日,第三届“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于长安大戏院正式开赛,全程18天角逐,展示了30名青年选手,呈现18场经典剧目,让广大戏迷观众过足了瘾。与前两届相比,2014年参赛演员面孔更新,年龄更小,演出主、配演均为青年演员,为京剧传承发展积累了后劲。比赛演员参赛积极性高,准备充分,一批久别舞台的剧目得以重现,有助于剧院的剧目积累。在举办擂台赛过程中,北京京剧院不仅注重将其打造成为一项京剧赛事,还注重通过规模化、市场化运作,运用品牌运营的理念,着力将其打造成为一个京剧演出的品牌。无论在演出质量和效果上,强调重视每一个细节,注重塑造擂台赛演出的美誉度。比赛中,完全运用了商业化的运作理念,将比赛完全置于市场之中,并创造性地将票房纳入演员的成绩之中,让演员在比赛的同时,为自身作宣传,有效培养了演员的市场意识。让人惊喜的是,擂台赛不仅在艺术上培养了一批年轻人,同时还培养了一批能够自己进行市场运作、懂得推销包装自己的演员。值得关注的是卢彦希、张茜、谭小羽,甚至出现了100%的观众上座率。此举有效扩大了擂台赛的影响,推动了擂台赛品牌概念的形成。

再创辉煌

2015年3月20日~4月8日,第三届“魅力春天”擂台邀请赛在北京大兴剧院隆重举办。来自全国10家京剧院团的33名优秀青年演员轮番登台。其中,陕西省京剧院、淄博市京剧院首次参赛。鉴于首届、第二届擂台邀请赛的成功举办,第三届擂台邀请赛顺应更多青年演员希望参赛的愿望,增加武戏演出场次,而通过这一比赛展示的平台,又有一批青年演员崭露头角。本次擂台邀请赛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本次赛事采取低票价惠民演出的方式进行运作,全场最高票价仅80元,突显了活动的公益性,让京城戏迷低票价赏国粹,扩大了活动的社会效益。

二、社会参与度大大提高。此次剧院联合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部、北京市大兴区文化委员会共同主办。在大兴区的倾情支持和帮助下,为该活动的成功举办营造了和谐友好的氛围,并在戏迷票友及关心支持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让喜欢京剧的人更加热爱京剧,让不喜欢、不熟悉京剧的人能够进到剧场里观看京剧、了解京剧。

三、减少专家评委、观众评委整体的数量,提高评审质量,更好地发挥评委的作用。观众评委向社会招募,授予年度评委资格证书。

四、演员参赛积极性高,各部门准备充分,努力践行“艺术品质提高工程”。

为了使演出更为精彩,剧院对演出剧目进行整理加工,参加演出的各演出部门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都以最高的水准、最专业的表现投入到擂台邀请赛活动中,践行“艺术品质提高工程”。名家和成熟演员担当主要配演,尽量为青年演员配戏,增加了演出的可看性。使青年演员通过排练、演出得到鍛炼,提高观众对擂台邀请赛活动的认可度。

青春、努力、传承、感恩是这次活动的关键词。北京京剧院和各兄弟院团通过不懈努力承载起传承和推广国粹艺术的责任,从这里升起了更多璀璨悦目的新星。

臻于完美的京剧艺术魅力 篇4

一、京剧的艺术特点

京剧的第一大特点是综合性能。在表演形式上说有唱、念、做、打, 比其它任何单一的艺术形式都具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这给演员的表演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在演员的表演中机械地操作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创造力的过程。从人物上来说, 京剧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每个行当又包括许多小的分支, 所以引出了无数形象各异的脸谱。从时间地点上说, 京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尤其是现代京剧,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 大胆进行尝试, 还演过一些外国名著, 由此可见京剧表演力的丰富。

京剧的第二个特点是程式化。演员的一字一腔、一举一动, 舞台的一桌一椅, 都有严格的规定, 几乎是一种“凝固”不变的结构。这一特点决定京剧舞台意象创造的主体是演员, 而不是剧本、道具等。演员生动的表演, 精湛的演技, 给简单的情节赋予生命, 给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带来活力, 使观众的注意力不会分散到背景、道具或新奇的动作上, 而是集中感情欣赏和品味演员的表演。

京剧的第三特点是虚拟化。道具、背景和演员的动作都是模仿或“借代”的, 如马鞭代表马, 车旗代表车;或者完全凭空想像, 如上楼, 开门关门等。《拾玉镯》这个折子戏把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舞台上不见一只鸡, 但通过演员的表演, 使人仿佛看到一群顽皮的小鸡, 听到它们吱吱的叫声。虚拟化的动作给观众以充分的想像空间, 不仅弥补了道具的不足, 还使整个剧情和表演更加丰富生动。

二、京剧唱腔、舞蹈、伴奏中的慢节奏

京剧唱腔中板式的快与慢, 应视剧情内容而定。慢板一般来说, 是适用于角色在一旁评价对手的言行或内心独白, 相当于话剧中的旁白或电影中的画外音, 如《捉放曹》的西皮慢板, 《文昭关》的二黄慢板, 《苏三起解》的反二黄慢板, 《沙家浜?授计》阿庆嫂的二黄慢三板等, 这些唱腔虽然慢一点, 但音乐和唱腔或高亢激越, 或悠扬婉转, 扣人心弦, 使人陶醉, 很多观众认为这是京剧艺术中的精华所在。这种抒发内心感情式的慢节奏, 如果单纯地求快, 把它改成原板、摇板, 甚至快板来唱, 就不伦不类了。

京剧舞蹈动作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段、圆场、走边、起霸、亮相、趟马、打出手等均属此范围, 优美的舞蹈动作, 同样能扣住观众的心弦。《霸王别姬》中虞姬的婀娜多姿的剑舞, 伴之以旋律优美的[夜深沉]曲牌, 真可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虽然音乐节奏较慢, 舞蹈时间较长, 观众并无厌恶感, 而深受欢迎。

京胡是京剧唱腔中重要的伴奏乐器, 马连良的老生唱腔, 举世闻名, 李慕良为之操琴伴奏, 为“马派”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并构成完整的“李派”琴艺。由此可见京胡在京剧中的位置。钢琴伴奏《红灯记》比之京胡伴奏《红灯记》毕竟略逊一筹, 但是, 这并不等于说京剧的慢节奏取决于京胡伴奏中某些过于缓慢的弊病。比如:《宇宙锋》赵女唱的反二黄慢板中的几个长过门, 就有可商榷之处。

综上所述, 京剧的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它包含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文学、哲学等各个领域, 代表了中国戏剧的审美特点和丰富精美的表演手段。更是在形式趋向完备, 艺术上臻于完美, 博大精深, 足以令人留恋不已的艺术财富。

《京剧艺术的使者》阅读答案 篇5

梅兰芳说:“我一方面是想把中国的戏剧介绍到国外,一方面也是想借此观摩吸收外国戏剧艺术来丰富我们的民族艺术。”1934年12月底,苏联大使馆文化参赞鄂山荫送来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书:苏联将以国宾身份邀请梅兰芳和他的剧团赴苏演出,并派“北方号”专轮到上海迎接梅剧团。中国驻苏大使颜惠庆、著名演员胡蝶、《大公报》记者戈宝权等随行。

梅剧团从1935年3月23日起,在莫斯科正式公演6天。出演了《贵妃醉酒》《宇宙锋》《汾河湾》《刺虎》《打渔杀家》《虹霓关》等剧目。还表演了6种舞,《西施》中的“羽舞“、《木兰从军》中的“鞭舞”、《思凡》中的“拂尘舞”、《麻姑献寿》中的“袖舞”、《霸王别姬》中的“双剑舞”和《红线盗盒》中的“单剑舞”。演完后就转到列宁格勒。

在莫斯科的演出盛况不亚于美国,特别是在莫斯科大剧院的那场招待会,梅剧团上演了“盗丹”一折孙悟空的戏,这是孙悟空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外国舞台上。那一天,前后台的保卫工作很严密,在下场门处的第二包厢里没有灯光,据说斯大林同志在那个包厢观看了演出。

梅兰芳这次赴苏演出,结识了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柯、梅耶荷德,文学家高尔基、托尔斯泰,著名的芭蕾舞演员谢苗诺娃以及在苏避难的德国著名剧作家和导演布莱希特。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地的艺术家俱乐部还专门邀请梅兰芳做了中国戏剧的学术报告。他讲了一个多小时,当场示范表演了各种手势、步法等。前去听讲的有著名剧作家、导演、演员等,他们都受到了极大的教益,尊他为“大师中的大师"。

梅兰芳在苏联的演出,引起了欧洲戏剧界的高度重视。梅耶荷德说:“可以直率地说,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可以把我们所有演员的手都砍去了。既然我们看到的这些手,不过是从袖口露出来的肉疙瘩,它们既不能代表什么,也不能表达什么,或者只能表达一些不该表达的东西,那么,何不把这些手砍去算了。”这些话当然说得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在手的表演艺术上外国戏剧远远落后于京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梅兰芳中国戏的表演是一种有规律的自由动作。”丹钦柯说:“梅兰芳中国戏符合舞台经济原则。”布莱希特则兴奋地表示,他多年来所追求而尚未达到的,在梅兰芳这里却已经发展到极高的艺术境界了。从此,梅兰芳的表演体系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表演体系鼎足而立,成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在访苏演出间隙还到高尔基大街上的一家美术商店买了一尊列宁半身塑像,回国时带到家中,作为这次访苏的最好纪念。后来几经战争和迁徙,他一直爱护、保存着这尊塑像,并把它放在自己的书房里。1959年,梅兰芳曾对一位来访的记者说:“25年来,这尊塑像始终在我的身边,成为我精神上的鼓舞和支柱,在被日本军阀侵略的残酷处境里、流离颠沛的道路中,我看到它就增加了勇气,意志坚强地同恶势力做斗争。”

整个演出期间,苏联人民给予梅剧团以热烈的欢迎。梅兰芳的每场演出,观众都叫帘多次,他的最后一场,被掌声叫帘谢幕达18次之多,这在该剧院的舞台演出史上,是一桩破天荒的事。另有许多观众聚集在剧院门口等候,渴望见到梅兰芳的庐山真面目,最后不得不由警察维持秩序,开辟一条小路,才使他登车返回住地。在那些日子里,甚至连马路上的小孩,看见衣冠整洁的中国人走过,都会喊一声“梅兰芳”,可见其影响之大。

(选自许庆龙、劳斌主编“世界名人故事丛书”《梅兰芳》,团结出版社,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苏联以国宾身份邀请梅兰芳和他的剧团赴苏,并派来专轮到上海迎接,同访的.有中国驻苏大使、大使馆文化参赞、著名演员、《大公报》记者等。

B.梅剧团上演了“盗丹”一折孙悟空的戏,这是梅兰芳第一次表演孙悟空的形象,斯大林同志在包厢里津津有味地观看了演出。

C.梅兰芳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的艺术家俱乐部做中国戏剧的学术报告时,当场示范表演各种手势、步法等,前去听讲者尊他为“大师中的大师”。

D.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后,梅耶荷德固执地认为可以把所有演员的手都砍去,因为对这些演员来说,它们不能表达什么,不过是从袖口露出来的肉疙瘩。

E.梅兰芳的每场演出,观众都叫帘无数次,但梅兰芳不愿见到观众,所以所有观众聚集在剧院门口,也无法见到梅兰芳的庐山真面目。

(2)梅兰芳作为一位出色的文化使者,赴苏期间有哪些方面的表现?请简要分析。(6分)

(3)这篇传记是从哪几个侧面来说明梅兰芳京剧艺术的巨大影响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文章叙述了梅兰芳与一尊列宁半身塑像的故事,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试题答案:

12.(1)C D(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记内容的分析与概括。A项,“大使馆文化参赞”没有同访。B项,无中生有、过于绝对,“这是梅兰芳第一次表演孙悟空的形象”错误,原文只是说“这是孙悟空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外国舞台上”;“斯大林同志在包厢里津津有味地观看了演出”分析概括错误,原文只是说“据说”,也没有说“津津有味”。D项,分析概括基本正确,但原文中的“说”不等于“认为”;另外,“固执”一词改为“夸张”更准确。E项,分析概括错误,“无数次”不准确,最后一场达18次;“但梅兰芳不愿见到观众”系无中生有;“所以所有观众聚集在剧院门口,也无法见到梅兰芳的庐山真面目”,与原文表述不符,原文只是说“另有许多观众聚集在剧院门口等候,渴望见到梅兰芳的庐山真面目,最后不得不由警察维持秩序,开辟一条小路”,说明还是有一部分人见到了梅兰芳,只是他们阻拦了梅兰芳的路。

(2)①率梅剧团赴苏联公演多种剧目,表演舞蹈。②演出期间,结识了一些著名戏剧家和文学家等。③做了中国戏剧的学术报告,传播中国京剧艺术。(意思对即可,共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主要信息所在区域是第二、四段,选出后加以筛选,或进行归纳。

(3)①描写了欧洲著名戏剧家、导演、文学家对梅兰芳演出的高度赞扬。②间接通过苏联上到最高领导、下至百姓的喜爱与欢迎来烘托,甚至马路上的小孩,看见衣冠整洁的中国人走过,都会喊一声“梅兰芳”,来表现他影响大。(共6分,答对一个方面给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指出文章是从哪几个侧面来写梅兰芳京剧艺术影响力的,同时也考查了这篇传记的表达技巧。

(4)示例:①丰富了人物传记的内容。②为塑造人物服务。一是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梅兰芳把它作为这次访苏的最好纪念。二是充分展现了人物的精神境界、品格特征。列宁塑像成为梅兰芳精神上的鼓舞和支柱,使其增加勇气,增强了同恶势力做斗争的力量。③增强了材料的丰富性。描写京剧艺术使者梅兰芳时,既有大的文化交流材料,也有小的文化收藏事例,大与小结合,相得益彰。(共8分,答出一个方面给3分,答出三个方面给满分)

京剧的艺术魅力论文 篇6

在激烈的招标过程中,北京视宽广告有限公司脱颖而出。这支成立于2004年的团队,最初涉略的领域是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以及500强知名企业国外原版宣传片的汉化等业务,真正开始视频拍摄要追溯到2005年了。2011年,视宽团队曾为国家京剧院量身定做过,名为《菊苑流芳》的宣传短片,在京剧院国外演出前期宣传以及国内各地推广活动当中,立下过汗马功劳。当年的《菊苑流芳》使用的就是索尼NEX-FS700CK,此短片一举获得了第一届“索尼精英100影视制作扶植计划”《最佳影片》的桂冠。视宽团队的再次中标,大家不意外,他们凭借的是多年积累的业界好评,和执行总监兼制作人孙浩哲对京剧的热爱和深刻理解。(视频请看http://107cine.com/stream/12334/)

京剧科班出身的孙浩哲,在近日接受索尼官方采访时,如是说。“影像视频行业,技术日新月异。第二次中标,高兴之余我们担心的是,没法给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作品。显然,突破自己不是容易的事,压力不小。客户提到说要不要试试3D,我们甚至专门做了一套全系索尼设备的3D解决方案,已经进入机器准备阶段了。2013年初,我们收到了NEX-FS700要推出4K解决方案的消息。这款机器是我们的‘老朋友’了,4K也是近年来索尼主推的最新技术。在公司内部一致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和京剧院领导做足了工作,详细解释了4K技术的原理和成像效果。视宽希望用‘京剧’这个最熟悉、最擅长的体裁,当一把NEX-FS700 4K第一个‘吃螃蟹的人’。4月30日,产品经理告诉我们升级完毕的700已经从台湾运抵索尼高清影视技术学院,当天下午我们就拿到了机器。”

有了器材保证,2013年5月中旬,宣传片如期开拍。地点选择了始建于嘉庆十二年(1808),总面积达43000多平方米的历史遗产保护单位“湖广会馆”。几分钟的容量,并不允许展现所有巡演剧目,最后选定的拍摄内容,可谓是精华中的精华(京剧术语叫“戏核儿”),当仁不让就是武戏为主、妙趣横生的《三岔口》,演员则请到了詹磊等京剧院的当红隽秀。不久,官方片名也应运而生-《粉墨氍毹(qú shu)》,字面理解就是“京剧演员们用化妆和华服,在上下台的过程中,演绎着不同的人生”。

导演兼摄影指导刘章目告诉我们:“当听说拍这个片子的时候是用FS700而且是用IFR5的一个记录仪来拍,可以记录RAW格式,我觉得很兴奋,我觉得第一FS700可以记录4K,4K对于我们来说有一个很高的分辨率,它的分辨率是4096×2160,当时在现场监视器看,我就觉得已经效果很好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这么高的分辨率,其实拍摄一台机器可以得到两个景别,如果你给它放成1920×1080的时候它的景别会更紧,所以当时就觉得这个机器很方便,我们同一个角度就有两种景别或三种景别。”

“我们可以用4K的超高分辨率来展现一些细节,比如说脸谱,道具,服装这些在影片看来完成片表现得非常好。它还可以用RAW格式来记录,我就觉得首先RAW格式对于我们后期的调整的幅度是比较大的,包括光线也好,色彩也好,然后对于导演的创作手段会更多,它的宽容度会更大。”

视宽团队拍摄脚本里,专门设计了超高速来表现演员的动作,正好《三岔口》这出戏里对对打、翻身、踢枪、水袖,这些经典动作都有充分的露出。武生演员们起初都很担心,像紧箍咒一样勒紧的头套和沉重的服饰这些因素,客观限制了武戏在一天内至多只能重拍三条。重复拍摄无疑对演员和摄制团队都会是极大的挑战,这时NEX-FS700给大家很大的惊喜。摄影师李优,对此颇有心得,“用FS700的4K拍到120格已经很不错了,但我更喜欢它2K的240格,这样它的记录仪可以无限制地拍,对于演员宽容度也大,对于我们宽容度也大,对于我们现场拍摄更方便一些。”以前需要至少7-10天的武戏动作拍摄,很快杀青,为后期制作赢得了大量宝贵时间。剪辑过程中,大家发现700的超高速在京剧表现“手、眼、身、法、步”等细节描写时候,每一帧都可以精准捕捉,并且打乱节奏重新组合也成为新的可能,加上团队纯熟运用了移轴等创作手法,造就了《粉墨氍毹》一片高潮迭起的炫目效果。

国家京剧院2013年官方宣传片《粉墨氍毹》不负众望,在第三届“索尼精英100影视扶植计划”大赛上,再度获得了最佳慢动作单项大奖。制片人孙浩哲,在颁奖典礼现场激动万分,他说:“对于低成本的朋友来说那,又要拍4K又要拍2K,你还要拍超高速,我想FS700和IFR5的存储记录单元这一套东西是你最佳的选择。”这句接地气的评语,非常准确地说出了“精英100”大赛的宗旨——低成本高效率的助力制作人们“4K超高清与超级慢动作”的影视创作梦想。《粉墨氍毹》是一部优秀完整的商业作品,它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弘扬传统中国文化,立体生动地展现京剧的视觉之美。不得不说,京剧这样的传统舞台艺术,确实是继体育竞技赛事、充满动感的动物世界等题材之后,索尼挖掘到,能将4K技术与市场价值完美结合的又一领域。

京剧的艺术魅力论文 篇7

毋庸质疑,这个京剧有着相当水准的形式美。中宣部下拨专款200万元,支持京剧《丝路花雨》的精品化建设,使得修排后更具冲击力、震撼力。

舞台布景由喷绘制作全部换成了手绘布景,视觉效果上更加精致。开场深暗的灯光、极具立体感的壁画使观众好象走进了那个神秘美丽的洞窟。随着剧情的转变、场景的变化,每一次的布景都让人惊艳。无论是波斯的异国风情还是敦煌的交易盛会,都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服装、道具等,让人目不暇接,观赏性得到很大的发挥。

原先的舞剧《丝路花雨》以肢体传递情感、表现人物、沟通语言,将故事演绎得精彩万分,形式与内容结合得非常完美。京剧《丝路花雨》也融入了莲花舞、马队舞、敦煌舞、印度舞和波斯舞五段舞蹈,令舞台光艳纷呈。可京剧毕竟是以演唱及程式的语言来传情达意、表现人物。虽然主创人员想以京剧的演唱形式为主,吸收舞剧的一些情节为辅,充分发挥京剧特长,重现文化品牌的辉煌,但看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五段舞蹈的确是剧情需要,也非常准确地凸现了民族风情,但是有喧宾夺主之嫌。外表上非常好看,却正是因为灯光的眩目、精致的服装、曼妙的舞姿,让人恰恰忽视了京剧的魅力。人们的眼光很容易聚集在光彩夺目的舞蹈上,而且京剧团的演员毕竟又不是专业舞蹈出身,她们当中会有一小部分舞艺尚不精。比方说最后有一段波斯肚皮舞,就有人腰部力量不活,跳得缺少韵味。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要是安排舞蹈,服装精致,观众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感觉在看舞蹈演出;不安排舞蹈,服装不美观,又缺乏应有的异国风情。

京剧版的剧情安排也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在舞剧情节的基础上增加了感情线,力求内容上也更好看,这似乎是当前剧情的流行趋势。既然原剧情中有英娘被市令垂涎的情节,那新版总该有个英雄救美吧,于是出现了张恩这个人物。只是英娘和张恩的爱情发展神速,就因为英娘卖艺时看到张恩投来的真挚目光就一见钟情了,而后张恩得知这位女子就是十年前被抢走的英娘时拼命救护她,爱情就这样滋生了。落入俗套的剧情使得两人的爱情并没有多少感人之处。当然张恩这个人物的增设并不是没有好处,这样可以使得人物关系更加紧凑、故事性也更强了。通过英娘、神笔张、张恩、伊努斯这四个主要人物与两个不同民族的家庭,在丝绸之路上绘画、经商的曲折经历,以及面对生死所表现出的人情、亲情、恋情,来表现民族之间血肉筑成的友谊。这条丝路既是一条东西方互通有无的商路,更是一条表现人性之善、人情之美的人生之路、一次文化探索之旅。但是也从侧面说明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小英娘尚在襁褓之中,父母就被杀害,年仅十岁就被强盗掳走,被伊努斯赎回刚刚与养父神笔张团聚就又要被市令设计征为官伎,逃往波斯三年终于要回来见到养父,神笔张却又为救点燃烽火台报警的张恩而血染大漠;伊努斯和商队每来一次敦煌都要遭到强盗的洗劫,骨肉分离,性命也险些不保。强盗与市令勾结长达数十年,猖獗非常,在这条丝路上不知道有多少无辜冤死的商人、百姓。我在这条丝路上没有看到花雨,看到的只有腥风血雨。如诗如画的剧名和华丽异常的布景下隐藏的是令人心碎的惨景。正是因为残酷的社会现实,人民都向往法正民安的社会环境,而且中国一向是愿意相信“善恶有报”的,也都喜欢看大团圆的结尾。中国的戏剧总是在揭露人间罪恶的同时,高扬正义的旗帜,剧情亦从恶势力的暂时得逞转为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因此,其悲剧作品的末尾,往往出现执法严明的“清官”。《丝路花雨》的高潮部分一定也不会免俗,但是观众会期待会由谁来当这个“青天”,当一身黄袍的人出现时,观众很容易误以为这个派头十足的人是大唐天子,没想到却是大唐节度使。按常理来说,大臣怎么能穿黄袍呢?仅仅是权利的象征还是为了与舞台的整体颜色搭配?这让人不解。作为证据扳倒市令和强盗的是被他们抢走又进献给节度使的琵琶,里面刚好放着伊努斯的出使诏书。这个剧情设置有些巧合,不过好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偶然中的必然。只是在看到市令和强盗不知内情还依然嚣张的模样时,又觉得好笑又觉得难过,好笑的是观众已知他们的罪恶马上要大白天下可他们还在洋洋自得;难过的是他们的手上沾染了多少的鲜血,一直逍遥法外,而且他们明知伊努斯要来参加这次交易会还敢把琵琶堂而皇之地拿出来,其猖狂程度令人发指,如果不是刚好有了这个证据,还不知道他们要猖狂多久呢。大唐节度使一宣布将他们斩首,歌颂大唐盛世天下太平的欢呼声便不绝于耳。可那之前的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呢?那几十年的腥风血雨就这样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纷纷扬扬的金色彩纸和令人咋舌的“花雨”——6000多朵绢花、水晶花点缀于一个大网上,在最后一幕反弹琵琶的定格时从天而降,的确极具视觉冲击力,只是这个结尾的设置有什么意义吗?表现冤案得以昭雪的兴奋?还是为了点题,来场真正的花雨?可我的感觉是剧名之所以叫花雨,是因为结尾有场花雨啊。这短短20秒、花费近万元的“精彩呈现”,倒是让谢幕变得很华丽。

整出京剧从视觉效果上来看,的确是大手笔大制作。我总感觉是在看舞台版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服装制作是精益求精,这倒无可厚非,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装也下了很大功夫,都是人工绣花。但是那场花雨就像电影中的菊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除了让人惊叹几声外,更多的是让人很心疼花费掉的钱。刚开始可能因为它的观赏性而倾倒,可是这一倾倒,反倒让我们猛然清醒:京剧哪里去了?

《丝路花雨》加进了很多新元素,看来是为了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敦煌舞蹈、西部民间音乐的加入,花儿、眉户、秦腔、藏曲等西北特色音乐曲调的丰富,京剧《丝路花雨》有了浓浓的西部味道。这样的一部戏有别于传统戏的唱法,完全没有范本可以模仿,一字一句都需要演员自己去琢磨体会着敦煌的韵味。这种实验精神的确值得人赞赏,传统唱腔如何与西部音乐相结合,可以说也是一次文化探索之旅。既然是探索,就总有风险。京剧的音乐唱腔与西部音乐语汇的融合、京剧程式套路与敦煌舞蹈语汇的融和,并不是轻易就能成功的。或者说,它们或许根本就不适合去融合。这样融合了,还叫京剧吗?地方戏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带有独有的个性,京剧的魅力也在于京剧自身的个性。深入人心的戏曲表演并不一定需要多彩的布景,比方昆曲《牡丹亭》,舞台设置就非常简单,两三把桌椅、一幅图画,同样能让人沉浸在昆曲婉转的唱腔中,沉醉在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之爱中。人们被吸引的不是背景有多么豪华,而是演员的表演和唱功,领略的是昆曲独有的魅力。当然,灯光、布景如果运用的好,也会给整出戏增色不少或者说是锦上添花。比方说晋剧《傅山进京》,傅山于午门之外,背景是朱红色的宫门,霎时间金碧辉煌,这层宫门背景变成透明,幕布后是金殿上的威仪场景,实在是出乎意料,如此设置令人拍案叫绝!更何况扮演傅山的谢涛的唱腔一流,将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晋剧唱得极有韵味,再加上极具创意和意境的背景设置,可以堪称完美。

而京剧《丝路花雨》却将优势转为了劣势。展现飞天壁画与波斯风情,最有利的展现方式就是舞蹈,而不是京剧。用舞蹈是讲述故事的最好方式,现在又要用京剧来演绎故事。强项硬要作为陪衬,却还是抢了京剧的风头,真不知谁究竟是真正的主?谁夺了谁的主?

京剧的艺术魅力论文 篇8

本课件最大的突破就是很好地利用现代技术表现传统文化。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丰富表现形式。比如, 在演示变化的环节用到生动的变脸动画。在美工上更是非常具有中国文化韵味。音乐的选择和加工与主体息息相关。

将Flash、Photoshop、Cool Edit、Total Video Converter、FantaMorph等软件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运用, 为同一个主题服务。

极富传统韵味的画面 (视觉元素) 、丰富鲜艳却不轻浮躁动的色彩、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以及生动的表现手段, 把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 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 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制作手记

用现代技术表现传统文化, 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它们的平衡点, 两者结合时要把握好一个“度”。只有这样才能既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又不落后于现代文明。而这, 需要长期的观察、学习和积累。

京剧脸谱是京剧所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它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在夸张、鲜明地表现人物面貌特征的同时, 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等综合特征。

在脸谱的发展形成过程中, 人们根据脸谱的画法和构图的不同, 把它分为“整脸”、“三块瓦脸 (或三块瓦窝) ”、“十字门脸”等多种谱式。在京剧角色中, 脸谱用于净角和丑角的化妆上。丑角谱式较为简单, 如“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净角的谱式丰富多样, 是京剧脸谱的精华部分, 包括“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很多种。京剧脸谱中的颜色也有很多讲究, 人们赋予它一定的含义, 通常主色蕴含人物的品性信息, 如忠、奸、善、恶等。

京剧脸谱的造型把色彩的合理运用和图案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每一个图案的运用或是反映人物的生理特点、或是体现人物性格中颜色所不能充分体现的特征, 又或者直接体现故事的类型。图案和色彩的合理运用处处体现着对“度”的把握, 在以中国人特有的审美习惯阐述中庸和谐的哲学思想的同时, 诠释着对世界万物的认识与理解。

首先, 要有完整的构思和清晰的思路。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 结合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制作课件。作为京剧脸谱的教学辅助课件, 它应具备通用性、独特性和积极效果。要用极富传统韵味的画面、鲜艳丰富而不轻浮躁动的色彩、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直观的动画手段把京剧脸谱的精髓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整个课件中有必要表现的东西一个都不能少, 多余的东西一个都不能有 (比如乱加动态效果) 。尽力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种高品位的享受, 它应该是关于京剧脸谱的一场视觉盛宴。只有这样, 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为此, 我是这样设计的。

内容设置

1.京剧脸谱:包括脸谱的概念、起源、意义和艺术价值。

2.京剧欣赏:著名京剧唱段《铡美案》的视频片段欣赏。

3.谱式分类:图文并貌的展示常见的五种脸谱谱式, 动态的表现各自的特点。

4.脸谱欣赏:结合《说唱脸谱》和《高山流水》制作两段脸谱的欣赏片段。

5.色彩含义:图文并茂地展示各种主色在脸谱中的含义。

6.互动游戏:以游戏的方式检验和加深学生对谱式分类的掌握。

7.绘制过程:动态的展示绘制脸谱的过程。

画面设计

1.构图:主次分明, 稳定平衡。各模块的主构图不变, 只将脸谱欣赏模块导航按钮移到标题栏区, 为的是不影响16:9画面的视觉效果 (说唱脸谱) 和从外部导入的电子相册 (真人脸谱) 的画面需要。 (见图1、2、3、4)

2.视觉元素:标题栏两侧的龙图案、返回按钮的花鸟图案、导航按钮的京剧人物图案、京剧欣赏模块的背景灯笼、互动游戏模块的中国画卷轴和答案按钮的装饰图案无一不强调传统韵味。 (见图5、6)

3.色彩的搭配:丰富鲜艳的色彩视觉刺激可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印象, 用白色线条作为色彩间的过度, 可避免因强烈色彩对比带来的不适应感和轻浮躁动感。 (见图2、5、6、7、8)

其次, 收集和加工课件中要用到的素材, 包扩大量的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脸谱图片, 还有经典京剧视频《铡美案》选段和著名古筝曲《高山流水》、流行乐《说唱脸谱》、按钮声效素材。

图片素材的加工编辑自然要选择功能强大的Photoshop软件, 背景图片可存为jpg格式, 前景动画的图片素材 (透明背景的图片) 可存为png格式 (因为导入Flash后的效果好, 如果存为gif格式的图片, 导入Flash后会出现白锯齿) 。

视频素材可以用绘声绘影加工编辑。然而视频格式不兼容一直都是困扰大部分人的一个问题, 好在有很多好用的视频格式转换软件。在这里向大家推荐Total Video Converter软件, 它几乎可在所有的视频格式之间转换, 而且速度也很快。

视频素材可以用绘声绘影加工编辑, 比如《说唱脸谱》中, 唱的部分很经典, 而说的部分不是我们需要的 (对教学主题的突出没什么帮助) , 用Cool Edit去掉说的部分再把唱的部分进行无缝拼接。这样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音乐了。

接下来, 就是把加工好的素材导入Flash8这款动画制作软件中, 制作元件并把元件组合起来制作出课件的主体部分。而其它用到的积件则可以利用一些小工具软件完成。例如, 在脸谱欣赏模块的真人脸谱欣赏部分, 如果用Flash8做电子相册的话是比较繁琐的, 但是如果用Flash SlideShow Builder v4.0这款Flash相册制作工具就可以很容易的制作出非常漂亮的Flash相册, 将制作好的独立Flash相册导入课件主体里就可以了 (如图4) 。再如, 谱式分类模块中各种谱式的特点用文字加动画的方式可以演示的很清楚 (如图9) , 但是动画演示只能把单独的谱式特点展现出来。那么, 怎样才能把各种谱式之间的关系用动画的方式演示清楚呢?用添加形状提示符的方法, 效果很不理想, 而用奇幻变脸秀 (FantaMorph) v3.5这款软件可以很清晰生动的制作各脸谱谱式之间的变化动画 (如图10) 。然后把这个独立的演示变化视频文件导入课件主体里就可以了。

最后, 把所有已经做好的元件、积件等按自己的思路有序的组织到一个课件主体文件里就可以了。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把所有的积件 (从外部导入的文件) 都和生成的课件主体swf文件放在同一个文件夹里。

评委点评——万绿丛中少点红

当包老师在第六届NOC活动的教师赛项成果交流会上演示他的作品《京剧脸谱》时, 整个会场似乎凝固了。而就在演示完毕的那一刻, 会场中自然地暴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这样的反响, 足见其精彩。

课件《京剧脸谱》有如京剧本身, 粗看不见奇妙之处, 细品却让人侧目。做成背景的龙和灯笼, 做成按钮的花草、京剧人物, 音频素材《高山流水》、《说唱脸谱》全都具有传统韵味。导航按钮上那循环跳动的光环、隐隐跟随光标移动的光晕又为静态传统韵味加注了动态的现代气息。在这里, 动态与静态互补, 传统共时尚一色。而不像有些课件, 脱离内涵而故意炫弄技术去吸引学生的眼球。

课件需要有独创性, 即指你做的课件不能被其他所替代。要有唯我独尊的气魄。这不仅是要有独特的构思和设计, 同时包括教学手段。在课件《京剧脸谱》中, 挤眉弄眼的歪脸、各脸谱谱式之间的变化动画、大容量的脸谱、非线性的导航都非多媒体莫属。课件《京剧脸谱》其实是一部关于京剧脸谱的小百科全书。从脸谱的概念、起源、意义和艺术价值乃至谱式分类、颜色含意, 应有尽有。然而它又不是一本纯知识的关于脸谱的普通辞典, 它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揉合于美的殿堂中。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是美术教学的目标, 也是文科类课件交互性的最高境界。课件《京剧脸谱》的独特性亦体现于此。

京剧花脸的艺术特点研究 篇9

一、京剧花脸的主要艺术特点

在京剧的行当中,花脸的主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铜锤花脸,一种是架子花脸。下面就京剧花脸的主要艺术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是非常明显的类型化特点。在传统京剧的人物塑造中,花脸的类型化特点比其他几个行当都更为突出。在通常情况下,一些性格与外貌特征格外突出的男性角色,一般都是由花脸进行塑造的,例如孟良、张飞、李逵等。对于这类花脸扮相的人物,只需通过直观的观察就能够大致了解其性格特征。在京剧表演中,绝大多数花脸人物在语言、外貌上都具有明显的特点。例如,身高八尺的张飞、程咬金,黑熊一般一身粗肉的李逵等,这些人物的内在性格特征都能够通过花脸表现出来。花脸人物在服饰装扮上也有一定的特色,服装主要的颜色为深色或黑色,其兵器也多为重型武器,通过花脸的扮演能够带给观众勇猛、威武的感觉。

其次就是不同类型的花脸具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在花脸的表演中,以念唱为主的是铜锤花脸,而以做打和念白为主的则是架子花脸。架子花脸的戏份比铜锤花脸的要多很多,并且对演员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架子花脸在表演过程中不仅更加着力,而且还具有很多的舞蹈动作,这也是花脸比较独特的表演艺术之一。

再次就是花脸具有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鲜明艺术特点。人们非常喜爱花脸的表演,这不仅是因为花脸具有非常生动形象的表演,还因为花脸人物所具备的性格特点与实际生活中的劳动人民相接近。真诚、勇敢、坚韧等艺术特点是绝大部分花脸人物形象所具备的,并且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花脸还能够将天真、诙谐的品格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花脸贴近现实生活,所以才能够在舞台表演中深受人们的喜爱。

最后,高度的相似性也是花脸人物的性格所特有的。花脸人物在舞台上表演时,他们的兴趣爱好、语言以及行为等都非常地相似,这主要是由花脸人物高度相似的性格所决定的。粗豪是花脸人物的普遍性格,这就导致花脸人物的语言多为俗语,甚至有粗话。例如,“燕人张翼德”是张飞的自我称呼,“爷”是孟良等人的自我称呼,这种语言将他们的形象充分而完美地体现了出来。除此之外,花脸人物容易被他人激怒,这就使得怒戏成为了体现花脸演员水平的重要一点。花脸人物的性格相似也使得他们在舞台的表演中更加真实,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二、花脸人物形象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相比于京剧中的其他几个行当的人物形象,花脸的人物形象更加容易被观众所理解与接受,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是大多数的花脸人物都出身草莽,贫民色彩比其他的人物形象更加浓厚。京剧艺术自从诞生以来,最为广泛与忠实的观众就是人民群众,并且许多的劳动群众文化知识比较薄弱,出身贫寒,所以当群众看到花脸人物形象的表演时,容易被他们的性格所感染,进而在内心深处接受花脸的形象,并将其与自己的经历联系在一起。因此,这就使得花脸人物形象比其他的人物形象更加容易被接受。第二点是花脸人物具有反抗精神,使得人民群众的精神能够有所寄托。在封建社会中,人民群众受到的剥削与压迫最大,这就使得他们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并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由于现实的制约,使得他们无所发泄。而在舞台上,花脸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同恶势力对抗,大快人心,使得人民群众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第三点是花脸人物具有很强的忠义观念,这与人民群众的道德观相符。花脸人物一般都为人仗义、忠肝义胆,这些精神品质容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

三、总结

综上所述,京剧是我国非常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而花脸则在京剧的五个行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花脸在表演中具备非常独特的艺术特点,有着非常明显的类型化特点,不同类型的花脸具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并具有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鲜明艺术特点以及高度的相似性,这些艺术特点使得花脸被广大人民所喜爱,也使得花脸人物形象相比于其他的行当更加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扬京剧艺术,就需要加强对花脸艺术特点的研究。

摘要:京剧当中的花脸行当在艺术人物的塑造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扬京剧艺术,本文从花脸的主要类型、表演方式等方面,对花脸的艺术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传统京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篇10

关键词:京剧,艺术特征,艺术传承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种优美的文化艺术,因此,这种具有艺术美的京剧不应该被我们遗忘,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必要将我们的国粹推广和传承。

一、传统京剧的地位

(一)在国内的地位

我国是戏曲大国,在我国有很多的戏种,大约有三百多种,京剧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戏种,是我国的国粹。京剧较其他的戏曲来说,行当较为全面、表演较为成熟,除此之外,京剧还有一般戏曲达不到的宏伟气势,因此他被誉为“中国近代戏曲的代表”。由于京剧是一种较为独特的中国文化,因此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世界的地位

京剧在众多戏曲种类中是第一个走向世界大舞台的,在国际上,它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演艺术风格,更为荣幸的是,京剧还被评为了“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这三大体系其中就有我国京剧名师的梅兰芳表演体系。

二、传统京剧的艺术审美特征

(一)京剧具有综合性

每一种艺术都具备所谓的综合性,而京剧艺术所具备的的综合性非常全面,是全方位的。这种全方位的综合性分别体现在艺术手段的综合性、唱腔的综合性、题材选择的综合性和表演手段的综合性。

1.艺术手段的综合性表现在京剧的展现可以体现在音乐、武术、绘画、舞蹈、服装等多个方面。

2.唱腔上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京剧的念白以及唱词上,是多种文体的一个综合。这种综合使得京剧具有了如同诗歌一般朗朗上口的唱词,也有了如同散文一般优美动感的念白。

3.说京剧在题材选择上是多样化的一点也不为过。中国五千多年历史,无论是人神鬼怪还是兴衰朝代,京剧都能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还不够,京剧的工作者以及艺术家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又挖掘出了很多新的题材,为京剧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京剧的表演手段非常多,主要体现在唱、念、坐、打,这种多元的表演手段使得京剧表演更加的精彩。

(二)京剧具有虚拟性

京剧艺术表现手法的虚拟性是西方戏曲与我国戏曲最大的不同,在西方,他们对戏曲的要求是达到四维的空间效果,具有实物与实景;相反在我国,京剧的表演并不需要这些实物实景,而是用一些虚拟的东西来代替,让人们意会到其中的意思。这种虚拟的表现手法是一种高度艺术上的集合,让人们在欣赏京剧艺术的同时,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更快更好的感受京剧带给他们的艺术感悟。

(三)京剧具有技巧性

所有艺术的表现都具备一定的技巧性,而京剧艺术的技巧性则表现在每一个艺术的程式之中。广义上说,这种表演上的技巧性指的是无论是演员的身段还是演唱,还是舞蹈的程式以及动作都运用了一定的技巧。狭义上说就是演员无论是在文戏中还是武戏中都有较高难度的体现,这种高难度体现具备独创性,被人称之为“绝技”。除此之外,京剧艺术不管难度有多大,只要京剧的舞台,就从技术升华为了技艺,这种变化是一种质变。这种技艺就是一种技巧运用的艺术,这种技巧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技巧性的表演越是高难度大,那么艺术的表现就会越来越有魅力。

(四)京剧具有程式性

京剧的程式性是一种本质的特征,它和影视、舞剧、歌剧以及话剧是有所不同的,京剧的表演程式具有一系列严格的规范,这种规范使得京剧达到了“以歌舞来演故事”的目的。除此之外,在京剧中,每一个动作也有一定的规范,人们将这种规范做了总结:“老生要弓、花脸要撑、小生要紧、旦角要松、武生居中。”

三、传统京剧艺术的传承

现如今,人们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电视开设了戏曲频道,春晚等特大综艺活动也将我们的国粹融入其中,在教育行业,越来越多的京剧学校出现在市面上,很多的京剧爱好者也自发的组织了京剧戏迷团,这些都让我们的京剧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越来越凸显,但是光这些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传承。所以说在今后的教育中,要把京剧融入到我们的学校课堂里,让我们的下一代以及今后的每一代都能享受京剧的艺术美,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京剧,让京剧在我国的文化领域中永存。

四、结语

论京剧道具、舞台装置的艺术特色 篇11

自京剧初兴至今二百多年以来,京剧艺术曾经作为中国人的“第一娱乐”,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的传播,其形制与精神都已经发展到一个“绚烂至极”的境地。

一、舞台道具

舞台道具是舞台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布景、服装、化妆、灯光、音响效果等一起,共同构成舞台环境和气氛的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舞台道具本身常有大道具和小道具、装饰道具和手持道具之分。床、柜等,属于大道具;碗、筷等,属于小道具书、画、照片等,属于装饰道具;烟袋、笔、枪等,属于手持道具。

无论是大道具或是小道具,都是舞台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都与舞台艺术密切相关。具体而言,舞台道具的艺术功能主要有四个,一是营造舞台环境;;二是渲染舞台气氛,例如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第六场中座山雕威虎厅中的火把、火盆等道具渲染了匪窟中阴暗、恐怖、紧张的舞台气氛;三是串连故事情节,京剧《红灯记》中的“密电码”,就成为全出戏中李玉和一家人同鸠山、王连举斗争的戏剧情节的贯串道具;四是塑造舞台人物,例如农民手持的镰刀、工人手持的锤子、战士手持的枪支,都成为人物身份、职业的标志。

二、京剧舞台道具在戏剧中的作用

(一)生活用具的作用

京剧中生活用具有烛台、灯笼、扇子、手绢、文房四宝、茶具等。生活道具被称为是演员的“第二只手”,生动展现人物的形象。比如提起《失街亭》中的诸葛亮,人们就会想起他羽扇纶巾的外形。他出场时,常是扇不离手。轻轻摇动的羽扇,恰当地表现了他从容淡定、处事不惊、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的性情。借助于羽扇这个小小的道具,就把这位著名的军事家深谋远虑、指挥若定的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交通用具的作用

京剧道具中的交通工具有如轿子、车旗、船桨、马鞭等等,具有烘托气氛的作用。在戏曲舞台上,马鞭是一个重要的道具。一根马鞭,就代表着一匹马,马鞭的颜色,就是马的颜色。《花木兰》中,花木兰手中的马鞭舞得快,我们可以想象出是赶路急。赶路急是因为军情急。木兰心中着急,想快马加鞭赶到边关,投身战斗,为国杀敌,渲染出了边关军情紧急的氛围。

(三)武器的作用

武器又称刀枪把子,包括各种刀、枪、剑、斧、锤、鞭、棍、棒等,加剧了戏剧冲突,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比如,在《花枪缘》中,以花枪为媒,二人结缘,后二人矛盾升级,以花枪作战,终又在花枪的作用下再续良缘,一家人得以团圆。花枪,贯穿全剧始终,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四)表现环境、点染气氛的种种物件的作用

此类道具有布城、门旗、水旗,风旗、火旗、蛮仪器仗等,体现了戏剧故事的社会环境。道具的造型、装饰、色彩、陈设,最能反映时代气息和民族特征,也是刻画典型环境最有表现力的。比如,《穆桂英挂帅》中,舞台两侧布置的“宋”字大旗,点明了剧情反映的特定时期——宋朝。旌旗飘动,寓意着宋朝强盛的气势,虎虎的国威。

三、京剧舞台道具、舞台装置的艺术特色

(一)虚实结合,以最简约的布置创造了最大的舞台自由

戏曲舞台上并不回避“露假”,也不要求一一写实。扬鞭以代马,摇桨以代船。在舞台上有广阔的空间供演员活动,应当细致的地方尽力描绘,不必要的场面,一个圆场就过去了,这种虚拟的方法与中国戏曲的表演风格是相一致的。表演可有一个圆场十万八千里,几个龙套可为千军万马,变化无穷。将虚实相生的程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国传统戏曲的舞台布景是极为简约的,既缺乏对于舞台布景的欣赏要求、也没有设置舞台布景的必要,因为剧中舞台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主要是依靠演员的表演,依靠演员的语言叙述和动作暗示的办法予以指明的。

(二)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理念

在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里,注重的即是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相生的哲学观念,儒家之道在传统美学中显现在中庸、平和、对称等范畴中,京剧程式美学恰恰与传统美学和传统哲学相对应,于是京剧在传统美学的观念下,在自身的程式中自觉不自觉地将中庸、平和、对称的理念浸润了京剧舞台。“圆”的和谐美的美学理念,指导了京剧舞台时空。演员程式动作的“内涵力”使京剧有着完整的圆动律和意念韵律的艺术规律。跑要成圆场,进屋要有半圆式的挖门;拉山膀更要圆,一切动作无不从“圆”开始到“圆”结束。这体现出大一统为中心的传统哲学美学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京剧艺术的舞台装置,并形成了京剧艺术门类中舞台装置的程式化。

(三)强调色彩的整体统一

在不同的戏剧舞台中道具的体现有所不同。不论是历史题材的歌剧还是现代题材的话剧,道具的制作都必须结合舞台的各个部门,做到整体的统一。但是,在色彩和制作上又有所要求:戏剧舞台的道具由于舞台空间与观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舞台上的各种软、硬景在透视上给观众造成了错觉,使得道具的色彩和大小也相对有所改变。真实物品就不能作为道具用到舞台上,因为在高亮度的舞台上会使真实的物品显得不真实。如:皇宫宝座、桌椅板凳、兵器用具、生活用品等等。当然这里的道具基本上是按照古代的物品进行设计与制作,制作人员可以在有限的考古资料中加人丰富的想象和提炼,但在色彩上一定要尊重历史。

[1]北京市/上海市艺术研究所.中国京剧史[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上一篇:明挖基础下一篇:排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