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发展史(精选10篇)
京剧发展史 篇1
文化发展史上的京剧作文
京剧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京剧是我爷爷奶奶他们最爱看的戏曲之一,在我们梅墅的一个宝城寺,经常演京剧,那下面的位子,总是在还没开始时就坐满了。每当有戏看,爷爷总不忘把我也给叫上。而我也就因此受到了京剧的熏陶。每次我去看,总会发现那上面在唱的.人,总画一个大花脸,我为这已经笑过不止一两次了。到现在,我才明白,那是京剧中的脸谱,是京剧保留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用作辅色暗示人物命运,如蒋忠、华雄、高登等;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粗率,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项羽、杨七郎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彪悍、阴险、凶狠残暴,如庞涓、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刚强骁勇、粗犷、桀骜不驯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程咬金、公孙胜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象征阴险狡诈的坏人,如曹操、严嵩、赵高、秦桧、司马懿等。大家还记得那首“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喳喳哇……”这首歌吗?这首歌把京剧个特点特色全写下来了。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京剧!
京剧发展史 篇2
关键词:京剧,特征,发展
全国目前有340多个戏曲剧种, 京剧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 是国家的瑰宝, 被誉为“国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更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戏剧流派.。
京剧, 又称“皮黄”, 起源四个剧种:徽剧、昆曲、汉剧、秦剧。是将音乐、舞蹈、雕塑、武术、杂技、美术、诗、词、赋、史、小说等多种艺术于一炉, 以多方位、多视角、夸张象征的表演方式, “有无相生”、“立象尽意”的写意特性, 虚实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超脱舞台空间和时间限制, 展示社会对善恶美丑的道德取向。
一、基本特征
1、特征:
有“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性;有借古今传奇、典故, 自由传神的表演, 唤起观众遐思的虚拟性;提炼生活规律性, 进行艺术加工, 形成对稳定、约俗而成的表演定式程式性。
2、京剧行当:
分为“生、旦、净、丑”。“生”是花脸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旦”是女性角色。“净”指男性花脸人物, “丑”, 俗称小花脸, 多有喜剧色彩, 给人有着一种幽默、滑稽效果。
3、音乐:
属于板腔体, 主要有二黄、西皮两个唱腔系统, 要求悠扬委婉, 声情并茂, 唱段根据剧情需要设定。
4、表现手法:
念、唱、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手段, “念”指念白。“唱”指演唱, 二者并构成形成京剧的“歌”;“做”指带有舞蹈性质的动作, “打”指翻跌、武打的表演技艺, 二者并构成成了京剧的“舞”。所以常有外国朋友称中国京剧就是西方的歌舞剧。
5、脸谱:
分三类:揉脸、勾脸、抹脸。常以燕翼、蝙蝠、蝶翅等图案勾面颊眉眼。
6、伴奏乐器:
分管弦乐与打击乐, 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打击乐由板、钹、铙、大锣、单皮鼓等组成。
7、发音:
(1) 、真嗓, 直接发声的嗓音。 (2) 假嗓又名小嗓、二本嗓。 (3) 左嗓, 男声中能高而不能低的嗓音。 (4) 云遮月, 一种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 (5) 脑后音, 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 (6) 荒腔, 也叫黄腔, 低于调门的变音。 (7) 冒调, 指略高于规定的调门。 (8) 不搭调, 又称跑调。指不合于规定的调门。 (9) 嘎调, 指拔高的音唱某一字。
二、京剧的传承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与发展, 京剧在现代生活中已经被逐渐“冷落淡化”。更有人说京剧节奏太慢, 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 更难以引起青年人的喜欢, 京剧成为社会的边缘文化。如何让京剧重现昨日光辉、展现往日光芒, 如何对它的精髓进行传承与发展, 是每一位文化界、文艺人思考的问题。
1、让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认识到京剧艺术是凝聚了中国几千
年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艺术是每一个社会人意不容辞的责任与任务。
从1790年进京献艺, 京剧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二百多年中, 京剧艺术不断地演变、完善, 从内容到形式经历了一次次全面的革新, 构成了一套相互制约又相得益彰的规范程式, 形成了具有完整体系的表演剧种, 有高品位、高水平的风格与特点、极高的艺术价值。
2、要确立京剧改革的指导理论:
内容上要“与时俱进”, 顺应时代潮流, 要有新创、时代感, 要感知揭示生活新矛盾、新冲突及各种社会问题, 能表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愿望。
3、文学家、艺术家、创作者们要密切洞察、感受时代观念, 紧
跟时代潮流, 把握时代脉搏, 投身现代生活, 了解人民生活状况、心态、身态, 发挥想象力, 大胆创新, 让京剧有崭新内容, 新颖故事, 用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 出现在现代舞台, 释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当下, 如果京剧还是搬演传统的才子佳人、将相群丞、忠君儒雅的历史剧已不能以吸引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要打破自身束缚, 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 寻找现代气息浓厚, 反映当代人生活状况, 反映现代社会现象、发展进程, 触击社会生活现象, 打动观众心灵, 适合观众审美要求, 让京剧脍炙人口、老少适宜、雅俗共赏。
4、从京剧自身文化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1) 、剧目上:一是将传统剧目进行翻新和重新编排;二是创新剧目。 (2) 、乐器上:在交响乐版的《大唐贵妃》中, 京剧中的三大件被掘弃, 而用西洋乐器来代替; (3) 、舞台道具上:“虚拟性”舞台布景, 渐被实物景观代替, 甚至运用现代灯光舞景效; (4) 、服装上:比如在《白蛇传》中白素贞传统的丝质服装外面罩上了一层轻纱, 从而衬托出白娘子清丽脱俗的仙子气质; (5) 、表演形式上:唱腔上, 交响乐的加入使得某些京剧在一定程度上更像京歌剧; (6) 、在念白上:改变字音标准, 用北京音念, 像诗朗诵和话剧一样, 富有当代语言特征。 (7) 、在做派上:将现代和西方的文化元素加入京剧; (8) 、在打派上, 趋向于打得越热闹越好。
5、加强校园京剧文化建设, 在大、中、小学普及京剧基本知识, 引导青少年关注、接触、了解、喜爱, 大力扶持戏曲事业;
开设戏曲专台, 不定时、不间段介绍京剧知识, 播放优秀戏曲曲目;建立相关性戏曲网站;举办纪念演出;将京剧作为特色校本课程设课;送戏去校园;发展民间票友会。■
参考文献
[1]任玉岭.弘扬京剧艺术发展民族立化.红旗文摘, 2005.21.
[2]http://baike.baidu.com/view/2088.htm
[3]台慧.小议京剧进课堂.大众文艺, 2009.1
[4]夏赟.京剧发展漫谈.民主, 2010.05.
[5]荆涛.京剧艺术发展与创新.理论界, 2007.06.
京剧流派发展的总结 篇3
百川汇海的京剧,百年蕃衍、百年树人。各行各派,在百数十年间生生不已的“流”程,千回万转、跌宕多姿。其间群星璀灿、人才辈出。《京剧流派》一书对上起道、咸,下迄新中国成立共四大行当十一个细目的八十五位表演艺术家作了生动的描述,堪称一部体例周详的京剧流派发展史。
作者表师承,明渊源之所自;谈生平,赞成才之不易;叙传人,详流派之始终。而用主要篇幅着重从唱、念、做、打四方面分析各流派的艺术成就。对谭鑫培、余叔岩、杨小楼、王瑶卿、梅兰芳、萧长华等艺术大师,由于他们承先启后、影响巨大、桃李满门、加上年代晚近而材料丰富,故介绍尤详;对于以前为人忽略的行当如小生、武净、丑角等,都用了相当的篇幅,阐扬它们在京剧史上的地位;那些身怀绝技而声名未曾显赫的演员,如郭春山、刘子云等,作者也特立专章,以彰功绩。
革新、创造是艺术生命力不竭的源泉。纵观近代戏曲史,京剧之能够融合徽调、楚调乃至昆、弋、高腔、秦腔、梆子,并逐渐取几者而代之,造成独占鳌头的局面,关键在于兼容并蓄和不断出新。流派亦然。例如老生,从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老三派”的实大声宏、直腔直调,发展到“新三派”谭鑫培的圆润和美、刚柔相济,再变而为余叔岩在“新谭派”基础上形成的讲究咬字行腔、韵味醇厚清朗的余派,直至高、言、马、麒、杨各擅胜场、争奇斗妍,《流派》具体地描摹出了这个前进的过程、革新的过程。旦行内的青衣、花旦,最初从剧目到演员都是严格区分、绝不混淆的,熔二者于一炉的首倡者为胡喜禄、梅巧玲、余紫云等,而完成于一代大师王瑶卿创立“花衫”、促成旦并生驾齐驱的表演新阶段。其后,又派生出四大名旦。对梅派的雍容大方、尚派的刚劲峭险、程派的凄清哀婉、荀派的妩媚流利,作者着重指出艺术家们的成功是结合自身条件、敢于对传统突破和改革的结果。
革新必然会有阻力。高庆奎的多方探索,被称为“高杂拌”;王瑶卿的“有教无类”,更有人讥曰“通天教主”。面对因循陈习的保守势力,王瑶卿针锋相对地自称“杂派”,他断言“唯其张君秋不死学梅兰芳的味儿,所以才能有个张君秋”。书中在描写此类性质的斗争时,态度是鲜明的。
另一方面,作者也指出,演员本身若是保守,那么即使已创立了流派,也会因此导致衰亡。
对流派形成原因的探讨,是全书的重点。细考各流派形成的历史,可以看出促成新流派脱颖而出的原因的确在于这样几点:一、演员对艺术的刻意追求、永不满足、虚心请教、转益多师;二、与众多名演员长期合作,大胆地新编、移植、改造剧目,逐步积累代表作;三、腹笥渊博、戏路宽阔、文武兼工、且能胜任多种行当;四、反复揣摩、冥索苦思,达到由博返约、炉火纯青;五、在先天亏缺或遭遇挫折之时,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艰难玉成。前辈艺术家们这些可贵的精神,在当前,亦可为自封流派者戒、侥幸图成者戒。
然而无论哪种流派,决非完美无缺、不可企及。《流派》一书除提出了“流派的局限性”以外,在具体论述中,还做到了知人论“艺”、敢于“说长道短”,摈弃了为贤者讳的旧俗。对演员和流派的不足之处,坚持秉笔直书。即使是集旦角艺术之大成的梅兰芳、文武兼擅的武生泰斗杨小楼,作者也一样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们的微瑕。这就不仅避免了盲目崇拜,而且增强了后来者奋进的信心。
透辟中肯的分析,源于对翔实可靠的材料进行长期、大量、深刻的研究。作者本是“此场中人”,既富舞台实践、又有理论修养,熟谙掌故、言出有据。这,使《京剧流派》具有信史的价值,填补了京剧研究领域里的一项空白。与我国解放以来第一部专业工具书《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相对照,《流派》论列的八十五位艺术家中,有十六人《词典》未收,无疑应予补入。
《京剧流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对于长期活跃在北京以外地区的艺术家,如盖叫天、俞振飞等,作者的介绍往往失之于简;有些一度影响较大、且为观众熟悉的流派,作者均予割弃,这不能不说是本书的缺憾。
筚路蓝褛、始创为难。《京剧流派》之值得重视正在于此。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读了《流派》一书会使人感到,对祖国的戏剧事业妄自菲薄的悲观情绪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京剧艺术必定会随着艺术春天的到来而呈现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大好局面。
京剧《卖水》(二)教案 篇4
(二)教学内容:
欣赏儿童版《卖水》片段
学习京剧《卖水》念白,有表情的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有小童星演唱的儿童版《卖水》,感受小演员表现的生动、灵巧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模仿、表演能力。
2.引导学生观看京剧艺术家刘长瑜演唱的原汁原味的京剧《卖水》,感受老一代京剧艺术家的风采;
3.指导学生用高位置声音模仿京剧《卖水》中的京白,并能够在熟练地基础上声情并茂的表演这段京白内容,感受我们京剧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教材分析:
京剧《卖水》以丫鬟梅英为主角,着重表现了她的心地善良、聪明伶俐。特别是表演“表花”时载歌载舞,眼神灵动、嗓音甜脆,配合扇子、手绢的表演,活画出天真可爱的小丫鬟形象。这出小戏,表演形式欢快活泼,把传统花旦戏里特有“退步圆场”“晃摇肩膀”程式表演达到了极致,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已经成为当今京剧舞台花旦戏代表作之一。教学重点:
熟练《卖水》念白部分,表现出韵味。教学难点:
加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
琴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名家唱段:
观看京剧艺术家刘长瑜演唱的原汁原味的京剧《卖水》,感受老一代京剧艺术家的风采。
三、欣赏儿童版《卖水》,感受小演员表现的生动、灵巧的人物形象,加深学生对京剧表演形式的印象。
四、巩固练习,正确掌握京腔念白方法。
1.指导学生在戏词熟背基础上,将这段念白戏词进行节奏划分,正确断句,有节奏的朗读,能用明亮、欢快的声音有节奏、有韵律的表现丫鬟梅英为小姐表花名的可爱形象。
清早/ 起来/ 菱花/ 镜了/ 照--,梳/ 一个/ 油头/ 桂/花/香---,脸-上擦的/ 桃花/ 粉,口点的/ 胭脂/ 杏花红---。
2.加入气息,打开口腔,声音有位置的发声。
3.根电子琴鼓点进行有节奏的熟读戏词。4.跟视频模仿念白,突出活泼、生动的特点。
三、激情表演,展现国粹艺术。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念白部分加入表演,生动形象的表现小丫鬟梅英天真可爱的形象。(数板)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脸上擦的桃花粉,口点的胭脂杏花红。
根据戏词,引导学生编创最能体现内容的肢体动作表现。
首先,指导学生双手拿起镜子,照一照;把手轻轻放在头上,梳一梳头发;把手指点到脸上,擦擦粉;最后给嘴上点上胭脂。(配上念白)这就是京剧中“唱念做打”中的“做”。2.结合《卖水》全曲进行表演。
指导学生进行形象性的动作表演:照镜子 梳头 擦粉 点胭脂,能够跟随音乐节拍、速度完整表演。
3.个人、小组展示表演《卖水》念白,比一比谁的声音有韵味,表情最夸张,表演的最生动。
四、拓展
观看几部戏剧小明星表演的京剧名段,感受京剧唱腔的优美旋律,让同龄孩子的精彩演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京剧的欲望。
五、小结 同学们都表演的非常的棒,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虽然我们今天的表演比起视频上的小演员来还有很大差距的,但是你们能够大胆的表现,就很了不起!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立志将我国的国粹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京剧队策划书 篇5
一、活动背景
京剧是国粹、是国魂。京剧是国学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京剧的国防论,更是强调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抵御外来不健康文化侵蚀的坚固长城。目前国内掀起一股日益升温的国学热潮,它呼吁提倡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要忘本。作为当代大学生,有必要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在略显浮躁的高速发展的社会,沉下不停追逐的心,感受国粹的魅力。
二、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讲座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国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习京剧的本意应该是培养青年对于传统戏曲的鉴赏能力,全方面提高学生素质,也以此为契机构建一个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喜爱喜剧。
三、活动开展
时间:XXXX年X月X日XX点XX分
地点:XX
主题:京剧知识讲座
主讲人:XXX
参与人员:中国石油大学师生
主办:校艺术团
承办:秘书处和韵远京剧队
四、前期准备
(1)京剧队长负责与主讲老师沟通,确定好当天活动内容及顺序。
(2)秘书处办公室在讲座前一个星期内制作好宣传海报和会场内横幅一张,海报于讲座开始前五天张贴在公告栏。
(3)秘书处通讯部以飞信和QQ群方式通知各队讲座的时间、地点。队长通知队员。
(4)组织部负责组织活动当天的入场退场等的各种秩序。
五、讲座流程
1、讲座开场:京剧一段,内容暂定。要求:广大师生同学所熟悉的。
2、主持人(暂定京剧队长马静)介绍主讲人,主持人致辞欢迎主讲人到场(在讲座开始前,主持人提醒与会同学将手机调为无声或关机,注意讲座过程中不要大声喧哗。)
3、主持人邀请主讲人,讲座开始。(时间待定)
4、主讲人讲座结束,由主持人宣布进入喜剧表演环节。选取2-3个曲目(可通过现场征集的方式,但是需要要求者配合)
5、表演结束,请主讲人对表演进行点评。
6、活动结束,主持人致感谢词
7、恭送主讲人
8、引导学生有序退场
9、学生退场后,收拾整理会场
六、安全预案:
1、如果出现主讲人晚到的情况,为了保持现场同学安静,可播放有关讲座内容的PPT或影音资料。
2、讲座开始前若出现观众少,座位多的情况,由组织部负责安排同学往中间坐。
3、若讲座中出现主讲与观众之间的问答情况,由主要负责人话筒的传递。
4、讲座进行时组织部必须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必要时主持人发挥作用。
5、若提问环节出现冷场情况,主持人要鼓励大家踊跃提问。
6、如果出现停电等突发事件,组织部应及时出现,安抚同学,同时通知有关部门及时修复故障。
7、讲座结束时,组织部应该维持秩序,让同学有序地离场。避免踩踏等事件。
中国石油大学校艺术团
秘书处组织部
京剧脸谱教案 篇6
一、情况分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京剧脸谱更是五彩缤纷,精彩奇特,是一种富有民族性、夸张性的化妆艺术。作为龙的传人理应把它发扬光大,使之源远流长。为了让幼儿对它有些初步了解,学会欣赏京剧,我设计了这一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的
1.了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外国没有。
2.简单认识红、白、黑三种主色调的脸谱,并能简单区分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剪剪、涂涂、画画、唱唱、跳跳,让幼儿体验劳动后的成功喜悦,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
三、活动准备
1.教室里创设一种教学氛围,布置好各色大型京剧脸谱图片或壁挂若干张,并突出三个主色调:红、白、黑。
2.准备其它人物、动物脸谱,如小白兔、黑猫警长、孙悟空等。
3.录像机、录像带(幼儿表演的京剧选段)。
4.提供多种手工材料:剪刀、胶水、颜料、毛笔、废旧挂历纸、毛线头、碎纸条、文件袋、信封等。
5.怪怪箱一只,在纸箱上贴好京剧脸谱。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瞧瞧夸夸
老师带小朋友到“怪怪屋”去瞧瞧,装念咒语开门。
1.“怪怪屋”里有啥?词汇:脸谱。
2.比比这些脸谱一样吗?你认识哪些脸谱?词汇:京剧脸谱。
3.这些京剧脸谱用来干什么?京剧是哪国人唱的?
老师小结:唱京剧的人脸上要涂一些漂亮的花纹,就是京剧脸谱。京剧是中国的一种戏曲,是中国的国粹,只有中国才有。因为它好听好看,外国人也很喜欢,中国人真了不起。
活动二:看看学学
唱京剧的人脸上涂得这么怪怪的、花花的,那么说话、动作跟我们一样吗?请看录像后回答。
1.你发现他们什么地方跟我们不一样(边说边跟老师学)?
走:走圆场步;笑:长笑。
简单的武打动作和语言。
2.看看这些京剧脸谱颜色相同吗?启发幼儿看主色调即底色,区分红脸、白脸、黑脸。
3.老师简单介绍各自性格特征。
红脸代表一些忠诚、勇敢的人。白脸指一些狡猾的人,如“芝麻官”,白脸也叫“豆腐块脸”。黑脸指一些说话粗声粗气、忠厚、正直的好人,如“包青天”。
4.玩游戏:“小小眼睛谁最灵”。
①从“怪怪箱”里找出京剧脸谱戴上,并随音乐走圆场步,看谁跑得好,拿得对,音乐停了,没拿到的算输。
②按老师的要求从“怪怪箱”里找出白脸(若干)、黑脸(一个)、红脸(若干),戴好。黑脸锣一敲,红白脸开始走圆场步,红脸捉白脸,白脸躲红脸,看谁捉得多、躲得好,被捉到的白脸交给黑脸。
活动三:做做乐乐 1.画京剧脸谱。
老师预先在旧挂历纸上勾画出几个主要线条,其它让幼儿涂色,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设计漂亮的图案进行装饰,要求色彩鲜亮。
2.用信封、材料袋做成京剧脸谱玩偶。
京剧发展史 篇7
和雅中正天人合一圆融高远天成之美
梅派唱腔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 具有端庄娴雅的的古典美。平和中正, 恰到好处, 处处出自天然, 全无人为斧凿痕迹, 在表面规矩平淡之中显现出深沉含蓄的内在魅力。梅派音宽清亮, 圆润甜脆, 梅派唱腔以大方自然为主, 平易近人, 雅俗共赏, 平稳之中蕴藏着深厚的功力, 简洁中饱含着深情。
梅派艺术是圆的艺术, 给人以美的享受, 京剧音乐大师徐兰沅先生有一口诀:行腔不做作, 寸劲适当足;音节要相连, 不叫板捆住, 少用棱角式, 重要在满足;非真也非虚, 似有也似无;明缓暗偷气, 内中皆有骨;脱尽模仿处, 现出真面目。这段口诀比较生动形象, 对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作了总体概括。梅兰芳作为一代艺术大师, 经过一番精雕细琢后, 使其精华浸入观众心中, 正是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使人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梅派艺术圆融恰当地传承了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哲理惯于“道可道, 非常道”, 讲究感悟。因此梅派艺术在传承中, 每位传人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 正如梅派弟子言慧珠所形容:早期梅派如隶书, 唯美娴熟, 成熟期梅派如楷书, 中规中矩, 晚期梅派如草书, 古拙质朴。
欣赏梅派唱腔, 心入化境之时很难描绘其神色, 因为梅派已臻于化境, 以至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梅派不及程派幽咽冷艳, 却自然天成地表达人物内心之忧怨;不及荀派俏媚活泼, 却能入微地刻画人物一颦一笑的悲喜之情;不及尚派刚健挺拔, 却自有女性一番端雅秀妍。如在《贵妃醉酒》中, 表达贵妃之怨, 哀懑之至不是号啕顿足, 而是在雍容雅态之下唱出满怀凄郁, 节奏如诉如泣, 幽怨动听, 行云流水般而不失端庄大度。“杨玉环今宵如梦里, 想当初进宫之时, 万岁是何等的待你, 何等的爱你, 到如今一旦明夸暗弃, 难道说从今后两分离”, 恨意与缓情相揉, 悲切与优美相契, 及至最终感怀:“恼恨李三郎, 竟自把奴撇, 撇的奴挨长夜。去也, 去也, 回宫去也, 只落得冷清清独自回宫去也。”绵绵余味无穷, 口齿噙香, 使观众在清新旷远中感受无限失宠的遗憾, 可见《贵妃醉酒》的唱腔不追求突惊而出的华丽, 而在清微澹远的柔静中和婉地表达内心之情, 潜移默化感染观众, 以致“音声相和”﹑“大音希声”之美。
梅派唱腔华而实, 甘甜圆润, 醇厚亮丽, 中和大气, 以至达到大音希声的意境, 打动人心却不着一丝痕迹, 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充盈天地之间而若即若离, 有“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的功力。梅兰芳晚年时代, 将自己毕生的剧曲反复琢磨, 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梅八出”, 不刻意追求情节的剧烈冲突, 而追求心境的诗意之美, 不执著于外在的繁华锦绣, 而讲究内在意境的平和淡雅。如《宇宙锋》中的经典折子《修本》与《金殿》两场, 所有剑拔弩张的危险情境被处理成主人公
赵艳容一弱女子与强权的斗智斗勇, 在舞台表现上又被处理成大段描绘心理的不同板式等唱腔。如《我这里假意儿懒睁杏眼 (反二黄慢板) 》唱腔, 该唱段运用深沉的慢板节奏, 揭示了剧中人装疯时的悲愤心情, 唱腔韵律熔炼深沉, 塑造了赵艳蓉的音乐形象, 特别是梅派唱法与音乐伴奏“心气合一”, 于幽微之处见其巧妙。而在慢板过门音乐中, 又表现出声断意不断, 段唱腔是在气韵, 字韵, 声韵之中一气呵成, 营造出梅派唱腔具穿透性的经典形式美。梅派塑造人物时, 将戏曲的虚拟之美、乐感之美等多方面美学因素浑融婉转地融人情感表达之中, 使唱念与表演完美结合。赵艳容装疯时的丝毫不给观众以丑陋之感, 所有身段都经过优美的艺术加工提升。正所谓和谐流畅, 自然天成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儒家境界。
梅派的舞台表演无不在平易中蕴藏着深邃的内涵。在运用各种表演技巧塑造人物的同时, 他又能“惜墨如金”, 如眼神, 在关键时目光一致, 神采倍增, 使人产生不可名状的美感。梅派的水袖功夫极好, 但不滥用, 所以总以最简捷的方式最精炼的动作, 武功极有根底, 步法准确而且轻盈迅捷, 开打干净漂亮, 又于舞打中融入舞蹈, 匀净婀娜, 丽而英武, 成功地将中国传统艺术精髓融于戏曲表演中。
如《霸王别姬》中的舞剑, 《霸王别姬》中虞姬演唱“二六”唱腔与《夜深沉》曲牌伴奏的舞剑, 均是因戏而剑。戏中四面楚歌, 没有退路, 只有决一死战, 虞姬性情厚重, 她只能忍悲痛劝解大王。因这段生离死别的情景, 创出了刚柔相济的歌舞骨风。虞姬唱“二六”是用中板节奏来抒发她对大王的劝解之意, 肺腑之言, 柔情四溢, 圆润的剑姿与腔并行。紧接《夜深沉》音乐伴奏来烘托严谨的舞剑意境。剑锋挥洒将心神合一, 刚劲四射, 似撕心裂胆的诀别, 凄美独特的创意程式, 将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美涵成为永恒的艺术典范。回望梅兰芳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创作的时装戏和歌舞戏可以发现, 梅兰芳试图把中国女性的古典美巧妙地融入现代审美体系之中, 《西施》中的翎舞, 《廉锦枫》中的刺蚌舞等等, 都渗透着充满生机的青春气息, 于是中国京剧艺术不再局限于舞台上的唱功技艺, 而是向昆曲学习, 载歌载舞, 昆曲在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时代已日趋势微, 但美学原理却悄悄保留下来。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气韵, 人们推捧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艺术, 皆源自心底深处潜藏的传统美学意识。博大精深的梅派的美学风格不会固定的表现在某一出剧目或某段唱腔中, 而是渗透到它的所有经典代表作中, 通过演出过程传达出来。如《天女散花》一折中刨出了长绸舞, 舞动的戏中意境“天人合一”。该戏创出了灵动的唯美表演形式, 使观众耳目一新, 在继承与发展的不同时代, 从一个天女散花的场景, 改到众佛塑性的烘托, 形成了雕塑美的气韵, 众佛静姿与灵秀的天女舞风融洽结合, 其艺术表现力更加鲜活美感。《散花》一戏的不断创意, 焕发了京剧艺术的生机。随着时代的不断升华, 创造出了崭新的艺术意境。
梅风梅骨自成一系循流展派继古承新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运动、变化是事物鲜活生长的保证,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树叶。突破、创新, 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流派在创造中产生, 更需在创造中传承、繁衍。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 梅派艺术也需发展, 按照它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 也就是应当在古典和谐美的基本表演法则的指导下, 进一步实现唱念和做表之间的和谐统一。
梅派之所以成为梅派, 之所以领军京剧、风靡中国、惊艳世界, 在于梅大师的勇于创造和对美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京剧是梅兰芳的生命。执着, 是梅兰芳生命的支撑。梅的一生, 生命不止, 创新不已, 终修成梅派艺术和梅派精神。获得梅派真传的梅派弟子, 都具有梅派精神, 善于继承、发展, 勇于开拓、创新。梅派发展成今天的参天大树, 不仅依仰梅兰芳突破窠臼, 开辟新天地的勇气与智慧, 还有追随他、弘扬他, 像他一样勇于不仰赖前人, 走自己探索之路的诸多弟子和传人。因此, 才有今天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如此枝繁叶茂﹑硕果参天的梅派。如程砚秋。程砚秋15岁时拜梅兰芳为师。此后, 梅兰芳发现他有一条特殊的与众不同的好嗓子, 不适宜学自己, 便让程拜王瑶卿学习, 经老师的因材施教, 程砚秋终于唱出了自己。仅仅十年, 便脱颖而出, 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一起享有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美誉, 谱写出中国京剧和流派发展史上最荣赫、最辉耀的一笔。程与梅的不同, 不仅证明了流派的形成最重要的在创新, 更表现了梅兰芳的胸襟慧眼和程的坚毅、向上, 表现出艺术大师的形成, 归根到底在于崇高谦和的伟大人格魄力。
对梅派艺术传承的最大功臣自是我们尊敬的梅派掌门人梅葆玖先生。他对梅派艺术的执着与忠诚, 使得梅派艺术之花始终娇媚无比, 并众望所归地成为梅派最具权威的传承人。他使最纯正的梅风、梅韵遍涉天下, 桃李无数。如优秀梅派传人李胜素﹑张慧芳等艺术名家。
学流派而不囿于流派, 是当今流派传承的一大特点。如李佩红、史依弘, 二人原都是刀马旦兼武旦演员, 都曾在全国比赛中获过金奖, 但她们却因喜欢文戏, 尤爱梅、程, 而毅然改学青衣, 不但获得老师赞许, 且都获得成功。李佩红将梅派经典改用程派演出, 是因其心仪梅派很久, 很想将梅、程乃至关的艺术熔于一炉表现。这表现了她的大胆卓识。梅派青衣史依弘钟情程派经典《锁麟囊》很久, 她说:这是她小时看京剧唯一让她落泪的一出戏。所以, 她演《锁麟囊》既是“寻梦”, 也是“圆情”, 便在她有条件自主抉择剧目时, 大胆地走向破格。二人殊途同归, 当为梨园佳话。较后的李维康, 在广集博采各旦角流派的基础上, 坚持独自发声、行腔和极其婉约细腻感情色彩的处理, 别具风神, 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一样心情别样娇”, 说的岂止是青年才俊为京剧艺术带来了这样的新奇与明艳, 更因其在对梅派艺术传承发展中的新和美而使整个梨园界对京剧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产生了新的感悟与思考。时代的发展已将我们年轻的演员改变提升, 由戏的思考进入到人的思考, 是时代的进步和人的进步。时代需要考虑这一代人如何在传承老一辈艺术家艺术的同时, 如何将他们开启的道路拓得更宽, 从而使我们京剧艺术继古承新, 一往无前。
流派发展依赖创新。继承、发展流派艺术, 是振兴和弘扬京剧的一大关键。当代京剧演员应将其引为一生之使命, 以崭新的理念、开放的思维, 发展的眼光, 认真对待流派, 善于继承, 勇于超越, 将新时期的京剧艺术推向更高、更新、更美的境地。
总之, 梅派艺术是京剧流派历经沧桑之路历练的奇葩, 在近百年的金声玉振中愈加夺丽, 已臻炉火纯青, 功成卓著。梅派艺术的美学涵韵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所在, 更是天地宇宙之气合一的美学内在, 静和高远, 国之气魄。作为世界三大体系之一的梅派艺术, 对其合理的继承发展乃至超越, 启发者当代世界对于传统的回归, 使之永远绽放在世界艺术之林!
摘要:梅派艺术是宏伟壮观的中国传统音乐美之集大成者, 也是京剧流派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瑰丽奇葩, 独秀于世界音乐之林, 儒美气质, 典雅风范, 无与伦比。彰显着戏曲音乐成熟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以京剧梅派艺术的特质为基础, 多层次剖析、阐释梅派艺术的美学涵蕴与时代性的继承发展。
关键词:京剧,梅派,美学思维,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3年8月第一版
[2]《戏曲音乐新论》安禄兴、钱国桢编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
[3]《中国戏曲美学》朱恒夫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一版
京剧发展史 篇8
关键词:京剧脸谱;美学内涵;发展前景
1 京剧脸谱简介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人物造型的一种表现手段,一般采用“油色”或“水色”直接在脸上化妆,即“涂面”化妆。因化妆时需按角色来分配图案和色彩,不能随意勾画,有着约定俗成的谱式,故叫作“脸谱”。其中,京剧脸谱是至今戏曲舞台上脸谱最多、最完整的一个脸谱体系,也是用色最多的,是中国戏曲脸谱的代表。按京剧行当来划分,净丑又称花脸,就是一般所说的脸谱。京剧脸谱以其夸张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
首先,从整体的形的角度来看,京剧脸谱是椭圆形的,与面具一样,没有对耳朵进行化妆。从具体的形的角度来看,京剧脸谱有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六分脸(又称老脸)、十字门脸(包括蝴蝶脸)、花碎脸与歪脸、神怪脸、丑角脸(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这里划分的依据是脸谱图案的形状),八个谱式有着各自相对固定的图案和色彩。其次,从色彩的角度来看,“主三色”即黑、白、红,还有黄、绿、蓝、灰、紫、金、银等。通过揉色和抹色的方法,夸张了前额、眉、眼、鼻、口、下巴的肤色,突出了面部的骨骼、经络、肌肉纹理。再者,因为脸谱作为舞台美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从属于整体的,所以一开始就须提笔挈意,一笔一勾,皆求传神达意,直到完成“象”。
2 京剧脸谱与中国古典美学
2.1 京剧脸谱之“圆的意味”
圆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同“通”,“通”同“易”,“易”相生,所以一切又回到了《周易》。黑格尔认为,“‘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表明‘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易经的卦象‘是最纯粹的理智规定’。但是,它‘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里面。这些规定诚然也是具体的,但是这种具体没有概念化,没有思辨地思考,而只是从通常的观念中取来,按照直观的形式和通常感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里,黑格尔持着批判的态度,他发现了《周易》里存在着两组对比十分强烈的矛盾双方:思想的抽象化与表达的具体化,纯粹的范畴与观感的形式。因为具体、直观、感觉,体现的是概念、思辨的对立面。与西方哲学追求真理不同,中国哲学不存在本质的、现象的两个分离的世界,而是以“道”为最高的目标,“道”不离器。到了孔子,圆的精神就与人的现实生存状态联系得更紧密了,“兴”“观”“群”“怨”,既是《诗经》的解读方式,也是人生的一种自我体悟的方式,以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而老庄所追求的关于圆的精神则更倾向于“大”“无”“道”,即对《周易》的一種回归;最后,外来的佛教禅宗的流入,在“道”的范畴之外,带来了“空”“境”。
2.2 京剧脸谱之“形神兼备”
流光溢彩,合乎法度,与中国书画同源。“道”是笼统的、宽泛的,在戏曲舞台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是难以演绎的,所以需要流光溢彩的粉饰以及一定的法度规范。在脸谱造型中,非常讲究笔意、笔锋,讲究骨骼、经络、肌肉、纹理等,与中国书法讲究用笔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在脸谱上面,一个点有深重、清浅之分,一条线有粗细、疏密之分,有着丰富的可塑性,不禁令人们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甜美的精华。”(李泽厚《美的历程》)我国著名戏剧艺术家翁偶虹先生就认为勾画脸谱的线条,讲究笔锋和笔意:第一要笔锋犀利,第二要笔意流畅。一笔一勾,要能勾出人物的“神”,画出人物的意蕴。人物的“神”就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特点等。除了笔意生辉,京剧脸谱还有图案化,运用象形化的文字,图案化的特征,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中国美学感性的一面。只是,丹青无彩不动,还需要色彩。
3 京剧脸谱的传承与异化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对京剧脸谱已经有了一个常识性的认识及其在传统美学意义上的基本印象。形成这种认识和基本印象是我们走近京剧脸谱的首要前提,之所以这样说是有历史依据的。在“五四”时期,由于这方面的缺失,曾经导致了一些人对脸谱(当然京剧脸谱也包括在内)产生了误解和质疑。胡适认为脸谱是没用的、该扫除干净的“遗形物”,傅斯年说脸谱是“下等把戏的遗传”,其中以钱玄同的观点最为偏激,他甚至称脸谱为“粪谱”。但是,真正的厄运是十年浩劫。“寓褒贬,别善恶”是京剧脸谱谱式化、图案化、格式化的最初目的之所在,人脸只是作为载体:脸谱给了观众最直观的符号信息,有时候甚至无须通过戏文、表演等其他的信息传递,观众就可以知道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人品道德。关于脸谱的异化,程宇宁先生在其论文《从京剧脸谱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意义》中较为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我们常常忘记面具是我们获得自由的工具,而将其视作人们内在世界的外部流露,继而心甘情愿地将支配权交给面具,或者反过来徒劳地追求所谓的人格的表里如一,追求一辈子如一瞬间的完美。”程宇宁先生在这里提到了面具(脸谱)与自由的关系,把作为艺术形式的脸谱与真实生活中的人物面貌对应起来,显然混淆了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如此一来,脸谱也就与表现自由失之交臂了;与自由失之交臂,也就是与艺术渐行渐远了。
4 京剧脸谱与大众审美
然而时下,当京剧脸谱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审美元素被广泛应用时,即意味着艺术的胜利,脸谱所表现的内涵越来越自由化、多元化了。脸谱以自身独特的美学韵味美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卸下了舞台人物角色的春秋粉墨,与时尚同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颇具一种后现代、超现实的美学色彩。另外,在脸谱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历程中,民间工艺美术已大量采取脸谱这一独特的文化元素,两者的结合即使在今天高度产业化、复制化的时代潮流里仍然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艺术魅力。这些都与京剧脸谱的高度概括化和符号化相关,而借助现代高速信息的数据转换,与传统舞台上在脸上勾画的不可复制性相比,数据化、平面化的京剧脸谱具有更深远的生命力。脸谱本身是一种化妆艺术,当它与国际彩妆相接轨,在T台上实现了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时,令人置身其中,不禁产生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国际化脸谱,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譬如说色彩在每个国家和民族里都有着各自的禁忌,所以也许性格忠义暴躁的张飞脸谱在中国是黑的,在欧洲可能就是白的,如何在两者之间做出调和与相融,也许才是真正考验京剧脸谱能否实现国际化的开始。
参考文献:
[1] 黄殿祺.中国戏曲脸谱[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2] 栾冠桦.角色符号——中国戏曲脸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3] 于长澍.中国京剧脸谱宝典[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6.
[4] 于得祥.京剧脸谱(汉英对照)[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5] 成联合.圆融审美学导论[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6] 欧孟秋.菊潭清响[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
[7] 王朝闻.吐纳英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8] 陈多.戏曲美学[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京剧小知识 篇9
旦、《贵妃醉酒》 《拾 玉 镯》 《红 娘》 《穆桂英挂帅》 《玉 堂 春》 《断 桥》
净、《李逵探母》 《赵氏孤儿》 《铡 美 案》
丑、《三盗九龙杯》 《时迁偷鸡》 《三 岔 口》
三、名段学唱部分
1、《智斗 》
2、《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光辉照儿永向前》
4、《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5、《甘洒热血写春秋》
6、《霸王别姬》
7、《淮河营》
8、《苏三起解》
1、京剧在中国文化的地位: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京剧便是其中之一。京剧是在戏曲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在国内外最有影响的代表剧种。
A、京剧(国剧)与中医(国医)、国画一同被誉为“三大国宝”。
B、京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它从各种艺术形式中吸取营养如:京剧与古典诗歌、古典文学、古典音乐、舞蹈、美术。
C、京剧体现了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2、京剧在世界的影响
A、中国戏曲与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
B、梅兰芳表演体系(程式化)与斯坦尼夫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C、京剧的艺术形态和美学原则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京剧形成于北京,是由徽剧和汉剧发展而来的,虽然它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
第二章 京剧的历史
一、京剧的诞生
1、“四大徽班进京”与徽秦合流
1790年,扬州商人江鹤亭,组织由高郎亭率领徽班“三庆班”进京演出。演出很快占领了京城的演出市场,很多秦腔演员为谋生,加入到“三庆班”的行列,从而形成了徽、秦合流、2、汉剧进京与徽汉合流
道光初年,汉剧艺人进京,这是一种流行于湖北汉水一带的地方戏。
3、京剧的形成
自从徽、汉、秦合流的局面形成后,不同剧种的演员长期合作,不同的声腔在一个戏班里演出,逐渐的溶合。京剧就是这样慢慢孕育,演化的到了1790年,也就是徽班进京大约56年后北京舞台上出现了表演、声腔、剧目都与以往的徽剧,汉剧不同的新剧种——京剧。
二、京剧的成熟与发展
1、京剧的在剧目、表演、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方面大有进步。
2、“老生后三杰” 的出现与“通天教主”王瑶卿。
3、清代宫廷戏剧对京剧的成熟与发展,客观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京剧的鼎盛时期
1、新文化运动推动京剧全面革新。
2、“四大须生”和“四大名旦”等优秀艺术家的涌现。
3、京剧的教育和理论研究地发展。
4、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京剧。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京剧
1、京剧事业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硕果累累。2、1964年至1976年是京剧现代戏与“样板戏”的时期。3、1977年后粉碎“四人帮”京剧进入了振兴时期。
现在的京剧既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又面临各种现代娱乐形式的挑战。但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植下,在京剧工作者的努力下,在广大观众的支持下一定能不断革新,繁荣昌盛。
第三章 京剧的艺术特征
京剧属于戏曲的范畴,由于她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比较完善的境界,所以成为中国京剧的代表。京剧的特点,是中国戏曲特点的总概括和集中体现。
一、京剧的基本特征
1、综合性:京剧中涵盖着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如一出剧目 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艺术形式,并将其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2、虚拟性:高度的虚拟化表演可以引发观众的想象,同时解决了舞台表演中空间与时间上的问题。
3、程式性:表演的过程及形式都已经形成高度的规范化和固定化。演员表演中的动作、道具、服装都有相当严格明确的规定。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京剧独特的表演体系,也称之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二、京剧的审美特征
1、以表演为中心,多种艺术元素综合2、虚实相生,写意的戏剧观
3、形神兼备,注重形象美
第四章 京剧的行当和流派
行当: 戏曲中的人物,根据人物的的性别、年龄、类型、性格、气质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划分的不同角色。
行当分为:
七行:生(末)、旦、净、丑
武行、流行、上下手
七科:剧通科、音乐科、剧装科
盔箱科、容装科、交通科、经励(经 理)科
以上被称为京剧的七行七科。
注:末行原本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一般扮演男性次角色,后并入生行,俗称“二路老生”。
生 行
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35岁以上),性格忠厚、正直、庄重的正面人物。
老生又分为:唱功老生,以唱工为主;做功老生,唱念并重;红生,以扮演关羽而得名。
小生:一般扮演20—30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念白及演唱时,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
小生分为:纱帽生,年轻的官员;翎子生,年轻的武将;穷生,穷困潦倒的书生;扇子生;风流倜傥的儒雅公子。
武生:大都扮演有武艺的正面那男性。
武生分为:长靠武生,武艺高强的将军,元帅;短大武生,扮演一些身份较低的江湖好汉。
娃娃生:扮演儿童角色。
旦 行
旦行是京剧的主要行当,是唯一代表女性人物的行当。可分为以下七类:
老旦:一般扮演50岁以上的女性,演唱用真桑,服装颜色深沉。
正旦:即青衣,扮演20-40岁性格温柔,举止端庄的女性。
花旦:扮演性格活泼或泼辣的青年女子。
武旦:以武打为主,一般扮演青年的女将女侠。
刀马旦:扮演智勇双全的女性角色,不必像武旦一样激烈打斗,唱念做打比较全面
彩旦:又称丑旦或丑婆子。扮演幽默,诙谐或凶狠的女性。
闺门旦:扮演大家闺秀和比较稳重的青年女子,近似于花旦,但是花旦念“京白”闺门旦念“韵白”。
净行
净行:俗称“花脸”,主要表现性格豪放、粗鲁、刚烈、忠诚或奸诈的男性。花脸在化妆、唱腔、形体上都与其它男性角色不同,讲求夸张的表现。主要分为三类:
正净:也叫“铜锤花脸”以唱功为主多扮演朝廷重臣,将帅等。
副净:也叫“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注重身段。多扮演勇猛豪爽、刚烈强悍或阴险奸诈而有权势的人物。
武净:也叫“武二花脸”以武打为主。
丑行
丑行:俗称“小花脸”,化装时一般都在鼻梁,两眼之间画一块白,这是丑行的标志。丑的表演诙谐幽默,滑稽风趣。丑行表现的人物很杂,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有,但都是些小人物。按人物身份地位可分为:
袍带丑:文丑中有地位,有权势的人物,讽刺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
方巾丑:头戴方巾的知识分子,扮演儒生,谋士,书吏等这些人虽然是知识阶层,却是势利小人,表演中刻画他们迂阔酸腐的气息。
褶子丑:又称公子丑,常演花花公子,纨绔子弟。
茶衣丑:一般扮演身穿粗布短衣,扮演下层贫民,表演憨态可掬。
彩旦:又叫丑婆子,扮演奸刁刻薄或可笑的妇女。
武丑:擅长武艺的丑角,性格机警,语言幽默
老生流派:
老生前三杰:程长庚(徽派)、余三胜(汉派)、张二奎(京派)
老生后三杰:谭鑫培(谭派)、孙菊仙、汪桂芬
四大须生:余叔岩(余派)、言菊朋(言派)、高庆奎(高派)、马连良(马派)、谭富英(谭派)、杨宝森(杨派)、奚啸伯(奚派)
周信芳(麒麟童)麒派(南麒北马关外唐)
旦行流派:
通天教主:王瑶卿
四大名旦:梅兰芳(梅派)、尚小云(尚派)、程砚秋(程派)、荀慧生(荀派)张君秋(张派)
花脸流派:金少山(金派)、郝寿臣(郝派)侯喜瑞(侯派)、裘盛戎(裘派)
第五章 京剧的音乐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剧的音乐在所有的组成部分中重要的地位,京剧的音乐主由:
唱腔、念白、曲牌、伴奏四部分组成。
京剧唱腔
京剧唱腔的基本分类:
西皮:唱腔音域较宽广,节奏极富变化和对比。适于表达明朗欢快,豪放毅、的性情。京胡定弦为6-3上句句末落音为2、3、6,下句句末落音为1、5。
反西皮:由西皮唱腔派生出来的腔调,两者在定调和定弦上都一致,但曲调的
音区和旋律都有变化,适于表达悲痛、凄凉的情绪。上句句末落音为1,下句句
末落音为5。
二黄:旋律起伏不大,节奏平稳舒展。适于表达含蓄、深沉、婉转的情绪。京
胡定弦为5-2。上句句末落音为6、1、3,下句句末落音为5、2。
反二黄:从二黄唱腔派生出来的腔调,适于表达悲愤,哀怨的情绪。京胡定弦
1-5上句句末落音为6、1、3下句句末落音为2、5
其他唱腔: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反四平、清江引、吹腔、混牌子、娃娃、南锣等。
京剧唱腔的节奏形式:4/4拍 一板三眼——各类慢板,快三眼
4/2拍 一板一眼——各类原板、二、六
4/1拍 有板无眼——各类流水、快板
自由节奏 各类散板、摇板、滚板、导板
京剧念白
京剧的念白分为韵白、京白、方言白、引子等
韵 白: 中州韵和湖广音相互结合,大多数角色都用韵白。
京 白: 虽然是用北京音来念,但是和生活中的北京话不一样,它是一种音乐化、节奏
化、朗诵话的念白。剧目中的花旦,丑角常用京白。
方言白:有山西、山东、四川、苏白、扬州白等
引 子:一种韵白和无伴奏演唱的结合体。
京剧的音韵
中州韵:今河南等地,中州音韵原指《中原音韵》,是京剧音韵的源头。如今京剧采
用的中州韵以不同于旧时所谓的中州韵。
湖广音:湖广指元、明时期所设的弧光行省,辖湖北大部及湖南、广东、广西、一部分。所谓“湖光调”实则指的是湖北汉剧的腔调——西皮腔。
十三辙:京剧的用韵一般采用的是与北方戏曲、曲艺一样常用的“十三辙”,即:江阳、发花、人辰、怀来、姑苏、梭波、衣
七、灰堆、斜乜、中东、遥条、由求、言
前。
尖团字:声母齿音z、c、s同i、u或以i、u开头的韵母相拼的字叫尖子;声母舌音j、q、x同i、u或以i、u开头的韵母相拼的字叫团子
上口字:京剧唱念中凡不同于普通话语言的字,称为上口字如“各”念“过”。
京剧的乐队
京剧的音乐分为“文场”和“武场两部分,文场由演奏旋律的管弦乐组成;武场由打击乐组成。
文场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兼有笛子、唢呐、海笛等。
武场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小锣、铙钹,兼有堂鼓、齐钹、镲锅等。
京胡 京二胡 三弦
第六章 京剧的表演
每一种表演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段,京剧艺术则是“以歌舞表演故事”,及程式化的表演来表现人物,它包括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发、步),它们是京剧表演的核心,也是京剧表演最重要的基本功。
1、程式化的表演:程式化就是相对固定的规范的表演方式。京剧表演的程式化的审美特征及其功能的运用是多方面的如:综合性、写意性、虚拟性、技巧性、泛美性。
四功五法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艺术程式体系中的核心是对京剧表演艺术方法与技巧的概括。
唱:将“唱”放在首位可见其重要,唱腔在发声、用气、换气、吐字、行腔等 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念:念白是京剧表演艺术中,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情节
的矛盾冲突的一种重要手段。
做:京剧表演的特点,严谨的规范、鲜明的节奏、强烈
的夸张。
打:京剧的武打、武功是京剧艺术的主要特色。武打的 套路很多,有“单打”、“群战”“对拳”“出手”等。
“手眼身发步”主要指京剧表演形体方面的技巧。
手:指手和手臂的动作。各种指法,生行的单指、剑
指;旦行的兰花指;净行的虎口指。手臂动作:云
手、山膀、倒手、背手。
眼:通过眼神表演“以眼领神、行随眼行”
身:是指身段,涉及很广从走路、坐姿站相、卧型、到
整冠抖袖等动作都有一定规范和审美要求。
发:主要是指用力部分在“颈”部和“腰”部的一些动作如
甩发、甩鬓、耍纱帽翅等。
步:指京剧舞台上的各种步伐。依据行当、性格、年
大班京剧脸谱 篇10
说教材/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的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京剧脸谱也是比较有特色的美术材料。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了解国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领域目标为: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3点目标、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纲要》中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学习用对称的方法,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来设计京剧脸谱。
3、认识并欣赏了京剧脸谱,让幼儿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为: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是色彩丰富、图案夸张、结构对称的。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利用材料设计出自己的京剧脸谱。
我会将幼儿的活动材料有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相对应不同的难度系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的材料。下面在活动准备的时候,会再提到。另外,我也会提供一些纹样图案以及已经做好了的脸谱供幼儿参考。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多媒体。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本节活动的难度,是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侯,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在本活动中将采用感知欣赏法,观察、比较法,直观教学法、启发提问法、演示操作法。1.观察、比较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将直观的京剧脸谱实物呈现给幼儿,让幼儿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力。
3.启发提问法:活动中我充当引导者,在启发性提问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4.演示操作法:通过教师操作示范材料,让幼儿完整地了解脸谱制作的过程。说学法: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引导幼儿用观察法、自主探索法、操作法感知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图案的夸张,体验设计和创作京剧脸谱的快乐。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的妆非常夸张和特别,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你们知道这种脸部的化妆在京剧里叫什么吗?
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1.幼儿观察脸谱,感受脸谱中色彩、纹样的夸张性和对称性。
师:我这儿有许多脸谱,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它的什么? 把你觉得有趣、特别的地方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
(1)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颜色。”
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小结:脸谱上的颜色看上去都比较夸张,有的很鲜艳,有的色彩的对比很强烈。这些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像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的;黑色的表示个性刚直的;它们表示的是好人。白色的表示个性多计谋的,还有黄色的,表示坏人。蓝色的、绿色的代表勇士;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个脸谱至少用了三种以上的颜色,色彩鲜艳、图案夸张,两边对称。
(2)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花纹。”
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3)教师提问: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教师可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的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2.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分为三点来分析:颜色、图案以及对称,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脸谱来说,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请小朋友说,老师帮忙总结,代替了原本的教师说,幼儿听的模式,给了更多的孩子发言机会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三)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
1.幼儿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怎么画的呢?
(教师出示人脸底板,然后将黑白局部脸谱贴磁逐个已对称的方法贴在人脸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地黑白脸谱,最后将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脸谱盖上,让幼儿完整了解脸谱制作的方法。)2.明确操作要求: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如果想不出纹样的话,可以选择老师准备的纹样,也可以就画上面的脸谱一样的纹样,都可以。(教师出示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画脸谱,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若有的幼儿实在不会画,就给他提供第二层次或者第三层次的操作纸。)《纲要》中提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教师提供空白脸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创作脸谱,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整个活动将了解京剧文化省去,重点放在京剧脸谱的设计和创作上,主题更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示范时,教师运用一步一步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画脸谱的步骤,简单又有趣。原本的了解京剧文化可放在区域游戏中开展,教师可设置让幼儿观看京剧片段、模仿京剧演员、欣赏京剧图片等,让幼儿对中国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纲要》中提出要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感受其中的美。2.幼儿结合经验进行点评。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脸谱。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和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讲评。)(五)活动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