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郎探母》论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教育论文

2024-07-26

从《四郎探母》论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教育论文(通用2篇)

从《四郎探母》论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教育论文 篇1

从京剧《四郎探母》看人性光辉

陈熙元 201401212 金融1402

《四郎探母》是京剧中极为经典的作品,百余年来常演不衰。一个原因是行当丰富,如老生杨四郎、花衫铁镜公主与萧太后、小生杨宗保、老旦佘太君、文丑二国舅等,如此一出戏可以集合多位重量级演员,吸引观众。而更重要的是,这出戏抓住了老百姓看重的忠孝仁义、骨肉亲情,集中展现了人性的美好。

杨四郎他乡作婿十五载,闻得老母来前线,再难也要去见上一面,甚至不惜将自己的身世向铁镜公主和盘托出,冒死出关,这是他对孝道的坚守。短短几个时辰的相见,如何解得了十五年的思念,但杨四郎仍信守诺言,按时回营,这是他对忠义的坚守。

铁镜公主为成全杨四郎,斗胆向萧太后骗得令箭,四郎临斩时又为其求情,十五年的夫妻孕育了信任与勇气。

佘太君念及萧太后的恩德、铁镜公主的情义,纵使再不舍也任四郎回转,何等的明理,何等的宽容。

萧太后最终选择维护家庭,饶恕了这个潜伏十五年的敌将,她是英明的太后,也是仁慈的丈母。

支撑他们的,是亲情。

他们可不是平常人家呀!四郎要抉择的不仅是忠孝,还有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国家。在战火之下,无论他如何选择,都是对另一方的背叛。他一个都不肯放,结果两边都面临毁灭。出关,是背叛,进关,又是背叛,可是他得到了双方的谅解,因为所有人都受到了爱的鼓舞,放下了战争和敌意。

战火可以毁灭人体,却毁灭不了人性。铁镜公主对杨家的敬佩和对丈夫的信任,佘太君对萧太后和铁镜的感恩,萧太后对四郎和铁镜的宽恕,全都冲破了民族和国家的禁锢。这种人性赋予的力量,让人类挽回一个又一个悲剧。

老百姓当然爱看,他们一定感受到了这股力量。

从《四郎探母》论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教育论文 篇2

张派的代表剧目《状元媒》《望江亭》《西厢记》《秦香莲》《春秋配》《二进宫》《玉堂春》等,姜亦珊都跟随恩师薛亚萍学习过,说起这些剧目她如数家珍。“以《秦香莲》为例,它最早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的代表剧目,后由张君秋、谭元寿、裘盛戎、马长礼、马连良、李多奎等几位大师移植成了京剧。用张君秋先生华丽的唱腔演绎,又有地方戏的味道。它的特点是没有西皮的大慢板,但每一小段都特别经典,每一段都能拿出来单唱,可谓朗朗上口,深得观众的喜爱,因而也成为张派的代表剧目之一。从《秦香莲》这出戏我们能看到,张君秋大师在选择剧目、唱腔的设计方面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直到现在,《秦香莲》中的精彩唱段依然令观众耳熟能详。”

姜亦珊曾经听张君秋先生的琴师何顺信讲述过《望江亭》的创作过程,“何爷爷说他跟张君秋先生看川剧《谭记儿》,张君秋看完后觉得太好了!人物虽不多,剧情却很紧凑,就想把它改编成京剧。何爷爷就把剧本要过来。他们就是在从北京到上海演出的火车上把唱段写成的。我觉得大师就是那么厉害,脑筋非常灵光,当然也是他们多年的舞台经验的累积,以及对唱腔的把握。其实创编一个新戏是很难的,两位大师在火车上就能把唱腔全部设计出来,《望江亭》的第一段‘南梆子’多么经典!还有一个细节:《望江亭》第二场用的韵白,第三场改成京白了,这对演员来说挺难的。张君秋先生这么设计,其实是为了区别两个人物,前面学士夫人是韵白,后面变成渔妇就用京白了,特别符合人物角色。”

一直以来,张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吸引着大批戏迷观众,在专业演员中也形成了“十旦九张”宗“张”热潮,可见其拥趸之众。姜亦珊认为张派之所以备受戏迷票友的喜爱和推崇,与其高亢、华丽、婉转的唱腔特点是分不开的。有一次,姜亦珊演唱《红色娘子军》里的唱段《永葆这战斗青春》,怎么唱怎么觉得顺口,后来几位老艺术家对她说:“知道吗,这是你师爷写的,所以你唱着顺。”原来,这个《红色娘子军》里的著名唱段是由张君秋先生设计的唱腔,最早由杜近芳老师演唱。“张君秋先生这个唱腔特色是对京剧唱腔改革的一个里程碑的贡献。张先生的唱腔特别与时俱进,高低起伏张弛有道,很符合观众的审美。有人说,这是因为张先生的嗓子好,我觉得是跟张派的唱腔有关。张派唱腔的形成是张君秋先生汲取了各大流派的优点而成,比如张先生借鉴了裘派花脸的高亢;必须提的是,张先生拜过梅兰芳先生,借鉴了很多梅派的大气、华美的风格;他又跟尚小云先生学过戏,用了很多尚派的刚劲有力;他也跟程砚秋先生学过,吸收了很多程派低回婉转的特点,《楚宫恨》这出戏就是程先生亲自把唱腔剧本送给张先生的,说这出戏他唱更合适。张先生还借用了很多荀派的东西,像《西厢记》里一些小腔儿都是借鉴荀派的耷拉腔儿。所以,我不得不佩服张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敏感——独到见解与准确把握,能吸取各流派大师的风格化为己用。”

姜亦珊认为,张君秋先生饰演的妇女有一些妇女解放的觉悟,像崔莺莺、柴郡主,现代戏中的秋瑾都是思想解放的妇女,“如果张先生处于现在的时代,一定也能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的妇女形象。”

姜亦珊领悟,作为年轻演员,学戏一定要活,在学习张派的基础上,与戏剧家多探索、研究,合作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的戏。作为张派弟子,姜亦珊正是这样做的。她的新编剧目《大漠昭君》是由北京京剧院著名作曲家朱绍玉老师为她量身打造,是她调入北京京剧院排演的第一出原创剧目。该剧的唱腔巧妙地运用了张派唱腔的特点,前面的西皮慢板是借鉴《赵氏孤儿》,后面反二黄又有《白蛇传·祭塔》的特点。姜亦珊说:“京剧要想发展,光继承不够,创新,怎么出新又不出格,是很难的课题。青年演员要摸索、尝试当下京剧发展的道路,多创作出符合时代特色的经典剧目。”

上一篇:爸爸的糗事小学作文下一篇:爱情的女孩早安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