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鉴赏的论文(共9篇)
音乐艺术鉴赏的论文 篇1
论文:
音乐艺术鉴赏
姓名:
学号:
学院:
音乐艺术鉴赏
摘 要:音乐是美好的,欣赏者可从中品尝到音乐家的内心与生活。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前言: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由情而发,学习欣赏音乐就是学习欣赏美。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审美能力,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提升。
一、音乐之美
音乐之美,美在它的律,美在它的情。音乐是美好的,它凝聚了音乐家的精神与灵魂,欣赏者可从中品尝到音乐家的内心与生活。此时,你是否看到了《生命交响曲》的音符在跳动,就像一群美丽的舞者在用她们灵动的身躯伴着旋律飘舞。你是否听到了远方飘来《小夜曲》在对你窃窃私语。听到《梁祝》时,你是否看到两只不离不弃的小蝴蝶在你身边盘绕而舞。而《胡笳十八拍》里头我们能感受到蔡文姬对两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像这样美妙的乐曲数不胜数,音乐家的情感染了我们,让我们赏后久有余香。音乐无时无刻在我们身边盘绕,帮我们解闷消遣。正由于人类需要音乐,因此涌现了大量的音乐家,他们为我们创造出许多美好的乐曲,供人们欣赏。其中有激情澎湃的,也有深情款款的……,它们都是让人快乐的。正如莫扎特指出的“音乐使人快乐”,人们也可以从愉快中获得陶冶。
中外许多著名的学者,在平时大多都是音乐爱好者,或是兼有音乐家的才华,在音乐艺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他们在科学上、学术上的成就,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作用。如天王星发现者是美国威廉·赫歇尔,他常常在巴黎圣母院举行音乐会;如法国思想家卢梭,还编写了符号谱及音乐辞典,他说:“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更如爱因斯坦还是小提琴演奏家,巴尔扎克、高尔基他们都是音乐爱好者。
二、音乐的魅力
有一种声音能穿越万里,那就是音乐蕴藏的魅力;有一种悄无声息的震撼,那就是音乐赋予的魅力;有一种无端的共鸣,那就是音乐给予的魅力。千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闪闪发光的音乐长河,使众人为倾倒和沉醉。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发出“杭唷!嗨唷!”的声音,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更有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的作用。劳动号子就是这样产生的。另如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复性劳动,为避免单调及精神上的疲劳,人们也会自然地发出种种歌声来调剂精神。如采茶、放牧、摇船、插秧等等,虽节奏并不一定与劳动动作合拍,但因有了歌唱的调节,就会使人感到轻松和减少寂寞感,枯燥感。
音乐的发展使它越来越离不开乐器的发展,要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离不开对乐器的全面的了解。在音乐这个庞大的家族里,乐器以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张显着包罗万象的王者风范。中国传统乐器中最早的吹奏乐器有骨笛、骨哨等,接着的埙的发展以及管、萧、笙的发展,让古典音乐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击奏乐器也极为常见,如罄、鼓。总之,时代的发展,乐器也是 一个最好的见证者。中国如此,西方更是如是。竖琴、钢琴、提琴、萨克斯、号、吉他等等,以其浪漫的声音张显着西方浪漫音乐风格。无论是埙、琴、古筝或是萧,它们所表现的是独特的中国古典文化,东方的神秘,像一个个全身散发着佳人内蕴的羞涩沉默的含羞带涩的美人。它们所给的是知己间的默契。而西方的钢琴、提琴等所散发出来的是无限的浪漫和遐想,听着那些流淌出来的声音仿佛是银色月光下的窃窃私语的情人。它们所带来的是法国葡萄酒的醇香,梧桐树的静谧,荷兰郁金香的雅致,丹麦人鱼的期望。
三、音乐鉴赏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显得尤为重要,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才能对音乐作品作出正确的判断。音乐的丰富多彩来源于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生活,而多彩的生活又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反映出来,形成了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音乐鉴赏的经历与生活阅历一样,积累得越多,信息储存量就越大,想像力也就越丰富,对音乐作品就比较容易理解;反之,对音乐鉴赏经历和生活阅历贫乏、信息量储存相对较少的人来说,音乐鉴赏时就可能缺乏想象,甚至无从着手。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决定了音乐鉴赏必须依靠有关的音响资料才能得以完成,这是一个基本的客观条件。基于这一条件,人们才能对审美对象,即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活动。
音乐的本身就在于人对它的创作,它是一个客体,之所以蕴涵着独特的情感是因为人们赋予它自己的情素,伤感、快乐,一切的一切,通过人的主观的发泄并表现才有了音乐的精神灵魂所在。所以就产生了许多的著名音乐家和其创作的作品。中国的俞伯牙,西方的莫扎特,肖邦、德沃夏克、许茨等等。俞伯牙的《高山流水》是知己间的交流,师旷的《阳春白雪》,华彦钧的《二泉印月》、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肖邦的〈革命练习曲〉等等,这些著名的作曲家和这些著名的作品无不时时刻刻向世界展示着他们的风采。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也要从这些方面培养,它们对于我们审美能力、感性思维、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品位的提升都有帮助。我们不仅从中认识到文化的丰富,也无形中使感情受启发,可算是一种人文关怀了。音乐鉴赏能力的最终要从这些作品中得到提高。
四、我爱音乐
音乐是所有感知动物的共同语言。用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态和需求,也是各种动物最含蓄最容易的方式。音乐是一种艺术,一种极其高雅,能带给人听觉美妙享受的艺术,而且音乐也是其创作人心理的一种宣泄。时至今日,音乐也分为不少派流。我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欣赏高雅的音乐而改变什么,在我的印象中那些用乐器演奏的乐曲也只有在音乐厅里演奏时才能展现它们的魅力,而摇滚音乐作为一种外来的音乐的派流,我觉得它更适合于那些追求潮流,喜欢刺激的青年人身上,而校园民谣是针对一个时代或者是一个固定的区域,校园民谣以真诚与纯洁为标志,给人们留下了青春的证明与印记。我不知道在我的思维方式里我是怎样定义音乐的,也许喜欢音乐就和喜欢人一样,都是感情在一瞬间的爆发,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的头脑里存有怀古的情感,不管是对音乐还是对待生活,偏爱那些古典而又有些怀旧的音乐,就像《涛声依旧》,《如果再回到从前》,《一生爱你千百回》,《祝你一路顺风》等等。在听这些歌曲的时候心中总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就好象是自己心中的情感与音乐达到了共鸣,这些歌曲所渲染的氛围有时候就好象在写我感情一样。一个人的时候,我总喜欢将MP4的外音调到最大的声音,走一路就洒下一路歌声,我没有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我听音乐的时候我的心里只有我自己,一个人静静地享受那一刻的心情。
我非常喜欢音乐,在所听的音乐里,你可能经历成功与欣喜,也可能经历挫败与伤感,但无论怎样,你选择音乐,这些经历都将累积成你的深邃;在所听的音乐里,你可能相逢良师与伙伴,也可能遇到同行与对手,但无论怎样,你选择音乐,这场相逢都将汇集成你的睿智;在所听的音乐里,你可能遭遇困窘与无奈,也可能心中叹息后跌倒,但无论怎样,你选择音乐,这种历炼都将构筑起你的高度;在所听的音乐里,你可能面对赞赏与钦佩,也可能面对质疑与诘问,但无论怎样,你选择音乐,这番面对都将充盈成你的豪气。
音乐艺术鉴赏的论文 篇2
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知识以及掌握的个人所掌握的技能的程度, 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水平的体现。所以我们不能太强调人的直觉感受而把它看成一种单独存在的东西。艺术修养也是对一个人的一个综合素质的标尺, 因此,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个人艺术修养不断提高, 大学生更是应该如此。只要是经过公认的世界艺术名作, 我们都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欣赏它, 只有学会欣赏, 才能够不断汲取能量, 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感官世界, 从而来给自己充电。可以从个体直觉出发, 再把直觉社会化、群体化、历史化、世界化。最终得到新层次上的感受。
艺术修养也是一种放松的精神状态, 一个具有一定程度艺术修养的人, 她的情怀是很宽广的, 她会有她自己的审美角度以及自己侧重的方面, 也会发散出一些其他方面的比较广阔的想法, 这些都使得他的审美观点即宽广又分散。她会对许多艺术作品都感兴趣, 但绝不会把自己的审美观点和感触放置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创作出的作品的水平的高低, 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 就需要永无止境的学习, 还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其他方面的修养。例如:思想方面、知识方面、情感方面、艺术等方面。这样才能够去为社会服务, 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艺术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需要在艺术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艺术修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 因此要多读书、多实践, 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
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在学习和收获知识的同时能够积累到一些艺术方面的知识。它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一些艺术技能的掌握以及一些艺术修养的能力上。要学会欣赏音乐艺术, 提升自身的艺术造诣。因此在高校中应开展音乐鉴赏课, 通过音乐鉴赏课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队生活充满激情, 充满憧憬, 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培养课程中, 不仅增加了自己的艺术知识, 而且能够更加深入的体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增强自己对生活的信心, 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 培养了学生的情感, 从而为将来的艺术创造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增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在音乐鉴赏课中, 大学生通过欣赏我国民族民间的一些音乐作品, 有助于弘扬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 激发广大学生队祖国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音乐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的, 音乐作品的基本精神就是民族精神, 是将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以及一些社会发展变迁的关系相联系, 从而追求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内涵。大学中给大学生上音乐鉴赏课可以使大学生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同时, 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从而使其自觉的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努力。
高校课程中的音乐鉴赏教学, 是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力的课程之一, 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 就必须学会感受音乐作品中丰富的情感, 体会音乐作品中美的境界。这样对大学生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文化修养、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可以强化人的智能。例如:人的想象力、感受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其原因在于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产生和形成往往来自于艺术家的高度真率、敏锐、热烈和深邃的最佳状态, 这些都表现在音符的自由组合和跳跃而获得到得无限自由的象征性以及遨游时空的无穷性特点, 学生在上音乐鉴赏课时耳濡目染, 自然而然能够增强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现在, 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 突出要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而《音乐鉴赏》这门课作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手段, 在培养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审美能力的基础上,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例如:学生的音乐鉴力、创新能力、创作能力。学生用丰富的情感表现来欣赏音乐作品, 从中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想, 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 它也是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上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总述:
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 是提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无论是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 还是现代创新的教学模式, 都应该是以培养最优秀的大学生的音乐修养和精神面貌为前提的。我们要全面发挥音乐鉴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要全面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 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全面提升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使我们的音乐教育以至于素质教育得到真正地体现出其价值。
摘要:艺术修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表现, 艺术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需要在艺术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在高校中开展音乐鉴赏教学, 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普通高校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高校音乐鉴赏课还存在很多不足, 因此要重视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的不断创新, 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修养和人文精神为前提, 更好的发挥音乐鉴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李海申, 当代大学生艺术修养之窥探[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10.
[2]、闫岩,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艺术修养[J].才智, 2009 (27) .
[3]、崔丽君, 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的意义[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音乐艺术鉴赏的论文 篇3
一、美术和音乐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种语言,这种情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动机和源泉,同时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的一切活动都受到特定情感的支配;艺术的感染力则能够使欣赏者、作者、生活三者之间互动起来,让人内心产生共鸣。长久以来,许多画家和音乐家都试图从彼此的艺术形式出发。探索彼此不同的创作灵感和激情。美国著名近代画家惠德勒,一生都试图把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如把作品《白衣少女》称为《白色交响曲第一》,《茫茫之夜》称为《夜曲》等等;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还有许多直接用音乐术语和素材命名的画作。
二、美术和音乐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的共通性
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一点正是对于美术之美和音乐之美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作用发生心灵感动而谈的。音乐和美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作用与人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但是,这两个同属艺术门类的姐妹花。因存在的共性而彼此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人们产生的审美感受,及内心产生的共鸣是相同的。中国古人认为画通音乐、寓乐于画,所以画中有乐是一样的;在一些抽象的绘画中,点、线、面、明暗、色彩等视觉要素的组合会使人产生类似于欣赏音乐作品时,由于音符和节奏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某种音乐感。这种感觉被称为艺术的通感,即艺术地相通性。19世纪末的印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所创作出的音乐作品《月光曲》与印象派大师莫奈《日出?印象》就是艺术互通性的最好表现。音乐家通过各种音响表现出夜晚大海的那种宁静、祥和、宏伟磅礴、变幻无穷的景色,又通过音乐的各种材料描绘出对光色的感觉,制造出一幅大海在傍晚绝妙的美丽图画:而画家则通过运用色彩将自然景色的瞬间印象再现于画面之上,通过景色中的冷暖对比描绘出晨雾中起伏的流水在光线的折射下所产生的丰富多彩,使人感受到画面中的那种和谐的节奏和韵律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如同在欣赏一首优美绝伦的美妙绝唱。
三、美术和音乐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音乐是更纯粹的抽象艺术,它与美术中的抽象艺术在艺术的表现语言上更为接近。同为用抽象的符号直接传达和表现艺术家的感情起伏,思绪变化,都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俄国的著名作曲家莫索尔斯基在观看了亡友画家贾尔特曼绘画遗作展后。为悼念亡友创作出了《图画展览会》这部钢琴组曲。而美国的早期画家华尔特迪斯纳,也曾根据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创作出三幅绘画作品。印象派的另一着名画家荷兰人蒙德里安。由于晚年居住在美国的纽约,对纽约的百老汇街非常熟悉。同时又非常喜欢当时街面流行的美国爵士乐,于是蒙德里安利用生活中对爵士乐的感受创作出名画《百老汇爵士音乐》,在他的这幅画作中画家探索了不依靠具体形象,只通过线条、构成和色彩,使人联想到爵士音乐特有的那种节奏感。俄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更是将美术与音乐的关系发挥到极致,他认为:“绘画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你可以‘听到色彩,看到声音。黄色好比一只发出‘尖锐声音的喇叭:浅蓝色好比长笛发出的声音;深蓝色好似低音大提琴的声音及宽厚低沉的双重贝司声:绿色接近小提琴纤弱的中间音调:红色使用得当时,给人以强有力的击鼓印象……”画家的这种感觉在他的画作《第七乐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是弥漫在生活中的。音乐来自生活、表现生活,音乐对学生来说,首先不是表演,不是“艺术”,而是自我流露,是生活的需要,是生命的一部分。
在上色彩课以及其他的绘画课时。我们要掌握一种节奏和律感,就像音乐一样。不同的音乐有着不一样的节奏和律感,我们在绘画时要和音乐相结合,根据不同的绘画内容,去寻找并且掌握不同的节奏和律感,播放出不同的旋律,让美术生在音乐中去欣赏美术作品,去绘画出属于自己律感的作品,将美术、音乐、视听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在为学生讲解美术绘画知识的时候介绍相关的音乐知识,让学生深入理解美术和音乐结合的内涵,学会怎样去体验、学习艺术的创作。比如艺术家康定斯基的作品中有一幅作品在旋律上有着丰富的层次变化。忽明忽暗的暖色调被一根粗壮的黑色曲线统一着,这就构成了强烈的节奏感与韵律。产生了一首如同交响乐一般的视觉图画。我们完全可以在创作的时候播放一首交响乐,增加学生在创作时的灵感,增强画面中的韵律。
音乐也具有让人对美术作品产生强烈的联想作用,像民间流行的小歌曲《茉莉花》、《码头调》曲调优美,旋律柔顺而动听,虽然含蓄婉转但是却不娇柔做作,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蕴含在其中,这样的音乐放给学生听,很容易的使学生联想到淡雅的小花布。在音乐辅佐下去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和鉴赏能力。
美术学科与音乐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仅表现在音乐、文学作品,与综合实践课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初中教学的教材中都有综合探索这一单元,这个单元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包括信息技术、舞蹈、戏剧、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要想将美术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到一起,这就需要美术老师要了解这些知识,要求教师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都要有所掌握,并且将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心境下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力,进行了“听”音乐,“画”音乐的练习。比如听德彪西《大海》欣赏莫奈的《日出·印象》,用贝多芬《第五交响盥》去欣赏康定斯基的《第七乐章》。使学生体会到画者的心境和感受能影响匦面色调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通过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态的感受。在学生们的作业里出现了跳跃的线条、鲜艳的色块、变化的点和色彩等以前没出现的创作手法。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在教学中将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的真实体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课的过程当中将音乐引入到美术课当中,不但是对本身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同时也是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受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重要,将音乐课引入到美术教学当中共同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加强艺术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注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引导学生即兴创作。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音乐教育给予学生的决不仅仅是几首歌、几段乐曲或简单的乐理知识,而是教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让他们用跳动的思维去创造他们更自由的“音乐王国”。
在即兴的艺术活动中,没有等级划分、没有身份标志、没有年龄限制、没有技术水平的桎梏。奥尔夫认为“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才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即兴——是对一个人的一切禁锢的放纵,奥尔夫的这些观点是以最大的限度去开放人的能量,充分创造机会让原本音乐人性发挥作用,鲜明地突出了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作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在教学设计中会提供很多创造的机会。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好的、他们伸手可及的音乐创造形式、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并能顺利的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学习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后,让他们把这首歌曲排练成一首不同形式的合唱曲。学生们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纷纷谈论自己的观点、构思、设想。讨论异常激烈,各不相让。教师建议他们把集中构思不妨都试一试。经过讨论尝试,师生共同达成一致。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互为补充、相互完善、集思广益,逐步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久而久之。创新能力也就能逐步得到培养。课堂上我启发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经历,为歌曲换词。然后配以曲调,让他们充满激情地演唱。同学们感慨地说:“演唱自己亲自创作的歌曲,越唱越喜欢”。
新世纪是信息科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大量新科技的出现引发和推动了教育的全面改革,音乐教育也不例外。《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确立师生交往互动的平等观。“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音乐艺术鉴赏的论文 篇4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质量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课前多准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关键词:音乐鉴赏 教学方法
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赋予音乐鉴赏教学新的任务和要求。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前要精心准备
1.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用相关的
音乐作品及资料引发学生对题材的关心,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引导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准备相应的材料。
2.提高备课质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所倡导的音乐教学活动,需要音乐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其中包括音乐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音乐作品的素养等。高中音乐鉴赏课涉及大量的中西音乐史知识,教师必须做到所有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这些是备课的基础,加强了备课,才能驾驭教材,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各个教学环节能顺利的进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备课很重要,我们可以充分积累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不备课会造成教师课堂术语表达不准确,提问方式不恰当,教师讲课的随意性。这种不严谨的教学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备课,不要凭经验去上课。
二、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内容和义务教育阶段都不同。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前提。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教学新课的导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表演导入法、律动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电影导入法等。
2.多种鉴赏法的合理运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关键。普通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智力发展程度较高,在音乐鉴赏中如果一味的为鉴赏而鉴赏,容易使其感觉乏味而失去兴趣。因此,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应选择合理的鉴赏法。常用的鉴赏法有:比较法、体验法、演示法、探索法、表达法、强化法、联想法等。
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涉及的知识面宽而广。需要大量声像资料,这个特点就使得音乐鉴赏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需要更多的多媒体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如果一节课让学生听书上的曲子,教师捧着书本在讲、在介绍作品,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听得昏昏欲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用课件上课基本上取代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式课堂教学。一件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让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书上没有的作品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让上好音乐鉴赏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
我校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中学,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对“音乐”概念还停留在“音乐就是唱歌”的水平上。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上,音乐课就是随便唱几首歌就行了。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作业多,文化课压力较大,音乐课开设的也不充足,学生对许多基本的音乐理论概念、术语、作品都不了解。这样会让教学难度增加,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我采取让熟悉作品的同学先介绍作品再由我补充。再欣赏一些学生都陌生的作品,让学生聆听、讨论、评述、判断进而达到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让教学效果显著。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地开展音乐鉴赏教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
参考文献:
音乐鉴赏作业之鉴赏《梁祝》 篇5
摘要:《梁祝》以中国故事为依据,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整首曲子分为三大部分,表现出故事的曲折。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梁祝》这个作品取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发生于东晋永和年间,在我国南方的农村祝家庄,祝员外的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纯朴、憨厚的穷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当学业结束分别时,英台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山伯倾吐蕴藏已久的爱情,但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竟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员外求婚,但祝家嫌梁家境贫困,而把祝英台许配给了一个豪门子弟——马大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山伯不久便抑郁而死。祝英台闻此不幸,悲痛万分。在送亲的途中,她来到梁的坟墓前,向封建礼教发出了血泪控诉!而就在此时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毅然投入坟墓之中,遂化为一对彩蝶,在花丛中双双飞舞。
《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的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晴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显示部:相爱
引子: 轻柔的弦乐泛音引出长笛带华彩的引子,上下跃动的八度大跳轻盈、活泼,双簧管的优美旋律,描绘风和日丽、乌语花香的明媚春光。
主部:爱情主题――在轻澈的竖琴伴奏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爱情主题”,它由越剧唱腔的典型音调演化而来,纯朴、优美、动情,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甜蜜而美好的爱情。
草桥结拜――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情意融融,比拟主人公漫步于草桥亭畔,结拜手足的情景。
主题再现――乐队全奏的爱情主题,进一步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真挚友谊和深厚情歌。
连接部:这是在钢琴衬托下小提琴演奏的华彩段,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和爱慕之情。
副部:副部是活泼的小快板,回旋曲结构。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回旋曲主部主题来自于越剧音乐,欢悦、嬉戏的音调与舞蹈性节奏的伴奏。第一插部采用独奏小提琴先后与木管、弦乐相互模仿的竞奏形式。第二插部情绪更为活跃,尤其是独奏小提琴模仿中国乐器古筝的演奏,富有弹性的节奏、灵活跳动的音符和起伏波荡的旋律线条,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相互追逐嬉戏的动态和神情。
结束部:慢板,由爱情主题的音乐材料引申而成。小提琴与大提琴缠绵的二重奏,表现梁、祝“十八里相送”,依依惜别的情景。展开部:抗婚
抗婚场面:沉重的大管和大提琴齐奏及低沉的大锣作为悲剧的预示,造成惶惶不安的气氛。象征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以中低音铜管齐奏为主体的低音线条,用粗暴的音色奏出,威严、冷峻而凶狠。接着是小提琴用散板双弦演奏的激昂音调,表现出祝英台的痛苦与激愤;象征祝英台抗婚的主题由小提琴演奏,作曲家借鉴中国乐器琵琶的扫弦技巧,用强烈的切分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反抗者的精神和形象。接着,“抗婚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交替出现,将音乐推向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描述祝英台激烈的抗婚场面。
楼台相会:由小提琴及长笛奏出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哀伤的慢板主题。接着是独奏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动情的复调旋律表现一对深爱的主人公生离死别的伤感,如泣如诉、感人挚深。
哭灵投坟:音乐转为急板,情绪急骤变化,悲愤的音调、紧张的节奏,形成了展开部的第二个音乐高潮。在这里,作者借用我国京剧中紧拉慢唱的形式,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的坟前向苍天哭诉的情景。在独奏小提琴奏出带华彩意味的一个音乐绝句后,由弱至强的打击乐推出乐队全奏,象征祝英台“哭灵投坟”,纵
身自毁的形象,全曲的戏剧矛盾达到顶点。再现部:化蝶
再现部省略了副部:在宁静的音乐气氛中,飘逸的长笛旋律和竖琴的刮奏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仙境。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再现了爱情主题,钢琴奏出流水般的晶莹音响,弦乐群轻盈的拨奏扑朔迷离„„,象征梁、祝死后化成一对蝴蝶,在天堂翻飞起舞,永不分离。
最爱求学一段,节奏轻快,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山伯与英台结拜为兄弟,在书院快乐的学习生活。同窗3载,不知英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英台是雄雌,富有戏剧性。
而我相信,肯定很多人和我一样,最感动于抗婚化蝶一段。当最后一部演奏时,眼前仿佛出现了他们坟前化蝶双宿飞的美好画面,提琴声轻快而柔和。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天下谁人不向往这个美好的结局呢? 虽然现在的我们可能还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也没有经历过和心爱的人聚合分离的曲曲折折,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这一曲《梁祝》看到爱情的美好,我们也能够知晓和古人相比,我们是何其的幸福自由,至少,我们可以自由的恋爱,当我们找到我们的心上人时,我们可以幸福的和他在一起。
尽管迄今为止已有无数中外小提琴家演奏过《梁祝》,但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位,分别是我国的俞丽拿、日本的小提琴家西崎崇子以及旅美青年小提琴家吕思清。我最喜欢的是俞丽拿的版本。《梁祝》1959年5月在上海艺术剧院首演时,担任小提琴独奏的就是俞丽拿,其时年方十八,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虽然她演奏时有些小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俞丽拿的演奏特点是身心极为投入,肢体语言和表情丰富,颇具现场感力。她演奏的《梁祝》唱片、音带和CD目前已发行了200多万张。
“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影子。即使点点的怀念也是爱的心情。
艺术鉴赏的学习 篇6
对于什么是艺术,应该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艺术可以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对我来说艺术更多的是“创造”,艺术是抛弃人类理性和信仰的感知认识,艺术是人来心里真实情感的反映。从小到大,我去过各种各样的美术馆,鉴赏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画作,也发现了中外艺术的不同。
在中国的古代就开始了艺术文化,那时候人们画画、创作艺术的工具就是毛笔,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水墨画”,也就是世人俗称的“国画”。在我看来这类画的现实主义,就如那幅《清明上河图》,表现了当时古时候中国的街区,给人一种雄伟感觉,到了现代中国艺术依旧延续了“浓墨之美”。比起中国艺术的西方,给人感觉更浪漫一些。西方艺术多半以油画、水粉还有雕塑为主,它们追求一种新的艺术领地。大家都看过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吧,这幅画用了丰富多彩的颜色来刻画出一位美人,无论怎么都非常逼真,这就是西方追求的写实艺术。在西方,还存在着另一个极端,也就是抽象画,代表画家有伟大的毕加索,他的画与写实艺术相反,追求的是一种视觉艺术,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同时也能反映人心。不管是中国艺术还是西方艺术都有各自的美,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只要以美的眼光来看待艺术,你也一定是位充满艺术,懂艺术的人生活总是美好的。艺术,它的表达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比如中国画家齐白石的《虾》,法国画家塞尚的油画《拜克托瓦山》。有些画家就很擅于画抒情、浪漫形式的,又有些画家很喜爱画夸张、抽象形式的。很多人认为艺术非要特定来画什么或者世界的现况看法感想。但我觉得艺术是以人们的情感和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是需要投入心情和情感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用来激励自己进步和发现的。我画画并不好却真的觉得画画什么形式并不重要,形式只是一种绘画方式,真正来传递情感的是自己那一颗认真的心。
有段话我觉得说的很好,“艺术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的价值进行发现与探索,是欣赏者、创作者及艺术品的情感交流与共鸣。”创造艺术是为了表达内心最强烈的情感与思想,别人都说艺术是更敏锐、更精巧的语言。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画家或表演者用简单而又形象的定格动作和色彩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表达出来,以感染欣赏者,使他人也能感受同样的感情。
美术鉴赏是一门艺术学科,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美的创造力。对于我这样没艺术细胞的人,学到现在还是有点感触的。选修了艺术文化鉴赏,在半个学期内,美术课上也有接触到一些名师画的画,也有欣赏课,我也对文化与艺术有着初步的感想。美术课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要本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学科新课程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我想谈谈有关“美术鉴赏”课的一点点心得体会:努力培养学生的鉴赏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习惯就要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品,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首先谈一谈中国画。中国画对于我来说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我最倾向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水墨画,那种渲染的颜色让我总感到很新鲜,甚至感到身心上能得到一种满足。我喜欢《清明上河图》,在世博会上的中国馆里看到动态的《清明上河图》便更喜欢了,在网上看到原图照片时会联想到自己在古代又会是怎样生活的,那种古老的质朴气息扑面而来。这图上的每个人动作是那么生动,喜怒哀乐各种情绪都能通过毛笔画出来。这就是中国画给我的感触,经常都将老百姓那种质朴与精神和贪官的自私和低贱的品性表达在画上,展现着过去的朝代,过去的风气。
再来说外国的艺术更有一丝新颖,它们的创新和大胆创作是中国艺术文化里缺少的。相对来说,外国画中抽象派别比中国多,但有时我却看不懂抽象画,画什么的都看不出,所以对抽象画并不是很理解。但我喜欢外国画中的油画,这种质感是很立体的,就像我喜欢的一幅画《最后的晚餐》,人物的立体感很强,色彩也比较丰富,人物表情中就能看出各自的性格和特点,画面中的人物的摆放位置也能体现出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地位高低,有时画中体现的风格会让人觉得很压抑。
中国艺术与外国艺术各有不同,各有各的美。我谈了这么多,但是最喜爱的还是中国艺术,也许是因为我是中国人,但更多的是我喜欢中国画的朴素,在中国画中我能感到浓烈的历史文化和气息,自己也能增加不少知识,经常觉得自己生在历史这么悠久的国家,文化这么古老的国家而自豪。
在讨论与学习现代艺术的过程中,培养我们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艺术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尊重文化的多元性,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艺术的变革与创新。当然,也帮助了我们辨别美丑,提高对美的判断能力。
从不了解美术到懂得欣赏美术,从无视身边美的存在到学会发现身边的美,是我这学期学美术鉴赏最大的收获。美术的鉴赏使我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他们都充满智慧。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思维,他们的智慧,可以运用不同的手法把事物的本质淋漓尽致的表示出来,那是何等的高超。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的一种艺术活动。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能帮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土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这门课中的人文精神内涵与价值,在我看来,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道理和文化价值;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鼓励学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判断价值,从探索和澄清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在人本主义教育内涵中,不仅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从先民们朴素而不成熟的美的作品到现在人独特的表达思想的绘画方式,中间的发展过程是丰富而复杂的。从稚嫩的远古到现如今。可以认识作品的文化情境,美术作品与文学的渊源也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美到沉雄博大的秦汉艺术,到人文登场的魏晋南北朝,到雄浑壮丽的隋唐气象,从继往开来的五代到宋元意象,到画派林立的明清,再到新旧交替的中西交融,最后到个性十足的现代,每个时期都呈现出独特的绘画特点,都留下了一批优秀的画作,让后人去赞叹。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颜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美术鉴赏对大学生的影响在于: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美术鉴赏可以娱情怡神,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美术鉴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里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以说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
音乐艺术鉴赏的论文 篇7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一书以时间为轴, 详尽介绍了不同时期的古典音乐流派、特征以及代表人物, 而不是简单笼统地提出如何对古典音乐进行鉴赏。不仅如此, 与其他介绍西方古典音乐以及相关的鉴赏书籍不同的是, 该书并不单纯地就音乐鉴赏进行分析, 而是讨论了现阶段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进而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促进音乐教学课程开展的方法。可以说,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是一本较为系统、详尽, 适用于高校古典音乐鉴赏相关课程的书目。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一书指出, 高校对古典音乐鉴赏缺乏足够的重视, 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发展的滞后以及学生自主程度不足是影响音乐教学开展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在教学上过多重视文化课程而忽视了音乐、体育等学科的教学开展, 这就导致无论是教师、高校, 还是学生自身在观念上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转变。另外, 由于部分高校音乐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方法还维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手段较为单一,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主要是教学方法和观念上的落后。如果音乐鉴赏课程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进行记录, 而不是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相互交流, 那么音乐鉴赏课程也只能流于形式。当然, 这种教学方法也与目前所采取的考评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由于针对教学情况评估的过程中, 高校在考评形式上的单一以及考评结果往往会对学生的评优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功利色彩和实用主义倾向。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一书还指出, 西方古典音乐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这一情况,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一书认为, 应该提高对古典音乐教学的重视, 多元化发展教学手段和考评机制以及开展一系列的音乐鉴赏活动, 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热衷程度。学校可以通过在课时上向古典音乐教学进行倾斜, 聘请具有高水平鉴赏能力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等方式, 使得教师、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进而在观念上对古典音乐鉴赏重视起来。同时,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再现当时历史环境和人物关系的方式, 帮助学生加深对特定时期、特定人物创作乐曲的理解。
不仅如此,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一书还指出, 可以在校园中通过开展音乐知识竞赛和乐曲演奏比赛、成立古典音乐鉴赏社团的方式, 积极营造出一种学习、提高自身音乐鉴赏能力的氛围。目前, 已经有部分高校以古典音乐鉴赏社团这一组织为依托, 通过定期组织古典音乐知识讲座、邀请名家与学生互动交流, 在高校中营造了良好的音乐鉴赏环境。而通过参加各类活动, 大学生不但切实提高了自身音乐鉴赏能力, 更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综合素质能力。
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篇8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是其中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欣赏各种题材、各种风格以及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并且从音乐欣赏过程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修养,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便成为了音乐教师们不断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如何有效顺利地将学生引入音乐欣赏的境界也是很值得我们教师去探索的问题。
一、积极营造适宜的音乐欣赏模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课无非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安静的、全身心地欣赏音乐作品。在我们一贯的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也就是惯性地采取这样的教学程序:简单的导入环节——引入新课的环节——整体欣赏环节——分析结构和思想环节——精致欣赏环节——学生讨论环节——深入性完整欣赏环节等。这样的音乐欣赏课程虽然看起来十分全面和细致,但是能否有效地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作品之中呢?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例如,我在上欣赏课程《让世界充满爱》时,在刚开始听的时候就有一些学生开始溜号,或是出现了窃窃私语的现象,很多学生皱紧了眉头说不好听。此时我只好无奈地关掉音响。随后灵机一动,便改用其他的教学模式,我首先写给学生讲述一些小故事,当然这些小故事都是赞美爱的,并且一步步逐渐地说到这首曲子中,明确地告诉学生这首曲子的独特之处。当我在每一个感人的事件后哼唱这首歌曲时,学生就开始有了积极的回应,要求我再一次播放这首曲子。这时学生就能够轻松地走进曲子的情感世界中,被歌曲中的歌词和旋律逐渐感动,并于此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世界间真挚的情感,并且从中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能力。
可见,我们要是要根据每次欣赏的音乐作品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欣赏方式和策略,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和所包含的的情感来设计比较适宜的音乐欣赏模式,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真正投入到音乐欣赏中来,真正体会到音乐魅力之所在。
二、教师要巧设疑问,充分调动学生欣赏的积极性
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来也需要教师的刺激,当学生要聆听一首十分陌生的音乐作品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凝聚力,调动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展开自己的想象能力,并且主动地去体验和接近作者的情感。而在教学中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就是教师运用问题的方式来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去欣赏。
在欣赏音乐作品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有目的性的欣赏,这样学生就会被问题的答案“牵制”着,主动的完成欣赏过程,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会积极的思考和分析。例如,在欣赏《歌唱祖国》这首音乐作品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这首音乐作品中有怎样的音乐疾走变化?在音色上作者有采取了变化?2.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真挚情感,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等。并且提示学生要在第一遍听完之后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特别留意歌曲中的细小变化,并且用心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争取能够最高效率地寻找到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
采用这种巧设疑问的引导欣赏方式,能够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感受音乐,用真心来欣赏音乐,从而扑捉到音乐作品中最真挚的情感以及最细小的音乐知识。
三、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兴趣,加强学生的体验
兴趣是一切事物的推动力。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音乐做作品之中。为此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足够大的音乐欣赏动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教学方式来有效的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
1.利用抽象化的声音来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初中学生除了拥有牵强的直观感受能力之外,也拥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那些抽象、有趣的声音来刺激学生的感受能力。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其作品的特点来设计出或摘录出比较有趣的声音,用此来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组织学生亲身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初中学生正处于精力十分旺盛的年龄,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十分好动和活泼。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轻松自由地去体验和欣赏音乐,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演,发挥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能力。
四、密切联系其他学科,是音乐鉴赏更加多元化
任何学科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单独学习的,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我们教师也要根据音乐作品的需要向学生传授一些文学知识、美术知识、历史知识甚至是政治知识等。这样不但会有效丰富音乐教学课堂,也能够让音乐知识更加多元化,帮助学生准确的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从而让音乐精神和魅力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同时音乐与那些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等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音乐作品都是在特点的历史环境中创造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所处历史环境的特点。因此,在欣赏这些作品时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和明白当时的历史知识。
总是,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带给人类的美感和喜悦。
音乐艺术鉴赏的论文 篇9
【摘 要】音乐鉴赏者对音乐的倾听,是通过对乐曲音响形式的接触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的体验,是包括一般倾听者在内都可以拥有的音乐情感最表层的表现形式。而进入审美阶段后,音乐的鉴赏则进入了最为活跃、积极的阶段,它是鉴赏者在审美中感受到、体会到和捕捉到的,一种无意识心理状态下有意识的深入体验,是对美的意象一种高度概括、构建和再审美活动,是鉴赏者和聆听者审美境界的再升华。
【关键词】音乐 鉴赏教学 美学体验
音乐审美是欣赏主体审美的再创造过程,他们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激发,如果没有对音乐美的欣赏过程和体验,对音乐形象中所渗透的思想意蕴和深邃意境的深刻领悟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音乐的审美体验对每个学习者、聆听者、鉴赏者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依靠学生演奏和演唱音乐作品,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音乐鉴赏教学中的美学体验,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音乐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和承载的形式,它蕴涵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智慧。
一、音乐鉴赏教学中美学体验阶段性特征
人的美学活动一般来说被分为四个阶段:即,知觉――想象、联想――感情――思维。而人在音乐鉴赏中的美学活动也分为: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体验――理解认识。对于一些基本情绪不鲜明、内涵比较深刻、形式比较庞大、总体精神比较难以把握的交响曲、交响诗、哲理性较强的钢琴奏鸣曲等的乐曲时,鉴赏者要做到对精神作品特征的把握,则需要其首先实现对乐曲的理性思考与理解。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例,虽然在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意图、思想、内容等方面没有了解,但却依然可以在听觉意识上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热血冲击力和灵魂的升华。这些恰是音乐中所具有的具体精神内涵特征所在。
二、深化音乐鉴赏中的美学体验
对音乐的鉴赏活动首先来自美学主体主观意识上对音乐美学对象的关注,进而达到对音乐美学的注意。美学主义能够激发起鉴赏者的美学热情,促使他们从“实用态度”转化为“美学态度”。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首先引起学生对音乐美学的注意是保证和实现鉴赏活动开展的前提。现代美学心理学研究证明,冗余度是影响鉴赏者美学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如果个体对某音乐作品感到较为熟悉,音乐进行中所有变化均在他意料之中,这首作品对他来说相对冗余度较高。反之,当个体对某音乐作品感到较为陌生时,作品风格、进行和演奏风格较少在他意料之中,这首音乐作品对他来说则说明相对冗余度较低。主动的期待和主动地探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冗余度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选择鉴赏作品,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确保所选作品对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冗余度,注意从各年龄阶段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出发。
三、对深化音乐鉴赏教学中美学体验高潮阶段的对策
1.对音乐感知的获得需要多听
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离不开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这些基本的音乐语言要素排列组合,相互配合,这些构成了该作品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与形式。通过音响发出的声波震动,就会给主体带来心理上的强烈震撼感受,进而引发来自情绪与情感的共鸣。
2.加强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积累是基础
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我们,使我们将理性知识融入到感性的体验中。这是学习音乐知识的目的,也是学习音乐知识的正确途径。一方面是积累了关于理论方面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节奏以及音乐读法等;另一方面是积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所属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这不仅有助于主体对音乐的理性分析,还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使感知在演奏中的发生更为容易。
3.唱谱的训练
歌唱是人类本能的、原始的音乐表现手段之一,歌唱不仅是最直接抒发情感的方式,而且是最自然地感受音乐“叮吸”的方式。因此,训练带着情调的唱谱法会诱导我们器乐演奏中的情绪和呼吸。
4.对音乐术语的特定训练
不同的音乐专业都有着其专业的音乐术语和表现手法。而且我们提倡以这些音乐术语所要达到的音响效果为模本来训练相应的技巧。
四、音乐鉴赏教学中美学体验评价阶段的深化体验
美学评价是美学判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在面临对某一音乐作品做出美学评价的时候,他们首先需要的是一个音乐美学的标准。有人认为音乐美学评价是没有一种客观标准的,音乐美学评价由鉴赏者完全根据个人的美学趣味和好恶来做出。我们认为,由于人类美学心理存在着共性,因此人们在评价音乐是美还是丑时,是存在一种普遍的客观标准的。从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讲,最基本的两个标准就是音乐是否充分展示了音乐的形式美,以及音乐是否将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总之,音乐鉴赏为鉴赏者提供了较好的美学实践活动,使鉴赏者在感受音乐语言美的同时,还能从音乐作品结构、题材、风格、体裁、格调中感受音乐的内容、形式、哲学的美,并促使人们在音乐美学过程中去伪存真、扬善弃恶、褒美贬丑,从而提高其美学能力。音乐鉴赏相关联的心理活动会映衬出鉴赏主体的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甚至生活品质等方面的现状,成为我们执教者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实施美育的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音乐艺术鉴赏的论文】推荐阅读:
古典音乐推广音乐艺术探索论文09-10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化论文10-06
公共艺术音乐论文08-11
格萨尔说唱音乐艺术研究论文06-20
音乐电影艺术的09-28
音乐课堂的导入艺术06-20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07-11
音乐课堂的语言艺术08-18
音乐艺术教育的方法07-28
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