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教学(共12篇)
汉语言教学 篇1
汉语言教学作为高校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一项基本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现代汉语知识积累与掌握程度的要求较高。为促进高校汉语言教学的质量的提升,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注重加强对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在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互动教学法在汉语言教学中的引入,促进教与学的方式能够从根本上得到变革,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汉语言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教学的效果。
(一) 如何将互动教学法应用到汉语言教学中
1.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主要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由于汉语言教学的内容较为繁琐并且以语言知识为主,学生在学习时容易由于语言知识信息量过大而对学习产生畏惧与厌烦心理,课堂的教学气氛得不到改善,学生的听课效果较差。另外,由于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过分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的专业知识的教授,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没有进行充分的重视,学生参加语言知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以及语言的运用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为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注重互动式教学在教学构成中的引入,在教学时注重关注学生的状态,当教授的知识信息量较大时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创新性的学生易接受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教师可以在课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与特点来进行课堂内容的调整,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教学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知识的印象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进行教学的计划的安排时应该注重增加一些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的项目,为加深学生对生僻字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汉字填空的游戏或者开展一些演讲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给学生一个较好的锻炼机会。
2.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学生在中学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较多的开展合作式学习,但是由于大学生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时较少采用合作式、小组式的方法来进行学习与探究,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难以得到提升。
为改变上述状况,教师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学习的任务,教师还可以定期让小组之间开展竞争,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以小组方式进行学习时不仅能够增进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与互动,还能够在合作中增加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教学的规划时应该注重增加学生之间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定期安排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一些学习项目,例如,可以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补充与扩展对课程教学中留下的一些疑问的探究,学生在对知识进行查找与总结的过程中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知识积累量,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还可以拉进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 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一方面,互动式教学可以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将互动式教学法应用到汉语言教学中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即时对学生的学习与理解状况进行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效果不佳时,教师可以对自身的教学的进度与计划进行调整,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另外,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中的创新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增强自身对问题的理解的深度。另一方面,互动式教学可以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了解可以为教师的备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学生对教师的了解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状态下顺利完成学习的工作。
综上,汉语言专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课程,学会在学习时不仅要提升自身的知识积累程度还应该提升自身对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保证学生的这两项学习的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注重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来开展汉语言教学工作,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能够顺利实现。
汉语言教学 篇2
[摘要]现代汉语因其自身的性质特点使现代汉语教学呈现出一些容易出现的矛盾问题。因此,现代汉语教学应客观地审视教学实际,使教与学的矛盾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教材内容的择取、教学的方式方法、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应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实践,强化汉语言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关键词]现代汉语 教学 技能 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汉语言的听、说、读、写等应用方面问题频出。具体而言,说话方音土语浓重,写文章错字连篇、言不达意、不会使用标点、普遍使用病句,朗读难以做到自然流畅、富有感情,等等。高职院校学生语文技能较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与学生汉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密切关系的现代汉语基础教学,又让学生感到不切实际,没有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矛盾,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是摆在高校现代汉语基础教学面前的一个需要正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高职现代汉语课教与学存在的客观问题。
1.教材的用法。教者对于所选用的教材,大多按照教材序列、按照课程大纲按部就班地安排授课计划。对于教材内容,不能针对培养目标择取内容,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增删或调整。千篇 一律,教学与实际脱离,学习与应用脱离。
2.教者的教法。多数教师备课只在自己头脑中设计想当然的教法,一意孤行。老师的意愿先行,学生就像被老师操纵的提线木偶,任由教师摆布。听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回答着在教材中能够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老师怎么指就跟着怎么学,这种教法非常机械。纸上谈兵式的教法,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生语言素质的提高自然成了形式化的口号。
3.学生的学法。学生常带着“未知”来上课,在学生的头脑中,上课是坐在那儿接受知识,学生主要看老师灌输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储存什么,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要解决。课前缺少预习,课后缺少应用性的复习,使学习的主动性大打折扣。即使课上再积极认真,也是被动状态的。临到考试时,为数不少的学生都急切地让老师圈划复习范围,特别关心记什么,特别关心考什么。从这一点上看,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多的.是应付考试,学习的意义仅限于通过学科考试,最后得到毕业证。因此,在学法上,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怎么学,存在更多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面对现代汉语教与学的现实问题,教学应该进行课程教学的根本性改革。以现代汉语基本理论应用为基点,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切实提高现代汉语教学效果。
一、加强预习指导,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高职学生在中学时学过一些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相对来说,中学的现代汉语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零散,不够系统。高校的现代汉语在中学学习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化、精细化。对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学生会感到比较熟悉,因而容易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如果加强预习指导,学生就能提高分辨率,积极摄取知识。学生学习主动了,就能自觉选我所需要的,取我有用的。在预习指导上,要注意下列几点:
(一)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的目录、掌握重点内容。现代汉语知识整体上较系统、完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知识的外现形态上零碎不整,学生感觉知识逻辑性不强,知识点像抓在手里的沙子,到最后所剩无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预习,把教材的知识序列列出纲目,提纲挈领,这样就能够把握教材的条理和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剥离出未知的与深化的内容来,做到课前心中有数,以便课上有效地学习。
(二)鼓励学生提出关键问题、疑难问题,发现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学习经常处在让老师设问、提问的状态,学生不会提问或不敢提出问题。所以,当学生离开老师时,或者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一看感觉都会,而一应用则错误不断;或者到处是问题,感觉什么都不会,望而却步,只等老师来指点迷津。新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关键是能够在思维的方式方法上出新思路、出新法,而创新思维的训练就在于能否批判地学习,大胆地质疑,只有破旧才能立新,才有创新。为此,预习指导中要常设“提出问题”一项,要求学生把问题提的有水平,提到关键处。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难点问题的意识,以便深入学习。
(三)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只满足于发现问题是万万不可的,要善于提出问题,还应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问题不是提给老师或提给别人的,而是给自己的,学生应尽可能地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在预习指导中,应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或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
二、改变授课观念,变主讲为主导,调整汉语言基础知识传授的方式、方法
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教师往往做过多的理论讲解或分析预设的实例,学生则对课上老师津津乐道的偏离实际的语言实例分析讲解不甚感兴趣,因此,接受效果常常不够理想。现代汉语教学应该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从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中走出来,引导学生深入实际进行学习。语言的便捷性使语言教学实例随时可取可用,课上不必非拿死板的没有现实生活感的例子来讲,尤其是高职的现代汉语课,因其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更不必在理论与经典上大做文章,应该把立足点放在语言应用的实际上。开展一些课前汉语口语训练活动,改革教学形式、由课堂走向社会,采取调查实践、研究式学习等方式,采用创设问题情境、造成知识冲突、制造悬念等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使训练落到实处。
三、把握好基本技能训练的着眼点、落脚点
汉语言教学 篇3
关键词: 中职汉语言口语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方式 教学策略
口语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对人的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中职教育一方面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负责,从这两方面来说,都需要加强中职学校的汉语言口语教学。
一、我国中职汉语言教学现状
当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职汉语言口语的教育不尽如人意。无论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还是学生教学效果都相对落后。在汉语言口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起哄、喧闹,一旦单独发言,就常常面红耳赤,不知所言,缺乏基本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首先,在环境方面,社会整体环境对中职教育并不重视,特别是所谓的“文化课”,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只要学好一门手艺就万事大吉了,完全不顾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学校环境方面,语文考核方面并不完善,而且对于口语考试很难进行判定,教师方面也没有对教学效果方面的考核。这些原因使教师和学生对于口语教学积极性都不高。
其次,从生源素质方面来说,中职学生要么是初中时学习成绩不好,要么是家里条件不好的贫困学生,语文基础十分薄弱,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对于如何表达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很难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最后,从教学上来说,教学标准不具体,教育部颁布的教学标准大多是原则性的,缺乏实际指导作用[1]。教材不完善,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教材仍然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实际的运用。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板块听话与说话部分,先是举了小说《荷花淀》和京剧《沙家浜·智斗》中的一段对话,然后进行听语音材料,简述主要内容和提供情景进行对话训练的两个题目。所举例子离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教材以案例和道理说教为主,根本上忽视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资源方面,口语教学需要大量语音资料和视频案例,这都需要教师寻找和筛选,教师的精力有限,很难完成这一工作。教学方法单一、单调,丝毫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方面,高超的口语交际能力、示范和指导能力、熟练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的能力,很多教师一项也不具备,不可能做好汉语言的口语教学[2]。
总体而言,这与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社会、《大纲》的重视程度不无关系。正是因为这些主体的不重视,才导致这一问题的发生。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国家和学校提高重视程度,我们才能突破这一现状,改变汉语言口语教学边缘化的情况,提升教学水平。
二、加强中职汉语言口语教育
(一)教学目标分析
首先是教学大纲的分析,一切教育的进行,都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之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是:在九年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提高科学文化素养,适应就业或者创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作品赏析和阅读能力。说话能力要达到能够自如地与人交谈,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在听说品质方面,能够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表达要准确、连贯、得体,能够借助手势、表情;在交际礼仪方面,能够耐心专注,语言文明,在专项技能方面,学會介绍、交谈、演讲、应聘接待等,能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实际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二)教学策略
首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教学内容和国家规范,然后依据实践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趣味教学。比如游戏性教学,多个参与者遵循一定的规则,相互竞争,实现预期目标。如传递句子的游戏,使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会倾听。在每一排写一张30字左右的字条,预读30秒后,在2分钟的时间内将句子讲给身后的同学听,直至本组最后一人,传递结束后由最后一个同学把句子写下来由教师进行评比。
其次,进行实践性强的演练型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学习肢体语言的表达。比如注视练习,让老师和学生进行不同场合的注视示范,或者是同桌之间进行注视游戏,在一分钟之内,对眨眼的同学进行小惩罚。还可以在学生中挑选几个学生进行对话练习,一个话题展开两分钟的交谈,并且要关注眼神交流的情况。
任务型教学方法,中职学生大多一毕业就会直接进入企业工作,需要学习团队沟通。在班级中,可以组织一次模拟招聘会,有学生成立筹划小组。首先,进行讨论,明确任务目标,筹备工作要点并向全班汇报,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其次,按照计划进行各方面的布置,做好记录工作。最后,模拟各方面的洽谈,比如场地租用方、校方代表等,然后在教师的监督下模拟招聘工作[3],结束后由教师进行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洽谈合作能力。
最后,学校方面,要注意对教师和学生在这方面的教学效果考察,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加以解决,对学生的考察也会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应该定期评价。
口语教学对中职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很多学校和教师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口语教学往往要给其他专业课程让步,这更加剧了口语教学的困难。归根结底,应该对这一方面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学琴.留学生汉语口语自我效能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2]康蓓.语言焦虑中的内在因素对口语流利性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3.
汉语言教学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节奏
所谓汉语言艺术, 就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若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汉语言艺术, 使优美的语言艺术能够在课堂上大放光彩, 必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 要求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切忌采用生硬死板的语言进行教学。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 对于新鲜事物抱有更大的好奇心, 而对于死板说教则不感兴趣。在运用汉语言艺术时, 教师要注意让自己的言语幽默, 妙趣横生。在幽默的语言中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快乐, 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并加深对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 运用汉语言艺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 不可过于牵强, 应当含蓄地表达, 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明白教师所讲的意思。也就是说, 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 课文在讲解时可以讲透, 但不能讲绝, 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让学生可以发散思维, 激励学生去创新, 去想象。这样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自己的教学节奏。新课标改革下, 要求教师采用新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 但一些教师并未真正领悟新教学方法的真谛, 而只是为了创新教学而创新教学, 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在运用汉语言艺术进行教学时同样需要注意这一点。即在教学中不可盲目, 要注意掌握自己的教学节奏, 以免事与愿违。
第四, 课文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常常会需要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此之前, 教师要领读一遍。领读时要注意语气应当抑扬顿挫, 注重语言的轻重强弱和声调的快慢适中, 要带感情的去领读课文, 并将这种感情传染给学生, 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这样悦耳动听的语言会产生一种艺术美感,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 肢体语言同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语言艺术。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若能够配以一定的肢体语言, 所讲授的内容将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 悲伤、欢快的眼神、摸摸学生的头, 拍拍学生的肩膀等, 这些都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当然, 要想使汉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更加自如, 达到的效果更佳, 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当树立起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发挥自己的特长, 突出自己的语言特色,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稳定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汉语言教学 篇5
学习大纲
本课程是一门技能训练课程,注重实际的操作性。每一章的每一单元都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主要说明能力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各项语文教学能力训练的要求。第二部分为能力训练,主要提供了能力训练所需要的示范材料、所需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指导等。从篇幅上看,概述部分只占全部内容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是实际教学技能的训练;从训练材料的选择来看,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来自于课堂教学第一线,学员学过之后可以马上应用。
在实际授课中,大致是每个单元两个课时,共计18个课时。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多,主要在于自己的练习,由于自考教学采用远程教学的方式,每节课的实际授课时间不是很多,这就要学员在课下认真学习。在学习中,要尽量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没有教学经验的同学也要尽可能地查阅有关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否则很难学好这门课程。
由于这门课程的独特性,在考查时,主要是以主观性试题为主,没有填空、选择等试题。基本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实际训练等,满分为一百分。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程复习题
1.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言语?它表现出什么特点?
2.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要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符合什么要求?
3.什么是课堂导入?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功能是什么? 4.朗读的作用是什么?
5.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6.简要说明语文课堂提出问题的类型。7.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要求是什么?
8.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评价理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9.体态语应用的基本技巧是什么?
汉语言教学 篇6
相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更注重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之相衔接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也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专门组织专家制定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性培养方案》)便将该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为“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所开设的汉语言类课程本应服从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核心目标,但长期以来语言课程的教学都偏重于语言知识体系的传授,未充分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困难,并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不同于举例和练习)。这是一种在西方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
目前部分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院校虽然开设了案例教学法课程,但其在整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仍比较低,大多还停留在偶尔使用案例或举例的层面,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尚需深入研究探讨。相对于硕士研究生,本科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与理解能力更为欠缺,更需要有鲜活的案例对其引导与启发。因此,笔者主张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汉语言类课程教学中应大力引入案例教学法,从而让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同学提前了解走上教学岗位后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促使他们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反思,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类课程中的应用
下面笔者以对外汉语教学课为例来说明在语言类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步骤,以期抛砖引玉。
参照哈佛大学商学院琳达教授对新教师利用案例教学的几点忠告,笔者按以下步骤实施教学:
(一)课前(筹备工作)
课前,教师应做以下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师事先要了解学生,然后考虑将不同性别、性格、学习习惯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讨论时有助于优势互补,也可以促进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2.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将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列成表格,然后将与此相符的教学案例及学生讨论的问题附在其后。当然,教案设计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太死板。因为学生的讨论是变化的。
另外,案例涉及的问题要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的问题不宜列得太多,否则会导致偏离主题,对每个问题的讨论也不够深入。
3.案例选择及教学重点的确定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法》课中案例的选取,可以采用朱勇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一书的案例。这些案例来自世界各地的35位教师的教学日志,是宝贵的一手资料。该书编者按“案例”、“分析”、“思考”、“阅读”的体例排列,不仅可以让人对教学案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借鉴专家对案例的分析。该书“分析”后设有“思考”,有的思考选自案例本身,有的是对案例的延伸,大多对学习者有启示作用。“阅读”部分其实就是参考文献,旨在提供针对性强的资料,帮助学习者加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视频资料作为教学讨论案例,如北京语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课堂教学示范》就是很好的案例。
选择好案例之后,还要考虑案例哪些部分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针对这些困难,可设置过渡性问题,或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板书、教具或场地的安排
教学过程中有静态板书与动态板书,在案例教学中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具体来说,那些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板书可能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需要提前板书。
此外,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有相应的教具辅助学生理解有关理论,又或者为了适应案例的内容需要将学生分组排座(圆桌式或横列式),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课前做好准备。
(二)课堂实施(案例讨论的组织工作)
1.案例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吸引人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导入,如可以提前复印案例发给学生,还可以用投影、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表演教学(需提前准备)等。
2.案例的讨论
讨论可以是开放式讨论,也可以是封闭式讨论。如教师不提问,给出案例让学生自己从案例中认识问题,这是开放式讨论;也可以事先给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这是封闭式讨论。前者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多角度思考问题;后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朝教学目标靠近,有利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不参与讨论,但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必要的争论与创新思维。
全班学生事先分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发表本小组意见。各小组观点可能一致,可能相左,也可能互补,教师适当地进行几次阶段性小结或点评是很有效的教学办法。
3.案例的总结
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纠正,或补充又或提出新的问题供大家深入思考,对重点问题要强调。
在案例讨论中,学生通过思考建构自己的认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补充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老师的总结,强化、纠正认知。这些知识结构的建立比老师单独讲解要生动、牢固得多。
(三)课后(交流与考核工作)
课后,教师应与学生交流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为下一次的案例教学做准备。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给予他们评判,以分数的形式呈现。
考核方式可以将小组和个人结合,如:
学生得分=小组集体分(占50%,由教师打分)+个人分(占50%,由小组长打分)
这样小组之间有竞争,小组内部也有竞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讨积极性。另外,讨论结束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讨论过程与结论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老师,作为老师评分依据。
四、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
与其他教学法一样,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类课程教学中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一)缺乏汉语课堂教学案例
目前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尤其是海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极度缺乏,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央青从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案例教学的重要支撑、建设环境、潜在用户群需求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构建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的必要性。为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广大专家学者和汉语教师,特别赴海外一线教师,应群策群力,通力合作。
(二)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既要从宏观掌控局势,又要从微观洞察;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老到的实践经验;既要有教学技巧,又要有课堂管理能力;既要有预测能力,又要有应变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最好能得到一些专业的案例教学方法的培训和指导。
(三)课堂学时不足以保障有效的案例教学
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对教学学时有严格的规范,而语言类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因此,语言类课程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中会存在课堂教学学时不足的情况。此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我们经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开辟第二课堂,将部分讨论放在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其局限性,教师对其唯有扬长避短,才能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汉语国际推广策略研究”,编号:2012G072;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教研项目“对外汉语专业汉语言类课程建设与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Z].北京.2007.
[2]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3]央青.工商管理案例库对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建设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13,(5):88-93.
[4]高熏芳.师资培育:案例教学的发展与应用策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8-9.
[5]李为民.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哈佛大学商学院琳达教授对新教师利用案例教学的几点忠告[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38-40.
[6]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杜艳青.案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中的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5):120-122.
汉语言教学 篇7
1.汉语言教学中信息化软硬件条件依旧不足
虽然我国经济水平得到改善, 但是贫富差距仍很大, 教学条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国家的支持下, 我国的教学软硬件水平得到极大的改观。目前, 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信息化表现在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快, 必须长时间维护设备的性能, 及时淘汰年老设备,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 将软硬件配套合理应用, 发挥计算机最高性能等方面, 但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根本就达不到这些方面的要求。这些地区的计算机软硬件水平仍然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
2.各种信息化设备和条件的利用率不高
当前我国在采购汉语言教学方面设备时, 并没有对当地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信息化技术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其综合情况, 而是政府盲目的对设备进行统一购买。这样不仅仅缺乏对设备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 也忽略了各种软件和硬件是否适合当地的信息化水平, 同时造成设备在使用时出现很多问题, 给教学带来不便, 影响了教学质量。尤其是我国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 更是欠缺对科学性和实际性的考虑, 导致信息化投资的成本大大提高。
3.汉语言教学人员信息化技术方面缺乏培训
信息化时代汉语学教学不仅要具备强有力的文学知识, 还要具有专业的操作信息化计算机设备的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对知识颇为重视, 我国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越来越多, 但是完全适应信息化时代汉语学教学的人才却为数不多。当前一些偏远的山区, 国家为学校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虽然教学条件相比原来要优越很多, 但是熟练掌控这种媒体的教师几乎为零。为了缓解这种情况, 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4.信息化条件下汉语言教学人员的教学创新能力不足
不断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在信息化时代, 传统固定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淘汰, 满足不了当代的需求。信息化时代汉语言教学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比较严格。首先, 教师要具备雄厚的汉语言知识, 广越的鉴赏能力。其次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知识面, 不仅仅对教科书知识有详细的分析能力, 也要对知识有正确的归纳能力。最后教师必须能将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信息化技术、计算机多媒体应用融合在一起, 实现信息化教学, 提高教学者与学习者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汉语言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研究, 改变原有的教学手段, 发挥教师的巨大潜能, 提高使用信息化汉语言教学的成效。
二、信息化时代提高我国汉语言教育水平的对策
1.因地制宜推进各地汉语言教学软硬件条件建设
在政府的支持下, 虽然我国投资信息化汉语言教学方面的花费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但是国家应该有目标、有原则的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加大支持力度, 尤其是加大对偏远、贫穷的地区的帮助, 合理制定信息化教学的建设目标, 增强对建设信息化教学的监督和指导。
2.加大汉语言教学人员的培训
汉语言教学人员可以说是教学的关键, 他们的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成效。对于新时代的信息化汉语言教学, 教学人员不仅要传承以往教学的精华, 也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为了得到更适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必须对教学人员进行符合实际的新技术培训, 将综合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打造出顺应时代的教学系统。对教学人员进行培训, 不仅使教学内容及时得到更新, 也扩宽了教学人员的知识面。
3.实现优秀师资资源的公平化服务
教育是平等的, 人人都有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 但是相比城市孩子和家庭生活条件好的孩子来说, 农村和贫困的孩子享受优秀汉语学教师的资源仍有很大差距。为了实现优秀汉语言教师资源的公平性, 国家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鼓励优秀的教师下乡或者加大乡村的网络教育, 缩短城乡教师资源的差距, 实现公平化教学。
4.促进汉语言教学的区域间交流
汉语言教学的交流表现在方方面面, 不仅要加强贫困地区教师能力, 同时要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问题。放假期间,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学生的互相参观和体验活动, 实现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的帮助, 同时向贫困地区引进发达的教学模式,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5.加强汉语言教学与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在信息不断普及的时代, 只将信息化融合在汉语言教学中是满足不了当代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应该将各门学科向信息化教育转变, 将最先进的技术灌输到教学当中。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能力和对社会的关心程度, 将多门学科结合起来, 培育出一代综合性现代人才。
摘要:汉语是我国的母语, 汉语学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未来。然而, 在信息化时代汉语言教学中, 由于涉及很多新的元素和知识, 改变了原来的教学理念, 从而产生了新的教学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使汉语言在信息化时代教学中取得实际性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汉语言教学,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赖敏、蓝鹰.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 2011 (1)
汉语言教学 篇8
关键词:汉语言类课程,问题表现,教学改革
作为传统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一直以来,其专业课程构成主要由汉语言类课程和文学类课程两大部分组成。然而,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喜欢相对更加生动有趣的文学类课程,而语言类课程由于理论性强、内容繁杂琐碎、缺少生动的人物和情节,常常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的代名词,称之为“文科中的理科”。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选择选修课和学年、毕业论文的选题时,选文学类的学生远远多于选语言类的。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语言类课程只是一个附类,一种陪衬。
而事实上,目前在国内外都出现了“汉语热”。在国际上,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已经逐渐成为应用最广的第一大语言。根据国家汉办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世界范围内已有500所孔子学院,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国内,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简称ZHC),被称为“汉语托福”。自2006年推广以来,已在全国建立400多个考试网点,考生人数超过200万。作为国家人社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广泛应用于记者、编辑、播音主持、新闻、教师、律师、文秘等行业的人才遴选,部分城市已经进行试点改革,要求教师、公务员进行该项考试,试点成功后,将在全国推广。这种国内外的“汉语热”对汉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汉语言类课程的现状与问题表现
目前,各高校汉语言类课程的设置基本大同小异,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史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另开设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等选修课程。为了能够更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汉语言类课程学习情况,我们组织了问卷调查,对象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文法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已经系统学习过核心课程的60名学生。希望能从学生自身需求角度出发为我们开展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合理化的意见和参考。
从问卷来看,只有15%的学生对汉语言类课程不太感兴趣,绝大多数学生很感兴趣或有一定兴趣(很感兴趣10%,有一定兴趣75%),这说明学生普遍对课程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只要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将课程的魅力展现出来,会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学习和研究的队伍中。但是,学生对具体学科的喜爱程度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81.67%的学生偏爱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其他科目总计不足五分之一。这一问题的调查表明,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语言类课程学习方面的兴趣给予多方面的专业引导,让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感受到每一门课程的特色。对是否有必要学习汉语言类课程的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十分有必要,这既反映出同学对课程开设的认同,也让我们对后续的教学改革充满信心和动力。目前汉语言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有四方面。
(一)课程理论性强,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两个与理论和难度相关的问题,对于汉语言类课程的难易程度,没有一人认为很容易,1.67%的学生表示“难得受不了”,56.66%的学生认为“比较难”,两者相加接近60%。对于汉语言类课程理论要求程度与中文专业其他课程的比较,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过于抽象且理论要求比其他课程高。可以说,理论性强是汉语言类课程与生俱来的特点,而这又必然引起难度的存在。
(二)教师单兵作战,课程间内容重合
目前多数高校对汉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一般来说都是一位教师负责一两门课程的讲授任务,比如就四门核心课程来说,以古代和现代作为分界线,通常一位教师主讲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而古代汉语和汉语史则由另一位教师负责。从课程内容来说,如汉字的性质、形体结构、六书理论等内容现代汉语的文字学部分会重点讲解,同时古代汉语通论部分也会设置文字学专章,汉语史的绪论部分也会涉及到。修辞部分的“辞格”,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讲;语法方面的“句式”部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史全都涉及;而语音知识四门核心课程都有相关章节体现,这种课程内容的重叠和各自为阵势必造成课堂效率的低下和教学有效课时的浪费。
(三)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性薄弱
语言类课程的讲解离不开各种语料。古代汉语和汉语史由于学科属性,主要依靠的是五四运动前文献典籍中的语料,这已是既定事实,无从改变。但现代汉语则不同,不论是学习,亦或是研究,都必须立足于“活生生”的语料。而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所使用的教材中多数收录列举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老一代作家作品,对新生代作家作品甚少涉及,更不用说各种新词语和网络用语了。这一问题在问卷的反馈中也有所体现。在对课程的学习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问题中,65%的学生认为应该注重实用性学习,只有5%的学生选择知识理论研究,充分暴露了目前汉语言类课程存在与现实生活脱节的弊端。与此相关,在调查教师的教学工作重点时,56.6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更注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的问题能力。这也是今后我们教学工作中要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重、难点问题。
(四)教学方式方法简单,课堂互动性差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目前高校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教师口述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做法。虽然较之前的单纯讲解有了很大改进,但由于部分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脱离生活实际、教学互动性不足,致使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在问卷调查中,学生也充分反馈了这一问题。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我们应该以增强学习兴趣(45%)和开展多学科形式的学习互动(31.66%)为主要手段,来更好地改进汉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同时,学生也对课堂讨论的必要性予以了充分肯定,51.67%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只有8.33%的学生选择没有必要。应该说,在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如果教师依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将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汉语言类课程的改革措施
汉语言类课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基于调查问卷的反馈及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改革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一)开展教师团队合作,实现课程教学的模块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各任课教师单兵作战,选择哪些内容作为教学主讲篇目更多取决于教师个人对这门课程的把握程度和研究方向,结果往往造成各相关课程间内容衔接不合理、知识点重合等问题。通过集体备课,开展团队合作教学,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实现教学资源的取长补短,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改变汉语言类课程之间严格的课程界限及各自的封闭结构,减少课程内容重合问题。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以语言学概论为理论指导,打破时间界限,从史的角度出发,融通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汉语史三门课程,采取模块教学,分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以及修辞等五大模块,同时选择最擅长每一模块的教师来主讲。重点是要处理好重叠交叉的知识及协调对接问题。
(二)更新传统教学内容和手段,实现学科内容的现代化
在调查问卷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我们的教学内容应更注重实用性和现实性,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改革方向。语言类课程是离不开语料的,所以在更新教学内容时可以将重点放在语料的选取上,精选形象生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教例子,从而使理论的讲授更具有实用性。像街头广告中的经典和失误语例以及网络用语都可以作为分析对象。从教学手段来看,以往多仍沿袭传统做法——“一言堂”或“满堂灌”,虽然多媒体教学兴起后,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其不足之处,但收效甚微。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汉语言类课程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可以适当引入MOOC、微课教学,将课堂打造得有声有色。课后还可以采用蓝墨云班课APP实时在线解答学生的疑问,形成一种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三)增设应用型选修课程,实现人才培养的实用化
在调查问卷中,对于是否会选择汉语言类课程的相关选修课,40%的学生表示会选择,不选择或不确定占了多数(53.33%不确定,6.67%不选择)。出现这种情况从侧面说明改革中我们更应多关注选修课的设置。比较可喜的是,46.67%的同学在问卷中明确表示将来愿意选择汉语言类方向的学年或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类课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当然,其中部分能力的提高还需要语与文学类课程和写作类课程相互配合,这方面我们暂不做详细论述。单就汉语言课程来说,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增设实用实训性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践训练,如实用交际口语、演讲与口才、公关语言艺术、口才学等课程,这些选修课程的设置将更关注汉语言的实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另外,还可以开设从社会、文化、认知科学等角度,探究语言和社会、文化等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艺术语言学等,这些课程,也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宽语言文化视野,感受语言文化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
(四)设置第二课堂,实现教学效力最大化
由于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总学时是固定的,很多内容在常规教学环节中是难以全部展开的,因而,与第二课堂对接,利用其优势,是我们在改革中的不二选择。通过讲座类、竞赛类、表演类等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显著提高。针对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举行与汉字书写相关的汉字规范化讲座、硬笔书法讲座和汉字听写与书写竞赛、咬文嚼字大赛,使学生能具备书写规范、美观的汉字,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简化字,发现并改正各种书面文献中出现的误用现象。针对口语能力,可以举行交际口语表达能力专题讲座,举办朗诵赛、辩论赛、戏剧表演等,使学生有效地提高表达能力,创造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同时还可以反向促进课内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汉语言的无穷魅力和博大精深。
(五)改革单一评价体系,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
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为例,大多考试课程的最终成绩都是采取平时成绩(30%)和期末试卷成绩(70%)综合评定而成,从长期的实践来看,这种过分倚重闭卷考核的评价方式有一定的弊端(如无法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科研能力),也给平时未认真学习的学生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因而,改革单一的评价体系,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理应成为汉语言类课程改革中应有之题。首先,我们不能完全放弃原有的闭卷考核方式,对汉语言类课程而言,知识点的记忆是必要的,所以,不能放松对记忆和理解能力的考察。但需要在命题质量方面多方考量,侧重考察知识记忆基础上的理解记忆,并适当减低期末试卷成绩所占比重。同时,在平时成绩的构成方面,要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考核与评定,将贯穿课程始终的课堂讨论、读书笔记、经典背诵、课程论文、方言调查、网络交流、第二课堂全部纳入体系之中,以全面展现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发展,有效激发学生的专业潜能,以改变传统评价体系中的“一考定结局”的弊端。
参考文献
[1]杨泉良.高师中文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整合与模式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9).
汉语言教学 篇9
一、从相互交流中学习知识
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成人, 他们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阅历, 也就是说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对事物的认识也比较深刻, 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 要充分利用起来。作为教师, 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所感向对方倾诉。教师不妨为学生们的交流创造条件。一是组织专门的沙龙。教师不必事必躬亲, 要放手发动学生去组织, 让学生去主持, 教师适当时候加以引导。如当学生们的讨论遇到困惑的时候, 教师马上站出来, 为学生解疑释惑, 让学生的讨论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当某个学生的观点明显出现错误的时候, 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要及时加以引导, 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迹上来, 让大学的讨论得以继续;当学生们的交锋显现白热化状态的时候, 也就是彼此互不相让, 难解难分时, 教师必须及时出手, 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让其中的一方放手, 这样才能让交流变得正常。当然, 每次沙龙活动都需要事先设计一个或两个主题, 没有主题的沙龙只能是一盘散沙, 换句话说是一个闹市。二是有意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比方说, 春天到了, 教师可组织学生外出踏青。还可以进行班级赛歌会, 有的喜欢唱通俗歌曲, 有的喜欢唱民歌, 有的喜欢唱美声, 不管唱哪类歌曲, 每一首歌曲都有一个主题, 大家边欣赏, 边交流。这样, 就给学生们拓宽了视野。
二、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视频
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每天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 更多的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作为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习与本专业相关或不相关的知识。现代网络学习轻松愉快便捷, 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网络学习。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来源不同, 各自成长经历不同, 知识底蕴不同, 各自从事的工作也不尽相同, 这样就给教师提出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 要求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 要像对待中小学生一样因材施教。这里的因材施教与中小学不同的地方在于, 大学的因材施教更多地表现在猎取知识所用方法的引导上, 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用的方法进行引导, 不同的学生要引导不同的方法。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做视频引导, 一定要有所侧重, 有所选择。如果是本专业的知识方面的视频, 不用多说,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注意收看。而对于让学生扩展知识的视频, 一定要区别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选择。
三、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由于生源复杂, 教师的阅读引导也不能一个要求, 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引导其阅读不同的书籍。在单位工作忙的情况下, 看一些小块的知识, 这些知识相互间可能彼此不相联系, 今天阅读的东西, 不会直接影响明天的阅读;在家里, 时间的伸缩性更强一些, 可以阅读一些整块的知识, 因为整块的知识, 体系前后会有直接的联系, 弄懂了前边的知识, 才能为后续的阅读铺平道路。当然, 前后知识也可能是一种因果关系, 这就更有必要一气呵成地阅读, 不然, 把前后知识分开来阅读, 有可能会使阅读效率降低, 因为在阅读后边知识的时候, 有可能还得复习巩固一下前边的知识, 不然阅读起来就会有障碍。与专业知识相关的阅读, 教师可以帮助或引导学生作出统一的阅读计划, 规定某一时段阅读内容, 也可以把思考的内容规定出来, 而与专业知识不相关的, 属于拓展的内容, 教师就没法进行硬性的规定, 教师能做的就是强调阅读的必要, 让学生对阅读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 有了这种认识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自觉性的形成。教师在剖析阅读意义的时候, 不妨把一些生动的阅读实例讲给学生们听, 这些实例越生动越好。越生动, 越能感动学生。最好选择通过阅读而使自己成为佼佼者的例子, 更有说服力。当然也可以用反面例子来说服学生搞好阅读。如某两人一起上大学, 又在同一个单位工作, 一个广泛阅读, 走上工作岗位后, 得到了领导认可和同事的拥护, 有了很好的发展;而不喜欢阅读的人, 却得不到重视, 连起码的职称晋级都不能如愿。
摘要:作为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师, 不仅要在知识传授本身多下工夫,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能够挤出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从相互交流中学习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视频;加强课外阅读三个方面的论述, 都旨在引导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多地积累知识。
汉语言教学 篇10
在我国跻身世界旅游大国的同时, 中高职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水平却不尽人意, 因此, 为了给旅游行业以及管理行业输送一线高水平高素养的专型人才, 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汉语言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汉语言教学不仅能针对学科需求向学生教授理论文化知识,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更加提升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为了使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能更好的适应将来的旅游管理行业需求和发展, 下面本文就细介绍汉语言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的重要意义。
二、为专业需求, 提供必要服务
当下的中高职校语文教材, 较为通用, 没有针对专业需求, 就无法体现专业的特色。部分学生会自认上职校是学习专业技能的, 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意义以及作用, 上课睡觉, 缺乏动力, 甚至渐渐的失去对语文的兴趣。但是汉语言教学却不如此, 汉语言教学不仅仅是笼统的语文教学, 汉语言教学会根据专业的不同, 教学不同的专业需求内容,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汉语言教学具有时效性、典型性以及趣味性的特点, 能够让学生自主、自觉、自信的学习专业相关内容。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汉语言教学老师, 必然会依据本专业制定教学计划, 筛选好教学内容, 例如, 可以选取一些与旅游管理专业相近的文章或古诗词, 给教学课堂带来一些趣味性以及知识面的拓展。也能够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养。可以选些典型的篇目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朗读训练, 引导学生, 让其从专业的角度, 丰富自己的文采、内涵和思想感情, 既能掌握汉语言知识、陶冶情操, 又能丰富旅游常识, 非常有益。
三、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水平
汉语言教学不仅仅能丰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更能提升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与素养。汉语言教学为了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从业以及创业等, 不但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且对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也需要培养。下面就从一简单小例子来介绍汉语言教学是如何提升学生各方面水平与素养的。例如教师在课堂教授《登秦山记》这篇课文, 为了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就会布置一些任务, 例如要求学生自行分组, 进行团队合作, 互相模拟导游, 做好相应的登山所需要的相关工作, 查询最近天气以及最佳旅游天气和季节, 使用电脑、地图、扩音器登道具, 在地图上找到最佳旅游路线, 进行标记, 并找出相关的人文风景、名胜古迹、历史由来、故事传说以及名人诗画等等资料。并让其自行分类整理, 制作旅游明信片之类的可收藏事物, 并进行相应资料的存储, 自制自己的旅游资源库。让每位学生展示并解读自己制作的旅行路线图, 景点资料等, 互相讨论学习, 互相打分。并学习相关古诗词、美文的特点, 若能自我创作更佳。汉语言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学, 让学生享受学, 让学生爱上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注重实践, 提升学生素养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 汉语言教学结合其专业的特色, 注重教学实践, 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专业所需求的交际口语、阅读理解、信息处理、写作等专项能力, 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例如在汉语言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利用课前时间, 让学生进行朗诵、背诵以及演讲训练。随机抽取不同的内容, 让学生训练至脱稿演讲, 之后进行自我评价, 再互相评价。不断的完整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其中包括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朗诵、背诵、讨论、辩论、叙述故事、情景作文等等。并要求学生经常进行写作训练以及口头作文训练, 提升文字功底和口语表达能力。在阅读课文、学习课文时, 要求学生用心体会用心感受,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汉语言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追寻、收集与课文、作者相关的素材资料, 从中汲取、感受、体会作者以及作品的情感思想。同时汉语言教学也会从优秀文化中选取部分代表性的文章、诗词, 使学生能够感兴趣的学习传统优秀文化, 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集体思想, 提升学生的审美观。现如今的科技迅猛发展, 教师会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帮助学生搜索资料, 拓展知识和视野, 丰富自己的旅游资源管理库。在假期时, 让学生进行导游社会实践, 去学生家乡做志愿导游, 为来此游玩的人们讲解人文风情。
五、全新考查方式, 提升就业能力
依据当下中高职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 汉语言教学注重其能力的培养, 有着全新的考查方式,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分析, 为其在将来就业提供有利帮助。目前理论知识的考查较为简化, 注重能力等级的评估, 渐渐淡化分数的重要性。例如旅游管理专业考查主要内容为:汉语言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交际口语、社会实践调查。这几项里, 教师较为看重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社会实践经历这几项。实践出真理, 理论筑成功。教师会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优缺点, 进行详细的专项训练, 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总结
总的来说,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大热, 这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紧俏。汉语言教学不仅能大大加强学生的实践语言能力, 使他们的专业能力水平能更好的满足旅游行业的要求, 缩减旅游业的培训成本;更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健康心理, 为旅游业带来蓬勃生气, 使我国能更好的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树立良好的形象。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目前, 我国又新增一个旅游强国的标签。在如此大的趋势之下, 我国中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又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简单介绍了汉语言文学教育,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 在对其学习与就业中的帮助与作用。
关键词:汉语言教学,旅游管理专业,学习与就业
参考文献
[1]王晨.语文教学对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与教学对策[D].鲁东大学, 2013.
[2]陈菲.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教师的知识结构研究[D].厦门大学, 2008.
汉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汉语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现状;应用策略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汉语言的应用伴随着每一部分的讲解和练习,无论是写作、阅读还是口语交际,都要通过准确和标准的汉语言来表现,因此,汉语言在语文教学当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汉语言在教学应用中的现状
1.语文教学急于求成,缺乏实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就是掌握基本的语言使用能力,能在不同场景下应用对应的交际用语等。但是在多数的语文教学当中,没有将语言的实用性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而是急于求成,在学生还没能灵活掌握基础的语言表达时就开展其他内容的教学,没有令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这样的教学非但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能力,还会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当中困难重重。而且,在教学当中,教师在学生尚未熟练说出复杂的语句时,就刻意灌输给学生一些成语或者高级词汇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是缺乏实用性的,不仅会让学生因为教学内容难度过大而感到学习吃力,还会因此失去学习信心。汉语言的教学应当是基于实用性的,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在生活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等,这些都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学习语言。
2.教师语言应用不准确
教学中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熟练应用普通话,尤其是语文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需要使用十分标准的普通话,还要保证语言的准确性。但是有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自己的普通话就不标准,学生在学习时模仿教师,语言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另外,语文教学当中的语言应用需要教师做到能运用多种语言表达手法对事物进行准确又生动的描述。例如,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多么美丽,如春风轻拨琴弦、嬉戏着,卷起城墙一样高的巨浪狂涌过来,松青雪白的冬天。运用比喻等表达方式生动地描述了冬天群山层峦叠嶂的景象。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当中,一些教师甚至不能保证语句通顺,日常表达当中的一些病句、歧义表达等都会让学生养成错误的语言习惯。
二、如何通过汉语言使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1.严抓学生语言应用,养成规范的语言使用习惯
小学的语文学习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极大的塑造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抓学生的语言应用,在日常的表达当中纠正学生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例如,有些学生在讲话时因为好玩而模仿他人口齿不清,或者故意将说话的“说”发音为“suo”等,这些不正确的语言表达久而久之就会难以纠正,所以教师要向学生传达规范语言的重要性,在每一次表达当中都力求发音准确,词语应用环境正确。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在学习生字时认真记录,多次练习,在不同的语境中掌握其全部用法,在阅读时看到优美的语句时要有积累的意识,在不断的摘抄中使自己的语言也变得生动优美。
2.转变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虽然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很匮乏,但是教师要主动将教学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表达来帮助学生应用。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充当了教学主体,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存在感,思绪很容易脱离课堂,而进行主体转换之后,学生被要求在课堂上表达,在更多的小朋友面前说话,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鼓励学生面对人群时克服紧张情绪,自如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设立情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汉语言的应用是基于生活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通过不同的场景进行不同的语言教学,帮助学生在遇到类似场景时,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不同的亲人过生日时,应该用怎样的祝福语呢?在爷爷过60大寿时,我们应该祝福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在妈妈过生日时应该说“祝妈妈青春永驻,工作顺利”,在弟弟生日时就要用一些轻松的祝福,类似“天天开心,学习顺利”等,通过常见的语境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语言表达。汉语很多表达都是含义类似,但是应用语境却大不相同的,仅仅解释这些词汇的含义学生并不能学会如何应用,因此就要通过设立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不同,逐渐积累,提高自己的汉语言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汉语言应用要保证发音准确、应用准确等,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在教学当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领悟汉语的博大精深,从基础应用到巧妙地表达,慢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当中使用适当的表达,综合、全面地强化汉语言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志坚.适切运用信息技术,“刷新”小学语文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1(15).
[2]唐燕妮.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
汉语言教学 篇12
(一) 汉语动态助词“着”
1、用在动词后面, 表示动作变化正在进行或者状态继续保持下去, 可以同副词“正”、“正在”配合着用。如: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检阅台;2、汉语动态助词“着”可用在形容词后面, 表示状态继续保持下去。如:你为什么老红着脸?;3、在汉语中, 前一个动作作为后一个动作的方式时, 前一个动词后面加“着”。一般限于单音动词。如:躺着看书的习惯不好;4、汉语动态助词“着”用在形容词后面, 表示强调。如:孩子们玩得高兴着呢!
(二) 英语进行体形态V.ing
由“do+ing”构成, 其否定形式是“not doing”, V.ing可以带宾语或状语构成V.ing短语, 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但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
V.ing可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和宾语补足语, 但不能单独作谓语。
1、V.ing作主语:
动名词作主语指抽象的概念, 表示泛指, 不涉及具体的动作, 通常也不涉及动作执行者。如:Doing is better than wishing. (实践比空想好) ;
2、V.ing作表语:
V.ing形式包括动名词和现在分词, 二者都可作表语。如:Our job is playing all kinds of music. (我们的工作就是演奏各种音乐)
3、V.ing作宾语:
V.ing形式既可作动词的宾语, 也可作介词的宾语。如:We would appreciate hearing from you. (我们会珍惜你的来信)
4、V.ing作宾语补足语:
V.ing形式作宾语补足语, 主要用在某些动词如see, hear, notice, watch, keep, find等后与一个名词 (或代词) 构成复合宾语。如:Do you hear someone knocking at the door?有人敲门, 你听见了吗?
5、V.ing作定语:
(1) V.ing作定语时表示该动作正在进行。单个V-ing作定语通常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 V.ing短语作定语则放在被修饰词之后。如:The (rising) sun looks very beautiful.冉冉升起的太阳看上去很美。
(2) 若被修饰词是V.ing的逻辑宾语时, 须用V.ing的被动式being done作定语。如:The bridge (being built) will be completed next year.正在建造的桥将于明年竣工。
(3) V.ing与动名词作主语的区别:V.ing强调动作正在发生, 而动名词作定语表示用途。如:I think some (sleeping) pills may help you.我想安眠药可以助你入睡。
6、V.ing作状语:
V.ing作状语可以表示时间、条件、原因、方式伴随、让步、结果等。如:While trying to open the door, I cut my hand. (表时间) (在设法开门时, 我把手割破了) 。
二、由于动态助词“着”是汉语中表示动作进程状态的词, 而英语中的V.ing是用来表示进行体形态的方式, 因此, 在英汉互译中, 二者有时是相通的, 可以互相翻译。但很多情况下, 汉语动态助词“着”不必翻译成英语进行体形态, 而英语进行体形态也翻译不成汉语的动态助词“着”, 所以, 在进行英汉互译的时候, 要灵活, 不要刻板。例如:
(1) 动态助词“着”译成进行体V.ing: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检阅台。The army is marching in step through the reviewing stand.
(2) 进行体V.ing译成动态助词“着”:It is raining outside.外面正下着雨呢。
(3) 可以不互相翻译:孩子红着脸, 一时说不出话来。The child’s face is red and he couldn't say a word.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根基。由于语言和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 学生的文化理解越深入, 其语言理解就越透彻;对教师而言, 那么其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含量越高, 对学生理解语言的帮助就越大。因此, 我认为在汉外语言对比之下的汉语教学中, 以下几方面应该注意:
在语言本体的研究上, 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语言的教学上, 由于不同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特殊承认方式和表达过程, 我们要充分注意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另外, 除了注意“教”的方面, 还要充分注意到“学”的方面;要把汉外语言比较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联系起来。
我们在学习外语或者进行外语教学的过程中, 会逐渐认识到, 要学好外语, 必须了解其特点, 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与汉语的特点进行对比研究, 这无疑有利于我们预防和排除汉语的干扰, 从而达到正确运用英语的目的。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因此, 从现在起, 我们就应该做好准备,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更加注重进行汉语和外语的比较,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为中国的对外汉语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侯学超, 1998,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连淑能, 2010, 《英汉对比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