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纤维艺术

2024-09-23

现代纤维艺术(精选12篇)

现代纤维艺术 篇1

纤维艺术是指以天然动、植物纤维或人工合成纤维为材料,用编织、绣塑、缝缀、环结等手段进行创作的艺术。它包括传统纤维艺术和现代纤维艺术。传统纤维艺术和现代纤维艺术,除了“古老”和“年轻”的差异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传统纤维艺术基本属于实用范畴,现代纤维艺术大多属于精神范畴,其中包含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但二者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

一、传统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

传统纤维艺术在中国艺术文明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一页。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有一条重要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它连接着亚洲、欧洲,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中,有众多的工艺品。中国传统的纤维艺术品丝绸赢得了世界各国的青睐。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国,麻、葛、丝、毛纺织都已出现,其中以蚕丝为原料的丝织物花色变化最多、最富贵华丽,精美的丝织工艺品经丝绸之路传入东西方各国,对世界丝织技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古人利用天然纤维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不断发明、改进织作技术,制作出了精美的丝织品,使传统纤维艺术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传统纤维艺术品是为了满足和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从形式上看,它们基本是平面的或单维的制品,制品所占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用料是天然动、植物纤维,往往表现为图案的复制。

二、现代纤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我们所熟知的传统纺织品、编织品,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然而作为由此发展、派生出来的、多姿多彩的现代纤维艺术给人以全新之感。现代纤维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艺术家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材料的局限,而长期对新纤维材料进行尝试所产生的结果。在法国壁毯艺术家让·吕尔萨的侣导下,1961年,瑞士洛桑政府、洛桑古代博物馆和法国文化部共同在洛桑成立了“国际传统与现代壁挂艺术中心”。洛桑国际壁排双年展成为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纤维艺术活动,引导着国际纤维艺术发展方向。

1963年,洛桑壁挂双年展首次在洛桑州立美术馆举行,展出的作品虽然都是用传统技法制作的平面式壁毯,但已流露出前所未有的现代设计意识,而且作品尺度巨大。到了1973年的第六届洛桑双年展,展厅中的三度空间作品几乎取代了传统的平面壁挂,以至于“壁挂双年展”被提议改为“纤维艺术双年展”;1983年,第十一届洛桑双年展的主题是“空间中的织物”;第十二届的主题是“织物雕塑”;第十五届双年展虽没有特定的主题,但其展品一部分在美术馆的展厅里展出,另一部分在室外展出,证明了纤维艺术向空间开放的可能性。

浮雕式半立体形态的出现,预示着整个纤维艺术的新突破。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许多作品走出建筑,进入了更大的室外空间;有的作品甚至走向山川、田野,成为以纤维为材料的大规模装置艺术。日本杰出艺术家八木真理代70年代的作品都是大型立体雕塑,以两股纤维交扭而成的“绳”的形象是她的基本艺术语言。她从“绳”的构成中感受到的是万物存在的法则,她致力创造的是置身于都市文化中却深具原始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纤维艺术是材料的艺术。现代纤维艺术既沿用了毛、丝、棉、麻、棕、藤等天然材料,亦使用了化学纤维、金属,塑料、纸等人工材料。80年代后,各国艺术家使用材料更加“肆无忌惮”,甚至连钢板、石膏、沙袋也作为材料的一部分出现在作品中。不拘一格的材料拓宽了创作的空间,给艺术家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将这些材料以编、织、打结、缝缀、染印等技法进行创制,使作品变得千姿百态。美国杰出艺术家希拉·席克斯的作品《记忆》利用成束亚麻纤维,发挥缠绕的技法语言,用红、橙、黄色绸缎将麻束包裹起来,使丝线的缠绕和麻线的暴露产生强烈的纤维质感的对比,显示出纤维线性的原始美感。

在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纤维艺术。当时的地毯和挂毯行业一向以120道作为约定俗成的技术和质量标准,但挂毯的生产和设计是以照片和绘画的移植、模仿为主。《万里长城》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壁毯的代表作,由中国政府作为礼物赠送给联合国总部,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现代纤维艺术的传入中国是在1981年。80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在壁挂艺术的创作中做出广突出的成绩,制作出了一大批以毛织、丝织、刺绣、布拼等工艺制作的壁挂佳作。1984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中国壁挂艺术展”上,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作品首次亮相,其中一些作品广泛、巧妙地运用新材料,以新颖的形式引人注目。

现代纤维艺术的重要标志是艺术家直接面对材料进行设计,并亲自制作、完成作品;传统纤维艺术从绘画到织物复制的转译模式被打破,纤维艺术的艺术语言得到极大开拓,作品在材料、结构、形式、肌理、色彩等方面,都与传统的纤维织物有了很大不同。更为重要的是,它已不再单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三、传统纤维艺术与现代纤维艺术的密切关系

2000年,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学院成功地举办了“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它标志着“洛桑精神”的延续,一个国际纤维艺术的新舞台在编织的故乡崛起,中国将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繁荣的现代纤维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纤维材料应用的重大变化,今天人类的纤维艺术活动已实现了传统纤维艺术和现代纤维艺术活动的相互融合。当今的纤维艺术既包括古老的、以实用为目的的传统纤维艺术,也包括年轻的、以观赏为主的现代纤维艺术,或两者兼而有之。就两者的关系而言,现代纤维艺术比起传统艺术来要年轻得多,但具有深厚的传统积淀,是在传统纤维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纤维艺术虽然古老,但具有新生的活力,并有了新形式、新特征。

几十年的艺术实践赋予现代纤维艺术蓬勃发展的前景。对于纤维艺术的发展而言,传统和现代都是密不可分的,现代纤维艺术是传统纤维艺术的延伸。我们在致力干发展我国现代纤维艺术时,应当使现代纤维艺术既具有时代特色,又能包容民族传统,使之成为具有民族精神和个性的现代纤维艺术。□

现代纤维艺术 篇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装饰艺术设计的专业范围,性质和意义。了解装饰艺术设计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的方法和设计的手段。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装饰表现的基本原理和内容,掌握平面、色形、结构等图形的类型、功能、技法表现进行合理的应用和设计绘制。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有效地进入专业设计领域的学习,它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基础和基本课程。

三、教学内容

(一)装饰概述

1、装饰基本原理 (1)装饰功能

(2)装饰特征(视觉、功利、审美)

2、装饰表现 (1)装饰要素(功能、美学、材质)

(2)造型艺术(思维、观察、造型特征、艺术风格、使用功能)

(3)现代艺术(观念意识、造型特征、艺术功能)

(4)构成艺术(平面、色彩构成)

(5)装饰与现代设计 (6)书法艺术 (7)民间工艺

3、装饰造型 (1)知觉经验

(2)审美虚构(联想、思维、抽象)

4、装饰形态 (1)符号

(2)图案

(3)装饰构图

(4)立体构形

(5)基本法则(对称、平衡、对比、调和、韵律与节奏)

5、装饰方法 (1)平面装饰造型(概括提炼、夸张强化、平面处理、构成、破损造型、解构造型)

(2)结构形式(对称中心、非平衡中心、张力适形、自由合力)

(3)立体装饰造型 (浮体形、圆体形、透体形、软体形)

6、装饰色彩 (1)色彩感觉 (2)色彩构图

(3)色彩归纳与借鉴

四、教学参考书

《商业插图》 朱国勤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五、考核试卷及要求

以任课教师的课题设计作业为主要内容,设计要突出。

六、说明

现代纤维艺术 篇3

关键词:传统刺绣 现代纤维艺术 应用 结合

中国刺绣纺织艺术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始创于虞舜。在刺绣出现的早期,这种艺术文化是政治的辅助工具,体现在人的服装上用以表现地位的尊卑。在传统的刺绣纺织图案中,包含了宗教、信仰、社会、生产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人们借助刺绣表达情感,借助刺绣来表现生活。现阶段,中国刺绣纺织艺术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并成为人们美化生活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段。

一 中国传统刺绣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种类多样,正是具备这些特点,中国拥有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如刺绣、雕刻、编织、绘画等多不胜数。传统刺绣艺术是传统文化资源中的一部分,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思想的传承等都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刺绣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技艺,妇女们按照设计好的花样,利用针线在织物上绘制图案或者文字。刺绣拥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可以反映人的思想情感,也可以用来记录神话小说,具备极高的欣赏意义和观赏价值,正因为刺绣具备这些特点,致使刺绣已经不单单只是手工作品,而是被上升成为一种艺术。

谈起中国传统刺绣,那么四大名绣不得不提。四大名绣是清朝人民在吸收了苏绣、蜀绣、粤绣、湘绣的特色风格之后,在民间刺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仅对民间艺术以及少数民族刺绣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在世界舞台上也具备非常巨大的影响力。苏绣是江苏一带一类独具艺术风格的绣品的总称,具备非常悠久的历史。根据制品的种类不同,苏绣可以被分为欣赏品和使用品两大类,前者多以名画为题材,而后者可以是生活中的椅垫或者是围幢。湘绣是湖南一带绣品的总称,最大的特点在于优美自然、精细雅致。湘绣借鉴国画的表现技法,因此层次分明,手法灵活多样。粤绣泛指广东地区的刺绣,风格形成相对较晚,最大的特点在于色彩艳丽、效果华丽,具备极强的装饰性。常红绿相间,盘金钉银,其浓郁的装饰风格很有南方民间艺术特色。蜀绣的发源地在四川成都一带,与粤绣风格不同,蜀绣最大的特点在于自然纯朴,富于民间特色。因为刺绣使用的原料主要为软缎和彩丝,因此,刺绣的方法也颇为独特。

除了四大名绣以外,丰富多彩的民间刺绣也是中国传统刺绣中的组成。民间刺绣虽然不及四大名绣那么高雅,但也能让人感觉到自由奔放、朴实大方,虽然审美特征稍嫌庸俗,但是浓郁的乡土气息也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民间刺绣最具代表的包括四類:以热情绚烂为特点的苗族刺绣,以古朴为特色的白族、彝族刺绣、以柔美秀丽为特色的侗族刺绣以及黄土高原的民间刺绣。

二 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意义

纤维艺术是一门古老的编织艺术,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纤维的种类多样,包括天然的纤维和人工合成的具有细丝状的,如丝、棉、毛、麻等物质,因此我们可以将一切呈线性的物质统称为纤维。纤维艺术并不是一门新兴的艺术种类,而是与传统壁挂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壁挂艺术的发展、再创作。虽然现阶段,人们将壁挂艺术称为传统纤维艺术,但与壁挂艺术相比,现代纤维技术拥有更为丰富的意义,以及范围更大的使用空间,更囊括了纺织、刺绣、编织等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法。

1 为现代纤维艺术提供发展的营养

由于民族文化不同,各个国家在对纤维艺术进行创作的时候,也不可能拥有相同的创新角度。纤维艺术立足于各个国家的纤维艺文化根基,以及各个国家的丰厚的文化背景,是艺术家借以表达自身思想,传递本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纤维艺术的本源是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刺绣艺术恰好匹配了它的这种需求,因而可以为现代纤维艺术提供借鉴的艺术形式以及创作灵感。

2 体现纤维艺术的文化内涵

艺术拥有多样的表现形式,虽然所使用的载体不同,但是所要表达、抒发的情感却大体一致。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不仅要拥有形式美材料美,还要能够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内涵,传承民族信息,如图案、颜色、文化内涵、工艺审美、情趣等。在现代纤维艺术之中加入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不仅体现了纤维艺术的文化内涵,更提升了现代纤维艺术的魅力。

三 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实践

中国传统刺绣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魅力的一种艺术,是各族人民在生活中运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异常珍贵的文化产物,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从艺术手段这个层面上来分析,中国传统刺绣可以是一种创作技巧,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是一种动态连续的装饰过程,更或者是一种工艺方式。传统刺绣文化拥有丰富的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征,为现代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宝库,它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极具现实意义。

1 借鉴思维

现代纤维艺术的表现因素非常的多样,利用制作技术来表达内涵,具备非常强的直观性。因此,艺术家们在设计现代纤维艺术的时候,需要从纤维艺术创作的艺术层面以及纤维艺术创作的技术层面出发考虑,只有保证这两者关系统一、相辅相成,才能保证现代纤维艺术具备和谐整体的美感。因此,在现代纤维艺术中运用传统刺绣时,需要保证最终的作品具备形式美和材料美。充分借鉴传统刺绣中的思维方法,赋予现代纤维艺术更为丰富的图案、色彩、形式、民族文化等,不仅能够充分展示艺术品的文化、思想以及民族气息,更能够升华现代纤维艺术的文学内涵,增加现代纤维艺术的传统文化底蕴,创造出相互辉映的优秀作品。

2 借鉴传统符号

我国传统刺绣纺织艺术拥有非常长久的历史,在表现手法上更囊括了诸多的传统艺术符号,很多符号不仅特色鲜明,还与现代纤维艺术的设计手段、理念“不谋而合”。刺绣中蕴藏的传统符号能够发展现代纤维艺术,使之具备更丰富的造型规律,更符合大众审美的外在形象。在此方面陕西民间绣品“封侯摘印背心”就做得很好,绣有吉祥纹样的蓝色缎面上不但绣有精致的牡丹与桃子,还有两个可爱的猴子和三只蜜蜂。画面中心绣有一方官印点缀,不仅是对孩子富贵长寿的期盼,还巧妙地借用“蜂”和“猴”的谐音寓意“封侯”、“摘印”,取得爵位。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因此,在现代纤维艺术中借鉴中国刺绣文化中的传统符号,不仅具备科学性也具备必然性。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纤维艺術中存在较多的夸张与想象,而我国传统刺绣纺织艺术受自身技法等的影响,在这两点上有所限制,因而在借鉴传统符号的时候,现代纤维艺术设计者应敢于打破传统刺绣的思维方法,深入传统刺绣的精神领域去探索、借鉴,用更加创新、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改造传统符号,提升传统刺绣纺织符号的魅力,使之具备浓烈的时代感,能够匹配现代人的审美价值。刺绣传统符号受到造型色彩、构型的影响,只有全方位考虑、创新,合理地应用进现代纤维艺术,才能够像传统刺绣一样展示创作人的内心情感、创作理念,进而也才能够避免生搬硬套。当然,中国的各种语言文字也经常会出现在刺绣作品之中,文字也属于传统符号中的一种,如果现在纤维艺术设计者能够自觉地开拓文字中的审美价值,相信能够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借鉴装饰技巧

想要借鉴传统刺绣纺织艺术快速有效地发展现代纤维艺术,绝对不是简单地继承或是复制传统刺绣纺织艺术,而是要在传统刺绣纺织艺术的基础上提取艺术精华进行再次创作。如稀疏与密集的对比,条理与节奏的韵律,凹凸与起伏的形态,细腻与粗犷的肌理等等。因此现代纤维艺术在借鉴传统刺绣纺织艺术的装饰技巧时,需要全面考虑自身所想要表达的效果,从材料构成、形式肌理以及装饰手法方面考虑,对之进行调整。在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中,可用的材料以及装饰手法非常的多样,合理的利用绘画、粘贴等,可以丰富刺绣作品的画面,提升观看者的视觉感受。传统刺绣纺织艺术应该成为现代纤维艺术的新鲜血液,只有将其精华与纤维艺术的特点有机结合,才能够提升现代纤维艺术的层次,使单纯的材料具备装饰形态美。

4 借鉴艺术精髓再创造

因为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不尽相同,所以蕴藏的艺术精髓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现代纤维艺术从传统刺绣纺织艺术中汲取营养,因此不同的艺术家所选择的艺术精髓角度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作品必然与本国的文化、传统等关系密切,甚至有着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内在联系,也必然是对本国文化传统艺术精髓的再次创作。例如,艺术家南希·科兹考斯夫的《无限》借用了中国传统刺绣纹样中的涡纹、菱形纹、水波纹,以无限的结构形式出现,反映出一种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让人们联想到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后人要将传统文明无限地传承下去的责任。现阶段,现代纤维艺术家一直致力于将刺绣艺术思维、刺绣艺术精髓,以及刺绣蕴藏的文化背景合理地应用进纤维艺术的创作中,立足于民族传统刺绣工艺,充分体现民族风格,升华纤维艺术作品。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成功地开展、举办了多届纤维艺术双年展,双年展上很多优质作品令世人惊叹,毋容置疑,现代纤维艺术拥有蓬勃发展之势,但想要保证现代纤维艺术的经久不衰,就必须找到发展的本源,借以支撑自身的根基。传统刺绣纺织艺术拥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多样的艺术精髓,恰好匹配了现代纤维艺术借鉴的需求。如果能够将传统刺绣纺织艺术作为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源泉,相信现代纤维艺术作品能够拥有更为丰富多样的造型、更为和谐艳丽的装饰色彩、更富有韵律的美感形式。

四 结语

刺绣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是在漫长的时间里经历了文化、历史、宗教、习俗、经济等的洗礼,逐步演变出来的一种珍贵异常的艺术文化。现代纤维艺术以不同的纤维材料来进行设计、制作,这种装饰艺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利用纤维材料的肌理效果来表达设计意图。因此,从特征、风格等角度分析,刺绣艺术与现代纤维艺术有着极高的相似性。也因此,将刺绣艺术与现代纤维艺术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更能赋予现代纤维艺术更强的艺术感染力,继而创造出更具影响力,更符合社会审美需求,更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特点,更能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纤维艺术作品。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冰雪文化在纤维艺术中的造型技巧探索与实践研究”(12E063);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渤海靺鞨绣与现代纤维艺术融合研究”(12532379)。

参考文献:

[1] 刘竟艳:《苗族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运用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 马丽:《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3] 李霞:《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4] 马丽:《论现代纤维艺术对传统刺绣纺织工艺的借鉴》,《大众文艺》,2010年第12期。

[5] 牟艳睿:《黔东南苗族刺绣语言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运用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现代纤维艺术的大众赏析 篇4

当下, 随着纤维艺术的种类由墙上走到墙下, 由平面走向立体, 从宫廷走入千家万户, 其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具的功能已为大众所熟知, 而辅助大众对纤维艺术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 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赏析, 从而推动纤维艺术在民间的发展, 是每个纤维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笔者认为, 对纤维艺术全面有深度的审美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纤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纤维艺术最早起源于欧洲, 早期以传统的壁毯形式为主, 到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形成了现代纤维艺术的起步期。这一时期主要是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 追求类似逼真的照片或写实性绘画的装饰效果, 同时兼具纪念性和防潮保暖等实用性特征。这一时期从事纤维艺术的主要是地毯行业的从业人员, 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 纤维艺术迎来了发展期。这一时期的纤维艺术终于从传统的壁毯工艺中解放出来, 被冠以更多的艺术观念和表现语言, 从而真正步入艺术领域。这一时期随着一大批老一代艺术家的努力, 纤维艺术开始在中国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纤维艺术逐渐突破传统壁毯的工艺与材料限制, 走向追求独特材料语言的新天地。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历经平面到浅浮雕, 再到立体化的“软雕塑”的探索尝试, 其艺术风格也逐渐由单一化、平面化向立体化、空间化、多元化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 纤维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提高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 人们对现代纤维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进行着不懈的尝试, 纤维艺术已成为集材质、功能、空间、灯光、音效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门类, 为更多的人带来不同凡响的视觉盛宴。

二、纤维艺术的材料与表现

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 各类艺术形式在不断尝试创新, 视觉艺术中不断涌现出新奇新颖的材料。作为传统工艺出身的纤维艺术在材料的选择上, 也不曾落后, 甚至更为积极主动地在这个领域里拓展。

传统的纤维制造材料以天然纤维为主, 包含毛、丝、棉、麻、棕、藤等。而现在更多的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的使用, 为纤维艺术带来了新的审美意义和时代特征。如:纸浆、铁丝、稻草、塑胶、报纸、金属部件、矽树脂、光纤、金属网、玻璃、鱼线、人造皮毛……艺术家在创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需要而有所选择, 为个性风格的体现提供了更多可能。而材料与形态表现往往是有机联系的, 材料的挖掘同时也带来形态表现的多样化。现代纤维艺术注重材料的工艺结构, 传统的编制技术仍然是发展现代纤维艺术的基石, 无论是緙织法﹑纬织法, 栽绒法都频频为艺术家采用, 成为纤维艺术最基本的结构语汇和美感来源。随着新材料的不断介入, 缠绕﹑环结﹑缝缀包裹、捆绑、粘贴、悬挂、排列等手段更是屡见不鲜。人们的视线由画面内容转向材质本身, 转向材料质感、空间结构、肌理触感、光线配置等, 进而引发对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多方面的新奇感受。现代纤维艺术在材料上下了巨大的功夫, 或尽力体现材料的原始质感, 或尽力体现与原材料恰相反的质感, 很好的传达了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 诠释了艺术家的观念和思想, 在视觉上赋予全新的感受, 把司空见惯的初级材料加工并给予与最终不同的意义、价值及艺术性, 将多姿多彩的纤维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纤维艺术的形式与种类

现代纤维艺术的产生, 是艺术家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段和传统的材料, 长期对新纤维材料及纤维艺术作品构成形式关注的结果, 丰富和强化了纤维艺术的表现力, 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纤维材料不同质感和体积为纤维艺术作品提供更多表现空间.传统纤维艺术作品多是以平面形态展示效果, 现代纤维艺术的表现方式则更加多样化, 按构成形式可分为二维空间的纤维艺术形态和三维空间的纤维艺术形态。

二维空间纤维艺术形态中的二维空间, 指的是只有平面形式的纤维作品, 包含一切所谓的艺术家墙面壁挂和浅浮雕形式。这要求艺术家要在有限的展示空间中, 处理好作品的形式与功能。包括承载墙的面积与作品的尺寸比例间的关系要适度;作品的肌理表现、形态轮廓要与承载墙的形态与功能相协调;还有材料的拼接、色彩的搭配……强调在限制中的发挥创造。

三维空间的纤维艺术形态通俗的说就是将纤维艺术从墙面拿到地面, 将平面转化为立体, 创造空间的三维艺术, 也叫软雕塑, 是现代纤维设计开拓的一种全新领域, 愈来愈为更多的艺术家们所偏爱.软雕塑”一词, 是对纤维艺术在三维空间展示的形象化表述.它的特点是其构成视线是多角度多方位的, 会受到室内空间结构、建筑功能及环境色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纤维艺术作品的造型、结构、材质、色彩等在整体环境中要多视角地考虑.同时配合特殊的照明与音效, 能使作品的色彩曼妙、肌理丰富、个性鲜明, 是纤维艺术与环境创造空间美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如今, 越来越多的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种类, 进行着卓有建树的探索和试验, 使纤维艺术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风貌。这些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的共同作用, 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 蔚然成势的纤维艺术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关注和努力下, 不断发展壮大, 为更多的人带来美的启迪与心灵的震撼!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2006.中国教育出版社.

纤维艺术美感的拓展论文 篇5

摘要:

纤维艺术作为现代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无论从表现上还是空间的装饰性上,都无法摆脱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制作手段从整体上来说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范围。各种纤维材料的产生和运用,也促使了纤维艺术向着更为多样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纤维艺术;纤维材料;美感

纤维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图案美,纤维材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现力,不同的纤维材料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逐渐发现了纤维艺术中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这种手段的运用,从本质上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纤维艺术观念、形式认识上深化,同时也促使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独特语言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试验,使纤维艺术构成形式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的风貌。

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挂;立体性、装置性的软雕塑;环境与纤维艺术互动的陈设性纤维艺术。无疑都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这一切标志着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语言、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强调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强调了材料和技术的综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隐藏在视觉形态中的时代特征。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这方面不乏范例,美国纤维艺术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满了魅力,通过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及对其品质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艺,充分发挥纤维素材的自然特质,引入联想和想象,创作出令人回味的纤维艺术作品。

席拉希克斯认为:在做纤维艺术作品时,艺术家应该完全自由地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意图,不需要临摹平面绘画的模式,而应该在编织过程中求开拓、求创新。当她的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新异的作品对看惯了墙面壁挂的人来说是非常吃惊的,猜不出究竟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艺术家的灵感究竟来自何方?其实,希克斯不但吸收了古代秘鲁的编织技艺而且还采用了塔斯科印第安人的编织方法,比如:带子的编织技艺。这使得她作品很好平衡了传统因素与现代语境的关系。在1967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上,希克斯参展的一件壁挂的装饰手法是用包芯经编纱线编织而成的。该技艺是帕拉卡斯人制作葬礼服采用的技艺(Paracas,帕拉卡斯半岛,在今秘鲁伊卡省。以帕拉卡斯半岛为中心的文化,其年代为南美文化早初生期和早中间期,即公元前9至公元400年,用精美的刺绣织物包裹尸体或作为随葬品,织物图案与纳斯卡彩陶有关)。席拉希克斯由钻研传统织物出发,在寻求突破与创新的当代背景下,展开了她对织物蕴含物质与精神的永恒性的深刻思索。香港纤维艺术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运用了很多点状材料元素。例如我们不太注意到的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这些材料都是作为点状元素出现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兴趣和爱好。

高中时学习的是中国文学,她的阅读广泛而深入,尤其在诗歌写作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曾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学习过服装、雕塑和绘画。从1991年起,安琪拉林举行了很多个人展和联展。 ,林在“里程碑?刺绣展”展出14件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来自阅读挪威神话小说带来的灵感。每一件作品上边都绣有她写的诗。她选择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毡子作为主要的塑形基础,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来表现大地的生长与生命的延续。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婴儿》;第六幅:《恋爱》;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细小的白色的线球和一些鸡蛋皮,这件作品中没有诗,意味着结束和新的开始。这种把文字和纤维作品联系起来的方式源于中国艺术传统。美国艺术家苏金乌尔《分散记忆》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状材料进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围合,形成篮子的形状。通过单纯的色彩,多种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联的技法,艺术家将自己分散的记忆寄予一个筒状的作品之中。各件小珠子犹如珍宝一般召唤观察者去观察去思考,享受珠子带来的视觉和触觉美感,并且其图像给人以隐喻的联想。这种珠子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象征的手法从较为深层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味和追忆。

现代纤维艺术的制作手段从整体上来说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范围,甚至是借用了许多其他工艺的制作手段,一件作品往往是多种手段的.综合体现,从单一走向多元化。“现代纤维艺术家们在研究纤维语言时,基本上由两种倾向:仍然利用传统纤维材料,根据材料的特点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开发新的纤维材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法。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使作品具有新的形态,显示强烈的个性。”传统的纤维艺术特别是编织类的作品,一般是由设计师设计好画稿,由制作工人按部就班地进行制作的,其制作方法和过程完全是在有序中进行的。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更多的是纤维艺术家自己完全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他们不再按稿而作,而是将制作的过程变为创造的一部分,为了创意和情感的表达,他们打破传统的制作手段,进行大胆的改造和创新,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向过程中亦实现了个性化的反叛。蔚然成势的现代纤维艺术呈现出信息时代各种艺术形式融合和多样性发展的趋势,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加入到纤维艺术的创作领域。“随着纤维艺术展现面貌的千姿百态,纤维艺术的创作手法也不在于拘泥于传统:缝缀、捆绑、印染、刺绣、粘贴、照相印刷、转移印、烙痕、装置、声音、灯光、塑型灯都成为纤维艺术的表现语言与形成,带给人们崭新的视觉感受。”

现代纤维艺术 篇6

关键词:纤维艺术;脸谱元素;创新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创作理念以及与材料的有机结合,使古老的纤维艺术迸发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一现代气息与生命力不仅反映在纤维艺术丰富的现代表现形式的突破上,而且更反映在纤维艺术对精神内涵的艺术表达上,使得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呈现出高格调、人性化、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高度统一的趋势。如何将本民族的艺术形式运用到纤维艺术中来,使之有机结合达到和谐完美,也是部分纤维艺术家探索的方向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从原始时代的玉面网纹的陶文、商周的青铜纹到唐朝的卷草、宋朝的瓷纹,直近到现代的脸谱、皮影等等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经典,这都是可以是我们创作的灵感来源。脸谱作为民族元素的符号,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如何能够让它散发出时代的光彩,与现代纤维艺术相结合,创作出现代人喜爱的作品,有许多艺术家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从中华传统文化标识脸谱艺术入手,对脸谱艺术的造型、构图和颜色做了初步分类。从脸谱艺术的概念中的脸谱定义、发展以及脸谱的文化内涵入手,进一步分析京剧脸谱的形之美、色之美和韵之美。

1 京剧脸谱元素在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中构图启示

在京剧脸谱中,脸谱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场戏剧的舞台效果,因为当人物一出场,面部便是整个形象的焦点。而在整个面部中,以其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法,在艺术表现上着重于额头、眼睛和嘴部的变化。在面部中,脸谱都是采用左右对称的形式,眼部和嘴的四周是艺术家主要描绘的地方。戏剧脸谱按谱式排列有六分脸、十字门脸、象形脸、三块瓦脸、歪脸、元宝脸等之分。以上这些构图特点形成了在当今戏剧舞台上谱式最多、最完整的脸谱体系,同时对脸谱史的丰富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进行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创作时,我们也可以采用京剧脸谱造型、构图的方法去创作,对选取的素材进行夸张的变形,也可以提炼京剧脸谱中一些优美流畅的线条、漂亮的造型等作为创作素材。例如在平面类的纤维艺术品的设计中,就可以运用脸谱中优美的弧线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使欣赏者心旷神怡,仿佛纵游其中。而对于一些纤维初学者来说,对于绘制纤维艺术品的稿,也有一定难处,这时脸谱也可以帮你解决这些画面的问题,可以说脸谱中的聚散、疏松、紧密变化可表现的真是淋漓尽致,初学者只要根据脸谱的造型勤加练习,我想创作出一幅逞心如意的作品应不是一件难事。总之,脸谱艺术可以帮住纤维艺术在创作中发挥的游刃有余,它可以帮你在构图中取其长处,是提高纤维创作技能的捷径之一。

2 京剧脸谱元素在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中造型启示

造型是一切设计的基础所在,我们在进行一件纤维艺术作品的设计时,首先總会为造型的设计感到苦恼。一件作品的设计造型也尤为重要,许多设计者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如在设计纤维壁挂中,哪些地方需要镂空、哪些地方需要紧密这些都会影响作品的美观度。而脸谱艺术已经过数百年演变,吸取了许多面具艺术的结晶,在这里我们将脸谱艺术的造型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好提高创作能力。想要了解京剧脸谱中的造型,我们不得不了解一下脸谱的背景,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社火脸谱至少有300多种,角色包罗万象,上至神仙、鬼怪,下至皇帝、圣贤、英雄、奸臣,甚至是动物等等,无一不在其中。最奇特的是连春、夏、秋、冬节气,金、木、水、火、土五行等抽象的概念也有表现。总之,自然界里有的没有的,均被一一绘入社火脸谱之中。以绘制人物类的社火脸谱为例,绘制时并不是再现人物外部形象,而是重点强调对人物精神本质及其内心世界的发掘。在上面我们也提到了京剧脸谱中的形之美,综合以上这些脸谱的特点我们可以说脸谱艺术包含不仅有中国文化,还有这个地域的节气、风俗等也都包含在内,它每一块造型的填充都是经过设计者的精心安排,尤其是眼部和嘴部的造型,直接反映了脸谱的大貌,是整个脸谱传神之地。我们创作时可以利用纤维的材料和京剧脸谱造型相结合创作一些作品,既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又是一次材料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

3 京剧脸谱元素在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中色彩启示

京剧脸谱的颜色可以堪称是色彩斑斓,而这些颜色大多取与自然之美,进过几千年的岁月飞逝,在我们心里自动的给颜色在加上颜色语言,最终形成了脸谱的色彩文化。在当代纤维艺术中脸谱的颜色所蕴含的背景正是我们所值得探索。脸谱又称涂面,它源于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在寻找猎物之前,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一些伪装,在面部和身体涂一些颜色,而这些颜色通常是从植物和动物的本身的颜色提取出来的。而在封建社会,随着宗教色彩的不断蔓延,人们对色彩在心里有自己感受,在加上时巫术和鬼神传说,还有一些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最终形成了伦理道德、尊卑凶吉相关的古代色彩习俗。戏曲脸谱在这样的色彩体系中,根据不同的戏剧角色和人物性格创造出了色彩斑斓而又意味深长的脸谱艺术。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别尊卑。色彩伦理化是古代色彩习俗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二,寓褒贬。以“上色”褒扬忠勇善士,以“贱色”贬抑卑劣恶行,是古代色彩习俗的又一重要内容。譬如,在罪囚面部着黑色刺上花纹或文字,汉时称为“黔首”,宋时称作“打金印”。其三、辨吉凶。古代人们总把主宰时空的诸多神灵幻想象成具有不同颜色的神异之物,认为人间的吉凶祸福多赖神灵之力,且循五行之序。我们在纤维艺术品创作时,可以吸取脸谱的一些创作特点,如可以去大自然中需找一些色彩斑斓的颜色。这些都会对我们的创作产生带来帮助,激发我们的灵感。纤维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使纤维艺术可以在不同的空间与场域发挥自己的特性。纤维艺术通过改变自身的质感、色彩,以及造型来强调作品本身所呈现出的肌理美,丰富了编织艺术的语言,使作品的构成关系更加多变,营造出更为享受的艺术空间环境。本文首次就民俗元素类别和特点进行了讨论,提出按照代表中国各民族共有的物质文化的民族传统元素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民族传统元素进行分类。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 徐百佳.纤维艺术设计与制作[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3] 尹定邦.包装设计与文化意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 张怡庄,蓝索明.维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林乐成,王凯.维艺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6] 冯冠超.中国风格的当代化设计[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试论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 篇7

关键词:纤维艺术,现代,软雕塑,空间环境,艺术,科技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不仅仅为纤维艺术在材料和形式上进行突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精神内涵上也更加注重纤维艺术家的个人艺术观念的表达。总体上看, 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是日益趋向高雅的格调, 人性化的设计, 功能和审美价值的统一, 希望本文通过对现代纤维艺术作品中经典作品的解读, 补充目前人们对于“现代纤维艺术”一词字面意思以及形态方面的理解, 分析现代纤维艺术存在的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对“纤维艺术”的理解及对“现代纤维艺术”的界定

“纤维艺术”一词由“Fiber Art”翻译而来, 是美国艺术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至80年代被广泛的使用, 其目的是为了区别于欧洲传统的“壁挂艺术”这一名称, 以适应壁挂艺术由墙壁走向空间, 由羊毛、蚕丝、棉等传统材料走向麻、化纤、塑料、金属材料甚至现成品, 由表现“美”走向表现“观念”的不断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艺术形式。

对于现代纤维艺术的界定应是: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纤维艺术运动开始出现的, 由纤维艺术或其他的艺术设计者创作的, 相对独立的现代派纤维艺术品。它传达现代的设计理念, 反映了现代的审美和价值观并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现代的形式。

二、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历程概述

现代纤维艺术是从欧洲和美国开始的, 战后的美国作为现代艺术运动中心, 艺术家们从一开始就给予了极大地热情。因此, 现代艺术的观念对纤维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在法国著名艺术家让·吕萨的倡导下, 1961年, 瑞士洛桑政府、洛桑古代博物馆和法国文化部共同在洛桑成立了“国际传统与现代壁挂艺术中心”。又经过一年的筹备, 在瑞士洛桑创办了“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 1962年6月12日, 第一届双年展在洛桑州博物馆开幕。1994年6月, 瑞士洛桑国际壁毯双年展宣布停办。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从20世纪60年代创办, 到90年代结束, 成为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纤维艺术活动, 引导着国际纤维艺术的发展潮流, 对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发挥了深刻的影响。

1969年第四届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上, 波兰艺术家阿巴卡诺维奇展示了她的巨型雕塑——《阿巴康》系列, 其中的《红色阿巴康》巨大的红色体铺满墙面, 从这片预示生命的红色中一个以厚重的西沙尔麻编织的硬质纤维体悬于空中, 轮廓清晰, 直指前方, 首次展示了棕麻材质在空间的可塑性。至此, 一件真正的“编织雕塑”诞生了。同时, 这件作品也使得壁挂从二维的墙面空间扩展到了三维的自由空间, “软雕塑”开始被人们所接受。之后又陆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纤维艺术家, 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创作思想上没有被传统材料或是现代新型材料的区分所束缚, 强调自由与创新, 在解放纤维艺术特定形式的同时, 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

纤维艺术在慢慢发展到极度抽象之后又重新回到现实, 八十年代, 纤维艺术家们竭尽所能寻找身边的材料, 像纸、布一类的成品材料又重新被运用到作品中, 带给了艺术家新的启示。韩国当代著名纤维艺术家郑璟娟采用棉质手套现成品, 染色后排列连接, 做成一系列的装置作品, 直接采用棉质纤维成品使作品更加淳朴、贴近自然, 相同元素的不断重复叠加, 不仅在空间上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肌理效果, 而且运用这种材料所达到的效果也是雕塑所无法比拟的。

三、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纤维艺术的发展方向大致可分为两个:一是作为一种现代艺术的独立表现形式, 成为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理解与表达的一个途径;二是作为为建筑环境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其增加视觉亮点和精神重点。

(一) 现代纤维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表达

现代纤维艺术不再局限于绘画及材料的束缚, 在功能需要的推动下, 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新材质、新的艺术语言, 突出表现其材质肌理语言, 将材质包含的最为艺术的特征发掘出来。由此, 现代纤维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可塑性和前所未有的丰富的艺术面貌, 使得纤维艺术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与现代融合, 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工作室陈瑾的作品《静语》, 将皱纹彩纸进行搓拧, 处理过的纸绳颜色、粗细、长短可以自己把握, 后用栽绒的技法处理, 产生的效果令人惊叹不已。将皱纹纸的肌理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如同花蕾的般变幻的色彩, 组合成一片花的海洋, 令人惊叹。

所以现代纤维艺术使艺术与技术充分融合, 新材料的开发利用、表现手段的丰富, 都使得现代纤维艺术越来越具有综合化的语言。

(二) 现代纤维艺术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运用

现代空间建筑要求现代纤维艺术在空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定下实现观念的整体表达, 无论是在室内装饰环境中还是室外建筑环境中, 作品都必须具有装饰功能以及对环境空间的优化调节功能。

在现代建筑空间中, 纤维材料的柔和特质与现代建筑材料产生对比, 产生一种更容易使人们感到温暖亲切的美感。在不同的建筑空间中现代纤维艺术所采用的表现形式, 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 但相同的是, 它能在人与建筑中间起到一种过渡作用, 以其材料质感与色彩的不同使人们更贴近艺术, 与建筑空间融合。

就像林乐成教授的大型纤维艺术作品《高山流水》系列, 该系列作品是运用毛、麻纤维编织而成的, 其中清华大学大楼入口处悬挂的一件, 组合的疏密有致的赭色山石形态流畅优美, 其有四层楼的高度可使人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观看, 透过大厅玻璃顶层照射下来的光线, 更使作品从视觉效果上有种特殊的朦胧而梦幻的美感。

可见纤维艺术多样的表现形式为环境空间注入了活力, 优秀的纤维艺术家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注视着人们的生存空间, 以美化、融合为标准, 通过好的构思为现代纤维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

四、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纤维艺术进一步将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 不仅体现于材料上的创新, 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亦使纤维艺术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艺术审美。纤维艺术的发展趋势表现为风格上的“复古”、软雕塑的盛行、以及未来纤维艺术的东方情节。

当今社会科技成分增加、生活节奏加快, 使得人们怀念起几个世纪之前的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平静, 但是经典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概念是不同的, 于是, 曾经的经典作品作为复古元素被融入到新作品中。

结语

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历时30多年, 举办了十五届。从它的历届参赛作品和其影响下各国产生的大量现代纤维艺术作品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60到90年代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历程, 艺术家们标新立异的作品鲜明地展现出了纤维艺术无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以独特的纤维艺术语言表达作者生机勃勃的艺术思想, 给予人们更丰富的艺术感受。

参考文献

[1]张怡庄, 蓝素明.纤维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龚建培.纤维艺术的创意与表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徐百佳.纤维艺术设计与制作[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

浅谈现代纤维艺术的特质 篇8

1 纤维材料的亲和性

“纤维艺术”因其使用的材料——纤维而得名。这种称谓强调了材质的特殊性, 给人以明确的概念和直观的印象。纤维材料有天然和人造两类, 无论是哪一类, 都具有柔韧、疏透、渗延、参差、温厚等特性。这些特性, 有一种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亲和感, 让人感受到亲近、舒适与温馨。这种感受不仅仅来自肌肤的触觉、眼睛的视觉, 还来自于漫长岁月中纤维材料与人类生存实践密切相关的记忆。

人类对纤维材料的选择和热衷源自于它的自然生命特质以及这种生命特质对人的功利意义。自然的生命力造就了纤维的柔软、绵长、弹性、细润和透气等卓越品性。这些品性与人的生理感觉、心理体验和生命需求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它体现着自然生命的统一性, 是生命与生命的共鸣, 肌肤与“肌肤”的触碰。基于生命本质这些与生俱来的感性特征, 确立了纤维材料对于人的亲和性。长期以来, 围绕纤维材料的生产生活实践, 培养了人们对它的审美心理需求, 也使之成为一种人文符号深深植入人们的记忆之中。

因此, 在人们的一般认识和感觉中, 纤维的特性首先在于它的“亲和性”。它的美感以及纤维艺术的美感也首先应该表现为这种“亲和性”。相对其它艺术而言, 人们对纤维艺术的喜爱是带有浓厚的感官色彩的。

2 组织结构上的重复性

纤维材料的特征是“线性”的, 它的柔软以及非依附性 (不同于绘画的线) , 使之必须依靠自身的组织结构来“成型”, 以至必须往“面”与“体”的方向上扩展, 成就其实用形态和审美形态。应该说, 正是因为“线”, 才需要“编”、需要“结”、需要“织”。因此, 纤维的实用形态和审美形态的表现,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线”与“线”的关系, 即取决于它的组织结构性。使纤维材料“成型”的办法很多, 如将其曲折、缠绕、勾连、索扣、系扎等, 或将若干根、若干组、若干群纤维材料按一定规律排列、穿插、交织、编结起来。只有通过这种结构性的重复, 通过无数“线”的无数次“编”、“结”、“织”, 才能使线性的纤维形成“面”或“体”, 使之“成型”。正是这些规律的、不规律的, 或不断改变方式的无数重复, 构成了纤维艺术的丰富技巧和千变万化的审美肌理效果, 构成了纤维艺术的基本形式语言。

纤维造型在组织结构上的这种重复性, 决定了它的设计、制作一开始就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要符合一定的“数理”逻辑。因为它要靠一根根经纬线的交搭、一行行线圈的组合、一个个结扣的排列“组织”起来, 而线的根数、织的针数、编的程序都要按照预先的设定执行。一件纤维作品是千万个结点、千万根线条重复、汇集、交织的结果。所以有学者说, 纤维艺术与“数码”有着天然的联系, 从其构思到其完成之间必须经过“数码编织”的操作过程, 感性的创作必须通过逻辑的程序、秩序的排列、规则的建构等“理性”的把握才能得以实现。相应地, 纤维作品也自然会展现出这种重复的规整性。因此, 古典纤维艺术 (主要是壁挂、地毯一类) 或者传统风格的当代纤维艺术, 多以精致、严谨、平整、规矩、变化细腻、过渡微妙等为理想追求。

综观千百年来艺术的发展历史, 纤维材质的亲和性以及在工艺制作中的重复性特点, 被人们创造性地利用、发挥到了绝佳的水平。巧妙、细腻的材料处理和严谨、精妙的工艺技巧, 完全服务于形象的表现。这里的每一根线条, 每一块颜色都是用纤维说出的“绘画语言”。纤维的“亲和性”赋予“纤维绘画”以特殊的面貌, 而纤维造型在组织结构上的“重复性”, 只是绘画表现技巧的另一种形式。

3 纤维艺术的理念

在纤维艺术中, 无论是传统的平面作品还是带有前卫观念的装置作品都是将材料作为基本的元素, 利用不同的技法来表达观念和思想的。艺术家不是简单的将多种材料进行堆砌, 而是利用材料的某一特性, 改变其外部特征并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 使其产生新的视觉效果, 给人以美的享受。

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这方面不乏范例, 美国纤维艺术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满了魅力, 通过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及对其品质的充分挖掘, 因材施艺, 充分发挥纤维素材的自然特质, 引入联想和想象, 创作出令人回味的纤维艺术作品。

席拉·希克斯认为:在做纤维艺术作品时, 艺术家应该完全自由地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意图, 不需要临摹平面绘画的模式, 而应该在编织过程中求开拓、求创新。当她的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 新异的作品对看惯了墙面壁挂的人来说是非常吃惊的, 猜不出究竟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 艺术家的灵感究竟来自何方?其实, 希克斯不但吸收了古代秘鲁的编织技艺而且还采用了塔斯科印第安人的编织方法, 比如:带子的编织技艺。这使得她作品很好平衡了传统因素与现代语境的关系。在1967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上, 希克斯参展的一件壁挂的装饰手法是用包芯经编纱线编织而成的。该技艺是帕拉卡斯人制作葬礼服采用的技艺 (Paracas, 帕拉卡斯半岛, 在今秘鲁伊卡省。以帕拉卡斯半岛为中心的文化, 其年代为南美文化早初生期和早中间期, 即公元前900年至公元400年, 用精美的刺绣织物包裹尸体或作为随葬品, 织物图案与纳斯卡彩陶有关) 。席拉·希克斯由钻研传统织物出发, 在寻求突破与创新的当代背景下, 展开了她对织物蕴含物质与精神的永恒性的深刻思索。

4 现代语境中的变化

尽管现代纤维艺术不失传统因素, 但它和古典纤维艺术毕竟存在根本的区别。在现代语境中, 纤维艺术的变化不仅巨大而且深刻。这集中表现在艺术语言的纯化、材料选择面的拓宽和展示方式的多样化等三个方面。

就纤维艺术特质而言, 其“亲和性”和“重复性”在现代语境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和阐释。从20世纪60、70年代起, 艺术家们在表现纤维艺术特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 他们摆脱了以往复制图样、模仿绘画的束缚, 打破了原先在工艺基础上“嫁接”绘画艺术的造型模式, 逐渐提炼出真正属于纤维艺术自己的语言形式。从众多“前卫”作品中可以看到, 为了强调纤维的特有美感, 为了使“纤维艺术语言”纯化, 艺术家们努力强调纤维材料的质感和编织过程中产生的肌理效果。由原来对“描述性画面”的追求, 转向了对织物本身的表现, 努力在编织结构、维系方式、材料选择乃至光源配置、展示方式上大做文章。艺术家的创意、感受、理念通过“纯粹”的纤维艺术语言得到更加充分且富深度的表达。在这方面, 美国著名纤维艺术家希拉·席克斯 (Sheila Hicks) 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探索者, 几十年来她一直以绳线缠绕为自己的艺术语言, 创作了大量作品。她的瀑布状壁挂《亚麻与丝绸的组合》即是这种语言的极好阐释。她认为材料本身不应被掩饰、伪装或改造, 她说:“我偏好应用纱线的直线性及柔软性从事创作, 使它能像变魔术般地展现惊人丰富的宝藏。”

在多向度的实践探索过程中, 开拓与创新给现代纤维艺术注入无限的生机活力, 使得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够融入现代语境。然而, 任何开拓与创新都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 或者说都应有一定目的或宗旨。纤维艺术亦是如此, 它必须遵循艺术的基本规律, 体现纤维艺术的本质特征。我们不能把铁丝框子叫纤维艺术, 因为它不符合纤艺术的本质特征, 当然这并不妨碍艺术家以铁丝为材料创作一个颇有柔性特征、具有亲和感的纤维艺术品。我们也不能把一团乱麻称作纤维艺术, 因为它不符合艺术的审美规律, 不能引起欣赏者的美感和共鸣, 但这并不妨碍艺术家以此为借鉴、灵感, 创作出一件形式特殊的艺术品来。总观现代纤维艺术的优秀作品, 都是在继承中突破, 而在突破中又不失纤维艺术的基本法

总而言之, 无论现代纤维艺术怎样发展, 都应该体现纤维的本质特征, 强调纤维艺术的自身语言。而且, 这一切又都不能离开情感的表现, 不能脱离与观众的交流和沟通, 唯有如此, 纤维艺术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摘要:纤维艺术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 针对纤维艺术的物质展开论述。

现代纤维艺术中材料语言的研究 篇9

从远古时代开始,树皮、兽皮、草麻等天然纤维就成为人类防晒避寒的生活所需,它是人类最原始的与自然的对话。材料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物质形态,是进行视觉创造的物质基础,艺术家通过利用材料本身的质感和肌理来表现艺术特点,或经过技术手段后在视觉和触觉上引起人的强烈感受。从某种程度上说,纤维艺术是一门材料的艺术,它绕不开纤维材料的性能及特点,柔韧、实用和亲和等特性,这就构成了纤维艺术独特的材料语言。

一、回归自然的艺术

纤维材料自古就浸润到人类的生活与情感深处,伴随人类文明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经天纬地”——人们把经与纬的构造关系比作天与地的生态关系或社会关系,可见编织交错所带来的心理感受何等深刻。纤维艺术家用双手和心灵编织着另一个世界,一个柔软而温暖、简单而自然,伴随着生命的质朴的美好世界。人的本性就是亲近自然、归属自然,物是人的情感载体,纤维艺术材料必将显现出它的优越性,更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情感诉求。

二、纤维材料的丰富性

纤维材料种类繁多,如果只是从材料和制作的手法来看的话,通常指的是以天然的动物和植物纤维,如毛、丝、棉、麻等,或人工纤维如涤纶、腈纶、丙纶、锦纶等为材料,利用缠绕、编织、缝缀等手法,表现平面或者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丰富多样的材料无疑给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不同的纤维材料由于物理、化学特性和纹理形式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表现能力。正确地选择材料是纤维艺术家进行创造的首要过程,顺应材料的天然特性并能够巧妙地运用不仅可以达到视觉上的美感,并且可以更加准确的表达艺术家的创作理念。

1.天然纤维材料

毛纤维的温暖、麻纤维的粗犷、丝纤维的华丽、棉纤维的质朴等等,天然纤维材料以其自然质朴的材料表情净化和陶冶着人们的性情。山东特殊教育学校的郭振宁老师和他的50名聋哑学生集体创作的《中华根》,利用粗细不同的麻纤维和肌理特点通过编结、缠绕、缝缀的手段,精彩的展现出麻绳粗犷有力、结实坚韧的材料美。盘根错节、根根相连的麻绳代表着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坚韧团结的凝聚力。

2.化学纤维材料

人造纤维可以模仿各种天然纤维的光泽以及产品的外观形态,并且大都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色彩明艳夺目。人工纤维的部分特点是天然纤维所不具备的,它们的出现正好和天然纤维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在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中获得金奖的作品《你和我》,是运用化纤粘合材料热熔粘贴而成的,其点睛之笔是在底布上用大头针支撑起第二层结构。不规则排列的网状布条,与本来已经十分丰富的底层色彩形成了交错的视觉效果,如同虚化的宇宙空间带给人们无限遐想。艺术家巧妙的制作手段使原本平淡的材料发挥到了极致。

3.传统材料的拓展

由于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材料不再受传统材料类型的局限,几乎所有线状形态的、易于弯曲缠绕或捆绑缝缀的各种软质材料,如麻绳、树枝、竹子、藤条、纸、金属丝等在内的材料都能用来构筑多样的纤维艺术。天然纤维为人类带来了生产和创作的灵感,那么人造纤维则将纤维艺术引向了新的高峰。刘辉运用纸进行粘贴组合加之灯光的配合,呈现出一幅《千江雪》,如江水波澜起伏、层层不绝,让人充分地感受它材质的美感、立体的视觉效果及精妙的表现技艺。

三、纤维材料的可塑性

纤维材料可塑性是纤维艺术的一个重要的优势。无论是从材料本身还是从制作形式上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纤维材料首先是柔软、线性或可改变造型,这种柔韧与弹性不光在材料本身上可以体现,在制作完成后的作品身上也能体现出来。最早的纤维作品是以编织的方式完成的,主要是用无数根线条来进行经纬的编织,在编织过程中因为线条的可控性产生了多样的编织方法,而最终完成的作品也可以进行卷曲、折叠等变形,这都是材料带来的便利。进入现代纤维艺术阶段,艺术家扩大了纤维材料的外延,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更好的创作,材料的能屈能伸、能曲能折被充分的运用,这都是基于材料带来的革新。

第三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中,来自拉脱维亚的纤维艺术家帕得瑞斯·萨德雷斯的作品《春天来临前的安静》,将胶棒通过加热到一定温度,拉成一条条如冰丝般的线,在短时间内迅速粘连成瓶、杯、盘、碗、勺等常见器物。这些器物被空间中的冰丝拉扯着,仿佛连生命都被冻结在寒冷的冬日,正等待着春天的来临,预示着生命即将被唤醒。艺术家通过对材料的重塑和准确的把握,所塑造出的线性美、剔透感和来带的一系列视觉与心理感受是其他它材料所无法替代的。

同样在纤维材塑性上大做文章的是来自日本大阪艺术大学的教授小野山和代,《光》采用了轻薄的聚酯纤维面料进行创作。她利用这种纤维材料柔软易拉伸变形的特质,在加热定型变得平整后,通过叠压、弯曲等手段形成层次效果。随着光线的流过,展现出如海市蜃楼般模糊飘渺的神秘韵味。他的这幅作品对由线构成的布的重新塑造,使我们不禁感叹纤维材料巨大的内在潜力。

四、结语

纤维材料作为纤维艺术表现语言的第一要素,以其丰富的种类构成了千姿百态的视觉效果,这种美感的差异性所带来的心理体验是纤维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各种天然纤维、人造纤维材料带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具有着其它材料不可替代的表现力。纤维艺术承载着人类深厚的情感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给人完美的感性体验、细腻的情感关怀,这是机器和所生产的物品所不能够代替的,也是当今时代的必然选择。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纤维艺术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以自身独特的材料语言、丰富的表现形态,来表达情感和文化内涵。相对于熟悉的国画、油画、雕塑以及现代综合材料艺术都离不开材料,纤维艺术发挥自身材料的特性创造出来的艺术效果以及传递给人们的信息,与其他艺术相比就显得异常不同。本文在分析纤维艺术材料的过程中,清晰地展现出纤维材料的丰富性和表现力,试图探究现代纤维艺术中材料语言的重要性。

关键词:纤维艺术,纤维材料,材料语言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M].上海画册出版社,2006.

[2]林乐成,张怡庄.从洛桑到北京——第三届纤维艺术双年展作品选[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王凯.创意与演进[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

试论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创作理念 篇10

关键词:纤维,创作,理念

纤维艺术由来已久, 是最贴近人类生活的艺术, “没有一种材料如此古老, 又如此现代;没有一种艺术语言是这样的丰富多彩, 且语言表露的又如此亲切近人”, 这样阐释纤维艺术很贴切。纤维艺术是以材料为界定的名词, 泛指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 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 是纤维艺术家用手通过纤维材料表达创作理念的一种艺术形式。

第六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盛况空前, 展览上中国艺术家的纤维作品震撼了全场, 赢得一致好评。但是在这种繁华背后, 隐藏着让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那就是创作理念的问题。美国评论家布莉塔·埃里克森说:“中国的纤维艺术家们没能深刻地理解他们所争相效仿的技艺中的理论基础之间的关联。同样地, 他们虽然在纤维艺术领域中呈现出空前的实践热情,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理解自己所采用的媒介所含有的与生俱来的各种可能性, 以及他们选择纤维艺术的重要意义。”这种说法明晰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创作的现状, 也明确指出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创作需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 百花齐放固然是艺术创作最好的状态, 但是蕴藏在其中的主线, 也就是创作理念却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通过对中国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分析, 总结出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创作理念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创作顺应理念, 即是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精髓, 蕴藏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去除其中形而上的因素, 道法自然最能够明示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与理念的关系。道法自然中, 道是创作, 自然是理念。道一方面是艺术创作理念的本源, 一方面是艺术创作的经验积累。在纤维艺术创作中, 理念是自然而生的, 艺术家的创作追随着来自内心世界深处的呼唤, 有心而生。也就是说, 在艺术家灵光乍现的刹那, 会有充实不可以已的强烈的艺术创作冲动, 而这种艺术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创作经验的积累。同时, 是自然而生的理念在指导这一切创造的发生。美国纤维艺术家芭芭拉·沃特在第四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上的作品《彩色的指纹》以沉默的语言告白手与纤维作品的切肤之密, 告诉我们纤维艺术无一不是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其次, 理念先于创作, 如同电闪雷鸣。

艺术作品的诞生记载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理念形成的过程——从电闪雷鸣的灵光乍现, 伴随着剥丝抽茧的痛楚, 到蹙眉凝思的酝酿, 到大刀阔斧、牵针引线的实际创作, 到作品完成画上完美的句号——理念总是先于创作, 并一直运行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与我们有着切肤之密的纤维艺术作品记载着创作者手指的温度, 镌刻着创作者的灵魂颂歌。艺术创作理念低声吟唱:“我们来自哪里?我们生存在哪里?我们去往哪里?”当艺术作品矗立在那里, 创作理念却是在神秘的精神家园里被艺术家寻找回来的缺失。树立何种创作理念, 对每一个创作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 因为创作不是机械的生产, 是精神和思想的再创造。可以这样理解, 传承、创新、解构等等名词, 都属纤维艺术创作理念的范畴。例如, 我们把纤维艺术领域里西方高比林织技法的再次盛行看做是理念的创新和技法的传承。一件高比林织物的诞生凝聚着艺术家的心血, 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这些具有新时代元素的高比林织物令人驻足, 感受美的同时, 感慨传统技法巧夺天工的神奇, 既是理念使然, 又是创作使然。与此同时, 中国刺绣、丝纺艺术同样被搁置在与西方复古艺术同样的平台上。在第六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中, 金奖获得者李薇的作品《清、远、净》正体现了这一点。艺术家应用传统材料真丝绢和水纱, 让我们感受了艺术家惊心动魄的创作过程之后的沉寂, 我们的灵魂被艺术家的手指带领穿越时空因循那条沧桑的丝绸古道, 体会前朝旧梦、轻纱漫舞的牵绕, 回来化作永恒的亘古寂寞,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展现了纤维艺术最充实的生命, 最充实的精神, 成就了伟大的中华艺术之梦。语言符号的创新基于不断重复, 那么艺术符号的创新同样可以基于不断重复。这样的重复绝不是简单的复制, 而是发展的延续, 符合事物循环发展的规律, 是创作理念形成的必要阶段。

最后, 创作与理念并行, 开创多元时代。

多元的纤维艺术创作理念能够引导纤维艺术开拓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国的纤维艺术应该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不应仅仅停留在一种创作模式中, 应该在各方面做到海纳百川, 同时又应该具备独立的艺术形式, 保持自身的艺术个性是所有艺术都应坚持的原则。目前, 中国纤维艺术的创作主体依然是院校师生, 因此, 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纤维艺术, 就要在高校纤维艺术创作教学中广泛开展多元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纤维艺术创作理念, 在多领域里形成多元的纤维艺术创作理念, 让中国纤维艺术形成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的创作局面。

国际纤维艺术盛典在南通 篇11

本次展览以“回归与超越”为主题,展出来自美国、英国、波兰、加拿大、意大利、瑞典、丹麦、德国等37个国家和地区,及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台南大学等80余所综合大学艺术院校和职业技术高校,以及来自江浙地区、南通市工艺美术行业特邀参展作品,共307件作品齐聚南通,拥有三个展区5000余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堪称“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国际纤维艺术展。

盛大的开幕式

2012年11月8日上午10时,“从洛桑到北京” 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暨学术研讨会(南通展年)开幕式在南通唐闸中国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区广场举行。在南通市政府副市长朱晋主持下,南通市委副书记、南通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国华,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双年展总策展人邓林女士,中外艺术家代表、波兰洛兹美术学院教授、清华美院特聘教授爱娃·莱考斯基·塞斯卡(Eva Latkowska-Zychska)女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张国华市长在致辞中指出:“100多年前,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在南通建立近代中国第一家‘大生纱丝厂’等一批工业实体,本届展会选择在唐闸古镇举办,不仅可以有力促进南通城市及纤维艺术走向世界,也将极大地扩大国际纤维艺术的影响力。”梁勇副部长表达了对展览的期望:“希望唐闸文化创意产业园借这次纤维艺术展的东风,进一步做好规划、搭好平台、深化发展,早日实现由‘工业文明活化石’到‘时尚创意新天地’的蜕变,努力跻身省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行列,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邓林女士也对展览场地做出高度评价:“在拥有百年纺织历史的工业老厂房里,在参差的红砖、斑驳的泥墙面上,纤维艺术作品融入了空间、融入了历史,此时,纤维艺术与老厂房浑然天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爱娃教授则在致辞中讲述了她与纤维艺术35年的情缘,她说:“艺术由人创造,并服务于人。感谢林乐成教授和他的学生们,感谢南通市为我们提供如此精彩的展示空间,是他们使得艺术家的相聚和艺术思想的交流成为可能。”谢维和副校长在致辞中感叹道:“在众多艺术形态发展、成长的今天,纤维艺术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呢?为什么在我们国家这么多城市和地区争相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呢?为什么能在世界不同国家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呢?我不是一个专家,但我深深地感到,就在于纤维艺术的大俗大雅,有着非常深厚而广阔的群众基础和人民基础。”他进一步指出现代纤维艺术已经走出家庭、走出艺术家的工作坊,开始走向企业、工厂,进一步走向社会,它有着非常强的经济发展潜力,具有难以估量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唐闸古镇举办的这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必定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热烈的学术研讨会

随着礼炮响彻晴空,礼花纷扬舞台,参展嘉宾领导共同为开幕式剪彩。之后,众人到各展厅欣赏参展作品,合影留念。

11月9日下午2时到4时,本届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在南通唐闸中国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区礼堂举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尼跃红教授担任本次研讨会的策划和主持工作。

本次研讨会改变了以往演讲式的做法,采用嘉宾分组讨论的方式。参与讨论的嘉宾由本届双年展评审委员组成。上半场大家围绕“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趋势”各抒己见,下半场嘉宾们讨论的话题集中针对本届双年展的评价,最后众人又一起探讨了关于纤维艺术在公共空间的应用问题。

这次研讨会无疑是轻松愉快的,真诚和富有见地的,场上掌声阵阵、妙语连珠,但艺术家们也对纤维艺术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深刻的思考与探讨。如何保护和发展纤维艺术?如何建立当代纤维艺术的评价标准、批评体系? 如何处理传统与当代、技术与艺术、存在与空间的关系?无不是当今纤维艺术发展需要面对、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隆重的颁奖典礼

研讨会的热烈气氛尚未散尽,备受期待的颁奖典礼又拉开了帷幕。4时30分,“从洛桑到北京” 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颁奖典礼在高大宏伟的银光大剧院举行。明亮的聚光灯下人头攒动,人们屏息凝神,注视着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大奖的揭晓。

本届双年展由于百年巨匠文化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刘一峰先生的资助,设立了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基金,历史上第一次为获奖者颁发奖金。颁奖典礼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凯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雕塑家赵萌教授致辞,本届双年展评委会主席琼·舒尔茨(Joan Schulze)女士宣布评审结果。

本届双年展参展作品307件,其中参评作品284件(评委和评审工作人员作品不参评),经过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评选出金奖1件、银奖2件、铜奖3件、优秀奖68件,获奖作品共计77件。洪兴宇、丁剑欣作品《荷韵》获得金奖,郑丹作品《织晓》和草间喆雄(Kusama Tetsuo日本)作品《破晓-1(Dawn-1)》获得银奖,马韫慧作品《毛衣》、李大鹏作品《家园》、哀警卫作品《乌镇印象》、路易斯·莱米克斯·博鲁伯(Louise Lemieux Berube加拿大)作品《乔(Joe)》、李在京(Jae Kyung Lee韩国)作品《挂毯1-3(Tapestry 1-3)》、王建作品《子曰》获得铜奖。来自日本、韩国、波兰、格鲁吉亚、美国、英国、拉脱维亚、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丹麦、匈牙利、芬兰、中国等68件作品获得优秀奖。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体现评审的公正、公平,本届双年展评委会由11名评委组成,其中只有一名中国评委,全部作品采用隐名评审方式。所有评委以及为评审提供服务的组委会工作人员的作品,均不参加评奖,评审过程由南通国有置业集团纪委书记全程监督。在77件获奖作品中,中国的作品占获奖作品总数的65%,这说明中国作者的创作水平正在迅速提高,与国外艺术家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已经走过了一个纪元,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有许多中外老艺术家自始至终坚定地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列,成为推动国际纤维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表彰他们做出特殊的贡献,经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讨论通过,自本届双年展起,设立“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成就奖。本届展览评委会主席、美国知名艺术活动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琼·舒尔茨(Joan Schulze),本届双年展评审委员、格鲁吉亚中格友好协会主席、亚非学院教授刘光文,日本著名纤维艺术家、多摩美术大学教授渡部裕子获得“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成就奖。

同时,自本届双年展起,为担任评审委员的艺术家设立“特别奖”。美国新墨西哥州纤维艺术家协会主席南希·科兹考斯基(Nancy Kozikowski),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系主任利兹·威廉姆斯(Liz Williamson),波兰知名纤维艺术家莫妮卡·凯米莱斯卡·莱曼(Monique Chmielewska Lehman ),日本知名纤维艺术家、大阪大学教授久保田繁雄(Kubota Shigeo),日本著名纤维艺术家、大阪艺术大学教授福本繁树(Fukumoto Shigeki),韩国著名纤维艺术家、水原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英兰(Chang Young-Ran),中国服装协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当岐等人获得“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特别奖。

在鲜艳的红地毯和高大的木梁结构围起的颁奖舞台上,在中国传统欢庆的丝竹音乐中,颁奖嘉宾依次为获奖作者颁奖,在场的嘉宾和各位艺术家、作者纷纷向获奖作者献上祝贺,共同为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鼓掌喝彩。特别是获得国际纤维艺术成就奖的老艺术家,眼里噙着热泪。这个奖项令他们非常意外和激动,台下的观众也同样分享着他们的喜悦。最后,总策展人邓林女士代表展览主办方做了简短发言,表达了“对所有付出劳动的艺术家”和“为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付出劳动的人”的感激,并对此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

颁奖典礼结束后,主办方在金陵华侨宴会厅举行盛大的答谢晚宴,全体参展艺术家和组委会工作人员约300人欢聚一堂,为祖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世界各国艺术家的友谊举杯同贺。

现代纤维艺术 篇12

首先, 现代纤维艺术的审美特质体现在其多元性的特点。

现代纤维艺术离不开材料的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 材料应用的开拓性和多元性是现代语境下现代纤维艺术的一大特点。从棉麻丝等传统纤维艺术的常用材料, 到化学纤维、金属、竹木、纸张……艺术家们在创作中重视发现各种材料、并体验材料的内涵, 对材料的视觉、触觉特性加以发掘、对材料进行组合搭配或二次设计, 用以阐述对其的认识与感知。

在现代纤维艺术的工艺制作中, 我们可以注意到也存在多元化的工艺语言倾向, 从各类展览以及公共空间陈列的纤维艺术作品来看, 工艺类型和语言多种多样, 从传统的编、结、, 到捆扎、缠绕、包裹, 甚至结合了金属焊接、连缀, 不一而足。在具体的工艺面貌上, 有的强调手工织作的痕迹, 关注质地与个性, 关注手工过程价值的体现, 如现代纤维艺术的先行者、法国艺术家让·吕尔萨、曾执教于德国包豪斯学院的美国艺术家安妮·艾伯斯等、数十年醉心于“戈贝兰”编织技艺的格鲁吉亚艺术家基维·堪达雷里等, 都是此类艺术风格的代表人物;有的有意追求偶然的随机装饰效果, 取得自然天成的妙趣, 如奥地利蜡染艺术家弗里茨·多纳特、挪威艺术家安娜·克娃姆等, 都从蜡染、型染等艺术形式中追寻若隐若现的虚实效果;有的则借助现代电脑织造技术, 以冷峻的技术风格来呈现, 如美国艺术家菲利普斯·希的作品《缆索编织新闻——西海岸分社最后版》。

在纤维艺术的空间造型方面, 多维度空间的延伸, 一直是现代纤维艺术在建筑空间中的追求方向, 数十年发展历程中, 现代纤维艺术的造型完成了从传统的依附墙面存在、到浮雕半浮雕效果、再到对空间的掌控与占领的过程。如今的现代纤维艺术家越发重视发掘各种纤维艺术作品的多元空间形态的潜能, 以最佳的姿态完成对创作理念的外在表达。

其次, 现代纤维艺术的审美特质具有表现性的一面。

艺术作品创作的再现与表现都是艺术的属性, 而在现代纤维艺术中, 因其材质和技法所限, 更大程度上倾向于表现性的一面。艺术作品向来都是艺术家对于世界、生命、社会现象等的观察和体悟的反应, 纤维艺术家们将生活中的遇见、将与材料的对话、将心灵的絮语在作品中予以表现, 以宏观或微观的视角、以具象或抽象的形式、以色彩与节奏、以构图与样式、将观念、认识、想象、隐喻等多种元素和思想融入创作, 表达自己的主观精神体验。纤维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注重探索现代纤维艺术艺在审美形式创造上的各种可能性, 最大限度地挖掘其艺术形式和语言媒介的表现潜力, 进而实现作品的内涵表现。艺术家对作品表现性的实现多种多样, 有的通过主题来予以表现, 有的通过造型与图形的符号象征来表现, 有的通过对材料的解构与重组表现, 如施慧的系列作品, 由宣纸纸浆塑造的《凝风》《飘》《假的山》《本草纲目》《老墙》, 以白色纸浆质料与色彩的素朴完成其作品优雅、疏离表象下的厚重文脉与独特的审美。

再次, 现代纤维艺术的审美特质存在实验性的特点。

英国当代艺术史家贡布里希 (E.H.Gombrich) 在《艺术的故事》中对于20世纪前卫艺术的评价认为其主要特征在于实验性。其实任何时代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艺术家的大胆实验创新, 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门类, 现代纤维艺术成长和发展的艺术环境是多元发展的艺术氛围与兼容并蓄的社会环境, 经历了抽象表现主义, 波普艺术, 大地艺术, 观念艺术, 行为艺术, 新表现主义, 新达达主义, 媒介艺术等等各种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的洗礼冲击, 艺术家的创作和探索的空间得以大大扩展, 他们在材料、技法、空间造型上不断超越, 呈现一种自由的实验性状态。艺术家们不再固守传统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而是解构现代纤维艺术的概念, 对材料、技法、呈现状态等予以全方位的实验探索, 以各种方式探索纤维艺术语言和空间表现的深度和广度, 多方位多层次的挖掘表现的种种可能。如在空间造型上, 有些艺术家如中国的梁绍基、拉托维亚的派特瑞斯·塞德斯等艺术家将纤维艺术与装置概念相结合, 有些将纤维艺术与影像媒介结合, 在声、光、电的综合演绎下呈现出多维的视觉效果。

最后, 现代纤维艺术还具有文化性的审美特质。

现代纤维艺术的文化性体现在对文化的记载与传承。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纤维艺术形态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文化的内涵。以中国为例, 在遥远的夏、商、周时代, 麻、毛、丝等织物原料已经大量使用, 技术方面, 纺, 织, 绣, 染, 缫等技术有所发展, 于是逐渐产生了早期以织绣为主的纤维艺术的发展。甲骨文中已经有桑、麻、丝、蚕、帛、衣、裘、巾等文字的出现, 可见自古代开始, 纤维艺术的发展和文化的渊源已然密不可分。追溯历史的脚步, 从中世纪欧洲教堂壁挂作品浓郁的宗教氛围中, 从古波斯地毯繁密装饰的纹样中, 从巴黎高比林壁挂中心, 法国奥比松壁挂中心精美挂毯油画般细腻的光影中……纤维艺术发展到今天, 不可否认仍然是建立在对传统纤维艺术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认知:纤维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 不仅仅是技艺的沿迭与发展, 更深层面是在于对人类文明的记录与传承。

现代纤维艺术的文化性还体现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传统纤维艺术在不同时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从未缺席, 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近年来现代纤维艺术展览等形式的交流越加频繁, 在各类国际艺术展览中, 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纤维艺术作品汇聚一处, 展示出有明显差异的地域特性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体现出不同地域、民族、习俗、信仰的差别, 也可以见到其表象之后包含的文化的多元性。并且, 现代纤维艺术在当今是一种自由的艺术传达和表现方式, 在时代的文化语境中作为观念的载体而存在, 从这一个角度来说, 从中我们可以从现代纤维艺术这一艺术形态管窥世界范围内艺术乃至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从而引发我们对于各种文化形态的新思考。

参考文献

[1]龚建培.《纤维艺术的创意与表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

上一篇:重要流程下一篇:节目主持人的配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