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的价值元素

2024-09-06

现代艺术的价值元素(通用12篇)

现代艺术的价值元素 篇1

一、前言

价值是标志着人与外界事物关系的一个范畴, 它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外界事物的客观属性对人所发生的效应和作用以及人对之的评价。所以, 任何一种事物的价值, 从广义上说应包含着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事物的存在对人的作用或意义;二是人对事物有用性的评价。

二、现代艺术的价值元素

价值具有外在意义和内在意义两个层面。外在意义是指价值给予人们直接利益, 而内在意义则是它能够提升人性、能够使人性的发展具有一种可能性。价值的内涵可以表现在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追求事实的“真”;第二个层次是一个人的修为、行为和模式的“善”;第三个层次是一种境界的“美”。

(一) 现代艺术的“真”

“真”可以称之为一种“科学精神”, 我们在追求事实过程中要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事实。当“真”成为一种价值观, 它就具有一种“追求”精神, 而这种追求精神不只是追求所谓的事实和现象, 它也要追求、认识事物内在的因素。现代艺术追求视觉产品的纯粹性, 把体育竞技的标准用到艺术上, 而艺术创作是艺术史上的破纪录竞争。例如:光效应艺术 (OPArt) , 基于光学知识的心理试验艺术, 创作者通过精确校正的色彩和几何形制造出有动感的光色效果, 他们的目的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的纹样和色彩, 利用观众的视觉变化来造成一种幻觉效果;极少主义通过把造型艺术剥离到最基本元素而达到“纯粹抽象”, 非人格化, 客观化。取消个性的表达姿态。无内容, 无主题, 没有幻想式的性质。表达的只是一个存在的物体, 而非精神;而“动态雕塑”则强调雕塑的互动性;色面抽象画家纽曼 (Barnetr-man) , 以近乎不断重复的方式, 制作单一色块;灯光雕塑将动态的光电元素加入到静态的雕塑设计中。

(二) 现代艺术的“善”

善主要是表现一种伦理精神, 它是艺术作品在观赏者心中构建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艺术回到自发和天然的状态。例如:过程艺术 (Process art) , 认为艺术的制作过程比事先的构思重要, 体验时间流逝胜于观看静止和持久的物体, 力图表达瞬间即逝的短暂存在, 寓意是珍惜时光、留住最美好的瞬间;大地艺术 (Land Art或Earth Art) 以沙漠、高山和草原为原始材料, 修整出或附加上巨大的几何形式;装置艺术 (Installati On) 是以天然或人造材料、物体或碎片为原料。感性材料与理性材料的统一, 上升为一种理念的呈现即是一种灵魂的再现。灵魂是依附在作品之上意蕴。意蕴是比直接形象更深远的东西, 艺术作品的意蕴不仅仅是它用了某种线条、纹理、颜色和媒介, 而是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和精神。而行动艺术作品是以身体作为基础媒介, 有的作品是带有血腥和暴力的现象, 甚至不堪入目, 但它的初衷是对社会某些现象通过作者来传达, 是作者对社会的关注, 是表达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 目的是“善”的, 但有时也要考虑到它的负面影响, 即观众的感受。

(三) 现代艺术的“美”

艺术作品是为人的感官效应所存在, 美的艺术用意就在于引起适合人的情感, 即快感。但杜尚认为美并不存在, 艺术和创造艺术的人也没什么特别崇高的地方。他把那个“小便池”送进展览会, 他告诉人们, 普通物品与艺术品没什么区别, 所谓艺术的审美价值只不过是人们的成见而已。这也是把自然生命作为美。无论美是客观存在, 还是相对于欣赏主体来说, 美的表现是自由的、无限的。美的普遍性来解释现代艺术形式, 即使简单的物象也具有美的品性。如极少艺术 (n Ilnlnlallsn1) , 突出特征是以工业方式生产艺术品, 追求数学的精确性。黑条画家吏泰拉 (Frank:t Lixlla, 1936-) , 使用铜和铝探讨不同形状的画布造里, 以矩形和棱形为多, 创作大、规模的色快分割作品。

无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材料还是具象材料, 他们都具有纯粹性, 唯一性, 都是统一的无生命不真实性。然而下面的艺术家却带给我们另一番景象。如“动态雕塑” (Kinetic Art) , 代表人物瑞士的廷古莱 (Jean Tit-ian) , 制作的变体绘画机器, 为首届巴黎双年展制作了一台“有香味有声音的变体汽车”;莱里 (Len Iye) 制作了有微妙平衡的活动雕塑, 等等。他们通过把无生命的物体转变成能与人沟通的赋予灵性的生命体, 这不仅仅是艺术作品创新, 也升华了观众的审美品位, 带给人新奇的感受。

三、小结

现代艺术作品存在的客观性是历史的必然性。促成西方现代艺术在1960年代未转变形态的原因很多, 通常认为与下列社会背景有关:

首先, 美国在越战的失败, 导致反对战争的情绪增长, 再加上冷成格局下的国际环境, 陵人们对于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不抱有大多希望, 并进一步开始蔑视已有的人类生活准则, 在文化领域出现反主流和否定永恒价值的倾向。此次, 社会问题突出, 丰富的物质生活解决不了精神的问题, 战后“垮掉的一代”出现。1968年, 欧洲和美国都出现了学生运动热潮。再者, 新思想的出现。欧洲许多哲学家们对当代文化提出了新看法, 从而对艺术界产生影响, 对已有的社会抖学理论提出质疑, 关注多种文化形态, 引导人们怀疑任何单一的理论框架和终极判断, 在艺术领域则是重新肯定具象的价值, 从而导致对追求形而上的现代艺术的脱离。

总结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一种是让艺术保持独立品性, 以区别其池事物的纯艺术, 如绘画、雕塑的定义, 有着明确的质的界定;另一种是混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 尤其是混淆艺术与生活的区别。艺术的发展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不断否定、肯定、否定的前一种艺术, 而不断启发创造性思维, 目的是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

摘要:文章针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作品流派和风格进行研究分析, 从而得出对现代艺术作品隐含的价值深思, 以及对这个社会与现代艺术存在矛盾现状的反思。

关键词:现代艺术,价值,元素

参考文献

[1]邬昆如.哲学入门[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12.

[2]光效应艺术.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72558.htm fr=ala0.

[3]黑格尔著, 朱光潜译.美学[M].商务印书馆, 1979, 1.

[4]现代艺术.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43948.htm fr=ala0.

现代艺术的价值元素 篇2

将自然元素运用于室内空间设计中,并不是简单地将各种自然元素照搬和随意摆放到室内,而是要将自然元素抽象化,广泛运用山石、水体、植物、光以及自然材料等等,按照美学原理进行设计,结合人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审美情趣、地域文化等多种元素,做到各种元素协调共生。

2.融合现代设计理念

引入自然元素的室内设计并非追求原始,而是在尊重现代生活的基本前提下,将自然元素与现代设计

的完美融合,从而营造出具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室内空间环境。虚实结合给人们营造一种清新自然、视野开阔的非凡意境,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沐浴着细雨春风,感受着海风拂面。

3.以人为本,有效实用

引入自然元素的室内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健康环保的需求,同时还为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提供了和谐舒适的室内环境,但对于自然元素的应用不能只考虑美观效果,而忽略人的需求,如在室内布置水景时,不能忽视水景位置和面积等因素,避免室内湿度过高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不适;在室内设置人造景然观时,需要位置的摆放,以免造成人的行动安全隐患;在进行室内采光设计时,不仅需要保证室内采光效果良好,还需要避免眩光问题的出现。在将自然元素运用于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审美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充分考虑到人们的生理特点、视觉感受以及心理感受等,设计出一个绿色健康、轻松舒适、有个性、有追求的室内空间环境健康、环保与安全。

4.健康与安全

自然元素与室内设计相结合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大自然中的所有元素都引入室内,对于那些具有安全隐患的自然元素要谨慎选择,妥善处理,否则会危害人体健康,或者带来安全事故。比如一些含油性较大的木材和带放射性元素的石材,长期接触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甚至会诱发癌症,有些绿色植物带有尖刺和毒素,这类不符合健康与安全自然元素,不能在室内设计中运用。

现代艺术的价值元素 篇3

关键词:钢琴元素;室内设计;艺术价值

1 音乐与室内设计的融合

音乐素有“流动的建筑”之称,有声无形,却具有形象性特点。室内设计在空间中是有形无声的,却具有艺术性的特点。将音乐素材用于室内设计,可以使室内设计“有声有形”,相得益彰。人们看到室内的钢琴元素,就会联想到钢琴曲、音乐家,仿佛墙上的音符跳动了起来、演奏着动听的乐曲。因此,钢琴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使设计变得“有形有声”,不仅能营造温馨,舒适,赏心悦目的空间,还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2 钢琴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发展现状

钢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元素。钢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已有三百多年历史。19世纪,钢琴由传教士传入中国,并得到飞跃式发展,音乐家朗朗在钢琴演奏方面的巨大成功,进一步推动了钢琴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一台钢琴由8000多个零部件组成,外壳、支架、键盘、击弦机、弦列和踏板机械等都是室内设计中可以运用的元素,除此之外,还有黑、白琴键,音符,五线谱和各种连接构件。目前,国内已出现将钢琴元素运用到室内空间中的实例,它们都营造出了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氛围。

3 钢琴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艺术价值

钢琴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可以调节身心、缓解压力。将钢琴元素与室内装饰巧妙结合,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效融合,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品味的追求。钢琴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形式美。从整体上看,钢琴造型美观,庄重典雅,给人一种古朴和谐之感。钢琴的键盘是由88个黑、白键组成,黑键和白键二者的分布和排列呈现规律性,庄重安稳;音符或分散或点缀或连续排列,使空间充满生机与活力;五线谱的运动、变化,是直线与曲线的巧妙结合,能增强对比和层次感,使空间充满轻盈、流畅之美。

(2)节奏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室内空间中,钢琴元素有规律、连续性的重复运用,有节奏的协调与变化,既有文化内涵,又具审美价值,让人在联想优美旋律的同时拥有愉悦的心情。

(3)韵律美。在室内设计中,重复使用变化着的钢琴元素,会使空间折射韵律美;元素变化幅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变化幅度大的曲线给人轻松,明快感;变化幅度小的元素连续排列使用,会产生活泼感。我们可以通过钢琴元素“点、线、面的组合体现上下、作用、远近等空间感和形态造型,表现钢琴浓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室内空间中的韵律美和艺术气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和精神享受。

4 钢琴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室内设计是一种视觉艺术,相互溶合,彼此渗透,可以体现室内设计的视觉艺术美,呈现音乐的艺术美感。钢琴具有意蕴深厚的美学内涵和灵活多样的表现技法,在室内设计中极具优越性,细小的变化就能形成微妙的视觉冲击,能够根据人们的需求,创造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室内空间环境。在运用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整体性。在将钢琴运用到室内设计之前,应确立设计主题,把握空间的整体性,使主题符合消费者审美需求。广东省佛山蓝心钢琴主题餐厅是一家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娱乐场所,大厅地面铺砖中,选用单一的钢琴黑白琴键,采用对称的手法;黑白琴键的规律性、连续性的运用将黑白琴键直观地融入整个平面范围,进而扩张到立体空间,美妙和谐的表现了空间的整体性、韵律美和节奏美,简洁大方,且紧扣主题。

(2)实用性。将钢琴元素运用到室内设计中,需最大限度地满足实用功能或消费者消费需求。钢琴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限定空间、导向空间、装饰空间。例如,南京地铁二号线的钢琴楼梯,地面铺砖考虑了交通布局,将上下楼梯用黑白元素分开,使之既不影响交通,又不混淆人的视觉,但彼此间又有密切的联系,既指引方向,增添空间的流动性,又起到装饰效果,还体现了空间形态的对立与统一。

(3)愉悦性。钢琴作为新的设计元素运用到室内空间中,能起到美感作用,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休闲环境,满足人们生理、精神的要求,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例如,蓝心钢琴主题餐厅中,钢琴被摆放在一个周围视野开阔的舞台上,背景墙面流动的音符、刚柔并济的黑白琴键流水般地由近至远延伸至远方,消失在画面尽头,与钢琴相呼应,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钢琴音乐的世界里,用行云流水般的音符诠释音乐的浪漫情怀,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引领人们畅想着远方。

(4)运动性。它是音乐美的构成要素之一,具有象征意味和动力特性,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丰富作品的内涵。钢琴本身含有一种形象性,自身也带有“意味”,音乐的起伏、节奏所表现的轻重缓急等,都是钢琴自身所具有的种种运动美,能推动音乐进入属于自己的境界。五线谱是一种“美的线条”,在音乐主题餐厅设计中,根据变化幅度的大小应用于就餐空间的墙面上,能使得空间变得焕然一新,活泼却不失优雅,温馨却不失韵律,增添了整个空间的流动性。

(5)情感性。亚里士多德说:音乐之中仿佛存在着一种同人类心灵相契合的血缘关系。音乐能抒发人们内心的种种情感,具有催人泪下、引人激奋、令人欢愉的魅力。钢琴旋律的音高形态与人的情绪状态有众多相似的对应关系,或高昂、积极、紧张,或低沉、低落、安静,与人的情绪同型同构。室内设计中,情感是联通消费者、钢琴、空间三种之间的桥梁,是人、物、心灵三者之间的感应、沟通。

5 结语

国室内设计已呈现出明显的多向交流、多融合的发展趋势。例如,四川成都京川宾馆(三国文化主题酒店)、湖南江永女书大酒店,厦门墨海苑书法主题客栈、北京京西书法主题餐厅、辽宁沈阳34号公路汽车文化主题餐厅等,它们体现出室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相结合、室内设计与民族特色的相结合、室内设计与书法艺术的相结合、室内设计与汽车文化的相结合,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共享。将钢琴及钢琴元素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来,是室内设计和音乐文化的交融,也是钢琴文化的内涵体现,让人感受中国音乐艺术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人在浮躁的生活中感受宁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渡边(日).音乐美的构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 辛丰年.钢琴文化300年[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3] 沈福煦.空间塑造人,人的自我表述——空间对人的作用新论[J].室内设计与装饰,2000.

[4] 天歌.钢琴[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驰.音乐生活[M].沈阳音乐学院,2008.

[6] 广东省佛山蓝心钢琴主题餐厅: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汾江南路24号2楼.

[7] SOHO尚都钢琴楼梯:北京朝阳区东大桥路8号.

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的艺术价值 篇4

首先, 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 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 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 。广义上艺术价值可以从美学层面、文化层面、历史层面、经济层面、创新层面等多个层面分析。从美学价值的层面而言, 广西地域文化元素在审美的认知上是类型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 有自然奇观、人文集萃、民族风情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视觉元素, 其欣赏角度和感受层次都不同。如桂林山水文化景观造就了无限的精神文化价值, 数亿年前喀斯特地貌经过无数次地质作用造就了如今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 这种自然形态的美是具有唯一性的, 艺术和现代技术都无法复制, 千百年里桂林山水毫不造作的自然美征服了世人, 围绕桂林山水历代文人挥毫泼墨, 二十世纪“漓江画派”的形成也佐证了桂林山水自然景观的艺术价值。从审美角度划分桂林山水属于自然形态的美, 广西壮锦属于人工形态的美。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 也是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的代表, 壮锦用本土产的丝线和棉线织成, 制作工艺严谨繁琐, 表现的主题如龙凤、禽鸟、花草等如意吉祥的事物, 壮锦纹样复杂、对称、工整, 颜色多彩绚烂, 织物质地细密厚实, 手感较硬挺, 视觉上具有一定凹凸感。在视觉审美的传达上壮锦与桂林山水呈现的是截然不同的形式美感, 壮锦作为人工形态的实用艺术品, 其美感是人为创造的并有规律可循;桂林山水是自然法则生成的独一无二形态, 两者都能给人精神愉悦的情感感受;在艺术实践中壮锦的审美元素能直接转换为符号语言, 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图案、符号、色彩、形式等艺术提示;自然形态的桂林山水能引发想象, 给予现代艺术更多的联想和感悟。

其次, 从文化和历史的层面, 地域特色文化艺术的形成、传播与承习需要时间考验和历史的积淀, 艺术的价值又必须通过文化散播和历史验证体现。从旧石器时代“柳江人”的出现, 到1376年明朝统治时期确立“广西”为地名, 至今广西的地域文化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时间。2016年8月4日,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此时广西已经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主要表现了战国至东汉时期繁衍生息在现在崇左境内的左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骆越人, 用蹲式的方式祭祀的场景。岩画使用锗红的颜色, 用平面造型的方式在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的花山峭壁上描绘了近2000个人物图像。左江花山岩画是了解早期广西壮族先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窗口, 也展现2000多年前广西人的审美倾向和艺术、精神追求, 对研究广西早期文明具有非常价值。再以19世纪时经东南亚传入的广西的桂南骑楼为例, 骑楼的建筑形式始于希腊, 广西骑楼汇集了“廊房”、罗马柱、卷拱门头等骑楼建筑造型形式, 结合了中国常见的吉祥图案和适合纹样的中式审美元素, 再使用砖木结构和中式的木结构的构建方法构建, 经过近两个世纪的逐步完善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广西独有的骑楼建筑艺术风格, 至今在广西的梧州、北海、钦州等地还完整保存着骑楼这种建筑艺术形式, 印证了过去200年间桂南建筑设计文化的主流流派和审美特征, 给后人研究当时的建筑艺术留下了宝贵财富。如今广西骑楼这种特色地域文化元素已经被地方政府重视并逐步妥善开发和保护, 在广西北海市围绕骑楼成立了北海文化老街, 通过划定旅游片区的方式将骑楼区域隔离保护起来。当前特色地域文化元素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已经被越来越的人所重视。

再次, 地域文化的艺术价值也通过物质体现, 艺术价值的物化一定程度促进了艺术加工中技术的发展和艺术水准的提高, 艺术价值和物质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始于前唐时期, 兴盛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广西钦州坭兴陶, 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 其形式多样, 制作精美, 胎体细腻, 区别于其他陶艺的特点是坭兴陶抛光后有仿佛像玉石般滑润的视觉效果。过去作为实用器皿的坭兴陶曾经被大量的传播和销售, 而今坭兴陶不单只是普通的实用器皿, 坭兴陶被广泛作为艺术品收藏, 并作为广西名片馈赠贵宾。坭兴陶产业链条的兴盛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 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欣赏和关注, 或许正是因为坭兴陶的物质化才促进了坭兴陶艺术的长盛不衰, 从而产生更高的艺术价值。

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在视域的层面是丰饶的, 每个特色元素都各有其艺术张力和精神特质。地域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是不受地域局限, 特色地域文化需要被世人了解和传承, 其艺术价值不可磨灭。当前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 东西方各种文化交融, 人们广泛被新的讯息吸引, 提高民众对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中艺术价值的重视, 唤起大众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势在必行。了解并传播广西特色地域文化是对传统的尊重, 在了解的基础上传承地域文化是对其价值的尊敬, 在传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艺术价值的同时深化其价值并力求创造出新的价值是广西艺术工作者的责任。

摘要:基于对特色地域文化的重视, 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为例, 通过对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中艺术价值的多个层面的鉴赏与研究, 提高对广西地域文化元素中艺术价值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体验, 并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中探讨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的艺术价值及其走向。

关键词:地域文化,艺术价值,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王梦祥.民族的记忆[M].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9 (8) .

[2]葛剑雄.中国的地域文化[J].贵州文史丛刊, 2012 (2) .

现代艺术的价值元素 篇5

民间美术的构成元素,包括造型及色彩等,它们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具体而言,它们在表现形式与内容之上有很多共通之处,民间美术在艺术造型上可以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的启发和灵感,从而在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观点的艺术设计作品.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文化,因此民间美术的色彩表现通常独具寓意.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灵活地将民间美术色彩应用其中,可以将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和现实生活做更为密切的连接.在传统民间美术基础上的创新,既使现代艺术设计在其创意及手法上可将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扬完美结合,也将使艺术设计作品获得更为广泛的艺术受众.

1、民间美术概述

民间美术集合了我国在民俗、审美、哲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文化传统,在艺术上展现出斑斓色彩和丰厚的文化内在美,并用极富地方特色的素材与包含深意的艺术造型来表达某时某地的人文特色,故而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民间美术具有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源于我国历史上文化中心发生的数次地理位置迁移.民间美术在具体分类上较为繁杂,各个分类的工艺表现在特色和侧重点上也各有不同,日常生活中的风筝、刺绣、剪纸、陶器、雕塑、石刻、泥塑、糖人、面点等都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造型及美感,这些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工艺作品的产生,不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展现出民间美术艺术美化物品的功能性.

2、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2.1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应用

2.1.1民间美术艺术造型概述民间美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造型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民间美术造型中代表坚贞友谊的竹、菊和梅,以及寓意早生贵子的枣、桂圆和莲子等直接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富含吉祥寓意,其造型更是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民间美术造型的典型代表.简单看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似乎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现代艺术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反传统性,但两者本身却有着一定的血脉关系且具有相同的艺术本质.具体而言,现代艺术设计必然是在当今本地人文环境的基础上而形成,而民间艺术从历史传统中而来,深刻表现了过往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在现实中延续了这种艺术价值,故而现代艺术设计在反映当时当地人文生活的要求下必然要汲取民间美术的血液,才能够在民间美术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艺术设计的反思和再创新.而在艺术追求上,无论现代艺术设计着力追求反映现代人文环境的特征,还是民间美术反映了以往当时当地人文环境的特征,其实质都要求反映当时当地人文环境的特征,故而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相同的艺术追求.民间美术在艺术造型方面形式多变、色彩丰富,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表达了广大人民对物质及精神生活的美好期望.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上还和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高度一致,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而这一点与现代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宗旨不谋而合,也正是民间美术应用到现代设计艺术中的良好结合点.

2.1.2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应用探析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应用,主要是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理念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有机融合,且这一过程必须体现广大群众的审美情趣并具有审美特征.民间美术中的传统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被多次灵活运用,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态.传统艺术造型应用的典型范例则是中国联通标志上中国结―――“盘长”的应用.该设计以回环贯通的中国古代纹样的艺术造型,来象征中国联通联通八方、迅达畅通的服务理念,将中国人对中国结的认同感融合至中国结编制的现代通讯网络形态中,并赋予其崭新的内涵,洋溢着古老东方的吉祥之气,成为独具魅力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由此可见,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应用不仅要充分吸纳我国民间艺术展现出的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同时还要从现代人的角度赋予民间美术艺术造型新的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深刻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应用主要包含:

2.1.2.1“和谐过渡”“和谐过渡”造型是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大类,其主要功能是将实体事物做抽象化处理或者将抽象化事物做实体化处理,具体而言就是将实体事物与抽象事物之间做一个自然过渡.其处理手法具体则是通过丰富的线条变化形成生动且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表现形态.现代艺术设计在吸收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时十分注重引用“和谐过渡”的艺术造型,并通过借鉴民间艺术造型手法以体现传统韵味,且在事物虚实转化间展现出差异化的艺术魅力.“和谐过渡”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视觉传达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包括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接触到的实体海报、网络媒体上的虚拟海报、宣传画册、品牌标志设计等.例如,在手机外观上对青花瓷图案进行的融合设计,就是通过青花瓷图案淡雅脱俗的艺术造型和现代艺术设计理念融合,定义出产品目标人群,自然形成了产品气质和消费者气质之间的和谐过渡,从而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在商业应用中的一个优秀范例.

2.1.2.2“阴阳相济”“阴阳相济”造型是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大类,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美术艺术造型给人们一种安静和谐的心里感受,也反映了人们追求和谐的美好愿望.传统美术中的剪纸在运用“阴阳相济”艺术造型上具有典范价值.剪纸艺术涉及到的剪法,几乎完美的体现了“阴阳相济”造型的独特魅力,其中比较出名的阴阳剪法和混合剪法追求对称和互补美,在构图上始终要求统筹整个作品,力求做到布局平衡和谐.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阴阳相济”造型手法能够较为自然地设计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并给人一种整体和谐且平静舒适的心理感受.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阴阳相济”造型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则是中国银行的方圆相济的组合造型,其在造型上形成了阴与阳的矛盾统一,到达了“阴阳相济”的效果,该设计不仅美观大方,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互补之道,在形象和文化内涵上符合我国传统儒家经典的外圆内方思想,给人以大方得体和稳定可靠的感知效果,这也和银行需要给人们传达的安全可信企业价值相符.因此中国银行标志不仅在构图上形成了阴阳互补,其在标志中蕴含的价值观也和企业价值观相符.

2.2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应用探析

2.2.1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民间美术中艺术色彩通常代表着深刻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其在我国人口长期社会活动中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稳定的心理认同,具有很强的色彩价值共鸣.民间美术中色彩具有特定的象征价值,且和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社会价值观等具有严密的对等认定,故而影响深渊而不可磨灭.民间美术色彩在搭配上也通常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例如红色主吉利祥瑞,往往代表运气和福气.民间美术色彩上更加偏好于应用具有奔放、热烈和积极色调的色彩,这也和长期以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内心诉求有着较大关联.较为常见的民间美术色彩作品主要代表有过年时每家每户都要张贴的年画等.

2.2.2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艺术色彩的应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民间美术色彩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涉及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所以被如此广泛的应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民间美术色彩本身具有较为稳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并且在人们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心理认同,从而造成原本抽象的色彩艺术变成有迹可循的艺术活动.民间美术中色彩的.应用可谓细致入微和灵活多变,其在创作上具有较高的主观性与自由性,故而现代艺术设计中引入民间美术色彩可增加作品的色彩形式美感和艺术感染力.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色彩的价值,不仅能够帮助现代艺术设计形成更具人文特色的作品,同时更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推广有着很大的助力作用.而用于商业用途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尤其看重作品在消费者的心理认同感,故而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民间艺术色彩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艺术色彩的应用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2.2.2.1单色崇拜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人类识别色彩过程中最初是从识别单色开始,而在单色之中最开始形成记忆和识别的色彩是黑色与白色.从这个角度而言,人类婴儿出生之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他眼中的世界其实是由单色组成的世界,简单而言就是由黑白两色组成的“黑白世界”.随着幼儿身体机能的不断发育成熟,其视觉识别系统逐渐开始分辨出黑白二色之外的其他色彩.而这一科学研究结论,其实也和道家的相关哲学思想有着共通之处.民间美术色彩的使用最初也是从单色崇拜开始,具体可追溯到夏朝崇尚黑色,殷商崇尚白色,周朝崇尚赤色...这些朝代认定某一色彩作为自己王朝的代表用色,显然具有单色崇拜的意义.而到了秦朝,秦始皇因为统一六国,自认为功劳之大,古往今来莫可匹敌,且当时认定秦朝之功劳为水德,故而恢复了对黑色的单色崇拜.至此,我们已经明确了古人对黑色的单色崇拜行为并非单一个体事件,而是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而单色在历史王朝上周而复始的被崇拜,则更加凸显了其具有循环往复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也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内在象征意义.具体到现代艺术设计上而言,民间美术中单色崇拜的引入,更能够给受众传达丰富的内在文化价值以及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单色简洁直白的表现形式更能够表达强烈的感情,例如红色的热烈如火,粉色的可爱稚嫩,黑色成熟神秘等,这些无不彰显着强烈的文化暗语,同时还在视觉上以高纯度的色调强调作品受众的视觉感受,从而形成价值传播和视觉感受的双重影响.现代艺术设计中更进一步细化单色崇拜的应用,则可用来调整整个设计作品的基调,通过单一着色给人以强烈的情绪暗示.在设计中运用具有强烈人文功能的色彩则更能凸显现代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从而达到呼之欲出的效果.

2.2.2.2五色彰施民间美术从单色崇拜到五色彰施的发展,与古人把阴阳五行说与颜色相结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五种颜色指的是黑、白、黄、赤、青,这五种色彩与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五行学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木在左,金在右,火在前,水在后,土在中央的说法,其将五种传统颜色和五行学说做了一一对应的解释,从而从五行学说上将传统意义上的五色赋予了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色具有的相生相克道理,在民间美术色彩使用时被赋予了更多可与不可的道理,这也导致了民间美术色彩在色相上具有较大的跨度,颜色对比较为夸张,色调多使用冷暖对比与补色对比,使得画面通常具有更为夸张与浓烈情绪的表现张力.民间美术中木板年画中色彩的应用,通常采用喜煞娘、红黄配等极具节日喜庆气氛的搭配方式.红色和火的热烈相仿,而火与太阳的亮眼相近,两者搭配让作品传达出更加热烈和抢眼效果,将这种色彩搭配使用在节日庆典中往往能够烘托出更为积极向上的情绪.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引入民间美术五色彰施的色彩搭配技巧,不仅能够体现出更为深刻的文化价值,同时还可以通过现代工艺与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结合成更为绚丽多彩的作品.现代艺术设计和民间美术的五彩彰施有着很多优秀结合.例如服装设计中的复古系列服饰,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上混搭了民间色彩,从而打造出更具本国文化色彩的服装作品,而这类服装更加鲜明的具有国家特色与民族特色,对于现代艺术作品的传播和推广有着更加积极的意义.而广告设计内融入更多民间美术色彩,也会让广告设计具有更加鲜明的传统特色,而搭配某民族崇拜的色彩则能够彰显地域性民族文化特色.

3、结束语

现代油画艺术中的设计元素 篇6

设计源于绘画,绘画为设计提供成长的能量,设计反哺绘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塞尚的艺术开始,油画艺术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绘画艺术运用设计的元素, 强化了视觉意识。包括后来的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等都具有一定的设计感,从形式构成、色彩构成来解读绘画艺术特质更能发现其设计元素。

从艺术起源来看,设计发展是从原始宗教活动和记录自己思想开始的。在原始宗教活动中我们的祖先为了传递信息与交流创造出各种符号形象。图形绘画形式逐步演变成绘画的艺术形式。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之后,设计一直停留在对于形态外表的装饰。表现为一种严谨,典雅的古典风格。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19年,随着“包豪斯学院”的建立,设计的概念终于得到完善,形成体系,使设计从较高的精神需求走向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结合的艺术道路,奠定了一个新型的艺术学科,现代设计诞生了。现代设计艺术学科的建立并不是说设计从绘画中脱离出来就与绘画毫无关系了,我们发现设计与绘画作品大多都是以图形传达信息,以图形元素来表达画家与设计者对生活、对艺术的情感;同时设计与绘画在创作思维上都在于创新,通过画家对美的形式法则的特殊理解以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来表达,将个人主观意志的潜能发挥出来,以创作出新的形式美。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法国画家塞尚开创了现代派绘画,被称为现代派之父。他的画具有鲜明的特色,重视绘画的形式构成。随后马蒂斯等人开创野兽派,他说:“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我无法区别我对生活具有的感情和我表现感情的方法。”马蒂斯向东方艺术吸取了许多平面表现方法,画面富于装饰感。康定斯基、马列维奇等人开创抽象派马列维奇的立体主义则转向一种图表式形象拼凑,构成半画谜,半招贴画式的性质。毕加索开创立体派,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开创几何冷抽象派;美国画家波洛克开创行动热抽象画派。这些画派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他们的绘画艺术不完全模仿,以纯粹的理性传统绘画操作是无法达到的。他们的绘画中有很强的设计性,绘画中的设计性具有一定的反绘画性,创作中会有意地消减笔触,简明扼要地陈述思想,崇尚通俗性,是直接表述思想的有效的符号形式。更多的是有很强的制作感,把绘画的视觉元素进行理性的几何化、形式化、图像化,这种视觉元素的处理方法使作品通常具有很强的形式构成感或色彩装饰感。

现当代油画艺术中的设计元素可从画面的形式构成和色彩构成两方面去探析。

一、形式构成元素

在一幅画面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许多油画作品只画这最基本的元素,甚至几笔就完成了一幅作品,像毕加索创作的《浴室》,强调了这画面的形式感,将空间割裂成许多面,采用立体主义手法,使空间分解为平面。波洛克等画家利用泼洒的方式作画,画面中点和线交叉融合等够成关系,打破传统安格尔式的自然古典美。不论是架上绘画,还是公共艺术;也不论是东方本土艺术,还是西方后现代、当代艺术;更不论倾向于写实的新具象,还是偏重于非写实的抽象表现;点线面的形式构成作为一种艺术语言都是普遍存在的。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在他的作品中经常采用不同形状的几何形,不同的色彩、自由的平面化构图形式,使得画面上的各种视觉元素互相呼应,构成动静相宜,丰富和谐的绘画世界,康定斯基的作品将音乐的韵律和绘画的抒情性很好的结合了起来,把绘画性和图案化结合起来,给人一种极强的形式美感。

吴冠中曾说过一句话“我自己作画,一想探索形式之美,但同时竭力追求意境。”吴老先生对绘画的形式构成有很深的研究,也是他一辈子孜孜不倦的事业。点、线、面是吴冠中先生绘画作品上构成形式美感的基本要素,他的油画代表作《桥之美》完美的将点线面结合

在一起,并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画中房屋是块面,流水是长线和曲线,桥与流水落实相交,丰富了画面的形式变化。著名艺术大师亚瑟·道说过,画面的空间一定要用一种美的形式去构成。这就是说画面的结构只有经过系统化组织才具有表现力。形式美感是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是主体通过客观自然认知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形体与空间的综合表现。

二、色彩构成元素

现代主义绘画的色彩完全摆脱了写实性色彩束缚,打破了色彩对形体依附的固有色观念,不去再现描绘物象的色彩变化规律和客观存在状态,而是强化画家的个性追求,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把色彩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视觉元素,在画面中注重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及新的表现形式的研究,他们一般把对象的色彩作单纯化,平面化处理,舍弃透视与明暗的作用,更多注重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均衡、节奏、韵律、对比、调和等形式法则或采用排列、组合、并置、打散、分解、重构等设计手法,构成新的丰富的色彩视觉效果。在现代主义绘画中,画家着意强调二维空间式的画面语言表达,着重于物象间色彩组合形式与构成关系,对色彩作夸张变化并讲究色彩的意象化处理及形式趣味。如康定斯基在《构成第九号》作品中采用丰富的色彩来组织分割画面,其中穿插各种大小不同的圆点,各种形状的色块,通过这些设计元素的组合,构成了一幅具有现代设计感的平面绘画作品。毕加索的《奥尔塔工厂》,把现实生活中的工厂形状加以破坏,把空间分解成许多几何形体,并根据明暗的配置对色彩进行重新组合,构建成一幅带有强烈设计感的风景画,画面上黄色、红色与灰色互相交错映衬,给人以斑斓多变的色彩效果,物象色块间大小的有机组合和配置,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图形形态,给人一种强烈视觉感受。

在当今绘画艺术创作中,艺术形态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外绘画艺术的发展已经摆脱了传统绘画的束缚,更注重作品内在精神的感触和画面的设计构成,表达出强烈的设计意识。绘画不是单纯的描摹事物,更多的是表达情感。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具有设计感的绘画是将事物进行理性的重组安排,加强画面在形式构成、色彩构成方面的个性化创造这样的组织安排更能使画家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寻求表现自我的重要门径。

东巴舞蹈中武术元素的价值探析 篇7

在东巴舞蹈中有许多的武术元素, 而且东巴文化研究员和力民在2012年体育人类学丽江论坛上还提出了东巴武术的概念, 并且提出将东巴武术作为健身方式进行推广, 本文就在次基础之上研究东巴舞蹈中武术元素的价值。

每个普通的人和每个学术领域的专家对价值的定义都是不同的, 价值来源于对自然界的不同认识。在这个领域中本人认为, 价值是客观事物表现出来的社会意义和重要性。德国心理学家施普兰格尔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把人的价值关区分为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等。那么相对应的客体也应该有与价值观相对应的价值。

2、东巴舞蹈中武术元素的价值

2.1、东巴舞蹈中武术元素的文化价值

东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东巴舞蹈的研究受到了国际学者的追捧, 早在八十年代就有学者驻扎在了云南, 进行了数十年的田野调查研究, 可见其文化魅力影响深远。对于推进我国传统文化全球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让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实现完美融合与交流;东巴舞蹈中的武术元素或多或少的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思想精髓, 其中所表达的仁爱、诚信、友善等传统体育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人, 强调了身体与精神的统一, 成为了研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证据。

东巴舞蹈中武术元素反映了纳西族人的民族信仰和宗教信仰, 从身体锻炼到精神信仰, 从普通的生活到有组织的宗教祭祀,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社会, 从西北迁徙到西南, 这段历程无不凝聚着纳西人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东巴舞蹈不仅具有完整的舞蹈套路和形式, 还有音乐、服饰、法器、刀具等;除此之外, 还有专门记录东巴舞蹈的东巴文字和东巴语言, 记录东巴舞蹈的《东巴经》和《磋模》, 其中东巴经中就记录有上千种武术元素符号, 就是俗称的东巴武术;东巴舞蹈是现今世界上拥有语言和文字的仅有的民族文化之一, 完善的宗教祭祀体系和语言文字, 其研究价值可以堪称是举世少有;其所展现的文化价值和考究价值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2.2、东巴舞蹈中武术元素的理论价值

有学者认为理论价值是客体对实际社会现象的解释和分析, 解决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所体现的价值。

东巴舞蹈中武术元素是纳西族族人生活的写照, 它解释着纳西族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的社会行为的选择。一种文化中的任何元素是其社会发展、变化的体现。东巴舞蹈中的武术元素不仅体现了纳西族人从古至今的生活状态、方式、思想、社会文化等。在社会认识深刻的现代其理论价值在多方面有所体现, 比如, 考古参考、人类社会历史研究的资料、文化交流和融合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不在局限与东巴舞蹈舞谱中武术元素的解释与探析, 更多的是东巴舞蹈中代表纳西族人民产生与发展的文化意识、社会意识、思想形式等的研究。这些都成为东巴舞蹈以及其武术意识研究与发展的理论价值。

2.3、东巴舞蹈中武术元素的宗教价值

纳西族在原始生产劳动的形成、原始宗教的发展基础上, 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其他民族的宗教文化的吸收形成了对纳西族的社会风尚、生态道德等的融合, 特别是对纳西族人民的生活、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的东巴教, 其宗教文化成为纳西族重要民族文化的代表。武术源于生活, 舞蹈源于艺术,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发展的代表、文化继承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 艺术产生于生活, 逐渐融入生活, 人们在不丢失最初的本能动机形成的武术文化的基础上, 随着宗教这种思想文化的形成, 东巴舞蹈中的武术文化逐渐成为产生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东巴文化的代表, 或者, 随着宗教意识的完善与发展, 强身健体、增强文化意识的武术文化逐渐成为纳西族人们生活、意识、审美等方面的主导。

在纳西族中, 东巴教与纳西族族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不管是个人成长还是生产生活甚至社会组织活动都离不开东巴教教文化的影响, 东巴教在举行仪式时, 东巴舞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东巴舞蹈中的武术元素、舞蹈元素等都呈现教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承, 在为族人创造最高和绝对满意的境界和体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结语

现代艺术的价值元素 篇8

教师在教学《台阶》这篇课文时的落脚点, 大多放在了父亲的勤劳, 简朴做事的人物性格的分析上。这是认知的层面, 仅仅完成了对文本“事实”的认知。作为文本解读, 特别是教学生解读, 绝不能停止在认知这个层面, 而是需要把解读教学提升到生存层面。那么, 怎样走出有关人物形象、性格、品格的老套来解读《台阶》呢?本文以“空间”元素在作品中所独有的意蕴为切入点来解读《台阶》。

“台阶”是“我们家的台阶”, 它是“我”的一家人居住屋舍的地基, 作品中“父亲”为它的“低”而心情压抑, 为它的“高”而精神恍惚, 皆是由于它位于“我”的“家”, 也就是说它是“我”的“家”的一部分。小说《台阶》的“空间”位置规定了它与“我”的“家”的联系。

作品通过台阶的变化来反映“我”的“家”的变化。作品不写“我”的“家”的全貌, 而将笔墨聚焦于“台阶”, 取“台阶”所具有的“层级”性特征, 它与地基连成一体托举着“我”的“家”, 这就成了一个文学的意象, 寓寄着一种与乡俗有关的深层的社会内涵。比如, 在乡间, 本来是和谐的乡邻, 往往因为筑造屋舍而反目成仇。在造屋的时候, 后来者要居上, 高前者一行或两行砖, 意在压邻居那么一点点儿运头。由此可见, 当筑造行为脱离开栖居的本质异化为一种精神、价值、欲望的寄托之后, 筑造本身就被颠倒了, 筑造与人生存在各种关联也走向反常, 人性也就随之扭曲了。

以上所分析的是台阶的“空间”位置所具有的规定性及其影响。当然, 从这里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明白《台阶》构思的思维线索。

小说中的“台阶”作为人物活动的“空间”所具有的意味, 可从两个角度来看, 一是老屋的台阶作为“父亲”活动的空间平台, 二是新屋台阶作为“父亲”活动的空间平台。当“父亲”活动于其上的时候,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先看前者: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 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 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 那里栽着几棵柳树, 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 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 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台阶”———小说中“我”的“父亲”小憩时的主要场所。他在这里远望着村落中与之相对的乡亲屋舍的“台阶”。“我”家的“台阶”, 在这时已是作为“父亲”现实的活动平台, 而“高高的台阶”则成了注视的对象。这是一个极富有象征意味的画面, “父亲”想从脚下的“台阶”渴望跨越到那心中向往的未来的“高高的台阶”。摇动的柳枝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样的情景描写, 表现出“父亲”执拗的性格。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的头上“飘来飘去”, 此时, “父亲的头上”又成为“旱烟雾”的飘动“空间”, 这在“我”的眼里, 那不是“旱烟雾”飘在头上, 而是盼望高台阶的愁思笼罩着“父亲”, 缠绕在他心头挥之不去。“旱烟雾”, 在这里旱烟雾就有了“愁思”的象征意味。“父亲”脚下的“台阶”和作为心中追求目标的“高高的台阶”, 一个是“平台”, 一个是“目标”, 从脚下的“台阶”跨上心中的“台阶”, 这又构成一个“空间”的意象, 有韵味, 耐人品读、咀嚼。

作为人物活动的一个“空间”, 当新屋建好以后, “父亲”却不能适应他朝思暮想的高台阶, 请看文中的句子:

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 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 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 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 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 便一级一级地往下挪, 挪到最低一级, 他又觉得太低了, 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

高台阶虽然建成了, 但“父亲”的精神上显然没有过高台阶生活的思想准备。他连与乡亲对话都出了差错。高台阶, 此时作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父亲”不适应, 不习惯, 他产生了心理障碍。

不仅如此, “父亲”的体力也不适应行走在高台阶上, 特别是负重的时候:

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 噔噔噔, 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 到第四级时, 他的脚抬得很高, 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 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 他停顿了一下, 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 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 父亲身子晃一晃, 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父亲”在高台阶上闪了腰。高台阶作为“父亲”建造的活动平台, 非但不能给他带来惬意, 反而给他带来了伤害。作品特别指出, 他非常“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 到第四级时, 他感到了吃力。这时的“台阶”, 已不是“台阶”, 而是“我”的一家, 特别是“父亲”梦寐以求的生存场所, 它不适合“父亲”。人们追求“高”, 但是忽略了栖居的其他方面, 比如担水, 这是生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事情。很显然, “高”虽然满足了某种精神追求, 但也给人的生存带来了诸多麻烦。这又是一个令人思索的文学意象。求“高”, 在这里破坏了“家”的生态平衡与和谐。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 台阶的“空间高度”是造成父亲生活道路悲剧性的主要原因。本来, 人们根据自己的情况, 适当地把房屋造得阔一些, 高一些, 住得舒服一些, 无可厚非, 这也是人应该追求的。那么, 父亲造高台阶新屋子究竟错在什么地方呢?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 “屋”字, 其义有“居也”之意, 是住人的地方, 同时, “屋”字还可作“动词”, 有“屋之”之义。“屋之”, 就是“遮挡”, 挡风挡雨挡日晒, 关上门睡觉挡坏人……由此观之, 父亲为“地位”造屋让房屋承载了一种表现地位的观念———父亲超越自己的经济实力, 勉为其难, 为追求虚浮的“地位”, 花大半辈子造高台阶的屋子, 不但没有“保护”自己, 反而伤害了自己。

经过这样的文本解读, 自然而然就可推出这样的生存哲学———如果一个人不顾自己的实力去追求一种虚浮的东西, 那么, 他的人生必将是暗淡的, 不管成功与否。读这篇作品, 要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即人要为自己作恰当的定位, 要为自己活, 而不是活给人看。

现代艺术的价值元素 篇9

一、藏元素商品的品牌幻象

搭载中国高铁, 5100西藏冰川天然矿泉水高歌猛进, 定位高端水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5100矿泉水是西藏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 水源地位于海拔5100米的高原, 纯净无污染的水源是其核心竞争力。它的平面广告中, “双手托起泉水形成的哈达”“人物身上的藏银饰”“蓝天白云下的雪域高原”这些无不是西藏文化的代表符号。水流形成的洁白哈达, 既暗示了该品牌所具有的产地背景, 也向消费者表达了真诚的敬意。通过隐喻的手法, 广告把画面中藏元素符号所负载的自然、健康、高贵、神圣以及真诚的追求转移到商品上, 从而达到了对商品品牌内涵的表达。

布达拉宫广场上, 奇正药业的几幅户外广告非常醒目, 广告里那个扎了无数条辫子、脸上有高原红的小姑娘成了进藏旅游的人们抹不掉的西藏印象。电通公司为奇正藏药制作的电视广告:藏族少女千里迢迢从青藏高原来到现代城市与汉族少男相见, 带出奇正藏药“心灵的故乡, 健康的希望”的信息。尾镜:“奇正藏药, 重在疗效” (西藏林芝奇正藏药厂出品) 。奇正的成功, 除产品本身如广告所说“重在疗效”外, 品牌传播中隐含的藏地印象和藏医药文化意蕴恐怕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奇正藏药1993年发端于甘肃兰州, 1995年才在西藏林芝建厂, 算不上纯粹意义上的藏区企业。但在多数消费者心中, 奇正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西藏品牌, 这也是奇正努力营造的品牌形象。从奇正开始, 少数民族医药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大众关注。西藏概念为品牌所属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同时品牌的成功也为藏医药文化乃至藏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 “布达拉酒”却非当地生产。再如“西藏红”出自青岛, “珠峰”啤酒却产于广州, 越来越多的非藏产商品打着西藏的招牌涌向市场。这些品牌的塑造似乎都看中了西藏元素, 看中了人们心中对于西藏的联想和想象。产品制造商通过广告把这种原本与产品毫无关联的联想固化下来。广告修辞通过语言向消费者作出承诺, 也通过语言诱导、控制消费者, 这种语言包括声音、图像和文字。人们被引导, 走向语言所营造的幻觉空间, 常常把对广告修辞的认同当作对广告宣传的品牌或商品的认同。广告修辞话语构建起一个幻象世界, 它借助各种符号与象征构成品牌幻象, 在仿真时代用强有力的情感震荡和驱动, 将受众载入一个似乎比日常生活还要真实的世界, 最终戏剧性地达到劝服目的。

二、西藏生活的想象与现实

藏元素品牌的塑造是商品品牌与西藏形象的关联, 而西藏形象也一样是一种符号/能指与所指的联结, 各种关于西藏的符号/能指构成了人们对西藏的想象。数百年来, 西藏的形象带着描绘者的想象和心意, 总能变成满足各种标榜需要的表征符号。

“香格里拉”本来是西方自称通灵的神智者的预言中的“理想王国”, 后来又被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 在其游记式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放置在中国的西藏。小说杜撰出这样一个融合佛教、基督教、儒家等诸多文明, 超越地理和文明界限的地方。本质上, 它是一种远在藏区之外的西方文化的单方面臆想。在西方人眼中, 西藏就是“香格里拉”, 一个想象地图上的神秘王国, 西方文化想象中的人类救赎之地。佛寺古刹、神山圣水以及朝圣路上的孤独行者就是西方媒体认为的“真实的西藏”, 他们甚至控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西藏文明的衰落。长期以来, 西方媒体在对西藏的媒体构建中存在刻板印象和诸多集体误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所谓的“西藏热”或“西藏文化热”表现在文化市场上则是《青藏高原》《回到拉萨》的歌声不绝于耳, 难以计数的以西藏为名的畅销书大行其道。还有无数旅游者背着行囊奔波在雪山、圣湖之间。西藏的诱惑产生于西藏被再现和被表述的过程当中。正如米歇尔·泰勒在《发现西藏》中所说, 西藏除了是一种地理现实外, 还是一种思想的造物。集结在“西藏”名下的音乐、文字和影像不断再现西藏的同时, 也营造出有关西藏的迷人神话。

西藏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限制, 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加上宗教文化的盛行, 西藏成为外界向往的神秘之地。在一些人眼中, 西藏是人间的天堂, 人类最后的一片净土, 但他们却忽略了西藏现实中的另一面:生活条件艰苦, 自然环境恶劣。新中国成立以来, 西藏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 藏区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未完全改变西方人对中国和西藏地方形象的认知, 真实的西藏往往不能客观地呈现在西方人面前。西方视角中的西藏形象与中国互不交接, 南辕北辙。在西藏形象和西藏话语上, 中国在承认西方普世论话语作为主导话语权的同时, 更要努力打造中国的价值观, 在西藏形象和西藏话语上, 中国必须坚持历史的主题和发展的主题。

三、商品流通中的文化交流

商品流通对文化传播具有巨大作用。商品流通到哪里, 蕴含其中的文化价值亦随之而至。从某种意义上讲, 商品可以算作自由跨越文化障碍, 特别是打破意识形态壁垒惯用的文化文本。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庞朴指出, 市场上的商品也总带着它的出生风貌呈现。任何人造的非自然的对象, 都有时代和地区的烙印, 都有当时当地生产方式、科技水平、生活习俗、思维模式、宗教情绪、审美趣味刻成的烙印, 表示自己的年龄和籍贯。在展现民族生产力水平的同时, 优秀商品也表现出其承载的传统气质和思维水平。科学、宗教、艺术乃至战争, 在历史上它们都充当过跨国界文化传播的工具, 而唯有商品承担文化传播使命时最易让人忘记意识形态。文化的价值、意义附着在商品的功能之上, 与日常情境相连, 更具平易的态度和风格。商品文化含蓄地通过商品的造型、包装等要素给消费者以某种文化暗示或启迪, 消费者需借助自己的知识背景、审美经验以及想象力才能领悟和解读这一价值、情感, 然而这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却更具说服力。

商品承担了广泛的文化联系与幻觉功能。广告把商品诠释为展开“文化联系与幻觉”的文本, 独具匠心的广告能够把各种意象附着在平庸的商品之上。商品文化不像文化商品那样直接、完整地以文艺形式表达意义, 许多意蕴是内在的、隐喻式的。商品生产者或许并没有在商品的形式中注入明确的意义, 而广告等营销活动却通过文化解码赋予那些原本寻常之物以情感和价值, 激发消费者源于文化的种种欲望和幻想。在消费者的想象空间中, 商品与传统、未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对象。

对于西藏商品来说, 其进入市场晚、生产成本高, 在商品日趋同质化的环境下, 靠产品本身的功能价值竞争, 恐怕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西藏的神秘性, 以及与西藏有关的符号联想, 如产地、功能和工艺等, 这些都是西藏商品与生俱来的无形价值, 是西藏商品品牌的天然优势。对西藏商品品牌的符号化传播, 目的是通过把藏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西藏商品的品牌塑造之中, 形成商品品牌的价值符号体系和文化内涵, 进而形成品牌的竞争优势。塑造品牌的同时, 在西藏商品 (包括区外的藏元素商品) 品牌的传播和商品流通当中, 西藏的文化传承, 西藏的风土人情和有关发展中的藏区人民真实生活的信息也随之一同带到消费者身边, 这些都是在对外传播西藏, 以一种跨越文化障碍和意识形态壁垒的方式呈现给人们一个真实的西藏。

随着传播的全球化和多元化, 人类已进入泛传播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渠道、方式也泛化了, 一切中介“物”都成了传播的通道。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 西藏对外传播应跳出传统单纯的信息传播思路和宣传模式, 以泛传播的理念来指导西藏对外传播体系的构建, 以西藏特色民族文化为核心传播力, 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西藏对外传播体系, 以服务西藏地方和整个国家的对外传播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从文化的视角入手, 以传播西藏特色民族文化作为内在动力, 以文化交流代替宣传, 实施对外传播, 通过文化的传播带动国家理念的传播, 以软性的传播方式实现最终的传播目的, 使西藏的对外传播融入日常的文化交流与文化消费的过程中, 实现我们的对外传播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培爱.当代商品传播中的文化融入[N].文艺报, 2003-04-29 (003) .

[2]刘小三.对外传播中西藏形象建构的策略和方式[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29-35.

现代绘画艺术中的设计元素 篇10

早在史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就已存在。壁画以简练、准确的线条勾勒、鲜活的色彩及简练、概括的动物图像表达出生动的现实生活,反映出人类早期绘画的面貌。它不仅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现状,也真实地记录下了人们的精神状态,这个时期的绘画既装饰生活,又成为一种精神自由释放的寄托。在经过了古希腊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印象派时期,直至现代主义阶段,绘画从追求二维平面中的空间感,到注重室外的自然光,再到现代主义对画面中构图、色彩、线条、造型的重新建构,随着人类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哲学观念的启示促使着艺术家选择和创造新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己所认识的世界,由摹写客观物质的形态走向表现画家自我精神,由再现走向表现。在绘画成为人们生活中精神寄寓的方式的同时,这一方式的表现方法也越来越多,绘画工具、材料、技法、形式和理念都在不断改进。我们注意到,自现代主义起,体现现代意识的设计元素常常被艺术家主动地在绘画中使用,如后期印象派绘画、立体派绘画、抽象主义绘画、极限主义绘画、欧普艺术等等,使绘画艺术呈现出多样的面貌。这里所说的设计元素是指以设计的思维对画面进行构建的绘画元素。艺术家在二维平面上通过熟练地驾驭造型要素的构成,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形式,材料与技法的创造过程即充分体现了绘画自身所具有的主观性、创造性和独特性的本质特征,也与现代设计的动机和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代设计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设计活动,与传统设计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他与大工业生产和现代文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现代主义横贯20世纪,不但深刻地影响到整个世纪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同时,对本世纪的各种艺术、设计活动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设计的元素和理念走入绘画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事实上,在艺术与设计的历史叙述中,绘画艺术与设计始终保持着一种同步和互动的关系,在古典主义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及以后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可以找到艺术与设计之间对应发展和互相影响的典型例子。比如18世纪出现的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文化运动,它同时涵盖到各类艺术和设计。再比如19世纪末的象征主义艺术对同时期“新艺术”运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维也纳“分离派”重要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作品和法国设计家艾米里·盖勒的玻璃器皿设计都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特色。但是由于艺术与设计存在着诉求不同的本质差异,致使两者的关系始终保持着距离感,直到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出现。

包豪斯是1919年由沃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以发展设计教育为主旨而建立的学院,对传统的艺术与设计教育提出挑战,把艺术与设计置于同一个平台上,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格罗佩斯在其亲自拟定的《包豪斯宣言》中提出:艺术家应该转向应用艺术一旨在将艺术与技术合为一体。他相信艺术家具有用生命设计产品的能力,在客观上使得艺术家与设计走得如此之近。在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推波助澜下,现代主义设计达到了一轮空前的高度,同时也使艺术家与设计的联手成为现实。格罗佩斯聘用教师包括:伊顿、马克斯、穆什、施莱莫、费宁格、克利、乔治·蒙克、什莱耶、康定斯基,由绘画艺术家们组成最强大的设计与艺术教育团队,这一点就很耐人寻味。当然,格罗佩斯选择他们也是因为看到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设计因素。由于有如此多的绘画艺术大师参加,使得学院的设计教学大大增加了艺术含量,与此同时,现代设计的理念和元素也被艺术家广泛应用于自身的绘画艺术实践。伊顿的色彩原理学和对平面、立体形式、肌理的训练成为学院的现代基础课,施莱莫早期受毕加索、塞尚影响很大,来包豪斯时期正是他的表现主义绘画进入成熟的时期,他把个人的创作特点和结构秩序性带到教学中去;表现主义画家乔治·蒙克在学校进行基础课教学,期间受到包豪斯精神的影响,绘画风格发生了变化。德国表现主义大师保罗·克利和格罗佩斯的思想一脉相承,他有自己的对于形式认识的体系,并把它带入教学中,利用绘画来传达自己的教学思想。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德国非常重要的表现主义大师康定斯基早期的绘画历经印象主义和新艺术运动装饰等各个阶段,此后,他进行了抽象表现主义形式的大胆尝试。来到包豪斯的时候正是他转型后艺术创作的高潮期,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抽象画家,他把自己的理论用于视觉艺术的创作与教育上。尽管这些艺术家及教学方式各不相同,但他们在基础课的教学中都强调了对于形式、造型和色彩的系统研究。他们一方面把绘画中的个人经验带入教学;另一方面对绘画的艺术规律和原理在设计的前提下进行了严谨的理论梳理,无形中使绘画艺术和现代设计形成了默契,在相辅相成中融为一体。

现代艺术的价值元素 篇11

其实,中学文言文教学就是为学生搭建好一个与古人、古代语言艺术、古代文化对话的平台,让文本作者的过去“视界”与领会者主体现在的“视界”相融合。其中,一个‘突破口,一个‘聚焦点是组织好一个教学过程的两个关键问题。(钱梦龙)笔者认为古文教学中对“古”的认识和赏析就是最好的“突破口”。如何让其文化底韵渗透给学生加以咀嚼、消化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

文言文教学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古代的诗歌、散文就是积累传统文化,没有传统文化的积累,要真正读懂古代诗文就非常困难。古代诗文中经常会写到松、竹、梅、菊,它们有特殊的意义。例如,陶渊明的《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菊?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了解菊在传统文化中的含义。孔子说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于是,松就有了坚韧的品格。松竹是君子的象征。陶渊明辞官不做,他是高尚的,是坚贞的,他是君子。所以,他才特别关注园子里的松、菊。学生如果能读出这些含义,才能真正理解陶渊明。同样,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也要让学生积累牡丹、莲的文化内涵,为什么“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唐诗名句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自此,牡丹的富贵收到人民的喜爱。周敦颐独爱莲,莲就有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文化内涵。学生自然也从中受到熏陶,品格变得高洁。

二、让学生积淀人文精神

不错,语文是工具,但这个工具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是用来传递优秀文化的,是用来陶冶情操的,是用来感悟生命的。文言教学不能呆板地立足于文本的咀嚼,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笔者以为,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人的文明”的精神。具体地说,就是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怀他人的求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文学的求美精神,就要突出语言的生命内涵,突出学生对生命和情感的体验。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就要使文言教学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现代艺术的价值元素 篇12

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时, 会发现许许多多线的存在形式, 各种线形分别呈现着其各自的特征, 如蜿蜒的道路, 曲折的小溪, 微风拂过水面荡起的涟漪,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高耸入云的摩天建筑, 以及人们日常活动的路线轨迹, 等等。仔细观察,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 线的存在无处不有, 可谓千变万化、形态各异。

在几何学上, 线是点在移动过程中留下的轨迹。因此, 它是由运动产生的。线的第一性质就是长度, 线又是两点之间的连接, 同时也是面与面之间相交的界限, 点的移动轨迹决定着线的性质。点按同一方向移动的为直线, 当方向发生有规则的不断变化时, 则成为曲线;当点经过一定的距离后改变方向时, 则成为折线。线形的代表有直线系和曲线系两大体系, 不同的线形决定着形态性格差异。从室内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 线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封闭造型的空间结构线;另一种是丰富室内造型的装饰线。前者决定着室内的基本造型, 后者可以帮助室内提高室内设计装饰语义, 有利于塑造室内空间的个性, 丰富室内设计的内涵, 满足人们在室内空间的心理感受和审美需求。

俄国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在包豪斯期间所著《点、线、面》一书, 就详细地阐述了绘画元素外在和内在的两个方面:“就外在概念而言, 每一根独立的线或绘画的形就是一种元素。就内在的概念而言, 元素不是形本身, 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法国视觉美学家德卢西耶·迈耶曾对线作出过这样的解释:线是构图中最基本的部分, 而构图中的动势、体积、阴影和质感都是用线来描绘的, 线能表示任何事物, 还能表示体积。在艺术家笔下, 那些流动的笔触所形成的流畅的线条, 塑造了优美的图画, 为人类造物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的行动轨迹, 与其心情、周围的环境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例如, 上班工作和下班回家, 行走路线尽管相同, 其节奏却是不一样的。清晨去公园练跑, 晚上外出散步, 或田径比赛或犹豫徘徊的时候, 人的运动步伐所形成的轨迹是不相同的。通过这样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线在不同的运动形式上, 所产生的形态和节奏各有不同。

在室内设计中, 立体造型的因素是多样的, 而其中“线”在室内造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室内的造型是由众多的面所组成的, 线是室内面的沿边活动界限, 是形成造型的最基本骨架, 线的变化构成了室内的面的相互联系。线决定了面的转折、面的连接、面的交错。在立体的室内造型设计中, 线不是孤立存在的, 线的长短、疏密、曲直、快慢、方向等属性, 将决定室内造型的特征。线的数量多少又决定了室内造型结构与装饰品质的变化。线的存在, 实际上是对面、体的引导, 并构成室内造型的结构特征。

远古人类, 以及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 在描绘事物的时候, 总是从线入手。东方的绘画艺术, 更是以线描的方式来表达的, 线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 同样可以唤起人们对造型的联想。室内设计中的造型线是指室内的形体线。它决定着室内的基本形态。无论是直线体还曲线体室内造型, 都是由决定外形的线来表述的。就拿一件普通的室内来讲, 室内本身包括各种空间界边线、顶角线、踢脚线、造型线、装饰线, 各部位的形体线的长短、曲直、方向的因素决定了室内的形态。而室内造型的变化与室内各部位的线性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当改变它们的线形关系时, 室内的形体必然发生变化。

在室内造型设计中, 空间结构线的价值, 还在于线形的长短比例与线形方向的变化, 空间尺度的长短比、宽窄比, 应当符合室内自身的变化特征。我们知道, 比例的形成是由线的长短所决定的, 符合人们的视觉美感的比例, 有助于提高室内的空间造型效果和装饰效果。室内装饰造型采用线形的弯曲度与线的方向角度变化, 将有利于室内的性格加强和削弱。室内空间的线形弯曲度加大时, 室内的空间就显出自然流畅特征;室内线形较为平直时, 室内的性格则会显得端庄、高尚;当室内的造型线呈现出几何曲线时, 室内造型则显得流畅, 有温暖的情感特征;若曲线具有一定的速度感和弹性感时, 会让人们体现出室内造型飘逸柔软、优雅别致的情调。几何曲线造型的典型代表是圆周, 它具有对称和秩序性的美感。常见的正圆形、椭圆形、卵圆形及涡旋形等, 在室内造型中非常普遍。

线的运用在室内造型设计中的另一个作用是分割与组合。谈到分割, 我们就会想到蒙得里安 (P·moneri an) 。他早期的作品, 是按分割和单纯的比率构成的, 而且是以垂直线和水平线结构为主。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看, 立体形态的分割的价值, 应该是认识形态空间和运用空间。从室内造型来看, 分割也是室内造型的一种有效手段, 它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合理空间。分割的实质是分而不断、割而不离。通过分割, 可以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周密的安排, 这也是设计出造型优美、个性突出的室内造型的有效手段。

分割在室内造型设计中, 首先要根据设计造型特征的功能需要来完成。分割可以采用不同的线形来完成, 有直线的分割、曲线的分割, 还有镂空的分割, 以及各种边、角、面的分割。分割线的长短、宽窄、方向的选择恰当, 会使室内的造型变得更富有活力。直线形的分割方式, 可以强化室内造型的庄重、端正之感;曲线形的分割, 可以增强室内造型的亲密感与高级感。室内关键部位运用二次分割处理, 形成叠加造型的体块, 使之产生造型空间的层次变化。边缘线性与叠加从视觉上保留了丰富的直线特征, 细致线丰富室内造型的设计层次。整个室内显得庄重大方, 富于变化, 具有装饰美感。

线在室内造型设计中的另一价值就是线的装饰意义。室内作为一种立体的造型, 必然具备自身的体量, 体量本身是造型的根本, 设计的意义就在于增强室内自身的价值。装饰纹线的运用, 可以提高室内本身的触觉感受与视觉美感。作为实用与装饰的线, 在远古的彩陶、青铜器、漆器、陶瓷等一系列器物上, 许多都是用线来表述各种内容的。线形在室内表面有粗细、曲直、波旋、方向、快慢、刚柔等不同的特征, 同时也是人们对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联想。

室内造型设计发展到今天, 装饰纹线作为一种造型的手段已经物化在室内造型之中了。装饰纹线不仅可以强化室内本身的体貌特征, 而且可以丰富室内设计的造型变化, 增强室内的视觉表述。装饰纹线的运用, 可谓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不同的线形, 对塑造室内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直线的装饰运用, 会使室内显得庄重、大方, 具有稳定之感。通常来讲, 水平装饰线给人以宁静、沉稳、松弛的感觉, 垂直线体现出坚强挺拔的阳刚性格。曲线的装饰运用, 给人一种自然圆润、纤细柔美的印象, 体现出柔和优雅的造型特征。同时使用两种属性的装饰纹线时, 室内的形象则会显得刚柔相济。然而直线又有不同的倾斜, 曲线更有不同的方向变化和不同单元的多样形态。当然在设计中应注意两种线形的比例关系、方向关系, 不能均等对待, 要把握室内的商品属性, 突出室内的造型特征。

装饰纹线对于室内造型来讲, 除装饰美化以外, 既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 从触觉的角度又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要求。在设计师的手中, 经过对装饰线形的梳理, 室内造型显得更具人性化了。

在室内设计中, 线形是多样的, 合理准确地运用线条进行设计, 是室内造型成功的关键。造型线决定着室内的体量和整体造型, 装饰纹线要依附于室内形体, 以不影响室内的整体造型为宜, 主要用来丰富造型的层次, 形成更加典型的造型特征。无论线形如何变化, 室内造型中的线所表示的都具有面的概念。它所概括的是室内的造型结构和空间组合。因此, 在室内设计过程中, 对线的理解不能局限在元素本身, 线的性格往往是复杂多样的。室内中的线几乎总是与点、面结合在一起被考虑和发挥作用的。室内有限的边缘是线, 面与面相交处是线, 面的平视生成线。所以, 在进行室内造型设计时, 要充分把握线的造型规律, 灵活运用线的造型方法, 充分了解线的性格属性, 以空间属性为前提, 以造型变化为根本, 达到创新设计的目的。

摘要:随着室内设计的发展, 人们对其突破和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线性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最多且最具活力和表现力。室内造型设计的方法很多, 作为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的重要元素——线, 在室内设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是极具价值的, 更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室内设计,室内造型,线性,装饰纹线

参考文献

[1]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电线电缆企业物流研究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及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