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艺术设计分析

2024-07-16

现代社会艺术设计分析(精选12篇)

现代社会艺术设计分析 篇1

社会的发展与设计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设计在人类的生活中, 特别是现代人类的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的发展决定着现代设计的发展。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城市文化、国际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现代社会的共同特点。同样, 设计也有多元性、社会性、功利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从他们的特点也不难看出二者的关系密切、联系紧密。

一、设计的概念

何谓设计, 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 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这一次的演变过程中的定义也很多, 如下说法:设计一词是由西语design在现代汉语中的反应, 在古代中获得文献中早已有了相应的词义。《周礼·考工记》既有“设色之工、画、锺、筐、幌。”此处“设”字于拉丁中“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此“计”字也当于用以解释“design”的“plan”一致。现代汉语中的“设计”这一双音节词对西语design的翻译, 从其各自的语源背景文化来看都毫无歧义, 这正说明了“设计”作为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

不管是何种解释, 设计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通过各种形式, 表现美感的劳动。

二、古代社会与古代设计

古代社会中古代设计的发展在各个阶段都皆有表现, 其方面、形式都不同。以封建社会时期为例, 进入封建社会, 我国的设计也就进入例如缤纷发展的时期, 其在建筑、园林、陶器、纺织与服装、工具等兵器等方面均有较大的设计发展。如苏州四大园林设计体现了南方的地域特色, 而北京的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则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色。在这一时期, 设计融入了生活和社会中, 其在各领域的设计成果也比较突出, 比较成熟, 且分工也更细了。这一时期, 我国的设计也一直居于社会领先水平。

三、现代社会与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 主要依据现代社会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现代社会的科技、文化及现代人的审美观, 为人们的现代生活即社会创造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 更好的生产、生活服务。现代设计和古代设计的本质上是一样的, 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了, 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如广告的宣传, 都是为了宣传和告知某事物。新兴的技术引起设计生产及设计规模化时代的变革, 现代设计是信息技术的反响。同样, 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开始。设计的发展是一个将社会的科学、文化、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也是人们需求的体现, 使人们对设计的更高层的要求。

1. 现代社会对现代设计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随现代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人们对设计不再是以前的那么含糊, 而是要求更多、更具体、更严格。在设计中人们的要求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功能性是现代设计最基本的原则, 从古至今的设计都把适用放在首位, 设计要明确设计的目的、作用、功能。但是单一的功能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消费者以及观赏者的需求, 他们要求设计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要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 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有较高的审美功能和艺术品位。艺术性原则是设计家应该把握的设计作品的审美功能和美学标准, 必须首先要考虑在社会中有广泛的美感, 只有在尊重这种共同美感的前提下, 才能设计出为社会大众喜爱并具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来。

(2) 经济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不同的设计针对不同的消费者, 终归要考虑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这就要求设计要满足社会上的消费水平, 设计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 社会的发展, 影响着人们的需求, 只有不断创新, 设计才能更大的满足人们的生活。审美的要求, 才能更多的满足人们的生活, 审美的要求, 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创新是设计的活力剂, 人们不停的追求, 不停的创新才有助于推进经济的发展, 也推进了社会需求的发展。

2. 现代社会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在现代社会中, 现代设计的体现也很多。它涉及的面更广, 更具体, 他在社会中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设计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 现在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设计的身影。他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现代设计的体现。我举“鸟巢”做一个例子来说。“鸟巢”在其设计思想及审美都是现代设计前沿的一个最好体现, “鸟巢”造型艺术方面自然也很独特。体育场如同一个容器, 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缓和了建筑的体量感, 并赋予了戏剧性和具有震撼力的形式, 国家体育馆场所的完美纯净, 外观即为建筑的结构, 立面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结构的组件互相支撑, 形成了网络状的构架, 他就像树枝编制的鸟巢。体育场的空间效果即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 却又简洁而典雅, 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大, 陶瓷的纹路, 红色的灿烂与热烈, 在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完美的相容在一起。2008年奥运会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三大主题。自然要求在鸟巢的设计、修建中以节能、环保为主导。且“鸟巢”的造型独特, 设计新颖, 结构复杂, 科技含量高, 且还处处体现出人文的一面, 以人为本。这些是现代社会和现代设计发展巅峰的一颗璀璨明珠。

四、小结

设计与人的生活休戚相关, 由于现代设计与现代社会、市场、生活连为一体, 因此, 现代社会、市场及人们的生活也往往决定着设计, 设计也体现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发展。研究这一论题, 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人是现代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作用和地位, 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更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现代设计的本质, 是该科学更健康发展, 为社会创造更加丰富的审美对象。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设计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二者互相影响、作用, 并体现于我们的生活,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美的服务与享受。随之我们对设计的本质也要加以认知。本文主要论述现代社会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和相互间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社会,现代设计,融合性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第11次.2001.

[2]、李巍.《设计概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第四次.

[3]、 (美) 瑞兹曼.译者:刘世敏等.《现代设计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现代社会艺术设计分析 篇2

[论文摘要]诚信不仅是道德的一个基本范畴,而且也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之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现代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应从思想、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同时采取积极治理措施,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诚信机制和信用体系。

诚信在现代社会,既是一个基本的道德伦理范畴,同时也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经济、政治生活领域中的重要范畴。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问题,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正视这一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诚信机制和信用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即从分析国情,准确把握我国现代社会的性质、特点出发,这是认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党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艰辛的探索,已经明确地提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提出这个论断,也是科学地、正确地认识我国现代社会各种问题的依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九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涵盖了社会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胡锦涛同志在论述这些特征时,用了 “逐步摆脱”、“逐步转变”、“逐步缩小.,等多个动态词。在全

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之后,胡锦涛同志深刻地指出:“从五十年代中期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r,;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这些论述,对我们认识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以深刻的启迪。

笔者认为,现代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管理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不完善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

1、从经济上看,是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产生的 负面影响

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淘宝事件,淘宝公司和卖家纠葛仍在继续,昨日网上有消息称,林某由于出售假LV被广东警方抓获,而林某正是此前围攻淘宝商城事件的主力组织者“佐伦”。昨日,经记者求证,林某确系“佐伦”。据称,近几月内,LV公司接到大量用户投诉,投诉者说他们在一个名叫“靓团”的购物网站上买到大量疑似假冒LV的包。经LV公司取证鉴定,该网站销售的LV包全是假货。LV公司随即向广州警方报案。经警方调查,该售假案中的“主角”是一名林姓男子。11月24日上午10时30分,广州警方在犯罪嫌疑人林某租住的出租屋里将其抓获,目前警方已证实林某确实通过其搭建的购物网站“靓团”销售了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假货。这让人不由得将此事与淘宝卖家目前正在进行的维权行动联系起来。今年10月,淘宝商城公布2012年商家准入及续签规则。随后,林某等组织者将原用于联络虚假交易炒作信用的YY语音聊天室改为“维权”

大本营,在淘宝商城的政策调整之后,正规卖家已撤出该群,但活动组织者一直在群里继续煽动卖家围攻淘宝商城,还制造了支付宝挪用保证金等虚假信息,以达到引起外界关注的目的。“佐伦”被抓的消息,印证了淘宝商城此前的说法:围攻事件中的组织者身份可疑,大多是些因卖假货、炒信用被处罚过的人。对于目前部分卖家仍在进行的维权活动,淘宝昨日表态称,围攻淘宝者提出了取消信用评价体系、取消保证金等要求,直接挑战当前网购的通行原则和消费者权益。他们这种挑战社会诚信的事情终不能如他们所愿。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原来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在这一经济体制的转型中,一方面,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平等、公平竞争原则,效率优先、讲究盈利的原则,调动了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但另一方面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目的驱使下,有的人里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于不顾,甚至公然践踏、破坏这些原则来获取不义之财、不当之利,这使得以诚信为本的现代市场经济原则严重失范。这表现为对契约与合同背信弃义,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逃税走私,编汇编贷,赖账不还,坑蒙拐编等等。经济生活领域中,五花八门的不诚信现象,是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所致。

2、从政治上看,是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必然是一个民主一与法制比较完善的社会。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从历史上看,我国经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民众根本无民主权利可言,法制也是为维护封建统治集团利益服务的,一切都以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意志为转移,根本无社会诚信制度可言。从现实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获得比较充分民主和

自由权利,但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由于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因此体现民主与法制要求的社会诚信的环境和制度也就不够完善。这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乃至政府信用的缺失。一段时间以来,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差已成为影响生产经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不能应对经济转型,及时转变政府职能,仍以官僚主义作风指挥工作,朝令夕改,失信于民,也使政府的诚信形象削弱。云南省师宗县发生私庄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场救援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曲靖市政府秘书长、私庄煤矿“11·10”矿难新闻发言人李建军介绍,12日下午以来,井下投入290人的专兼职救护人员,分班次轮流对矿井所有巷道再次进行反复搜寻。截至13日9时30分,遇难人数已经增至34名,其中33人的身份得到确认,有25名被家属认领。目前仍有9名矿工被困井下,下落不明。李建军还说:“有关‘事发后,矿领导戚谷明才匆忙下井,并伪装井下逃生假象’的情况,公安机关现已查明,私庄煤矿副矿长戚谷明事发当天确实没有下井,而是把脸抹黑,伪造下井假象,事故发生后向救援指挥部说了假话,目前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这一事件反应了现在煤矿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领导的重视,各项制度也越来越严格,在制度保障中就有领导带头下井的规定。应该说大多数领导都做到了,但是也确实有少数领导没有做到,而是在关键时刻蒙人、特别是蒙领导,造成自己已经在第一线艰苦工作的假象。所以,“把脸抹黑”虽然只是一种现象,但它反映了我们对安全工作重视后,个别基层领导企图浑水摸鱼的用意、企图推卸责任的用意、追求个人利益损失最低化的用意。我想问的是:他的诚信何在?他的良心何在?

3、从思想上看,是各种意识形态的相互碰撞导致思想道德的扭曲

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文化,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积极的。但经济的多元化,使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思想道德观念发生蜕变。加之社会意识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旧的思想道德观念象幽灵一样,潜移默化,还长期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各种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更是死灰复燃或乘机渗透,更为诚信缺失现象推波助澜,成为当前现代社会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养公民的诚信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严峻挑战,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和道德规范体系尚未建立,某些腐朽、愚昧、落后的思想道德观念趁机沉渣泛起,致使一些人缺乏信仰,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不讲纪律。他们所信奉的人生哲学就是吃喝玩乐,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为满足个人的私欲,见利忘义,不惜牺牲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干出许多违法乱纪、背信弃义的事情,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破坏了市场经济制度的信誉,败坏了党风,败坏了民风。因此,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 ”。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 ”。“ 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要教育全国人民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里,关键要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通过表彰 “ 以诚信为本 ” 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揭露和抨击漠视信用、践踏信用的言论和行为,让 “ 诚实守信 ” 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 “ 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 的道德氛围。

现代社会管理对象特点分析 篇3

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平均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百分比)已降到50%以下,城镇居民平均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分别达到了国际标准的“小康”和“富裕”行列。近年来,我国居民主要生活用品(如油、肉、电器、服装、汽车)占有量不断上升;人均寿命和人均居住面积逐年提高。改革开放政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被管理者的追求就会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又云“饱暖思淫欲”。丰富的物质生活之后,既有可能产生智力投资、追求高雅、注意修养和自尊自强;也有可能产生空虚无聊、挥霍无度、寻欢作乐、丧失理想、丧失人格等等。作为管理者,要顺应被管理者的需求发展,适时引导;满足温饱之后,就向小康发展,继而向健康的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发展。

文化程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受到的教育比较单纯,阶级性和阶级感情是评判人的主要标准。人们办事情、想问题往往从朴素的感情出发,多少带有盲从的意味。近些年来,随着国力增强和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民族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上,各种信息、知识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头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客观上增强了人们对信息的敏感性,增强了人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们不再是消极被动地工作和生活,不再是没有文化知识的平庸与愚昧,也不再把管理者看成是普渡众生的“救世主”,而是用智慧的心灵、自信的精神、乐观的态度、旷达的胸怀去面对现实中一个又一个酸甜苦辣的问题。这就迫使管理者要“水涨船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在管理方法上掌握规律、讲究艺术。

自主意识、竞争精神日益增强

传统的中国教育总是把人训练得“合群”,即使自己有不同的看法、想法,也尽量加以隐藏或压抑,有时甚至自欺或欺人,慢慢养成了人们“恪守中庸”、“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人们的竞争精神受到压抑。“枪打出头鸟”成了绝大多数安于现状的人的口头禅。改革开放后,社会体制和人们思想有了很大变化,人们不再单纯依赖于单位和领导的安排,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越来越强。

面对管理对象这种竞争精神的增强,管理者应给予肯定与鼓励。“物竞天择”是自然界的规律。任何一个单位和组织都必需有合理的竞争氛围,它不仅仅能提高效率,更是使组织保持活力和不断进步的源动力。现代管理者不要害怕下属争强好胜、标新立异,恰恰相反,需要的是给予鼓励,即提供竞争机会,鼓励主动奋斗。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事业发展。

民主思想、公平心理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物质产品逐渐丰富,而在社会生活和物质分配中却又出现了种种不公。因此,随着人们的利益观念逐渐增强,要求公平的心理也越来越迫切。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下,一些人用非正当手段成为暴发户,拉大了贫富的差距;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腐败高发现象始终不能有效遏止。这些都引起了人们心中的怨愤。愈是如此,人们便愈是渴求公平。

在此情况下,管理者一是要满足人们合理的需要,关心被管理者个人的物质利益。二是创造社会生活中机会均等的环境,尽量避免分配上的不公平现象。三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金钱观念,正确对待物质利益,不做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事情。四是用制度保护人们的正当权益,打击腐败和不法行为。

完美追求日趋强烈

追求完美是一种趋于完善、趋于美好的心理趋向,是人类天性中的一种本能的反映。人们总是希望听到的、看到的、经历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于是,人们就自觉不自觉地以这种无形的心理尺度,去检验我们生活的质量:事业是否成功?学业是否优秀?朋友是否真诚?家庭是否和睦?爱情是否幸福?身体是否健全……。然而,现实生活中又往往不尽如人意,人们心理追求完美的趋向是绝对的,而与之对应的社会生活现实的完美程度总是相对的。与人们美好的愿望相比,现实生活形成了诸多遗憾和缺欠。

面对失败,面对不太完美的现实,常常有两种态度:愈挫愈勇或一蹶不振。前者值得颂扬,而对于管理者而言,做好后者的工作可能更有意义。面对应得未得、得而复失、人际冲突、事业受挫、财产损失、子女离家、青春逝去、健康受损等等,如何从不完美中寻求完美,如何变不完美为完美,甚至于如何接受完美与不完美同在的现实,这一切,需要管理者付出教育、引导、协调的心血。

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以上分析的现代社会被管理者的特点,也是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的变化而产生的,它也必定会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的新的变化,而产生新的特点。现代社会管理者必须适应这些新的变化,据此施以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才能真正站在社会发展洪流的前端,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现代社会艺术设计分析 篇4

一、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布罗代尔曾经指出,直至1867年马克思还从未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但吉登斯依然愿意承认,卡尔·马克思比其他经典作家有更大的重要性而敬仰他,这是因为他也认为和以前的社会形式相比较,资本主义虽非是塑造现代性的惟一力量,但它是架构现代性的至关重要的力量。按他的理解:“资本主义指的是一个商品生产的体系,它是以对资本的私人占有和无产者的被雇佣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这种关系构成了阶级体系的主轴线。”吉登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有以下几个特征:资本主义企业强烈的竞争与扩张本性;经济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彼此“隔离”,或者经济关系对其他关系的极大的支配性;私有制国家对于资本积累的依赖等等。由此可见,吉登斯是有选择性地继承了马克思的观点。

二、工业主义的新发展

工业主义不仅指机械化的技术和工厂生产,机械化的运输和交往方式的发展,工业主义预先设定了生产的规范化组织,目的在于使人的行为、机器与原材料的投入和产品的产出协调。在“工业革命”的原初时期,工业主义首先出现了燃煤与蒸汽动力,后来又出现了巨大而沉重的机器在工厂里忙乱的情景,而现代工业是在高科技领域的驰骋,在这里电是动力源泉。此外,工业主义不仅影响着工作场所,而且也影响着交通、生态、通讯和家庭生活等等。

三、监控系统的完善

监控指的是“在政治领域中,对被管辖人口的行为的指导,尽管作为行政权力的基础,监控的重要性决不只限于政治领域。监控可以是直接的,但更重要的特征是,监控是间接的,并且是建立在对信息控制的基础之上的。”可以看出,监控虽然只涉于政治领域,但也可以遍布于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它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是一个独立的制度丛结”。随着现代民族和国家监控的不断密集化,一方面,会提高统治精英牢固把握权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以及整个世界体系也会昭示出迈向民主的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他比韦伯对未来更抱有些许的期望。

四、军事力量的重要性

吉登斯指出:许多有影响的社会理论流派,他们都未对军事力量,这个对现代性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涂尔干“明确反对必须以阶级革命来重组当代社会的做法”,所以他是拒绝革命的社会主义的。马克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关注过战争,但由于他秉持“工人阶级没有祖国”,所以自然就认为相比于阶级斗争,民族之间战争的重要性会日益降低。而韦伯尽管亲身体验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腥屠杀,也没有预见到如今骇人听闻的军事暴力。吉登斯指出:20世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性世纪’”。在《民族—国家与暴力》一书中,他非常明确地质疑“在现代社会中,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已相对衰落的假定”。他认为,在20世纪“战争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导致了敌对时期或稍后的重大变迁,它们还蕴酿了具有深远效果的转型,不管是对经济发达国家的制度,还是世界体系中其他社会类型的制度,都是如此”。

五、结语

吉登斯认为以上四个维度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资本主义的竞争为工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注入了动力,工业主义反过来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这二者“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资本主义的扩张与西方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加强有着密切的关系,工业生产的扩张,为以军事力量为核心的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空前的基础。如果说“军事社会被基于工业主义或更一般的经济交换关系的社会所取代”,在19世纪还是切中肯綮的论题的话,那么,在今天的“军事社会”中,如果认定军事力量和现代民族的暴力,它们主要受制于资本主义企业运行动力的推动,那就过于幼稚愚钝了。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军事权力从根本上受到了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进程的影响。现代性并不能必然性地把我们指向更为安全和人道的世界,所有昭然若揭的乌托邦痕迹,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现代性社会中的个人所承接的风险、适应性反应及调整。

参考文献

[1](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英)安东尼·吉登斯.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现代社会艺术设计分析 篇5

社会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及其后现代转向

社会心理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得益于许多学科或知识领域的推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首先与现代精神分析学及作为其重要知识来源之一的精神病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不解之缘.精神分析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会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不同的影响.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后现代转向,也或早或晚地涉入到社会心理学有关领域的发展中.其中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出现.后现代精神分析学既从心理学理论层面又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提供了孕育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动因.

作 者:沈杰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刊 名: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1) 分类号:C91-09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   后现代转向  

现代社会艺术设计分析 篇6

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西方现代城市化社会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功能化、巨大化和情报化。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功能化:高速、高效率的现代城市生活以大量使用汽车位特征。汽车社会的出现,在城市中剥夺了人们的步行空间,减少了人的活动机会,以及排废气污染了空气,其临时性的补救方法是世界各国流行的开设“节能减排”作法,规定汽车某一段时间或某一区域道路禁止通行,给人们提供有限的步行环境和悠闲的活动交流机会。

巨大化: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与发展,占据了城市中一个有一个巨大的空间,也扩大了建筑和人的尺度差。高大的楼群使人们感到窒息、压抑。当前的弥补办法是在高层建筑群之间整修开设广场和休息区域段,以及设置人际交流服务设施等,以期待减轻压抑感、窒息感,提供有限的人的活动空间。

情报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情报传递即时、快速,城市的信息传递装置发达,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到既紧张又必要。情报信息装置破坏环境,造成对人的视觉污染是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难题之一。在城市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的情况下,尽管不少大城市的管理部门对广告宣传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置有种种规定和限制,但仍挡不住危害日益严重的视觉污染的泛滥。

以上介绍的是全球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带有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环境的倾向,那些临时性的弥补办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是否步西方先进工业国家过量工业化的后尘,发展“爆炸型”的现代化城市呢,问题值得思索。然而自7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不少大中城市确实有模仿西方发展城市的倾向,在那里,现代化的城市特征已日益明显,并一天天明显,需引起警惕并予以探讨。

自上个世纪以来,中国在“现代化”上的表现及进入工业文明的速度虽然比较缓慢,但是,从辩证的眼光看,在中国的这种相对缓慢的发展的反面,由于前车之鉴,我们就可以得天独厚地享有着非过量工业化的优越性。过量工业化的代价正在瓦解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先进工业国将因首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而进入脱工业化的阶段,这却给了中国一重“特殊待遇”,就是让我们在发展现代化城市社会时避免形成西方“爆炸式”的生活方式,又非前工业化农业社会的“化石型”的生活方式,而是去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出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创造具有高文化价值的人类生活环境道路来。这是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说。现代室内设计也具有现代艺术的以下基本特征:

1. 尝试性—尝试、创造及艺术、科技各门类的相互渗透、异种杂交。

2. 参与性—强调人的参与与体验,以及启发童心的游戏特点。

3. 相关性—强调人与空间、人与物、空间与空间、物与空间、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 科技型—信息情报性及现代科技、材料、工艺的综合体现与应用。新的宏观效果和微观肌理效果的追求。

5. 流动与可变性—节奏的快速与灵活可变性特点。

6. 时空性—时间、空间的艺术展现手段的运用,等等。而且现代放个艺术的演变、手法变换频繁,还将出现新的种类与特征。这些现代艺术的特点大多都反映了人的自主精神的强调以及物为人用的宗旨。此外,艺术种类共生共荣,艺术的抽象化倾向也日渐明显与昌盛。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艺术的整合协调,具体到现代室内设计,则应从以下几个要点进行探索与思考:

第一、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意识的重心应从建筑空间转向时空环境(三度空间+时间=四度空间),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参与与体验。

第二、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层次应从形式美感转向文化意识,从过去的为装饰儿装饰或一般地创造气氛提高到对艺术风格、文化特色和美学价值的追求以及意境的创造。七十年代之后工业先进国家逐步达到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在富裕之后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在人的生存价值受到重视的同时,人们追求有形的财富(物)转变为追求无形的财富(精神),即各类文化艺术的精神享受,体育竞技活动与观赏,参与、旅游以及对高文化层次社会环境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们在有了众多的设计实践机会之后,开始大胆的把观念艺术邪恶尝试运用与环境设计上。在艺术形式上从具象向抽象转变,由直观具体联想的环境创造向着运用抽象化、符号化的启迪连带意识设计手法的尝试,在空间艺术上进行了把视觉空间升华为“听觉空间”的已经创造(“听觉空间”:在环境设计时运用单纯支线和几何形体,有节奏地反复地符号化图案,小波浪型、锯齿形边缘处理,细密格子或肋拱板面,结合素材的肌理效果以及色彩变换效果,使这些板、线在垂直、水平交错的构成关系上产生出具有音乐意境的空间效果。因此又被称为“视觉配乐”。它创造出视觉的有节奏的“听觉空间”)。这些大胆的尝试和开拓队发展现代室内设计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第三、现代室内设计强调关系学与整体把握。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美与关系俱生、俱长、俱灭”。这句至理名言应是每一位从事室内设计的工作者永远记住的格言。是内环境设计是整合艺术。它的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协调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应是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空间、形体、色彩预计虚实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

第四、现代室内设计的创造手法为:“一切皆为我用”。室内设计师又是艺术家,应当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调动和使用各种艺术的、技术的手段,使设计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现代社会艺术设计分析 篇7

实践教学环节,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在现实环境下创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实际课题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但我们在教学中却往往存在着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分离的现象。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通常采用的设计练习以虚拟的题目为主,和市场结合不够,学生在创作时没有考虑具体的应用环境,容易忽视设计的工艺流程、材料、印刷工艺等相关内容,学生往往更多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设计出的作品实用性不大或存在功能或工艺上的障碍,从而出现了“中看不中用”的设计,以致学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毕业后很难适应市场。因此,除了课堂教学外,艺术设计教学应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全面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以及有效的社会实践,对他们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市场动态,把握设计潮流,积累课堂教学中所缺乏的实践经验。

一、紧跟时代发展方向,把握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的优越性

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它的实践性要求。如今,各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与市场的接轨,已经成为学校改革艺术设计教学的方向。艺术设计教学是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如果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市场需求,就背离了设计教育的实际意义。积极应对市场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是当前设计教育改革的方向。针对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紧随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在教学内容中不断地注入新鲜的、系统的、全面的教学知识理念,拓宽专业知识的覆盖面,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产学合作,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使学生掌握设计知识的同时,熟悉印刷、制作等实践操作技能,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把握正确的设计方向。通过实践性教学的优势,优化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

二、将实践内容引入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强弱已成为当今市场对设计师最基本的要求。面对市场的需求,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在教学中,就应对专业课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将实践内容引入课堂,采取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去感悟,去解决问题,体验设计的整个过程。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一些虚拟课题的练习,对产品、市场的不了解,更容易成为学生学习上的绊脚石。这些都说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设计更具有实用性,能够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将实践内容引入课堂的方式对于培养学生了解社会的能力,以及训练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在教学中把客户请进课堂,让学生和客户进行沟通,走出课堂进行市场调查,了解要设计的内容以及客户和市场的需求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构思、创作,并在作品的完成阶段,带学生走进印刷厂,了解印刷工艺技术,熟悉制作工艺流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设计,从而使设计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学会结合市场进行分析和思考,锻炼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

第二,在教学中,让学生以设计小组的形式完成作业,模拟广告公司的团队运作方式,老师配合学生充当客户的角色,从设计选题、市场调查、资料收集、构思到制作表现,很好的配合与沟通。

第三,在教学中引入参赛项目,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设计竞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尤其对于设计作品来讲,学生更需要通过交流来把握自身水平的定位,也需要更多的机会从他人的作品中受益,以得到更好的提高,而设计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实践的平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第四,创建“工作室”教学模式,以专业工作室为平台,将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设计项目相结合,将设计项目有选择的纳入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设计项目进行分析和认识,理清创作思路。通过工作室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设计热情,使学生充分得到社会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五,加强建立实习基地,与外面的公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实题实做”。由学生动手完成整个的实际设计课题,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还突出了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现代社会新闻乱象分析 篇8

现代社会生活中, 之所以存在新闻的混乱现象, 究其原因是由于虚假新闻的大量出现。“虚假新闻具体指未能真实反映事物本质的面貌, 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凡虚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真实, 任意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 (1) 虚假新闻的历史可谓由来已久, 周麟之指出南宋时期的小报报道“往往以虚为实, 以无为有”, 彰显出虚假新闻的渊源。新时代背景下, 虚假新闻表现为花样繁多的样式。

第一, 新闻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编造新闻。曾经轰动整个中国的“华南虎照事件”, 表象是个别记者受利益驱使, 虚构出野生华南虎存在的“新闻”, 其实质则是当地对巨大的旅游经济的期望使然, 是经济利益催生了假新闻。由此可见, 经济利益的诱惑, 成为虚假新闻产生的温床和土壤, 以此为目的而编造的虚假新闻也成为新闻的乱象之一。

第二, 因为屈从于压力等因素, 从业者隐瞒事实真相, 编造新闻。此种假新闻以山西矿难后的“封口费”事件为代表。山西矿难后, 从业者不是以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引导舆论, 而是领取煤矿发放的“封口费”, 然后昧心地瞒报事故的程度, 缩减矿难的死亡人数。此类新闻彰显某些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人性的丧失, 为新闻事业平添了一道耻辱的烙印。

第三, 为着某种目的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虚构新闻。2010年, 玉树地震, 央视4月22日报道了《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的新闻。经查证, 玉树抗震抢险中并无搜救犬死亡, 搜救犬的动人事迹发生于四川汶川地震中。显然, 这是个别记者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结果。

第四, 因为政治的需要, 新闻人对典型事迹任意拔高, 虚构新闻。对此, 人们从《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的新闻可见一斑。

第五, 因为从业者责任心不强, 以及对事实真相调查不实或道听途说而导致新闻失实。2010年7月27日环球网报道美韩军演时, 中国空军数百架战机飞越青岛上空, 后经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证实, 这则新闻纯属子虚乌有, 是未经任何核实、捕风捉影而予以报道的假新闻。

第六, 新闻从业人员由于专业素质较低, 任意地对事实加以想象, 添枝加叶, 导致新闻报道失实, 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对英雄人物的描写, 一方面是英雄行为可歌可泣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则是作者对英雄的心理活动和感受的“合理想象”, 它使原本感人至深的英雄业绩和行为, 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使原本值得人们铭记的英雄形象, 笼罩了淡淡的阴影。

从以上分析, 人们不难看出由于虚假新闻的“假”各有不同, 导致了新闻乱象的复杂而多变。但不管何种新闻乱象, 无不违背了新闻的精神本质——真实, 背离了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永远坚守的真实原则, 摧毁了新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公信力。它警醒人们在新闻事业艰辛的道路上, 应坚守新闻的真实原则, 恪尽职守, 远离虚假新闻, 消弭新闻的混乱现象。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人们追根溯源, 认清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从根本上铲除虚假新闻产生的土壤, 才能杜绝新闻乱象的发生。基于此, 人们有必要探究和梳理虚假新闻产生的各种因素, 以便防微杜渐, 净化新闻环境。

毋庸置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新闻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具体表现为, 除传统媒体之外, 近几年还出现了诸如博客、手机短信等多种传媒方式, 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然而, 信息传播途径的拓宽, 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 也为虚假新闻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时间新闻造假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阻碍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虚假新闻之所以如此泛滥, 不仅有新闻发布者的主观原因, 也有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梳理产生虚假新闻的深层原因, 对于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可谓是多种多样。第一, 时代背景下的利欲“诱惑”是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本原因, 是新闻造假的原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 经济因素也大量地渗入到媒体运作机制中。一方面, 媒体原有机制的打破, 促使媒体以自负盈亏的方式步入市场, 其经营机制逐步呈现商业化趋势, 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等成为不同媒体生存的基础。为此, 媒体使出浑身解数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另一方面, 新闻人也逐步变得浮躁和拜金。他们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更多的是受利益驱使, 为金钱而报道“新闻”。一时间充满铜臭的八卦新闻等充斥媒体, 既污染了受众的视听, 也拷问着新闻媒体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与良心。众所周知, 轰动一时的山西矿难“封口费”事件、“华南虎照事件”等诸如此类的新闻, 媒体虽然暂时获得了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等利益, 却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从根本上动摇了媒体生存的基础。

第二, 任意拔高、恶意炒作导致新闻失实。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 或多或少地具有政治因素, “事实要为政治服务”的逻辑思维多年来一直禁锢着重大新闻的报道, 其间任意拔高的新闻报道不一而足。一些新闻从业人员, 以“政治宣传”为借口, 以吸引受众的眼球、增加媒体的影响为目的, 或歌功颂德, 或报喜不报忧, 或报喜隐忧, 有意地任意拔高, 导致新闻失实。2010年4月22日央视播出的《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的新闻就是如此。这条新闻意在揭示玉树地震后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提升玉树人民的抗震信心, 但新闻中感人的搜救犬, 经查证却不是出现在玉树地震中, 而是在四川汶川地震中。显然, 这也是为宣传而报道, 任意拔高的新闻, 它既危害媒体的公信力, 也最终危害玉树受灾的人们。

第三, 新闻从业人员的不负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缺失, 是产生虚假新闻的诱因之一。现代社会生活中, 人们对经济利益追逐的手段可谓多种多样, 一些职业道德缺失的新闻人在经济利益面前变得媚俗、浮躁和拜金, 为着名和利而不负责任地制造虚假新闻。2010年6月1日, 《北京晚报》刊登了“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的新闻, 称一位因炒蒜而赚钱的客户为分散资金风险, 刷卡1501万元购入56公斤金条, 其后, 《新京报》、《京华时报》等纷纷刊发相同报道。但事实真相经查证却是, 中国黄金集团营销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 为达到促销目的, 编撰了该新闻的原稿, 而一些记者不负责任, 未加核实便以记者采访的形式予以报道, 致使新闻失实, 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第四, 媒体为迎合受众的感受, 片面追求轰动效应, 导致媒体竞争无序, 虚假新闻层出不穷。新时代背景下,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 “抢”新闻成为媒体相互竞争的方式, 只有首先“抢”到新闻, 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媒体获取利益。媒体为增加卖点, 不计后果, 一味地追求“独家”报道, 致使第一时间报道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2010年7月7日, 《甘肃日报》刊登了“西安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的新闻, 后经查实, 此报道既无政府的文件作为来源, 也没有权威新闻机构的新闻作为依据, 只不过是个别记者凭借一个专家的演讲主观臆断的结果。该记者为第一时间发布“独家新闻”, 根本不去对新闻的可靠性、真实性加以核实, 而仓促见报, 造成了不良影响。无独有偶, 《新疆日报》2010年7月20日所报道的喀什房价两个月就翻倍的“新闻”, 更是个别记者不深入调查、道听途说的结果, 严重扰乱了喀什的房地产市场。此类新闻以偏激的受众本位主义为出发点, 以媒体和个人的利益为目的, 造成媒体间无序的恶性竞争, 同时也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第五, 网络传播技术的运用, 媒体监管机制的缺失, 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使虚假新闻有机可乘。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网络技术得以在广大民众中广泛运用, 手机短信、博客等, 成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表达观点、了解社会的平台, 信息的发布呈现具有更大开放性的多元化特征。由此而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虚假新闻的泛滥。一方面, 网络平台以传统媒体的小报文章为源头, 不加核实地任意引用, 导致背离事实的虚假新闻迅速传播;另一方面, 多种网络平台不断转载的内容, 被不负责任的新闻从业者和媒体关注、报道, 形成了虚假新闻的恶性循环, 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2010年12月6日, 《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发布了金庸2010年12月6日19时07分于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的新闻, 后经核实, 金庸去世的消息纯属子虚乌有。同样, 2010年7月22日四川新闻网、荆楚网等转载的“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的新闻, 经上海康桥派出所核实, 是恶搞的虚假新闻。类似以上杜撰、恶搞的网络新闻被传统媒体关注、转载后, 迅速传播, 以讹传讹, 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由此可见, 网络传播和传统媒体的相互影响, 导致虚假新闻呈爆炸式地向外扩散,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这些恶果的原因, 一方面是媒体内部对新闻人的量化考核、淘汰制等措施, 致使某些记者为完成任务或出于名利, 再加上职业道德缺失, 不惜拼稿、凑稿等, 编造虚假新闻, 而媒体却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 致使虚假新闻得以蒙混过关, 见之于世;另一方面, 网络平台本就是虚拟社区, 信息发布门槛过低, 导致人人都可以随意发布信息, 尤其是受利益驱使, 片面追求点击率、经济效益, 对网上发布的信息监管不力, 或根本不实行监管, 才使得虚假新闻任意泛滥。加上我们国家对虚假新闻制裁的法律不够完善、打击不严,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虚假新闻能以极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鉴于此, 在新闻界采取多种措施, 扼制、杜绝虚假新闻势在必行。

当前, 要从根本上消弭新闻乱象, 遏制虚假新闻的产生,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 完善新闻法规, 加大对虚假新闻的打击力度, 对于引导社会舆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二, 对新闻从业人员, 不但要进行专业素质的教育, 更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 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第三, 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 提高网络媒体新闻发布的门槛, 过滤虚假新闻, 最大限度地控制虚假新闻的流出。第四, 加强媒体自律和公共的舆论监督, 净化新闻环境。新闻媒体在向人们传达信息、正确引导舆论的同时, 既要自身严格要求, 也要接受公众的监督, 净化新闻环境, 共同促使新闻报道走上正确的轨道。

综上所述, 现代社会中, 经历不断变革的新闻媒体, 面对种种困难和利益诱惑, 它一方面在不断地完善、发展新闻事业, 另一方面也因为社会的多元性, 致使新闻业产生了种种乱象, 导致新闻公信力的降低, 阻碍了新闻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鉴于此, 为更好地履行新闻的使命, 消弭新闻乱象, 杜绝虚假新闻是每一个新闻人、新闻媒体, 甚至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注释

现代社会艺术设计分析 篇9

1、排球文化

(1) 排球文化的内涵。自排球运动从西方进入我国以来, 排球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不知道、不了解发展到现在的大众排球。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的艰辛, 然而尽管如此, 排球运动依然以它文化底蕴和独有的魅力被大家所喜爱。通过以前对排球文化理念的学习和研究, 排球运动仅仅局限在教育教学的领域范畴, 没有更多的人文理念作依托, 随着时代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 各个新型学科随着时代应运而生。与之相对应的运动心理学、体育文化等都在文化的综合研究上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排球文化的产生就显得不足为奇。这是为了满足排球运动不断发展的要求, 推动排球事业持续不断的精进。

(2) 排球文化的特性。排球文化的传承特性与其他的体育文化特性相同, 这是时代发展的规律和历史潮流的必然结果, 排球文化的传承跟随经济的发展脚步, 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这个过程是在不断地更新完善, 将优良的品质内容继续发扬传承。排球运动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 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价值。通过排球运动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的开展, 排球文化也在相继的融和过程中不断地被人们所接受。

拥有特殊文化的排球运动, 展现了人们丰富的实践活动, 人类社会活动的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推动经济持续不断的进步, 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因素也对排球文化起到一定制约和促进作用。市场经济是世界社会经济的主要体现形式, 人们对排球运动从经济文化的社会学角度出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排球运动为了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根据不同群体的要求和不同的文化背景, 排球各种运动形式的更新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喜爱。促进了现代排球的发展和文化理念的传承。

不同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 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经过长期的发展排球文化经过了不同的传承和洗礼。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底蕴, 世界联排作为在世界上拥有最多会员的单项运动项目, 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人员的瞩目和喜爱, 尽管各个国家的文化、名族、生活习惯、世界观等都不相同, 但对于排球运动的理念却非常的认同和称赞。这是排球运动之所以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得以推广和传承的主要原因。在保留原始运动的形式下, 再根据各地特色做相应的创新调整, 能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需求。

2、排球文化的社会价值

(1) 排球文化的政治价值。以我国排球发展为例, 在上个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排球就参加了世界级的锦标赛, 在这场赛事当中, 中国男女排分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这样的成果给中国带来了无限荣耀, 同时让世界各国都对中国刮目相看, 无形中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这种国际型的赛事能促进我国的外交关系, 为中国以后的政治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排球运动作为培养人文精神的一种手段, 无形中拉近了成员之间的距离, 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身体素质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保证了排球运动得以顺利进行。只有人民群众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推动我国国际地位提高。

(2) 排球文化的教育价值。作为高校教育的一种重要的体育项目。排球运动得到了很大的推广。经过不断地完善和进步, 从最初的初学阶段不断走向成熟的发展。引领排球的技能不断提高和精进, 这种发展战略有效地推动排球事业顺应现在文明的社会价值, 为人们的新文明理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排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的体育项目在团队合作上培养了学生人格素质, 对社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有利于教育中人格的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

(3) 排球文化的经济价值。排球运动是体育项目的一种, 除了文化对人们有非常强的教育意义。它作为一项基础运动, 首先能改善人们的身体状况, 在锻炼中强建自己的体魄, 身体素质的提升也会带来其他方面的改善, 对工作、生活等都起到积极指引作用。排球运动的特殊性对参与人员的技能、协作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在赛场上发挥自如。

3、结束语

排球运动因为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和社会理念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和喜爱, 它的传承性、时代性和名族特色引领者排球运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在社会价值的体现下赋予了它现代化的特征。通过不同地区文化融合有效的推进了排球运动在国际上的地位, 为排球运动的深远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光庆, 宋元平.软式排球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发展的特点、前景及策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6.

现代社会艺术设计分析 篇10

1 现代社会秘书的合理的定位

1.1 充当领导的智囊

在现代社会中, 秘书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充当领导的智囊, 在领导对某件事情做出决定时, 秘书需要向领导发表自己的建议, 让最终的决策更加的合理, 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虽然可能领导的学识和生活经验都比秘书要强, 但是, 一个人的想法难免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而且不是每一个人都对所有的事情都擅长, 因此, 更需要秘书对领导的决定进行斧正, 为了更好的充当领导的智囊, 秘书需要熟悉领导的思想性格、工作作风、工作的性质, 熟悉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熟悉有关联的人和事。着重收集与之有关的信息, 以供领导参考, 特别是要熟悉领导的性格和工作作风, 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非常容易的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建议, 尤其是领导, 因此, 秘书需要根据领导的性格采取更加适当的方式对其提出建议, 才能够更好的成为领导的智囊[1]。

1.2 辅弼作用

现代社会秘书的又一大具体的作用就是辅弼作用, 主要是指秘书人员自觉地、心甘情愿地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演好领导的配角。秘书的工作性质就是领导的助手, 帮助领导收集信息, 承上启下, 沟通左右, 衔接内外, 履行各方, 起着不可或缺的纽带作用。因此, 秘书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领导者的决策, 并帮助领导将决策普及, 但是, 秘书只能够辅弼领导者的工作, 而不能够代替领导者做决定, 无论这个决定是好还是坏, 都需要先与领导者进行商议, 经过领导的同意, 才能够执行[2]。

1.3 公关作用

秘书的另外一种职能就是公关, 公关工作在现代社会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因为, 随着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 如何保持与这些人的良好的关系, 成为了工作非常重要的事情, 特别是领导者, 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损伤别人的利益, 从而得罪一些人, 不利于以后的工作生活, 这时候就需要秘书从中周旋, 充当公关人员帮助领导者修复人际关系, 秘书在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公共关系职业者的角色。秘书的职务, 接触面很广, 要使业务能顺利进行, 就必须具备“润滑剂”的功能, 在公司机构的里里外外, 必须兼顾到各个层面的人物, 能考虑到各种状况, 能预见各类该办之事, 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圆满达成任务。

2 现代社会秘书角色错位现状

2.1 成为领导的替代品

在现代的社会中不是所有的领导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够上位成功, 在一些家族企业或者政府部门中都不可避免的有许多的人因为走后门或者与领导有亲戚关系而成为了企业的领导者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秘书的学识和工作经验往往都超过了非正规渠道进入的领导者, 以至于会出现领导在工作中完全依靠秘书进行决策, 所有的工作都由秘书来做的情况, 或者秘书在外打着领导的旗号作威作福, 以领导的名义为自己谋福利, 很多工商企业和行政部门的秘书, 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身份, 在处理问题时, 自作主张, 擅自行动, 越俎代庖, 在不了解领导的意图、目的、思路的前提下, 也不请示领导, 擅自作决定, 俨然以领导自居。因此, 秘书成为领导的替代品成为了现代社会秘书角色错位的最主要的问题。

2.2 成为领导的奴才

领导者是秘书的直接的领导, 决定着秘书以后的前途, 因此, 在秘书为领导者工作的过程中, 非常容易成为领导者的奴才。秘书的全部的工作就是为领导服务, 不止是工作中要为领导服务,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如果领导需要, 秘书需要为其准备各种生活的用品, 因此, 可以说秘书是助手和保姆的统一, 但是在这种工作形式中, 会有许多的秘书不能够找到自己最准确的定位, 往往会成为领导的奴才, 以至于在以后的工作中, 秘书不能够提出自己的合理的建议, 一味的盲从领导的指示, 即使领导所做的决定是错误的也不敢提出, 严重的违反了秘书这一职业的定位, 因此, 秘书成为领导的奴才是现代社会秘书角色错位的又一大主要的问题。

2.3 成为领导的亲信

在现代社会中, 有许多的秘书会长时间的跟从一位领导, 特别是一些在领导的任职期间表现良好, 并与领导建立深厚友谊的秘书, 当领导升迁或者职位变动时往往会将秘书一同带走, 因为, 一位了解自己行事风格、并且自己也非常熟悉的的秘书在工作中会比再熟悉一位新秘书要好得多, 同样的这对秘书来说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 秘书要了解领导的喜好的性格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相比于重新与新领导磨合, 跟着一位已经熟悉了解的老领导会更加的有利, 但是, 往往有许多的秘书不能够很好的把握这个机会, 混淆了工作关系与私人关系, 有的秘书自认为与领导关系好, 以领导的兄弟自居, 说话没有分寸, 办事不讲原则, 过分维护领导的利益, 甚至包庇领导的错误, 即使领导犯错误也不去揭发, 甚至和领导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违法乱纪, 损害其他员工的利益, 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 秘书成为了领导的亲信也是现代社会秘书角色错位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3 解决现代社会秘书角色错位问题的对策

3.1 提高秘书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

现代社会因为秘书的工作越来越重要, 所以, 在大学中设立了秘书专业, 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能够认清自己定位的专业秘书, 但是, 现在的秘书大都不是从秘书专业毕业的, 他们对秘书这们职业的了解不是很多, 以至于出现了秘书角色错位的问题, 因此, 要提高秘书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 避免在工作中出现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

3.2 加强社会正面的舆论导向

近几年来, 由于秘书被潜规则、秘书成为领导的情妇以及收受贿赂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 以至于人们对这门行业的评价非常的低, 甚至对整个的秘书行业都低看一等, 认为秘书工作不光彩, 特别是女秘书, 这种对秘书工作的偏见也是导致秘书角色错位的原因之一, 因此, 要加强社会正面的舆论导向, 减少人们对秘书工作的偏见, 从侧面解决秘书角色错位的问题。

3.3 全面正确的理解现代社会秘书角色

人们对现代社会秘书角色的了解不多, 非常的片面, 甚至真正从事秘书职业的人也没有正确的理解现代社会的秘书角色的定位, 从而导致了秘书角色错位的问题发生, 因此, 要全面正确的理解现代社会秘书角色, 从根本上解决角色错位的问题。

4 结语

由于现代社会秘书角色错位问题, 使得人们对于秘书这项工作有许多的偏见, 只有确定秘书的定位, 提高秘书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 才能够促进秘书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力.秘书学具有鲜明的管理学学科属性——写在秘书学成为独立本科专业之际[J].档案学通讯, 2013 (02) .

现代社会艺术设计分析 篇11

一、现代大学生社会交往中消费现状

1.现代大学生性别及性格特征差异的消费状况分析

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性别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生在身份区隔感以及身份符合感、个性化等方面的平均分数比女生要高,也就表明男生在身份认同程度上比女生强。另外,在社会性格转变理论的阐述中,表明个人的社会性格特点与其消费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关联,性格特征的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社会消费类型,将学生分为外向型、内向型与混合型的性格类型。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内向型的大学生在身份紧张感上具有比较强的意识。这就使得内向型性格的大学生在消费中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身份地位,有从众心理,重视“面子”,并且不希望别人瞧不起自己。而在身份区隔意识的调查中,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意识也比其他两类性格强一些,内向性格的学生更喜欢与有共同消费爱好、消费支出相近的学生做朋友。而外向型的学生在个性化及身份符合感的调查中,获得的分数更高。表明外向性格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化意识,他们利用消费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更加关注外表及穿着方面的消费形式。

2.现代大学生社会交往中不同地区的消费差异

在消费过程中人们通常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产品的质量以及价格、服务、配置、品牌等,不同的人对其中不同信息内容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同的,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消费的决策风格以及消费动机、消费前的评估、消费渠道、资金来源等方面都有差别。电子产品是现代大学生应用比较普遍的物品类型,在消费决策中,可以将学生的购物风格分为不同的纬度,比如注重质量、冲动冒险以及追求高贵等等,针对不同的地区的大学生消费状况可以细分为精打细算型、信息困扰型以及大手大脚型,第一种类型的大学生在有新产品上市时,他们会进行功能对比考虑全面;第二种类型会在买与不买中犹豫,偶尔出现超前消费;第三种类型新产品一经发布立刻就会掏钱买单。

3.现代大学生社会交往型消费的内容

经过相关统计,可以发现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每月约20%的生活费都花费在别人身上,这一类的消费内容就可以定义为社会交往型消费。现代大学生社会交往中存在的消费行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礼物消费,属于一种礼尚往来的情感,通过礼物来加深同学之间的友情;另一种就是恋爱消费,在调查中大部分的学生也正在恋爱阶段,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会经常性地为对方买礼物,以此来增进彼此的感情;第三种社会交往消费就是请客吃饭上的支出,请客聚会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有20%以上的学生一个月的请客吃饭消费在400元以上,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消费支出相对较高,因此有时也为学生造成了比较大的经济压力。

二、现代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消费对策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对于现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消费行为的发展,学校应该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可以用更加健康向上的心态去了解外界的各种社会思想潮流,可以明确地分辨是非,并且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特点,促进校园文化合力的形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构建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

2.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正确看待社会交往

在社会交往中要对学习消费、生活消费、人际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地协调,使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也构建得更加合理。通过校园广播以及网络等形式进行相关思想观念的宣传,使得这些美好品德可以得到发扬。另外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学生应该意识到友情的维护是一种情感上的契合,不需要太多其他利益关系的介入,树立正确的社会交往观念。

3.营造健康的大学生消费氛围

现代社会艺术设计分析 篇12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异同,对比

在我国, 社会上主要的艺术教学模式为两种, 一种是高校艺术教育模式, 一种是社会艺术培养模式前者主要集中于各类高校, 譬如在许多学校, 特别是大量的专业的艺术院校, 为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均设有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 并且按照按学科不同, 划分不同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 并成为我国艺术类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并不能满足所有艺术教育的需求, 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兴起, 大量私人艺术类培训机构的出现, 使得公众需求有了其他的选择。两种教育培养模式的兴起有着大量的异同点, 分析两者的不同点与相似点, 将这两者的优点融合, 消除二者的缺陷, 为培养出更多高艺术理论水平与高超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艺术模式与社会艺术教育模式的相同点与联系

(一)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二者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及需求类型的多样化的发展, 艺术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校艺术类教育成为此时代的主要培养模式, 为满足社会需求, 培养四有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单一的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深层次需求时, 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得以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 纵观二者的发展历程, 我们不难发现, 二者的产生都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对于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二者的产生与发展, 有力推动了地域特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断的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 高校艺术教育培养模式为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早期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虽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却存在者地域性与创新性的缺陷, 无论是学科发展还是人才培养, 乃至社会服务方面, 其空间和舞台是相当狭窄的。同时单单依靠单一的高校艺术教育, 不仅难以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应有的资源保障, 而且会加大艺术教育的城乡、区域, 及需求群体之间的差距, 从而造成新的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为此避免上述缺陷的出现, 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得以产生与发展, 与社会高层次的需求适应, 可以肯定的是, 社会艺术教育培养模式的产生是建立在高校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的, 正是因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才为社会艺术教育模式的产生创在了必须的社会基础。

二、高校艺术教育培养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不同点

两种教育模式从产生到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二者却同样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点, 分析二者的不同点, 找出其差异性, 为我国艺术教育模式的进化提供理论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的不同

高校艺术教学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以班级为单位, 以集中授课的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模式之上, 各高校根据国家相关制度政策的要求, 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 开设相似的课程, 选聘各种层次的专业教师, 制定专门的教学培养教案, 集体授课, 并进行统一的作业布置和考核, 此种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为班级为主要培训单位, 学生数量多, 较少关注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性, 同时高校教育模式有着学费相对较低的优点。而相反社会艺术培训模式则与高校教育模式大不相同, 其主要是建立在针对受训人员的个性需求的基础上, 社会培训机构为受训人员量身定制符合其自身特征的教学课程, 较多的关注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性, 培训机构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对艺术能力的培养, 强调创造性和自由性的结合, 是一种典型的差异化基础上的非统一教学模式, 其主要特点在于受训人员流动制较强, 学生数量为定额, 人数较少, 相对于前者, 学费相对较高。

(二)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教学内容不同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注重基础教学, 目的在于让其了解所处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培养起审美和感知能力, 注重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注重与其他文化学科的渗透, 让学生建立综合的视野, 增强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验, 培养多向思维方式。相反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则省略了艺术基础教学, 其培养模式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艺术理论的基础上, 主要通过培训教学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创作能力, 同时鼓励在受训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特性, 展现自我, 将自由的想象和实践结合, 鼓励学生自我创造能力的展现与培养, 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挥。

结语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艺术基本能力方面有很好的教学资源, 有着社会培训不可比拟的优势, 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视野的拓展层面上存在更大的优势, 但在学生个性的培养等方面却有所欠缺。这一缺陷, 社会艺术培养模式却有着巨大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技巧、创作能力、艺术技能的驾驭和熟练程度方面更胜一筹, 因此随着社会潮流的发展, 建立一种高校与社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是今后艺术教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孙彦琴.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与建设[J].大众文艺, 2012 (10) .

[3]李莲香.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08. (1) .

[4]陆挺, 陈峰.中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模式的比较及启示——以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例[J].艺术百家, 2010 (3) .

[5]冯杰.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22) .

上一篇:微电容检测下一篇:合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