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主持人的配合艺术

2024-09-23

节目主持人的配合艺术(共12篇)

节目主持人的配合艺术 篇1

一档广播节目由两位主持人合作完成, 已经在很多节目中采用。这种形式最初的意愿是两人对播让听众不容易产生听觉上的疲倦,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搭档间有了更多的了解和默契, 我们要注重的是两个人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思路的走向、情绪的把控等方面的配合和碰撞。

唐山交通文艺广播《阳光路上》节目是一档话题类的互动节目。有一段时间每天是单人主持, 效果不是很好。2012年改为男女生双人主持, 两人在直播间说路况、聊新闻、谈生活, 侃话题, 再加上听众的热情参与, 整个节目显得轻松欢快, 传播效果也更好。

1 主持人搭档的定位

一档优秀的广播节目一定有优秀的主持人, 主持人双人搭档之间默契的配合, 应该向“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努力, 这源于单个主持人自身修养的提高, 也来源于主持人搭档之间的磨合。

1) 新老型搭档:很多节目的主持人采用一老带一新的形式。年轻主持人热情洋溢, 思维活跃;老主持人经验丰富, 善于现场把控。新老搭档一张一弛, 活泼与沉稳结合, 风格清新, 有助于节目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听众群。

2) 捧逗型搭档:相声演员有捧的, 有逗的, 捧逗结合。如果两个主持人都具有一定的幽默感, 就可以把主持与相声的形式相结合。一个捧哏, 一个逗哏, 一捧一逗中营造出娱乐的效果。这种形式两个男生更容易实现。一个伶牙俐齿, 滔滔不绝, 而另一个大智若愚, 画龙点睛。

3) 朋友型搭档:适合两人各自的年龄、经历、阅历相当, 相互之间了解比较多的主持人。朋友型的搭档可以将各自的体会和观察互融互通, 为节目营造温馨的氛围。两位女生合作, 或者生活服务类的节目采用更多一些。

双主持人无论以哪种搭档为定位, 都是一个整体, 都是以节目为中心, 以得到听众的喜爱为目标。所以默契的配合至关重要。

2 主持中要及时互补

对任何一个主持人来说, 案头准备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悉心准备、精心谋划还是匆忙上阵、思路模糊, 通过节目是可以清晰体现出来的。主持人应该努力做到什么时候说什么, 按照什么思路、怎么说, 只有心中有数, 才可以从容上阵。但是即使你准备的再充分, 直播节目的千变万化, 特别是互动性的节目因为有听众的随时参与, 对主持人的挑战真的是无所不在, 但这恰恰是广播的魅力所在。记得在去年秋天, 一场大雾给早高峰的城市交通带来了麻烦, 也给大家的出行带了不便。在节目中有听众发来短信, 说大雾天信号灯看不见, 担心自己的车辆被电子眼拍摄。在读完这条短信后, 年轻的主持人说:“别担心, 这样的天气你看不好信号灯, 电子眼拍的照片也识别不了你的车牌号码”。事实上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因为当天的能见度非常差, 但是这样说的后果就有可能让自觉意识比较差的驾车人产生雾天闯红灯不会被罚的思想。作为直播中的广播节目, 有那么多受众, 在关注天气, 关注交通, 关注管理者在特殊天气中应对的方案, 关注交通参与者该注意什么。作为主持人我们的话该怎么说?我们要向大家传递什么内容?我们要弘扬的是哪些做法?这时候颇有经验的老主持人从容地说:“恶劣的天气确实给大家的出行增加了麻烦, 刚刚这位听众提到信号灯都辨别不清了, 这时候大家也想一想路上的交警多不容易啊, 能见度这么差, 他们还在十字路口为大家的出行忙碌着, 这样的天气也让他们的工作增加了一分危险, 所以您开车在路上要把速度放慢, 拉大和前车的距离, 一定注意把雾灯打开。”上面的例子就是典型的双主持人的默契合作, 这就有点像体育比赛中的“补位”一样, 发现问题, 要及时补场。

3 要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现实工作中, 我们曾经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 几位主持人, 各自业务能力都比较强, 但是给他们进行不同的配对组合, 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涉及到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各自优势。赵忠祥老师在《岁月随想》中曾经说:“两个长期合作的主持人, 一定要达成一项共识, 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 使自己与合作者在节目中目的明确, 言语中相互让位和补充。”主持中的双人搭档集两个人的思想于节目中, 这有助于提高节目可听性和质量, 双搭档在配合中只有将各自优势得以体现, 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前不久我们在节目中关注了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成立自闭症托管中心的消息, 在节目中女主持人将一位母亲在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后的心情日记读给听众:

“我不知道是怎样带着你走出医院的, 只记得回家后我和你的父亲大吵一通, 因为我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最后你的父亲冒雨冲出了家门, 我的脑子则是一片空白……我几乎崩溃了, 整天脑子乱哄哄的, 头发在那段时间也是大把大把地脱落, 夜间看着你熟睡的面孔, 我会默默地流下眼泪, 亲爱的孩子, 我们该怎么办呢?

女主持人在读这段日记的时候以女性特有的温婉和母性打动了听众, 而自己也禁不住掉下眼泪, 这是一种真情, 但太动情有时候就不容易把控现场。这种情况下, 男主持人马上推出童声版的自闭症主题歌曲, 描述自己听到这篇日记的感受, 给女主持人以调整情绪的时间, 让两人回归正常的工作状态。这个例子就是男主持人充分发挥了理性思维的优势。

4 双搭档容易出现的问题

两个人共唱一台戏, 目标具有一致性。但是个别小问题需要注意。

1) 节目开始前的准备。做一名合格的广播节目主持人,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 在平日里增加文化积淀, 积累文化知识。双主持人更需要两人经常一起观察生活, 交流感受, 不知他性情如何, 不知他心想何处, 怎知他欲言几何?另外直播中内容的选择、话题的方向、表达的新尝试等等都需要搭档间的深入探讨, 从而避免在节目中出现互相抢话, 互相拆台的现象。

2) 调侃中展现主持人的素养

很多搭档在主持节目时认为调侃是简单易用的方式, 其实调侃是有很多的学问在其中的。有时会听到个别主持人将调侃的对象过多集中在主持人的身上, 谁胖谁瘦谁丑谁俊, 谁结婚了谁怕媳妇等等, 还有主持人之间的“互黑”, 相互挖苦制造噱头, 以此吸引听众的耳朵, 这样不但伤害了主持人的形象, 还会伤害节目的美誉度。一档两人合作的直播节目, 最需要的是智囊的光芒, 是两人在抛问接答、承上启下时巧妙的转接。

参考文献

[1]主持人的临场应变技巧.http://blog.sina.com.cn.

[2]邹小雨.如何提高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魅力.http://www.zrt.gov.cn.

[3]李鹏.广播互动类节目主持人的“不说”.http://media.people.com.cn.

节目主持人的配合艺术 篇2

··艺术学校师生。

1、器乐合奏《赛马》·

2、古筝重奏《站在井冈山上》7人

3、电子琴齐奏《欢乐颂》《马丽的小羊》柏睿林等 6人

4、萨克斯独奏《寂寞的季节》教师郭跃平

5、电子琴齐奏《卡门》张翰林]、李安然2人

6、长笛合奏《梁祝》张可欣等8人

7、二胡齐奏《 空山鸟语 》王安齐6人

8、古筝齐奏《赤水情》李路邈6人

9、电子琴重奏《铃儿响叮当》《小松树》徐文慧等3人

10、小提琴独奏《渔舟唱晚》高洁荣

参加2010年中国青年艺术节山东赛区 荣获二等奖。

11、古筝联奏下面表演的是一一对双胞胎姐妹、卢佳函 电子琴齐奏《喜洋洋与灰太狼》10人

12、萨克斯重奏《秋叶》秦绪龙 陈翰文 2人

13、吉他合奏《流行的云》李文宇4人

14、古筝齐奏《》等5人

15、竹笛独奏《喜相逢》姚清宇

16、二胡齐奏《战马奔腾》李智耕等6人

17、电子琴独奏 《献给爱丽斯》王允辰

18、古筝齐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李一然等5人

19、电子琴重奏 《陕北民歌》代卓凡王伟华2人

20、电子琴独奏 《豆豆龙》李纪松

21、古筝独奏《浏阳河》王一然

22、小提琴重奏 《同一首歌》全体小提琴学生

迎新春 节目单

··艺术学校部分专业教

1、器乐重奏《金蛇狂舞》表演者·

师。这首乐曲是作者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而成。全曲表现了我国江南一带端午节耍龙舟的热烈场面。用这首乐曲开场,愿我们每一个节目,都象一条条金龙在飞舞,也是非常贴切。

2、古筝弹唱《梦江南》表演者姜乐芃等。

这是一首以诗词改编的乐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3、电子琴齐奏《卡门》表演者崔萌华等。《卡门》是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创作,作者9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开始学习作曲。这首《卡门》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它以生动鲜明的音乐语言,丰富巧妙的和声配器手法,以强烈感人的戏剧性发展,把作品中女主人公卡门热情、爽直和放荡不羁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4、萨克斯独奏《第十二街》表演者郭跃平。郭老师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在大学四年里主修萨克斯专业,期间参加了许多大型的演出活动,200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被润声聘为萨克斯专业专职教师。

5、电子琴重奏《彩云追月》表演者景雨心等。

她们这学期结束就要毕业了,在润声这个大舞台上,他们度过了愉快的五个年头,在她们即将离开润声的时候,老师要告诉的是:不要忘记润声,不要放弃音乐,音乐会给你带来无限的快乐和前进的动力。

6、二胡齐奏《金珠玛米赞歌》表演者马璐瑶、赵子惠等。他们在学习中非常认真,练琴时也非常刻苦,家长也非常关注自己孩子,因此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达到六级的演奏水平。

7、古筝齐奏《四季花开》表演者张子薇等。

她们是2007年9月入学,在学校学习古筝仅一年多的时间,已学完三级,她们的进步与老师精心指导,家长耐心辅导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们要感谢那些帮助孩子学习,支持···工作的家长朋友们。

8、电子琴齐奏《小松树》、《铁臂阿童木》 表演者 柏睿林等。这些孩子年龄虽小,学琴时间也不长,但他们弹起琴来却是非常认真。

9、小提琴重奏《猎人合唱》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小提琴

重奏曲目,乐曲表达了猎人们满载猎物,归来时的喜悦心情。表演者 :36名小琴童为大家演奏。

10、电子琴齐奏《步步高》表演者高晓宇等。

从曲名得知有“步步升高”之意。音乐轻快激昂,层层递进,节奏明快;表现出一种乐观开朗,催人奋进的情绪。我们也希望在座的孩子们天天有进步,年年有提高。

11、少儿合唱 《美丽的村庄》《太阳、熟透的苹果》

她们是···学校唯一一支少儿合唱队,经过学习和训练,她们已经能掌握一定的演唱和表演技巧。

12、钢琴

13、古筝齐奏《沧海一声笑》表演者王汇川等。

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电视剧《啸傲江湖》的主题曲。

14、笛子独奏《卖菜》表演者于良成。

顾名思义,菜农们挑着担子到集市上去卖菜。表现出整个集市从人少到人多喧闹,又由喧闹到人们渐渐离去,赶集的全过程。

15、电子琴齐奏《歌曲连奏》表演者张梦雅等。

乐曲是大家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主题曲。

16、古筝三重奏《恒春耕农歌》表演者张婧雯等。该曲根据同名台湾民谣改编。曲目生动描述了早期台湾农家的生活

情景,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并有一种回味无穷之感。

17、长笛独奏《绿袖变奏曲》表演者孙谨玓。

《绿袖子》是一首爱尔兰民歌,自它诞生之日,就以它优美的旋律赢得人们的喜爱。无论歌唱领域,还是器乐领域,都留下了它优美的身影。

18、电子琴联奏《欢乐颂》表演者何舒萱等。

这些学生是2008年10月刚刚入学的新生,上课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能上台表演,这一方面说明她们对电子琴的酷爱和家长对孩子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说明老师教学方法得当,才会使她们有如此快的进步。

19、古筝齐奏《瑶族舞曲》表演者王艺霖等

她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竟达到六级水平,在学琴过程中,她们没有因为练琴而影响文化课的学习,真可谓文化、专业双丰收。这也告诉大家,只要我们真确处理好学习和学琴关系,又有好的学习方法,学琴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对学习能起到推动作用。

20、笛子重奏《邮递马车》表演者梅子、孙梦月、张依渃。日本民歌,反映了早期日本邮递员用马车运送信件的真实故事。

21、电子琴齐奏《吉普赛人的舞曲》、《很久以前》表演者 徐若馨 等。这些小琴童才学一个学期,还在学习电子琴入门教材,但她们的基本功已非常好了,这对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钢琴独奏

23、电子琴齐奏《喷泉》表演者葛研等。

《喷泉》属波尔卡风格的乐曲,是一种快速的二拍子舞曲,音乐热情、活泼。这次演出,是她们在润声的最后一次登台,因为再有两个月她们就要毕业了。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学完电子琴十级,这才刚刚踏进音乐之门,希望你们不要放弃对音乐的追求,琴声会给你、给家庭带来无限的欢乐,琴声会使你终生受益。

24、萨克斯重奏 世界名曲《幽默曲》 表演者 寥增威、曹言等。

25、电子琴独奏《契堡的雨伞》 表演者赵韫哲。

这是六级电子琴曲中爵士风格的代表作。爵士乐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美国黑人音乐,它特别讲究即兴演奏,用连续的切分音构成完整的旋律,多变的节奏和忧郁的情感。爵士乐让人迷恋和回味,并从中获得超现实的、带有抽象意味的美感。

26、百名琴童表演 小提琴重奏 《同一首歌》 全体小提琴学生。

节目主持人的配合艺术 篇3

关键词:钢琴艺术指导 声乐演唱 技术配合

钢琴艺术指导通过专业的钢琴伴奏,为演唱者提供艺术行为上的指导和配合,使钢琴和歌声融为一体,协助和引导演唱者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自身水平,增强声乐演唱整体艺术价值。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钢琴艺术指导在重要价值上等同于演唱者自身的演唱水平,钢琴艺术指导不仅发挥着特有的艺术品位,而且和演唱作品融为一体,增添了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

一、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指导意义

钢琴艺术指导自诞生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现已发展成为多专业多方向的学习分支,这充分体现出钢琴艺术指导对于音乐作品的重要艺术价值和指导意义。钢琴艺术指导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钢琴艺术指导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研究和揣摩与演唱者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加深彼此对演唱作品内涵和情感的理解,从而更完善地表达作品。其次根据钢琴艺术指导自身对音乐所具有的天赋和能力来引导和协助演唱者对作品的感悟。第三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演唱者在风格+音准+音乐效果等演唱表现能力上出现的瑕疵或错误,提升演唱水平。最后,用钢琴艺术魅力来激发演唱者对原作品所产生的自我认识处理,增强作品的独特性。

以上对钢琴艺术指导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可以得出,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对钢琴艺术指导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钢琴艺术指导者不仅要具备对音准、技能、音乐效果等方面的优秀能力外,还要对作品具有独到的理解能力和分辨能力,并能协助演唱者充分发挥作品风格,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塑造音乐作品的立体感和形象感,这些较高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需要在不断实践中获得。

二、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配合的技术性问题

(一)音色及音量的比例协调问题

声乐演奏的音色和音量的质量会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等综合影响,例如钢琴演奏和演唱者间的配合、场地和乐器、作品和风格等的不同等,这就要求演唱者和演奏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控。首先,钢琴艺术指导要根据演唱者的作品风格进行协调配合,使音色和音量的配合比例达到最佳效果,目前,声乐演唱中主要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等,钢琴艺术指导要根据唱法的不同来调整音色与音量效果。其次,伴奏者的音乐力度对演奏效果的影响也较大,艺术指导要根据声乐作品演唱节奏中产生的力度进行适时变化,当演唱者的力度加强时,钢琴伴奏的力度也要随之加大,旋律和伴奏之间具有明显的分辨力,因此不会超过演唱者的声音与力度。当演唱力度随着节奏变弱时,伴奏也要相应减弱,从而来凸显音响减弱效果。根据演唱者在力度和音色上的变化进行相应变化,可以给予演唱者一定的鼓励和协助,利于演唱水平的发挥。最后是与演唱者呼吸的配合,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感受旋律的节奏和呼吸,从而将钢琴作为“拟人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琴音的自然融合。

(二)触键方法问题

触键技术的不同可以完全改变整个作品的音色效果,因此钢琴艺术指导者要从作品的风格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发现适合该作品的最佳触键方式和技巧。钢琴艺术指导者要熟悉音乐史,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能够进行区分和熟悉,例如亨德尔的声乐作品宏伟壮观,这就要求钢琴演奏者采用深触键,从而增强音量和音色效果,烘托出作品的气势。在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音乐特点是对称和均衡。

三、踏板运用问题

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对于钢琴艺术指导来说,踏板技巧的运用影响到演唱者声乐演唱水平的发挥和整个舞台效果。若想发挥踏板的艺术魅力,钢琴艺术指导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注意对踏板深浅的使用。针对浪漫型的音乐作品,需要表达强烈的感情和浓郁的思绪,这时可采用深踏板;那么针对古典主义作品,尤其是十六分音符或三连音时,为了凸显作品的利落和流畅性,一定要准确把握踏板的浅用技巧。第二,在换踏板的问题上,演奏者要灵敏流畅,切忌踏板转换时产生拖沓现象,影响音质效果。因此要求钢琴艺术指导在演奏前一定要感受踏板的柔韧度和力度,从而保证上台时正常发挥,避免因为其他原因的忽视给演奏带来严重的影响后果。

四、突发问题的应对处理

声乐作品的演唱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和制约,因此也避免不了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若能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则能保障演出的整体效果,若处置不当则会给演出效果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提前做好应对突发问题的准备。首先,要具备面对突发问题保持冷静淡然的态度,若是慌张忙乱,只会使问题变得更严重。其次是钢琴艺术指导者应对演唱者失误的问题,若演唱者由于紧张或其他原因在演唱中出现旋律错误,钢琴艺术指导则应及时找到与演唱者相同的节奏接下去,并能不露声色地转换到演唱者的旋律上,避免与演唱者之间出现大的空隙和间隔,从而保证演唱顺利地进行下去。最后,钢琴艺术指导怎么应对自身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若由于手指失误错碰到相邻音节,那么不必刻意在乎,摆正心态继继续进行。如弹时错了整段旋律,则应该凭着乐感把旋律拉回来。若由于钢琴艺术指导的失误使速度加快或减慢,那么钢琴艺术指导应转移注意力在演唱者的速度上,并迅速找到应有的节奏,同时要微调自己的演奏力度,以演唱为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杰.浅析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意义[J].美与时代,2010,(04).

[2]蒋橙.钢琴艺术指导对声乐演唱的意义研究[J].大众文艺,2012,(24).

[3]景忠华.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J].艺海,2014,(06).

节目主持人的配合艺术 篇4

一、访谈话题

访谈话题的确立是广播新闻访谈节目的最初准备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要根据节目的定位,选择既可以调动访谈者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听众兴趣的访谈话题。

新闻访谈节目应该首选有新闻时效性的话题。当新闻事件发生时,人们需要了解事件的真相,希望听到各方面的相关看法,尤其希望得到来自政府权威部门或专家的表态与判断,以及专业的解读和背景资料。那些突发性的新闻事件,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近期的热点事件,都可以成为直播室中访谈的话题。笔者主持的《新闻发布会》节目中播出的“新政下的南京楼市”、“车船税法草案”等新闻话题,既是热点和焦点,又与民生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听众的兴趣。

在选择新闻话题时,还应该多考虑那些具有思辨性的话题,要能够讨论起来,有话说,而且围绕这一话题能够产生出不同的观点。如“车船税法草案”话题,节目参与者针对草案到底是无端增加消费者负担,还是要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进行了激烈讨论,整档节目好听,耐听。

如何寻找新闻话题?

1. 保持敏锐的思想,密切关注当地的媒体报道

从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中寻找线索,绝不等于拾人牙慧。有很多新闻事件,记者采写时可能没有意识到其新闻价值,或者在采写的当天,新闻价值并不很大,但如果我们进行二度挖掘,重新审视,很可能会从中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2. 多渠道掌握信息源,和当地政府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

和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掌握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权。南京市政府会不定期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及突发事件的进展和处理情况。一般情况下,南京市委宣传部会提前告知笔者发布会的发布内容,很多时候,这些内容就会成为笔者制作节目的选题。

3. 准备一张特殊的日历表

在这张日历表上,笔者标注了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活动、季节变化等,这些都能成为新闻访谈话题。

4. 上网寻找线索

在网上看看外地有什么热点事件,什么新出台的政策,这些事件及政策对本地有什么影响,本地在这些方面是怎么做的——这些都可以找嘉宾进直播室进行新闻访谈。

5. 与记者保持密切的联系

记者是新闻源的最佳获取渠道,对信息的背景了解得最透彻。但现实情况是,记者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工作,很少有意识将信息作最大化处理。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应保持与记者的良好沟通,让记者乐于与你一起分享资源,协助你找到访谈的嘉宾,或共同参与节目。

二、访谈者

1. 主持人

主持人要通过采访打开嘉宾的话匣子。这个采访又分为节目前的准备及节目中的采访(直播室采访)。节目前的准备要求主持人做足功课,找准选题后,查寻大量相关资料。以“新政下的南京楼市”为例,当时,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出台了楼市二轮调控政策,政策出台后,南京楼市呈现出浓厚的观望氛围。在主持这档节目前,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第一轮、第二轮楼市调控政策的具体内容,新政出台后对各地楼市的影响,各地房价水平等等。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由于对各种事实数据了然于胸,和嘉宾对话时就能游刃有余,避免了做“提问机器”的尴尬。

广播新闻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配合非常重要。一位好的访谈节目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聆听者。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将自己融入与嘉宾的交流中,让嘉宾感觉到对话者的真诚,为节目挖掘出更精彩的观点。

广播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不能只是简单地提出问题,却并不认真听回答,只把心思放在下一个问题上。必须对倾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时也要考虑如何顺着嘉宾的话语转换到下一个话题,做好关键地方的衔接、贯穿以及结束。认真倾听,主持人才能准确理解嘉宾的观点并迅速做出反应。

广播新闻访谈节目是有中心话题、有时间限制的,谈话内容的进程、谈话主题的方向都得依靠主持人现场“穿针引线”:一个话题应该结束时,需要自然的承上启下,开始下一个阶段的谈话;嘉宾一时语塞,要给予提示、铺垫;当嘉宾滔滔不绝,甚至出现了不适宜出现在节目中的语言,或是已经偏离主题,要及时地予以制止、引导,适时地把嘉宾拉回正确的轨道。

主持人要学会控制个人情绪,避免日常生活中特殊经历对情绪的影响,避免节目进行时突发事件、事态对情绪的影响。

2. 嘉宾

新闻访谈节目的嘉宾必须对某一具体新闻话题掌握大量的资料,并对该新闻话题具有权威性发言权。《新闻发布会》是一档政策性很强的节目,经常需要解读新出台的一些政策条令,邀请的嘉宾大多是政府官员或专家学者,很多时候他们就是政策的参与制定者,从他们口中说出的往往是最具权威性的内容。

除了权威,还要考虑所邀请的嘉宾是否具有一定的口才,说话是否有逻辑、有条理,语言表达是否简练、清晰,是否具有幽默感。如果是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邀请的嘉宾不止一位,选择的嘉宾就不能都是持有一种观点的人,要有观点的碰撞。这样,在访谈过程中才可能对新闻话题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节目主持人的配合艺术 篇5

如今,传媒和娱乐产业以其无所不在的影响力逐渐渗透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近期出现的以相亲 交友为代表的电视娱乐热潮,由于自身发展和现实利益的驱动,使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电视节目的娱乐化现象。本文 以电视相亲类节目为例,重点对其娱乐化现象进行反思与批判.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娱乐化;批判

对于娱乐化,国内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笔者 以为,娱乐化即为了达到一定的商业利益,将内容予 以软性处理,即以花边性、新奇刺激、煽情的形式呈 现,以达到吸引受众关注的目的。近年来,“电视娱 乐化”正在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继 《超级女声》火爆全国之后,湖南卫视迅速推 出《快乐男声》继续横扫娱乐江湖。一定程度上,电 视娱乐节目成为提高电视台收视率的法宝。在娱乐选 秀节目异彩纷呈且逐渐走向“饱和”的情形下,各地 电视媒体仍竭尽所能,不遗余力地翻新花样, 底,湖南卫视在购买了英国Fremantle公司 国际经典电视交友节目《TAKE ME OUT》独家专有 版权之后,首推内地电视相亲类节目《我们约会吧》 (以下简称《我》)。节目一经播出,收视率居高不 下。江苏卫视也于年初推出了类似的交友类节 目《非诚勿扰》(以下简称《非》)。另外还有浙江 卫视的电视速配节目《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的相 亲类节目《百里挑一》等。各大卫视争相播出相亲类 节目,全民范围内掀起一股“相亲热”.

一、电视“相亲热”中的娱乐化倾向 国内各大卫视出现的相亲节目都有以下共同点: 嘉宾选择上的低门槛,不限年龄和职业,只要报名都 可参加;电视充当了“红娘“的作用;打破了传统观 念中的含蓄,将找寻另一半的个人问题置于荧屏之 下,节目也确实促成了一些单身男女的`结合;节目倡 导正确的婚恋观;游戏规则为多选一。然而,以电 视为媒介进行相亲交友的性质决定了娱乐化的整体特 色。即观众只需具备视听感官,能看懂图像语言,想 交友即可。所以,电视相亲节目难免存在娱乐化倾 向.

1、形式上的快节奏和时尚化 “现代文化已达到青睐形式、忽视内容的地 步。……这种没有深度、肤浅的文化在电视中得到 了反映和宣扬。”①也许是消费社会时代,人们习惯 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纵观几档相亲类节目,无不以 现场节奏明快的音乐作为映衬,着力表现节目中男女嘉宾之间快速的流动关系。如《我》中的“一对多” 形式,在短时间内要求女嘉宾在12位男嘉宾中作出选 择。且每期速配成功牵手离开的空缺嘉宾席位,都有 新嘉宾的加入,节目总是维持12位男嘉宾的阵容。而 《非》中现场24位女嘉宾对每位出场的男嘉宾进行选 择,阵容较为庞大。而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阵容 则更为浩大,每期100名男嘉宾、3名女嘉宾。虽然男 嘉宾的更换速度相对较缓,但每期女嘉宾的节奏上场 也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其次,该类节目无论是舞台设计还是嘉宾造型都 十分时尚,使得整个节目更像是一档时尚走秀节目.

舞台也设计得绚丽多彩,从电视画面来说,大大提高 了其可视性。配上或动感或柔情的音乐,嘉宾们在舞 台上及广大观众面前尽情地展示其“才艺”(物质上 的富足或精神上的充实)。节目包括初见印象、个人 基本资料展示、朋友评价,及现场接受女嘉宾的提问 等环节,同意与否都通过是否亮灯为标志。湖南卫视 的《我》赛制大同小异,只不过自开播几期之后开始 实行男嘉宾反选女嘉宾的规则,但不论是形象上的装 扮抑或是内心情感的掩饰,参与者都正是通过这种夸 张的舞台设计和绚丽伪饰的嘉宾造型,为电视机前的 观众制造出一种群体狂欢的娱乐效果.

2、内容上制造冲突的同时不免煽情 达到娱乐化效果的方式多样,煽情化、制造冲突 是吸引观众的两大方式。《非》、《我》除了形式上 达到吸引观众之外,在内容上也存在矛盾冲突及煽情 化。在整个节目进行中,通过男女嘉宾交流,或是唇 枪舌剑,不断制造着矛盾与冲突,由于观点、看法的 不同,在选与被选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嘉宾间的言语冲 突甚至人身攻击。如《非》中当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 的海归男林若愚说出自己希望另一半的家庭条件要与 自己平等时,现场遭到灭灯,且女嘉宾以歧视自己为 由进行反驳攻击,让男生尴尬退场。言语争锋的过程 中也牵动着观众的立场指向。另外,节目中出现的具 有特殊经历的嘉宾,也为节目增添几分煽情。《我》 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女大学生,当说起男友标准时,想 到含辛茹苦的妈妈,情绪失控的泪洒全场。《非》中 女嘉宾李洋遇到特意上节目挽回自己的前男友,最后 破镜重圆,不论是其它女嘉宾还是现场观众,甚至是 掌控舞台的主持人孟非和分析师乐嘉都为此情景感动 而落泪.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艺术 篇6

笔者认为,新闻节目编排的终极目的在于满足观众的求知欲。“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高明的编辑就是要面对各种新闻素材匠心独运,树立受众本位意识,善于吊起观众的胃口,满足观众的求知欲。

一、精做提要和回报

“提似看山不喜平”,要用简明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本次新闻节目中最重要、最新鲜、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概括出来,以吸引人们看下去的兴趣;在新闻节目结束前要用比提要更为简短、精炼的内容再对重要新闻进行回述,以突出本档节目的重要消息,让观众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中途收视的观众也是一种信息补偿。

二、峰谷技巧

心理学分析表明,人的注意力受时间限制,往往随着视觉疲劳而下降,但当受到刺激后短时间还会恢复。按此规律产生了编排上的“峰谷技巧”,即指新闻节目中不可能每条新闻都使观众保持兴趣,必须把节目设计成像一系列的山峰峡谷一样,使它高低不平。首先是慎选头条,头条新闻是节目的旗帜,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生活的晴雨表。头条选好了,整个节目就有分量,收视率就高。因此编辑应将最有新闻价值、最能反映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又能提高观众兴趣的新闻放在头条。典型例子是《新闻联播》,在播发《挑战者号升空爆炸》时,打破了国际新闻在后的框框,把它放在头条,结果几天来《新闻联播》收视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其次是顺时播出中可以安排一些价值较小的新闻,以适应观众兴趣衰落的规律,再预报或播出准头条,重新调动观众情绪,形成新的兴奋点,使节目回到高峰状态。第三是新闻结尾处,可安排一则充满情趣或是人情味浓厚的轻新闻,给观众留下一个愉悦的心情。另外,编排时无论是长新闻还是短新闻,都要尽量避免过于集中地排在一起,长新闻舒缓而短新闻明快,应适当地做穿插、搭配,这样可以抵消长新闻沉闷、短新闻急促的不足。不同的新闻体裁具有不同的内在节奏,也应尽量交叉使用,现场报道后接专访,专访后是短评,这会产生一种天然的节奏感。

三、灵活掌控播出时机

新闻内容传播效果如何,恰当的播出时机的选择是关键因素,如能准确地判断来自政治、市场、文化、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的趋势,选择最合适的播出时机,来播出满足观众最迫切、最期待、最需求的新闻内容,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出现偏差,影响电视媒体的形象。例如一条关于粽子的新闻,在平时播出没有多大意义,但如果选择在端午节播出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握住了播出时机就把握住了电视的传媒特质,如何正确、及时、迅速地把握时机播出节目是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功能的重要体现。

四、以巧取胜

通常情况下新闻节目的时间都是固定的,由于受播出时间的限制,许多记者拍摄的素材不能都安排上,为了让观众满足新闻的积累效应,编辑可将重要的新闻及时编排播出,其他来不及编排的可利用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滚动字幕,以扩大信息量,随后在全天其他的诸如专题、访谈类电视节目和栏目中进行调剂,它们有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收视群体,针对同一新闻事件的延伸和进展进行相关报道,这样可有效提高和扩大新闻的知晓率。编辑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中发现“精华”,这种功夫是编辑巧妙构思的反映。

五、结构板块化

新闻编排板块化是指根据内容或实效性的不同,对新闻信息进行归类,然后再把若干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新闻组合成板块,通过一定的方式串联成节目的编排方式。板块化编排可使电视新闻节目变得更加有序,提高节目的信息量和报道的新闻价值,达到系统论中所说的1+1>2的效果。例如在重要的节假日,电视台可将单个消息成组编发,以达到更大的轰动效应。

六、强化评论功能

板块栏目内部各条新闻之间的关系是多样的,或组合、或对比、或综合,互为补充,互为背景。编排时,可以利用各新闻内在联系的不同,来强化节目的评论功能。比如,在报道清明文明祭扫的同时,接着报道某地兴建上百万豪华墓穴的消息;在报道美国指责我国人权状况的消息后,播发了一条美国白人警察打死黑人平民的消息。运用这种对比编排的方法,尽管编辑没有说一句话,但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清二楚,观众在潜移默化中便接受了编辑的舆论引导。从上述可以看出,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既是一项管理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思维活动,是实现新闻资源最优配置,取得最佳播出效果和最高收视率的创造性工艺。新闻节目编排巧妙合理,不仅能发挥高质量节目的威力,而且可以产生“蝴蝶效应”,带动、提升其他节目、栏目的收视率。可见,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胡智峰,顾亚奇[M].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潮流与趋势.

[2]王文斌,胡正荣[J].世界电视前沿.

[3]胡智峰[M].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

论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艺术 篇7

1 语言规范是做好主持采访的基础要求

节目主持人的采访并不是与被采访者进行简单的对话,而是通过主持人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即更高层次的口头语言,认真与采访对象交流。应该具备两个特性,一是规范的普通话。采访中使用的语言要求规范准确、逻辑性强、讲究艺术。同时,还要符合口语的通俗易懂,灵活生动,亲切自然的要求。不规范的语言会影响采访所要达到的效果,影响与嘉宾之间的交流,进而影响到节目的质量;二是准确精练的语言。对于主持人而言,准确是要建立在内容真实的基础上,因为离开了真实的前提,辞藻越华丽,调唱得越高,就越可能失去受众的信任。

2 前期准备是做好主持采访的前提条件

前期准备是采访前必须做的一项功课,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角色互动,将心比心,提升采访质量。一要大量搜集素材。主持人采访时面对的是不断变换的人和事,要想适应工作的需要,就要培养自己敏锐的感受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这样才能保证采访效果,而这需要建立在对素材的大量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二要制定采访计划。结构是支撑节目的“骨架”,在采访中,主持人不能因为是即兴而谈就信口开河,而应在有限的节目时间里说得层次分明。这就需要提前归纳材料,确定要点,选准角度,做好策划,才能把节目做得有条有理;三要善于创新求变。独特的剖析是节目成功的要素之一,采访者对于被采访者了解得越透彻、越深入,才越可能获得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对话才可能出特色、出新意,在主持人独特的采访过程中提升节目的内涵。

3 谈话技巧是做好主持采访的根本保障

一是要态度真诚,以受众感受确定采访方向。

人们喜欢真诚的人,愿意和真诚的人打交道,在采访中也是如此,所以主持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看成是受众中的一员。首先,要从受众的接受心理考虑他们最想知道什么?选择哪些对象,以什么角度才能帮助受众最容易了解情况,营造什么氛围才能找到与受众和谐的心理契合点;其次,要随时注意采访现场出现的情况和采访对象的状况,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调整相互关系,互相发生影响,寻找感情的桥梁。

二是要平等交流,注重掌握采访主动权。

平等交流决定了主持人采访时的角色定位,只有摆正与采访对象的位置,才能在面对平民百姓时不会俯而视之,面对领导、专家时又不仰而望之,这样才能让每一位采访对象与主持人在平等的平台上做更好的交流沟通。此外,要充分发挥主持人的主导性作用,注意驾驭节目,控制节目流程,成为节目的主宰者。

三是要重视现场信息传递,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节目主持人的现场采访要通过两种符号即语言和非语言向受众传递信息。(1)场所。主持人采访的场所选择,要考虑到采访对象的心理和采访效果。一般来说,选择采访对象熟悉的场所进行采访容易消除对方紧张的心理,而且使交谈气氛平和,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电视采访,要么在办公室,要么在采访对象家中的书房。(2)衣着。主持人现场采访时的衣着打扮,要随采访场景的不同而不同,庄重的场合穿着不宜太随便,朴素的场合穿着不宜太花哨。总之,采访中要做到衣着得体,这样会增强采访效果,切忌刻意修饰,浓妆艳抹,追求时髦,这样会给采访对象造成心理上的反感。(3)举止。主持人落落大方,文明礼貌,谦虚谨慎,朴实无华的举止风度,可以使采访对象产生一种信任感而且受人尊重,也是获得和采访对象交谈的重要手段。(4)眼神。在采访时,应注视对方,用眼神和对方交流,仔细倾听对方说话,并随时用观察的眼光,思考的情绪做出反应,让对方感到采访的诚意,以调动对方谈话的热情。另外,采访时直视对方,如是批评性报道,可以让采访对象无法逃避你的问题,使采访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4 应对技巧是做好主持采访的最高体现

所谓应对技巧指的是主持人临场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时,能迅速激活平日的储备,口出智语,化险为夷。笔者认为,这是主持人采访艺术的最高体现。应对技巧对于主持人在采访中的发挥很非常关键,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每次采访都像主持人所设想的那样进行,万一出现采访对象不配合的现象,就需要主持人现场即兴提问,且提问后认真聆听对方的话语,从而寻找能与之交谈的契机和方式,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听话听音,分辨对方话语中想表达的内在涵义,还应该从对方的话里觉察到某种情绪后接过对方的话头进行补说、纠偏。

5 结语

浅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篇8

独特的语言风格代表了一个主持人鲜明的个性, 是伴随节目主持人的成长逐渐形成的, 是主持人成熟的标志。主持人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一个探索积累、锤炼升华的过程。一些优秀的主持人“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成为观众喜爱的富于个性的主持人。作为媒介向大众进行传播的中介人物, 主持人是广播电视节目中最具亲和力的传播者, 主持人以朋友的身份、与大众平等的关系、以个性化的视角和个性化的叙述方式进行传播, 使传播具有人情味和吸引力。在这个前提下, 个性化表现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构思、独有的感受、独具特色的表达及“这一个”的气质形象。对于一个主持人而言, 只有当你全身心地融入到节目当中, 关注社会生活, 用心思索感悟, 真诚服务受众, 你的创作个性就会渐渐凸显和形成。

二、语言能力是主持人主持创作的基本要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思想的载体。因此,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如何, 直接影响着与受众的沟通, 影响着节目的进程、质量和品位, 影响着传播效果。

当今一批现代艺术家和节目主持人, 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像中央电视台赵忠祥的自然、亲切、庄重、平实,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方明的潇洒、自如、真挚、流畅的艺术风格, 都赢得了海内外受众的普遍好评。还有一些主持人, 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有的粗犷豪放, 有的清丽委婉, 有的含蓄深沉, 有的泼辣俏皮, 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每个节目主持人的知识结构都因所学专业与治学的范围不同而有所侧重;每一个节目主持人的性格、声音、语调也有所不同, 或外露、或内向、或纤细甜美、或明亮醇厚, 或偏快、或偏慢等。虽人有各异, 但作为一名主持人应该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 最终创立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

当然, 语言艺术的创造并不是自己闭门造车, 硬造出只有自己能懂的一套语言, 而是运用普通的话语, 经过千锤百炼, 给语言注入新的生命, 使其产生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新光芒。

三、语言表现是节目的核心要素

1、语言表达是提高节目质量的关键因素

对于节目来说, 主持人驾驭语言能力的强弱, 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语言的驾驭能力包括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明确有效、清晰生动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的主持人不能融入到谈话的意境中去, 不能对嘉宾的谈话做出恰当的评述, 也提不出有水平的问题, 形成一种尴尬的局面。所以主持人应适时组织驾驭语言, 给现场观众舒服、自然、畅快的感觉, 主持人还应适时转变话题, 把观众引入正确的思维导向中从某种意义上说, 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和水平最终决定着节目的总体质量和播出效果, 也影响着收视率的高低。

2、语言表达折射主持人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一位作家说, 语言是洞察人类心智的最好窗口。“语言不仅仅是节目内容的载体, 它同时还是主持人文化底蕴和品位的体现。主持人是否具有魅力, 语言是个重要的窗口。观众正是通过语言来了解主持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修养以至情趣、人品等深层次的内涵。”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总是能以他们饱满的热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厚积薄发的语言功底和深入浅出的谈话技巧, 或侃侃而谈, 或娓娓道来, 或画龙点睛略加评点, 或连缀穿插自如得体, 或反应灵敏机智贴切, 或语流畅达颇具风采。

3、语言的合作化

节目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需要主持人和现场观众共同完成, 双方应该密切配合。主持人则更应该时时、处处、句句为现场观众着想, 及时为他们提供话题、化解尴尬、理顺思路。节目主持人语言是有助于彼此交流的重要语用原则。表现在“诚实”和“适度”两个方面。“修辞立其诚”, 是说主持人的语言必须实在, 发自内心, 主持人要用“真诚”拉近与对方的沟通距离。谈话节目主持人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人, 这就要求主持人具备平等意识, 用真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其次表现在语言的精炼上。主持人尽量提供对方所需的但又不提供超过所需的信息, 不与嘉宾“争话锋”。比如, 央视《讲述》栏目很受观众欢迎, 其主持人对语言的把握功不可没。主持人除了引导讲述人展开情节以及适当地追问外, 大多数时间都在倾听。

4、语言的个性化

别林斯基说:“风格是在思想和形式密切融合中按上自己的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节目对主持人语言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表情达意, 优美动听那么简单了。主持人的语言还必须要有个性, 有吸引力。不同的主持人, 由于栏目内容、生活阅历、文化素养、语言修养、语言习惯等这些内在因素和声音、形象等外在因素的不同, 他们也会形成不同的个性风格。有人细言慢谈, 有人快人快语, 有人机智幽默, 有人稳重深沉……构成主持人节目一道道靓丽风景线的重要因素便是独具特色的主持人个性化语言。《实话实说》的成功及主持人崔永元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他坚持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说话, 在他的节目里, 很少能听到那些官话、套话, 绝大多数都是我们习惯的民众话语。他的幽默已被认为是他的语言的最大特点和最具吸引力的方面。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谁也无法保证在即兴状态下, 次次都能出口成章、语惊四座, 但至少每个人都应在适应谈话节目这种纪实性的传播方式和还原真实话语的制作追求中, 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 努力形成适合自己、同时也能被观众所接受的语言风格。对于主持人来说失去个性便意味着失去魅力。而语言的个性化在主持人的个性的构成中又何其重要。

摘要: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修养是节目表达的核心, 需要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广博的学识、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口才。因为每档节目, 主持人总是首先亮相, 并且穿针引线、贯穿始终。可以说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 对受众起着示范、引导、熏陶的作用。因此, 节目主持人必须时刻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修养, 以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而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水平是体现主持人综合素质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因而, 节目主持人越来越重视主持过程中的语言表达。为此, 本文主要从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修养的内容、语言艺术的特点及如何提高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水平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其目的在于通过有声语言的传播更好的展示主持人的风采。

关键词:主持人,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

[2]张颂.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浅析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篇9

一、服务类主持人的语言在节目中的作用

作为服务类节目主持人, 大多数的时候应该充当着生活顾问、生活指导等角色, 所以说他的语言特点应是轻松、亲切、自然的。因此, 这就要求服务类节目的主持人要有渊博的知识、精辟的见解、机智的谈吐, 在观众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地位, 做观众的知心朋友。例如中央电视台《生活提示》栏目主持人慕林杉, 一直以来给人一种邻家女孩的感觉, 她的语言清新自然, 笑容甜美, 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这也是她吸引受众眼球、备受观众青睐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消费主张》栏目的主持人熊雄以俊朗大气的形象出现, 他的语言真挚亲切、温文尔雅, 符合这一栏目的特点。所以说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不仅对受众, 乃至对整个节目都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用。

二、服务类主持人语言的特点

1. 通俗易懂生动简练

生活服务类节目重要的传播对象是老百姓, 所以说这一类节目受众在收看节目时往往是伴随性的, 所以所采用的语言要选取最容易让老百姓听得懂的词汇来传达节目的信息。例如:天气预报节目的主持人他们的语言一定是最能打动观众的, 而这种打动体现在通俗易懂上。我想他们不可能是运用很专业的天文或者是地理术语在进行播讲, 如果是那样的话, 很多受众也不会很清楚地知道每天的天气, 也不可能在看完新闻之后那么急切地去关注这个节目了。我们要知道在这个高信息的传播时代, 很多人可以用多种形式去了解天气, 但还有很多人却只能通过电视这一途径去了解。所以他们生动简练的语言, 通俗易懂的表达不仅仅是在传播信息, 同时也是在用心去服务于受众。

2. 真诚服务以心换心

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虽然代表的是群体观点, 但是个人存在的真实性也同样重要。例如在中央电视台《交换空间》栏目中, 主持人王小骞她的语言就很受观众的青睐。她的语言亲切真诚, 让我们感觉她不像是在主持节目, 而是在讲故事。节目的开头主持人都会介绍一下当地的民俗和文化, 她真挚的语言更加激发了受众的热情。同时在主持人王小骞的眼里家居中的每一样物品仿佛都会说话, 它们都有自己的言语和感情。每一件家具的装饰和摆设融入的不仅仅是设计师和嘉宾的情感, 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主持人的协调和观众的期待。在节目尾声, 偶尔她还会帮助男嘉宾给女嘉宾制作小礼物, 用她真挚的服务去感染每一位受众。主持人作为整个节目沟通的桥梁, 他的语言更加的口语化、平民化。他让嘉宾觉得正在和他聊天, 就像是自己的邻居或者是朋友一样, 更加贴近了受众的心, 有一种心心相通的感觉。

3. 轻松自然亲切幽默

服务类节目要求主持人语调轻松幽默, 这也是服务类节目主持人与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最大区别。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收视市场中, 一个栏目必须有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当家, 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什么样的主持人算是优秀的主持人呢?央视主持人毕福剑曾讲道, “一个主持人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并且把他们的特色控制在可以播出的范围内, 然后发挥到极致。”语言是主持人的重要表现手段, 也是主持人风格的重要组成元素。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语言越鲜明越突出, 就越能体现出他的主持特色。另外, 受众在收看生活服务类节目时的心情一般是轻松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主持人也应该以轻松的状态为受众主持, 语言上最好是幽默的。而这种幽默感是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具体到节目中就是打破原有的语言习惯, 给人一种强烈的恢谐效果, 以便吸引人的眼球。但有时这种语言幽默感也是随着人的性格阅历在不断的变化最后形成的。体现到节目中, 这样的亲切幽默的感觉又为节目增色许多。

总之, 要主持好服务类节目, 主持人首先要找准自己在节目中的定位, 根据节目主题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 积累深厚的生活经验和感悟, 把握好自己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选择恰当的节目主持方式, 运用准确的语言,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才能主持做好一个服务类电视节目主持人。■

参考文献

[1]宋怀强、陈贝贝.《主持艺术语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1]宋怀强、陈贝贝.《主持艺术语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2]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2]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

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篇10

1 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类型

电视访谈的收视率正在逐年上升,因而对主持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所开展的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要掌握语言技巧,合理利用语言类型,高效完成电视节目主持工作。在此环境下,要对主持人的语言类型加以划分,观察是否需要更换语言表演形式。根据常用的主持语言应用形式,大体将其划分为四大类型。下面将对这四大类型展开探讨。

1.1 语言幽默型

访谈类节目通过语言交流实现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互动,主持人的问答形式能调动嘉宾与观众的积极性,采用幽默的沟通形式,能积极调动节目气氛,使观众近距离、直观地了解采访对象。反之,如果采用过于直白生硬的语言模式,则会拉远与嘉宾之间的距离。在访谈期间,嘉宾与主持人处于平等关系,只有这样,嘉宾才能放松心情回答问题,并回答出符合事实真相的答案。因而,幽默类型的访谈语言也得到很多节目主持人的认可,但在驾驭的过程中,主持人还要结合特点合理定位,否则会出现语言运用过于生硬的情况。

1.2 语言恬美型

这种语言形式多见于女性主持人,恬美的语言能营造出温暖的访谈氛围,最常出现在情感类访谈节目中。这样类型的语言虽然柔美,但也能反映出女性独有的坚毅。恬美类语言应用比较成功的,当属主持人陈鲁豫。她是观众熟悉的主持人之一,在节目中掌握访谈要点,抓住事情的关键,在访谈节目中充分表现出了主持人的聪明机智,运用此类语言还能缓解访谈中的尴尬气氛,使观众在收看节目时能了解到更多的访谈要点。另外,《半边天》节目主持张越也极具代表性,这些节目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与观众反馈。

1.3 语言严谨型

访谈类电视节目很容易被不良媒体掌握主持人或嘉宾的话语漏洞,进而被疯狂炒作。因此,主持人在与嘉宾进行交流时,要确保语言的严谨。这种类型的语言能够带给观众科学严谨的观看感受,常用于一些实事类访谈节目中。例如《焦点访谈》,主持人所应用的语言较为考究,只有这样,所阐述事实真相才能得到观众的信赖。

1.4 语言儒雅型

这种语言类型能够表现出主持人的智慧,得体的语言也与采访对象的身份相符合,因而常常应用在一些高端的政治人物访谈中。例如,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其能在节目中合理使用语言技巧,因而可以有效控制节目进度。

2 当前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语言存在的问题

2.1 主持人角色定位混乱

不同类型的语言,其运行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需要结合节目需要,合理使用语言艺术。但在实际访谈过程中,却存在节目主持人自身定位不准确的现象,盲目模仿其他优秀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无法落实上述所探讨的主持方法,甚至还会打乱节目流程。主持人在选择自身语言类型时,并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自身情况,因而所塑造的节目形象缺乏确定的方向,有时甚至出现个人定位改变的情况,这样不利于访谈节目的长期开展,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观众流失。

2.2 主持语言的失“度”

语言运用如果没有设定一定的界线,并且语言规范程度不足,极易使语言失“度”。虽然引入日常生活用语能增进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但过多应用通俗类语言,会造成节目的严谨度下降,会使观众感觉节目不严谨和不规范,收视率自然会因此而降低。主持语言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往往需要主持人自己对语言进行设定,因而,主持人要把握好语言的“度”。失“度”还体现在语言过于繁琐,使观众与被访谈对象无法掌握谈话要点,这样的访谈节目既没有档次,也浪费了节目录制时间。发音不准确也是语言运用不规范的具体体现,一些地方频道的访谈节目中,甚至出现主持人运用方言主持的现象,因而所开展的访谈节目观众群体较小。

3 提升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策略

3.1 提升语言的灵活应变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主持人要加强对语言艺术的探讨,并在节目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主持人还要具有灵活应变能力,这样才能更合理地运用语言控制节目进程。在同一期节目中。主持人可以通过分析访谈进展情况,并配合多种语言形式,高效实现访谈互动目标。通过合理运用语言,营造出和谐的语言环境,为接下来所进行的访谈提问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节目访谈,更能贴近真实情况,增进嘉宾与现场观众之间的距离。如果在访谈节目中遇到嘉宾积极性不高或者冷场的现象,主持人可以增强语言上的互动。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不能完全按照稿件控制节目流程,可适当增加一些临场发挥,增强电视访谈类节目的观赏性,进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3.2 掌握节目节奏,利用语言推动节目发展

主持人能对节目流程进展起到控制的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发挥也需要在节目中合理运用语言艺术。在观看访谈节目时可以发现,很多主持人的语言过于死板,并不能体现出对节目的主导控制作用,尤其是在情感类节目中,往往会使观众不能融入节目中。要通过语言的运用,发挥节目的管理计划,全面控制节目流程,通过语言推动节目的顺利进行。如果节目内容设计不合理,要通过语言予以化解,并在后续中优化节目设计,避免节目结构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现象出现,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节目进行调节控制,这样所进行的谈话交流才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制作出观众喜爱的访谈类节目。

3.3 使用亲和的语言,改善节目氛围

要注重运用亲和的语言,为节目的内容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些访谈对象在镜头前可能会表现出紧张的情绪,不知该如何表现自己,此时,主持人要注意运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帮助嘉宾缓解紧张情绪。例如,在节目中运用一些笑话可有效缓解气氛,使嘉宾能放松自己,进入到更轻松愉快的节目氛围中。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也要从嘉宾的角度来设计问题,避免影响观众对节目的观赏。在主持人行业中有很多明星转行从事主持人,明星效应可能会成为观众选择观看此电视节目的决定性因素。

3.4 使用个性化语言

语言运用要结合主持人在观众心目中的定位来进行,只有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才能不断提高主持人的个人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其语言艺术技巧。语言的组织、语气都会影响节目质量,因而,在节目开展前,要反复琢磨所设计的流程,分析在何种情况下能引入精彩的语言点,提升语言的技巧性。

4 结语

总之,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是否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是节目是否具备观赏性的主要因素。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要具备语言表达和倾听的能力,通过适度引导,让观众、嘉宾进行良好的交流。主持人可以通过掌握“语言灵活应变的能力”“利用语言把控节目”“改善语言的亲和力”和“使用个性化语言技巧”这四个策略,提升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进而体现节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姝睿.浅析中国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艺术[J].神州,2012(11).

[2]万晓萌.心理类访谈节目的专业性与可视性探析——以CCTV12《心理访谈》节目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5(12).

[3]王朝彦.主持人语言艺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顾阳主持人&妈妈 平衡的艺术 篇11

当了妈,他们都说我变了

在北京电视台三楼的咖啡厅,我见到了长发飘飘的顾阳,清瘦的娃娃脸上戴着个大大的眼镜,身兼主持人、制片人和妲妈角色的她,却还保有一副小清新的邻家女孩模样。我们这两个妈妈的谈话很自然地从孩子开始了,说说孩子最近的有趣表现,说了哪些可笑的大人话,在心领神会的笑声中,我看到了这个电视人妈妈的家常一面。

当我问起顾阳有孩子前后的变化,顾阳说,有了孩子以后,身边的同事朋友都说她有了很大改变。她开始没有感觉,但慢慢地,她发现当了妈妈以后,和被采访对象之间多了一个话题——孩子,于是心理上也多了一个能够沟通的桥梁。以前对她来说可能有难度的访谈,现在因为孩子的话题,而开展得顺理成章,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也会因为有了当妈的这份经历而有了更丰富的理解。她提到了有一次采访产后复出的黄奕,明星们对于谈论自己孩子的话题都会有些避讳,但面对她这个妈妈,两人不由自主地就会开始谈起她们共同感兴趣的养育孩子的话题。这也是台领导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采访,就会想到派她这个妈妈上阵的原因了。

宝贝,对不起,我爱你!

镜头里,小帅哥宝宝和美女妈妈的绝妙搭配羡煞旁人,但顾阳坦言,当初宝宝在她肚子里的时候,她一直当他是个女孩儿,一直期待着迎接小公主的降生,直到怀孕7个月的时候去做四维彩超,无意中得知肚子里的宝宝是男孩,当时心里的确小小失望了一下。就在那几天,她感觉胎宝宝的胎动似乎比以前减少了,她—下子就紧张了起来,不停地抚摸着肚子对宝宝说:“对不起,对不起!无论你是男是女,妈妈都爱你!只要你健健康康地降生就好!”这个小风波在两三年后的今天顾阳仍记忆犹新,她坚信是自己的失望让宝宝感受到了,从那天起,她就想通了,什么男孩女孩、漂不漂亮、聪不聪明……都是浮云,只要宝宝健康快乐,她就心满意足了。

一切都是浮云,健康最重要

直到现在,当有人问顾阳,你想要把孩子往什么方向培养?长大了做什么?这类问题的时候,她都会说:“我希望只要他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就足够了。我特别不愿意给他身上施加任何的压力。当然,有时我在心里也会想想,他会不会跟爸爸一样,长那么个大高个,学打篮球?会不会像姚明那样有名?他特别爱听音乐,有时候一放音乐他就手舞足蹈,我就忍不住想,他特别有艺术细胞吧,今后会不会去唱歌跳舞?但这些只是在自己脑子里一过而已,我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他,这对他而言太不公平了。等他稍微大—点,有了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我会尽力提供条件,帮他实现梦想。现在我对他最大的期许太简单了,就是别生病。”

怀孕8个月还在录像

顾阳对主持人这份工作的热爱程度自己平时没有察觉,当家里人和她商量是否能回家做全职妈妈的时候,她才发现,表面上囔嚷着工作忙离不开,其实是她自己根本放不下,她离不开镜头,离不开话筒。后来她决定干脆不纠结了,既然爱这份工作,就继续做吧,怀孕了又如何?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也许比在家休息更加有益身心。“我就发现其实作为一个孕妇,你不能太惯着自己,我从怀孕开始一直工作到孕8个月,结果也证明了这么做没错,我自然分娩得非常顺利。”

工作第一还是家庭第一?

我曾经把工作放在绝对的第一位,这是在我没有做妻子,没有做母亲的时候,工作绝对是我的第一位,其他的所有东西对我来说都得为工作让路。但是这个绝对第一的位置一直在受到各种冲击,先是从我父母先后生病开始,到后来我嫁人,再到我现在有宝宝,现在我是两个家庭的女儿,一个孩子的母亲,在生活和事业的平衡木上,我在尽量保持平衡,不让任何一个我在乎的“玻璃球”掉到地上。目前还好,我父母、公婆身体都不错,孩子也在健康茁壮地成长。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这个平衡被打破的话,我必然会选择抱住家庭这个最珍贵的“玻璃球”,因为毕竟父母、爱人和孩子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养儿方知父母恩

节目主持人的配合艺术 篇12

电视节目把谈话体的有声语言当做节目主题, 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慢慢开始的, 并且带动潮流, 这种节目被模糊地叫做电视访谈节目, 是电视里谈话节目和专访节目的总称。

相关调查表明, 我国现在大约有200个谈话类电视节目, 并非所有谈话节目都很精彩, 不是全部都拥有指引观众心灵方向的力量。我认为, 有很多因素导致谈话节目不够优秀, 从主持人角度考虑,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如何提问, 提不出好问题, 造成整个谈话过程很生硬, 脱离节目主题, 质量也就有所降低。

一、主持人提问艺术的价值分析

在电视或广播这种视听效果很强的媒介中, 决定一期谈话节目是否成功的最根本因素就是访谈提问是不是很准确。但是主持人和记者需要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让提问具备艺术性和精确性, 不同的节目方式、主题和风格, 也会有不同的提问技巧。

提问不是表演或者作秀,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倾听的质量, 印证某些事实性信息或者获得更多的事实性信息而不是质疑。所以, 想要被访者给出一个你想要的或是受众期待的答案, 就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技巧。

(一) 精心设计首句采访语

节目主持人实际采访的第一句话非常关键, 直接关系到采访会不会很好地继续下去。采访的第一句话应该比较具体, 不要提很大的问题, 尽量避免提有怎样的想法这种开放问题。从被采访者和信息传播接受者感兴趣的内容出发, 引导开来, 让采访可以持续进行。

(二) 直奔主题进入提问

消息类新闻很适合使用这种提问, 提的大多都是具体的某个问题, 被采访者一般用对或者不对这样简洁有力的回答来完成记者的提问。不过画外音铺垫要充足是这种提问的基础, 同期声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采用这种提问一定要给被采访者确切的范围, 让它不会脱离主题, 简单的几句就可以解决问题, 这样不但能让新闻流畅自然, 还能预防节目超出时间。

提问要有深度、有意义。主持人还要擅长观察被采访者的心理, 在采访时找寻更多更关键的新闻线索, 及时把握提问的方向, 深层挖掘新闻意义和价值。

(三) 螺旋式收紧逼近主题

目前, 很少有电视节目是一直使用单纯画面配解说语, 特别是专题节目, 往往都会加入不同人物和角度的访问, 不过很多时候主持人和被采访者之间的配合不是那么顺畅。在曝光类新闻节目或者被采访者语言能力很差的状况下, 很难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很有意义的内容。这时就得动动脑筋, 采取不同的策略, 可采用最平实真切生活化的语言引发被访者的情绪, 使交流成为可能。

二、主持人提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要保持良好的提问心态

对于语言能力很差的采访对象不要急着让他谈很多重要的话题, 要不然在他还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就询问非常关键的问题, 很有可能加大其心理压力, 进而变得不知所措, 影响谈话质量。在这种情况下, 主持人最好采用启发式提问, 从外到里, 从浅到深, 可以让采访对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理清自己的思维, 也许可以得到良好效果。提问应该具有引导性。

(二) 注意含蓄的提问方式

对于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 恰好节目中又必须由这一关键性人物表态时, “绕圈儿跑”式的采访提问往往会派上用场, 这类被采访对象大多出现在曝光节目中。在镜头中展现不正常的现象和行为, 采访对象一般不会接受采访或者直接用“无可奉告”4个字拒绝。这种情况下, 最好采用迂回战术, 让他们逐渐改变观念或者消除警惕讲出真话, 这比一次问清楚, 没有退路的方法更有优势。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和焦点访谈两个节目中经常出现这种精彩的提问。

(三) 随机应变沉着冷静

在采访前, 主持人一般都会做很多案头工作, 有的还会事先把提问的话题排列好, 采访对象一出现就立即丢出问题让他们回答。提前根据自己节目需要和采访思路提出并设计一些问题是很关键的, 这样做好充足准备, 让采访对象认为记者对这次采访很注重, 进而很乐意和记者交流沟通。不过很多采访现场都是动态的, 特别是事件性的采访, 一般都会有很多变化。很多预先想好的问题都没机会提出, 反而没想提出的问题却出现了, 这也是最考验主持人功底和能力的时刻。这时, 主持人要立马按照现场变化调整节目主旨, 并且提出的问题不能脱离主旨。此外, 还必须具备语言到位的干净利索劲儿。一次提问到位, 抛出去就有回应。毋庸置疑, 这种随机应变的本事不是几天就能具备的, 要长期锻炼自己的能力才可以在采访中信心十足地提问。

(四) 注意聆听迅速反馈

主持人要聚精会神地倾听。按照对方讲话的内容、语气、口吻以及表情, 做出所有正常的反馈。这样的反馈, 不论是眼神表情, 还是点头示意, 都能带给对方正面影响, 营造一个和谐的谈话氛围, 让谈话逐渐深入。因此, 作为主持人, 要注意语言交流, 有轻重缓急, 高低起伏, 松紧疏密, 不要直接说明观点, 不要主观地误断一个人, 要用事实说话, 对话题的规定是主持人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李家圆.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对语境化线索的领悟与创设[J].考试周刊, 2009, (14) :232-233.[1]李家圆.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对语境化线索的领悟与创设[J].考试周刊, 2009, (14) :232-233.

[2]张龙.访谈的策略——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在访谈节目中推进谈话[J].社会科学论坛, 2008, (14) :203-205.DOI:10.3969/j.issn.1008-2026.2008.14.051.[2]张龙.访谈的策略——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在访谈节目中推进谈话[J].社会科学论坛, 2008, (14) :203-205.DOI:10.3969/j.issn.1008-2026.2008.14.051.

上一篇:现代纤维艺术下一篇:缺乏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