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主持播音(精选12篇)
节目主持播音 篇1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 随着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中国广播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应该进入多层次的发展创新, 现阶段播音主持工作是现代化传媒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播传媒中关键性环节之一。因此, 广播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人以及工作人员要具备超强的创新性思维, 在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专业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最大限度地推进中国广播新闻节目的快速发展。
一、当前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的主要类型
(1) 广播评论型节目播音主持。现阶段, 广播新闻报道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新闻传播, 如访谈类新闻广播以及现场报道类新闻广播等形式。多样化的新闻广播形式,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广播主持人与广大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 有利于在愉快、轻松的氛围内进行新闻的传播, 从而增强新闻播报的效果。评论型节目广播随着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逐渐应运而生, 为受众朋友们提供了新视野, 评论型节目从选题到制作, 都选用最新时事为背景题材, 选题的角度新颖别致, 语言较之其他新闻节目要犀利, 表达事物时感情色彩突出。[1]例如, 对抗灾难的播报、直接高考的播报以及奥运奖牌的故事等, 从真实的故事出发, 根据某一话题展开讨论, 增强广播主持人与广大受众之间的互动, 在讨论的基础上加深思考, 直接体现国人对事件的态度, 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多种形式的评论型节目对社会大众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2) 广播专题类节目播音主持。相对于普通的新闻节目播音主持来说, 专题类的节目广播从深层次的角度进行剖析事实真相。对一些新闻事件全方位地进行分析研究, 运用多种广播手段进行报道, 从某一个专门角度引导受众透过事件的表象发现事件的本质特点, 引发人们的思考, 全方位地理解事件本身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和实际意义, 从根本上使人们正确看待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广播专题类节目在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都有较高的要求, 包括对新闻的选题、策划以及专门的制作编辑等, 从表现方式上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专访式广播、调查式广播以及综述式广播。[2]选题的内容也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是备受社会大众争议的话题, 也可以是针对特殊时期引发的特殊新闻事件, 从而引发社会大众的深刻反思。利用访谈、回忆、叙述等手法, 还原事件的真相调查过程, 不断发现新问题, 使受众能够在观看专题类节目时, 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跟随节目的脚步, 发现新闻事件的深层次含义。
(3) 广播消息类节目播音主持。广播消息类节目播音主持是在国内外各大新闻节目播音主持来说最为普遍的, 主要的新闻特点表现为简单明了, 通过动态化新闻的形式体现, 利用广播传媒系统在第一时间传播公开新闻事件, 简明扼要地向广播受众呈现最新的新闻时事动态。广播消息类节目实际上与传统类型的新闻节目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利用规范化的播报形式进行新闻传播, 用精确的语言表达进行播报, 主题相对集中, 新闻节目的结构非常紧凑。直接播报事件的现场真实情况, 能够做到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增强广播消息类节目新闻事件的感染力。
二、当前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的创新
(1) 激发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的创新灵感, 发挥激情。广播新闻节目的发展不仅依靠动态化的新闻事件和生动的文字信息表达能力,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借助播音主持作为广播传媒的媒介, 利用广播传媒的手段进行传递共享。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 需要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人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以及对新闻的了解情况进行二次新闻创作, 广播新闻节目的新闻稿件与某些文学类创作艺术比较相似, 需要激发创作者的灵感,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将人性化情怀深入人心, 引发受众的共鸣。尤其是现阶段时政类新闻事件的传播非常注重播报的方法, 不仅要在一定时间内让受众接收到事件的真实信息, 而且要学会突出重点, 利用轻松准确的方式传递新闻, 对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人对新闻的价值判断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标准化的新闻播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感染受众的效果, 也会对新闻传递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 需要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人适当激发自身的工作激情, 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激情播报, 在主持的语音语调方面不断感染受众。例如, 地震等灾害的现场, 表情要与当时实际情况相一致, 表情凝重, 体现对新闻事件的同情以及悲伤感情。
(2) 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要在继承基础上创新。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的发展创新要在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性规律, 继承优秀的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经验, 借鉴优秀成分, 学会总结实践经验, 形成系统化的播音主持创新性思维。在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界有一大批老一辈的广播节目主持人, 如方明、虹云、林如、葛兰等, 他们在播音主持工作中体现出来的严谨的语言逻辑、一丝不苟的播音主持态度以及语言中不断透露出来的文化内涵等都值得当前的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借鉴。广播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不仅体现了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化以及对新闻事件的庄重感, 而且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感、亲切感以及播音主持的节奏感。[3]新闻节目播音主持人端庄大方, 声音具有弹性、穿透力, 沉着自信等,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播音主持人对新闻事件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的丰富经验不能说都是精华, 但是要学会批判继承, 正确对待传统经验的精华部分, 将其充分利用到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创新工作中来。
(3) 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要在播报内容上进行创新。当前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的新闻稿件一般都是在记者或者新闻节目的编导进行采访完、设计好内容的前提下, 将稿件直接交到播音主持人的手中, 从这个角度上说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人很难有自己选择新闻稿件的余地。但是, 新闻节目播音主持人要学会在原有新闻稿件的前提下, 运用自身专业化的新闻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技术, 不断加入创新性建议和自身的独特见解。在符合新闻节目新闻事件的前提下, 适当加入自己的创新性思考, 日益丰富动态化新闻事件的内容, 使新闻内容更加充实, 充分发挥新闻事件的实际价值, 使其更贴近于广播受众。
三、结语
当前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 我们对待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工作的创新发展要有强烈的紧迫感, 不断克服自身的浮躁心理, 通过不断地学习、分析、研究, 在专业化新闻播报理论知识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提高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工作的质量水平。广大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工作人员和广播受众要齐心协力, 推进现代化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的创新改革。
摘要:近年来,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阶段社会媒体环境也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 从而使广播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广播节目收听的限制性因素也在不断减少。广播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在信息传递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播音主持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发展, 就要在原有的播音主持技巧上不断创新, 在创新中实现快速发展。本文就广播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问题,创新
参考文献
[1]郑宗.当前中国广播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14) :40-41.
[2]王跃骦.探索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的发展趋势[J].新闻世界, 2014 (04) :76-77.
[3]沈红.对提高广播新闻直播节目质量的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05) :158-160.
节目主持播音 篇2
浙江传媒学院 林培浩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收听《文艺沙龙》,我是你的老朋友,培浩。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来自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赏析的关键词是:黑色幽默、宗教的力量、正常人的呐喊。
【1】黑色幽默
这篇小说大致讲了流浪汉索比六次故意犯罪,想以此进监狱过冬。但是,这六次犯罪都没能让他如愿以偿进监狱,于是他感到十分沮丧。在深夜归途中他听到教堂传来了净化人心的赞美诗,这让他内心激动澎湃,决定重新做人。但就在这时,他却被警察逮捕了,等待他的将是三个月的刑期。这样的结局极具讽刺意味,也是欧亨利典型的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其实是一种绝望的幽默, “黑色”代表悲剧,是可怕而又滑稽的现实,“幽默”则是对这种现实的嘲讽态度。幽默加上黑色,就成了绝望的幽默。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黑色幽默贯穿了整个故事情节。比如索比为了进监狱而去餐厅骗吃骗喝,调戏少妇,行窃等,更为可笑的是警察先生们对这些违法的举动并没有予以惩罚,反而显示出了一种所谓的“宽容”。而当索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并决定欲改邪归正的时候,“宽容”的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什么也没干的他,把他投入了监狱。这可以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也是黑色幽默在这篇小说中淋漓尽致的体现。
好,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警察与赞美诗》的精彩节选片段。
【2】宗教的力量
人们常说,音乐有治愈的力量。对于索比来说,那悠扬美妙的赞美诗就是他的救赎之曲。其实六次犯事却无法如愿以偿,这让索比感到了生活的绝望与悲惨。在他几乎就快要放弃的时候,宛若天籁的赞美诗使他终于沉静了下来,甚至被“粘“在了螺旋形的栏杆上。这甜美的音符里蕴含了宗教的力量,在宗教的世界里,没有寒冷、没有歧视,也没有仇恨。宗教成为了他最后的庇护所,也成为改造他灵魂的力量,并给予他真诚面对生活的勇气。
说到宗教啊,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在强调科学的今天,为什么世界上基本所有国家还强调宗教信仰呢?其实,有神论无神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形成那种信仰让人们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与勇气。比如说,在美国经历大萧条时期,处于绝望中的人们整天呆在教堂。因为这是他们灵魂与信仰寄托的地方。尽管他们知道,现实还是那样的残酷,上帝也不会出现,但是,牧师那铿锵的呼唤是他们心中最牢固的依靠。
所以说,索比因为一曲赞美诗而决定重新开始人生,这并不夸张,因为这是他心中的信仰,也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好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欣赏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结尾片段。
【3】正常人的呐喊
这是一个令人叹息结局,在警察的干预下,索比那迸发出乐观向上的火花瞬间熄灭。在强大的政治暴力面前就连“赞美诗”这样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无力改变索比的命运。
这样的结尾似乎是在批判当时美国不公正的社会现实,但我们有必要对索比的身份进行思考。索比提到他的生活里也曾经有母爱,有玫瑰,有理想,有朋友,有体面的衣服,也有洁白无瑕的思想。所以说作者描写的索比,不是一个阿Q一样的人物,他有自己的思想,只是他的思想被无情地打压。同样,索比也不是一个孔乙己式的人物,他所追求的东西,不是虚伪,而是实打实的生活。欧·亨利所塑造的人物,不能说是美好的,但他最起码是一个正常人,如同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一样/有着正常的道德良知,其实就好像我们自己一样。让这样一个人,把在监狱住三个月当做梦想,并作出种种努力,这一切是如此无奈,无奈到让人心疼。逼人去从事罪恶,即使是形式上的罪恶,这样的设定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才会把一个正常人逼到本末倒置的境地?
节目主持播音 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语境
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口语传播在特殊语境中进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人际传播语境。节目主持人虽然拥有较多的与受众面对面交流的语境,但还是要兼顾不在演播现场的广大受众,况且很多时候,甚至于在直播状态下也没有可以直接交流的对象。显然,这种节目制作或者传播的特殊语境,存在着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虚拟语境和现实语境、单一语境和复合语境的转换与交叉。不了解其中的差异,不掌握应有的心理技巧和状态变换,就可能出现语言对象感的漂移或者错位,而口语传播本应有心理技巧和状态交换,就可能出现语言对象感的漂移或者错位,而口语传播本应具有的鲜活的交流感有可能荡然无存,变成了开机关枪似的“背词”,变成了小声嘀咕的“自话自说”,或者夸张造作的“单口台词”。因此播音员或主持人具有调整语言状态和表达方式的技巧。
口头语言交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量存在,有公务性质的、有私人性质的,有正式场合的、有随意时空的,有面对面的、有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有简短的寒暄、有认真的长谈,有面向个人的、有面向大众的,等等,不一而足。至于语境,简而言之,是指人们运用语言的环境。广播电视传播的语境,既有与日常交流语境明显的区别乃至完全不同之处,也有与日常交流语境相通之处,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虚拟语境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的语境是一个特殊语境。其与日常谈话语境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许多时候传播者面前没有交流实体,传播对象并不在眼前,一句话,广播电视节目语境经常处于虚拟语境中。在日常的口头言语交际中,无论是“独白”还是“对话”,语言交流的双方就在现场,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语境。拿人际交流来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是最普遍的方式,交流的双方互为发话人和听话人,不仅有表情、动作参与其中,更有及时的反馈做谈话的催活剂,即便是不见面的电话联系或者书信联系,那问答之间的双向交流心态、情态、语态确确实实存在着。而传播组织中的“独白”,一方面常会有参与者的插话,另一方面,哪怕是主讲人的“一言堂”,但听话人的精神、动作乃至会场、课堂的纪律、气氛都会给主讲者以明确的反馈,主讲人完全可以根据现场观察到的反馈及时做出调节,比如调节讲话内容的深浅、话量的增减、语速的快慢、单调的高低以及音量的大小等等。
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有许多面对镜头、面对话筒的“独白”,他们语言交流的对方—受众并不在面前;记者在报道现场的述评,其话语指向也并非现场的人,而是收音机、电视机前的听观众,虽然这些语言活动都可归为“独白”式,但是细究起来,广播电视节目中独白式言语与日常种种独白式言语不尽相同,这中间的语音心理更为复杂。虚拟语境中的“独白”还不像讲课、作报告的“独白”,后者面前有听课、听报告的传播对象,如前所述,后者能够得到反馈,从而使“独白”顺利、有效地进行。广播电视节目虚拟语境中的独白虽然也能够顺利进行,但却未必是“有效”的。如果缺乏实际的经验,没有交流对象的虚拟语境必然会给人带来一种语言心理上的“陌生感”,因为不适应这种生活中少有的特殊语境,就会发生语言指向的模糊和语言目的的失落,最终失去了有声语言中那种“交流性”很强的活力,而陷入令人尴尬的“背词”“念稿”的窘境。
2.现实语境
传播学将人类的传播活动分成了四种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除了自我传播有时是外部语言的自言自语,有时是思考之类的内部言语之外,人们的有声语言活动在各类传播中都占有“主角”的位置,人们通过口头语言交流信息是最快捷、最方便、最易被接受、被理解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大众传播中的广播电视又把有声语言的传播发展到了极致,人们最生动活泼、最具直接可感性的有声语言借助电子传播技术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可以迅速传播到广大的人群众当中。不过应当承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大众传播基本上都只是“我播你听”的单向传播。当社会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时,思想解放,经济腾飞,科技发展,广播电视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主持人节目这种传播形式的出现,不仅受众可以参与到节目当中来与主持人面对面交流,而且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受众能够通过电话、E-mail直接与主持人交流,终于在大众传播当中也渗入了“人际性”的双向交流,使大众传播更增添了传播的魅力和优势。
如果说以往播音员的语言传播主要是虚拟语境中的“独白”,那么,随着广播电视节目改革的深入,节目形态日益丰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活动方式越来越多,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现实语境大为增多,大凡有交流对象的语言过程比如说采访谈话、专访节目、谈话节目、游戏娱乐节目、益智节目等,就等于现实语境。
3.复合语境
从总体上看,节目制作和播出语境是个复合语境:播音员主持人面对话筒、镜头向虚拟对象进行传播,是电子大众传播最基本的形态。在专访节目、谈话节目、开通热线、各类有现场观众的节目当中,播音员主持人的谈话大多是面对面现实语境中实实在在的交流,虽然电台主持人看不到打进热线的听众,但是交流对象却是真实存在的,交流过程是地道的双向交流、互动传播。这些语言活动都属于“对话”,是有问有答的直接交流,不过与现实生活中的对话不同,这些对话同时也是说给受听的,也就是说,在节目的现实语境的实际交流中,包含着对收音机前、电视机前的虚拟听众、观众的“拟态交流”。
在综艺娱乐节目里边,主持人的语言有面对现场观众的,有面对现场个体的,有面对摄像机直接说给电视机前观众的,交流指向不时转换,而且既有“拟态交流”,又有实际的交流,是多种交流类型的复合及交叉。
浅谈广播少儿节目的播音与主持 篇4
随着我国私家车进入快速普及期,广播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广播的受众结构、内容表现乃至经营策略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国新一轮的“广播潮”开始风起云涌。但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让广播人爱恨交加。刚刚享受了几年移动收听带来的繁荣,却已悄悄地染上了重重的阴影:新型互动性媒体、自媒体等新生事物的迅速发展,让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逐步消失。虽然广播在汽车上的收听优势得到公认,但传统的家庭收听阵地沦陷得更快。广播的未来仅局限在汽车上了吗?如果不是,那广播能做什么?
“把手机变成故事机”—最近一款叫做“口袋故事听听”的儿童亲子类APP广受好评,它为妈妈提供宝贝最爱的胎教音乐、儿童歌谣、儿童故事、睡前童话、唐诗三字经等有声读物,能够瞬间将“手机变成故事机”,成为孩子身边的故事大王。与此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北京爱家广播的《毛毛狗的故事口袋》等广播少儿节目纷纷落户手机APP。小听众们开始接收并习惯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来收听儿童节目。这一收听方式的变革,打破了广播少儿节目固有的节目和收听形态。
在线电台尤其是移动电台APP悄然崛起。在这个到处谈论经济的时代,虽然各大APP电台目前其大部分的收入来源是依靠广告,整体还未正式的商业化。但时代在改变,未来电台APP将极有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广播,并实现商业化及疯狂盈利。在这个传统广播节目未来生存考验的关键时刻,广播少儿节目也在这个时候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其一,传统收听方式的收听人群发生了变化。一般来说,有孩子的家庭,在汽车里收听广播节目,家长必然会跟着孩子一起收听广播少儿节目。广播少儿节目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是吸引小听众的关键因素,在网络搜索发达的今天,广播少儿节目的素材采集变得相对容易。广播少儿节目不伤害眼睛,也是家长公认的事实。因此,家长希望孩子听少儿节目胜过看少儿节目。有了家长的引导和支持,广播少儿节目的推广就变得更顺利。私家车的普及,也让广播少儿节目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间。广播少儿节目主持人仅有扎实的播音主持基本是远远不够的,播音主持广播少儿节目时,语言应该更形象,语音语调应该做到更亲切,自然流露出的亲和力,会使节目富于感染力。
其二,充满童真的儿童语言是一扇热情的大门。小听众们是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新鲜感。广播少儿节目的内容编排要力求做到非常精彩,适合少年儿童,要使孩子们对广播少儿节目感兴趣,除了内容丰富多彩、新颖独特、通俗易懂,广播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在播音主持时增加对象感,提问或停顿,设置悬念才会激起小听众的收听欲望和参与积极性。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和跳跃的,他们的每一次参与可能都会给主持人一些全新的创作灵感。当小听众的来信,在节目中与大家分享时,广播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语气语调就更加让听众在意,因为小听众代表的正是他们这个群体。根据来信小听众的年龄大小,模仿小朋友的语音语调,用他们的充满童真的语言播出,让孩子们仿佛听到了自己在话筒前说话一样,无形中拉近了广播少儿节目主持人与小听众们的心理距离。这种真正亲切的感觉,是日积月累才能达到效果。
其三,节目从头到尾一直模仿孩子的腔调是个误区。适当运用充满童真的儿童语言并不是一味地模仿孩子们的声音。如果节目从头到尾一直模仿小朋友会让整档节目变得令人反感。不仅让听众觉得乏味,又有主持人很做作的感觉,广播少儿节目的定位,应该是阳光积极、有一定的知识权威。如果播音员主持人在解答小听众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的问题时,也是运用童真的儿童语言,那就让孩子不够信赖。《小喇叭》节目就设计得很巧妙,由春天姐姐等温柔的女性播音员来讲睡前童话故事,由声音沉稳的男性播音员扮演“博士爷爷”来解答小听众的提问。如果一档广播少儿节目主持人只有一位,那么在读小听众来信时可以模拟孩子的语音语调,但在解答问题时,就应换成大哥哥大姐姐或叔叔阿姨的口气了。广播少儿节目在播音主持时应放慢语速,音量有起有伏。由于小听众的年龄特征,他们在听节目时的理解力与成人相比会差一些。虽然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跳跃,但是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听到某些内容时,他们或许只是一知半解,如果广播少儿节目主持人再不把语速放下来,留出足够时间给他们思考和想象,孩子们就会选择放弃收听。当他们感觉听少儿节目很吃力,就不再愿意去听。广播少儿节目主持人要学习动画片的配音演员,把故事演出来。大部分广播少儿节目在内容编排上除了古诗、儿歌、谜语、歌曲,就是各类故事。无论是寓言、童话、神话还是讲述英雄人物的事迹,广播少儿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在播讲时要做到熟悉稿件、理解稿件、酝酿感情,才能顺利在播音主持时表达出最形象的讲述。但是,一个“演”字才能将节目推向新高度。语言的形象化非常重要,根据不同角色的特点,来塑造出不同的语言,让孩子们听到就仿佛看到了一样的精彩,才能真正吸引小听众。因此,广播少儿节目的播音员,应常常向动画片里的配音演员学习,把故事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地演绎出来。除了音色的变化,还要注意说话的语速,比如小松鼠比较灵巧,音调高语速快、变形金刚等庞大的故事角色,语调应低语速慢。故事中,弱小动物的害怕、大动物的盛气凌人都可以经过揣摩演绎得更加形象逼真。所以说,播音员主持人既是解说员,又是各个角色的扮演者,让小听众感觉到收听少儿节目就像在收听一个小小的广播剧。带着“爱心”主持每一档广播少儿节目是必不可少的。广播少儿节目主持人只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相应的演绎本领还不够,想要节目更出彩,就要表达出真情实感,带着“爱心”去主持每一档广播少儿节目。用真心去真正关心孩子,爱孩子,用心理解他们,懂得他们,了解他们真正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想要知道什么。这就需要广播少儿节目主持人真正走近孩子,用心去和他们交流,与他们建立长期的互动,和他们融为一体,才能在播音主持时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这种爱的感觉。做正义的使者,给孩子们传递正能量。广播少儿节目主持人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纯真而美好,广播少儿节目应该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孩子在收听有趣的节目中不仅学习到知识还收获了做人的道理。
综上所述,广播少儿节目主持人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运用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来迎接新机遇,用声音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参考文献
节目主持播音 篇5
2.播音主持语言所承载:信息传播功能、舆论引导功能、宣称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记录历史的功能、凝聚民族精神的功能、标志时代的功能、实现语言规范和传播语言规范的功能,以及传承中国文化的功能。
3.围观的媒介生态格局正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在宽带、移动互联网以及3G、4G网络迅速蔓延的形势下,智能手机、超极本、平板电脑、楼宇电视等新媒体终端极为多样化,新媒体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功能应用层出不穷,虚拟网站、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态日新月异。可以说,媒介传播格局早已今非昔比,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打破了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流程、改变了受众的信息接触习惯,甚至成为一种巨大的生产力。
4.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声音符号的电子大众传播媒介。1920年,美国匹茨堡KDKA电台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广播电台是最早诞生的电子媒介。1923年,美国人和中国合办的第一家无线广播电台在上海播音。中国自办电台最早的一家是1926年在哈尔滨创办的。1940年123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标志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
5.播:读(公告、讣告)讲(民生、新闻)报(时政新闻、消息)
6.主持:说(打招呼,介绍节目内容)谈(谈论、谈心)聊(嘉宾、搭档、热线)
7.情感上融入人际交流;事实上现身说法;风格上体现个性
8.广播的特点:1.信息的采集、编辑和传播及时、便捷、高效2.单纯的诉诸听觉的声音传播,缓解眼睛,弱化视觉的确定性,营造广阔的想象空间.(内容理解性强、声音感染力、塑造情感偏好)3.广播受众及其收听心理、收听行为的流动性强; 4.广播经营条件门槛低。
9.广播节目的要素:有声语言、音响、音乐,不涉及技术的要素、传播流程的要素、媒介组织的要素、媒介营销的要素等。
(一)有声语言:指与节目有关的所有语言内容和形式,包括记者、主持人、评论员等传播主体。也包括被采访报道的同期声和现场挺重的声音。
(二)广播音响:应该是广播节目的主体。音响是“声音记录”。
(三)广播音乐:可以作为节目内容也可以作为背景音乐、垫乐和片花音乐等。
10.广播播音主持是在广播媒体中,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主要媒介,运用音乐、音响、等综合表现手段,对节目进程进行驾驭,传达节目内容的大众传播活动。
11.广播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时间性(线性传播)、想象性、情感性、主导性、互动性。
12.与电视播音主持的区别:声音素质方面、主持形象方面、创作空间方面、专业化程度方面、传受互动方面。
13.广播有声语言常见的表达样式有:串联、播报、口头报道、评论、讲解、演播、旁白、谈话等。
14.节目主持的前期准备:
(一)构思策划、(二)确定选题、(三)处理资料、(四)撰写提纲/文稿
15.广播播音主持的要求:
(一)遴选新鲜、翔实的信息内容,(二)清晰有效的整合节目,(三)突出传播鲜明、理性的题旨,(四)有声语言准确、贴切、流畅、生动。
(五)非语言表达得体、恰当。
16.广播社教节目:以社会教育为宗旨的各种广播节目的总称。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疏导理念、修正思想和指导行为。对象性节目(向各类特定对象播出少儿节目、青年节目、老年)公众性节目(多层次受众,经济、科技、法制、文化、旅游等)知识性节目(理论、教育节目、知识讲座)特别节目(经过特别策划的大型综合性节目等)新形态节目(创新节目的内容、形式、手段等)
17.传播学特性分析角度:传播内容;传播者与传播方式;受众的角度;传播效果
18.广播文艺节目:最富想象性,它以声造型,唤起想象。“内容为王,受众为王”。“网络出品”——新兴网媒迅速扩展竞争领域,尤其是退出自制综艺节目,使媒体边界消融;此外,多元样态混搭,消解了节目的类型化;明星效应凸显,弱化了电台、电视台主持人的功能。当前综艺节目行业呈现去平台化、去边界化、去主持化。音乐节目、文学节目、戏曲节目、曲艺节目、综艺娱乐节目、服务型节目、综艺咨询报道、小说联播节目。
19.文艺节目录播:
一、理解原作
二、把握编辑意图
三、调整创作心态 20.常态节目直播(策划、编辑串词、音乐音响)专题节目直播(主题导向性、选题时效性、内容的贴近性)板块节目直播(主题编排、多角度编排、技术的掌握)
21.广播新闻事件的体裁:消息、评论、专题、访谈、新闻现场真报。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它具有真实、准确、及时、简洁的特点。22.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23.新闻播音语言:准确清晰、语言朴实、简洁明快、舒展流畅。新闻稿件的理解:抓住新闻的基本的要素5w1h、了解新闻的基本结构。联系背景、深入体会。
24.新闻评论节目,广播新闻评论的本质:广播电台用以阐述自己对于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具有新闻性和政论性特点的文章或话题都可称为广播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与广播媒介结合的产物。
25.广播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以目击者、采访者或参与者的身份用音响和口头方式报道新闻的一种体裁。(现场直播、现场采访、现场口头播报)选题(突发性新,预见性新闻;动态性新闻、静态性新闻)
26.现场报道的基本要素:
一、对事实的要求
二、对逻辑的要求
三、对趣味的要求
节目主持播音 篇6
关键词:播音主持;電视新闻;播音技巧
电视新闻播音中,播音主持通过运用一定的播音技巧可有效的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甚至引起观众的共鸣,提高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效果。因此,在新闻节目中如何运用一定的播音技巧,受到播音主持的广泛关注。笔者结合多年新闻主持实践经验,探讨新闻播音过程中应注意的技巧,以供同行们参考,共同推动我国新闻节目的蓬勃发展。
一、合理运用口头化语言
电视新闻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大众化传播媒介,因其具有较强教育功能,因此,极容易被广大观众接受。而播音主持可谓是新闻的“代言人”,其播音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为此,播音主持应善于研究与应用播音技巧,注重播音语言的规范性,除要做到吐字清晰、语音无误外,还应尽可能的防止病句、错字的出现,以一种规范、标准、自然的语言将新闻新闻内容呈现给观众。
人们获取电视新闻节目信息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实现,尤其通过听播音主持的声音可营造出区别于其他节目的语境,拉近观众与主持之间的距离,使观众感受到观看节目的亲切感。不过声音往往稍纵即逝,播音主持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语言将更多的信息传达给观众,应注意运用播音技巧时应考虑是否符合观众听觉习惯,尽量使用观众容易理解的语言,例如合理运用口头化语言,适当减少书面化比较强的用语,多使用短句与单句等,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新闻内容,而且还能避免歧义的发生,以达到预期的新闻节目播音效果。
二、调整播音状态至最佳
播音主持的工作状态不可避免的给播音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要想达到预期的播音效果,使播音语言更具感染力和感情,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播音主持应将播音状态调整至最佳状态,以积极的精神面貌感染观众。为此,实际工作中播音主持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应认真准备播音稿件,熟悉稿件的主要内容,例如,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给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等。同时,细致的分析稿件,归纳出不同稿件的主旨和层次,以准确把握播音基调。而且做好充分的备稿准备,才能减少播音过程中错误断句、语速把握不准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播音的信心;其次,播报的新闻除真实可靠外,还应具有新鲜感,并结合播报内容,融入一定的感情,以更好的吸引观众观看,并触动观众内心,加深观众对播报内容的记忆;最后,播音过程中,播音主持应放松,以自然的状态面带微笑的播报相关新闻内容,给观众留下自然真实的良好形象。同时,新闻节目不同于其他节目,有着其自身的严肃性,因此,播音主持化妆时应化淡妆,杜绝浓妆淡抹,只有如此,才能树立良好想播音形象,使观众感觉亲切自然,从而耐心的观看新闻节目。
三、准确把握播音语速与节奏
新闻节目中播音主持的播音语速与节奏是影响节目收视率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区别于其他播音主持的重要体现,是播音主持播音风格的体现。据研究发现,当播音主持按照每分钟280字左右的语速播报新闻时,比较容易被观众接受,可获得较好的播音效果。但仅凭播音主持的播报语速判断新闻节目质量并不科学,主要因为播音主持可能会根据新闻类型、新闻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播报含有较大信息量的新闻内容时,主持人应适当提高播报语速,从而尽可能的使观众从中获得更多信息;如果是“讲说式”的新闻内容,播音主持可适当放缓语速,以缓和气氛,使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观看新闻节目。因此,在播音过程中,播音主持应根据新闻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加以应对。
与播报语速相关的是播报节奏,不同新闻类型及内容要求的播报节奏存在较大差别,因此,为突出不同新闻类型及内容特点,播音主持应准确把握播报节奏,做到张弛有度,错落有致,避免观众观察节目时产生枯燥感。例如,播报简讯、短消息内容时节奏应适当调快,播报新闻评论、新闻专题等内容比较长的新闻是,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播报节奏。播音主持通过控制播报节奏,以突出新闻内容主题,提高新闻感染力。
四、准确控制语气与重音
播音主持实际工作中会遇到比较多的逻辑性、客观性强,且篇幅不长的新闻稿件,如受其他因素影响哪怕是几句话没有播报清楚,观众将很难听清其播报内容。尤其是一些包含长短句的稿件,播音主持如不能灵活、准确的处置,很容易造成观众的误解。为防止上述不良状况的发生,播映主持备稿时应注重语气与重音的把握,哪些内容用什么语气,哪些内容需要用重音加以强调均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应注意表达重音时,并非通过提高音强,增大音量实现,而应通过非重音和重音间的抑扬、轻重、虚实对比加以体现,最终要的是确定重音时应在充分理解、理顺全文的基础上实现。
另外,播音主持如能正确的把握播音语气,可大大提高新闻节目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为此,播音主持应结合自身状况,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驾驭语言的能力。同时,播音过程中为防止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播音语气,播音主持还应加强自身情绪调整锻炼,以从容淡定的心态播报各种新闻稿件,灵活处理遇到的各种播报问题,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为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与收视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电视新闻播音对播音主持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为满足新闻播音要求,播音主持应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播音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与经验丰富的播音主持间的交流,学习并灵活运用各种播音技巧,通过合理的运用口头语言、将播音状态调整到最佳、并准确把握播音的语速、节奏、语气、重音控制等技巧的应用,突出新闻内容的重点,提高自身播音主持水平,促进新闻节目质量提高,为扩大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丽菲.浅论电视新闻播音风格的个性化及其技巧[J].中国科技信息,2005(08)
[2]王静雯.刍议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个性化风格[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
节目主持播音 篇7
关键词:主持人,播音主持,多样化
民生栏目力求做到“把话讲到大众心里去”,从而受到观众朋友的普遍喜爱。民生节目往往从人民大众角度出发,主持人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挥,阐述某个事件。例如,运用讲故事、比喻等方法,由小见大,引导观众理解深层次的寓意,或采用独特的语言风格,让受众享受特色的传播效果。如果民生播音主持人风格单一,而不能使之与栏目主题匹配,就会使栏目的质量大打折扣,更甚者偏离舆论导向的轨迹。
1 民生节目主持人播音主持的风格特点
1.1 亲和大方,平易近人
民生节目主持人播音主持的核心风格是亲和大方、平易近人,这也是其有别于其他栏目主持人的独有特色。此类节目的主持人在播音主持中更贴近群众,用直白的播音,亲和的态度,大方的举止,让观众对新闻的理解更加深刻。民生类节目播音主持人从现实角度出发,以生活中平凡人的形象,解读群众关心的问题,让百姓觉得主持人不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1.2 语言生动,易于接受
民生播音主持人采用大众化的语气进行节目主持,也是显著特点。民生播音主持人采用生动的,诙谐的语言,让原本呆板的节目瞬间有了生气。江苏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孟非对民生播音主持做过总结:民生播音栏目的主持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简单的播报者,讲求真诚、公正,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理解辩证法,掌握幽默感,讲出了民生播音主持的特色是鲜活生动,容易被人接受,更加具有人情味的。
2 民生节目主持人在播音主持中存在的问题
2.1 流于表面,缺乏创意
当前,绝大多数民生播音主持人只是对事件的表面现象做阐释,缺少必要的深度和宽度。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点评最好控制在3句以内。例如,一位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评述弃婴问题时讲到:“无论什么原因,抚养教育出生的孩子是父母的应尽义务,我们希望孩子的父母能勇敢的去接受,负起应有的责任。”这种说法只是对孩子的父母进行了语言批评,也只是对新闻表层的点评,没有看到深层次的东西,如社会责任等。因为主持人的点评力度不够,效果显得很乏味。
2.2 过分随意,违背规范
不少地方电视台为了强化收视率,不仅任用普通话不标准的播音主持人,有些更是让主持人直接用方言进行播报。例如,《村长开汇》,主持人就是纯粹的方言播报,虽然开始的时候吸引了不少当地观众,时间久了人们就产生了厌烦感。另外,一些民生节目的播音主持人过度随意,严重违反播音主持人应有的行为规范,在节目中加之很多率性或不当的动作,虽可令节目增色,但过度使用反而会影响收视率,也间接影响观众对节目的正确认知。
3 民生节目主持人播音主持风格多样化的具体表现
3.1 个性化元素凸显
播音主持人想形成自己的风格,单纯照本宣科是不行的,要具有创新意识,要在基于栏目内容相关主题的基础上创新播音风格。目前有很多知名的金牌主持人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情或形象,创造了自己的品牌风格,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品牌栏目。例如,多年前民生新闻《南京零距离》主持人孟非,他的光头形象可谓是家喻户晓。他辛辣的点评、幽默的语言、适时的引导、深厚的知识等个性化特征让他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喜爱。
3.2 规范化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成功学导师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因此,民生播音主持人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语言的规范化。语言表达能力是播音主持人的保障,只有讲好普通话,组织好语言,才能表达真实的意愿,最终形成好的表达习惯。除了具备良好的语言技巧还要具备良好的仪态,同时严格控制语速,力争在镜头前展示最完美的自己。
3.3 播音主持风格与地域相适应
民生新闻栏目面对的群体大多为普通老百姓,这就决定了民生新闻在播报时要符合当地区域内普通民众的接受水平,要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现阶段,有很多播音主持人采用当地方言主持节目或用当地风俗人情引入民生报道的方式,来增加普通民众的亲切感和认知度,迎合普通民众对民生报道的需求,以达到提高节目收视率和影响力的效果。比如,北京台的刘元元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借用地道而不俗气的北京口音,符合北京人的心理需求,得到很多好评。
4 结语
综上所述,民生播音主持人要想实现真善美,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素养,既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涉猎人生百态,且要接受大众文化的指引,给节目注入新鲜正能量,令民生栏目更加具有吸引力,创造更高收视率,为民生类栏目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节目主持播音 篇8
关键词: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创新,问题,策略
一、前言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受到了严重的媒体冲击,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这是时代进步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功能丧失。实质上,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人们了解新闻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新闻信息的传播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这是其得以一直存在的重要原因。目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普遍存在收视率和收听率下降的问题。这虽然与新媒体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节目本身无法吸引人的注意力。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了解播音主持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创新与改进。
二、中国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存在的问题
(一)播音主持者地位被动
对于观众来说,他们通过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口播来了解新闻事件,因此节目质量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单独表现,还在于新闻内容的选择与新闻口播稿件的采写。
在实际的工作中,播音员与主持人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门面但当,看似掌握着很多的权力,其实他们仅仅负责稿件的播报。在新闻节目进行的过程中,他们只能按照稿件对于新闻进行机械地播报,而不能够对新闻口播稿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与改进,不需要对播报内容负责。因此,现实中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在节目制作中所处的位置十分被动,他们虽然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但是并没有承担完全的义务。
(二)播音主持风格单一
我国对于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是有标准的声音,字正腔圆,语言流畅,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甲。对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不仅仅有声音方面的,还有形象方面的。统一的要求也造成了播音主持风格在整体上呈现出单一的发展方向。[1]播音主持风格单一的原因在于新闻节目的局限性。在我国,新闻节目的定位从来都是严肃的、具有政治性的、正式的风格。在全民狂欢的时代,新闻节目的这种风格显然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受众。
主持风格的单一虽然受到了节目的限制,但最根本的还是新闻节目本身不重视节目的创新。应该重视节目内容的创新,依靠内容吸引更多的受众,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形式创新。纵观媒体发展趋势,还是依靠优质内容发展的媒体更具有竞争实力。
(三)新闻播报缺少感情
我国广播电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在播音与主持方面总体上呈现出进步的趋势,但同其他媒体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最开始的广播播报慷慨激昂、强劲有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喜欢优美温和的声音,因此播音主持的声音标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声音也是具有感情影响力的,在新闻节目的口播中,仍然有一些播音员与主持人说话缺少情感,不能够利用自己的声音优势来吸引目标受众。在新闻节目中,一些播音员与主持人有着一致的发音、吐气和停顿,甚至一些主持人的表情还略显疲惫。这样,再优质的新闻内容也无法得到传播,吸引受众的关注度。有情感的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关注者的共鸣。因此,新闻节目的内在与外在同样要受到重视。
三、中国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的创新策略
(一)更新播音主持观念
想要在媒体竞争中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就要对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进行及时的创新。首先要改变的是播音主持的观念。对于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不断地学习新的播音主持理论至关重要,应该及时更新思想与观念,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不同于其他行业,媒体的发展速度快,观念更新速度快,因此要随时掌握最新的媒体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各种播音主持方式,形成播音员与主持人自己的风格特色,成为新闻节目的一个象征性人物。我国的新闻节目出现过很多优秀的主持人,他们甚至成了节目的灵魂性人物。例如,早年《新闻联播》的主持人罗京、如今《新闻1+1》节目的评论员白岩松,都是播音主持行业中的代表。
(二)坚持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目的是强化新闻节目的现场感染力,使得新闻节目更加真实可信,吸引受众关注。如今,一些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都会进行现场播报,即外景主持人或者播音员身处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进行实时的播报与新闻消息的传递。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现场播报,人们可以即时地了解到身边发生的事情,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的时效性,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新闻的最新进展。目前,我国在现场报道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与专业劣势,但随着不断的创新,我们一定可以实现现场报道的进步与发展。
(三)实现全媒体融合
全媒体时代,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单一的新闻传播已经不再适应受众需求。很多新闻节目纷纷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目的就是利用全媒体实现新闻节目的媒体覆盖。一些电视媒体可以借助于网络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同步播放,观众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进行重复的观看。网络与电视媒体相互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不足。
四、结语
广播、电视是传统媒体的代表,在媒体竞争方面存在很大的劣势。想要实现新闻节目的发展和进步,广播电视就应该不断在新闻制作、播音主持方面创新和发展。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节目的创新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新闻节目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不断显示出广播、电视强大的竞争实力,进而推动整个媒体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节目主持播音 篇9
关键词:广播,法制节目,主持人,风格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入,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期刊等各类媒介对法制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 作为传统媒体, 广播法制节目必须塑造个性化的播音节目主持风格, 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人的法律素质和整体形象, 同时还要加强节目形态创新, 努力做到既是杂家又是专家, 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实现自身发展。
全媒体时代下, 播音员主持人的风格是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法制节目的品牌化主要依赖播音员主持人, 因为他是栏目的实践者和体现着, 而播音员主持人主持风格和个性特点往往成为广播实现品牌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此外, 法制节目质量主要体现在收听率高低上, 这是听众对节目认可的决定因素, 在节目内容和形式同等的条件下, 个性化播音员主持人的风格会给节目带来独具一格的栏目特色, 自然会吸引听众收听, 提高收听率。随着全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 各法制类节目都在寻求风格上转变, 集中体现在迫切需要综合素质更高且有个性特色的播音员主持人, 从而提高主持人的质量, 避免节目同质化。
法制节目已经成为时代热词, 在各类传播方式竞争激烈的背景下, 主持人风格作为节目的灵魂和核心, 在实现自身发展、媒介竞争和传播效益等方面,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广播法制节目更是如此。广播法制类节目从简单的播报到出现讲、说、评等相互渗透的节目方式, 不断适应听众需求。然而, 目前很多法制类广播节目主持人不乏靓丽英俊和伶牙俐齿, 但真正兼有内在涵养和自身个性风格的播音员主持人很少, 导致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节目单薄乏味、缺少深度和影响力。因此, 加强广播法制节目播音员主持人个性化风格和自身魅力培养提升尤为重要。
何为风格?对于广播法制类节目来讲, 播音员主持人的风格是能在无数的法制节目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比如很多法制节目为了寻找新闻点, 一味发掘社会负能量, 偏好寻找政府部门的腐败、社会道德沉沦现象, 甚至通过对犯罪过程的叙述追求炒作、猎奇、感官刺激与色情暴力, 迎合低级需求, 此外还将治安、刑侦、民事纠纷、社会热点案件、反腐倡廉等节目形式模式化, 像大杂烩, 什么都有, 缺乏专业性, 这是不能形成自身风格的。而我们熟悉的央视“铁嘴”白岩松、崔永元等, 无不是以其精彩的个人风格闻名于业界的, 他们情感丰富、立场坚定、思想深邃的形象, 就是个性化的主持风格, 能让大多数人都喜欢。
培养个性和气质, 注重主持语言的把握和思维训练等综合能力
个性和气质是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综合, 主持人的个性既有先天的与生俱来也有后天的培养,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广播法制类节目的定位和主持人的个性风格要形成互动交融, 既需要主持人学识修养的沉淀和基本功的积累, 又需要节目播出听众的品评, 并在节目编排制作上不断磨合改进;而主持人的气质则需要自身学识、修养和性格特质, 还需要结合法制节目特点和节目定位, 将个性特点融入节目中, 从而表现出独具风格的个性和特色。因此, 个性和气质成为培养主持人风格的法宝。
语言作为主持人和听众交流沟通的基本手段, 其地位至关重要。流畅、鲜活和生动的语言是检验播音员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基本评判标准, 也是主持人个性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法制节目的语言应该是鲜活而又生动的, 它既有正式谈话语体, 又有政论和务实语体的特征, 主持人的语言要体现法制节目明确、简洁、严密的逻辑性和浓郁的形象色彩等特点, 还要寻找听众方便理解接受的切入点, 准确议论和解读法律视点, 形成法制节目播音主持的语言。主持人只有对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进行消化, 才能用自然的形态、富于变化的语言风格吸引听众。如, 对于一起交通事故, 各类媒体竞相报道, 播音员主持人如何能发挥广播特点独出心裁?这就要求主持人要深究事故原因, 强调归纳捕捉事件细节, 用亲民化和有吸引力的语言来导读, 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理解法律。
语言的组织和表达需要通过思维训练来完成, 例如专题类的法制节目注重评述, 谈话类的法制节目侧重议论, 新闻类的法制节目强调播报等。如果主持人语言状态不严谨、琐碎, 甚至等同于日常说话, 都会影响节目质量。不同的节目类型决定了主持人的思维方向, 无论是现场采访、听众互动还是嘉宾访谈, 这些都需要主持人具备综合思维能力, 做到细说依据、点明法条, 还要述法理, 归纳重点, 这对主持人世界观、价值观、知识范围、经验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 法制节目主持人应根据法制节目的特点, 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
培养符合节目定位的个性化播音主持风格, 实行多样化语态传播
广播法制类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日新月异, 出现了专业化、精细化的分工, 法制节目多样化的传播风格促使不同特色的主持人生成。例如, 很多广播法制节目强调播音语言特色, 典型的就是播音腔, 语态传播呈现出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的特点。此外, 说的主持风格也不乏少数, 它通过对节目内容的把握感悟, 以平等交流的方式, 用感染力与说服力的语言, 让听众产生收听欲望, 从而增强了新闻传递的交流感, 增强了节目传播的亲和力, 强化了传播效果。还有说和评相结合的主持风格, 在说的基础上, 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身主张, 达成共鸣, 这类节目往往语言犀利、主观色彩强。不少法制节目还出现了贴近生活和普通百姓, 走平民化的主持风格, 一方面通过法制事件反映媒体自身意识形态, 另一方面借助法制事件和主持人的解说, 为普通听众提供大量的法制信息和价值导向, 主持人主持风格表现出朴素、细腻、淡雅以及富有韵味。
对于广播法制节目来说, 无论是何种主持风格, 都需要遵循节目定位和栏目品牌发展要求, 根据不同节目类型和方式, 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目前, 法制类节目有专题类、谈话类、新闻类、综合类等各种形态, 其中也穿插新闻、专题、访谈、互动等各种形式, 它们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这就要求主持人要突出特色, 寻找适应节目定位的主持风格。例如, 很多地方广播电台定位本土化热点和身边案件, 以吸引听众, 主持人风格就必须在本土化、节目的播音方式上下功夫, 借助同期声、互动交流访谈等形式, 让法制节目主题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复杂的案件故事化、抽象生涩的法律专业知识形象化口语化。
如何培养法制节目播音主持人的风格?笔者认为, 首先要强化思想政治素质, 提升综合素养, 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 关心各类法制时事、大事、要事, 培养政治敏感性。其次还应该根据节目定位发展个性化的主持风格, 不同节目主持人需要不同风格、个性、基调, 或严肃风趣, 或庄重严肃, 或纯朴典雅, 运用自身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亲和力, 发挥自己的优点, 展现自己的风格。此外, 还要加强法制专业知识的学习, 将服务民众作为播音员主持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持人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工作的需要和自身的条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培养敏锐的发现力、深刻的思辨力和不竭的创新力。最后, 要塑造主持人整体形象, 就要努力做到既是杂家又是专家。而主持人主持风格最终还是要通过听众来评判其整体形象水平。
参考文献
[1]宫承波.广播电视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25.
[2]欧阳敏.身入·心入·神入——浅谈广播法制节目的作风建设[J];声屏世界;2004年02期
[3]吴旭东.法制节目如何增加法制含量[J];视听界;2006年03期
节目主持播音 篇10
一、广播类法制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素养现状
(一) 播音主持同质化现象广泛存在
法制类节目严肃而又特殊, 相对电视而言, 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法制节目也逃脱不了节目同质化的现象, 播音主持内容大同小异。大多数的广播法制类节目也是以故事的形式展开, 采用播音员播讲, 穿插专家点评、记者采访和当事人及新闻事件相关人员录音的形式播出。此外, 由于播音员都是学新闻传播类专业出身, 法律知识十分欠缺, 具有较为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主持人较少, 造成了节目上出现外行话的情况, 甚至渲染和发表偏颇的语言等。如一些法制广播节目放弃自身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低级趣味和需要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的。
(二) 播音主持缺乏深度, 播音员素养良莠不齐
播音主持人作为连接广播节目现场和听众的纽带, 在对涉及法制案件的条款和程序等法律知识理性的解读上, 既要做到充满悬念、有趣, 又要逻辑严密、证据充足,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制节目的深度。很多播音员、主持人仅仅停留在事件的播音表述上, 缺乏深入透彻的阐释和点评, 听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效果没有完全表现出来。此外, 播音员主持人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是传播效果的重要体现, 知识素养特别是语言素养要靠长期实践和学习才能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广, 除了要求主持人语言准确, 吐字清晰, 语调恰当, 内容充实, 说服力强外, 还要善于绘声绘色地将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入情入理表现出来, 最大限度让听众接受获取信息, 但广播法制类节目的发展带来了播音员和主持人队伍剧增, 也带来了很多主持人播音员素质的良莠不齐, 社会影响力有限。
(三) 播音员主持人的主持艺术与人格魅力不够, 品牌影响力有限
对于广播法制节目而言, 主持人的人格魅力贯穿于其中, 主持艺术同时也是人格魅力的体现。只有亲切自然大方的主持风格、丰富的法律知识才能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和认可。真、善、美, 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价值追求, 也是法制节目主持人的最高审美追求, 主持艺术的美不是只体现在形象美上, 同时还要体现在心地美与语言美上。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 访谈广播法制节目整体水平不高, 非常成熟的主持人更是少之又少, 一些法制节目主持人甚至毫无魅力可言, 大多数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二、广播类法制节目播音员主持人需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 思想政治素养
在我国, 广播电视台是政府思想宣传阵地, 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和工具, 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广播法制节目关注的内容涉及法律法规、群众维权、违法犯罪等社会热点事件, 这就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思想上要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持一致,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特别是在释法讲理、案件评析和以案说法时, 关注社会矛盾却不激化矛盾, 客观公正地反映现实困难, 站在讲政治的高度, 努力让节目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服务。
(二) 专业素养
1. 知识素养。
一名出色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应参与整个节目的策划、采访、撰稿以及后期制作, 必须具备专业媒介传播知识。此外, 作为法制节目的特殊性还决定了播音主持人必须具备大量法律知识, 具备丰富而广泛的人文、社会、自然知识。这是理解稿件所必需的, 更是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沟通的关键。
2. 语言素养。
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素质最终要通过语音表现出来, “说”和“播”成为播音员主持人必备的基本功。如何与受众或者专家进行沟通、互动, 主持人还需要具备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将严肃的法律语言转化为老百姓熟悉的生活化的语言,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3. 思维素养。
法制节目较为严肃, 但节目内容形式生动而又主题鲜明, 播音员主持人需要事前分析主题的内涵、背景、涉及的层面, 从法律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加以分析评论或解释, 对案情的分析清楚明了, 从而表现节目的主题。
4. 现场素养。
播音员主持人处变不惊, 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还需要稳定的情绪状态和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法制节目直播时, 播音员主持人除了语言操控能力外, 还需要包括动作、情感、形态等无声语言的操控, 在主持人、当事人、嘉宾 (专家) 、听众等之间传递信息。
(三) 个性魅力素养
鲜明的个性既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自身特征, 也是节目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播音员主持人只有在节目中突出其个性风采, 才能充分展示自我魅力, 形成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个性”不仅包括播音员主持风格、状态、语言、甚至是自身成长经历、情感感悟及知识阅历积淀等。作为广播法制节目的代言人, 播音员主持人学识渊博, 社会经验丰富、睿智, 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提升广播类法制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素养途径
(一) 加强理论学习, 巩固政治素养
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多变、多样。在新形势下, 媒体舆论正发生深刻变化, 做好广播法制节目的播音主持工作, 必须始终把思想整治建设放在首位,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闻的党性原则, 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全面、准确、客观、公正, 坚持用事实说话, 实事求是地报道法制事件。同时, 还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 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二) 充实知识结构, 提升专业素养
1. 强化知识积累。
播音员主持人要加强学习, 与时俱进,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 广泛涉猎广播媒介传播专业业务知识。此外, 还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特别是热点法制事件涉及的法律法规的学习, 在熟悉案例的过程中就要了解分析这个案例所要用到的法律法规, 同时, 还要熟悉对法律法规的相关解释。
2.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播音员主持人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时、因地、因人、因事不断调整话语表达方式, 以此锤炼语言功力。此外, 还要培养提高研究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捕捉新闻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控制情绪、稳定情绪, 提高自我修养, 培养沉着冷静的处事风格。
3. 提高控场的能力。
播音员主持人要善于把控节目时间, 提高说话技巧, 灵活运用主持技巧, 如对现场节目的控制, 节奏的控制, 气氛的调动等, 营造轻松和谐的节目氛围等。同时, 很好地驾驭和完成法制节目表现的主题和意义。
4. 学会倾听和交流。
播音员主持人的真诚、谦和可以激活听众的收听心理。特别是广播法制类节目, 要努力做到让听众对播音员产生期待和信赖感, 尽可能将自己最自然、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在与听众交流过程中, 要学会倾听, 明白或表达听众最想说的和最想听的话。在倾听的同时, 衔接、贯穿听众、嘉宾、当事人等角色的想法。
(三) 增强品牌效应, 形成个性魅力
播音员或主持人, 是栏目最生动形象的品牌符号。对驾驭品牌栏目的节目主持人来说, 不仅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平和、亲切、自然, 还需要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主持风格、独特的语言能力, 广播类法制节目也不例外。因此, 播音员主持人要在不断提升艺术、美学等各方面素养外, 还要提高自己的悟性和气质, 要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价值取向和自己独特的语言能力、审美意象不断塑造个性化的播音形象, 形成个人主持或者播音特质, 努力打造节目品牌。
摘要:广播法制节目伴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深入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一批风格各异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活跃在听众面前, 但同时存在播音主持同质化、播音员素养不高和品牌影响力有限等问题。为此, 必须从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基本素养培养着手, 不断提升广播法制节目质量和影响力。
关键词:广播,法制节目,主持人,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璇;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个性特征分析[J];魅力中国;2010年13期
[2]艾振武;广播法制节目主持人的职业感悟[J];《记者摇篮》;2014年10期
探析播音主持的技巧 篇11
关键词:播音主持;技巧;提升策略
播音主持作为信息的传递者与讲解者,是观众直接感知的主要主体,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播音主持的技巧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更是提高收视率或收听率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观众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播音主持的技巧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潮流,不断开拓进取,才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和赢得观众的喜爱。
一、播音主持技巧的重要意义
(一)播音主持技巧的运用有利于提升观众对节目的理解力
播音主持是观众直接感知信息的关键源,更是影响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主要因素。[1]播音主持不只对相关文字的重复,而是通过利用语言、肢体、表情等技巧让播音主持更加具有感染力,让广大的观众更能清晰、容易明白节目内容。例如在进行新闻播音主持的时候,播音速度控制适中,在加上适当的肢体动作和冷色系列的服装,这样更容易吸引观众,并且观众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新闻播报的内容。因此,播音主持的从业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强化专业技能。
(二)播音主持技巧的运用有利于增加观众的亲近感
播音主持中最为重要的技巧就是语言表达技巧,语言表达更是播音主持工作的重要依托。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通常是要对相关的事件、人物等进行评价或采访,以及各类节目中播音主持要表达的观点与见解,都要利用语言表达出来。[2]语言使用是否恰当、表达是否优美、幽默等都要依赖于播音主持的技巧,以及自身的心理和思想素质,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和收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三)播音主持技巧的运用有利于带动观众的关注度和积极性
播音主持技巧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除了播音主持工作者的知识储备和自身魅力。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技巧把观众的关注度和积极性带动起来,这就要求播音主持在充分利用语言表达的同时,更要加强在情感、态度、修养和情怀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真正做到与观众的交流与互动,让广播电视节目生动、活泼、内容充实以及观众喜闻乐见。
二、播音主持工作的主要技巧
(一)播音主持要具备专业、社会知识储备广度和深度
播音主持所处的工作环境多样,有涉及新闻播音、采访对话、广播播音等多种工作的类型。在广播电台做播音主持主要是单纯的通过语言来表达,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对同一个话题进行反复的重复播报,二是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卡壳或断档的现象,对素材准备不充分。在电视进行播音主持的时候,要面对观众,容易出现忘词或忘稿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播音主持的专业类和社会类知识储备广度和深度不够,致使难以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好评。
(二)播音主持要善于感知生活,把握观众情感
随着广播电视的日益普及,观众的整体素质以及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播音主持要善于感知生活,把握观众情感。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拥有真诚和正义,在进行广播电视时,播音主持要着重去感悟人情冷暖,让观众真正从内心深处去认可,那些故弄玄虚、虚情假意的播音主持难以到广大观众的承认,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广播电视的质量和收视效率,需要播音主持从日常生活出发,去感受人间冷暖,把握观众情感[3]。
(三)播音主持要善于传递情感,当好纽带桥梁
广播电视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大众服务,而播音主持则成为了广播电视与观众之间一条重要的纽带和桥梁。首先,播音主持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要积极主动投身到广播电视节目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在参与的过程中,把真情实感投入当中,从观众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才能真正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同;其次,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要根据广播电视的具体内容,去准确把握所包含的真情实感,切勿冷漠、机械化,或过分煽情、发泄个人情绪。
(四)播音主持要善于利用自身声音特色,营造良好效果
发挥自身声音特色是播音主持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合理利用自身声音特点能够营造良好的播音主持效果。第一,人们的播音主持欣赏水平不断提高,需要在播音主持共性的基础上,让个性成为赢得观众的法宝,每个播音主持的声音是不同的,要充分挖掘自身的特点,展现出声音的魅力,让自己的特点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标签;第二,在展现自身声音特色的同时,准确的把握广播电视节目的情感倾向和气氛,实现声音与情感的结合,实现声音与节目的融合,从而去得到观众的认同,营造良好的播音主持效果。
(五)播音主持要善于掌握重心节奏,引导观众注意力
在广播电视节目过程中,存在着节奏的变化,而且观众在收听或观看广播电视时,注意力也存在着高低变化,因此播音主要要善于掌握重心节奏,区分轻重缓急。例如在电台播音主持时,播报节奏要适中,切勿太快或太慢,同时若遇到氛围沉闷时,要掌握和调控氛围,适当的采用幽默、有趣的话题进行缓解听众的心情,让听众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听取电台内容,带动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和互动,进而达到更好的播音主持效果。
三、提升播音主持技巧的策略
(一)提高播音主持的文化内涵与层次,满足观众审美需求
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是播音主持必须具备的素质,对播音主持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播音主持工作者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内涵与底蕴的同时,还要通过博览群书,阅读经典著作,强化自身修养,提高思想境界,而不是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故弄玄虚、卖弄学问,去真正的俘获观众,感染观众,满足观众审美需求。
(二)增强播音主持的真诚情感,营造浓厚氛围
语言表达是播音主持的重要依托,也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水平。[4]在播音主持时,语言表达不仅仅是沟通交流的媒介,更是情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播音主持工作者的语言表达要富有真情、热情等,缩短与广大观众的距离,充分展现出播音主持的感染力,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生命力。同时,播音主持要关注日常生活,参与到节目的采访和编辑当中,亲身感受,提高播音主持的整体效果。
(三)规范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提升节目播出质量
播音主持是代表广播电视的形象,所以要规范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而且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节目层出不穷,一些播音主持工作者语言表达能力也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和效果。所以不论哪类节目都要坚持标准的语言表达,遵守基本的语言要求,同时,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要与观众亲近,切勿让观众感觉高高在上。
(四)强化播音主持的个性风格,带动节目收视或收听率
播音主持的个性化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特别是随着各类节目的增多,传统的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下降。从目前广播电视市场来看,收听率或收视率较高的大多数是播音主持风格特点明显的,且节目长久不衰。个性风格是播音主持工作者内在修养的外化,也是其性格、修养、生活阅历、语言风格等因素与节目个性的完美融合[5]。
【参考文献】
[1]程雪.浅议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J].视听,2015(6):121.
[2]李月.试析电台新闻播音主持的技巧和特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6(2):106.
[3]柳嘉昱.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的技巧和特点[J].经营管理者,2015(4):350.
[4]赵静.浅谈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技巧[J].电子制作,2013(4):275.
节目主持播音 篇12
节目主持训练是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必须练习、运用的专业的技能。目前, 部分高校由于针对该课程的硬件设备不完备、课时量不足, 教学模式与实际相脱离及对学生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当等问题, 目前, 部分高校由于针对该课程的硬件设备不完备、课时量不足的, 使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性 , 教学模式急需进行改革。情境学习的核心, 强调学习者个人与社会形势, 参与学习的过程中, 行为和知识, 以播音主持教育改革实践的中互动学习者和教学统一考虑, 它提供了课程实践及理论的事实。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移动终端的便携性, 多样性正在迅速蔓延互动性强等优势, 有效的让信息实现了动态传播、实时接收, 形成高效的知识传播及展现的平台, 为情景模拟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提高了该课程的实用性。
当前, 在国内播音主持学术界中只有少量的论文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类课程教学困惑和对播音主持教学的影响, 较多研究思辨论述的方法为主, 缺乏与播音主持专业实践课程结合进行教改的论文。
在为周口师范学院学生讲授节目主持训练课程时, 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例如, 移动互联网、微信来帮助学生在做模拟的节目主持, 力求找到真实的节目主持感觉, 为此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重点介绍教改实施的过程, 希望以此为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基础实践性课程的教改提供一定参考。
二、节目主持训练教改的新探索
(一) 前期准备工作。在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前, 笔者首先调查了所带班级的同学们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 所带班级的同学们的移动终端设备拥有率非常高。71位同学中, 56名同学有笔记本电脑, 全体同学都有智能手机, 17% 的学生拥有平板电脑。笔者单位无线网络覆盖全校, 学生可运用移动终端设备在校园任何地方上网。笔者和学生建立了课程QQ群、微信群, 新浪微博、土豆视频网分别注册了班级公共账号。
(二) 创设教学情境, 增强学生练习兴趣。节目主持训练采用情境教学法, 目的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采访能力, 从当下媒体采访的实际需要出发, 为学生提供时下的焦点事件、热点案例及给学生模拟采访现场, 以引起学生感性上的认知,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促使他们更好更快的汲取知识, 提高节目主持水平。
1. 运用案例教学——创设情境
所谓案例教学, 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2案例教学不是向学生说下理论和例子, 而是将理论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其教学目的是在教学中让同学们充分参与讨论并加以训练, 有助于同学们将训练的内容与实际的运用联接起来。案例教学的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 即“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也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 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同学们的实际运用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理论—案例—理论”的教学模式, 这恰好是本末倒置, 不利于培养学生在主持是的灵活度及随机应变的能力。3此外, 采用具有时代性、鲜活性的最新的案例, 力避传统播音主持业务教学多年来一贯的固定教科书及其思想观念都已落伍的案例, 可以最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电视栏目:像《新闻1+1》、《鲁豫有约》和《今日说法》及每年“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录像以等等。每次截取这些节目中最为精彩的采访片段播放, 让学生讨论其的语言表达技巧、主持风格, 然后由老师作出专业点评。还可以让学生定期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主持类节目, 来分析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及其主持的技巧, 并以作业形式带入课堂, 供其他学生讨论, 老师最后做出专业点评。
2. 模拟情境教学——营造现场感
节目主持训练的模拟情境教学, 就是设置要主持的现场情境, 实现操作步骤的模拟、时空的模拟及主持功能的模拟。模拟情境教学的行式有: (1) 模拟“硬新闻”场景。特点是新闻事实明显, 现场感强, 动态性、时效性强。 (2) 模拟“软新闻”场景。它是一种隐性的新闻事实, 时效性较弱, 采访时注重的是事物渐变过程中对某些带有规律性内容的揭示。4针对某个热点事件或社会焦点话题, 让学生采访熟悉的人, 从身边人 (如同学、教师) 开始, 理解采访是沟通的艺术, 捕捉个性化引语和挖掘精彩故事。比如, 让两个学生先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主持演说, 像《开讲啦》, 让其他学生以此设立采访提纲, 然后展开同学之间的互相采访提问, 老师师也可加入采访提问为学生做示范, 最后由教师做点评。此外, 在模拟操作训练中,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节目主持联系。例如:模拟现场报道、网络采访等形式, 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增强了学生浓厚的主持兴趣。
三、拓展教学方式, 将新媒体的技术运用到教学中
(一) 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提高同学们的有效检索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 笔者支持同学们在该课堂上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网查询与课堂相关及延伸的信息, 以及时答疑解惑, 且能够让学生之间及时迅速的分享所需信息。如, 笔者有时会在课堂上提到某经典节目及其发展历程, 但是不同的学生对于该节目的了解程度会有所差异, 为防止部分同学接收过多的重复信息, 本人会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上网进行相关查阅, 然后再进行发言分享信息。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信息量, 还提高了学生的课上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这样的上课模式, 同学们逐渐掌握快速搜索、删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 运用移动终端设备及时接受学生们的学习问题。节目主持训练课程重在培养同学们主持及镜头前表现能力。笔者有时留下的训练作业涉及的人数或环节较多, 就再次分组命名组长, 再建一个组长微信群, 让各个组长定时组织同学一起排练, 并在每次排练时拍下照片视频发给笔者。为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做好排练, 笔者告知学生每次排练情况汇入期末总评。
四、节目主持训练课程教改的效果及反思
( 一 ) 教学改革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自主化学习, 利用课下时间来补充自己所需的知识。90% 的学生认为这样上课模式增强了教师与同学们及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网络的互动与面对面的交流彼此促进, 增强了对学生的群体身份认同;91% 的学生认为新媒体技术尤其是——微信, 拓展了老师对同学们的辅导领域、延长了辅导时间, 实现了个性化辅导教学, 有助于学生自己明确自身问题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新媒体在师生教学中的引用让其更愿意也更自信的在班里进行发言讨论, 能够更好的让老师了解自己的能力、优势, 从而使老师更加全面的自己, 对自己的评价更加公正。由于新媒体技术的支持, 老师可以随时收到同学们对于课堂的要求、建议, 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并根据不同同学的学习基础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案, 针对每个学生自身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老师可以综合多种教学模式, 利用文字、图像、视频等资料, 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丰富, 师生之间的互动更积极。
(二) 教学改革后的思索。首先, 老师要明确运用新媒体技术只是在教学中起辅助性的作用, 教学中应将重点集中于一个实际训练, ; 其次, 在新媒体时代的海量信息的面前, 老师应指导和督促学生有选择的接收有益信息, 以防止部分学生沉迷于新媒体的娱乐功能 ; 最后, 新媒体时代的老师要终身学习, 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为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主持的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陆江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6.
[2]宁宁.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
[3]苗伟、王兆屹.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教学的创新与探索[M].新闻知识,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