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艺术之源

2024-06-13

中国近现代艺术之源(精选3篇)

中国近现代艺术之源 篇1

扇面艺术主要是指金石书画,更远一些也涉及到诗词文学等,这些都是以扇面为载体和形式进行表现的,两者结成密切的关系。

首先从书画入扇说起。①最初的团扇是以素面为主,因此有西汉班婕妤的诗句:“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中国文人有处处留墨的雅好,扇子一经文人和画家之手便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扇与书画结缘具体始于何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对这一历史总体看来,它具有从“书画之于扇面”发展到“扇面之于书画”的逐渐演变过程。“书画之于扇面”是以扇面为中心,书画为扇面服务,被动地适应扇面的形制法规。可以说此时扇子是主体,书画艺术是作为装饰艺术为其所用的。“扇面之于书画”则以书画为中心,扇面为书画服务,书画主动运用扇面的形式来发挥自我的艺术魅力。也不妨说此时书画是主体,扇面是作为展示舞台为其所用的。

早期有关扇面艺术的可查史料中,多是“书画之于扇面”的例子,最早的记载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②,则在三国时期已有画扇之事了。《太平御览》记载:“顾虎头为人画扇,作阮籍、稽康,都不点眼睛。送还扇主,曰:‘点眼睛便欲能语’。”③《晋书·王羲之列传》记:“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④索价百钱而人竞买之,透露出其时扇因书贵和广受欢迎的史实。南朝虞龢《论书表》中整理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的墨宝,其中有“书扇二帙二卷”。《历代名画记》还记:“桓温尝请(王献之)画扇,误落笔,因就成乌驳牸牛,极妙绝。又书《驳牸牛赋》于扇上,此扇义熙中犹在。”⑤这可算是当前可知第一个书画合璧的扇面。当时还有一些赞颂画扇的诗歌,王献之妾桃叶《团扇歌》云:“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南朝梁江淹《和班婕妤咏扇诗》亦云:“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画作秦王女,乘鸾向烟雾。”由此足见,南朝时期书扇、画扇之风日渐兴盛。扇上书画的技艺也变得成熟,题材涉及人物、山水、花鸟各种门类。如谢赫《古画品录》记遽道愍、章继伯二人:“并善寺壁,兼长画扇。人马分数,毫厘不失。别体之妙,亦为入神。”⑥姚最《续画品》也记萧贲:“尝画团扇,上为山川。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辩千寻之峻。”⑦《历代名画记》对顾景秀画扇之事也有记述:“(宋)武帝尝赐何戢蝉雀扇,是景秀画。后戢为吴兴太守,齐高帝求好画扇,戢持献之,陆探微、顾宝光见之,皆叹其巧绝。”后附其传世作品中还有“鹦鹉画扇”,并记有谢赫品评:“扇画蝉雀,自景秀始也,宋大明中莫敢与竞。”⑧如此看来,早在南朝刘宋时期,就已经在扇面上出现了独立的花鸟画艺术形式。

虽然历史上不乏名家书扇绘扇的记载,但总体看来,在五代之前一般都是“书画之于扇面”的事例,即画在团扇实物之上的绘画。在唐代的墓室壁画中,就出现很多团扇的形象,如唐昭陵新城长公主墓室壁画、唐懿德太子墓室壁画、唐阿史那忠墓室壁画等。陕西干县的唐永泰公主墓室壁画中,有一宫女手持红色团扇,长圆形扇面上画有跪坐的仕女;另一手持团扇的宫女,扇面上描绘的是折枝花卉。这些墓室壁画的风格面貌,与流传下来的唐代绘画也有相似之处。如唐张萱《捣练图》中,有一女子蹲在火炉旁用团扇煽火,团扇扇面上绘有水渚芦苇和一对鸳鸯;唐周昉《挥扇仕女图》中,侍立者挥持的团扇上绘有一对鸾凤首尾相接,盘绕于扇面;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有一女子将团扇双手握持倚于肩上,扇面上布满一朵鲜艳的大牡丹花。另如唐人《宫乐图》宫人手中的小团扇、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侍女怀抱的大团扇,都有绘画之迹饰于扇面上。周昉《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中,团扇的扇面绘画还失于单一、板滞,装饰画的意味突出。但比较来看,张萱《捣练图》、特别是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团扇的扇面绘画则丰富、自然起来,艺术性增强。《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扇面绘画,左下山石有枝桠伸向扇面之中,边角取景,设色淡雅,画风简洁疏朗。这些古代绘画作品中的团扇,都还只是用于招风纳凉的实用工具,扇面上的绘画是作为扇子的装饰而存在的。绘画为扇子服务,本身处于附属的地位,所以这些附有绘画装饰的扇子,也只是属于工艺之扇的类别。

扇面上书画创作的进一步发展,艺术水平的提高,必然推动着扇面书画艺术走向独立。进入宋代后,扇面书画艺术出现了繁荣景象,也正式开启了“扇面之于书画”的历史格局。其时画家于扇面之上作画,已是主动借用扇面的艺术形样,为作品增添了自然、清新、活泼的气息,以至于扇面作为一种小品性的绘画形制,完全从扇子实物中脱离出来。团扇扇面画以及稍后兴起的折扇扇面画,与长轴大卷相比只是移大作小,视角变化。这如同通过显微镜看世界,它能够指引观者的目光,集中观者的精力,近观细察,品味微观艺术世界里的美妙景象。与大幅绘画的大山大水相比,小幅扇面绘画的一草一木能够表现出世界的另一面真实,传达出对于天地自然更为贴切细微的情感。

扇面尤其是折扇扇面的形制比较特别,使得扇面上的书画创作也非比寻常。团扇的扇面往往圆不中规、方不中矩,折扇的扇面呈现半圆弧形,因此扇面上的绘画,在构图章法和视觉平衡的处理上都显出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在这尺幅扇面之内,营造出穿插错落、疏密有致的情趣,并非是一件易事。而另一方面,如果扇面书画的构图章法处理得当,不仅能使行气构图别具风采,点画之间一些简率不经意的笔触,在扇面上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随着文人画家兴起,书画共扇的情况也多起来,并且发展到诗、书、画、印与扇子融为一体。古人于方寸之间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终于造就了赏心悦目的扇面艺术,扇面成为中国书画艺术宝库中耀眼的“别体之作”。

注释

1西方绘画形制中出现过圆形绘画,例如著名作品拉斐尔的《椅中圣母》、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等,这与中国圆形的团扇扇面绘画形制有某些相通之处,然而西方的圆形绘画大都直径一米以上,与扇子也无任何关系。传说拉斐尔在外面偶尔看到一位美丽的少妇,抱着她天使般的婴儿,这让画家心里无比感动。由于他没带画具,就把旁边的空酒桶反过来,在桶底上急速画下了他们,成了以后创作《椅中圣母》的灵感源泉;

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四,明刻津逮祕书本;

3[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五十《工艺部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八十,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100页;

5[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明刻津逮祕书本。另见《晋书·王献之传》记:“(献之)工草隶,善丹青……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牸牛,甚妙”;

6[南北朝]谢赫:《古画品录》,明刻津逮祕书本;

7[南北朝]姚最:《续画品》,明崇祯津逮祕书本;

8[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六,明刻津逮祕书本。又如《南齐书·何戢传》记载:“上颇好画扇,宋孝武赐(何)戢蝉雀扇,善画者顾景秀所画。时陆探微、顾彦先皆能画,叹其巧绝。”([梁]萧子显:《南齐书》卷三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584页。)

中国近现代艺术之源 篇2

王仲先生在2001年第7期《美术》上发表了《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一文,是针对时弊,在繁菜而又纷乱喧嚣的中国艺坛燃放起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大爆竹。他以大无畏的精神、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从人道主义,从人类正义进步,向往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这一观点出发,旗帜鲜明地把许多人藏在心里,想说又不敢说的美好话题,正义之辞重新提出。这一正确审美理想的重提,更充分地说明了当代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真善美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艺术作品如果否认了美,失去了美,最终必然滑向假丑恶,使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追求病态扭曲,追求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得逞,让绝对张扬个人主义的胡作非为占领艺坛,最终将艺术导向灭亡,把人类引向灭亡。

爱美是人类的本性,人类通过观察或品尝作出比较,使感觉到的均衡、和谐、真善、生动产生好感、快感、美感,产生兴奋愉悦,激发人向往健康、向往生活、向往发展、向往前进。

美和丑是对立统一的审美观念,人类的审美观点是随着人类的文明史发展和升华的。在审美史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划分为三大派系:即美是主观的;美是客观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是自然的存在,人类生存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一切有利于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的事物,都是美好的。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是艺术家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审美材料。艺术美是艺术家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所产生的美,它应该达到比自然美更美的境界,俗话说:“风景如画”“美如画”就是这层意思。

绘画作品中的美是通过作品的内容、形象、形式、功夫(即术),思想、学养、意境来体现的,同时又掺合了画家的主现意识和倾向性,所以,绘画作品的美又体现为浅层次的“表象美”、“形式美”,又包含于深层次的“内在美”、“本质美”。忠实于自然的即谓写实主义,比喻之书法,即是楷书;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以升华结合浪漫的,为浪漫主义,可比作行书;此外,抽象、意象、变形、似与不似等均可比作草书、篆书,但不管是楷书、行书、草书、篆书,不具有表象美,就应具有本质美。绘画作品还有雅与俗,新与旧的区分,雅与俗、新和旧都是相对统一的,都具有时代性,艺术美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其中。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诸君莫奏前朝曲,爱听新翻杨柳枝”。新旧代谢,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天经地义,亘古不变。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但新必须是美的,而美不一定都是新的。前段时期美术界的原始风,倾向反朴归真,是越古越时尚,愈久愈新潮,原始的岩画,良渚的文化,殷周的青铜,汉代的瓦当,都是新潮者的至宝;敦煌的壁画,在当时都是民间画工,下里巴人的东西,而现在,那个文人雅士敢说它俗?是什么原因,因为这些古老的文化艺术中具有强烈的民族传统之美。这些年“连、年、宣”不香了,代之而起的是农民画,儿童画,很多专业画家反朴归真进去,有多少美、多少价值?我不说,且待时日。

何谓旧,见得最多惹人生厌的“旧”往往是时代的昨天。新旧交替,亦有循环,有轮回,月缺而圆,寒尽复春,旧的只要是美好的,有去还有来,时间和面貌稍变而已。任何事物都是曲折地发展的,但真善美这一审美规律是永恒的。

在西方,“现代”“后现代”已闹腾了半个多世纪,种种新潮已被前卫艺术家们演绎穷尽,“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胡作非为和恶作剧已再无新鲜感,到了黔驴技穷、日薄西山的境地。很多人都已从人的本性中清醒过来,当东方人唱响“真善美”这一重新振奋时代的强音之时,世界上将会有更多的人从愚昧中觉醒。我们要大力歌颂真善美,宣传真善美,使正义之歌响彻全球。我们要趁唱响真善美的大好时机,大力推出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用真善美的思想和作品去开拓,去感化世界、“与世界接轨”,让博大精深的中国画走向世界。

我们再不要扔掉自己的筷子,去捡人家用剩了的叉子,用接近西方的现代水墨,和前卫艺术去推销,那是正中“后现代”主义的下怀,为频临死亡的“后现代”注射强心针和制造口实,我们再不要失去自己的灵魂,或麻木不仁地去盲从皇帝的新装了。

下面再谈谈“术”。

美术,美是目的,术是手段,中国绘画几千年的发展史,始终围绕着“笔墨”二字,因为笔和墨是中国画特有的工具和材料。用毛笔和水墨表现的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我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特别是西方)的“笔墨”,笔墨二字由工具的名字转化为技法和效果的代名词,它已成为中国绘画的精髓,成了中国画的灵魂,它虽然是一种技法,但已和汉字毛笔书法中的笔画一样,既有其整体性,又有其独立性,本身就具有美的成份,美中有术,术中有美,美和术纵横交错,贯穿融合于作品之中,所以绘画作品称之谓美术。任何缺乏美的术,不应该称谓美术,应该归类于美术之外。

作为美术家,美术评论家,推崇美,歌颂美,创造美,才是自己的本分,扬美抑丑永远是天职,而正确地识别美与丑,则更为重要。当代美术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不能与美无关,我们且不说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而至少也得为人民大众的大多数服务。而要使大多数人喜欢和接受,就得美,就得讲真、善、美、而艺术只有真善、才是美,只有真善美才能生气勃勃,健康向上,才能得到大数人的喜欢,才能是主旋律,任何高深度的艺术美学,也都是人类为同类所创造,应该为人类所接受,至少应该为专业圈内的大部人所接受,认为对艺术品的认知者越少越好,越少越阳春白雪,甚至只有自己看得懂,看得美,孰或自己都无法解释,要叫别人去破译、解读、去诠释的观点,实质上跟追求病态扭曲,追求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追求哄动效应的“后现代”主义并无两样。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当今的中老年艺术家都经历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专制主义时代,都淡化政治,远离政治,为艺术而艺术,但殊不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政治,而主要要看是专横的政治,还是民主的政治。作为一个艺术家,难道没有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发展的中国,一个千载难逢的开放的太平盛世,一个空前良好的文化环境之中,当代的画家特别是著名画家,都达到了小康以上的富足水平,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和历代不得志的潦倒文人墨客无可比拟,“以心写形”的精神寄寓,应该是生气勃勃、奋发向上的,还有什么满腹牢骚去画“白眼看世界”,去画凋谢的荷花,糜烂的牡丹,不去画时代的英雄,而画变形的、扭曲的小脚女人,丑化的畸形侏儒,难道高深的笔墨只能适宜于画颓废,没落的题材?我说这一切倾向都不是画家要歌颂和表现的本意,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现代”和“后现代”的影响所致,要不他们家中还供养什么鲜花?他们娶妻怎么不娶畸形或侏儒?

毕加索自己也并无料到,他的作品能得到如此的吹捧,能吹到如此的高度。“人们对西方现代派鼻祖毕加索的走红百思不得其解,王文芳先生在访欧期间曾就此与多位西方著名画家进行探讨,才知是毕氏当年同一些居于垄断地位的画廊经纪人,艺术评论家三位一体的炒作所得到的结果”。而这一结果竟是如此的残酷,它几乎把整个世界的艺术引导到了死亡的边缘。同时也暴露了资本罪恶的一面。

真善美是时代精神,是主旋律,我们时代更需要真善美,需要正大气象、洪钟大吕的真善美,也需要清逸潇洒、阴柔婉约的真善美,审视当代,尤为迫切的是需要时代精神的正大气象和洪钟大吕。最能体现时代的作品,莫过于人物画,长期以来,人物画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和没有提倡真善美的思想有关;和过度淡化政治,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有关,有时代精神的人物画,又莫过于画当代的英雄、模范、社会各阶层的代表,画生活气息,而此类题材的表现,却和一味追求的“天人合一”“物我为一”,变形和似与不似的风格大相庭径,一个一直以体现“丑中美”为能事的大画家,他的笔墨技巧再高,他也没有这个胆去变形画国家领导人,这个最普遍的最能说明“真善美”的问题,为什么一直被忽视,明知者不肯说,知之者不愿说,怕落个庸名。充塞画坛的所谓“小脚女人气”,“小儿麻痹症”,“太监气”,“酸楚小文人气”,代表的只能是衰败气象。人物画的衰败现象,实际上从宋代已经开始,这和宋初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将逸品由四品之末提升到四品之首不无关联,这一提升迎合了历代主宰画坛的文人雅士、达官贵胄的吟风弄月,隐遁出世的思想,也附合于儒、道、佛的理教,逸品的理念又适宜于笔墨发挥的更大自由,“逸、神、妙、能、”四品的排列,得到共识,一直至今,无人质疑。

提倡真善美统一的思想,不但认为逸品是好画,同时认为神品也是好画。只有形象、传神的作品才能“生”,才能“活”,生和活更能体现出真善美,生和活的神品对中国画的笔墨自由度必然受到限制,所以就要求更高的质量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时代的画家以强大的勇气,不曲不挠的精神,去攻克笔墨和形神高深度相结合这一最高难度的课题,使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在真善美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再上一层楼。在这一方面,李伯安和毕建勋已是先行者,我希望更多的画家投入到这一既高难又伟大的工程中去,去实践“真善美统一”这一伟大的永恒的审美思想,使中国的美术,更具美、更有术。

【参考文献】

①《美术》2001.7期,王仲先生《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

(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②《人民日报》1996年11月28日蔡若虹先生《美术作品一定要美》

③《美术》2002.3期范曾先生《自然、众芳之所在——论20世纪美的误区和古典主义复归》

④《美术》2002.6期何子恺先生《坚持真善美的审美标准,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唯一选择》

⑤《美术》2002.6期《什么是好画——回望20世纪中国画发展研讨会综述》

⑥《美术》2002.8朱晓红女士《从中国传统画学“品第”观看审美理想的重建》

⑦《美术》第458期第9版赵绪成先生《提倡正大气象》。

⑧福州画院刘兴淼先生《文化潮交汇纵横谈》

中国近现代艺术之源 篇3

一、传统的装饰艺术的典型特征

1.秩序与形式。传统装饰艺术注重点、线、面这三大要素的基本关系处理,讲究基本元素造型排列的秩序感,在造型上非常注重“形式感”的处理。所以大部分的传统纹样的呈现一般都是呈有规律的罗列和复制。

2.抽象与象征。从二十世纪后西方的现代艺术才出现的抽象造型,其实已经在我们的传统装饰艺术中出现过,在早期的洞穴中岩壁画上的纹样和形象,都是抽象的人形与抽象的动物形的体现。

3.简洁与概括。在传统装饰艺术上对自然形象整理与概括,是其主要特征。外形简洁规整,同时造型着重于表现形态与人物或物体的基本特征,设计也更接近于现代设计中的平面化。而在中国的传统装饰图案中,就有化圆为方,变曲为直,把自然形态规律化,几何化的手法。

二、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生活的应用

1.现代艺术中山水精神。

悉数中国传统绘画,无论写意或是工笔,都始终融意境与画面,以绘画艺术带入一个耐人寻味的性灵境界。艺术所讲的内在的延续,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审美习惯、伦理道德等,形成了固有的深层文化结构,并深深的植根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如能应用在现代艺术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蕴,那么就会给特定受众群体以一种特殊的民族归属感和召唤性。

2.现代设计对中国传统纹样的再设计。

艺术从它诞生之时起,就是依附于“装饰”的功能性上。人类在艺术上的起源与原始的装饰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在远古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彩陶上得纹样以及石壁上的岩画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最初的认知,同时也表达出了当时人们内心的需求。最近几年来,把中国传统图饰合理的融入到现代设计中的形式也备受众多现代设计师青睐。例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以抽象的凤凰旋转交融的形象图案,反映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而凤鸟两两相对,不仅在民俗文化中是代表了圆满、吉祥的美好寓意,而且同时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符合电视台的社会角色。

3.汉字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的一个部分,中国文字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构成形式,所以汉子又是具有极其强烈的时代特征。从现代艺术设的计概念中去理解,平面设计中主要以文字和图形符号为主,同时也有许多的优秀作品都是采用文字图形创意的形式,或者是以文字作为基本设计元素延伸出来的变化图形,所以说中国汉字的现代再设计有利于增添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的本土民俗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在现代设计中,北京奥运会会徽“人文”以汉字为设计的基础图案。人的灵动和中国汉字书法的豪放和内敛主线,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奥运会的体育精神融为一体,不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也表现出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并且利用中国非常传统的汉字书法书写方式进行标志设计,不但具有非常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并且给传统的书法增加了活泼、新颖的表现形式。

三、人文价值在传统装饰艺术中的挖掘

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源于传统的文化价值,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沉淀和积聚的重要部分。同时具有深厚的人文性与民俗性,如陶艺,刺绣,漆画,剪纸等民俗传统装饰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些作品里深藏丰富的本土人文内涵,对中国人而言,这种意蕴是历史特定的,社会受众对这些形象的认可与接收,是任何一样其他东西都不可代替的。这种特性使其成为现代设计中一种特定的设计语言。

四、结语

上一篇:精神领袖下一篇:创业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