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艺术大师》-优秀教案

2024-07-02

《亲近艺术大师》-优秀教案(共6篇)

《亲近艺术大师》-优秀教案 篇1

“六一”时我们班级开展了“花香画语”艺术展,展出了孩子的绘画作品及插花作品。展出后,幼儿园里立刻沸腾了起来,家长、老师们为孩子们超乎寻常的想象而惊叹:这么美的画出自一群5、6岁的孩子手中!是的,我们也欣喜地感受到了从我们开展班级主题《亲近艺术大师》,让孩子进行名画欣赏后收到的效果!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许多……

主题的生成名画欣赏作为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仍是当今幼儿园教育中的“死角”,一直未被深入挖掘。虽然《纲要》中有提出,但是真正将名画欣赏作为一条主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艺术的熏陶在目前还是少之又少。许多老师认为名画与幼儿欣赏能力水平相差甚远,孩子不理解,无法取得共鸣,也有的认为最棘手的是如何选材……其实,关键是缺乏指导的方法。由此造成名画欣赏活动逐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销声匿迹。我们在选择《亲近艺术大师》这一主题活动时也曾经有不少的疑惑:开展名画欣赏是否适合中班幼儿特点?这一主题定位在哪?应如何开展?它的意义又如何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中班下学期开展了一系列的名画欣赏活动,我们的主题活动《亲近艺术大师》目的是让孩子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幼儿对艺术和艺术世界的基本感觉,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表现出直觉的喜爱;能够掌握简单的艺术术语,有叙述和谈论作品的能力;产生自由表达的兴趣,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力。

主题的实施

[子题一]:认识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

1、认识印象派画家凡高及其代表作《向日葵》、《星月夜》、。

2、认识印象派画家修拉及其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安尔涅浴场》。

3、认识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梦》、《三个音乐家》、《哭泣的女人》、《镜前的少女》、《格尔尼卡》。

4、认识抽象派画家米罗及其代表作《绘画》、《托儿所的装饰画》。

5、认识蒙德里安及其代表作《红黄蓝构成》。

[子题二]:临摹画家风格。

临摹创作:《向日葵》、凡高《星月夜》、凡高《麦田上的群鸦》、达·芬奇《蒙娜丽莎》、毕加索《抱鸽子的孩子》、毕加索《梦》、《三个音乐家》、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

[子题三]: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静物水粉写生《盆栽与水果》、水粉色彩练习《我的第一幅作品》、水粉《我的星期天》。

[子题四]:制作画家知识剪报。

搜集各种关于画家凡高、修拉、毕加索、米罗、蒙德里安、达·芬奇的资料,将文字、图片和自己的话、作品剪贴成成一张报纸。

前期准备

布置与主题相联系的主墙饰,使幼儿能置身于美的环境,感受艺术的熏陶。

与孩子、家长共同搜集打印有关凡高、修拉、米罗、毕加索、蒙得里安等画家的详细介绍及画家的画像。

搜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画家代表作并彩喷成大图片。

在班级里布置“班级情报站”,方便与家长交流主题的开展工作。

在班级中布置“艺术博物馆”、“艺术创作馆”两个区域,展出画家图片及幼儿临摹、创作的作品。

在图书角中投放美术欣赏书籍,让幼儿平时可以欣赏、阅读。

家长工作

这个主题开展以来,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将家长作为主题实施的一部分。在班级中布置了版块“班级情报站”,其中包括关于最近认识的画家的介绍、代表作等制作成的剪报、孩子的优秀作品等。使每个家长能了解我们主题的内容,开展的程度,孩子学习的情况,才能更好地配合我们主题开展的工作。我们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有的家长帮我们搜集了许多有关的画家的资料、图片,并打印,有的熟悉电脑的家长,为我们提供了好的美术欣赏的网站,有的家长帮助我们进行彩喷图片等。

活动剪影

剪影一:咦?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在讨论着什么?原来,他们在玩游戏“知识竞赛”呢!有的小朋友在主持人,有的小朋友当选手,还有的小朋友当评委和观众,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把自己从主题里学到的有关画家的知识来个竞赛,可有趣了!

剪影二:看,大家屏住呼吸在研究什么?常识活动中,大家在一起玩着“三原色”变色的游戏,瞧!他们一个个像小魔术师,一会儿有的小朋友将红色和蓝色变成了紫色,有的小朋友将蓝色和黄色变成了绿色,有的小朋友将红和黄色变成了橙色……他们完全陶醉在了色彩的世界里了!

剪影三:今天,我们的小朋友可当了

回小小设计师了,大家模仿蒙德里安的绘画风格,设计着未来的幼儿园,设计着服装。他们个个聚精会神,一点儿也没留意五彩的颜料弄花了他们的小脸……

剪影四:我们小朋友正在布置着班级的第二届艺术展呢,上面摆着的似乎是大师们所画的《梦》、《向日葵》、《大碗岛的星期天》、《麦田上的群鸦》、《星月夜》、《三个音乐家》……仔细一看!画笔中又带着几许稚嫩的童真,原来,是我们小朋友的作品呀!这个展览中,每个小朋友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临摹,可个个画得都是惟妙惟肖的呢!

剪影五:孩子们围着一些画热烈地讨论着什么?乍一看,以为是一群专家在鉴定着这些画呢,原来,是我们的小专家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在讨论着这些他们还没欣赏过的画,有的小朋友说:“我猜,这肯定是凡高爷爷画的,他喜欢用这种一截一截的弧形线条来画画!”“我看这幅肯定是修拉爷爷的,看!这不是点彩派的风格嘛!”“这幅应该是我喜欢的毕加索画的,因为很多东西都是用几何形状来构成的!”

活动意义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们欣喜地发现名画欣赏活动在建构幼儿审美心理结构方面不失为一剂良方,其可行性和独特性得到了验证、肯定,其积极意义在于:

1、开展名画欣赏活动能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从幼儿未来发展的需要看,大多数幼儿都不会成为艺术家。但他们的生活与艺术有关联。艺术与生活日益紧密,在幼儿未来的生活中,接触谈论艺术将是不可避免的。美术欣赏有利于开阔幼儿视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的情感有促进作用,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因此,我们首先看重的是孩子的体验、感受,而不是想要“一步登天”地收到成效。

开展了《亲近艺术大师》后,孩子先后接触了:印象派画家凡高、修拉;抽象派画家米罗;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等代表作。孩子们有了自己喜欢的画家。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看法高谈阔论,如:“我觉得凡高画的树象一团火一样,特别好看!”

“修拉画的最好看了,有些小点点使每样东西都像真的一样!”“米罗的画也好看画上好象是怪兽,很奇怪,但是很好看!”……一幅看似简单的画,他们也能根据自己的见解说出很多来,如欣赏米罗的作品时,雅琳想到了:“有个人看见了彩虹,泥土、星星、太阳,他就很想飞上天,可是他们没有长翅膀。”君毅:“一天,有个人来拔萝卜,还带个烟斗出来抽,一走几步,灰尘都飞起来了,过了一会,灰尘不见了太阳出来了,他就把萝卜拔起来了。”

2、开展名画欣赏活动能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

有一则故事中说到,一位农民种了一颗葫芦树,其宝贝至极。但是,农民只想着多浇水,赶快收获葫芦,却没注重如何让葫芦长得好。葫芦却因长年没有施肥、除虫奄奄一息。一位好心人告诉农民:“你的葫芦叶子长虫了。”农民挥手笑道:“叶子长虫何妨?我要的是葫芦又不是叶子!”好心人只好摇头叹息离去了。结果,到了别人收获葫芦的时候,农民的葫芦却一个也没长出来。这时他后悔莫及。

这则故事中看到,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后果。而培育幼儿的审美观就跟培育一株葫芦是有相似之处的。如果你急于求成,那便会一无所获。就像我们班级开展的主题《亲近艺术大师》,如果我们一心只想要让孩子的绘画水平具有大师风范,而不注重欣赏,不让孩子了解画中所包含的意义,那收到的效果将令我们失望。幼儿的审美感知的特点以直觉行动为主,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幼儿的直觉感知比成人强,他们不受理性的干扰,和艺术家有着相似的感觉。他们共同追寻自己的感觉。为此在名画欣赏活动老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画的内容,画家的用意,而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充分用直觉去感知。

如欣赏毕加索的《三个音乐家》,出示画后,我首先问孩子:你觉得画里画的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说了很多———瑞琪说:“毕加索的.《三乐师》这一幅画中,我看见一个乐师在拉大提琴,第二个乐师在吹笙,第三个乐师在唱歌。他们笑笑的,打扮的酷酷的。一个穿白色的衣服,一个穿格子的衣服,还有一个穿棕色的衣服。有一个乐师还留着大胡子。头上的头发还一竖一竖的,象牙签一样。整副画看起来绿彤彤的。后面的墙壁没有窗户,上面的灯亮亮的,应该是晚上的时间,他们不爱睡觉,就爱唱这些快乐的曲谱。”鸿彬:“第一个音乐家长着长长的头发,圆圆的脸,显得一本正经。他是拉小提琴的,你看他拉得多带劲呀!大家都全神贯注的听。第二个音乐家长得很帅,高高的鼻子,大大眼睛,唱起歌来声音洪亮悦耳动听,我也喜欢听。第三个音乐家是吹喇叭的,他的喇叭声引来了树上的小鸟,小鸟好象在说:‘叔叔吹得太棒了,我们很喜欢。’我听了三个叔叔的音乐,我好羡慕他们,我决心长大以后也要成为一个音乐家,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雅琳:“今天,我看了一幅画,是毕加索的《三个音乐家》画里用了许多颜色,有咖啡色、红色、金黄色、棕色、黑色等,组成了许多图案,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远远看去就象一个人在拉小提琴,一个人在弹钢琴,还有一个在吹萨克斯,他们就象在演出一样,那么的用心,那么的专注,可见画家的观察力是多吗的强,才能把他们表现得栩栩如生。”

3、开展名画欣赏活动能提高幼儿的审美理解力。

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我们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开始就喜欢欣赏名画,懂得如何欣赏,期间有一个情感的改变过程:从不懂得欣赏方法也不爱看名画——————喜欢看、但缺少方法———————喜爱欣赏活动、具有初步的理解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幼儿情感激发依赖于幼儿审美理解能力,而理解力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幼儿愉悦审美情感。幼儿审美情感还有赖于名画的内容和欣赏活动的组织形式,富有生命力的,适合幼儿年龄阶段,和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及有趣的活动形式都能给幼儿带来新奇和愉悦。

如《格尔尼卡》,画面由黑、白、灰三色来画成。这是画家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所有形象是超越时空的,并蕴含着愤懑的抗议声。中画家用一些几何形人物,广用线条,寓意复杂,半侧面的人物与动物头像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当老师一挂出画后,孩子们的注意力便被深深的地吸引。孩子们说:眼睛里怎么会有颗灯泡呢?有人说:牛的脸怎么是歪的呢?房子里黑乎乎的,窗户怎么那么亮?这只有在做梦里才会这样……在幼儿的争论和推理中他们的理解力逐渐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因此得到激发。

4、通过名画欣赏挖掘幼儿的审美创造潜力

“头脑不是用来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只是由于年龄和认知的不完整所表现的事物往往是局部的,并且许多并无多大的东西合并于一体。幼儿表现出的独特的方式重新组合和排列的图式和新奇意象,决不是成人能代替的。

我们在美术活动中长期使用的范例,好似幼儿行走的拐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创造性的表现。为了突破这一模式,在每次欣赏活动当中我们增添了幼儿画相同题材的创作画,让幼儿尝试摆脱拐杖,走自己的路,使幼儿对审美客体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自己的画笔尽情发挥,实际上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如让幼儿欣赏凡高的《星月夜》之后,让幼儿画自己看到的奇妙的天空,大多数幼儿都尝试用滚动,转动的线条来表现云彩和风,画面的动态及效果一下子显现出来。再如欣赏了蒙得里安的《红黄蓝构成》之后,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有的模仿蒙德里安风格设计服装、有的设计未来的幼儿园。欣赏了深得孩子们喜爱的修拉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后,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画了《快乐星期天》,有的孩子画了放风筝、游泳、晒太阳等。欣赏了凡高的《向日葵》后,孩子们结合写生,画了蒲公英、向日葵、玫瑰花、桃树,运用了圆弧的线条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在这样的创作活动中,孩子无拘无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他们学会了异想天开,孩子们的作品变得更富有个性。

活动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们感到受益非浅。

首先,我们认为名画欣赏活动在幼儿园中、大班开展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它对幼儿审美感知的增强、语言的发展、想象的丰富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

其次,选择和幼儿年龄特征,理解力相符的欣赏内容和有的放矢的指导是欣赏活动成败的关键。

总之,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在不断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同时,使幼儿内在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这是名画欣赏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亲近艺术大师》-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1.亲近自然的课文教案

2.初二政治亲近师长教案

3.《亲近春联》教案设计

4.《亲近诗歌》教案实录

5.亲近秋天优秀作文

6.亲近大海优秀作文精选

7.学会亲近社会的教案范文

8.亲近大海

9.亲近自然

做亲近艺术的父母 篇2

如此,一下子理解了一位父亲的心意。曾有一位连1(do)、2(re)、3(mi)、4(fa)都认不清的爸爸,因为儿子学胡琴,自己也买来一把琴勤学苦练起来。这位父亲不仅向他人请教,更向儿子请教,一年,两年,十几年,父子俩共同的坚持虽没能使儿子以胡琴为事业,但悠扬的琴声已深深融入了父子俩的人生。

这些年,听过太多父母因孩子艺术学习半途而废的抱怨,他们曾与我有过一样的初衷:希望给孩子的成长和人生找一位忠实相伴的“朋友”。初衷依旧,但现在却不得不承受着或乐器或画笔或舞鞋被无期搁置的无奈和痛惜。总结孩子放弃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作为父母,我们与艺术的疏离既让自己失去了很多美的享受和追求,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其实,艺术的种种就在我们身边,吟诗、读词、赏画、去欣赏各种艺术展演……只要用心,皆可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艺术的魅力是相通的,无论是哪个门类,只要主动去亲近和探寻,成为有“艺术感”的父母一定不是遥远的事情,相信,一个生长在“艺术趣味”浓厚家庭里的孩子一定会对真善美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表现力。

亲近母语 课外阅读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鉴赏等方式读跟春天有关的文章,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

2、教会学生用心灵发现身边的春天,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文章体验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小朋友们渐渐脱去冬衣的时候,春天已悄悄的来到我们的身边。快来看看,春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二、阅读《初春》

1、根据拼音自由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断句正确)

2、找出不懂的词全班讨论

3、自由练读。(要求:读好,划出觉得好的句子)

4、指名读,集体评议

5、讨论:你还在那发现了春天?可以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三、阅读《野草》《开满花的星球》

1、快速越读课文

2、小组合作,任选一篇文章用自己的方式练读。

3、指名请小组读。评议。

四、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写春天的文章?可后找来读一读,也可以推荐给小朋友们读一读。、多彩的衣裳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鉴赏等方式读文章,了解动植物衣裳的变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感悟语言文字,生发出保护动植物,爱护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动植物衣裳的变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都明白人不但要穿衣服,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适时的添减衣服,那么动植物呢?他们会有哪些变化呢?

二、阅读《昆虫的绝招儿》

1、根据拼音自由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断句正确)

2、出不懂的词全班讨论

3、自由练读。(要求:思考文中提到了那些昆虫,他们有什么绝招。)

4、指名读,集体评议。

5、讨论问题。

讨论:你还知道那些昆虫有绝招?他们为什么有这些绝招?

三、阅读《小兔的春装》

1、指名读书后的问题

2、带着问题快速度课文

3、讨论

四、日积月累

1、学习“少和小”

2、写出反义字

3、自由诵读古语和古诗

五、课外拓展

1、自读《彩色的树》

2、找出根春天有关的诗,自己诵读。

3、奶奶的歌谣

教学目标:

1、熟读6首歌谣

2、通过阅读,了解民间的礼仪风俗以及良好传统品质。教学重难点:熟读诗歌,激发学生了解传统风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歌谣

小朋友们,我们以前读过一些诗。这些诗都是专业的文人、诗人所写的,被人们传颂了上千年。其实,普通的劳动人民在日常的劳动、生活中也创造了许多琅琅上口、富含道理的诗,它们都是可以唱出来的,因此也被称作歌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几首非常好听的歌谣。

二、《实话歌》、《一对蝈蝈吹牛皮》

1、读一读

2、你们更喜欢哪一首歌谣?

3、分角色读《一对蝈蝈吹牛皮》

4、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向哪一首歌谣学习?

5、分组读两首歌谣。三《粽子香》

1、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都是端午节。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

2、在端午节那天我们都要做哪些事呢?自己读一读《粽子香》

3、有哪些风俗呢?你还知道哪些?

四、《杨柳青》

1、读一读。

2、杨柳“青”了,“黄”了,“落”了,分别是在哪几个季节? 人们都会做些什么?

3、你最喜欢玩什么?

五、《开城门》

1、读一读。

2、城门有没有开下来?怎么开的?用刀、用斧砍的下来吗?

3、一问一答读。

六、山老鸹。

1、你们知道山老鸹是什么鸟吗?

2、读一读。

3、山老鸹做了一件什么事?

4、它的爹娘为什么要悲伤?

4、山老鸹应该怎么做?

4、《吹牛大王历险记》

(一)教学目标:

1、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明白道理。

2、以少带多,积累语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从寓言故事中受到启发,明白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啊?《坐井观天》、《杯弓蛇影》、《滥竽充数》

2、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吹牛大王历险记》。

二、学习第一篇

1、听老师来读一读

2、自由朗读

3、请同学来读一读

4、指名朗读

5、电脑出示两个问题,请同学讨论。

6、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什么道理?

7、相互讨论

三、学习第二篇

1、听老师来读一读

2、自由朗读

3、请同学来读一读

4、指名朗读

5、电脑出示两个问题,请同学讨论。

6、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7、相互讨论

四、学习第三篇

1、听老师来读一读

2、自由朗读

3、请同学来读一读

4、指名朗读

5、电脑出示两个问题,请同学讨论。

6、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7、相互讨论

五、拓展阅读自由读

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课外拓展

1、回家把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2、再找一些故事找几个寓言故事,参加下次的故事大王比赛

5、大 海

教学目标:

1、海的景色特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想象、思索

3、拓展阅读相关文字,广泛接触、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想象,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课前熟读文章)

一、揭题激趣

1、这里有蓝蓝的水、温柔的风、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去看大海吧!

2、欣赏图片

二、读文感悟

1、自由读三篇文章,边读边想想

2、指名读自己喜爱的一篇

3、讨论:读了这些诗文,你有什么感想?你读懂了什么?

4、带着这些敢想再读课文。

三、联系拓展相关文章

1、我们曾经学过那些描写大海的文章?《大海睡了》《识字》

2、你还知道那些描写大海的诗歌或文章

3、出示小短文:《小河和大海》 小河和大海 秋天,河水上涨,河面变得宽阔了。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他得意洋洋的流入大海,向区和大海比一比谁大。一路上,他仰着头,挺着胸,翻卷着浪花,顺流而下。到了大海,只见一片汪洋,往远处看,天连着海,海连着天。小河用尽全身的力气,抬起脚跟,却怎么也看不到岸边。他懊丧的自言自语说:“哎,我以为自己很大,原来还比我大得多。“大海听了笑了笑说:“不错,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将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

4、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四、小练笔

1、读诗歌《海水》、《浪花》

2、练笔:《贝壳》或《浪花》

3、朗读小诗

6、月 亮

教学目标:1、2、3、解月亮的美好和变化,培养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阅读的兴趣,在读中想。

拓展阅读相关文字,广泛接触、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想,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课前熟读文章)

一、解题激趣。

小朋友,你们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月亮是美好的,也是神奇的。不断变化的月亮总是使人浮想联翩。欣赏图片

二、读文感悟

1、自由读三篇文章: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自己喜爱的一篇。

3、讨论:读了这些诗文,你有什么感想?你读懂了什么? 4、带着这些感想再读课文。

三、联系拓展相关文章

1、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描写大海的课文?(《大海睡了》、《识字》)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大海的诗歌或文章? 3、出示小短文《小河和大海》

四、小练笔

1、读诗歌《海水》、《浪花》

2、练笔:《贝壳》或《海风》

3、朗读小诗

7、美丽的传说

教学目标:

1、2、通过诵读、鉴赏、收集等方式了解中国民间古老的传说和故事。

教会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灿烂辉煌,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文章了解古代的美丽传说和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见过和太阳赛跑的人吗?

2、你知道是谁创造了天和地?

二、阅读《开天辟地》

1、据拼音自由读文章

2、要求:读准字音,长句子多读几遍

3、质疑问难

4、自由练读

5、要求:划出你觉得写得好的词句

6、指名读

7、讨论:

(1)对题目“开天辟地”理解了么?

(2)从这个美丽的故事中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阅读《夸父逐日》

1、快速阅读课文

2、小组内互读

3、指名读

四、课外拓展

我们的祖先想象丰富,留下了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到图书馆找一找传说中的故事再读一读。

8、《吹牛大王历险记》

(二)教学目标:

1、过朗读了解故事内容

2、读了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3、分角色表演故事

4、搜集故事 教学重难点:分角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听过哪些故事?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故事

二、阅读《吹牛大王历险记》

1、根据拼音自由读文章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

3、划出不懂的词句全班讨论

4、指导读,集体评议

5、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

6、故事中告诉我们他碰到了哪些危险?

7、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阅读《八仙过海》

1、快速阅读课文

2、小组合作说说八仙是哪八个?

3、他们都有什么本领?

4、给“八仙”绘制肖像

5、“八仙”的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四、课外拓展

搜集一些故事,再把故事的名字写下来。

9、一休和阿凡提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他们的聪明之处。

2、分角色朗读一休的故事

3、搜集关于聪明人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一休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认为什么人算得上聪明?你知道哪些聪明的人?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两个朋友 板书:一休 阿凡提

2、简单介绍一下他们(外貌、背景)

一休:出生在日本幕府治时代,小小年纪就出了家,平时勤奋好学,热心助人,最喜爱动动脑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阿凡提:新疆人,留两撇小胡子,喜欢倒骑毛驴,经常戏耍怀地主。他们为什么被称作聪明人?都有哪些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读课文

1、精讲一休的故事(1)提问:一休是怎么受到欺负的

他用什么方法戏弄了长老?

(2)演一演: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阿凡提的故事(1)你从哪里看出阿凡提的聪明(2)讲讲这四个故事

三、总结

1、他们是不是无缘无故戏弄别人的?

2、他们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刁难他们的人作斗争

3、给一休和阿凡提绘制形象

4、有条件的小朋友观看电影《阿凡提》电视剧《聪明的一休》

四、扩展

1、课前布置学生找一找关于聪明人的故事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找的故事

3、你想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吗?如何努力?

10、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通过电视、图书,了解到的大森林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走近大森林看看

二、《吧喳、吧喳》

1、读一读

2、猜猜他们都是谁 吧喳吧喳——人 蹦蹦——松鼠 叽叽——小鸟 沙沙——蛇

3、你能仿照写几个么?

4、表演:模仿这几种动物走路说话的声音

三、《长眼睛的小树》

1、读一读。

2、小鹿为什么会一动不动?

3、你愿意当这棵小树吗?

四、《冬日的林子》

1、读一读。

2、冬日的林子是什么样的林子?

(没有阳关 吹着干燥的风 天像要下雨 没有色泽

3、他哪里可爱?

(理解冬日的林子是雪白的,是安静的)

五、读诗

1、选择一首你喜欢的,多读几遍

举行诗朗诵比赛,选出读得最好的个人和小组。

2、背诵。

没有鸟)

11、小故事,大道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个小故事,明白其中蕴涵的道理并使之受到教育。

2、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揭示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里有天鹅,梭子鱼,虾,还有美丽的仙鹤和狡猾的狐狸,它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二、阅读《天鹅、梭子鱼和虾》

1、学生自己阅读。(要求:一目双行,即一边看拼音一边看汉字。)

2、师:天鹅、梭子鱼和虾是在什么样的季节、什么样的环境下出现的?

3、让学生了解它们第一次拉车情况(1)天鹅、梭子鱼和虾想做一件什么事情?开始有没有把车拉走呢?(2)老师觉得很奇怪,它们不是夸奖自己的本领大吗?(3)为什么开始车子拉不走呢?

得出结论:因为它们拉的方向不同,引读:天鹅向(),梭子鱼往(),虾往(),所以它们尽管用很大的力气,车子还是在原来的地方一动不动。

4、让学生了解它们第二次拉车情况。(1)它们第二次有没有把车子拉起来,为什么能拉走呢?(2)它们是怎样做的,这个好办法是谁想出来的?

5、读了这个故事,小朋友,你有什么想法呢?

三、阅读《狐狸和仙鹤》、《五十步笑百步》

1、读了《狐狸和仙鹤》(1)你感到狐狸怎么样、仙鹤怎么样?(2)你想对故事中的狐狸说些什么呢?

2、《五十步笑百步》

(1)这是拿什么事打的比方?(2)“五十步笑百步”其实说的是什么呢?梁惠王听了会怎么想?(3)说一句话,试着用上“五十步笑百步”

三、日积月累

不同的鱼:微鱼、细鱼、阵雨、毛毛雨、骤鱼、梅鱼、丝鱼

12、《狐狸列那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格林童话以及格林童话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流利的讲述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狐狸列那的故事》的作者是 M.H.吉罗夫人 她花了四十年在德国民间行走,搜集许多民间故事,一篇篇记录下来,就成了今天我们看见的《狐狸列那的故事》。

2.介绍这个故事:列那狐故事,最初流传于十二三世纪的法国民间;所以这个动物世界,多少带点当时中世纪人间社会的写照,于今亦有现实的意义。列那狐狸故事,几世纪来在法国迭相沿传,并远播欧洲各国;各代人都有所附丽和增益。

二、阅读《狐狸列那的故事》 1.轻声读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思考这个故事讲述了什么内容。3.练习讲述

提示:复述故事要有条理 4.演一演

二、日积月累

1.了解“王”字的由来

2.背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1)蔽是什么意思?(2)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小结:如果眼睛耳朵这类器官不会思考,就容易被外物给蒙蔽。3.学习曹植的《七步诗》(1)轻声读(2)指名读(3)说说大概意思(4)试着背诵

三、课外拓展

1.《狐狸列那的故事》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小朋友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

续编《狐狸列那的故事》

13、傲的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欣赏等方式阅读跟动物有关的文章,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懂得“骄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大敌,学会和“谦虚”交朋友。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文章认识“骄傲”对人的害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骄傲的小鸟迷失在茫茫的沙漠,骄傲的青蛙从高高的天空活活摔死„„原来骄傲这么可怕!

二、阅读《骆驼和小马》、《鹤与鸡》、《大雁和青蛙》

1、根据拼音自由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断句正确)

2、小组合作,快速阅读文章:(1)划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2)找出不懂的词讨论

3、多形式朗读、表演

三、启迪思维

1、小马、青蛙还有丹顶鹤,它们为什么都遭遇了不好的结局?

2、读了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四、课外延伸

编故事:骄傲的()

将题目补充完整,再讲故事讲给别人听。

14、想知道的世界

教学目标:

i.ii.读懂读好文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阅读兴趣。感悟语言的亲和力,体验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学生对人生的美好遐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小草总在春天发芽?为什么小鸟能在蓝天自由地飞翔?为什么有时候天空会流下眼泪?„„

这世界,这么精彩,又那么奇妙?

二、阅读《我来了》、〈电脑娃娃〉、〈不认识〉

1、据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不懂的词全班讨论。讨论:哪些句子写得好?

3、多形式朗读。2.小组合作,感情朗读

三、课外延伸。

查资料,电脑可以用来干什么? 可以制成()(能填多少填多少)

15、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i.ii.iii.教学重难点:培养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阅读)

一、解题激趣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想过太阳可能是黄色的,月亮上的小白兔跑了,还有小白兔换上了豹子胆?如果发生这些事情,会多么有趣呀!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奇思妙想世界吧!

二、读文感受1、2、3、4、5、6、自由读文章,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知名度第一、二、三篇文章。

讨论:你觉得那些地方写得特别有意思? 讨论:你觉得那些地方写得特别有意思? 再读:读自己特别喜欢的,觉得特别有意思的。

互读互听:把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读给同学听,交流感 培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锻炼提高表达能力。

受。

三、联系实际,发展思维

小朋友,你们有过像这些文章的作者那样的奇思妙想吗?

四、布置作业1、2、把你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用画笔把你的奇思妙想画下来

16、《狐狸列那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情;

2、节精读细节描写。教学重难点:阅指导读。教学目标:

一、播放《狐狸列那的故事》

(二)录音

二、检查读书情况

1.狐狸列那发生了什么事?

2.它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他是怎么获救的? 3.狐狸列那得到了什么?

三、体会精彩片断

1.《狐狸列那的故事》

(二)表演狐狸列那被陷害的片断,读出狐狸列那的聪明来 你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读一读狐狸列那获救的片断

四、补充故事

1.狐狸列那获救后,发生了什么?你知道吗? 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选择你喜欢的去读读

亲近自然高三优秀议论文 篇4

“旅游?去哪里啊?去游乐园?”

“游乐园?那什么什么好玩的,又不是真实的,都是假的。我们去海边吧!”

朋友的话提醒我,对啊!我多久没有离开这个城市了。每天的朝九晚五。每天的三点一线,每一个周末都在睡觉中和游戏中度过,没一个节假日都在走亲访友间度过。曾几何时,我们都在城市的尘埃中,呼吸着空气,接受着热岛效应,汗流浃背中度过自己的每一天每一秒!对啊!去海边!我想去海边!我想亲近自然!

说出发,就出发,俗话得好,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和朋友便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去海边的路程!

都说旅途是无聊的。我听着歌,哼着罗大佑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籽料在声声叫个不停”于是记忆飞扬。

那时候的我,黑不溜秋的,天天只穿的短裤和村里面的小朋友到处玩,跳小屋子,跳绳,忍沙包,捉迷藏,夺红旗,玩得不亦乐乎,满头大汗。那时候的夏天总是那么热,小伙伴们玩累了,就相约去家附近的池塘游泳,爬到池塘边的树桠上,学那跳水王子一样,唰一下,跳到水里面,想象自己获得了冠军,水面打起的浪花,小伙伴们的欢笑总是在寂静的村子里面传播得那么远。还记得,那时候的夏天的风,总是夹带着稻花香。总是带着风声,总是带着知了的鸣叫。那时候的我,自然是我的好朋友啊!

心里不由一阵涟漪,泛起了的那波纹,我不由感叹,自然,我的伙伴,你还好吗?时间由不得我感叹,内心的激动很快就冲淡了那一丝的哀伤。对,海边,我来了!

我快步下车,脱开运动鞋,赤脚踩在沙滩上,飞奔到海边,水一下子打在我的脚上,水花溅起,弄湿了我的衣服。哈哈哈,好开心!我不由大喊一声“大海,我来啦!!!”旁边的人都一脸惊呆地看着我。但是我不在乎,因为,我觉得在自然的怀抱里,我感觉到母亲一样的温柔。大海犹如母亲一样,包容着我!就这样,我和朋友在沙滩上打排球,玩泼水,吃海鲜,甚至,我们还租借了游艇,玩起了冲浪。也许时间过得飞快。也许别人看到我们疯狂的样子,早已议论纷纷,也许,我的衣服都已经湿透,分不清时汗水还是海水。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我在自然的大海里面,我好开心!

不知不觉,已经是黄昏,我和朋友一起坐在沙滩上,脚泡在海水里面,一起看着日落。日落好美,也许生活在城市里面很难看到,我吗都不约而同地一声不发,静静地,贪婪的看着日落,想把这一时刻,永远记住。谢谢你,自然母亲,谢谢你给了我那么快乐的童年,谢谢你给我一个那么好的人生,可以去感受你,可以在你的保护下成长,谢谢!

和朋友依依不舍地上了末班车,脚上的泥沙,我们没有清理。我们都没有给出理由。也许,都是为了可以活着自然久一点吧!

请你多花点时间,亲近自然。因为自然有目不能及的美景。

请你多花点时间,亲近自然,因为自然可以让你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请你多花点时间,亲近自然,因为自然有着让你难以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的游戏。

请你亲近自然,来自然中去,去嗅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亲近艺术大师》-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力:学会遵守公德和秩序,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知识:懂得社会与个人是紧密相连的;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教学重难点及其分析:

(一)融入社会,亲近社会对个人成长的积极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融人社会,亲近社会,既有情感要求,又有行为要求。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亲社会情感,使他们关注我们的社会,自觉地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是有难度的。所以,“融入社会,亲近社会对个人成长的积极意义”既是本课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懂得社会的滋养,可以使我们的生命之树更加茂盛;社会的支持,可以使我们的梦想变为现实。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为我们的成功铺路搭桥,我们应该不断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当我们身处困境时,不要悲观,通过社会的帮助,我们终会跨越人生的难关。同时,还必须知道在融人社会,亲近社会的过程中,有利于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可以愉悦生活,从而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教师应该主要通过教材提供的情景材料,或者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典型感人的事例,并且联系学生自己成长的经历,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融入社会,亲近社会对个人成长的积极意义。

(二)“我们的社会正是在发展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我们的社会正在发展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的依据:首先,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和行为融入社会,亲近社会。其次,社会生活是美好的,但美好的社会不等于没有问题。八年级的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的局限性,使他们对社会的理解比较肤浅,更容易看到社会生活中难免出现的贫困、不公等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形成极端认识,不容易去体验和感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的社会美好。

要突破难点,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探究,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明道理。由于学生缺乏辩证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积极引导解决。教学中,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过去的一些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今天已不再是社会问题。那么现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将来也不会再是问题。更重要是要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政府、社会团体、社会成员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高尚的道德风貌、感人的精神 境界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一课时

培养亲社会情感(上)教学目标

1、体验和感受社会的美好。

2、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社会问题,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

3、知道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与社会的美好紧密相连。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知社会生活的美好,认识我们的社会正是在发展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感知社会生活美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目第一个◎第一个◆的五幅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美,同学们能说明它们分别反映出社会生活哪个方面的美吗?

学生:略。(社会环境美、社会生活美、人们心灵美)教师:对,它们反映了这三方面的美。下面请同学们再列举出一些你身边类似的美,让我们一起分享。(学生列举)

教师归纳:同学们刚才列举的都是对你们触动很深的美好的人和事。你们有没有试过用你们的笔将感悟记下来,我想它会成为美丽的文字,感动更多的人。美文示例:趵突泉

教师:趵突泉公园的记叙和描写展示了社会建筑的美、社会环境的美。请同学们课后也用你的笔,将你观察和感受到的社会生活的美,用优美的文字展现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环节一到环节二的过渡:我们生活的社会真美,但也有人常常没有这样的感受。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第二环节:发现社会生活美

教师:同学们,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我们每天的三分之一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你能在忙忙碌碌的学习中去发现她的美好从而让自己更爱她吗?下面请各小组派出代表,将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分别进入教师办公室、实验室、音乐课堂、美术课堂等,留心观察寻找美丽的感受讲一讲,与大家分享。(课堂交流发言)

教师归纳:社会生活是美好的,但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当你看见一些贫困、不公等社会现象时,你是否会觉得社会不美了呢? 第三环节:正确理解社会生活美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媒体展示),感觉它美吗?

同学:很美。(不美。)

教师:请说一说理由。

同学回答:略。

教师放大这幅画。

教师引导:请学生仔细观察,便可发现荷叶是残败的,绿叶下也有很多发黄的残叶,这些都是不美的。但我们总体感觉它是美的,这就像我们生活的社会,它是多色调的,社会生活也和这幅图片一样,存在一些不美的东西,但美是主要的,不美是次要的。

如果我们用我们的双手剪掉画中的枯枝败叶,它会变得更美。我们的社会也像这幅图片一样,正是在发展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请同学们阅读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的情景材料,并观察《“大眼睛”的希望》的照片。思考问题:《“大眼睛”的希望》的照片和情景材料反映了什么?

教师引导:《“大眼睛”的希望》的照片反映了在贫穷的山区的孩子渴望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他们渴望受到良好的教育,渴望健康地成长。情景材料反映了震憾人心的“大眼睛”照片的诞生过程,以及照片产生强烈的社会影响。海内外千百万炎黄子孙用爱心资助贫困青少年完成了学业,开展了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希望工程”的公益活动。下面同学们请讨论并思考一下:资助贫困青少年学业的公益活动取名为“希望工程”,你认为其寓意是什么?

教师归纳:“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项目,是一项旨在集社会之力,捐资助学,保障贫困地区失学孩子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伟大工程。它的寓意是要让不能接受良好教育的未成年人都应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都对未来充满希望,都能健康、幸福地生活。记者拍摄《“大眼睛”的希望》的照片,反映了他的高尚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良知,青基会推出“希望工程百万爱心助学计划”,海内外千百万炎黄子孙用爱心资助贫困青少年的行动反映了社会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关爱,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体现了社会良好的道德风貌、体现了许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也使我们感受到社会的良知和健康的价值取向。这就是社会生活的美好。这一事例集中说明了教材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我们的社会正是在发展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事例吗?

学生:略。(示例:我们曾经访问了我校的部分贫困学生,他们家境贫困,无力支付学习的费用,但是他们都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享受学习的权利,全部是由社会和学校提供的帮助。其中有的同学享受着奖学金,有的同学享受到学校给予的补助,也有的同学受到希望工程的资助。他们的家庭贫寒,遇到了困难,但希望工程给了他们希望,他们觉得社会真美好。)

教师归纳:中华民族曾以古老的文明饮誉于世,悠悠五千年历史,从孔夫子到陶行知,从蒙学到私塾,无不证明中国人崇尚教育。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样呼唤着教育的发展。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有的贫困学生中途辍学,有的根本连校门也没进过,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向往。正是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才使贫困地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得以实现。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片片爱心、一份份深情、一股股暖流化成了希望的甘露,滋润着贫困儿童久已干涸的心田,也反映出人们美好的心灵!也展现着我们社会的美好。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与社会的美好紧密相连。我们要主动去感知美、去发现美并正确理解社会生活的美,热爱社会,亲近社会。

第二课时

培养亲社会情感(下)教学目标

1、亲近社会,愉悦生活。

2、学会亲近社会,利用社会条件取得成功。

3、理解亲近社会对个人成功及人格完善的积极影响。懂得亲近社会,融人社会,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充实,我们的生命内涵会更加丰富。

教学重点:融人社会,亲近社会对个人成功及完善人格的积极影响。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社会生活美,感受社会生活美,认识到社会是美的。因此,我们要培养亲社会情感。亲近社会对个人成功及个人人格完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一环节:亲近社会,社会助你成功

本环节内容在于指导学生完成第一目第二◎的有关内容。

教师:小黄是一名残疾人,一直梦想成为一名歌手。然而当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时,梦想就只能是空想。后来,随着东莞市经济的发展,他被当地一家实力较雄厚得企业聘用,该企业还支持他脱产外出为务工人员演唱,使他成为了颇有名气的歌手,小黄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CCTV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十大城市颁奖典礼上,作为东莞市的代表,小黄激动地说:社会给了我们机会,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这个社会。

听完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完成第一目第二◎第一个◆第一个◇的内容。

学生回答:略。(这段材料告诉我们: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个人离不开社会等。)

教师:小黄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他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要实现你的梦想,需要具备的社会条件是什么?请同学们完成第一目第二◎第一个◆第二个◇的内容。

学生活动:略。

教师归纳:实现你的梦想,需要具备的社会条件主要是社会的文明和发展程度。社会文明和发展程度越高,为你的成长提供的物质条件越好,提供发展的机会越多。社会条件具体来讲,就是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等等。

教师过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为我们成功提供和创造了更 多的机会和条件。我们要亲近社会,利用社会给我们提供的条件,不断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请阅读第一目第二◎第二个◆的材料。思考:果农小周为什么能够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社会以及政府为了帮助农民致富,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为果农小周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提供了机会。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个人利用社会条件取得成功的事例?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社会条件取得成功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文革时期的老三届中的许多人利用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考上大学,成为 国家的各种人才.也有许多人在国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下成为企业家,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许许多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创建了自己的事业……我们要亲近社会,才能利用社会给我们提供的条件,不断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怎样才能很好地利用社会条件取得成功呢?许多人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条件下有所建树、有所发展,主要因为他们抓住了社会为他们发展提供的各种契机。此外,要很好地利用社会条件取得成功,还离不开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我们应该记住:“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教师过渡: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需要社会给我们提供条件。实现梦想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不只是阳光坦途,也有风雨坎坷。当你身处困境时,不仅自己要努力奋斗,也要注意求助社会。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第一目第二◎第二个◆第一◇的内容。

学生活动:略。

教师归纳、引导:促使王志发誓报效社会的原因是:老师建议,媒体帮助,社会上的好心人纷纷解囊相助。也就是说他由于社会的关爱和救助,使他摆脱困境实现自己的希望,因此他发誓进入大学后,发奋学习,今后更好地报效社会。下面请思考第二◎第二个◆第二◇的问题:今后,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如果遇到靠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你会采取什么办法?

学生活动:略。

教师说明:可以求助学校、老师甚至同学;可以求助政府,或者有关社会团体;也可以求助媒体,包括电视、报刊杂志……我们应该对我们的社会充满信任,我们应该相信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是善良的,他们都充满爱心。不要抱怨,不要悲观,更不能绝望,办法总是会有的,困难总是能够解决的,你一定会跨越人生的难关。

第二环节: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地生活,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1.融入社会,有利于健全人格。

请同学们欣赏根据第一目第三◎第一个◆改编的情景剧:《掀起布帘之后》剧情介绍:见教材。

学生表演:略。

思考问题:林凌的布帘是“心”的布帘,同学们见过类似的“布帘”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这种类似的“布帘”的主要表现是隔绝了外界,疏离了社会。比如有的同学自我封闭、独来独往、性格孤僻、性格过分内向、害怕交流、胆怯等等。那么,随着林凌的“布帘”被掀开,他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对他今后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议论、交流)快乐了,自卑和胆怯不见了,脱离了黑暗,见到了阳光。教师归纳:林凌的“布帘”被掀开,使林凌融人社会和集体,可以祛除寂寞孤独,性格变得开朗和活泼,获得了更多人生的友谊、幸福和欢乐,形成了健全人格,从而可以健康地成长。

2.亲近社会,能使人乐观向上,展现生命之美。

请同学讲第三◎第二个◆癌症患者姚守贞的故事。

思考问题:(1)姚守珍的生命之花再度盛开的原因是什么?

(2)讲讲亲近社会,使人乐观向上的亲身体会。

学生讨论:是因为她没有把自己和社会隔离开来,积极地融人社会,在社会中,她获得成就感,她不再孤独,而是乐观向上,使她的生命之花再度盛开。

学生讲述亲身的体会:略。

教师归纳:亲近社会,能使人乐观向上,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人可以战胜常人无法战胜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展现生命之美。

3.亲近社会,奉献社会,才能进入人生高境界。

徐本禹——稚嫩的肩膀,扛住倾颓的教室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2002年暑期,一个大四学生从千里之外的武汉来到这里搞社会调查,他走进了岩洞,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大山之外的事情。他的名字叫徐本禹,当时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学生。

当暑期结束返校时,孩子们一直把他送到好几公里外。每个孩子都流下了眼泪。一个孩子仰着头问道:“大哥哥,你还要来吗?”

徐本禹噙着眼泪,点了点头。他没有告诉孩子们,他正在准备考研究生。徐本禹以372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王雅鹏教授。同时,他因为学业优秀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但当天晚上,他彻夜未眠。猫场镇狗吊岩村孩子们的眼光一直在他脑海中闪现。

徐本禹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贫困农民家里。他到华中农业大学上学时,甚至没有一件御寒的冬衣。是同寝室一个学生的母亲给了他一件夹衣。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别人的温暖。今天回想起来,他说,是这件夹衣改变了他的价值观。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就在那个无法入眠的夜晚,徐本禹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回到猫场镇狗吊岩村帮助那些孩子。

当他把这个决定通过电话告诉父亲时,电话的那一端,父亲哭了。长久的啜泣之后,父亲用发颤的声音说:“全家尊重你的选择,孩子,你去吧,我们没有意见……”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学院领导时,大家沉默了,都不敢正视他的眼睛。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反复讨论,作出了一个决定:支持并为他保留两年的研究生学历。

思考问题:阅读了徐本禹的事迹,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略。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第三◎第三个◆的内容,并且对牛玉儒同志的事迹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讲述牛玉儒同志的事迹。(参看教学参考资料

四、百姓心中的好书记——牛玉儒)

学生交流:略。

教师归纳:总有一种精神,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信心倍增;总有一种人格,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青年志愿者徐本禹、人民公仆牛玉儒、奥运冠军刘翔、水稻之父袁隆平、女公安局长任长霞、为母换’肾的田世国、飞机试飞员梁万俊、缉毒警察明正彬、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驻伊拉克前大使孙必干,获得“感动中国”集体奖的曾获得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他们无一不是凭借对人民的热爱,对社会的热爱,铸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他们献身社会,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因此,亲近社会,才能将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奉献社会,才能进入人生的崇高境界。教师小结本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所以我们要亲近社会,利用社会给我们提供的条件,不断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且,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地生活,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第三课时

养成亲社会行为(上)教学目标

1、树立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

2、学会遵守公德和秩序,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

3、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教学重点: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我们生活的社会如此美好,社会对我们的成长又非常重要。既然我们不能离开社会,那么我们就要亲近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如何才能用我们的行动使社会更加美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第一环节:亲近社会,必须真切地关注社会。

1、亲近社会,应该关注社会国家大事。请学生阅读第二目第一◎第一个◆

教师:你们能谈谈关注社会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好处吗?

学生讨论,发言:略。(小奇的认识是片面的,晓远的做法是正确的、有益的。关心天下事,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能增长知识,能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作为当代青少年关注社会,应该养成关注天下大事的兴趣和习惯,这样做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学们,你们关注社会的途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完成第二目第一◎第一个◆的内容。

2、关注社会不仅仅要关注天下大事,也要关注身边的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第一个◆的情景资料,思考问题:

(1)这位同学的做法你赞成吗?遇到类似情况时,你会怎么做?(2)设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像这位学生一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讨论,回答:略。(遇到类似情况,我会向新闻媒体披露或者向相关管理部门反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小事,如果我们都像这位学生一样关注身边的小事,让好的更好,让阴暗、丑陋的事不再发生,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文明和美好。)

教师点拨:关注社会不仅仅要关注天下大事,也要关注身边的小事,因为社会的变化总是从一点一滴的变化开始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光明与黑暗同在,美好与丑恶并存。在关注社会时,我们要看到光明、美好是主要的,阴暗、丑恶是次要的,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光明和美好最终会战胜阴暗与丑恶的。

第二环节:亲近社会,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

1、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社会,更要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生活的美好。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切不可旁若无人,我行我素。守公德,就是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美好的一种表现。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第二目第二◎第一个◆的内容。

请同学们先观察第一◇的图画,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回答:略。

教师:在餐厅里划拳,大声喧哗既是不文明的行为,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同时也是缺乏社会公德的体现,它影响其他人的就餐,也有损自己的形象。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你看到的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有哪些?看见这些行为,你通常采用什么态度去对待?

学生:略。(邀请同学在我家里聚会,深夜还在高声唱歌;在学校阅览室撕杂志里的彩页拿回家;在公园里赏花,偷偷地摘一朵;在医院抽烟,在电影院嗑瓜子,在大街上乱吐乱扔,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等等,都是没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不文明的表现。)

教师:这些行为必将破坏我们社会的美好、文明与和谐,是不道德的行为。我殷切地希望: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同学如果有上述行为,应该从此注意纠正,做一个文明的人,有社会公德的人。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公德的格言,这些格言,对我们遵守公德有一些启示,送给同学们共勉:

友爱互助,爱己及群,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扶危济困,人道精神;弱肉强食,野兽行为。

助人为乐,人乐我乐;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礼貌是文明的证书,粗野是愚昧的胎记。守礼招人爱,失礼事难谐。好言相待,舒心暖怀;恶语伤人,结怨招灾。

与人为善,以善引善。成人之美真君子,嫉贤妒能是小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无诚不合,无信难行。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社会之利利众人,社会之害害众人。

过渡:我们懂得了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社会公德。我们还要遵守社会的秩序和规则,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这就是我们下面学习、探究的内容。

2、遵守社会的秩序和规则,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指导学生阅读第二目第二◎第二个◆的短文,请学生体验和感悟规则的美

学生发言:略。(规则是美的,是一种无言的美,人性的美,我们的社会里,丽。

如果人人都讲秩序、讲规则,那该多美呀!)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再列举一些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并谈谈它们的作用。

学生发言:略。(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多种多样——道德、纪律、规章、制度、教师点拨、归纳:社会规则,维护你我,不守规则,妨害你我。遵守规则,法律。)尤其是遵守人们长期生活中形成的规定或原则,实际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德国人说,循规蹈矩、一丝不苟,反倒使人生活得很轻松。他们认为,凡事无章可循,才真的会让人疲惫不堪。我们看到,一些人不守规则,把时间耗在建立各种关系上,弄来弄去,可能办了一些事,但也埋下不少恩恩怨怨的纠葛,人的心情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有时,甚至会因自己办成了事而损人害己。社会生活的有序和和谐,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们生活的品质,因此,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应该遵守规则,遵守秩序,提升社会和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过渡:养成亲社会行为,要求我们不仅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的秩序和规则,还应该爱护公共设施。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一内容。

3、爱护公共设施,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维护。请学生阅读第二目第二◎第二个◆的短文。思考问题:有人认为阳某是“自找麻烦”的傻子,你是怎样看的? 学生发言:略。

教师归纳:认为阳某是“自找麻烦”的傻子,完全是只考虑个人利益,是一种自私自利的思想,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如果人人都这样思考问题,受损害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阳某的行为是现代文明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方便,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爱护,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维护。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还见过哪些损害公共环境和公共设 施的行为?

学生发言:略。

教师:同学们所举出的事例,让我们义愤填膺。公共设施是满足人们的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参与)和公共空间选择的设施,如公共行政设施、公共信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共教育设施、公共绿化设施、公共屋等,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舒适,我们应该负责任爱护身边每一个公共设施。下面老师再提供一组某地公共设施受损害的材料:

宁强县路灯被砸坏;河滨路多个井盖不翼而飞,公共电话被损坏……

教师点拨:爱护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涉及一个人的认识、道德和行为,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我们的公德心,应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应该与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作斗争,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更美好。

教师小结:社会生活是美好的,我们亲近社会,应该真切地关注社会,并懂

第四课时

养成亲社会行为(下)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体验服务社会的幸福。

2、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3、知道怎样去服务社会。得如何以实际行动去维护社会的美好,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重点: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教学过程 教师引入:我们真切关注社会,我们自觉维护社会,我们更要热忱地服务于社会。当我们伸出自己的一双手,捧出自己的一颗心的时候,我们和他人心心相印,我们和社会紧紧相系,我们会感到生命的强大,生活的充实,心灵的愉悦。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服务社会,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做起。下面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一、服务社会,需要从身边做起。

教师:请根据第二目第三个◎第一个◆的内容的提示,请同学们思考问题:服务社会,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做起,你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

学生回答:略。(四川地震时,我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虽然不多,但感觉满足;当同学生病时,我及时地前去探望,同学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在公共汽车上,我只要看到老、弱、病、残、孕旅客就必然让座;我的邻居是一对老年夫妇,我经常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师:每当帮助了别人,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感到很有成就感,觉得心灵愉悦……

教师过渡:“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人的心中,都有那么柔软的那一块,当看到别人遭受痛苦和不幸时,心中总会震颤,总想竭尽全力地去帮助、救援。下面我们就探讨这个问题。

二、当别人遭遇痛苦和不幸时,要竭尽全力地去帮助、救援。

请学生阅读、完成第二目第三个◎第二个◆的内容。重点思考两个问题:

(1)阅读教材晓苏的故事,说一说,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你会像晓苏一样去资助别人吗?

(2)阅读教材媛媛参加敬老院去演出的故事,讲一讲,当有人需要安慰、关心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答:略。

屠格涅夫有次上街行走,遇到一个衰老肮脏的乞丐向他行乞,屠格涅夫很想给他一点帮助,可是他摸遍全身,什么也没有带着,歉疚中,他只好紧紧地握住老乞丐的手,说:“请勿见怪,老哥,我什么也没有带着,老哥。”乞丐顿了一下,随即报以无限感激的笑容,讷讷地说:“没有关系,兄弟……这也是施舍啊,兄弟。”这个简短的故事不难让人悟出,行善助人有时竟是这般容易。

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们就有了关于做人的标准。孟老夫子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作为人群中的一员,生而为人,那就应当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关心他人,救助弱者,涤浊扬清,疾恶好善,这是最起码的为人之道,无须是英雄,人人都应该做到。

过渡:我们服务社会,不仅要懂得从小事做起,懂得当别人遭遇痛苦和不幸时,竭尽全力地去帮助、救援,还要懂得应该积极地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学生时代,就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造福社区,造福社会。

三、积极地参加公益活动。

请学生阅读、完成第二目第三个◎第三个◆的内容。

(第二目第三个◎第三个◆的内容建议教师作简单处理,主要的精力用来完成一个活动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服务社会,积极地参加公益活动,而且从中体会到责任和幸福。)

教师过渡:同学们,养成亲社会行为,不仅要求我们真切地关注社会和懂得以实际行动去维护社会的美好,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从小事做起,服务于社会;懂得怎样去服务社会,积极地参加公益活动,并且从中体会责任和幸福。

《亲近艺术大师》-优秀教案 篇6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武进区剑湖初级中学周云

新教材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主题词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亲近文学,走进文学这个艺术的殿堂。4篇课文都出于名家之手,可读性很强,覆盖了除戏剧外的所有文学样式。

《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篇书序,作者以散文诗式的语句,热情奔放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称道文学的奇特个性,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激励青少年亲近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不断充实自己,陶冶自己,提高自己。

《繁星》是巴金创作的一篇游记,课文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看见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冰心诗三首》“成功的花”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并惊羡于别人成功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在这成功后面所蕴含的艰苦努力,“嫩绿的芽儿”是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春水》则鼓励青年人要以自身的言行为自己定好历史。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小说,写“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的场面。

这四篇课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自主确定精读、略读的篇目,精读的篇目一般不应少于2篇,本单元4篇课文的教学,应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作品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美的情感,美的形象和美的语言,建议这样安排。

首先利用两节课时间,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可以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可以在笔记本上简要回答。

1、作者为你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

2、你读过哪些文学作品,头脑中有哪些文学形象?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文学?

3、找出文中写星星、星空仿佛有生命似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没有生命的星星、星空写得有生命似的?

4、课外去找一些当今人们对宇宙、星星的新发现的资料。

5、你读了冰心诗三首,当你看到一些具体的事物,如青松、垂柳,有没有要跟他们交流的欲望,由此学着创作小诗。

6、《“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所描绘的人物中你最愿意模仿谁,能否表演一个片段。

7、为班内举行一次故事比赛做些准备(利用课外时间)。

接着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一步理解。

对于单元中的精读篇目,应该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我认为应该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对文学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好,从而激发对文学的兴趣。而不应该对课文进行字词句篇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也不应该让学生对文字进行理性的分析,从文学理论角度去把握文学。

在教学方法上,仍不可忽视朗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整体读,引导学生重点读,吟诵之中体会读(致文学的`几段),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交流体会,以加深感悟。

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练习第一题(即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题)和第二题(即揣摩品味,向课外迁移题),老师和学生一起联系自己平时读过的文学作品,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注重诱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探求,这样学生的思想才能迸发出火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本单元中安排的诵读欣赏。则是让学生借助注释,点评,在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既然是诵读,不需要老师作全面细致的讲解,只要求学生自己读、自己悟。

写作:有感而发,让学生明白感受是写作的源泉,写文章就是为了把感受写出来与别人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

(一)、在本单元教学之前或教学之中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根据作品和阅读的感受说说你喜爱文学的缘由,以小小组为单位交流,并设置如下要求:1、语言通顺流畅,表达流利清晰2、态度大方,声音响亮3、主题明确,并与原作和谐一致。

(二)、结合《繁星》的教学,分小组交流各自创作的小诗或短小的散文,每组各选出2-3篇。

(三)、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办一期“我爱文学”的手抄报,先根据自己的爱好给小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字,必要的话可以请美术老师帮着设计版面,请语文老师帮助审一审稿子,然后在全班交流,评出最佳文学报和最佳编辑。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主题词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课本选用的文章,字字句句拨动着你的心弦,学生为之兴奋,为之震撼,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的兴趣与动力陡增.

《往事依依》选取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抒写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并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正如课文结尾处引用老师的谆谆教导:“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认认真真地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幼时记趣》是一篇追记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形式,紧扣“明察秋毫”这一线索,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

《十三岁的际遇》作者详细描述了自己在北大两年的学习生活中的感受,从读书与读人两方面入手,抒写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对北大既依恋又决心自由飞翔的复杂情感和渴望创造的精神。全文抓住“际遇”两字一写图书馆,二写北大人。如果说图书馆是北大的象征,那麽,北大学生则是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老师就是那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所有这一些都使作者产生了一种喜欢的心理,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伟人细胞》写初一学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为实现伟人计划而经历的三次失败以及一次不经意中获得了成功的曲折过程。说明了必须从小事做起方能干成大事的道理。

关于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仍然只要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

关于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编者认为口语交际重在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所以情感态度是十分重要。重在实践,在交际中学会交际,教师要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要求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本单元的要求是: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联系日常生活情景进行交谈练习。在说话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与人交谈时怎样根据对象、场合来说话,运用恰当的用语,提高说话能力与水平。教材上设计的两题,第一题的两小题都是进行电话交谈,需要注意这种特殊交谈形式的要求:说话时速度不要过快,音量要适中,吐字要清楚,重要的词语可以重复说明,说话尽量简短。第二题是模拟记者采访。第一小题的内容是了解对某种商品的使用意见。那在采访前先要确定一种商品,要先看一下这种商品的说明书,了解其性能,以及厂家、商家的承诺条款。根据这些内容提问和接受采访。

第二单元整体阅读设计如果安排在课外,课堂上则利用一节课时间交流。

课文可这样考虑:

《往事依依》一课,于漪老师对本文提出如下建议: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内容浅显,读者对象本来就是初中学生,学生看得懂。看来有两点可作引导,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这一段话前一层意味着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己发言,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促进者则是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明做人之理。做到这一点已绰绰有余。

《幼时记趣》是一篇文言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那《幼时记趣》则可以用三步朗读法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下:一读为默读,教师要巡视检查。二读,以理解文意为目标,可以读书下注释,并安排一次讨论、交流,质疑。三读为诵读,教师要注意断句问题,而理解句意则由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再引导回忆时的感受,指导学生对重点虚实词归纳总结。

《十三岁际遇》可以设计以下几题,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时选用。

1、作者与北大的“尘缘”与“际遇”是久远而独特的,可写的材料十分丰富,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选用的具体材料,并从中体悟作者安排这些材料的顺序吗?

2、叶圣陶先生一直强调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来,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对北大有深厚感情的句子吗?摘录下来,做成卡片。

3、北大是中国最为知名的大学之一,她一直是莘莘学子追求的目标。你了解北大吗?你从文章中读到了北大的哪些诱人之处?课后作一些调查访问,查阅一些资料,你心中的北大是怎样的?写一篇调查报告。(参阅书目《北大百年》)

4、80年代的田晓菲因其文学天赋和成就,被北大破格录取,经引起极大反响。少年出书到20世纪末,新千年初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韩寒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田晓菲的现在可以说与过去一样辉煌,她实现了“要北大为我感到自豪”的誓言,结合目前的“少年出书”现象,做一题为《韩寒现象透视》的专题,也可以安排一次辩论会。

《伟人细胞》一文,可以抓住课后练习第三题,谈谈你对贾里的看法。

关于名著推荐与阅读,编者设计的目的是把读整本书引入课堂,打破历来课堂只能读单篇课文的惯例,结合独立阅读整本书,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逐步掌握阅读整本书的钥匙。教学方法可以设计如下:1看序、跋2看目录3泛读精读相结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专题包括三个层次:1推荐阅读(激起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方法2思考交流,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对话,在此基础上进行精读3写作活动(书上设计的题目可选做,但尽量多做)。

上一篇:部首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教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