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真实

2024-10-17

财务报告真实(共12篇)

财务报告真实 篇1

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它不仅包括财务会计报表, 还包括直接或间接地传递与会计系统所提供的报表信息相关的延展财务信息, 即大量的表外披露和解释, 如企业的经营战略描述、管理层报告、财务会计报表附注等等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会计报表以外的信息。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

一、解读财务报告

仅仅看到财务报告的表面数字是不够的, 还应该解读出其背后蕴藏着的真正内涵。

(一) 把握资产的报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距

财务报告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 资产的报表价值和市场价值必然存在一些差距。比如现行会计制度要求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就是为了使资产的报表价值尽量反映其市场价值, 但是出于谨慎性原则, 资产的报表价值只反映其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 (或可变现净值) 孰低者, 而不是完全按照市场价值反映。解读财务报告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企业财务状况。

(二) 把握各项资产的优良状况或经济效应

比如财务报告中能反映现有的固定资产价值, 包括原值、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 也会在报表附注中有分类反映, 但是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无法在报表中体现, 而它对于企业运作、资产收益率都有很大的影响。再比如, 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存货结构的合理程度等都很重要, 应该关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存货分类的反映, 全面深入地解读财务报告内涵。

(三) 把握或有负债情况

或有负债会反映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 它对企业将产生有利影响还是不利影响, 或者影响程度多大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来证实, 现在尚不能确定。因此, 或有事项涉及未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值得深入关注。

(四) 掌握当期收益的质量和稳定性

衡量企业收益不能光看利润表中的净利润, 净利润来自很多方面, 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支等, 真正能够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只有主营业务, 如果净利润主要不是由主营业务创造的, 企业的长期发展就不稳定。另外, 还应该结合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收益, 因为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 企业收入支出和现金流入流出有一定差距。如果净利润很高, 但现金流很少, 说明收益的质量不高, 一样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

(五) 关注财务报告折射出的企业问题

巴菲特曾经给阅读企业财务报告的投资者提出三条建议:第一, 特别注意会计账务有问题的公司, 厨房里绝不可能仅仅只有你看见的那一只蟑螂;第二, 复杂难懂的财务报告附注披露通常暗示管理层不值得信赖, 如果你根本就不懂附注披露或管理层分析, 这通常表明管理层压根儿就不想让你搞懂;第三, 要特别小心那些夸大收益及成长预期的公司, 企业很少能够在一帆风顺、毫无意外的环境下经营, 收益也很难一直稳定成长。

二、识别粉饰的财务会计报表

出于种种需要, 财务会计报表粉饰的现象在现实中相当普遍。财务会计报表粉饰极具危害性, 它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 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而且误导政府等企业监管部门, 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 粉饰财务会计报表的常见方法

1. 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

许多公司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调节利润, 导致这两个科目期末余额巨大, 往往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余额不相上下, 甚至超过这些科目的余额。

2. 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 但基于一些特别目的暂挂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科目。利用虚拟资产科目作为“蓄水池”, 不及时确认、少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是粉饰财务会计报表、虚盈实亏的惯用手法。

3. 利用时间差调节跨年利润

一些公司在12月虚开发票, 次年再以质量不合格为由冲回, 借助时间差调节利润。

4. 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

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谨慎性原则, 企业潜亏应当按照法定程序, 通过利润表予以体现。然而, 许多企业, 特别是国有企业, 往往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 通过资产评估, 将坏账、滞销和损毁的存货、长期对外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以及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 冲抵“资本公积”, 达到粉饰财务会计报表、递增利润的目的。

5. 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

利息资本化是出于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 区分资本性支出和经营性支出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 不少企业滥用利息资本化的规定, 蓄意调节利润。也有一些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 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 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6. 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

一些企业滥用成本法和权益法粉饰财务会计报表, 对于盈利的被投资企业, 采用权益法核算, 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 即使股权比例超过20%, 仍采用成本法核算。

7.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1) 虚构经济业务, 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效益; (2) 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 (3) 以旱涝保收等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 抬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 (4) 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 调节财务费用; (5) 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的方式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最大的特点是, 关联交易利润大多体现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并不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发生实质性变化。

8. 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 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 资产重组也经常被滥用于粉饰会计报表:第一, 借助关联交易, 由非上市公司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劣质资产;第二, 由非上市公司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子企业出售给上市公司;第三, 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劣质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

(二) 识别粉饰财务会计报表的方法

1. 剔除不良资产法

这里的不良资产, 不仅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科目, 还包括可能发生潜亏的资产项目, 如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

剔除不良资产, 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 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 即说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问题, 也可能表明过去几年中存在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现象;二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幅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增幅比较, 如果超过, 可能说明当期利润存在“水分”。

2. 剔除关联交易法

剔除关联交易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可以进一步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 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 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企业发生大额或大量交易。

3. 剔除异常利润法

剔除异常利润法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利润总额中剔除, 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时, 所产生的利润主要会通过这些科目体现。

4. 分析现金流量法

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 判断企业利润的质量。没有现金流量的利润, 可能就意味着与之对应的资产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

总之, 识别粉饰财务会计报表的方式和手段很多, 除了通过自行审核不同时期或不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发现问题外, 还可以通过关注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关注企业的重大决策行为和非财务信息等多种渠道来进行分析识别。

三、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尽管财务报告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客户、政府相关部门、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在帮助其正确决策、反映管理层的经营责任、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合理估计与预测、服务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会计是人为的基于一些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进行的会计信息反映, 因此受自身技术特点的影响, 财务报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

(一) 财务会计报表项目的不确定性

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是一个综合信息, 在此前必须对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整理等, 这个过程中, 人为的主观判断和估计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如何在会计处理的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好的一个, 如何把握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如何对一些新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等问题都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主观判断。对于同一经济事项不同的会计人员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 结果也就不同, 可以说在会计工作中主观因素带来的会计信息的模糊性是与生俱来、不可消除的。比如关于资产、负债定义中的“可能”一词, 就意味着不确定性, 然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负债都以非常确定的单一数字体现着。另一方面, 收入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主, 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估计和判断就不可避免。

(二) 货币计量假设

现行会计制度以货币计量为会计的基本假设, 但事实上, 货币计量存在很多缺陷: (1) 货币形式无法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部内容, 企业作为复杂的实体系统, 其人力、财力、物力的实体性流动是主体。尽管这些实体有形物的价值可以通过货币来变现, 但这些计量形式与货币计量并不是绝对一致的。 (2) 财务会计报表上所列示的信息都是以货币表示的绝对数, 给人一种精确的印象, 然而财务报告以货币计量掩盖了诸多企业经营活动中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事实。企业经营活动中许多事项如企业信誉、各种软资产 (知识产权等) 、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等等都无法以货币准确表述, 但这些对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信息。 (3) 货币作为会计统一计量单位是建立在货币本身价值不变的假设基础上, 但在现实中货币价值经常变动, 甚至有时会大幅变动, 这样财务报告的货币表述就会偏离企业实际进行的价值运动。

(三) 财务信息的不全面性

由于财务报告偏重报告硬性资产、偏重数字化的财务信息, 并且受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 (实现原则) 、可靠性原则等的影响, 而将一些企业内外部信息、前瞻性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排斥于财务会计报表之外。比如对企业决策有影响的产出政策、价格政策、行业市场信息、企业所处的环境竞争优势、分配政策等的披露信息很少, 然而往往这些非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分析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四、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

鉴于以上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为了不断适应新的需求, 更好地发挥财务职能作用, 财务报告报告体系改进和发展的思路有: (1) 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列报和考核, 增加诸如现金净流量占盈利额、营业额的比重等相对指标, 强化对现金流量贡献的考核。 (2) 重新设计财务报告结构, 适当增加财务会计报表表外揭示非财务信息、不确定信息内容, 鼓励披露不限于财务方面而是更广范围的信息。

综上所述, 只有识别出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同时克服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企业财务经营状况, 由此作出正确的决策行为。

参考文献

[1]查尔斯·H.吉布森.财务报告与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6.

[2]宋良荣.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技巧[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0:3.

财务报告真实 篇2

非常抱歉,在这个时候提出辞职申请!当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责问自己,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明白人生的每一次选择无关对错,在某个时段某个地点突然就开始迷茫,以前所坚持的所信仰的所努力的一切是否对未来有意义。当梭罗在《瓦登尔湖》中喊出,大多数人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时候,突然觉得这“人”包括了我在内。每天的上班下班工作工作,在过去人生的三十年中找不到可以让自己回忆的画面。我觉得生活不应该这样。虽然在现在这个年纪,有其独有的压力。但我不想就为了这个就把自己束缚在没有自由的空间里。我一直认为头破血流比坐以待毙好的多。人要打破心的枷锁,向往自己心中所追求的世界。于是我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这样的理由,希望公司给予理解!

XX年1月27日那天,我怀着憧憬来到这里,一眨眼已过1231天,在这一千多天里,我不敢说我为公司贡献了多少,起码自己在职业素养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带给我的。可以让我在以后生活中,未来的道路上出现困难的时候不断的督促我、鞭策我、鼓励我。让我心怀感恩,让我知道在与**一千多天相处的日子里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让人难忘。

现在,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在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在所有公司同仁的激情高昂的热情中,还是以这种方式离开了大家,我心生愧疚。千言万语汇集在心头,不知所言。

新西兰希拉里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登山不止,当有人问他为什么登山,希拉里回答因为山在那里。其实我想说的是,因为我想去那里!

此致

敬礼!

财务报告真实 篇3

【关键词】财务信息;真实性

会计主要起着核算和监督的作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如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以便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处理,做出更好的决策;另一方面,可以对国家财务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经济信息,以便国家更好的调节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着国家、企业、社会以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公司的财务报表所包含的信息真实性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1.国家对企业现有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风险防范

审计长李金华先生说“当今的世界是一个法治与诚信的世界,国家治理的优化、政府责任的落实,离不开国家审计的保驾护航;搭建科学的治理结构,建设有效的内控机制,离不开内部审计的辛勤付出。而披露诚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供专业独到的审计意见,还需要会计审计的不懈努力。”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审计的第一关,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者与监督者,总会计师和监事会有着对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保护财产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内部审计机构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履行企业法人代表对企业经济运行的检察权,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从根本上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实现保值增值的经营理念。

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中,明确指出了总会计师是单位的领导成员,协助主要领导人工作,直接对领导人负责,企业内部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权相重叠的职位。总会计师主要的工作职权是组织工作、参与决策等,组织工作负责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等财务工作,参与决策是参与本单位的经济问题的决策,负责执行有关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

2.财务信息真实性失真的缘由

(1)我国的会计制度还不是非常完善,从时间和空间上都缺乏着充分研究的过程,况且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水平相对来说并不高,随着新兴经济业务的出现,规范会计行业的行为也应该进一步加以完善。

(2)会计行业还缺乏科学的业绩评价方案,我们对于企业业绩的考核仅仅局限于一些指标,主要是利润、报酬等财务指标上,财务工作往往依托与财务报表的进行,这样有些领导为了得到上级的赞许,就会指使财务人员做假账,用来提升自己的“政绩”,上级领导在存在问题的时候,就会在检查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二者都导致了做假账日益严重。

(3)股东具有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获取相应利润的权利,在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利润分配的问题上起着重大决策作用,在这些决策者手中,掌管着各方面的资源分配问题,企业所获得的利益,除了给予规定的薪酬外,并没有其他的利益关系。但是关系到职位的升迁,风险的利弊时,个别人会铤而走险,在利益的驱动下做出违法行为。

(4)企业的资产由股东出资组成,股东都希望得到真实的会计信息,但由于股东将资产交予管理者管理,管理者有时为了谋求个人价值,便会驱使或用利益引诱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信息。

3.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真实性的方法

3.1完善制度

会计制度的制定主要目的是为经营者提供企业的公允财务状况和企业的运营成果,以便经营者及时作出对于企业的决策。同时,会计制度也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平衡称。自1993年我国颁布了基本会计准则,就不断地在推出具体的内容。从当前的情况看,会计报表虚假信息的披露,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有效地抑制了企业和会计之间的利润操纵行为。

3.2加强监管

我国会计职业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会计的职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职业工作粗糙,风险意识淡薄。要使中介机构提高对企业的监督管理质量,就要从根本开始,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对会计师从两方面进行培训,一是职业道德素质,二是业务水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可以加强财务人员对信息真实性的重视以及对信息失真后带来的严重后果的了解,这样可以在工作中对财务人员起到制约,可以大大减少由于财务工作人员的态度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另外,在完善会计制度的同时,要经常对会计的工作进行抽查,发现造假现象要及时的严肃、认真处理,杀一儆百,起到震慑作用。

3.3改变体系

现在的企业多数是以经济利润作为考核业绩的唯一宗旨,就因为如此,才会发生财务信息造假事件。改变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由单一方面改为多指标评价,多改为不易被操控的现金流量或市场占有率等,这样可以降低数据操控率,使人们的眼光不止停留在企业的盈利因素上。

3.4强化关系

强化契约关系的首要前提是保证企业的员工能够严格地依照合同进行,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人们的违规思想。其次,要在签订合同时采取措施,签订关系合同而不是完全合同,这样的合同当中留有发展的余地,让员工根据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变化来决定风险和报酬,这样员工就不会考虑以身犯险,没有必要去用欺诈舞弊的手段改变企业经济数据,可以有效地降低会计信息造假的可能性。

3.5企业道德

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员工对企业内部道德理解的不透彻。一家企业不应该只注重表面的经济建设和技术需求,应该更加注重企业的内涵,企业的道德是企业全员的精神力量,是能够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和约束执行制度的基础,只用强迫手段让员工服从得不到良好的管理结果,要以德服人,让员工以企业为家,以在企业为荣,时时刻刻心存对企业的感恩念头,踏踏实实为企业工作。这样以人为主,可以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

4.结语

会计的诚信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需要各级和各部门共同努力,净化会计信息的需求环境,激发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真实性的责任心,促使使用者对真实会计信息的内在需求,杜绝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共同努力创造我国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真实诚信的健康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向辉.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J].西部金融,2008(06).

[2]刘国斌,谢丛梅,姜广新.会计信息质量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3]宋巧玲.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对策[J].现代会计,2006(01).

[4]郭荷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冶金财会,2010(03).

有关财务报告真实性水平的思考 篇4

一、财务报告真实性缺失的现象及手段

(一) 虚构资产、交易、债务

为了谋取利益, 很多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会虚构资产, 把实际中已经发生的财务费用以及损失列为待处理资产损失, 刻意模糊两者的界限, 使外界难以察觉。在签订交易合同时, 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资产列为收入, 把还在库存中的一些资产列为已交易资产, 增加了收款项目, 使业务销售额提升。为了虚构伪造交易事实, 甚至伪造交易合同、银行账目、税务账目、销售对象和相关业务等等。同时, 为了增加资产, 一些企业还会隐藏债务, 对已经发生的应当履行的现实义务不确认负债, 对应该有的支出不列入负债项目, 例如把工资、员工福利、补贴等等都忽略不计, 不列入负债资本。通过虚构、伪造的方式可以美化财务报告, 多计算资产, 少记录支出和费用。

(二) 运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指公司在制作财务报告时采用的规则和惯例, 一般来说, 在核算账目时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 财务报告中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都会有所不同。采用不同的准则为公司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操纵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可乘之机, 而企业往往也会借助于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来实现自己的经济目的, 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看似合法合理, 但是在另一种核算方法下, 就会出现明显的问题。采用不合理的会计政策增加收入, 如把还未入账的售收入计算在内、提前开具发票、在完工前就把收支计算在财务报告内等等。

(三) 利用相关交易、资产置换等途径

各个公司、企业之间有时存在着附属、联营等关系,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和影响, 内部之间的关联交易成为企业美化财务报告和经营状况的重要手段。同时, 通过处置资产、股权转让、债务重组等方式, 企业也可以增加财务报告显示的收入, 把地方政府给予的政策和补贴计划在内, 多方面、多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虚构。

二、财务报告真实性缺失的原因及影响

(一) 财务报告真实性缺失的原因

1. 财务报告真实性缺失的内部原因。首先, 在利益的驱使之下, 很多企业选择了铤而走险, 试图躲避审查和监督。其实, 财务报告造假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一旦被相关部门查处, 后果十分严重, 不仅会导致经济利益和名誉受损, 日后也会成为重点监督核查的对象, 同时相关的负责人也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但是在风险和利益的权衡驱使之下, 很多人怀有侥幸心理谋取利益, 导致了财务报告真实性的缺失。其次, 由于财务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提供者有可乘之机利用优势谋取利益。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部工作人员的偏好, 所反映的信息有一定的侧重性。对于外界信息的使用人员来说, 只能通过财务报告了解经济情况, 如果审计人员同时缺乏独立性, 那么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将更加突出, 影响着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第三, 会计工作人员的原因。从我国出现的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情况来看, 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 企业会计人员相对于其他员工具有犯罪优势, 他们掌握着企业的财务资源和信息, 相比于其他形式的犯罪, 欺骗性和隐蔽性更强, 一旦受到诱惑或者面临经济压力, 很容易利用内部操控和市场操控谋取私人利益, 做出虚假的财务报告和陈述影响中小投资者的决策, 既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也损害了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投资者的信心。最后, 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由于企业的内控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 才能够给利益既得者机会篡改财务报告, 这也是Albrecht提出的非常著名的“舞弊三角理论”, 在一定的压力和道德取向产生偏差后, 工作人员一旦可以利用企业内部控制漏洞谋取利益, 那么这种可能性就会极大增加。

2. 财务报告真实性缺失的外部原因。首先, 我国的整体经济形势仍然处于转型期, 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产生了一定影响。尽管总体的经济秩序已经逐渐建立, 但是由于很多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 很多地方依然难以落实到位, 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仍在完善之中, 社会的整体信用也比较低下。其次, 财务工作的外在监管较弱。除了社会审计外, 还有法律制裁、社会舆论监督、公司治理结构等都应该是整个监管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只有社会审计承担了重要的监督角色, 其他的监督形式并未常规化, 间接地造成了财务报告真实性缺失。

(二) 财务报告不真实产生的负面影响

1. 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缺失严重影响企业的自身发展。对一个正在飞速发展的企业来说, 内部管理可谓是生存的基础。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的管理层正是通过财务报告来判断企业在过去特定时间阶段的历史成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财务报告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之后才能做出重大的经济决策, 而错误的财务报告无疑对管理决策造成了一定的误导。

2. 财务报告的不真实损害市场秩序, 导致行业信用危机。在资本市场中, 错误的财务信息将导致资源配置错位、价格信息失真甚至误导资金的整体流向。长此以往, 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情况不甚了解做出错误判断后, 对资本市场也会失去信心, 不利于长期稳定的发展。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在行业内刮起了一阵不正之风, 人们对会计行业也产生了信任危机, 例如, 银广夏财务报告舞弊事件中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 安然事件中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 均因为舞弊丑闻的揭露而信誉扫地, 财务报告的造假行为导致了一个行业的灾难, 甚至多家公司因为财务报告舞弊而宣告破产。

3. 财务报告的不真实损害相关者利益和法律权威。企业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不仅对企业自身和市场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各个利益主体都从不同的角度承担着各自的责任。对一个企业来说, 政府、债权人、企业的工作人员甚至投资者都需要参考财务报告来进行判断和决策, 一旦财务报告舞弊, 那么无论从政府监管、债务赔偿、还是企业内部管理等各个环节均会产生后续影响, 甚至影响到国民收入核算的精确性, 造成社会秩序紊乱、社会经济失去平衡。同时, 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 是对国家权威和法律的威胁和挑战, 如果企业为了谋取私利一味地造假, 把舞弊变成一种常态, 将严重损害国家利益。

三、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建议

(一)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随着企业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愈演愈烈, 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此时, 最及时有效的遏制手段就是树立法律权威, 追究相关企业的法律责任。首先, 相对于西方国家, 我国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虽然卓有成效, 但是企业的造假成本仍远远低于违法成本, 所以很多企业铤而走险, 怀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法, 由于犯罪成本较低, 法律很难对企业形成约束。法律制定机构要与执法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 把现有的法律落实到具体的财务报告工作之中, 而非纸上谈兵。其次, 我国应当加强法务会计的培养, 法务会计强调把会计人才与法律人才相结合, 如果一个会计工作人员懂法律知识, 那么在制定财务报告时更够从更加专业的角度来把握, 减小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

(二)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首先, 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内控体系。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障资产完整、财务和会计信息合法的重要机制, 如果企业能够做到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 那么将有效防范财务报告的舞弊情况。企业应该以《会计法》为核心,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建立起合规合法的内部控制系统, 各个管理层人员将内部控制作为常规化管理的重要部分, 甚至建立和完善独立的审计部门,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报告的审查的监管, 针对财务报告的问题和风险提出可行性建议, 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三) 提倡道德自律,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首先, 企业会计人员要依法行使个人的工作职能、职责, 把法律作为工作的依据, 做到不被外界诱惑所蛊惑, 协助企业对财务报告造假, 或者对财务报告的舞弊现象视而不见、刻意放松, 只有依法办事, 才能有效的打击虚假财务报告的不正之风, 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有序发展。其次, 在要求会计人员的同时, 企业也应该把“不做假账”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内部提倡诚实做事、诚信做人, 对外部提倡公开公正, 合法合规, 通过培训等手段培养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诚信素养, 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 对于诚信的行为进行奖励和表扬, 对不诚信的行为进行惩戒。把诚信作为员工升职、加薪、岗位分配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企业中树立“诚实信用”的理念, 从思想根源上改变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现象, 维护企业的外部形象。只有加强了会计人员的道德自觉和自律, 才能彻底防范财务报告舞弊。

综上所述, 面临虚假的财务报告, 应当及时完善会计准则, 提高会计工作的真实、公正性, 把财务信息作为经营活动的客观反映 ;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 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避免财务报告的徇私舞弊行为。政府也应当加大监管力度, 包括对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公司和个人进行法律制裁。在互联网时代, 甚至可以在政府的干预下建立公开监督机制, 聘请专业的审计人员对财务报告公开审计, 解答投资者和投资企业的疑问, 避免虚假财务报告的同时, 也能够使财务信息流通性增强, 获取使用也更加方便快捷。为了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要从加强真伪财务报告的识别、企业内部相关制度的建立和监管, 做到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方面入手, 进而保障经济秩序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树玲.财务报告舞弊与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经营管理者》, 2015 (05) .

论审计报告的“虚假”与“真实” 篇5

「摘要」审计报告的虚假陈述是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客观要件之一,这在法律上已有明确规定。但如何界定虚假陈述行为,法律界和会计界有不同的观点。由于财务会计报表真实的相对性及现代审计理论和技术固有的局限性,决定了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也只能是相对的,即只是相对于会计准则、制度及注册会计师法、独立审计准则等法规是真实的。因此在审理注册会计师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索赔案件时,也只能用“法律事实”而不能直接用“客观真实”作为衡量注册会计师是否存在虚假陈述行为的依据。只有当“法律真实”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时,才能启用“客观真实”标准直接作为判断注册会计师有无虚假陈述行为,有无过错的依据。

「关键词」审计报告 虚假陈述 法律真实 客观真实

一、引言

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是审计报告用户据以作出正确决策的客观基础,也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报告的“虚假”陈述,是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客观要件之一。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规定(主要指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故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证券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为证券的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必须按照执业规则规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对其所出具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并就其负有责任的部分承担连带责任。最高人民法院22年1月15日下发的《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一款更是明确规定了证券市场上证券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证券法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在提交或公布的信息披露文件中作出违背事实真相的陈述或记载,侵犯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因此,如何科学界定审计报告的“虚假”和“真实”,不仅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义务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索赔案件审理的公正性,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对注册会计师工作质量的正确评价,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二、审计报告“真实”的相对性

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真实性要求注册会计师无论是通过书面文件还是口头陈述,无论是借用语言形式还是借用行动方式,无论是采取明示还是默示,披露的信息应当以客观事实或具有事实基础的判断与意见为基础,以没有扭曲和不加粉饰的方式再现或反映真实状况,象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客观真相。但由于审计对象———财务会计报表内容真实的相对性,现代审计理论和方法固有的局限性及审计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只能是相对的,不可避免的带有某种程度的“虚假”成分。

(一)审计对象———财务会计报表真实的相对性

独立审计的目的就是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财务会计报表自身的真实性、完整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程度。但是从会计学的理论属性和经济属性看,它本质上不是一门精算科学,财务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的真实性只能是相对的、动态的。

1 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是相对的。

会计信息从哲学层次上讲属于意识范畴,是观念上或主观上的东西,主观能否真实地反映客观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反映客观,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用客观事物直接作为衡量会计信息是否失真的依据,在现实社会中明显缺乏可操作性,于是人们试图去探索、寻求能近似地充当客观事物标准的替代物,这样会计标准就应运而生。会计标准作为会计系统反映特定对象的行为准则,同样是人造系统。会计标准要想真正成为衡量会计信息是否失真的依据,必须满足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即会计标准必须最大限度地逼近客观事实,能够成为客观的反映同类事物的参照系。但遗憾的是,会计标准作为一个人为制造的秩序,不一定完全与客观事实相吻合,其原因就在于客观事物转变为会计标准的过程中存在着偏差,这种偏差主要是由知识的相对性和人的有限认知性所造成的。

这就决定了依据这种会计标准生产出的会计信息,其真实性只能是相对于标准的真实性,而绝不可能是针对客观事实的真实性,是针对广大信息用户实际需要的真实性。

2 从会计学的理论属性分析,它不是一门精算科学,财务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只能是相对的。

从会计学的理论属性看,它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目的是为了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根据会计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分析,它应该归类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由于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是社会的某一侧面或部分,对它的研究不能通过实验,不能用实践来认识和揭示事物,而对事物的定性研究难免受到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不同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的定量研究要通过假定、估计、预测、判断,研究者对其所作的结论的检验相当困难。这样对事物的认识难免带有模糊性。会计作为社会科学范畴的一个学科,同样具有模糊性,不是一门精算科学。

3 会计对象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及会计报表计量主要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决定了财务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只能是相对的,只能是就过去事项而言的相对真实。

无论是模糊性,还是不确定性,反映在会计对象上,主要表现为会计主体的价值运动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或有事项和未来事项,许多的处理需要会计人员去决定和裁决。由于会计对象存在着诸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加之会计信息系统本身是一个人造系统,这些都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能是相对的。“当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增长时,我们作出系统特性的精密而有意义的描述能力将相应降低,直到达到这样的阀值,一旦超过它,精确性和有意义性将变成两个几乎相排斥的特性。”会计信息不可能十分精确,只能相对真实,只要这种“相对性”在使用者能承受的阀值内,就是允许的,但一旦人为“粉饰”而使会计信息的“相对性”超过使用者能承受的阀值,这样的会计信息就不再是模糊,而只能是失真了。

审计报告是基于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评价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被评价对象真实的相对性,决定了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也只能是相对的,即只能合理保证财务会计报告遵循了会计法规、制度等会计标准。

(二)现代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固有局限性决定了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只能是相对的

1 现代审计以统计抽样技术为基础,并在概率原理的支持下,对被审单位的财务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它只能保证最大机率的正确性(统计抽样允许合理误差),只能揭示影响公允反映被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资金变动情况的重大事项,而不能保证将会计报告中所有的错误都揭露出来。只要这种误差对财务会计报表整体上的可靠性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且在报告使用者能容忍的范围内,该误差就被认为是允许的,不会影响审计报告的真实性。

2 现代审计是在有限的时间和合理的成本条件下进行的,它必须讲求效率和结果。从对大量的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直接检查,转变为主要依靠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现代审计方式的一次重要变革。但从内部控制运作的机理看,其防止舞弊的关键环节和有效手段,很大程度上是从组织心理学角度强调协同犯罪概率低于单独犯罪概率,强调职务分工与内部牵制可减少错弊,但内部勾结一旦形成或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因受制于成本和效益原则,而无法达到最佳状态;或内部控制设计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控制,而无法对非常业务进行有效控制;或内部控制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改变而削弱或失效;或会计人员、内审人员及其他内控人员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或管理当局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在这样的情况下,表面上存在的内控制度实质上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基于内控制度上的现代审计技术基础上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只能是基于内控制度有效性基础上的相对真实性。

3 注册会计师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出具的审计报告,其真实性只是相对于独立审计准则的真实性,而不是相对于客观事实的真实性。

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协会用来规范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会计制度、独立审计准则的真实标准,是“法律真实”,而不是相对于客观事实的“客观真实”,尽管这种相对真实是现有法律法规所允许的。

其次,哈耶克的研究表明,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与不对称性,人是合乎理性的无知,人对认识对象的认识,总是与客观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基于这一认识,独立审计准则规定的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义务与保证审计质量客观需要的注意义务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现代审计内在固有的缺陷,使这种差距只能缩小而不能消除,这就决定了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公允性只能是相对的。

第三,审计规范具有成文法与生俱有的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滞后性,加上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规范必然滞后于公众期望。作为内部自律性规则的审计准则规定的注意义务与注册会计师执业客观需要的注意义务之间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审计准则规定的注意义务未作与社会公众合理要求相一致的修正之前,该差距不断扩大。如果注册会计师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在执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足以弥补现有审计准则规定的注意义务范围不足的创造性,未能充分运用专业判断能力并保持高度的注意义务和职业审慎,就有可能导致审计报告的失真。

三、对审计报告“虚假陈述”的具体分析

尽管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均对注册会计师因虚假陈述即出具不实的审计报告给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损失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对“虚假陈述”的内涵与外延没有具体的界定,而这在受理和审理注册会计师民事索赔案件中恰恰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对这一问题作详细论述。根据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及《通知》的基本精神,结合我国的现状,我们认为审计报告的虚假陈述应包括以下构成要件:

1 违反注册会计师、证券法规定的法定注意义务、忠实义务,具有明显的违法性和故意性。

(1)违反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条规定,出具了该条所列三种情形下不应该出具的报告。这实质上是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共谋,是明显的欺诈行为。

(2)违反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在所出具的报告中没有指明该条所列四种应予指明的情况,违反了法定的忠实义务。这实质上说明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过错。

(3)违反我国证券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之规定,在为证券的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中,没有按照执行规则规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对其所出具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没有进行核查和验证,导致出具虚假陈述的报告。

2 审计报告的虚假陈述包括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和不适时出具报告等四种形式。

(1)虚假记载是指注册会计师以某种积极行为或消极行为方式,将事实上不存在的情形记载为客观存在,或将客观事实作不实记载,从而违背了会计准则、制度和独立审计准则规定的法定义务,导致审计报告失真。审计报告的虚假记载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财务会计报告存在明显的虚假记载事实,而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导致审计报告失真;二是注册会计师明知财务会计报告有虚假记录而未能揭示,甚至与被审单位合谋造假,导致审计报告失真。前者为过失行为,后者为故意行为。这里需要澄清三个基本问题:

①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失真与被审单位出具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失真是两个在本质上有明显区别的概念,其相应承担的责任也明显不同。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第四条);被审单位应当向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它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第三十一条)。可见,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企业管理当局应对财务会计报告的虚假记载(不实行为)负主要责任。而“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是指审计报告应如实反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已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和已发表的审计意见”(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七号———审计报告第六条)。注册会计师不是财务会计报表真实性的保险人和担保人,他不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负直接责任,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即提供“合理确信”,这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真实性的内涵。但会计报表的不实记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报表的真实性,注册会计师应根据会计报告不实记载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注意义务”的范围和程度,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合理确保能够发现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真的错误与舞弊。但即使注册会计师未能保持充分的执业审慎而发表不实的审计意见,其过错也是第二位的,只对其“所应负责的内容”承担比例责任,而非连带责任。

②证券法上的虚假证明文件(指不实审计报告)与独立审计准则所指的不实审计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注册会计师对经其验证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发表的审计意见与财务会计信息实际不相符合的审计报告,后者是指不能如实反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已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和应发表的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前者实质上是要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报表的失真部分信息承担直接的连带责任,后者实质上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的不适当陈述(失实陈述)承担间接责任;前者不适当地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责任范围,把审计工作与会计工作的责任混为一谈,从而弱化了被审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报表信息真实性的责任,这不利于会计、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后者则真正体现了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真实性所负的责任。

③评价审计报告是否有虚假记载,是否真实,其基本依据只能是会计法、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法、独立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标准,而不能直接依据事实标准。要求注册会计师直接用事实标准来衡量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假,对被审单位提交的所有的`原始单据提出质疑并核实,显然超越了现代审计理论和技术的能力范围,也有违现代审计的基本精神。只有当法律标准存在真空、滞后或者严重背离事实标准时,注册会计师才能主要地、直接地依据事实标准,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2)误导性陈述是指审计报告中存在使报告使用者发生错误判断的陈述,侧重于使报告使用者发生误会,而不论审计报告反映的是否属于事实上的虚假。误导性陈述将对市场走向或报告使用者的决策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为了避免产生误导性陈述,注册会计师必须要求被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告和自己出具的审计报告使用准确、不含糊的语言表达其含义,其在内容与表达方式上不得使人误解。目前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有两种:一是监管部门及相关法律强制披露的“硬信息”;二是被审单位自愿披露的“软信息”。对于硬信息的披露,其提高准确性、避免误导的要求有二:第一,信息披露者必须寻找适当的表达方式,准确地反映信息;第二,信息表达、传递的结果必须便于信息接受者理解。审计报告对这些硬信息发表鉴证意见同样需要满足这两个要求。对于软信息的披露,其提高准确性、避免误导的要求也有二:第一,预测信息必须具有现实的、合理的假设基础,并且必须符合审慎原则,同时必须警示信息使用者其预测信息的不确定性;第二,一旦客观条件变化,导致原先据以作出预测的合理假设基础变化或不存在而使预测信息变得不真实或者具有误导性成分时,应及时披露并出具更正信息,使其不具有误导性。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注册会计师在为软信息鉴证时,必须清楚,预先警示只适用于对未来信息的预测,而不适用于对目前或历史事实的陈述。“当事件是不确定的时候,警示人们完全不同的情况可能发生,这是谨慎的做法;然而在不利事件事实上已发生时,却提醒人们它仅仅是可能发生,这便是欺骗。”(Huddleston.V.HermanMaclean,1981)同时,预测警言必须是直接针对未来预测和估计的有效性的精确的、具体的警示性语言,揭示与预测有关的风险和因素,并把它置于审计报告的显著位置,并成为审计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

(3)重大遗漏是指被审单位财务会计报告未将应记载的重大事项作出记载和反映,而审计报告又未能揭示或作了不实的披露。一般性陈述遗漏不构成民事责任承担的要件,而须是重大遗漏。这里的重大遗漏在法学上一般遵循“投资者决策”规则和“股价重大影响”规则,即“一切对投资者进行投资、判断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及“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均为会计报表应及时、完整、准确地披露的重大事项。这两者之间是“或者”的关系,只要不符合其中之一者,就应承担相关的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法定披露信息一般均属于重大信息,但即使披露准则没有规定,只要符合“投资者决策”规则和“股价重大影响”规则的信息,均为重大信息。

注册会计师应该和能够揭露并报告的重大事项必须是对财务会计报告内容有直接影响的重大事项。首先,只有与财务会计报告内容有直接影响的重大事项,注册会计师方有技术及程序予以揭示报告。其次,现代审计采用的统计抽样技术只能发现重大事项,而无法保证对较小不实事项的揭露,因而不能将其列入现代审计职责范围。

为了避免重大遗漏,报告人必须遵循完整性原则,即报告人必须对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和股价重大波动的信息进行周密、全面、充分的揭示。如果审计报告未能对被审单位的重大事项的隐瞒、遗漏或化大为小、避重就轻的行为进行揭示和披露,致使报告使用者无法获得有关决策的全面信息,那么即使已经公开的各个信息具有个别的真实性,也会在已公开信息总体上造成整体的虚假性。其次,完整性原则要求所披露的信息必须达到实质性的完整,这里的实质性完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完整、充分、公开具有“重大性”或者是法律强制要求披露的信息;二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构成重大信息,但如果立即公开披露可能会给公司带来非常不利又难于弥补的损失,且不立即公开不会影响股价的大幅波动,经证交所同意,可以不予披露或保密性披露。

(4)不适时出具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未按审计业务约定书规定的时间要求出具报告,致使被审单位未能在法定期间内公开披露法定应当披露的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所构成的虚假陈述行为。不适时出具报告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违反了审计业务约定书规定的时间要求,但未超过被审单位法定信息披露时间,那么,注册会计师只对委托人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二是违反了审计业务约定书规定的时间要求,并直接导致了被审单位未能在法定时间内公开披露信息,对由此造成的损失,注册会计师既要对委托人承担民事违约责任,又要对第三人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四、基本结论

真实的笛声真实的力量 篇6

关键词真实巴特尔电影后现代笛子

由王全安执导,余男主演的影片《图雅的婚事》获得了第5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收获了本届电影节华语影片第一奖。生性倔强的蒙古族妇女图雅和残疾丈夫巴特尔离婚,她想再嫁一个男人,并和这个男人一起照料巴特尔、孩子、牲畜和一片干旱的牧场。整个故事真实而凄美。

然而,凄而不美的笛声在影片中代表的既是巴特尔的灵魂。也是巴特尔的依赖。观众可以从他断断续续、音色粗噪的笛声中感受到巴特尔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对未来处境的迷茫:人们不会去责怪巴特尔演奏技艺的低劣、当然也不会去责怪导演用人不当:人们关注的重点已经被集中到如何处更好地安置巴特尔,以便让图雅一家早日进入安定的生活。观众在巴特尔羞强人意的笛声中,感受到内蒙牧民那种自然流露的真实、善良、耿直而凄凉的美,这便是真实的力量。

《图雅的婚事》这部影片给人以真实的感受,这是大部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总体评价。也许,正是这种几乎原生态的牧民生活写照与蒙古民族对女性再婚现象中流露出的那种特有的宽容,深深地打动了评委与观众的心。而这种注重消解艺术与真实的界限,正是后现代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重要特征。

一、真实性——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消解

电影艺术与其他姊妹艺术的发展历程基本相同,它也同样经历了传统/现代,后现代等历史过程。由于录音、摄影、播放、舞台灯光等技术因素的限制,使得电影的发展史远远落后于音乐、舞蹈、绘画、建筑、戏剧等艺术形式。尽管如此,电影还是以其无与伦比的听觉与视觉联合冲击的特殊魅力,占据着审美消费的重要位置。而且,其他艺术发展到今天也已经开始从电影艺术中吸取视觉元素丰富自身的内容。就音乐而言,如多媒体音乐对屏幕视觉效果声部的重视与可能性开发,后现代音乐中复中心、消解艺术与真实生活的界限、反人工控制、广场狂欢等特点都体现出某些现代电影艺术的复合性与写实性追求特征。

二、真实性——艺术对生活的写真与思索

1一个真实的演员十一群真实的蒙古牧民

据导演王全安介绍:在他的金熊奖影片《图雅的婚事》中,除了女主角图雅的扮演者余男外,其他演员都是阿拉善左旗的蒙古族牧民。余男对于不畏困境的蒙古族妇女图雅的艺术刻画能力令人叫绝,而图雅的残疾丈夫巴特尔的扮演者巴特尔更加让人看到了真实的力量。

2真实的巴特尔

王全安在选演员时,看到照片上巴特尔那忧郁的眼神,就觉得一定有什么原因。后来他才知道,巴特尔生活中恰好同剧本中描写的一样走路不方便。只是生活中是骑马摔伤的,而电影中则是打井砸伤的。生活中的巴特尔也是一句话都说不全。在那么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一个男人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的确不易,显然巴特尔特有的那种气质是演不出来的。影片选择在内蒙古拍摄,也是因为导演本人感觉到巴特尔的单纯、善良是当代人正在失去的东西。

3真实的改变

影片的拍摄不仅仅让人们了解到当地生活的艰辛,也着实改善了巴特尔的生活。王全安说,片中巴特尔对于因女儿上学和图雅争吵的一场戏总是因情绪激动而演不好,最终只能删去。后来余男了解到。巴特尔也有相似的经历,他的女儿如今已经从呼和浩特师专毕业,但初中学费还没有交。于是,剧组决定把在柏林电影节获奖后陕西省给的一笔奖金中,拿出一部分补贴给巴特尔。这也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对于贫困的真实支持。

正因为感受到这些有力支持,无论在大学生电影节开幕式还是影片首映式上,特意从冰天雪地的内蒙古赶到春暖花开的北京的巴特尔。脸上时刻都洋溢着憨厚而幸福的笑容。

4真实的无奈

王全安甚至还认为巴特尔的老婆可能就是另一个图雅。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开幕式上他说:“嫁夫养夫”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一种比较普遍和典型的现象,它涉及道德、伦理、人性、爱情等多方面的问题,而承担者往往是妇女,当困难来临时,她们作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电影体现的主要是图雅的努力和豪迈,但这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人性是复杂的,“嫁夫养夫”在道义上可取,但一旦产生爱情,就会非常矛盾。

《图雅的婚事》的结尾,生活在戈壁中的蒙古族妇女图雅为了养家糊口,终于嫁给了愿意接受残疾丈夫巴特尔的森格,但是巴特尔和森格却在婚宴上打了起来,倔强的图雅哭了。这个开放式的结局,透露出了导演王全安在影片以外的无奈。

三、结语

如何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篇7

财务信息的重要作用在于帮助企业分析企业现状、预测企业前景, 从而合理安排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因而, 财务信息不仅是一个信息系统, 更是个决策支持系统, 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 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地进行内部考核, 还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从而促进国内经济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基本概念

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从字面意思来看, 就是指与财务有关的数据、信息等内容要准确、真实。

我国《会计法》中规定, 财务信息真实性是指企业能够严格按照我国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对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准确确认, 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等的准确确认与计量, 不存在不列、少列、虚列及多列成本与费用, 不随意调整利润分配的方式和利润的计算方式及不刻意隐瞒利润和编造虚假的利润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定为“如实反映”、“可靠性”等信息质量特征, 其可靠性即为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 就应该真实的反映所需反映或所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

三、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作用

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对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真实的财务信息可以相当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影响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绩效, 进而影响债权人及投资者的信贷及投资决策和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与控制等;真实的财务信息能够强化并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把若干分散的信息搜集整理成系统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整体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 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在得到这些信息后, 就能够从中及时的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采取合理有效的举措, 改善生产经营, 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的原因

1.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财务是一项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 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水平直接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在现实中, 会计人员的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对会计政策认识不够明确, 账务处理不规范, 一些职业素质较低的财务人员, 在利益的驱动下, 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要求下编造虚假的财务信息。此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一些财务人员受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制约, 不擅长利用先进技术来对财务信息进行高效、准确的核算。

2. 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离不开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其作保障, 缺乏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人员在财务处理中就会无据可依, 无法保障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 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和偏差, 而在实际中社会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未得以完善。同时, 一些财务管理制度过于老旧, 尚未结合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要随时进行调整与变更, 以应对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

3.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有效的监督管理是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保证。从企业内部来看, 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受企业监督管理科学性和执行的力度的影响。一些企业尚未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亦或是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 但形同虚设, 而是在管理当局的支配下开展工作, 不能进行独立的监督管理, 从而致使财务信息失真。从企业外部来看, 国家税务、财政、工商等部门对企业的监督管理缺乏全面协调, 而只是针对某一方面的监督, 监督体系过于分散。

五、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

1.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 与其说是技术竞争、信息竞争的时代, 不如说是人才竞争的时代, 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 财务人员也不例外。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保障。首先, 企业要从源头上控制财务人员的素质, 对招聘的财务人员要严格把关, 要将综合素质低下的财务人员拒之门外;此外, 入职的财务人员要定期加强财务素质及财务技能的培训,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 工作人员若不及时顺应时代发展及时地“充电”, 势必会在知识技术的快速更新中落伍, 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也无法得以保证。

2. 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对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尤为重要。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出台及颁布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之前欠佳的财务管理制度, 使其更加合理化, 从而是企业的财务行为更加合理规范;同时, 企业也应根据企业自身状况, 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内部相关的规章制度, 如完善资金、费用、成本等的管理与记录, 落实岗位责任制等, 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测, 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

3. 加强财务信息的监督与管理

对企业内部来讲, 首先,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相互牵制的内部约束机制, 使财务人员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 从而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与可靠。其次, 企业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如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将财务人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报酬等与工作业绩挂钩, 从而激发财务人员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同时, 相应的加大惩罚力度, 制止财务信息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对企业外部来讲, 加强政府的行政干预, 国家税务、财政、工商等部门要协调起来, 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此外, 完善强化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监督, 同时加大惩罚措施, 使中介机构保持独立性, 依法真实的披露财务会计报告和审计年报。

六、结论

综上所述, 我们要综合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财务信息的监督管理等多种举措来保证财务信息的合理、合法、真实, 帮助企业改善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 企业间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作为对企业经济价值进行评价的财务信息, 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此外, 财务信息也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命脉, 国家统计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都来源于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由此可见, 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财务信息管理的实际情况, 指出造成财务信息失真的原因, 并提出提高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宋文阁.国家出资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披露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 2009, (2) :108-110.

[2]何召滨.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

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篇8

一、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的相关概述

想要切实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首先就要准确了解与其相关的含义内容。近年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开放, 社会利益主体也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 经济活动逐步迈向一体化格局。我国《会计法》就对财务信息真实性进行了明确的概述。

顾名思义, 财务信息真实性就是指企业与财务有关的数据、信息内容要精确、精准。具体而言, 是指企业必须根据经营实际, 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严格把关, 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 确认企业经营利润、负债情况、资产总额、折旧数目等等, 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精确分析, 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基础。

加强企业信息的真实性, 对企业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 信息真实性能够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 帮助企业领导掌握企业的经营收益、资金耗损等等, 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其次, 信息真实性的加强, 能够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任何一项决定都可能引起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动。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能够给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使企业准确了解以往的投资收益和耗损情况, 从而更好的做到趋利避害, 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最后, 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由于社会竞争的日渐加剧, 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做好信息建设工作, 能够使企业准确衡量自身的工作效率, 并结合实际逐步进行改善, 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从而取得巨大的竞争优势。

二、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发现, 目前我国各大企业在信息真实性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它不仅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情况, 还会引起企业竞争力的下降。从多方面分析, 造成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 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待提升。由于企业财务信息涉及到的内容众多, 其中不仅包括资金使用情况、收益情况、损失率, 还包括固定资产信息、折旧数值等等。因此, 在信息记录或核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问题, 导致信息失真, 造成账表之间、账实之间不相符合, 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 财务管理职能的弱化。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弱化。近年来, 由于社会经济体制的逐步革新, 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扩大,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活力。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监督能力的下降, 致使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漏洞, 财务人员的职能无法切实发挥, 对企业资金情况掌握不全面, 引起信息失真, 影响数据的真实性。

第三,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加强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保证, 不规范、不完整的财务规章会造成工作缺乏指导方针, 对资产的处理也不到位, 导致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相互脱节。与此同时, 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还会造成工作混乱, 出现权责不明的问题, 并引起“重钱轻物”的现象。

第四, 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力和道德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根本上而言, 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力和道德水准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设备先进性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 拥有扎实的技术能力和优良道德素质的员工, 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但是据调查发现, 目前我国各大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都缺乏完善的技术能力, 对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不够明确, 且工作态度不认真, 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 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的有效对策

在上述内容中, 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企业在财务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 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对其进行完善, 体现信息的真实特点, 促进企业飞速发展。

(一) 完善财务信息具体内容, 提高信息准确性

企业财务信息是对企业资金利用情况的全面总结, 其涉及到的内容众多, 以往的企业财务信息不够全面, 且准确性不高。因此, 我国各大企业一定要对财务信息内容进行完善, 内容中不仅要包含资金使用情况、收益率、损失率, 还要包括企业设备的耗损情况、固定资产数额等等。与此同时, 企业财务相关人员还应该对各种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 提升其准确度, 为企业今后的发展作铺垫。

(二) 健全完善企业财务信息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基础, 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涉及到的内容众多, 对制度规范的要求更高。针对这样的现象, 我国各大企业一定要制定完善的制度规章, 结合企业实际落实岗位责任制, 确立具体的权利和责任, 协调好企业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 并做好风险评估, 切实提高信息的真实性。

(三) 加大资金投入数量, 引进现代化设备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新设备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对此, 我国企业要逐步提高资金投入数量, 加快信息化建设, 积极引进新设备, 利用计算机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 并作出精准的预算和结算。这样一来, 才能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度, 为企业信息质量的保证和信息精准性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逐步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人员是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基础, 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 我国企业一定要做好财务人员的选拔工作, 在上岗前对他们开展培训, 选取有能力的员工实施作业。定期组织开展培训, 强化技术学习, 展开道德素质教育, 并坚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的发展战略, 积极引进技术能力强的人员管理财务, 派遣有能力的员工到外面进行学习, 提高员工的整体能力和道德水平, 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在财务管理中能够细致入微的实施作业, 从而切实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提升信息的真实度。

四、结语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 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它不仅关系着企业信息的有效利用, 也关乎着企业的整体实力。企业一定要加强财务管理力度, 制定完善健全的财务工作准则, 加大资金投入数量, 引进现代化技术措施, 并逐步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道德素质, 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从而切实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文阁.国家出资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披露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09, (2) .

[2]何召滨.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

财务报告真实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信息真实性

1 前言

我国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解决就业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孵化企业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进行创新探索、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中小企业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中小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市场同时又服务于市场。虚假财务信息盛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企业“避税”和“融资”需要、少数会计中介机构不负责任、使用虚假财务信息付出的成本低、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低下、地方政府官员要政绩等。

2 中小企业虚假财务信息形成的原因

2.1 为了提高“政绩”

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 怎样判断一个官员的好与坏, 通常有两个判断“标准”。第一是以经济数据位衡量标准, 经济水平发展的如何得依靠数字来说话, 这个数字是求和而得的, 所以每个企业的产销和利润必须得有比较大的增幅, 而这种指标的设置是否科学压根就没有人去关注。企业数据做得好的政府不仅带给了官员政治荣誉, 在政策上也会有所倾斜、得到庇护。于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就蒙上了政治色彩。企业虚假的财务数据给企业带来了大的荣誉和实惠, 一举两得, 何乐而不为呢?第二就是“形象工程”, 即城市建设做得如何, 于是“市长工程”、“书记工程”应运而生。中小企业虚假财务信息往往就由此产生了。

2.2 偷逃税或融资的需要

在诚信缺乏的情况下, 许多企业经营者让其财务人员擅自做账, 利用报表骗取融资和其他一些经济利益。也有一部分经营的比较好的企业出现数字不真实的情况。有的为了隐瞒自己的利润, 随意编造虚假财务信息, 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融资或上市的需要, 除了随意掩饰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之外, 甚至还要求一些会计中介机构出具虚假的审计和评估报告, 骗取银行资金挪作他用, 加大信贷资金的风险。

2.3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政策水平、门槛比较低, 三低情况出现

《会计法》在1999年10月31号被修订, 其中提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并且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还要求对于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该加强, 提高其业务水准与素质。但在现实社会中的情况是, 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比比皆是。而且相应的法律意识相当薄弱。不能抵制经营者做假账, 而是迎合和帮助经营者做假账。出具虚假的财务报表, 会计从业道德的普遍缺失是一个令整个社会担忧的问题。

2.4 一些金融机构的业务人员拓展业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极少数的银行制定不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要求其资产业务每年都要有大幅度的增长, 信贷工作人员的工资与业绩指标直接挂钩, 而贷款的门槛条件又比较高。很多中小企业如果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就不能符合授信条件, 这样一来就会诱使和迫使客户经理接受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报告。有的即使明明知道是虚假的, 也得将错就错, 更有甚者, 以至于授意或者帮助企业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信息, 以达到发展其资产的目的。

3 构建现代中小企业科学、民主的决策机构

实行总会计师和总经理同时委派制度, 确立总会计师是在企业依法履行执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 保证企业经济安全、合法运行时权利的相互独立地位, 避免出现成为企业主要领导的帮衬和附庸的现象。各中小企业在合法运营的情况下, 总会计师履行对企业经济核算, 分析、计划、组织、重大投融资决策的参谋的职责。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而且在企业经济运行异常的时候, 总会计师也是该企业的核心人物, 可以通过监事会纠正、监督, 成为高层核心的制衡者。

构建总会计师、监事会、审计三位一体的中小企业财务防火墙。这三个部门都为中小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虽然手段、方法不一样, 所处的职位不同, 但内在的工作内容是相互关联的。监事会通过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关资料和财务会计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验证, 直接对高管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监督。其地位是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总会计师无法比拟的。但是监事会的所有成员相对于中型、大型国企, 从庞大的数据海洋中是无法逐一得到验证的。借助企业内部审计的力量, 规范总会计师处理中小企业内部经济事务的程序, 制衡企业高层管理者支配企业资源能力的透明与公开性, 从源头上引导企业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合法性, 是监事会应该灌注更多精力的地方。

依法在企业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对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不但要对企业高层的业绩进行审计, 还要对企业内部的运行状况和财务报告的审查给予高度的关注。将审计委员会这种机制引入到国家资金委员会监管的国有企业中, 从法律上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地位, 加大了内部审计的管理范围, 避免内部审计成为企业内部的附属机构。

4 根除中小企业虚假财务信息的建议和对策

4.1 倡导诚信经济, 认识虚假财务信息的危害性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要在整个社会营造出一种诚信的范围, 让诚信成为经济行为恪守的道德规范和每一个经济细胞, 全面提高经济社会的诚信水平。2007年3月,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加大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力度等多项要求。要求政府将打击会计信息作假, 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尤其是诚信环境和法制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中小企业是财务信息的提供者, 同时也是需要其他企业真实财务信息的市场参与者, 也是虚假财务信息的受害者。打造诚实守信的经济, 摒除假报表、假账要从自身做起。要让全民树立起提供虚假信息为耻, 提供真实财务信息为荣的世界观、价值观。

4.2 规范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和管理

完善相应的法规, 借鉴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的成功案例, 要将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作为企业诚信的一项重要内容, 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或者制定虚假的财务报表和逃避银行的债务的企业一样, 列入黑名单, 让大家共同治理。

4.3 对于发布虚假财务信息和虚假财务报表的, 加大其违法成本

《刑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数额较大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此基础之上, 可以制定更为严厉的法律, 让那些心怀不轨, 试图发布虚假信息的企业有一点防备之心, 从而放弃那种愚蠢得损人又不利己的事。

4.4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中小企业要建立财务信息系统, 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才能保证财务信息质量,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只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员, 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财务工作也不例外, 财务业务知识更新也必须跟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 中小企业要重视财务人员的培养, 把人才看做企业重要的资源, 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学习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中小企业经济发展要求。另外, 财务人员必须要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 现代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 电算化已成为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运作最基本的形式, 从未有过的经济业务剧增, 信息的处理程序和计算量庞杂, 如果不借助计算机, 势必影响信息传播的及时性。财务人员只有将计算机网络知识与会计知识相结合, 才能满足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

5 结论

只有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财务信息, 才能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加大社会各界对中小企业的认可程度, 为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外部环境,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健康的发展。只有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才能让其他企业有借鉴的意义, 也给自身的融资及合作带来机会, 也能在彼此的信任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玉林.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2]周晓苏.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与控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

[3]蒋燕辉.现代内部审计学[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试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篇10

一、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之所系

报告文学最重要的在于“报告”, 它实际上是对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著名人物采用文学的形式进行的一种“报道”。因此它的主要特征在于新闻性。新闻必须是真实的,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随着现代新闻事业不断发达而发展产生形成的新型文体———报告文学, 真实性也应该摆在其首要位置。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经过新闻报道和披露之后, 驱使作家产生了创作的冲动;或者作家本来就是在挖掘题材、提炼和捕捉生活, 直接进行“文学式”的新闻报道。不言而喻, 保证其作品题材的真实性, 始终是报告文学整个创作活动的第一要义。

报告文学的典型人物、事件是不能虚构的, 而别的文学作品 (特别是小说) 却恰恰相反———作家选取生活的原型, 有时是几个原型糅合在一起, 进行再创造, 虚构并塑造岀高于生活的典型形象, 读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找不到这个真实的“人”, 但作品对人物性格、所处背景、成长命运的合乎生活规律的集中概括和典型刻画, 是足以让读者感觉栩栩如生, 让他真切地感觉这样的人物, 这样的事件就如同发生在他的周围, 可亲可信, 可感可触, 这就是文学的作用和力量。然而, 同样作为文学的报告文学, 它是以真人真事、新闻题材为基础进行创作, 人物、事件不能虚构 (连场景、情节也不能) , 那么, 它还能树立起“典型形象”, 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产生岀文学效果吗?它能够如同别的文学作品一样塑造岀真实而且可信的、丰满的“文学形象”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报告文学笔锋触及的都是特别重大、具有新闻价值的人或事, 这样的人物或事件本身就已经是典型, 是不需要任何雕琢和加工的活生生的典型, 它根植于现实生活的深厚土壤, 是立得起来的“形象”, 它血肉丰满, 且真实可信, 这样真实的生活素材, 经过文学家用文学的语言描述和加工、抒情与宣泄, 自然会产生岀撼人心魄、使人荡气回肠的效果来。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的焦裕禄, 这位在兰考大地上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同时也与自身疾病斗争、时刻关心群众疾苦的县委书记, 就是领导干部中一位亲民务实的真实典型;《哥德巴赫猜想》中的陈景润则是一位饱经忧患, 始终坚定不移地勇攀科学高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这些真实的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进入报告文学作家的笔下, 是作家的必然选择, 是时代和文学的需要, 是用文学真实地记录历史。

二、文学创作方法的运用是进行报告文学写作的必要手段

作为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必须具有文学性, 具有文学艺术的特征与特色。同样是写真人真事, 新闻、通讯是仅就人物、事件的本身进行最直接最简洁明了的叙述和报道, 把对人物、事件最基本的评价及具体情况与信息传递给受众。而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最有力的叙事文学”[2], 一种记述真人真事的文学, 却要求作者运用形象化、典型化及其他文学手法, 给予真人真事以艺术的光彩, 使直白的新闻“活”起来。艺术手法运用如何, 对报告文学的成功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报告文学反映的是对社会影响深广的人和事, 这种选材“典型”上的优势, 给予了作者文思驰骋、感情宣泄、充分发挥的宽广空间。它既可以不按新闻那样“平铺直叙”, 可以描写, 可以铺垫、烘托, 可以倒叙和插入故事情节, 或运用“蒙太奇”手法, 使情节生动, 起伏跌宕, 富于文采;也可以寄予传达作者的感情, 针对扣人心弦的人和事, 或褒扬善美, 或贬斥时弊、直抒胸臆, 或抒情或议论, 引领读者一同去感叹, 一同去喜悦、激昂、悲愤与思考。这些手法在许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 作者通过描绘志愿军战士———最可爱的人的壮烈行为, 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展现他们美丽的心灵, 从而开掘岀这些人和事所包孕的深刻思想。报告文学创作中常见的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在作家魏巍的笔下运用十分精当。作家不但在叙事时饱蕴深情, 即使是在议论中, 也运用排比、比喻等众多的修辞手法来表露感情, 时而壮怀激烈、引吭高歌, 时而低迥婉转、情意缠绵, 再加上那些经过精心选择的词语富于形象性和感情色彩, 就把读者不知不觉引入到放纵奔流的感情潮水里。再如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对陈景润这个人物的刻画, 作品开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陈景润少年的苦难, 以他经受战乱、疾病和遭受人歧视带给他生理、心理上的痛苦作铺垫, 以文革十年浩劫中遭受打击迫害作渲染, 表现了这样一个主题———就是这样一个疾病缠身, 处境十分险恶, 几乎没有科研条件, 体质孱弱的身躯却肩负起了攻克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难关———向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现代数论最高峰攀登的重大科研任务。外表柔弱的科学家与他从事的科技事业之间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实在令人惊叹。原来让主人公如此坚毅、如此执着, 是“数学家的逻辑像钢铁一样坚硬”, 是他心底涌动的对祖国和人民无比忠诚的热流。作者采用电影分镜头层层推进式、白描、场景烘托、情节穿插、制造强烈的反差与悬念等手法, 终于完成了对人物的塑造———一个呕心沥血、历尽艰辛、百折不回地将满腔赤诚献给祖国科学事业的可歌可泣的知识分子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他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跋涉, 经历了“几乎粉身碎骨”的“可怕的滑坠”, 登上雪峰“感受严重的缺氧”, “多少次坚冰封山, 多少次雪崩掩埋”, “他只知攀登, 在千仞深渊之上, 在无限风光之间, 一张又一张运算的稿纸, 像漫天飞舞的雪片, 铺满了大地”。这些形象的描写, 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以白鹤作喻, 形容主人公的高洁、自信与超脱, 向往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翱翔。“玉羽雪白, 雪白得不沾一点尘土, 而鹤顶鲜红, 两眼也是鲜红的。”这些描写都十分形象, 使得人物性格、个性得到重视和强调, 人物形象血肉更加丰满, 更加真实、典型。同时, 更容易唤起读者的联想, 使之产生了深邃、优美的文学意境。

三、追求真实性与艺术性, 将两者和谐统一贯穿于报告文学创作之中

综上所述, 真实性和艺术性构成了报告文学两大要素。一篇好的报告文学, 必然是坚持真实性, 同时突出艺术性的, 两者做到完美结合与统一。而要真正达到这个高度,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 题材选择上应选择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与事件。所谓重大事件, 往往是需要歌颂的社会新事物, 当然也有不少对历史进行反思、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阴暗面进行暴露的事件, 更可能是歌颂和暴露兼而有之的事件。革命导师列宁说:“我们很少用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事例和典型来教育群众, 而这正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1,2,3]人物和事件是文章的主要元素, 可以反映时代的风貌, 揭示时代的本质, 体现时代的精神, 可以在群众中树立旗帜和榜样, 给群众以示范和教化作用, 促进和带动群众向典型学习, 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因此典型人物和事件的选取对于报告文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我们前面所讲到的焦裕禄、陈景润, 他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典型人物, 把他们的事迹用文学的手段报道出来, 可以起到更好的号召作用。纵观中外报告文学史, 可以说, 使人印象深刻的优秀作品, 大都选取了重要的题材。报告文学在选材上切忌随意性, 不要因为有利可图, 就不惜廉价地为一些人歌功颂德, 写岀一些庸俗的广告式的报告文学。

其次, 作者要主动深入生活, 挖掘素材。生活的积累是对每个文学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而要做到报告文学的“真实”, 作者更应该深入生活实际去体验、去获取素材和创作灵感, 要沿着典型人物本身发展的轨迹向题材纵深处和人物精神世界挖掘。这就需要作者多途径介入, 多形式深入, 多层次挖掘, 去发现生活中最新鲜、最感人、最生动、最有趣的事件。为了写作《谁是最可爱的人》, 作者魏巍曾两次赴朝, 同志愿军战士生活战斗在一起, 感受到他们的思想、气质、情感, 注重充分挖掘岀人物的内心世界, 从而把握住了他们思想中最本质的东西, 抓住了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 然后选取了最能表现这些本质的典型事件, 把他们的思想、感情、品质准确突出地表现了出来。生活就像宝藏深藏的大海, 只有沉下去“抓”, 沉下去“找”, 才有可能挖掘到新鲜感人和有价值的东西;只有深入挖掘, 才有可能获取原汁原味、真实可信的素材, 有效避免和克服失真。

再次, 要不断提炼主题和情节, 运用适合的文学手法。报告文学写的是真人真事, 其主题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 不能随意“拔高”, 更不能虚构夸大, 不能违背真实性原则。但报告文学并不是简单地记述真人真事, 有了真实的素材还不够, 这就需要在纷繁的直接材料中剥离出典型材料、背景材料, 并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深和新的原则提炼主题, 反映时代风尚特点, 以先进的人物激励人, 以真实的事件震撼人。揭示重大主题是报告文学的一大特点, 是报告“真实”向文学艺术转变的第一步。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文学创作在反映生活时, 又是对生活之真、科学之真的超越, 报告文学经过作家使用文学手法进行艺术加工, 使真实的文学形象由生活真达到艺术美。因此作家必须反复提炼主题, 要立意高远, 具有思想的深度, 然后确定采取最适合为主题服务的表现手法, 诸如性格刻画、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等, 既可以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 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这样就能使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要求较好地贯穿于报告文学创作的实践中。

报告文学发展到今天, 在艺术上走过的是一条逐渐升华、逐步深化的道路。它的发展趋势与走向, 就是不断挖掘新颖题材, 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全景式地观照社会生活实际, 博采其它文学样式和艺术形式的长处, 兼取多种文体多元叙述的优点。只有坚持将真实性与文学性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才能使“报告”和“文学”两者完美地结合并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汪华藻.中国当代文学简史[M].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

[2]蔡仪.文学概论[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注] 篇11

把反映生活、创造形象误解为按生活描红,是许多生活经验丰富的人不能进入艺术境界的最基本的原因。闻一多在《冬夜评论》中说“绝对的写实主义便是艺术的破产。”简单地照搬生活的逼真场景,并不能达到艺术的真实的高度,有时反倒给人一种既不真实又不艺术的感觉。艺术不管怎样模仿都不可能像生活本身那样生动而丰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不管多美的大理石雕像也不及彼得堡大街上的少女那么动人。艺术如果纯粹以自己逼肖于生活作为存在的理由,它就可能在写生活的竞赛中被淘汰。

艺术的创造性使它必须突破模仿的局限。要创造就不能满足于逼真,就不能不通过幻想和想象,就不能没有假定,就必须以想象的假定的形态来创造艺术的真实形象,达到既具认识又具娱乐功能的目的。不假定就不自由,不在想象中自由地创造就不能引起销魂荡魄的惊异,没有艺术的魅力。某一酒店主人为吸引顾客,暗叫一个人藏在丛林里模仿夜莺的鸣啭,十分逼真,深得顾客赞美。但当人们发现这鸣声是人的模仿,而毫无模仿者的创造时,就感到这声音讨厌了。没有假定,艺术也就没有娱乐作用了。

一个艺术家画一个苹果,就不单是对一个苹果的认识,而是包含了他对许多苹果的理解。同时,还表现了他对苹果的特殊感情,他自己对生活的特殊态度,对艺术形式的特殊理想。这么多成分的统一只能在假定性的模拟形态中才能实现。这种假定性的模拟形态,对生活的逼真来说,有它假的一面,但在本质上它是真实的。表面上看来生活的逼真经过了加工、改造、渗入、抽出,是被破坏了,但是它不但有更广泛、更普遍的真实性,而且有着生活所缺少的真诚的感情。艺术的真实,不是绝对地不掺一点“假”,相反,只有在假定形式中,真实性才能更充分地发挥。

生活不经过一番改造是不能成为艺术形象的。白石老人画虾,不止一次地减少腹下节足的数量,米开朗琪罗放在梅提契的墓上的青年男子的雕像超比例地延长了弯曲的腰身和手臂,二者不但没有导致虚假,反而达到更高的真实。生活的素材不同于工厂、实验室的原料那样有形的物质,对它的改造不能采用直接接触的方法,只能在假定性的想象领域中进行。莱辛在《拉孔奥》的前言中把艺术形象归结为“逼真的幻觉”。艺术的辩证法就是这样奇妙,为了使艺术更像生活,要敢使艺术不像生活。

[注]标题为编者加。

(选自《文学创作伦》)

浅议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文学性 篇12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是指新闻的真实性。这里的真实是指事实的真实,真实是报告文学的源泉,也是写作报告文学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报告文学不允许有任何虚构,不象创作中要求的那种“艺术真实”,即虽在情理中,却不一定事实上存在过的“艺术真实”,而是要严格忠于事实,所以报告文学被人们视为“社会史的信实资料”。因此,我们理解报告文学的真实,不仅指事实的真实。报告文学写作的整体内容和所反映的总的问题也必须是真实的,即要做到宏观真实也要做到微观真实。报告文学不是一种经久性的历史的事实,但在它塑造得过程中掺杂了作者的情感与判断。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等光辉形象,都将永恒地占据读者的心灵。只有重视和强调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原则,才能使报告文学永具灵性和魅力。

研究当下报告文学创作,影响其真实性的原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选材与深度探索受到国家意志力与权力话语的惯性作用影响。时代忌讳依然制约着报告文学创作。在创作自由度上受到较大的限制。

二是主体的局限,报告文学创作队伍庞杂,理性意识、学识积累与求真精神在不少作者身上仍较缺乏,从而影响到报告文学主体对报告客体的真实性评判和客观描述,尤其是对深层真实的审视。

三是市场制约,报告文学应面向大众,也必须走民众路线,但又不能媚俗。当市场与大众趣味成为报告文学创作与出版的杠杆时,故事化与猎奇性的流行必然影响到真实性。比如当下流行的“知音体”就是对报告文学的滥用。

四是文体错位,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综合性文体,经常在文学与新闻中摇摆。但由于大众读者对“好看”的需求,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与通俗化得以强化,“故事化”明显影响了其真实性,材料在“形象化”、“情感化”中丧失了原生态的特质。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所在,但文学化的叙事策略对于报告文学来说同样重要,因而,真正优秀的报告文学还必须有智慧重审文学策略。

在强调报告文学事实真实性的时候,也要有文学表现的能动理解,而不应将这种真实性要求当成一种机械的、教条的桎梏。从理论上讲,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原则不可突破,但在事实和叙述之间是存在很大间隔的。文学的表达永远无法毫不出入地复原事实的原貌。因此,报告文学在强调真实客观地表现对象的时候,更多要求的是整体的、本质的、关键的真实,而不能要求作者对事实真实的复录。在现实的报告文学创作中,因为对报告文学这种真实性理解的程度不同,总存在着不少让人遗憾的现象。如在报告文学创作中,生怕违背事实的真实,结果在真实面前束手束脚,采取了完全机械的照搬、照抄的方式,作品很少有作者主观能动的创作痕迹,和文学的表达相距甚远。而又的人却严重忽略事实的真实性要求,随意改变事实原貌,主观臆造,接管作品失去了最本质的元素而变得不可相信了。虽与报告文学来说,真实性的要求,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力量,正确的掌握,才会在真实和文学之间游刃有余。

我们强调报告文学的真实性,绝不可变成忽视文学性的理由。有的人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等同于虚构,从而主观地将恪守真实原则的报告文学轻易地排斥到文学的大门之外的见解是不科学的。但报告文学能否像小说等虚构文学一样,全面继承民族传统、吸收民族文化营养呢?这是报告文学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是理论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因为,尽管有人将中国报告文学的源头追溯到先秦历史散文与《史记》等,但大多认为报告文学脱胎于近现代新闻,由新闻母本与文学父本“杂交”而成,经时代风云与社会雨露催化而长。那么它能否吸收小说、诗歌等虚构文学的传统艺术营养呢?自新世纪以来,报告文学作家们就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如赵瑜的《革命百里洲》的创新意义就在于对包括小说、诗词、曲赋、散文等传统形式在内的民族艺术的全面吸收与融合。

当然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只是指它对于文学手段、文学语言的运用而说的。它虽然极为重视、准确,但却并非是对生活作简单的摹写,而是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前提下,采用形象化和典型化的手法,对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进行艺术加工;可根据主体的需要,打乱人物活动和事物发展的原来顺序,重新予以组织,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而取胜。“除了虚构和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他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调动的越好,就越逼真,越真实,就越富于艺术的感染力。”这就是说,报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描摹、比兴、工笔刻画、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澎湃的抒情、恰当的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象、描写、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报告文学可以采取的文学手段。

但是多元时代变化莫测的生活景象诱发社会主体的丰富想象和无限欲望,价值观念的多极扩张造成艺术理想的明显滑落,个性的彰显带来文学书写的自我膨胀,文学创作在社会的夹缝中既体验到了相对自由的快慰,同时又面临着急躁情绪的困扰。具体到报告文学来说,就是个人低俗趣味的展示、生产线式的速成和篇幅上的冗长。首先必须确认,报告文学本是严肃的现实书写。但在多元化时代,低俗趣味和猎奇心理乘虚而入,金钱、欲望、凶杀、色情等内容不断侵蚀着报告文学的肌体,从而使这一神圣文体一度变态为金钱文学、欲望文学、广告文学、猎奇文学。这不仅让我们读者纳闷,也使部分有社会良知的作家困惑———报告文学到底怎么了?难道唯有低俗趣味才能够占有市场、挽留读者?“大众化”等于“低俗化”吗?尽管多元时代损害报告文学的因素很多,但低俗趣味显然不失为除庸俗虚构之外的戕害报告文学的“软刀子”。因此,对于多元时代的低俗趣味,报告文学应该敢于并善于“拒绝妥协”。其次是生产线式的高速多产,有的就是调查报告、事件罗列,缺乏起码的艺术建构。这已经成为当下文坛的流行传染病。再次,就是冗长拖沓,有悖“经济原则”。现代传媒的快速推进,信息的几何级增长,使我们置身于一个用网络观察、用网络说话、用网络交流的时代。网络写作、网络传播、网络接受的负面结果之一,便是文章越来越长。实际上,我们虽然走进了多元时代,但过多的杂务、巨大的压力、急躁乃至烦躁的心理已经无法保证我们去耐心品味长达数十万字的报告文本。但是,受文学功底的限制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少作家(下转第263页)仍然贪大求富,以长为耀。

因此,由事实的真实变为文学艺术,还要有许多工作要做,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文学艺术的构成,并不是纯粹由形式和技巧所构成。真实的社会认识对象和独特的思想精神也同样是文学艺术的一部分。报告文学通过对事实的直接描述来传递社会人生的信息和作家对现实社会人生的观察理解,更是作者理性的文学表达。这一点,和其他文学样式是不同的。将报告文学简单地视为事实的陈列,是纯事实的堆砌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报告文学是有限制的文学艺术创作,正如诗歌受限于韵律一样却又光辉灿烂。我们相信,报告文学的年轻有为,是有足够的潜力创造一个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尹均生.论报告小说的兴起[J].文艺争鸣, 1986.

[2]刘军宁.自由主义如是说[J].书屋, 2000.

[3]王宗仁.感悟唐古拉[J].文学自由谈, 1999.

[4]陈染.中国作家写得太多了[J].中国文化报, 2005.

[5]许纪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J].新星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就业思考下一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