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告财务会计

2024-09-11

会计报告财务会计(精选12篇)

会计报告财务会计 篇1

一、法务会计的历史与现状

(一) 国外法务会计的历史与现状

特定的环境促进特定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法务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71年, 当时的格拉斯哥、苏格兰的法庭和辩护律师需要一些特殊的会计人员为其提供会计服务, 这是法务会计的雏形。而后, 直到1900年, 才有指导会计人员以正确的方式提供专业证据的论文开始在美国和英国出现。规章和成文法的制定加剧了社会对法务会计的需求。众所周知, 1929年至1933年, 美国爆发了一场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在此危机之前, 一方面, 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极限;另一方面, 金融投机行为盛行。由于政府对企业放任自流, 会计和审计的作用被极大的弱化。因此, 在大危机前的十年, “美国的企业在财务上进行弄虚作假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葛家澍, 2003) 。与此同时, 舞弊审计发展起来。舞弊审计是随着1913年美国实施联邦所得税法后繁荣起来的, 主要出现在美国的联邦刑法和商业法规中。舞弊审计的目的是发现偏离预期的异常事件, 违规的会计事项和行为结构, 舞弊审计发展的结果就是法务会计。法务会计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应付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的日益增长而产生的会计新领域。在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的舞弊案件中法务会计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国内法务会计的历史与现状

在我国,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 对法务会计还较为陌生, 但法务会计实际上早已存在于经济生活中。我国最早的法务会计业务是司法会计。进入20世纪80年代, 伴随改革开放, 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案件大量增加, 政府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开始关注法务会计的发展。如我国证券市场上的“琼民源”、“银广夏”等案件, 由国家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国家有关审计机关、社会中介机构诸如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等对其进行审计, 调查取得有关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证据, 保证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这就是我国法务会计的雏形。198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了全国检察系统刑事技术工作座谈会, 在会上通过的《关于检察机关刑事技术工作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要在省、市两级检察院设置司法会计岗位, 并将其纳入检察机关刑事技术工作。1990年10月15日, 吉林省长春市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法务会计鉴定所, 这标志着法务会计在我国诞生。我国加入WTO后,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张,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各行业对法务会计的需求日益明显。2001年, 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同年,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 (法务会计方向) 通过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评估, 开始招收首届会计学法务会计专业学生。现阶段, 法务会计业务开展主要在我国的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比较活跃。应该指出的是, 目前我国的法务会计业务主要局限于司法会计鉴定、保险理算等领域, 服务内容单一, 国外关于法务会计的主要领域还未涉及。因此, 与国外相比, 我国在法务会计理论研究、服务项目、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法务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集会计、审计、法律于一体, 必然与许多其他门类的会计有着紧密联系, 但法务会计不是某一个“单一会计”, 而是具有更广泛意义的会计。

二、法务会计的内涵

(一) 国外学者对法务会计的定义

国外关于法务会计的内涵有多种解释, 各有侧重。较早的有马克斯·路易 (Max Lourie) (1953) 认为, 法务会计是与执法相关的会计实务。法务会计与法医一样, 应当包括为了获得证据而进行的检查证据 (尽管审计也包括这一步骤) 。IRS特工应该是美国最早的法务会计师。原IRS刑事调查部门主管Robert G.Roche对法务会计师的描述是, “法务会计师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并不只看事物的表面, 总是用怀疑的态度察看资料和记录, 具有超常的技能通过访谈来发现事实真相, 特别是当别人想要隐瞒时”。可见, 法务会计师需要具备超越一般会计人员的特殊技能。加拿大会计学家斯考特 (Scott) 认为, 为了定义法务会计, 应综合《韦伯大字典》 (Webster Dictionary) 中对法医学 (Forensic Medicine) 和会计学的定义。法医学是一门处理与医学事实相关的某些法律问题的学科;会计学是一个记录和汇总企业经营状况、各种财务交易、财务分析, 并证明和报告其结果的系统。因此, 综合这两个定义, 法务会计就是一种处理与记录和汇总企业经营状况和各种财务交易的法律问题的会计处理方法。在这个新会计领域, 有两大类的会计实践:法律诉讼专家和调查与舞弊会计 (盖地、张敬峰, 2003) 。《特许会计师杂志》将法务会计定义为“使用情报收集技术和会计、经营技能形成信息和意见供律师在民事诉讼中使用, 并在要求时给予审判证言”, 这一定义缩小了法务会计的受用范围。在法务会计的专门网站上, Alan Zysman B.Comm指出, 法务会计是指提供适合于法庭的将被作为讨论、辩论及最后解决争议的基础的会计分析, 包括诉讼支持和调查会计。1998年,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在香港专门召开了全球性的研讨会, 其主题是:舞弊与法务会计。此次研讨会中, 首先将法务会计定义为:通过对财务技能的运用以及对未决问题的调查方法, 将证据规则与此相结合的一种会计学科。作为一种学科, 法务会计主要处理财务事实与企业问题的关系, 并运用于法律上的鉴定。在解释这一定义时, 乔奈顿·鲁汶 (Jonathan Lovell, 1998) 认为:法务会计与其他会计形式的最大区别就是会计所执行的工作及报告, 都是为法庭所服务的。通过法务会计, 将有助于法庭了解和解决与会计有关的损失, 特别是金额方面的损失。另外, 法务会计也经常帮助管理部门强化公司的内部控制, 以减少管理部门的舞弊发生。这一定义是从学科角度下的定义, 强调了调查和证据规则的运用, 但没有说明从事这项工作的主体, 即由谁来担任这样的工作。G·杰克·贝洛各尼与洛贝特·林德奎斯特 (1995) 对法务会计的解释较为简单明了, 认为:法务会计是运用相关的会计知识, 对财务事项中有关法律问题的关系进行解释与处理, 并向法庭提供相关的证据, 不管这些法庭是刑事方面的, 还是民事方面的。这一定义说明了法务会计是对财务事项中的法律问题进行解释和处理, 并提供证据, 明确了法务会计的工作内容, 但同样没有说明主体。D.L.Crumbley (2001) 将法务会计定义为是运用一系列专门的知识到经济交易分析和报告中, 其目的是为了建立受托责任和/或估价, 通常是在法庭诉讼或行政程序中。还有一种更为简明扼要的解释是:法务会计就是会计、审计和调查技术的结合。法务会计向法庭提供会计分析基础, 用于讨论、辩论, 以最后解决问题。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 国外对法务会计内涵的界定虽各有侧重, 但都指明了法务会计是法学与会计学的交叉学科。

(二) 国内学者对法务会计的定义

国内学者对法务会计的定义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会计事项为立足点, 认为法务会计的职能在于规范会计体系。俞景忠 (1999) 认为:法务会计的实质是根据法律的特殊规定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在经济管理和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类法定经济标准和经济界限、规范过程和报告结果, 进行计算、检验、分析、认定的运用型学科。第二类是以法律问题为立足点, 强调利用会计专业知识为司法审判工作服务。李若山等 (2000) 认为, 法务会计是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财务知识、审计技术与调查技术, 针对经济纠纷中的法律问题, 提出其专家意见作为法律鉴定或者在法庭上作证的一门新兴职业或专业领域。法务会计是会计的一门新兴学科。提供上述服务的主体就是法务会计人员。并且还认为, 法务调查、法务审计、法律支持、调查会计等概念实质上是法务会计概念的进一步延伸。法务会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法律支持与舞弊审计。赵如兰 (2001) 认为, 法务会计是运用会计学和法学知识, 针对经济管理和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未决问题进行调查、计量分析和认定, 其目的是提供法律鉴定的专家性意见;法务会计所作的一切是为法律鉴定或者用于法庭作证, 这是法务会计与其他形式会计的最大区别。第三类认为法务会计兼具上述两个方面, 其代表是盖地, 其分别从学科和实务角度对法务会计的概念作了界定:从实务角度定义, 法务会计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以会计理论和法学理论为基础, 以法律法规为准绳, 以会计资料为凭据, 处理涉及法律法规的会计事项, 或者以法律法规和相关会计知识审查、监察、判定、裁定、审计受理案件、受托业务;从学科角度看, 法务会计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以会计理论和法学理论为基础、融会计与法学理论于一体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法务会计不是某一会计实体 (主体) 的“单一会计”, 应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会计”, 是某一范围 (领域) 的业务 (涉及法律的会计事项、会计资料) , 而非某一主体的特定会计。张秀梅 (2002) 认为, 法务会计是由法务会计人员运用会计学、审计学、证据学、法学、财务管理、证券、贸易、法律、法规、制度等知识, 对经济案件和其他案件中涉及的财务会计事实和法律问题, 进行鉴别和判定, 并出具书面鉴定结论, 作为法律鉴定或者在法庭上作证的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边缘性学科。梁云凤 (2001) 认为法务会计是会计人员根据法律的规定, 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 对涉及到法律的财务事项进行反映和鉴定, 并收集相应的证据, 计算分析经济运行过程和经济管理的结果, 并提供相应的法务会计报告给相关的使用者, 如税务机关、保险机构、法庭等。

三、法务会计与其他会计的比较

(一) 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

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既存在联系, 也存在区别。 (1) 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法务会计作为一门会计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 与财务会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是所使用的处理方法。法务会计所用到的方法包含财务会计处理的所有方法。二是对会计主体管理的作用。财务会计是运用会计专门核算方法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与真实性, 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控制的依据是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规范和会计信息。而法务会计是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在经济管理和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法定经济标准和经济界限规范过程和报告结果进行计算、检验、分析、认定, 其主要处理财务事实与会计主体问题的关系, 并有可能运用于法律上的鉴定。另外, 法务会计还经常涉及舞弊调查, 并为管理部门、律师、或者私人调查服务。因此。财务会计和法务会计都对会计主体管理有重要作用。法务会计更强化了会计的控制职能, 可以强化会计主体的内部控制, 以减少管理部门的舞弊事件发生。 (2) 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第一, 目的不同 (谭立, 2005) 。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政府部门等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法务会计的目的是为法庭等司法部门、当事人、代理人等查明相关的财务会计事实, 计算损失和合理的理赔额度, 以利于司法部门及时准确的处理法律事项和问题。第二, 对象不同。财务会计的对象是其业务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或者业务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法务会计的对象是与法律事项相联系, 是法律事项所涉及的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或者其所涉及的资金运动或状态。第三, 反映范围不同。会计实体假设决定了财务会计反映的会计事实局限于会计实体, 只记录与报告某一特定实体的经济业务。法务会计是围绕具体的法律事项开展工作, 凡是该法律事项涉及的会计事实都必须查清、核实, 并向委托人报告。正像会计实体划定了财务会计的空间活动范围一样, 法律事项划定了法务会计的空间活动范围。可见, 财务会计与法务会计所反映的业务范围差异很大。第四, 会计标准不同。财务会计的主要业务标准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等行业规范, 在业务活动中还需遵守《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法律、法规。法务会计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 为了查明法律事项涉及的财务会计事实, 法务会计人员还必须依照《公司法》、《证券法》、《诉讼法》、《证据规则》等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规定办事。第五, 会计假设不同。财务会计有会计实体、会计期间、持续经营与货币计量四项假设, 但法务会计假设只有法律事项、舞弊留痕与货币计量三项假设。原因在于:首先, 法务会计的业务范围仅限于与法律事项有关, 而财务会计的业务范围限于会计实体, 故法务会计无法遵循会计实体假设, 而应遵循法律事项假设, 即事先明确为哪个法律事项的处理提供专业服务。其次, 法务会计一般与法律事项有关决定了法务会计无法遵循会计期间假设。为满足财务信息使用人定期掌握会计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分期进行。而法务会计的任务在于查清与一定的法律事项相关的财务会计事实, 这通常会涉及多个财务会计意义上的会计期间。再次, 法务会计的法律事项性决定了法务会计无法遵循持续经营假设。法务会计的专项业务有海损理赔、破产清算、反洗钱、欺诈和反舞弊调查和预防、损失评估、保险理赔等多种类型, 其中相当一部分业务都是非持续经营状态下的业务, 法务会计不会因为被调查对象处于非持续经营状态而停止调查, 所以持续经营假设不是法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前提。

(二) 法务会计与司法会计的比较

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表现在: (1) 法务会计与司法会计的联系。第一, 从学科角度讲, 两者都是会计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 都要求从业者同时具备较多的会计学知识和法律知识, 并将两个学科知识灵活运用于各自的服务项目中。第二, 从服务内容看, 两者都要为法庭的诉讼活动服务。第三, 从功能看, 两者都是反舞弊的重要措施。 (2) 法务会计与司法会计的区别。第一, 内涵不同。法务会计是会计人员运用相关的会计知识, 对财务事项中有关法律问题提供证据, 进行解释, 以查明案情 (主要指经济案件) 的会计活动;司法会计是司法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中的有关财务问题, 对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财务进行检查, 以证实案件事实的一种法律诉讼活动。第二, 本质不同。法务会计是一种会计服务活动, 而司法会计是一种司法鉴定活动。即虽然两者都是会计学和法学的边缘学科, 但前者更侧重于会计学, 后者更侧重于法学。第三, 主体不同。两者的主体都可以是公检法内部配备的法务 (司法) 会计人员、中介机构、财会科研机构, 不同的是法务会计的主体还包括企事业单位中具备法务会计资格的财会人员和具备法务会计资格的自然人, 而司法会计的主体还包括具有司法会计鉴定人资格的自然人。第四, 行为目的不同。法务会计人员提供会计学证据, 以利于自己当事人, 并作减轻或免除责任的辩护;司法会计人员鉴定司法活动所需证据, 以使诉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第五, 作用场合不同。法务会计活动主要出现在民事赔偿案件中;司法会计活动广泛出现在刑事、民事及行政诉讼案件中。第六, 作用结果不同。法务会计人员向法庭提供有利于自己当事人的证据, 并出具法务会计报告 (不具法律效力) 。法务会计报告没有固定格式, 但其应写明所依据的法律、法规, 所根据的会计资料, 所运用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等, 以充分说明其合法性、客观性和公允性;报告中应有比较明确的结论。但当占有资料不充分或资料很少时, “报告”在陈述理由后, 也可以得出无法做出明确结论的“结论”。法务会计报告不是法律裁决书, 因此, 不能使用法律中的定性概念, 而应使用会计专业术语, 以保持法务会计报告的客观性、独立性。而司法会计人员必须出具有法定证据效力的司法鉴定书, 一般应有固定格式, 列明所运用的会计方法等, 并得出明确结论。

(三) 法务会计与舞弊审计的比较

从宏观上看, 法务会计与审计的作用似乎都是查错防弊, 笔者认为两者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 (1) 法务会计与审计的联系。两者都是对会计工作的再监督, 目的都包含查错防弊。 (2) 法务会计与审计的区别。有相似特点的两个事物由于拥有各自不同的职责而存在着差别。法务会计与审计的区别是:一是目的不同。法务会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侦察舞弊行为, 并为法庭搜集提供相关有力的证据;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二是证明文件不同。法务会计人员调查前总是对被调查对象持强烈的怀疑态度;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总是保持中立态度。三是范围和材料不同。一方面, 法务会计是调查与某一法律事项相关的一切资料, 包括可以证明该事项详细情况的非财务资料;另一方面, 法务会计很可能因需调查的对象范围较小而不会涉及全部财务情况, 如怀疑固定资产有问题, 则只调查固定资产的相关资料, 而不需要调查管理费用等其他会计资料。而审计则需要全面的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全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四是紧急事件的处理不同。为了调查舞弊者的真正违法证据, 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法务会计人员往往可以突袭被调查对象的包括财务人员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而审计要求不能过度地干扰企业的持续经营。 (3) 法务会计与舞弊审计的联系。舞弊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学科天然的具有审计的一切特点, 同时其与法务会计具有极为相似的调查目的, 所以从理论上讲, 二者是相互交叉的两个范畴。舞弊审计界定了该项审计范围很小, 只要审查与舞弊有关的资料即可。而法务会计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 其中包括调查舞弊的职责。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美国安然事件的经济背景分析》, 《会计研究》2003年第1期。

[2]盖地、张敬峰:《法务会计研究评述》, 《会计研究》2003年第5期。

[3]刘炼:《我国法务会计体系框架的构建研究》,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4]俞景忠:《法务会计理论与实践初探》, 《财会通讯》1999年第5期。

[5]李若山、谭菊芳、叶弈明等:《论国际法务会计的需求与供给》, 《会计研究》2000年第11期。

[6]张硕星:《法务会计与司法会计之比较》, 《天津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7] (美) Michael R.Young.Accounting Irregularities and Financial Fraud.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8]G.Jack Bologna, Robert J.Lindquist and Joseph T.Wells.The Accountant’s Handbook of Fraud and Commercial Crime.NewYork:John Wiley&Sons Inc.1993.

[9]Jonathan Lovell.KPMG Presentation No1———the Seminar on Fraud&Forensic Accounting.1998.

[10]G.Jack Bologna&Robert J.Lindquist.Fraud Auditing and Forensic Accounting———New Tools and Techniques.Second Edition.John Wiley&Sons, Inc.1995.

[11]D.L.Crumbley.Forensic Accounting:Older Than You Think.Journal of Forensic Accounting.2001.

会计报告财务会计 篇2

广饶县国家税务局:

我单位已于2011年05月24日经广饶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登记注册,法定代表人王征亭,现有职工12人,专职财务人员2人,其中财务会计1人,出纳1人,现将财务会计制度及会计处理办法报告如下: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2、会计自公历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结帐日期自每月1日起至31日止,会计核算以人民币记帐。

3、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是进价核算法。

4、销售成本的核算方法是加权平均法。

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直线法

6、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五五摊销法

7、遵守财税制度,认真开展核算工作,积极组织税源,保证按时交纳各项税款并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记帐原则。存货发出以加权平衡法核定实际成本。

8、健全内部核算制度,设制总帐、现金帐、银行帐、明细帐、库存商品明细账等五本帐。

9、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做到“银行存款”帐、“现金”帐日清月结,保证资金的安全、债权债务帐、实物帐当天业务当天处理,以便与对方单位结算和核对库存金额,保证资产的安全无损。

10、坚持盘仓清仓制度,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广饶润晟化工有限公司

2011年6月17日

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财务管理,避免因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不善而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和保管

1、财务部设增值税专用发票专管员,负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买、保管和开具。

2、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保管要做到安全保险,加装必要的防盗门、窗、保险柜等。

3、发票专管员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到税务机关办理发票领购和缴销,不得因工作拖延而影响公司的经营。

4、无论何种原因造成发票丢失或被盗都将追究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二、专用发票的开具和使用

1、因销售经营工作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部门,经办人要持业务单位的详细资料并对其准确性负完全责任。一般要有业务单位的全称、地址、电话、开户银行及帐号、邮编、联系人、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

2、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人员应根据经办人员及客户提供的开票信息认真开具,开具合格率要达到100%。

3、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后,应由业务经办人员仔细核对无误后,在发票第四联(记帐联)签字领用。

4、开具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及时装订,并妥善保存,保存期为15年以上,到期由负责人监督处理。

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传递

1、财务人员应及时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作帐务处理,及时办理挂帐待收手续。

2、业务人员开具专用发票后,应及时交对方财务部有关部门办理发票挂帐待付手续,对无特殊情况下,对方客户两个月内挂帐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根据情节相应作出处理。

3、因传递需要,须邮寄专用发票的,经办人要避开密码区折叠,并准确写明收件人住处,并保存好邮寄小票以备追查,(一般采用特快专递邮寄方式)对在邮寄过程中发生的专用发票丢失,业务人员及寄件人要承担责任。

4、本制度由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广饶润晟化工有限公司

会计报告财务会计 篇3

【关键词】会计差错更正 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政策

1. 比较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1.1在信息披露上面的要求比以前更为具体。在新准则中对于披露差错更正、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的要求比以前更具体。比如,在会计政策的变更方面,根据原准则的要求,需要披露不能合理确定累计影响数的原因、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理由和内容;在新准则中,除了要披露上述的内容以外,还要披露在财务报表中无法追溯的调整及调整金额和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会计政策变更的当期、性质,表明了该原因和事实以及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具体应用情况、时点等信息披露的要求。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披露和会计处理,没有重大变更和非重大变更的区别,而是把它们的会计披露方式和会计处理方法用一样的方式或方法来处理。用这种方法进行处理,有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提供会计信息所产生的效益效益其成本的状况。因此,对于重要的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变更应当进行详细、充分的会计披露和处理;而不是非常重要的变更,则可用重要性原则进行处理。而对于重大的前期差错的更正以及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变更,在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应该对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的影响进行具体的说明。如果股东的财富因为前期差错的更正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变更而遭受严重的影响,股东要能够更清楚地掌握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状况。在新准则当中,对于处理非重要和重要的前期差错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进行。非重要的前期差错能够对相关的科目进行直接的调整,涉及损益的应该计入当期损益,而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在进行更正时应选择追溯重述法。

1.2把会计差错改成前期差错。会计差错在旧的会计准则中分为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的会计差错和重大会计差错以及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与本期相关的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要调整当期的相关项目。而与前期相关的,如果对损益产生了影响,要调整当期的相关会计报表的期初数以及期初的留存收益。如果对损益没有产生影响,只调整在报表当中相关项目期初数就可以了;而在新的准则当中,增添了追溯重述法和前期差错的定义。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是,新准则当中单独强调了舞弊引发的差错。对于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盈,按照旧制度的作法将其作当期事项而计进营业外收入;而新准则将其作为会计差错而对其追溯重述。

1.3对于追溯重述和无法追溯调整的增加了新的的规定。要想运用追溯调整法那么就必须确定前期差错影响金额以及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如果不能够合理的确定这种影响,追溯重述和追溯调整就不能够进行。所以,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增加了对于追溯重述以及不能进行追溯调整的规定。就前期特定的某一期间来讲,满足一下任一条件的,就可以认为对于某项前期差错不能够用追溯重述法对其进行更正或对于会计政策的变更不能用追溯调整法对其进行调整:(1)在应用追溯重述法或追溯调整法时,管理层对该期间当时的意图做出合理的假定;(2)应用追溯重述法或追溯调整法的影响数无法确定。在进行实际工作的时候,应当按规定执行并能够正确理解,还要对追溯重述法有正确的理解,这是说在发现前期差错的时侯,认为这项前期差错从来不曾发生来对相关的财务报表进行更正的一种方法。

2. 新旧会计准则衔接的具体规定

新准则主要是对处理会计政策变更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因此没有提出专门的衔接方法,只是指明了生效的日期。新准则中指出了,企业在根据会计准则等行政规章、法规或法律的要求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时,其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相关的会计处理规定来进行。如果是没有规定的,其在处理时要采用追溯调整法,并且累计影响数和会计报表中相關项目的期初数也要进行调整,而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则不需要重新编制。如果无法合理确定其累积影响数,要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所以,在施行新准则之前所发生的前期差错更正、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同新准则所规定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要进行追溯调整。

3. 在新准则中所得税处理方法的不同对企业损益、权益的影响

旧会计制度中的所得税核算方法是纳税影响法和应付税款法下的收益表债务法和递延法,而在新准则中规定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其核算关注的对象也由原来的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变为暂时性差异,这是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出发,考察其计税基础与负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不同之处。

3.1会计估计的变更。在变更会计估计的时侯可以不计算变更造成的累积影响数,也不用将以前年度会计报表进行重新编制,但是要用新的会计估计对未来期间和变更当期发生的事项或交易进行处理。可以看出,以前年度的损益和权益不受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它仅对变更当期产生影响,并且要在变更当期对其影响数进行确认。例如,拿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来讲,其预计净残值或有效使用年限的估计发生变更时,通常会使变更当期的资产在以后使用年限以内的折旧估计变更受到影响。

3.2会计政策的变更。在新准则中明确规定,如果没有发生特殊情况,用追溯调整法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处理。变更所引起的累积影响数要对其期初留存收益进行调整,同时会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期初数也要进行调整。所以,期初的留存收益直接受会计政策变更影响,同时影响使所有者权益。另外,会计政策变更所涉及到的相关负债、资产科目的调整,会知识资产结构产生变化。

参考文献:

[1]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中国财经报.

[2]胡晓玲.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核算.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3]司马小.论会计政策、会计估价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核算.管理学资料.

会计报告财务会计 篇4

1 知识资本信息

知识经济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知识。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不再单纯是企业物质财富、企业规模大小的竞争, 而是拥有的知识资本在质与量方面的全面竞争。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存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上的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已日益显示出来, 这主要表现在实物性资产价值量的大小与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减弱, 甚至与企业现行市场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也减少。由于知识资本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财务报告中应该反映知识资本信息。知识资本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企业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先进技术、专利、品牌价值、商誉等, 在不能准确计量列入报表的情况下, 应通过其他方式披露有关信息。传统财务报告既不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 也不反映人力资本, 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额, 忽视了劳动者对企业的经济贡献。因而未来财务报告中应充分揭示和披露人力资源这项企业十分重要的资产及其有关的权益和费用。解决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 除了需要深入研究人力资源计量的理论和方法, 还要进一步涉及到人力资本的确认问题,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利益分配等问题, 具有很大的难度。

2 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

国家了解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 有利于国家科学地制订宏观调控措施, 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金融创新, 诸如期货、期权等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日益增多, 一些银行、证券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一批新“组合”的衍生工具, 像“封顶、保底”、“加固”、“互换期权”、“汇价幅度期汇”等。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变, 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 将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构成潜在风险, 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虽然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尚不成熟, 衍生金融工具尚不多见, 对企业的影响还不大, 但我们也应该及早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以配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价值、风险、未来收益可能性, 将是财务报告反映的重要内容之一。

3 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 股东十分关心股票的市场价值。由于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往往与股票的市场价值存在着较大差异, 且都是股票市价高于股票账面价值 (这种情况在我国的A股市场上特别明显) , 这就给公司经营者提供了通过权益交换方式来增加利润的机会。比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 可以通过降低转换价格的方式来降低债券利息, 因利息率降低而减少的利息费用就转化为企业利润, 使企业利润增加, 但另一方面转换价格低于股票市价的差额则会导致原股东权益的稀释, 使原股东蒙受损失。因此, 公司这种利润增加是建立在对原股东权益稀释基础上的, 这究竟是对公司原股东有利还是无利, 在现行财务会计中并没有反映, 它所反映的只是因利息费用减少而增加的利润, 而将原股东权益稀释的核算排除在外, 这必然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行为加以肯定, 从而容易做出有损自身经济利益的决策。因此, 财务报告在这方面有必要加以改进, 提供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

4 企业全面收益的信息

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企业报告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间的差额, 其确认必须遵循实现原则。传统收益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 这使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置于收益计算之外, 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 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

在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币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 传统的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差异不大, 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用传统收益也可做出较为正确的决策。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 币值变化频繁, 以上两种收益的差异日益扩大。这样, 如用传统的会计收益作为基础进行决策, 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全面收益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报告期间内, 除与业主间的交易 (股东投资、股利分配) 外, 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 (净资产) 的增减变动。由此全面收益应分为两部分:已确认且已实现的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 如未实现的财产重估盈余、未实现商业投资利得 (损失) 等。

在我国, 企业披露全面收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是因为:我国的资产市值变化大, 一些企业, 特别是老企业, 持有资产的现实价值与会计资产账面价值相差甚为悬殊, 这种差异必然是一种预期损益, 将它揭示出来可以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 有利于投资者和信贷人的决策;可以有效地遏制企业操纵利润。将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通过诸如资产置换等方法转变为本期损益是最常见的操纵利润的方法, 如果采用了全面收益报告, 就能从根本上杜绝用这种方法操纵利润的可能性, 从而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全面业绩报告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选择以下处理方法:扩充收益表, 以包括财务业绩的所有项目;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 作为传统收益表的补充;同权益变动表合并, 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项组成部分。

5 影响公司未来价值的预测信息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 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同时, 由于报表使用者自身在经验、技术和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某些欠缺, 无法对企业的未来情况做出合理的预计, 企业应当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企业未来价值趋势的预测信息。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 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 增强用户决策与评价相关性, 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 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如何披露预测信息, 目前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从理论上讲, 最佳的披露形式是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 但从实际上来看, 要编制准确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难度很大, 可行性差。从实践上看, 世界上许多国家仅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每股收益的预测数据。编制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不但从技术上存在困难, 更重要的是没有使用价值, 人们从自身利益角度去考察一家公司, 必然会因其对收益和风险的态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价值, 既然如此, 企业也就不必要编制全面的预测财务报告。披露企业未来价值趋势信息, 应是在表外尽可能详细地披露和预测与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 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盈利性预测、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信息, 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当然, 预测信息的提供也应当注意成本与效益, 并加强规范和监督, 提高其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参考文献

[1]阿尔文.A.阿伦斯、詹姆斯。K.洛布贝著, 李斌等译.审计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1.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3]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会计报告财务会计 篇5

第一条、本学会名称为杭州科技职业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会。第二条、本学会是由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非会计专业学生自愿参加的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组织机构。

第三条、会计学会的宗旨和任务:以“展现校园风采,扩展学生知识,繁荣校园文化”为宗旨,本着“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原则,为对会计知识感兴趣的非会计专业同学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以培养我们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并吸引和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我国会计事业培养后备力量作出贡献。

第四条、本学会受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会计专业教研室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本学会的学习地点设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室,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第二章

活动范围

第六条、本学会的学习范围如下:

(一)组织学院非会计专业学生,开展会计理论交流和讨论,促进会计知识的推广和运用;

(二)研究和推动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参加会计学习教育

(三)发挥学会的优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智力服务工作。

(四)发挥学会联系学院会计专业教师与会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五)其他符合学会宗旨的业务活动。

第三章

第七条、申请加入本学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非会计专业大

一、大二学生,热爱祖国,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道德风尚,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拥护本学会的章程;

(二)拥护本学会的章程有加入本学会的意愿;

(三)对会计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

(四)能听从上级干部的安排并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八条、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只要符合以上条件;

(二)提交入会申请 ;

(二)经本学会委员会审查通过;

(三)由委员会发出会员证 第九条、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每位会员都承担着对会计事业及会计学会的活动进行宣传的义务;

(二)每位会员应认真完成每次安排的学习任务,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讨论,并积极完成科研任务,上交科研成果

(三)每位会员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届与会计相关的活动

和竞赛

(四)老会员应给予新会员在学习、经验上的大力帮助,培养新会员迅速成长

(五)每位会员都应有创设良好实验环境,爱护好实习实践的资料和材料的义务

(六)维护本学会的合法权益

(七)维护本学会的形象和团结

(八)积极向学会领导机构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第十条、会员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享有下列权利:

(一)有权到学会资料室查阅、借阅资料;

(二)有权定期使用相关设备;

(三)优先享有会计知识方面的被指导权和实习权

(四)对本学会工作的建议权,批评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会员有退出会计学会的自由,会员退出学会必须提前一周向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经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交还会员证并注销会员档案,凡退学,转学或毕业的会员,一律不再保留会籍。第十二条、凡违反本章程或长期不履行会员义务或有损本学会声誉和利益者,经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开除其会籍并备案。会员如果三次无故不参加本学会活动,视为自动退会。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十三条、本学会理事会是学会最高权力机关,本学会的重大决策,工作和经费使用情况以及对会员的鼓励和处分都必须经学会理事会通过。

第十四条、学会理事会由会长,秘书长,副会长及各个部正部长组成。第十五条、学会设会长1名,秘书长1名,副会长1名。学会还设以下干部:策划部、宣传部、学习部和外联部四个部门正副部长各1名。第十六条、干部职责

会长:全面负责学会工作,向指导老师汇报工作。

秘书长:协助会长工作,负责相关具体事务。

副会长:协助会长及秘书长的工作,并负责对四个部门工作的安排分工。

部 长:部长负责自己部的所有具体工作,协助秘书长管理各部。

副部长:协肋部长工作,并负责部内相关事务。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本章程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协会成立之日起生效。第十八条:本协会章程的修改,必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经会计教研室审查同意后生效。第十九条:本章程最终解释权属会计协会。

附则另议 附:

应学习课程及职业能力培养 会计基础理论与实务

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会计信息基本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内容: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等 财务会计实务 培养学生的常规会计事项的处理能力,掌握各类会计业务的处理(出纳核算、固定资产、投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等)会计信息化 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整体工作流程,了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特点和工作规范等。

税收理论与实务 在会计实务正确核算涉税业务,能进行纳税申报等

推广词

(一)会计你的财富,会计你的人生!

(二)让会计延续你的管理梦,快加入我们吧!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会的介绍

本学会坚持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致力于培养多技能人才,针对广大非会计专业学生,尤其是对会计专业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

专业和已经就读会计专业的学生。该学会提供各项会计培训,接受会计专业教研室的指导,学习让你收益一生的会计知识哦!

(二)学会纳新的目的及意义

让广大爱好会计专业的学生拥有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你们延续或继续最初的梦想,拥有绝对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会计专业高素质人才,会计你的财富,会计你的人生!

(三)纳新的要求

具有专注、务实的工作作风,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只要你有学会计的意愿,就可以加入我们哦!赶快加入吧!

(四)所提供的平台

提供专业知识学习的平台,接受专业会计教师指导并提供相关,通过各类知识竞赛及相关活动让热衷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展身手。还不心动吗?

设计者:会计1003班郑菊仙

财务会计如何向管理会计转型 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

1 当前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臃肿的财务核算队伍占据了企业大量的成本

尽管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增加价值,或者说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但财会部门在企业常常被当作成本中心。虽然基本上所有企业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是日常核算仍然占用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某网站进行的职业规划调查中,大部分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不赞成大学生选择会计专业。会计核算队伍的成本体现在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显性的成本是从事核算工作会计人员的薪酬和办公经费等。隐性的成本则是会计人员即便在其主业—核算工作中,有时连最起码的与业务部门数据核对一致都做不到,这一点在相当多企业都成为一种常态。

1.2 财务会计工作重事后轻事前、事中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会计核算,重视报表的产生,重视对事后结果的计量与记录反映工作,而没有更多的发挥其财务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职能。这种重算账,轻分析,重事后结果,轻事前预测规划、事中控制调整的问题造成了早期的财务软件主要是为适应会计核算需求而设计,并没有涉到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功能。

1.3 财務会计人员重报告、轻分析

信息和大数据对企业的影响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不仅仅是财务信息,还有非财务信息。如何在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报告的同时,还对这些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各种决策就显示十分重要了,就目前来看,会计信息系统仅是实现了较低层次的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财务人员重报告轻分析的格局必须有所转变。因而如何更好的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经过深层次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突出问题。当然,这也依赖于高素质的财务分析人才。

1.4 财务与业务难以实现一体化

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所有部门都有业务联系,但是据作者本人的工作经历和了解,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无法实现同源和一致,业务部门倾向于采用自身数据作为决策依据,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更是把脱离业务的会计逼到墙角,也就是说财务会计及其从业人员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从现实来看,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类型大多是财务会计核算背景出身,过多的财务会计人员埋头苦干满足于外部监管方对于报表的需求,而忽视了真正对于企业管理的参与。虽然从事了一些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工作,但从财务会计资源以及人员素质的角度来看,明显不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多元化集团公司的成立,财务会计核算人员分布大江南北。

2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分析

2.1 科学界定管理会计边界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界限看起来容易划分,其实财务会计在很多方面体现出管理会计的特征,管理会计的不少方法也可以用于财务会计核算(例如作业成本法),二者的划分不像教材中所说的那样清晰。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但是管理会计的范围在当前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甚至于很多企业把会计领域里边不属于财务会计核算的通通都划归到管理会计当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成本会计、运营管理等具有多方面交叉,但作者认为管理会计的边界不能无限制扩大,首先要把管理会计划归到会计范围之内解决问题,侧重于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否则对管理会计在企业发挥作用是有害的。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认为财务会计不能仅仅以出具财务报告作为目标,为内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为管理会计提供信息来源,这样才是财务会计。

2.2 财务会计人员转型路径始于共享服务

应该看到,当前财务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最主要的障碍是无法摆脱眼前大量的简单重复性的会计报表核算工作。这些工作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更为糟糕的是,许多单位的财务部门甚至还认为自身人力资源缺乏。这个问题的背后暴露了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低下,信息化水平不高。为此财政部会计司在今年推出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鼓励企业采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促进财会部门的职能从侧重核算向管理决策导向转变。这恰恰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起点。管理会计的转型要求必须先要解放财务会计人员,并为管理会计真正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些都是实施管理会计的基础性工作。

2.3 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管理会计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要想使管理会计得到推广应用,需加大对会计人员素质教育和培养的力度。当前来看,我国现有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还是过多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向管理会计的转型需要管理会计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推动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作者认为,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问卷等调查工作,不能仅仅面向会计人员,更应该面向高管和业务部门发放问卷,因为会计发挥作用需要通过管理和运营才能实现,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程度必须以是否满足管理和运营的需要为判断标准。根据作者对当前已经进行的管理会计问卷调查方法来看,研究者还都是站在会计人员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仅仅对会计相关人员发放问卷,那么管理会计工作是否能满足管理和运营的需要就可能片面,也就不能解决目前会计人员和管理以及运营部门的矛盾,即便从组织上突出管理会计,最终还会保持“孤芳自赏”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崔锡斌.从管理会计的特性看管理会计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王利方.管理会计在中小型制造企业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

[3]曹洁.管理会计边界问题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

会计报告财务会计 篇7

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 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在商业领域, 从研发、销售到供应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大数据在为企业创造着信息价值和成长机会的同时, 也必将给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制度带来深远的变革。通过过滤非价值信息, 熟练运用财务数据的搜集及分析技能, 企业财务人员和财务决策者同样可以分析非财务数据和其他数据库, 将大数据变得更精简、更结构化、更具价值。机遇也伴随着风险, 大数据时代对财务报告可靠性和公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报告必须更具及时性且满足不同利益者的需求, 否则将会面临在公布时其信息价值被大数据中的非财务信息“清空”的风险。大数据时代下财务人员需要更先进的分析技术将无规则的海量资料转换成结构化的衡量组织绩效和投资风险的信息。为保持财务报告的透明性、相关性、及时性, 满足不同利益者的需求, 企业在经营和报告期间被要求披露更多的内部管理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与此同时, 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将会加大大数据产生的信息管理风险, 如隐私泄露、商业欺诈、选择性偏差等等。为此, 在大数据时代下, 财务人员和决策者应思考:如何使财务报告满足相互冲突的利益相关者的及时性定制需求?如何将“碎片化”的数据转换成“结构化”的信息?如何让会计报告反映更高的管理会计及公司治理信息含量?

二、大数据时代传统财务报告及财务决策面临的变革与挑战

(一) 传统报告的计量静态单一性

会计学者一直对会计报告目标持怎样的观点争论, 主流的观点有决策有用的信息观 (Ball&Brown, 1968) , 衡量观 (Feltham, 1995) , 谨慎主义 (Basu, 1997) 等, 同时引发了关于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争论。会计准则的制定与调整往往是在特定经济周期不同利益者的多重博弈的均衡结果。1983-2006年和2010年至今的资本市场资产泡沫形成及膨胀时期, 衡量观和市场价格往往被奉为神牌并进一步助推泡沫的发展, 债权人和监管者妥协于贪婪的投资者和狂傲的经营者。而当1968-1983年及2007-2009年资产泡沫迅速破灭时, 信托责任和历史成本、会计稳健性则被认为是最可靠的计量标准, 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盲目、过度投资行为被债权人和监管者有效抑制 (Jensen, 1986) 。对于不同的风险偏好者来说, 历史成本和市场价格评判也莫衷一是。债权人和监管者更重视历史成本, 投资人和管理者更重视市场价格。尽管这两种模式彼此争论, 但却无法完全否定且优势互补。在经济波动加剧的大数据和大资本时代, 尽管历史成本因为忽视价格信号而在信息反映上变得更加无效, 但却能在错综复杂的资讯中保持稳定性;而市场价格虽然在瞬间变换的信息上反映灵敏, 却因受到非理性情绪等非基本面因素干扰而加剧波动。目前的财务报告一项资产确认只能选择一种计量属性的“排他性模式”显然无法满足不同相关利益者的需要。

(二) 传统报告中的货币假设和分录单一结构

大数据时代让资产的关联性和信息的传递性增强, 而传统的财务报告忽略相关经济变量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一年, 2006年8月, 美国旧房销售中间价比上年同期下降1.2%, 11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跌。2006年9月, 新房中间价比上年同期下降9.7%, 创下近36年来的最大跌幅。雷曼兄弟公司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 2006年获得次级抵押贷款的美国人中, 约有30%无法及时还贷, 全国约有220万人可能因为最终无力还贷而失去住房。而道琼斯指数却在2007年10月创出新高, 随后的美国乃至全球股市疯狂下跌比由房地产次贷泡沫破灭足足晚了一年, 这足以说明虚拟资本市场价格在惯性和非理性情绪下会偏离真实资产价值, 且迟滞于如房地产市场等实体经济的反应。在危机面前, 财务报告并没有提前猎取到导致市场价格“雪崩”的外部市场信息, 而一味被追责市场价格暴跌引起的传染效应 (Contagion Effects) (Allen and Carletti, 2008) , 财务报告永远只能当做经济危机的替罪羊。传统会计报告只对资本市场或现货交易价格本身记录感兴趣, 而一直忽视影响资本市场和资产价格的外部经济系统分析, 导致无法发现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现象。对传统会计货币计量和分录结构只记录货币数量信息的桎梏, 导致传统的盈利数据只有2%-5%的资产价格变动解释度 (Lev, 1989) 。传统会计报告不仅仅忽略外部价值活动, 而且在内价值活动分析上也容易得出误导的结论。如在市场萧条环境中面临亏损时, 按照传统会计成本核算, 企业继续加大产能将会降低单位固定成本提升整体利润, 因此管理层往往利用此会计盈余管理手段掩盖经营失败, 但加大滞销产品的投产只会恶化企业现金流状况。又如, 传统制造费用等公共费用的分摊方法是典型的“以费定产”模式, 也就是按照产量或者机器工时分摊制造费用, 产品单位利润决定于每种产品的投产规模, 而不是取决于该产品对公司价值的边际贡献, 这无疑扭曲了产品的真实利润。

(三) 传统报告披露形式简单

信息革命推动了产业专业分工和管理网络化的发展, 价值主体之间面临着更庞大而复杂的数据交换。由于大数据分析技术降低了组织之间信息交换成本, 某一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活动已不再是一家企业的内部行政计划所能完成, 而更多依靠优势互补的专业分工来完成, 因此相互持股、互派高层、股权置换也使成为企业战略同盟的常见合作形态。传统信息披露已远远不能满足公司治理的要求:第一, 子公司关联信息披露和审计不足。上市公司大股东可以利用其控制的子公司改变甚至操纵合并报表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 而子公司或关联公司的报表根据现行法规并不需要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公布和审计, 例如2012年11月惠普宣布其在英国的子公司Autonomy涉嫌会计作假, 总公司110亿美元的收购项目预计将减值88亿美元, 而投资者早在2011年10月已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获知被并购相关信息并对惠普股价做出反应。第二, 股东或者管理层利用股权交易错综复杂, 目前的会计报告无法准确记录和衡量重大事项信息披露如董事户变更、重大损失对实际控制人的控股比例、管理层绩效、大股东、中小股东利益、股票价格的影响。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大数据背景下, 那些传统会计报告不会确认、且与交易无关但十分频繁、重要的非财务信息, 如企业商誉、人力资源、管理层战略管理与规划能力、客户满意度等各种“软资产” (Soft Assets) , 通过互联网的采购价格信息平台 (如阿里巴巴平台) 、客户评价平台 (如大众点评网) 、企业征信系统等第三方平台可实时提取, 已成为投资者识别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传统会计报告如果不加改进, 可能在对外公布之前, 资本市场已经几乎“清空”了原本应具有的信息内涵。

三、基于多维会计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研究

(一) 融合的基础

(1) 思想的一脉相承。早在千年前的国家管理中, 巴比伦已经开始实施信用管理, 埃及的官厅会计建立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的周王朝已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预算和审计程序的制度和机构 (Michael, 1977) 。可见, 管理会计思想远早于500年前形成的财务会计理论。20世纪以来, 管理会计思想为现代会计理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源泉, 标准成本、ABC作业法丰富了会计科目体系并推动了成本管理精细化的革命, 预算控制和分权管理等内部控制有效评价成为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的重要保证 (SOX404, ) , 资本预算模型促进了会计报告现金流量表的标准化进程, “平衡计分卡” (Kaplan and Norton 1996, 2001) 已成为的会计报告的绩效评价工具。管理会计成为在组织结构变革、组织环境治理、组织行为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战略决策支持系统 (Atkinson, etc, 1997) 。管理会计所倡导的“组织控制管理”和“价值活动分析”既是对现有会计报告的有益补充, 又是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的未来变革方向。 (2) 目标的统一性。IASB与FASB联合概念框架 (FASB, 2008) 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现在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等报告使用者作出合理投资、贷款等经济决策时提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被对商业经济活动有合理认知的、并愿意通过合理努力进行信息研究的报告使用者所理解。联合概念框架 (CF) 仍将会计报告的目标定位为决策有用性, 同时强调了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和资源配置信息的披露义务。IMA (2008) 将管理会计定义为一个包括支持管理决策制订、计划及绩效管理系统设计, 并且在财务报告和控制中提供专业见解、在战略规划及实施过程中辅助管理的职业。战略是关于一个组织对“将要做什么”、“将要不做什么”做出选择 (Kaplan, 2007) 。管理会计正在扮演着战略业务角色 (Lawson, 2009) , 引导着绩效管理职能, 规划与预算, 公司治理,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这些都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内部信息提供者的角色, 正是这些战略职能帮助一个组织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也财务会计决策有用性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管理会计信息必须对管理者相关且有用, 而财务会计要求管理层向外部报告使用者提供可理解的信息。如果没有管理会计的决策有用性, 也就无法保证财务会计的决策有用性, 这也是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和资源配置信息的披露义务所在。尽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各有侧重, 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也经常不一致, 但一个创新的提法是, 财务会计报告是过滤化、标准化的、改进后的管理会计报告, 两者的目标应是统一的, 而两者报告内容的差异也为财务政策经济后果的研究提供素材。

(二) 融合的条件:多维会计思想

多维会计指借鉴动量会计 (三式会计) 、作业成本法和平衡计分卡等现行会计管理理论的优点, 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 并以记录价值活动的业务表单 (Business Sheets) 为核心, 力求把核算流、现金流、管理流融合在业务分录 (Business Entries) 中, 将财务与人力、控制、客户等非财务指标合为一体, 实现信息同步共享和战略价值报告的多维信息系统 (赵序海, 2014) 。基于多维会计的财务报告体系将在纷繁复杂的数据环境中细分价值链条上的每一项活动, 并通过业务分录全面记录业务表单9W要素, 分别是主干层次 (Who主体、Whom对象、What内容) 、辅助层次 (When时间、Where空间、Way方式) 和实现层次 (Why目标, Warrant保证, Worth价值) 。多维业务分录将价值活动信息分为表单维度、核算维度和管理维度。表单维度是包含如表单类型、对象、时间、执行人等事项要素, 核算维度分为会计、现金流、税务维度, 管理维度包括预算维度、动量维度、评价维度等。从价值活动、业务表单、多维分录到多维会计报告, 多维会计实现了多元计量属性确认、个别企业潜在财富区间分析、公司治理协调和战略协同。

(三) 融合的趋势:边际革命和边界革命

当20世纪60年代宏观信息经济学从经济学领域刚刚引入到会计学时, 由于精确数据匮乏导致增量收益可能远比收集和分析详细成本数据的增量成本要低, 因此一味追求信息数字的精确化管理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摩尔定律问世之后的近五十年里, 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提高。即使是面对上千种产品、成千上万的客户、每月无数笔交易的公司, 详细、高频的数据可在信息交易平台上很轻易地取得。在大数据时代下以数据挖掘分析技术为载体的精细化管理将会对会计报表列报及会计报告披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联合概念框架 (FASB, 2008) 指出, 为实现财务报表之间保持高度综合性、系统性和内在一致性 (第一个目标) , 为满足评估未来现金流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而进行的财务报表信息分析要求 (第二个目标) , 财务报告列报应将业务 (价值) 活动按照不同经济实质特征合理分解成包含类似项目的组, 如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终止活动等, 以有利于分析财务报表的流动性和财务弹性 (第三个目标) 。以价值活动为导向的财务报告体系开始逐渐与以经济活动分析的管理会计理论融合, 将以更深层次的视角解构财务报告与经济活动的混沌、共振和背离关系。建立以价值活动为主导的列报信息分解远远不是会计报告变革的结束, 而仅仅是“边际革命”的第一步。当20世纪70年代微观信息经济学 (契约经济学) 引入到会计学 (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 从而引发会计学的契约革命时, 会计学者就越来越对企业的微观结构感兴趣, 并一直致力于研究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引致的会计报告信息质量下降问题 (Christensen, 2009) 。在信息技术欠发达的传统计量年代, 传统会计数据只是简单的汇总, 会计人员将零散的会计数据经过确认、记录和计量程序最终汇总为单一的数字, 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又将其按照自己的需要分解组合, 这对整个社会资源造成了一种巨大的浪费 (葛家澍, 2011) 。大数据时代的财务共享中心和第三方数据共享平台提供了丰富的高频交易数据, 越来越多会计学者利用其开始传统会计报告以外的信息含量如宏观经济因素 (陆正飞, 2013) 、内部控制 (Zhou, 2012) 、重大事项、业务数据等因素对微观企业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下产生的原汁原味的信息更能传导和预测企业的内在价值, 这些数据的有效性不仅仅依靠董事会单方面发布的公告, 更需要具有公信力的数据平台或机构鉴证。房地产交易平台、大型电子商务及客户评价网站、经理人市场等都能作为公平、符合资质、活跃交易的第三方 (简称公信第三方) , 会被认为是更有效传递市场信息和规范公司治理行为的媒介。一个被人们早已熟悉的公平、符合资质的第三方例子是资本市场—外部投资人不再信任内部管理者发布的财务收益时的一个替代变量。事实上如果资本市场因为非理性情绪而失灵时, 投资者仍会选择其他活跃的第三方作为替代变量。大数据时代将会引发财务会计报告的“边界革命”, 将活跃的、非结构化的价值活动信息转变为标准化的、结构化的、可累积的财务报告语言是边界革命的关键一步。

四、以价值活动为中心的多维会计报告体系设计

会计报告的“边际”革命和“边界”革命拓展了深度和广度。“边际”革命就是运用边际技术衡量环比、预算、行业等收益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动态预测经营收益的变化趋势;“边界”革命就是充分利用董事会公告、公信第三方数据分析、公司治理等信息披露、记录和报告攸关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大信息, 挖掘企业的潜在财富和战略价值 (品牌) 。多维会计报告体系的使命就是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先进理论, 通过多维记录、计量、报告和分析价值活动, 为制定、执行和实现企业战略提供最优决策服务。为了更好地对比多维会计和传统会计, 文章结合A公司的十余笔业务概要表1, 通过多维分录表、财富表、综合收益表来展现以价值活动为中心的多维会计报告的功能和优势。

(一) 更多元的“多棱镜”:从单一属性到多元维度

新设计的财富表2横向表示各种价值计量属性, 纵向按照经营、投资、筹资、终止、分配等价值活动性质排列, 右列反映资产和现金流的调整关系的现金流量表。除此之外, 财富表还新增了动量分析、股东结构、资本公积结构等更丰富的信息含量。 (1) 描述价值活动的运动过程。多维会计将各种核算流 (会计流、现金流、税务流) 和各种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活跃市价、公允价值) 整合到统一的多维业务分录的核算维度表3中, 为投资者和管理层提供更多及时有用的决策支持。 (2) 潜在财富 (个体商誉) 的计量。从准则角度, 商誉是企业整体公允价值与企业整体账面价值的差额。目前在个别报表中, 因为按照会计准则计量的企业账面价值被认为是公允的, 因此现行会计准则中个别企业不存在商誉, 只有企业进行收购业务时才可能产生商誉。而笔者认为会计准则中的账面价值来源于对历史成本、活跃市价和评估价值等多种属性的组合。仅仅说会计准则的账面价值就是唯一公允是不准确的, 由于利益博弈会计准则一直在人为地调整, 真实的公允价值应当是介于历史成本、活跃市价和评估价值组合的最低值与最高值之间。这个最高值就是企业的内在财富, 在表4财富表中内在财富为135+10+35=180。而这个组合最高值与企业账面价值的差额就是个别企业的商誉。如在表2中, A企业的潜在财富 (即个别商誉) 为30, 内在财富为180, 是组合的最高值180与会计账面价值150相减的结果。虽目前无法被现行会计准则确认但却是潜性存在的, 因此又可以称为企业的潜在财富, 可作财富表中股东权益的一项列示在其他全面收益的贷方。随着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有公信第三方市场或平台在互联网上公布数据, 如产权交易市场、产品质量检测平台、客户投诉平台、企业信用平台, 他们对潜在财富的有效性并不差于企业内部产生的财务信息。

注:单位为百万;现行CAS会计中资本公积科目和其他全面收益无法实现对等衔接, CAS资本公积范围大于其他全面收益。

(二) 更营养的“萃取器”:从成本战略到价值战略

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差异化战略”。企业的任何一种价位活动都是经营差异性的一个潜在来源。在同一产业, 不同的企业的价值链也不同, 这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历史、战略以及实施战略的途径等方面的不同, 同时也代表着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潜在来源。信息时代下的微信、阿里巴巴、淘宝、百度的强势崛起以表明差异化的“客户”战略逐渐代替“成本”战略, 与客户交易的大数据价值可以从核心业务延伸到非核心业务, 如微信、淘宝分别从无线业务延伸到互联网通讯、金融、广告业务。新设计的收益分析表5, 通过报告多种属性收益和分析各种收益动量, 深化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 优势资源向优质客户转移, 提升企业运营的周期和行政管理效率。 (1) 价值活动效益分析。为了全面地保证产品在每个价值链活动环节都符合客户的质量要求, 多维业务分录的管理维度表4通过建立一系列严格的控制标准和非财务指标来衡量本期交易结算金额与上期水平、行业水平、预算计划、协整效益的差异水平。如在收益分析表5中, 首先通过业务分录表5确定各管理维度的期初余额, 由于是预计实现数, 为了抵消实际发生金额, 因此动量期初与实际发生额符号相反。其次, 将各价值活动记录到业务分录中, 如表1业务5, 取得实际收入8000万, 结转营业成本5000万。再次, 通过不同动量记录可同步统计出预算收入完成率98.7% (80/81) 、收入回款率100% (80/80) 、客户满意率106% (85%/80%) 等指标。最后, 将统计结果镶嵌到内在估值中。

注:活跃市价用于活跃市场的资产计量;评估价值用于不活跃市场的资产估计;单位为百万。

结合表1, 以下推导了从各维度动量推导出期末股东财富、期末现金财富的过程:

其中, AR:实际收入;AC:实际成本;Wt:第t期末收入;W0:第t期初成本;△Budget:预算动量;△Industry:行业;△Cointegration:协整动量;△Cash:现金动量;BR:预算收入, BC:预算成本;IR:行业收入;IC:行业成本;C0R:协整收入;C0C:协整成本;CAR:现金收入;CAC:现金成本;IDt:第t期业主投资及分红;NIt:净收益。 (2) 周期管理和行政效率分析。多维业务分录中的表单维度表6记录了涵盖了价值活动必备的信息, 通过表单传递和科目记录过程表5中不同责任人签发时间的统计计算出运营周期、融资办理周期、投资结算周期表7, 为提升行政效率提供凭证依据。

注:协整效益指为了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 集团内各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使彼此经营业绩均提升的效益。

(三) 更有效的“显微镜”:从外部审核到内部治理和披露

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无不建立在公开的信息披露的基础上。2014年开始, 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 监管部门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申请文件进行合规性审核, 在充分信息披露的基础上, 由投资者自行判断企业价值和风险, 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多维会计报告结构化的事件记录方式、全面而严密的逻辑关系和严格的治理和披露机制将为构建中国“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取向, 突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市场环境发挥积极的作用。 (1) 更严格的勾稽关系。严格和内在一致的报表逻辑关系 (如股东财富、现金财富、收益、动量之间的关系) 能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Xie, 2012) 。多维会计报表通过财富表这一主线, 通过融合管理会计的理念, 形成了以财富动量为基础的逻辑推导, 更有效地观测了企业内部运营活动和外部经营环境与财务报告的内在关系。总结表3、表5, 可推导出报表间的勾稽关系。第一, 财富与财富动量的关系:

注:单位为百万。

注:单位为天数。

其中:△IWt:第t期股东财富动量或股东财富净额;Wt:第t期末股东财富;Wit:第i项活动 (如经营、投资、融资、终止活动) 第t期末股东财富;PWt或△IW:第t期潜在财富或内在财富动量;IWt:第t期末内在财富;△SWt:准则属性财富动量, SWt:第t期末准则属性财富;△HWt:历史成本财富动量;△MWt:活跃市价财富动量;△AWt:评估价值财富动量;HWt:第t期末历史成本财富;MWt:期末活跃市价财富;AWt:期末评估价值财富。第二, 股东财富与收益、收益动量的关系:

其中:CIt:第t全面收益, IDt:第t期业主投资和分红, NIt:第t期净利润。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CAS:中国会计准则。OCS:其他资本公积, OCIt:其他全面收益。CIit-1:第i项活动 (如经营、投资、融资、终止活动) 第t期初全面收益。△CIit:第i项活动 (如经营、投资、融资、终止活动) 第t期末收益动量。第三, 现金财富与收益、收益动量的关系:

其中:△CAWt:本期现金财富动量;△NCAWt:本期非现金财富动量;CAWt:期末现金财富;CAWt-1:期初现金财富, ACIt:全面收益调整数;CAWit:第i项活动 (如经营、投资、融资、终止活动) 第t期末现金财富。 (2) 更严格的治理和披露机制。大数据的庞杂性和非机构性加重了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控制者可能通过有意或无意地选择性偏差对己有利的信息, 这就给报告使用者通过外部监督和合同约束手段解决代理问题增加了难度。建立和完善全面、透明、公正的重大信息披露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前提。如企业应及时评估和披露无形资产、重大技术设备的公允价值, 防止在置产置换和债务重组中发生利益输送行为;审计机构可通过调阅资产的不同计量属性记录快速查到被投资企业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关联子公司的财务报告应接受审计才能纳入到合并报表中;投资者能及时从公开的信息中董事会和股东结构的变化;应防止投机者和管理者利用宏观政策信息掩盖公司真实业绩等等。多维业务分录设计了治理维度表7, 以表1业务 (11) 为例, 通过记潜在财富减少3 (-30×10%) , 衡量了重大事件对公司治理层和资本市场的影响程度, 为设计信息反应系数来检测信息披露制度有效性提供数据来源, 以及为审计部门对企业信息披露的有效性评价提供依据。

五、结论

会计报告财务会计 篇8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高校投资主体单一, 经济业务简单, 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高校自身内部管理的需要, 财务会计和基建会计分离, 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投资主体多元化, 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和多样, 财务会计和基建会计两账分设, 导致会计信息割裂, 不能适应现实经济环境下相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 尤其是部门预算改革及其相关配套改革的逐步推进, 两账分设, 高校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问题更加突出。

一、高校财务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存在的问题

1.两账分设, 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全面、不充分, 不能满足相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大规模扩招以来, 基本建设进入了高峰期。高校的基建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自筹、银行贷款和国家拨款。高校不同渠道取得的基建资金进入基本建设领域后, 在基本建设过程中使用, 形成相应的投资支出, 这些投资支出构成高校未完工基建产品即在产品的实际成本, 是高校资产的一部分。但由于两账分离, 投资支出只在基建会计中反映, 不在财务会计中反映。只有当工程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后, 财务会计才将完工基建产品的成本即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的成本登记入账。因此, 高校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完整、充分地反映其收支情况和财务状况。即使按规定, 高校在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报表时合并基建报表中来源于财政性资金的基建拨款及其形成的基建投资和基建结余资金, 但对于基建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或其他非财政性资金的高校来说, 合并基建报表后的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仍然不能全面、完整、充分地反映其收支情况和财务状况。

2.两账分设, 导致高校会计信息失真。按照规定, 高等学校作为贷款主体向银行取得的基本建设投资借款, 要在财务会计中反映,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借入款项”科目。将取得的银行借款拨付基建时, 财务会计做借记“应收及暂付款”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基建会计在收到拨付的基建资金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基建拨款一本年自筹资金拨款”科目;这部分资金在基本建设过程中使用时, 基建会计做借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待工程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 财务会计才根据交付使用资产的价值做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 贷记“应收及暂付款”科目。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期长, 往往要跨年度有的甚至跨几个年度, 因此, 基建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的高校, 在较长的时期里, 资产负债表中会有大额应收及暂付款。而这部分资产在基建会计报表中又以银行存款、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形式存在。两账分设, 既虚增了资产, 还不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

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以及《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 基建投资借款利息应记入建设成本, 但由于两账分设, 高校作为借款主体向银行借入的基建投资借款在财务会计中反映, 支付的借款利息作为支付当期的事业支出反映在财务会计中, 不记入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 导致固定资产价值低估。因此, 用银行贷款进行项目建设的高校, 由于两账分设, 会计处理的最终结果是既虚增资产, 又低估资产价值,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两账分设, 增加了管理和核算的中间环节, 降低了管理效率, 增加了管理风险。由于两账分设, 基建资金的划拨、资产的交付, 以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国家基本建设拨款的使用等, 需要在两套账之间增设相应的管理环节, 设计相应的内控程序, 同一笔业务, 需要在两套账中分别记录, 导致重复劳动, 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管理风险, 降低了管理效率。

二、高校财务会计与基建会计融合的对策

1.整合现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为融合高校财务会计和基建会计提供制度依据。高校作为事业单位, 其财务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存在的问题, 也是我国所有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高校会计核算的改革与国家整个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体系的改革密不可分。我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主要由《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试行)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与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资金核算有关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组成。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步到位, 必须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现阶段可行的是整合现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取消《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将《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的相关内容充实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 提高高校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 改进高校会计信息的质量, 满足相关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和决策需要。

2.完善会计科目体系, 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在现行高校财务会计科目体系中增设“物资采购”、“工程物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资产类科目, 核算高校为工程项目建设储备的材料物资以及发生的各类投资支出;取消原“借入款项”科目, 增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个负债类科目, 分别核算高校向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 (含一年) 和超过一年的借款;增设“基建拨款”科目, 它属于收入类科目, 核算高校国家基本建设拨款的取得和转销情况。

3.完善会计报表体系,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满足各相关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和决策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 资产类增设物资采购、工程物资、在建工程等项目, 负债类取消借入款项, 增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个项目;在净资产类未完项目收支差额项下增加基建拨款项目。

在收入表中增加基建拨款项目。

增设基建投资表, 反映建设项目自开始建设起到本年末止基本建设资金来源以及基本建设投资支出情况。

增设待摊投资明细表, 反映本年实际发生的各项待摊投资数额。

增设现金流量表, 使相关信息使用者了解和评价高校的现金流量, 并据以预测高校未来的现金流量。

4.规范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随着高校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和多样, 现行高校年度财务决算报告中的决算说明部分过于简单, 且没有统一的格式和要求, 不便于相关信息使用者理解高校会计报表。因此, 规范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 对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作出解释, 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加深入地理解高校会计报表的内容, 全面分析高校的收支情况和财务状况, 作为决策参考。

三、会计核算举例

(一) 基建拨款的取得及其使用和结转

1.取得基建拨款时, 做如下会计分录:

2.支付工程款时, 做如下会计分录:

以上为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的会计处理。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 则在支付工程款时, 做如下会计分录:

3.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时, 做如下会计分录:

同时:

(二) 基建投资借款的取得及其使用和结转

1.从金融机构借入款项时, 做如下会计分录

2.支付工程款时, 做如下会计分录:

3.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时, 做如下会计分录:

4.用自有资金归还贷款时, 做如下会计分录

同时:

摘要:高等学校财务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 会计信息割裂, 严重影响高校会计信息的质量。文章主要分析现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下高校财务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使二者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基建会计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6年10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号发布

[2].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试行) .财预字[1997]286号

[3].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文字[1997]280号

[4].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试行) .财预字[1998]105号

[5].基本建设财务规定.财建[2002]394号

[6].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财会[1995]45号

会计报告财务会计 篇9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不断发展, 理论知识也不断更新与创新, 体现在财会学科方面, 表现为财会学科核心课程的分解与整合。财会学科核心课程分别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在财务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过程中, 每门学科的专业性变弱, 取之的是综合性, 其外延不断的扩大, 使得四门学科之间的交叉部分越来越多, 其内涵不断被调整。实践而言, 财会工作也在其学科分解整合的大背景下走向趋同。因此, 研究财会学科核心课程之间的分解与整合, 不仅对研究财会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对财会实践工作也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此, 本文浅析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四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关系和实践整合。

二、财会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

财会学科的发展与经济理论发展和实践是分不开的, 其发展的沿革受到了市场经济理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影响, 但从其学科产生的历史来看, 财务会计产生历史是最悠久的, 亦称“传统会计”, 因其沿用传统的会计模式, 故称“传统会计”;因其侧重于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决策需要, 以外提供财务报告, 故也称“对外报告会计”。美国发生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则促成了新的会计准则的系统研究和制定。传统会计逐渐向现代会计改变, 为了适应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决策会计开始成为财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管理会计应运而生。1952年,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一专业术语, 标志着会计正式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笔者认为, 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作为会计学科的分支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出现便渗透其学科之中。

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 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代理理论的直接影响。比如理论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理论影响着财务会计的发展, 各种数学模型、组织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则对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造成影响。财务管理则与数理经济学和应用数学关系密切。

三、财会学科核心课程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一) 财会学科核心课程的独立性

财会学科核心课程相互联系, 但从定义及各学科侧重点而言, 四者之间是有所区别的:

从定义而论, 财务会计作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侧重于企业的资金运动的核算与监督, 通过一系列的会计程序, 为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相关人士, 如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财务会计侧重于会计的核算方面, 通过基础的会计工作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管理会计成为“内部报告会计”, 管理会计的演进是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行的, 与财务会计不同,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侧重于管理决策这一方面。相比财务会计, 其内涵进一步被扩大。

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部分, 笔者认为, 成本会计应该是管理会计中侧重于财务会计的一部分, 是比较微观的学科, 侧重点十分明细, 专指企业经营成本的核算, 成本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目标是帮助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 能够估算、降低成本与改良品质, 跟踪和控制产品和服务成本。

财务管理是前者的综合, 其外延和内涵进一步的延伸。从整个宏观的角度, 在整体的目标之下, 是关于资产的购置, 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 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其运营流程涉及资本的投资、筹资及运营管理。笔者认为, 财务管理是当前现代社会经济与现代社会企业制度的产物, 侧重于综合管理。

(二) 财会学科核心课程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四门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现象比较严重,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分析, 其重复交叉学科主要在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上, 两者关于管理、决策比较集中重复。特别是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存货控制方面。

另外在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 其交叉也比较严重。在西方, 有关会计的专业教材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合为一体的, 因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只是侧重点和性质有所不同而已, 成本管理会计被很多专家和学者认同。在我国, 注会考试中也将其合并在一起, 加上财务管理, 合称“财务成本管理”。

我国会计学科设置中, 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是并列在管理学中的工商管理学科下, 可以理解为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并列在同一学科层次。会计学是一门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学科, 会计所从事的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报告, 它的目的是向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据以作出投资决策的信息;财务管理学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直接对企业价值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管理, 主要涉及投资预算、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的决策管理, 两者息息相关, 不可分离。

四、四门课程的有效整合

鉴于上述关于会计课程四门核心课程的关系, 四门课程的有效整合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当前对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协调关键之处在于理清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系统的角度强调四门课程的区别及互补性。

首先是关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整合。成本会计应该是侧重于成本的计算方法, 至于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应该由管理会计课程来完成。笔者认为, 成本会计应该与管理会计相分离, 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其次,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但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管是从内容、标准还是功能方面都应该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因此, 关于成本的计算或者说是成本构成的核算方法, 应该通过成本会计课程去学习, 而关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未来成本的预算应该通过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来学习。标准成本制度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 同时也是预算管理的必要手段, 所以这是必要的重复,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有必要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详述, 而财务管理对此简单提及即可。

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 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分离, 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 在协调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关系方面, 应该考虑两者的性质, 财务管理性质在于宏观决策, 重在对会计技术方法的应用, 而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会计技术方法和基本原则的介绍。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 (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 、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 财务管理会计应该是在这些管理和方法基础上, 主要阐述证券股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 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在财务上的应用。在具体协调方面, 协调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内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具体划分如下:经济批量、短期决策、销售预测、利润预测、经营预算、经营杠杆、预计利润表划归管理会计。而将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专门决策预算、经营杠杆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划归财务管理。

再次, 在协调处理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方面, 笔者认为, 财务管理应将重点放在对这种方法的讲解上, 成本会计则应把重点放在如何使用这种方法对成本进行分析上。成本分析属于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一个重复点, 比如因素分析法。生产成本的计算及会计处理在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中都有讲述, 笔者认为财务会计应将重点放在会计处理上, 而成本会计则应将重点放在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等计算工作上。

五、结论

最后, 关于会计学科四门核心学科的有效整合切忌创造一个新系统, 用这个新系统来囊括这各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在考虑成本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时, 不能只以静态的眼光看待问题, 还应从动态的角度加以考虑。各门学科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教学内容也应不断更新, 将成本会计课程简单合并无法使学科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教学的角度而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衔接, 要贯彻成本会计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思想。J

参考文献

[1].牛彦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2, (6) .

[2].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3, (3) .

会计报告财务会计 篇10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价值评价

(一)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

从会计信息所呈现出的最直观的价值来看, 可靠性与真实性是决定会计信息价值的关键所在。如果一旦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 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将无法挖掘会计信息当中蕴藏的内在价值, 很容易产生被误导与相关利益受损。因此, 对于会计信息而言需要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入手, 肯定会计信息价值。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体系当中的关键构成要素, 两者的融合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推动作用, 其可以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得到保证。究其原因, 主要是两者融合后会计信息的内涵增加, 与其中一项单独比较价值更高, 这其中不仅仅包含了货币信息, 还包括物理量信息, 对增强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内在联系奠定基础, 会计信息质量得以全面提升[1]。

(二) 会计信息数量评价

会计目标在于为用户提供所需信息, 最大限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 降低决策的不科学性, 满足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要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成为会计信息数量变化的必然要求。一方面, 从信息总体数量上来看,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会计信息的整合与流通速度加快, 可以真正去面向外部会计信息需求者, 各类信息的融合与转化为会计信息数量的提升提供保障;另一方面, 从信息种类与数量上来看,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可让信息类型更加完善。两个会计体系之间的相互弥补, 使会计信息种类与数量得到丰富, 可提供非货币性信息与前瞻性信息内容, 确保使用信息更加全面与完整。

(三) 会计信息成本评价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实际上是一种会计信息之间的相互融合, 其结果必然使信息共享性增强。这一过程能够减少会计信息处理环境中重复的工作量, 最大限度地降低会计信息的成本。并且在成本降低的基础之上, 信息透明度更高, 使用效果更好。

二、会计价值评价视角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关键

(一) 融合体系构建

会计价值评价视角下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其展现出的价值已经在上文中有所提及。作为会计信息产生的主体而言, 想要挖掘会计信息存在的内部价值, 则需要高度关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发展, 这种表现出来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能否成功融合。市场条件下管理学科呈现出新的发展状态, 管理会计体系也随之发生改变, 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也得到极大的拓展, 展现出一些新的职能。这使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针对方向发生改变, 如何将两者融合则需要融合主体构建一个融合体系, 为两者融合提供途径[2]。

(二) 融合具体举措

会计价值评价视角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举措,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 变动成本法并将其融入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当中, 以成本分析为前提条件, 保证成本之间的转化与相互流通状态, 减少过程中测量与计算模型的贡献利润损失;其二, 建立财务会计确认基础与新的经济计量模型, 传统的财务会计基础模式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之上, 为均衡现金流量权需要补充新的确认基础;其三, 应用评估口径的评价。对于财务会计而言不仅要确认与计量债务资本成本, 还需要确认与计量权益资本成本, 理清投资回报率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资未实现部分;第四, 全面融合信息技术手段, 在会计工作当中肯定信息技术的价值, 确保信息技术的使用真正为两者融合提供便捷途径与技术支持。

(三) 融合数据共享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共享。首先, 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而言应该建立会计信息目录, 对分类信息进行重新安排, 形成目录编码, 并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目录中包含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 最大限度上满足信息处理要求;其次, 建立数据库与信息目录数据管理系统, 应用ERP系统更好的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对接, 为会计凭证的重新设计与会计账簿的处理提供保障;最后, 让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形成对接, 方便对生产与企业会计信息的操作, 有助于更好、更快、更及时的了解业务部门, 为财务运行位置与运行效果提供保障, 为信息共享的动态处理提供前提条件[3]。

三、结论

综上所述, 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国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融合作用显著。基于会计价值评价视角, 促进两者的融合, 真正挖掘两者融合的内在价值, 将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摘要:在整个会计体系当中存在多个分支,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则是众多分支当中的两个关键构成。为探究两者的融合途径, 笔者基于会计评价的视角进行探索实践, 得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价值, 并明确两者融合的关键点, 最终为展现出会计价值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视角,会计价值评价

参考文献

[1]庞金玲.会计价值评价: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中外企业家, 2014, 01:151-152.

[2]马驰.从会计价值评论角度分析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J].商场现代化, 2015, 17:214-215.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方法异同分析 篇11

【关键词】 管理 财务 会计

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分析

1.1服务对象的不同。財务会计主要是通过报告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之类的信息,以满足企业外部利益集团的需要。这里,“外部利益集团的需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利益集团为维护其投资的安全性与收益性作出投资决策的需要;二是评价考核企业管理者履行其受托经营责任情况的需要。同时,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为管理当局提供企业内部规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所需要的信息。另外,从会计主体上说,财务会计往往以整个企业作为对外报告的会计主体,而管理会计则倾向于以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作为会计主体,来衡量各部门经营业绩,并最终评价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在管理会计中,会计主体的含义是灵活可变的。

1.2工作的侧重点和工作主体的层次不同。首先,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在于根据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有关的财务报表,向企业外界具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外界服务,财务会计又可称为“外部会计”。而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在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会计又可称为“内部会计”。其次, 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往往只有一个层次,即主要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从而能够适应财务会计所特别强调的完整反映监督整个经济过程的要求,并且不能遗漏会计主体的任何会计要素。 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分为多层次,它既可以是整个企业的主体,又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局部区域或个别部门甚至某一管理环节作为工作的主体。

1.3遵循的原则和作用时效不同。首先,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以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报表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可比性。而管理会计不受《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的完全限制和严格约束,在工作中可灵活应用预测学、控制论、信息理论、决策原理等现代管理理论作为指导。其次,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主要在于反映过去,无论从强调客观性原则,还是坚持历史成本原则,都可以证明其反映的只能是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因此,财务会计实质上属于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 而管理会计的作用时效不仅限于分析过去,而且还在于能动地利用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同时控制现在,从而横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态。管理会计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摆在第一位,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控制现在和更好地指导未来。因此,管理会计实质上属于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

1.4工作程序和方法体系不同。首先,财务会计必须执行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无论从制作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报财务报告,都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处理,不得随意变更其工作内容或颠倒工作顺序。同类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程序往往是大同小异的。而管理会计工作的程序性较差,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企业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计管理会计工作的流程。这样会导致不同企业间管理会计工作的较大差异其次,工作方法体系财务会计的方法比较稳定,按照特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核算经济事项,数字运算相对简单。而管理会计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即使对相同的问题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能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在信息过程中大量运用现代数学方法。

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分析

2.1二者都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自产生以来就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只是由于客观条件及技术水平所限,会计的功能被局限于核算上。本质而言,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讲求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会计侧重于实际运行状态的记录和总结;管理会计则是利用经济数据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做出决策,侧重于过程控制,运用预测、决策和预算编制等技术方法完成其设定的管理目标。但是作为会计的两个分支,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

2.2二者服务的对象相同。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是什么的问题,要探讨会计的对象,首先应解决现代会计的对象是什么,现代化管理的对象又是什么的问题。因为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现代会计是现代化经济管理这个大系统的分系统,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则是现代会计这个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也应该是一致的,即以物资运动和价值运动为基础,以信息运动为纽带,体现人与人之间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只不过由于分工的不同,二者在“时”、“空”两方面各有侧重而已。财务会计的对象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主,时间上侧重于过去的、已经发生的经济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侧重于经济活动主体的全部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对财务会计的客体“情况”进行再加工,在时间上则侧重于现在的以及未来的(预期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则侧重于部分的、可供选择的或特定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

2.3二者的职能与最终目标一致。“职能”与“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职能是固有的本质属性,它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目标则人们根据不同时期的客观需要与可能,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属于人的主观意志,它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财务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至于新派生出来的管理会计,则把传统的职能扩大到四个方面:规划的职能、组织的职能、控制的职能、评价的职能。会计目标是会计管理意欲达到的境地或实现的要求,它决定于会计的本质。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信息来影响人们的决策及其行为;管理会计只不过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人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二者统一服务于现代企业会计的总体要求,共同为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标和满足外部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服务。

结束语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比较 篇12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比较

在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形势下会计行业中的核算内容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经济核算方式的发展对传统的核算形式提出了更加精细的要求, 现代的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对财务会计以及税务会计两者工作性质的差别认识清楚, 区别对待, 特别是其中的相似点需要细致的进行划分, 管理模式的差别会决定他们的不同, 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的必然变革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宏观层面的比较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在这种宏观方面的联系与差异主要表现在原则上面, 首先是历史成本方面在原则上的差异, 这方面的会计工作对于资产、负债等计价都比较有利, 而且在费用、收入的流量计量中也非常有利, 这种计价原则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比较真实的反映, 但是在财务会计中这种原则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为了对其进行完善就需要根据判断的规范对资产进行其他方面的处理, 这样可以做到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一个改正。而在税务会计中, 在税法的规范之外, 纳税人对于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需要进行严格的遵守, 这源于它的可检验性与准确性的特点。另外, 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方面, 根据权责制度的要求企业需要以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权利、义务的产生前提开展会计处理工作, 这样做也符合纳税义务的规定。权责发生制还会产生很多的会计估计, 这方面税法是保持的保留态度, 当税收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的时候, 税法就会对这一制度采取防范策略。在宏观的原则差异中还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这一原则在财务会计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主要的规定就是要求企业进行按照经济活动的发生实质以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核算, 避免单一的根据法律行事, 财务会计对于这一原则的正确使用, 重要的是需要会计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进行准确的判断。

二、与财务会计相比较税务会计的特殊性体现

在比较中税务会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法律性与广泛性、统一性、独立性这四个方面, 其中的法律性主要表现在税收的主要特征方面, 比如强制性等, 税务会计需要严格的遵守税法的相关规定, 受到其中法律的约束, 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 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核算方式的选择, 而对于税务会计来说, 需要在遵守现行法律的基础之上再进行选择, 制定的税法是税务工作中都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 对于征税人与纳税人以及双方的关系都是一种约束, 当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制度或者准则与税法存在抵触的时候, 税务会计需要以税法的规定为准, 对自身进行的税务工作进行调整, 这种对税法的严格遵守也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另外, 税务会计的涉及广泛性的特点是由纳税人的广泛特点决定的, 这种特点在企业的部门之中, 与商品流通、运输等方面都比较适用, 在所有制方面, 在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等经济模式方面也比较适用, 只要是具有纳税人的条件就必须按照税法的制度执行。此外, 统一性就是说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来说, 相同的纳税类型需要遵循的规定是一样的, 对于纳税人在经济性质以及组织形式上的差异都不需要考虑, 这种统一性对于税务会计的工作行为的监督也具有决定作用。税务会计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对其核算手段来说的。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一)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协调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虽然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同, 但是每种税务会计的处理结果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税务会计的各种处理结果都应该与企业中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相互配合。两者之间的互相协调的现象形成了相互联系的主要因素, 税务会计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之中的信息为运行基础的。在财务会计的发展中形成的企业财务活动的具有完整性与系统性的特点, 逐渐组成了数据库供企业使用, 这里所说的“数据库”中的内容主要会成为企业对外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材料。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企业进行税务会计处理的基本材料, 所以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紧密的联系。从不同国家的税务会计的实际实施来看, 普遍都是以企业的会计利润作为基础发展的, 然后按税法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从而达到两者的共同进步。

(二)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编制财务报告方面的联系

企业的各种税务会计工作都会对财务情况产生影响, 然后这些影响又会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之中。比如在企业所得税会计工作中, 人们为了处理时间上的差异, 需要设置“递延税款”科目, 这一科目可能会作为企业一项“负债”来进行列示, 也可能会作为企业的一项运营资产来进行列示。并且, 企业中的所得税相关的各种项目与前面所讲的递延税款对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制作都会产生影响。在很多西方国家中, 税务会计这种形式的会计运算也已经从原来的财务会计中脱离出来, 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税务会计内容, 并且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一起形成了现代会计的三大重要支柱。在我国的会计业务发展中, 税务会计对于财务会计来说只是他的一部分而已。

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

(一)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比较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前者的核算内容、流程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数据信息都是按财务会计的标准来确认实施的, 后者核算内容、流程、方式等都是遵照税务会计标准执行的, 这属于本质上的不同[1]。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差异首先体现在会计研究的目标的不同, 确立研究目标是会计工作开展的前提。会计工作目标的确定能够对会计的实际工作内容形式进行引导, 还能够帮助会计明确自身在经济活动中的发挥的具体职能, 因此目标的确立需要符合会计的实际操作意义, 正确的目标能够对会计的发展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会计的各项工作中对于目标的研究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其中包含的工作目标主要是将使用者所需的各类信息经过同类型会计信息的方式进行传递, 这样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可以根据其中的包含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经济分析与决策。税务会计是以税法作为经济活动的, 这也是它的主要工作职能, 其中包含的各项准则规定的是对企业中的资金收支等情况实行核算, 这一工作内容可以起到督促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作用, 因此, 税务会计的工作目标就是为依法纳税进行服务, 在这两种会计核算目标的差异下必然会存在会计工作方式的差异。

(二)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销售理念的比较

会计销售额的产生与交易紧密相连, 获得的收入主要以两个方面为衡量的标准, 其一是销售的各类产品一定是已发出的, 或者是有劳务合同做基础, 也就是所获取的收入过程已经完成[2]。其二就是交易双方在这一过程中所签订的协议或者合同已经开始执行, 能够进行资金的流通和收支活动。在这两个方面的条件的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够达到销售收入的要求, 在会计确认环节之中, 这被称为是前提条件上的区别。在内容上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财务会计的销售金额指的是在经济活动中收到的总的经济利益, 在各自的职权范围之内进行的资金的交易, 税务会计方面的销售额指的是纳税人从购买者一方取得应税劳务的所有款型。此外, 在确认标准方面, 财务会计将在经济交易结束之后的商业凭证作为销售额的评判准则, 如果缺少商业凭证, 那么对销售额的确认就是无效的, 其中税务销售额可以将税务会计规范看成是衡量规范, 不存在对商业活动的评判。

(三)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信息质量间的区别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信息质量上的差异就是体现在所遵循的各项原则之中, 第一个是相关性的原则, 财务会计的相关性体现在企业信息与财务决策人员的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 这之间的联系能够是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做出准确的企业发展决策, 税务会计是经济活动中企业除去成本费用之后与获得的资金收入之间的关联性。第二个是谨慎性原则, 财务会计在工作中需要关注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 在谨慎性的原则基础上对企业的效益情况以及资产状况进行合理的估算, 企业自身也要积极配合财务工作, 不断提升财务产生数据的质量, 税务会计则会在谨慎性这一原则上体现出不同之处, 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各项费用或者损失, 只要没有真正的发生, 采取的扣除行为就是不妥的, 财务会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能够对谨慎性原则的实现产生影响, 而税务会计工作需要随时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来执行谨慎性原则。

(四) 两种会计类型实行时的不同

税务会计的法律主体在于税法, 适用对象包含一切与税收相关的经济往来, 而与资金货币相关连的经济事项则都是财务会计所涉及的领域, 一方面它的核算范畴大于税务会计的核算范围。财务会计一般都是对企业容易产生的经济费用以及损失进行预算, 税务会计在遵循财务会计中的一些原则的同时还受到了自身特点的影响, 具备财务会计所没有的法律强制性的原则。在会计制度中经济利益的流入管理非常重要, 其中包含着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等内容形式, 在税务会计的管理中, 收入总额指的是企业多种收入的总和, 比如财产转让收入、租赁收入等, 在财务会计之中, 它为了真实的对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反映, 企业中发生的收支相关的事件都需要在账户里呈现出来, 但是税务会计对于这种收支并不进行记录, 并且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内容进行了规范, 对计税工资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规定。

五、结束语

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准则规范是社会公众普遍认可的, 属于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的确认、记录等工作, 满足了社会主体的各项会计需求, 而税务会计是一门新兴的会计领域的边缘学科, 遵循的是我国现行的税收领域的各项法则, 也就是社会中涉及到税务的经济活动都需要税务会计的介入,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并不时相互独立存在的, 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参考文献

[1]刘姣.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 2006.

上一篇:炼化生产装置下一篇:超声波测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