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报告

2024-10-04

管理会计报告(共8篇)

管理会计报告 篇1

管理会计报告概述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是利用有关信息实现财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从而实现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改善企业的决策效率;二是提供丰富的管理工具,参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从本质属性上看,管理会计是一个通过提供经营管理信息提升企业价值的价值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其实质是旨在提升企业价值的价值管理,包括价值目标的确认、价值信息的提供、价值管理与控制、价值评价和分析等。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在服务对象方面,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为强化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属于“对内报告会 计”。而财务会计虽然对内、对外都能提供基本的会计信息,但主要侧重于对外部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属于“对外报告会计”。二是在职能定位方面,管理会计重在“创造价值”,它渗透于单位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既有助于解析过去,通过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使之更好地适应控制现在和 筹划未来的需要;又有助于控制现在,通过及时修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单位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进行;还有助于筹划未来,充分利用所掌握 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属于“经营管理型会计”。而财务会计则是“记录价值”,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对单位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属于“报账型会计”。三是在程序与方法方面,管理会计为单位自身服务,采用的程序与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而财务会计有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较固定的程序与方法,并受会计规范的约束。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大幅提高,管理会计作为单位管理中决策支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 在不断拓展应用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管理模式不断变革、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现实,在集成数据处理、长期与短期决策平衡、不确定 性风险识别与规避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单位提供更多财务信息系统所不能提供的、更高层次的信息支持,更好地发挥价值创造的作用。同时,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 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各国政府及非政府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也要进一步运用管理会计的理念、技术与方法,提高管理效能。

二、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管理会计能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单位经营情况和支出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战略规划、经营决策、过程控制以及企业业绩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不仅能够满足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核心员工等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内部决策、控制、评价和沟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还能够在具体实施时,运用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提高企业实务活动运作的效率性。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无论对公共部门还是对企业都非常必要,不仅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也有利于单位在保证经济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基础保障。财政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建立、健 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推动事业单位加强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财政 部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的重要方向。

三、财政部对管理会计工作要求按照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财政部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提出对当前管理会计的工作要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以及发展中国 特色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2)争取在3-5年内,在全国培养 出一批管理会计师,推动加快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资格认证制度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建设,为全面提升单位经济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服务;(3)力争通过 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4)同时,结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加强行政事 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此外,财政部在要将管理会计改革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财政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的同时,提出管理会计建设的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要整合科研院校、协会、学会和企业等优势资源,结合我国会计发展实际和企业管理实践,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能力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对新的经济现象、新的问题、新的观点视角,探本求源、去伪存真,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二是研究建立中国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加强国际、国内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在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资格认证制度和评价体系。加强管理会计行业自律,实行规范化管理。三是研究建立管理会计公告制度。发布管理会计的定义、目标、基本概念、要素、基本内容、主要方法及案例说明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概念与方法体系,做到理论上有支持,实践上有案例,指导和协调实务工作,并推动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向前发展。四是积极推进管理会计实践。管理会计的发展归根结底需要单位积极运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管理水平。要推动管理会计产学研有机结合,鼓励单位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等方式,及时总结、梳理提升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形成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五是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要改变会计就是记账这一观念,探索和优化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鼓励高等院校、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等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及后续教育,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建立人才储备。六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从源头上防止“信息孤岛”。支持会计软件、中介机构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拓展,加快会计职能从会计核算到理财、管理和决策转变。目 前,这几项工作由财政部有关司局、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和中国会计学会等部门都分头在做,财政部要求各部门要加快工作进度,使中国管理会计师队伍尽快建立起 来,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为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服务,实现我国管理会计跨越式发展并在较短时间内接近或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四、管理会计变迁和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目标,概括地讲,是关于管理会计系统运行所要达到的境地的范畴。它 不仅是沟通管理会计系统与管理会计所处客观环境的“桥梁”,更是连接管理会计理论与管理会计实践的“纽带”。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是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会计分支。从发展历程看,管 理会计是随着经济社会环境、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及管理科学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变迁也是管理会计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内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管理会计变迁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成本决策与财务控制阶段(20世纪20年代-50年代)。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初,由于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产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成本的降低,管理效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 世纪20年代,泰罗提出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学说在美国许多企业中受到重视,“标准成本控制”、“预算控制”和 “差异分析”等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被引入企业内部的会计实务中。但由于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重局部、轻整体,二战后期逐步被现代管理 科学所取代,形成了主要致力于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与管理,尤其是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预测与决策、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前事中规划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与方 法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杜邦公司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倡导并发展了以投资净利率指标为核心的杜邦财务指标体系,用来衡量各个部门的效率和整个企业的业绩。管理 会计形成了以预算体系和成本会计系统为基础的成本决策和财务控制体系。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年会正式采用“管理会计”来统称企业内部会计体系,标 志着管理会计正式形成,自此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二是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20 世纪50年代-80年代)。随着信息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和不确定性理论被广泛引进到管理会计领域,加上新技术如电子计算机大量应用于企业流程管理,管理 会计向着精密的数量化技术方法方向发展。投入产出法、线性规划、存货控制和方差分析等计划决策模型在这一时期建立发展起来,建立了有关流程分析、战略成本 管理等理论与方法体系,极大推动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有效应用,管理会计职能转向为内部管理人员提供企业计划和控制信息。但由于管理会计对高新技术发展重视 不足,且依旧局限于传统责任范围并主要强调会计方面,其发展不仅落后于技术革命,而且落后于新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管理会计学者对新的 企业经营环境下管理会计发展进行了探索,质量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创新的管理会计方法层出不穷,初步形成了一套新的成本管 理控制体系。管理会计完成了从“为产品定价提供信息”到“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转变,由成本计算、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发展到管理控制与决策 阶段三是强调企业价值创造阶段(20 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流动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依赖程度日益增强,技术进步导致产品寿命缩 短,企业之间因产品、产业链的分工合作日趋频繁,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客户需求等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会计越来越容易受到外部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 对决策相关性的冲击,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也迫使管理会计在管理控制方面要有新的突破,需要从战略、经营决策、商业运营等各个层面掌握并有效利用所需的 管理信息,为此管理会计发展了一系列新的决策工具和管理工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性的决策工具和管理工具。比如,阿里巴巴的阿里云,可以通过云计算对客户的所有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供货或消费倾向、是否可以放贷等。这是管理会计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二是精细化的决策工具和管理工具。主要是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更加精细。比如,运用平衡计分卡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不但克服了信息的庞杂性和不对称性的干扰,也为企业提供了有效运作所需的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的各种信息,有利于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决策信息和控制方法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既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事业单位管理体系、强化内部治理的需要,也是完善企事业单位的决策、控制和绩效评价体系的需要,还是增强企事业单位的内在活力、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绩效水平的需要。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进程中,还必须要建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完整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管 理会计报告体系应当在根据管理活动全过程中,以决策信息和控制方法为基础进行构造——在管理活动各环节形成基于因果关系链的结果报告和原因报告。结果报告 形成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而管理活动过程中的规划、决策阶段形成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以及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其对应的就是企业预算;管理活动过程中 的控制阶段形成执行差异报表,其对应的就是预算与实际之间差异的分析;管理活动过程中的评价阶段形成目标实现程度的报表,其对应的是业绩考核。企业在提供 结果报告的基础上,应当提供每一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报告。原因报告要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融合,从财务结果层层追溯至业务活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建设,就是要在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为主所建设的信息体系的基础上,适应管理会计以及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一体化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企业信息体系。基于企业组织架构及报告主体的不同,管理会计报告可以分为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及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管 理会计报告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信息边界界定,即何种信息可以纳入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为了实现管理会计报告目标,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反映价值信息与业务信息 的整合。而无论是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还是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及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都应同时反映企业的价值信息与业务信息。一方面,企业价值信息是企业业务信息的结果;另一方面,企业业务信息又是对企业价值信息的有效诠释与支撑。各 个层次价值信息可以逐级汇总,各层级业务信息可以作为本层级价值信息的原因解释及辅助说明。具体从报告内容及结构来看,每一层级的管理会计报告均需有效报 告管理会计体系规划、决策、控制、激励和考核功能实现过程等信息,均应包括报告组织体系、报告目标、报告内容、报告流程、报告呈现、报告使用、质量控制及 报告改进等内容。

管理会计报告 篇2

目前, 虽然关于精益管理会计的文献不少, 但大家对精益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尽统一。概括起来, 精益管理会计 (Lean Accounting) 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指如何应用精益概念消除管理会计职能中所有多余活动的集合体;二是指如何修正传统管理会计以促进精益生产方式 (Lean Production/Lean Manufacturing) 实施的各种活动。

一、精益管理会计产生背景和概述

如前文所述, 在精益生产方式下, 企业活动围绕价值流展开。完整的价值流要求由一名价值流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他要对整个价值流发生的所有环节进行控制, 相应的就要求与价值流活动范围一致的所有管理会计活动为之服务。这种管理会计具备以下特征:成本核算的对象按照价值流而不是产品或生产步骤确定, 每一个价值流都有独立的利润表, 以便价值流管理人员对其负责的价值流实施直接控制, 并作出追求更多盈利和更大增长的决策;制造费用直接计入各个价值流成本中, 这样, 大多数制造费用就可以归属于特定的价值流成本;简化成本核算工作, 使产生成本的活动更容易处于受控状态。传统管理会计难以满足以上特征要求, 其采用的以大批量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导致按大批量组织生产, 储备大量存货, 忽视其中的大量浪费行为, 只关心财务业绩而不是经营业绩;其实施的差异分析法只为生产环节服务, 忽视了整个价值创造的过程;其在项目评估时只考虑定量数据, 忽视了非定量数据的重要性。

(一) 精益会计的核心是价值流效益最大化

按照精益生产的观念, 产品成本随着产量和产品组合的不同而变化, 制造费用以整体形式与价值流发生关系而不与个别产品所耗劳动时间发生关系。某种产品的成本, 主要取决于它在整个价值流中流动速度的快慢, 特别是在价值流中的瓶颈环节流动速度的快慢。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的重点是产品在价值流中的流动速度问题而不是资源使用、个人效率或制造费用分配的问题。因此精益会计需要采用的是价值流成本法而不是完全成本法。

(二) 精益会计的目的就是消除浪费及追求最小价值流成本

在价值流的各个环节中, 不断地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 杜绝浪费, 从而达到降低价值流成本, 提高价值流效率的目的, 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特殊化多样化的需求, 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如何实现价值流成本最小, 正确确认和计量它, 显得十分重要。从总体说, 价值流成本应是为保证价值流正常运作而支付的各种成本和费用的总和。价值流成本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国外有的学者提出价值流成本应包括:取得成本、运行成本、培训成本、维护成本、仓储成本、环境成本和回收成本。这种价值流成本划分方法主要基于价值流作业过程来进行的, 但并没有考虑不同类型成本对整个价值流成本产生的影响和重要程度, 不利于对价值流成本中关键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鉴于这一原因, 在考虑价值流成本作业过程相关性的同时, 对关键性的影响价值流竞争力、客户满意度的成本予以足够的重视, 价值流成本可划分如下:采购成本、设计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和服务成本。

(三) 精益会计是多种会计思想和管理思想共同构成的会计系统

精益会计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 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 把精益管理思想与会计思想相结合, 形成了全新的会计理念——精益会计。它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价值流成本, 以达到企业价值流成本最优, 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精益会计思想十分丰富, 管理方法很多, 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体系。如果孤立地看每一个思想, 每一种方法, 不能准确把握精益会计的精髓。精益会计的每个管理思想, 每种管理方法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互相之间有联系的, 一种方法支持另一种方法, 方法又保证思想的实现, 只有把价值流的精益管理思想与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 构成一个完整的精益会计系统, 才能发挥每种方法的功能, 才能达到系统的最终目标——质量是好的、成本是低的、品种是多的、时间是快的。精益会计不断追求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这是系统的最高层次的目标。

(四) 精益会计最高目标是为制造企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精益会计将以顾客需要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深深扎根于会计之中, 同时又将会计根植于成本发生的现场 (广义的生产系统) , 以消灭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为目标, 立足于企业整个生产系统的优化。加快我国理论界特别是实业界对精益会计的研究和应用, 将极大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管理技术水平, 增强我国制造业整体的竞争能力, 为国家创造财富。希望精益会计也能尽快地成为改变中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机器。精益会计的原理可以同样应用于全球每一种工业, 向精益生产转变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也就是说, 这一转变将真正地改变世界。采用了精益会计, 当它不可避免地扩大到制造业以外时, 将改变几乎所有的一切, 包括消费者的选择, 工作的性质, 公司的财富, 最终直指国家的前途。

二、精益管理会计基本内容

精益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价值流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按照精益生产的观念, 产品成本随着产量和产品组合的不同而变化, 制造费用以整体形式与价值流发生关系而不与个别产品所耗劳动时间发生关系;某种产品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它在整个价值流中流动速度的快慢, 特别是在价值流中的瓶颈环节流动速度的快慢;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的重点是产品在价值流中的流动速度问题而不是资源使用、个人效率或制造费用分配的问题。因此精益管理会计需要采用的是价值流成本法而不是完全成本法。

(一) 成本核算

在价值流成本法中, 成本核算对象为价值流, 即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物流过程和信息流过程中的所有增加价值活动和不增加价值活动;成本计算期一般为每周 (半月或月) ;核算内容是整个价值流中的所有耗费, 而且所有成本都是直接成本, 没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分, 而价值流之外的成本则不包含在其中;成本项目一般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生产支持成本、机器设备成本、经营支持成本、设备维护成本、其他价值流成本等。其中, 人工成本包括整个价值流中所有人工成本, 只要是在价值流中工作的人员, 无论是从事产品生产、材料搬运、产品设计, 还是进行机器维护、生产计划、营销、会计工作, 其人工成本都包含在其中;材料成本通常是计算本周 (半月、月) 已销价值流中产品的材料成本, 而不是处于生产过程的在产品成本;支持成本包括为创造价值流而发生的备件、工具、能源耗用、日常开支等项目的成本。以上成本项目都是直接计入, 唯一使用分配计入价值流成本的是对设施使用成本 (如建筑物租金、维护成本等, 属于其他价值流成本项目) 按照其使用面积如平方米进行分配, 其目的在于促进价值流团体成员努力降低价值流对空间的使用。在价值流之外的一些活动如会计服务、推进IS014000等的成本费用作为业务支持活动的成本, 并不计入价值流成本中, 其目的在于为价值流管理者提供相关的、准确的、易懂的成本信息, 以管理和改善所控制的价值流活动。

(二) 利润报告

由于不必对成本项目进行细分, 价值流成本法降低了成本核算的工作量, 此时以每一个价值流作为一个成本的归集中心, 得出的价值流利润表中的利润就更加真实。每个价值流的当期利润等于本周 (半月或月) 实际发生的产品收入 (按照价值流计算) 减去同样按照价值流计算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后的余额。核算过程消除了对制造费用分配的复杂过程, 简化了核算, 也使价值流中的所有成员更明白其含义。价值流利润表的内容一般包括收入、成本、价值流利润、销售利润率 (价值流利润与收入之比) 、存货等五个项目。当销售量大于生产量时, 价值流中的存货量会降低, 利润表则会反映出更高的利润和更低的单位成本, 反之则利润下降, 单位成本上升。一个部门或企业的利润表就是由部门和企业内所有的价值流利润表构成的组合。将各个价值流的利润相加后再减去管理费用就是本部门或企业的税前利润。

(三) 运用成本信息管理价值流

通过编制成本信息计分卡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价值流的实际情况、差异对比分析情况和未来计划情况, 以便根据成本信息对价值流进行管理。成本信息计分卡的内容分为行和列两个方面。行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上半部分为价值流情况, 包括人均产量、准时交货率、实物周转天数、一次合格率、产品平均成本等指标;中间部分为流动能力情况, 包括资金平均周转天数、有效生产率、无效生产率、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等指标;下半部分为简化的价值流利润情况, 包括收入、材料成本、其他相关成本、价值流利润等指标。列的内容也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列为上期成本, 第二列为本期成本, 第三列为未来目标计划。目标计划不是源于凭空想象或其他目标的展开, 而是价值流团队成员的持续改进计划。为保证价值流成本法的实施, 企业应当按照价值流而不是部门或产品报告成本和利润;应当尽可能不重复地将企业员工的劳动成本按照价值流进行分配;应尽可能将提供共同服务的职能部门的成本按照显著属性划分并直接计入各个价值流中;应当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应当对诸如废次品、返工情况等“失控”状态进行跟踪;应当持续有效地控制存货。

将精益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进行全面对比, 能更全面地理解其基本内容。

精益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适应精益管理在全世界的扩展而发展起来的新的会计分支, 尽管其理论研究方面还不如财务会计成熟, 实践方面的经验积累等也不如财务会计深厚, 但它适应了企业发展的新潮流, 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流行起来。

尽管精益管理会计有很多优点和特征, 但是现实中精益管理会计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和传播, 致使不少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精益管理会计闻所未闻, 当然也就谈不上推广应用了。这要求学术界和实务界加强交流沟通, 加大精益管理会计的宣传力度。

管理会计报告 篇3

关键词: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新阶段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20世纪初伴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产生的,管理会计的诞生为会计管理、控制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主要职能是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而建立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编制和提供内部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重:如果企业仅仅将眼光局限在企业内部,满足于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怎能立于不败之地?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如何实现统一?显然企业只有熟悉外部市场,了解竞争对手,知己知彼,尽可能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这一管理理念体现在管理会计的变革上,便摧生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1981年,英国学者Simmonds最早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联系起来,在其论文《战略管理会计》中最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以下简称SMA)概念。他认为:SMA“提供并分析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以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他将SMA定义为:“对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由此来发展和控制企业战略的会计。”之后,他又在一系列的论文中,强调了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结合的重要性,特别是企业相对竞争者的竞争地位。他认为管理会计应多注重外部环境,并协助企业衡量其竞争地位。

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不同,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法、价值链法等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判断,这不仅避免了管理会计中大量的复杂计算,而且将着眼点放在企业的长远利益上。当企业的产品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时,维持并扩大市场份额、追求长远的发展利益,便代替了追求当期利益最大化而成为企业发展的焦点问题。而战略管理会计正是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超越了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牺牲短期利益以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将企业置于整个产业的价值链中,研究企业与市场竞争者的关系位置。这就弥补了传统管理会计只致力于企业内部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部化倾向,真正将企业置于市场信息之中。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1.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阶段通过对企业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及其所在行业的特点对经济因素、社会文化、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等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做出迅速反应,充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且能准确判断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核心潜力、增值能力、迅速反应能力及持久耐力,确定竞争对手的实力,根据竞争对手的战略差异做出战略规划,确定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战略管理会计需要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相关信息,并对可供采取的管理措施提出建议,使企业战略建立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之上。企业的战略规划可以分为公司战略规划、竞争战略规划和职能战略规划3个层次。

2. 战略决策。战略管理会计从战略高度提供有关企业全局性和长远性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的缺陷,以企业的产品成本、收入与销售量呈非线性关系,固定成本变动及产销量不平衡等客观条件为基础,来研究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应用高等数学和逻辑学等建立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数学模型与关系图,从而确定保本点、安全边际等相关指标,进行利润敏感性分析。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更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用信息,使决策方案更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3. 战略成本。在传统制造环境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企业成本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为主,间接成本比重较小。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日趋普及,迅速提高了企业自动化程度,这使企业成本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直接材料,特别是直接人工的比重不断降低,间接成本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多数企业间接成本已占到产品成本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随着成本中制造费用比例的剧增,传统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受到挑战,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成为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计算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并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战略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自身及有关成本资料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属性成本、产品寿命周期成本、质量成本、目标成本。

4. 以作业为基础的全面预算。预算的编制必须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根据战略目标所确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制定当期计划。内容包括项目预算、业务预算、分级归口的责任预算和行动预算。业务预算与经营预算应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确定责任中心,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可采用弹性预算法编制制造费用和利润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期间费用预算,采用滚动预算法编制销售预算,或把几种预算结合起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滚动地编制弹性的业务和责任预算,使预算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加强内部经营管理。项目预算应从企业全局出发,与主营业务相互支持,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零基预算的编制,控制项目支出,通过权限的划分和费用的严格审批加强控制。

5. 风险管理。传统管理会计一般只偏重于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缺乏全面的、综合的风险管理,管理重点也仅在成本计算系统、控制系统和业绩报告系统,从而忽视对价值链上层供应商及下层顾客需求的变化,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当风险增加到一定程度,便会危及企业生存。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着重研究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它必须经常考虑风险因素,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如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而导致的风险等。战略管理会计对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并购与联营等方式分散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会计管理实验报告 篇4

实验时间及学时:-春季学期,总8学时

实验地点:经济管理学院机房

一、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针对四部分内容进行上机模拟实验:成本性态分析模拟、经营预测模拟、经营决策模拟、全面预算模拟。下面就每部分的实验内容分别作简要介绍。

1、成本性态分析:根据教材第二章“变动成本法”中的混合成本分解相关内容,利用Excel工作表创建混合成本分解的高低点法模型、散布图模型和回归直线法模型,并学习混合成本分解模型的维护和应用。

2、经营预测模拟:根据主教材第四章“经营预测”中的经营预测基本原理相关内容,利用Excel工作表创建经营预测模型,重点是创建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直线回归法和多元回归法销售预测模型以及Excel工作表精英预测模型的维护和应用。

3、经营决策模拟:根据教材第六章“经营决策”中的经营决策基本原理相关内容,利用Excel工作表创建“生产何种产品决策”、“亏损产品停产决策”、“自制或外购决策”、“产品组合优化决策”、“生产工艺选择决策”、“定价决策”等经营决策模型,并学习Excel工作表经营决策模型的维护和应用。

4、全面预算模拟:根据主教材第十一章“全面预算”中的全面预算基本原理相关内容,学习利用Excel工作表创建全面预算模拟,以及全面预算模拟的维护和应用。

二、实验心得:

通过王老师的授课与本次实验收获颇丰,感受颇深。本次实验既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检验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拓展,以下是对所学内容与本次实验的收获与体会。

1、课堂回顾。王老师与其他专业老师最大的不同在于板书写的非常多,板书与幻灯片相比教学效果更好,因为运用板书讲课我们对老师所讲内容印象更深刻,幻灯片上的内容基本上就是看一遍甚至看了部分内容就过去了,而老师写在

黑板上的每个知识都会在脑海里有印象,便于我们课后复习。而且老师讲课的速度把握的很好,王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讲解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还讲述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我认为管理会计与以往学习的财务会计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亮点,管理会计体现了智能化的特点。通过近三年的大学生涯,一提到会计最先浮现在脑中的是对过去的交易和事项进行记录与分析各种会计分录、财务报表,体现出的是对结果的总结与整理;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管理会计的重点在于对未来的规划,通过对未来的预测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通过分析运用合理的手段控制成本能为企业创造真实价值。

总之,财务会计着重反映过去,运用初等数学、描述性方法对企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于控制现在、规划未来,运用现代数学、分析性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老师着重向我们讲述了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验感受管理会计分析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3、实验收获与总结。在本次试验中不仅学到了许多分析方法,更加意识到Excel表格在处理数据过程中的强大功能。通过对成本性态的分析有利于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对企业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对经营预测的分析,有利于企业制定未来的生产经营计划,通过Excel表格将老师所讲的分析预测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很容易就得到了所需结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模拟,直接决定了企业应该如何生产、生产多少。全面预算分析,一看到这个词首先想到的是合理一次,因为它突出了全面,正因为全面所以必然具备复杂特点。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有利于对经营过程中的不足尽快进行调整。虽然课上老师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很细致,但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很不透彻,在做这部分的实验时也不是很顺利,还需要多看一些相关内容,高级财务管理中老师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着重讲解。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很有意义。

通过这次实验,对Excel表格的功能又多了一些认识,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在以后工作中会经常用到,而且相对于其他软件来说处理数据方便快捷,而我对

Excel表格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好多功能还不了解,课下还需自己多练习。

我们往往局限于对学校安排的课程的学习,很少有同学去学习一些与专业无关的知识,而且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思维定式的现象,仅局限与用老师教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对学过的知识不能形成连贯的体系,各学科之间不能建立良好的联系,这可能与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立的解决方法有关,比如,老师留的习题中的第八题,正如老师所说运用运筹学的方法来解决很简便,再运用LINGO软件对其进行解答更简便。会计专业学习一些软件对以后工作会提供很多便利,而且一些软件并不难学习,甚至对于有些软件的学习可以只掌握一些基本要领,用的时候只要会调程序就行。软件不仅能将要解决的问题简化,还能创造出很多美妙的东西,曾经对MATLAB软件学过一段时间,运用一些MATLAB语言运行一下程序就可产生漂亮、复杂的图画,感觉很神奇,在必要的时候对解决会计问题也有帮助。总之,通过对Excel表格的运用,以及分析方法的学习,意识到我们在掌握课上老师所讲内容的同时,还有必要课下多学一些技能,尤其是对office的熟练运用,软件不仅是得出结果的重要工具,也是为我们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

4、细心是会计人员的必胜法宝。现在还记得在上次做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时,少结转了一张凭证导致报表结果错误,在几个同学的帮助下才发现了错误的根源,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运用,在工作时小的失误可能会导致很大的麻烦,所以平时做事情的时候就养成细心的习惯,做实验时摆平心态、不急躁、有耐心。对操作步骤、分析、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有利于避免一些失误;同时,我们在学习工作中要善于总结规律,不仅有利于避免一些失误的发生,还有助于我们简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理财中的72法则简化了计算过程,且能够迅速得出结果。

最后,每次实验都会有很多不同的收获,也会多掌握一项技能,每门课程的结束都代表着知识面的拓宽,也会对会计多一些认识、多一分感情、多一份领悟。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是老师、家长嘱咐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我们都懂的道理,但我们不能只把这句话当做一个口号更要付诸实践,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做事细心认真、不拖延。不做学习的机器,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刚开始做一件事或学习一门知识可能会很困难但掌握了学习方法,便会感觉学习

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管理会计报告 篇5

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和信息爆炸的信息社会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震荡和冲击,满足企业和各种组织对简单、灵活、统一管理会计原则的需求,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征询全球170多个国家的意见、并对全球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各类组织的首席执行官(CEO)、财务总监(CFO)等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于10月联合发布了《全球管理会计原则》(简称GMAP),旨在提供全球通用的管理会计基本框架,帮助组织提高复杂环境下的决策能力。GMAP的发布,填补了管理会计领域缺乏全球统一框架指导的空白,为全球各类组织规范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国际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GMAP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管理会计基本原则和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的应用,具体分为4项基本原则和管理会计师应具备的4个方面技能、14个关键实践领域、4个绩效管理环节和3个管理会计应用成功关键因素的应用原则。如何理解GMAP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全球管理会计原则》理解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将直接影响到原则的应用效果”,但是由于其原则导向性、缺乏具体的应用指南和语言表述的英语风格,如何准确解读GMAP是当前管理会计师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本文试图做一个深层次的、中国话语体系的解读,旨在推动相关研究和实践。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GMAP解读的文献综述

GMAP出台后,国内出现了一些介绍和解读类的文献。彭宏超全面解读了GMAP各个部分的内容,认为GMAP是包括管理会计的目标、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应用指引、管理会计概念体系在内的新概念框架,主要解决谁、用什么方法、做什么的问题,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帮助组织更好地进行决策,对面临的风险作出恰当的反应,对所创造的价值进行保值,将四个基本原则概括为影响力原则、相关性原则、价值量原则、信任度原则,将管理会计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概括为技术技能、经营技能(两个能)和感召力、领导力(两个力)并将其与基本原则分别对应,管理会计基本原则在实践领域中的应用是提供管理会计师应该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的判断标准。王风华(2015)着重解读了GMAP的适用对象和范围、目的和作用,认为GMAP的适用对象是所有对GMAP感兴趣的人,应用对象是管理会计师;GMAP的目的分为对组织管理者的目的、对管理会计师的目的和对组织的目的。从组织管理者角度看,GMAP为组织的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有助于建立和发展组织战略的方法,从管理会计师角度来看,通过GMAP,管理会计师可以检查他们的工作是否给组织内部及外部客户带来价值增值,从组织角度来看,通过GMAP,组织可以提高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管理会计信息,使管理会计的潜能得以更好的发挥。从作用上来看,坚持全球管理会计原则有助于组织在决策中确定关系、资源和风险管理的优先次序,以便做出最优决策,增强利益相关者对组织行为的信任。季韩波(2015)认为GMAP的目标是重构人们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帮助组织机构指导其管理会计实践,沟通可以避免决策和实施受到无关或杂乱信息的影响,避免信息不透明,避免提供无关的、不重要的信息,也可以避免提供的信息对决策没有影响,强调管理会计师主动地、积极地对组织的关系资源进行管理以取得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信任,管理会计师不仅提供决策的相关信息、对决策产生影响,还要对决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绩效评价,因此管理会计师必须具备商业管理能力和影响组织决策的能力,管理会计师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会计原则的应用水平。李宗彦(2015)根据GMAP将管理会计参与组织价值创造的基本途径概括为“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管理会计师将管理会计基本原则运用到管理会计实践与绩效管理环节,为组织创造持续的价值”,认为管理会计师是能够直接参与决策、影响决策的重要成员,管理会计可以通过战略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业绩金字塔、业绩棱镜等模型与方法将战略与组织的经营活动连接起来,通过预算控制、业绩评价、薪酬设计等实现对受托责任的控制,通过内部信息沟通提高组织的信息透明度提升组织内部的信任程度,管理会计还可通过向外部利益相关人披露内部信息以取得更加广泛的信任,认为管理会计14个实践领域可以概括为技术性工作、对外报告、管理信息、业绩评价等四个基本职能领域,GMAP在管理会计职能上的首要突破是由被动地提供决策信息转为主动地对决策产生影响,管理会计不再局限于内部信息的沟通,还应满足外部利益相关人的信息需求,管理会计开始渗透进项目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价值创造环节,而管理会计在促进组织绩效提高方面的作用具有关注战略、商业模式和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的特点。以上文献多数是对GMAP具体内容的概括、归纳和阐释,总之,现有文献缺乏全面系统而又中国化的解读,使得GMAP难以在实践中应用,也难以推动对GMAP的深入研究。

(二)“会计管理活动论”相关文献综述

会计管理活动论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多位学者多年研究的共同结晶。最早是杨纪琬和阎达五在1980年的《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一文中提出的,他们认为“会计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1982年,杨纪琬和阎达五在《论“会计管理”》中正式提出“会计管理”的概念,认为:相对于生产活动而言,会计属于管理范畴;会计人员是管理人员之一,会计管理是会计人员进行的管理,会计职能是通过会计人员的工作实现的,世界上并不存在离开会计人员的会计;管理包括“反映、监督(控制)以至于预测,决策等管理职能”;存在于人类社会几千年的会计都应该看成是一种管理工作(或管理行为、活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划分是会计管理职能的分工不同。杨纪琬和阎达五1984年在《“会计管理”是一种价值运动的管理》一文中提出:会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是价值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价值管理的计划、决策、控制、考核和信息反馈等职能的实现均有会计人员参与。1984年,杨纪琬教授单独在《关于“会计管理”概念的再认识》中进一步表达了以下观点:会计工作渗透到生产技术的各个领域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信息时代”使会计的预测、决策、控制、监督,将成为会计的主要职能;内部经济责任制与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紧密相关;会计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会计管理”是对全部会计工作的定性。1988年,阎达五发表“会计管理理论的框架结构”提出了会计管理循环,包括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报告分析三个阶段,分别包括会计预测、决策和预算编制,会计计量和会计控制,编制报表、效益评估和原因分析七个环节。1993年,王世定《“管理活动论”的哲学基础》一文中,认为:会计是一种通讯系统,是一个人的思想影响另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过程;会计不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由人直接参加的,按预定目标管理控制生产过程的一种实践活动;会计管理的对象是人参与的再生产活动;会计反映的目的和终点是通过通讯影响人的行为;会计管理具有社会职能;会计通讯系统实质上也是一种控制系统,包括标准制定、标准执行记录、偏差分析和反馈、激励等环节。1月,阎达五、李百兴提出将会计管理循环概括为预测、决策、预算、预报、核算、控制、分析、业绩考评8个环节的绩效管理活动循环,并且分析了会计组织机构和会计人的作用。随着战略管理的兴起,会计管理走向战略管理,张继德、朱浩云在中国会计学会年会上发表论文提出在价值链管理的背景下,会计是一种战略管理活动。随着夏恩·桑德《会计与控制理论》的发表,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会计与控制系统的对象还包括组织的契约关系并将会计管理职能扩展到会计治理职能,郑春美()认为财务会计通过提供信息促进外部监督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会计通过各种管理工具、参与决策提高经济效益;会计政策通过财富分配影响治理结构;会计信息披露为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激励、监督和约束等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财务会计的信息披露也是一种缓解代理问题的交流沟通机制。总之,会计管理活动论强调会计是有人参与的一种管理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实践的融合,是一种大会计,会计管理的主体是会计人,会计管理的客体是人参与的再生产活动和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关系,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人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影响他人的决策实现的,会计人也是一种管理人员,会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组织的保值和增值。

三、《全球管理会计原则》的会计管理活动论解读

(一)全球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的解读

GMAP中的基本原则是GMAP的核心和逻辑主线,包括通过沟通提供有影响力的建议、提供相关性的信息、分析对价值的影响、履行受托责任建立相互信任。

(1)通过沟通提供有影响力的建议。该基本原则的关键词是“沟通”、“影响力”、“建议”。“沟通”强调了管理会计师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管理会计师要考虑信息使用者或决策者、决策内容、决策方式特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沟通渠道、详尽程度、沟通时机;“影响力”就是强调沟通的效力和效果,要达到影响决策的目的,要通过提供“稳健、可信、及时、以适当证据为基础的信息”施加影响;“建议”显然是管理会计师对决策者提出的建议,其要求是“简明扼要、方式适当、理由充分”,能够形成影响力,使得决策者作出更加可靠的决策并对决策形成“有影响力”的传播以有效地执行决策。相比传统管理会计,该原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现了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师与决策者的通讯职能,沟通和建议都是管理会计师与信息使用者或者决策者之间的通讯;二是体现了管理会计师的主体职能或者主观能动性,管理会计师不再是被动的提供信息,而是主动地了解决策者、决策方式和决策内容的特点确定沟通方式、渠道等以便提出的建议能够对决策产生影响;三是沟通或者通讯的方式必须灵活,要适应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的特点等,其沟通方式可以是口头的、带有部分主观色彩的建议和意见,这显然已然把管理会计师看成了管理团队的重要成员,管理会计师是一个管理人员,管理会计师与决策人员一起构成决策和控制系统。这是GMAP所定义的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管理会计最明显的地方,也是最接近管理活动论的地方。

(2)提供相关性的信息。沟通的目的之一也是识别和确定最相关的信息以便做出可靠地决策。具有相关性的信息必须包含“预测”的因素而且应该再生产活动“结果”产生影响。所谓相关的信息是与战略制定和执行相关的信息,要具备时间相关性、边界相关性和数据相关性,要通过沟通了解决策者的需求,适时提供清楚的、分类的、过滤好的信息。提供相关性的信息也包括对战略的制定与执行、激励决策等提供建议,包括根据实际执行信息提供纠偏建议,结构性的信息需要定向和定量的计算分析,后者与分析对价值的影响原则有关。提供相关性的信息与通过沟通提供有影响力的建议密切联系,所以,提供相关性的信息需要沟通获得决策者、决策内容和决策方式的信息,提供相关性的信息也包括建议性信息。尽管传统管理会计职能也是提供相关性的信息,但是GMAP所谓提供相关信息包括通过沟通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提供建议信息的内容。

(3)分析对价值的影响。该原则的目标是模拟不同的情景来演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重在说明管理会计与商业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场景模型需要相关性的信息,包括投入、产出、机会、风险、成本、收益、既有资源和可得资源等,这些相关性的信息包括财务与非财务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历史的和未来的信息,场景分析和机会、风险、成本、收益的评估结果提供给决策者以便使组织作出最好的决策。提供给决策者的可以是相关性的信息,也可以是有影响力的建议。但是最重要的是实践,“就价值而不是成本而言,行动最重要”,归根结底,管理会计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实践才能真正产生价值,场景分析的再好,不行动也不会产生任何价值。这是传统管理会计的.核心。

(4)履行受托责任、建立相互信任。管理会计是一种由人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高效的管理会计是由具备胜任能力的人将管理会计的原则应用到实践领域中。首先管理会计师必须具备责任感,要讲诚信和道德,要遵守职业规范、准则和制度,并将职业行为与组织价值保持一致,要关注治理要求和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保持组织长期可持续地发展,行为举止要符合全面性和客观性的要求,关注和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工作要一丝不苟、信守承诺,要坚持最优管理会计实践,关注人的利益和诉求,注重长远利益和全面利益。这实际上把管理会计师放在了领导者的位置上,要求管理会计师通过自身的尽责、诚信、守法和全面、客观的职业素养和受托责任的履行来维护人力资源、关系资源及其他财务和非财务资源,保持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二)管理会计应用原则的解读

(1)管理会计师胜任能力。《全球管理会计原则》设计了全球管理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该框架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应用会计与财务技能,简称技术技能,如簿记、理财技能等;二是经营技能,是指在不同经营模式下充分运用技术技能,目的是保证技术技能可以用在企业之中;三是感召力或影响力,指在组织中影响他人决策、行为和行动的能力;四是领导力,指在组织各个层面上发挥引领作用的能力,如激励、沟通等。四项能力也是四项基本原则的应用,如技术技能是“提供相关性信息”的要求,经营技能是“分析对价值的影响”原则的要求,影响力能力是“通过沟通提供有影响力的意见”原则的要求,领导力是“履行受托责任,建立相互信任”原则的要求。每个能力都分为四个等级:基础水平、中级水平、优秀水平和专家水平。管理会计师不仅要具备会计财务等硬技能,还应具备领导、沟通等软实力;不仅要客观的、遵守伦理道德,还要关心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不仅要尽力维护确保组织顺利运营的关系资源,还必须了解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不仅要提供信息,还要提供意见;不仅要懂会计财务技术,还要懂商业技能,会应用会计财务技术,要形成影响力,还要具备领导能力;管理会计师的职业能力还应该持续提高,管理会计师已经成为一个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类似于CFO角色。

(2)绩效管理。GMAP提出,绩效管理分为四个环节,战略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复核和修订阶段,每个阶段都运用贯彻了管理会计四项基本原则。战略-计划-实施-复核和修订循环实质上就是一个控制循环,管理会计主要提供预测性分析信息、提供决策方案、提供执行信息和差距分析信息、利用分析结果持续改进商业模式,各个环节通过沟通提供有影响力的建议,促使决策者最初恰当的决策,并及时向内部外部相关各方通报信息获取相互信任,实现预测、决策、标准制定、实施、纠偏、激励,从而实现对绩效的管理。管理会计活动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3)管理会计实践领域。《全球管理会计原则》具体给出了在其14个重点实践领域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南。这14个领域分别是:成本改造与管理、外部报告、财务战略、内部控制、投资评估、管理与预算控制、定价、折扣与产品决策、项目管理、守法与合规、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战略性税收管理、司库与现金管理、内部审计。可以归纳为技术性工作、对外报告、管理信息、业绩评价四个方面,涵盖了财务会计、传统管理会计、财务管理领域,甚至还包括了审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治理性工作,是名副其实的“大会计”。如果说传统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那么融合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审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等实践活动和工作的“大管理会计”则显然是一种管理活动,不仅提供以上各种项目管理信息,还对信息提供控制和审计,利用控制和审计后的信息对风险进行管理、对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对未来进行预测预算,同时将控制、风险管理和审计信息进行披露。而且,14个管理会计实践领域都要贯彻应用四个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不仅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而且要通过沟通提供有影响力的建议,其建议必须建立在价值分析基础上,并且要征求意见,考虑多方诉求,以公平、全面的方式传递信息、处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取得信任,维护组织的稳定。这一切需要具备财会技术、商业技能、影响力和领导力的管理会计师与决策者的沟通交流来实现,这是一种全面的管理活动。以成本管理为例,成本管理需要簿记和报表系统提供成本动因的基本信息,以供经营决策需要,所提供的成本动因信息通过沟通能力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力应建立在利用成本动因信息分析成本活动对组织价值的影响,基于成本动因信息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提高问责机制的公平性,从而促进组织内部的信任度。再如对于投资管理就需要管理会计师提供投资风险、收益、成本、时间价值、折现率等相关的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分析对价值的影响,向决策者提供有影响力的建议,并考虑投资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对于守法与合规方面,管理会计师应该提供法规环境、最低要求、违法、守法的成本和收益的信息,分析违法成本和守法收益,向决策者提供有影响力的建议,并将守法与合规方面的情况报告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以取信于利益相关者。以上领域通过管理会计基本原则和管理控制循环纵横交错地联系在一起,构成广义管理会计内容。总之,管理会计师应通过在以上实践领域内运用管理会计基本原则驱动决策者形成恰当的决策,实现对组织内各个方面的管理和治理、维护和创造组织的持续价值。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维护组织的持续价值,GMAP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强调实践观。GMAP认为管理会计就是一种实践活动,要求管理会计师必须“透彻地了解商业及其运营环境”,“将决策植根于经验中”,“行动最重要”以及“始终坚持良好价值和最优实践”,在对管理会计师职业能力要求上,更是指明“管理会计师是实干型的,脚踏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要“保证这些技能(会计和财务技能)可以用在企业中”,GMAP详细地列出管理会计如何在14个实践领域里得到充分的运用。第二,提出了人的作用。管理会计不仅是一些管理控制工具,也不仅仅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机械运行,而是有人参与的管理实践活动,是管理会计师与决策者或信息使用者的通讯活动,强调了“沟通”、“建议”、“影响”、要了解决策者的需求,关注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提供信息建立“相互信任”。尤其是提出了为实现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师应具备的四个方面的技能。第三,提出了广义管理会计的范围。14项管理会计实践领域涵盖了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财会专业的几乎所有传统领域,这些领域通过管理会计基本原则和绩效管理密切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广义管理会计内容,反映了以上领域的融合趋势,这实际上是“大会计”的内容。第四,提出了管理会计实际上是对整个再生产活动过程和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进行的管理,目的是创造和维护价值。14项管理实践领域涵盖了筹资管理(财务战略)、投资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资产管理(司库与现金管理)、生产管理(成本改造和管理)、产品和销售管理(定价、折扣与产品决策)、利润分配管理(财务战略、战略性税收管理)等各个再生产活动的环节;管理会计还包括对关系资源的维护,以获取信任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第五,突出了绩效管理的流程。“战略———计划———实施———复核与修订”是一种管理会计实践的整合系统,也是一个主流程系统,14项管理会计实践领域都可以整合为该流程,因为管理会计就是通过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来创造和维护价值,这实际上就是会计管理活动的循环。

总之,管理会计本质上是合格的管理会计师利用主观能动性运用管理会计基本原则通过信息对决策的影响对再生产活动各个过程和关系资源进行的管理实践活动,管理会计实践领域是“大会计”的领域,管理会计师实际上就是会计师,管理会计就是组织内会计人员从事的会计管理活动。

参考文献

[1]沈艺峰、郭晓梅、林涛:《CIMA<全球管理会计原则>背景、内容及影响》,《会计研究》第10期。

[2]王世定:《管理活动论的哲学基础》,《会计研究》1993年第4期。

[3]彭宏超:《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新突破》,《财会月刊》20第25期。

[4]季韩波:《<全球管理会计原则>内容解析及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启示》,《金融会计》2015年第6期。

[5]王风华:《<全球管理会计原则>在管理会计实践中的应用及启示》,《财务与会计》第6期。

管理会计报告 篇6

虽然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会计学中属分工不同的工作,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它们是既联系又独立的四个个体。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联系,并能迅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财务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它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信息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并借助于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这种信息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并结合文字说明来表述的,反映了企业过去的资金运动或经济活动历史。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成本会计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按成本会计制度分类,可分为实际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和估计成本制度。按成本计算模式分类,可分为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它计算产品成本,有助于企业资源的详细计划和有效的控制利用。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投资管理(包括长期、短期),融资管理、损益管理、日常资产管理、财务分析、财务控制。财务会计的内容包括除出纳工作外的会计核算,审核,报账,税务,报表等所有相关工作。成本会计的内容包括成本基础知识、成本计算、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费用预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的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变动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资本支出决策、生产经营预算、标准成本系统、存货的计划控制、责任会计等。由此,不难看出就方法体系而言,除成本计算、核算外它们都是采用数量分析性方法,从动态上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资金流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事前规划与事中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营管理。其次,管理会计的内容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完全重复。如与成本相关的部分如成本性态、变动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生产经营预算中的成本预算、标准成本、责任成本等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分类、成本计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等相互重复。其他内容与财务管理重复,如短期经营决策、存货计划和控制与流动资产管理的部分内容,生产经营预算、责任会计、标准成本系统与财务控制,资本支出决策与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等,重复现象都比较明显。另外,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财务控制也有重复,如责任成本、目标成本控制、标准成本系统、预算制度等。财务管理的形成是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与资本保全理论为前提的,但由于该时期的财务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这种“传统理财论”主要是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之上。而成本会计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成本计算与核算,古典经济学中的价值转移学说为成本核算奠定了基础,而统计方法与财务会计方法的结合则形成了方法体系。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所谓财务管理进入“综合理财论”阶段时期的发展是增加了标准成本制度、预算制度,并进行差异分析,其理论基础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微观经济学中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概念也被引入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

传统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实际是不可分的。它们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从内容看,成本会计也仅仅比管理会计多了成本计算、成本核算。而传统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具有较大的区别,尤其是中期,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出发点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而财务管理则是与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引起的经济学的大变革相一致。

管理会计报告 篇7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不断发展, 理论知识也不断更新与创新, 体现在财会学科方面, 表现为财会学科核心课程的分解与整合。财会学科核心课程分别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在财务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过程中, 每门学科的专业性变弱, 取之的是综合性, 其外延不断的扩大, 使得四门学科之间的交叉部分越来越多, 其内涵不断被调整。实践而言, 财会工作也在其学科分解整合的大背景下走向趋同。因此, 研究财会学科核心课程之间的分解与整合, 不仅对研究财会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对财会实践工作也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此, 本文浅析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四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关系和实践整合。

二、财会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

财会学科的发展与经济理论发展和实践是分不开的, 其发展的沿革受到了市场经济理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影响, 但从其学科产生的历史来看, 财务会计产生历史是最悠久的, 亦称“传统会计”, 因其沿用传统的会计模式, 故称“传统会计”;因其侧重于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决策需要, 以外提供财务报告, 故也称“对外报告会计”。美国发生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则促成了新的会计准则的系统研究和制定。传统会计逐渐向现代会计改变, 为了适应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决策会计开始成为财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管理会计应运而生。1952年,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一专业术语, 标志着会计正式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笔者认为, 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作为会计学科的分支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出现便渗透其学科之中。

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 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代理理论的直接影响。比如理论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理论影响着财务会计的发展, 各种数学模型、组织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则对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造成影响。财务管理则与数理经济学和应用数学关系密切。

三、财会学科核心课程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一) 财会学科核心课程的独立性

财会学科核心课程相互联系, 但从定义及各学科侧重点而言, 四者之间是有所区别的:

从定义而论, 财务会计作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侧重于企业的资金运动的核算与监督, 通过一系列的会计程序, 为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相关人士, 如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财务会计侧重于会计的核算方面, 通过基础的会计工作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管理会计成为“内部报告会计”, 管理会计的演进是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行的, 与财务会计不同,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侧重于管理决策这一方面。相比财务会计, 其内涵进一步被扩大。

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部分, 笔者认为, 成本会计应该是管理会计中侧重于财务会计的一部分, 是比较微观的学科, 侧重点十分明细, 专指企业经营成本的核算, 成本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目标是帮助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 能够估算、降低成本与改良品质, 跟踪和控制产品和服务成本。

财务管理是前者的综合, 其外延和内涵进一步的延伸。从整个宏观的角度, 在整体的目标之下, 是关于资产的购置, 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 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其运营流程涉及资本的投资、筹资及运营管理。笔者认为, 财务管理是当前现代社会经济与现代社会企业制度的产物, 侧重于综合管理。

(二) 财会学科核心课程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四门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现象比较严重,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分析, 其重复交叉学科主要在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上, 两者关于管理、决策比较集中重复。特别是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存货控制方面。

另外在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 其交叉也比较严重。在西方, 有关会计的专业教材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合为一体的, 因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只是侧重点和性质有所不同而已, 成本管理会计被很多专家和学者认同。在我国, 注会考试中也将其合并在一起, 加上财务管理, 合称“财务成本管理”。

我国会计学科设置中, 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是并列在管理学中的工商管理学科下, 可以理解为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并列在同一学科层次。会计学是一门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学科, 会计所从事的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报告, 它的目的是向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据以作出投资决策的信息;财务管理学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直接对企业价值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管理, 主要涉及投资预算、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的决策管理, 两者息息相关, 不可分离。

四、四门课程的有效整合

鉴于上述关于会计课程四门核心课程的关系, 四门课程的有效整合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当前对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协调关键之处在于理清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系统的角度强调四门课程的区别及互补性。

首先是关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整合。成本会计应该是侧重于成本的计算方法, 至于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应该由管理会计课程来完成。笔者认为, 成本会计应该与管理会计相分离, 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其次,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但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管是从内容、标准还是功能方面都应该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因此, 关于成本的计算或者说是成本构成的核算方法, 应该通过成本会计课程去学习, 而关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未来成本的预算应该通过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来学习。标准成本制度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 同时也是预算管理的必要手段, 所以这是必要的重复,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有必要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详述, 而财务管理对此简单提及即可。

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 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分离, 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 在协调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关系方面, 应该考虑两者的性质, 财务管理性质在于宏观决策, 重在对会计技术方法的应用, 而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会计技术方法和基本原则的介绍。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 (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 、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 财务管理会计应该是在这些管理和方法基础上, 主要阐述证券股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 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在财务上的应用。在具体协调方面, 协调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内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具体划分如下:经济批量、短期决策、销售预测、利润预测、经营预算、经营杠杆、预计利润表划归管理会计。而将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专门决策预算、经营杠杆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划归财务管理。

再次, 在协调处理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方面, 笔者认为, 财务管理应将重点放在对这种方法的讲解上, 成本会计则应把重点放在如何使用这种方法对成本进行分析上。成本分析属于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一个重复点, 比如因素分析法。生产成本的计算及会计处理在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中都有讲述, 笔者认为财务会计应将重点放在会计处理上, 而成本会计则应将重点放在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等计算工作上。

五、结论

最后, 关于会计学科四门核心学科的有效整合切忌创造一个新系统, 用这个新系统来囊括这各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在考虑成本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时, 不能只以静态的眼光看待问题, 还应从动态的角度加以考虑。各门学科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教学内容也应不断更新, 将成本会计课程简单合并无法使学科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教学的角度而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衔接, 要贯彻成本会计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思想。J

参考文献

[1].牛彦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2, (6) .

[2].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3, (3) .

浅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篇8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联系;区别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一)两者的“历史背景”相同。财务会计又称为“外部会计”,是在时代的推移下慢慢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逐步发展形成了现在的财务会计,主要是因为资本经济的不断发展,股份制公司不断涌现,导致企业内部的经营权与资本所有权分离。此时,企业外部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投资人、金融机构等单位需要企业提供企业的经营状况等方面的财务信息,以方便外部投资者、金融机构等是否进行投资,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利益,防止企业管理者提供财务报表时造假,所以,一个受会计准则严格约束的财务会计便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管理会计又称为“内部会计”,是在新时代大背景下从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并逐步发展,成为并列与财务会计的一个新的会计领域。新时代背景下,资本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上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管理者开始着手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改善,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控制生产成本,减少生产浪费,并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此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内部会计信息的管理会计便产生。所以说,两者的背景是相同的。

(二)两者的基本信息来源一致。财务会计通过传统固定的模式,从记账、算账到最后的编制财务报表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所使用的信息来源是直接反映生产经营状况的原始生产资料。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服务的,及时的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为管理者规划企业未来,提供创新性建议,因为管理会计会获取大量不同方面的资料,但最基本的还是财务会计的核算资料,在此基础上加工深化,才能为企业提供规划生产经营的科学依据。所以说,两者的信息来源是一致的,都是为企业提供规划生产经营的原始资料。

(三)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财务会计是为企业外界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投资人、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以使他们进行投资与合作;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深化与加工,来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以便于管理者对生产经营进行调控和改进。财务会计负责对企业进行反映和监督,而管理会计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创新。因此,二者都是为共同实现企业的经营生产要求。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一)两者工作的侧重点不同。财务会计,是对企业之前的经济活动和业务进行监督,并根据平日的业务记录等编制、汇总财务报表,对企业外界服务,主要为与企业有关系的投资人、金融机构等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所以其工作的侧重点是为企业外部与本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提供信息服务,方式与流程相对固定。所以又称“外部会计”。管理会计,是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以会计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企业的管理人员,然后使得管理人员依据提供的会计报告,及时的对企业进行整改和操作,使得经营过程的问题得以解决。所以,其工作的侧重点是为企业内部提供财务信息。所以又称“内部会计”。

(二)两者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不同。财务会计工作的进行需要基础知识比较好,对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对工作比较细致的人来担任,财务会计人员应牢记会计准则,对规范的的会计知识体系必须牢牢掌握,在工作过程中也有统一标准的要求,常年的工作的形式比较统一,工作流程比较固定,所以比较侧重工作人员的认真、谨慎、

管理会计的工作比较复杂多变,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可言,所以进行管理会计工作时需考虑的因素很多,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方法可以遵循,因涉及的工作内容比较复杂,这就需要从事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具有冷静分析、随机应变,并顺利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具备很大的知识储备,有很广的知识面,并在工作过程中灵活运用,所以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可以影响企业管理会计的水平。

(三)两者的原则、工作程序不同。财务会计的工作对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是一个直接的反映,对企业本身的信誉和名声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企业与外部的合作与交流。所以,财务会计工作要严格遵守行业统一会计准则,因此在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时,从登记账簿到最后的编制财务报告,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不能随意变更。

管理会计的工作因为比较灵活,所以在进行管理会计工作时不受行业统一会计准则的约束,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自行选择合适的方法、方式作为指导来进行会计工作,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工作流程和方式比较灵活,所以人员可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自行设定工作的程序来开展会计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应正确的认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与区别,使两者各自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自己的职能,虽然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深化与加工,但使两者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使管理水平不断的改善,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曹改燕.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并存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10-11.

[2]邓丽,于婷.基于价值链的融合性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0):38-40.

[3]谢天翔.浅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J].现代商业,2012(2):211.

[4]郭丽侠.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联系和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5):65.

[5]李英杰.有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探讨[J].财务与金融,2012(8):78.

[6]洪康.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J].时代经贸,2013(1):109.

上一篇:2019国考行测常识下一篇:高校如何做好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