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系统

2024-07-02

财务会计系统(精选12篇)

财务会计系统 篇1

摘要:近年来,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 中国企业对ERP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 希望借助ERP这个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具来实现企业流程重组和价值的实现, 促进企业的创新和生产力的提高, 但面对项目的预期却是喜忧参半。作为ERP系统的核心部分, ERP财务会计系统为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 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关键词:ERP,财务会计,模块

1、引言

财务会计的作业方式, 长期以来主要体现在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数据上, 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 不论是及时性上, 还是有效性上, 都难以展现它的作用。在引入ERP以前, 随着电脑的普及, 会计系统的信息处理一般都是应用了电脑作业, 或是引入其他硬件来提高其自动化水平, 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满足了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但这只是将手工会计向计算机系统进行的简单复制与移植, 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与难度, 对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作用有限。在业务流程的临近和与其他系统的集成上, 则受到技术与功能不足的限制。因此, 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不但有了迫切的需要, 而且, 依托这一平台, 可以进行更广泛的, 包括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代理网络、各地制造工厂等的各种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从而为企业的现代财务制度提供更好的服务。[1]

2、ERP财务会计系统概述

ERP财务会计系统是依据国家的会计制度, 结合国家财务管理的习惯和特点, 按照财政部门关于财务电算化的要求和标准设计而成, 它能与ERP前端进、销、存业务子系统紧密联系、高度集成, 能进行多货币处理的专业管理系统。目前面世的ERP系统, 其用户界面基本采用WINDOWS界面, 为多语言或中文显示, 各个界面风格统一。ERP财务会计系统作为ERP系统的一部分, 由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成本核算等子系统组成。

财务会计系统是ERP系统的一个核心部分, 它为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 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它不仅可以指导库存、生产、采购、销售等系统的管理, 还可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它既可以单独运行, 还可与其它业务系统集成, 组成完整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3、ERP在财务会计应用流程

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要体会ERP会计核算系统的应用和特点, 首先要对它的流程有所了解, 以下是对其工作流程的简要描述。

ERP的会计核算系统模块, 主要涉及应收账款模块、应付账款模块、现金管理模块、固定资产模块、成本模块、总账模块、会计报表模块等等。

由于企业的经营业务往往以销售订单为起点, 因此, ERP的会计系统也常常以销售订单所涉及的采购管理作为会计系统的起点, 对企业所发生的进货、库存和销售业务进行即时记录。业务过程中, 采购单与实际发生的物料入库单、销售订单与实际发生的销售出库单, 分别实时地自动传入ERP的应付模块、应收模块, 自动生成应收账款、应付账款, 再由这两个账务模块自动生成会计凭证, 然后通过会计科目管理功能和收付款的性质, 将采购与应付账款模块、现金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相连接, 将销售业务与应收账款模块、票据资金管理模块相连接, 自动生成应收票据、应付票据与固定资产数据。会计期末, 将采购模块、销售模块、库存模块、固定资产模块中与成本核算相关的数据通过总账处理模块自动转入成本核算模块, 进行瞬时的成本核算后将结果转回总账模块, 最终由总账模块自动生成会计报表并完成一轮会计核算循环[2]。

4、ERP系统在财务会计的应用优势

由于ERP具有强大功能, 因此在财务会计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4.1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高度协同, 使得系统的账务数据完全按照设定从前端采购、生产、销售、薪资等系统自动生成。这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也加强了企业会计对实际业务的控制能力。

4.2 往来、对应及追溯更加明晰

传统的会计作业要不手工作业, 要不应用较为单纯独立的会计软件, 与前端的业务与资讯都很难有机融合一起, 因而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应用ERP系统后, 财务会计系统成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其工作流程也成了企业从订单开始到销售流程中的一环, 因而信息的流通与集成, 使得它相对于之前的传统作业来说, 账务的追溯与对应变得不再是复杂的工作, 而且也不容易出错。比如, ERP财务会计系统的应收模块能与ERP销售系统对应;应付模块能与ERP采购系统对应参考, 等等。而且由于ERP系统与各个子系统有机结合以及高度集成, 非常方便的提供各项查询功能, 可以使各管理层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权限及时查询到自己所想了解的信息, 而且这种信息是全面的, 无须再经过加工的, 真实的反映了查询时点企业的真实状况, 为各个层面的决策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3]

4.3 信息传递的实时性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是对发生的经济活动的事后及时处理, 而ERP会计核算系统的实时性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的随时掌握与处理。ERP会计核算系统的实时性, 即时 (非及时) 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 避免了数据的重复输入和重复存储, 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统一。比如在办理物料入库业务时, 其入库数据在记入进销存模块的同时由ERP会计系统自动传入会计账务模块;又如在开出销售发票的同时, 其内容也由ERP会计系统自动传入会计账务模块, 等等。

4.4 具有企业海量数据处理的能力

支持高性能的大型数据库, 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处理高效性;具有高性能、高安全机制的网络性能, 充分保证公司财务系统日常的业务处理和数据的安全、准确性。具有WEB功能, 支持远程录入、查询、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有关会计数据, 实现远程操作。

5、ERP导入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随着ERP系统的在企业的广泛应用, 为企业改革与创新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就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角度来讲, ERP的引入为企业财务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时也为之提出了新的挑战。[4]

5.1 ERP导入对会计人员的角色影响

由于ERP的投入使用, 很大程度将一些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做帐中解放了出来。其中最突出的, 要数资料的录入, 上线前很多资料都由会计人员自己收集, 在独立的会计系统中录入, 而上线后对于总账每一笔凭证, 也有了原始的业务单据流程可以追溯, 会计做帐时只需运行几个批处理的程序, 会计信息就自动产生, 并自动产生报表, 账务的质量、速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因此ERP的投入使用, 实现了会计工作的自动化、流程化, 使得了财务会计对于企业的物流、资金流有了更深的了解, 会计人员已经从做帐的角色转变成了审核、监督的角色。另外, ERP系统下的财务人员将不仅仅充当信息监督和使用者的角色, 还将充当ERP下系统运行者和维护者的角色。

5.2 ERP导入带给会计人员的机遇

引入ERP后, 大量的业务如收料、发料、费用分配、发货等在实际业务发生时即可形成会计信息, 业务量向日常转移, 月末仅对涉及总账的业务进行结账处理, 省掉大量的汇总、分类等计算工作, 可以实现业务处理的均衡化。因而, 财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细化业务流程的其他环节, 从源头上来讲, 既然会计核算与处理工作由计算机代替了, 那么会计人员可以利用其掌握的财务会计知识来加强前端业务系统的运行, 保证各环节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保证会计及其他信息的及时、完整, 减少误操作对信息造成的不良影响。比如采购系统, 会计人员可以加强对采购价格和供应商选择的审核和监督, 使得企业能够付出更低的采购成本, 同时也使收集信息更加的真实性。除了审核与监督之外, 他们还将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相关的辅助决策的角色, 在这种环境下, 会计人员不但会给企业带来实惠, 也将使自己受益匪浅。[5]

5.3 ERP导入使会计人员面临的挑战

由于ERP财务会计系统全部依赖电脑系统进行, 因而会计人员除了对熟悉财务知识外, 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与操作能力。在ERP系统模式下, 由于财务会计的信息将完全来自于ERP前端作业系统, 因而原先由财务会计人员处理的事情将往前延伸, 会计人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这就更加需要财会人员灌输新的前沿的理论与知识, 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变化。

6、结束语

随着ERP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发展, 将赋予会计作业模式更多的内容及更强大的功能, 也决定了ERP在财务会计领域中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ERP的引入为企业财务人员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万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面对机遇, 迎接挑战, 不断的提高自己, 财会人员便能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适应时代的变革, 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尤嘉瑞.ERP与成本管理[J].冶金财会.2004.11

[2]罗鸿, 王忠民.ERP原理、设计、实施 (第二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严成根, 邓淑玲.财务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1

[4] (美) 迈克尔.多恩.冯慎宇译.迎接旋风:SAP世界初学者指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王纹, 孙健.SAP财务管理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

财务会计系统 篇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比较分析

信息社会化使会计信息系统发生变革,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受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冲击,并且影响领域甚广;本文简单介绍了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了两者的.异同,指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并认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改革的必由之路.

作 者:吴敏  作者单位:湖北教育学院数学系财会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60 刊 名: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TRAINING AND RESEARCH-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0(5) 分类号:F234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比较分析  

财务会计系统 篇3

关键词:ERP—SAP系统 信息集成性高 实时反映信息 有效管理控制

一、ERP系统的模块结构

(一)财务会计(FI)实施模块

该模块包含总分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现金管理、财务结账等功能。该模块中的每个功能都基于统一的数据结构,每项业务交易的处理都体现高度的系统集成性,从而保证了总分类账与子分类账等会计账目的自动更新。数据一旦输入,系统就能显示给用户一系列信息,包括更新过的账户、账户汇总、余额表等,并且还能进行资产负债分析和损益分析。每次操作都使管理会计(CO)模块中的所有数据同时得到更新。

1、总分类账

为了规范会计科目表主数据,会计科目表实行统一管理。最初上线时,依据企业会计制度制订公司会计科目表,并考虑各分公司和子公司特点和实际情况,将会计科目表中的会计科目分配给各分公司和子公司。上线后,各单位要新增科目时,须提交“会计科目维护申请表”至财务部经理初审,经总会计师审批后,给予添加。这一管理流程保证了全公司范围内会计科目的统一、不重复交叉。

2、应收账款

该功能用于对客户进行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功能设置统驭科目和明细分类账,统驭科目为应收账款,主数据为客户名称等信息资料。应收账款功能与销售功能的集成,在销售功能业务发生时,系统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应收账款明细账自动更新,同时统驭账户总账余额也同步更新,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3、应付账款

该功能用于对供应商进行管理控制。与应收账款功能相似,设置统驭科目和明细分类账,供应商按类别设置成员工供应商、外部供应商、内部供应商、分包供应商、财务供应商等,统驭科目为应付账款,主数据为供应商名称等信息资料。它与与物料管理(MM)模块集成。

4、固定资产

该功能用于对固定资产和专项工程进行管理控制。业务处理包括资产购置、折旧、增减值,转移、报废等,当固定资产模块业务发生时,总账中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科目同步更新。计提折旧可自定义多种折旧方法。

5、财务结账

系统采用表结法结账,不需要手工结转成本和损益类科目,由系统根据收入、成本和费用自动计算利润。也正由于这一方法,只要业务数据完整录入,可随时出具财务报表。结账后,须关闭记账期间,这一功能目前由财务部经理控制,次月初只要一关闭上月记账期间,所有单位的所有模块都将无法生成上月的记账凭证。这一功能,对于统一公司的30余个报表核算单位的结账时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會计(CO)模块

该模块包括成本中心、内部订单、服务订单、项目成本、管理报表等功能。

1、成本中心

在系统中建成立费用预算、建立成本中心、进行成本控制和费用预算控制,各种费用按部门或相关责任人建立成本中心核算,事中分析、控制成本费用,不断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各成本中心可明确自觉控

2、获利分析

该功能是为了满足对公司项目部某些业务领域进行盈利性分析的需求。利用各模块字段组成所需要的获利段来收集交易数据,通过定义获利分析的主数据如客户、行业、区域、专业等,该功能可形成获利分析报表。

3、内部订单

该功能是用来对某公司内某作业或任务的成本进行计划、归集、监控和分摊的工具,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对内部订单赋予不同的意义,用它来追踪某个有起始时间的事件;

4、服务订单

该功能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既可由服务通知生成服务订单,也可以直接创建服务订单。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对服务订单赋予不同的意义,用它来区分不同事物类型,如质保期和非质保期服务。

5、管理报表

可及时生成资产报表、成本报表、费用报表、获利分析报表、资金报表。

二、ERP系统解决存在的问题的

(一)法人难以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监管

由于项目多、范围广遍及全国二十几个省,在给项目授权后,在实施ERP后,公司的所有项目的管理信息都要求实时地进入了ERP系统,包括:所有的分公司和子公司负责的项目;在本地的项目和在外地的项目。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二)项目成本核算的滞后

公司管理层无法及时了解项目盈亏情况。实施ERP后,公司管理层包括公司领导和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从ERP系统中实时地了解项目的实际成本收支情况。如上所述,由于成本数据的实时性可以得到保证,项目的成本盈亏核算由过去的“工程竣工结算”转变为“中间控制管理”。从而克服了以前在了解项目的成本收支时存在的时空障碍和人为因素。

(三)难以对材料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通过实施ERP,项目全部的材料采购环节均将在系统中得到体现。可以通过对材料采购价格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来发现材料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难以实现工程预算、工程进度、现金收入、成本支出的实时对比

在ERP系统中,提供了支持这项需求的功能,用户利用该功能,可以针对任何项目,及时地进行工程预算、工程进度、现金收入、成本支出的实时对比,从而实现对项目的动态管理,使项目管理始终沿着计划的轨道进行。

(五)难以评价项目管理的绩效

在ERP系统中,由于导入了“完工百分比结算利润” 核算功能,可以按月、按季度或按年来结转项目成本、核算利润。核算的基本原理是,为此,公司可以实现对项目部的及时奖励,从而便于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三、ERP系统的维护和完善

(一)ERP系统的维护

1、ERP的全部数据将储存在服务器硬盘中,一旦硬盘损坏其数据丢失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系统数据的备份是非常重要、要求做到万无一失。

2、随着软件的升级、对硬件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因此硬件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系统数据的备份维护等设备的更新也是需要的

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般的软件开发商一年甚至半年就要对软件系统进行一次升级,从而使系统拥有更加强大的功能。所以,企业在购买软件后,软件系统也要求及时升级,否则系统软件就会落后。

4、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企业管理人员踏踏实实的工作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企业内部的人员才能很好地把握企业的实际需求。人是最关键的因素,要不断培养人才,只有注意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管理知识的更新。才能够保持ERP—SAP系统持续正常运行和水平不断提高。

5、要持之以恒,各种数据维护要及时和准确,这样才能保证系统数据的实时性、真实性、有效性。

(二)ERP系统的完善

企业在信息化方面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这有以下几点的原因:

1、为了使企业信息化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果,不踏踏实实去做是不行的。在现实中,有的企业选择导入立刻能够见到成效的系统,例如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以便体现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也有的企业刚刚导入一个信息系统,就对外宣布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这些“表面文章”式的做法,其实未必有利于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任何先进的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导入后,需要一个逐步适应过程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个过程往往不仅花时间,而且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原因很简单,因为系统的使用涉及到管理人员工作模式的改变,这会导致对使用系统的阻力。真正将导入的信息系统使用起来,使系统在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带来效果,比起表面上将系统用起来要困难得多。因此,有的操作流程还需要根据实际运行效果进行总结修改。

3、档案方面,由于系统集成性高,每发生一笔发料业务就自动生成一张会计的记账凭证,对于业务量大的单位每月发料凭证有几万张,因此打印凭证数量非常之多。后台需要开发出能够打印出汇总表的记账凭证,以减轻打印工作量、或按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对于不涉及银行和现金的凭证不需打印。

4、报表开发及后台系统配置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和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不断提高,原先二次开发的报表和后台系统配置有的方面将不适有,这就要不断开发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

四、结论

充分地利用系统提供的强大功能需要一个过程。,随着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会在其中发现更多有用的功能,并将它们利用起来。

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化水平关键需要看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效果;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并做持續不断的改进,不要做表面文章、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要知难而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信息化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建立信息化的“文官体系”——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信息化案例分析.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刊,pp. 108-111,2004

财务会计系统 篇4

一、 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课程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的界定问题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前, 会计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课程中, 《基础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综合实验》、《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要求较为清晰。《基础会计学》教学重点是会计的核算方法, 如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教学要求是了解会计学的基本原理、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企业财务处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重点围绕会计要素来展开, 包括:货币资金的核算、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存货的核算、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报表的核算。 教学要求在于了解产品成本核算一般程序, 熟练掌握要素费用、 综合费用的核算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掌握品种法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材料费用、辅助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等各种费用项目的归集与分配。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内容要点包括: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管理及安全, 数据库, 信息技术概论。 金蝶、用友软件的操作。教学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以及会计核算软件各功能模块基本工作原理, 学会编写部分具备基本功能的会计核算功能模块, 掌握财务软件的处理原理和应用方法。 具有熟练运用、 维护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 《高级财务会计》结合我国会计的实际情况, 对财务会计学未涉及或深入论述的一些特殊会计业务进行研究, 弥补一般财务会计学的不足, 从而与一般财务会计学共同形成财务会计学的完整体系。 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特殊经济业务、 特殊会计事项和特殊行业的会计理论与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处理特殊会计业务的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外币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租赁、债务重组、或有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 《会计综合实验》主要是要求学生将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通过手工模拟, 让学生学会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及方法;掌握填审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的业务技能。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后, 由于会计核算工具、信息载体、记账规则及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变化, 以上系列课程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的界定显然存在内容陈旧、重叠、无效等问题。

二、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

为解决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后, 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课程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中存在的内容陈旧、重叠无效等问题, 有必要重新设定会计系列课程, 界定各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 《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 》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维持不变。 《会计信息系统》分设为《会计信息系统基础》和《会计信息系统运用》 两门课程。 在课程定位上, 《会计信息系统基础》 主要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入门知识和技能, 以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达到会计从业资格会计技能要求为目标。 讲授从业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 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 计算机基本操作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五大内容。《会计信息系统运用》 则强调会计信息系统拓展知识和技能, 以宽口径方式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将基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学会常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维护, 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及软件处理能力。 在内容分配上, 《会计信息系统运用》拟以金蝶系列财务软件和用友财务软件为例, 分别编辑适应小型企业的金蝶KIS软件、用友通软件, 适应大中型企业的金蝶K/3 软件、用友U860 软件四个教学案例, 从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到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八大模块的实验内容和步骤。 根据学生水平及专业课程要求, 实验中有关的项目可以根据授课对象及课时数灵活选择使用。

取消《会计综合实验》课程, 将手工会计模拟并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课程。设置一套特定会计数据, 同时应用于手工会计系统和电算化会计系统, 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融合。 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一致的会计信息。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明了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联系与区别, 减轻其他课程的压力, 提高课时的利用率。

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储存和处理, 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 向使用者输出所需会计信息, 帮助信息使用者管理、预测和决策,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教学中, 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以外, 需要更多地使用任务驱动法、 自主学习法和体验式教学方法。例如, 在进行软件初始化过程中, 要求学生拟定会计单位的基本信息, 包括:会计单位名称、软件应用模式、账套参数及基础资料等。在会计处理中, 虚拟会计单位的各类业务, 包括:外币类业务、存货类业务、往来类业务、 多项目核算业务; 固定资产业务、自动转账业务等。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会计软件操作技能训练中,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 自主选择不同系列 (金蝶、用友) 不同版本 (kis/k3/t3/u8) 的会计软件完成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 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基本模块和辅助模块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得出及时、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代入角色, 体验会计主管、出纳、制单员、审核员、记账员及预算员、 资金管理员的工作内容。 无论是一个学生在一个账套内依次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 还是几个学生组成团队分担一个账套中的不同角色, 都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 完成技能训练。

经过以上改革,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理论及技能初中高层次得以清晰、内容相对更规范。特别是通过整合, 把手工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加入会计信息系统, 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时, 可以深刻体会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比如证账表处理中, 手工填制凭证与计算机制单的区别在于: 手工填制凭证只需在第一条分录书写摘要, 计算机制单必须给每条分录输入摘要, 计算机制单可以通过辅助录入窗口丰富凭证反映的核算内容;手工环境下, 所有经济业务发生后都需要手工填制凭证, 计算机环境下除制单员录入凭证外, 计算机功能模块会自动生成凭证, 如固定资产折旧及其增减变动、 期末损益结转、存货的收发存等;手工环境下, 会计工作存在证证核对、 证账核对、 账账核对、 账表核对以及表表核对, 计算机环境下只要凭证录入无误 (保证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相符) 、 表格公式设置正确, 会计处理中的记账、报表生成瞬间即可完成, 且无需证账表核对。

三、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融合需注意的问题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融合的关键在于特定会计数据的设计, 要保证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一致的会计信息, 设计会计数据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初始数据必须尽可能详细。比如固定资产资料中必须列明资产的原始价值、累计折旧、预计残值、用途、入账日期及使用年限等, 便于电算化处理时自动计提折旧; 往来业务必须列明业务发生的时间、 业务编号、摘要、往来单位、发生额及余额, 便于电算化处理时的往来核销; 期初在产品成本必须列明各成本项目的详细资料, 便于电算化处理时生成生产成本明细账;存货必须列明数量、单价、计量单位、计价方法等, 便于进行存货数量金额核算;除具备单位基本信息外, 还需要设定部门档案、职员档案, 便于工资核算。

二是要合理确定会计期及分段业务内容。目前, 各高校使用的会计软件均为教学版, 只能处理不超过三个月的业务。要明确分段业务的处理流程, 例如损益结转前必须完成损益类业务凭证的审核与记账等。

三是设计的会计资料要便于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例如记账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 会计处理组织程序既适应手工环境也适应电算化。 手工环境适应的汇总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组织程序和科目汇总表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电算化环境已经不再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捷.基础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 .张维宾.中级财务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

略谈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科目设置 篇5

会计科目(账户)用于进一步分类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限、收入、费用)。它是账户的基本要素。无论在电算化会计,还是在ERP系统下,按会计科目(账户)开设的账户均能分类连续记录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的情况和结果。正因为会计科目(账户)是会计信息系统重要的一种代码,为了保证会计指标在国民经济一定范围内加以汇总和分析研究,会计科目(账户)必须标准化。事实上,我国的一级会计科目(账户)代码由财政部统一制定,明细科目的编码和名称可由单位自行设定。按理,在电算化会计和ERP系统下,会计科目(账户)的设置是相同的,但在ORACLE ERP系统下,会计科目(账户)设置是不同于电算化的。

(一)会计电算化的会计科目(账户)设置

在会计电算化下,设置会计科目(账户)的基本内容包括科目编码、科目名称、科目属性和账簿格式。科目的编码可以根据需要设定,通常采用的是分级码。如采用三级的科目代码格式,一级科目是财政部会计制度规定的代码体系,有4位数字。若企业根据系统调查,每一个一级科目下属的二级科目最多不超过99个,每一个二级科目下属的三级科目不超过99个,那么可用2位数字表示二级科目,用2位数字表示三级科目。原材料科目的格式如表1:

科目编码的首位代表科目的属性,首位编码为1,表示资产;首位为2,表示负债,依次类推。而账簿的格式主要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复式等。

(二)ORACLE ERP系统的会计科目(账户)(账户)设置

与会计电算化的会计科目(账户)设置不同的,ORACLE ERP系统的科目编码采用“段”的形式。ERP系统的科目设计共设置8个科目段,各段名及长度,格式如表2所示:

其一,“公司段”是科目(账户)编码必须有的项目,反映核算的实体(OU,可能是会计主体)。假定甲证券公司采用ORACLE ERP系统,其在广州有:广州业务总部、A、B、C营业部。这样,“公司”段可表示甲证券公司(总公司)、广州业务总部、广州A营业部、广州B营业部及广州C营业部。此段也称为平衡段。按此段,能生成各会计主体的账簿和报表,满足管理的要求。另外,在“公司”段上,也可定义一些父值,代表甲证券公司的二级管理机构,如地区业务总部。借此,提交请求可生成地区业务总部的汇总报表。不过,“父值”的数额是由其子值额汇总而成,而不能在系统直接录入一个父数额。再有,在“公司”段上会计人员可设置“××××总部合并冲销”的实体,用于冲销内部往来业务,生成合并报表。

若上述甲证券公司(中国移动总公司)总公司相关部门的编码为8000~8999(中国移动总公司的相关部门),业务总部的为7001~7999,用于核算各业务总部本身的业务(中国移动各省会子_分公司)。

营业部为0001~6999, 用于核算各营业部的业务(中国移动各市子_分公司)。

用于汇总的业务总部为9001~9500, 用于各地 汇总核算当地所有营业部的业务(中国移动各省下各市子_分公司的汇总不含省会)。

各业务总部 合并冲销的实体的代码为9501~9998,用于录入各业务总部范围内的合并冲销分录(核算 中国移动各省下各市子_分公司含省会 之间的合并冲销分录)。

全系统(所有 业务总部,即整个甲证券公司)合并冲销的实体代码为9999,用于录入所有业务总部范围内的合并冲销分录(核算 中国移动所有省下各市子_分公司含省会 之间的合并冲销分录)。

财务会计系统 篇6

关键词: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整合策略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医院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今天,我国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了,如何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财务信息的资源共享,成为当前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整合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是当务之急。

一、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整合作用

1.完善了财务管理体系

医院在整合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工作中,通过进行账目的集中处理,科学设置基础科目,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管理,将医院的会计核算、科研经费、薪金等众多方面的内容集中在一起,有效完善了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医院不仅实现了财务的规范化管理,而且加强了不同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分配,落实了责任制度,彻底改善了传统的财务工作模式,使财务管理的职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

2.提高了医院的内控水平与服务水平

医院通过应用新型的财务资产信息系统,加强了医院各项财务工作的规范,强化了资产的管理流程,而且加强了责任制度的落实,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在进行资源信息共享的同时,加强问题的反馈与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由于责任不明晰等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能够降低财产风险,保证医院财产安全。与此同时,经过整合的财务资产信息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财务信息的集成,而且能够将有价值的意见或者建议保留住,以此给医院的重大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为医院的重大决策奠定信息基础。

3.提高了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医院通过进行有效的财务资产信息整合,不仅实现了数据的共享,而且提高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在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整合过程中,把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医院的各个部门,统一管理每一个科室的财务状况,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财务信息的动态化管理,进而满足现代医院的持续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医院通过及时记录财务信息,能够实现对医院财务信息的及时掌控,更好的避免了财务问题的出现,促进了医院工作效率的大大提高。

二、传统的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中,医院财务通常都有独立的财务网络系统,而医院的收费系统、门诊,以及医院的药品管理系统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与此同时,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是单独的系统,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门,进行单独的计算审核,而且彼此之间互相封闭,缺乏一定的联系。因此,这样的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不便。

在传统的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中,每一个子系统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互不相连。这样的系统模式不仅会造成数据的重复录入,而且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几乎无法达到信息化的要求,信息资源的大量浪费会导致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计算机信息资源。医院面临着这样的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必须要对医院内部的每一个部门都进行财务信息的科学化管理,完善财务资产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进而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整合

1.整合原则

要想将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相互独立问题解决,就必须要全面考虑医院财务信息来源数据。当前,医院的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涉及到医院内部非常多的部门,而且整合难度大、时间长。因此,医院在进行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整合时,一定要整体规划、一步一步地实施,系统集成工作的完成一定要稳扎稳打,按部就班。

2.通过调研,设计需求方案

要想有效整合医院信息系统,充分的市场调研与科学的需求方案是其整合成功的关键。医院不仅要加强相关医院的调研,而且要对软件公司要有充分的了解,以医院管理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在进行需要方案的设计时,要根据医院的工作流程进行分类汇总,进而建立健全符合医院实际的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需求方案。

3.现代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整合的整体需求

(1)建立一个科学的财务资产信息系统,其不仅要能够实现医院财务数据的共享,而且每一个子系统在各自完成独立的工作时,还能够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子系统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牵制。这个财务资产信息系统要能够进行科学的核算、预算、结算,以及各种经费支出的整合和管理等,形成医院财务管理的网络化体系。

(2)在整个财务资产信息系统中,每一个部分都有其各自的作用与相应的工作。会计核算主要包括账目处理、出纳管理、现金管理、票据管理等;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对各种合同的管理、对各种资产的管理,以及对库存量的管理等;工资薪金管理主要包括对工作人员工资的查询,以及对各种奖金的申报等;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包括科研经费的限额、经费使用的实时监控等;成本核算管理主要包括节约能耗,降低成本;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上报、下达等。

(3)在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中,建立一个工资查询平台也是非常重要的。工资查询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查询自己的薪金状况,而且能够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清晰了解医院的奖金分配,科室资金等。

(4)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建立要与医院的其他资产工作息息相关,整理工作流程,严格编制资产管理软件,而且医院内部的每一个部门都要受到资产信息系统的总体控制,同时受到严格限制的还有操作人员的操作权限。

四、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分布实施

1.医院要整合的部分是会计核算、全面预算、绩效考核等,将每一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汇集,要能够将这些数据与资产管理的数据进行同时性的资源共享,而且要与医院信息系统、人事软件等进行数据的无缝接口。这一部分工作是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建立的关键,也是医院会计工作的基础。

2.医院要进行资产管理的整合,资产管理的整合是涉及医院部门最多、工作量最大的工作,不论是资产的使用部门,还是管理实物的部门,甚至是财务管理部门等,都要进行细致的整合工作,建立科学全面的医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3.医院要进行成本控制的整合。成本控制是每一个医院的重要工作,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始终,每一个部门。做好了成本的控制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医疗质量,而且能够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以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4.医院要建立一个公开的信息查询平台,供医务工作者查询相关信息,尤其是个人的薪金查询,绩效考核查询等。

五、结束语

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运营能否正常开展,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当前,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是医院现代管理水平的一个显著标志,其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而且能够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要想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要从会计核算、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等众多方面进行全面的筹划,提高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整合力度,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宜珍:医院财务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曹亚娜:整合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10).

[3]董立友: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高效率和高质量[J].中国医院.2009.13 (05).

[4]宋丽平:改进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财务信息利用水平[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07).

财务会计系统 篇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我国会计改革十余年来面临着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面临着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我国的会计将何去何从, 这既是会计理论研究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 又是会计理论研究必须认真探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 把企业推向市场, 增强它们的活力, 提高它们的素质”, “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并承担保值和增值的责任”。这也是人们探讨会计改革目标取向的基本依据。

笔者认为, 将企业推向市场并不难, 难的是要通过培育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 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为企业在市场的公平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有很多工作要做。各国的经验表明, 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要求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 向市场、向参与和管理市场活动的各个方面公布真实、可信的会计信息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建立公认会计标准, 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 指导和约束企业的会计工作;二是建立注册会计师制度, 由真正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符合公认会计标准, 进行验证并出具报告。在这两个方面, 我国的会计改革工作已经起步, 并已取得初步成绩。对此, 本书不拟评述。

要求企业自负盈亏和自主经营并不难, 难的是怎样才能通过公平竞争, 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自我发展, 完成它们所承担的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责任。这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实现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 而且需要实现会计现代化, 就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 首要的是强调会计的现代化。现在的经济主管部门和企业经营者们已经普遍地认识到, 要提高经济效益, 不实现技术的现代化是不可行的, 不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也是不可行的;但他们尚未普遍地认识到, 要实现管理现代化, 没有会计的现代化是不行的。从全世界各国的情况看, 没有一个国家, 经济发达而会计是不发达的, 也没有一个国家, 会计不发达而经济是发达的。

二、《会计控制系统论》的系统框架

如何实现会计的现代化, 当务之急是要更新传统的会计观, 实现会计观念的现代化, 尤其要深刻地认识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作为一个系统, 在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中处于何种地位, 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按照会计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的会计工作如何在适应外部控制和管理需要的同时, 为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服务, 从而帮助企业增强竞争能力, 提高经济效益, 完成自己所承担的资产保值、资产增值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责任, 这是我国会计改革所必须解决的又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也是本文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本文的初步结论是:根据会计系统在社会经济系统中所能够和应当发挥的作用, 应当将会计系统建成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 以控制受托责任 (Accountability) 完成过程和结果为核心,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的综合控制系统。从理论上讲, 该控制系统由以下三个系统构成:

会计目标子系统。该子系统以预算系统为核心,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会计预测和决策, 明确企业所承担的受托责任目标, 并将该受托责任总目标分解为各责任单位的责任预算 (即分目标) , 作为会计控制的标准。会计核算子系统。该子系统以责任会计系统为核心, 其主要功能是对企业受托责任的完成过程和结果进行分类、确认、计量和综合。它一方面要遵守公认会计原则, 通过注册会计师的查账验证, 服务于所有者和其他外部利害关系人的控制和决策;另一方面又要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会计控制子系统。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上述两个子系统联系起来, 比较目标与实绩之间的差距, 形成反馈信息、发挥会计的控制功能。该子系统的反馈应该是双重的, 既要指导各责任单位完成责任预算, 即通过反馈对受托责任的完成过程进行调节, 使之实现受托责任目标;又要发现目标子系统不尽合理或不切实际的部分, 并予以纠正, 从而形成更具有激励作用的目标体系。

三、《会计控制系统论》的具体内容安排

为了构建综合控制系统, 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 从理论上论证会计是一个综合控制系统;第二, 说明该综合控制系统的具体构成。

财务会计系统 篇8

本研究所针对的ERP软件是用友公司生产的用友ERP-U8企业应用套件8.61版, 笔者拟对其中的财务会计系统 (包括系统管理模块、总账模块、UFO报表模块) 进行安全风险研究。本文以一套模拟的账务在软件中运行, 流程包括建立账套———设置操作员———账套初始化———输入凭证———月末处理———编制报表, 在运行过程中分析用友ERP软件财务会计系统各个模块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一、ERP软件财务会计系统的安全风险

1. 系统管理模块的安全风险。

按照用友公司随软件所提供的《用友ERP-U8企业应用套件———系统管理使用手册》中的说明, 基于系统管理模块的所有操作, 都必须先以系统管理员或已设置的账套主管身份登录系统。

经过对系统管理界面和功能的模拟操作, 笔者发现, 和进入总账系统前需要使用应用平台不同, 系统管理界面无需登录即可先行打开。虽然其主要操作需要在菜单中选择登录方可使用, 但是有一项操作是无需先行登录的, 即初始化数据库。该操作将对已经建立在SQL服务器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进行覆盖式的初始化——亦即消除所有账套数据, 并重置系统管理员密码为空。无需登录即可进行这一操作, 无疑是一个安全隐患。虽然进行该操作时需要输入数据库口令, 但是数据库口令与操作员口令不同, 是SQL数据库提供给软件接口的SA口令, 为了方便软件的接入, 该口令常常被设置为非常简单的口令甚至是空口令, 而且是使用SQL数据库的所有应用软件通用的, 因此基本没有保密性可言。

事实上对于这种极少使用并且会破坏数据的功能, 通常的应用软件都会严格限定使用者的身份, 并提示甚至强制要求备份数据, 或干脆将这一功能从软件通常使用时的界面中去除, 改以其他方式如单独的工具程序来提供。

在登录界面时, 笔者发现系统管理模块默认系统管理员口令为空, 而且可以一直使用空口令, 同时并没有任何对于口令设置的安全性要求以及对暴力破解口令的防范措施。很显然, 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系统管理模块所提供的主要功能即账套管理和操作员管理, 按照账务处理的流程, 首先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系统管理模块, 建立一个账套, 并设置该账套的操作员。

(1) 账套建立。经模拟流程分析, 未发现安全风险。

(2) 设置操作员。建立账套后, 设立了用于对账套进行操作的操作员, 并赋予其相关的操作权限。在这一过程中, 笔者经过测试发现, 用友ERP软件在设立操作员的界面上设计了大量的用户角色, 但没有详细说明各个角色所默认拥有的权限。这样很容易导致在设立操作员时出现错误的权限赋予, 虽然软件提供了单独修改权限的界面, 但面对复杂的权限列表, 也容易发生混淆。如果能在设立操作员时就提供详细的权限说明, 特别是各种权限所能进行操作的说明, 无疑将大大减少发生权限设置错误的风险。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隐患就是系统默认的操作员。用友系统预设了三个用于演示的操作员, 而这三个操作员的口令是和名字相同的。当建立账套时操作员DEMO甚至是默认的账套主管, 如果在建立账套后没有及时取消其账套主管权限的话, 则任何访问系统的人都可以利用这一操作员身份获得对账套的一切操作权限。实际上完全可以取消在建账时设立默认账套主管的设计, 改为在建账后手动设置, 这样的小改动就可以基本消除这一安全隐患。

2. 总账模块的安全风险。

(1) 账套初始化。总账模块的账套初始化设置中包括会计科目设置、外币设置、期初余额、凭证类别、结算方式、分类定义、编码档案等功能模块。

按账务处理流程, 笔者在通过企业应用平台登录总账模块后, 首先进行了会计科目设置与期初余额的录入。在实际操作中, 笔者发现, 录入期初余额时, 对涉及数量核算的科目例如“库存商品”, 虽然在余额列表上有输入数量的行, 但是即使不输入数量, 也能正常地继续操作, 最后的期初试算平衡表上也无法反映这一点。实际上, 只要设计成期初不允许数量核算科目有0数量的情况, 或是在没有输入数量的情况下由软件给予一个提醒, 就能够完全杜绝这一风险。

(2) 凭证输入。未发现安全风险。

(3) 月末处理。按用友公司提供的《用友ERP-U8企业应用套件———总账使用手册》中的说明, 总账模块中“记账”这一操作是可逆的, 软件提供了“恢复记账前状态”这一功能。手册中对这一功能的说明如下:当系统在记账时, 万一发生记账被中断的情况, 系统将自动进入本功能恢复中断状态, 然后让您重新记账。另外由于某种原因, 事后发现本月记账有错误, 利用本功能则可将本月已记账的凭证全部重新变成未记账凭证, 从而进行修改, 然后再记账。

与此类似, 软件同样也提供了“恢复结账前状态”的功能。

经笔者在模拟账务流程中进行实际测试, 这两项功能实质上就是“反记账”与“反结账”。

所谓“反记账”, 就是将已记账的凭证通过记账的“逆向”过程, 恢复到记账前的状态。“反结账”就是通过结账的“逆向”过程, 使已完成结账处理的会计期间恢复到未结账状态。

对于会计软件中是否应设置“反记账”、“反结账”功能, 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同意设置该功能的人员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一是大量错误的凭证被登记入账。这种情况发生在实施电算化初期, 尤其是试运行期。二是过账错误, 账证实不符。由于会计人员的粗心, 发生过账错误, 导致账证实不符。三是记账过程意外中断, 数据丢失, 无法了解记账等情况。

笔者认为以上三点理由都不足以使人信服。首先, 工作细心是会计人员应有的工作态度。用友ERP软件财务会计系统在没有记账之前是可以修改的, 经检查无误后再记账和结账。偶尔的错误在所难免, 但不会存在大量错误。其次, 所谓的“过账错误, 账证实不符”可以通过正常会计手段解决。即使是记账凭证与实际不符, 也可以通过会计差错更正来处理, 无须通过“反记账”、“反结账”来更正。再次, “记账过程意外中断, 数据丢失”的说法也站不住脚。会计软件的设计中都有自动保存功能。而在实际工作中, 只有保存相应资料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设置“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惟一原因就是欲对记账凭证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

综上所述, 用友ERP软件财务会计系统设计“恢复记账前状态”、“恢复结账前状态”功能存在严重的会计风险, 极大地影响了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UFO报表模块的安全风险。

在对UFO报表模块的模拟测试中, 笔者对报表数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UFO报表模块是一个类似于EXCEL软件的系统, 但是和EXCEL软件不同的是, UFO报表模块并没有提供在意外情况下恢复数据的功能。也就是说, 在报表的制作过程中, 如果出现断电等意外情况, 则所有未保存的数据都将丢失。虽然按照UFO报表模块的实际应用来看, 当制作好符合企业需求的报表模板后, 每月只需调用这一模板生成相应的报表即可, 但无法恢复未保存的数据仍是UFO报表模块的一个安全隐患。

二、防范风险的办法

1. 系统管理模块。

“初始化数据库”这一功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完全可以像“应用服务器配置”等功能一样, 设计成单独的工具程序和其他工具程序放在一起, 供必要时调用。同时应该增加必要的身份验证环节, 以确保数据安全。

而在建立账套时, 应该取消对“设置默认账套主管”的强制要求, 改为建立账套后提醒设置的模式, 同时最好能提示系统管理员在建立账套后及时删除系统预设操作员, 这样可以减少利用预设操作员非法登录账套的可能性, 消除安全隐患。

在设置操作员时, 如果能提供更为详细的权限说明, 例如在定义某一操作员的角色时, 对这一角色有权进行的各类操作予以列示, 或是逆向提示有权完成某一操作的角色列表以供设置者选择, 无疑将使定义操作员的工作更为简便易行, 同时大大降低错误赋予某一操作员其工作范畴之外其他操作权限的可能性。

2. 总账模块。

录入期初余额时, 如果对涉及数量核算的会计科目不提示输入数量, 容易导致操作人员忽略数量的录入, 而试算平衡表并不会体现这一点。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 应该在数量核算科目的期初余额输入栏处设置明显的提示信息, 或者干脆设定为数量核算科目必须在输入期初余额的同时输入期初数量, 即可完全杜绝漏输信息的可能。

“反记账”、“反结账”这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功能由于能给操作人员带来方便, 虽然有诸多要求取消的呼声, 但却一直在财务软件中存在。事实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财务软件完全可以兼顾方便性和安全性。笔者建议采用操作记录的形式, 虽允许反记账存在, 但是对之前的错误凭证仍然予以记录, 并允许拥有相关权限的人员调阅。更好的办法是在凭证和账表上采用备注的形式登记, 即在每一处出错点自动设置备注, 拥有权限的操作人员可以查看备注中旧有的数据信息。这样的错误更正方法类似于手工会计中的划线更正法, 在保留原有数据可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更正, 以确保已输入的数据不会被毫无痕迹地修改。

3. UFO报表模块。

UFO报表模块在财务报表的制作过程中完全有必要增加自动存盘的功能, 可以设计为定期自动存盘或是类似于OFFICE软件的建立临时文件保留未保存文件的记录信息等形式, 以备发生意外时恢复数据。

参考文献

[1].曹冬梅.浅议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26

[2].桂良军.目前我国财务软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4

[3].亓晓红.论ERP的安全风险与防范.金融经济, 2006;16

浅析企业会计系统的出纳会计工作 篇9

一、出纳和会计企业会计系统中的差别

出纳和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最突出的两个岗位, 虽然两者的属性一样, 但是其性质却有一些差异。出纳, 出指支出, 纳指收入。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出纳是管理企业的货币资金、票据以及有价证券进出的工作。而会计则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核算和监督, 以及预测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管理工作。会计的分管账簿可分为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以及出纳三种。这三者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又相互有着联系。

1.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 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和出纳的工作职责十分明确。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实行的是钱账分管的管理方式, 换句话说, 就是企业的出纳人员不能同时兼管会计的工作, 而会计也不能插手出纳的工作。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 总账会计要负责企业所有经济业务的核算, 为企业的经济管理以及经营决策提供全面的资料核算;明细账会计主要负责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更详细的核算资料;而出纳则负责企业的票据、货币资金以及有价证券的保管、核算工作, 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提供金融信息。

2.出纳和明细账会计, 以及总账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有着较强的相互依赖性以及牵制性。第一, 出纳、明细账会计以及总账会计都是依据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记账凭证进行核算的。第二, 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记账凭证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出纳、明细账会计以及总账之间进行传递的。他们相互利用对方的核算资料, 共同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者缺一不可。

3.出纳虽然也是明细账核算, 但是它和明细账会计的区别却是相对的。企业对出纳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出纳在管理企业资金方面, 要按照现金和银行存款分别设置日记账。而银行存款又要按照户头来设置日记账, 并且要逐笔时序地对企业资金进行明细账核算。企业的现金日记账要做到当天进行余额结算, 银行存款日记账也要在一个月之内对余额进行多次结算。其次, 这两种日记账在每个月末都必须要与会计等级的总账会计进行核对。

二、企业会计系统出纳会计工作常见问题

1.企业制度不严谨, 管理不严格。由于企业出纳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致使它必须要按照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或插手会计档案的保管以及企业账目的管理登记工作。但是, 有个别企业的出纳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工作当中, 没有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 导致企业的会计账目混乱不清, 企业的资金也不能够及时结算, 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另外, 还有个别企业由于内容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所以导致对企业的资金监督不严, 给有不良想法的出纳人员制造了机会, 导致企业存在潜在危险。另外, 由于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 所以出纳人员的工作与会计人员的工作会有一些重叠的部分, 如果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2.办公手续不全, 工作管理混乱。出纳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的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走, 有个别企业的出纳人员在接受外单位的票据时, 明明知道票据不合格, 手续不齐全, 但还是收下了无效票据, 没有经过借款人的签字就同意借钱, 导致企业现金的收支情况严重混乱。另外, 出纳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 难免会辞职或被调到企业其他部门, 在辞职或调走之前, 需要将自己手上的工作与即将接管自己工作的出纳人员进行工作上的交接, 如果在交接的过程中, 交接手续不完善, 那么也会导致企业账目的混乱。

三、企业会计系统的出纳会计工作改善对策

1.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要依章做事。企业的领导要提高对企业出纳会计工作的认识, 并且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推行账款分管的会计制度, 明确划分企业出纳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 以避免企业账务混乱。

2.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流程走, 杜绝账目出现错误。企业的出纳会计人员在填写支票的时候, 尤其是在填写大数字金额的时候, 除了要做到字迹清晰, 还要仔细认真。其次, 凭证编制的附件张数要与原始单据的张数相同, 并用胶水将其粘紧, 以防止单据丢失。最后, 如果有人借款或者领款, 经办人必须要签字, 以便在企业核查账务的时候留下依据。

3.企业应提高出纳人员的能力水平。出纳是一项比较特殊且繁琐的工作。出纳除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之外, 还要提高对出纳工作职能的认识。在提高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使用计算器的使用能力, 以提高自己的计算效率。其次, 在核对企业账目的时候要认真严谨, 如果发现账目出现问题, 要及时修正。在工作过程中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做好出纳工作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货币资产的安全性都有重要的意义。以上本文简要阐述了出纳会计工作的地位、职责和作用, 然后又从企业的角度和分析了当前出纳工作的职能, 并对如何做好出纳会计工作提出了相应策略, 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探析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篇10

一、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应用的目的

教育系统中严格、规范的会计控制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监督和约束会计行为, 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 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教育系统资产的安全、完整,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它是及时发现和制止教育系统经济犯罪和腐败的有力管理工具。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学校资产安全和完整

任何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资产, 如果没有一定的措施加以保护, 则会由于浪费、贪污盗窃等行为, 而使资产蒙受损失。建立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 采取必要的措施就是要防止企业资产流失。

2、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靠

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 进而提高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3、保证学校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任何一个学校的财务活动都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 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保证学校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减少或杜绝学校内部各种违法违规操作。

二、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现状

目前, 大部分教育系统已经具备或初步具备并使用会计核算系统、会计管理控制系统, 在财务部门内部建立了电算化系统或局域网系统, 使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及时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基本能满足财务内部管理的需要。但是, 随着教育系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时常出现财务工作无法及时满足管理需求的情况

这导致教育系统内部各部门不能及时地获取有关信息, 不能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 这种状况已远远滞后于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当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财务业务一体化自然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是历史前进的迫切需求。

2、通用会计软件安全控制功能不完善

会计软件的质量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基础, 决定着电算化工作的质量。目前使用的通用会计软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3、电算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不完善

财政部要求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需要具有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制度, 但单位在实现电算化后没有按要求制定包括严格的上机操作管理制度、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内容的明确的、成文的内部管理制度。对电算化的内部管理仍是按照手工记账的管理办法使用原来手工系统下的财务制度, 从而使基础管理工作滞后。

4、电算化会计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及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价, 指出其薄弱环节, 提出改善意见, 促使被审单位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但是, 单位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不熟悉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 不了解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有的内部控制, 更不熟悉如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审计, 从而导致电算化会计系统未能得到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

三、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新构建

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下, 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只有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下, 才能预防和减少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风险。网络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建立和运行的过程来看, 可分为系统研发控制、组织管理控制、日常操作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几方面。

1、系统研发控制

网络会计软件的研发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如《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 按标准和规范开发的运行可靠性才有保障。网络会计软件的研发不仅仅只是手工会计的功能模拟, 还要在软件开发中强化内部控制手段, 严格规范会计软件在数据输入、处理、传输和安全保护的控制功能。

2、组织管理控制

组织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教育系统应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 将其划分为数据收集组、数据处理组和信息分析组等部门, 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教育系统的实际规模、符合教育系统总体经营目标。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职务分离主要包括: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相分离;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等。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 教育系统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 加强档案管理。要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及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 还应该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 并保管好这些备份。对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 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 以保证设备完好及能够正常运行。

3、日常操作控制

日常操作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输入控制和数据存储控制等。教育系统应建立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设定电算化软件相应的控制程序, 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并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 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安全, 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 教育系统对于输出的磁介质的会计资料应及时贴上外部标签, 在外部标签上写明文件名称、输出时间。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做好登记。同时, 应设置资料分发与保管的登记簿, 详细记录输出资料的名称、编号, 打印份数、送达时间等, 并需经手人签字, 以防丢失、错发、漏发。

4、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审计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是否符合规定;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是否一致;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 防止非法修改数据;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 防止系统漏洞;定期检查、测试电算化内控制度, 找出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四、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完善措施

1、提高信息控制意识, 完善会计控制系统

信息化技术控制日益成为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 教育系统也必须借此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减少和消除人为操作因素, 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 要加强对财务信息化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字存储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1) 岗位设置

防范和杜绝经过电算化会计软件舞弊方式的最佳方法就是设计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根据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要求, 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系统维护员、审核员、档案管理员等。在实施电算化会计过程中, 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 参照对电算化会计岗位的描述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会计岗位, 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 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2) 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包括权限分配和用户名/密码管理两个方面, 前者决定相应用户对会计数据具有哪些操作权, 而后者则保证了用户和权限的对应关系。在分工时, 应做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 职权分离, 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 从而防止出现舞弊和欺诈。

2、学习网络信息管理理论,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作为资源, 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征外, 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信息管理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 教育系统建立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因此, 我们要学习网络信息时代管理信息化理论, 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相融合, 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管理信息化。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推行网上财务建设

网络财务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 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实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各项功能, 并能够进行实时反馈和远程监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它以实现资金流、信息流高度一致为目标, 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 使财务管理从桌面财务走向网络财务。网络财务软件从管理方式上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等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从软件功能上, 提供远程报表、远程查帐、网上支付、网上财务信息查询等功能, 支持网上报价、网上采购、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等。实现远距离的财务服务, 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公开性、透明性, 并使财务办理更加便捷、安全。

摘要:在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会计电算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普及, 对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财务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本文在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策略。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冯蓉蓉: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J].现代会计, 2005 (2) .

[2]树友林: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1 (11) .

[3]陆宇海:电算化会计数据的安全防护[J].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1 (8) .

[4]薛兆军:试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J].机械管理开发, 2002 (2) .

[5]叶芸芸: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J].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0 (1) .

[6]应军:谈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2002 (4) .

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系统管理 篇11

一、预算编制原则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三章《单位预算管理》第十一条《预算编制原则》规定:“高等学校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因此,决定了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编制的原则是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同时,根据《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国家预算的有关规定, 高校财务预算属于部门预算。其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民主理财与专家理财相结合的原则。即高职院校财务预算涉及每个院系部门的任何一项工作,预算编制必须发杨民主精神,全员参与,做到广泛讨论;同时,从专业化管理的角度看,专家理财的作用非常重要,财务部门的建议也应当受到重视。二是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原则;三是成本效益原则。高校教育成本效益是高校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投入包括人、财、物的投入,投入的多少就是教育成本。高校教育的产出是培养专门人才,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是衡量高校教育成本效益的出发点和最高标准。决定了高职院校预算编制必须坚持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原则。四是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即高职院校预算编制时要使所有收支纳入学校预算,二层机构不设独立财务,只能实行报账制度。

二、预算编制方法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十二条《预算编制方法》规定: “高等学校预算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与财力可能,以及年度收支增减因素进行编制。”一般来说, 预算编制方法有:“基数预算”、 “弹性预算”、 “滚动预算”、 “零基预算”、 “复式预算”等几种方法。目前, 普遍认为应当实行零基预算。但在高校内部,基数增长法的预算编制方法虽然在理论上遭到否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以学校基期收支执行数作为参照依据,然后考虑可能影响预算年度收支的各种因素,在基期财务收支基础上编制预算。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的最大缺陷是承认历史数据,隐瞒了不合理支出和勤俭节约的因素。 优点是简单易行, 普遍采用。因此,笔者认为, 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修正后的基数加增减”编制预算。具体方法是: 首先,要认真甄别多年形成的基数, 扣除其中不合理的部分,确定真实基数。其次, 要调查同类学校水平,提出本校建议基数。 最后, 要论证新增部分的合理性。由此形成财务部门的建议数。

三、预算编制依据

预算编制的总依据:一是《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等法律、法规;二是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高校发展规划、国家财政对高校投入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三是财政主管部门对编制本年度预算的指示和要求;四是学校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五是学校的预算管理职权。实际编制时的依据:一是上年度经济运行状态和决算结果。事物连贯性决定了历史数据的参考性,是下年度财务预算的重要依据。但还要进一步进行系统分析,查出哪些是合理支出,哪些是可以减小的不必要的开支,哪些只是偶然因素发生而下年度不再发生的开支,做到编制时心中有数。二是下年度学院发展规划。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学院的发展规划以及重点建设项目, 增加相应预算,为保证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财政支撑。

四、预算编制沟通

沟通预算编制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關键是运用何种沟通方式?笔者认为,在平行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中,尽管平行沟通最为困难,但仍应以平行沟通为主。平行沟通克服了下行沟通中容易助长形成权威主义,导致不民主的氛围,助长下属的懒惰主义,过分依赖上级,形成预算领导说了算的缺陷,同时由于各个院系部门参与了预算编制,增进了对预算的了解,承认了预算,因此,奠定了预算执行的基础。实际操作时,首先,由财务处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并将情况向分管院长(包括分管业务副院长)汇报。其次,由分管财务副院长与其他副院级沟通,并将不同意见向主要领导汇报。最后,重大事项主要领导之间进行沟通。通过广泛的平行沟通必将达到预算方案的基本一致,为提交党委会和教代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预算金额确定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争论最多的是预算定额问题。因此,一是与人有关且按定额核定的正常公用经费,应本着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按最新核定的人员编制数核定。如日常办公经费中的办公费、邮电费、邮电费、水电费、可按人年均标准确定。差旅费、电话补助费、可按级别和人年标准确定。二是与以前年度实际发生额参考核定的公用经费。如大宗印刷费、会议费、招待费等,可参考以前年度标准核定。总之,一定要做到有据可依,以理服人,使各项预算支出客观规范、科学合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六、预算控制管理

高职院校财务预算是经学校党政联席会研究,并经教(工)代会批准,所确定的一定时期的经费分配及使用计划,应当具有一定的刚性作用。但在财务预算支出期内,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不断变化,预测及预算与实际工作之间不可能完全吻合,二者之间存在差异是绝对的客观事实,决定了不可能完全刚性。财务预算的柔性是指在不超出规范约束的前提下,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经费解决现实环境影响及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时调整预算与现实差距。考虑财务支出预算的柔性问题,重在编制出更具有应变能力的财务支出预算。因此,要坚持相对刚性的总指针,在预算控制管理上要刚柔适度,刚性主导,柔性从属。正常经费必须刚性执行。没有预见到的特殊事项使用机动经费,必须柔性处理,但应当遵循机动经费使用规定的程序。

七、预算控制程序

在预算控制程序上,要实施“先批后审”的程序。所谓“先批后审”是指预算经费下达后,开支的审批入账程序为:承办人填写支出单——部门负责人批准——单位财务主管或单位负责人批准——财务部门审核后作账务处理。所谓“先审后批”是指预算经费下达后,开支的审批入账程序为:承办人填写支出单——部门负责人批准——财务部门审核——单位财务主管或单位负责人批准——财务部门作账务处理。笔者认为预算经费开支不应当采用“先批后审”的方法,应当实行“先审后批” 的方法。主要是“先批后审”后,按照组织原则,财务处只能办理,也就失去了监督预算执行的权力。而“先审后批”是部门负责人批准后财务部门审核,如果财务部门审核未发现预算执行有问题,呈送院领导审批后报销,则财务部门负全责。因此,笔者认为,在预算控制程序上,要实施“先批后审”的程序。

八、公开预算定额

高职院校的经费可以分为部门经费和归口经费。对归口经费的定额标准,一是运用统计方法。以高校在各个历史时期活动的数据、记录为基础,并参考同类高校的统计数据,结合当前的实际,对归口经费确定出一个兼顾高校当前与长远发展的标准。二是经验评估法。经验评估法是指根据专家的经验和判断确定归口经费标准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有些活动没有统计数据和资料可以利用,有些活动还因为其是新生事物,高校没有这方面的实践,因而只能根据经验分析和判断制定费用标准。利用经验评估法来制定费用标准时,要注意充分吸取高校内部各方面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的意见,以便集思广益,制定出一个对合理、有利的标准。

(编辑 李寒珺)

财务会计系统 篇12

近几年, 随着会计改革的不断开展和深入, 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 税务会计的处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而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分离出来的问题也成为会计业的热门话题。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已经有数十年时间, 经济发展迅速, 原有的某些会计制度渐渐不能符合现如今经济的要求, 财税制度就是其中一个问题。鉴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会计处理方面存在众多差异, 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分离出来已成为一种既定的趋势。本文旨在对比研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异同及其分离的必要性, 并尝试性找出二者分离的最佳方式。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探讨国内外近年来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探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以及二者分离的必要性;第三部分, 试图找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最佳途径。

二、研究回顾

Blake J等 (1993) 通过分析德国、西班牙和英国的财税政策和制度来考察税收规则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德国税务与会计之间存在这一种捆绑性的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保守性与可持续性。西班牙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之间的关系则倾向于更具独立性和分离性。英国虽然财务会计与税务之间不存在类似德国的捆绑性的关系, 但是税务对财务会计却有很强的影响力;Simon等 (2002) 认为尽管在一般情况下会计准则和实践形成了税务评估的基础, 但是商业会计和税务之间在目标、经济概念定义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对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财务会计与税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会计和税收之间的关系需要由独立的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来平衡。James, S (2002) 认为公认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标准共同构成了会计事务和税务报告的基础。然而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协调,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这两个会计流程所服务的最终目标的不一致。Alley.C.&James S. (2005) 认为公认会计准则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和最近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尽管共同构成了会计事务和税务报告的基础, 但是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协调,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这两个会计流程所服务的最终目标的不一致。并以英国和新西兰对财务和税务二者在会计环境和财务报告的区别为例, 阐述二者关系并说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离的潜在优势。

盖地 (2006) 认为以税法为强制保障执行的税务会计在会计原则上与投资人为导向的财务会计具有明显的差异, 在此差异基础上构建符合各自会计准则的财税关系模式是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陈顺显 (2006) , 分析财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区别, 讨论了如何在二者差异基础上实现相互协调, 并提出实现税务与财务会计的最终分离是充分发挥各自效用的最佳方式;魏永昌 (2008) 发现管理和财务会计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对企业提供的决策信息是对内还是对外的, 虽然两者具有较大差异, 但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仍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盖地和孙雪娇 (2009) 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从会计计量属性的角度, 并找出财务与税务会计在计量属性上的差异;岳亮 (2010) 试图建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有机统一体系框架, 通过会计报表及核算体系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转化来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高茹 (2011) 通过对财务与税务会计在目标、持续经营假设、跨级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比较, 认为财务与税务会计分离应该采取逐步分离的适度混合模式;宗焕萍, 李世敬 (2011) 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信息质量的法定性、可靠性、相关性、确定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形式重于实质性和合理性等八方面的进行异同比较;赵艳伟 (2012) , 从存货角度分析了财务与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 对于这种差异, 如果一味的通过纳税调整来解决, 既会增加核算成本, 由财务会计记录调整而来的纳税申报表也难以保证准确性, 他认为两者在目标上的差异是造成二者分离的最关键原因;裴新利 (2012) 从信息披露边界的角度比较分析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差异, 发现税务会计信息是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二次加工, 是财务会计信息使用中唯一具有确定性价值的和效率的信息利用方式, 认为财税两种会计模式的分离是提高会计效率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对比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在会计目标、会计准则、计量属性和会计报表等方面异同, 其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提供了有力证据, 本文尝试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系统地阐述财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并探索出财税会计分离的最佳模式。

三、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根据目前的会计准则、制度,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 连续、系统和全面反映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对已经发生或对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 计量、记录和编制相应财务会计报告, 并由此产生企业财务信息, 并对外部各个利益方提供财务报告的经济活动。税务会计是在会计基础上以现行颁布的税收法规为准绳,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的方法, 系统、连续、全面地对税收的形成、计算和缴纳, 对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流通进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业会计分支。

(一)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差异

第一, 目标不同。财务会计的目的在于真实、完整地反映会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各种有利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税务会计的目的是保障税款及时足额纳入国家财政收入, 确保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第二, 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以货币衡量企业的所有经济事项, 而后者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比较单一, 是财务会计中与计税相关的经济事项;第三, 依据准则不同。在编写会计报告是, 前者依据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后者依据国家强制执行的税法。在财务会计核算当中, 相同的经济业务可能会有不同的核算结果, 而由于税法的强制性和一致性, 在税务会计核算中同一种经济业务只能形成唯一的核算结果;第四, 会计计量原则不同。我国主要采用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属性, 并且只在一个活跃市场存在且能得到公平的市场价格情况下, 可以按公允价值入账。税法中的交易, 资产的价值受到损害时, 应确认为会计利润或亏损, 除税法规定的帐目, 税务机关的规定在可以确认损失的情况下, 不得调整该资产的历史成本;第五, 核算的不同。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核算方面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对资产及其入账价值、折旧及摊销、资产减值、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成本核算方法;第六, 受税法约束程度不同。财务会计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制度规范会计行为, 而税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处理经济业务, 其约束程度更加严格。

(二) 财务和税务的关系模式

目前, 国际上通常将财务和税务的关系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 投资者为导向的模式。财务会计完全不受税收法律法规的束缚, 税法也丝毫不作用于财务会计的操作,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真实公允财务信息和满足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需求。由此及彼, 税务会计的操作也不受财务会计标准的束缚, 从确定税基到缴纳税款都以税法为依据, 独立地进行操作, 不需要通过调整财务会计数据以适应税法要求来实现。

第二, 以政府为导向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会计处理服从税法规定, 会计事项的处理也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执行, 税法的任何改变都将会影响财务会计计量和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无论是计量还是操作处理都是完全一样的, 都是以保障财政收入为根本宗旨, 可以看成是政府宏观管理的工具和手段。

第三, 以企业为导向的模式。该税制模式是介于投资者为导向的模式和以政府为导向的模式之间的一种模式,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关系既不是独立发展, 也不完全一样, 既允许合理差异存在的一种模式。通常看来,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开处理。财务会计按照会计准则等会计规定进行处理, 生成相应的财务报告, 提供财务信息。税务会计则是在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 对两者之间的存在的差异按照税收征管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 既保障企业财务处理的需要, 又满足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

(三)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财务会计核算目的就是为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在计算和缴纳税款时须受到税法的严格约束。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 只有通过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体系。我国作为市场经济拥护者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一,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贸易的要求, 就必须对我们自己的条规条例修改调整, 实现与国际惯例的统一。

社会经济制度变化要求税务会计脱离财务会计。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扮演者两种角色, 即投资者和投资回报获得者, 投入和利益呈现一体化, 政府和投资者在收入分配上的对立就不会存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当投资者出现多元化的同时, 政府至少对非国营企业无法扮演两种角色, 开始出现政府和非国营企业的利益对立的情况, 所以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势在必行。

政府税收和投资者行为差异导致税务会计不等同于财务会计。政府的税收征收要求绝对的稳定性, 而投资者由于市场竞争和周期波动, 投资风险的存在, 投资者通常采取谨慎性原则, 提前预计损失而不是期望收益, 防范风险, 使企业资本尽可能保证潜在收入。这就造成了以税法为导向的税务会计和以投资者为导向的财务会计具有本质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需要。企业实行财税分离以后可以根据自身特点, 在一定范围内, 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这样的财务会计人员可以集中精力加强管理, 税务会计人员应根据税法规定申报纳税。这就促使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和税务会计人员可以精通各自的专业领域, 熟悉会计、税务两套规则和条例, 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更好地保障企业的利益。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企业和国家是两个概念, 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税务机关与企业税务部门交流来反映。所以, 会计准则制定和未来修正必须充分接近国际惯例, 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促进会计理论发展和完善学科体系的需要。随着会计体系的逐步完善, 财务会计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当会计体系发展并完善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在成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税务会计。实行财税分离, 建立以税法为中心的税务会计, 既能反映和协调财政、税收法律的改变, 又扩展会计学科体系。

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

(一)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理论分离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理论分离重点在于对会计原则的不同理解, 从会计原则着手, 针对各自的目标和对象, 对于不同的会计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对二者差异进行调整。

第一, 权责发生制。对于权责发生制, 税法总体来说是持肯定态度, 而对于权责发生制所支持的会计评估, 税法则持保留态度。比如对于进项税额抵扣, 税法规定, 企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认证, 不符合认证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申报抵扣的, 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这与权责发生制并不相符。

第二, 确定性原则。财务会计所处理的经济业务必须是确定发生的, 即收入和支出也是确定发生的, 讲究业务发生的肯定性, 而对于那些未来发生的不能确定的业务, 无论其可能性有多大, 按照税法的要求都不能予以确认, 这是财务会计关于确定性原则的描述。但是财务会计往往可以将其划为或有事项。对于或有事项, 如果发生的概率达到一定程度时, 会计应将其处理为或有事项, 但是税法从保障国家税收角度不予承认这种处理, 只有在这种不确定事项实际发生或者实际不发生得到确定才予以确认。

第三,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当交易或事件与他们的法律形式有不一致的内容时, 财务会计应按照经济实质规定进行处理, 体现了经济实质的重要性。而税务会计更注重形式, 比如在处理售后和回购的业务时, 倘若货物所有权重大风险及回报还没有转移, 或不符合收入确认的其他标准, 只能算是一种融资行为, 在财务会计上不能确认为收入。但是从税收的角度来看, 他们已经满足了法律的形式确认收入的形式, 应该计算税额。

第四, 相关性原则。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相关性原则在内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财务会计相关性原则是指, 会计信息要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关, 可以作为信息使用者评价会计主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预测的参照标准和依据, 重点在于决策有用性。而税务会计相关性是指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费用必须与当期增加的收入相关, 这是以保障税基为目的的有关规定。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规范准则的分离是实现理论分离的关键。在制定财务会计处理政策以及税收法律法规的时候, 需全面了解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处理经济业务的差异之处, 针对不同的处理方式, 协调两者的处理方式。由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属不同的领域、基于不同的目的、服务于不同的对象, 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法规应该从两条线出发, 允许差异的存在。注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理论分离要正确认识两者的差异和联系, 既不能夸大两者的差异, 也不能无视两者的差异而实行财税合一。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会计制度与税务会计协调分离的理论研究, 促进理论和实务的全面发展, 为两者的协调提供理论基础。

(二)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实务分离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 不仅表现在理论, 更重要的是实践的分离。从宏观上看, 只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真正分开, 才会使财务会计不受税法影响, 集中力量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从微观角度说, 我国大、中型企业的企业急需专设税务会计, 这是因为它们税务繁重, 税种多, 税额大, 税率复杂, 税收对企业财务影响重大。因此, 企业有特殊人员的负责会计税收和税务申报纳税, 可以减少出错率, 使税务机关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也有助于我国税务部门机构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 企业应设置独立的税务会计制度。税收会计人员的职责不仅包括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纳税调整并申报纳税, 还还包括合理的计划企业涉税活动, 以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除了办理纳税申报, 税务会计不需要企业在财务会计凭证、账簿和建立之外再建立一套会计帐簿, 更没有必要再设置一系列税务会计机构。企业通常建立了一套健全的帐户,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做申报纳税的会计处理, 这个时候, 可以按照税法规定, 对会计处理做出调整。

(三)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要适度、协调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过度拆分将产生负面影响, 二者应该协调、适度分离。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是一个协调的过程, 会计系统必须关注税收监管工作的信息需求, 在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相互协调中发挥会计对税务法规的支持作用。此外, 会计必须加强税务信息披露的支持, 会计制度的设立除了要能够解决各种特定的商业规范, 还要能够促进宏观管理目标披露体系的建设, 使会计信息得到充分、详实的信息披露。比如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涉税交易及事项的信息披露规则》, 或者暂时在相关的涉税准则中增加披露条款。

五、结语

上一篇:国有企业整体改制评估下一篇:区间暗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