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财务会计系统研究

2024-09-11

电子财务会计系统研究(精选12篇)

电子财务会计系统研究 篇1

管理是个永恒的话题。随着人类的进步, 企业管理理论也在深入地发展。最终实现管理信息化应是所有管理者的追求。然而只有先实现管理的网络化, 数字化, 才可能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是我们的目标, 数字化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和管理手段。因此, 可以说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将使得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将成为现实, 这些都将大大推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一、实施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发展的趋势

当代, 我国企业的经济环境、管理要求和管理手段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 企业管理的核心即将从传统的基于桌面财务的分散管理体系转向以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全面引进供应链系统的集中管理体系。同时, 随着Internet及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 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网络交易、服务将越来越成为企业销售、服务的重要手段, 各个企业对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需求会愈来愈强烈, 而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也终将能够充分发挥它们的神奇功能!伴随着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深化发展, 也使得为每位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功能或者提供某些个性化的服务成为现实。新型的ERP软件应当集成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 从而突破原有的瓶颈效应, 使得ERP软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 具体来说, 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

1、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将促进财务管理现代化

财务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财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就是集核算、分析、预测、控制、决策、监督于一体, 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 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企业管理等多内涵的综合管理体系, 而财务信息日趋多元化、科学化、高速化, 不建立和实现互联财务网络化, 这些信息是难以得到的。因此, 建立和加快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才能使财务核算和管理职能带来巨大变化, 给企业带来巨大生机, 才能使财务管理信息多元一体, 共生共促, 高度集成、高度共享、高速传递、从而实现真正的财务管理现代化。

2、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将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企业将通过电子发票、电子订单、电子账单等各种电子单据获取信息, 这种无纸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将取代原有的账簿、凭证和报表, 从而可以大大减低差错, 节省成本。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可以实现支付结算的电子化, 支票、现金、汇票将逐步退出资金流通领域, 企业间的结算将进入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时代, 从而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此外通过Internet直接向银行、税务、投资者发送会计报表也同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二、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

成功实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就是帮助企业客户有效地发掘和弘扬“价值链”的过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法论可以说就是帮助企业客户正确分析和发扬其“扩展价值链”的方法论。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应融合数字化管理思想的精髓, 以业务为中心、财务为核心, 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 实现企业内物料管理与会计核算的高度统一。改变传统的面向部门处理的结构处理方法, 采用面向对象、面向职能处理, 集职能和对象为一体。对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理念具体到ERP模块的设计时, 应该具有如下的特征:

1、财务与业务的协同

财务软件作为我国应用最为普遍的企业应用软件在大多数企业仍属部门级应用, 并没有和企业的其它信息系统相连接, 更没有和企业外部的信息系统相连接。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财务软件从部门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发展, 也使得财务信息和其它业务信息相互连接, 彼此共享, 从而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协同。

2、远程处理

在互联网时代, 整个地球将变成一个地球村, 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系统突破了这一空间局限, 企业间、企业同客户间的物理距离都将变成鼠标距离,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可以延伸到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可以顺利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和远程审计;作为企业的决策者, 无论身处何地, 都能够方便地掌握远程仓库、销售点的库存、销售等业务情况, 大大强化了主管单位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

3、网络化集成管理

网络化集成管理将企业整个生产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 通过必要的应用软件工具将企业管理子系统 (如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 提供的数字化信息实时反映到企业公共信息平台上, 使各部门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协调工作, 并最终将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与EDI端口相连接, 使企业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4、动态核算

互联网环境下各种财务信息的搜集是实时的, 无论是企业外部的数据 (如发票、订单) 还是企业的内部数据 (例如入库单、耗电量) 一旦发生, 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 并主动及时地送到财务信息系统中 (或由财务信息系统实时检测) 等待处理。

5、网络化财会工作方式

网络化财会工作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出现电子单据 (从传统纸质的发票、结账单据变成电子单据) ;电子货币的出现可以网上支付、结算, 提高结算效率, 加快资金周转;网页数据 (纸质页面数据—硬盘数据一一网络页面数据) 显著增强信息时效性, 实现移动办公。采购、销售等可以借PDA等移动办公设备实现实时移动办公, 不仅可以降低成本,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效率。

电子化服务所具备三大特点:开放式, 资源分享;模块化, 动态组合;智能化, 为我服务。在电子化服务普及的网络世界中, 每一个网站所提供的服务模块都是标准化的, 服务模块和服务模块之间可以互相交谈, 也可以互相交换信息。个人或企业可以进入提供电子化服务的门户要求服务, 也可以藉着各种不同功能的智能化信息家电产品直接上网要求服务。这种所谓“网络上的事物”将会是后PC时代另一波热门的产品。与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相比, 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强化或增加以下功能:

(1) 根据生产需求、结合现有资源, 制定采购计划, 使采购计划更准确, 避免盲目采购;

(2) 提供采购成本的模拟预算功能, 使采购资金能合理分配, 做到有的放矢;

(3) 随着每次采购业务的处理, 自动建立供应商档案, 并自动对供应商的交货、产品质量及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考核, 为未来采购业务的执行和采购计划的制订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4) 对采购业务的执行情况, 自动进行在线跟踪, 企业可随时预知未来时间的到货厂家、到货物品、到货数量, 对库管人员、采购管理人员以及生产管理人员的相应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

(5) 动态监控每份物资供应合同的执行过程, 对拖期合同进行自动提示;对大宗原料可灵活选择多家供应商或某一供应商分多批执行采购;

(6) 物资库存的合理配置, 结合系统提供的自动报警, 既保证生产的连续, 又充分降低库存成本, 提高了资金的流转率, 使资金结构得以优化;

(7) 可预建标准的物料清单 (BOM) , 产品结构档案可适时为各个管理环节所共享, 使采购、库存、生产等环节的衔接更为有机, 避免盲目;

(8) 根据库存原材料, 自动模拟预算半成品及成品生产量, 对原材料的管理细化且灵活, 可进行仓库、区域、货位、批次及单件等多层次管理;

(9) 应采用完全的开放式数据接口, 为日后企业业务的扩展, 全面ERP的实施提供坚实基础。

三、结论

我们在设计和运行会计信息系统时, 必须把加强电子商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认真对待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实施, 以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安全、可靠地适应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为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提供坚实的信息依据。

参考文献

[1]、秦少卿.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1)  .

[2]、周保军, 王中兴, 崔春玉.浅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04, (02)  .

电子财务会计系统研究 篇2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价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规范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对账系统的业务处理i加强人民银行与开户.单位的对账瞥理,防范资金风险,现将《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中i子对账系统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实施中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给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

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邹,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将木通知转发全辖区内各开户单位。

联系人:张卫,华联系电话:(010)66195350

附件: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对账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力。强中国人民银行营亚部门与开户一位的;i管理,切实防范资金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构提出申请,经中国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审核通过后,重新进行账务核对。

第三章用户管理

第十四条对账系统用户采用实名制,划分不同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同一用户不能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愿户代码。

第十五条中国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和开户单位的对账人员应与账务处理人员相分离。第十六条中国人民银行用户l}维护员、系统管理员、对账管理员、网点对账员和业务监督员。系统维护员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科技部门人员担任,负责维护系统及数据库、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用户信息、设置系统管理员、备价和恢复数据等。

系统管理员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即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人员担任,负责对账业务的管理,设置统计.参数,开设对账管理员等,对账管理员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不含县级.支行〕营业部门会计主管担任,负责创建和维护所格开户丝位的对账资料,包括开户单位信息、用户信息、账户信息、对账日期等参数;开设并管理网点对账员和业务监督员等。

网点对账员由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综合柜和网点柜人员担任:综合柜对账员负责将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日终登账后的数据导入对账系统。网点柜对账员负责开设开户.单位主管用户、撤销账务比对一标志、督促开户单位及时对账等‘业务监督员由事后监督部门人员担任,负责确认和监督对r}结果、追踪监督未达账项等。

第十七条开户单位1户设置主管和对账员,开户单位主管负责开设并管理本.单位对账员;对账不符时,确认并说明对账结果。开户单位对账员负责在规定的时问内录入〔或导入)账务信息,核对并确认相关账务.:第十八条各操作员凭用户代码和口令登录对账系统。操作员代码和口令须妥善保管,口令定期更换。操作员离岗应及时签退,防止代码和口令被他人盗用。

第四章对账结果及统计资料管理

第十为.条对账系统产生的对账结果和统计资料等数据信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规定》中对“对账回单,’的保管期限要求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又行应严格管理统计资料的查询权}喂: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有权查询本级及所辖开户单位准备金账户情况和对账信息;开户单位有权查询本级及所属机构准备金账户情况和对账信.息。

第二午一条系统维护员应定期做好对账系统数据备份工作,并进行完整的异地备份。

第五章运行管理

第二十二条对账系统服务器摆放环境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机房规范化工作指引》规定。

第二十一三条对账系统在城市金融专网_.仁运行,网络环境应保持通畅和安全,不得与互联网相连,ip地址严格保密。

第二十四条对账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上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科技部门负责。第二十五条对账系统采用双机冷备策略。

电子财务会计系统研究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 财务管理系统 问题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c)-0096-02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得很多的业务变得越来越网络化、先进化和数字化。互联网引起的时代技术变革逐渐显现,成为企业凸显竞争力的一个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生存至关重要,而随着电子的行业的发展,软件的使用也显得很重要。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也理应顺应潮流,提高管理技术、改善运营模式,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其竞争力,从而屹立于不败之林。由此看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是极其需要发展的,它会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更为便利的方式。

1 电商环境下的财管系统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成分,是指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到财务的一切相关内容,对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大问题。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的管理目标直接相关,企业若要发展、再生产,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尤为关键的。高效的财务管理成就企业的蒸蒸日上,同样地,落后的财务管理也会使企业发展不景气。

财务管理系统的高效管理会使得企业的管理模式先进化、数字化,使得其下属企业获得充分的发展自由,调动其发展的积极性,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出其各自优势,同时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也可以使其财务政策迅速贯彻实施,也便于其下属企业由下到上地反馈意见和问题。

使用高效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时实现集权式和分权式的管理。所谓的集权式管理,是指企业可以在同一个财务系统中施行总部发出实行的财务政策,统一化管理,这样便于公司的管理以及政策的高效实施。分权式管理,是指在同一个财务系统中,其下属企业遇到的问题,可以向总部提出反馈,也可以向公司提出申请等,由总部审批后施行,极大地调动其经营的积极性。这样的话,可以使企业的财务政策贯彻效率得到极大程度提高,也同时避免了分权和集权的弊端。

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明显地体现出它信息的及时性。无论是企业发布施行的财务政策还是下属企业对总部的反馈,都可以在同一个系统中快速地得到施行和解决。及时地生成财务报告,及时地共享资料,都是其必须具备的。这样,可以便于企业的管理,加强它的运营,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一个企业如果想要不断扩大其发展规模,那在赚足利润获得资金量的同时,也必须兼具扩大强化它的管理系统,尤其是财务管理系统。

企业的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同时应以其他方面的管理并重。并且要综合考虑到各种管理因素,才能对企业的管理做出正确的决策。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软件技术提供了可能性,所以,财务管理系统可以使用这种平台,综合地管理企业的财务内容。

传统的财务管理过于滞后,使企业的运营缓慢,根本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大规模运营,创造的利润有限,信息传达也极其缓慢,无论是企业总部下达的政策还是下属企业对总部的信息或者问题反馈,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效应。所以传统的财务管理淘汰是必然的,而新型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发展也是必然趋势。

2 电商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是尤其值得重视的。比如说在电子商务中如何征税、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证、数字签名的确认、知识产权的保护之类的问题,都是需要格外考虑的,这些信息的密保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税务、交易的安全性可以直接影响到资金的动态;数字签名的确认信息会关乎到客户信息的安全;如果内部知识的安全出现了问题,那么直接影响到产权的保护问题。本身网络的安全问题就是需要关注的,当涉及到财务问题的时候,更应该关注。互联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负面的问题,比如安全性问题等。因此,财务管理系统应该基于对法律的严格遵守范围内,企业也应同时兼顾这些问题,一方面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黑客侵袭的防范等。

网络的发达使得很多的业务都是可以在网络上实现的,企业的原料采购、银行汇兑、保险等均无需人工干预,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这样的话,既方便又高效。因此,它要求财务管理系统从管理方式上和工作方式上,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并且同时可以实现在线办公、移动办公、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功能。它的管理需要顾及全面的财务管理业务,各种因素都要全面地考虑到,同时实现多个功能;工作方式方面,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多功能作用。

财务管理要求实现使得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且要求利润的长期稳定,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的管理决策需要高瞻远瞩,考虑长久的发展,不能只谋眼前的短暂利益。其发展以实现其生存、发展和盈利为目的,避免目光短浅,或者看待问题太过片面,应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及其他各项管理,相互兼顾、相互融合。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可能不小心间便会造成惨重的损失。在成本方面,应考虑低成本、高收益,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决策。

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考虑到其风险性。要知道,风险与利润是并存的,并且有正比的关系,所以,凡是涉及到利润的问题,都应该考虑到风险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做出任何的决定之前,要考虑到那些可能出现的风险,尽量避免风险,并且同时提前做好准备和解决的方案,做出保全措施,才不至于出现任何的纰漏。

由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系统目前发展还不够成熟,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会经常涉及到隐私、版权等问题,所以,使用此系统的时候,应全面考虑其可能存在或者引发的问题,并想出对策,尽可能地保障其管理受到法律法规的庇护。

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系统,应该体现出企业的统筹兼顾,兼顾着问题的各个方面。企业在做决策的时候,应尽量做到全面的兼顾,统筹兼顾。在这方面,可以广泛地征求反馈,全面考虑,争取面面俱到,实现管理的多元化。所以,对于一个财务管理系统,反馈系统也显得尤其重要。

面对新兴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系统的方式其实产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适用的财管系统也不尽相同,其管理的结构、方法和管理流程等均会有所变化,所以,在针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时,应该选择合适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使得在电子商务的平台下,财务管理系统最大程度地对企业的发展发挥出有效作用。

3 结语

总而言之,技术在快速地发展,适者生存是不变的规律。在信息时代,信息理财应该综合地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使信息更形象、直观,提供多样化的各类信息,使信息更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财务管理系统占据重要的地位,企业要想在这充满竞争力的领域中生存,只有结合现在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用最为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并同时兼顾其他的管理,它才能最为高效的管理公司财务,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只有综合地考虑各大影响因素,才能对企业的发展运营管理做出正确的决策。由此看来,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必需。

参考文献

[1]刘娥平.企业财务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9.

[2]陈娅娜,鞠颂东.敏捷供应链下库存管理的财务影响[J].物流科技,2005,28(8):30-32.

电子财务会计系统研究 篇4

会计对账作为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确保会计核算日清月结、账平表对的有效手段, 也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加强内控管理、保障财产资金安全的重要措施。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对账系统于2009年上半年在全国推广运行后, 改变了原来手工对账周期漫长、成本较高、力度不够、风险系数较大等种种弊端, 优化了对账环节, 提高了对账效率。但是, 笔者认为, 电子对账系统在风险控制、操作流程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一、电子对账系统的基本情况

我国经济金融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整合各类系统资源, 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和数据资源共享, 成为会计核算业务信息化建设的主导方向。人民银行职能的不断转变对会计核算风险控制、信息服务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人民银行原有的纸质手工会计对账模式弊端逐渐暴露, 电子对账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2009年在全国推广运行。

电子对账系统依托城市金融专网, 并采用B/S系统架构, 各分行或省会中心支行设置全省集中的对账服务器, 各市中心支行营业部门通过省内的城市金融专网, 将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对账信息导入对账系统, 开户单位登录对账服务器, 将本单位的账务数据与人民银行提供的对账数据进行对账, 由系统自动记录并反馈对账结果, 并自动保存各项对账数据信息。电子对账系统具有适应性、简便性、高效性、安全性。

二、电子对账系统运行中的问题

电子对账系统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 界面设计友好简便, 符合业务人员的操作习惯, 提高了对账效率和频率, 有效降低了各银行准备金存款和财政性存款的风险。但是, 电子对账系统在系统设计、操作流程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 开户单位对账数据录入未启用复核机制

开户单位对账员在录入对账数据过程中, 只需对账员一人录入, 余额一致的情况下不需开户单位主管进行确认。此种对账流程在对账监管上有一定的漏洞:一是不能及时发现开户单位对账员客观上误录入数据风险, 降低对账效率;二是在账户余额与人民银行不一致情况下, 开户单位对账员主观上作案风险导致故意录入与人民银行一致的余额。

(二) 电子对账系统运行日志记载事项设置过于简单

查询电子对账系统开户单位运行日志, 记载事项只包括“用户登录”、“账务信息查询”、“密码修改”、“填写电子申请”, 不包括“用户签退”、“对账员数据录入”等重要事项, 无法查询开户单位对账员具体对账时间, 不利于人民银行对开户单位对账工作监督管理。

(三) 开户单位对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从电子对账系统实际运行中看, 开户单位对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常遇到对账不一致情况下对账人员不知如何处理等情况。虽然上线前人民银行做了大量的培训工作, 但是开户单位岗位变动频繁, 人员调整后, 很少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才上岗的, 大多以边学边干、以老带新等方式代替培训, 加上部分对账人员对对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严重影响了对账工作的开展。

(四) 电子对账系统没有实行专机专用

电子对账系统对账服务器设置在省会中心支行, 各市中心支行及开户单位依托城市金融专网登录对账服务器, 只要接入城市金融专网的计算机, 无论人民银行对账用户还是开户单位对账用户都可登录操作。目前, 在人民银行任何一台内联网计算机上, 人民银行和开户单位用户均可登录对账服务器, 在对账的计算机准入方面, 随意性较大, 虽然给对账工作带来了方便, 同时也带来了对账风险。

(五) 存在对账人员主观操作风险

目前, 开户单位对账时均采用录入数据方式, 存在对账人员主观操作风险。电子对账系统中开户单位对账数据的生成分为录入数据和导入数据2种方式, 而系统正式运行后, 都没有采用导入数据方式, 都是由开户单位对账员在系统中录入账户余额, 与人民银行导入数据进行比对, 在录入数据过程中存在人为篡改数据的风险。

(六) 人民银行内部对账没有纳入电子对账系统

如营业部门与货币发行部门的发行基金往来、发行基金科目的对账工作, 仍然沿用原来手工对账方式, 效率低下, 而电子对账系统适用范围包括在人民银行开户的所有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内设部门 (发行、后勤、会计财务) , 电子对账系统资源闲置, 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七) 人民银行对账监督管理部门不明确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对账系统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开户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中国人民银行视其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 中国人民银行暂停办理其会计核算业务”, 包括省会中心支行制定的对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也没有明确实施处罚的具体部门, 导致基层人民银行在遇到对账处罚问题时, 部门间相互推诿, 使部分对账制度难以执行到位,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银行的公信力。

三、电子对账系统的优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建议, 在系统日志、操作流程、风险防范等方面对电子对账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优化系统性能, 进一步发挥系统功能, 提高对账效率, 降低对账风险。

(一) 优化电子对账系统结构, 严密操作流程

一是改变电子对账系统对账员一人录入数据的做法, 增加复核功能。建议系统升级后, 开户单位在电子对账系统中增设一名对账复核员, 或者由开户单位主管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复核, 降低对账人员在客观、主观上产生的风险。二是完善电子对账系统运行日志记载事项, 增加“用户签退”、“对账员数据录入”等重要记载事项, 便于人民银行对开户单位对账工作的监督管理、考核检查。三是电子对账系统应实行专机专用, 电子对账利用计算机实行数字证书方式管理, 人民银行对账用户和开户单位对账用户只能在安装了数字证书的计算机上才能进行对账工作, 降低电子对账工作系统性风险。

(二) 修订电子对账系统管理办法, 明确部门责任

一是目前电子对账系统已经具备开户单位导入数据功能, 建议从对账制度上要求开户单位必须采用导入数据的方式进行对账, 录入数据作为应急情况下才能使用, 从而减少对账过程中人为篡改数据的风险。二是修订电子对账系统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统一要求人民银行内部对账一律纳入电子对账系统,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对账系统资源,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民银行工作效率。三是为了避免基层人民银行相关部门在对账监督管理工作中相互推诿, 应细化电子对账系统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明确营业部门与支付结算部门的职责。特别是涉及对开户单位的处罚问题上, 应该比照法定存款准备金日常考核、处罚那样, 总行在文件中明确各部门职责, 便于各部门相互协作, 促使对账制度执行到位, 提高人民银行的公信力。

(三) 加强对账人员培训, 提高对账效率

电子财务会计系统研究 篇5

在用Petri网理论建立航空电子综合系统模型[1]的基础上,通过对航空电子综合系统的拓扑结构和性能指标的分析,提出了航空电子综合系统总线数据流的安排方法、提高总线使用效率的.途径、总线数据流的控制规约和总线数据流传输方案的优化方法。按照这些规约和算法控制Petri网的运行,可以产生优化的总线传输时序表和计算相应的技术指标。

作 者:吴勇 陈铭 朱岩 Wu Yong Chen Ming Zhu Yan 作者单位:吴勇,陈铭,Wu Yong,Chen Ming(西北工业大学,西安710072)

朱岩,Zhu Yan(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710078)

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研究 篇6

关键词:信息系统标准体系标准体系表工作分解结构

中图分类号:N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8-052-02

1引言

标准体系是标准化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是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系统集成的基本保障。随着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的提高,就需要我们适应未来信息系统的要求,结合系统的特定构建标准体系,选用国标、国军标、国际先进标准和其他标准,来满足需求分析、指标确定、工程研制、生产、使用和管理各方面的需求,构架一个目标明确、整体性强、有序性好、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并且相对稳定的标准体系。

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涉及指挥控制、预警探测、专用平台等功能,由多个分系统组成,因此标准体系要与纲要分解结构协调一致,从系统通用、分系统通用、设备及软件配置项通用、元器件/原材料通用四个层次构建标准体系框架,再以结构图中每一个方框为单位,将所有标准按门类列入表格汇总,构成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标准体系。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研制中编制标准体系,能够使有关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全面了解系统应贯彻执行的标准,并按标准进行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验收,为制订和贯彻实施标准提供依据,以确保和提高大型电子信息系统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满足使用要求,同时为后续派生型号产品研制提供参考,实现标准资源共享。

2构建标准体系的原则

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特定标准化领域或对象按特定目标进行标准化活动的依据,是一个宏观、完整的概念系统。标准化系统的全部活动都是围绕标准体系而展开并推进的。

标准体系表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是一种具有指导性的技术文件,是编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基础,是促进标准化工作范围内的标准构成实现科学、合理的有效途径,是一个反映系统的现有、正在制定和计划制定的标准全貌及其科学组成的文件。

标准体系的确定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整体性强,整个体系的有序性好,并且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还要相对稳定。

2.1目标性

建立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的目标是:按科学的分类体系指导标准化工作系统的有序开展,使特定范围内的标准化对象实现最大可行的统一性,以及同相关标准化对象的协调性、支撑性,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具有类似功能的产品的品种,从而降低研制、生产、使用、维护及管理的成本和风险,使标准化发挥最大的效益。

2.2登体性

标准体系中的一个标准往往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它必须与相关联的标准共同使用才有意义。再加上电子信息标准具有通用性强,使用面广的特点,所以对标准体系的整体性要求非常强。

2.3有序性

由于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涉及的专业和产品较多,包含着众多的标准,要求其结构层次的有序性强,即要求系统中各层次要素之间的依从关系明确,上一层次是下一层次的归纳,而下一层次又是上一层次的具体化。

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恰当地将标准安排在不同的层次上。一般可以在大范围内协调统一的标准就尽量不在小范围内各自制定,达到体系组成尽量合理简化。为了简化图表起见,也可将某层次的部分标准同列在高一层次上。

2.4开放性与动态性

对大系统还有一些需要模索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搞得很完善,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及时补充新的要素,使标准体系处于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这就是标准体系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2.5相对稳定性(阶段性)

由于标准体系与其标准化对象是密切相关的,当系统工程研制到一定的阶段,就需要将某些标准固化下来,因此也要求标准体系随之处于稳定状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相对稳定性(阶段性)要求。

3构建标准体系的方法

构建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的方法见图1。首先需要结合系统的实際开展需求分析,确定范围,对系统研制项目进行纲要分解,形成工作分解结构。按工作分解结构的定义,它是一个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体系。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层次体系是由系统研制、生产、试验、定型、交货所必需的硬件、软件、保障事项和资料等项目组成,构成一个按类别、层次自上而下及横向协调的结构体系。它全面限定系统项目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了技术状态管理中的技术状态项目;它反映了与系统装备有关的所有工作项目的隶属关系、接口关系,并确定了系统装备的所有工作项目的各工程单元之间,及其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这个完整的层次体系不仅为研制和生产的计划、实施和控制提供了一个框架,还为系统标准体系提供了依据。

在此基础上构建标准体系框架,按照确定的构建标准体系的原则,结合系统需求分析、指标确定、工程研制、生产、使用和管理各方面的需求,选用国标、国军标、国际先进标准和其他标准,提出制修订标准的计划,对关键标准进行研究,按照计划组织标准的制修订,构建标准体系的基本流程见图1。通过标准的贯彻和实施,经过标准的验证活动,随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研制的进展而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保持标准体系的相对稳定性。

4标准体系表的编制

4.1标准体系框架

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标准体系表就是在系统技术范围内,将现行有效的、正在制定的和规划制定的标准,按标准的从属关系和产品门类的关系,有层次、有联系地组成一个由标准项目和产品分类相结合的反映系统技术标准总体全貌的图表。这个完整的标准体系表中包含的所有标准就构成了系统的标准体系,其中的每一个标准对于工程研制都是必需的。

标准体系表的组成单元是标准,不是产品。标准体系表由结构图和明细表两大部分构成,它们既保持紧密的联系,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结构图比较稳定,明细表可随时增补。结构图表示标准层次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纵向层次以标准的通用程度来划分,横向以标准的专业门类来划分;标准体系结构图的纵向是从属关系,上层标准对下层标准有指导作用,下层标准应贯彻执行相应的上层标准。

大型电子信息系统“工作分解结构”中,1级是系统:1级产品向下延申至2级单元,即构成系统的各分系统,l级其它单元也可根据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向下延申至2级单元;2级产品向下延申至3级单元,即构成各分系统的子系统和设备(或软件配置项);3级产品向下延申至4级单元,即构成设备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标准体系表采用图2所示结构。

4.2各层次的说明

第一层是统管大型电子信息系统以下各层的通用标准,根据标准的属性,将顶层通用标准分为:管理标准、信息技术

标准、工程专业类标准和系统装备标准四大类。第二层是分系统通用标准,包括各分系统的门类通用标准和分系统级的产品规范。第三层是组成各分系统的子系统、设备或功能单元的标准。由于该标准应能覆盖组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或功能单元,因此,体系表中的设备或功能单元标准与实际产品结构层次上有相对应的关系。但是,按照标准化的原则,对于不同分系统中的同类设备或功能单元,有些是可以制定通用标准的。第四层是针对组成电子系统设备的基本单元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标准,考虑元器件本身的标准化基础,标准体系表中可以只列出系统设备中新研制关键件和部分重要件。

对于每一层次的通用标准,按专业门类进行逐级细分。进行门类细化的过程中,要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分析,分层次优化:要结合系统的特点组织设计、工艺、试验、使用、管理等部门的专家进行评审,在反复征求意见基础上,随系统研制进展,作不断的修改,使之日臻完善。经过分层的细化,构成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标准体系表。

4.3标准体系表

在标准体系明细表编制中,以结构图中每一个方框为单位,将所有标准按门类列入表格汇总。在明细表内标明层次、标准名称、(现行标准的)标准号、以及宜订或提升标准的等级等情况的说明。对于不同分系统中的同类产品,制定产品规范时,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合并编制。明细表是结构图的具体化,结构图是明细表的综合概括,两者互为依存,互为补充,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标准体系表。

4.4标准的选用原则

选用标准时应既要确保系统研制的需要,又要突出重点,综合考虑标准的互操作性、一致性、成熟性、先进性、可获取性等多方面因素,最大限度地选用现有、能满足型号要求的通用标准和规范。选用标准的覆盖面以系统层为重点,尽量完整,分系统、子系统和设备层列出主要标准即可,元器件,原材料層则可只征对关键的和重要的元器件和原材料、重要的新研元器件列出标准项目。同时,根据系统的特定要求,对于没有上级标准或需要对现行标准进行剪裁时,应提出制修订标准的建议。

5结语

电子财务会计系统研究 篇7

一、一般控制

(一) 组织控制

组织控制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内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与用户部门之间的职责分离来实现。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要求明确该部门内部每个人员的职责, 以保证知道系统设计和业务处理过程的人不应该进行系统操作。

(二) 操作控制

用来控制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操作, 以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这些目标包括: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仅用于经授权的用途;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到计算机的操作;在处理期间能够发现存在的错误。

(三) 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

是为了保证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得到相应的授权及工作效率的提高而设计和实施的控制措施。对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控制应该保证新开发或改进的程序确实能够像对其所期望的一样运转。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1.系统设计应该有用户部门的参与, 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有审计人员的参与。用户的参与能够保证他们的要求得以实现, 审计人员的参与则可以从审计和业务线索及控制的角度对系统设计进行检查。

.每个系统都应有详细设计的文字说明, 以供管理层和用户部门的检查审批。

3.系统测试应该由用户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合作完成。测试包括:每个独立程序的测试;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测试各个程序的配合情况。测试应由所有参与的部门共同审批, 测试结果应该形成文档。

4.在新系统投入正常运行之前, 应由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的经理、数据库管理员、用户及一定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最后的验收审批。

5.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的文档对于管理者及审计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文档的作用在于:为用户使用系统提供参考资料, 维护和修改现存系统和程序。这些文档应包括:系统和程序的描述和流程图, 计算机操作员的操作指南, 操作员和用户应执行的控制措施, 输入、输出的说明和示例。

6.对新开发系统的控制也同样适用于购买现成的和定制系统软件包。这种软件包必须达到用户的要求, 必须经过授权、测试、文档记录和审批。

7.数据库管理系统中, 一项重要的文档控制是数据字典, 它定义了数据库中的数据要素。

(四) 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

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可以检测出设备的绝大多数故障。

1.硬件控制。硬件控制包括:

(1) 两次读。将输入的数据读两次, 并将两次读入的数据相比较。

(2) 奇偶校验。计算机中的数据是以一串由0和1构成的二进制数据, 每个数据除表示数字和字母的位之外, 再加上一个奇偶校验位, 用以表示每一个数据中的“1”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数据在计算机中传输时, 可以用奇偶校验位来检测数据是否发生错误。

(3) 反馈检查。输出设备接收到传输过来的数据后, 再将其送给原发送数据的设备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

(4) 写后读。数据写到存储介质或输出设备后, 再把数据读出来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

2.软件控制。系统软件控制包括:限制对系统软件和有关文档资料的接触, 建立正规的系统软件修改手续, 建立审批制度, 对系统软件所有的修改都要进行彻底的测试, 系统编程职能要与计算机操作岗位严格分开, 限制系统程序员任意接触正在使用中的系统软件。

(五) 灾难恢复控制

灾难恢复控制非常重要, 主要是指平时做好各种备份, 并制定灾难发生后的应急恢复计划。

二、应用控制

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是设计用来合理地保证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在特定的应用方面能够正确地完成数据的记录、处理和报告功能。包括以下内容:

(一) 输入控制

输入控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多数数据的错误都发生在这一环节。该项控制应能达到以下控制目标:适当的授权, 反映业务内容的数据正确地转换成机器可读的形式并记录在计算机文件上, 业务数据没有丢失、增加、重复和改变, 错误的业务数据能够被拒绝、改正并及时地提交处理。

授权控制是指每一笔业务都应根据管理的权限经过适当的授权和审批。对于单笔经济业务, 应由有关人员在原始凭证上签字盖章作为授权依据;对于成批处理的经济业务, 应有用户部门对每批业务的授权文件。有些情况下, 计算机也可以执行授权的功能。例如, 在存货控制系统中, 当存货库存量低于一定数据时, 系统自动生成订货单, 并启动订货业务。在这种情况下, 应由用户部门或数据控制小组对系统的输出结果进行复查。

输入数据转换的控制是为了使数据正确地输入计算机, 并保证数据转换过后数据有效性的控制。常用的控制方法有: (1) 核对控制。如对已经录入的数据部分或全部再由第二个人重新录入, 与第一次的输入数据进行核对。 (2) 计算机编辑控制。如由各种计算机程序来检测不完整、不正确或不合理的数据。要求填写所有的数据项, 不许留有空白。有的数据项只能是字母或只能是数字。输入数据大小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 输入的代码只能是代码库中已有的代码等。 (3) 总数控制。如为每一批处理的数据建立一个控制总数。

输入的完整性控制是指数据的输入需要一定的控制措施, 保证输入的数据没有丢失、增加、重复或在各个处理环节之间、各部门之间的转移过程中发生改变。数据输入的完整性控制包括: (1) 计算机连续性检查。如计算机检查事先分配的输入业务的序列号, 报告序列号的丢失和重复情况。 (2) 计算机对比检查。将输入的数据与主文件中的信息进行对比, 对无法找到相匹配的数据予以报告以便手工检查。 (3) 批量控制 (总数控制) 。控制总数可以采用文件个数, 财务数据汇总, 杂数汇总。 (4) 逐项汇总。将计算机处理的项目清单与每一张输入的凭证进行手工对比。

错误的更正是指对不正确的数据进行更正和重新提交处理, 以保证会计记录的正确性。错误应该由责任人进行更正, 因此, 原始凭证中的错误应由用户部门来更正, 输入数据的转换和传递过程中的错误应由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来更正。出于控制的考虑, 发生的错误应记录在日志文件中, 处理结果应由数据控制小组定期检查。

(二) 处理控制

处理控制是指在特定的应用程序中, 为合理的保证计算机能够按照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而设计的控制措施。该项控制应达到的控制目标包括:计算机能够对经济业务 (包括计算机系统自动启动的业务) 进行正常的处理;业务数据在处理过程中没有丢失、增加、重复或不恰当的改变;处理中的错误能够发现并得到及时更正。

处理的控制有多种形式, 但大多数控制是以程序化的形式结合在应用程序中。常用的控制技术包括: (1) 总数控制。在程序中加入对控制总数进行累加的功能, 以便将每批处理的数据控制总数与输入数据的控制总数进行核对。 (2) 文件标识。外部文件标识是贴在磁带或磁盘外面的标签, 据以识别存储在其中的文件;内部文件标识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 以便于计算机程序对正确的文件进行识别和处理。 (3) 极限与合理性检查, 该项控制与前述“计算机程序编辑控制”相同。 (4) 事前和事后报告。应能反映主文件在更新前和更新后的各项指标的总体情况。 (5) 连续性检查。如果经济业务有标识代码或数据记录, 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处理, 以便对该业务数据进行连续性检查。 (6) 处理跟踪数据。这种控制是将特定的数据打印出来进行人工检查, 以确定数据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了检查关键数据项目的变化情况, 跟踪数据可能包括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有关内容。

(三) 输出控制

输出控制要达到的目标包括:处理结果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输出结果提交给有使用权的人员。处理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包括对机器数据的更新结果和打印输出文件的内容。为实现该目标的控制技术包括: (1) 总数调节。如由数据控制小组和用户部门将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输出结果的控制总数与输入和处理的相应控制总数进行对照调节。 (2) 与原始凭证核对。如将输出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详细核对。 (3) 人工审阅。人工审阅输出结果, 检查是否完整、是否有明显不合理之处, 将输出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对输出结果分发的控制通常由数据控制小组来负责。数据控制小组应该对机密的输出数据予以特别的关注。为了对输出的数据分发进行控制, 应该建立分发情况报告单。

电子财务会计系统研究 篇8

3.不利于新药的研发和行业的创新。由于新药定价的制度缺陷, 导致制药企业根本就没有动力去开发真正的新药。药品创新是一种高水平的脑力劳动, 对其奖励应该通过产品溢价获得利益

励, 整个医药供应链才会回归正常。因此我国新药的研发问题, 固然有企业的原因, 但根本上是药品定价体制的问题。当然, 我国医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也是原因之一。在医药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是国家的研究机构。国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担负着主要的基础研究工作, 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 而这些研究机构几乎完全与市场脱节。

4.没有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生存环境。物流中心的成功运作, 必然与该行业的供应链体系密切结合。从供应商、生产商和批发商到最后的销售终端, 大家必须结成战略联盟, 必须要有强大的信息交换平台。但在现实的医药市场中, 信息是不对等的, 其真正关键的问题不是技术, 而是体制问题。在现行医药供应链体系下, 医院对市场有最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他们不会主动向任何人去披露自己的药房和库房信息;而物流中心隶属于批发公司, 各自又是独立的, 是竞争关系, 大家对信息的封锁, 必然造成规模上不去, 使现代物流中心难以为继。

5.严重影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进程。药品价格混乱还与不合理的市场机制, 与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等有着很大关系, 由于受体制和机制制约, 医院主要靠药品收入的现状没有改变, 那么单纯的政策性降低药品零售价格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间环节的利益分配格局, 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医药体制改革。

6.带来药品质量危机。首先, 药品降价缩小了药品价格折扣和回扣的空间, 为了生存, 制药厂会进一步压低生产成本, 偷工减料, 以挤出新的促销空间。降价如果超过了生产成本的临界点, 势必影响药品的质量和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如, 几年来的“药祸”不断, “奥美定”、“齐二药”、“欣弗”、“佰易”等均是这一现象的代表。其次, 流通领域药价混乱, 导致回收药、假药问题严重。由于制度的原因, 除正规的药品经营流通渠道外, 药品交易正在形成庞大的地下网络。回收药品除假药外, 很大部分是从享受医保的市民那里收购的。一些享受医保的人员只用支付很低的成本就从医院把药开出来, 然后卖给药贩子。其形式为:

最后, 国家控制药品价格导致真药紧缺、假药泛滥。2007年1月2 6日, 国家发改委下调人血白蛋白的最高零售价后, 由于人血白蛋白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 导致生产企业减量生产, 或在流通环节压缩代理商的利润, 各地医院出现了该药供应紧张的状况。而人血白蛋白的售价每瓶2 5 0元至3 3 0元不等, 但每瓶假药成本不到1 0元钱, 巨大的暴利空间使一些代理商铤而走险, 造成假药泛滥。

岳军平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方式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这里的各参与方主要指政府、银行、企业和个人等, 这里的电子方式包括电子数据交换 (EDI) 、电子支付手段、电子订货系统、电子邮件、传真、网络等。一次完整的贸易过程是复杂的, 包括了解商情、询价、报价、发送订单、应答订单、发送货物、取货、支付汇兑等过程, 这里涉及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严格的说, 只有上述所有贸易过程都实现了无纸贸易, 使用各种电子工具来完成, 才能称之为一次完整的电子商务过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电子商务在经济全球化形式下迅猛发展, 整个社会经济成为了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经济。在电子商务条件下, 交易将通过网上进行, 这种全球化、高速度、虚拟化的经济模型对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基础会计工作影响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部分,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计算机会计在会计核算中得列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形成了更多更广泛的影响, 包括对基础会计核算、会计计量方法、会计报表、财务管理等全方位的影响, 相信不远的将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必将会决定着会计核算的发展方向。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计算机技术与国际上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较为落后。综合20年来我国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状况, 可以看出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发展不平衡;多数企业仍处于较低水平;多数企业仍是计算机和手工记账并行, 财会人员还不能完全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 甩账工作还不能完全实现。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 软件已经明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个性化的需求。下面简单探讨企业会计网络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 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运行状况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企业局域网 (LAN) 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其功能就在于将系统接收的各种数据进行筛选、分类和处理, 并形成一种新的分析数据, 对企业的各项措施, 计划等进行调度、管理, 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电算化会认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极其优越的外部环境和技术支持,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 也从最初的财务数据处理型向业务数据、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处理并提供分析数据的管理型系统方向发屁从核算算型向决策型方向发展, 系统的运行环境也从企业的内部局域网 (LAN) 向广域网 (wAN) 也即当前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发展.

2. 当前企业中构成“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组件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系统的运行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网络范围的扩大使系统有了更广阔的数据来源和发送对象, 也给系统能够利用电子商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就现有的状况下, 当前企业中构成“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组件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1) 企业的业务数据无法自主进行双向交换。客户可以很方便地将数据获取, 而对企业来讲, 却不能将某些数据自主地发往目的地和从目的地获取必要的认证数据, 这就使得企事业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调度功能有所减弱、企业电子商务的实现有心无力

(2) 企业的资金不能通过系统自主调度、划拨。这其实是一个网络技术和系统技术不到位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实现就是网上交易, 网上直接交付, 而当前存在一个很大的困惑企业电算会计信息系统仍不能自主地通过系统所运行的局域网及局域网所挂接的骨干网络来实现资金的划拨和收付, 通常还需要单位再人为地将资金通过银行划拨到对方的账户上并得到确认后才能获取和发出必要的发货通知, 这一缺陷也成了阻碍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最大障碍, 也是解决企业电子商务问题的关键所在。

(3) 对外采购、发货仍无法通过网络进行。当企业发生对外采购业务或者对外发送货物时, 往往很难是直接通过网络得到确认的, 目前的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只能将企业的产品数量、型号、规模等通过网络对外公布, 在获取对外的采购信息后, 通常还需要得到银行的资金确认通知后, 才能发货, 同样, 当企业对外进行采购时, 仍无法直接根据外界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确认对商品的采购决定, 仍然需要有关的专门采购人员和银行的资金服务项目来辅助实施。

(4) 目前市场上财务软件所提供的功能, 离管理型财务软件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化软件或自行开发的大多数属于封闭型一类, 即局限于本企业、本部门的资源。即使网络化, 也只是一个孤立的、对外封闭的资源贫乏的局域网络。这种状况已落后于国际信息社会对信息的需求。

三、如何改进会计信息系统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时代的出现, 经济的一体化使得我们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趋于自然化, 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特点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改进自身系统功能和提高网络技术来迎接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并在其中乘浪前进。

1. 提高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 增强数据的共享性

互联网上的数据形式虽然都服从w w w协议, 但其类型还是多种多样, 同样道理, 当企业内部通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对外接口来对外发送数据时, 其数值类型也得有选择。首先, 通过接口端软件进行模拟测试, 获得对高数据接受类型后, 调整待发出数据的类型进行发送。因此, 增强系统的数据共享性, 也成了促进企业网络数据的双向交换顺利成功, 电子商务的顺利实施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了。

2. 将企业的资金账户系统挂钩, 推进网上收支的直接性

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实现了网上迅速快捷的直接收支, 对于单位而言, 将企业的局域网定向到银行的账户上, 能够在网上直接进行资金的划拨和收入, 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 确保了网网交易的顺利实施, 而对此领域技术开拓的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安全与保密问题, 因此, 必须对系统的内部管理, 安全防护等进行改革, 防止数据的泄密和被截取, 同时系统应对银行账户进行实时或定期的核对, 当发现数据有异时, 将立即封锁银行账户并进行检测和适时解封, 当然, 以上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系统的数据接口端核查模块来自动实现完成。

电子商务在系统内实现的另一途径就是让系统与银行或中介机构系统的企业账户发生挂钩, 将需处理的业务变成数据包的形式传送到银行或中介机构的系统内部进行处理, 此举的做法可以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被窃取几率。因为许多数据的操作都在银行或中介机构系统内部进行处理.途中传递逗留时间减少。

3. 内部各环节传输实现数字化标准管理

电子商务的实现, 不仅表现在企业对外界的贸易电子化, 也表现于事业单位内阔别各生产环节或事业部门间的产品物资等的数字化传递, 内部数字化标准的实施不仅不利于系统内部进行全面, 科学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其产生的各项数据也有利于对外交易的数据参考和标准核算, 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了单位系统对外交往的效率。

4. 电子商务支配下的系统效率

过去, 在企业未能实现网上交易时, 企业各项对外交易都是通过人为的接触进行, 从而获取对方的各项凭证, 在销售环节和采购环节再由人工输入各项数据, 交由系统内部去核算, 这样, 整个系统的效率就因为销售环节和采购环节的手工操作而大打折扣, 即与人的效率或销售采购环节的效率成一种直线分布。

四、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为了使我国财务软件能够适应新的时代发展的要求, 国内会计理论界、会计实务界, 以及会计软件公司都做出了积极反应, 相继提出了“网络财务”的概念, 一些会计软件公司也研制和推出了网络财务软件。目前有关网络财务的说法不尽相同。总的来说, 网络财务是只基于网络技术, 能够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整合使用, 还能够支持远程联网处理 (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询、远程审计) , 支持电子商务和网上理财服务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是财务软件发展历程上的重要突破, 他与传统财务软件相比, 可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 在空间上, 在网络财务环境下, 企业的事务可以进行远程处理, 从而实现对企数实行集中管理。其次, 在时间上, 网络财务能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 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 大大丰富会计信息的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

最后, 网络财务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 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工具, 将能够提供从财务上整合实现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

电子财务会计系统研究 篇9

一、现行的票据法滞后不适应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

随着电子商业汇票的发展, 现行的票据法已经滞后电子票据发展的要求, 现行的《票据法》对商业汇票“书面形式”的规定需要调整。传统的银行票据业务主要依靠当事人书面形式的签章或盖章, 但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对票据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法律层面的问题。

1.传统的《票据法》对票据上的签章有着详细而具体的规定, 但是电子票据的签发和流通是在虚拟的网络上实现的, 采用的是无纸化的电子形式, 电子交易的签章只有通过电子签章的形式实现, 《票据法》与《电子签名法》没有衔接的地方。

2.《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中增加了票据质押条款, 而《票据法》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传统银行业务中, 具有法律效率的纸质票据行为如何在电子介质中应用, 出现经济纠纷后电子形态的证据如何被法庭所接受, 容易引起票据当事人的纠纷与冲突。

3.《票据法》没有明确规定商业汇票的最长付款期限, 只是在《支付结算办法》中规定其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各月, 《电子商业汇票管理办法》中电子商业汇票付款期限被延长到一年, 这些都会对会计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带来风险。

4.根据贸易真实性原则, 对于不具有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 各金融机构必须严禁办理承兑、贴现业务, 《票据管理办法》规定“所办理的每笔票据贴现, 必须要求贴现申请人提供增值税发票, 贸易合同复印件等足以证明票据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书面材料。必要时贴现银行要查验贴现申请人的增值税发票原件”, 但银行为争夺客户, 实现存款增长, 简化操作手续, 放松对票据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查, 使一部分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融资得以“鱼目混珠”, 增大了银行办理商业汇票业务的法律风险, 制约电子票据的发展。

二、会计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未真正实现电子化, 网银覆盖率过低制约电子商业汇票的发展。

1.目前我国推行的电子票据业务办理模式是“企业网银+ECDS”, 企业办理商业汇票业务前提是收付款双方都必须开通企业网银, 而我国许多偏远及不发达地区并未开通企业网银业务、金融机构网银系统, 这种情况直接影响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

2.企业在申请办理电子商业汇票时, 出票人要向承兑金融机构提交真实、有效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交易合同和其他证明材料, 在申请贴现时要向贴入行提供以证明其与前手真实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的合同。由于待审核材料种类繁多, 无法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实现无纸化传递和审核, 目前只能沿用人工传递和审核, 导致电子商业汇票效率受到很大影响。

三、会计电子商业票据在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风险, 制约其发展

电子商业票据安全性是电子票据业务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虽然电子商业票据能有效防范以往纸质票据市场诸多常见风险隐患, 如票据的真伪、保管、传递、诈骗等, 然而潜在的风险也很大。

1.电子票据是在网上交易, 使用的是公用通信线路, 公开化程度较高, 系统面临的安全隐患必然增多, 如数据文件丢失、系统运行瘫痪、各种病毒入侵等形式出现的网络风险、操作风险、系统存储风险, 无论是有意攻击还是无意的误操作都将给电子票据管理系统带来巨大损失, 增大企业、银行的风险。

2.电子票据业务处理的原始记录以电子凭证的方式存在和传递, 如因工作人员失误或不法之徒通过改变电子货币账单、银行结算单及其账单, 将会造成债权债务的灭失, 财产所有权的转移。必然导致电子票据的发展。

四、公众认知度是制约会计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关键

电子商业汇票在承兑、贴现、转贴现、付款等业务环节的账务处理是由各业务系统联动其他系统完成的, 自动化处理程度显著提高。

1.由于商业银行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 导致业务人员对其业务一知半解。

2.由于利润低, 金融机构宣传力度不够, 除个别参加过电子商业汇票推介会的大型企业外, 多数中小企业对电子商业汇票的认知度不高, 对电子商业汇票的业务流程不够了解, 对其安全性存在质疑, 认为纸质票据是看得见、摸得着、更稳妥。

3.部分企业对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潜在的数据丢失、系统运行瘫痪、网络遭遇攻击、病毒入侵等风险存在担忧, 因此更偏向使用纸质商业汇票。

五、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1.完善票据法律制度, 构建更有利于会计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的电子商务法规环境。应当尽快补从修订有关票据的法律法规。 (1) 扩大《票据法》中相关票据业务的法律解释, 丰富实践中“书面形式”的内涵和外延, 使其对票据业务的保护范围由以纸面票据为工具的支付结算, 扩大到以数据电文为基础的电子票据支付结算。 (2) 要确定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除了在法律上要明确电子签名和手工签名、盖章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外, 还必须从电子签名的技术特征出发, 制定电子签名使用规范。 (3) 金融机构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可对信誉好的大中型企业采取由去企业提供具备法律效力的承诺函取代发票的方式来证明其贸易的真实性, 以简化操作流程, 优化受理环境, 进一步确定电子票据更高层次的法规地位, 完善关于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的相关内容, 加强业务处理适用性和针对性, 完善各类实施细则, 使票据市场在更为合理完善的法律框架下健康发展。

2.改善受理环境, 有效促进会计电子商业汇票的流动性。各商业银行应加强本行行内系统、网银系统建设与升级改造, 为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与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1) 加强电子票据的应用与引导, 由人民银行制定相关政策, 扶持或鼓励各金融机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开展票据业务, 推广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和营销电子银行客户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电子商业汇票纳入电子银行客户营销工作的整体安排中, 成立跨部门的综合性业务支持团队, 确保相关业务运行正常。 (2) 各商业银行要加强电子现代化建设, 确保电子商业汇票在安全、稳定系统环境中运行, 同时要建立电子商业汇票企业名录, 通过电子商业汇票定期公布、及时更新, 方便企业了解掌握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企业范围和相关信息, 减少企业间信息沟通环节, 疏通电子商业汇票流通渠道。

3.增强会计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安全性, 维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1) 建立一个法律认可的权威认证机构, 对银行网上的准入从技术上、制度上、管理上进行安全性签发和认证。如采用可靠性高的网络和计算机设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严格限制操作人员的业务权限, 操作人员进入系统必须通过严格的口令检查和身份鉴别, 建立健全系统运行日志, 保证有充分的信息备份, 对所有交易日志以及异常处理都必须建立完整的审计追踪机制。 (2) 要健全网上银行安全防范体制, 严厉打击利用电子票据进行金融犯罪的行为, 加强网上银行的日常监督, 确保网上银行业务安全运行。 (3) 要明确银行与客户在维护电子票据业务安全时的权利和责任及承担的法律责任。

4.人民银行及金融机构需强化宣传引导, 提高电子商业汇票的认知度。 (1) 人民银行要组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培训班、银企座谈会和产品推介会等形式对电子商业汇票的处理流程及安全、快捷易融资的优点进行系统宣传, 大力推广电子商业汇票的认知度, 优先对电子商业汇票办理再贴现, 并在再贴现的额度、利率、期限方面向电子商业汇票倾斜, 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 (2)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业务培训, 操作人员应从熟练掌握操作程序、熟悉系统特有功能、熟知系统的会计理论等方面进行强化培训, 防范风险, 进一步加强防病毒和防黑客攻击能力, 确保电子商业汇票运行系统的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 最大程度地发挥电子商业汇票对经济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办兴.全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应用与改进建议.中国货币市场

[2].麻焕文, 李庆茹.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内蒙古金融研究

[3].李瑞红.关于我国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天津经济

电子财务会计系统研究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正在被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的电子商务模式所取代。由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运营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方法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已经不能有效的应对新环境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理论采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风险的新特点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财务数据处理的网络化,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网络安全带来的财务风险。电子商务商务模式要求财务管理通过互联网进行,而电子商务环境普遍存在以下风险:信息的截获和窃取;信息的篡改;系统资源失窃问题;信息假冒;信息抵赖等。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络受到攻击,则企业将会蒙受巨大损失。

2、协同业务带来的财务风险。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大量交易从签订合同、下订单到支付均通过互联网进行,采用电子单据、数字签名等形式来完成交易,整个交易过程远程化、虚拟化。这些特点要求财务管理必须和业务协同,财务管理和业务系统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经营风险更加迅速的反映在财务风险上。

3、远程处理带来的财务风险。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将实现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报表等多种远程功能,将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远程处理在提高企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高风险。

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业务执行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制定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和方法。全面风险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框架内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要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个流程紧密结合;全面风险管理的范围具有全局性。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传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存在以下不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特点:一是传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往往仅仅通过分析财务指标进行预警;其次,传统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通常是基于历史数据。本文根据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风险的新特点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采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一)技术基础: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整个数据仓库系统是一个包含四个层次的体系结构:

1、数据源。

数据源是数据仓库系统的基础,通常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存放于RDBMS中的各种业务处理数据和。外部信息包括各类法律法规、市场信息等等。

2、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数据仓库的组织管理是主要针对现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抽取、清理,并有效集成,按照主题进行组织。

3、OLAP服务器。

OLAP服务器对分析需要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按多维模型予以组织,以便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并发现趋势。

4、前端工具。

前端工具主要包括各种报表工具、查询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以及各种基于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的应用开发工具。数据挖掘是一种知识发现的过程,它主要基于统计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高度自动化地分析数据,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并对未来情况进行预测,以辅助决策者评估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系统构建步骤

1、数据准备工作

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时要依赖于企业业务操作数据库,主要包括生产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生产经营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存货种类、数量、单价、周期;客户名称、购买产品名称、数量、时间、单价、总金额等。财务数据主要包括现金、应收账款、负债、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等。要应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风险仅仅依赖企业内部数据,还必须依赖企业外部数据,外部数据主要包括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

2、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抽取、转换和装载。抽取主要是分别从企业业务系统或外部数据源读取源数据,及时捕获变化数据以及抽取数据到数据准备区。转换主要是根据源数据及分析任务,清洗并增补列的属性、数据结构、数据规则、业务规则等,一致性处理业务标签、业务度量及性能指标,去除重复数据,将一致性处理后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准备区。装载主要是把不同的数据分析模型所需要的数据载入数据分析区。

3、数据挖掘

对于经过预处理的数据,确定相应的数据挖掘目标,根据不同的数据挖掘目标,确定相应的数据挖掘的方法,最终得到预测结果,根据财务风险预警需要的信息,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种模式。

(1)异常客户预警。对客户的购买时序数据进行孤立点分析,可以发现异常客户。例如,可以采用距离的方法,给定n个样本数据(例如某顾客的购买总金额时序数据)和k(期望得到孤立点的个数),发现k个与其他样本数据最不相符的数据,从而发现发现购买行为出现异常的客户。对于客户的购买总金额持续严重减少的异常客户及时进行追踪分析,可以从产品宣传、货物质量、支付方式、配送效率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来比较购买总金额持续减少和购买总金额持续增加的客户的异同,查找客户购买额下降的具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挽留客户,防止客户流失。

(2)客户细分预警策略。采用聚类分析进行客户细分,可以根据业务量、信用度等把客户细分为若干类,可以分析出每类客户的特点,确定出有价值的客户。对于企业来说,有价值的客户应该是业务量大、信用度高的客户,那么企业可以根据该类客户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例如为这些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方便其购买和支付等),从而保留这些客户。而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企业则要采取谨慎策略,通过收取定金、签订严谨的合同等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利益,降低风险。

(3)以上是关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预警,财务数据作为反映财务风险的重要数据,对其分析是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一环。可以采用数据挖掘的预测技术分析财务数据,建立基于财务数据的风险预警模型。以下通过三层BP前馈神经网络模型为例说明。

首先,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指标体系。财务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成长能力。分别就每个方面选取相应的财务的指标。例如,偿债能力可以选取流动比例、资产负债率等;盈利能力可以选取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经营能力可以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成长能力可以选取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以上指标均要根据企业具体的行业、自身发展所处阶段等进行选取,系统应当设计成自定义的形式,由用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次,选取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学习样本,由选取财务指标的数量确定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神经元个数,由对风险类别的划分确定输出层神经元的个数,由学习样本的数量来确定中间层神经元个数。确定好神经网络的结构之后,根据BP前馈神经网络算法计算,对结果进行测试。测试通过后,既可根据模型结果和企业指标数据,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1]林黎明,李新春.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6,(3):95-96.

[2]易跃明.企业财务状况预测的神经网络[J].统计与决策,2007,(2):146-147.

[3]曹国,韩瑞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金融经济,2007,(2):188-190

电子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的研究 篇11

4、接力通信

长距离大容量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因传输信号占用频带宽,一般工作于微波或超短波波段。在这些波段,一般仅在视距范围内具有稳定的传输特性,因而在进行长距离通信时须采用接力(也称中继)通信方式,即在信号由一个终端站传输到另一个终端站所经的路由上,设立若干个邻接的、转送信号的微波接力站(又称中继站),各站间的空间距离约为20~50公里[3]。载波接力通信要求两地之间设置基站,用来对传输信号实时放大处理,以免远距离传输造成电信号减弱,降低了通信传输的整体效率。

三、电子通信应用于生产系统的研究

电子通信系统能够灵活地调整功能状态,满足了不同行业用户的信息传输要求。工业是国民产业的核心构成,我国正以工业经济为中心创建现代化经济体制,这对国家经济及工业科技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生产系统是企业从事工业产品加工、制造的重要平台,因生产系统内连接了多种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使企业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机械自动化等生产体系。电子通信系统应用于生产系统,关键功能在于对设备信号的自动化处理,为操作人员提供了有效的加工指导。

1、收集。电子通信系统能够广泛地收集信息资源,并且建立数据模型作为信息处理平台,方便了工业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收集各种机械设备信息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应用于工业生产操作可针对不同设备建立可行的采集流程[4]。以机械设备为例,工业生产系统启动之后,利用计算机服务器对设备的工作状态、性能参数、功率耗损等信息及时记录,集中采集到的数据之后,按信息管理要求重新筛分、规划,保证采集数据的有效性。

2、传输。企业生产系统涉及到的信息内容较多,电子信息系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传递机械生产设备信息是其比较实用的功能之一。当前,工业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较多,且所有车间之间设置了大量的机械设备,保持设备信息传递才能对车间生产提供科学的引导。信息系统设置了电子通信网络,以信号传感器为中转站,最大传输范围可达几十千米,完全符合井内信息传递工作的要求。例如,工业产品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标准不一,借助通信网络传输可以从宏观上控制各道工序生产,保证了产品加工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3、储存。现代工业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工业生产必须有严格的规划方案,为了控制好现实生产中的指标要求,则必须准确地利用现有数据展开分析。电子通信系统根据企业生产的信息存储要求,配备了专用的信息储存模块,对已经形成的数据信息及时存储,以便生产人员查询数据的操作需要。一般来说,企业设计的工业系统都有数据库作为存储仓库,已经处理完毕的信息自动录入数据库保存。及时保存生产数据,既方便了生产人员查询产品加工的记录,也可以向经营者拟定产品方案提供参考,这也是电子系统应用功能的表现。

四、电子通信应用于家庭控制系统

家庭系统是对居室内设计的调控系统,主要是服务于住户对家庭设施的远程控制,协调了室内安装电器、家具的科学利用。电子通信系统应用于家庭控制系统,可结合模拟通信、载波通信等方式,扩大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在有效距离内可随时地调控家庭设备,如图2。例如,家庭控制系统通

参考文献

[1] 吴丽.基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通信模式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2010,16(7):27-29

[2] 吕从军.电子通信系统的常见形式及功能分析[J].电子信息技术,2012,27(10):35-37

[3] 余姚.谈电子通信网络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系统[J].煤炭技术,2010,17(5):52-54

[4] 季广成.电子信号传输方案中的信息处理功能[J].中国科技信息,2011,19(15):82-83

[5] 杜雪萍.信息产业技术智能化升级研究[J].陕西科技,2011,10(3):29-31

电子财务会计系统研究 篇12

一、电子商务概念及特点

电子商务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电子商务指的是网上买卖货物,广义的电子商务指的是一切与信息通讯技术有关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伴随着新的交易特点的产生,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形式多变、次数频繁、周期缩短、地点不固定、数额较大和内容广泛等方面。交易形式方面,电子商务在传统交易的基础上,在交易手段和支付方法上都有了扩展,仅2015年“双十一”全天天猫交易额就达到912.17亿。电子商务的交易内容也由最初的普通货物的买卖扩展到劳务提供、特许权的交易、甚至金融资产买卖、投资筹资等多个维度。电商的交易在网络上完成,交易地点不固定,必然伴随着传统财务会计的交易发生地确认、网络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网络财务会计活动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二、传统的会计业务面临电子商务的挑战

传统会计业务以会计基本假设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明确会计主体确定会计处理的交易或事项的范围;持续经营假定企业可以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会计人员在会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选择使用会计方法,选择某种货币为基础记账货币进行分期计量和报告。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摇了会计基本假设,并给企业的具体会计业务带来了影响。

(一)会计主体的认定产生困难

随着电子商务新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理论所处的社会环境已发生急剧变化,赖以建立传统会计理论学科体系的会计假设基础已被动摇,会计实务也已发生变革。电子商务活动中,会计主体的界限模糊了,没有地域界限,存在一些网络公司、网上公司以及信息服务公司,它们构成的空间范围以前是不存在的,是一种利用电子手段和互联网传播信息的经营实体,尤其是在按不同交易事项自由组合经营主体情况下,经营主体的解散和重新组合随时可以发生。这与传统的实体公司存在明显的区别,使得会计主体的认定产生困难。因此,电子商务中的会计主体只能是相对的,应按照反映业务的需要来确定会计主体。

(二)对财务管理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系统的财务资金管理系统,因此信息传输较慢,容易造成财务信息失真,资金结算漏洞百出,更难以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与控制。因此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急切需要信息技术作为财务工作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比较低,存在着一些问题:安全问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地位认识不够准确,对新技术的推广程度不够;信息封闭化和信息孤岛导致信息失真;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等。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难以与企业发展相协调,企业只有尽快加速财务管理创新,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增强整体竞争力,在新时代中站稳脚跟。

(三)传统会计的管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

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从会计假设上看有:会计主体,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主体没有实体经营场地,具有模糊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事项快速组合和解散;持续经营,电子商务时代还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虚拟企业,这种临时性的虚拟企业的生命期很短,根据业务需要快速组合、快速解散,因此对于会计而言其持续经营的时间相对也更短;会计分期,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会计人员节省了很多手工业务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会计报告的发布和使用能够逐渐走向动态化、实时化;货币计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经营的重心由有形资源向无形资源转变,货币价值的不变性发生了改变,货币反映的价值已不是真正的价值,货币价值的不变也不能正确反映现在和未来资产的价值这一点和传统会计相比是完全不同的。

三、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发展及改进的策略

(一)实现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的多元化和智能化

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系统的建立,适应了会计数据处理的特点,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到企业的信息网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相联结,提供了兼容性和适应性,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从而使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经济社会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将会促使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朝着搜集与提供信息多元化、处理信息空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据此,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系统必须朝着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智能型”系统方向发展。

(二)加强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安全管理

加强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安全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第一,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的需要逐渐加快电子货币交易平台的建设、外汇交易结算平台的建设,以促进网络银行的建设为中心,对跨界金融管理的实现,建立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系统,实现跨区域实时金融结算。在网上金融交易实现的同时,还要确保交易系统的安全性,以保证金融交易体系的安全,这就要求财务管理的木马病毒,拦截有效,防止财务信息被任意篡改,盗窃等。其次,要完善财务管理的电子票据等的识别能力,由于采用了电子支付手段,在原有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中,高科技的使用使得可以自由地修改原有电子票据,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电子账单无法进行安全、完整和有效的判别,因此,如何确定财务管理中电子账单的真实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完整的网络防病毒体系

构建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必须进一步完善病毒防护体系,在网络的每一个层次包括网关、应用服务器、客户端都要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检查、隔离并清除病毒,全方位、全天候、全面地阻止病毒的传播。

企业的防病毒系统必须具有统一、集中、智能和自动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具,包括客户端的自动安装、维护和配置,病毒定义码和扫描引擎的升级,定时调度和实时防护等。

制定新计算机设备入网防病毒审核机制。新计算机必须经过病毒查杀、防病毒客户端安装、最新补丁升级等步骤后方可联入网络。

(四)建立网络财务会计系统安全访问控制机制

充分利用网络设备路由器、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的访问控制功能,对网络中的各种应用系统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根据相应的安全等级进行严格访问控制,完善访问控制策略,建立全面有效的网络财务会计系统安全访问控制规则。

采用单点登录,采用许可制度指定IP地址访问内网指定服务器的指定业务访问,对内网的不同安全级别区域实施安全隔离和严格的访问监测,使用对内部网络的主机IP与MAC捆绑,提高口令认证安全性,对内网接口进行接入限制,防止盗用内部地址,对特定账户进行流量监控,对核心服务器部署入侵检测和报警系统,加强对重点应用系统的漏洞扫描和系统评估,及时进行数据的备份,系统加固。对重要系统的访问采用动态用户名、动态口令或IC卡身份认证等。

(五)对网络财务会计系统人员管理与教育培训

加强人员安全管理,对关键岗位进行敏感级别检查,明确关键岗位与职责;根据最小特权原则,限制用户的不必要访问;明确访问类型,部署统一的访问控制机制和集中的审计工具,确保用户能对其行为负责。

建立人员考核制度,普遍推行关键岗位人员安全责任书签订制度,定期从思想、业务、工作表现、安全意识、循章守纪等方面对有关人员进行考核。

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术与技能培训是网络财务会计安全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各企业应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定期对信息系统运行、使用和管理的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国际国内标准、安全评估、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攻击与防御、安全管理、防火墙技术、认证与加密技术等。

摘要:电商的交易在网络上完成,交易地点不固定,必然伴随财务会计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诸如,会计主体的认定,财务管理的创新以及传统会计的管理环境等方面。因此,应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财务会计的多元化和智能化,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完整的网络防病毒体系,建立访问控制机制以及对人员的管理与教育培训。

关键词:电子商务,财务会计,网络财务会计

参考文献

[1]陈嘉莉.基于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2012(6)

[2]张丽萍.基于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发展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12)

[3]高瑞雪.电子商务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发展分析[J].财会学习,2016(3)

上一篇:优化与运行下一篇:阳光体育运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