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应用(精选12篇)
电子系统应用 篇1
引言
有效的电子钱包支付系统是一个可以由持卡人用来进行安全电子交易和储存交易记录的软件,由相互作用的三方参与,三方为银行、付款人(简称用户)、受款人(简称商店),其中用户和商店在银行都有帐号。它由于不需要涉及用户的银行真实账户、不需要登录网银、只需输入钱包账户号和支付密码就可完成支付,从而以一种安全方式把钱从用户的帐号转到商店的帐号,为用户提供安全、自由、快速的支付服务。
1. 支付系统设计
电子钱包支付系统采用B/S模型设计,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电子钱包客户端;另一部分为电子钱包服务器。它利用ASP.net web应用程序模板,设计系统总体页面框架;然后,通过点击功能链接命令来调用后台数据库SQL server所建的表,并且对于统计分析与报表,能通过灵活运用数据库及SQL语言进行各项处理。
利用电子钱包进行网络支付流程如下:
(1)电子钱包充值。客户登录客户端,利用第三方支付系统,将客户账户上的金额转移到电子钱包中,这时客户账户中的实体货币已经以虚拟货币的形式储存在客户的电子钱包中。
(2)物品选购。挑选商品,在确认购买后,用电子钱包支付。
(3)电子钱包支付。通过第三方支付系统,此时电子钱包内的虚拟货币价值流向商户的账户中,虚拟货币重新转化为实体货币价值。
(4)购物车管理。商户在得到客户付款的确认信息后,向客户发出送货信息。
2. 数字认证技术
本文中的电子钱包支付系统采用数字认证技术,用来解决系统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安全问题。
(1)数字证书概念
数字证书是网络通讯中标志通讯各方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其作用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证。使用数字证书,通过运用对称和非对称密码体制等密码技术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身份认证系统,从而保证信息不被其它人窃取和篡改等。
(2)数字认证原理
数字证书采用公钥体制,利用一对互相匹配的密钥进行加密、解密。每个用户自己设定一把特定的仅为本人所知的私有密钥,用它进行解密和签名;同时设定一把公共密钥,并由本人公开,为一组用户所共享,用于加密和验证签名。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常用的是RSA体制。其数学原理是将一个大数分解成两个质数的乘积,加密和解密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
3. 系统实现和测试
3.1 RSA算法实现
本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由于部分数据涉及到用户的切身利益,所以在传输这些数据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加密,采用了RSA算法和身份验证双重保险。
其中,RSA算法实现主要代码如下:
3.2 系统测试
用户充值界面如图1所示。
用户购物车界面如图2所示。
在本系统中,首先为从各个页面输入合法数据进行测试,测试通过表明程序功能部分已实现,然后开始向各个页面输入非法的数据。通过测试解决了非法输入和数据越界等相关问题,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结语
电子钱包支付系统以VS2005+Server2000为开发平台,在FrameWork 2.0运行环境下,采用ASP.NET+C#技术完成本系统。充分利用了虚拟货币账户代理实体账户支付的行为,所有通过虚拟电子钱包支付的交易都必须得到用户确认后才从实体账户扣款,有解决了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为用户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波, 王育民.利用电子钱包的公正支付系统[J].计算机学报, 1999, 22 (8) .
[2]刘二军, 计晓云, 喻东.一种SET协议中持卡者端的实现策略[J].计算机工程, 2003, 29 (5) .
[3]John Kauffman, Brian Matsik编著.《ASP.NET数据库入门经典——C#编程篇》[M].清华大学出版社.
[4]杨鲲鹏, 孟凡琦, 温才燚编著.《ASP.NET+SQL Server动态网站开发从基础到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年.
电子系统应用 篇2
在这一大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在发展新能源技术,其中光伏发电技术由于技术性能非常优秀早已经步入了人们的视野。
传统的工频变压器由于重量大、体积大、操控不灵活,所以在光伏发电系统中,人们越发依赖电子电力变压器,而且在其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其对现代电力系统的作用越发明显,它的应用与现代电力系统的要求相契合。
笔者在本文中对电子电力变压器结构进行描述后,着重强调了电子电力变压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以及使用的优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为我国光伏发电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电子电力变压器;光伏发电系统;特点;结构;应用
前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石油危机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经将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法投入到新能源的开发上来,并且毫不吝啬地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在此项目中,当然作为其中重要项目之一的光伏发电技术也名列其中,并在该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着眼于现代,并放眼全球不难发现光伏发电的应用范围极广,并渐趋在电力市场中以替代能源的角色出场。
一、我国光伏发电系统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光伏发电系统于近年来才开始发展,但是已经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我国最早研发的光伏发电系统是为了解决卫星供电问题才开始进行的,但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家越发认识到光伏产业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光伏发电项目正式位居于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
这一项目的开展并非纸上谈兵,北京和深圳作为光伏发电首先试行的地区,首当其冲地应用了光伏屋顶发电系统。
年,全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11.3GW,世界排名第一,并且预计未来5年均新增装机量不会低于10GW,这些实际的数据已经证明光伏发电市场的主战场已经从欧洲转移到了亚洲。
我国也在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并且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这些法律法规给予光伏发电系统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对于整个光伏发电系统来说,这无疑是国家给光伏发电系统颁发的的有效王牌,光伏发电的道路也必定因国家的政策扶持而越发平坦。
我国光伏发电建设规模在综合考虑各地区资源条件、发展基础、电网消纳能力以及配套政策措施等因素基础上确定,全年新增备案总规模14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800万千瓦,光伏电站600万千瓦。
二、电子电力变压器的基本机构
电子电力变压器能够有效地将高频变压器与电力电子变换器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它能够有效地完成电能的传输和变换。
因此电子电力变压器的主要有高频变压器和电力电子转换器构成,其中前者主要的作用就是实现一次侧和二次侧的隔离与电压等级的转换;而后者主要的作用就是实现波形的控制,例如:谐波、频率、相位以及幅值的控制。
与常规的电力变压器相比,电子电力变压器通过对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使其不仅具有变换电压等级、隔离电气的作用,还能够控制系统的谐波、频率、相位以及幅值,能够更加自由的变换电能形式。
现阶段,电子电力变压器的实现方案并不单一,就电平数而言就有多电平、三电平以及两电平等多重选择;就相数而言,其选择也不再受一种选择的桎梏,因为它有三项和单相之分。
此外,按照是否含有直流,又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含有直流环节的电子电力变换器,常称其为AC/DC/AC 型电子电力变压器,如下图1;另一种是不存在直流环节的电子电力变换器,常称其为直接 AC/AC 型电子电力变压器如下图2。
三、光伏发电系统中电子电力变压器的应用现状及技术优点
近些年来,光伏发电的应用范围逐年扩大,它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缺其不可的。
与传统电源形式相比,光伏发电具有电源形式多样化、输出电压与频率随机性和波动性较大、分布广等特点。
采用不同的变压器,光伏发电系统所呈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在并入电网中如若采用工频变压器,其所需要的成本就会相对较高、占用的体积也会相对较大,若要保证电能质量就必须配置额外的调压、调频设备才可以,这其中不乏逆变效率低等劣势。
而将电子电力变压器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它不仅可以灵活地将各种分布式电源接入到电力系统中,对逆变、整流环节也会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与此同时,调压、调频等效果也会渐趋达到理想状态。
这样一来,诸多调压、调频设备的安装步骤就可以省去,以此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当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光伏系统的功率、电流以及电压都会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但是光伏系统的输出电流会逐渐增大,因此,即使发生故障,电子电力变压器的应用也可以将系统电压很好地稳定住。
在故障排除、恢复到正常以后,其系统的状态将完全恢复到故障前。
因此说,通过电子电力变压器的应用,可以灵活调节有功和无功输出,使得光伏系统不需要在电网出现故障时退出运行,并且能够保持短暂的并网运行状态。
待系统恢复正常后,光伏发电系统又可以向电网输出功率,但是在事故状态下,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并不稳定,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应用电子电力变压器,具有下列三项优点,分别是:
1 电子电力变压器能够使光伏系统并网结构更加紧凑。
由于电子电力变压器的应用,可以通过其变换电能形式的功能,取消掉光伏入网所需要的变换器,这就实现了将整个光伏并网结构紧凑化的目的。
由于电子电力变压器应用的时高频变压器,相对于传统的工频变压器来说,其体积更加小巧,可以使光伏并网系统的体积进一步缩小,并且使整个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
2 电子电力变压器不仅含有交流变换环节,还含有直流交变环节,而且通过电子电力变压器的应用,还可以使光伏系统的并网方式更加灵活。
鉴于光伏系统不仅可以在交流母线处入网,也可以在直流母线处并网,因此说其并网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在应用电子电力变压器的基础上,如果可以将储能元件安装于直流环节,就可以更加方便的实现除储能元件的介入。
3 由于电子电力变压器兼备交直流环节,因此可以直接接入到光伏发电系统,这就能够实现了并网电源形式的多样化,能够更好地实现供电形势的互补。
此外,应用了电子电力变压器的光伏发电系统,其功率、电流以及电压都能够满足并网要求。
但是由于仅含有少量的谐波,电压和电流都是标准的正弦波。
四、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电力变压器作为一种重要设备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已经逐步走入正轨,已经能够从部分上解决能源紧缺的现状,因此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更好地实现电子电力变压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笔者先对电子电力变压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及优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够起到促进其发展的最终目的,逐步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李胜和,张璐琪. 浅析电子电力变压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16):66-71.
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篇3
摘 要:在现代社会科技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和深入。诸多新的电子材料、设备以及技术的运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本文就对于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0 引言
作为一个具有较强专业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技术平台,电力电子技术其涵盖了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内容。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变化,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当中,极大幅度地推动了我国电力能源领域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性能。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整个发电、配电、输电已基本检点的环节当中,是现代电力系统发展建设中的重点内容。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变电控制的整体效果。我国电网建设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不断扩大的电网规模对于变电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高质量、高精度、高性能的控制和管理,有效地降低了管理成本和工作难度,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容错效果,减少了后期管理维护的难度和成本,让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可靠。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通过结合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让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收集和处理,通过计算机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管理决策的制定和计划的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1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1 发电环节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发电环节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其中存在多个发电组和相关设备,设备的结构相对复杂,并且整体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才能完成相关设备的设计、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在电力系统的发电环节,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发电系统的设备工作效率。励磁控制是现阶段广为运用的发电机控制方式,其通过利用品闸管整流电路的方式来实现设备的连接,整个控制系统的结构相对简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且造价成本也处于一个可接受的状态之下,性能可以有效地满足相关技术需求。而静止励磁的控制方式,则通过对励磁机进行改造,去除惯性环节,从而达到提高稳定性和运行效果的目的。科学的整改方案,可以更好地结合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来实现控制,让电气工作效率得到更好的保障。变速励磁控制的方式,主要通过变频设备,对于发电中机组运行速度进行相应的调节和控制,提高电力功效,让机组的变化速率处于一个自动控制的状态下,结合励磁设备的控制,让整个功率的输出更加稳定、高效,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的功耗,其被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的过程中。在发电厂发电设备中,其发电设备的用电量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整个设备的耗电量中占据着一个较高的比例。为了实现对这类能源消耗问题的有效控制,变频器的出现和应用已经被广泛的认可和利用。变频器通过控制,可以对发电机机组的工作频率进行自动调节,从而实现对能源消耗的节约。在电力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各类变频技术逐渐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并为提高发电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能耗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1.2 输电环节的应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电子器件得到了生产和运用,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平台和支持。在输电系统中,电力电子器件的运用,有效地对于电网稳定性进行了保障,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让电网运行发展更加安全、可靠。在当前电力系统的输电环节中,直流与轻型直流输电是较为常见的两种方式。这种输电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输电的容量,并且可以灵活地进行调节与控制,输电过程较为稳定,并且实现了对长距离电力传输带支持和供应。针对不同的电力输送需求,可以采取不同的输电方式,让直流输电技术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随着技术的进步,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也逐渐受到了关注和应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融合了微电子、微处理、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多方面的技术,实现了对交流输电的灵活控制,让交流电网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并有效地降低了输电成本。柔性交流输电技术通过为电网提供无功功率和感应,从而达到提高输电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1.3 配电环节的应用
在配电环节中,有效地控制是确保电能质量的关键。电能质量的控制需要在配电过程中对于频率、谐波、电压等要求得有效的满足,并且对干扰和瞬态波动问题的干扰进行避免。现阶段,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基于DFACTS的电能质量调节装置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对电能质量进行保证。随着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发展和成熟,配电质量的控制方式得到了丰富和进一步的发展。DFACTS技术可以被视为缩小版的FACTS设备技术,二者工作原理、性能、结构、功能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随着电力电子器件不断发展,市场上电气设备出现求过于供的现象,DFACTS设备市场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量。DFACTS设备市场介入相对容易。而且该设备的成本投入比较少,技术开发比较简单。随着市场不断发展,DFACTS设备产品将进入高速发展状态。
2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也逐渐步入了新的阶段。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新技术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更好地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提高电力生产效率,为我国电力事业健康稳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娜.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3).
[2]于闯.浅析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5(07).
[3]张文亮,汤广福,查鲲鹏,贺之渊.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04).
作者简介:陈伟涛(1994—),男,广东深圳人,沈阳理工大学学生。
周杰(1994—),男,四川广元人,沈阳理工大学学生。
电子系统应用 篇4
1 标书的电子签名
标书电子签名是指用法律认可的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作CA证书的数字证书)和签名算法,对投标文件进行数字变换,从而生成数字签名(也称作数字指纹)。
电子签名标书的唯一性由以下两方面内容保证:
(1)电子签名制作数据是由国家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签发的,和用户的身份一致,因此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具有唯一性,通过该制作数据产生的签名也具有唯一性。
(2)电子签名的签名算法保证了不同的信息其数字签名是不同的,即使原文一个标点符号的改变,也会产生不同的数字签名。
因此,我们通过对投标文件的签名进行验证(即对获得的投标文件再次生成签名,并和原保存的数字签名进行对比),即可得知该投标文件是否已被修改,从而保证经电子签名标书的唯一性。
2 电子签名的技术保障
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电子签名法的制定和实施解决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当中最为重要的数据电文原件、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等问题。PKI和CA只是电子签名的众多技术中比较常用的一种。
PKI是某一类型的加密技术的统称,该类加密技术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不同的,而且相互之间没有任何推导关系,因此被称为非对称加密技术。由于公开其中一个密钥并不影响对另一个密钥的保护,因此也被称为公开密钥技术。
CA是采用PKI技术构建的身份认证体系,由大家共同信任的CA中心颁发数字证书(可作为电子签名生成数据),数字证书用CA中心的私钥签名,这样CA用户就可以用CA中心公开的公钥来验证对方的身份。
数字证书就是网络通讯中标志通讯各方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其作用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证。它是由一个权威机构CA发行的,人们可以在交往中用它来识别对方的身份。最简单的证书包含一个公开密钥、名称以及证书授权中心的数字签名。一般情况下证书中还包括密钥的有效时间,发证机关(证书授权中心)的名称,该证书的序列号等信息,证书的格式遵循ITUT X.509国际标准。
3 数字签名的技术实现
对一个电子文件进行数字签名并在网上传输,其技术实现过程大致如下:首先要在网上进行身份认证,然后再进行签名,最后是对签名的验证。
3.1 认证
PKI提供的服务首先是认证,即身份识别与鉴别,确认实体即为自己所声明的实体。认证的前提是甲乙双方都具有第三方CA所签发的证书,认证分单向认证和双向认证。
(1)单向认证是甲乙双方在网上通信时,甲只需要认证乙的身份即可。这时甲需要获取乙的证书,获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通信时乙直接将证书传送给甲,另一种是甲向CA的目录服务器查询索取。甲获得乙的证书后,首先用CA的根证书公钥验证该证书的签名,验证通过说明该证书是第三方CA签发的有效证书。然后检查证书的有效期及检查该证书是否已被作废(LRC检查)而进入黑名单。
(2)双向认证。双向认证是甲乙双方在网上通信时,甲不但要认证乙的身份,乙也要认证甲的身份。
3.2 数字签名与验证过程
网上通信的双方,在互相认证身份之后,即可发送签名的数据电文。数字签名的全过程分两大部分,即签名与验证。数字签名与验证的过程和技术实现的原理:即发方将原文用哈希算法求得数字摘要,用签名私钥对数字摘要加密得数字签名,发方将原文与数字签名一起发送给接受方;收方验证签名,即用发方公钥解密数字签名,得出数字摘要;收方将原文采用同样哈希算法又得一新的数字摘要,将两个数字摘要进行比较,如果二者匹配,说明经数字签名的电子文件传输成功。
3.3 数字签名的操作过程
数字签名操作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是生成被签名的电子文件(《电子签名法》中称数据电文),然后对电子文件用哈希算法做数字摘要,再对数字摘要用签名私钥做非对称加密,即作数字签名;之后是将以上的签名和电子文件原文以及签名证书的公钥加在一起进行封装,形成签名结果发送给收方,待收方验证。
3.4 数字签名的验证过程
接收方收到数字签名的结果,其中包括数字签名、电子原文和发方公钥,即待验证的数据。接收方进行签名验证。验证过程是:接收方首先用发方公钥解密数字签名,导出数字摘要,并对电子文件原文作同样哈希算法得一个新的数字摘要,将两个摘要的哈希值进行结果比较,相同签名得到验证,否则无效。这就作到了《电子签名法》中所要求的对签名不能改动,对签署的内容和形式也不能改动的要求。
3.5 数字签名的作用
如果接收方对发方数字签名验证成功,就可以说明以下四个实质性的问题:
(1)电子签名生成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2)签署时电子签名生成数据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3)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改动能够被发现。
(4)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改动能够被发现。
4 异地评标系统中CA认证的应用
采用具有法律效力的CA认证服务机构签发的数字证书能实现异地电子评标系统中的信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图1),包括身份认证、重要信息的数字签名及招投标文件加密保存和传输等。
每个评标专家会配有一个CA证书,用于身份的验证。在电子评标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评标报告的签名,通过数字签名可以解决异地评标的签名有效性的问题。
数字证书,通过运用对称和非对称密码体制等密码技术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身份认证系统,可以保证信息除发送方和接收方外不被其它人窃取;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发送方能够通过数字证书来确认接收方的身份;发送方对于自己的信息不能抵赖。
5 结束语
电子签名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异地电子评标系统中招投标文件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评标专家身份合法性及验证各种评标报告的专家签字合法性等问题。可见,电子签名技术将会推动异地电子评标系统在建设工程中的开发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强.数字签名的验证技术.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2002.7.1
[2]Mohan Atreya等著,贺军等译.数字签名.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电子系统应用 篇5
一、传统质控管理模式的局限当前的病历质量管理工作,尽管在管理理念及管理策略上表现出前瞻性和全局性,但管理手段的短板,导致了管理方式的滞后;几乎原生态的管理手段,以人工上报、手工查阅等方式,直接制约了管理策略的推行;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却近不及待地以信息时代的眼光来评价医政管理工作,医疗需求也敦促着医管部门,采用信息化工具,扩大医管的影响力。目前需要基于数字技术的病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以电子病历的结构化分析、有效信息抽取、异构数据集成等关键技术的攻关,成功实现规范质控、临床路径和学术质控,构建功能完整、体系通用、技术先进的病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架构。
二、数字化医院质控现状分析现阶段,我国基于数字技术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建立。在经济发达地区,信息化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为数字化的病历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但对于如何进行电子病历质量的控制,仍缺乏研究;在临床信息化发展较慢的区域,开展数字化病历质量控制的基础设施尚待完善【2】。具体来说,当前的数字化病历质量控制存在以下缺陷:一是适应性差,面对复杂的病历质量控制规则和不同专科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二是对病历文本缺乏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无法真正监控病历内容中的缺陷;三是多为强制性的,而非建议性的,破坏了“不能够阻止医生做决定”原则,易导致法律纠纷;四是没有通过数据集成来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往往缺乏质控依据。
三、我院的实践电子病历实时网络医疗质量控制模式是指医院质量控制人员通过信息网络对全院各科室的病人从入院生成电子病历直至出院进行全程实时质量检查控制的质控模式,它以“电子病历”为质控主体,分为“事前提醒”、“事中监测”、“事后检查”三个连续质控过程,将终末医疗质量控制的环节前移,充分体现医疗质量全过程管理的质量控制思路【3】。我院自2010年2月份开始实行实时网络“电子病历”质量控制以来。通过一年的实践,医院体会到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的优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自动化。电子病历系统自动完成对系统内定义的质控点的质控,34个质控点保证针对病历的“实时性”质控,进行自动检查(例如:入院记录未在24小时内完成、患者入院48小时内有无主治医师查房记录,72小时内有无副主任查房记录等);53个质控点保证病历资料的完整性,自动检查(例如:有无主诉、术后3天有无连续病程等)。医院临床诊疗质量管理从以往手工抽查方式,存在的疏漏、工作效率低下、人为评判标准不
电子系统应用 篇6
【关键词】 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电子病历
1 定义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2009年,卫生部召开了临床路径管理启动工作会议,颁布了100多种常见疾病的临床路径,旨在进一步推动临床路径在我国医疗系统的实质性应用。我院也积极响应,结合传染病医院特点制定并实施了10条具有专科特色的临床路径,效果显著。但是由于目前国内临床路径的开展大部分仅仅停留在纸质层面,造成医生护士除完成电子病历、医嘱开立执行外还要手工填写临床路径表单,不仅增加业务工作量,还无法实现对治疗全过程的实时监管与统计。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克服上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 临床路径信息系统设计
2.1 系统目标 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必须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所以只有将该系统与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实时交互才能确保其有效实施,最终达到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就医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临床路径软件的实施主要解决如下问题:(1)临床路径标准的规划、制定、调整、完善;(2)临床路径的执行与控制;(3)临床路径的变异分析;(4)临床路径的评估。
2.2 系统业务流程 住院医生在信息系统中录入患者入院诊断后,系统就将电子病历、PACS系统、LIS系统提供的各项检验检查数据与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数据进行比对,自动判断该患者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并将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人提示其是否进入临床路径,若医生复核后,则按照既定的临床路径执行,直至患者出院。临床路径依照时间轴执行,在路径执行过程中定期进行编译分析和评估,确定路径的适应性和合理性,实时进行调整,及时进行路径变更,对于出现特殊情况不再适宜采用临床路径时,则可以由医生选择退出临床路径,待患者出院后,临床路径管理者对路径进行全面汇总、评估、持续性改进。
2.3 功能详细设计
2.3.1路径制定 1) 通过诊断库定义路径准入条件:符合准入条件的系统提示必须进入临床路径,符合排除条件的系统提示不能进入临床路径。2) 定义临床路径模板:按照国家路径标准定义每个阶段的诊疗、医嘱、护理内容等。并制定诊疗库、医嘱库等,用于系统交互。3) 变异记录:根据每个临床路径的内容定义可能出现的变异项目,用于记录路径发生变化时的变异记录。
2.3.2 路径执行 1) 进入路径:根据表单模板中配置的路径模板和验证判断该路径是否准入。2) 当天提醒:根据路径中制定的内容,当天提醒医生按时完成。3) 变异记录:路径执行过程中发生与标准临床路径不一致的地方,记录每一项的变异原因。
2.3.3 路径验证 1) 一致性验证:填写路径内容时,必须验证是否已经执行过该诊疗行为或者医嘱内容。2) 完整性验证:当天的内容必须完成的路径内容,否则必须填写变异原因。
2.3.4数据交互 1) 患者列表:通过与电子病历系统、HIS系统等的联动,提醒待准入路径患者列表以供路径分配。2) 诊疗交互:根据路径的诊疗项目,生成当前阶段的诊疗项目,指导书写电子病历内容。3) 医嘱交互:根据患者临床路径中的医嘱项,生成当前阶段的医嘱项目。提供接口并指导医嘱系统完成医嘱内容。
2.3.5 路径统计 1) 路径使用统计:统计各路径的使用人次、完成人次、退出人次、路径中药品、耗材的分类统计等。2) 路径执行情况统计:统计各路径的执行情况和未完成项目。3) 变异记录统计:统计各路径的变异情况。4) 治愈率统计:统计各路径执行后,病人的治愈率。
2.4 接口设计 1) 由电子病历系统提供数据接口,获取实时的病历的病程记录、手术病程、治疗同意书,验证并自动完成临床路径的诊疗内容。2) 由医嘱系统提供接口,获取医嘱中实时的用药、手术、治疗等内容,验证并自动完成临床路径中的医嘱内容。
3 临床路径的开展情况
2011年9月我院正式使用临床路径系统,首期进行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发性气胸2个临床路径的电子化,临床路径使用率占住院病人的25%。通过该系统的实时,初步实现了对住院患者诊疗全过程的监管,从而实现了医疗费用的下降,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但是由于该系统刚刚上线,在临床路径的表单制定、统计查询方面还需不断开发完善。同时目前电子病历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还不够全面,待系统不断完善后将有助于临床路径软件的标准化,并形成临床路径知识库,对临床的诊疗工作起到实际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电子病历与HIS的区别以及发展前途》,袁永福,xdesigner.cn
[2]《基于电子病历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与决策辅助系统》,任寅,刘乃丰,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 第一期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的实际意义 篇7
1 电子病历的概念
电子病历也叫计算机化的病历系统, 是支持电子病历的一套软硬件系统, 它能实现病人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服务。实现电子病历就要实现电子病历系统, 研究电子病历不仅包括电子病历本身, 也包括电子病历系统。这里讲的电子病历实质上是整个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计算机信息化。其意义绝不限于病历本身的管理[1]。
2 应用电子病历系统的实际意义
2.1 对国家卫生事业而言
电子病历技术能带来的核心的价值是实现医疗信息共享, 就是将以前以医院为单位封闭的医疗诊断信息, 通过网络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 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医疗诊断信息在不同医院之间, 不同地区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共享, 不仅对国内民众个人医疗方面有极大帮助, 而且将对一个地区, 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常见病、流行病起到重要的监测作用。
2.2 对医院管理者而言
使用电子病历, 可以提高医务工作质量, 降低医疗事故机率,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并做出治疗过程, 实质上是依据他所掌握的信息做出判断的过程, 而电子病历系统可对这一过程主动智能地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 辅助医生做出判断。 (2) 电子病历有助于规范医生行为。 (3) 应用电子病历可以拥有更为详细的病人信息, 许多手工达不到的管理内容可以实现。
2.3 对医护人员而言
电子病历可以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病历模板及方便的编辑工具, 可以极大的提高病历书写效率, 将医生从繁重的医疗文书书写解放出来;计算机自动处理医嘱, 可相应减少护士不必要的手抄工作。从而实现了把时间交给医生护士, 把医生护士还给病人, 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应用电子病历, 医生可以及时了解病人已往的治疗情况及从前的诊断思路和结论, 治疗过程及疗效, 以便迅速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分析判断, 使治疗更加及时有效。另外各种医技检查, 检验申请及结果的无纸化传递, 加快了结果传递速度, 医生可随时随地获得病人的相关辅助检查信息。
2.4 方便患者就医, 降低病人开支
"看病难, 看病贵"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 使用了电子病历系统, 由于信息数据的高度共享, 可以有效减少病人排队检查、化验时间, 也可以减少重复的检查, 规范医生合理用药, 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2.5 电子病历系统可提升医疗科研水平
有资料表明, 80%的临床科研数据来自于住院病历, 而电子病历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 它不仅仅包括了系统的门诊、住院病历, 而且包含了病人各类医疗信息的采集, 集成和展现。同时电子病历系统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了多种快捷信息检查方式, 如随机查询、疾病记录检查、疾病分类统计等。在实现病案管理现代化的同时, 也为医疗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功能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支持[2]。
实践证明, 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是医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桥梁。虽然面面临许多问题, 只要我们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强化监督管理措施, 就能够促进电子病历健康发展并推动医院数字化进程。可以预见, 电子病历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随着信息技术、卫生信息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等各方面因素和条件的不断完善配套, 而不断改进、更新和发展。
摘要:电子病历作为医院数字化的核心, 已成为医院、医疗主管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实施电子病历, 提升了医院管理质量, 提高了医院竞争力。无论是对病人的医疗保健还是医院、行业乃至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电子病历,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荣霞, 陈丽欣, 武栩瑾.电子病历的实施与管理[J].医学信息, 2009, 11 (11) :85.
电子系统应用 篇8
随着电子商务日益深入生活, 网上寻求合作伙伴、进行网上商品交易将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子合同是在开放的互联网络环境中, 当事人之间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的, 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电子数据交换所明确各方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电子协议。随着我国《电子签名法》与《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 赋予了电子合同与传统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订立电子合同的当事人可以互不见面, 双方或多方在网络上进行合同的协商、订立以及履行等, 然而, 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1) 在传统的网上交易过程中, 参与各方互不见面, 因此参与方很容易被冒充, 可能会出现欺骗和信息泄密, 并给合同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 (2) 如果合同一方出于利益的考虑, 拒不承认在签名所显示的那一时刻签署过此电子合同, 这将会造成电子合同不能正常履行。 (3) 电子合同及其有效证据是数据电文, 一旦遭到非法操作, 可能会使数据电文受到损失, 从而无法提供电子合同的有效证据。 (4) 如果没有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操作记录, 一旦合同各方出现分歧, 则不能保证像传统商务一样进行责任认定。
为此, 我们研发、设计并实现了基于PKI的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 以实现电子合同参与各方身份的确定性、合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的机密性、合同文本的完整性以及合同签订的不可否认性, 从而保证了电子合同的安全性及合同各方的利益。
2. 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是以数字证书、数字签名技术、加解密技术、可信时间戳技术为技术基础, 它不仅能支持可信电子合同的签署流程, 同时也为电子合同的保全与审计提供支持服务;它既从系统的角度维护可信电子合同的相关数据, 也从《合同法》、《电子签名法》的要求出发, 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提取与管理, 使之成为符合法律要求的证据, 为与合同相关的诉讼行为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并为外部业务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完善的调用接口。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的架构如左下图所示。
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主要包括电子合同签署子系统、保全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以及运行容器中间件、对外接口集等组件。各子系统与组件主要功能如下:
(1) 电子合同签署子系统是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基于电子合同交换协议, 综合运用数字签名技术、时间戳技术、电子签章技术等相关接口, 完成身份识别与验证功能、合同签署时间与地点确认功能、合同签署功能等, 并为合同的关键特征、全生命周期的变化做详细的记录。
(2) 电子合同保全子系统主要提供安全归档以及证据识别与提取方面的功能, 为电子合同相关的查询操作、审计操作、相关法律证据操作提供支持等。对于通过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所签署、交换的电子合同, 电子合同保全子系统记录所有的合同相关的关键信息, 比如签署时间、合同各方的数字签名等, 为日后合同各方的查询、审计等操作提供完备的历史记录, 同时为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提供证据提取与验证操作等功能。
(3) 业务管理子系统是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的目标是为电子合同的签署流程提供支持, 它是作为电子合同业务系统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存在的, 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为电子合同签署子系统、电子合同保全子系统提供基础服务, 以及提供有关系统配置管理、日志管理、密钥管理以及系统审计方面的功能。
(4) 对外接口集是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对外提供服务的功能组件。主要包括电子合同签署接口集、数字签名关联嵌入接口集和电子合同签名验证接口集。其中电子合同签署接口集是为电子合同业务系统提供电子合同签署、交换以及相关操作的功能接口, 主要用来控制和管理电子合同的签署流程, 保证电子合同交换的安全性、保密性。数字签名关联嵌入接口集是提供电子合同的数字签名和合同内容的可信关联嵌入功能接口、数字签名从签名文件中有效提取的功能接口, 主要完成数字签名嵌入到电子合同并且不能轻易被非法破坏的功能以及数字签名合法提取的功能。电子合同签名验证接口集是提供利用数字证书、私钥进行加密/解密、签名/验证等功能的接口, 主要完成数字签名和签名有效性验证的功能、文件加密和解密的功能。
为了保障电子合同的可信签署, 该系统还提供了一些外部接口, 这些接口主要包括数字证书获取接口、OCSP接口、电子签章接口、时间戳服务接口以及签名服务器接口, 这些接口为电子合同的可信签署提供技术保证。
3. 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的应用案例
随着网络游戏及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 买卖网络游戏物品的人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巨大的商机和数千万的潜在客户, 于是, 为给游戏玩家与玩家之间, 游戏经营者和玩家之间提供网上交易虚拟物品, 或者发布需求信息和寄售所卖虚拟物品的交易平台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与其他的网上交易平台相比, 虚拟物品交易平台有以下特点: (1) 物品的虚拟性和特殊性;虚拟物品交易平台上交易的物品不是现实的, 是游戏中存在的东西, 例如游戏里的钱币, 装备, 道具或者游戏ID等。 (2) 顾客的特定性, 虚拟物品的交易者必然是游戏的玩家, 或者一些倒卖游戏虚拟物品的专业人士。虚拟物品交易平台为实体人交易自己的虚拟物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但是一般的虚拟物品交易流程通常存在身份认证难、造假识别难以及私密性缺失三类难题, 为此我们在虚拟物品交易平台上引入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 为交易流程提供安全性保障, 完善了虚拟物品交易流程。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在解决身份认证问题上, 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通过数字证书来保证交易各方身份的合法性, 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性, 同时避免他人假冒身份而带来的损失。
同时在交易各方签署和交换电子合同的过程中, 使用基于数字证书的数字签名与加解密技术, 保证以密文的形式传输与交换数据电文, 做到当事人不能否认对电子合同的数字签名, 同时防止他人篡改合同内容以及窃取关键信息。
由于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记录了合同签署的时间、地点等关键要素, 并且可以进行证据的存储、识别与提取, 所以很大程度上为弱势的一方进行维权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有利于提高虚拟物品交易的成功几率, 同时也为互联网虚拟社会行为的规范和监督以及打击网络犯罪方面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引入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后, 虚拟物品交易流程示意框图如下所示。
下面就以一次完整的交易过程为例, 具体说明如下:
(1) 卖家登陆虚拟物品交易平台, 在卖家管理界面中对商品信息进行发布和修改并做签名确认, 由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保存卖家对发布商品的签名信息。
(2) 买家登陆虚拟物品交易平台, 在买家管理界面中, 通过虚拟物品交易平台查询所需的商品信息。如果有, 再对卖家提供商品进行选择。
(3) 买家确认所需商品后, 填写购买信息 (同时选择是否需要电子合同保全) 并签名确认, 提交给虚拟物品交易平台, 由平台生成电子合同;同时, 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开通合同, 状态为待签署, 并保存买方对购买商品的签名信息。
(4) 买家对电子合同进行签署, 提交到虚拟物品交易平台, 同时可信电子合同系统将合同状态改为买方已签署, 并保存买方对合同的签名信息。
(5) 卖家登录虚拟物品交易平台, 在卖家管理界面中, 查看待签署合同, 选择是否签订, 如不同意, 本次交易结束;如同意, 则对电子合同进行签署 (可选择是否需要电子合同保全) 并提交至虚拟物品交易平台, 同时可信电子合同系统将合同状态改为双方已签署, 并保存卖方对合同的签名信息。
(6) 虚拟物品交易平台根据买卖双方的电子合同签署内容履行合同, 更新平台商品信息, 其中将电子合同、订单编号和客服信息等数据发送至卖家, 将电子合同、付款信息、订单编号和客服信息等数据发送至买家。
(7) 买家首先在虚拟物品交易平台上按照电子合同支付商品货款, 然后联系客服收取商品;卖家联系客服收取货款, 此次交易结束。
(8) 如电子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履行完毕后发生纠纷或其它事件, 可根据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对买卖双方签名信息的记录或保全的电子合同进行证据的提取及验证。
4. 结论
保证电子合同的安全是一个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 我国实施的《电子签名法》和《合同法》等为电子合同提供了法律依据。PKI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安全解决方案, 通过数字证书保证了合同各方的身份真实性, 通过数字时间戳技术保证了合同发送和接收时间的可靠性, 利用数字签名服务保证了合同内容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并将电子合同实施的相关电文在合同各方得到有效地存储和查询, 形成电子签名法中承认的电子证据, 从而实现了电子合同的可仲裁性和不可否认性。电子合同在法律和技术方面的顺利实施, 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以密码技术、可靠电子签名技术和可信电子认证服务为基础, 满足了《电子签名法》及《合同法》相关规定中对电子合同在签订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为电子合同可信、合法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该系统已经进入示范应用阶段, 给该企业的虚拟物品交易平台提供了安全高效的交易环境, 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应用, 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将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的技术保障, 因此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在电子交易过程中, 交易双方身份的难于确定、交易信息容易泄密、交易记录的证据不能保全等风险日渐突出, 于是研发设计并实现了可信电子合同支撑系统, 结合数字证书实现了合同各方的身份真实性以及合同内容传输与交换的机密性, 数字签名服务保证了电子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时间戳服务保证了电子合同签订时间的准确性, 同时可将电子合同交换、签署的相关电子证据可靠地储存和查验, 从而实现了基于PKI技术的电子合同的可信性、可仲裁性和不可否认性。目前该系统已在国内知名企业的虚拟物品交易平台上进行示范应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子合同,证据保全
参考文献
[1]沈昌祥, 左晓栋.《信息安全》[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120-123
[2]Andrew Nash, William Duane.《公钥基础设施 (PKI) 实现与管理电子安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医院电子胶片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篇9
本院对信息化建设相当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相继建成了病人基本信息管理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住院病人病历管理有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放射科有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检验科有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医学影像管理有影像存储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通过这些信息系统实现了医院内部管理模式的变革,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病人对医院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医院的流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建设也逐步深入到医院各科室的每项业务中。影像介质的管理、发放作为放射科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对放射科乃至整个医院的有序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引入电子胶片系统势在必行。
1 瑞金医院影像介质管理现状
瑞金医院放射科早在2002年就已建成PACS和RIS系统,属于国内较早一批实现放射科信息化的单位。所有检查影像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到各个终端,医生则在电脑终端进行软读片,传统胶片已不再作为最主要的介质存在。但由于病人对胶片的需求量依然很大,瑞金医院放射科还是提供了胶片打印和发放的服务。现有流程中,每个设备机房都配备了专人进行胶片打印工作,首先过滤出需要打印胶片的申请,并对这些申请进行影像挑选、排版及打印,最后将打印成的胶片和影像检查报告配对、装袋存档,待病人领取。其中所消耗的人力、时间和空间成本很大,且效率低,易出错。病人在领取过程中,如有增补胶片的申请,则需要另安排专人进行排版打印,增加了等候时间,降低了满意度。同时,如已打印存档的胶片一直无人领取,既造成了浪费,也增加了医院管理成本的提高。
在临床科室方面,瑞金医院也较早完成了PACS系统与HIS系统的集成,临床医生在各PACS终端就可同步获取到放射检查影像。但近年来影像设备技术发展迅速,能谱CT、双源CT、乳腺MRI及多期相动态扫描等后处理成像技术产生的影像数据量成几何级数上升,一次可达成百上千人,虽然获取到的信息量更多了,但对临床科室浏览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临床科室并不需要获取全部原始数据,而更关注能直接起到辅助诊断作用的关键影像;其次,大数据量传输也明显增加了网络和存储的负担,导致临床科室获取影像耗时增加,诊治效率降低,病人的满意度也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医院计划通过实施电子胶片管理系统,省却原来繁琐的工作,实现胶片和报告的按需打印,避免错误和浪费,对激光相机和胶片耗材的使用进行精确管理,电子胶片可长期存储、随时查阅及打印。同时将电子胶片作为关键图像提供给临床终端,减轻网络负担。
2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放射科工作流程设计与实现
电子胶片系统是将胶片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存储,待需要时进行打印。目前的实现技术主要有虚拟胶片打印法和关键影像标注法二种。虚拟胶片打印法是使用DICOM打印服务程序替代传统激光相机,接收影像设备打印胶片的指令和数据,构造生成电子胶片保存到磁盘阵列中[1]。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改变放射科固有操作模式,仍然由机房工作人员完成打印排版,但缺点是电子胶片需要生成新的图像,耗费存储空间[2]。关键影像标注法在诊断医生标注关键影像的同时,完成对关键影像的打印排版,同时将打印参数和排版信息作为一次打印任务保存到PACS数据库中。其优点是只记录关键影像标准,不生成新的DICOM图像,不会耗费存储空间,而缺点是需要改变放射科固有操作模式,改由诊断医生来完成打印排版[2]。结合瑞金医院放射科的实际情况,医生书写和审核报告的工作量已接近饱和,难以再承担胶片打印排版的工作,故选择采用虚拟胶片打印法。以下是实施电子胶片系统后的工作流程设计:
(1)机房工作人员保持现在的工作方式不变,仍然在设备控制台、后处理工作站、PACS工作站上执行排版打印。但输出的目的相机选择DICOM打印服务器。
(2)DICOM打印服务器接收设备或PACS工作站的打印请求,将数据缓存为电子胶片存储在服务器的磁盘阵列上,同时在数据库中建立任务索引。执行任务的自动匹配,将任务与患者检查记录建立关联。最后将匹配成功的电子胶片保存到PACS存档服务器中。
(3)发片处工作人员在患者来取片时,可通过就诊卡、住院号、床位号、患者编号等查询到报告和电子胶片任务,执行打印动作。工作人员可选择打印报告、打印胶片或同时打印报告和胶片。
实现的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2.2 电子胶片存储方案设计与实现
针对虚拟打印方案带来的消耗存储空间问题,决定采用在线加离线存储的模式,在线存储6个月内的电子胶片数据,6个月以前的数据离线备份。根据2011-05-23~2011-05-29(1周)整个放射科检查数据的统计(不包括体检):X光:3 658人次,CT:2 497人次,MR:932人次。一般CT/MR打印较低分辨率(2048×2 560)时,每张电子胶片容量在5 MB~6 MB左右;普通分辨率(4 400×5 306)时,每张电子胶片容量在20 MB~24 MB;较高分辨率(6 900×8 400)时,每张电子胶片的容量在50 MB~60 MB;X光打印分辨率(8×10规格)2 400×3 000,每张电子胶片的容量14 MB~20 MB。据此标准估算每日电子胶片数据容量如表1所示。
据此估算6个月的在线存储需要(2~3)T B容量,对于6个月前的历史数据则采用硬盘数据离线备份方案。
3 电子胶片系统的应用及价值
3.1 电子胶片系统在放射科的应用
电子胶片系统在放射科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放射科工作流程的优化。传统胶片转换为电子胶片后,以DICOM图像的形式保存在服务器中,待病人前来领取检查结果时,再与影像报告一同进行打印后发放给病人,节省胶片和报告配对、装袋所消耗的人力,降低出错概率。而且具备重复打印功能,确保每次打印的胶片内容一致。其次是减少对影像介质管理的成本投入,电子胶片是全数字化存储,可以省去管理及存放胶片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也降低了因为病人未领取而产生废片的可能性[3]。根据统计,瑞金医院电子胶片系统自2012年1月投入使用,至2012年11月底,共打印出胶片101 988张,而实际申请需要胶片131 537张,依次计算共节省胶片29 549张。
3.2 电子胶片系统在临床科室的应用
电子胶片系统使用后,临床科室PACS终端只能查看作为关键影像的电子胶片,减少大量数据传输,减轻网络和服务器负载压力。此外通过改造,各临床PACS终端可以直接打印出纸质放射科诊断报告,且报告上含有符合质控规定的诊断医师电子签名,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减少派送等候时间,使得临床科室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检查的全部结果。通过这种方式,临床医生所看到的是与放射诊断报告内容描述相一致的关键影像,帮助临床医生进行阅片的优化,有效提高临床诊治效率[4]。
4 建设及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展望
电子胶片系统是与PACS、RIS、HIS系统紧密结合,却又相对独立的系统,因此在系统各环节,如检查信息获取,电子胶片数据存储以及临床科室浏览等都存在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接口,由于各系统之间接口的复杂性,给电子胶片系统的建设造成不少难点,经过多厂商之间多次协商、修改才最终确定接口规范及实现方法。又如本系统使用的虚拟胶片打印法,该方法需要通过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的方式将电子胶片上的关键字段(如病人的影像号(PatientID)和检查编号(AccessionNumber))等识别出来,并利用识别出来的关键字段,从RIS系统接口获取病人的检查信息与打印任务进行关联[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部分影像设备产生胶片上的关键字段内容不完整或字体模糊等原因,使得OCR方式无法读取,而导致电子胶片与RIS检查信息无法匹配,只能通过手工匹配的方式弥补。虽然只有不到5%的未匹配率,但依然增加了实际工作量。
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技术标准,各厂商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可依。且受到不同设备厂商的限制,多数影像设备及PACS软件并不具备或不完善虚拟打印技术。随着电子胶片系统逐渐成为继PACS、RIS系统之后,医院放射科又一必备的信息化系统,相应的实现方案和技术标准也会不断完善,逐渐形成统一。届时电子胶片系统将会更好的为医院服务,通过优化科室工作流程,来实现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志延,王景中.基于DICOM标准的打印工作站的设计与实现[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2(3):156-158.
[2]姚侃敏,陈克敏,潘自来.电子胶片对于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36(6):449-450,455.
[3]李晓飞,陈照宏,陈志安,等.胶片实时集中打印,放射科胶片打印的新趋势[C].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18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420.
[4]樊树峰,黄金标,李政,等.关键影像标注和电子胶片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09,30(3):163-168.
移动电子出证系统的实践与应用 篇10
1 基本设备
一般情况下,对office软件中的word、excel比较熟悉,经常用其撰写文件和表格,而对access并不熟悉,很少使用。但access的功能更加强大,也更加丰富。它是一个数据库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很多统计工作,并可以和word、excel联用,实现表格导入、文档自动批量打印等。网上还有很多进行远程同步的程序,适当改造一下作为电脑联网时的文档传送工作,经试用效果良好。而作为出证终端的台式电脑,现已普及,基本人手一台。为了能够到饲养场临时出证,建议选购一些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够用的小型电脑,如笔记本电脑、手掌大小的mini电脑,这些电脑的功能及计算能力经测试,完全够用。
在饲养场、散养户等场合,如果把设备搬到饲养场办公室使用是可以的,但很麻烦,需要连接大量的电源线、信号线等,还要摆放设备,用完后还要拆开运走,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合适的电源用于设备运转。如果找到了合适的电源,就能把设备固定放置在工作车上,不管是自行车、电动车,还是汽车,都可以在车上出证,出证后立刻开动离开。
经研究及市场调查,发现市场中有一种产品可用,那就是逆变器,一种把各种电压的直流电变换成标准220 V交流电的设备,使用它即可在电动车、汽车上实现随时随地的220 V交流电供应。自行车如果携带一块小电瓶及逆变器,也可以实现交流供电的目的。上网如何解决呢?市场上有3G网卡出售,利用它即可实现上网的目的。4G网卡现在也可购买到了,上网速度更快,一般在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就可以上网进行数据传送。现在,电子出证的必要设备等条件都已具备,只欠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可以数据登记、出证、数据上传、统计、查询等功能的电子出证系统。
2 技术方案
使用以服务器为中心,台式机、笔记本、平板、nuc电脑为终端,挂接打印机为出证设备,固网或3G网卡或手机为联网手段构成完整系统,安装普通办公软件、数据库软件、远程同步软件等,辅之以适当编程设置构成。移动电源系统以汽车、电动车电瓶或安装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上的电瓶为原始电力,通过逆变器变换成标准交流电源,供电脑及打印机等使用。每台电脑并可以挂接多台打印机,以实现更高速度的打印。
3 出证基本流程
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疫申报,开证用户如果是单个出证,则按照申报资料进行出证;如果是批量出证,则用户提交检疫出证清单表,出证官方兽医使用电子表格进行单个及批量出证登记,或者直接使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追加,将出证数据追加到数据库中,即可完成数据登记。登记完成后,根据打印份数即可转移到word中进行单个或批量出证工作。出证完毕后将出证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数据库,进行数据追加,即可将所有出证电脑终端传回的出证数据合成为单一数据库文件,从而进行数据保存备案、查询、统计等,同时将合成的单一出证数据上传到上级部门数据库进行进一步的数据保存备案、查询、统计等,供上级部门使用。
4 主要成果
此出证系统可以灵活地进行各种功能改进、追加,由于全部是使用同一套办公软件中的各个套件,软件兼容性为100%,可用于从Win98到Win8的全系列操作系统,并可用于将来的操作系统。无需培训,只要会复制粘贴、会打字等即可使用,非常适合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实现了本辖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无论是否有电源的情况下高效出证的工作目的。
其中的移动电源模块解决了野外工作无电源的问题。经实际测试,汽车可无限期供电,电动车可供电8 h以上,单电瓶可供电2 h时以上。可充分满足现场检疫证明电子出证的需要。
4.1创新点通过一线官方兽医利用电脑将电脑软件有机组合,产生了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完全符合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需要、可解决工作问题的强大工作软件。只需简单点击或输入几个参数,就可自动进行票证打印、统计、上传、查询等,单张与批量打印全部适用。将电池经逆变器与标准办公设备相连,产生适用于各种条件、可全天候使用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电子出证系统。
4.2应用情况目前已应用到本辖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中,可实现每台电脑带一个打印机每分钟2张票据的打印速度,每增加一台打印机,则可以提高一倍出证速度,以此类推,极大地提高了批量出证速度,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并给与一致好评。目前,已将信息传播到包括农业部、搜狐、本省及外省专业网站,产生了巨大影响。此项创新亮点,实现了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电子出证工作质的飞跃,确保了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电子出证工作上新台阶。
摘要:使用办公套件中的文档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库等软件,配套自行开发的可在任何地点使用的、安装于汽车、电动车、自行车上的移动电源及标准办公电脑、打印机、上网卡等,开发出兼容性极好的、稳定的、基本无需培训、大家都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极为熟悉的出证软件,可完成自动批量出证、自动进行各种统计查询、数据上传。无论数据量大小,都可保持高速度、高效率。
电子系统应用 篇11
【关键词】电子处方;优点;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医院的普及,电子处方已逐步取代手写处方。所谓电子处方就是依托网络传输,采用信息技术编程,在诊疗活动中填写药物治疗信息,开具处方,通过网络传输至药房,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计费、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药房发药和医疗用药的医疗电子文书[1]。我院从2008年开始使用电子处方,使用电子处方后我院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处方输入、处方调配、特殊处方开具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为规范我院电子处方、提高处方的合格率,完善电子处方的管理,就此问题,笔者分析如下。
1 电子处方系统使用的优点
1.1 提高了我院医疗质量安全
1.1.1 患者基本信息避免發生错误,患者进入医院先挂号,上面清晰记录了患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电话。医生开具处方时只需要挂号本,就可以通过系统提取患者基本信息,方便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恰当的药品、正确的剂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合理,提高了我院医疗质量安全。
1.1.2 使用电子处方避免了手写处方因字迹潦草而造成的医生和药师间信息传递的错误,而造成的发药错误或用药错误现象[2]。减少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了医疗质量安全。
1.2 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开具处方时,医生工作站与数据库相连接,医生可随时查看药品库存情况,避免了因缺药等因素重开处方,同时节约了抄写处方时间,选择药品提交、打印、签字即可完成;处方开具后,系统自动累加费用,患者拿着挂号本直接到收费室缴费后就可取药,避免了患者去药房排队划价,减少了患者在收费室、药房来回跑的现象,改善了医患关系。
1.3 进一步规范了我院处方的书写质量:电子处方的药品名称在药品入库时统一由药剂科录入,药品名称全部采用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通用名称,且清楚显示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相比以往手写处方;字迹潦草难于辨认、药品名称书写不规范、药品规格书写错误,用法、用量书写不清。方便药学调剂人员的识别,减少处方差错率,提高了处方的合格率。
1.4 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提高了我院处方合格率:实行电子处方后,医生开具抗菌药物、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权限由电脑控制,实现了医生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分级管理;精神、麻醉药品的权限管理,可提示药品不能超过7天用量;实行电子处方后我院门诊普通处方合格率由原来的91.5%提升为98.2%,达到符合卫生部提出的“二甲”医院处方合格率大于95%的要求[3]。
1.5 便于医院药品的管理:以往工作中,统计、盘点、总结药品用药数据,由人工完成,费事费力不说,且很容易出错,实行电子处方系统后,更快、更准确地查询药品信息,药品库存也一目了然,提升了药物的管理。
2 电子处方系统存在的不足
2.1 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电子处方系统需要依托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并且每个医生工作站都配置一定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以及网络维护及网络人员的增加,和处方的打印,从而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2.2 设备方面的制约:电子处方依托于计算机系统,所以一旦电脑网络出现故障,挂号、处方开具、划价等信息传递受阻而工作无法开展,容易造成医疗混乱。
2.3 缺乏相应的特殊处方打印颜色识别纸:我院电子处方系统应用方面还需要改进,如缺乏儿科处方、急诊处方的处方纸颜色,这项工作正在改进中;电子处方系统有统一设计《处方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麻醉、精神处方的颜色和格式。我院麻醉处方、精神处方开具电子处方的同时还要开具手写处方,比较麻烦。
3 讨论
通过对我院电子处方的应用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医院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我院实行电子处方系统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医生和药师的工作效率,病人排队时间也缩短了很多,改善了医患关系;电子处方便于药师辨认,降低了调配差错的产生,规范了处方质量,提高了处方的合格率,提高了医疗质量安全,改善了我院的服务质量。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随着科技发展和管理提升,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士春.医院电子处方应用前后的变化及相关问题[J].中国药事,2007,(3):177-178.
[2]陈灿权.门诊电子处方在我院实施后带来的好处[J].科技创新导报,2012,(20):251.
电子系统应用 篇12
1电子通信系统
电子通信技术是将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研究电子信息的传输、处理、减缓、检测和显示的技术。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成果大小的标志,并且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在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方面的应用尤其普遍。
电子通信系统的基本目的是在两个或多个位置之间使用电子电路进行信息的传送、接收以及处理。其中用来传输的原始信息可以是人类的语音或音乐等连续型的模拟形式,也可以是二进制编码的数字或字母代码等离散型的数字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原始信息在经由电子通信系统传送之前,必须要转换成电磁能量[1]。
2电子通信系统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2.1电子通信系统在医疗方面应用的意义
利用电子通信系统,建设疾病数据库、药品和医疗器械信息库、全国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库、居民保健数据库等基础医疗信息网络,并选择性对一批远程医疗中心进行建设,对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医生获取信息质量的好坏对其治疗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联合会诊的治疗过程中,准确及时的通信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一旦出现医生与医生或者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通畅的
利用车载台和外置车载天线进行发射和接收,避免了车体带来的巨大穿透损耗,保证了车厢内部信号强度,改善无线通信环境,提升通信体验。
车厢内部采用泄露线缆进行分布式覆盖,保证无线信号覆盖均匀、稳定,为车厢内用户提供良好的无线通信环境。
3结语
TD-LTE正在大规模建设当中,在不久的将来,TD-LTE用户将能够享用更丰富的应用,即使在350km/H的高速移动中,仍能以高于现有3G网络约20倍的速率访问自己喜爱的内容,轻松掌控个人移动媒体体验。我国高速铁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铁路旅客乘车时移动通信用户的体验更加突出。通过使用专用网络的TD-LTE高铁覆盖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高铁场景网络规划,能够帮助运营商打造出优质的TD-LTE高铁覆盖网络。
情况,轻者可能导致治疗结果受到严重的影响,重者甚至会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2]。
(1)在医疗方面应用电子通信系统,能够节省信息传递的时间。在某些情况下,时间对于病人来说,就好比是生命,这个时候,病人生命的挽回靠的是及时正确地加以治疗而非是良好的医疗手段或者药品。与传统的依靠纸张信件作为传递手段的方式相比,利用数据传输技术的电子通信大大地节省了传递过程中所浪费的时间,能够将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接收者,因此,便为病人的救治争取到了更多的宝贵时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治疗的成功率。
(2)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电子通信能够传输数量更大的信息。传统的纸质信件的通信方式,不仅传递信息数据的信息量比较少,甚至还容易出现传递信息中断的不良后果。而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非但避免了信息传输中断的现象,而且能够一次性将大量的信息不间断地传送给接收者,从而保证医疗治病时有充分的信息作为辅助,因此很好地避免了因为信息量不够充分而导致对病人误诊甚至出现医疗事故的现象[3]。
(3)与传统的通信方式存在较长周期相比,电子通信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交流。传统的信息传递通常采用纸张信件等方式,这一过程往往会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存在,因此,在实现信息使者双方即时交流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而利用高科技的电子通信来进行信息传送,不仅能够实现传递双方对话交谈,而且能够让接收者直观地见到传递信息的图像内容,即实现了传递双方的即时交流,从而使得所传递信息的真实和可靠性得到保证[4]。
2.2电子通信系统在医疗方面应用的具体方式
参考文献:
[1]戴源,朱晨鸣.TD-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J].人民邮电
出版社.2012(6)
[2]梁静.移动通信中多普勒效应的研究及仿真[J].电脑知识
与技术.2009(22)
[3]陈虎,陈金鹰.TD-SCDMA网络典型场景的优化[J].通信与
信息技术.2012(1)
[4]陈晨,李长乐.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方案研究综述[J].计算机
工程与应用.2010(34)
[5]张传福,李梦迪,王刚.高速移动环境下组网方案[J].电信工
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6]罗凡云,郭俊峰.TD-LTE网络覆盖性能分析[J].移动通信.2010(5)
设计工程管理工作。
当前,人们普遍应用在医疗方面的电子通信方式包括传真、电子邮件以及电子数据交换等。此外,利用多媒体网络实现远程治疗也是电子通信系统在医疗方面应有的具体表现。
(1)利用传真实现信息的传递。目前,传真这种利用电话线实现数据传递的方式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具体过程是:首先,由影像扫描器将要发送的图像、图形以及方格文字等扫描后转换成二进制的数值;然后,将转换的二进制数值经调制解调器转换,使之成为模拟信号,并将此模拟信号通过电话线传输指接收的一方;最后,接收方则将此模拟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再次转换成二进制数值,并通过自身的记录打印装置打印出这些文字信息。在医疗方面,传真主要是用来将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CT扫描图、B超声波扫描图、化验单据以及诊治意见等向其他医疗单位或者个人传递,以便达成传递信息或者获得他人支持帮助的效果。然而,尽管以电话线作为工具的传真器传输速度很快,却也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传真的内容经过打印之后并没有太高的清晰度,因而,它对远程联合诊断造成了一些困难;第二,传真的实现要通过扫描和打印,因此,数量过高的传真会带来大量的费用;第三,由于现今的信息有着许多的表现形式,如语音和图像等,这些形式通过纸介质的传真表现出来后再进行数据转换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即出现“失真”的现象。因此,在利用传真技术实现医疗方面的信息传递时,需要充分考虑信息量多少的因素,合理使用传真,确保传送信息的准确性[5]。
(2)利用电子邮件实现信息的传递。伴随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网上聊天和互相发送电子邮件已经日益普遍。利用电子邮件,人们不但能够相互发送图形、文字图片等比较常见的信息,还能实现电子证书、视频以及加密文件等新型数据的传递。同时,电子邮件还具有群发的功能,因此,能够将要传递的信息对群体目标集中传输,从而使得信息传递效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此外,电子邮件还能与其他通信方式譬如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信息连接,从而使得通信网络得到更大程度的扩展。正是因为电子邮件操作简单方便、接收形式易于在计算机上编辑且传输的信息准确可靠等等,因此,它也更加广泛地被医生以及医院之间用来当常规通信的手段。甚至在一些医院信息管理以及办法自动化系统中,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了一种用于内部信息交流的基本通信模式。同时,伴随着电子邮件系统的日益完善,人们利用外部软件实现自己电子邮箱的接收提醒,使电子邮件的使用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6]。
(3)利用电子数据交换实现信息的传递。电子数据交换,即EDI,它是一种标准的数据传输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开始应用于全球各个行业。电子数据交换(EDI)的使用,一方面能够使得自动化处理的范围得到扩大,令纸张文件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降低,因此,大大减少了处理数据可能出现的错误,所以,它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另一方面,利用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中自发传输,因而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并且传递的信息没有具体的文件格式限制,只需接收方将收到的文件利用电子数据的手段转化成一些所需的其他格式,所以降低了工作负荷,使得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高效。当今电子数据交换(EDI)在全球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例如美国就有半数以上的医院在使用这种电子通信方式。同时,从大医院到全科医生等不同的用户运用电子数据交换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欧美等国目前正在努力建立一个通用标准来实现医院、机构、全科医生以及专科医生之间的网络互联,以便更好地实现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的目的[7]。当然,鉴于电子数据交换(EDI)要实现大的处理范围和高效的处理能力,要求的也必然是尖端高水平的技术,因此,其成本费用较高,并非一些小型的医疗机构所能承受,所以会对电子数据交换在一些地区的普及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目前电子数据交换(EDI)的使用还缺乏对每笔交易制定模型,以确定公司在交换数据时所使用报文包含的数据元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医疗机构的灵活性。
(4)利用电子通信技术,实现远程医疗。远程治疗是指利用现代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来实现临床诊治的目的。与过去医生陪在患者身边的传统医疗活动不同,远程治疗是通过Internet网的多媒体技术,让医生即时地了解到患者的病情、并依此得出诊断信息的“遥控”治疗方式。利用远程治疗,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诊治所需的时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医生不需与患者进行近距离接触,便能随时了解到患者的各种信息,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例如远程手术就是医生利用多媒体即时地观察到患者的图像和听到患者的声音,依此进行诊断,然后再借助现代医疗器械对病人实施远程遥控手术,以便能够及时地挽救患者性命。另一方面,利用远程治疗,还能使联合会诊变得更加方便。与过去将专家聚集起来对患者病情加以诊断的传统联合会诊不同,借助远程治疗,可以使得患者的病情让许多身处异地的专家通过多媒体同时清楚地观察到,同时还能通过这些专家利用多媒体即时地沟通并交流意见,以便实现联合会诊的目的[8]。
由于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不断发展,多媒体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届时,患者无论身处何地,只需在随身携带的微电脑上记录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便可让这些数据通过网络向医疗中心的大型计算机传送,让医生借助遥控仪器对自己加以诊断并进行治疗。
伴随当今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电子通信系统的前景必将更为乐观,同时,电子通信形式也必然会越来越多样化,而电子通信系统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前景也会变得愈发广阔。将科技含量极高的电子通信方式运用到医疗卫生领域当中,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效果,对治病救人挽救生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谢瀚逸.医疗电子新时代[J].电子技术,2007(1):13-15
[2]梁姝惠.计算机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1):23-25
[3]金开宇,彭晨辉,李则河.关于远程医疗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7):33-35
[4]梁姝惠.计算机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1):17-19
[5]谭智斌,周勇.我国电子通信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8):21-22
[6]张志彬.远程医疗的应用及发展现状研究[J].医疗装备,2008(12):111-113
[7]陈少波,桂卫华.基于Internet网过程控制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性研究[J].信息技术,2008(3):125-127
【电子系统应用】推荐阅读:
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研究08-06
全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应用与改进建议01-10
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论文10-21
系统应用12-11
系统开发应用07-15
应用业务系统10-18
系统的应用07-29
动态系统应用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