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提亚哥

2024-07-14

桑提亚哥(共6篇)

桑提亚哥 篇1

海明威是20世纪文学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美国作家, 为现代文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独创的电报式语言、细腻的白描手法和永远打不败的硬汉形象, 形成了他作品的鲜明风格和独特魅力,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

纵观海明威作品, 最能吸引读者注意力, 最让读者兴趣盎然, 也是文学研究工作者最关注的, 莫过于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 这已成为海明威作品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和鲜明标签。那些生活在不同时代背景中的英雄人物, 尽管身份各异, 但都有着不屈不饶的斗志和敢于和命运作殊死抗争的大无畏精神。如果说, 那些个性鲜明的硬汉形象都是海明威的自画像, 确实是言过其实了, 但是当我们通过文字穿越时空, 把握海明威的独特人生经历后, 我们确实在那些硬汉的身上看到了海明威的影子, 这一点在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尤为明显。

一、一幅失意人生的自画像

《老人与海》的主人翁桑提亚哥是一个驾着小船在海上以捕鱼为生的普通渔民。他年老体衰, 一贫如洗, 居住在简陋的窝棚里。—床一桌, 一把椅子就是他全部的家当, 然而, 让他倍受煎熬的并不是贫困, 而是运气不再眷顾他了。整整八十四天他连一条鱼都没有抓到, 这是他几十年打渔经历中最惨淡的日子, 似乎预示着他真的老了, 已经老到快与大海告别了。这使他非常伤心但又不甘心。

在这一番渲染之后, 为了显示桑提亚哥的处境, 海明威用象征性手法描写了他小船桅杆上的帆:“The sail was pat ched wi t h f lour sacks and, f ur led, i t looked li ke t he f lag of per manent def eat.” (1) 就连经常跟他在一起打渔的孩子, 也不得不在第四十天离他而去。

海明威浓笔描绘出老渔民悲惨命运, 正是他当时生活现状的艺术写照。记者出身的海明威天生富有冒险精神, 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他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并多次负伤, 因在战场上冒死救伤员而获得过红色英勇勋章。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0年, 海明威出版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这是以西班牙内战为题材的作品, 描写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 与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作战最后光荣献身的故事。《丧钟为谁而鸣》发表后得到一致好评, 是海明威流传最广的长篇小说之一, 为他赢得了很高声誉。但此后十年间, 他却很少有作品发表, 直到1950年出版小说《过河入林》。《过河入林》描写主人翁在二战后不久去意大利———他当年作战负伤的地方旧地重游, 着重描写了他与美丽的意大利姑娘蕾纳塔之间的纯真爱情, 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爱情与死亡的思考。这部明显带有海明威个人经历色彩的作品发表后, 并未得到预期的声誉, 相反遭到文学界的一致批评。当时, 众多评论家甚至断言海明威的才智已经枯竭, 再也写不出什么新鲜作品了。

十年磨一剑, 原本指望在写作技巧和作品内涵上有所突破, 没料想遭到评论界的全盘否定, 这是海明威人生的低谷期和创作生涯的瓶颈期。桑提亚哥形象与海明威当时的生存状态和心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专业作家写不出作品和打渔为生的职业渔民打不到鱼, 十年没有作品问世与八十四天没打到鱼, 评论界对海明威已经江郎才尽的怀疑与桑提亚哥坐在海滨酒店时, 周围的渔夫都在嘲笑他或者对他寄予同情等等之间, 都有着巧妙的联系和隐喻。都是海明威当时失意人生的一种写照。

二、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

身处逆境, 面临险境, 陷于绝境, 是海明威作品中主人翁的基本生存状态。海明威作品中的情境总是充满张力, 也许在海明威看来, 唯有在这样情境之中, 才能显示主人翁的性格特征。小说是创作的文字, 其人物、环境、故事情节都由作家设定, 并为表达作家的思想服务。作为《老人与海》中的主角,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人生经历和桀骜不驯性格在作品中的折射和反映。

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 也不能击垮桑提亚哥的信心。他贫困、饥饿, 似乎已经走到人生尽头, 而小说对桑提亚哥眼睛的描写, 仅仅淡淡几笔, 就勾勒出桑提亚哥的韧性和坚强:“Everyt hing about him was old except hi s eyes and t hey wer e t he same color as t he sea and wer e cheer f ul and undef eat ed.” (2) 寥寥数语, 画龙点睛, 向世人透露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失意并没有让桑提亚哥意志消沉, 更没有使他绝望。他毫不气馁, 带着必胜的信心再度出海。海明威通过桑提亚哥捕鱼过程的生动描写, 歌颂了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英雄主义精神。

桑提亚哥终于梦寐以求地抓到了大马林鱼。为了制服猎物, 他与这条充满象征意义的鱼在海上周旋了三天三夜;最为艰难、最为惊心动魄的是在归航途中, 这是小说最核心、最精彩的部分。

海明威小说的主人翁注定要经过千难万险, 饱尝千辛万苦。经过一波三折, 桑提亚哥终于拖着大鱼回家了。他打破了八十四天没抓到一条鱼的魔咒, 他用事实再次证明了自己。不幸的是, 命运总是给他出难题, 抓到鱼不是结束, 只是惊心动魄的开始, 更艰难的事情还在后面等着他, 考验他的勇气、智慧和力量。成群的鲨鱼围了上来, 它们将这条马林鱼视为自己的猎物。面对凶猛的鲨鱼, 为了维护胜利果实, 更为了维护荣誉, 桑提亚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搏斗。鱼叉、刀子、船桨, 甚至船舵都成了武器。而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他必胜的信心, 超凡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这部作品, 这个人物之所以能打动读者的关键就在这里。所以1954瑞典文学院授予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时, 在颁奖词中称这部作品“讴歌了人类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不怕失败的大无畏精神”, 真是一语中的。

尽管当时的桑提亚哥处境艰难, 但他那“海水一样蓝, 显得喜气洋洋而不服输”的眼睛是他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精神的写照。当然我们知道, 这双眼睛就是海明威的眼睛, 因为海明威为了回击那些目光短浅的评论家, 捍卫自己的荣誉和尊严, 曾经表示, 要写一部最好的作品, 是一部“有关陆地、天空和海洋的小说”, 而作为桑提亚哥来说, 就是再次出海, 捉一条一千磅的大鱼。

桑提亚哥的成功就是海明威的成功。

三、一个打不败的英雄形象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 也是他塑造的众多硬汉形象中最具感染力的一个。桑提亚哥与海明威以往作品中的硬汉形象既一脉相承, 有着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血统特质, 又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从人物活动环境来看, 桑提亚哥不是活动于具体的时空中, 时代背景相对模糊, 海明威设计了捕鱼这一人类最原始也最自然的生存活动作为场景和表现对象, 模糊了时代因素, 这就使桑提亚哥这个人物具有抽象的代表性, 这正是海明威高明的地方, 使得桑提亚哥与大海及与鱼的关系便具有了象征意义, 他的捕鱼经历演化成了一曲人类与自然、人与命运相抗争的颂歌, 桑提亚哥的失败转化为寓言意义上的胜利, 桑提亚哥身上焕发出豪迈的人格力量。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But man is not made f or def eat.”“A man can bedest r oyed but not def eat ed.” (3)

二战后的五十年代, 西方社会经历了空前的精神危机, 桑提亚哥的形象释放出强烈的信念回归倾向, 它颂扬了人的勇气、人的力量和人的尊严。《老人与海》出版后就引起轰动, 一时间洛阳纸贵, 桑提亚哥的出现, 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它的文学价值, 它是二战后人们救治战争创伤, 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中恢复过来的一剂良药。桑提亚哥形象, 表达了人类不甘失败, 敢于接受任何挑战, 精神永胜的崇高信念和理性思考。

从一个普通记者到世界著名作家, 纵观海明威一生, 总是以斗士的精神面貌迎接各种挑战, 从不向困难低头, 虽死犹荣, 决不屈服, 哪怕他用猎枪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 也向世人诉说了他海明威的生命哲学, 你可以把他消灭, 但就是不能打败他。《老人与海》描写一个人在成功和失败之间跋涉的故事, 桑提亚哥并没有带着悲壮的神色走向必然的失败, 而海明威的一生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黄源深译.老人与海 (.双语全译本) [M].译林出版社.2007 (.67)

[2]黄源深译.老人与海 (.双语全译本) [M].译林出版社.2007 (.67)

[3]黄源深译.老人与海 (.双语全译本) [M].译林出版社.2007 (.133)

桑提亚哥 篇2

尊敬的桑提亚哥:

您好!

在看了《老人与海》这本书后,我对您的印象极其深刻。您身上的哪一种勇于克服困难、不被困难打败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

不管风再猛,浪再大,也永远阻挠不了您打鱼的步伐;即使你在无数天内都未打到鱼,肚子再饿,但你的心中依旧有着成功的希望。

您的`经历在生活中大大激励了我。记得不久前,我参加了学校的诗词大赛。每天,我都捧着一本本唐诗宋词的书看啊看,记啊记。

不到一个星期,我就被这些诗词打败。之后,我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说自己没希望了,打算放弃。于是,老师给我讲起了您的故事。

就是您,把我这脱了轨的火车打回轨道;就是您,是我茫茫的人生中的一盏指路明灯,让我找回方向,重拾信心,之后,在诗词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谢谢您!

***

桑提亚哥 篇3

关键词:硬汉子悲剧美崇高美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老人与海》创作于1952年,篇幅不长,原文两万多字。译成汉语也不过五万多字,只能算是中篇小说,但是艺术含量很高,可以说是海明威的压轴之作。《老人与海》以干净利落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简单而离奇的故事: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逮住了一条大得惊人的大马林鱼,他与大鱼在海上奋战了三天才将其制服,然而却在返回途中遭遇鲨鱼围攻,最后仅带回了大马林鱼的鱼头、鱼尾和一条长长的脊骨。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出了他对待失败时观念上的胜利和作为“强者”、“硬汉”的寓意深刻的悲剧性格,但作品的结局给予读者的是鼓舞,并不是颓丧。故事一经问世,主人公桑地亚哥就成为海明威笔下诸多硬汉形象的最经典代表,他的精神,正如他所说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一直以来都为人们津津乐道。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的确是一则令人振奋的硬汉箴言。然而,假如我们能够让心灵再敏感一些,也许将不难发现在激越背后另隐藏的冲突与不和谐。它所强调的是外在肉体的苦难与内在意志的坚忍,即一个人外在的肉体尽可以受折磨,但内在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对人格愈挫愈磨愈强悍的一种积极宣告,是硬汉精神之所在,而同时恰也凸显出个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持久剧烈的矛盾冲突,直指人生的悲剧体验。

一桑提亚哥——悲剧性的“硬汉子”形象

老渔人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他一生塑造的硬汉性格的最后总结。贫穷而又不走运的老渔夫桑提亚哥的命运是悲哀的,而他又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打不败的失败者”,他是个饱经风霜的老渔夫,在生活中虽屡次遭厄运,却从不服输,在精神上他是个强者。老人的一生极为不幸,在加勒比海上打了一辈子鱼,只落得孤独而贫苦的晚景:老伴早已去世,没有儿女;过冬没有御寒衣,连顿黄米饭拌鱼这种渔家的家常饭也吃不上。但他是个乐天派。在极度困苦的环境中,老人又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精神:

“Everything about him was old except his eyes and they were the same color as the sea and were cheerfuland undefeated”。

桑提亚哥连续出海84天了,一条鱼也没捕到。可是,“那双眼睛啊,像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作者只将“那一双眼睛”轻轻一点,就让读者体会到老人那昂扬、达观的精神世界。在追捕马林鱼过程中,老渔夫累得头昏眼花,右手受伤,左手抽筋,缺乏食品。本来,只要他放开鱼线,僵持就会结束。但老渔夫用无比坚强的意志,忍受了饥饿、疲劳和伤痛的考验。在他看来,“痛苦,在男子汉不算一回事”。最后他最终制服了大鱼。但在返航途中,凶狠贪婪的鲨鱼接着又来抢吃他的劳动成果,极度疲乏的老渔夫又振作起精神,奋不顾身地迎战。他先用鱼叉还击;鱼叉被受伤的鲨鱼带走了,就用船桨打;船桨打断了,再用棍子打……他尽管明知同鲨鱼搏斗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但他仍“知其不可而為之”,以自己必胜的信心和惊人的毅力与凶狠的鲨鱼群坚持战斗到底。

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地我们省察到,老渔夫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单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且也当作是人生角斗的象征。他与马林鱼的搏斗历尽艰辛,接下来与鲨鱼的搏斗更是惊心动魄,尽管老人知道他的努力是徒劳的,尽管最后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老渔夫的内心依然非常骄傲。他的骄傲,来自于对自己事业和命运的热忱,对一连串厄运的不认命,和他必胜的信念。“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老渔夫的这句独自,朴素、坚定,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硬汉”精神,曾感动过至今还在感动着每一个阅读《老人与海》的读者。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海明威采用了反衬法和内心独白等艺术手段,使桑提亚哥的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并震动读者的心弦。反衬法即借助于对立面之强来烘托主体性格之强。黑格尔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伟大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作品中用了不少篇幅着力渲染了鲨鱼之凶狠和残暴。老人正是在同这些自然界的强暴者的搏斗中发出了夺目的光彩。作者主要通过老人的内心独自这一艺术手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作品描写的内心独白分无声与有声两种。

如老人与马林鱼决战的时候,他在心里命令自己各部分器官都要密切配合、协调作战:

“Pull hands,he thought.Hold up,legs.Last for me,head.Last for me.You never went.This time I’11 pull him over.”

这些无声的独白,表明了老人人老心不老、坚忍不拔、斗争到底的非凡决心。老人在浩瀚无际的大海中,只身一人,只有“遥远的朋友”存在于主观的想象之中。因此,他时常自言自语,时而对鱼儿说,时而对鸟儿说,时而同大海说,实在没有说话对象,就自己对自己大声说,而且还不断重复着:“1 wish I had the boy.”从此来竭力渲染了他的孤独。他豪迈而充满信心,但他的信心由于经受了考验而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他拖着马林鱼骨架回到村子的时候,他大声地说“Nothing, I went out too far.”

此时他的自我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他意识到了在抗争中自己所能达到的极限,由于个性使然,他的果断决绝和讷于言敏于行的特质使他意识到,他唯一能做的是,既来之则为之。而这样做并未使他的性格失去平衡。当他把鱼叉刺入马林鱼心脏时,他决不以为自己在毁灭什么,而是在一场公平而持久的决斗中刺中了一条大鱼。文中反复写了马林鱼的力与美、它的高贵仪态,老人把它当作自己的新兄弟,甚至想到自己不配吃它,虽然还是下定决心把它弄死,但又为它的失败而感到伤心。马林鱼被打死后,他还是在想:“We sail like brothers”。通过对这些“人类朋友”的赞美,歌颂了老人的内心美和精神美。老人虽然老了,但他的毅力和力量并不落后于年青人,他表现为最高和最大程度的力的形式。

二桑提亚哥——悲剧美到崇高美转换的典型角色

作为审美的艺术,悲剧的意义应当更在于悲剧承担者对待苦难的态度,那是以不屈的抗争撞开血路实现自我超越,从血迹、痛苦、绝望里开掘生命的硬与力,展现人性的美与强,使人们再去审视那些苦难生命时眼光不再是怜悯与同情而是惊叹与崇拜。悲剧之美,悲剧形象之美尽在于此!我们欣赏悲剧的桑地亚哥其实就是为了欣赏桑地亚哥面对苦难的态度:那是在“倒了血霉”的八十四天后,在人们的嘲笑和轻视里毅然出海,并且为钓大鱼决心“驶向更远”;那是在与大鱼周旋时斗争到底,以“我跟你奉陪到死”的精神制服了原本比自己力量强大得多的大鱼;那更是在受到一大群鲨鱼围攻时毫无惧色的反抗——鱼叉没了就把小刀绑在桨把上,刀子折了就用短棍,短棍丢了就改用舵把,直到道出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样的豪情壮语。誓不低头、全力以赴、舍命一搏、九死无悔,在对苦难厄运的顽强抗争里,生命之美,人性光辉,那些胆识、勇气、坚韧、力量等等都被激发到了极致,悲剧的桑地亚哥因此而光彩夺目。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无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他能否最终战胜自身的这个缺陷,他都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已经战胜了自己对缺陷的妥协,他是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

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正是这一点使得《老人与海》中的硬汉桑提亚哥与海明威其他小说中的硬汉有了天壤之别。

也许正如有些美学理论家,比方说英国斯马特和我国朱光潜先生阐述的那样,悲剧之美并非让人单单欣赏苦难里的眼泪与断肠,假如一味的逆来顺受,那就不存在真正的悲剧,更谈不上悲剧美。从这个角度来说,悲剧美的确更多着落在悲剧里的硬汉们身上,而决非那些生性懦弱的软骨头。前者,如这《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即便是一场失败也能被他演绎得如同胜利者一样优雅从容,以至于在阅读时,我们总是要情不自禁地沉溺在他硬汉子的英雄主义色彩里,而忽视了,或者说,是不愿再承认这其实还是个悲剧。海明威在创作《老人与海》之前所写的硬汉,仅仅是性格的坚硬,他们对读者的吸引力完全来自于硬汉特异的性格,他们的价值只在于硬汉性格的罕见。但《老人与海》中,孤独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不仅仅是条硬汉,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完全是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现代回响。

老渔人的悲惨命运正是海明威艺术上自身遭遇的折射,海明威把老渔人桑提亚哥作为“打不败的失败者”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與作者自己的双重性格特征不无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铸成了海明威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也深深地影响了其创作基调。他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孤独、失败和死亡永远伴随着你。但面对这场悲剧,并未彷徨、退缩。他的哲学是直面惨淡的人生,厄运当头视死如归,百折不挠地斗争到底,保持人的理性与尊严,即勇敢地承担不幸。

海明威经过十六年之后,终于悟出了当年那个老渔夫的故事的真谛,他把古巴渔民的真实故事变成了一个渗透着人生哲理的寓言。《老人与海》中海明威不再是单纯地讲述这个故事,而是揉进了自己更多的人生体验、情感和思想,渗透着自己独特的人生观。《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形象具有寓意的多义性,尽管其中也不乏某种朦胧气息,但我们还是不能不承认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式”硬汉子精神的最佳体现者,是一个典型的海明威式的悲剧形象,也正是海明威硬汉性格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 Miles Donald “The American Novel in the Twentieth-Century".Newton Abbot, England:Levid and Charles,1978.

[2] [美]海明威,聂亚平译:《老人与海》,台海出版社,2000年。

[3] 董衡巽:《海明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4] Charles E Bressler.Literary Criticism: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New Jersey:Prentice Hal1.1991.

[5] 刁绍华:《试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纪念作家诞生八十周年》,《外国文学研究》,1979年第4期。

[6] 董衡巽:《海明威浅论》,《文学评论》,1962年第6期。

[7] 康尔:《无以得失论胜败——也谈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桑提亚哥》,《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桑提亚哥与耶稣的相似性对比 篇4

在小说故事里,老人痛苦的经历与“基督”受难有异曲同工之处:老人手上伤疤的由来在小说开端便有详尽描写。由于拉拽鱼绳,他的手上已是满目疮痍,生满老茧。当他再次出海,钓到那条大马林鱼时,大鱼剧烈挣扎摇晃,钓鱼线又一次割伤了老人的右手。桑提亚哥流血的手,连同他在海中受苦的形象,让人们不禁想起耶稣基督的手被钉子钉在十字架上流血不止的情景。之后,当老人看到第二条和第三条鲨鱼进攻之时,他不由得发出了绝望的声音“Ay”。海明威曾这样评价说,“没有一个单词能够翻译出这个声音的含义,可能它就和一个人感到钉子穿透自己的双手后扎进木头里时,会无意间发出的噪声一样吧。(Hemingway,112)”的确,“Ay”没有任何意义,但这个声音可能是当一个人的手被钉到木头上时而发出的声音(Brenner,38)。

在小说末尾,主人公桑提亚哥经历苦难,远航归来,他固定好自己的船只,肩扛船桅,朝简陋的小屋走去,这一场景和耶稣受难有相似性,可以看出作者有意而明显地将老人与耶稣做了象似性对比。在回家的途中,老人将船桅放下又站起,重新将船桅扛在肩上,继续前行,在他到达自己的小屋前,他不得不坐下来五次(Hemingway,124)。桑提亚哥跌跌撞撞地回家,却不堪船桅的重量一次又一次倒下,让人不禁会想起耶稣肩扛沉重的十字架艰难前行的形象。两千年前,耶稣也是肩扛沉重的十字架,在罗马兵丁的鞭打下,从“受苦之路”走向骷髅地,中途14次跌倒,三次被十字架压倒。老人回家的路途犹如“苦路”,最终艰难地抵达自己的家中。也只有在此时,老人才真切地感到自己有多么疲惫。当桑提亚哥最终将船桅扛到自己的住处时,他跌倒了再爬起,踉踉跄跄地最终累倒在床上休息,脸朝下,胳膊伸展开来,手掌向上,这样的姿势和耶稣受难,钉在十字架的样子相仿。老人这次出海行程比大多数渔民远的多,象征着老人肩负着其他大多数人无法承受的负担。做如此的类比着实将桑提亚哥的受难经历升华。男孩马诺林是老人忠实的学徒和伙伴,在老人回到自己的家中以后,男孩过来看他。当他看到老人布满鲜血的双手时,学徒马诺林伤心地哭了。老人的冒险行为犹如“耶稣”受难,而这个男孩好比“耶稣”忠实的门徒。这一场景的描写既表现了男孩对老人的心疼,更强调了老人如“耶稣”般受苦受难的经历和顽强的精神。此外,桑提亚哥千辛万苦钓到大鱼的那一天正好是星期五,“耶稣受难日”,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日子。老人用鱼钩勾住鱼嘴,犹如钉子穿透基督的双手。

在古希腊悲剧中,不幸并非来自邪恶,而是失误。这和基督教的“原罪”相似。桑提亚哥杀死了马林鱼,于是他犯了一个错误,因此他把鲨鱼的攻击和自己最终的失败归结于这是对他的报应。他为了赎“罪”,忍受着所有的不幸。这显示出老人与耶稣都曾以相似的方式遭受着苦难。他们都是渔夫,只不过老人仅仅是以鱼为生的渔民,而耶稣则是拯救人类灵魂的救世主。

总之,《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形式上的和象征主义的,而非“现实主义”的艺术。桑提亚哥的人生遭遇和拿撒勒的先知耶稣有很多相似之处。海明威所构建的小说故事情节并不醒目地对应了耶稣的受难经历。

参考文献

[1]库尔特·辛格.海明威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119.

[2]汤琳.海明威和他的《老人与海》的圣经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99.

[3]Hemingway,Ernest.The Old Man and the Sea[M].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51:112,124.

桑提亚哥 篇5

《老人与海》描写了一位古巴渔夫桑提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 不舍不弃, 只身驾船赶赴人迹罕至的墨西哥海湾, 终于钓上一条大马林鱼。经过两昼夜的殊死捕斗, 筋疲力尽的老渔夫最终降服了这条前所未见的大鱼, 满怀喜悦地返航。然而, 看似平静的海面上, 一大群鲨鱼正循着血腥味尾随而来, 桑提亚哥费尽全身力气, 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尽管到最后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但老人并不是失败者, 他与自然和命运的抗争正是人类不屈和奋进的精神写照。

《老人与海》写于二战后, 战争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使得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产生怀疑。民众普遍感到迷茫, 对生活失去信心。海明威试图用手中的笔重新唤起人们对生活的信念, 在《老人与海》中, 他借桑提亚哥的口呼唤世人:“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 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正是这部小说最深刻的寓意所在。

桑提亚哥是一个从不向困难低头的人物形象, 面对无法回避的挑战, 他清楚的知道除了抗争别无选择, 他持久的忍耐力和他紧咬的嘴唇是一种强势的象征。“在生活中他也许是个失败者, 但他能够获得精神上的胜利。即使他失败了, 他仍不失为一个英雄。”他是智慧, 勇气和高贵的象征, 我们可以通过作者对他外貌, 语言, 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来感受他独特的性格特征。

传神的外貌

在小说的一开始, 海明威就写道:“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 除了那双眼睛, 它们象海水一般蓝, 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他的眼睛流露出自信, 坚定的目光中显现着他对于胜利的信念。海明威以湛蓝的海水比喻老人的眼睛, 暗示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老人不屈的精神正如浩瀚的海洋一般无比强大。桑提亚哥有着同龄人少有的好视力, 当小男孩注意到这点, 他却不以为意的说:“我是个不同寻常的老头儿。”简单的一句话, 却暗示着他的与众不同:他不向年龄屈服, 敢于迎接任何未知的挑战。

接下来, 作者对桑提亚哥左手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独自驶向深海之后, 他的左手开始痉挛, 这不禁使读者暗暗为老人担心, 为即将到来的人鱼大战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老人不断抱怨自己的左手, “随你去抽筋吧。变成一只鸟爪吧。对你可不会有好处。”这时他的左手几乎成了一只废手, 所以老人不断祈祷它能尽快恢复。“手啊, 你感觉怎么样?”“你一定会复原的。”只剩一只手的老人并没有感到畏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人的坚强性格。面对巨大的马林鱼, 他明知其很难对付, 而自己又只有一只手可以与其搏斗, 想想就让人觉得丧气。但老人毫不退缩, 用仅有的右手拽住马林鱼。尽管大鱼的重量使得他的右手剧烈的疼痛, 但他仍死死的拉住鱼叉。通过这样一个细小的场景, 一段看似不经意的描写, 作者将老人坚毅的性格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个性化的语言

在这部小说中, 桑提亚哥表现出自信, 乐观, 勇敢和坚韧, 而这些性格特征又是通过他独具特色的语言传达给读者的。

老人是孤独的, 但他对生活总是充满热情。时间一天天过去, 他始终没有捕到一条鱼, 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八十四天。我们能够想象这对于一个渔夫意味着什么,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他相信自己会在不久的一天捕到一条大鱼。当小男孩告诉老人, 自己不能再跟他一起出海, 因为其它人都认为老人交了霉运, 老人并没有责怪男孩, 相反, 他告诉男孩他对自己很有信心。这种信心不仅来自长期捕鱼得来的经验, 更来自于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他坚信挫折﹑失败不是生活的全部, 只要付出总有一天会有收获。

作者巧妙的用老人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性格。当小男孩问桑提亚哥是否有能力捉住一条大鱼, 老人自信的回答:“我也许不象我自以为的那样强壮了, 可是我懂得不少窍门, 而且有决心。”这回答是如此坚定, 让人对老人不再有任何怀疑。这回答也表现出老人的智慧, 他了解自己的劣势:年老, 虚弱, 运气也不好, 但他懂得运用头脑而不是蛮力去战斗。

这样的对话在小说中随处可见。当小男孩问:“你睡得怎么样, 老大爷?"老人笑着说:“睡得很好, 我感到今天挺有把握。”老人被艰难的捕鱼生活弄得虚弱不堪, 但却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长时间的一无所获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情, 他甚至还认为八十五是一个吉利数字。他总是积极的看待生活, 仿佛他从未遭受过失败一样。

我们也能从桑提亚哥的语言中读到他的勇气和执着。当他与大马林鱼激烈的搏斗, 几乎筋疲力尽时, 他却一点也没想过放弃。他向大马林鱼吼道:“鱼啊, 我会和你战斗至死”事实上, 这句话是老人对自己说的, 以此来鼓励自己坚持战斗。而全书最有名的一句话莫过于:“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 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不屈的精神—永远不向命运低头, 并保持作为一个人的高贵品质。

紧张激烈的搏斗

“精神上的侏儒决然成不了实际上的巨人, 但仅有强大的精神而不付诸行动的人仍是矮子。”○14桑提亚哥不仅拥有精神的力量, 并且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一个生活的强者。

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之后, 桑提亚哥并不是只会怨天尤人, 而是驾驶自己的小船向更深的海域进发。他来到了荒无人烟的墨西哥湾, 对一个上了年纪的渔夫来说, 独自一人进行这样远距离的航行, 本身就反映出他的勇气和决心。依靠他的经验, 他相信自己能在深海捕捉到大鱼, 当然, 这需要比常人更多的胆量和坚强的意志。

小说详细描述了老人与大马林鱼搏斗的过程, 从这艰苦的交战中我们能更深的感觉到老人那钢铁一般坚韧的斗志。最初老人发现他钓到了一条大鱼, 他按捺住激动的心情一点一点的往回收鱼钩。但是, 这是一条超乎他想象的大鱼, 他几乎拉不动一寸鱼钩, 而且大马林鱼还在拼命的将他往海里拖。他只得将钩索套在背上, 试图消耗马林鱼的体力。尽管大鱼使他吃惊, 他并不害怕, 甚至觉得对付这样的对手很有趣。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 马林鱼突然的跃起, 鱼钩划破了老人的左手。受伤的手不停流血, 并开始有些痉挛。桑提亚哥默默忍受着肉体上的痛苦, 一动不动的拉着钩索。过去这几天里, 他已经忍受了饥饿, 疲倦和孤独, 他实在是太累了。但他拒绝投降, 不管是在体力上还是在意志上, 他都不想输给这条大鱼。

桑提亚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和信念, 等待一个机会杀死大鱼。机会终于来了, 大鱼跃出水面, 桑提亚哥用尽全身力气刺向大鱼, 结束了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三天的艰苦搏斗, 作者不厌其烦的向我们讲述搏斗的每个细节, 为的就是从这个过程中展现老人的勇敢和坚忍。在困难面前老人没有退缩, 每个动作都表明了他对胜利的渴望, 艰苦的搏斗也展示了他超乎想象的忍耐力。所有这些都显示出老人那不可战胜的意志。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 更大的挑战还在等着桑提亚哥。在回程的路上, 一群饥饿的鲨鱼循着马林鱼的血腥气息而来, 与老人争夺战利品。刚刚经历和马林鱼的殊死搏斗, 老人已经疲惫不堪, 但他知道再一次的斗争不可避免。第一条鲨鱼来了, 他用鱼叉刺它;两条鲨鱼来咬马林鱼的肉, 它把小刀绑在船浆上代替鱼叉;更多的鲨鱼来袭, 他用尽了所有他能使用的工具。最后他还是没能敌过鲨鱼, 带着一副骨架上了岸。表面上他失败了, 但却赢得了读者的尊敬。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不仅因为他敢于同强大的对手抗争, 更重要的是, 他有着打不垮的意志。他是真正的英雄, 从不放弃, 从不向困难低头。

细致入微的心理

海明威对老人心理的描写也非常精彩。在作者笔下, 老人与马林鱼和鲨鱼搏斗的过程非常紧张, 但静态的心理描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成为全书的亮点之一。

桑提亚哥并不是一个圣徒, 他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情感和弱点。他是深海中唯一的渔夫, 很多时候他也感到孤独和失落, 但乐观的天性总是促使他往积极的方面设想。他常对自己说:“问题只在于我的运气就此不好了。可是谁说得准呢?说不定今天就转运。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 运气来的时候, 你就有所准备了”他并不介意自己的坏运气, 他所关心的只是准备好捕捉一条大鱼。

老人对大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其他渔民看来, 大海是他们的敌人, 但老人却把海看作一个调皮的女人。“她给人或者不愿给人莫大的恩惠, 如果她干出了任性或缺德的事儿来, 那是因为她由不得自己。月亮对她起着影响, 如同对一个女人那样”。所以他并不抱怨海给他带来的坏运气, 相反, 他对海有一种深深的眷恋, 因为这里是他呆得最久的地方。

老人对大马林鱼也怀有尊敬和怜悯。在刚看到大马林鱼的时候, 他决心杀死它:“鱼啊, 我爱你, 非常尊敬你。不过今天无论如何要把你杀死。”但当搏斗的时间不断持续, 他对鱼产生了敬意, 不忍心将它暴晒在阳光下, 并且对鱼说:“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 老弟。来, 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除此之外, 老人最大的牵挂就是小男孩。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老人与马林鱼搏斗中看出来, 因为他一直希望男孩能在身边帮助他。他反复说到:“但愿那孩子在这儿就好了”○20在某种意义上男孩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激励着他继续斗争。

海明威对老人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被认为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尽管桑提亚哥在很多时候被看作是一个硬汉, 但我们也能从这些心理描写中发现他的仁爱之心。他有着跟常人一样的七情六欲, 这使得桑提亚哥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 更加生动亲近。

《老人与海》是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 在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来塑造桑提亚哥这一英雄形象。桑提亚哥有着坚强的毅力, 自信, 乐观, 不惧任何困难。尽管他知道失败不可避免, 他仍然选择战斗。他是战场上的失败者, 却收获了我们的爱和尊敬。

作者对桑提亚哥的成功塑造同样能帮助我们战胜绝望, 获得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海明威笔下的英雄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人, 必须以高贵的姿态迎接挑战, 毫无怨言的接受挫折, 并保持对生活的信念。在小说的最后, 作者再次提到:“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 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这部小说最好的结语。

参考文献

[1]戴安康.当代外国文学概论.大连: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9.

[2]邱平壤.海明威研究在中国.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0.

桑提亚哥 篇6

一、孤寂无助

《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继承了海明威的“硬汉”的精神, 但其内心深处的苍凉与孤寂却是令人酸楚的。茫茫大海, 一叶孤舟, 一位老翁;渺小、孤独、无助, 时时映入眼帘;渴望交流、渴望融入群体, 处处流露于字里行间。

小说的开篇就把老人定义为“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他完全生活在一个孤立、封闭的世界里, 孤单一人住在海边的窝棚里, 仅有的那张妻子的旧照片时刻让他感伤自己的孤单。唯一的伙伴男孩也在父母的命令下离开了老人, 搭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在第八十五天的航行途中, 小说不止一次地重复着老人的喃喃自语:“但愿那孩子在这儿就好了……”凶险、变幻莫测的大海, 聪明、壮硕的马林鱼, 残暴、极为恐怖的鲨鱼都使得饱经沧桑的老人更显得形单影孤、无依无靠。在他因为年迈而体力不支, 左手抽筋之时, 男孩一定能助他一臂之力, 可男孩又在哪呢?于是, 老人打破了“没有必要不在海上说话”的规矩, 极度渴望交流, 渴望合作。他会欣喜若狂地对小鸟说:“你多大了?”“你这是第一次出门吗?”“……可是我总算有个朋友在一起了。”他会把与之交战的对手大鱼视为亲爱的兄弟:“鱼啊, 我爱你, 而且十分尊敬你。”“兄弟,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样东西比你更大, 更好看, 更沉着, 更崇高了。来, 把我给弄死吧。管它谁弄死谁。”在浩瀚的大海上, 老人竟连个可以说话、聊天的人都没有, 小鸟和大鱼竟成了他的伙伴, 其内心的苦又有谁能知晓?

变化莫测、危机四伏的浩瀚海洋, 时而风平浪静, 时而狂风暴雨。大自然赋予人类生存的必需品, 可又时时考验着人类超凡的驾驭力。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凡人眷恋它, 畏惧它, 孤独之感相伴而生, 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广阔无际、令人战栗的处境会使人类滋生孤独无助感。对于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 大海是陌生的, 现实生活却是熟悉的, 芸芸众生又如何呢?老人为了体现自己的生存价值, 为了捍卫人类的尊严和荣誉, 在海上拼死搏斗了三天两夜。巨大的马林鱼骨架背后老人惊心动魄的经历和生死搏斗的生活感受, 只能由“在场”的老人独自回味, 对于“他者”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谈资, 没能引起一点点的涟漪。老人注定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酒店里的芸芸众生好像那样的陌生, 那样的遥远。当旅行者中的一个女人看到了那个硕大无比的白色鱼骨头时, 问侍者:“那是什么?”得到的是一句漫不经心的回答:“Tiburon.” (鲨鱼) 以及发音不准确的英语解释:“Eshark.”女人的男伴更是敷衍:“我也不知道。”没有人在意老人的存在, 也没有人称赞他那令人钦佩的壮举。小说结尾的这组对话显然与老人捕鱼的过程毫无关系, 莫非是以语言凝练、简洁的海明威的败笔么?当然不是。不服输的老人, 勇士的精神世界, 完全没有被世人所接受、认同, 他是孤独的, 寂寞的, 也是值得同情的。

二、一无所获

美国是一个极度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 海明威的小说也是竭尽所能渲染这些硬汉的英雄神话。小说中的桑提亚哥是个阅历丰富, 饱经风霜的“不同寻常”的老头。他几乎一生都在海边生活, 谙熟各种海上捕鱼技巧, 既能精准判断海上境况, 又能灵活使用多种捕鱼窍门。他不需要罗盘来告诉他西南方在哪里, 只消凭风吹在身上的感觉和帆的动向就可知道。在与大马林鱼僵持不下的时候, 老人随机应变, 应对自如。老人不惜孤帆远航, 毅然割断其他有鱼上钩的钓索, 拼死与鲨鱼恶战。经验丰富、英勇奋战的老人自始至终让人确信他定能大获全胜, 可是结局出人意料, 悲苦的命运再次使他一无所获。

那么又是什么把老人打败的呢?首先, 是因为老人极度的个人英雄主义的驱使, 它过分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个人的信念。他始终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不会被打败, 一味信奉英雄神话, 就像相信扬基队不会输, 迪马吉奥不可战胜一样。事实上, 扬基队并非战无不胜, 孩子这样告诉他:“他们今儿个输了。”小说含沙射影地告诉了读者老人前途的悲催。又比如, 老人桑提亚哥一再拒绝小孩陪他出海的建议, 无疑失去了最友好的伙伴, 危难中只得孤军奋战, 惨败而归。斗志昂扬的他不失重压下的优雅, 为了尊严和价值而奋力一战, 殊死搏斗之时他才认识到个人力量的渺小。个性里盲目的执著和自傲, 使得他全然不顾周围情形的变化, 飞蛾扑火般地朝着悲惨的命运前行。

其次, 小说中老人的自省:“只怪我出海太远了。”道出了劳而无获终究归咎于为主观性。老人冒着危险远航到深海, 放弃所有的钓索只为大马林鱼, 都足以体现出人类的贪婪。近海的捕鱼作业不能满足人类彼此之间残酷的竞争, 于是乎便对大自然进行无限制的掠夺。象征着无比荣耀的大马林鱼诱使老人孤注一掷, 弃其所有, 他曾这样感慨:“万一钓上了别的鱼, 把这条大鱼倒搞丢了, 那再往哪儿去找呢?”小说中把大马林鱼描写得无比巨大, 相当于一条比小船还要大的船, 捕获此鱼简直是莫大的荣耀, 千载难逢, 可见在老人心中其他鱼类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欲望可以使人着魔, 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好运也就此渐行渐远。大自然可以包容万物, 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相互依存;但它绝不会纵容人类的贪婪, 必将给予人类最为严厉的惩罚。所以尽管老人想尽办法, 勇敢无畏, 还只落得大马林鱼的一副残骸, 世俗眼中更是一堆垃圾, “只等着给潮水冲走了”。

三、精神超越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中采用对比的手法, 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写出了老人的大喜大悲。84天未捕到鱼的老人并没抱怨生活的残酷和命运的不公, 更没有因此乞人同情和怜悯, 而是义无反顾地再次驾孤舟入海。在强悍的外表下, 老人饱含着对大海, 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海上, 风是他的朋友, 鱼是他的兄弟, 海藻是他的帮手, 海洋孕育的万物都和他甜美的共处一时。在喜获惊人的大鱼之时, 老人是如此的舒心畅快, 随后凶残的鲨鱼打碎了这美丽的梦。世界的荒诞、命运的无常都把无尽的痛苦毫不留情地强加在这些善良的人物身上, 使他们备受伤害和煎熬。内心的挣扎无时无刻地侵扰着他们本应平静而又幸福的生活, 钻心的痛无尽的伤使他们苦不堪言, 但那股不屈的争强好胜化为前进的力量, 把催死的苦难化为催生的力量, 坚韧而又傲气地活着。也许是无声无息的忍受, 也许是疯狂咆哮的反抗, 这只是人类自我存在的方式。可是他依然“活着”, 实现着自我承担、自我超越。面对命运的无常, 世间的荒诞, 人生的嘲弄, 顽强斗争、永不言弃的精神更显得弥足珍贵。当然我们在对老人桑提亚哥悲苦命运探究的同时, 更要看到世间真英雄的存在, 人人应该发扬乐观勇敢的大无畏精神。生命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 平和而坚强地活着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参考文献

[1]Miles Donald.The American Novel in the Twentieth-Century[M].Newton Abbot, England:Levid and Charles, 1978.

[2]海明威.吴劳.老人与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0.

【桑提亚哥】推荐阅读:

给桑提亚哥的颁奖词05-08

圣地亚哥海洋公园作文800字07-07

上一篇:电子系统应用下一篇:长沙农村汽车消费调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