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务会计

2024-09-18

高职财务会计(精选12篇)

高职财务会计 篇1

随着高职教育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各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性。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中提到:课程建设与改革上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 改革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 使学生更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势在必行。

1传统财务会计教学的弊端

(1) 内容僵化。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财务会计概述;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等和六大会计要素相关的项目核算;特殊业务的核算;财务报告体系。这种模式的教学内容仍然反映的是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 学生无法将这些内容与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任务或者工作项目相联系, 导致教与用脱钩, 无法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2) 方法陈旧。

由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所列内容繁多, 授课时间比较紧张, 所以很多教师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 尽可能地将内容灌输给学生。每堂课时间都很紧凑, 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思考和消化的时间, 导致学生被动学习, 教学效果下降。

2财务会计情景教学的主要内容

财务会计课程的情景教学是将会计工作的具体情景引入教学过程, 既符合教育部“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思想, 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掌握会计核算知识, 使其在毕业后能更快地进入岗位角色, 达到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的最终目的。

具体说来, 按照一般企业会计科室的工作情景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 出纳。

出纳的工作情景主要包括:报销、各种票据填制、与银行之间的往来以及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填制等业务。要想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常用票据的种类及管理制度;日记账的登记、核对方法;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管理制度等。

(2) 记账。

记账岗位的工作情景就是将具体的经济业务反映在凭证上。那么该部分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 主要包括:财产物资核算、投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往来结算、财务成果核算。由于每部分工作情景较大, 可将其再分成若干个小的工作情景。以财产物资核算为例, 可将其具体分为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小的核算情景来进行讲解。

(3) 总账或者主办会计。

该岗位的主要工作情景就是形成财务报表, 完成财务报告, 并对其进行分析。因此, 该情景所涉及到的知识主要是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分析。

3财务会计情景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1) 学生分组。

按照每一个情景需要涉及到的人员数量, 如出纳中的报销环节, 需要涉及到出纳、报销人员、主管人员等几人, 将学生进行分组, 并安排每个学生在该情景中所扮演的角色。

(2) 情景模拟。

首先, 由教师讲解某一工作情景中所涉及到的财务知识, 并提供一系列具体的案例;然后, 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分配到的角色来模拟情景。这样就做到了活学活用, 将所学的财务知识具体运用到了模拟的工作情景中, 既牢记了知识, 又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技能。

(3) 综合考评。

对于情景教学的考评, 应摆脱传统的财务会计笔试的考核方法, 不能仅仅依靠试卷上的题目来评价学生的成绩, 应当结合学生在工作情景中的表现, 综合考量。比如, 学生是否每个情景都参与, 在情景中的角色扮演是否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等等。

在采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改革原有的授课方法, 尽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学生尚未接触过实际工作, 对于具体的工作情景比较陌生。因此, 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财务知识时, 尽量做到生动易懂, 可将某一工作情景做成Flash动画, 演示给学生, 使得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到该情景的财务知识。由于情景教学是由老师指导和学生参与共同完成, 因此,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可忽视, 应尽可能地给学生留有讨论的时间, 将某一工作情景的内容反复推敲消化, 并且结合财务知识, 可讨论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具体的工作是否会有不同。

摘要:财务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之一, 该门课程包含了企业主要的经济业务的核算。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内容一般是从企业与六大会计要素相关的经济业务角度来设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很清楚该门课程的每部分内容应该与哪个工作情景相适应,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灵活地运用每部分内容。因此, 从实际工作的角度, 探讨如何将工作情景合理地引入到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 以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财务会计,情景教学,高职教育

高职财务会计 篇2

摘要: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实现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财会教学中必须突出培养学生的务实能力,操作能力以便培养出工作能力强的实用人才。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会计专业;高职院校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培养具有丰富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能胜任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1 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会计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活动的感性认识,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会计实践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突破。所有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和获得能力。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通常是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然后用例子来论证,教师讲课时再辅之以练习等方法传递会计准则、会计实务的处理。而且在讲课中,教师举例和练习常常采用简化形式,例如,会计凭证的编制及登记“T”型账等,严重脱离实际,导致学生对会计只有一些很抽象的理性认识,缺乏完整、准确的感性认识。会计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业务的实际操作来促进学习,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其特色是在学习过程中成为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这种教学方式是从归纳和操作的角度,而不是演绎的角度开展对某一业务的学习。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系统、全面的操作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对整个会计循环工作有一个总括的认识,使高度抽象化的会计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习兴趣。会计学科内容复杂,高职学生来校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会计知识,所以学习的任务非常艰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教师讲得多,演示得少,使学生听得多,看得少,动得少。因此,学生只凭空记忆,感到枯燥无味,容易失去兴趣。比如:在讲“账户结构”时,教师是在黑板上采用简单的“T”型账,说明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负债类账户的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等,但究竟为什么? 如何登记?业务又如何分类? 通过这种方法很难说清,学生也难理解。会计实践教学就使理论变得很容易理解了。学生如同当上了企业的会计人员一样,感觉新鲜、好奇,因此,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增强了职业意识,强化了技能训练长期以来,会计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重视不够,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整体培养目标。所以,一些学生参加工作以后,虽然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很差,不会制票、登账、结账和编表,甚至看不懂原始凭证。会计实践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比如:让他们分别充当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稽核员等练习点钞、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审批签字等。这就大大缩短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距离。由于他们完全融于会计职业的氛围中,按照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则进行“实战”演习,因而可以学到书本上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写、算、对、报等,大大提高了职业意识,强化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2 目前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实训业务缺少真实感。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主要采用会计实践教学的方式,由于会计实践教学采用的资料大部分是由教师编写的,即使有些资料来源于实际,也必定经过了筛选,所以,会计实践教学这种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与真实的业务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少真实业务往来的立体感。会计实践教学教材给出的资料都是一个模式绘制出的,缺少不同企事业单位会计内容的差异性分析,不能做到触类旁通,往往使学生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安排课时以及教学内容的时候以实践为主。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依旧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理念转变不及时。受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院校所设置的实践课程在总课中所占有的比例仍然较低,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传输,通常是把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灌输给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解决思路,学生只要把数据套入固定的公式就可以得到答案,与复杂万变的现实情况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各岗位的业务内容,更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3)会计实践教学普遍内容简单、教学要求低。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常常是给学生一套企业某年某月的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整个过程缺少“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涉及的内容也往往只是一个企业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包括供、产、销的核算,以及成本的计算。基本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只是培养了学员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员决策应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财务分析能力。学生缺少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财务分析等能力,造成应用能力的欠缺。

(4)会计实践教学实验教材不够完善,实验项目缺乏整体性。由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往往更注重单一目标的通才教育,会计实践教学大多采用产品制造型企业的实验项目,对其它类型的会计主体,如商业、金融业、等实验项目很少涉及。多数会计实验教学的课程只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财务管理、审计、税收、等课程的实习项目非常少。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课程之间、各种实践教学形式之间联系过少,使得单个会计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但对会计综合运用技能较差。

(5)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其所掌握的实践知识以及经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会计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基本上没有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实践。这些教师参加工作以后,受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影响,也难以抽出时间去企业进行锻炼。同时,很多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从而造成了其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缺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由于会计实践教师缺乏操作真实经济活动的经历,使得教师在实践教学上缺少灵活应用、列举实例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不能进行较为合理的解答,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6)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实践教学时, 没有按照会计岗位进行实践,仍然采取的是实践教师拿着一本实训教程,口授完成会计实践的模式来进行会计实践教学,这种会计实践教学环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开展实践教学,很多院校都建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一般配有会计模拟、电算化等实训室,但实验室的配置情况远远没有达到仿真要求,缺乏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验实训需求。多数高职院校也会采用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实地实习这种会计实践教学方式,但由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经常以各种借口不不接收学生实习,就算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也只会让学生简单记记账,并不会让学生接触其实际的财务工作流程,达不到实习的预期效果。

3 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3.1 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对学生掌握实践知识的多少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会计实践指导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实践技能。学校可以向企事业单位聘请注册会计师或者其他财务专业人才为教师进行技能讲座,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学校还可以在不影响授课的前提下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其到工作第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增加会计实践教师的实战经验。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主动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并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到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或者兼职,熟练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积累实践经验,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更好的进行会计实践教学。

3.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

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专业,必须注重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注重模拟、实训、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式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实践环节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来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在实践中来掌握理论,这种方式学生掌握的会更加牢固一些,也可以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更有利于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3.3 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环境

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高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全方位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职能岗位,使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学校还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其经济效益,使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有利于企业与学校长期稳定的友好联系的建立,也进一步完善、丰富了会计实践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以及适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玉荣.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J].会计之友,,(3).

[2]田巧娣.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财会月刊(综合版),,(5).

高职财务会计 篇3

关键词:财务会计 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1 课程地位

财务会计属于微观经济范畴,是将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与企业具体实务相结合的实用性较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一门非纯粹的理论学科。《财务会计》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培养会计职业能力的切入点和重点,也是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参加国家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加深对所学会计知识的理解,强化和提高学生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

2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到底就是教师的差距,所以,打造一批优秀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高素质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高素质技能型会计教师队伍做基础。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针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需要对教师的“双师”素质进行重点培养。在原有“考证”、“师资培训”等基础上,注重培养教师在企业一线的实践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了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一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另一方面有组织、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等单位进行一线培训。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需要指定专人对其进行专门的培养,同时要求新教师每学期听几门课,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职业道德素质,同时学习教学方法、准备教案等。通过以上举措,为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增加青年教师的责任感。

3 改革教学内容,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零对接

建设精品课程,需要以教学内容作为核心和关键,同时也是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效果的先导。在内容选取方面,对于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来说,通常情况下,需要具备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财务会计课程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先进性、课程体系方面,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对接国际会计惯例,对我国最新的会计核算准则进行及时准确地反映,并吸收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做到为我所用,对优秀的教改成果进行积极的整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满足新时期的社会需要。在组织《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方面,需要以财务会计为导向,按照对外报告的会计生成信息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结构,在对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等进行充分阐述的基础上,详细说明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等核算方法,最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界定课程内容方面,选择经常性的交易与事项,经过一系列的学习,能够对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同时需要对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考虑。在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方面,对于真实的会计工作任务及会计工作过程,按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规律,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要对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科学的设计,将教、学、做进行结合,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这一方面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做好实训,进而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在优化和改革教学内容同时,还应改革成绩评价方法, 实行多元化评价。《财务会计》课程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对传统一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不断增加阶段测试。通过缩短考核的时间间隔,提高考试的频率等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平时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知识消化方面,随时了解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阶段性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将期末的考试分数分配到平时,将学生期末承担的风险和压力降到最低。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逐步加大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通常情况下,按照以下方法对本课程进行考核:①考核方式:平时+技能测试+期末测试;②考核比例:课堂提问、讨论、作业以及课程实训等平时成绩占20%;实训等技能测试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4 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结合会计教学特点,《财务会计》精品课程教学应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度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应遵循“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目标导向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种辅助手段,通过开发设计合理的教学项目,设计“教、学、做”一体的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作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在新的实践性教学环境中,传统的教材理论体系被打破,选取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作为需求的切入点,通过对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进行分析,结合会计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对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块进行组织和设计,在《财务会计》的课程中,全面落实每个会计岗位所需的知识点和能力,同时建立和完善出纳、往来结算、材料核算等实务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在教学组织方面,同步进行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进一步使知识及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对于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要按照顺序进行,进而将会计岗位的专业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进行充分的体现;对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进行协同进行,对彼此的结果进行验证;校内模拟实训与代理记账公司真账实训要交替进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某个时期的业务进行模拟,按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要求,让学生以真正的会计人员的身份,同时使用真正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处理经济业务账务,同时编制财务报告等。在校内、校外实现零距离,全面锻炼学生的会计业务,在校内积累职场经验。

5 加大教材建设力度,丰富教学资源

在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教材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建设需要以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包括纸质课本,另一方面包括与之配套的指导书、试题库、电子教案等教材。按照学科进行编写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学校与企业之间对课程教材进行合作开发,结合企业会计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等对教材进行组织,把知识学习、培养岗位工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等根据会计工作岗位要求,进而使其形成统一的整体。在选择教材内容的过程中,要体现典型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设计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在岗位职业分析判断能力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具备在各种工作任务中都能胜任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雪梅.关于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与考核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

[2]娄道凯.关于会计学科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8(6).

[3]熊玉红.高职会计专业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2.

[4]张晓琴.谈财务会计课程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8).

基金项目:2013年安徽省质量工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财务会计》。

基金号:2013gkk019。

浅析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创新 篇4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础会计知识, 属于校内的专业化的技能核心课程之一。其建构是以《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两部分为基本依据, 由会计核算程序与会计核算方法、企业基本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等构成, 在高职院校中, 属于一门专业的必修课程, 学习的教材主要有:《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纳税实务》等。该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定位:学生掌握完整的会计知识体系和熟练的会计技能, 培养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较为突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能够更好地满足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基层会计岗位要求, 符合社会发展的具体人才要求。

2.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 也是一门核心课程。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目标: 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学生逐步全面而准确地掌握会计基本原理与会计核算一般流程;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学生全面而准确地掌握企业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企业财务会计方法; 通过有效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与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将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作为学习与教学的基础, 更好地辅助其他后续课程的教学。但是, 应该注意的是,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目标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而逐步改革变化。

3.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教育教学创新即为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在教育教学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有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总的来看, 教育教学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育创新活动应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展开。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需要创新, 并且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第一, 当前, 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提倡创新教育或创造教育, 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需要创新。第二, 当前,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需要培养适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有能力、全面发展的会计人才, 这一目标的实现, 尚有赖于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开展全方位的创新活动。

4.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创新策略

4.1建构完整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创新策略包括建构完整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具体做法:

4.1.1逐步创新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理念, 形成完整而有效的教学目标体系。例如,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引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帮助学生形成多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1.2研究与建构应用型教材, 最大限度地开发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资源。 例如, 通过企业会计事务的案例开发应用型教材;教师共同商讨与研究形成文字性成果, 建立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4.1.3正确处理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例如, 形成比较先进的“1+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例如, 建构先进的会计仿真实训室, 创设会计学习的真实情境;实现高效校企合作, 形成“校内理论学习—校外实训”的模式。

4.1.4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引入多样的教学方法, 切实增强该课程课堂教学效果。例如, 引入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ERP沙盘模拟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常用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其特点: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化。作用是可以促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理论;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可以引导学生逐渐由注重知识学习变为注重能力提高;可以使复杂的知识学习过程变得更生动具体、直观易学; 可以调动集体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 容易开阔师生思路, 达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培养被培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品质; 可以很大程度上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出现的两难问题, 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 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4.1.5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逐步改善当前的考核体系 , 形成综合性较高的科学的评价机制。

4.1.6高职院校逐步提高财务会计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 , 建立雄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例如, 高职院校开展师资引进工程、人才选拔工程、专职教师与专家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培养工程、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结合的继续教育工程等多个工程项目。

4.2形成辅助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创新策略包括形成辅助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具体做法:第一, 引导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师逐步创新教学理念, 设置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堂教学奠定基础。第二, 引导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师更好地解析教材与挖掘教材, 并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师教学提供较好的实训条件。第三,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师逐步提高素质, 相互合作交流, 组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力量。第四, 引导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师学习与应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更好地创新教学方法。第五, 增设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践平台, 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空间。

参考文献

[1]胡元木, 钟安石, 李斌.高校会计实验教学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08 (19) .

[2]弓秀玲.高校会计教育教学创新技术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17) .

[3]徐永凡.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02) .

[4]卢燕.以案例教学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 (01) .

高职财务会计 篇5

“高级财务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反映改革与发展的会计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的过程。自我院被国家批准为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单位,会计专业被批准为地方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以来,基于校企合作、同类院校、行业专家的交流平台,重新思考了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并进行了定位。从职业能力结构分析,将“精财务、会核算、懂管理、有特色”定位为今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向,创新了“岗课证融通、德技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会计专业重构了课程体系,解构了课程内容,有别于本科教育,以高职学生为主体进行了学情分析。本文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模式传统化”“教学内容准则化”“教学方法刻板化”“学生专业基础差”“学生自学能力差”一系列问题,从优化“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结构入手,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研究,包括: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一、课程改革背景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三大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后接“审计学”“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财务管理”等。在20前,会计核心课程为“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后来随着我院会计专业重点建设改革需要与职业资格考试挂钩,经反复调整与修改将会计专业课程名称设置为“会计核算基本技术”(原“会计原理”)“会计Ⅰ”(原“财务会计”)“会计Ⅱ”(原“高级财务会计”)。该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二上学期,总学时为105,其课时量和课程本身在专业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客观上应形成教与学备受重视的现状。

二、高职院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研究

由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难度大、高职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自身对难点掌握不好等原因,致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下降,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效果。如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达到教学目标呢?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设计重整教学内容,形成“递进式”教学层次

“高级财务会计”之所以称之为“高级”,是因为它专门研究财务会计中的特殊问题、疑难问题、新问题、仅在个别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中尚不成熟的问题,代表了会计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高职院校中至今尚未统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职称考试及就业考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涵盖会计职称考试和注册考试涉及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将来完成从基层财务人员到高级财务人才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考虑课程的衔接与互补,确定教学内容不能贪大求全,应按一定逻辑关系安排“递进式”的教学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更新上应以真实工作过程为载体,以“实践为导向”不断地与行业专家共同设计以真实案例为背景的教学案例,将教学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情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能懂、易学、逼真”的教学效果,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根据会计专业的专业性质及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后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主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以上市公司实际案例为导向,以会计职业活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语的学习情境,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化的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总体包括2大学习情境、9个工作任务(如表1)。

(二)引入职业判断思维,以实践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量涉及需要利用会计职业判断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经济交易或事项,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选择适当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能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1.以实践为导向,充分掌握讲授教学法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首先,在讲解过程中应重点解释各学习情境中的关键专业术语,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外币兑换业务,可以以生活中到银行兑换外币为例引入正题,把专业性强的会计术语变为常见事项,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克服学习畏难情绪;其次,帮助学生理清业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讲授过程中注意“复旧学新”,避免学生因前面专业基础差影响本门课程的学习情绪;最后,抓住问题的实质,注意相关章节之间的关联性,教会学生利用职业判断正确处理业务。

2.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相对难度较大的课程,高职学生仅单方面依靠教师的讲解来理解教学内容,效果不好。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参与性等优点,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连接理论和实践内容,学生在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对实际真实的社会工作情景进行典型化处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互动讨论,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充分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企业合并专题时, 教师可以引入“优酷”与“土豆”的合并案例, 并围绕如果你是“优酷”和“土豆”的财务总监,你将如何对该合并进行会计处理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领会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3.将任务驱动法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实现技能培养目标

教师按照重整后的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任务)即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带动学生学习,借助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将课堂教学改为真实岗位学习,由实训基地财务经理根据任务进行分解,为各组学员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成员分工协作独立地完成任务,最后由各组分别展示任务完成过程并讲解任务解决方案,教师进行点评。提倡师生平等自由地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与学生进行讨论,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还改变了以往传统单向传输式教学,将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思维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同时锻炼了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职业能力。

4.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结合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制作成集画面、图像、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课件,不断研究课件制作的内容,然后不断优化课件使用效果,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能只是将黑板和讲稿换成投影,要实质性地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真正体现多媒体技术效果。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课件的应用和网络的应用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加强应用型教材建设,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仅使用会计职称考试用书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为主要教材的情况,虽然这种教材紧跟会计改革缩小了教学与实际的脱节,但因其在内容设计上过于准则化,缺乏真实企业案例,相关章节没有逻辑顺序,内容难度过大,普遍存在学生自学困难、看不懂教材的情况,应将其作为教学参考书,再开发更适合课堂教学的教材。在教材内容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各学习情境之间的递进关系,引入丰富的实际案例,充分解释每个知识点,增强趣味性,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作为“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建设的主体思想,从独特视角将企业特殊经济业务全面、立体地呈现给学生,形成“以用促学、学用结合”的新局面。

(四)改进现行考核体系,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考试方法上打破了以成绩来决定学生素质高低的评价方式,采取校内外双渠道考核方式,将终结考试与过程考核有机融合,除传统的出勤和课后作业以外,还把实习基地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团队表现等均纳入平时成绩范围,合理设置了各个部分的权重比例(如,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40%+终结性考核成绩×60%),更加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利用职业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出现以往学生靠期末“突击”就能通过考试的现象,使学生真正对课程内容达到“弄懂、学活、会用”。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价与督促,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高职财务会计 篇6

关键词: 财务会计    教学改革    创新思维

伴随社会的进步,现如今社会及企业对于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探索更加适用于社会及企业发展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迫切。因此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育者就需要进行更多探索,不斷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模式,从而促进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的教学改革。

1.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落后,不能紧跟时代步伐。

现如今阻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最大障碍就是落后的教学观念,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但如今随着社会进步,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发生变化,以往传统的纯技术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及企业单位的需求。随着先进管理经验的引入,社会及企业更多的需要的是能够拥有团队协作能力及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落后的教育观点导致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及企业发展需求,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1.2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职业教育改革的一大关键点在于教学方法的丰富,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培养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以往教师讲授学生自学的传统教学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学生更加渴望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更多互动,而教师一味进行传统模式的教学势必阻碍学生发展。可见这种缺乏交流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积极性,阻碍学生发展,同时严重影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改革,更加不能满足财务会计教学的创新发展需求。

1.3实践状况不佳,教学实用能力太差。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值得教育者重视的,可是如今高职院校在财务会计教学实践方法缺乏统一指导,导致教学实践过程比较混乱,一些高职院校无法正常区分实践与实习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实践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教学实践。财务会计需要的是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在学好理论的同时进行针对性训练,而这种缺乏实践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阻碍学生的进步。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把更多的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推进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对策

2.1改变传统观念,改革教育思想。

针对现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就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要和社会发展需求有很好的联系,以使教学能够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变化。改革不能忽视传统的财务会计人员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同时应培养学生具有更加良好的协调能力。针对企业对于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重的现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及学生应对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同时推进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育改革向前发展。

2.2丰富教学方法,满足教学需求。

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对于不能类型知识的不同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进行教学改革是就应该将传统的讲授教学的方法与最新的案例分析教学法、情景再现教学法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日常教学,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相互融合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增强知识的实用性。此外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掌握的情况,必要的课堂测试要合理开展,不过不是传统的检验方式,而是采用一种新形式。例如让学生具有情景再现能力,让学生将所学东西展示出来,通过这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知识掌握能力,从而满足教学需求。

2.3重视学生实践,增强教学实用。

没有实践的教学只能培养出来单一懂理论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改革就应该在实践环节下工夫,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及完善学生实习平台,在教学的初期就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在早期制订一个正确的学习计划。同时不能忽视教学的实用性,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比如就可以将教学的场地搬离课堂,在不同环境中进行教学。这种不断变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上岗前学到上岗所需的专业知识,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财务会计从业人员。

3.结语

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教育改革在于更多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发挥职业教学的特点,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因此在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的改革上就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从而促进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商倩.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278.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篇7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新型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鼓励, 提倡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如在讲解“材料生产销售业务”时, 让学生以生产企业为对象探讨生产销售过程中会涉及哪些相关的经济业务, 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形象鲜明的场景, 运用一些现代化设备,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如在讲解“现金业务和银行存款业务”时, 可设计一个虚拟的单位, 设置出纳岗位, 让学生自己填制支票、汇票, 办理有关银行存款结算业务, 登记日记账,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业务。通过岗位情境模拟, 学生能够掌握出纳岗位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 而采用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方式为教学理念;同时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去解决问题。

首先要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 使学习变得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整个过程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 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资产负债表”时, 可提供某个企业某年的总账和明细账等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完成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任务。让每个小组如临其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 是将教材中一些相似或相反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其中的异同, 进行区别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孤立的、零散的知识整合到一起, 引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东西, 做到了一目了然, 进一步巩固了基本理论和知识。如在讲解“金融资产”时, 可以把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三者进行对比。采取对比教学法, 可以加深学生印象, 帮助他们梳理和整合相关知识点, 以便做到融会贯通, 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ERP沙盘模拟教学法

ERP模拟沙盘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 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它是以一套沙盘教具为载体, 模拟了企业运营的职能中心 (包括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 , 各中心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环节, 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方案、组织生产销售等活动中, 掌握管理规律,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提升综合能力。目前, 会计实训设计内容单一, 通常是给定某个企业及相关资料, 学生按部就班的操作就可以得到最终的结果, 而ERP沙盘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教师应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等, 最终做到教学相长, 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指导水平。同时增加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 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总之, 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辅相成地体现在整个教学中。通过这些多样化方法的综合运用, 能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伍少金.对高职高专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12)

[2]宋俊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 (3)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篇8

1 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

1.1 课程内容分析

现有的高职院校对于财务会计课程所用的教材基本上还是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具体项目展开, 以会计报表的编制作为终结, 详细阐述了企业的供、产、销及利润分配环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方法。由于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特别多, 要在较短的时间要完成其大量的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 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得不到相关的锻炼。学生每节课都在忙于单调枯燥的相关业务核算, 看不到会计学习的乐趣, 从而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压抑。

虽然高职教育一直都在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 但由于这门核心课程内容多又杂且时间又安排得比较紧, 对于每一单元的学习, 能够做到实践教学的确实很少, 只有在学完整门课程以后, 才会有一个综合性的实训, 从而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并不能很好地结合, 也让学生学得枯燥且难以理解。在此我们应该进行反思, 没有一个好的教学思路及整体设计, 是不能学好《财务会计》这门核心课程的。

1.2 教学方法分析

现在财务会计教学课堂上, 主要的用的教学方法还是讲授法, 根据老师的一段文字描述来说明一笔相关的经济业务, 当然学生也根据老师的文字描述中去想象这是一笔什么样的经济业务, 然后依照教材要求地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在这情况下, 学生是不能很好地理解业务, 且学生仍然会对业务涉及的相关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流程一无所知。当然现在也有一部分高职院校上专业课的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上课, 将一些原始凭证和业务流程以较为生动的方式播放出来给学生看, 让学生观摩, 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但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的进行相应的原始凭证填制, 没有将真正的业务流程进行体验, 虽然在课堂上或者在考试时会写相应的会计分录, 但是到了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还是满脸茫然, 不知所措, 如给一张支票, 不知如何动手, 这样我们也必须反思, 教学方法需要改革。

1.3 考试方法分析

现在财务会计教学检验的结果, 一般高职院校就是看期末考试的成绩, 而该课程的总成绩一般就由期末考试的成绩和平时表现情况按一定的比例来形成, 而期末考试一般都采用闭卷的理论考试, 这样就让很多学生在学财务会计过程中死记硬背, 不能很好地理解相应的经济业务, 到了实际工作中就不能灵活地运用, 这样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 我们也必须反思, 在财务会计考试方法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2 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2.1 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对财务会计教学现状的相关分析, 我们对该课程设计进行了相应的思考,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和会计职业岗位的设置, 将《财务会计》课程设置成若干 (如14个, 包括会计业务流程;货币资金业务;往来结算岗位业务;存货核算业务;固定资产核算业务;无形资产核算业务;投资核算业务;税费核算业务;职工薪酬核算业务;筹资核算业务;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业务;债务重组核算业务、财务报告的编制) 个教学项目 (即教学情境) , 也就是14项综合能力, 再将每项综合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项能力 (工作任务) , 然后将每一工作项目 (综合能力) 为一基本模块, 每一模块与特定的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 采用综合化与模块化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根据各教学情境, 围绕工作任务, 以实践知识为主,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突破课程内容理论化的局限, 其理论知识以“满足实践操作”为选择标准;在课程内容排序上, 突破课程内容排列系统化的不足, 而是以任务的难易程度而不是知识的逻辑结构排序;课程目标从“掌握……知识, 具备……能力”的模糊要求转向“会用……知识做……事情”的具体要求;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法、项目导向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主;对教学的评价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为依据。

2.2 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1) 课程内容的组织。

财务课程应该以会计岗位与会计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在邀请会计专家对会计专业所需要的岗位群及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市场调研, 以就业为导向, 重新整合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论教学知识及岗位技能要点, 明确各岗位所必需的核心技能, 将各工作岗位的核心技能归类形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贯穿到课程教学内容中, 实现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工作岗位技能的无缝联结。

(2) 实践教学的完善。

强化《财务会计》课程实验与实践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是:学习完毕每一个会计岗位的理论知识点及岗位的核心技能, 就将该其岗位的各项任务作为一次实训项目进行实际操作, 以达到边学边练, 边练边学, 做到“教、学、做”一体, 培养学生的会计岗位技能。

2.3 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教学方法是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联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 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其具体的教学方法改革目标为:第一, 改革传统的教学主体观,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 师生互动的现代教学观。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第二, 改革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目的观, 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转变;教学由强调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变, 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个性发展。

根据其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 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 案例教学法。

通过教师对案例的指导分析, 能够增加学生分析及处理会计事项的能力。

(2) 讨论教学法。

要加强课堂讨论, 以便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和理论分析能力。问题讨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 发掘学生的内在智慧。

(3) 项目教学法。

我们将按会计岗位设置项目, 按项目进行授课, 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

(4) 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每个会计项目中, 按各岗位职责确定若干工作任务, 以培养学生在其岗位中应承担各项职责的意识。

(5) 仿真业务教学。

采用仿真的业务, 让学生在模拟实训中能处理实际工作问题, 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4 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考

考试方法采取以“能力为中心, 综合测评”的方法, 所谓“以能力为中心, 综合测评”是指根据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 采用课堂、作业、模拟实习、项目实训、考试等方式分别对学生进行测试, 最后形成学生综合成绩, 力求客观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于作业的完成, 将采用开放式的平台, 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与互动;模拟实习将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 采用的原始单据应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处理方法进行核算。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模拟实习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其中模拟实习成绩在总成绩中要占相高的比重, 旨在考核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能更好地适合企业的需要。

2.5 教材改革的思考

结合会计实际工作的情况, 由上财务会计的专家与企业专家共同来编写《财务会计》教材, 建立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会计岗位设置各教学项目, 相应项目设置具体任务的一体化教材。按上述建设原则所建设的教材体系是个动态的教材, 它可以始终保持教材结构和内容的适用、新颖。

3 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特色

3.1 突出职业能力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

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打破教材的理论体系, 以每个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为切入点, 以岗位调查和素质、知识、能力的分析为依托, 按照实际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来组织, 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 把每个会计岗位的各项任务落实到《财务会计》的课程中,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2 强化模拟实训、技能达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我们强调“仿真、实用、会做”, 通过财务会计实训, 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上岗操作, 大大地减少了企业的岗前培训成本。

3.3 课程教学与学生考证相结合

将财务会计教学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内容进行有机融合, 进一步方便学生考试复习, 提高证书取得率,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 我们应本着实施“会计岗位→岗位核心技能 (工作任务) →岗位核心技术点 (包括岗位业务知识点和岗位核心技术点) ”的教学流程, 力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结合紧密, 使课程内容更加合理, 从而体现会计岗位的针对性、实用性。培养学生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管理素质, 达到让学生扎实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具备处理企业会计事项的实际能力, 全面地掌握各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并拥有更好地履行其岗位职责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各行业各所有制类型企业的资金核算、资金监督、资金管理的实际能力, 培养成为企事业单位从事出纳、会计和财务岗位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而寻找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使学生能在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中, 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

关键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姜雪梅.关于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与考核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 (3) .

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施 篇9

(一) 高职会计

高职会计专业是以培养具有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为主的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人才, 是为各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能胜任各行业第一线会计职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会计人才。企业的管理与运作需要记录、比较和分析经营活动信息, 会计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各有不同, 错综复杂, 因此一线会计职业岗位需求的是熟练会计核算操作技能, 熟悉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的会计人员。而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哪个行业哪个企业是不确定的, 这就要求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 除了训练学生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外, 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思维, 具备会计职业综合素质, 使其具有会计职业分析、判断能力, 具有融会贯通、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让学生熟悉职业环境, 强化实务操作。现行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 从教育部的学科规范要求到各高职会计院校的教学计划中, 都强调了实践教学。但因企业财务的保密性和岗位设置的唯一性等学科特点, 会计专业不可能同工科成建制、大规模的在企业从事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只能从课程体系设计上考虑。而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一直沿袭本科教学, 课程多从会计管理的宏观角度设计, 理论与实践脱节, 使得教学对象的专业技能、专业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 造成用人单位在会计人才市场上四处寻觅熟悉会计操作实务的从业人员, 而大量的会计专业学生因不具备实务操作技能, 难以就业的两难局面。当务之急, 要解决会计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矛盾, 根本途径在于分析会计岗位职业能力, 将会计职业环境融入课程设计中, 对课程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1) 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 是将各类课程按知识内容的顺序分阶段排列, 形成各门课程相互衔接又各自为政的教学体系。到目前为止, 这种课程模式仍是大多数职业教育的主流课程模式。学科系统化课程的逻辑性、学科系统性强, 但忽视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2) 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模式。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模式, 是按照教学理论确定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方法, 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学生认知能力、一般行动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把有效的学习过程作为主导思想。该模式注重以学生学习为导向设计课程, 但由于学习内容与职业行动的联系不够紧密, 无法提供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工作经验。 (3) 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模式。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模式, 是建立在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基础之上的课程开发模式, 主要以起源于美国, 在北美和澳洲等地得以推广的Cbe (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 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 模式为代表。职业分析导向课程模式的特点是以满足产业和雇主对学习者要求为基本原则, 以职业分析为起点, 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案, 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是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 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20世纪末, 人们认识到, 职业能力除专业能力之外, 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因此,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逐渐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设计能力, 将“工作过程中的学习”与“课堂上的学习”合为一个整体。所谓“工作过程”, 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工作程序。每一工作程序一般由工作人员、工具、产品和工作行动四个要素所构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 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一种课程方案。它强调通过各项实践行动, 让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

二、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的现状及弊端

(一) 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现状

目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 是本科财务会计教学的翻版。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强调技能培养, 强化会计实践教学, 但多数先理论教学再围绕理论知识进行实践, 理论与实践课程并列。现行财务会计课程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知识体系为排列顺序, 分章节阐述各要素中各会计账户所反映的经济业务, 最后归结到财务报告。现行财务会计课程架构体系的思路是以财务会计的最终目的———财务报告信息作为起点, 追溯会计信息的形成, 侧重于会计反映信息并参与经济决策的工作结果, 忽视了会计所反映经济信息的来源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分类反映的系统化工作过程。

(二) 现行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弊端

现行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偏重理论的系统性, 不易学生理解与掌握。现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 在架构体系上将系统的六大会计要素信息分解到单个、零散的会计账户信息, 从而针对一个会计账户涉及的所有经济业务归类讲解。如把资产项目中存货这一系统、抽象的会计信息分解为原材料、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库存商品等多个会计账户, 在原材料一个账户中既讲述各种形式的材料采购业务, 又阐述发出材料的业务。这一教学思路, 要求授课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而高职学生多喜好形象思维, 由于缺少实践认知, 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熟悉, 这种由抽象到具体、化整为零的教学思路不易学生理解与掌握。 (2) 抽象学习, 脱离会计职业情境。现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中, 学生学习会计要素、会计账户等会计知识的过程是抽象的、被动的, 与实际工作中会计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 记录、反映企业日常采购、生产、销售等具体经济业务的职业情境相脱离, 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 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不是带着任务去学习, 为完成任务而主动获取知识。现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事实上, 部分高职学生开始学习基础会计时, 讲述形象、具体的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记账方法时, 兴趣高、学习成效好, 但步入财务会计学习时, 知识过于系统性, 会计核算方法多而复杂, 难以形象理解, 则对会计产生了畏惧与厌倦。 (3) 教学重复、耗用课时。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是复式记账法, 即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 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记录, 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现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中, 以会计要素及会计账户为线索教学, 必然导致讲述先购料后付款等类似赊购的同一项经济业务分别在资产的原材料、周转材料等会计账户与负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多个会计账户中分别阐述, 将同一任务内容分割成两个部分讲解, 教学重复, 耗用课时。由上可见, 现行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存在弊端。高职三年制教学计划学时少, 学生又倾向于形象、具体思维, 其思维与智力类型有别于本科等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因此, 高职教育中的课程设计, 首先应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与职业能力的分解, 根据能力培养需要安排必备的专业知识, 重构课程架构体系。其次, 在课程组织中, 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感性认识所学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 知道需要做什么, 如何完成工作任务, 完成任务需要获得哪些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最后, 在课程设计中合理选择传授知识、技能的载体, 在典型工作情境中借助载体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边做边学, 边学边做”。

三、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主要的创新点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1) 工作过程为导向、企业业务链为架构体系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 会计服务于管理, 是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资金运动的记录与反映。会计核算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密切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筹资、生产、投资活动及生产过程中的采购、生产、销售业务是环环相扣, 周而复始, 这些业务类型不同但都涉及资金运动, 财务人员需要配合各业务部门办理相关资金结算, 并及时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会计这一核算工作过程是财务人员通过分工与协作, 日常及时核算企业的资金运动, 定期计算经营成果并报告会计信息的系统化工作过程。因此,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 企业业务链为架构体系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是以企业的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对外投资等会计工作对象为主线索 (也可称为纵线索、空间线索) , 按会计核算工作中典型的日常业务会计处理与期末事项会计处理为时间线索, 区别出纳、会计等不同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多维性课程教学方案。该教学模式, 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和会计工作岗位的职业情境中, 认知职业环境, 接受会计核算任务, 与他人分工与协作, 逐步完成各种类型经济业务的核算。 (2) 企业业务链架构体系的会计专业理论基础。截止目前, 学术界对会计的认识可概括为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一种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本人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对象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资金运动 (也称价值运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不断处于循环与周转中, 企业资金在运动过程中分别采取了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的形式, 时间上不断继起, 空间上相互并存, 循环往复, 周而复始。企业资金运动具体反映的是企业供、产、销业务链条, 一个链条连接着另一个链条, 企业管理的实质内容是业务链中的价值管理, 会计就是对企业业务链中的价值记录、计算、反映与分析。财务会计课程的定位则是传授学生如何记录、计算业务链中的价值运动, 获得会计核算的专业技术能力。 (3)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指导思想。目前, 现代企业和社会已经步入到以过程为导向的综合化运作时代, 除专业能力外, 劳动者的核心能力和个性特征方面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中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必须针对“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来开展, 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统一, 建立起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直接联系。即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目前欧洲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指导思想, 也是我国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倡导思想。工作过程为导向、企业业务链为架构体系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正是“设计导向”职业教育思想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本教学模式特点是“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式教学”。

(二) 高职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

工作过程为导向、企业业务链为架构体系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与在现行会计要素架构体系的教学模式解决的均是如何对企业日常经济业务记录、反映的问题, 只是在阐述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逻辑思维。针对高职会计教学特点, 高职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先进性: (1) 高职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实用性。一是将会计学习置身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职业情境中, 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若把会计信息与会计核算比做成品与零部件, 则企业业务链架构体系的思路是先从零部件生产后到组装成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犹如亲临企业, 由始至终的参与经营管理全过程, 在工作过程中为了行动而主动学习。该模式将学习融于职业情境中, 贴近实际工作过程, 更容易高职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二是利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思维训练。会计日常核算业务是面对企业各部门、各业务链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首先分析、判断收到经济业务类型, 再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予以记录, 最后归纳、对外反映会计信息。企业业务链架构体系体现了这一具体、形象的会计工作过程, 引导学生形成专业思维。企业业务链架构体系教学模式中,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对同类不同形式业务进行归纳, 举一反三, 训练学生形成会计专业思维, 能够触类旁通, 灵活处理复杂多样的会计核算工作任务。三是理实一体, 边做边学,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会计核算是典型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现行的会计要素教学体系先学习抽象的知识, 再通过实训掌握操作技能, 先由教师填鸭式向学生填充知识, 再在单独的实训课程中让学生感受静止、枯燥的操作训练, 不仅浪费课时, 而且将技能与知识割裂, 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本教学模式保持课程学习中工作过程的整体性, 以典型任务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技能知识, 让学生亲自实施, 获得工作经验。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 (2) 保持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致性。财务会计课程的前序课程会计基础教材中, 采用的是筹资、采购、生产、销售、经营成果计算的架构来讲解复式记账法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审计, 无论在教材还是实务中也采用业务循环审计。企业业务链财务会计架构体系与会计专业其他课程前后衔接, 体系一致, 更利于高职学生会计专业思维的形成与培养。 (3) 企业业务链财会教学模式的前瞻性。随着经济的发展, 价值链管理的理念已深入企业管理实践中。价值链管理理论认为, 每个企业都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 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现出来。企业的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价值链上的环节。在这条价值链上, 伴随着物流, 还有信息流、资金流在物流运作上的流转。会计核算就是对价值链上的资金流及时、时时反映。价值链管理以作业为载体, 管理趋向作业管理, 业务链架构体系与此思路相吻合, 是价值链管理理念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与应用, 具有前瞻性。

四、高职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 技能和知识定位———会计核算能力和核算方法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目标:会计核算能力、成本计算能力、纳税申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以及审计鉴定能力。其中会计核算能力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 是获得其他能力的基础。财务会计课程定位就是传授学生如何分析、判断不同类型经济业务, 获得会计核算工作所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核算方法与技巧, 并知道应与哪些业务部门沟通与交流, 如何与其他会计人员分工协作完成会计核算工作。

(二) 企业业务链课程架构体系

工作过程为导向、企业业务链为架构体系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是兼顾工作对象、工作程序、岗位等多维工作逻辑线索而设计。因此, 企业业务链架构体系搭建采用“1+3”的框架结构, 与会计工作岗位、会计核算工作程序等工作特点相融合。“1”即会计基础工作;“3”指会计日常核算、期末会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 (1) 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核算按照“管钱不管账, 管账不管钱”的牵制原则, 分为出纳、会计两大职业岗位, 出纳负责企业资金结算的办理及资金的日常管理, 会计负责各项经济业务的记录与反映。无论企业经营管理中哪一项目一般都会涉及资金结算与费用的发生。因此, 企业业务链架构体系中首先提出各业务链中均涉及的会计基础工作内容。会计基础工作主要项目有: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出纳岗位的业务办理、资金结算业务的核算与日常经营费用的核算。 (2) 会计日常核算。会计日常核算是企业业务链架构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按照企业周而复始的筹资、生产、投资三大活动及采购、生产、销售的生产经营内循环业务链设计, 将会计核算工作融入与其密切相关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职业情境中。每一业务链中, 对同一类型经济业务的不同形式, 一一列举, 分别设计典型任务。如在采购业务链中, 按采购业务的付款方式, 分别以现款采购、赊购、预付款采购等多种任务形式提出, 通过相关必备会计核算知识的介绍, 指导学生完成各项任务的具体核算。会计日常核算中的主要项目有:筹集资金的核算、生产准备的核算——长期资产购建、生产准备的核算——材料采购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的核算、对外投资的核算。 (3) 期末会计处理。会计采用分期核算, 每到会计期末, 会计人员要例行财产清查、财务成果计算以及利润分配等期末会计事项处理。业务链架构体系将会计日常与期末不同的核算工作分别阐述, 突出了会计日常核算业务复杂性、期末核算业务同一性的工作特点。会计期末处理的主要项目有:财产清查的核算、资产减值的核算、利润形成的核算、利润分配的核算。 (4) 财务报告。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反映会计信息, 形成财务报告。业务链架构体系中财务报告侧重于对日常会计账户信息的归类反映, 将单个、分散会计信息分类归纳, 系统反映, 更符合学生接受新事物由点到面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认识规律。

(三) 典型工作任务的组织

工作过程为导向、企业业务链为架构体系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采用典型工作任务方式来组织实施。以企业业务链架构体系为前提, 提炼不同企业不同类型核算业务中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作为典型任务, 按照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的环节组织教学。首先简要描述相关业务活动, 让学生接受工作任务;其次分析完成任务的关键点;第三传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知识;最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完成任务, 获得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 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2]阎达五、于玉林:《会计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高职财务会计 篇10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六个方面内容: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 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鼓励使用优秀教材,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 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

财务会计做为高职院校的一门专业课, 是将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与企业具体实务相结合的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但由于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 时效性强, 内容较多、枯燥, 学生难以理解。如何做好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精品课建设, 如何把它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纯理论知识的灌输转变为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这是高职院校必须研究的课题。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高[2003]1号) 精神制定评审指标。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七个方面。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参照这七个评审指标做好各项工作。以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 在对财务会计进行课程定位时,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财务会计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到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素质与专业素养, 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且财务会计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如前面要开设基础会计、税法等课程, 后续开设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实验等课程。课程的设计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在内容选取上, 要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选取教学内容, 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程内容的界定上一要选取一些经常性的交易与事项, 学习之后能完成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核算;还要考虑内容的难易程度。

在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会计工作任务及其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比如, 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 总论, 通过这一部分学习, 学生应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作用、结构及各构成部分的基本含义和相互关系。第二部分,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通过这一部分学习, 让学生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与账务处理。第三部分,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与分析,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主要会计报表的意义, 掌握其编制方法, 并能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同时要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做到教、学、做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这一方面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要特别注重, 做好会计实训, 使它能真正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教材及相关资料。选用先进、适用教材, 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 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模式设计上,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会计课程的实训与工科课程的实训有很大的差异, 特别是想要到企业实习, 难上加难。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 企业一般都不愿意让学生到企业进行会计实习。因此, 采用何种方式实习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亟须解决的问题。除了传统的手工模拟和会计软件实训外, 可考虑采取与会计代理记账机构合作的方式解决会计实习问题, 有条件的院校也可以考虑建立模拟企业进行会计实习。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案例分析的方法, 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但如何能很好地开展案例教学, 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 这是我们应该探讨和学习的。

在教学手段上, 应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的力度。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 能达到以下效果: (1) 提升了情景教学的效果, 学生能够在学校的会计实验室直接使用各种财务软件, 这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熟悉企业情况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其方便、快捷、高效、直观的特点已普遍为课程组老师所接受, 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不再是信息唯一的提供者, 而是信息的组织者, 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多媒体软件的广泛使用为课堂教学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化繁为简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教育部的要求, 课堂面授课时减少, 一些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案例材料以及参考文献等辅助教学材料难以在课堂上全部讲授给学生。因此, 教师可采用提供给学生资料名称或搜索途径, 由学生自行查找, 再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扩充教学内容, 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下,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网上答疑会成为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 (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取得实效。

四、教学队伍

教学队伍在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年龄结构等均要求合理。同时, “双师”结构、专兼职比例,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 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的主体。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及本学科的发展, 是学科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主要依靠两方面: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学历水平;二是积极地创造学习交流机会, 让教师能走出去, 将最新的学科成果带回来。会计学科的不断发展, 要求本学科教师能够迅速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及时进行充电。我们应积极创造各种学习机会来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水平。

另外, 还应提倡以老带新, 带动教师队伍的共同进步, 如教学团队集体搞科研、集体备课, 统一教材, 统一课件、教案、试卷、大纲、评卷。

摘要:2003年国家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以来, 课程建设在各高职院校受到普遍重视, 建设精品课程已成为建成一流高职院校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 打造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 进而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文章基于参加国家精品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后在财务会计精品课程的一些体会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等几个方面论述精品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赵筠.关于高职院校《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会计之友, 2008, (11)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Z].2008.

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研讨 篇11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的定位不够科学准确,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错误倾向:一种是对会计知识与非会计专业的内在联系认识不清,采用的仍然是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一套老方法,实行的是无差别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教学对象所学本专业的特点。另一种认为,对这些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略知一些会计概念,会看报表就可以了,因此,给他们上的“会计学”课程,只是简单地讲一个会计专业相应课程的简化版本。就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讲,总以为这门课教的内容是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反正自己不会去记帐”,所以,学习这门课的劲头不足。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面向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面临着尴尬的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与时俱进,重新定位其教学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的非会计专业来讲,会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懂会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他们将来的工作定位绝大部分不是专门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如审计等),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需要生产会计信息,但需要具备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以控制和决策能力,就是要知道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尤其是会计报表上所反映出的会计信息,能够读懂报表、分析报表、运用报表。因此非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应该涵盖于两个方面:①懂得本专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如何在会计核算(或会计资料)中体现;②能通过财务报表知晓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对企业经济活动状况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测能力。使学生树立会计思想和思维方式,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生成的,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抉择,并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2加强教材体系建设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必要载体,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主要资料。教材选用的差异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差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纵观各个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选择“基础会计”类教材,一种是选择“会计学”类教材,大多摆脱不了编写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材的思想束缚。主要表现为:①编写指导思想未变,仅在原有会计教材基础上小打小闹,并未根据其学生本专业要求进行;基本上是会计专业的教材的减缩本,其中会计业务的处理所占篇幅较大,过分注重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介绍,而涉及会计信息分析及应用的内容很少。在教材的难度深度上,以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标准来要求非会计专业,偏难,不太适宜非会计专业的教学需要。②编写体系未变,还是按照传统的“管理活动论”的会计专业教材编写,少有是按“信息系统论”编写的,均不适应教学目标定位的要求;教材的选用没有体现专业特色,不能体现出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对开设这门课程在教学目的上的不同要求。目前的教材更注重介绍“如何做会计”,在结构、内容等方面也不能体现出非会计专业的特点,不利于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环境的变化较快,我国会计准则逐步向国际惯例接轨,会计相关法规、制度、知识也随之加速更新,新的财经法规、会计准则不断推出,知识更新的周期相对缩短,这些都应在使用的教材中及时反映,而会计教材的编写远远落后于其更新速度。选择教材时,应本着课程体系科学、教学内容充实、反映最新学科内容、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的原则,选用与非会计各专业密切相关的,跟踪学科发展动态的完整的新的教材和权威的教材。

3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

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的决定了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雷同于会计专业。传统的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教育没有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没有根据各专业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会计教师对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等缺乏必要的了解,致使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基本相同,无法体现出非会计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要求,缺乏特色和创新,针对性不强,内容的完整性也有一定的不足。因此,对非会计专业而言,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内容不应该照搬会计专业的内容,讲一个简化版本的教学内容,不应该过于侧重会计核算,课程教学内容狭窄,但也不能面面俱到,处处蜻蜓点水,致使教学内容相对肤浅。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立足于他们是未来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突出如何分析利用会计信息的教学重点。

具体来说就是强调财务会计为决策提供信息的功能,以及会计控制的功能;应让学生以会计规范为基础,以会计报表为目的理解会计原则和实质,增强学生利用会计信息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内容上也应与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主要讲授簿记方法不同,重点应是讲授会计学概论,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假设、会计循环、会计报表等内容,还可以结合各专业的特色,从优化资源分配的角度来讲授财务会计,使学生理解会计策略可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可以专设相关章节,以满足其需要。同时应强调综合性和完整性,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对会计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4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教学方式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管理和决策的实际能力,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应针对非会计专业各专业的特点,结合师资等情况采用适合各专业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的“会计头脑”,可实行以案例教学为主、课程相互融合、师生“互动的”、注重管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思路和能力的培养比单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这就必须在会计教学中增加启发性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会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用或自行设计能配合理论教学的相关案例,通过剖析会计案例,通过案例的呈现和教师对真实、生动、典型案例的分析、评价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可加快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会计教学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王耕,金铭,李志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5,6:26-27.

高职财务会计 篇12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要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办出特色, 其关键是要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 根本落脚点还是在课程上。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应如何改革,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一、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一) 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

高职高专属于高考招生的第四批次, 有的高校还可以自主招生, 高考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不用参加高考) , 所以文化课基础相对较低。

(二)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六十分万岁, 多一分浪费”很多学生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认为只要在校, 每门功课达到六十分, 就可以无忧无虑度过三年的光阴, 然后拿到毕业证, 万事大吉。

二、《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 内容多且难度大。

《财务会计》课程的主体内容是属于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 覆盖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一般而言, 《财务会计》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中的日常业务都会涉及到, 体现了《企业会计准则》的主体内容。该课程的内容丰富, 知识多且杂, 所以, 实际教学中, 有具体课时的限制, 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解, 传统的单向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 知识更新快。

《财务会计》课程中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主要来自《企业会计准则》, 但准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正逐步接轨, 所以修改属于常态。如:2014年1月至3月, 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 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等会计准则。

(三) 实践操作强。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进企业从事具体的实务工作, 实践性很强, 学以致用十分重要。所以会计工作的特点要反映在《财务会计》的日常教学中, 在讲授理论的同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三、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过于理论化。

课程大多是由会计准则, 或会计制度转换成教学内容, 没有结合学生特点, 因材施教。以我所在的学校来说, 专科生财务会计在大一下半学期开设。对学生来说, 刚学习完基础会计, 还没学明白, 又开始了理论化很强的财务会计, 一方面会感到迷茫, 另一方面感到上课很枯燥, 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点在上课时感受很深刻, 很多学生基础会计掌握不好, 导致财务会计课程很难开展。

(二) 理论和实践有较大差距。好多学生学完了财务会计, 都不清楚自己到底学了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教学内容实践性差, 理论和实践脱节。在讲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时, 我把一个实际工作中的例子带到了课堂, 在编制调节表时, 明显能感到学生的困惑。所以说, 理论和实践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的。

(三) 专业课程设置遵循本科模式, 缺乏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

在目前的高职高专会计学课程中, 从教材选择, 到上课方式、讲授内容, 再到实践课, 大多遵循本科模式, 没有根据专科生的特点, 设置课程, 特别是财务会计的实践课。所以, 专业教育要突破传统的“本科模式”, 增加配套课程技能训练课程, 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四) 教学方法陈旧。

现阶段的教学还是采用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以教师的讲为主。针对现在90后的学生特点,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方法

(一) 编写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教材。

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 所以应在教材上有所区分。对于专科学生应开发适用于专科学生的重理论更重实务的教材。比如:教材的编制不从库存现金, 到财务报告的顺序来安排, 而按经济业务流程从企业设立之初筹集资金开始, 到编制财务报表的顺序来安排, 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 了解企业是怎么运作的, 加深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上, 按岗位进行理论学习, 每一个岗位都以案例作为载体, 任务驱动教学。根据岗位不同, 执行相应的任务。如:岗位出纳, 任务是银行结算、记账凭证的编制、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的登记方法等等。

(三) 打破常规教学顺序, 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和实际操作一体化”的专业人才, 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无缝式对接,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但实际情况是, 现在大多数高校对专科生的培养还是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 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文认为,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或程序应进行创新, 顺序应该是:在课程开始时先培养学生的岗位认知, 到企业去亲身感受职业气氛。在教学过程中, 进行岗位式教学, 且每个岗位都设置小的案例让学生独立去思考, 结合案例进行准则的讲解。在期中, 学习税务岗后, 进行综合实训。实训后讲授财务报告。这样不仅可使学生, 感到新鲜, 而且在实习过程中, 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发现问题,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 进行后续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主动去寻找答案, 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五、总结

为适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等院校应始终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培养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 以“基础充实、理论够用、以实为本, 以能为上”的主体思想为宗旨, 在《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 始终把握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技能。

摘要:《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是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学习, 是为企业的日常核算服务的, 是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的基础,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技能, 本文对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究。

上一篇:煤矿变压器节能下一篇:农业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