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

2024-08-07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精选12篇)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 篇1

知识时代就是经济时代, 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在经济市场上发挥着重大作用。由于中国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变大, 因此, 现在正是对会计教学改革的最好时机。本文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开展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特点

1. 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课程内容没有定型

成本会计专业培训课程, 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成本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区分不清, 如成本会计工作培养是财务会计培养目标的一部分, 成本会计是由预算、决策与控制和评价的能力组成, 财务会计课程目标培养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疑问在专业界存在很多争议。由于成本会计培训课程目标大不相同, 因此导致在教学课程内容方面产生不同。在其专业的学术界,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成本会计归属的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财务会计提供信息的成本, 基于这一观点, 内容相对简单化, 成本会计就是成本核算、报告, 从而进行提出计划和分析成本。第二种观点是成本会计归属于管理会计, 成本管理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基于成本核算理论的基础上, 上述内容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估及其他内容。

2. 实践教学基础薄弱, 教学效果不理想

成本会计课程对教师专业水准的要求比较高, 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有很强的成本会计实践和成本管理能力。高校教师中, 部分教师既有丰富的实践或工作经验, 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也有一些教师不具有上述实践和教学的经验, 在实际的生产工艺过程中, 生产组织对成本会计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够了解, 从而导致成本的计算、分析、应用、预测和控制方法在企业中很少得到有效的应用。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有些教师经常采取理论式教学, 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 仍然应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一部分教师用一本书、一个PPT课件和投影仪, 坐在讲台上讲课的方式来教学, 它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 教师没有参与学生一起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也没有使用有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各种实践的活动性。 (2) 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 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肢体语言, 最终导致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3) 缺乏提问环节, 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有多少, 老师知道吗?答案是肯定的。 (4) 学生缺乏感性的认知。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图表、数字、表格格式、模版, 只能依靠老师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看不到企业的事例, 对车间生产、仓库仓储及管理等概念缺乏认知。单一的教学方法既导致教学无效果, 更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法想象和难以理解。

二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1. 科学定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由于就业形势, 社会发展需求,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地完善会计专业课程, 创建教学理念, 满足财务管理服务的生产企业的需求, 培养使用先进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会计教学的首要任务, 它可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强度, 使其能力和素质结构得到合理的发展。为此, 会计教育的职业培训目标可理解为:培养具有知识掌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灵活应用广义的经济基础概念和会计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 市场经济规则意识强, 有在从事会计、银行管理或其他相关金融管理领域, 具有应用专业知识强的高端人才。

2. 结合会计改革编写新的会计教材

教学的核心是学习, 学习是掌握知识的桥梁, 如果会计改革没有新的会计教材, 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会计知识和轻松学习以及进行知识积累, 新会计教科书的改革值得进一步探讨。

3. 讲授要以启发、引导为主,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不仅要学到知识, 更要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因此, 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为基础, 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教师应了解教学改革的宗旨, 特别是近几年, 掌握先进科学的知识十分重要, 从整体结构的合理调整方面, 应教给学生掌握与学习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与应用知识方面, 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习, 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学习方式, 从而自然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这样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主动学习。

在当前信息经济社会, 会计软件的使用是会计师必须掌握的, 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会计管理, 因此, 专业的会计教学方式是计算机互联网、会计软件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应建立一个职业能力评估与考核相结合的机制, 内容是考察学生能否胜任其工作。

摘要:本文从介绍会计职业培训的目标着手, 规划会计专业的主要研修课程, 研究编写会计专业教科书的重要意义, 从而指出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志红.成本会计教学实践与改革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4)

[2]刘志娟.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 篇2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

过去这十多年,大学(大专)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个时候从事毕业论文写作,难免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也使得学生无心专注于论文写作。

其结果是,学生对论文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随便找些东西抄抄。

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以及应付了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走进社会和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这种流于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分散了学生参加实习和找工作的精力,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自身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心知临界毕业的学生不重视论文,即使倾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毕业论文,最后的结果仍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

临近毕业时,不仅学生忙,老师也非常忙碌,工作任务也非常重,既要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又要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格。

而且通常是一人负责多份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高。

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心里清楚毕业生对论文的态度,也同情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容易放松对论文的指导。

最致命的`是,面对一份份敷衍了事的毕业论文,“让指导老师觉得付出的根本没有价值,整个毕业环节就是指导老师在‘自编、自导、自演’,所以最后看到就是一张张极度疲惫的脸庞,烦燥敷衍的情绪也随之产生,整个毕业论文环节开始恶性循环。

”[4]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必然要影响毕业实习等的指导工作,顾此失彼,最终不仅使老师疲惫不堪,影响教学质量,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第三,对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而言,各级管理者不是不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对高职高专学校就业率的考核越来越严,学校担心抓论文质量影响毕业生找工作,影响就业率,最后也不得不暂时将毕业论文质量放在次要地位。

如果就业率下降,就会影响学校的招生。

高职高专《会计英语》教学体会 篇3

【关键词】会计英语 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的外商相继在中国投资设立企业,开展业务活动。会计英语作为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工具的联结点,它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会计方法,同时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外语语言工具,借以了解国际会计理论和实务,拓展专业知识。高职院校会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具有用英语阅读有关专业文章的能力以及处理财会业务的能力。这就是说会计专业英语的基本教学目标至少有以下三个:(1)掌握英文专业词汇和会计术语;(2)能对英语资料进行正确的翻译,为学习国际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奠定基础;(3)了解英语语言环境下基本会计业务的处理和会计报表,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会计业务操作。

一、会计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材难度大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离不开教材的选择,目前《会计英语》教材并不多,且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和形式几乎没有太大差异,会计内容都是原版英语,对于英语基础差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材内容枯燥的定义和概念化,完全是中文版的翻译件,如此多的会计专业词汇只能使学生记忆起来相当困难。

(二)师资匮乏

目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承担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师有两类,一类是英语专业教师讲授会计英语课程,这就必然导致机械的翻译课本,因为过深的理论计算等知识英语专业教师无法解释清楚;二是会计专业教师讲授会计英语课程,但该类教师英语底子薄,发音不准,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反而容易误导学生。

(三)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厚

当前的会计英语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首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没有能够真正正确的看待这门课程,没有看到这门课的实用价值和对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帮助作用,学生参与专业知识和职业教育的学习是被动的。

二、改进会计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选用合适的会计英语教材,搞好词汇教学,增加学生专业词汇量

鉴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差,应该尽量选择简单易懂的双语版教材;其次,内容上选择多采用对话场景的教材,学生在一定会计语言场景中学习会计词汇要比在概念中死记硬背容易得多;另外,教材最好配用练习册,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会计专业英语词汇量十分丰富,而且大部分词汇单词都比较专业、生僻,使用频率较低,难记易忘。因此,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法来记忆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只有多阅读,见词的机会和次数多了,才能自然而然地记住它们。在段落语言的背景下记词义,学生不仅记住了单词,也学会了词汇的用法,事半功倍。

(二)制定合理的师资培养计划,创新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实际,挖掘现有的英语教师的潜力,并制定合理的师资培养计划,通过各种渠道提升教师素质,拓展其业务知识面。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制度,仍制约着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以课堂为中心的弊端在于“满堂灌”,使教学脱离了社会实践。以课本为中心致使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妨碍了学生广泛阅读、深刻思考,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要减少和防止单纯的讲解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有效组织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重视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应用能力

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会计英语的实用性,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英语是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利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明白,学习会计专业英语能培养他们使用英文表述会计知识的能力和帮助他们有效积累会计专业词汇,从而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积累的专业学识和经验用英语表述,为将来从事涉外会计工作及与他人交流管理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恰到好处地组织会计业务训练。这种训练应贯穿教学内容的全过程,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都应进行全面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具备用英文处理会计工作的一些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得到巩固。

高职教育的宗旨决定其会计英语教学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走一条以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确立学以致用、突出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想,并以此来调整会计英语教学的目标,改革会计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因此,作为高职学院的英语教师,我们就要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大胆改革,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闯出一条会计英语教改的新路,把高职会计英语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真正为国家培养更具有良好外语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国际化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1).

[2]柬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北京:上海外语出版社,2004.

[3]芦玉敏. 专业英语教学思路探究[J]. 高教研究,2005.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 篇4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要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办出特色, 其关键是要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 根本落脚点还是在课程上。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应如何改革,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一、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一) 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

高职高专属于高考招生的第四批次, 有的高校还可以自主招生, 高考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不用参加高考) , 所以文化课基础相对较低。

(二)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六十分万岁, 多一分浪费”很多学生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认为只要在校, 每门功课达到六十分, 就可以无忧无虑度过三年的光阴, 然后拿到毕业证, 万事大吉。

二、《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 内容多且难度大。

《财务会计》课程的主体内容是属于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 覆盖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一般而言, 《财务会计》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中的日常业务都会涉及到, 体现了《企业会计准则》的主体内容。该课程的内容丰富, 知识多且杂, 所以, 实际教学中, 有具体课时的限制, 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解, 传统的单向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 知识更新快。

《财务会计》课程中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主要来自《企业会计准则》, 但准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正逐步接轨, 所以修改属于常态。如:2014年1月至3月, 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 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等会计准则。

(三) 实践操作强。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进企业从事具体的实务工作, 实践性很强, 学以致用十分重要。所以会计工作的特点要反映在《财务会计》的日常教学中, 在讲授理论的同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三、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过于理论化。

课程大多是由会计准则, 或会计制度转换成教学内容, 没有结合学生特点, 因材施教。以我所在的学校来说, 专科生财务会计在大一下半学期开设。对学生来说, 刚学习完基础会计, 还没学明白, 又开始了理论化很强的财务会计, 一方面会感到迷茫, 另一方面感到上课很枯燥, 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点在上课时感受很深刻, 很多学生基础会计掌握不好, 导致财务会计课程很难开展。

(二) 理论和实践有较大差距。好多学生学完了财务会计, 都不清楚自己到底学了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教学内容实践性差, 理论和实践脱节。在讲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时, 我把一个实际工作中的例子带到了课堂, 在编制调节表时, 明显能感到学生的困惑。所以说, 理论和实践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的。

(三) 专业课程设置遵循本科模式, 缺乏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

在目前的高职高专会计学课程中, 从教材选择, 到上课方式、讲授内容, 再到实践课, 大多遵循本科模式, 没有根据专科生的特点, 设置课程, 特别是财务会计的实践课。所以, 专业教育要突破传统的“本科模式”, 增加配套课程技能训练课程, 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四) 教学方法陈旧。

现阶段的教学还是采用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以教师的讲为主。针对现在90后的学生特点,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方法

(一) 编写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教材。

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 所以应在教材上有所区分。对于专科学生应开发适用于专科学生的重理论更重实务的教材。比如:教材的编制不从库存现金, 到财务报告的顺序来安排, 而按经济业务流程从企业设立之初筹集资金开始, 到编制财务报表的顺序来安排, 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 了解企业是怎么运作的, 加深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上, 按岗位进行理论学习, 每一个岗位都以案例作为载体, 任务驱动教学。根据岗位不同, 执行相应的任务。如:岗位出纳, 任务是银行结算、记账凭证的编制、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的登记方法等等。

(三) 打破常规教学顺序, 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和实际操作一体化”的专业人才, 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无缝式对接,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但实际情况是, 现在大多数高校对专科生的培养还是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 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文认为,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或程序应进行创新, 顺序应该是:在课程开始时先培养学生的岗位认知, 到企业去亲身感受职业气氛。在教学过程中, 进行岗位式教学, 且每个岗位都设置小的案例让学生独立去思考, 结合案例进行准则的讲解。在期中, 学习税务岗后, 进行综合实训。实训后讲授财务报告。这样不仅可使学生, 感到新鲜, 而且在实习过程中, 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发现问题,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 进行后续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主动去寻找答案, 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五、总结

为适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等院校应始终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培养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 以“基础充实、理论够用、以实为本, 以能为上”的主体思想为宗旨, 在《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 始终把握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技能。

摘要:《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是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学习, 是为企业的日常核算服务的, 是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的基础,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技能, 本文对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究。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总结 篇5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高职会计学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加强会计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传统会计教学通常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丁字帐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讲授,而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由于教学过程简便易行,故至今仍是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会计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要求培养对象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因此,本项目通过对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改变现行会计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闭门造车的现状。开发研究适应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课程建设;编写适应高职教育的会计实践系列教程;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

1、开发研究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人才。但是良好的实践教育必须以理论教育为切实的保障。21世纪的经济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由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迅速转化的济济。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单位原有的人工处理会计信息系统已逐步为计算机所取代,而会计的管理、决策、预测等高层次职能也日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会计高职毕业生只有既具备会计专业的实践技能,又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因此,在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中,一方面要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同时不能忽视会计的理论教学;逐步提高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加强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制定出符合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建立以全国助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为依托,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会计实践教材改革

针对高职高专特点,分批编写适应高职高专需要的会计实践教程。第一批已出版的会计实践教程有:《会计学原理实践教程》、《成本会计实践教程》、《财务会计实践教程》。新编写的会计实践教程,以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事项以及与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事项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作为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得到学生的好评,在我院会计专业普遍推广和使用。(3)建立与会计实践环节相适应的企业实习基地 充分发挥我院企业办学的优势,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教师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们能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通过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可以与企业合作和研究经济领域的课题,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效果。

(4)完善校内手工模拟实验环境,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和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每门专业课程结束后,针对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模拟实验;为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材料进行实验,使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会计电算化应用,积极推广会计实用软件、多媒体课件、考试软件的使用。教师利用会计核算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加强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还可以进行练习,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会计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制作成画面、图象、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利用考试软件,自动生成考试盘、考试试卷、自动阅卷、成绩查询和试卷分析。(5)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主力,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训练,有计划有步骤的鼓励教师到企业现场实习,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达到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另外从企业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来校兼职,承担一些课程的讲授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校内会计教师素质的提高。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我们与淮南矿业集团企业财劳部合作,由其财劳部资深的电算化专家来校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将企业最新的财务软件及其应用,及时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真正了解会计电算化技术在企业的操作,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总之,“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自2003年9月应用以来,普遍反应效果较好:

(1)在会计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改革方面:突破了原有的固定体系,使之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制定符合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和课程体系结构;以全国助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为依托,建立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体系结构调整后,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全国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合格率达到25%以上。

(2)在实践教材方面:编写的实践教程结合企业实际,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材料编写教材,进行实验,使学生有置身企业真实业务环境的意境,达到实验目的。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我院高职企业办学的优势,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达到企业和学校双赢的效果。(4)校内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强校内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兼顾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形成会计手工模拟与电算化操作同步进行的模式。

(5)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一批适应高职高专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达到90%以上。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 改革 高职高专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但由于开办时间较短,在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会计学及相关管理学专业中均开设会计学原理谋程,虽然名称各异,课时不同,其讲述内容却是相差无几,纵观近几年相关教材,并未形成真正适应高职特色的专用教材,有些对口学生甚至认为他们使用的高职教材不如中专教材。教材如此,教学内容自然乏善可陈。如何使会计学原理的教学适应高职高专特色,值得探索和实践。

一、明确教学目标.正确把握教学内容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教育的入门课程,是一个使学生由不知会计为何物到对会计核算原理有所了解的阶梯。其教学目标应能够引导学生系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以使得学生进一步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等相关课程。为此,该门课程应至少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会计核算原理,主要有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借货记账法等相关内容;二是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编制报告以及财产清查、计账程序等相关内容。

为了适应高职高专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特点,应尽量避免讲述不必要的理论知识。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在实务中并不作严格区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简略讲述二者的区别甚至省略;在当前应用的复式记账就是指借货记账,在讲授时没有必要各列一节。会计学原理讲述的目标是教会学生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应考虑初学者的接受能力,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恰当区分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材料的入库、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完工产品的入库、产品销售时主营业务成本的结转等内容应着重将会计分录与其反映的经济业务联系起来,而不要一概以‘结转成本’四字掩盖其本质内容。

二、分析授课对象,实现真正因材施教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對于非会计专业而言,有的专业只开设会计学原理课程,而没有其他相关知识的跟进;有的专业则直接开设专业会计如物业管理会计、旅游管理会计、建筑企业会计等。以上各种教学模式,虽然有着各自的优点,但都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即教学内容应与教学对象相适应。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基础,有些高校往往由专家教授来讲授该门课程,而对口生由于水平参差不齐,一律省略会计学原理教学,会对其会计知识架构的构建产生重要影响,混同教学又忽略了对口生与普高生各自的特点;非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很难提起学习兴趣,个别学生在期末考试时甚至不能写出一笔正确的会计分录。根据上述分析,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别不同的教学对象,调整教学内容。讲述重点应放在对整个会计核算体系的理解和会计核算程序的熟练掌握上,省却‘复式计账”、“会计恒等式’等相关概念,以使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会计的基本内容,准确地掌握会计凭证、账薄、报表的使用,完整地理解企业的购货、生产、销售、分配等循环的核算体系。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具体会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非会计专业开展会计教育则不然,其目的主要在于分析会计信息,使用会计信息,从而更好地为本专业服务。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其教学内容要做重新调整。首先,调整会计核算原理部分,去掉过于专业的内容以使学生对会计核算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即可;适当增加会计要素的核算如固定资产折旧、存货的计价、生产成本的计算等内容。这样做的目的不是教会他们多少会计分录,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会计报表。其次,尽量减少会计核算方法的教学,关于会计凭证、账薄、报表等内容可旬七为一章进行介绍。最后,增加一项主爵勺容,即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以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当然,调整后的教材是否还叫会计学原理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三、加强实践教学,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1.加强实践教学,要在教学中满足高职高专学生未来实戏的需要。我国现在的会计核算体系以三个会计制度与若干具体会计准则构成,不同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采用的会计科目、会计核算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在原理教学中如果完全采用《企业会计制度》相关规定进行讲述,好像是教给了学生最正确的实践翅识,然而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小企业工作,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反而失去了当初教学的原意。为此,建议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应以工业企业为例,在不违背会计制度准则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采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会计科目,以达到讲述会计学‘原理”的目的。

2.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必要的实戏理论教学。所谓必要的实践理论教学是指指导实践的具体知识,比如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制造费用以及期间费用明细账具体应该如何设置,企业建账应如何进行等等。这部分实践理论如讲得少了,会导致学生学过会计账簿却不会独

立建账,学过审计学却不会独立制定任何审计程序。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实践教学,要加大能够指导实践的具体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真正独立地进行会计实训,而不是由老师领着建账、编凭证、过账、编报表亦步亦趋地进行。

四、编写优秀教材,适应高职教育需求

1.正确理解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恰当把握教材内容。有些会计学原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照搬最新制度的条文,机械解释相关制度条文,失去了教育与制度解释的根本区别。制度准则对于初学者并不容易接受,即使学生能够掌握,也只是知道了一系列被基本理论隔离起来的法规,而不知道制定这些法规的目的,更谈不上会计在经济方面的广泛运用,以至于在经济环境、指导准则略有变化时一筹莫展。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何谈“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呢?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编写应抛开“制度加说明”这一传统思维,以教会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原理和会计核算方法为目的,以系统的、由浅入深的兼顾制度与准则为原则来进行。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 篇7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培养要求“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特别是类似会计电算化专业这种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积极寻求创新, 增加实践性, 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 如何更加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 找准课程目标定位, 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打造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成为满足社会实际需要、岗位需要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会计电算化培养工作开始于1984年, 继一批财经类大学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以来, 各部门、各地区也陆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 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培养了一批人才。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培养模式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正规教育, 包括各大中专院校开设的会计相关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 学生通过正规教育学习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以及财务软件应用等;二是委托培养模式, 即单位的业务骨干, 具备基本的会计知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正规培训, 提高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三是在职及短期培训班, 通过各级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班, 迅速掌握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 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综合来看, 正规教育仍然占据着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而高职高专在培养实际型应用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抓好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成为当前的重要趋势。然而纵观我国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现状, 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制约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 具体说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一) 目标不明确,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针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 大多数院校的培养方式比较单一, 专业培养方案缺乏特色, 而很多教师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目标也很不明确, 部分教师讲授时单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 缺乏与具体操作之间的衔接, 有些则过于强调某项财务软件的具体应用讲解, 忽略了基础理论, 这些都不利于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上也与普通会计课程无太大区别, 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 使得学生步入社会后, 不能尽快投入工作环境, 造成人才适应岗位能力较弱。

(二) 教学内容落后, 对人才培养认识不够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自信息技术兴起以来新出现的学科, 发展历史较为短暂, 因为许多教师对于该门课程还缺乏必要的理解, 仍然认为会计电算化即“会计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 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则是分别讲授会计基础课程, 配合计算机基础课程, 并且缺乏必要的实践性, 导致取得的效果不甚理想, 教学内容的落后使得二者不能很好地融为一体, 技能训练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系统, 教学内容上也更新缓慢。

而会计电算化作为对传统会计行业的变革, 不单单是处理方式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对于会计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挖掘, 其对于企业的监督职能也日益得到体现, 成为企业决策、管理的重要依据, 因此, 人才的培养也要更加注重其本身素质, 除了掌握必要的会计技能外, 更应该具备优良的个人素质, 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 实践性不足, 技能培训设计环节薄弱

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大多是从原有会计专业演化而来, 技能培训设计上也仍然遵循传统模式, 没有体现出会计电算化应有的特点, 学生实践性较差。而目前各大高校在技能培训上比较重视上机操作的实验环节, 设施配备也较为完善, 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但对于其他实践环节则缺乏足够的重视。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 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步入社会, 接受社会和企业的检验, 因而校外实习和上岗培训考试等对于学生适应工作环境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学校统一组织学生毕业实习还较为困难, 如何更好地将毕业实习与未来就业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以实习身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并得到一定的锻炼, 是学生在步入社会前需要学习的内容。

二、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探究

(一) 找准市场定位,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面, 有关专家认为应找准高职教育的市场定位, 这既是高职电算化教育培训的出发点, 也是其落脚点。高职高专教育不同于大学教育, 培养的主要是实际型应用人才, 因此, 定位上不能与大学教育同等对待, 既不能把层次定的过高, 脱离其实际就业范围, 影响学生日后的就业, 又不能将目标定的过低, 以致学生学习不到真正的技能。高职高专专业的市场定位适宜为“小企业会计”的层次上, 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据了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 为广大就业人员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因此, 学校应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专注为这部分企业输送人才, 以实现学生顺利就业。

另一方面, 为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高专在课程设置上也要更具有针对性, 适应社会需要。特别要注重对于人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但又不可忽略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学校可采取社会调查, 深入企业岗位等方式, 了解用人单位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的评价和期待,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以市场为导向, 突出为培养应用能力服务的原则。

(二) 明确教学内容, 突出专业特色

会计电算化不同于传统的会计课程, 而是对传统课程的变革, 实质上是通过计算机进行记账、报账等工作, 部分取代人脑完成对于信息的判断、分析、预测及决策的能力。会计电算化即借助计算机的手段实现对传统会计工作的替代的实质。因此, 对于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不仅应该掌握具体的会计知识, 还应该具备应有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因而高职高专在教学内容上, 就要注意合理分配会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二者的学习时间和课程安排。

部分院校过于强调计算机应用教学, 而忽略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本质。其培训内容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机编程等能力, 而是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会计的工作内容, 培训中也应该强调其实践性, 突出职业技能方面的优势, 训练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岗位的具体工作, 而是针对某几项基本技能的培训, 使其更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达到“来了就能上岗, 上岗就能顶用”的目标。

(三) 加强实践性, 提高技能培训效果

会计电算化中各项技能训练都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学校在组织实践性教学时, 应充分模拟职场环节, 给学生以紧张感和重视感, 避免由于走过场而让实践环节沦为一副空架子, 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寻找自身的不足, 激发创新能力, 为未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重视实践课程, 体现在具体教学中, 则首先从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开始, 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之后, 再让学生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 从而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实践强化已有的知识。同时, 教师应认真选取教学案例, 引导学生审核原始凭证、登记明细账目与填写表格等工作, 在此过程中熟悉会计工作, 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 导入电算化账务处理, 从而通过对比, 思考二者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深层次理解会计电算化给会计专业带来的变革, 从而更好地思考如何改进电算化核算方式、流程, 以优化会计实务处理。

三、小结

综上所述, 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趋势, 而随着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普及和发展, 高职高专必须适应当前的新形势, 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面, 应积极改革现有电算化方面的教学, 满足当前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如果想开展好本门课程的教学,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找准准确的市场定位, 同时根据市场为导向, 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 以基础会计知识为本, 辅之以计算机教程, 并紧跟时代潮流, 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也应进行相应调整, 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突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性, 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 以保证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顺利发展, 为我国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培养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王亚, 柏广才.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基于江浙高职院校的实践调研[J].当代经济, 2011, (09) :25-27.

[2]陈兴霞.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群的设计与分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5) :30-33.

[3]杨建平.关于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初探[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2) :26-32.

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学研究 篇8

对会计实践教学研究的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已经有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不过对高职高专类会计实践的专门研究比较晚。最早见于2002年6月由黎小张提出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教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1)李海绒等提出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现行的会计核算能力培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体系等方面大胆改革,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李海绒,2005)(2)此后,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有了大量文献。熊军提出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对现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现行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会计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的模式。(熊军,2006)(3)

2 研究意义

会计学作为一门典型的应用型经济管理学科,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是专业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因此,会计实践教学便成为高职会计教育的重要环节,这也构成现代会计教学的突出特色。会计实践教学是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指导原则和切入点,也是高职会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基本指导思想,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尚未真正落到实处,许多高校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普遍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各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何统一配置教学资源缺乏系统性研究,重复实践与遗漏现象严重,培养目标不清晰,对实践教学效果无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导致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性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严重制约着会计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 高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1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构建产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彻底改变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紧密衔接。加强教材建设。编写结合当地实际的实训教材。争取在精品课程建设上有所突破。通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学生与实践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的技能训练目标。

3.2 进行教学体系改革、建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改变现有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理念,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会计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并存,贯穿三年始终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3.3 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

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建设:完善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成立会计服务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促进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协调,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力。力求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坚持产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方向,学校与企业相互沟通,一方面将企业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边实践边学习。

3.4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内培、外引和聘请(会计专家和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的方法,建立一支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通过岗前培训、在职进修、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出外学习或考察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选派专业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构建一个培养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的长效机制。

3.5 质能并举,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时,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围绕所需能力形成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以会计技能培训为具体目标,以综合系列实训为载体,构建教学实践体系,从而达到使学生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技术职务资格(助理会计师)的实际能力。

3.6 建立会计实践教学的评价与考核

建立全局性的会计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有效规范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包括专业教学计划的考核、具体实践教学形式的考核(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模拟实习考核、校外实习考核等)。

摘要:会计实践教学是高职会计教育的重要环节,这也构成现代会计教学的突出特色,笔者提出了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1、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进行教学体系改革、建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3、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4、师资队伍建设;5、质能并举,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6、建立会计实践教学的评价与考核。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熊军.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06,(02).

[3]刘倩.浅谈中等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湖南经济,2000,(06).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 篇9

目前, 我国会计专业的开设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 这种特点决定了每个层次的会计专业教育必须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教育行业立于不败之地。会计专业在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中作为一个老牌专业, 受固有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借鉴本科的教育体系, 存在不少问题。第一, 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开设脱离实践。部分高职院校主要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开设模式, 或者随意开设课程和实习实训项目, 导致定位不准、课程和实训分离。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也开设了诸如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缺乏模拟仿真的实践环境, 学生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难以形成直观的认识, 导致理论和实践之间出现一个教学断层。第二, 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混淆。课程内容被限制为特定岗位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学习容易教条和死板, 不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和学生的职业发展。第三, 与企业的合作大多停留在浅层次上。多数企业缺乏与学校合作的动力, 很少或根本不想参与人才培育培养, 不愿担负社会责任。另外, 由于会计专业涉及到的商业隐私会相对其他专业来说较多一些, 所以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很难参与真正的会计工作。

二、国外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做法

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起步都比较早, 而且很多在会计人才培养上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则会选择去念职业教育。从职业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生更好找工作, 薪酬有的甚至比大学毕业生还高, 其办学理念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下面就主要的有鲜明办学特点的国家办学经验作简单介绍。

在美国, 职业教育方面美国提出了STC (课堂到职场) 理念, 突出职业、事业的发展和提升, 不再是狭隘地关注学生短期内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提倡小型的学习社区, 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培养团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会计职业教育的课堂上, 往往是由会计师讲财务与管理, 课堂内容融合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大量的一手信息, 使得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大大增强。

德国的会计职业教育普遍实行“双元制”, 这种理念值得国内高职借鉴。“双元”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基础理论知识, 企业负责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是以实践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在课程设计上重视以会计职业活动为中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活动实践, 在教学内容也上以实用性为基本原则, 以此来组织设计会计职业教学内容。

加拿大倡导的是CBE (基础能力教育) 教学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根据能力培养需要制定能力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 而不是以会计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 所传授的知识也是为学生的能力服务, 以学生为主体, 评价方式上以满足学生获取会计职业能力所要达到的标准及依据。是一种以学生自学为主导的个别化施教模式, 充分运用了现代高职教育理论, 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各国职业教育有一个共同特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 并且大部分职业院校是企业办学, 企业投资建设, 学校和企业在相互融合中提高教育质量。

三、我校会计专业在“工学结合”方面的实践

1. 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转变。

就我校商学院会计专业为例, 已经在“工学结合”方面吸收各国的先进经验, 并结合自身情况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改革。我校会计专业大胆采用 (2.5+0.5) 人才培养模式, 是指学生前5个学期在校进行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习, 第六个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主要都是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自己联系实习联系, 其余的学生主要由学校统一安排, 即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生产实践相互交替的模式。

以我院会计专业电算化课程为例, 学校加大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投入, 围绕电算化开设了财务链, 供应链和财务业务一体化三门关联课程, 打破固有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模式, 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 调整课程的教学计划, 逐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业务处理能力与工作效率, 借助用友软件的教学平台, 将教学地点搬进实训室。并且, 教研室选派相关教师到用友公司去进行软件学习和挂职锻炼, 实际参与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工程, 然后将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合二为一的带到课堂, 真正实现了工学交替, 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教材编写方面, 我院会计专业老师也在尝试进行改革, 由我校牵头, 与某知名出版社以及其他各所高职高专院校合作, 共同编写了一整套适用于高职高专体系基于工学结合思想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 涉及财务链、供应链、财务管理、出纳实务、纳税实务会计课程, 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

2. 积极开发校内实训资源。

我校商学院会计专业依托工学结合, 建立了集教学、实习、培训、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中心——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信息化会计模拟实训室和ERP沙盘模拟实训室, 另外, 也应用了当年会计专业教学中比较先进的辅助教学软件, 比如用友公司开发的U872教学软件、网中网教学软件, 涉及基础会计, 电子报税、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纳税实务、成本会计, 会计综合实训等9大会计平台, 题目新颖, 实践性强, 学生可以在连入校园网的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 灵活方便, 使用率高, 实用性强。

我校会计专业整合校内资源优势, 让学校财务处协助会计专业实训。定期安排学生到财务处实习, 接触真正的会计业务, 由财务处工作人员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实务的演练, 比如点钞, 登记记账凭证, 编制账簿、报表、报表分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另外, 借助财务处老师丰富的实践经验, 聘请他们为学生授课, 授课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业务处理方法与技巧, 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提高了授课质量, 丰富了教学手段。

3. 校企合作方面的尝试。

我国部分院校会计专业早在2002年开始尝试“准订单”办学模式, 建立了以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职业培训证书和毕业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我校会计专业也尝试了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 进行合作办学、订单培养、基地共建、课程开发等。我校商学院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 一直走在“工学结合”专业改革的前列。

2006年由我校牵头, 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 (IGA) 和中百仓储三方合作, 建立IGA中国零售学院, 并以学校附近的中百仓储——紫微星卖场为试点, 开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教学模式, 至今共培养IGA专业人才600余人, 同时也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

我校会计专业多次参加用友、网中网公司、中华会计网校等公司举办的专业竞赛, 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也检验和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 聘请企业资深专家到学校来举办会计讲座或者承担实训课程, 既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又可以为学校办学注入新的血液。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后, 为学生去企业实习、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会计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建议

1. 寻求政府支持, 建立“工学结合”的法规保障。

早在2005年温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的讲话就提出“工学结合”的教育导向, 既可以减轻经济负担, 也可以增加就业的竞争力。但是到目前为止, 在工学结合方面, 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

有制度支持才有行动保障, 以德国的为例, “双元制”职业教育中, 学校、企业在政府的政策扶植下, 依据“职业培训合同”开展培训, 合同中对于职业培训的方式、目标、内容、时间、待遇标准等方面都有明确且详细的规定。这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 《职业教育法》没有规定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定位与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建议政府可以在法律方面规定企业承担学校顶岗实习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尽可能给予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一些税收方面或者其他经济扶植方面的优惠。

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基于工学结合的理论思想,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教师方面我们也需要做出两方面的改进。一是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把教师送到企业去顶岗锻炼,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当然, 这方面需要学校政策的扶持, 需要足够长的时间让教师融入顶岗实习企业, 不能只给几个月的时间, 流于形式。二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企业聘请一些资深专家来给学生讲解实训类的课程, 相信会收到成效。

3. 深化校企合作。

深化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需要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 毕竟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一是教师要多走进企业, 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或者管理上的难题, 开发校企合作的课题,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积极支持企业举办财会知识竞赛, 实现对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目前我们的校企合作都是流于形式, 如很多学校的工学结合主要体现在安排学生进入校外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的操作层面, 企业不参加学校的招生、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等, 也就是说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深入实施。对此,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办学模式, 让企业以合作方的身份参与办学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或者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学院注入股份, 共同提高办学质量, 分享办学收益。

参考文献

[1] .胡颖森, 黄瑞.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改革初探.财会月刊, 2012;15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 篇10

一、会计基本理论

会计基本理论是第一章总论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很强, 而且对部分内容的深入理解往往涉及到后续会计知识的储备, 因此, 往往是老师讲得“精彩纷呈”, 学生却感觉枯燥, 冗长, 难懂。然而,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强烈兴趣, 这又是授课教师必须要讲好的第一堂课。所以, 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必须有所取舍, 突出重点。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张学生所熟悉的发票, 比如“车票”。由“车票”引出原始凭证, 让学生明了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 是经济业务或事项发生、完成的书面证明, 是会计工作的起点。然后, 可以向学生设问:取得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后, 没学《基础会计》的你将如何记账?如果是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的你, 又会如何记账?这就自然引出了记账凭证的编制, 教师不妨向学生展示一下专门的会计语言如何记录这笔经济业务, 即会计分录, 同时展示记账凭证实物, 在此, 教师要强调的是会计要做什么, 而不必解释会计分录如何编制, 这就能很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 教师应提示:会计凭证所记载的只是个别经济业务的内容, 它们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零散而杂乱的, 为了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 就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 将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而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状况依然不够概括, 且账簿资料也不便或不能提供给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使用, 因此, 需要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至此, 一张“车票”引发的故事讲述了会计核算基本流程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即:证——账——表。通过这个故事以及提供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实物,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会计工作流程及成果的感性认识, 明确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是《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最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目标, 使学生对《基础会计》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借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运用

借贷复式记账法需要学习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第三章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借贷复式记账法的中心任务是编制会计分录, 这可以分解成以下几步来完成:

第一步, 在书中提供的会计科目表中挑出一些需要学生了解的常用会计科目, 并据此设计相应的经济业务例题, 先让学生判断分别涉及哪些会计科目。对学生而言, 这是一个犯错误的过程, 也是主动学习的过程, 它可以让学生对会计科目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并从问题出发开始学习的过程。然后, 由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并讲解释疑, 从而加深学生对会计科目的认识。最后, 再让学生在大量练习中深入理解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

第二步, 把第一步的练习引向深入, 可继续设问每笔业务发生涉及哪些要素, 让学生理解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判断每笔业务引起会计科目增减变动如何?并以符号“+” (代表“增加”) 及“-” (代表“减少”) 加以标示。

第三步, 讲授会计账户及其结构, 让学生理解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并以第二步涉及的业务例子, 要求学生将其全部以“借”或“贷”来替代原“+”或“-”符号。

第四步, 编制会计分录。有了前面三步基础工作, 即正确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该业务涉及哪些科目?二是借记还是贷记这些科目?三是各记多少?会计分录的编制就不再是问题了。

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学习, 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方能进一步理解并正确使用。所以第四章复式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两章内容深刻领会的过程。

三、基础会计实务操作

通过前面知识的讲授, 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生产制造业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的分录编制方法;了解了“经济业务→会计分录→‘T’型账户→试算平衡表→会计报表”的会计核算程序。在此基础上, 可以采用模拟一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若干笔典型经济业务综合实训的方式, 让学生独立完成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及凭证装订的全部会计处理过程, 即按照“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进行一个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实训。实训设计具体如下:

实训步骤一:建账。具体任务包括:识别各类会计账簿;设置会计账簿;登记期初余额。这一实训步骤可以先在教师带领下, 建账并登记期初余额, 然后学习第六章会计账簿的相关内容, 即采用“先做后学”的方式完成。

实训步骤二:审核原始凭证。具体任务包括:识别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以及具体种类;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用语言描述出具体经济业务。这一实训步骤也可以采用“先做后学”的方式完成, 在做的过程中适时学习第五章会计凭证中有关原始凭证的内容。

实训步骤三: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具体任务包括:识别并理解记账凭证要素;编制并审核记账凭证。这一实训步骤的中心任务是编制记账凭证, 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先学习记账凭证的分类, 然后在编制记账凭证的“做”的过程中学习第五章会计凭证中有关记账凭证的内容, 即采用“先学后做”的方式完成。

实训步骤四:登记账簿。具体任务包括:编制科目汇总表;登各类账簿 (包括日记账、明细账、总账。) ;更正错账;对账和结账。这一实训步骤可以采用“先做后学”的方式, 涉及第六章会计账簿的相关内容。

实训步骤五:编制会计报表。具体任务包括: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一实训步骤可以在会计报表具体项目的填制过程中一边讲解第九章会计报表, 一边填制, “边学边做”。

实务操作环节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训操作, 可以使学生了解教学中的会计分录对应着实务中的“填制记账凭证”;明了实务中的登记账簿对应着教学中的“T”型账户的登记, 并有助于学生了解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五步实训结束后可向学生设问:如果一个月内企业发生的业务非常多, 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就会很大, 那该怎么办呢?这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的讲解了。当然, 在教学中还需要在编制会计报表之前将第七章财产清查穿插其中予以讲解。

摘要:本文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对《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 将其教学内容分为会计基本理论、借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运用、基础会计实务操作三大部分, 这种设计以实际工作任务为纽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基础会计,工作过程,教学内容设计

参考文献

[1].陈兴滨.会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高职会计教学思考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学;会计专业;教学

Abstract: The status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of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accounting discipline and accounting features, proposed to move up th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to improve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ing new idea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unting; accounting profession; teaching

一、目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现况

了解当前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与社会需求状况。通过调查整理表明目前社会招聘的专业数量中会计专业排在第十位,应聘数量中会计专业排在第二位,但招聘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人才供需双方出现某种不平衡状况。我们常说考试领导教学,也就是目前各级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为了配合考试,中小学固然是如此,即使是大学和专科学校,也有不少科系,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专门针对各种就业考试。会计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教学僵化和教材深浅程度不能一贯等。从课本编辑的缺乏特色及教学时数的不足,都在说明会计一科在高职院校并没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高职会计教学改进措施

(一)会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紧密联系

为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真正胜任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我国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来制定。每学年都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替换。每当出现新理论、新政策、新法规时,老师都应及时把它们加入到授课内容里面,避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脱节。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学生财务软件(用友、金蝶)、办公软件、数据库等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目前社会用人单位都非常重视学生职业专项技能,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社会考试。如考取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证、计算机等级证和助理会计师证等。同时加强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运用与创新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作业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和创新等能力。

(二)会计教材生活化

以实用为主。高职教育以培养优秀的人才从事实业为目的,以会计科而言,一般老师为了赶课,只得照本宣科地把课程赶完,使学生对会计科提不起兴趣来。因此除了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外,教材的适当与否是重要的因素。这些教材都有通病,首先是理论性过强,面面俱到,正如宁波教育学院的丁振华教授在《谈谈大专会计教育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中指出的那样。“很多教材只是大学本科教材的缩减版,而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具体特点似乎缺乏充分周到的考虑。”教材似乎过于追求理论的严格性与完整性,尤其《财务会计学》教材往往是企业会计制度的补充和解释,即“制度加说明”。例题及习题的设计,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从理论到理论。教材更缺少实际会计案例,没有生动性和说服力。同一系列教材的内容缺乏通盘考虑,各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现象比较严重,典型的如《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笔者认为,选教材不能局限于“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应该以适用为原则。所以会计科和其他高职教育的科目应有所不同。会计课程着重动作技能的熟练,会计课程的内容最好和学生专业相配合,选材生活化,使教材能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相互应证,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如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的设计的多样化也是重点之一。

教师把好《基础会计学》教材关。一本好的教材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的起点在基础会计学,所以基础教材有个好的开篇更是难上加难,它会直接影响教学双方的情绪和教学。选用教材可以不再局限传统的指定教材,考虑将通俗易懂、配备有大量直观性图表的辅导教材作为首选。

教师把好《财务会计学》教材关。财务会计教材直接选用每年一度的会计专业技术考试的初级、中级教材更好些,理由是该考试用书的知识更新及时,始终和国家最新的会计法规同步,将高职教学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结合,无论是对将来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还是适应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都有莫大的好处。

主干教材外配有一套高质、完整的模拟实践教材。鼓励实践老师自己动手编写实践教材,实践教材不应该完全按照理论教学的教材编排设计,而应该按照业务流程编写。资料的题型应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在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应经过综合加工整理,要考虑到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代表性和逻辑性,对企业供、产、销各个阶段的业务应都有所涉及,可对一些业务进行实践环境的再造或虚构,编制出一套完整的涉及各方面经济业务的模拟实践资料,让学生从模拟实践中体验会计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会计工作的严谨性和连贯性。

(三)以增强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改革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体现高职会计专业的应用性特点,要增加实践性课时比例,力争使实践性课时占课时的40%以上,为此要改革教学计划,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增大实践实训课时的比重。同时,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此,一方面要求教师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到企业锻炼,另一方面要引进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着重加强学生课程实践技能的操作,学生综合模拟实习技能的操作以及财务会计软件的技能操作。最后要联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作为学校的专业实训基地,并聘请具有丰富会计经验的会计人员做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使学生在社会第一线得到实践锻炼。

参考文献:

[1]丁少山.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2010-9

[2]欧阳琴.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研究,2013-8

作者简介:

高职会计教学改革初探 篇12

几年来,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社会需求现状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前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与社会需求状况,发现供需双方出现不平衡现象,多数企业招聘会计人才都注明要有一定会计岗位经验或有会计师资格证的高级财务人员,而且要求应聘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具备各项综合能力。对一个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来说,当然达不到这个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科毕业的实际就业率不容乐观,这使会计教学面临着严峻考验。

二、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会计教学目标定位不一致

会计教学目标定位不一致是目前我国高职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是问题。从现有不同高职院校会计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很多高职会计专业要么是照抄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生单纯培养成“会计师”或“高级专门人才”等;要么认为高职生素质差,只要学会基本的会计核算就行了,没有从创新能力培养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培养什么样的高职会计人才缺乏认真、科学的研究,更谈不上什么培养目标。因此,转变观念,创新思维、调整目标,树立明确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教学目标是当务之急。

(二)会计实践教学设施和条件与真实的会计环境相差较大,“双师型”教师匮乏

从目前我国高职会计教育来看,教学设备简陋,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仍普遍存在。从教学方法看,各高职院校普通存在的问题是以单一的课堂讲授代替教学方法改进,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教学手段看,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紧张,教师仍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致使多媒体课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教学硬件滞后,又得不到有效的更新,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从而影响到整个会计教学的工作质量与教学效果。同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的“双师型”严重不足,教师很少有到企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和经历,客观上导致专业教师只能“重理论、轻实践”,应在现有条件下加强设备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按大中型企业财务部门设置布局,设置会计人员的模拟工作岗位,实现全真模拟,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学生实现情景操作需要。

(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仍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

在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没有摆脱传统方式的制约,实施的课程不是中职课程模式的照搬,就是大学本科课程的翻版,会计教学仅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会计实训操作的教学,导致课程体系内容达不到会计教育目标的要求,很难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我们应积极做好专业调查,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结合实践搞开发,瞄准市场办专业,使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有时代性、前瞻性。

三、构建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新模式的设想

(一)科学规范设置会计课程,强化技能培养

1. 为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真正胜任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来制定。各高职院校要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站在企业需求的角度定期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实习实训、职业生涯规划等进行科学指导,随时改变教学方法,全面按高职教育模式制定修订教学计划。

2. 为适应会计、审计制度改革,会计教师应随时了解国家财务制度改革的相关法律法规,出现新理论、新政策、新法规时,应及时把它们溶入到授课内容里,避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脱节;结合企业需要及时补充调整教材。同时,应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支持教师参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会议和研讨班,以开阔视野,了解会计教改方向。

3. 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学生财务软件、办公软件、数据库等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投入。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社会考试,加强“双证”制度建设,即“毕业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要树立浓厚的学习氛围。

4. 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运用与创新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的考核,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作业和社会调研等活动中自我管理、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

5. 加大实训力度,定期举行技能比赛,对教学成果和学生能力进行检验。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传统的单向性的知识传播角色已不能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要求。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真正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共鸣。

(三)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推行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

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专业,必须注重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注重模拟、实训、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模拟某种真实的企业环境,例举大量的案例提高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工作的综合素质。在案例分析与讨论中让学生亲自进行全环节的模拟操作。将学生自由分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而变成一名指导和协调人员,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学生在模拟某种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从各类原始凭证的取得到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再到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装订、登记账簿及填制三张主要的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核算程序。我们再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学生的作品作为案例,将其展示出来,让学生对他们自己操作的结果自己找问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同时注重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解决学生对各个工作岗位模糊认识的问题,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

(四)注重专业内涵建设,走“产、教、研”结合的路子

专业内涵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的具体落实。高职会计教学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对原有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以精品课为基础的专业内涵建设,真正打造品牌专业。应重点采取以下做法:

1. 加强精品课建设,打造品牌专业

高职精品专业指建立在先进教育理念基础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专业改革成果和建设水平在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特色的优质专业。精品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支柱和窗口,是学校教学稳定和高职品牌创建的基本保障,在增强学院的吸引力、凝聚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精品专业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专业的前瞻性、技术性、特色性和示范性等方面。通过发挥精品专业建设的导向作用,推进专业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入,显著提高精品专业的品牌效应,必将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环境的优化,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引领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2. 优化示范性专业,提高专业建设的针对性

专业设置是否适应市场需要,是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在进行人才需求状况分析时,要准确把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短、中、长期需求态势和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国内外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认真分析并找出学院自身专业建设的优劣态势,分析专业内涵应有的技术含量,在此基础上论证、预测所设专业、专业规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以及学生择业志向的满足程度,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切实做到以市场化促进专业建设的标准化,以信息化带动专业建设的现代化。

3.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

高职专业建设要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专业办学方向,创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育规律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过硬的教学团队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搞好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的前提和保证,应积极引进优秀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各种学习和继续教育,提高能力和实践及学历水平,鼓励教师进行课题建设和科研开发,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会计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但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改革却明显滞后于会计环境的变化。高职会计教学应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注重专业内涵建设,走“产、教、研”结合的路子,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上一篇: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下一篇:不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