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用

2024-05-31

高职高专用(精选12篇)

高职高专用 篇1

词汇作为旅游英语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词汇的贫乏性和学习方式的固定性极大地限制了旅游专业的学生对旅游相关文章的理解和固定语言的使用, 并且不利于其旅游方面的交际能力的发展。在旅游英语中, 理解词义的必要条件是语境。而一直以来, 在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中却忽略了对学生英语词汇的研究和探索, 只是在读音、释义、词形变化、表达等方面下功夫, 对英语词汇的语境更是缺少足够的重视, 这就造成了许多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对旅游英语词汇使用和理解上产生了误区, 影响了其旅游交际能力的发展, 为以后导游过程中的交际造成了许多障碍。所以在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中应将旅游英语词汇教学结合语境教学, 在固定的语境中来猜测并确定其词义, 解决问题, 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词汇语境教学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语境。

1运用语言语境的词汇教学

语言语境是指语篇内部的环境, 即上下文。上下文的语句之间的内部联系直接影响了学生们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程度, 所以在做旅游相关阅读时要注意中心词前后的词语和它的一些固定搭配。在一篇文章中, 每一个词语在受到语境的限制后都会获得了词义上的唯一性。如:nice一词, 在下面语境中其语法意义完全一样, 同为形容词, 都充当定语, 但词义因语境而不同:a nice day (好天气) , a nice difference of the two palaces (两个宫殿微妙的区别) , a nice ear for sound (敏锐的听觉) , a nice scientist (吹毛求疵的科学家) 。在英语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有很多, 要弄懂这些词的意思就要由不同的语境即上下文而定。在我们实际的旅游英语教学中, 很多学生会经常向老师诉苦或抱怨生词太多, 理解过程中的障碍太多, 逐一地去查单词又会浪费太多时间, 认为做英语阅读题很烦, 最终导致他们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其实在词汇教学运用语言语境就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英语中, 每个词的词义必须与它周围的词保持一致性, 一个词的词义必须依赖于对它周围词的理解;相反, 通过一个词周围词的分析和判断也可以推断出这个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例如:You can take any of the periodicals: The world of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Schools, or English Learning. 在这个句子中 , “periodicals”明显是一个新词, 而根据这个词后的冒号我们可以判断出其词后为列举的事例, 分别列举了三本书籍的名称, 因此我们根据上下文可推断出“periodicals”的意思是“期刊”。在我们以后讲解词汇时, 应鼓励学生多利用语境来猜测词义, 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猜测词汇的语言线索如:常用词语和短语、同位语、定语从句、标点符号、因果关系、列举、生活经验及普遍常识、联想法等, 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是阅读中我们常用的阅读技巧之一, 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摆脱对词典等工具的依赖, 节省了很多浪费的时间, 并帮助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判断、推测的好习惯, 也是学生们增加词汇量和增强理解力的一种方法, 以便在以后从事旅游工作中, 能自然地运用和翻译一些词汇和句型, 把理解并掌握的词汇应用到实际的交际中。

2运用情景语境的词汇教学

情景语境教学是教师通过对所授课程的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后设计出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景和场合, 为所授课程的抽象概念提供充足的实例, 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丰富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越生动、越贴近生活, 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越深, 学生掌握的程度也越好,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旅游英语的教学效果。针对旅游专业学生在学习旅游英语时由于缺乏基本的语言环境而产生了一些障碍的现象, 教师可以在旅游英语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真实的实物或设计一些相关的情景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场景表演、对话等作业课上表演, 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词汇的情境;还可以借助PPT、多媒体、媒介等现代化工具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旅游情景中常用的旅游词汇来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例如:在讲到旅游英语的饮食课课时,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在吃西餐时常用的工具, 如:刀、叉、盘子等或餐后甜点, 如:果冻、水果等食品, 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寻找相关的词语。同时, 教师还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些礼仪动作借此引导学生用英语来表达相关的礼仪动作, 学生会很容易地掌握它们, 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 在讲到旅游中游玩景区的历史背景相关故事时,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我们生活中不寻常的故事都有哪些, 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故事的名称, 如:myth, jokes, fables, legend, fairy tales, love stories, martial stories, religious stories, detective stories等。这样学生们通常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每个人都想知道不寻常的故事到底指哪些故事, 有哪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这种练习, 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对旅游词汇进行讲解, 虽然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却可以从听、说、读、记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方面的技能, 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并牢记所学旅游词汇, 为正确地用英语表达、交流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并且丰富了旅游方面的知识。所以运用情景语境的词汇教学法对词汇进行讲解, 学生会主动积极自然地投入到英语词汇的海洋中去探索他所需要的词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3运用文化语境的词汇教学

文化语境是指某种语言环境后的社会文化背景。众所周知, 语言是每个民族重要的特征之一。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能代表其特点的语言, 但是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文化环境的不同, 造成了对同一种事物的形象和概念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形成了不同语言文化语境的差异。同时, 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旅游来说是它的灵魂所在。魅力所在, 没有文化的民族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所以发展旅游业对于发展民族文化, 推动文化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能够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应该学习和理解它的文化背景, 这与文化语境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导游相关知识时, 难免会学到向游客介绍并翻译当地特有的历史传说故事、谚语、典故、俚语等等, 要想正确地理解它们, 需要先弄明白具体的文化语境。例如:相传在中国古代, 洪水肆虐, 人民苦不堪言, 大禹决心治水, 但船不能行, 有黄龙来为他负舟, 于是导水成功。 译为“Once in ancient China, when great floods threatened the people of central China, Yu the Great was determined to tame the mighty floods by himself. However, water was too inundant for Then, a yellow loong appeared to boat him, leading to his success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floods.”由于中文的“龙”与英语的dragon在理解上似乎一致, 但在文化意义上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我们在导游过程中要将其译为loong, 这也是很多学者呼吁的。在中国, 人们对“龙”的描写往往都是褒义的, 所以才有“望子成龙”、“龙子龙孙”、“龙颜凤姿”这样的成语。但是在西方, dragon却是邪恶、恶魔的象征, 在《圣经》中有这样记载:dragon常常是要吞掉女人和孩子的怪兽。虽然长期以来, 汉语的“龙”被译为英语的“dragon”, 英文中的“dragon”被译为中文的“龙”, 但实际上是没有弄清它们的实际象征意义, 没有正确地传达出中西方民族对这一事物的不同认知。所以在理解一个词汇前, 首先要了解这种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另外语言又来源于生活, 生活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表达和习惯。例如:数词“六”、“七”、“八”在汉语中是特别受人们喜爱的三个数字, 因为它们的发音与“顺”、“起”、“发”谐音, 是人们非常喜欢的几个字, 而英语中这三个数字则没有这种意义, 西方人也不会特别偏好这几个数字。 以上例子表明, 英汉文化的差异性直接影响词汇的理解和使用。 准确地理解这些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英语词汇的背景知识, 能使学生们掌握其文化知识,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因此, 在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中将词汇教学和文化语境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词汇, 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他们了解英语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背景知识, 为以后更好地为旅游业服务。

结语

近年来, 中国旅游业正持续快速的发展。为加速推动其又好又快的发展, 需要我们教育行业为旅游业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特别是高素质的旅游英语人才。因此, 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熟练的口语交际能力并能掌握旅游知识的人才尤其重要, 这一目标首先应该在最基础的词汇教学中得到实现。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在使用词语时要符合语法规则还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得体地表达和正确地翻译它们, 从而实现在导游过程中交际的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在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中应该把词汇和语境结合起来, 从词汇的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方面入手, 按照英语的思维和习惯去思考问题, 抓住国外游客的心理特点应用到教学中, 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由被动变为主动, 化枯燥为乐趣。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 才能实现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摘要:在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中, 学生如何能够轻松地掌握词汇一直是教师们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固定的旅游语境中学习词汇无论是对学生的词汇掌握还是对课堂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从旅游英语的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方面入手, 对旅游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旅游英语,语境,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建平.语言交际中的艺术——预警的逻辑功能[M].北京:求实出版社, 1989.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彭萍.实用旅游英语翻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高职高专用 篇2

巧用信息沟,优化高职英语交际能力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应以话题一功能为核心,任何交流都在此基础上展开.含有信息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是使学生各种心理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作 者:何志静 作者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z1)分类号:H3关键词:信息沟 高职英语 交际能力

高职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探究 篇3

所谓体育游戏就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体育训练的一种锻炼方法。运用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可谓一举数得。本文从体育游戏的特点出发,对高职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重要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具体阐述如下。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重要意义

(一)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体育游戏虽然具有娱乐性的特点,但却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活动,学生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对于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同时,学生是在集体中进行游戏活动的,只有大家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才能完成游戏,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使学生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传统的体育训练比较枯燥、单调,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愿意进行训练,或敷衍对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体育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游戏,热情高涨,对于走、跑、跳等运动毫无心理负担,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完成了训练任务。这样就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体育游戏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体育游戏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起智力游戏来,确实不太高深,但是一方面简单易玩,学生都能学会,并且玩得很好,容易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体育游戏能够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游戏是由多人合作完成的活动,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沟通、交流,能够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准确定位自己、评价自己、认识自己,不仅能融入到集体中,而且能塑造良好的人格。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

(一)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

高职学生的年龄都在18岁左右,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这一阶段是人生的发展和成熟期,可以说是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人群体育活动能力较高,运动调节能力较好,体育技能掌握得较快,但是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爱出风头,对男女问题比较敏感,不愿与他人合作等,教师这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耐力和发展力量,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状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如团队合作游戏,或是男女配合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领会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通过遵守游戏规则来强调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团队合作感受团结的力量,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总之,体育游戏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出相应的改变,以便达到更好的育人目的。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游戏,不能滥用

体育游戏因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游戏结束了很多学生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甚至很多学生都希望整节课都是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度过。但是教师对此要理性看待,不能因为学生喜欢就滥用体育游戏,随便安排个游戏让学生练习,否则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育游戏,合理选择游戏内容,在多样化的游戏中让学生的身体得到不同的锻炼。比如,在上课伊始的热身阶段,教师可以选择“贴膏药”的游戏,让学生活动起来,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再比如,“迎面接力跑”游戏,就是为了配合教材所学而进行的辅助练习游戏,学生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复习教学重点,不仅锻炼身体,而且掌握了体育知识,并且在游戏中调节了情绪、释放了心理压力,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三)注意游戏时间和游戏强度

虽然学生都喜欢体育游戏,但是体育游戏不是体育课的全部,在安排体育游戏和体育游戏的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全程指导,一定要注意两方面:一是把握游戏时间。体育游戏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来安排游戏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好。时间过长,会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或者学生心理太过亢奋,无法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有投入,心理还没有兴奋,就草草了事,根本不能发挥游戏的作用,反而做了“无用功”。二是把握游戏强度。游戏强度大,会造成学生身体上的疲累和精神上的低落,不利于后面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游戏强度,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灵活调整,比如,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游戏,如果时间够、学生身体素质好,可以多安排几组,否则就逐渐减少,防止负荷过大,造成不良影响。

(四)确保体育游戏的安全性

安全问题是教师必须要注意的重要问题。高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体育游戏作为体育课的一部分,必须要注意安全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一定要做好安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具备安全意识。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有分寸,不能不顾学生安危设计课堂游戏;在游戏教学之前,教师要多方分析并实地考察,排除安全隐患;在游戏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游戏节奏和运动负荷,避免学生承受不住,保证体育游戏顺利进行。

高职高专用 篇4

关键词:文秘英语,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

1 课程介绍

高职高专“文秘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必修课程, 教学对象为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专科学生以及电大和各类成人院校及社会从业人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本职业岗位必需和够用的基本理论, 使学生具备涉外文书处理与写作能力、办公室涉外事务及日常事务处理能力、会议组织与服务能力和商务活动能力, 实现学生能在各种涉外场合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办文、办会、办事”的能力。

2 课件设计开发的目的

根据“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 每一门课程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都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材+录音机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显得沉闷, 学生兴趣不高, 学习效率低下, 达不到应有的能力训练目标。设计开发“文秘英语”课程教学课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听说训练方式和课堂讲授方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 课件设计开发的原则

合理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因此在设计开发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教育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要考虑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及其认知水平, 使开发出来的课件既有利于教师的“教”, 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2) 教学性原则。

设计开发多媒体课件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每个组成单元都要以教学整体设计或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为本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服务。

(3) 循规性原则。

设计开发多媒体课件时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教学原则, 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呈现的教学内容必须以正确、准确为前提, 让多媒体课件成为学生学习的手段之一。

(4) 交互性原则。

设计开发多媒体课件时最好采用模块化的结构, 注意不同模块之间的灵活跳转和交互、超链接的准确性和反馈的及时性。

(5) 启发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要体现其教师的主导性, 在呈现问题的同时, 应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不能为了展示而走马观花, 不能出现学生看似津津有味, 其实并未真正理解的假象。

(6) 集成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是由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集成的声像制品, 因此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地考虑整个课件的布局、字体、画面、色彩及声音等的最优方案。

4 课件设计开发平台的选定

目前英语课件制作可利用的方法有Flash、PowerPoint、Found Author、Authorware、Director、VB、Photoshop、3DMAX等。选择Authorware是因为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图标导向式多媒体编辑制作软件。它为我们提供了十种交互功能, 无须传统的计算机编程, 只要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数据汇集在一起, 通过对图标的调用来编辑一些控制等程序的流程图, 赋予其人机交互功能, 就可使一个“死”的程序变为一个可操作的具有一定“活”性的课件, 达到多媒体课件的轻松制作, 易学易用, 效果好, 图、文、声、像俱全。编制的软件经打包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可在Windows 2003/2007或Windows XP及Vista等环境下脱离Authorware制作环境直接运行。Authorware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和商业领域, 目前大多数多媒体教学光盘都是用Authorware开发的, 这些多媒体教学软件均在屏幕上利用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表达内容, 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 课件的设计开发程序

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和Authorware软件本身的特殊性, 可将设计开发本课件的程序分为研究教材、设计项目、编写脚本、搜集素材、课件制作和调试运用等六个阶段如下。

(1) 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掌握教材知识体系, 找出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本课件制作时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专门用途系列教材”《文秘英语》作为蓝本。

(2) 设计项目:分析涉外文秘职业岗位能力, 确定本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设置教学模块和贯穿项目, 将整个课件分成6个板块进行制作, 包括:自我形象设计与礼仪素养、业务联系与接待、沟通与协调、办公室事务处理、商务会议和商务活动。每个板块分为听说训练、阅读与翻译训练、写作训练以及课间休息四个项目。

(3) 编写脚本: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项目编写脚本, 制定设计流程图。

第一步:封面设计

见表1所示。

第二步:每个教学模块的首页设计

见表2所示。

第三步:听力与口语训练项目设计

见表3所示。

第四步:阅读与翻译训练项目设计

见表4所示。

第五步:模拟写作训练项目设计

如表5所示。

第六步:课间休息模块设计

如表6所示。

(1) 搜集素材: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 也就是多媒体课件中用于表达一定思想的各种元素, 它包括图形、动画、视频、文本和声音等。搜集素材应根据脚本的需要来进行, 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文秘英语”课程教学课件的素材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取得。

(1) 用Cooledit编辑从网上下载或从CD、VCD上收集到的声音素材。

(2) 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程序录制声音。

(3) 网上下载视频材料后根据需要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编辑。

(4) 网上下载图形和动画, 并根据需要用Firework或Flash进行编辑。

(5) 自己动手用Firework绘制图形, 用Flash制作简单动画。

(6) 参考不同的资料, 选定要录用的文本, 自行输入电脑, 然后根据需要设置字号、字体和颜色。

(2) 课件制作:设计开发多媒体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 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 制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文秘英语”课件的制作合成步骤是这样的:先根据课件流程图分别完成六大教学模块的基本框架, 然后才制作一个封面的导航。最后将这些模块以Authorare的交互和框架结构形式, 采用按钮响应、热区响应和文本输入等方式进行跳转和链接, 达到整个课件的完整制作。

(3) 调试运用:应用课件制作完成后, 要经过多次调试、试用、修改、完善, 才能趋于成熟。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是确保课件质量的最后一关。如果存在某些问题, 应继续修改, 直到满意为止。最后, 将课件进行打包, 生成EXE文件, 可供没有安装Authorare软件的计算机操作使用。

6 本课件对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

目前很多的多媒体课件都只是死板的文字加图片, 再加一点练习题。使用的时候主要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展示, 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或做练习。这些课件最大的缺点是缺乏人机交互, 不能突出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因此, 在设计“文秘英语”课程教学课件的时候, 作者比较注重人机交互, 利用Authorware软件自带的交互图标和程序如热区响应交互、文本输入交互、结果反馈等, 设计了一些可以让学生亲自到电脑上操作的练习, 如单词填空、单词翻译、完形填空、句子翻译、写作练习、同步口译练习、以及学唱英文歌等。这些练习在课堂上使用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小组竞赛、个人比赛、游戏等形式进行,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

[2]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国家劳动保障部编写组编.秘书英语培训鉴定教材[M].新华出版社.

[4]专门用途系列教材, 文秘英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高职高专用 篇5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nn)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是指常规科学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本文所说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即指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什么应研究、什么问题被提出、如何对问题进行质疑,以及在解释所获得的答案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它能够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的不同范例、理论、方法和工具加以归纳、定义并相互联系起来。简言之,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式范例。

在范式概念的理解上,本文界定以下三个方面:

(1)范式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辨,这是哲学范式;

(2)范式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这是社会范式;

(3)范式作为一种依靠,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决疑难的方法,一个类比的图像,这是构造范式。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研究的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研究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课程的内涵;

(2)课程建设的概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探求适合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一般概念和方法;

(3)课程建设的逻辑出发点;

(4)课程体系内课程的相互关系,影响课程建设的诸因素;

(5)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可借鉴的思维范式;

(6)在此范式界定下的建设平台。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研究的重点是:

(1)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逻辑出发点;

(2)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3)影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诸因素;

(4)能否开发一个在某种范式指导下的课程建设平台。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研究的难点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否存在具有普适性的范式。如果存在,这种范式与现有的课程建设范式有何不同?如何将纷繁众多的课程建设模式统一到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中?这种范式的哲学、教育学、认识论基础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研究的顺利完成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指导。

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均停留在课程建设模式的探讨上,没有形成具有普适意义的课程建设范式。针对课程建构这一系统行为,均是用“课程模式”的概念表达。在课程建设方面还没有学者提出“课程建设模式”,更没有“课程建设范式”的概念。作为教育主体,有必要区分“课程模式”和“课程建设模式”这两个概念,而范式是模式的抽象与概括,模式是范式的特例。那么,课程范式和课程建设范式之间有何区别呢?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对课程范式讨论得比较充分。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有两种:一是学科课程范式;二是经验课程范式。学科课程范式始于15世纪,经过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等人的努力,学科课程范式将知识的接受、学习推向极端;课程内容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完备性、逻辑性。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教学材料便于组织和实施,具有系统性;缺点在于知识与经验脱节,在实践中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主体——学习者。经验课程范式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其观点是教育是经验的继续和不断改造,“从做中学”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强调学习者的已有经验,重视个体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设计者和合作者;其缺点是学习效果依赖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效率不能普遍提高,课程实施难度大。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还有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混合课程范式”,只是从模式上把两种课程范式的方法相融合,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从上述两种课程范式可以看出,课程范式主要表达的是课程目标确定、内容确立、内容实施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抽象与概括。课程范式有两种经典模式:一是泰勒的目标模式,二是过程模式。目标模式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作为课程设计的目标,这里的行为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外显行为,这种模式意在控制,追求效率。它的缺点是课程无法包括心理体验、情感、态度等隐性行为,忽略了教育是解放人的个性这一根本任务。过程模式从注重学习者的高级心理机能出发,强调了学习过程,注重过程评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其缺点是知识、技能不具系统性,对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先天不足,同样忽略了教育是为了解放人的个性这一根本任务。这两种模式均是在四个维度下设计课程,即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由此可以归结为课程范式。

因此,课程范式注重某一门具体课程的设计,试图解决教学内容(知识、技能)和实施者(教师、学习者)之间的矛盾,调和二者之间的关系。试图在诸多课程模式之间找到共同的信念和被广泛认可的方法,因而是微观的。

课程范式对许多的人才培养问题并没有纳入其研究范畴:

(1)课程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物化知识,是流程化的学习过程,还是人的发展要求?

(2)课程体系内各课程之间是相互支撑的关系,这种支撑关系以什么作为支点?是知识的逻辑结构,还是学习过程的演绎?

(3)在高职院校课程设计实践中的任务驱动课程、项目导向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有何共同特征?

(4)影响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研究试图从范式的视角来回答上述问题。课程建设范式是从宏观的层面来讨论课程作用于课程实施主体(教师、学生)的机制及原理,试图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建立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共同信念,将课程建设推向理性的、深入的发展轨道,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抽象思维方式指导。

同类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范式上,其研究方法是比较研究法,即对不同的课程设计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各类模式的异同点,加以归纳和抽象,得出课程范式。其研究成果可以从国内学者付敏的论文《论学校课程范式及其转型》(《教育研究》2005第7期)中得到集中体现,而对课程建设提出范式研究的还未见诸文献。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研究可供参考的研究方法有:一是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其课程设计的逻辑出发点,通过对比各微观课程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其支撑点,进而提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必遵循的一般原则,通过对国内各种课程实践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具有共性的思维方法,为课程建设实践提供指导。二是实践研究法。通过建设具体的课程体系并付诸实施,从而检验范式的指导性。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高职高专用 篇6

关键词: 国外高职教育 通用管理能力 培养模式

一、通用管理能力概念

通用管理能力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各国在通用管理能力的含义、界定范围、类别及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研究各有侧重。简言之,通用管理能力是不同职业群体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共性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识要求,超越某个具体职业特定知识和技能,一切管理者都应当共同具备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才干。

目前,我国把通用管理能力归纳成四种主要功能模块,即自我发展管理模块、团队建设管理模块、资源使用管理模块和运营绩效管理模块。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在管理人才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通用型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劲。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目前掌握综合管理知识和具有实际管理能力的人才还很稀缺。在发达国家,普遍重视通用管理能力的研究,对通用管理能力的构成体系和形成机理及如何培养通用管理型人才都有较多的探索。在我国,虽然近年来对通用管理能力的研究已经引起重视,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通用管理能力培养的模式仍在探索中。因此,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提升职业素质水平,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通用管理能力的途径,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国外高职教育中通用管理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英国:BTEC模式对通用管理能力的培养。

英国BTEC课程教学模式一直是一种享有国际盛誉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赋予重要地位。BTEC模式认为:“通用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通用能力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对专门职业能力的应用和个性发展,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用能力为继续学习提供了基础,使正在面临工作、教育和培训等多样性选择的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BTEC模式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七种能力,即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与人合作共事能力、交往和联系能力、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能力、数字运用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和设计和创新能力。

BTEC将通用能力的培养和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以此实现通用能力的培养目标。例如,在教学全过程中贯穿培养通用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但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还要明确可以发展学生某些领域的通用能力。另外,学生在完成课程过程中要展示通用能力,教师在对专业能力评价的同时完成对通用能力的评价。

(二)法国:培养“多功能、多学科的职业技术人才”。

为了应对行业转型和变动,在法国高职教育中非常注重培养“多功能、多学科的职业技术人才”。法国的通才教育理念强调一脉相承,突出对学生的通用能力培养,包括收集和选择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在规划和决策中运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等。

在培养学生以上各种能力的同时,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例如,法国亚历山大德尼职业高中是一所专门为空中客车公司培养飞机发动机维修人员的院校,教师在评估学生综合成绩时,“给责任心打分”非常重要。即使学生技术一般,很有责任心,对故障会一遍遍检修,教师也会相应地给他加分。

(三)奥地利:特色“模拟公司”。

奥地利的职业学校可以根据需要和学生人数,建立“模拟公司”。所谓“模拟公司”,是指该公司除赢利是虚假外,其余各方面均与真实公司相同。在模拟市场上,“模拟公司”和真实公司一样,需要注册、交税等,并设有市场部、采购部、财务部等多个部门,需要与其他公司进行业务和资金往来;“模拟公司”的所有工作都必须由学生承担,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良好真实的提高能力的实习环境。

“模拟公司”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奥地利称为“关键能力”,包括学生的自立能力、自主能力和相互沟通能力。

三、对我国高职院校通用管理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构建通用管理能力课程体系。

通用管理能力的课程体系需要借鉴国外高职教育中通用管理能力的培养模式,适应国内高职教育现状和本土化需求。通用管理能力课程体系应基于企业的管理实践,对管理人员职业发展中必备的能力进行梳理,课程体系应提供大量的应用指导和行为训练,帮助学生将通用管理的概念和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二)加强师资培训,建立适应通用管理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

培养大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能力,而且要具备大量的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因此,应该强化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例如可以通过选派教师到校内外实习基地锻炼,到校企合作企业轮岗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教育形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校企合作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是学生未来就业与创业成功的桥梁。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的教育形式,学生亲身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利用所学知识亲自解决各种的问题,体会企业对学生的需求及自身服务社会的价值,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通用管理能力在真实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范美英.国外典型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2,9.

[2]李立新.发达国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3]黄正明,王玉萍.浅谈国外几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04(4).

高职高专用 篇7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堂导入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英语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安定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明确教学目的、启迪学生思维,还可以沟通师生情感、确定课堂基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那么,对于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的老师,怎样巧妙地利用课堂导入技巧,打造优质的高职英语魅力课堂呢?

首先,我们要从分析高职学生生源状况和高职英语教学特点着手。高职学生一部分是通过全国高考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这类学生大部分思想活跃,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但普遍存在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还有一部分来自于通过对口考试招收的职业高中生和初中毕业通过五年制大专升入的学生,这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方法不当、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等特点。而高职英语教学以学习英语应用技术为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学以致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用不同的课堂教学导入技巧,搭建好学生逐步进入课堂环境的阶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一、温故知新导入

温故知新导入是指通过复习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然后根据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的方法,它是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式。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普遍不高,新知识的接受欲望不够强烈。运用温故知新导入法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作铺垫,更能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能起到一种桥梁作用,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当学生在熟悉并掌握了旧知识后,便有了成功感和满足感,就会对新知识有求知欲望,就更容易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点体系。譬如很多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是按照渐进的原则分模块来编写的,每个模块之间的连贯性非常强,教师在讲后一个模块时可以从整体结构出发,将前一模块中已学的内容与本堂课内容联系起来,承上启下地导入新课。

二、释题导入

释题,顾名思义,即解释题目,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这种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开讲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迅速领悟教学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然而,高职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如果这种导入把握不好,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还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因此,教师在使用释题导入时要注意以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的形式导入,教师在表述这类导语时,应当语意明晰,语气坚定,言语连贯流畅,最忌闪烁其辞,口误频出。

三、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法是通过创设某种具体的、生动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学开始时就置身于某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通过情景的演练、发展来实现教学目标。如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它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商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英语口语操练,掌握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可表演性强的章节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情境表演的任务,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把握教学相关内容。例如在教授商务英语谈判时,我们可以先设置一个谈判场景,选取几位学生分别来扮演不同的谈判方,板书一些诸如initial contact, making an inquiry, making an offer, counter-offer, acceptance, payment, packing, shipment,insurance, signing a contract等词汇,把学生带入真实情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的商务技能,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加强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话题导入

话题导入是指教师在新授课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提出前后连贯,逐层深入的讨论内容,以头脑风暴式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相互交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将英语的学习与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使英语更加贴近生活,没有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例如在学习《What is the training like?》一单元之前,老师可以提出诸于“Do you think all companies ought to provide training opportunities for staff ? Why or why not?” “What kind of training would you prefer to get from a company you are going to work for ?”这样的话题供学生讨论,然后顺势进入到新授内容。亲切、和谐、愉悦、近距离的谈话使师生之间犹如朋友般毫无隔阂,这不仅能调节好师生的关系,还能促进教与学的关系,是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课堂导入方式。

五、多媒体导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大量的有声读物和视频资料给教学带来丰富的资源和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师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导入,创造一个动态的教学情景,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Rockand Roll》时,可以先播放一两首摇滚音乐的视频或音频,捕捉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生的兴奋点;在教学《What MakesGood Advertising?》时,可以先播放一些制作精美的有创意的广告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新课,以达到语言和文字描述所难以企及的效果。

高职高专用 篇8

职业素养“冰山理论”认为, 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可看作浮在水上1/8的冰山, 而隐藏在水面下的7/8的隐性职业素养, 包括职业意识、道德、职业态度和作风, 才是决定人的职业行为的关键因素。

很多企业把隐性职业素养作为对人才选聘的重要指标。他们认为如果专业技能差, 经过公司短时间的培训, 毕业生是可以胜任工作的, 但很多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较差, 很难在企业继续工作下去。突出问题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诚信, 拈轻怕重, 没有敬业精神, 缺少主动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不善于与人合作等。这些问题正是高职院校一直只注重技能培养不重视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结果。“职业教育仍然只限定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为主的学校职业教育。”【2】职业教育视野的局限性, 造成了职业教育功能的缺位。【3】

一、儒家文化进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及意义

高职院校要加强高职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可以让儒家文进高职院校, 儒家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要求相符合, 作为文化载体, “文化的力量既有隐性的元素, 又有显性的效果”, 儒家文化进高职院校, 是让儒家经典规范高职生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标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为社会提供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就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随即教育部颁发《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 (教高司[2000]36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等一系列文件。【4】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注重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 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文明成果育人, 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 用富含高职特色的职业文化, 和具有高品位的审美文化育人, 使其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把职业院校建设成为文化育人高地。”【5】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 儒家文化进高职院校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加有深远意义。儒家文化是修身立德为本, 能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职业价值观, 对其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有所规范, 注重内在的修养, 求美向善, 抵抗外在的诱惑, 以诚待人, 提高隐性职业素养,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保证就业的稳定, 减轻社会的“包袱”和给社会减少不安定的因素, 最终获得较为幸福的人生。

二、高职院校儒家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何谓文化?英国19世纪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 广义的民族学意义上说, 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 作为社会成员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整体。”【6】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除却历史, 无从谈文化。”【7】本文说的儒家文化, 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文化流派。

(一)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一个合格的高职毕业生的首要条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可见是把“学会做人”放在首要地位的。“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 , 这个“本”就是做人的根本, “务本”是要学会做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说文解字》解释“仁, 亲也, 从人从二。”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孔子在《论语》中曾说“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作为一个高职生, 应当要求自己达到“恭、宽、信、敏、惠”, 要“好学”, 从而使自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孔子在《论语》中还教导做人“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要经常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 要求每个人从自身出发, 努力加强自身修养, 克己、内省、自律来完善人格, 只有自重、自爱、自立, 才能去爱人、立人、达人。要加强高职学生的感恩教育, 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 带着恭敬、谦卑的心情去就业、做事、为人, 就会敬业、爱业, 从而立业, 从而提高职业能力, 视事业为生命。孔子还教育学生要有“忠信”观。孟子说:“信于友有道” (《孟子·离娄下》) 。作为高职生要忠信不欺, 将来就业时也要讲诚信, 这是做人的原则。

(二) 学会认知

学会认知。就是引导教育高职生学会区分真、善、美, 加强高职生的自身涵养, 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激发起民族的自信, 从心底产生爱国、爱校、爱家的自觉, 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忧国忧民、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 具有远大的抱负, 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儒家文化有“出仕经世”的人生主张, 认为每个读书人应当“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要求每一个高职学生首先必须从自我做起, 进一步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 增强其爱国精神与民族认同感, 为实现伟大祖国民族复兴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三) 学会做事

通过优秀的儒家文化教育, 使高职生学会做事, 学会如何对待困难, 解决问题和应对风险。儒家文化是高职生职业素养的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和源泉。诚信、节俭, 美好的德行, 能够进一步强化高职生道德传统, 使高职生们能够找到正确处事准则。《礼记·中庸》讲到处事的准则时强调“中庸之道”, “中庸之为德, 其至矣乎” (《论语·雍也》) , “中庸”就是要适时、适度地做好每一件事, 这对高职生尤为重要, 很多学生是独生子,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做事容易走极端, 中庸之道能使学生掌握好做事的分寸感, 有礼有节, 以“兼济”和“独善”进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高职生进行正确的义利观教育刻不容缓。每个人都会想致富, “富, 人之所欲” (《孟子·离娄下》) 。但是, 在追求财富的同时要“重义轻利”, 要求每个人“仁以待人, 义以做事”。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财富是为人所不齿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 《论语》中还说“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高职生想要发财应当以正确的途径、合法的手段, 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损害他人的利益、集体的利益, 正所谓“君子好财, 取之有道”。

(四) 学会合作

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和”, 强调“和而不同”, “贵和尚中”、“礼之用, 和为贵。” (《论语·学而》) , 是指不同事物间的和谐。西方文化强调竞争, 突出个人, 追求物质财富, 对于高职生影响极大, 造成在企业不能与人合作, 追求物质享受, 只考虑个人利益。高职生要学会合作, 就是善于团结他人, 和别人合作共事。“以宽厚处世, 协和人我”、“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强调“忠恕”, 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情绪。作为高职生要克己守礼, 就是要避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要具有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 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关心他人和社会。

(五) 学会发展

《易传》中说:“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高职生要自强不息, 不断进取, 奋发有为。儒家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论语·述而》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让学生既要有高超的技能, 又要有良好的气质和修养, 全面和谐的发展,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把握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 形成健全的人格, 适应社会大背景要求, 学会发展, 学会生存, 经得起挫折, 能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 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在创新中发展, 大胆质疑, 大胆探索, 形成创新性学风。

三、高职院校儒家文化教育实行原则

《礼记·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好人是教出来的,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高职院校需要对高职生进行儒家文化的教育, 但是要奉行“拿来主义”, 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借鉴儒家文化中有益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用部分, 并要与时俱进, 与现代观念和生态和谐相结合, 并服务于区域经济, 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资源, 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 与企业文化对接。

(一) 儒家文化教育与现代观念相结合

不可否认, 儒家文化与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可能会遭遇困境, 主要是因为不能因时而变, 以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和开拓儒家文化在高职院校里的应用, 将现代因素融入对儒家文化的阐释中, 彰显时代性。现代观念有很多方面的内容, 比如民主、平等、自由、竞争的观念, 是儒家文化中缺乏的。但是在西方国家中, 过度追求民主会形成无政府主义, 过度追求平等会导致自我为中心的膨胀, 过度追求平等会使个人主义极端化, 过度强调竞争会使人与人的关系恶化, 形成更多的狭隘、仇恨和犯罪, 所以要将儒家文化与现代理念紧密结合起来, 儒家文化有很多可以克服现代危机的理念, 去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糟粕, 取其“爱人”的人本思想, 植根于“和为贵”的思想, 但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 讲究礼节、遵循法度的积极理念, 使高职生形成一种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既能畅所欲言又有统一意志的新型民主文化, 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以儒家文化作为通识课程, 但也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并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 儒家文化才会有生命力, 才会对高职生产生吸引力, 才更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儒家文化注重行为规范养成, 可操作性强, 有可取之处, 但这在现代社会更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创新思辨的能力, 让高职生具有批判性等品质, 现代的师生观, 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 比如也许在计算机操作上, 学生可能会超过老师, 鼓励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思维, 才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到了企业才会有创新,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儒家文化只有与时代相结合, 才会更展现它巨大的生命力。

(二) 儒家文化与生态和谐相结合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对于道德教育偏重于说教, 显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儒家文化教育观注重“天人合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 说明儒家文化要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生态和谐”的教育理念是传承历史和时代创新的教育理念, 强调的是平衡、统一、亲和、融洽, 是对儒家文化教育方式的丰富和拓展, 体现的是以人为本, 建立自然、和谐的教育模式, 促进学生的成长, 与自然和谐生长。高职教育应当与生态和谐结合, 因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和谐的, 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 职业教育的内容与外部关系是和谐的, 本身是为社会服务, 职业教育各内部要素是和谐的。

职业院校应“以人为本”,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热情。选择开设儒家文化类的通识课程, 使儒家文化进课堂, 通过多渠道教学, 利用网络媒介教学, 转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积极开展交流互动式教学, 【8】同时注重各种学科中对儒家文化的渗透, 充分挖掘相关课程中对提高高职生人文内涵的材料, 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 编写校本教材或讲义, 开展研修活动。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论语·泰伯》) 。诗、礼、乐都是情感教育的媒介, 利用儒家文化、经典音乐、美术熏陶, 利用早自习的诵读、演讲、知识竞赛、征文、班会等活动, 来加强学生对儒家经典的记忆效果, 做到寓教于乐,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提升学校的校园文化内涵, 潜移默化进行礼乐教化, “当我们用经典人物和经典作品来对学生感召、激励、熏陶, 把人也塑造为经典之作时, 我们其实就在进行经典教育了。”【9】学生会逐渐加深对儒家经典的理解, 并且联系到自己及时改正。长期坚持以后, 特别是组织实践性比较强的各类活动, 提高高职生的人文素养, 改变社会对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匮乏的认识,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根基。

(三) 儒家文化与本地区的文化资源结合

高职院校很多院校都是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 因此儒家文化教育应当与本地区的文化资源结合起来, 尽可能地挖掘, 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 彰显出独特的精神内涵, 以强大的向心力吸引学生, 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儒家文化教育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以主题实践活动为手段, 同本地区文化资源结合, 多要素、多途径、多层次地推进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 【10】比如, 晋商文化中的诚信、节俭和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但是因为具有地域特征, 所以更显得亲切, 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晋中地区有博物馆, 也有晋商文化广场, 更有日升昌票号等场馆和《乔家大院》等影视素材, 本地区文化资源比较丰富, 更加直观, 更加生动, 应鼓励学院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学生身处其中, 耳闻目染, 心里获得的震撼, 远比说教更有教育意义和价值。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地方民族文化传统, 反映时代精神, 反映高职院校师生理想观念、价值观, 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 加以利用能使学生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

(四) 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要求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 从而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在教学中, 应当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必须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是实现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 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企业文化与儒家文化有很多是相通的, 世界船王讲起他的成功之道, 说“与信誉成交, 借信誉发展。”“义利合一”既是儒家文化, 又是历代经商之道, 是企业精神的主要原则。儒家文化“忠诚”和企业文化中诚信文化和责任文化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11】“诚信是金”, 是为人之本、立业之基。责任意识以人文精神为内核, 是对自己负责, 对企业、对社会负责。但企业的诚信文化和责任文化更直观, 有制度规定作为一个员工应当担负的诚信和责任, 因为诚信和责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关系到生死存亡。如果说儒家文化中要求的忠诚只是精神层面的话, 企业文化中诚信和责任文化已经立“法”, 如果不讲诚信, 不履行自己的职责, 就是违反纪律, 违反合同, 严格地受到惩罚。还有儒家文化中强调“人”“和”, 与企业文化中权威管理并不矛盾, 企业文化也“以人为本”来加强凝聚力。而儒家文化强调“仁”的文化, 企业文化中更注重服务文化和质量文化。服务文化已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 通过对学生培养质量意识,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作学生阶段养成这种精神, 能更好地成为一个“职业人。”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备受企业欢迎, 儒家文化强调“中庸”, “和谐”, 但并不是为求和谐回避斗争, 不敢为天下先, 没有开拓和创新精神, 缺乏进取精神, 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与就业后的生存与发展有重大意义。

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要努力辨识两种文化的异同, 要积极探索两种文化融合的路径, 融入了普适的企业文化精髓, 实现教育的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12】

四、高职院校儒家文化教育实现路径

由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 高职院校进行儒家文化教育, 不能拔高, 要落到实处, 必须采取制度化进行“强化”教育, 规范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标准, 采取奖励制度进行“优化”教育,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营造文化环境进行“感化”教育, 在企业实践中使学生逐渐“转化”。

(一) 价值观制度化进行“强化”教育

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学校实际需要, 对儒家文化进行制度化建设, 通过礼仪把儒学价值观制度化, 落细、落小、落实, 渗透于每个高职生日常生活细节中, 践行其核心价值观, 规范高职生的行为。让高职学生明辨是非, “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当儒家经典被学生背诵, 慢慢融化在血液中, 成为要求自己的标准, 并常常对照执行, 养成向内探求的职业道德精神, 那么一定会规范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标准。

比如一开学就让新生学习《弟子规》, 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生活习惯的规范, 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有效纠正高职生普遍存在的自由散漫的风气, 培养学生孝亲尊师、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非圣书, 屏勿视。蔽聪明, 坏心志”。对于当前高职生中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3】

高职院校要建设好儒家文化的课程体系, 充分挖掘相关专业课程的人文内涵, 编写校本教材或讲义。改革教学模式, 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 实现儒家文化价值观的规范化。

(二) 奖励制度进行“优化”教育

改革学生测评管理办法, 将儒家文化主要核心内容作为德语测评的一个方面, 要与学生评先、奖惩、就业分配等挂钩, 具有量化标准和可操作性。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树立学习儒家文化的典型, 学生能够受到感染, 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带动一大批高职学生学习儒家文化, 耳濡目染, 身心经受着熏陶, 当高职生“见贤思齐”, 并通过自己内心世界的自我修养, 提高文化底蕴, 自觉进行“优化”教育。

(三) 营造文化环境进行“感化”教育

儒家文化教育需要学识深厚的对儒家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型教师, 需要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研究水平的儒家文化教师队伍, 注重教师的培养和示范作用, 不断提升教授儒家文化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 师生之间建构一种平等的、愉悦的、互动的关系,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在学生中做好榜样,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 引领学生优秀品质的提升。心理学家卡特尔 (R.B.Cattle) 认为人格的塑造三分之二决定于环境, 三分之一决定于遗传。应当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在人文环境影响的作用。让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常驻师生的心中。

在校园内积极开展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儒家文化为背景, 利用党团活动, 举办各种丰富的教育宣传活动。通过艺术欣赏课、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站、QQ、微信、微博等, 来扩大高职生了解儒家文化的范围。举办展览、论坛专家名人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另外利用早自习的诵读、演讲和知识竞赛等活动, 来加强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记忆, 通过举办讲座、文化沙龙等方式研读经典, 教学与专业实训实习相结合, 了解传统文化, 传承与发扬儒家文化。

(四) 企业实践进行“转化”教育

在企业实践中, 学生会感同身受作为一个“职业人”, 应当具有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标准是什么, 尤其是严格的制度能进一步规范其行为, 这些都是外在的他律。

儒家思想认为应该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自律才是最有价值的, 也是最有效的, 单靠法律和制度规范, 效力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 在企业实践中, 制度有规范作用, 但更要注意儒家文化对人的教化。【14】如果高职学生能够背诵大量的儒家经典, 当他在企业实践时, 会潜移默化地起到作用, 当他自己或看到别人践行儒家优秀的思想获得企业表彰时, 无形中会激励他继续按照儒家思想严格要求自己, 当他或看到别人在没有践行儒家思想, 受到惩罚的时候也会有所触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是在高职院校学习儒家文化, 记在脑子里, 厚积薄发的过程, 在职业院校学习期间也许看不到效果, 但是, 受过文化熏陶后, 高职生的思想会比以前“转化”, 在做不合理的事情的时候, 内心会被儒家文化唤起而自制, 更要求自己成为一个职业素养较高, 受人尊敬, 实现自己价值, 对社会有用的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需要大量的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 他们的道德建设非常重要。儒家文化教育进高职院校, 有效发挥其文化和思想内蕴的作用,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儒家文化养分, 给予高职生广阔的文化视野与思考的能力, 以文化“化”人,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学会待人接物,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修身立德, 自我完善, 有目标有追求, 敬业、爱业, 主动学习和工作, 吃苦耐劳, 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创新和应变能力, 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对推进创新型职教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总之,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弘扬儒家文化, 提升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保证高职生职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要解决高职生毕业后就业不稳定的问题, 必须提高高职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儒家文化中做人做事标准与隐性职业素养的要求相符合, 儒家文化进高职院校要结合时代要求, 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注意生态和谐, 与企业文化对接, 运用“强化”理论, 规范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标准, 实行奖励制度进一步“优化”教育, 营造文化环境进行“感化”教育, 在企业实践中使学生逐渐“转化”, 从而适应企业要求, 保证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

高职高专用 篇9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为了引导他们修身、明智, 做人。启发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 更要提升素质。多年来, 高职院校过度夸大其工具性, 有些院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一味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 淡化人文素质教育, 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严重。主要表现在:

1. 考上大学以后, 高职学生自觉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 又没能及时建立起新的目标, 缺乏理想追求, 生活迷茫, 郁闷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常态。许多学生追求另类的生活, 上网、聊天, 荒废学业

2. 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社会责任感, 急功近利

3. 缺乏人文素养, 知识面狭窄。

有些学生道德观念模糊,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 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欠缺, 甚至无法完成一份简明的实验报告, 更别说独立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了。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和单纯的理论说教已无力扭转这种局面, 只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形态的总和。一个民族的发展, 总要依靠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 否定传统文化, 就是否定历史, 否定民族精神。有调查显示,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更有助于提升社会凝聚力及处理社会危机的能力。研究同时发现, 对传统文化认同越多, 面对挫折的承受力就越强, 更能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见, 传统文化教育是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基础。

三、如何将高职学院的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契合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众所周知,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可以提升人的整体素质。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 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如果教师缺乏人文素养, 学生也就不能在课堂上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强之外, 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增强自身人格魅力。所以, 作为教师要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成为学生的榜样, 以自己的人格和学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提高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

2. 结合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 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点: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等等。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构建学生的优良品德, 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 大学语文课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既有其工具性, 更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大学语文课上, 你可以找到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修身治国平天下”“舍生取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可以体会到贯穿了道家精神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难易相成”等生命哲学。不管是儒家文化还是道家思想, 它们都在我们体内根深蒂固, 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是祖辈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这些思想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4. 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相关选修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相关书籍数不胜数, 仅凭传授教材上的篇目未免太少, 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是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指导活动、举办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等活动强化大学生文化素养内涵。

5. 建设校园文化, 传播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我们可以将学习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网络建立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网站, 加入报纸、宣传栏等传统媒介, 来宣传传统文化, 使之深入人心。同时学校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也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体现, 使大学生在校园中随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四、结论

当前, 人们对大学生就业难产生了一个误区, 认为大学生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熟练的技术操作。事实是, 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 并不单纯是学历的问题, 个人的人文素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的真正差异体现在技术或专业层面的并不多。用人单位在人才的选择上也并不单凭一纸文凭。本科生之所以比高职生好就业, 关键是人文素质上要优于高职生。本科院校学制较长, 开设的课程更加多样, 学生能够较多地接受人文素质教育, 从而形成较高的综合素质, 在工作中更有发展潜力。高职生学制较短, 在校期间多致力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加之有些学校不重视人文学科, 因而整体人文素质较低。在工作中后劲不足。因此, 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不但丰富了高职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形式, 提高了学生整体人文素质, 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粱教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高职高专用 篇10

1、高职学生工作运用“人本”管理理念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成为主流,这就预示着只有做到以“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管理把人作为最基本的要素,主张人既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更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以人为本”不仅仅可以运用于企业的管理之中,它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对于现下高职学生工作管理的现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转变当前高职学生工作管理方式的不二之选。

1.1 高职学生工作运用“人本”管理理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势头愈加强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教育建设、科学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良好的发展之下,小部分的不足,仍然无法让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更为夺目的成绩。

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全日制本科学校得到良好的发展,但是,即使如此,我国仍有着高职学校的存在,这些高职学生的发展也不容忽视。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只有促进高职学生们的发展,才能让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到高职学生工作之中,贴近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对高职学生进行相对教育,才能真正为高职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是我国高等教育能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高职学生工作运用“人本”管理理念,是高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高职学生,有别于本科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对于高职学生,并不能与本科学生运用相同的管理策略,如此只会让高职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失去优势。因此,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于高职学生工作之中,才是上上之策。发掘高职学生潜在的能力,让高职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发挥自身所学,促进高职学生的自我发展,才能让高职学生拥有不输于本科学生的竞争力。

2、“人本”管理理念在高职学生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针对将“以人文本”管理理念运用到高职学生工作中,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意在为高职学生工作的展开给予帮助,使得高职学生工作取得新成绩,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1 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指导,使学生树立确切目标

在新形势下,理应让学生了解新政策,知道新动态,由此让高职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思想政治工作是高职学生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部分,通过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才能让学生应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思想。例如:学校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了解当前新形势的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当前形势的发展,采取作报告、收集资料、学习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让高职学生树立真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让个体发展顺应整体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2.2 加强高职学校校风建设,使学生积极向上

一个学校的校风问题尤其重要,作为高职学校更是重中之重。优良的校风会在无形之中带给学生信心,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例如:高职学校不定期开展演讲比赛、组织学科竞赛、加强早晚自习的管理等方法等。以此来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长期处于积极向上的学风之中,才能避免学生有“近墨者黑”的现象产生。

2.3 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自身建设,使学生能够良好、自主的发展

高职学生的良好发展,光靠外界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学生自身的建设都会对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高职学生工作的管理之中,更应该加强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建设。例如: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加强社会经验,将课本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将理论联系实际。将强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开设技能课程,支持学生多考技能证书,真正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懂得加强高职学生的自身建设,让学生懂得自主发展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今后都能够保持一颗上进心,并且不断地自我发展。

3、总结

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到高职学生工作之中,把高职学生作为高职学校发展的主体,不仅让学生获益,还是让高职学校稳固发展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到高职学生工作中这一重要举措,能够使学校与学生获得“双赢”的局面,更会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摘要:21的世纪到来, 象征着新时代的来临, 因此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能止步不前, 面对变化的环境, 对于学生工作的处理也理应采取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高职学生有别于其他本科类学生, 在高职学生工作管理方面更应该贴近学生本身。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运用到高职学生工作之中, 不仅能满足新时代发展趋势的需要, 更能满足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 在新形势下对高职学生工作管理采取新方式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学生工作,具体运用

参考文献

[1]、孟玲.浅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OL].民航资源网.2010 (04)

[2]、许玉焕.对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工作的思考[OL].2011 (09)

[3]、刘林, 陈卫群, 姜小清.对高职学生工作实施人本管理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5年第11期.

高职高专用 篇11

【摘 要】本文提出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能较好地辅助理论知识的教学,生动和具体地反映管理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进取意识,使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案例教学 护理管理 护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54-02

一、案例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较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管理理论知识多来源于实践经验,护理管理的相关教学内容,对于未接触过临床工作的护生而言,较抽象、枯燥。护理管理能力的掌握,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好能到医院中实践学习;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和教学设施的欠缺,护生不仅对护理管理缺乏了解,而且对其作用更缺乏相应的认知。所以,护生学习兴趣不高。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以往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通过案例教学为护生提供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管理实践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护生接触医院护理管理实践难的问题,帮助护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消化吸收,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调动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护理管理案例所展示的管理活动中的现实背景、具体情景,不仅具有感性,而且具有理性,让护生置身其中,护生根据案例的相关信息和自己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模拟情境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且很多问题没有具体的标准答案,护生可以大胆设想,自由地发表见解,锻炼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通过护生间的充分讨论,去优选解决问题的方案。护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自身特点的有效思维路线,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护理管理实践中,分析处理所遇到的护理管理问题。

(三)有助于培养护生团队意识

案例教学是护理管理教学方法中最形象的方法,它可把部分日常生活和护理管理实践引入课堂,使护生在较短时间内身临其境地面对一系列护理管理的事件和问题,把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有助于培养护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有利于教与学的互相促进

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在护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开展对各种方案的讨论分析,以此来提高每个人的护理管理思想认识,并使护生在优化个人方案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护理管理理论知识。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临床的管理经验,还需在平时工作中多关注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临床护理管理的发展新动态,并能将管理的新知识与管理实践紧密联系灵活运用,对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同时,根据护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办法,对拓宽教师思维大有帮助,从而促进了教学相长。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管理课程中的组织实施

(一)认真准备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的案例是教学核心,教师在授课前应针对所讲的相关内容,收集整理相关素材,按以下标准撰写或选择教材里的教学案例:

要突出教学目的。要注意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吻合、适用的教学案例。还要考虑护生是否容易理解。

教学案例要具有代表性。案例的真实和典型,才能更好地引起护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加深印象。

案例应简明扼要、清晰明了。为利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分析讨论,不要选择内容过多、情节复杂的案例。将案例于课前交给学生先思考,写出个人或小组分析、讨论的观点和提纲。

(二)认真组织好课堂的案例讨论

要想调动护生踊跃参与案例讨论,达到良好的预期教学目标,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是关键。

一是在理论教学前,可将案例先行导入,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让护生思考,接着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让护生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如此可以引导护生有目的地集中精力听课并思考。

二是先讲授管理理论,让护生听完理论知识后再布置案例让护生思考分析,这样让学生先有理论基础,再实践训练,与前者相比,这样做可能有些护生事先不知道课后有案例分析,所以,护生听课的注意力及边听边思考的积极性可能不如前者。

三是案例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情景,让护生能更热烈地讨论,这是关键。授课教师之前应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尤其要帮助年轻教师解决棘手问题。

四是在课堂讨论和代表发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进行组织和导演,不仅要提前准备好案例的点评要点,还要在课堂讨论中指导护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要多鼓励和赞扬,提供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轻易否定护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求异或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与聪明才智。教师只在恰当之时给予必要的引导与点拨,并掌控好案例讨论的大方向。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护理管理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现教学预期目标的先决条件是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将案例内容进行透彻分析、互相交流,做到在指导案例教学过程中能信手拈来,对案例的背景、情景要熟练把握。同时,由于时间有限,案例教学课前集体备课教学团队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案例中的重点做好优先排序。

(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未能定期到临床进行相应的护理管理实践,就难以准确分析、判断案例,同时也难以指导护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案例教学的效果就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定期到临床顶岗实践,以积累临床护理管理经验,并对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积极的研究,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同时对教师要加强培训,使他们掌握运用案例分析法的技巧和能力,能够较好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做好案例教学的导演角色。此外,由于案例教学具有开放式的特点,给教学组织带来了较大弹性,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须遵循课程案例教学的内在规律,明确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的预期目标、进度、学情等开展发散式教学引导,拓展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三)护生缺乏对临床护理管理的感性认知

案例教学要想实现预期效果,需要护生具有丰富的阅历和临床管理实践的感性认知,如此才能使护生在开展案例讨论中,结合情境充分讨论与分析。由于护生社会阅历少,没有临床实践经验,难以形成充分讨论的局面,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又要有与时俱进的临床护理管理的实践经验,既能引导和激发护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又能对护生提出的问题从容应对。

(四)护生案例讨论动力不足

护生因阅历少、缺乏临床护理管理的实践体验,故而在案例分析讨论时普遍感到迷茫无措、畏惧,难以提起兴趣。同时,由于学习任务重,护生没能真正意识到提高自身护理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投入案例思考和查找、收集相关资料的精力和时间就少,从而影响了教学的预期效果。

案例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界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理管理学由于理论较抽象,不少内容难以理解,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安排护生到医院开展志愿者服务实践,进行课程的临床见习,并在见习中开展案例教学,如此既可以让护生对护理管理有更多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又可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四、完善护理管理案例教学的对策

(一)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素养

案例讨论课能否上好的关键是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素养,途径一是教师先要认识到案例教学对护理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二是通过聆听优秀教师授课,学习和借鉴同行独特或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三是用心在案例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而累积经验。此外,在教师队伍培养中,有计划地安排课程教学的教师到医院顶岗实践,以积累医院护理管理经验,并积极开展对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形成教学、科研、实践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顶岗实践,对教师获取案例或亲身编写案例,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案例教学的真谛,对提高自身的整体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二)激发护生案例讨论的动力

案例讨论课要想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护生的兴趣和积极配合。在案例教学中调动护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充分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因此,在案例讨论前,要提供需要护生了解和阅读的案例相关背景知识,并要求以小组(约7-10人)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案例的分析讨论。此外,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应有驾驭课堂讨论有序进行的能力,应关注课堂上对学生参与讨论的动机的激发,引导并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健康地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教师还要注意把握讨论方向,多站在护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不断将问题深入,拓宽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提出新观点。讨论结束后,由各组组长或组员代表进行汇报及回答提问;然后,教师要对护生的汇报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护生的恰当回答及创新观点要给予肯定,对不足之处也委婉指出并说明原由;并提示护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依据是基于管理学的哪些知识。

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为调动护生的积极性,还可视具体情况运用管理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组织学生到社区或医院进行临床护理志愿者服务等不同形式,想方设法为护生提供更多不同的认知途径。

【参考文献】

[1]刘萍,冼静贤.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作者简介】刘雪萍(1963— ),女,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区护理和护理管理;黄 缨(1977— ),女,硕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高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

高职高专用 篇12

一、用多媒体优化课堂导入, 提高高职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舞蹈教学内容, 给学生创设相对形象生动的情境, 能够提高高职学生舞蹈训练的兴趣。在传统的高职舞蹈课堂中, 教师更加重视舞蹈动作的讲解以及学生对自身动作的模仿。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学生不仅无法领悟到舞蹈艺术的美感, 也很难积极地融入到舞蹈学习活动中, 无法了解舞蹈作品的风格。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 给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情境, 会让学生的舞蹈素质得以提高。比如练习蒙古舞蹈时, 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一些内蒙古大草原的图片, 在导入环节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在大草原美景的引导下, 找准蒙古舞蹈的风格与精髓。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情境, 能够加强学生与舞蹈作品背景的互动,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用多媒体分解舞蹈动作, 强化高职舞蹈教学效果

在高职舞蹈教学中, 舞蹈技能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舞蹈技能的形成, 需要学生反复模仿、反复练习。如果学生在舞蹈课堂中只能单一地模仿教师的动作, 势必会加深课堂的单调性, 影响舞蹈学习活动的整体氛围, 教师与学生也很难在一个节奏上。而在多媒体普及的今天,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舞蹈动作进行有效的分解, 让学生对一个舞蹈动作的多个细节进行观察, 不会因为体力问题而暂停。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要从舞蹈技能的重难点出发, 对一些舞蹈动作进行集中处理。就像在学习蒙古舞蹈的过程中, 一些民族性的豪放动作, 无论是气势还是动作本身, 模仿起来都有难度。教师可以播放所学习的舞蹈作品的视频, 对要攻破的学习重点详细讲解。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暂停重点内容, 并适当放大视频画面, 给学生模仿重点动作的机会。用多媒体技术去分解舞蹈动作, 能够降低舞蹈学习的难度, 促使学生找到舞蹈学习的技巧。

三、用多媒体开放舞蹈练习, 促进高职学生找到舞蹈学习兴趣

教师是舞蹈训练活动中的主导者, 也是舞蹈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 教师可以适当开放舞蹈练习, 丰富舞蹈练习的内容, 让学生在课堂中与多媒体为伴, 更好地体验舞蹈学习的乐趣。在传统的舞蹈课堂中, 学生只能跟着教师模仿动作, 教师对学生的指点也是暂时的, 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 要创新高职舞蹈教学模式, 采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录像, 让学生自主发现自身问题。像在学习傣族孔雀舞时, 教师可以用录像机将学生练习活动的过程拍摄下来。当学生练习完毕之后, 将所录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到自己舞蹈练习的视频, 会十分兴奋, 也特别关注自己舞蹈动作的正确性与优美性。用这样的方式创新高职舞蹈练习形式, 能突出高职学生在舞蹈练习中的主体地位, 也能让舞蹈练习增加趣味性。

四、用多媒体展示舞蹈灵魂, 促进舞蹈艺术魅力的绽放

舞蹈是有灵魂的, 每一个舞蹈作品都有艺术性与审美性, 都表现着编者的心思与思想。高职舞蹈教学中, 教师的言传身教, 虽然能够让学生习得一些舞蹈技巧, 却很难让学生感受舞蹈艺术的生命性, 也不利于学生感受舞蹈中人物的内心感受。舞蹈艺术的灵魂是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舞蹈理解能力,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 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像《卡门》, 舞蹈作品本身具有异域风情, 展示的是一种特殊的魅力。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有机联系起来, 一边播放视频, 一边给学生解说, 让学生理解每一个舞蹈动作背后的深刻意义, 从而更深入地欣赏舞蹈作品, 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逐渐丰富起来。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艺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将多媒体技术与高职舞蹈教学结合在一起, 开创舞蹈教学的新方式, 有利于舞蹈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多媒体的配合下创新高职舞蹈教学手段, 强化教学效果, 才能让舞蹈学习活动的魅力得以突显。综上所述, 在高职舞蹈教学活动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含义, 并积极与舞蹈作品进行互动, 有利于舞蹈训练效果的强化。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理解舞蹈, 感知舞蹈, 成为舞蹈艺术的积极学习者, 能够促进高职舞蹈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许霓.高职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08) .

[2]黎宗建.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2) .

[3]韦淑萍.高职院校舞蹈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3) .

上一篇:课外访万家的下一篇:新闻报道如何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