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精选12篇)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 篇1
摘要: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只有结合旅游业发展实际, 尤其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对行业人才所提出的要求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力度、克服传统教学中教材内容与行业实践脱节现象突出和案例教学所占比例较少等局限, 才能适应新形势、新环境下旅游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改革
双语教学 (Bilingual teaching) 是指采用两种语言 (母语和目的语, 目前我国主要指英语) 作为教学媒介, 帮助学习者学会语言的使用技巧、掌握学科内容的教学方法。旅游高职高专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逐字对译和信息转换, 而是对传统的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创新, 通过将语言学习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的模式, 充分整合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的过程。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逻辑思维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构建旅游理论知识结构, 掌握专业技能, 增强在旅游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一、双语教学:现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根据未来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对旅游人才需求类型的调查和分析, ‘十一五’期间, 中国旅游业十分缺乏应用型与理论型相结合的中级管理人才, 如旅游企事业单位中的行政、人力资源、营销、工程、规划、公关、宣传、会展、策划、网络、娱乐等许多部门都需要管理人员 (部门经理) 。”这种发展趋势势必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更进一步, 不但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术, 更多的向通才、全才的综合能力发展, 比如必要的计算机软件的运用, 基本的公关关系经营, 以及一至两门的外语。为此, 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必须要提升毕业生的素质优势和自身的竞争力, 以适应社会各用人企业需求的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
因此, 如何根据上述行业需求设置相关课程并通过双语教学, 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对各门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培养适应实际需要的人才, 是旅游行业发展对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所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现状
1. 时间选择
根据双语教学的惯例, 双语教学的要求是5 0%的外语5 0%的中文。但是目前情形对于完成该目标有一定的难度, 但可以分阶段进行。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班为例, 大部分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从大一开始就坚持实施双语教学。大一学生因为刚刚经过高考, 英语知识仍然熟悉, 只是缺少旅游、管理、社会方面的认识。因此, 双语教学更多时候体现在多媒体课件和阅读材料上, 让学生一开始形成对英文的熟悉程度, 解除他们对英语的心理恐惧感, 真实体会到英语的应用不仅仅存在于考试的形式, 还在于作为一种专业知识学习工具的实际运用。经过大一阶段对双语教学形式习惯后, 从大二开始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与其他同级学生相比均有了更为明显的提高和进步。
2. 教材建设
高职高专旅游教育所采用的教材多数为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旅游基础知识》、《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客源国 (地区) 概况》、《导游实务》、《饭店客房管理》、《实用旅游英语》、《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景区管理》、《饭店前厅管理》、《旅游市场营销与管理》、《旅游礼仪》、《旅行社经营管理》等。目前国内的教材的部分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原因在于: (1) 教材知识更新速度较慢。 (2) 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 操作性较差。 (3) 教材缺乏案例, 综合性和灵活性不够。目前高校教材明显不足是普遍缺少案例教学, 内容比较死板, 导致大多数学生很难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由于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面前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理论指导。与上述国内教材对应的英语教材和配套使用的其他双语教学材料也因此更加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3. 问题与挑战
外语作为获取国内外管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必备工具, 是未来人才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高, 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专业英语毕竟不同于普通日常用语, 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构成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 由于各高职高专生源来自于全国各地,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特别是英语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养成不好, 导致各项英语语言技能较差。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双语教学, 无疑对他们专业知识的理解造成较大的障碍。怎样平衡这种专业知识的学习难度和英语学习的难度, 以及怎样平衡这种双语教学中汉语和英文的使用量, 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所面临和思考的难题。
此外,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语言素质、班级规模与学生人数的控制等方面的较高要求均构成了对其进一步研究和拓展的现实制约因素。培养自学能力、教辅工具与媒体的运用、双师型与双语型师资整合、双语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转变、旅游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资源整合、按照旅游教育质量认证体系标准模式进行教学等方面均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改革策略探索
1. 加强相关学科的教材建设, 高度整合课程内容
教材建设是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与前述国内同类教材相比, 国外旅游高等教育的教材无论从内容、体系还是理念方面均更为成熟和完善, 尤其在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到的创新之处。
笔者在教学中对国内外同类或相近学科专业的教材使用状况做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与比较, 包括教材的大纲体系和教学内容。国内的学科专业名称及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区别和差距。针对这种现状, 在教材选用时可收集相近学科的原版教材, 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整合, 自己编写教材。以管理学为例, 国内高等院校较多选用周三多的管理学为主要教材, 而高职高专必须结合自身实际, 在采用同类专业通用教材的基础上, 同时采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当代管理学 (双语教学版) (第3版) , 该教材信息量大, 案例丰富生动, 以易学易用易懂为指导思想, 比较符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本书学到丰富的管理学知识, 而且还能从作者简洁流畅、生动有趣的文字中掌握地道的专业英语, 同时也能了解美国文化。这一创新的“双语教学版”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广大旅游高职高专双语教学的需要。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要注重吸取课程结构化整合的思想, 对新信息、新动态、新进展进行结构化的处理, 注重培养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 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开放态度。介绍与旅游管理和行业发展相关的新学科、新方向及其前沿领域, 并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综合性的教学内容,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双语教学的方法具有鲜明的当代特色,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整体的教学计划中安排若干主题, 由学生分组查找相关资料, 讨论分析总结知识点, 各组派代表用英语演讲获得的知识和看法, 再由教师纠正和点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加强师生互动, 用外语进行专业与情感上的交流, 营造学生用外语去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用外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应该积极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误区, 多以演讲, 表演等形式鼓励学生“用”英文, 而不是单纯的“说”英语, 能帮助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和实施。
以管理学课程为例,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控制、领导、组织等。这些管理职能存在于个人、班级、整个学校, 而不是仅仅是存在企业当中。因此可以配合情景假设的形式, 具体到建立班级文化, 班干部的管理, 鼓励创新, 使得学生在管理学的学习中不局限在纸上, 而是在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都能运用到管理理论。例如, 利用上课前3分钟时间进行学科知识信息交流与共享, 培养学生对时事状况的关注, 同时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中利用影像资料和网络资源穿插介绍国外相关知识与管理实践现状,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案例教学做好必要的背景铺垫。除课堂小组任务式讨论与学习外, 让学生分组进行管理实践调查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使学生将所学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除了原理、理论的学习, 还要注重应用和运用。在教学实践这一环节上, 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强化自身优势, 加强实践环节。比如:同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 一方面可以将管理专业的老师进行交换实践, 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这些知名企业的管理层来校进行演讲, 与企业名人面对面, 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和认识。同时, 可以开展模拟竞聘、商业计划的比赛,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真正做到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3. 双语教学改革与专业课教学改革相结合
双语教学是中文和英语同时进行的教学方式, 通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在不同语言环境下, 运用母语和外语交流的专业人才。双语教学的改革必须以正确认识英语与专业课的关系为前提。用英语讲授专业课, 不仅仅是学习相关的英文词汇, 更重要的是掌握语言所表达的内容, 两者不能脱节。比如在讲解某些名词、术语、定义、概念、案例时使用标准的英语来讲解, 中间穿插用汉语讲解。另外, 必须注意管理学中英文对于同一概念、名词、术语、史实、事件、案例等内容的不同表述及由于翻译环节所导致的语意偏差和流失以及由此引起的诸多误解, 都要通过与源语相关内容的展示、对照、讲解来达到准确理解和更好运用的目的。
四、结语
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及旅游业的发展,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面临的难题。因此, 只有根据本校师生的具体情况, 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全面提升师生的素质, 为教育教学注入更为灵活的元素, 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开展做好准备和基础工作, 同时在授课中通过多样化形式,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 才能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琳:旅游高职中英双语教学刍议[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9) :64~66
[2]陶玉霞、陶玉彩:大旅游教育格局构建设想[J].商业现代化, 2008, (3) :391~392
[3]刘妍:管理学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DB/OL].http://www.studa.net/guanliqita/090227/14512942.html
[4 (]美) 琼斯 (Jones, G.R.) 乔治 (George, J.M.) 著郑风田等译注:当代管理学 (双语教学版) (第3版)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5]唐玲萍:双语教学在旅游专业管理学基础学科中的运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 (7) :75~76
[6]石玲玲:关于管理学基础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J].高教探索, 2007, (6) :115~117
[7]文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51~53
[8]谢雨萍李肇荣: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及实证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05, (10) :79~80
[9]孙顺利:管理学双语教学目标及实现途径探讨[J].文教资料, 2007, (2) :45~46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 篇2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提出了提高<实用管理学>教学质量方案.该方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教学内容,注重能力培养;教学层次化,挖掘学习潜力;教学方法多样化,讲究教学效率;考试考核科学化,重视能力评价.
作 者:龚丽春 Gong Lichun 作者单位:新余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新余,338000 刊 名: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RESEARCH IN TEACHING 年,卷(期): 28(5) 分类号:C93 关键词:实用管理学 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 篇3
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规划要求,河南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原来注重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转向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旅游高职教学也应该根据整个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以及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方向,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从而采用实习管理外包的新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技能,使毕业生的部分岗位适应期缩短为零,塑造出大量营销对路的旅游专业优秀人才。
目前旅游专业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目前在组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进行实习普遍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
(一)在校内建设实习基地的资金投入比较难筹集。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经费紧张,教学投入有限所至。
(二)在校外难找对口的实训基地. 在考察实习单位方面,学校会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结果可能并不理想。虽然高职高专院校的广大教师付出很大的努力,但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 企业大都以各种方式婉言谢绝院校与学生进入企业,从而很难使一些院校与企业在“双赢”的前提下实现更深层次的“产学结合”,。
(三).实习质量较难监测。由于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困难,在实际实习教学过程中“走马观花,作表面文章,流于形式”的情况是存在的,从而导致实习效果和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根据以上分析,发现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在实施实习过程时确实存在许多劣势,这样就不妨可以仿照企业“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的思路及做法,为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旅类专业有效地组织实习、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另辟蹊径。
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实习管理策略
实习管理外包是在外包基础理论上,结合旅游专业实习衍生而来。实习教学外包是指学院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整合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把非核心业务发包给相应的专业公司来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一)实施外包的优势
通过分析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实施实习管理时存在的一些劣势,可以仿照企业“将部分业务进行外包”的方法,为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地组织实习教学
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服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管理环节同样需要科学、专业和高效地运作。这种方式既能节约教学成本,又能提高效率,同时为实习教学提供专业化服务,这将是高职院校所希望得到的。
2.有效降低实习教学成本。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在选择是实习管理外包还是自建实训基地上的问题,重要的是看哪一种选择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更合理以及边际效益更高。
3.保证了实习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实习管理外包可以使院系的组织结构更加趋于简单与灵活,院系中将不再设置组织实习教学的管理人员。由于大量的实习管理任务都由专业的公司来完成,院系的组织机构则具有更高度加快速的反应能力,从而使专业实习教学能够更好地贴近实际与市场。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问题时,不仅可以向学院老师反映解决,而且同时可以得到公司专业人士的指导。公司帮助处理解决学生、学院和企业产生的问题。当学生因某种原因想改变实习地点时,如果没有专业公司来做,学生的这种想法会使学院老师处理的比较费时,造成实习不稳定,效果并不好。专业公司可以利用优势资源,凭借企业的关系网对这种事件进行处理。实习稳定了,教学有保障了,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效率。
4.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指既能熟练准确传授课程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对于重视高技能培养的高职高专院校,更应该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虽然学生的实习管理实行了外包,但在实际过程也要求有关专业教师全过程的参加,这对于社会经历浅薄、企业实践经验差的高职院校教师而言,无疑是其接触实际、培养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极好过程。如此看来,实习教学外包实在是“一举两得”。
(二)实习管理外包的原则
对于企业外包法宝不可滥用,只適用于非核心业务。据了解,目前上海市的高校均已将庞大的后勤部门外包给上海市高校劳动服务公司统一管理,这样做获得了双赢:一方面,各高校甩掉了庞大的后勤队伍的管理包袱,以便集中精力抓教学与科研;另一方面,上海市高校劳动服务公司获得了规模经营效益。此外,目前国际上流行着OEM做法,许多跨国公司将核心技术保留在母公司,而将简单的加工部分外包到目标市场所在国家的一些工厂。没有一所高校会将正常的教学工作或教师队伍外包出去,也不会有任何一家跨国公司会将其核心技术部门外包给第三方。学生实习管理方面,若能合理地进行外包,确能给院校带来好的效益:外包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引进新鲜血液,使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企业的每个岗位都能选到最合适的实习员工等等。
(三)实习教学外包的实施模式
由于实习过程的组织是由院系根据教学大纲和实习教学计划与专业公司签订实习管理外包合同——“实习协议”,则有关实习内容、要求、标准和形式等大都可以在协议中规定,而且还包括一些对学生实习管理的规定也在协议中体现。专业公司发挥其在专业领域中广泛联系且具有相关专业特长的优势来履行合作协议。这种协议的形式来满足实习教学的“硬”约束使实习教学质量有了法律的保障。实习管理外包的实施模式包括四个阶段,即考察准备选择阶段——三方签订协议阶段——实施与监督阶段——实习后期总结阶段。
1.考察准备选择阶段
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教学目标制定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内容应包括:实习目的、实习要求和形式、实习具体内容、实习组织、日期、实习专业公司的选择方案、实习费用的初步预算等。在对实习计划论证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实习方案并报有关领导批准,同时,在院系教学部门备案。而且选择合适的专业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是实习外包成功的关键。选择实习专业公司时,应根据不同实习项目要求,进行相关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对能够提供外包的专业公司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其服务内容、形式、资质及特色。在调研的基础上,选定合适的专业公司进行接洽,在接洽过程中更深层次了解该公司的资质等全面情况。并且学校要组织相关人员到专业公司提供的实习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对专业公司进行招标和认证,也可对其在外包领域的成功案例进行调查,了解该公司的服务水平及客户对他们的评价结果。
nlc202309012345
2.三方签订协议阶段。
三方签订协议阶段包括院方与专业外包公司合作、外包公司与企业的合作以及外包公司与学生签约的承诺书三部分。有关院系应在合作协议签订之前,针对项目与专业公司进行反复洽谈,取得共识后应签订书面协议以约束双方的行为。协议是高质量完成实习项目的保证。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实习教学外包合作协议的内容包括:实训目的、要求和形式、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组织(实习生往返车票的订购,实习生的带队、实习前的培训等)、实习费用、双方在组织实习教学过中的权利和义务、实习中特殊情况处理、监督和检查的方式违约责任的处理等。
3. 实施与监督阶段。实习管理外包合同生效后,院系要组织相关教师随同学生一起进入实习全过程,这样既可以使教师得到锻炼,又能起到监督和保障作用。并且院系与专业公司要通过各种形式沟通信息,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一旦发生问题,双方应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及时协商,妥善处理。专业公司定期向院校和实习企业寄发实习简报,不仅有利于院校了结实习学生情况和实习企业现状与发展,而且实习企业也可以了结院校的现状与发展。这样不但提高了专业公司的信誉和知名度,而且更进一步的密切了三方之间的关系。
4.实习后期总结阶段。实习结束后应认真进行总结。专业公司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习监控和评估体系, 包括对实习生和旅游企业评估两部分内容,以便对实习进行科学的管理。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能为用人单位招收学生提供依据,从而帮助解决学生因实习城市不同、实习企业不同带来的成绩差異。学生根据实习项目和要求应做出实习报告并采取一定的形式进行交流(座谈会)以检查实习效果。专业公司还应该作出学生实习结束的反馈信息统计分析,甚至包括家长的意见反馈统计分析。有关院系也应作实习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找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以利于进一步完善今后的实习教学过程。并且要求专业公司协助,企业给实习生提供专业的实习鉴定书,方便学生今后的就业。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非核心业务”实行外包已不仅仅是企业考虑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习管理外包,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解决在组织实习教学中的遇到的困难,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这种创新模式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 篇4
1 定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百度百科中指出旅游人才是指发展旅游业所需要的具有某种工作特长的人员, 尤其是指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中的各类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服务人员。随着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人才的竞争成为现代旅游业竞争的高级形式, 建设旅游强市首先要有一支德才兼具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这样才能为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打下基础。因此, 人才要抓好, 队伍更要建好成为旅游行业素质提升的决定因素, 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游行业贯彻执行的本质要求。
高职高专教育最基本的特色体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上, 如培养目标不明确, 也就决定了不可能有明确质量指标与更好的教学模式。因此, 旅游专业建设的根本是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1) 旅游人才培养要以社会需求为的目标。高职高专学校必须成立由旅游专业主干教师、旅游行业相关专家、政府主管旅游部门领导等组成的“旅游研究所”,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根据“旅游研究所”的意见, 指导旅游专业建设工作。同时要不断加强对国内外旅游需求、供应市场的调查研究, 真正了解市场对旅游人力资源要求的前沿动态, 还要加强学校与市场、企业、政府主管部门间的联系互动, 根据市场对人才的最新需求, 参考国家最新政策的调整, 结合旅游专业的教学计划, 以符合市场所需、政府政策、企业所求的“三符合”为导向来指导专业课程的建设, 正确定位办学, 明晰办学方向。 (2) 旅游人才梯度培养的定位。学校教育、继续教育、企业培训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形成一体化教学模式, 完善学历教育和成人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各教育体系之间要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及优势,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和培养重点。高职高专旅游院校是旅游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不断发挥着基础作用。以培养知识密集型的管理层为目标, 着重培养创新性和德才兼备的高级管理人才。要始终紧抓教学质量, 紧突出自己特色办学, 校企办班力度要加大, 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中要把各类特色旅游人才的培养纳入, 进而培养出适合市场、企业急需的旅游专业管理人才。 (3) 就业岗位的定位。目前旅游业发展所急需的均是一线的从业人员。其中旅游策划、旅游职业经理人、景区管理、旅游外联营销、会展旅游、电子旅游商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运动休闲、医药保健、旅行社计调人员等初中级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专门人才, 高素质的导游人才, 经过专业训练的旅游及相关行业的服务人员, 韩语、日语、蒙语等小语种导游人才, 一批专业较强、整体素质较高的专职旅游教育人才。 (4) 准确定位教学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中以旅游专业的人才层次和就业岗位的定位为基础, 同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目标只能有一个明晰的衡量标准, 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的人才具备较高的质量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必须以这个标准为基础。
2 加强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培养的途径
2.1 抓好课程体系建设, 突出办学特色, 增加竞争优势
(1) 定位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培养梯度, 专业课程设置适当调整。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以旅游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原则, 以旅游人才岗位专业素质要求为依据, 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从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出发,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 课程设置的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充分体现了旅游人才梯度培养的目标定位。 (2) 在教材选用方面要充分体现其灵活性。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多采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教材, 但是由于多种版本教材, 且内容深浅不一, 这本身就体现着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及旅游专业的需求, 各院校还可组织教师主编, 企业参与合作共同编写教材, 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3) 在教学手段与方法上突出旅游专业的学科及课程特点、从实用操作等方面结合旅游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教材、教具;可以通过开展实际案例教学、实验实训室场景模拟教学、视频网络技术、旅行社业务操作流程相关软件等丰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来快速的传播和更新旅游专业知识。 (4) 高职高专院校在本校教材编写方面, 通过组织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教学小组, 严谨、科学完成编写教学大纲工作, 依据教学大纲在形成本校教学特色的基础上, 编写校本教材。 (5) 减少书本理论课的教授时间, 多增加学生模拟现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时间, 把空洞的理论知识实践化、具体化、可操作化, 使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 进一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充分体现其“双师”性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是达到高质量教学要求的必要条件, 也与高职高专旅游专业教学特点及内在要求相呼应。第一, 走校、企结合的道路, 通过聘请旅游企业实战经验较丰富的资深人才担任本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 与本校固定专业教师理论教学相结合, 建立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布局合理的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努力做到校内校外人才资源优势互补, 校内教师积极参加旅游企业实践, 加强自身“双师型”资历。第二, 每年组织本校教师前往国际、国内办学条件优秀、相关专业发展良好的学校进行学习、进修、参观学习相关的教学、办学经验, 掌握学科前沿知识, 使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学术研究水平得以提高。第三, 积极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周末、寒暑假等空闲时间前往当地知名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了解旅游专业最前沿信息, 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第四, 鼓励高职高专专业教师做相关课题研究, 在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基础上, 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本地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第五, 建立高职高专教师轮岗定期培训制度。支持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相关专业办学具有一定特色的兄弟院校学习, 参加相关行政部门的专业培训班, 以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及扩大对本专业的认识、学习。第六, 在工资待遇方面做到“以高学历人才要吸引住, 有能力人才要留住”, 进而吸引一批有专业实战经验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确保教师队伍的高质量、高素质。
2.3 注重实训教学环节, 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培养
(1) 要增加校内实训课培训力度和时间。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具体情况要单设实训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的40%, 使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本技能及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尽量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一是在校内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条件, 邀请当地相关行业精英人士定期、定时, 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进一步深化校企结合。二是建立并细化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制度, 根据旅游专业特色特点, 建立一批可用、可靠、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实现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三是完善实训教学体系, 形成“学习一考证一实习一再学习”的循环提高的教学模式。
(2) 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大力开展交互式、开放式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很好完成课堂知识转化、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实习完善课堂教学, 通过实训基地实习丰富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真正培养出旅游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保证达到培养目标,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2.4 以就业为导向, 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 抓好入学教育, 让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强化学生择业信息、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主动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 (2) 帮助鼓励学生到旅游企业实习。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增加学生与旅游企业的接触, 由实习自然过渡到毕业就业。 (3) 建立高职高专和企业合作模式。学校“按需、按量、按质”向旅游企业第一线输送高技能操作型人才, 以便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4) 高职高专院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服务, 做好学生就业前的心态辅导工作, 树立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自信心。 (5) 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与专业相关的一系列职业资格证书, 如:全国导游证、省市导游证、领队证、讲解员等, 从而为学生在以后的人才资源市场竞争中的增加就业资本。
摘要:现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已越来越适应不了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要求, 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努力培养出具有自身特色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是旅游专业教学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红梅, 罗生芳.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6, (12) .
[2]甄尽忠.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 篇5
二、高职高专院校有效教学的特征
第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教学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将自身的经验与学习得来的科学成果和经验相联系结合,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从以往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探究者,并在学习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学习体验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行构建整体性的学习体验,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得以独立完成学习。第二,学生学习的批判性。批判性的学习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有效教学的一项特征,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在批判性学习的氛围中得到加强和提升,同时学生在思辨中明晰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的基础上,学生将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转化并消化吸收,完成学习。第三,学生学习的跨界性。有效教学中,跨学科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跨学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此教学方法中也会增益。有效教学对于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会丰富教学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任务反映出来,学习任务要实实在在,不得抄袭应付,如此才会有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后有机会和时间向教师咨询和寻求指导,从而针对不同学生能够找到不同问题的解决办法。学习资源应充分提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而主动研究学习。同时,教师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应该以不断增强学科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使有效教学在教师的自身发展中朝着更明确的目标不断创新前进[2]。
三、促进有效教学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
第一,教学设计。为了促进有效教学,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实施管理。在教学设计方面,可以在课程分配和单元规划中,学生充分了解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单元时间段学习的目标,同时课程考评方式,单元学习时间分配,学校对学生合格标准的具体要求等方面的教学管理也与学生的自身发展、个人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都应体现在有效的教学设计之中。第二,教师素质。在教学管理的结构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背景,以及规定内的学习内容、引导有效学习的因素、学生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及学生参与能力,课程知识的设计构建、学生成绩评价、学习资源的利用等等。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做到讲授课程内容时,语言流畅且表达清晰、上课要按时完成课程规定任务的同时不乏有趣内容的讲授,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课内知识之外获得课程外知识的相应补充。在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问能够及时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则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知识不充足的情况下,教师适当补充以课外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后续学习。在学生多样化的前提下,要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课堂所做到的教学贡献,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3]。第三,教辅设施。教学设施在教学管理中也应当被重视起来,包括相关的教学服务支持、职业帮助和咨询等无关教师教学的外在因素,如教学活动中所占用的场所和相关设施配备、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否在咨询后得到及时的服务,这些外在客观的因素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第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估包括教师教学的评估和学生学习的评估,学生学习评估需教师在学习之前就对其进行充分说明,包括学习评价范围、评价过程及手段方法、相应的时间安排等,最后做出综合性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估包括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师参与教学建设情况评估两个方面,主要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为主,可依据专业、课程、实验实训等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估,包括专家(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务评教和学生评教四个方面,以学生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最终形成综合性和有效性较高的评价结果。
四、结束语
中国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仍存在许多实际性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首先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前提,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行政成分较多,规范约束性条件太多。教学管理应逐渐向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为价值导向方向转变,进而来加强管理,从而使教学管理的内涵有实质上的进展和突破。对有效教学有促进作用的宏观政策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及对教学各个环节的标准要详细而明确,教学质量的评估和保障也需建立相应的机制[4]。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运行机制也将在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逐渐趋于完善,管理体制的合情理促使教师在有效教学上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从而使有效教学更接近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浅析 篇6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比较重视的方面,但是从近年来的招生情况来看,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特点跟以往有所不同,因此分析学生特点,探求适合这类学生的管理对策,对于办好高职高专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学生特点 学生管理
G712.4
高职(高等职业学校)和高专(高等专科学校)都是专科(大专)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和高专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高职高专的学生特点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这是受到学生层次水平以及就业方向的不同影响的。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发展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分析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探索适合这类学生的管理方法对于办好高职高专院校意义重大。
一、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产生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弱点。
1.心理特点
1.1厌学情绪严重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加上高考生源数量的减少,很多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被录取进入高校,这些学生突出表现的特点就是学习兴趣很低,厌学情绪严重,他们认为学习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由于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有的家里是做生意开厂的,只要毕业就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因此他们会出现厌学情况。
1.2自卑心理存在
高职生属于专科层次,与本科生相比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由于社会对高职存在偏见,高职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同时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进而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1】。
1.3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进入高职高专学习的基本都是“90后”学生,受到社会大风气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的都比较自我,对同学之间的交往、尊师重教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导致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较差,缺乏对不良行为的认识和控制力。
2.学习特点
2.1学生基础薄弱
进入高职高专学习的学生普遍高考的分数较低,文化课基础较差,加上高校的课程知识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理论课程部分學生存在根本听不懂,学不会的情况,以致影响学习兴趣。因此学生的成绩普遍很低。
2.2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表现为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他们在课下很少把时间放在课程的复习及与专业相关知识的钻研上。这种现象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有关,目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即便是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就业都比较困难,对于处于大专层次的学生来讲,就业更是相对困难,他们看不到学习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认为学习好也不一定能够找到理想工作。
2.3学风考风纪律普遍较差
目前高职高专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上课的出勤率很低,上课不听讲,玩手机、聊天等现象非常普遍,学风不正。不认真学习,到考试的时候就靠“打小抄”等作弊,考风较差。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可靠实现,需进一步加强学风、教风和考风建设,这是教育教学目标真正实现的可靠保证。
3.行为特点
3.1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
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敏捷,活跃,他们往往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富于创造力。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潜意识里都有较强的专业概念,主观上积极接触社会,客观条件也促使他们能接触到生产实践,同时职业意识又强化了他们的竞争意识【2】。
3.2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务实,现实性功利性比较突出
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优越的心理感受,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有着明确的自身定位,怀着切合实际的理想,但是,少数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缺少志向和远大目标,对人生缺乏细致的职业规划,在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中,往往出现偏重功利,偏重个人利益的短期行为【3】。
二、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1.日常管理
1.1心理疏导
高职高专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还是由辅导员来负责,辅导员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对于有心理方面问题、困惑等的学生应当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在大学入学之初,采用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形式,解答学生对于不适应大学生活、对今后的人生没有明确目标等问题、改善学生自卑情绪,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1.2思想道德教育管理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管理力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3行为管理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思维活跃,对于生活积极向上的特点,学校应当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优势,充分展现他们的实力,这对于学生规划未来的人生非常重要。
2.教育模式转变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普遍特点,院校应当适时转变教育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即从某个职业岗位群出发,进行职业分析,了解构成这一职业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明确支撑其职业或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从而确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1】。应该降低纯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的比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出适应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机会到与专业相应的工作领域去进行实践锻炼,身体力行,不但可以理论联系实践,明确学习目标,还能够磨练自己,提前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
3.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高职高专进行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第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第二: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增加实践环节;第三:教师应利用课余实践积极进行企业挂职锻炼,或者将企业有经验的人员请到高校讲课作报告,可以相互学习,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以利于进行实践教学,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
总之,我们应从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性出发,以学生特点为基础,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高专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丽. 对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学生特点的再认识.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8(9)
【2】黄晶晶.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特点浅析[J].科技资讯,2008(35)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 篇7
在高校教育中,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实习则是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实习影响着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就业甚至是一生。但是目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学生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实习中学生的安全隐患较大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学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高专更注重学生的实习,突出表现在实习企业的选择,学生的分配与管理上。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基本上都是学校统一选择实习企业,统一分配,统一管理,因此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认真完成实习,否则通不过实习就得不到毕业证。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在实习的过程中,在导游岗位工作的学生的居多。导游基本上不做班,又由于这部分学生需要经常外出带团及旅行社雇佣的司机过度劳累、经验缺乏等原因导致旅游事故时有发生,实习学生的安全隐患较大;许多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及教师缺失法律意识,不能与旅游企业签订有效的实习协议,比如说实习协议上盖的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某某学校旅游分院的公章,所以在学生到旅游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一旦出了问题,大家相互推卸责任。
(二)实习中部分学生的态度不够端正
因为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基本上都是学校统一选择实习企业,统一分配,统一管理,因此学生对实习的态度必须端正,否则会影响实习效果甚至不能完成实习影响到学生毕业。
实习中部分学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的主要原因是:因招生时部分学生是从其它专业调剂过来的,部分学生是家长帮忙选的专业,所以从一开始学生就不喜欢这个专业进而不喜欢这个行业,再加上实习初期时旅行社各岗位要求实习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大量的相关的专业知识如计调岗位的学生要背行程,所以部分学生在实习初期的时候在思想上就抵制实习。经验告诉我们,实习初期一过学生在态度上一般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三)实习指导教师工作做的不到位
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认为实习指导教师才是“家人”,因此在学生实习中出现问题后与教师沟通的效果往往要比与旅行社沟通的效果要好的多。因为实习中的学生更相信老师而不相信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而许多学生到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实习后,出现了没有实习指导教师跟踪或实习指导教师跟踪不到位等情况。
以上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实习指导教师对业务不熟。首先,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岗位很多,如旅行社的导游员、计调员、外联人员,酒店的前厅服务员、餐饮服务员,景区的讲解员等,由于实习岗位很多,而实习指导教师不可能各项工作都精通,所以给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其次,由于大多数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对学历的要求较高,高学历的教师往往在旅游企业实践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加上目前学校组织的到旅游企业的学习多流于形式,很难学到真正的旅游行业东西;部分教师想自己到企业学习,但又苦于旅游旺季往往与学校两个学期的授课时间相冲突。
二、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与旅游企业签订有效的实习协议
学校在与旅游企业签订实习协议的过程中要尤为重视以下几点:
1.明确要求旅行社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在旅行社坐班或每天去旅行社报到,这样便于掌握学生的动向;2.明确要求旅游企业给带团的学生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样在出了事故后,学生会有一些保障;3.明确要求旅游企业雇佣经验丰富的司机且司机素质较高、不可过度劳累,选择车况较好的旅游大巴;4.必须保证所签订的实习协议在法律意义上的有效性,否则形同虚设;5.学生必须灵活掌握在出现交通事故等重大事件中的安全知识,这样便于自救。
(二)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很多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往往在新生报到后做新生动员大会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我认为仅仅做新生动员大会是不够的,主要原因如下:旅游行业是服务业,服务业是与人沟通的行业,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在中国传统的意识中服务行业不是好行业;学生带团外出机会较多且基本上都是早出晚归、风吹日晒,而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女生居多;在旅行社工作的员工工作不够稳定,待遇偏低。因此很多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就是为了一个文凭,不准备在这个行业就业,表现在实习中就是应付了事,只是想混过实习。鉴于情况比较复杂,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有一种信仰,就像日本人绝对效忠天皇一样,让学生对我们的专业忠诚进而热衷于旅游行业,这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很好的也是需要我们探究的一种方法。
(三)提高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水平
要想真正的使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学校应该在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或政策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如脱产挂职,时间至少半年甚至更长等等。
高职高专教育管理浅析 篇8
分述:1999年, 我国普通高校招生154万人, 比1998年增加46万人, 增幅高达42.6%, 从开始扩招到现在短短的几年时间, 大学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 其招生呈上升趋势, 每年递增50万人左右, 尤其是高职高专, 至今年最低的湖北省内的180分即可录取。高等技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导致前几年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用人荒”。随着教育格局的逐渐转变, 我国目前注重扶持高职高专教育, 教育部周济部长就说过:“今后一段时期,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周部长的讲话为高职高专学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教育的两个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 如何针对现有的学生情况有计划、有目地开展教学工作, 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等专业人才就成了高职高专教育的最终目标。下面笔者就从教育和管理两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高职高专的教学
高职教育比较特殊, 不同于一般的专、本科教育以理论为主导、以实践为辅, 它主要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辅。简单来说, 高职教育就是上岗前的培训。现在的高职高专的学生来源主要有二个途径:一是参加普通高考以第四批次录取, 二是中职生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参加中职升高职考试录取。第一个来源批次靠后, 第二个来源可能情况更差。目前, 我国中高职教育共同扶持, 在各省市的中考考试录取工作中, 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的比例要求要达到1:1, 中低考分的考生基本都压到中职里面去了, 使这类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学到一技之长, 于国于家都有好处。所以, 最终升入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整体情况比较特殊, 而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一般学制为三年, 在校学习二年, 校外实习一年。就我校而言, 现在正尝试多种高职教育教改模式, 如:2+1模式 (即传统的二年理论、一年实践) , 1.5+1.5模式 (一年半理论学习, 一年半实践) , 1+2模式 (一年理论, 二年实践) , 无论是应用哪一种模式, 都是想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而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学校拥有的教学资源, 做到:
1.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做好学习定位。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
3.要以应用技术操作为重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利用特有专业的学制特点开展教学, 理论联系实践。
4.引导学生关注前沿性技术的最新发展。即在让学生拥有基本技能的同时, 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动态, 与时俱进, 不断开拓创新。
二、高职高专的学生管理和沟通
1.辅导员要做好入学时的准备工作:辅导员可在新生报到时做好观察工作, 并自制学生基本情况表, 内设多个项目,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特长爱好、高考分数等, 在第一时间了解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本班学生, 从而为本班班团委的组建及开展好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2.鼓励学生参加校、系、班三级干部竞选及各项活动, 使学生通过各种活动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深入学生中间, 多进班, 多进寝室, 多与学生交心、谈心, 做好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了解班级学生是否存在特殊情况, 将班级管理隐患消除于萌芽阶段。
4.做好班级的核心管理工作, 主抓到课率及常规管理。同时,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结合专业特点, 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 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5.教育效果受地域差异影响差别较大, 如新疆、西藏等地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与本地学生的差异较大, 管理者应积极引导, 多想办法, 使这些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能融入班级, 学习好、生活好。
6.加强实习期间的联系沟通。教师可通过电话、QQ、网络等先进技术了解学生实习情况, 辅助学校和实习基地的管理, 使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
7.做好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工作, 对有升本意愿的学生多给以鼓励、支持, 对有就业意象的学生多讲解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 先就业后择业,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就业生存, 教师应给他们一些建设性意见, 并追踪他们毕业后的信息, 做好后期服务。
三、结束语
根据现阶段教育的发展特点、学生的思想特点, 如何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加强学生管理, 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 各大高职高专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进行多方面的研讨和研究。而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现在我国正处于上学峰值回落期, 随着人口数量的减少, 高考报考率也逐年减少, 高职高专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我们只能逆风而上, 师生共同努力:学校用实力保存活力和发展, 教师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 尝试多种教育模式, 使高职高专更好、更有活力地发展, 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
摘要:继1999年国家大量扩招之后, 我国教育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4年高考录取分数公布, (湖北) 专一文科录取线325, 理科295, 专二180分, 面对越来越低的录取线, 高职高专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展好教育教学及管理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探索 篇9
1 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虽然有很多优点, 但弱点也很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价值取向多元化, 主导价值观弱化。
受社会、网络、媒体的影响, 学生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 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多元化, 张扬个性, 思想活跃, 强调自我, 政治意识弱化, 使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1.2 缺乏远大理想和追求。
部分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 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 缺乏理想, 没有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 在理想和目标的追求上处于迷茫状态, 因此出现种种困惑和郁闷情绪。
1.3 以自我为中心, 受挫能力差, 经常处在自我矛盾中。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 自以为是, 任性等性格特点。一旦不如意就会他人发生冲突, 而冲突的结果或是疏远集体, 陷于孤独, 或是打击报复他人。同时, 对于独生子女的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受挫能力差, 经常处在自我矛盾中。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积极进取的愿望强, 证明自己的勇气弱;参与意识强, 辨别是非能力弱;成功动机强, 受挫能力弱;个人意识强, 集体意识弱;物质追求强, 精神追求弱。
1.4 身心发展失调, 基础文明缺失。
由于现行教育制度下家长和学校教育片面追求考分, 而忽视了孩子人格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美育的熏陶和身体的锻炼, 造成了学生身心发展失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格不完善, 社会适应能力差, 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极易悲观失望, 缺乏自立能力, 贪图享受, 怕苦怕累, 好高骛远, 缺乏社会责任感, 没有奉献精神。
2 针对学生特点, 注重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
2.1 深入到学生当中去, 用平等的心与学生交流。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最反感老师、家长的不信任和唠叨, 对只会夸夸其谈讲大道理的老师常常嗤之以鼻。因此, 管理者要发自内心的去爱每一个学生, 给他们以亲人的温暖、朋友的挚诚;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流, 避免一味的说教, 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认同和尊重, 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在点点滴滴中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2.2 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高职高专学生屡遭考试失败的打击, 大大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其实, 当我们用欣赏的目光审视这些学生时, 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一面。特别对于那些比较不自信的学生, 更需要我们去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予以充分肯定,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优势, 并充分发扬光大, 一步步走向成功。
2.3 注重挫折教育, 使学生愈挫愈勇。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 缺乏挫折磨砺的人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风吹雨打, 只有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 才具有坚强的意志。学习成绩不理想, 同学之间产生的摩擦, 学习上相互竞争, 经济条件差异悬殊等对学生来说都是小小的“逆境”。当学生遇到这些小“逆境”时, 不要急于帮助他们解决, 而要给予引导, 引导他们自己走出“逆境”, 学生能从这个过程中得到磨练和成长。
3 针对学生特点, 拟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3.1 加强适应性教育。
一是要帮助学生完成观念的转变, 引导学生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顺利渡过成人化的转变。帮助学生完成由学生向准社会人的转变。二是要帮助学生适应管理方式的转变。大学之前的教育是以教师管理为主体的。而进入大学后更多的是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 也是管理的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尽快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三是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高中时为了提高升学率, 多采用填鸭式的灌输。而大学是教师讲授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自主余地很大, 要学会自学。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 避免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四是要帮助学生完成生活习惯的转变。集体生活不同于家庭, 在集体环境中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2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是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 为自己筹划未来, 拟订一生的方向。通过职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请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召开报告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形式进行补充。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 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尽早拟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鼓励学生确立积极的目标, 努力拼搏, 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充实自己, 不断向目标迈进;把握好毕业前的每一次就业机会, 不给自己的人生之路留下遗憾。
3.3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结合社会需求介绍专业的发展前景、主干知识课程、所需技能、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形势等多方面的知识, 同时举办知识竞赛、专业知识讲座, 帮助学生了解专业优势和特点, 培养专业学习兴趣, 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接触社会, 明确学习目标。
4 以学生为本,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4.1 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并给予适当的监督和引导, 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个性,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其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工作作风。
4.2 充分发挥学生骨干队伍力量,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骨干队伍包括学生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学生会、班委会及各社团骨干成员。学生骨干队伍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支生力军, 具有以下作用:a.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他们来自学生, 了解学生情况, 能提供第一手资料, 使教师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 便于开展工作;他们又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 能带头执行老师的决定。学生骨干还是学生中的活跃分子, 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联系, 解决同学之间的问题。b.学生骨干分散在学生当中, 相当于一个个信息员, 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这个网络能及时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中的突发事件, 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 并将问题处理在萌芽之中。c.学生骨干队伍是学生们的榜样。对学生具有感染、激励、号召、带动学生共同进步的作用。通过学生骨干的榜样力量, 可以感染周围的同学共同营造一个优秀的集体, 形成良好的班风、系风、校风。
4.3 学生骨干选配与使用。
为了使学生骨干真正起到带头作用, 要注重学生骨干的选配, 选配时要严格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采取公开演讲、竞争上岗的方式。我们采取了“学生干部轮流代职”制度, 即, 学生干部任期一年, 每年改选一次, 让每位同学都有锻炼、展示自己的机会, 为更多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 制订严格的学生干部任职条件, 不符合规定的不能当选, 违反规定的予以撤换。通过严格的制度, 保证学生骨干的先进表率作用, 同时也为学生骨干进行有效的管理提供保障。
在学生骨干使用方面, 我们还尝试了“新生带班员”制度。方法是从二年级学生中挑选各方面比较优秀、具有一定领导才能, 又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骨干, 作为新生带班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锻炼, 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有着一年大学生活的体会, 各方面趋于成熟, 由他们管理引导大一的新生,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他们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参考文献
[1]邱承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3.
[2]郑东红.高职高专学生管理模式探析[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3.
浅谈高职高专教材管理改革 篇10
一、高职高专教材管理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不到位。
高职高专教材管理都是设在教务处内, 人员配备较少, 多数没有成立相应的机构——教材建设委员会, 以负责本校教材 (主要是专业课程教材) 的编审、评估和研究等工作。
(二) 教材缺乏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高职院校所用教材, 大多是借用本科教材。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高职高专有很大不同, 本科教材偏重理论, 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 基本是“本科压缩型”, 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极大影响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难以达到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自编的讲义, 存在转抄内容居多、编写质量不高、加工不细和印刷质量低劣等问题, 影响了教材质量。
(三) 教材缺乏实践性指导。
目前, 市场上的高职教材主要是供教师授课使用的。和专业课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指导书严重匮乏。而实践性教学一般占高等职业教育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材的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
(四) 各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缺乏沟通衔接。
没有根据职业能力进行模块化教学, 教材选用缺乏整体规划, 通常是任课教师选择本门课程的教材, 然后上报。由于教师各自理解的深浅与角度不同。导致课程难易程度不一、课程内容重复出现等系列问题。
(五) 教材编写质量难有保障。
目前, 许多学校将教材建设的业绩在职称评定中予以考量, 这导致了低职称教师积极编写教材, 职称评定完毕后就不再参加编写。教材建设从本质上讲, 属于旧知识的总结, 而非新知识的生产, 必须要有老、中、青三代人参与。这样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为学校精品课建设培养人才。
二、部分高职高专教材管理改革现状
对于上述问题, 高职高专教材管理部门几乎都有同感, 很多院校也不断进行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走访与调研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等六所示范高职高专院校, 对高材管理、建设、改革等情况进一步了解, 对其中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做了归纳总结:
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 配专人用教务管理系统管理教材;采用模块教学, 编写出版符合自己院校的模块教材及配套实训教材;各专业课程设置相互沟通, 专业课由院系选定, 基础公共课由教材部门按教学大纲选定;编写教材、精品课教材建设与职称聘任相挂钩。
三、对高职高专教材管理改革的建议
(一) 加强领导, 做好规划。教材管理建设工作是整个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把加强对教材工作的管理、改革, 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高等职业院校应成立相应的机构———由行业专家 (含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人员) 、教学专家和本专业有经验的教师组成的教材建设委员会, 以负责本校教材 (主要是专业课程教材) 的编审、评估和研究等工作。
(二) 教材内容的确定必须依据专业培养目标。高职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这些人不是去搞科研, 也不能只会简单操作, 而是既能直接从事生产又能解决设备及工艺当中技术问题的技师型人才, 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人才。因此, 在教材内容上我们应紧紧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各门基础理论课内容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其广度和深度取决于学习专业课的需要, 不可追求学科自身内容系统完整。二是专业课教学内容主要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 适当阐述技术原理和依据。
职业教育需要“双师型”教师, 因为要编好一本高质量的高职高专教材, 不仅需要较高的理论知识, 同时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扩张的主渠道还是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及其调入的普通高校的教师。由此可见, 高职高专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自然十分短缺, 能够反映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特别是贴近实践的教材就更少。
整个编写过程按下列程序进行:1.邀请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进学校座谈, 共同研讨人才培养计划和教材编写思路;2.主编教师提出编写大纲, 经讨论后交企业专家审定把关;3.教师到企业调研, 搜集资料;4.教师执笔写作, 遇到技术问题随时与企业技术专家碰面探讨;5.完稿后再次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定稿。从上述程序可以看出, 每一步都离不开企业技术人员的实质性参与, 这样就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提高了编写效率。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密切了校企关系, 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 促进了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三) 采用模块式编写思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结构体系应当采取模块化的课程组合, 增强教学安排的弹性, 有效应对劳动市场的变化与职业岗位技能的变迁。由于高职学生学力层次参差不齐,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差距, 采用模块式的编写思路, 每个模块既是教材的有效组成部分, 本身又是相对完整的、独立的, 具有一定的可剪裁性和拼接性, 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模块裁剪、拼接。
(四) 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开展工作。基础课程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 教材建设不仅要注重内容和体系的改革, 还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以跟上科技发展和生产工作实际的需求。专业课程设置相互沟通, 专业课由院系选定, 基础公共课由教材部门按教学大纲选定。
(五) 教师是提高教材质量的关键。要十分重视建立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水平的教材编写队伍,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鼓励、支持教师编写一批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高质量的好教材。建立教材建设奖励制度, 凡被评为校级以上 (含校级) 优秀教材的作者, 学校要分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并与职称聘任挂钩。
(六) 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是教材建设的基础, 教材编写工作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相结合, 同时, 教材建设要推进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促进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协调发展。
摘要:教材的管理与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项重要基本任务, 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高职高专教材的管理、建设等环节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高职高专教材现状不尽人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课程改革初探 篇11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开设旅游英语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为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课程重在培训旅游专业技能和英语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课程迫切需要面向相关的职业行业和就业市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旅游英语课程改革。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地探讨。
一、高职高专旅游英语的教学特点
众所周知,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院校不同,侧重培养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因此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课程培养的是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性人才,即英语语言与旅游、导游常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课程必定要与相关职业行业相结合,首先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旅游接待的活动或服务产业中,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提供优质的服务。由于旅游业是涉及到住宿、餐饮、娱乐休闲活动和提供旅游商品、自然景观游览等服务的产业,所以旅游英语课程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该课程也必须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知识。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旅游英语课程改革
既然旅游英语课程兼有英语课程和旅游专业课程的特点,高职高专的办学模式又强调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培养实用型的人才,那么传统的大学旅游英语教学模式势必要被与时代特点息息相关的课程模式代替。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以旅游职业的要求来培养相关的人才,急需高职高专的旅游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实践环节,打造旅游精品课程。
1、改革课程内容
在校区合作的背景下,教学空间就扩大了很多。企业不仅可以提供师生们实践的环境,校企之间还可以共享人力资源。聘请专家参与校内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指导相关的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介绍旅游及其企业文化,辅助学校教材的建设,更新课堂教授的内容。以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动态为导向,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吻合,因时因地制宜地增加或减少原有的教材内容,使得课程教学对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旅游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2、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就要以旅游活动流程为参照,真实地模拟旅游行业在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情景,把一个个具体的任务链接起来,如接机、沿途景点介绍和讲解、餐饮服务等组成课程内容。通过这些交际行为与情景的模拟,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授课方式,注重学习的过程,再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派出学生到相关的旅游企业,如酒店或旅行社等进行实践锻炼,旅游英语课程才能展示出与时代气息合拍的特征,应用型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质量保证。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具和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成为可能。以现代社会从事旅游职业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教会学生搜索旅游信息、等,成为新时期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和多媒体教室的优势,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用最新的网络声像资料,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形象化,增加课堂教学的时代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通过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内容涵盖课件、课程介绍、习题库等教学资源的旅游课程网站,还可以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毫无疑问,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提高旅游接待工作的效率,还能够培养职业能力。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加强高职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鉴于高职生的语言知识有限,理解与思维能力有待提高的事实,上课时可以按照现实生活中旅行社、旅游公司的运作模式,将同学们分组,以几位导游员合作的方式,解决旅行与景点景点英译中遇到的问题,在相关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比如,几位同学同时翻译一个旅游景点的短文或段落,然后比较异同,经过交流和修改之后,最终给出一个使游客耳目一新的译文。每一个小组的景点介绍或业务开发方案产生以后,全班几个小组之间还可以互相修改、以提问或辩论的方式对项目内容做出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可以体会和领略对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取长补短,逐步提高专业能力。
(3)强化理论指导下的旅游英语实践训练
旅游英语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们需要大量的实践训练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丰富多彩的校外和校内实践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积累英语导游经验,以职业意识贯穿旅游英语课堂的始终,以仿真者的身份完成各项和旅游相关的任务,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通过到酒店或旅行社的实践。教学空间就扩大了很多,我们可以派出学生到企业顶岗、参加实习和实训,直接感受、了解企业的文化氛围与运作要求,可以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课程教学的良性循环做出准备。
(4)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其知识面
新世纪的旅游英语人才需要了解地理、历史、购物等各方面的资料,所以,旅游英语课程的实践部分应尽可能地选用国内最新的书报、杂志的部分内容,而旅游专业类的题材应占到60%的比例。此外,熟悉与旅游实践相关的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要素,则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增加词汇量,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做好旅游工作。
(5)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并举
时代在发展,旅游英语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内容不同,那么教学方法也不相同。导游模拟和景点介绍时,可以是学生分组,一组一个PPT,也可以是宣读、背诵介绍文字。还可以阐述在旅游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旅游业务和线路的安排等课程内容,都可以安排一至两名学生上讲台做简短的报告,等等;总之,只要是能增进教学效果的方法都可以使用。
3、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在旅游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做了调整,那么我们也势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进行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有鉴于此,结合旅游职业与岗位的特色与分类,考虑到旅游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涉及到实际工作中不同的工作场合、不同的工作特点,所以,该课程的测试也应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内容而有所不同,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分别做出考核。
高职高专既然选择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那么日常的教学就应该逐步和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联系,因此,也就有必要将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纳入相关的考核与评价体系。相应地,旅游英语课程的考核就应该和权威的相关资格证书相联系,以免修或奖学金等方式来鼓励学生们考取证书。
鉴于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符合客观规律。而人类的认知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符合认知的客观规律,所以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与评价的改革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中完善;同时,也由于与旅游英语教学与考核相配套的体制、设施可能尚处于建设之中;因此。该课程的考核应该根据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实行动态百分制等方案来具体实施。
结语
虽然课程改革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只要我们尊重旅游职业发展的客观实践,以行业动态和工作过程为导向,逐步改革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改进相关的考核与评估方式,就一定能
培养出高层次的既具备较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又熟悉导游业务、具备旅游知识的导游或管理人员,实现高职高专旅游英语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资倩,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初探,科技信息2008,(14):239
[2]李宁,浅谈旅游英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106-108
[3]李睿,浅议旅游英语教学模式的选择,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7):144-145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篇12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优良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技术与技能性强,而且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也要很强。所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基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旅游教育在适当的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要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就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现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注意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都会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但在实践教学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有效执行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当前高职院校一般都安排了实践教学的计划,大概都是从认知实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三个方面去进行组织、安排。但因多方面的问题,实践教学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如在酒店模块实践教学上,仍有很多院校因受各种条件限制,例如资金和空间等,只能安排学生到酒店实习,而难以在校内进行仿真实践学习。而安排到酒店后,又因酒店用人的需求限制,学生几乎只能呆在一个岗位上进行实习,不能满足学生在其他岗位上的技能锻炼。
校内实训设施缺乏,或是没有很好的校外实训基地,或是因为经费短缺、实操型师资不足等,所以,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原本安排的实践教学计划难以取得很好效果,甚至最终又回归到了课堂的理论化讲解。
2. 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偏低。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计划中,实际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的30%左右。这个比例不能适应培养第一线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要,德国的“双元制”和北美的CBE及澳大利亚的TAFE,它们的实践教学时数在教学计划中都超过了50%。而就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其更不同于其他一般经济管理类专业,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操性更强,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无论是旅行社方向还是酒店方向的专业课程,其实践课时都应比理论课时多。但目前,大多数院校还是存在高职高专“本科化”、“普教化”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课时居多。高职高专教育的教育模式是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对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准,所以,在高职高专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不强求学生进行深度的理论探究。
2.2 实践教学执行效果差。
虽然安排了实践教学课时,但很多院校没有制订具体的实践教学制度和实施大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导游模块的校外实践教学,因为实践内容涉及用车、门票等费用支出项目,这些经费问题,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更是难以审批,而实践教学中的经费也直接地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实践教学的效果也离不开专业教师的策划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在导游业务校外教学中,没有前期详实的计划及学生的充分准备,只是纯粹地把学生带到一个景区让学生自由参观,后期也缺乏总结与讲评引导,以致实践教学效果低下。
2.3 实践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旅游管理专业涉及旅行社和酒店等旅游企业的不同岗位工作,每个岗位的特点相差甚大,在实践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实践教学方式的选择。
一般院校都采取了“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但是由于设施设备因素影响,校内实训难以取到较好效果,而校外实习,一般都是顶岗实习或者毕业实习,因旅游相关企业考虑到经营管理效益,只能长时间地安排学生在某个岗位上,影响到学生全面专业技能的掌握。
2.4 校外实践教学前缺乏动员与教育。
在校外实践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几个不同的利益体。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乐意使用实习生,而学校也正需要拓宽校外实践渠道以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对于学生来说,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校外实践机会都是在基层———一线服务工作,且工作量大,工作岗位低。而在校外实践教学前,大多数院校都是用一两个课时来动员、教育,主要宣讲的是集中在实习注意事项等方面,以致很多学生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旅游专业“90后”的学生更不愿意去实践。
3. 提高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3.1 提高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并制订具体实施大纲。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优良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实践教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大多数院校意识到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按照德国模式,以1∶1的比例来划分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根据我们国家教育现状和体系要求,我们更需要增加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比如高职高专的第一学年,英语、计算机和“两课”等基础课程比较多,而在后两年中,校外实习又占了很大比例,所以必须增加在第二学年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时,才能让学生在校学到更多技能以为后面的校外实习打下基础。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业务》等专业课程,更应侧重实践教学,必须充分提高其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如4∶6模式也并不为过。另外,无论是课程实践教学还是校外专业实习,首先都必须有一个实施大纲。制订合理的实践教学实施大纲,是实践教学有效执行的保障。
3.2 创新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或场所。
实践教学一般被划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两种类型。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必须选择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以确保实践教学能取得成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必须综合应用各种方式或选择适当场所进行,不能全部课程一刀切。例如针对《导游业务》,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有校内导游实训室,在授课过程中,无论是景点模拟讲解,还是其他的实操内容,几乎都选择了校内的实训,但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如果充分利用社会上的有效资源,如博物馆、烈士陵园、公园和品牌企业等,让学生全程参与线路设计、景点讲解等,通过这样的校外实训更能取得好效果。
3.3 强化学生对专业实践重要性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认识。
学生积极性不高和缺乏对专业实践的正确认识,也是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践教学前,特别是校外顶岗实践前,都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动员与教育,让学生明确充分、积极准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旅游服务行业工作特点与现状,认识到只有经过基层锻炼才能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也必须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发展规划的教育。
3.4 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教与学是一个统一体,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重要的行为主体,都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学习的考核,更要侧重对教师实践教学执行效果的评估。在对学生考核方面,可以以小论文、实践报告或教师现场督查等方式进行,最终成绩纳入学生个人期末总评成绩。而对教师,可以根据教师实践教学大纲践行、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和学生评价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陈欣, 郑海涛.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职教论坛, 2003/16.
[2]洪艳.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8.2.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推荐阅读: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07-26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08-17
高职高专教育管理08-25
高职高专学生物业管理05-17
高职高专学生管理论文09-14
高职高专学生管理下的期望理论分析论文05-10
高职高专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管理研究论文10-10
高职高专用05-31
高职高专学院06-28
高职高专护理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