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农业院校

2024-05-14

高职高专农业院校(共11篇)

高职高专农业院校 篇1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不重视等问题, 就云南省农业高职院校而言, 这些问题更为突出。笔者对昆明市农业职业院校的调查表明, 约80%的高职高专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低于90分, 且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听、说能力差, 对英语普遍缺乏兴趣。由于学生整体水平较低, 课堂上跟教师配合不积极, 以及授课班级大,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 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高职教育学制为3年, 其中1年时间用于实习、实训, 所以真正用于英语教学的时间总共180~220个学时, 大大少于一般本科院校。面对课时少、学生基础差等诸多问题, 课题组结合教学目标, 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1 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正确的认识才能引发正确的行动, 因此, 我们首先要明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2000年9月, 教育部高教司出台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指出,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由此看出,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 使英语作为学生提高应用技术的工具, 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因此,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首先要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形成继续学习的能力, 为今后学习和应用英语奠定基础。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根据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 增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或今后工作需要的相关性,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某一职业岗位应用英语的能力[1]。

2 针对目标, 采取策略

2.1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是一个终生过程, 高职高专学生在校英语学习时间非常有限, 英语技能的提高需要学生在课外和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长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形成自学能力才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这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众所周知, 语音、词汇、语法的掌握是语言技能形成的基本前提, 也是自学能力形成的必备条件。云南省农业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语音、语调不准, 约半数学生不能根据音标拼读单词;词汇量少, 单词记不住, 不懂单词记忆方法;语法知识不系统、不准确。根据这些情况, 首先, 教师要教授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在授课中加以训练, 从而使他们能自己拼读单词, 掌握基本语调, 为日后自学新单词、新句子奠定基础。其次, 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 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语法和句型讲解。语法讲解一定要有针对性,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例如, 学生普遍对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掌握得不够系统, 不能运用自如, 严重影响了语言输出和对复合句的理解, 所以应重点讲解;某些语法如虚拟语气, 平时交流使用不多, 而这一语法规则本身并不难, 无需特意讲解。此外, 学生对记忆单词缺乏方法, 因此教授单词记忆和复习方法非常重要。最后, 教师可对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错误作一介绍, 使学生掌握基本语用知识。这些英语知识、学习方法的讲授宜安排在学期之初, 也就是第1~2周进行。由于学生经过了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 且年龄与知识的增长使其认知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所以这些知识的教学虽只需数个课时, 但却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使学生“善”学。

2.2 采取综合策略,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 “学”才是主要因素, 不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就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大部分学生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 学生不敢主动用英语表达, 同时还存在英语学得好就是会做题、会考试的错误想法。要改变这一状况, 必须采取综合策略。 (1) 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轻松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 愿意并敢于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使用英语进行表达。这就要求教师把自己放在跟学生同等的位置上, 以饱满的热情、夸张的神态去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 语音教学时, 教师解释清楚发音部位后, 应大声、有激情地为学生示范, 带学生一起大声练习。就像李阳所说:大喊可以增加你的信心和勇气, 从此不怕开口说英语;大喊可以改善你的口腔肌肉, 说出字正腔圆的标准英语;大喊可通过强烈的听觉刺激, 把地道的英语敲入脑海。这样, 师生之间就可以建立起信任感, 学生便可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参与课堂活动。 (2) 合作性的教学活动或学习情境也有助于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练任务。因为同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意见、互相帮助, 所以即使是基础差的学生也不会感到过度紧张和焦虑。他们在同组成员的帮助下得到锻炼, 增加了自信心, 也渐渐增强了实力[2]。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固定分组, 这样可使整个集体的氛围更融洽;应布置学生事先准备分组训练的任务, 以提高课堂合作学习效率。 (3) 测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建立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果。传统英语考试多根据笔试成绩确定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这是不合理的。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特点, 构建多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考评方法, 将考试和考查相结合、期末与平时测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分组讨论完成相结合, 推行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单项分级考核与综合水平考核相结合的制度, 将考试变成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 能使学生真正具备英语素养, 能够运用英语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 进行社会交流和社会实践[3]。此外, 学习的主动性同文化环境分不开, 因此, 高职院校应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以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题研究的一年里, 参与课题的各农业职业院校邀请专家、教授、外教在校园里开设了10场英语专题讲座, 举办了英语文化艺术节, 开展了全省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英语技能竞赛, 并组建了英语兴趣小组、英语社团。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2.3 加强教学内容与专业的相关性, 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英语这一工具, 使这一工具能服务于专业学习和将来的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提高英语课程与学生专业的相关性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也是难点。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类实用内容的导入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性, 在难度上要符合高职生的英语水平, 在内容上要贴近其日后的工作需求, 在形式上要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 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积极性[1]。就农业职业院校各专业而言, 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要比旅游、酒店管理之类的专业低, 但其相关专业业务资料的阅读难度却很高。针对这一情况, 课题实验组采取了以下做法: (1) 课题组成员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农业方面的阅读材料, 聘请两位外教和专业教师一起编制了阅读课本作为校本教材, 目前正在试用。阅读材料主要由各种相关行业的产品说明书、广告、政府农业改革报告、农业科普短文组成, 难度适中, 绝大部分材料篇幅短小。 (2) 根据每学期45~50课时这一现状, 我们用15课时 (4周) 左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业务资料的阅读、翻译和简单的应用文模仿性写作训练, 通常一学期有12周英语课, 这一训练安排在第9~12周。 (3) 使用10个课时 (2~3周) 集中进行专门的口语训练。口语训练分话题进行, 安排在学期的前阶段进行, 目的是使学生从不敢开口到敢开口而且能开口, 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虽然农业相关专业对英语听、说能力要求不是很高, 但敢说却是学好英语的前提。课题组分话题编制了口语训练的小册子, 以提供各话题的常用词汇和句型。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如大学生活、谈恋爱、环保、做兼职等。课前教师指定话题, 要求学生就该话题做好准备, 每一话题至少要准备8个以上的句子, 时间在一分半钟以上。口语分小班上课, 每班不超过40人。课堂上学生先分组讨论话题, 再单独汇报。条件好的学校可让学生上网收集话题资料。 (4) 对高职院校统一使用的英语教材《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及《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程》, 教师可根据学生和专业情况自行进行内容取舍, 课堂上注重对英语阅读和听、说能力的培养。

3 课题实验结果

实验对象为2007级新生。参与课题的3所农业高职院校, 每校随机抽取50%的班级作为实验组, 另50%的班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 使用统一教材, 严格按单元教学, 不单独开设口语课与专业英语技能课。实验时间为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实验结束后, 课题组就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学习收获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份) , 实际收回298份 (实验组150份、对照组148份) , 有效回收率99%。统计结果见表1。

不难看出, 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都起到了显著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朝晖.高职英语教学策略中的职业目标导向[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7) :185.

[2]王悦.影响成人英语口语的因素及可选择策略[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 (2) :49.

[3]钟润萍, 孙建强.高职英语教学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 2008, (7) :46.

高职高专农业院校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 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 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张健(1964- ),男,重庆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重庆408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063-03

一、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按举办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三大类型。目前,公办高职院校教师基数庞大,师资整体水平较高,教师素质发展比较全面,但也有一些因为教师达标率低而面临摘牌警告的院校。从整体水平来看,目前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专任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缺少企业工作的经历,外聘教师比例偏低,部分院校对兼职教师还存在重聘任、轻管理的现象。

民办高职院校大多发展周期比较短,年轻教师的比例明显偏高。在专任教师总数中,小于30岁的年轻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公办院校的比例。兼职教师大多直接来自其他普通高校的在职或退休教学人员,大多是负责一些普通基础课的教学,或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专业教师实际比例并不高,可见兼职教师队伍的来源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的天然优势和机制保障,其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是各类型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结构建设较好的院校。此类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相对容易,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尤其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尽管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与教育部门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50%”的合格要求对照,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学历和职称情况看,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也存在差距。2005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达到37%,而在独立设置的高职(专科)院校中,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仅为13.4%;2005年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为42.6%,而独立设置的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中的相应比例不到30%。从学历结构看也不合理。目前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中高学历、专业化的教师数量偏少,与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到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理论型”教师较多,“双师型”教师较少,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无论是公办、民办或行业企业举办高职院校,由于传统的“精英教育”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有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普遍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高职教师大多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导致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型”教师较多,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小。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3.资金投入不足,知识更新不够,教学积极性不高。由于高职院校资金紧缺,很大程度上无力承担教师知识更新的任务,造成教师知识陈旧,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保守,教学质量也就不高,这已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重大障碍。导致高职教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但主要的是社会地位低、待遇不高等客观上的原因。目前,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有限,主要靠高职院校自筹资金。由于社会还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家长不想把自己的独生子女送到高职学校,学生也不愿就读高职院校,结果是生源严重不足导致资金短缺,教师待遇也就上不去,进而影响了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4.培训投入不足,培训力度不够,缺乏科学培养体系。高职教育虽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普通高校教师必须达到研究生学历的要求相距甚远,与《教师法》要求全部达到本科学历的任职资格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一支非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因此,其转岗培训和在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与必要。但长期以来,政府、主管部门和各高等职业学校虽然为此做了不少努力,想了不少办法,师资培训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但从整体上看,其投入力度仍不够,师资结构与水平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无法适应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重视不够,造成当前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信息社会化的素质和能力缺乏,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发展趋势

(一)教师培训需求显著提升,培训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化

“十五”期间,高职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师资培养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据统计,“十五”期间参加培训的教师数超过教师总数的2/3,参加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培训的教师占到46.2%,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师合计约占已培训教师的50%。据调研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国高职院校任课教师的培训量比“十五”期间约增加9.2%。除任课教师培训量增加外,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数量也增长40%左右。教师培训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将更加多样化,任课教师培训的方式选择将主要集中在实训演练培训和理论培训上;从培训的时间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选择中、短期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水平;从培训的地点看,除了以往的高校和教育部培训基地外,到企业去培训也将成为教师的一个主要选择。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将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在高职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特别将“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与办法,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列为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还把“在示范院校开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试点,加强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支持示范院校的改革试点工作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以达到在“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

(三)强化培养,增加兼职,促使“双师型”教师结构的明显调整和优化

首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计划将“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作为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教育部还明确要求“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这一切都将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其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将显著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随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成为加深与企业交往的最常用的方式。再次,高职院校将加大从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专任教师队伍的力度。随着高职教育社会影响力的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也会得到较大提高,这将成为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加入高职师资队伍的有利条件。最后,高职教育师资职务评审制度的改革,也将成为吸引企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的一个有利条件。

三、“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提高或调整高职教师学历、知识和能力结构

1.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是反映高职师资队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地通过外聘、进修、内培等途径和措施,大力提高专任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学历层次。但是在努力提高用人标准时,也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学历,聘用一些重理论、轻实践的高学历者。应尽可能地聘用那些既有高学历又在第一线工作过的有实际经验的“双师型”人员。对于专业经验与业绩、职称与能力等各方面都很优秀,而学历尚达不到要求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可以聘为兼职教师,从而加快推进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对于来自普通高校的教师或者是刚从高校毕业到高职院校任教的高学历者,应进行岗前培训,给予他们实习和进修的机会,使他们接受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培养。通过这些措施,使高职教师不仅提高学历或学位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

2.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职教师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形成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的“T”型知识结构,从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基础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是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和创新的原动力。基础文化知识越广,越扎实,越丰富,教师就越能发挥出他们的潜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指导时应掌握的知识。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实现从理论传授到实际操作所要掌握的知识,其他知识是与教师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上述三方面的知识不是并列的,其中,专业知识是核心层次,基础文化知识是基础层次,其他知识是外围层次。高职教师需要构建自己向纵深拓展的、多目次的、博与专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由原来的单一“专型”转变为“博+专+新型”的合格高职教师。

3.培养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能力。一是重组与更新现有知识的能力。我国加入世贸后,经济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人才需求趋势走向技术型、实用型和创新型。高职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也应按照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作相应的调整,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应具备能及时地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与更新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满足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二是强化实际专业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是高职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学习操作与学习理论不同,学习操作首先表现为动作模仿,而学生模仿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操作动作示范,教师要想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具备能非常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高职院校要发展与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关键是要培养一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如果高职教师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就能从传递信息的烦琐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问题,还能更迅速、准确地捕捉和获取科学前沿知识和信息,有利于教学和科研,有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四是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由于职务晋升、考核评优、住房分配、教师与领导、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因素的影响,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其他职业群体更为严重。因此,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才能以健康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进入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五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能力。首先要加强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助于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突破传统观念,寻找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次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工作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为自己规划出“最近发展区”,避免随波逐流和盲目发展;再次要注重终身学习。我们目前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的产业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知识与技能的贬值速度加快。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能够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地学习、充电,以教给学生更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二)构建实现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1.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在高职教师队伍中树立起竞争意识,关键在于高职院校要引进一系列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使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全面真正实施“能进能出”的教师聘用制。改变以往“铁交椅”“铁饭碗”的传统观念,调动高职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完善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高职教师考核的内容除思想政治考核外,主要是业务工作的考核,包括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其中,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必须成为衡量高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硬指标。同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应该确立一个量化标准。三是实行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改进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避免“人才单位所有”“学术近亲繁殖”等现象的发生。为有效构建教育人才高地,高职院校要制定“面向社会要人才,深入市场挖人才,不拘一格聘人才,事业福利留人才”的“四才”方针。通过实行人才双向流动制度和依法合理的流动机制,实现专、兼职相结合和优势资源共享的目的,逐步实现高职教师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2.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完善“名师工程”,重视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形成制度并在政策上加以扶持,从上而下统一认识,打破“论资排辈”“拉帮结派”等不良现象的束缚。要让中青年教师唱主角,用“一帮一”的办法,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下使中青年教师大胆地承担起教学和科研任务。选拔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较强、在学术上已崭露头角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

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高职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要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竞聘上岗等方面给予激励性的政策,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既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又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去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对其进行锻炼和培训,尤其应侧重高技能型教师的培养,不断激发教师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三)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1.改革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在职称评审中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强调实际的专业教学水平。人事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职称评聘工作的分类指导,单独成立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机构,根据高职教育的实际制定高职院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一是对于既有较高学历又有突出技能的教师,在职称评审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二是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按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或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大力支持;三是通过建立柔性流动机制激活教师资源,实现同类专业师资共享,如在职称评聘中对于在不同院校间互相兼课的教学任务.以及为企业和社区服务等其他成果予以承认;四是放宽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流通与不同系列职称的复合,鼓励普通基础课教师通过专业进修改行转任专业课教师。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专业课教师到对口的企业单位顶岗实践,进行真刀真枪的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促进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到有关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或支持专业课教师通过行业特许资格证书考试,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其他渠道和途径的培训考核,取得所教授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目前,我国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广大教学人员绝大多数是由普通高校教师转岗而来,他们从事传统的理论教学很有经验,但与现代化要求较高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做好这些人员的转岗与在岗培训十分必要,可采取脱产培训、进修、寒暑假集训、到企业挂职等多种形式,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自身高等职业化、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德侠.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5(10).

[2]张炳耀.“十五”期间我国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建设预测[J].高等职业教育,2002(2).

[3]马树超.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N].中国教育报,2006-09-14.

[4]郭扬,陈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初步分析[J].职教论坛,2007(12).

[5]庄西真.关于培养中、高职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3(1).

[6]陈雨海.以职称政策为导向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6(14).

高职高专农业院校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立本”之道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 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近40多年的发展历程, 其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2005年, 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会议再三强调, 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截止到2013年,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 年招生人数318万, 在校生人数973.6万。“十一五”以来, 高等职业院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近3000万毕业生, 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 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是中国职业教育之年, 在这一年, 我国职业教育扬帆远行, 一轮职业教育升级运动拉开了序幕。2014年2月26日,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 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4年6月22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6月23日至24日,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李克强总理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6月24日, 教育部等六部门组织编制并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面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之新愿景, 业者莫不欢欣鼓舞。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端赖顶层设计、政策支持、院校之人才培育理念以及政校企行之支持。当下职教之内外环境, 不可谓不好, 论其功用, 不可谓不大。然静论当下高职教育, 弊患亦不少。高职教育固然当以产业、市场为依托, 却不可以产业、市场为衡量之唯一尺度。当下高职教育技术至上之弊甚嚣, 立本之道言多而力小, 形式有余, 重视不够。孔子言君子不器, 今高职教育却纯以育器, 教育之道有偏。《管子·权修》有云, “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当下高职院校之急务非仅在技术技能人才之培育, 更在立本之道之建设。如何摆脱趋利的教育心态, 有效地开展好道德教育, 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与市场经济的改革同步的, 其办学之旨乃在于为市场经济提供技术人才。高职教育既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 亦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 其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在创办伊始, 高职院校便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立身之基, 以培养具有较强再学习能力和岗位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在办学之始, 道德教育便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辅助性角色, 分散在“两课”类课堂教育以及专业类职业道德教育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 高职院校道德教育之泛化与虚化问题越来越严重。长期以来, 由于政治教育对道德教育的遮蔽, 传统道德思想被简单批判, 西方道德思想亦被错误认定, 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受意识形态的束缚, 未能辩证对待, 无法建立其有效的道德教育理论, 再加之高职院校重技能轻德育的现实导向, 高职院校道德教育之困境可想而知。

目前, 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道德教育的异化、虚化。

高职院校建校伊始, 道德教育只是作为职业教育的辅助而设置的, 纯粹是一种知识教育与学科教育, 加之受意识形态与商品化思潮的影响, 道德教育被政治教育所取代。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目标太过理想化, 大而不当, 宽而无边, 与社会的外在环境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脱离, 忽视了学生主体的个体差异与实践要求, 说教内容多, 可操作内容少, 指导性与操作性不强, 知行脱节, 道德理论无法转换成为道德行为, 难以引发学生的反思共鸣, 学生只是肤浅地理解, 心理上难以接受, 甚至产生逆反情绪, 道德教育收效甚微。道德教育异化、虚化严重。

2. 道德教育内容陈旧, 无法承担道德教育之重任。

我国职业院校道德教育的任务主要体现为“两课”教育, 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四十多年来, 我国德育理论教材越来越丰富, 版本也越来越多, 探索性也越来越强, 但总体而言, 德育理论教材的体现依旧是几十年如一, 内容陈旧、空洞, 理论性太强, 联系生活太少, 无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相协调, 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无力扭转课程脱离生活的状况。

3. 教育方法过于单向、单一。

当下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受苏联德育教育思想影响, 仍以“书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为主, 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养成、重传授轻实践、重教师轻学生、重课堂轻课外、重学校轻校外。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多采用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理论多, 启发学生思考少;生搬硬套理论多, 引导学生分析少;教师单一分析多, 学生情感体验少, 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低, 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道德教育效果较低。

4. 评价方法较为单一, 评价体系滞后。

我国高职院校德育评价方法仍然采用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 以考试为手段, 以分数定优劣, 以成绩论成败, 而忽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习惯。在评价过程中, 往往以一些图片、数字、报表等虚拟数字来定论道德教育之得失, 过度强调了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的主观评价, 过度强调了学生道德的量化指标, 而忽视了学生道德的养成教育。道德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 对道德的评价应更注重“情、意、行”, 特别是“行”, 以简单的量化指标来进行考核, 无法检验学生对道德内容的体验与内化程度。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制定了德育评价细则, 具体到拾金不昧的次数、参加劳动的次数、做好事的次数等, 并将其与学分挂钩, 加之评价方法单一, 很多学生为完成任务, 只能为好事而好事, 德育养成之意义衰弱。

二、当下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建构与创新

如何改变当下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道德教育虚化、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过于单一、评价体系滞后等问题, 增强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培养具有较强再学习能力和岗位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是当前高职院校道德教育面对的重大课题。欲解决高校道德教育的虚化、泛化问题, 关键在于张立高职院校立校之本, 建构有效的道德教育机制, 使道德教育回归自性、回归生活、回归实践。道德教育的构建与创新不是简单地重回传统道德教育, 做纯粹的修身养性者, 也不是去拥抱西方道德教育理论, 做一个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基于对当下社会环境与人心情理的认知, 借鉴中外道德教育理论, 在生活情景中探索道德教育的可行性、有效性。笔者认为, 当前高职院校道德教育需从以下诸方面着手建构与创新:

1. 反思技能至上的教育理念, 确立育人为上的立校之本, 让道德教育回归自性。

几十年以来, 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总是傍依在技能至上的高职教育理念上, 为其服务, 道德教育异化、虚化严重。马克思、卢卡奇所批判的物化、异化问题, 正是当前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最大困惑。对于这种技教至上、德育虚化的现象, 各界皆以为当然, 全不知谋食谋道之别。故欲建构高职院校道德教育, 首要之急务在于深刻反思技能至上的教育理念。从社会发展与生活需要来说, 技术技能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 然穷究其源, 技术技能之发展乃是为人类更好生活服务的。我们固然希望生活越来越美好, 但更需要梳理道德教育的异化问题, 道德非技术技能的依附。孔子曰:“君子不器”, 夫子之“不器”非鄙视君子成器, 而是注重君子不仅要有器, 更要注重德养, 不囿于器。当下高职院校最大之弊患技能之至上性, 此至上性遮蔽、消解了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导致了高职教育德育异化与虚化。故高职院校之道德教育首在回归自性, 以育人为上, 而非以器自限。美国实用主义德育教育家杜威主张“一切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格”。他认为, 学校教学不应执迷于注重学生的分数、升学、服务个人前途的老路, 而是应该具体地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知识、能力、习惯、态度, 培养学生的生产能力、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动手能力。

2.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不应在生活世界之外孜孜探求, 而应回归到生活世界, 从生活世界中摸索道德教育的方式与路径。道德教育真正目的是育人, 而人是一种实践性、生成性与情感性存在。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回归主张道德教育要从理想化、抽象化、口号化的抽象道德出来, 关注受教育主体的生活世界。生活既是道德的出发点, 也是道德的回归地;生活既是道德的基础, 也是道德教育的生长点,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 才能有效引导学生体验现实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求生活过程德育化, 德育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方式等, 注重道德的养成教育, 在具体生活境域中实践并提升, 培养道德情感, 养成道德习惯, 提高道德水平。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要道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个人生活, 更不是要降低道德教育的品质, 而是以生活世界为切入点, 关注生活体验, 认知与体验相结合, 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去发现、陶冶、锻炼与养成。

3. 拓展、丰富道德教育内容与方式。

当下的德育教材僵化、陈旧有余, 对外借鉴不足, 对内继承甚少, 无法真正切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无法发挥德育教育的应有作用。当下, 我们需大力做好德育理论的学习、继承与借鉴工作, 大力继承传统德育资源, 广泛借鉴外国德育资源, 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优化德育教育过程。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德育理论与实践资源, 如儒家思想中“学为圣贤”的德育目标, 学思结合、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道德实践等, 均是德育教育可以发掘的重要资源。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吉莉根的关爱理论、拉思斯的价值澄清理论、杜威实用主义的德育教育理论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丰富资源。

4. 合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机制, 构建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

德育教育非德育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家长与社会公共服务者的事情, 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其中, 学校、家庭、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校固是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主要阵地,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有效的社会教育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养成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德育评价体系不应以分数、成败为依据, 应更关注学生日常生活, 关注其德育养成。当前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盛行。加之受商品化思潮影响, 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有效性颇受影响。单纯单打独斗的德育教育无法产生合力, 无法形成有效的德育教育。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机制, 搭建德育平台, 开发德育资源, 健全以生为本的动态德育评价机制, 强化德育效果, 真正熏陶、养育其德性, 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过往四十余年, 高职院校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贡献良多, 培养了许多技术技能人才。论析高职院校当下现状, 我们不是要简单地否定和肯定, 我们更需要从宏心悲愿出发, 思其弊患, 揭其所缺, 方能真正推度高职院校向前发展。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作为高职院校, 培养当下之技术技能型人才当然急迫, 培育未来之高素质却更是眉睫。技能乃谋生之具, 德育方人生之本, 我们不能因一时之谋生之具而荒废百年之德性培育。高职院校虽以技术技能教育见长, 然根本之构建依旧是德性教育。

参考文献

[1]赵祥麟, 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

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建设探索 篇4

张丽香 王海

摘要:由于网络动漫的影响.动漫产业现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但是动漫专业人才却相当的短缺。如何实现高技能型动漫人才的培养完成从传统动漫到计算机动漫的平稳转变, 以及动漫专业建设的新目标都成为新一代动漫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本文从动漫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出发,阐述了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其专业建设的建议。关键词:高职高专;动漫专业建设;动漫产业

由于社会对动漫产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国外动漫产品的大规模进人.强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动漫产业的本土化。而数字时代的到来.也给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又给我国动漫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机遇。我国动漫专业的教育在本世纪初开始快速发展.日前已粗具规模.既有面向研究开发型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育.又有面向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中专和各类培训班的教育.并逐步显现出体系化的雏形。开办动漫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已经由最初的几十所发展到现在的400多所.在未来的几年里.还将有更多的院校开办动漫专业.而且专业方向将越来越细化。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如何针对社会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出符合动漫产业需要的动漫人才.已是各大院校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动漫产业对动漫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动漫人才相当缺乏,总需求量大约为25万人。而各高校每年能提供的毕业生大概在5000人左右.远远无法满足动漫产业对人才的渴求。在动漫产业中.人才的需求旱现“金字塔”型:最底层为运营、支持、服务等“边缘”人才;“中段”是动漫设计与开发人才:“塔尖”是主创作师、主程序员、美术总监等人才。而现在需求最多的是“中段”人才,“中段”人才以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网络和手机游戏开发人才和动I田j游戏营销人才为主。然而.我国目前培养的人才却是以低端运营、服务人员为主。而“塔尖”人才并非经过j五年的学校学习就可以培养出来的。但是“中段”人才则是可以通过在校学习培养的:,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动漫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动漫是个发展较快的产业,传统的动漫工艺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动漫产业的要求,计算机元素的大量引入.使得动漫变得更为牛动、逼真,流通得更为迅速。种种电脑特技让大众对动漫发展瞠目结舌之时.也给整个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对动漫专业人才的要求.动漫的创作早已不是传统陈旧的纸卜绘制和印刷。计算机元素的加入、越来越细的设计分工.也给动漫专业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动漫不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学科.它要求动漫T作者是兼具刨作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七.在专业课程的设置L,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对他们创作能力的培养。创作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增加学生的人文修养.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足够的理解和把握.对文学、艺术和影视创作有一定的研究与修养,只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

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的培养现状

我同动漫专业是1953年开始设立的.但是在2000年以前,动漫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并不理想。例如.作为我国动画人才培养的龙头,也是全国最早创建动嘶学院的北京电影学院.在2000年以前共有动漫专业毕业生50人,平均一年只培养一个毕业生,而且这其中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毕业后转了行.2000年以后,动漫产业的广阔市场受到社会的追捧,社会对动漫人才的需求猛增,许多院校开始纷纷设立动漫专业,有些大学甚至设立动漫学院.到2006年,我国已有447所高校开办动漫专业.每年为社会输送动漫人才近5000人。社会上还有不少的培训机构开办各类动漫培训.使得动漫人才的培养形成一定的规模。

我国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多半设立在艺术类或计算机类院系中.由于设置的院系不同.对动漫专业的学习侧重点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艺术类院系开办的动漫专业较为侧重原画能力的培养.而计算机类院系开办的动漫专业一般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动漫设计或游戏的相关软件的应用上。现在,很多院校设立了动漫学院或动嘶学院.将动漫争业细化为各个方向.例如原画方向、游戏方向等.面向社会的具体需要。制定了不同岗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不完善

由于动漫专业是个较新的专业.对于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往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在相当多的专业院校晕.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动漫专业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许多人认为动漫专业的教育就是美术教育和计算机教育的结合.有的人则偏重技术层面或艺术层面。对其教育本质理解的狭隘.导致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并不完善。事实上.动漫专业教育即使是细化了专业方向。也仍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理论与技能结合、创作与经营结合等内涵形成的综合性教育体系。所以需要不断的探讨课程体系.逐步完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

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动漫专业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现在的教师大部分是由原来从事美术或计算机教育的教师担任.或者是从公司里聘请有项目经验的动漫人才来进行实训课程的教学或进行专题讲座。公司的专业人才具有良好的技术和项目开发经验.但是缺乏教师的专业技能.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并不了解.其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不够系统:学校的教师虽然具有良好的动漫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动漫项目的开发经验.所以,师资力量是目前动漫专业发展的最大难题。

硬件设备落后

动漫专业涉及的相关教学设施分为基础实验摩和专业实验室.具体分为标准动嘶实验室、音视频实验室、非编实验室等,主要设备是计算机和各类动漫游戏制作软件。由于这些设备相当昂贵.现在只有一小部分有经济实力的院校能提供优秀的设备资源。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动漫专业就拥有价值一千多万元的动漫教学仪器设备.拥有国内最先进和最完善的影视动画教学实习设施.该校引进厂国际尖端品牌全套IBM双屏工作站.Edit实时编剪系统、Sony数字,模拟录影设备以及国际先进的专用三维动画捕捉系统,但是并非每个院校都有这么雄厚的资金.大部分院校的动漫专业仅仅拥有普通计算机实验摩、画室等基本教学设备。由于设备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使得教师只能将部分教学内容“纸上谈兵”或放弃不讲.这使得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从事相应的岗位,还需要由企业负责相关的培养学习.

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的发展对策

动漫专业是目前市场看好的朝阳产业,随着网络的发展,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高职高专院校要将动漫专业建设得更合理,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准确定位,确定特色教学

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就是注重以市场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培养目标上.要根据国内动漫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素质实施准确定位。不能盲目的跟从其他院校.要从自己院校的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学计划,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

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培养“双师型”人才

对于一个专业来说,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动漫专业师资队伍的建没卜,除了学历、职称结构要合理外.应当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产学研”结合的方法。提供良好的师资队伍培养方式.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

重视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要特色.动漫专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除了学校提供的实验设备外.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可作为实践教育的主阵地.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各院校必须加强与动漫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培养人才或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探讨多种可行性。现在主要有两种校企合作的方式,一种是企业提供项目,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参与项目开发;另一种是学校开设实训课程,企业提供培训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无论采用什么方式。目标均是通过利用双方的资源,达到共同培养动漫人才的目的。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市场需求及其变化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适时地调整与优化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动漫专业人才。参考文献:

[1]傅立新,顾亿天,徐大鹏,史光辉.重视基础加强实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漫人才——动画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性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5). [2]赖晶亮.高职高专动漫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3). [3]张刚.动漫产业现状与职业院校动漫专业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0). 作者简介:张丽香(1978—),女,广东潮阳人,私立华联学院软件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神经网络。

高职高专院校:身揣技艺闯天下 篇5

“高职”与“高专(专科)”是否一家?回答“是”与“不是”的大有人在。1999年,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教育部在部分省(区市)试行招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2000年开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校的专科教育统称“高职高专”。

高职和高专同属大专。高职和高专两者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基本一致,都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为主,强调实用性、应用性;二是教学计划基本一致,都是以高中文化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础,强调专业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实践能力(包括专业工作所需的技能)的培养,学制一般为2~3年;三是办学方面基本一致,都重视服务目标(地方、行业和企事业)的针对性,都与地方、行业及企事业有广泛合作。

此外,教育部在专科和高职的招生计划、招生办法、户籍管理、毕业证发放、就业指导等方面实行同等对待的政策。高职和高专的毕业证书均属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毕业证书,都可以晋升考取本科,简称专升本。由此可见,两者只是侧重点不同,无本质差别,高专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高职高专招生人数占据了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半数以上,而高职高专院校的总数也超过1100所。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在专科批次录取,并开设专科专业的院校中还有一部分特殊群体:本科院校。比如陕西理工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华北科技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等)、广东工业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等)、九江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等)、河南工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等)、江西财经大学(数控技术专业等)、天津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等)、泰山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等)等。

近些年,考生在报考大学上日趋理性,不再盲目报考大学,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分数,选择一所合适的大学。加之社会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专科(高职)生似乎越来越抢手,这从不少地区常常提到的专科就业率高于本科生可以看出来。不仅如此,专科(高职)在近年来占整个普高招生人数的近50%的比例也是最好的证明。接下来,我们不妨选择几类有“特殊身份”的大学,一起去领略它们的风采吧。

[“百年高专”系列]

上榜学校: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上榜理由:始于1903年,108年建校史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生拥帝王之气

1903年,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北洋工艺学堂”破土而出,标志着我国的第一所高等工业职业院校诞生了。它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02年10月,教育部校史论证专家组论证确认,学校起源于高等教育层次,办学历史连续,承绪分明,已有百年历史。

“工学并举、道艺兼修”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里,学子们不用担心专业实践太少,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是非常重视知行结合的学校。目前该校建成了28个具备真实生产或仿真生产条件的,设备先进、软硬配套,融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中心,以及校外实训和产学合作基地290个。另外,每个专业又结合自身实际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这些都确保学子们能很好地将专业理论知识作用于实践,并且通过实践巩固专业知识。在这里还有各式各样紧贴实际的专业,如以工为主的工业设计、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等高职专科专业38个,其中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示范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寒门学子在此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学金,斯伦贝谢、大唐国际、中石油销售等多家公司分别在此设立了奖学金与学校联合育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生们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此来陶冶自己的真性情。每年,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都会举办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等,这些文化节已经是该校的品牌活动,深受学子喜爱。学子们除了在校内的文化活动中一展身手以外,还可以报名参加全国、省、市级的各类比赛,目前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及省级各种科技、文艺、体育竞赛,曾获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团体冠军等多种奖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以职业道德素质优秀、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普遍好评,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连续5年名列河北省同类院校前列,平均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学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报考温馨提示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专业只招高考成绩及格的英语语种考生。学费5000元/年,住宿800元/年。该校作为河北省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单位,具有单独招生资格,以2010年为例,酒店管理、导游、工业设计为单独招生专业,笔试内容由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两部分组成,面试主要考核专业潜力、语言表达、形体、仪表仪容、特长展示等。凡在在河北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以及报名参加2010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的考生均可报考该校单独招生,报名时间定在每年五月初,详细资料可登陆http://shiyou.crcoo.com了解。

上榜学校: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上榜理由:始于1906年,104年建校史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牡丹江畔教师摇篮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06年省城(齐齐哈尔)高等小学创办的师范速成班,1914年(民国三年)改名为“黑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全国建校最早的开展师范教育的学校之一,被誉为“龙江第一校”。2003年,克山师范专科学校、齐齐哈尔市师范学校、齐齐哈尔市幼儿师范学校、齐齐哈尔市教育学院合并,更名为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教师的成长摇篮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师这一职业渐渐走热。作为全国建校最早的开展师范教育的学校之一的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有志成为教师的学子的不二选择,据不完全统计,该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许多人已成为专家、学者和教育教学骨干,如曾任原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原核工业部副部长姜圣阶同志,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刘达同志,全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同志等便是其中优秀的代表。当然,该校除了培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外,还注重培养非师范专业的人才,目前该校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等14个师范类专业和报关与国际货运、营销与策划等19个非师范类专业。面向全国11个省(区市)招生。另外,该校还专门培

nlc202309030407

育初中教师,这是许多同类院校所没有的,共开设有初中五年制专业(语文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英语教育、学前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特殊教育)8个,成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和经济发展建设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走向世界的教育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汲取中国上下五千年教育文化精华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充分发扬鲁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精神,先后与韩国、俄罗斯、乌克兰等3个国家6所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这里就读的学生既有机会赴韩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留学,也可以与外教零距离接触,感受外国教育的独特,还可以与来自俄罗斯、韩国等国的学生进行交流,与他们成为好朋友。近几年来,学校招收应用韩语和应用俄语专业学生291人,其中,赴国外学生102人。接纳俄罗斯、韩国来华留学生44人。聘请俄罗斯、韩国、加纳外教6人。对外国际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为培养外向型、国际型人才提供了宽广的育人平台。

报考温馨提示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生毕业时均可参加专升本考试。报考该校的学生在报考时应注意相关专业的报考要求,如旅游管理专业(非师范类),要求报考者五官端正女身高1.60米以上,男身高1.70米以上。

[“部属高专”系列]

上榜学校: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上榜理由:公安部直属高等职业院校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中原地区的警校奇苑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是公安部直属的我国唯一一所专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铁路警务人才、服务铁路运输安全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1950年2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成立于北京,时名铁道公安学校,后几经变迁更名为今天的“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梦想从这里起航

相信大家对《铁道游击队》这部电影应该不会陌生,电影中游击队员身手矫捷地攀爬火车,甚至在火车顶部来去自如。目前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领域需要大量专门型人才,当我们把眼光投向眼前的一所所学校时。我们或许会不经意地发现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或许你还会轻轻地叹一声,“原来你在这里。”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有“铁道卫士的摇篮”之美誉。目前,该校开设有侦查、经济犯罪侦查、刑事技术、治安管理、警察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警卫等7个专业,这些专业都紧密结合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侦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从事乘警工作,坐过火车的人应该都知道,车上都会安排一些乘警执勤,主要负责查实乘客的身份,协助公安抓捕犯罪嫌疑人等。

青春在这里飞扬

青春时节的我们有着五彩斑斓的梦,站在高考的平台上,我们都渴望找一个激扬青春实现梦想的象牙塔,作为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是学子们的一个不错的栖息地。在这里既可以聆听吕萍教授等名师的精彩讲学,也可以与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的学生交流、交朋友,如果学累了还可以三五成群地去打一场篮球,或者徜徉图书馆感受各种思想的碰撞。目前,该校有纸质图书31万册,电子图书20余万册。在这里也有优越的实践环境,各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学校还特意为他们定制了各种“实验课”“实训课”套餐,训练内容有掌握擒拿格斗、射击、驾驶等警体实战技能等,这些都在该校建成的实训l场馆等处进行。另外该校还建成了各式各样的实验室,搭建了校内、路内、国内三级实(见)习平台,强化学生实战能力培养。

报考温馨提示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对考生各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政治条件、身体条件等均需按照公安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公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暂行办法》(公政治[2000]37号)执行。另凡报考该校的考生,必须参加体能测试且成绩合格。外语语种只限英语。还有需注意的是,学校学生毕业后想到公安机关工作,须参加各地组织的职位竞争性招警考试。

上榜学校: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上榜理由:全国唯一一所军队领导的高等专科院校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高专院校中的“战斗机”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部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军队校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军队领导的国民教育性质普通高校。

独特的专业优势

俗话说,专业在左,学校在右。这句话的意思是专业和学校两者不可偏废。但是两者都符合的大专学校还是不多的。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学子们的一个不错选择,该校设跳马、圭塘两个校区,跳马校区现有航空装备维修工程、航空机械制造工程、航空电子电气工程、航空服务与管理4个专业系,圭塘校区现有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化工与环保、经济与贸易3个专业系。设有35个专业,其中“飞机维修”“航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被国家、湖南省评为精品和教改试点专业。该院毕业生的就业面十分广阔,既可以进军队装备保障系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也可以进航空制造、民用航空系统单位;也可以进国防工业、核工业系统单位,也可以参加军队专业技术士官的选拔;还可以进湖南省或沿海地区知名企业,也可以进与学院订单培养人才的“三一重工”“海南航空公司”等企业。

优越的实训环境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飞机维修训练模拟实训室、航空维修仿真实训室、飞机附件实验室、导弹实训室、无损检测实训室等多个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室等,设立了劳动保障技能鉴定中心和军队技能鉴定中心,这些是很多相关学校所不具备的。学院学生除了学好相关专业知识外,都必须参与专业对应的实训,如导弹维修专业的学生需经常性地下到航空装备工程系的现代化航空维修实训中心进行导弹修理实训。该院拥有不同型号的飞机,如运五、歼六、歼教六、歼七、歼八、轰六飞机,这些均停放在跳马校区,还拥有十数台飞机发动机,这些都为学生实训提供了优越环境。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学生都拥有一套空军07式制服,实训期间一律穿空军07式制服,那场面实在震撼。学院还有全员定位就餐的学生食堂、6栋实行公寓化管理的学生宿舍以及标准运动场等在内的配套体育设施。

报考温馨提示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既面向省内外招收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行学制为3年的专科学历教育,又在湖南省内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学制为5年的专科学历教育。成绩的优秀专科生,在第二学年末,经考核后可升入与该院合作的株洲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这两所本科院校学习。

[“女子类高专”系列]

上榜学校: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nlc202309030407

上榜里哟: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女子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闽江之畔的“巾帼”学府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烟台山之巅,闽江之畔,其前身是创办于1908年的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84年10月,旅居海内外的老华南校友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暨附中校友会的名义筹资举办,更名为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培育“李清照”式的才女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句话是我们从穆桂英、花木兰两位女豪杰身上得到的启示,实质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已经撑起了半边天,特别是那些能文能武的女性更是让男同胞汗颜,要不怎会有“阴盛阳衰”之说呢?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所专门培养李清照式才女的学校,她就是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该校设有实用英语、服装设计与工程、鞋类设计与工艺、儿童教育、营养食品检验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涉外旅游管理、外贸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家政学等11个专业。该院根据女性的特点“量体裁衣”,除了加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注重对学生英语口语与计算机技能的训练,要求她们有较流利的日常口语交流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其开设的《听力与口语》课程被评为省级高校优秀课程。服装专业被省教委确定为省职业高校重点专业。

走出国门的育人模式

漫步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不经意间总会看见那些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外籍教师,在每周三下午的活动时间,学生们还可以到英语角与外教们进行交流。学院还推行了“3+1”毕业生留学计划,学生如果成绩够优异,同时有兴趣且有经济保障的可以由学院推荐至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芬兰瑞典职业技术学院、韩国梨花大学等处深造。这里还为贫困学子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学习条件,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获得“北美校友会奖学金”“余宝笙教育基金”“钱焯英博士奖学金”等多种形式的校友奖助学金的鼓励。学院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与社会有关部门与用人单位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毕业生一次性就业报到率保持在85%以上。

报考温馨提示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只招收女生,以福建省内招生为主,辅招安徽、江西、湖北三省的考生,但招生数有限,以2010年招生为例,在江西招生20人,安徽、湖北均只招10人。

上榜学校: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上榜理由:广东省唯一一所的高等女子专科学校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花城又“花”独生辉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目前广东省唯一的女子学院。学院的前身是广东省妇女干部学校和广东女子中专学校,至今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

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选址广州市番禺区,以莲花山风景名胜区为“后花园”,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实训大楼、学生公寓、培训中心及运动场等,各种配套设施先进齐备,是学生研习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技能、磨练意志的理想之地。学院设有应用外语系、管理系、经贸系、教育系、艺术设计与信息技术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女性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图书馆等教学教辅机构,开设文化教育、财经、旅游、公共事业、电子信息、轻纺食品、艺术设计与传媒等7大类二十多个专业,专业特色鲜明、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适宜女性学习和就业。文秘、商务英语和电子商务3个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示范性建设专业。设有女性教育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女性成才发展规律,开设有《女大学生成才学》《女性心理学》《女性形象设计与现代礼仪》等特色课。

校企合作给力就业前景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都聘请校外的专家、企业家和业内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直接参与制订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与相关的企业或行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定期到校外基地进行实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对外交流和合作,与德国著名F+u培训集团开展合作培训项目,选送师生到德国培训实习和进修;与亚洲基金会合作设立多项教育助学金项目;与新加坡知名大学PSB学院合作开办大专层次的高等学历教育,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模式。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8%以上,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报考温馨提示

外语语种不限,各专业不进行英语口语加试。除商务日语、旅游日语专业外,其他专业本校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所有专业只招收女生。广东省考生报考该院文科类、理科类专科层次的,三门学业水平考试均须获得等级成绩,且至少有一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报考音乐类、美术类的,三门学业水平考试均须获得等级成绩,且至少有两门达到D级及其以上等级。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均有专升本的机会,主要去往与学院专本沟通的专升本教学点,即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

高职高专农业院校 篇6

关键词:农业高职院校,五年制高职新生,新生管理

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年龄较小,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高校都是一个全新的社会,要一个人独立面对新环境,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及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分析这些变化,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适应这些变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1.深入学生宿舍,尽快了解学生

在新生入校后,要尽快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学习、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等。作为新生班主任,我多次到学生宿舍,与新生亲切交谈,在交流过程中尽量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使学生感到我是个容易接近、随和的班主任,并且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特别是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让学生知道我在关心他们,从而使学生对我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

2.及时组建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班干部队伍

要细心选好班干部。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是否合理,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是否具有好的精神面貌和班级风气。但是,要想在新生刚入学,同学们都不了解的情况下组建一支得力的班干部是件比较困难的事。但也不能由班主任包办,班主任包办会使班干部失去群众基础,给日后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但是,单纯的所谓的“民主”,让学生完全“自决”,往往会使一些学生倾向选举自己的“好朋友”,以便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得到“照顾”,同样有不足。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上台演讲,然后让学生以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表演等能力,同时又选出了班上适合带领班团的有才能的干部。组建起班干部队伍后,班主任要及时地教育和培养。因为培养好班干部,班主任工作就不会脱离学生,不会孤军作战。

3.积极开展学生政治思想教育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新形势、新社会的要求,也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优秀学生的基础。在入学教育上学生就学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八荣八耻等重要思想。另外,我还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确政治方向;在学习之余让学生积极与党支部取得联系,撰写入党申请书,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

4.了解和爱护当代大学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刚入学的新生,因为刚从中学进入大学,并且大部分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观念及生活习惯还没有改变,不能及时适应大学生活,因为班主任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其次要经常抓好舍长的带头作、监督作用,并与宿管中心的阿姨保持联系;最后积极参加班级里的各类集体活动,组织、安排好相关的事宜,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

大学班主任还要充当一名心理咨询专家的角色。近几年来,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精神疾病危害家庭及他人与社会的现象时有发生。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这就要求班主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针对个别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个别的辅导。要使学生的思想正常发展,就必须给他传递积极的信息,帮助他调整心理情绪,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得以健康发展。

5.努力搞好班风、学风建设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对新生班来说,搞好班风、学风建设是这个班级和学生良好发展的关键。第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按照人才培养与学风建设的基本规律办事;第二,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第三,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第四,应该严格学生考勤制度,加强考勤管理;第五,掌握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引导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第六,经常与任课授教师取得联系,及时反映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见和要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督促学生学好各门功课,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第七,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及学院、学校开展的各种文艺体育活动;第八,加强考试纪律教育,树立良好的考风。

6.认真做好困难学生工作

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中贫困学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对于来自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高额的学费和住宿费是一笔天文数字。为了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继续学习、深造,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和经济困难带来的负面影响,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班主任应该积极认真地做好困难学生的工作。认真做好困难学生的工作,这是学校学生工作稳定发展的关键。困难学生的想法各不相同,新生班主任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工作。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应积极为其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工作。国家专门设立了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安心、顺利地完成学业。助学贷款的设立从根本上能解决贫困生目前的经济压力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中应严格按照各种奖助学金评选办法进行评选,客观、周到地考虑每个学生,遵循公平、公正、让学生心服口服的原则。

7.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是学生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班级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增加校园文化氛围的活动,

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

可新方

(郑州科技学院图书馆,河南郑州

图书馆是服务于人类求知需要的职能机构,高校图书馆则被称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等多媒体出版物随之增多,原有的图书馆馆藏已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就迫使图书馆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前提下,不断合理化、规范化,从而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本文从当下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问题,从实际出发,创新服务意识,树立新的服务观,使人们在网络和信息时代离不开图书馆的服务。

一、当今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1. 图书馆馆员服务疏忽。

在借阅工作中,有些馆员在还书过程中,由于工作不仔细或无意中造成有些读者还回的图书未经处理就上了架。读者借书时发现借书记录未消除,不能借:或者在借阅时,没重新输入借阅证号,错误地将有些读者借阅的图书,记在其他读者的借阅记录中。当读者提出质疑,馆员不愿意面对和及时承认自己工作的过失,与读者发生争议,不能进行正常的服务。

2.“区分读者”,无法体现平等服务原则。

为科研读者服务,特设置专科咨询室,规定必须有科研课题或者是中高级职称的证件方可入内。与此相反的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每位公民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待遇,进图书馆如入商场一样自由。这种“区分读者”固然有它积极的一面,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消极的因素。这种针对服务对象的“区分服务”与图书馆的服务精神背道而驰,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形势是不相配的,更不能体现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关怀理念。

3. 图书馆馆员业务水平有限。

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少干多、任劳任怨的服务态度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需要有技术、有能力的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环境下,图书馆馆员应从书刊管理者、文献传播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的管理者。所以,图书馆应加强对馆员的业务培训,使之有能力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

二、图书馆服务意识的创新

1. 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意味着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让学生在业余时间有去处,使学生不感觉无聊。应以发挥学生特长为主,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素质。如开展百科知识竞赛、学生手册知识竞赛、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卡拉OK比赛、班级演讲比赛、个人羽毛球赛、乒乓球赛、宿舍三人篮球赛等活动来激励大家学习的活动。这些活动都能体现寓教于乐,提高层次及有益身心健康,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沟通师生情感,展示才能,全面发展,升华自我,创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空间。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活动,世界观,人生观成熟起来,精神面貌有所改观。

农业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为学生成长提供条件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方面做起。管理好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

书馆的大转变。过去,图书馆中,馆藏、馆舍、馆员三要素以印刷品为中心,而当今发展中的数字图书馆,馆员的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馆员主导地位的突出,逐步打破了旧的模式,随而代之的是充分调动馆员的各种能动作用,这就要求馆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把服务做得更细、更准、更透。

(1)从思想上认识服务的重要性。首先,确立“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满意”的目标,熟悉和了解读者的需求,调查读者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建立读者公开投诉和建议箱,听取读者的投诉、建议,并认真、及时回复读者留言。其次,重视基础服务。外借阅览基础服务,是图书馆永远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而图书馆服务出现的问题约80%发生或来自外借阅览流通部门,这是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时间最多、最频繁,因而也是矛盾最聚集的部门。虽然大部分图书馆已经用计算机检索代替了人工检索,全方位开架借阅代替了闭架管理,但是,基础外借阅览服务还属于技术含量低、重复率高的劳动型工作。因此,大多数图书馆领导对基础服务重视不够,使流通基础服务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所以,必须重视基础服务工作,培训好基础服务人员,从而提高他们的基础服务素质和水平,使他们增强服务理念,从而减少读者不满的情况的发生,以过硬的专业素质、热情的服务感动读者。

(2)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建立服务质量责任制。图书馆应根据各部门业务工作内容和服务准则,编制不同类型的流程图,将工作流程的质量措施和方法形成文件。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质量体系,能够使各部门之间明确职责范围和工作服务标准,同时要规定责任到人,定期进行岗位质量检查,每个员工任务明确,责任清晰,建立图书馆每周工作日志和质量记录。这样,图书馆员的素质就会提高。

3. 健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馆员队伍的建立是首要的。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职业问题上主要是服从分配,需要就是志愿,而且,长期以来国家统包统分,一次分配定终生的用人制度,使大家对竞争既无思想准备又无行为准备。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竞争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进步,能够提高生产力。我们应当利用和发消除新生的孤独感等,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做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光存.谈高校班主任的工作方法[J].职大学报,2006,(2).

[2]张明泉.班主任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

[3]张京磊,王晓雷,李美玉.大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

[4]曹慧群,魏波,张黔玲,倪倬.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2007,2:90-91.

[5]陈文芳,熊江波.浅谈新时代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7:46-47.

论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 篇7

1. 学习方式不适应。

大学的上课时间和教学方法与中学有很大的区别, 相比以往, 大学的上课时间大大减少, 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安排自己的活动, 教学内容也从以前的老师“填鸭式”的灌输更多地向自学转变, 学习内容更多的需要学生课后去补充相关的资料, 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高职高专院校, 更多的是将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地位, 更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所以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就尤为重要, 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就要做相应的调整。如果还停留在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上, 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 生活环境不适应。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在上大学前, 许多学生的饮食起居由父母包办, 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 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 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 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其次是理想与现实的期望落差太大而致的不适应。在进入大学前, 许多学生想象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 处处欢歌笑语, 充满诗情画意。然而, 进入大学, 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 这些学生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这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 感到前途渺茫, 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3. 心理方面不适应。

从高中到大学, 不管是生活的环境还是学习的方式等都有很大的转变, 对新的环境期望值过高会让部分同学产生理想的失落感;一些学生还认为高职院校不是正宗的大学, 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这些想法可能会导致大学新生产生困惑、苦闷、抑郁等心理。他们对新的环境不去积极地适应, 对学习不感兴趣, 这些学生的心理如果不在入学教育中及时加以调适, 那么势必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业和身心健康。

4. 人际交往不适应。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是备受宠爱、养尊处优的“小皇帝”、“小公主”, 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步入大学校门后, 他们就要面临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住七八个人一间的集体宿舍, 共用一个卫生间, 轮流做卫生, 如何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处理好与室友之间的关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另一方面, 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之间在语言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由此可能会产生种种的矛盾。因此, 入学教育的重要一课就是未雨绸缪, 在他们正式进入集体生活以前把可能产生的问题提早重视、予以解决。

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1. 校史校情与校规校纪教育。

学校的历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 校史是高等学校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深入进行校史教育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基础和前提。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 学校的办学精神, 培养他们对学校的关心和热爱, 可以增强他们的爱校意识和自豪感。大学与中学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 更多的是靠学生的自我管理, 如果入校时不及时进行纪律教育, 就会使新生在思想上认为这所学校要求不严格, 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学生手册》的学习是进行校规校纪教育, 建设良好校风学风的重要环节。另外, 还可以推广开展“遵纪守法”主题班会等活动, 对新生进行校规、校纪、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原则, 切实加强对新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可以通过班会等形式组织新生认真学习有关规定, 向学生宣讲防火、防盗、防病、防毒和用电、交通等方面的安全规定和知识, 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 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创造有序的生活环境。

2. 专业思想与学习方法教育。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 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学习方法、学业与职业规划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应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与学习方法, 介绍系里的专业概况、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特色和学校定位。通过培养方案对本专业的学习方法进行讲解探索, 让学生为学好专业知识做好思想准备。通过专业教育使新生从迈进大学校门起就对所学专业充满信心, 并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出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 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心理健康教育。

新生入校后, 辅导员要加强学生情况调研, 及时了解新生基本情况和学生思想动态, 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状况, 提供一份全面反映新生思想状况和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从而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地做好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针对新生进入大学后可能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 开展相关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同时深入学生与之交流, 使他们能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定位自己, 培养良好的思考和学习能力, 同时学会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热爱、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有意识地培养起对他人、对集体的良好关系和信任感。

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针对大学新生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在大学生明确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 在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 对将来从事工作做出方向性的方案。对未来的方向有了明确的规划, 新生就会有针对性地去学习, 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我潜能, 增强个人实力, 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5. 角色转换与环境适应教育

步入大学校门之后, 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 许多学生不能及时进入新的角色, 产生了思想和心理上的种种问题, 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从中学到大学的这种角色过渡问题, 主要是由新生对入学后的新环境不适应产生的。在入学教育中, 要使新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以便尽快地调整自己, 适应新环境。

无论是生活还是环境等方面的适应问题, 如果新生能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那么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 应积极开展入学教育中的一系列迎新活动, 如辅导员座谈会、学姐交流会、迎新晚会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给新生提供了与校长、教师以及同学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 增加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及同学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 这样可以帮助新生有效地认识新群体、适应新环境。

三、完善新生入学教育的保障机制

1. 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入学教育中的作用。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 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 大量的入学教育工作说到底要靠辅导员来具体实施, 这是整个入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所在。因此辅导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抓好具体细节工作。搞好入学教育工作, 日后的学生管理等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充分调动新同学参与入学教育的积极性。

新生是接受入学教育工作的主体对象, 要充分调动新同学参与入学教育的积极性,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新同学中间, 深入到入学教育的现场, 掌握他们的最新思想动态, 了解他们的需要。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 要充分挖掘多种教育形式, 让报告、座谈、专题班会、文艺汇演、迎新晚会等多种形式并存, 形式越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教育的效果就会越明显。这样就会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最大限度地使入学教育工作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促使新同学坚定政治信念, 培养专业兴趣,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后遇到的学习方式、生活环境、心理、人际交往方面不适应问题, 应开展专业思想与学习方法、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角色转换方面的教育。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充分调动新生的积极性, 是新生入学教育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入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姜维东.浅谈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入学教育[J].高教视窗, 2008, (8) :185.

[2]彭田宝.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入学教育[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1) :44-45.

[3]房燕.论入学教育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滁州学院学报, 2009, 11 (1) :80-81.

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探讨 篇8

(一)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 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入学教育活动都采取“全体开大会, 一人来主讲”上大课的模式, 这样的入学教育缺少具体和感性的指导, 对新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和今后的健康发展起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大多高职高专院校对新生入学教育定位的认识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未把入学教育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 从而未能充分发挥入学教育的引导作用, 使得新生未能迅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目前, 高职高专院校入学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 入学教育内容简单。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入学教育内容上普遍是校纪校规、专业学习、行为规范、理想信念、职业生涯等内容, 基本上不是一个完整、全面而详细的内容体系。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入学教育的定位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把入学教育与平常教育、管理工作混为一谈, 把平时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内容 (比如需要长时间进行的诚信品格、宿舍管理、人文素质、心理健康、职业规划、人际关系教育等) 放在入学教育中, 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 要面面俱到, 但又因时间紧张, 只能浅尝辄止, 结果只会是“吃力不讨好”, 最终造成入学教育内容简化, 效果不明显, 成绩不突出。

2. 入学教育时间短。

(1) 入学教育整体时间短。高职高专院校的入学教育时间一般是一周以内 (不含军训时间) , 大都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一个星期, 短短的几天时间, 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收到的效果甚微。 (2) 入学教育时间跨度偏短。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普遍采用的是新生入学教育周加集中军训模式, 在相对固定的周期内 (三周或一个月) 完成, 缺乏延续性, 把入学教育贯穿于一个学年或整个大学期间的院校没有。短期的入学教育模式的确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其实际成效很不理想。新生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 课程学习尚未开始, 许多事项还未涉及, 许多问题还没有暴露, 一时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 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和理解大容量的、以前未接触过的信息, 等到真正面临需要解决的事情和问题时, 入学教育阶段已经结束, 即使采取补救措施也因错过了最佳时机而收效甚微。

3. 入学教育形式化。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入学教育的形式不外乎领导、代表讲话, 内容也仅限于从面上讲解学校发展情况、专业介绍、学习任务和管理方式、个人发展目标与规划等, 没有真正做到内容细化, 从而也未深入学生内心, 不能帮助新生们解决心中的疑惑和问题, 因而成效甚微。入学教育一般有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种形式。集体教育的形式主要是班会、报告会、课外活动等, 教育过程缺乏师生互动, 现场气氛如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活力。个别教育的形式主要是个别谈心、个别辅导和个别帮助。因新生人数较多, 难以一个个开展, 只有选择性地找部分对象进行教育;个别教育一般会在事前进行安排, 定好某一类型需要教育的学生针对性的开展, 但在这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个别谈心要注意的方式、方法, 也会忽略针对所发生的不同事件和不同新生的个性特点, 更会忽略去选择谈话的环境地点和谈话的语言技巧,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应付新生, 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罢了。

4. 军事训练过程化。

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高职高专院校的军事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14天。军训作为素质教育工作的一部分, 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入学教育教学内客之一, 是每一个迈进大学校门的学生首先面临的必修课, 也是锻炼学生意志、自我约束力, 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国防意识, 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耐挫能力的大好时机。但是, 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近年的新生体质检测结果显示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历年军训过程中频繁出现各种事故, 客观上增加了校方的压力。因此, 各高职高专院校也在逐年降低军训强度和标准, 把新生军训视为过程管理, 只注重组织纪律、强化国防意识等, 而不再注重军训的效果。

(二) 对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建议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入学教育工作中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 甚至展开专项研究, 并取得一些积极成果。但是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入学教育的定位和任务认识模糊不清, 在目标定位上存在偏差, 不是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 未对学生做职业规划宏观引导, 未强调高职高专的职业性, 就业目标缺失。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要立足于育人的有效性。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将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即使在同样的情况下, 对不同的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要提高入学教育育人的有效性, 关键应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目标来进行, 把培养目标贯穿到入学教育的每一环节和过程。

1. 职业化的目标教育。

因职业生涯教育起步晚, 尚未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 大学对职业生涯的教育力度不够, 学生对此认识也不足, 所以入学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新生入学教育中, 班主任或辅导员通过班会、报告或座谈的形式向新生进行教育, 引导学生在入校伊始就确立一个新的奋斗目标, 明确将来“做什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明确大学生的求学目标, 有利于他们快速地适应新环境, 有利于他们克服目标、方向、理想的迷失。开展新生人生规划教育活动及专题讲座, 请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开办讲座, 对新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教育。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 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 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 从而更有利于新生的学习和生活, 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高技能“职业人”。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寄语新生“有所执着、有所放弃”, 对新生进行人生目标教育引导。

2. 观念转变的思想教育。

在入学教育中应让新生明白, 高职高专教育的光明前景, 学高职高专并不是没有出路, 更不是失败之选, 高职高专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是人才多样化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入学之初, 应安排专职、专业和业绩突出的教师对学生系统地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发展历史、学习内容和就业前景, 让学生充分正确的认识自身价值和专业优势, 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职业优势,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 在入学教育中找个别已经毕业的、有成功经验的、具有代表性的校友来校做现场报告会, 用现行例子说明学高职高专是有前途的, 让学生明白高职高专的美好未来, 转变读高职高专是没有出路的错误观念。

3. 适应新环境的心理教育。

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 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 便会产生失落、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长此以往可能会产生新的心理疾病, 也就会存在学生因病休、退学的严重现象。所以, 应该特别注重对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 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失衡期, 更加健康地适应新环境, 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 以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去适应企业环境, 成为一名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为社会做出自己应用的贡献。现阶段,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在加大对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中国人民大学在班级设立由学生担任的心理健康委员, 并建立心理危机排查制度。

4. 延长入学教育时间周期。

延长入学辅导时间、不断丰富入学教育内容, 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周期, 旨在帮助新生更快地过渡到学习生活中, 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中国人民大学的新生入学教育由1至2周的入学适应教育扩展至一个学期的新生入学成长辅导, 采取分阶段循序推进、校院班三级开展的形式。澳大利亚的阿德来德大学、昆士兰大学, 花两周时间教学生“如何上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则安排了整整四周, 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无论是国内的院校, 还是国外的大学延长入学教育时间周期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在校园安定下来后茁壮成长, 将来适应社会成为市场下的职业者。

5. 引导式的自学教育。

进入大学以后, 学生学习已发生历史性的转变, 由高中老师手把手的传输内容到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意识、观念、技能和技巧, 新生要适应大学教育的学习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向导, 入学教育则承担了这个角色。高职高专教育已不再是内容教育, 而是侧重方法教育的引导, 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是新生们入校后学习中首先要明确的任务之一。在不久的未来他们进入到企业后会面临同样的自己学习工作经验方法问题, 入学教育则是为他们职业生涯的打好自学基础而已, 同时也是自我管理的开始。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 变“要我学”到“我要学”, 把握学习的主动权。

6. 职业性质的军事训练。

军训在新生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军事训练, 是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也是增强国防观念、竞争与合作意识, 培养军事技能、意志品质, 积累与人相处, 学会集体生活方面的经验,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极为重要的途径和形式。军事训练最首要的任务使帮助同学们通过接受包括言行举止、作风纪律、国防观念等内容的训练, 促进大学生政治成熟、增强大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同学们良好的作风。为达到将来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目的, 军训中应着重注意作风纪律、团队意识的培训和引导, 强调按时参加训练、整体动作协调等内容。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培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是新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堂课, 是他们认识新学校、了解新环境、展开新生活、确立新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新生入学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这些建议有效的拓宽了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 将有助于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更好的开展。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培养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对新生在后续专业教育中的影响巨大。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高专入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是必须紧扣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这个主题来开展, 之后结合高职高专的实际, 提出了入学教育的若干建议, 有效的拓宽了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

参考文献

[1]贾咏梅.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6.4.

[2]洪昀, 吕晓清.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10.

浅论高职高专院校育人机制 篇9

1 高职高专院校育人机制的要求

高校育人就是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管理活动中, 在管理中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 通过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以控制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使学生在严格管理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我国当前的教育有三大本质, 一是培养人的实践;二是人之自我构建的实践;三是价值引导与自我构建。三者共同指向了人的完善和发展。坚持人性化架构、人文化建设、人格化塑造, 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文化素养的生命个体, 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同时, 还要注重发展个性, 发掘创造潜质。

第一, 高职教育是直接面向社会的教育。由高职高专的教育性质推演开来, 其职业活动要按照职业教育的能力结构体系, 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 经常调整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其次, 高职教育的实践性也很强, 要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就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使受教育者在理解了理论知识之后, 能够达到会用、会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把理论知识用活。

高职教育也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尊重个体差异, 注重因材施教和发挥学生的潜能,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加强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工作的着力点。在素质教育工作中, 教师既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知识, 又要关注他们个体发展的差异。

第二, 高职教育注重思想教育。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不仅包括知识型的专业素质教育, 还应包括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作用的基本素质, 如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工作就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 要根据他们的内在心理需要, 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要因势利导, 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汲取营养, 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 高职教育关键在于师德教育。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工作, 教师应着力提高自身的品质修养和师德建设。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更应该成为他们做人的楷模。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一定要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在教学中, 要把传授科学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书育人, 教导合一。因此, 教师必须勤奋刻苦, 淡泊名利, 严谨笃学, 做有真才实学的人。在学术上, 应当有追求卓越、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在治学态度上, 要脚踏实地、科学求实, 具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

2 高职高专院校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

在今年的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 教育部副部长周济指出,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方向是:育人为本, 产学研紧密结合。但是在目前的育人机制方面, 高职高专院校育人机制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 办学理念保守落后, 找不准社会定位。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各类中专、技校升格而来,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模糊, 仍还停留在学校的原有定位上, 导致专业设置脱离市场需求, 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变化。课程特点表现为理论知识本位, 主要以理论课程教学为主, 技术课程和实践训练为辅, 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 轻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课程系统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构成。目前, 多数高职院校仍相当程度地保留着此类模式, 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其次, 教材存在严重缺陷。当前符合高职高专类教育和教学的教材, 也就是与当前职业的实际操作和运用相符的可使用教材不到一成。大部分教材的所谓专家, 教授缺乏对生产和经营实践的深入了解和实际经验, 并且缺乏对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的科学分析, 因而编写的教材明显存在体系不明晰, 内容交叉、重复、陈旧, 针对性差, 严重脱离实际等问题。高职高专教材必须实用性强, 紧贴时代!

最后, 师资队伍对教学的适应能力极差。高职高专的“双师型”教师极少, 这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仍然沿袭注入式教学, 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 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轻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真正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反而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 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教育教学科研的氛围不浓厚, 很多教师忽略了教学研究, 不能创造性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3 高职高专院校育人机制改革的措施

高职高专要发展, 要生存, 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正确的方向, 走跨越式发展之路。二是要努力开拓创新, 走有特色的路子。

第一, 更新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首先要更新教学, 我们必须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征, 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其次, 要确立“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确立学生是学校的主体的意识。三是变“管住”学生为服务学生。

第二, 完善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保障。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高职教育教材近年出版的教材毫无实用价值, 主要原因是教材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教学实践优势, 编写实用性强的高职教材。

第三, 优化教师素质结构是高职高专院校育人的关键。高职高专院校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学校, 关键就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高职院校教师应成为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型”人才。“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较高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这就要求原来的专业理论教师要深入生产第一线, 熟悉本专业的生产现场和作业流程, 并能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 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成为“双师型”教师, 以适应高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更大程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的积极性, 应改革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 尽快转变教学角色。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定, 套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的标准, 产生了许多弊端。要实现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角色的调整, 尽快建立高职院校专门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已是很现实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10-15.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5-02-20.

[3]田建国.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5) :19-21.

[4]纪宝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7) :6.

[5]赵阿华.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及实施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8) :59.

高职高专农业院校 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学生党支部 “院(系)—专业—班级”模式 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32-03

提高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是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标杆。如何创新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提高其科学性,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的建设总体要求中“五个建设”总体布局的应有之义、“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围绕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创新,探究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力求为新模式的形成与构建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的创新驱动提供支撑。

一、旧模式的弊端

学生党支部构建旧模式,即“院(系)—专业—班级”构建模式,是按院(系)设置学生党支部,在院(系)以下的年级或班级建立学生党支部,通常在院(系)或年级或班级上建立学生党支部。这一构建模式的形成发展是一个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辩证过程。这一模式形成以来,基本符合高等学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和要求,促进了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但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占据高等学校半壁江山,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党员比例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该模式进入了基本不适合阶段,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一)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的覆盖面。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的覆盖面,主要有三种情形:其一,以院(系)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上理论上能全覆盖,实践操作性不强。既不完全符合《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案例》第九条中“高等学校院(系)以下单位设立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可以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当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的规定及总体要求,又不完全符合院(系)实际。一个院(系)的学生少则上千、多则几千,学生党员分布在各专业各年级各班级,学生党支部显得有些松散。其二,以年级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在年级上,会出现一年级、二年级没有学生党支部,三年级有学生党支部的格局,学生党支部不能全覆盖。这一情形的变通做法,是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案例》第九条中“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业务相近的部门或单位联合成立党支部”的规定在一、二年级建立年级联合学生党支部。其三,以班级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同样会出现一、二年级各班级没有学生党支部,三年级各班级有学生党支部的格局,学生党支部也不能全覆盖。

(二)影响和制约“两个作用”的发挥。“两个作用”即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是发挥“两个作用”的保障。旧模式的这一弊端。首先,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上,有悬空而相距甚远的感觉;工作环节过多,耗时过长,作用被耗散。其次,学生党支部建在年级上,“两个作用”在有学生党支部的三年级发挥较好,在没有学生党支部的一、二年级却难以发挥。再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上,“两个作用”在有学生党支部的班级发挥较好,在没有学生党支部的班级也难以发挥。最后,学生党支部习惯旧工作方式,履职的执行力不够。有的在“推动学生班级进步”、“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年)级事务管理”、“支持、指导和帮助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社团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够;有的与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社团联系不紧密,各自为政现象时有发生。

(三)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活动的辐射面。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或年级或班级上,活动局限在有学生党支部的三年级或班级,没有学生党支部的一、二年级或班级,覆盖面小,影响和制约辐射面。创新驱动力不足,活动方式及内容形式囿于学生党支部建立的载体与范围,难以很好地在支持、指导、帮助和参与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社团活动中融入学生党支部活动内容,使之辐射到院(系)各专业各年级各班级乃至全校,也影响和制约“两个作用”的辐射面。受专业、年级等因素影响和制约,活动方式及其内容形式创新不够,生机不满,活力不够,吸引力不足,凝聚力不强。有的活动方式、内容形式与专业、学生实际和生活不贴近,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紧密,与各年级各专业要求符合度不高,学生参与度不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党支部活动的辐射面。

(四)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的创新发展。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或年级或班级上,覆盖面、辐射面和“两个作用”受到不同程度限制,习惯原有思维和工作方式,影响和制约“五个建设”和“三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驱动发展。如学生党支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改造主观世界,破解“读书无用论”、片面发展、不切实际的就业择业创业思想倾向,革新工作方式、活动方式和路径方法等思想建设的创新发展;班风、学风、校风等作风建设的创新发展;学习型党支部等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费、团费、班费管理等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发展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实现学生党支部的创新发展,形成科学的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有助于经受“四种考验”,避免“四个危险”,实现学生党支部建设目标。

(五)影响和制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或年级或班级上,一是与教师党支部建在专业教研室上不匹配,难以很好地实现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对接与共建,不利于教师党支部指导和带动学生党支部建设,影响和制约“两个作用”在人才培养中的发挥。二是与学生专业学习、专业技能培养联系不紧密,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活动。三是与教师专业教学科研联系不紧密,专业教研成果难以很好地转化到有利于学生专业发展、成长成才的活动中来。四是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联系不紧密,难以很好地实现学生党支部活动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和统一,势必延缓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程,影响和制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新模式的构建

创新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是要形成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及其学生党员特点的科学的构建新模式。创新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使其具有科学性,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适应性问题,解决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基本不适合的问题;二是设置点问题,解决学生党支部构建在哪里的问题;三是形成问题,解决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形成问题。

(一)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适应性。高职高专院校及其学生党员的特点,直接影响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创新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扬弃”构建旧模式,遵循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学生党支部设置工作应遵循“四个必须”:“必须纳入设置范畴,创新模式”、“必须对照条件,遵守规定”、“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必须及时调整,保持连续性”。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短、规模小;学生党员总数不多,预备党员多、正式党员少;学生党员发展不平衡、分布不平衡;学生党员在校时间短,长不过2年,短不到半年;各年级各班级建立学生党支部的条件不同等特点,才能解决适应性问题,促进学生党支部构建旧模式阶段性质变,质变为新的基本适合,构建起科学的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

(二)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设置点。学生党支部设置点是学生党支部的构建地,直接关系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院(系)、专业、年级、班级、宿舍是学生党员的学习、工作、生活平台和载体,是可供选择的学生党支部设置点。在多元设置点中,选择专业设置点,将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既能纵向全覆盖,又能横向覆盖院(系)各年级各班级各专业;既能扩大学生党支部覆盖面,又能拓宽学生党支部活动辐射面;既能克服院(系)设置点过高过宽的缺陷和年级、班级设置点过低过窄的缺陷,又有利于学生党支部成为引领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专业发展、学业进步的各专业的各年级各班级的核心。因此,专业设置点是最符合实际的最佳设置点,学生党支部应当建在专业上。

(三)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形成。从高职高专院校及其学生党员特点出发,以院(系)为单位构建,以专业为设置点建立学生党支部,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有多少个专业,建多少个学生党支部,每个专业学生党支部涵盖该专业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班级,在二年级、三年级各班级设立党小组,在一年级各班级建立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小组,也就形成了学生党支部“院(系)—专业—班级”构建新模式。运行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以院(系)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建立相应的“某院(系)某专业学生党支部”、“某专业某班党小组”和“某专业某班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小组”,就会形成“专业学生党支部——专业班党小组——专业班学习小组”的学生党支部内部体系。

三、新模式的科学性

相对旧模式,新模式符合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实践要求”,更具科学性。其科学性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符合“三个要求”,符合度高。“三个要求”,即学生党支部设置与建立的规定及其总体要求、专业性要求、人才培养目标性要求,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的要求。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符合“三个要求”。以院(系)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把党小组和学习小组建在班级上,确保覆盖面辐射面,落到专业实处,提高了符合度,搭建了发挥“两个作用”的专业平台,提供了鲜活的学生党支部活动载体和专业依托,有利于学生党支部结合专业开展工作,成为年级和班级的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具有对接的现实可能性,对接性强。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对接,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又一要求。“教师党支部一般按院(系)内设的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以专业为对接点,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与教师党支部建在专业教研室上的“某院(系)某专业教师党支部”相适应,使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有了同一性和对接的现实可能性。在院(系)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中,赋予专业教师党支部指导、带动相应专业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的职责,一旦形成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的对应关系、对接机制和联动机制,也就实现了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对接。

(三)具有共建的现实可能性,现实性强。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结对共建,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科学性的要求。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构架起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横向联系的由此达彼的相互贯通的专业桥梁和纽带,就有了结对共建的现实可能性。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对接以后,在专业平台上实现结对共建。一方面,通过教师党支部指导和带动学生党支部建设,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指导学生党员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当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共产党员。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反馈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经验和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要求,促进教师党支部自身建设、专业教研室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强。学生党支部的稳定和可持续,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题中之义。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克服了旧模式把学生党支部建在年级或班级而出现的名不副实的非连续性缺陷。专业有相对的稳定性,建在专业上的学生党支部,专业在其进退机制运行中没有退出,学生党支部就保持存在,可避免学生党支部因学生党员毕业离校失去依存而导致非连续性,保持学生党支部的连续性,有了相对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前提,有利于实现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统一,有利于学生党支部的传承、巩固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具有明确的目标性,人文精神强。学生党支部的目标性,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的要求。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明确了学生党支部自身“三型”建设目标,又明确了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协同创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人才培养目标,统一于人才培养工作实践,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与教师党支部结对共建,凸显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教师是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者、高校根本任务执行者、人才培养承担者,这些角色有利于党员、教师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职责,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党支部以专业教研室为支撑,以党员教师为骨干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总之,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及其学生党员特点,以专业为设置点形成的学生党支部“院(系)—专业—班级”构建新模式,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把党小组建、学习小组建在班级上,能够克服旧模式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弊端;符合“三个要求”,符合度高;具有对接和共建的现实可能性、相对的稳定性、明确的目标性,对接性、现实性、可持续性、人文精神强,符合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具有科学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2012-11-08

[2]金福尧.高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对策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3]胡安定.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13DJ026);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党建工作研究课题(GLSZDJ201301)

【作者简介】胡安定(1964— ),男,广西全州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行政管理。

高职高专农业院校 篇11

关键词:继续教育,问题,解决办法

0 引言

继续教育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教育工程, 称为CEE, 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 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目前常采用的形式有:成人高考、远程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和电视大学等几种形式。继续教育具有学费低廉、国家承认学历、国家认可、宽进严出和自由选择专业的优势, 目前已经成为很多学生优先选择提升学历的一种重要途径。

1 继续教育现状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继续教育的情况, 笔者对扬州地区的高职院校进行了走访。目前, 扬州地区共有高职院校三所, 共有2013级新生10684人, 从中随机抽取了1000名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的内容涉及所学专业、喜欢的专业、学习主动性、学习的目的、职业规划等各项内容。在1000名学生中, 有80%以上的学生有想继续教育的打算, 其中23%左右的学生打算专转本, 77%左右的学生打算专升本。对于企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目前暂未做调查。

2 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不断更新和补充自己原有的知识和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 现在的社会不能一次学习管终身了, 如果不去学习、不去提高, 很快就会跟不上社会的步伐, 特别是像电子、计算机等行业,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仅仅依靠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和工作以后的经验就可以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那种不去终身学习的观点在现在的社会已经行不通了。

2.2 继续教育的渠道缺乏。

目前, 我国继续教育的施教机构比较单一, 主要是高等院校, 且多为有偿服务, 高额的续费限制了一部分人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 学习内容比较单一, 多为学术性的学习, 实用性不够, 服务对象也不够广泛, 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的群体继续教育需求重视度不够。

2.3 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不到位。

在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经费问题是最实际的事情, 但目前在我国继续教育领域的经费支出还仅仅是停留在高等院校的经费上, 真正对于继续教育的投入还是比较少的, 而应该进行继续教育的人数又比较多, 要国家一下子拿出很多的钱投入继续教育是不现实的, 很多的经费投入都是继续教育的本人去投入的, 由于受到经费的影响, 很多经济条件不是太宽裕的人想去进行继续教育但是由于经济原因被迫放弃, 这也是限制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问题。

2.4 继续教育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 法规政策不健全, 没有形成制度化。

我国对于继续教育的各项工作, 尽管有一些政策法规, 但是还不够完善, 不够明确。当前, 虽然有几个省市、自治区有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立法, 如江苏省也制定了《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 但全国并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法律。另外虽然有一定的政策条例,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造成培训力度不够, 培训教育工作滞后, 就目前的培训仅靠短期难以奏效, 同时同一水平的培训浪费严重, 缺乏能承担全面系统培训任务的队伍, 缺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探索, 没有形成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

2.5 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

由于继续教育的投入不足, 导致继续教育的相关专业在做培养方案时照搬照抄本科院校的相关内容, 课程设置忽视了教学对象, 没有真正从继续教育的角度来制定教学计划。另外很多继续教育的学生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一个文凭, 并没有想真正的学点知识, 而相关的任课教师也不注意教学方法, 或是放任自流, 或是照本宣科, 忽视了教学对象, 不能因材施教, 不是根据教学对象来确定教学内容, 在教学手段上也比较落后, 很难满足继续教育对象增新补缺的要求, 难以保证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3 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3.1 纠正人们对继续教育的认识, 提高继续教育的吸引力。

发展是硬道理, 人才是关键, 教育是基础。当前, 要组织广大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明白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要把继续教育当作实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 明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人才是第一资源, 现在的社会已进入以知识和人才资源为依托的发展时期, 社会要想前进、要想发展, 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 不断的进行继续教育, 要认识到人才资源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上, 人才素质高低对社会作用是不一样的, 高素质人才对社会作用更大。无论是继续教育对象还是管理部门和办学主体单位都有应当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继续教育的功能, 树立继续教育最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性资本投入的观念, 明确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 使继续教育在促进经济建设, 社会文明进步的进程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 广开学路, 多渠道办学。

在针对继续教育渠道不畅的问题上, 我们必须广泛的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 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 广开学路, 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学;促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学术团体联合办学, 建立生产、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协作关系。

3.3 加大经济投入, 确保继续教育的经费支持。

对于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 不能只依靠继续教育者本人来投入, 要通过多渠道筹集经费,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投入机制。要切实把继续教育工作列入到教育经费的预算当中, 做到专款专用, 确保继续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这样继续教育者的经济压力就会减小, 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为继续教育活动提供捐助。通过各种途径筹措继续教育经费, 确保资金到位。

3.4 确保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3.4.1 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

继续教育作为教育部规定的一种提升学历的方式, 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其培养对象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必须根据其特点广泛深入调查、研究, 制定适合他们的培养方案, 同时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 应在课程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关系上有所侧重, 掌握基本知识、注重实践环节, 面向实际应用, 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3.4.2 注重知识结构的衔接。

对于继续教育而言, 不管何种继续教育, 这些人员均已经经过严格地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学习, 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学生的基础很好, 就一定能满足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 因此要注重课程的改革, 根据培养规格要求及课程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 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既可以学的轻松, 又可以学到相应的知识。

3.4.3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与全日制学生有所不同, 他们大部分人都已经走向社会, 参加了工作, 有的人已经成家立业, 家庭、工作负担较重, 加之年龄较大, 记忆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而且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时间和精力均严重不足, 但是这些学生也具有自身的优点:例如他们大都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学习目的比较明确, 直觉性和积极性较高。因此, 针对这些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4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任课教师应该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 注重自身的内涵建设,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校也应该根据这些特点, 配备专职和兼职教师, 确保继续教育学生的毕业质量。

总之, 继续教育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不但弥补了目前高职教育的学历层次低的问题, 而且维护了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兼顾了国家、高校和个人的需求, 但要想继续教育得到很好的发展, 需要各方面的继续努力为继续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培, 陈小庆.改革和发展成人“专升本”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1999, 8:4-5.

[2]张建奎, 聂凌燕.高职院校学生继续教育问题思考[J].职大学报, 2012, 5:118-120.

[3]李丽珊, 蒋志湘.简述我国继续教育现状加强继续教育立法工作[J].成人教育, 2011, 288 (1) :41-43.

[4]李光, 季芳.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5 (3) :34-37, 53.

[5]段立峰.中外继续教育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2:6-7.

[6]柳琼华.中外继续教育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6:40-43.

[7]邓攀.中外继续教育之比较——以美、英、中三国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5:92-93.

[8]杨建芳, 林志淼.终身教育观下成人高等教育角色定位及发展走向[J].成人教育, 2013, 321 (10) :7-9.

[9]夏建.专升本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2, 2:30-31.

上一篇:实时显示控制论文下一篇:超声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