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类高职高专(精选12篇)
药学类高职高专 篇1
近年来,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新局面、新气象;另一方面其规模的快速扩大也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如办学定位问题、内涵建设问题、专业设置与市场衔接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等, 其中毕业生就业问题是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面对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显现的严峻形势, 如何应对毕业生就业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制约高等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瓶颈。
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 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何?是否与医药产业一样永远朝气蓬勃?作为高职高专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由于其服务行业的特殊性, 除了要面临整个高职毕业生就业不景气的形势之外, 也遇到了其他专业毕业生所没有的特殊问题。
一、高职高专药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是培养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目前, 药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十分广阔, 有高校、科研院所、药厂、医药公司、国家药品管理机关及医院等单位。面向上述岗位的高职高专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06届、07届、08届毕业生中先后开展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就业期望、就业服务、就业途径、就业心理等方面。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 收回问卷826份, 回收率达91.78%。同时, 对相关的用人单位也开展了一定的访谈。
1. 毕业生理想的就业岗位。
目前, 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基本上有:医药工业企业、医药商业企业、医药零售企业、医疗事业单位等。调研统计表明, 有32.20%的毕业生选择在医药商业企业发展, 26.39%的毕业生选择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发展, 22.52%的毕业生选择在医药工业企业发展, 选择其他行业的仅占5.54%。这一数据表明, 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基本与专业相匹配。正是由于医药行业企业发展速度快、前景看好、人才需求大, 这类企业成为药学类大学生施展才华、发挥潜力的最为理想的场所, 但同时岗位竞争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 毕业生理想的就业区域。
从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来看, 高职学生就业区域的选择以经济发达省市、沿海开放城市和学生就学所在地为主。如,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31.11%和26.51%的毕业生选择学校所在地宁波市和省会所在地杭州市, 领先其他地区, 这与毕业生的原籍有很大的不一致性。表明, 沿海开放城市和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工作机会, 尤其是这些地区医药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同时, 这些地区有相对较高的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及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使大多数毕业生把这些地区作为理想的就业地区。就业区域选择的过分集中, 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加大, 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3. 毕业生理想的求职信息渠道。
在劳动力市场上, 用人单位工作类型及劳动报酬差异较大, 因此, 就业信息对求职者至关重要。就业信息越充分, 求职者越能节约成本、增加收益, 找到工作或获得较高收入工作的可能性就更大。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 并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通过何种渠道获取就业信息是影响毕业生求职效率的重要因素。据“就业渠道选择”的调查显示, 有70.23%的毕业生认为, “学校 (包括院系) 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是最主要的求职信息渠道, 依靠家庭及社会关系介绍的信息占20.92%, 其他渠道占8.85%。这表明, 在高职毕业生中学校及社会网络资源是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
4. 毕业生就业优先考虑的因素。
调查显示,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中, 37.17%的毕业生选择收入高、福利待遇好, 34.26%的毕业生选择对事业发展有利, 26.15%的毕业生选择工作环境好, 这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虽然在就业时比较重视事业的发展, 但最看重的仍是经济收入和待遇。
二、高职高专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1. 就业方向定位不清。
药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十分广阔, 与药品相关的各个领域都需要药学专业的毕业生。目前, 对药学高职高专毕业生有需求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基层企事业单位的药品生产、医药检验、药物质检分析、医药营销贸易、医药产品流通、信息管理等部门。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则以应用型、技术型专业岗位为主。但是有的学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一味追求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 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的城市, 而对那些如药店、药厂生产部门和流通领域等岗位则不感兴趣, 而这一类岗位却是他们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点。因此, 就业方向定位不清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成功率。
2. 知识结构与生产岗位要求对接不够。
现在我国药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药学服务、保障公众健康的社会需要, 主要原因是药学人才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 药学专业还没有在本质上从原来的化学模式中脱胎出来。目前, 药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是以化学、生物学为基础, 学生具备比较系统的药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质量检验和监督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等知识。但对医药企业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和设备操作能力则相当薄弱。这直接制约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 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
当前, 由于学生就业需求旺盛和社会就业岗位供应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做好学生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有效就业, 成为各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尽管很多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 但仍存在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药学类高职高专院校, 由于其学生的学历和专业的特殊性, 毕业生就业受到了更多的局限。学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收集并提供广泛的用人需求信息和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上, 就业指导工作关注的是仍是普遍性问题, 对学生个体关注不够, 特别是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4. 对口就业认识不到位。
目前, 药学类毕业生不愿到医药行业外的产业就业的现象比较普遍。调查中, 在“已确定单位”的毕业生中, 认为“非常对口”和“基本对口”的比例超过70%。专业对口意味着学用结合, 说明人力资本理论在劳动力市场上发挥着作用。因此, 药学类毕业生求职时的针对性较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初次就业往往错误地认为, 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就意味着不能学以致用。由于认识上的偏差, 因而求职的视野比较狭窄, 就业难度增加, 就业的机率也随之降低。
三、解决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瓶颈的对策
1. 发挥行业优势, 建立市场供需动态平衡机制。
要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调整、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合理布局, 必须建立供需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为此, 医药类高校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的人才现状、人才需求和人才市场、劳务市场动态把握的优势, 对区域医药行业专门人才和技术工人的总体需求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按照市场的需要, 确定招生计划, 设定培养目标, 调控社会需求总量与毕业生总量的动态供需平衡。同时, 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宏观管理作用, 尽早推行行业就业的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继续深化人事和户籍制度改革, 保证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择业地域上的自由度, 解决药学类毕业生到异地就业的政策保障问题, 促使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整体把握下, 医药院校与医药企业协调发展。
2. 贴近社会需求调整培养目标, 提升学生行业特质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社会需求, 细化分析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随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如,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所开设的专业已涵盖整个医药行业的专业需求, 并涉及食品、卫生、经贸、化工、信息等相关行业, 做到了“以市场为导向”办学, 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上与市场接轨。同时, 走“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道路, 让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与企业共同确定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共同参加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等, 使学校真正能够按照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
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决定其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高职高专药学类毕业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 更要具备特定的职业意识。具体来说, 就是要具备对药品生产严守制度的过程意识、对实验操作的严肃认真的安全意识、对药品研发的钻研创新的科学意识、对药品质量的安全重于一切的质量意识、对药品销售的求实负责的责任意识。这些都是作为医药行业一线工作者所需要的特质能力。只有结合行业特色,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高职高专毕业生才能真正提升就业竞争力。
3.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经常性地就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职业岗位的选择、专业能力的培养、就业信息的获取等方面得到专业的指导。因此, 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具有就业管理、职业指导、职业服务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化研究等功能。同时, 不能忽视与具有毕业生资源开发与市场化配置优势的政府、社会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联系, 特别是与医药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建立一个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从而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逐渐走向良性循环。另外, 有效的就业指导是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 要针对毕业生积极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如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业潜质、专业发展意向、经济状况等, 结合生产岗位要求, 指导学生制订个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聘请医药企业人士担任学生的职业导师, 开展“一对一”的职业辅导, 等等。
综上,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入手, 把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学校教育改革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学校、企业、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优化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计划, 突出高职高专专业特点, 真正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市场和行业的需求, 使学校的育人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毕业生能否有效就业的真正依托。
参考文献
[1]徐位良, 张德志, 等.药科学院毕业生就业心态分析[J].药学教育, 2005 (03) .
[2]梁方正.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 (01) .
[3]焦淑清.药学系200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药学教育, 2004 (04) .
[4]郭超龙, 倪慧玲.2005年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01) .
[5]张传龄, 廖克玲, 等.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5 (36) .
[6]刘娟, 凌云.当前湖南省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J].职教论坛, 2006 (02) .
药学类高职高专 篇2
药学类包括药学专业知识(一)(包括药理学部分和药物分析部分)、药学专业知识(二)(包括药剂学部分和药物化学部分)、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用)、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和中药学两类,共7册,每一类有4册。中药学类包括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含中药学部分和中药药剂学部分)、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含中药鉴定学部分和中药化学部分)、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用)、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类包括药学专业知识(一)(包括药理学部分和药物分析部分)、药学专业知识(二)(包括药剂学部分和药物化学部分)、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用)、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药学类高职高专 篇3
【关键词】药学类专业 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27-02
肇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高校扩招,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壮大,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同时,大学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同步上升,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016年毕业大学生总数将创新高,预计达到765万人。广大的高校毕业生一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也面临很大的压力。高等职业院校的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由于院校、专业等各方面的原因,对在校学生的教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就业指导方面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1]。
一、高等职业院校药学类学生的特殊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属于高等教育序列中的一个教育层次,既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一般特点,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培养目标是高等院校办学的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不同层次的高校的培养目标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与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理论和实践人才的目标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于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要务。
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招考形式主要是高考,高职院校的招生除了高考,还有高职单招。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学生中除了有高中起点的,还有中职起点;而面向高中生招收的医学类专业,一部分招收的是理科,同时也招收一部分文科生。招考形式与学生来源的复杂性,高中生和中职生在既往学习生活经历的显著不同,以及理科生和文科生在高中时期侧重点的差异,不同的经历造成学生不同的性格与习惯,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复杂性,也使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课,以及将来的就业择业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
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
1.药学类专业就业现状
药学类专业是我国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根据国家规划,要大力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完善执业药师制度,加大执业药师配备使用力度。目前,我国药学教育层次完备,涵盖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研究生等,其中,药学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药品生产、销售、检验、调剂一线输送国家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目前,药学类专业具有较高的就业率,以我院16届药学类专业毕业生为例,一次性总体就业率达到98%以上。
2.对构建具有药学类专业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
(1)树立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的观念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放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如此方能对学生的就业产生直接的帮助。如今,通过对过去经验教训的反思,学界普遍认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当秉持全程化的观点,对在校生进行系统深入的就业理论教育。职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局限于应届生的就业指导课注定不可能获得成功。药学类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高等职业教育在医学类人才普遍具有高学历的背景下,竞争力就显得不够强大。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积极主动地推行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对新生主要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有部分新生是被调剂到药学类专业的,可能具有较强的抵触心理。通过对本专业的系统介绍,让全体新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系统的理性认识,对医药专业的总体社会环境和就业渠道有初步认识[3]。其次,辅导学生进行职业测评,让其认清自身在就业方面的优缺点,并针对自身特点制定一个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围绕职业规划进一步锻炼自己人际交往、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素质。再次,应届生在择业时往往面临求职技巧欠缺、社会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困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当教授学生就业政策和面试技巧,使其做好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各种准备。
(2)药学类专业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特色化教学
目前,国内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普遍存在共性大于个性的现象,即对各专业自身特色重视不足,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过于抽象,具象化不足,学生上课积极主动性不够。药学类专业包含多个专业,针对不同专业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侧重点应当有所不同。以笔者所在药学系为例,主要招收药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既往也曾招收生物制药、保健品开发与管理、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如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零售药店、药品批发企业,多数毕业生从事的是药品销售行业。对此,不仅要向学生提供国家就业政策等共性的就业指导,针对药品销售的特点,还应专门组织相应的职业训练,以使学生具备成长为合格乃至优秀的职业人的素质。在高校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一般是由辅导员教授,而相当部分的辅导员是应届硕士毕业生,本身社会经验和相应的专业技能不够充足,这势必影响课程效果。为此,可引进医药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充当就业指导课教师,对学生求职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求职技巧方面会有极大提升。由于这些专业精英在职场驰骋多年,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临场应变的社会经验都十分出色,加之其语言生动活泼,足以胜任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职责。
(3)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形式的思考
在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过程中,选择何种形式授课十分重要,根据教学大纲,以课堂教学为主线,采用专题讲座,举办各种职业发展竞赛,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契机进行教学做合一、实地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课堂教学倘若以照本宣科似的填鸭式教学,其教学效果势必差强人意。可在课堂中引入关于职业发展和就业择业等相关主题的辩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外开展模拟面试大赛,作为就业指导课的延伸,并邀请医药企业人力资源部的经理作为评委,对参赛的学生进行打分并点评。此类活动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求职面试的场景,提前做好心理和求职前的准备工作,有利于将来在求职面试中取得较好成绩。同时,大力举办系列讲座,例如在药品销售方面,与各大药品销售企业合作,组织优秀的药品销售经理等业务精英走入高职院校,向学生传授求职过程需要的各方面知识。总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形式应该多样化,组织尽量生动活泼,使其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真正深入学生心中,起到就业指导的作用[4,5]。
三、结语
就业指导课程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十分巨大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并持续进行改进的。药学类专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然而大专层次的毕业生在求职中则处于相对劣势。在实践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希望进入公立医院的药房工作,而愿意到医药企业的人数则相对较少,有意愿自主创业的更是寥寥无几。高职院校的药学类专业指导课程,应当秉持在校全程化、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全校师生全员参与的原则,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对其进行专业的职业发展和求职技巧训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更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指导,全方位拓宽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娟,叶清,张坚,左志富.医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72-73
[2]魏来,谢显珍,涂冰.药学专业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整体设计与课改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0):126-128
[3]许振珊.医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50-51
[4]刘向阳,胡登雄,陈访贤.近期国内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2):227-230
[5]李南.新时期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的探索.[J].药学教育,2013,29(5):21-23
作者简介:
药学类高职高专 篇4
1 举办学校
江浙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属于同一政区管辖, 具有悠远的经济、社会、人文联系。据统计可知, 区内开设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学校有17家, 其中三年制10家, 五年制7家;开设中药专业的共6家, 三年制5家, 五年制1家, 具体见表1。从招生规模看, 2012年江浙地区各校药学类专业共招收3 312人, 其中三年制2 493人, 五年制819人。按专业分, 药学专业共招收2 628人, 其中三年制1 909人, 五年制719人;中药专业共招收684人, 其中三年制584人, 五年制100人。
本地药学类专业举办学校均为公立, 但各校的行政级别差异较大。根据隶属的不同有厅属、局属、市属等, 如隶属江苏省教育厅的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教育厅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教委的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隶属江苏省卫生厅的江苏建康职业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省卫生厅的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市卫生局的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隶属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局属学校还有江苏省中医药局的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另有隶属于扬州市的扬州市职业大学, 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的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南通市卫生局的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及海宁市卫生局的海宁卫生学校。
注:表中招生人数为各校公布的2012年的招生计划数
这些学校的区别只在于有些学校是由卫生学校独立发展而来, 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有些为卫校与其他学校合并而来, 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另有少量学校是由医药学校发展起来的, 如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2 招生对象
本地药学和中药两个专业均有三年制和五年制两种教育形式。三年制一般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 也招收职高、中专、技校等的毕业生。招生时有些学校以高专进行, 有些学校按高职进行, 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药学和中药专业, 在不同省份招生时的标注不同, 其中在江苏、浙江等省标为高职, 在广东却被注为高专;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明确其药学和中药属于高专, 以区别于该校的制药技术类高职。另有大部分学校是文理科兼收的, 有部分学校却只招收理科生, 如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析可知, 三年制的招生对象知识储备量相对较大, 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接受能力较强。五年制的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 通常五年制高职学校在进行高职教育的同时, 也举办中等专业教育。部分涉农五年制学校通过单招的方式在招收初中生的同时也招收高中毕业生。值得注意的是, 自2012年起,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农村医学中专专业兼收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很明显, 五年制的招生对象年龄偏小, 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 学习依赖程度较高。
3 培养目标
将各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融合可知, 它们均立志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身心健康, 具有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药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 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具有创新精神, 能从事药品生产、检验、经营、保管、使用和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专门技能人才。
各校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差异不大, 均承诺要培养与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身心健康, 具有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具有较强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能从事中药生产、检验、流通和研发等工作,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
4 课程设置
4.1 药学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医院药房管理、临床用药指导、药品储存与养护、商品药材鉴定技术课程;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设有医院药学概要、静脉药物配置技术、实用临床新剂型、药品仓储与配送、医药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均设有医院与药店药品管理技能、常见病用药指导课程, 很明显, 这些课程的设置都是为学生到医院药房或药店工作而准备的。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招生时就指明就业方向为药房, 所以开设有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医药技能实践、用药咨询、医院制剂调剂与质检技术等课程。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药物制剂配制、药物制剂制造、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等课程, 明显有针对药厂的痕迹, 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苏州制药企业众多, 而学校面向市场办学的结果。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制药工艺与设备课程及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制药技术与设备课程, 也是为学生进药厂就业而设的。还有学校特别针对生物制药企业开设的课程, 如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生物制药基础课程、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明确为药物制剂与检测方向, 所以类似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验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等制剂类与检测类的课程偏多一些。
贸易领域每年都要吸收大量的新人, 对此各校均开设有不同的药品经营类课程, 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药品销售,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药品市场营销, 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的药品营销技术,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医药营销实用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 扬州市职业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医药市场营销, 扬州市职业大学还设有医药商品经营与管理,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设有市场营销、国际市场学、财务管理课程。
4.2 中药
按照《高等学校专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 (试行) 》 (以下简称《要求》) , 中药专业需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医学概要、中药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药剂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药事管理与经济法规等。各校在执行《要求》的同时也会加入一些特色课程, 如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有食用动植物识别技术课程。
经营类的就业方向也是中药专业学生的一大去处, 各校大多设有相关课程, 如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的医药营销学,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中药市场营销,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医药市场营销学。
5 存在问题及建议
隶属的不同使各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受到制约, 行政级别的不同也给校际间的交流带来问题。按规定, 我国高校可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 但如何依法, 如何自主, 却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好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项办学自主权的落实[2]。因此, 各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自主权与选择权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彰显, 以利于各校依据自身学科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等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关于是否应取消学校行政级别的争论很多, 有反对的[3], 也有支持的[4], 但基本的共识是应推进管办分离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化管理模式[5]。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今天, 各校人才大多是针对药店、药房、药企、药检、药品贸易等单位培养的, 瞄准的都是基层一线的工作。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各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参差不齐, 各校一旦确定专业方向, 应积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在注重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应做到[6]: (1) 从校外实训基地选聘实训教师; (2) 让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3) 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 努力提高办学水准。
在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相同的情况下, 三年制和五年制的培养对象却是不同的, 各校应创造性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科学地选择教材, 合理地安排课程, 力争做到因材施教。目前一般按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的传统体系开设课程, 有研究者[7]建议调整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药学专业课+临床医学基础课+医药融合课+药学实践和临床见习”。对此, 各校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目标、性质、功能与内容设计上下功夫, 改革教学方法, 革新教学手段,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可喜的是, 很多学校进行了这方面的努力, 如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采取了模块式教学,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采用了“平台+方向”的课程模式。
有研究者[8]建议高职院校应保持行业特色,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选择错位竞争策略。建议各校可以加强医学类课程的开设, 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确保其在未来的工作中处于有利位置。除药品行业外, 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也有很大的就业容量, 各校应有针对性地瞄准这一领域加强课程建设。
相对而言, 开设中药专业的学校较少, 且大多招生年限不长, 年招生人数只有药学专业的26%。《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也指出要发展中药农业, 提升中药工业, 改造中药商业, 培育中药知识产业, 促进中药产业链的形成与健康发展。据此, 有必要合理适度地增设中药专业,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 扩大规模也是确保本地教育发展的必然措施。
关键词:江浙地区,药学类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现状
参考文献
[1]王英姿, 林锐.对药学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的探索[J].药学教育, 2006, 22 (6) :56-57.
[2]兰利琼, 李茂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中的权力制衡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1) :41-50.
[3]冉亚辉, 易连云.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是一个短视的观点[J].江苏高教, 2007 (5) :6-8.
[4]罗向阳, 支希哲.论高校行政级别的激励功能——兼与冉亚辉、易连云老师商榷[J].江苏高教, 2009 (6) :41-43.
[5]董强.奥尔森利益集团理论与高校去行政化的路径选择[J].江苏高教, 2011 (5) :17-19, 68.
[6]彭荣越.高职药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3) :53, 55.
[7]唐强, 刘蜀宝, 刘建锋.高职高专药学教育课程设置调整探讨[J].当代医学, 2010, 16 (15) :159-161.
药学类专业 篇5
十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42岁(1967年1月1日)
居住地:济南
电 话:139XXXXXXXX(手机)
E-mail:zhangning@51job.com
最近工作 [2 年9个月]
公 司:山东XX药业有限公司
行 业:制药/生物工程
职 位:技术研发总监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药学
学 校:山东药学院
------------------
自我评价
本人毕业于国内著名药科学府,是一名有资质的信息分析师、注册执业药师,有海外工作经历;十多年市场调研分析、竞争情报研究工作经验-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良好的判断力,能提出前瞻性思路,具有主持前沿性新产品研究能力,同时根据科技前沿、竞争对手分析及公司状况筛选新产品,引进新产品项目,提供技术指导等,熟悉了解知识产权概念,并有相应独到操作经验;7年多的项目管理经验-具有医药企业产品(新药、保健食品及化妆品)研发、项目申报、药品注册及组织管理工作经验,政府科技项目的立项、申报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等成功经验。
求职意向
工作性质: 全/兼职
希望行业: 制药/生物工程,学术/科研,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目标地点: 北京、济南、国外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情报信息分析人员,医药技术研发管理人员,高级管理
工作经验
2008 /1--至今:山东XX药业有限公司(150-500人)[ 2 年9个月]
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技术研发部技术研发总监
担任技术研发总监,组织和编制公司产品开发计划;负责处理、协调和解决产品出现的技术问题,确保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进行;组织搜集整理国内外产品发展信息,及时把握产品发展趋势,并以周报、月报形式及时向总经理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负责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技术队伍的管理;组织技术成果及技术经济效益的评价工作;组织老产品的二次开发、新产品注册申报及产业化,以提高公司竞争力;参与技术产权交易、技术投资合作研发、项目融资(引进风险投资、海外上市)以及政府科技及产业化项目资金申报等,负责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等。
汇报对象: 总经理
下属人数: 6
离职原因: 期望到经济发达地区谋求个人发展。
工作业绩: 负责的产品研发项目均顺利完成项目目标,实现了产业化,XX颗粒等新产品申报了市级科技项目,公司拳头产品二次开发项目获得省级科技项目立项,公司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享有税收等优惠。
2001 /2--2007 /12:XXX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00人以上)[ 6年9个月]
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产品部技术信息研究主管
期间担任5个新产品产业化项目经理,均顺利完成了项目目标并通过验收,参与了所有新产品研发项目,提供技术市场分析,指导产业化。
汇报对象: 总监
下属人数: 2
证 明 人: XX总经理
离职原因: 劳动合同到期
工作业绩: “XX检验方法优化”项目获得济南市质量攻关优秀成果奖
1996 /9--2000 /12:美国纽约XXXX药房 [ 4 年2个月]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质检销售部药剂师
药剂师,主要负责中药材、中成药、保健食品的质量检验及销售,中药方剂调配,药学服务。汇报对象: Boss
下属人数: 2
证 明 人: XX
离职原因: 回国办理个人事务
1989 /7--1996 /9:济南XX中药(150-500人)[ 7 年2个月]
所属行业: 制药/生物工程
质检科质检科化验室主管
质检主管,负责质检、化验工作,公司所有产品地标升部标(部颁标准,负责质量标准部分)。汇报对象: 质检科科长
下属人数: 4
证 明 人: XXX
离职原因: 到外资企业机会,谋求个人发展。
教育经历
1985 /9--1989 /7山东药学院药学本科
完成了医药化学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中医药专业课程学习及实验,成绩优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证书
2004 /8 国家职称外语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英语A级 优
2004 /6 信息分析师
2002 /10 执业药师资格证书
1994 /11 中级工程师
药学类高职高专 篇6
【关键词】高校药学类专业实践能力体系 问题 措施
药学类专业被设置以来,无论在师资队伍、实验室条件方面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如何培养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难题。当前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药学类专业概述
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药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药学基础知识;第二,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以便学生可以从事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物设计等工作。总而言之,高校药学类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视。相比于其他同类专业来说,药学类专业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展药学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要进行创新。同时,药学类和其他专业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交叉。
二、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无法达到相关的要求。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许多教师都忽视了实践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这种轻实践的落后思想制约了药学教学水平的提高。由于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抱有消极的态度,即便做实验也缺乏热情,不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二)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多数高校药学类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专职教师少;双师型教师更少;兼职教师不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青睐理论课,即便选择实践课也是无奈之举,流于形式。还有一些专职实验教师会随着学历和职称的改变而倾向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师极度缺乏。
(三)教学方式单一
不少高校并未设置药学实验课,即便部分高校设置了该课程,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教师在教学时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项目基本上很多年不变。一些内容和形式较为新颖丰富的实践活动并未纳入日常教学当中,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多数高校仍然使用比较陈旧的实验仪器,对先进仪器引进力度不强,没有树立实验项目的意识。
(四)板块设计凌乱
近年来国家提高了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少高校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纷纷设立了药学实验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教师素质有限,不能紧抓时代的脉搏和教学重点,致使教学板块较为凌乱,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教学计划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尚不明确,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表中缺乏系统性的安排。
(五)缺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
药学类专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和其他学科之间彼此渗透。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教师在药学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影响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此外,药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和现实情况相脱节,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是来源于理论研究,缺少实践验证的过程。
三、构建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的措施
(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要想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应用能力,而培养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则是反复训练。实践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能动作用,让理论知识真正服务于实践。高校应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反复观摩中进行思路创新,开阔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二)稳定教师队伍
首先,高校要留得住优秀教师,加大对新教师的帮助和扶持力度,让教师教学无后顾之忧。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教学实验技能大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教师不断吸收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技能,为药学专业师资队伍输入新的活力。
其次,高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给予教师所期望的工资待遇,稳固师资队伍。
再次,采用其他方式提升教师的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要定期对教师展开培训,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药学类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教学板块
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板块。高校需要对各省地方高校药学类实践课进行调研,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药学类专业实践能力体系。
(四)开发实践教学资源
要想构建系统的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就要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着眼于学生的需求进行整合。高校在提高对实践教学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使教学资源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高校在开发教学资源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要结合地方科研背景开设实验课程,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环节当中;其次,高校要就我国目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优势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提出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如何开展相关课程;最后,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加入实践教学。
(五)构建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平台
一方面,高校应充分遵照国家的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科研团队,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这是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的一种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和企业合作的力度,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可以真正到企业中观摩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的过程。这样无论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都是有帮助的。
四、结束语
新时期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就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了知识不代表就等于有了能力,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就需要培养实践能力。目前我国高校药學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高校药学类专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杨红芸,唐文华,刘少友,等.构建高校化学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的研究[J].海峡科学,2014(09):92-94.
[2]李凡修,孙首臣,邓仕英,等.浅谈应用化学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4):198-202.
药学类高职高专 篇7
1 合理选取教材和教学内容, 自编课程习题集
根据专业性质及就业方向, 我校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及药学专业开设了波谱解析课程。目前适用于高职高专生的波谱解析教材较少, 综合考虑后我们选用了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姚新生主编的《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作为课程教材。虽然是本科教材, 但只要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适当降低授课难度, 巧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同样也可用于高职高专层次的教学。考虑到高职高专生的培养模式以及他们的理解接受能力, 对教材中一些比较深奥的或者非重点的知识点进行简化、弱化以及归纳等。此外, 为了体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特点, 可简单介绍一些新方法、新技术, 如二维核磁共振谱、HPLC-MS联用技术、GC-MS联用技术等, 让学生对学科前沿有所了解。
波谱解析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解析图谱, 从图谱中推导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或结构信息。要想掌握解析图谱的技巧, 必须多做波谱习题, 才能做到熟能生巧[1]。为了弥补教材没有配套习题集的缺陷, 笔者编写了《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习题集》, 供学生平时练习使用。该习题集包括7种题型:名词解释、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图谱解析题以及综合解析题。每种题型题量丰富, 难度适中, 紧扣教材, 联系实际, 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
2 改革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手段
波谱解析课程内容抽象难以理解, 数据较多, 历来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问题[2]。
2.1 改革教学方法
我们在坚持采用传统、经典的教学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启发法、指导法等) 的同时, 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将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内容, 让学生产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1.1 PBL教学法
PBL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 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 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 后内容”。通过运用PBL教学法, 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 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 积极参与团体活动, 从中学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我们发现, 该教学法可弥补传统教学“教师唱独角戏”的缺陷, 将课堂转变成“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时, 教师扮演提问者、指导者、总结者的角色, 并要控制好课堂节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以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手段分析、解决问题, 最后口头报告分析结果。图谱解析的结果可能不止一个答案, 只要是合理的均可以存在, 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2.1.2 真人模拟法
在波谱解析课堂上, 除了采用分子模型等模拟抽象的知识外, 也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合作进行教学。如以教师或学生为原子, 两人之间拉着的手为化学键, 模拟氢键效应;以躯干为氧原子, 手掌为氢原子, 手臂为化学键, 模拟分子振动类型等。采用此法教学后, 学生学习热情增强, 学习兴趣浓厚, 课堂气氛热烈, 教学任务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得以完成。可应用真人模拟法的知识点有:红外吸收光谱法中分子的振动类型, 影响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的因素, 核磁共振中影响氢谱化学位移的因素等。
2.1.3 形象比喻法
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形象比喻法并应用于教学实际, 便于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比如, 将分子能级比喻成不同楼层的楼房, 将能级跃迁比喻成爬楼梯;将磁性原子核的随机自旋运动比喻成体育课上自由活动的学生, 将施加外加磁场后整齐有序的运动比喻成学生听到教师集合令后整齐划一的动作;将原子核能级跃迁的饱和与弛豫比喻为货柜, 货柜满了就是“饱和”, 把货物从货柜上搬下来腾出空间就是“弛豫”等。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比喻, 学生能很快理解相关知识, 并自己动脑进行比喻转化。
2.2 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课堂教学手段也变得丰富多样。以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方式讲授波谱解析, 学生学起来十分吃力。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以电子课件为主要手段, 以教学视频和Flash动画等为辅助手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制作课件时考虑到课程性质。课件内容十分丰富, 在制作精良、条理分明、逻辑性强的文字内容中穿插大量图谱、图片, 使知识更加形象、系统。有些内容还以视频或Flash动画的形式教学, 通过视频在课堂上演示实验仪器和方法, 理论联系实践, 使“实验室”走进课堂, 将“仪器”搬上讲台, 现场解剖仪器, 将复杂的仪器简单化, 动态显示微观原理, 强化教学效果[4]。比如, 在讲授紫外光谱时, 播放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构造简介及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色皿的注意事项等视频;讲授红外光谱时, 播放KBr压片法制备样品及红外光谱仪测定苯甲酸结构视频等;用Flash动画形式展示水和CO2的振动类型。
3 增加实验教学, 理论与实践结合
波谱解析课程涉及诸多仪器设备, 实验环节不可缺少[5]。我们结合实际情况, 开设了紫外吸收光谱法以及红外吸收光谱法实验, 在实验中贯穿讲解理论知识, 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6]。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在得到化合物的紫外图谱后指导学生进行解析;再比如练习操作红外分光光度计时, 安排学生采用KBr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软件控制操作流程, 得到样品的红外图谱后再指导学生解谱。由于核磁共振和质谱暂时无法在学校开展实验教学, 为了弥补这一缺失, 笔者事先联系好有条件的药检所或药企, 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单位的核磁、质谱检测仪器, 如有机会还可让部分学生进行操作。
4 改革考核方式
考试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强化、检测和反馈等功能, 通过它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学科的内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我们改革了波谱解析课程的综合考核方式, 考核由3部分组成:平时考核 (25%) , 实验考核 (15%) , 试卷考核 (60%) 。平时考核由学生平时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课后作业情况构成, 比例由以前的15%提高到了25%。实验考核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维持15%不变, 而试卷考核由以前的70%减少到60%。通过这样的改革, 可以让学生不再“唯试卷是从”, 突出了平时考核的重要性, 促使学生注重平时表现, 如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等。试卷考核也不再是单一的闭卷或开卷考试, 而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涉及到概念和原理的基础知识采用闭卷考核, 而化合物的结构推测则采用开卷的方式。学生反映这样的考核方式让学习变得轻松, 可以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的综合成绩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
实践证明, 采用以上教学思路进行波谱解析教学, 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其化合物结构解析能力具有一定的成效。
摘要:针对药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波谱解析课程教学现状, 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总结出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思路并进行实践,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波谱解析,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李亚明, 张华, 彭勤纪, 等.《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1 (1) :64-65.
[2]郭丽冰, 陶曙红.《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改革及教学效果调查分析报告[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5, 21 (4) :480-481.
[3]张晓梅, 徐国财, 陈超越.PBL教学法在有机波谱解析中应用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 2009 (6) :74-76, 93.
[4]卫强, 马凤余, 张国升.《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6) :81-82.
[5]左华, 袁吕江, 张保顺.《波谱解析》教学新思路[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8 (2) :71-72.
卫生高职类院校药学实训室管理 篇8
1 药学实训室管理体制实行院、系2级管理
1.1 教务处负责全院实训中心的管理和协调
组织制定和实施实训中心的建设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建立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管理和协调实训中心各项教学工作, 定期对实训教学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并给予总结、交流、评比、表彰, 确保充分发挥实训中心的综合效益。教务处负责教学仪器设备的验收、发放工作, 协调全院实训中心的仪器设备、实训材料等物资的使用, 提高其使用效率。教务处同时应与有关部门做好对教学仪器设备报损 (失) 、报废的统计、鉴定和处理工作。
1.2 药学系负责实训中心的管理和建设
实训中心主任一般由各系部任命或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兼任。实训任务重, 维护工作量大的实训中心应配专职 (或兼职) 副主任1名。其工作职责:负责编制本实训中心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完成实训中心的工作任务, 负责检查和督促, 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建立本实训中心人员的岗位工作责任制, 负责对本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定期检查、总结本实训中心的工作, 组织考核、评比活动等。
2 药学实训室制度和文化建设
为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 发挥实训室的作用, 使药学实训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我院制定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 如实训室规则、学生实训守则、实训室各专业共享使用规定、实训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训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1]。制度建设关键在于实施, 只有严格执行, 制度才能得到有效落实, 对重大仪器设备 (一般按≥10万元进行认定) 要实行单项管理, 建立大型设备使用和登记制度, 要逐台制定操作规范, 定期考核设备的使用和完损情况。对大型设备的管理要明确责任和岗位到人。通过实训室的共享, 实现各专业群教学和教师的共享使用, 打破专业界限, 允许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学生自行到实训室, 在实训教师的管理和帮助下进行技能练习;允许相关或相近专业的教师利用实训设备进行技术开发和研究;允许企业利用学校实训室进行技术开发、产品测试等。
药学实训室文化体现在实训室内部设备布局、文字和图形展示、实训室管理等方面。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入实训室, 就能感受到实训室文化氛围的陶冶。精心策划实训室内文字和图形展示内容。实训室内也可以有名言、警句等宣传文字, 但内容、版式设计要与实训室整体环境相协调。实训室的一些基本要求、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实训组织过程、设备结构图及实训注意事项等也在室内展示, 努力使实训室的每个构成元素都能为药学实训教学服务[2]。实训教学组织、实训室日常管理等都可以实训室文化建设的形式加以设计。
3 药学实训室的基本任务
(1) 面向全院承担实训教学和技能培训任务。按照教学要求准备好仪器设备和实训材料, 做好实训记录, 保证相关教学任务的完成。应努力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技能培训水平, 切实加强学生基本科学实训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训练, 提高实训质量。要不断改进实训管理办法, 努力开设新的实训项目, 以适应全院教学改革的要求。 (2)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实训基地建设道路, 如引企入校、合建实训室、建设生产性实训室等。积极承担科研、教研任务, 对外开展技术开发项目, 走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 相互促进。 (3) 药学实训室应加强仪器设备及物品的管理、维护、核定和检修等工作, 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厉行节约, 并保证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实训教学和相关的科学研究任务。 (4)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训方法, 提高学生规范操作的能力, 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3]。 (5) 药学系应该把实训室的管理和建设作为重点, 做到合理规划、加强指导、建出特色,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药学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邱川弘.论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J].实训技术与管理, 2002, 19 (4) :112-116.
[2]郭家星, 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4 (33) :54-55.
药学类高职高专 篇9
1 分析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
我校药学专业的分析化学是在学习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基础上,并为以后学习药物分析做准备而开设的药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项目任务主要是从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部门,中心实验室及卫生监督部门药品检测、检验等工作中提炼出来的。
2 分析化学项目化教学目标制定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部承担着对药品生产从原辅料到生产中间品以及最终产品质量控制的责任。高职教育是培养与职业岗位对接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所以组织课程组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行业资深专家反复研讨,了解企业一线质量控制(QC)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对质量部QC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提炼QC岗位的核心能力为化学分析能力、仪器分析能力和分析结果数据处理能力,以此制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3 分析化学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分析化学课程内容,我们将教学内容设计为A线项目和B线项目,A线项目为课堂教学内容,以8个典型的药物分析项目为载体,以企业实际生产操作情况为蓝本,架构每一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如子项目1“苯甲酸的质量分析”,此项目又分设4个任务,分别包括分析方案的制定、仪器和试剂准备、NaOH的标定和苯甲酸含量测定。B线项目为学生课外自主完成项目。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情况见表1。
4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实施)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部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制定(设计)分析方案;按照项目要求准备仪器和试剂,调校相关设备;标定项目用标准溶液;样品分析;出具样品分析结果报告。我们设计的每一个子项目都包含了以上步骤,现以“苯甲酸的质量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学生4~5人为一组,每组设组长一名,场景设定为某制药企业质量部,教师为质量部QC主管,学生为质量部QC人员。QC主管下达任务书:公司新购进一批药用苯甲酸原料,批号为20131002,共16袋,昨天生产车间送来了请验单,现在请各小组制定质量分析方案,并派专人负责取样。
4.1 设计分析方案
将此任务分6步来完成:(1)引导学生分组课前查阅资料,明确苯甲酸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原理,设计分析方案,按照分析方案画出分析操作流程图;(2)分组汇报分析方案;(3)各小组汇报完分析方案后进行组间互评;(4)教师点评总结;(5)各小组根据汇报情况修改分析方案;(6)各组制定一份分析方案。
4.2 准备仪器和试剂
在此任务中,学生按分析方案准备分析所用仪器和试剂;按照分析仪器操作规范要求,用电子天平粗称酚酞,加95%乙醇配制酚酞试剂;用电子天平粗称NaOH,加水配制0.1 mol/L NaOH待标定液。最后,每组根据仪器和试剂准备情况形成一份分析材料准备单。
4.3 标定NaOH
在此任务中,各组用分析天平精称邻苯二甲酸氢钾于锥形瓶中;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待标定液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体积消耗量;计算结果并记录。最后,每组形成滴定液浓度标定结果报告单。
4.4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
在此任务中,各组用分析天平精称苯甲酸样品于锥形瓶中,以酚酞为指示剂,用上述标定的NaOH溶液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体积消耗量;计算结果并记录。
4.5 出具报告
根据以上每步记录的结果,形成检测结果报告,由组长签字后上交。
5 考核方案制定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基本没有考核,这种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技能水平的综合评价。所以,我们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案要实现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基于以上原则与目标,我们设计如下考核方案:过程性评价占学生总成绩的75%,终结性评价占学生总成绩的25%。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A线项目和B线项目评价,A线项目评价包括学生自评(10%)、组间互评(30%)和教师评价(60%)3部分,占整个考核权重的60%;B线项目评价包括教师评价(50%)和组内评价(50%)两部分,占整个考核权重的15%。
分析化学为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基础课,在药品鉴定、新药研制、体内药物分析、病因调查、临床检验中,无不需要应用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因此,这门课的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以后能否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基于“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3]的实施,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实现了学用统一,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具备更高的操作技能以及熟悉一般的项目开发流程,从而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4]。本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围绕“动手、动脑、细心操作”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授课内容尽量贴近生产实际,项目设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在掌握完成每一项任务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素质。
摘要:分析化学为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基础课,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教学,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为改变这种局面,许多高职院校正积极探索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技能,真正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文主要围绕分析化学项目化教学思路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考核方案制定5方面对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分析化学项目化教学进行初探。
关键词:高职,药学类专业,分析化学,项目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兰凤,潘琦,张晓继.谈以能力为本的高职分析化学考试方式的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2):96-97.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6-50.
[3]郑惠虹.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23):132-134.
药学类高职高专 篇10
探究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可以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其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笔者根据药学类高职分析化学中理论教学和具体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 将探究式学习引入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
1 探究式学习简述
“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大约分为5个阶段: (1) 明确探究问题; (2) 收集解决探究问题的资料; (3) 提出假说; (4) 验证假说; (5) 导出结论[1,2]。根据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具体教学内容特点, 适合高职药学类专业的教学基本模式主要为:提出问题→实验事实→假说及其验证→结论→应用。模式中的实验事实, 既包括学生直接获得的实验事实, 也包括学生无法从实验获得而只能从课本获得的间接实验事实。假说方法的运用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的, 鉴于高职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 结合分析化学课程特点, 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 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发表独立见解。教师只要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验探究教学实践
2.1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主要包括2方面:一是即时的准备工作, 首先必须选择教材中特别适宜进行教学的知识点作为“实验探究”主题, 内容必须具有“有兴趣、有意义、有可能”的特征;其次问题的难易程度必须符合高职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针对所选知识点, 教师准备切合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问题, 提供合适的资料, 给学生以适时的引导, 并预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准备好相应的实验药品和器材、各类教学媒体等。二是长期的准备工作, 包括教法、学法和实验训练等。这项准备工作主要指在实践前较长时间内, 教师必须坚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重视实验的作用, 经常用“问题—假设—实验验证”系统方法熏陶和训练学生, 让学生习惯于在思考实验中获得知识, 始终处于探索状态, 为培养探究精神打下良好的学法基础。
学生是“实验探究”的主体, 学生只有在授课前认真准备, 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要求学生不仅对实验有探究的愿望, 而且要预习、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对有些未知现象的实验进行预试验, 以保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2.2 实践过程及实例
高职药学类专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对薄弱, 这就决定了探究式学习需要在教学情景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教学中, 笔者根据高职生特点及其掌握知识情况, 将实践过程分成2个阶段。
2.2.1 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探究
在实验探究初期,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规律设计方案, 指导学生按一定思路逐步提出问题, 提供事实依据, 由学生或教师从已有知识中提出假设, 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氧化还原滴定分析中“Na2C2O4标定KMnO4”为例设计教学过程。
实验前, 教师提出一个假设:Na2C2O4标定KMnO4时酸度、温度对滴定结果有一定影响。可以采用以下实验方法进行验证, 将加入过少以及过量H2SO4的测定结果和过高以及过低温度的测定结果与规范操作的结果进行比较。由学生根据教师项目介绍, 通过分组讨论, 确定工作步骤和内容。制订项目计划时要注意可行性, 通过教师的引导或指导, 最终形成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Ⅰ:准确称取0.12~0.16 g Na2C2O4基准物质, 置250 ml锥形瓶, 加入30 ml水使之溶解, 加入15 ml H2SO4, 在水浴上加热到75~85℃, 趁热用KMnO4溶液滴定。开始滴定时反应速率慢, 待溶液中产生Mn2+后, 滴定速度可加快, 直到溶液呈现微红色并持续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计算KMnO4的准确浓度。
实验Ⅱ:加入5 ml H2SO4, 其他实验条件和实验Ⅰ一样。
实验Ⅲ:加入30 ml H2SO4, 其他实验条件和实验Ⅰ一样。
实验Ⅳ:在水浴上加热到55~65℃, 其他实验条件和实验Ⅰ一样。
实验Ⅴ:在水浴上加热到85~95℃, 其他实验条件和实验Ⅰ一样。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设计验证性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 (1) 滴定速度保持一致; (2) 认真观察滴定时产生的现象; (3) 分析改变溶液酸度和温度可能带来的影响。
通过实验探究, 学生得出结论:酸度不够, 结果偏小;酸度过高, 结果偏大;温度太低, 实验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温度太高, 结果偏大。因此, Na2C2O4标定KMnO4时, 只有控制好滴定酸度、温度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2.2.2 结果分析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明确只有严格控制滴定液酸度、温度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教师结合化学分析工高级技能考核实验, 设计一些新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探究教学的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易掌握知识, 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并使之初步懂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KMnO4氧化还原滴定终点时, KMnO4与Na2C2O4完全反应, 紫红色褪去。根据实验获得的现象, 即在强酸性环境下, 会促使H2C2O4分解, 这时在锥形瓶中可以观察到H2C2O4分解产生的气泡。当终点提前出现, 说明KMnO4用量偏小。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当酸度不够时, KMnO4与Na2C2O4完全反应易生成MnO2沉淀, 导致终点延迟出现, 测定结果偏小。当温度过低时, KMnO4与Na2C2O4完全反应速度过慢, 使实验时间延长, 导致实验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3 体会
学生在技能操作训练中独立思考并进行探究。教学中, 首先回顾分析实验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 对几种典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因, 然后要求学生对自己以前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找出实验结果不理想或失败的原因, 并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平时的技能操作训练, 进行实验验证。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使他们主动分析实验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 并对原因进行分类,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能使他们规范操作, 养成认真、细致的实验习惯, 尽可能消除实验过程中的偶然误差。运用学生自己提出假设并验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教学效果远胜于单一地把操作过程、操作要求等强加于学生的方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并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结合实验探究具体实例阐述探究式学习在药学类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药学类,高职,分析化学
参考文献
[1]刘东平.试论创新人才的培养与课程改革[J].菏泽师专学报, 2000, 22 (1) :69~71.
药学类高职高专 篇11
【摘要】目的:探析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给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临床用药前后施行对策的不同分成2组,即常规组与干预组,各组60例。常规组行常规给药,干预组给予药学干预给药,对2组用药效果予以观察对比。结果:干预组临床治愈率为90.0%,耐药率为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与常规组的73.3%、13.3%、15.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临床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针对使用不合理的情况,给予药学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耐药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药学干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85-02
喹诺酮类药物作为新型的一种合成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无交叉耐药性等优势,临床应用较为普遍[1]。随着抗生素滥用现象的逐渐加剧,不合理用药现象越来越普遍,并且呈现增长态势,严重危及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对120例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的研究,探析药学干预的应用价值,现予以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给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临床用药前后施行对策的不同分成2组,即常规组与干预组,各组60例。常规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25-74岁,平均(46.9±5.3)岁;疾病类型:泌尿生殖疾病27例,呼吸道疾病21例,消化道疾病10例,其他2例。干预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26-75岁,平均(47.0±5.2)岁;疾病类型:泌尿生殖疾病25例,呼吸道疾病24例,消化道疾病9例,其他2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存在比较意义。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给药,主要就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给药。干预组给予药学干预给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常态化对策:全面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有效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以免出现给药差错,对医院内部各科室及各药房进行全面协调,增加药师、医生、患者之间的交流,落实门诊处方调查与翻阅工作,对处方予以严格审核与复核,及时纠正处方不当之处,突破传统观念,做好处方调配、审核、给药等工作,有效提高药学服务质量。(2)加强服务管理:全面普及喹诺酮类药物的有关知识,以此减少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同时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针对感染性疾病,设立集诊断、细菌培养、试敏于一体的动态监测网络。(3)用药干预:向患者询问病史,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诊断结果合理用药,并且对处方予以严格核实,如果存在不足,必须予以退回,让临床医师重新开具处方。在了解诊断和用药的相关性后,根据试敏结果选用适合的药物,注意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以免出现诱导耐药性。在用药过程中,注意不可和抗酸药、茶碱、咖啡等联用;老年患者注意剂量大小。(4)其他对策:针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构建合理的用药监督机制与奖惩机制,以此提高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并且对用药合理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表扬与奖励,以此带动其他医护人员,从而有效提高用药合理性与可靠性。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耐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予以观察记录,通过比较,探析药学干预的应用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将2组患者的观察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中,用[n(%)]的形式表示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耐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给予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73.3%,耐药率为1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干预组临床治愈率为90.0%,耐药率为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现代临床研究中,喹诺酮类药物的靶目标为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通过对脱氧核糖核酸回旋酶的抑制,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产生,以此发挥抗菌作用。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组织浓度高、耐药发生率低等优势,在临床中应用非常普遍[2]。
药学干预指的就是密切监测药师处方的适宜性与规范性,对治疗时间较长的药物方案的合理性予以干预,以此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对用药方案予以合理调整。其作为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经济性。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临床治愈率为90.0%,耐药率为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与常规组的73.3%,13.3%、15.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相关文献资料[3]的研究结果十分接近,充分说明了药学干预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针对使用不合理的情况,给予药学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耐药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伍玉萍.探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42-143.
[2]蒙继青,李冬梅.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02):120.
药学类有机化学课程建设实践 篇12
药学类有机化学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有机化学课程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张扬个性、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创新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按此要求, 以培养医药兼备的复合型、应用型药学人才为基本点, 对有机化学教育教学各环节进行改革, 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验教学的改革及药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1 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设置以有机化学为核心, 其他学科知识为重要补充, 强化实践, 增加对理论知识应用过程的讲解和实践。采取专业不同特色化上课, 教学内容上贯彻基础知识和药学应用相结合, 教学方式上贯彻能力提高和创新意识相结合, 教学体系上贯彻本科课程与社会实践相衔接, 师资安排上贯彻应用研究水平高和教学效果优秀相结合。
如为了强化学生对化合物结构决定化学性质这一有机化学精髓的理解, 将有机化学实验与仪器分析有机结合, 利用现代分析仪器—红外光谱, 对实验室学生制备的实验样品进行定性的仪器分析:了解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 深入理解化合物的合成与鉴别。
2 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
积极探索能够体现药学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的建立、问答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抛锚式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肯定的教学效果。
为培养药学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机化学》课程通过学生备课、讲课的过程, 指导学生理解教学大纲, 学会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与把握, 在准备讲稿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扩大了知识面, 并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环节中, 指导学生正确的词语表达、语速语调的控制、以及肢体语言的运用。
新型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中普遍使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了多种学习软件, 丰富了教学模式, 设立BBS, 应用网络进行理论课程答疑。同时设立公共邮箱, 对学生感兴趣的有关有机化学教学和科研问题进行网上解答。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机化学》课程进行了考核形式的改革, 该课程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理论考核以课堂提问、讨论、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的形式记分, 占课程总成绩的70%;实践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形式为实验课制度管理分、实验过程管理分、实验报告分和实验考核分。整个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理论考核+实践考核) , 60分为及格。
3 实验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良好科研作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历来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实验课比例占到总课时的40%以上, 并努力把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至50%。
重新制订实验教学大纲, 自编了《药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实验讲义, 并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 以满足复合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实行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实验研究三层次的一体化教学, 既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前期实验教学主要以基础训练为主, 实验内容则要压缩验证性实验, 保留部分能反映学科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内容紧随基础训练实验之后, 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和知识的综合性, 锻炼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能力;在实验教学的后期, 安排综合性强的设计性实验, 由学生自主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药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 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已成为当前药学学科发展的显著特征, 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药学人才, 迫切需要药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的综合化改革。以“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为切入点, 将相互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以“新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为改革重点, 打破过去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在课程设置上过于独立, 缺乏联系的局面, 整合原有课程内容, 拓展学生知识结构。
强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间的融合, 开设了药学综合技能实验。该课程在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前统一开设。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制剂学等实验贯通于若干个实验中, 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药学基本操作技能, 又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强化综合技能训练和综合设计实验, 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验问题能力的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的途径。经过四年多的实践, 药学综合技能实验课已逐渐成熟,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也得到了毕业生的普遍好评。
增加开放性实验, 以教师科研促进教学, 产学研结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实行教师科研实验室向高年级学生开放制度, 坚持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让学生进行自选课题研究, 提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及学习兴趣。这些措施有利于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综合的实践操作技能。
教研室于2007年建成“化学与生物工程制药校企合作实验室”, 是以应用基础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相结合的研究单位, 直接针对市场需求选题, 同时为药学专业学生开放, 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生以兴趣小组的方式进入实验室, 有针对性的培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创新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通过药物合成、新药筛选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基础研究性课题, 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和素质, 使学生尽早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为日后药学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5 人文素质的培养
积极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工作, 利用教学和科研资源, 积极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广泛而持久地开展好这一活动, 能有效地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不仅能巩固和消化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而且还能起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本课程教师教学过程中, 侧重于人文素质中的学术民主与自由的人文精神培养, 以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为中心,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研活动中指导教师不能把自己当成绝对的权威, 相反要鼓励学生敢于置疑, 大胆发表意见, 自由进行争辩, 既勇于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又敢于坚持自己合理的见解, 在这样的反复思维碰撞过程中, 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态度, 严谨的作风, 并树立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同时养成谦虚谨慎、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同时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交流合作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只有加强交流、咨询与合作, 取长补短, 才能完成科研任务, 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 展望
在药学专业1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 特别是我院药学专业在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过程中, 有机化学也聚集了一批从事有机化学教育的专业教师, 他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在药学人才培养上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社会资源。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与思想, 根据现代药学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 按照“生物-医学-药学-社会”模式, 充分利用我校医学教育的优势, 突出“以人为本, 药学服务”的药学教育理念, 明确有机化学在培养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方面所担负的工作;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经实践验证, 该模式符合药学学科性质, 对加强药学本科人才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
摘要:为达到培养实践型应用型药学人才目的, 以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以“以人为本, 药学服务”的现代药学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为先导, 构建药学类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加强药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努力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性实验
参考文献
[1]印晓星.培养临床药学人才应分两步走[N].健康报, 2007-12-06 (6) .
[2]刘毅, 安琳, 张玲, 等.复合应用型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6) :1086-1087.
【药学类高职高专】推荐阅读: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05-11
高职药学英语05-21
高职药学专业10-25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11-09
高职药学职业标准08-12
高职药学人才需求分析08-31
高职院校药学实验教学方式的探讨10-22
药学类专业论文10-09
药学类毕业生论文12-04
中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过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