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类高职校

2024-09-12

卫生类高职校(共9篇)

卫生类高职校 篇1

顶岗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获取工作经验的重要途径,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2012年4月, 学校组织人员开展了卫生类高职校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选择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07级五年制高职实习学生, 其中护理专业471名, 药学专业129名,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22名, 眼视光技术专业47名,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42名。实习时间2011年2月~2012年1月。共发放问卷711份, 收回692份, 回收率97.3%。有效690份, 有效率99.7%。

(二) 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 调查学生对实习的总体满意度。内容包括实习安排的方式、对实习单位的整体印象、岗前培训对实习的作用、实习中动手操作情况、对本次顶岗实习各方面的评价、操作的熟练程度、实习期间最缺失的能力、实习效果的评价等8个方面, 另有开放性题目2题 (1) 实习中遇到的困难最主要的是哪些?2) 在校期间哪些基本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每个题目分最不满意到最满意, 按5个选项进行选择。采用无记名随机调查, 问卷现场发放, 现场收回。

二、结果

(一) 顶岗实习落实方式 (见表1)

表1所示, 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占65.2%, 学生自已联系实习单位占34.8%。其中护理专业471名学生中自主联系98名, 占20.8%;其它专业240名学生中自主联系142名, 占59.2%。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 才可以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学生实习的要求比较高, 故实习以学校安排为主;其它专业的学生实习主要与就业岗位联系, 一半以上的实习以学生自主联系为主, 学校的招聘会是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的主要渠道, 反映了学校招就处、教务系部负责实习的教师工作做得扎实到位。

(二) 学生对实习单位的整体印象 (见表2)

表2显示, 学生对实习单位的整体印象较好以上占90.73%, 一般占8.55%, 差的占0.72%。从中可看出, 大多数学生对实习单位比较认可, 但也有少数学生对实习单位不是很满意, 主要是个别自主联系的实习单位, 实习条件及实习要求等方面达不到教学需要。

(三) 实习前岗前培训对实习的作用 (见表3)

表3显示, 学生对实习前岗前培训认为有必要的占87.25%, 一般占11.30%, 没有必要占1.45%。从中可见, 岗前培训对顶岗实习的作用较大, 但是培训的内容及形式还有待改进。

(四) 实习中学生动手操作情况 (见表4)

表4显示, 学生在实习中动手操作较多的占78.41%, 动手操作一般的占19.35%, 很少动手操作的占1.59%, 没有动手操作的占0.43%。说明实习中学生动手操作机会还是较多的, 但仍要加强。

(五) 学生对实习的总体评价 (见表5)

表5显示, 对实习单位的总体评价, 满意度高的3项分别是实习指导教师的带教水平 (94.78%) 、实习岗位的满意度 (94.63%) 、实习岗位与专业的相关性 (92.76%) 。满意度较低的3项分别是对学校实习的安排及管理 (85.94%) 、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条件 (87.10%) 、实习期间的劳动保护、安全教育措施 (87.54%) 。说明大多数高职生对顶岗实习都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 能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顶岗实习;同时也说明大多数顶岗实习岗位能满足高职生发展的需求。

(六) 学生专业技能操作熟练程度 (见表6)

表6显示, 学生专业技能实际操作熟练与比较熟练的占90.14%, 一般占9.42%, 不熟练的点0.43%。说明大多数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操作比较熟练, 学校、实习单位与学生注重了专业技能训练, 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实际操作一般或不熟练, 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 学生实习中最缺乏的知识与能力 (见表7)

表7显示, 学生在实习中最缺失的能力, 依次是外语 (58.26%)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2.32) 、专业知识 (28.12%) 、抗压能力 (22.90%) , 沟通技巧 (21.88%) 、社交礼仪 (6.67%) , 团队合作精神 (3.48%) 。故学校在开展岗前培训时应增加这些内容的培训, 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增加开设这些内容的选修课程或增加必修课程的时数。

(八) 学生对实习效果的评价 (见表8)

表8显示, 学生对实习效果的评价认为收获较大的占83.62%, 收获一般的占14.64%, 收获很小的占1.16%, 没有收获占0.58%。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实习的收获很大, 但仍需加强实习环节的管理。

(九) 其他

顶岗实习时遇到的困难中最主要的是:沟通技巧、人际关系、专业操作技能较弱、英语水平、团队合作、工作压力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通过实习, 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哪些基本技能或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是:技能操作、专业知识、理解与沟通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专业英语等;今后学生参加实习应注意的问题是:需要更加耐心、虚心、有包容心、加强沟通、加强体能锻炼、主动性要强、加强自我保护、多看、多问、多动手等。上述开放性题目的回答为今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岗前培训内容及实习安排、管理提供了依据。

三、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了五年制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情况, 发现了目前顶岗实习过程中尚存在的不足方面,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 调整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适当增加人际沟通、英语、专业英语等课程的课时, 要有争对性地开设部分选修课程, 增强学生见习的机会, 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

(二) 充实岗前培训内容, 提高岗前培训实效

岗前培训的内容可根据专业、岗位、服务对象等进行选择, 要进行系统和全方位的培训, 为实习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提供有力保障。采用理论学习与技能指导相结合等的一体化岗前培训形式, 让实习生充分了解有关教学制度和管理规范, 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最大限度地熟悉与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熟悉实习的职业道德准则, 从而迅速融入实习工作, 缩短学生向实习生的角色转变期, 增强实习信心。

(三) 加强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

1) 加强职业法律意识教育。卫生类学生的实习对象多数是病人, 目前病人的维权意识强, 学校要通过培训和讲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并结合实习单位实际及历年积累的有关资料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树立依法执业的观念, 充分认识和重视实习安全。2) 加强安全教育。在实习期间学校及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要加强学生业务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 尽可能避免工作中发生安全问题。3) 加强心理疏导。实习期间学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4) 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由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共同协商, 落实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险, 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做好充分的保障。

(四) 合理安排实习岗位, 加强实习期间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学校实习的安排及管理满意度为85.94%, 相对较低。提示学校在安排实习岗位时应根据专业特点、就业情况、生源地、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等综合考虑, 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实习单位。加强实习期间的管理, 健全实习管理网络, 信息反馈渠道畅通, 加强与实习单位沟通,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通过实习单位与学校双重管理, 确保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卫生类高职校 篇2

【关键词】医用化学 教学现状 新模式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32-02

医用化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不仅使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使学生在化学的有关领域打下比较广泛和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为后续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1-2]。美国著名医学家精辟总结“人类的形态和行为等都是由一系列各负其责的化学反应来决定的”。确实,人体由五大化学物质组成,即蛋白质、糖类、脂肪、水和无机盐,人体宛如一个微型精密的化学实验室,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化学反应[3]。当人体患病时,体内的化学反应总是随之改变。所以,学好医用化学知识,才能为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需要,培养高素质、跨时代的医学人才。

1.医用化学的教学现状

1.1 医用化学的课程设置

由于专业医学课程多,学制短,时间紧[4],医用化学的学时一再压缩,我院现已压缩至36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10学时)。加之近年来教材不断改版,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覆盖面不断加宽,使得教学体系中有限的学时与不断膨胀的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很大,学生的学习在无形中易产生畏难情绪。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最大限度地传授医用化学知识,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每个医用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5]。

1.2 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我们对2015级的学生进行了“医用化学课程开设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据统计,文科生占62.65%,理科生占10.04%(对常见化学名称的读法及化学符号的书写也不能全部正确地进行判断),中职推优占19.15%,中职单报高职占8.16%。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化学素养普遍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之前的化学教育与高职层次的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衔接,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我院实行的是文科生与理科生混班教学,在教学进度及知识难易程度的把握上,给任课教师带来很大困扰,也加重了除理科生以外的其他学生的自卑心理。

1.3 教师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本校从事医用化学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毕业于师范类院校的化学专业,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甚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满堂灌输,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的结合很少。同时由于课时少,教学进度快,学生基础差,课堂教学内容难以当堂消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1.4 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据调查,医用化学教学方法传统老套,“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课堂上基本上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少使用多媒体和有关软件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化。而且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高职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大量消减了医用化学等其他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从而加大了医用化学的授课难度。

2.构建医用化学教学的新模式

2.1 突出专业特色,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

目前我们所用高职医用化学教材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过多,而与专业结合紧密的内容不多,有的教材虽然渗透了部分医学内容,但总体没有摆脱“纯化学”的教学体系,不利用培养适用型技能型的高职医学人才。医用化学教学理念主要是为后期课程服务,为临床工作服务,淡化化学,坚持“必需、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6]。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后期课程和临床工作的需要,对一些教学内容如渗透压、缓冲溶液等内容应要求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并且能够应用相关理论简单的解释一些临床现象,而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共轭效应等可以删去不讲,同时也要适度补充医用化学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等资料,使教学内容有较多的补充和更新,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高职学生的现状,要提高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2.2.1 按生源类型分班,分层次教学

文科生和理科生化学基础相差甚大,同一堂课,往往出现文科生觉得进度太快,内容太深,难以接受,而理科生觉得进度太慢,内容太浅,不耐心听讲的矛盾局面。对此,教师也难以平衡文理生的教学难度和进度,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有必要文理生实施分班教学,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教学[7]。通过分班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文科生学情现状酌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放慢教学进度,并对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高中基础化学知识进行适当补充讲解,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结构,降低学习难度,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2.2 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按照“六步法”组织教学

在教学组织上,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角色扮演,按照“任务驱动”形式,发挥团队作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教学[8],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有计划的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有评价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2.2.3 案例导入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自始至终都在提倡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医用化学课程本身就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的综合,但课时相对来讲甚少,所以将案例教学法导入式教学法运用到医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深入分析为核心[9],则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效果。

2.3 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任何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考核是手段不是目标,但考核方式对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为实现培养目标,卫生类高职化学课程的考核应重视学习过程中“定性”评价的导向功能[10],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将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方式有效结合,能够使学生在评价中感知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就感和乐趣,同时也使学生在“过程性”评价方式中体会到教师评价和指导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评价,摆脱应试学习模式的束缚,达到检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重目的。

2.4 提高教师素质,确保教学质量

2.4.1 提高教师的医学知识修养

我院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类院校的化学专业,不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将化学教学贯穿于医学教学体系中。所以授课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医用化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使之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从实际中寻求适宜的教学案例,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2.4.2 提高科研水平,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总开展深入的医学化学研究是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体现化学与医学紧密联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培养现代医学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容。

总之,在教学中要充分进行医用化学的学科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结合,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生掌握医用化学的基础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文华,黄涛.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学园,2014,15:66-67.

[2]周群华,陈丽会.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2014,17:329.

[3]李真真,魏碧蓉. 本科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12,9(5):198-201.

[4]刘梯楼. 医用化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5):63-64.

[5]董玉红. 提高护理专业文科生医用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J]. 化学教育,2014,8:43-46.

[6]薛会君,刘德云. 医用化学[M]. 科学出版社,2014:2.

[7]许小青. 高职护理专业文科生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28(2):80-83.

[8]旭良.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职教通讯,2012,27:24-26.

[9]时惠敏,袁静. 高职高专医用化学课堂导入例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3):51-52.

[10]黄晓英.高职院校化学类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1,61:7-8.

作者简介:

卫生类高职校 篇3

1 卫生类高职校开展教学质量监控的意义

教学质量监控是根据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 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 以确保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并达到预期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在卫生类高职校开展教学质量监控, 有利于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促进专业建设的良性循环, 为用人单位培养高质、优秀的技能型卫生人才。

1.1 专业特点决定了卫生类高职校人才培养的严格性

卫生类高职校工作中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患者, 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工作质量与每个患者的性命攸关。卫生类高职校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信赖。

1.2 课程性质决定了卫生类高职校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卫生类高职校开设的医学课程均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理论教学、技能训练、观看录像、视频, 到医院顶岗实习等这些教学形式的开展可安排在教室、实验实训室、医院、社区等场所, 无疑增加了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的难度。

1.3 专业教师的来源决定了卫生类高职校师资素养的局限性

卫生类高职校专业教师主要是从医学院校毕业生中招聘, 专业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课堂驾驭能力, 教学方法应用等方面相对于经过专项训练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而言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 医疗卫生单位的待遇明显高于学校, 卫生类高职校专业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加上招生规模的扩大, 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难以抽出有效时间到医院进行专业实践, 易导致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的脱节,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1.4 生源质量决定了卫生类高职校专业教学的艰巨性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 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加上部分学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缺乏进取精神的学生明显增多, 学困生也在逐年增加, 给专业教学带来一定影响。

2 卫生类高职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

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由组织职责、组织学习、资源管理、过程控制、测量评价与持续改进等六个要素组成。

2.1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组织, 学校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并明确工作职责。

2.1.1 校长室

校长制定全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方针和战略;分管校长定期对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进行评审, 由教学督导室具体负责组织落实。

2.1.2 教学督导室

教学督导室在学校制定的全校教学质量管理方针和战略的基础上负责拟定每年的教学质量监控计划, 检查教学质量控制标准的执行情况, 并根据监控结果提出进一步整改的方案和措施;组织教学督导员随机和重点相结合的听课、评课, 准确把握学校教学运行的实际状态, 严格控制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 并实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学校领导、教务处和教师;采用召开研讨会和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对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意见、建议, 并及时反馈给有关职能部门。

2.1.3 教务处、系部

教务处、系部主要负责有关教学质量反馈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反馈信息的采集来自以下几方面。 (1) 开展问卷调查, 对象有用人单位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学生家长, 调查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情况; (2) 召开座谈会, 对象是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学生, 了解学校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 (3) 网上测评, 对象是学生, 主要了解每个教师授课的具体情况; (4) 通过其中、期末的常规教学质量检查, 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收集后及时归纳整理, 形成书面分析报告, 反馈给校领导、教学督导室、系部、各教研室及每个教师。

2.1.4 教研室

教研室是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的第一关, 教研室负责人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组织同行听课、对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授课计划、教案的书写进行具体落实与检查。

2.1.5 教师

教师在教学时要有严格的自律性, 要认真学习教学管理规范, 具有敬业爱岗精神, 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刻苦钻研业务, 专业课教师要努力培养双师素质, 认真备课、授课, 正确评价学生。

2.1.6 教学班集体

教学班集体是教学的基本单位, 教师施教、学生评教、大都以教学班集体为单位。

2.2 组织学习, 提高认识

组织学习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要素之一。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组织要健全各种学习制度, 组织全体教师、行政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教学管理规范、现代教育理论, 聘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 选派骨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外出参加短期培训, 各系部定期举行公开教研活动和经验交流活动, 使全体师生员工明确教学质量控制内容, 认识质量监控的作用及运行程序, 使教学质量监控得以有效实施。

2.3 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

良好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要素。首要的教学资源是师资, 对应聘人员进行全面考察, 对现职人员加强培训力度, 实行淘汰制。第二个是教学环境的创设, 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实训中心、信息处、图书馆等教学服务机构要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2.4 制定教学过程质量控制评价指标

教学过程控制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要素。要建立健全制度, 抓制度的执行、落实, 制定教学过程质量控制评价指标, 对教学准备、课堂教学 (上课与实践环节) 、说课、听课、评课、作业与辅导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评价, 保障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稳定, 对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保障作用。

2.5 实施多元化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对学生相对完整、全面的评价。在评价时既注重检查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 又观察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要综观学生的学习态度、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练习、课外应用、合作学习等整个过程。终结性评价主要是课程结束后的考试以及实际应用的评价, 主要有其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护理专业的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

2.6 及时总结,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要素之一, 是学校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环节。学校建立校内、校外信息反馈制度, 实施教学质量的控制与检查。校内信息反馈成员由教学督导室、教务处、系部、教师、学生组成, 校外信息反馈成员由专业教学委员会、企事业 (用人单位) 、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专家、毕业生等组成。通过召开各种专题研讨会, 做好学校教学质量的总结与分析, 保持对学校教学质量现状有一个清醒认识。在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实施措施, 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卫生类高职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要明确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采取针对性的教学质量控制措施, 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努力实现优质、高品的教学质量目标, 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人才。S

摘要:卫生类高职校要通过采取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过程质量控制评价指标、实施多元化教学效果评价、及时总结持续改进等措施实施教学质量监控, 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人才。

卫生类高职校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99-02

基金项目:2013年安徽省教育厅省级教学团队项目“生物化学课程群教学团队(2013jxtd108)

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医学检验技术实训中心”(2014sxzx048)

课题项目: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医学检验技术实训中心”(2014sxzx048)

2000年以来,高等职业院校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高等职业院校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特别以我省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为例,全省除少数几个卫生类中职学校没有升格为高职院校,其它学院都已升格为高职学院,随着升格为高职学院,医药卫生类院校的专业建设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相应的适应高职学院的实验室建设问题也随之产生,本文在广泛考察了我省的部分高职学院的基础上,就为我院的专业建设想配套的化学实验室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一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建设背景

我省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在近年间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些院校大多是通过升格、合并而成,发展极不平衡,基础建设也都比较薄弱,实验、实训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职学生学习要求,而化学实验室建设更是迫切,医药卫生类相关专业的化学实验课程的需求紧迫。

二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对于医药卫生类人才的需求旺盛,尤其是卫生技术了专业人才,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卫生类高职院校肩负重任,尤其是护理、药学、检验等专业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巨大,而这些专业对于化学实验实训要求都是极高,以我院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为例,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安排中要达到50%以上,十分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学院药学专业的开设,化学实验课程将更加的重要,加强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是必要和必须的。

三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资金投入,解决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根据国务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纲要》文件精神,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实验室建设。[1]学院依据专业发展的需求,作为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部分,使建设资金有计划的用于实验仪器的购置和更新,这样才能保障医药卫生类专业人才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对化学实验教学合理化、适用性的改革。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有别于其他工科类的高職院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不同,化学实验课的方向必须符合专业的需求。如医学检验专业和药学专业,对于化学实验课的开设内容的要求应当更加偏向于有机,分析,生物化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向专业适用性过程中合理化改革。

(三)衍生化学实验室建设,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与医院、企业深度合作。与医院、企业深度合作,注意在教学产业化和教育基础建设中引入市场化、社会化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把我化学实验教学和社会企业结合的切入点,使化学实验教学与社会接轨。只有这样,才能使化学实验室建设跟上专业建设的步伐,才能稳步发展。

(四)加强实验室网络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流媒体资源,开展化学实验“微课”,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的改革。信息化技术与现代科学的融合渗透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21世纪新新形势下化学实验室建设发展的一个趋势。依托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开展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和社会服务内容。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的拓宽化学实验室空间,可以是化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声情并茂、更有声有色、可以使化学实验室的资源得到共享。

(五)适应专业建设发展需求,多途径全方面发展化学实验室。随着学院专业建设的发展,主动配合相应专业实验室建设,如依托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实训中心建设的契机,配套发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努力融合到专业建设中去。药学、药品营销等专业的相继申报,相关专业对于化学实验的开设要求将会更加的多,实验室建设将更加的任重道远,面对当前化学实验室建设中的普遍的不足和窘态,我们要坚定信念,主动配合。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把化学实验室建设成为专业建设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卫生类高职校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9月23至27日选择该卫生高职校的在校女生为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群体抽样的方法, 分别按年级以班级为单位, 随机抽取543名学生参加本次研究。年龄范围16~20岁, 平均年龄为 (18.1±1.3) 岁;身高范围150~175 cm, 平均身高为 (161.8±7.3) cm;体质量范围41.8~73.2 kg, 平均体质量为 (52.6±7.5) kg;体质指数 (BMI) 范围17.4~25.8, 平均为 (21.3±2.1) kg/m2。

1.2 调查方法

采用记账法结合称重法对本校食堂膳食情况进行调查。连续5 d记录调查对象每天各餐的食物的摄取情况, 包括每天进餐的次数、食物名称、数量等。调查当天于就餐前在厨房对每种菜式的各类食料的生重、油、盐、糖、酱油等各类调味品进行称重。记录调查对象每餐主副食消耗的种类及重量, 就餐结束后记录所剩的食物的种类及重量。对于三餐之外的食物采用24 h膳食回顾的方法进行记录食物的进食重量、进食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由调查员核对调查表, 整理数据, Excel录入数据。以2004年《中国食物成分表》为标准计算出每人每日能量及各类营养素摄入量[3]。对于在食物成分表中未收录的食品, 要求调查对象留存包装袋, 参考包装袋上注明的营养标签进行记录。人均每日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为每日每餐人均摄入该种营养素的总和。膳食状况的评价按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及相关标准进行[4]。

2 结果与分析

2.1 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

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分别为1929.7 kcal和74.4g, 分别相当于参考量的83.9%和106.3%, 提示能量摄入量偏低, 而蛋白质摄入属于正常。平均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量分别为312.4g和42.5g。维生素和矿物质中, 除了维生素B1、维生素E、钙、锌摄入不足以及维生素PP和钠摄入过多外, 其他也属正常。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三大产热营养素供给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比例均在推荐的参考摄入量标准之内, 分别为64.8%、15.4%、19.8%。具体见表2。

2.3 一日三餐摄入能量的分配比例

三餐摄入能量的分配比例均低于推荐的参考标准, 分别为23.6%、26.6%和29.6%。此外, 三餐外的零食摄入能量占每日总摄入能量的比例较高, 占总能量的比例为20.2%。具体见表3。

2.4 膳食中蛋白质和铁的来源

膳食中蛋白质主要来自于谷类和动物类食物, 来源于动物和豆类食品的优蛋白质的量占总蛋白量比例为47%, 已达到1/3以上, 而动物性铁的来源仅占总量的12.3%, 因此可认为铁的供给质量较差。结果见表4。

2.5 各类食物摄入量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2007年) 》推荐的各类食物摄入量, 仅谷物、大豆及豆制品、蛋类及饮水量达到膳食推荐量。具体结果见表5。

3 讨论

卫生高职校护生正处在青春期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 是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学生在这一时期不但新成代谢旺盛, 并且学习任务繁重、体力活动多。因此, 合理营养对促进其身体健康、满足脑力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至关重要。合理营养的前提是平衡膳食, 要求摄食的营养素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 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需要保持平衡。由于卫生高职院校护生饮食由自己安排, 其营养状况与自身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密切相关。因此, 如果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存在较多不良的饮食行为, 将导致膳食结构不合理[5]。同时国内外多篇报道指出, 营养不均衡、饮食习惯不好, 会引发多种营养相关性疾病[6]。因此, 本文对卫生高职校护生的膳食情况及营养状况进行调查, 旨在了解学生的膳食营养是否合理和科学, 为本校开展健康教育及改进膳食工作提供依据。

*单位:m L

本研究结果显示, 卫生高职校护生每日摄入能量和蛋白质分别为1929.7 kcal和74.4g, 分别相当于参考摄入量的83.9%和106.3%, 虽然能量摄入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分别略低于和略高于参考摄入量, 但是也均在正常范围内。人类常见疾病中大多数与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摄入量均衡有关, 因此营养病已成为当今营养学界关注的热点[7,8]。根据以往调查研究, 矿物质与维生素缺乏是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9]。本研究结果显示, 卫生高职校护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中普遍存在维生素B1、维生素E、钙、锌摄入不足以及维生素PP和钠摄入过多。由于学生体格和智力发展的需要, 充足、平衡的维生素与矿物质的供给是保证其身体健康及日常活动的必要条件[10]。因此, 卫生高职校护生应该注意平衡膳食, 做到营养素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均衡。此外, 本研究显示, 卫生高职校护生膳食中蛋白质主要来自于谷类和动物类膳食, 而铁主要来自于植物性食物, 质量较差, 应增加动物性食品中的摄入。

三大供能营养素的供能比例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在参考标准范围内, 但是脂肪的供能比例低于参比标准, 仅为19.8%。这可能与卫生高职校护生主要是女生, 因爱美而主动控制脂肪摄入有关。营养学家认为早餐是一日中最重要的一餐, 适宜的早餐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满足正常的学习需要。本研究结果显示, 高职校护生普遍存在对早餐不重视的情况, 对早餐选择随意、简单, 甚至部分学生不吃早餐, 这与以往调查相一致[11]。卫生高职校护生普遍有吃零食的习惯, 其中20.2%的能量供应来自三餐外的饮食。零食由于选择性大, 口味多, 款式新颖, 已成为大多数学生放松消遣的方式, 尤其深受女生的喜爱。但是, 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不如正餐全面、均衡, 并且随时吃零食, 会对正常就餐时间和饮食习惯造成影响, 不利于胃肠道的休息与修复, 并且影响营养的吸收[12]。因此, 长期不加控制的食用零食则可能造成机体的营养不良。研究显示, 营养教育的方式可以改变学生对零食的选择态度[13]。因此建议卫生高职校护生合理食用零食, 包括零食的摄入量、零食的种类、摄入的时间等。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2007年) 》推荐的各类膳食摄入量, 卫生高职校护生仅谷物、大豆及豆制品、蛋类及饮水量达到膳食推荐量, 而蔬菜、水果、乳制品、鱼虾、畜禽肉类、烹调用油普遍低于膳食指南的推荐量。根据已有的研究报告, 在校学生膳食不平衡与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了解有关[14]。因此, 加强高职校护生的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对改善其膳食不平衡有很大帮助。此外, 卫生高职校护生对蔬菜、水果、乳制品、鱼虾及畜禽肉类摄入不足也可能与这几类膳食的价格较高而导致摄入量不足有关。这也是卫生高职校护生营养素中矿物质和维生素不均衡的原因之一。为改善卫生高职校护生膳食摄入、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的不均衡性, 一方面建议学生平时膳食时应按膳食指南加大蔬菜、水果、乳制品、鱼虾、畜禽肉类、烹调用油的摄入比例;另一方面建议学校多供应质优、价廉并的蔬菜、水果、乳制品、鱼虾及畜禽肉类。

卫生类高职校 篇6

关键词:校企合作,岗位考核制度,测绘实训基地

一、测绘教育概述

测绘教育最早源于德国,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也是测绘教育的强国, 就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 侧重于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学生的生产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完善与特色。国外院校采用多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 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攻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美国的“CBE”模式、俄罗斯的“学院—基地企业制度”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其共同特点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发展紧密对接;企业的深度融合;顶岗工作, 绩效评价;系统而又严格的管理;校企之间技术转移的实现;有政府政策的支持。

二、我国测绘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对测绘划分是:测绘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 , 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二级学科) 。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在对应的学科体系下开办了测绘专业, 并积极开展了多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实训, 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这种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2.“1+1+1”模式。高职学生第一年在校内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测绘实践, 第二年到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到了第三年, 学生再回到学校进行学习和总结。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势, 能够较好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定位, 激发学生回到学校后学习的积极性, 也能够对应不同的岗位进行人才培养。

3.“校中企、企中校”模式。把行业需求体现到学校教学过程中, 按生产过程进行能力的培养, 在企业中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场所, 能较好的培养学生快速适应行业岗位的需求。

三、测绘专业传统办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置的有测绘类相关专业, 并且有较为成熟的传统教学模式, 但是随着测绘新形势的发展, 应对行业产品多样化的要求, 适应测绘行业生产岗位的需求, 这些外业数据采集知识分量重而内业数据处理知识分量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较难适应测绘行业的需求, 必须对测绘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与实践应用, 以符合当前测绘内业岗位技能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测绘专业现行的传统办学模式中尚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第一, 不同类型学校的同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较为传统, 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内容较为陈旧, 人和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适应不了行业新型岗位的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相对滞后于测绘产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所要求的岗位工作能力, 缺乏体现适应项目化学习、案例学习、岗位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和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教材。第二, 不同类型院校设置的测绘专业, 较侧重培养人才的传统测绘技能, 传统测绘技术体系作业方式陈旧, 外业劳动强度大, 而忽略测绘新形势下测绘内业技术的培养, “重外轻内”情况较为严重。第三, 测绘专业培养人才的“校企结合”模式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 就人才培养效果、企业成本两方面的平衡, 需要一种较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第四, 测绘内业技术人才的就业面向、职业能力要求、教学主要内容、对应职业岗位等都需要形成新的适应测绘行业岗位需求的一个新标准。

四、以“校中企”模式建设高职测绘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课题组深入企业调研, 对已在测绘行业就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 结合毕业生的切身经历, 根据高职院校测绘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 实事求是地寻找企业和学校之间共同切入点,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改善教学方法, 建立新型测绘实训基地, 寻求一种校企互惠双赢的“校中企”的合作教学管理模式。

1.建立规范人才培养实训环节, 提供完善内业实训教学场所。根据测绘专业实际教学情况, 依托测绘行业大背景, 根据测绘产品为导向, 将测绘产品生产过程引入到实训教学中, 做到“所需即所学”, 做到宽口径人才培养, 实现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零对接,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实训教学过程中, 做到落实项目化教学, 实现摆脱虚拟模拟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针对现有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相应的解决方案, 教师引导和成功案例启发教学, 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 真实工作项目与课堂虚拟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 建立切实可行的具有我院特色的“校中企”测绘专业实训基地。

2.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培训锻炼, 保障师资力量。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 进入到企业进行测绘产品生产培训, 了解当前社会对测绘产品需求的最新动态, 掌握测绘产品生产方法及过程, 增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走进生产单位的培训, 能更好地使教师掌握最贴近社会需求的测绘产品生产方法, 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3.改革教学方法, 建立岗位考核制度。加大测绘内业技能培训, 增加内业数据处理软件的教学, 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生产过程法、角色互换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训”一体化教学。根据不同的测绘产品, 结合实训室、机房、多媒体教室或施工现场, 将讲学练相结合。结合测绘专业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考试证书, 以证书替换相应课程的学分, 引入生产单位岗位培训考核制度, 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 实现考核标准实用化、岗位化、多样化。

4.校企深度合作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学生通过在学校实训基地的学习, 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测绘产品生产的实践操作能力, 也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 真正做到生产实习一体, 理论实践相结合, 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地方企业经济。“校中企”式的测绘实训基地, 除了可以进行测绘产品的生产实训, 还可以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工作。可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 合理配置资源, 按需分配、优势互补, 最终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5.“校中企”实习实训基地的社会引导与社会影响。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高职教育必须不断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课题, 依托行业, 深入企业, 教研学生, 解决核心问题, 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实训基地, 才能彻底摆脱脱离社会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更有利于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建立“校中企”式测绘实训基地, 以产品为导向, 以需求为目标, 教师引导, 案例启发, 模拟企业进行岗位考核, 企业技术人员进校指导, 参与教学, 真实测绘产品生产过程与课堂虚拟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 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技能操作水平, 解决企业用人的不对口性, 学校和学生又能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 提高学生就业率、拓宽学生就业口径, 更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是提高高职教育水平的一种实用新型的创新改革模式, 更是一种教、学、做三结合的全新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亓俊国, 庞学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的多维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11) .

[2]刘延明, 刘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8) .

[3]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本质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 2007 (2) .

卫生类高职校 篇7

信息化技术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 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 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 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 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其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 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 以信息技术为支持, 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教学中, 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是指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所有的教学环节达到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 其建设水平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 构建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提升师生信息技术素养, 深入推广教学信息化的应用成果, 是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1]。

2 卫生高职校免疫学传统教学现状分析

2.1 免疫学学科特点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规律及其效应和调节机制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一门学科。医学免疫学是临床、预防、检验等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基础知识,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同时结合教学实践,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该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 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学科, 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在揭示传染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的发生机制及其诊断和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已广泛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领域, 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本门课程的预备课程为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及细胞生物学。

本学科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内容上涵盖了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及基因4个层面。概念繁多、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紧密、理论性强而不易理解和记忆, 且知识点深奥, 任一章节不理解, 就会影响后面章节的学习;二是内容抽象枯燥, 对初学者来讲学习难度较大, 有些学生甚至进入“不懂不想学, 越不学越不懂”的恶性循环中;三是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四是发展迅速, 教材内容更新较快, 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

2.2 学情分析

高职二年级学生在第三学期开始学习免疫学课程, 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学习节奏, 班级风气好, 学习氛围活跃、积极, 竞争意识强, 学生理解能力较强, 对新事物有求知欲, 已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 (如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等) , 所以具备学好免疫学课程的基本条件。但学生为初中起点, 整体能力水平有限。比如缺乏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的能力;学习比较被动, 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欠缺;缺乏归纳总结能力;专业知识基础薄弱, 动手能力也不强。

2.3 学生免疫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免疫学内容烦琐复杂、知识点比较容易混淆、内容枯燥难以理解, 使学生很难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之中;另外学生英语水平较低, 医学英语词汇量少, 而免疫学中有很多英文缩写, 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困难。据多数学生反映, 医学免疫学是非常难学的一门课, 学生有畏难情绪。

2.4 教师免疫学授课现状

大部分卫生高职校教师讲授免疫学课程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即“灌输式”教学法。理论讲解占用大部分时间, 课堂气氛不活跃。另外, 很多学校安排的免疫学课程课时紧张, 很多内容教师没有时间深入讲解, 学生理论知识来不及消化就要忙于应付考试, 之后又缺乏必要的复习巩固, 导致学生对免疫学内容印象不深, 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

3 改革传统免疫学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教师讲、学生听”, 应用这种方法, 教师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免疫学基本知识系统传授给学生, 且可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量较自己看书要大得多。但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授课形式单调, 教师只注重于向学生灌输知识, 很多时候是一种知识的复制, 教学效果差。这种教学方法挫伤了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考的积极性, 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无法培养学生发现、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所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非常必要。

4 信息化技术在卫生高职校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4.1 利用信息化技术制作动画

动画作为信息化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善于表现抽象的内容、以形喻理、深入浅出等特点。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动画不仅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要求, 更能提高知识传授的有效性[2]。免疫学的不少知识点较抽象、难理解, 涉及细胞甚至分子水平。单纯靠教师口头讲解, 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如果利用信息化技术把这些内容以动画形式展现, 就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其学习兴趣, 也便于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免疫学课程当中, 补体的激活途径和免疫应答过程两个知识点是重点和难点, 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结合动画讲授就可以有效降低难度和提高学习效率。

4.2 利用信息化技术制作微课

微课, 以“微”见“大”, 与现有的众多信息资源相比, 微课在认知习惯、认知策略上更能迎合当下学生的心理。微课的研究和建设不但可以为目前最常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 而且可以为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撑[3]。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免疫学课程素材资源, 可以制作优质的微课, 使之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信息化教学资源。

4.3 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教育创新, 深化改革,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4]。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以及本课程的基本特征, 认真制订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建设目标。建设高职精品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还能够促进信息化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信息化建设与课程整合的典型应用, 精品课程建设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也有促进作用。两者之间彼此促进, 相得益彰。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高质量的免疫学精品课程, 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4 利用信息化技术尝试开展免疫学慕课或者翻转课堂

慕课指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具有大规模、开放、在线、互动的特点。慕课课程内容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一门课程可同时容纳数万人学习, 学习者不分国籍, 可24小时自主选择学习时间, 还可通过讨论等方式交流学习体验。对于学习者而言, 慕课让世界上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学习世界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活动, 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课堂内的宝贵时间, 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 共同研究解决面临的问题, 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知识, 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 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相关电子书, 还能在网络上与其他学生讨论, 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其特点有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慕课或者翻转课堂这些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可以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 让学生参与性更强, 引入免疫学教学当中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大大激发学生的潜能, 调动主观能动性, 提升学习积极性。

5 结语

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普及, 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日渐多元化, 医学信息迅猛增长, 医学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多种新的教学模式中, 信息化教学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更多学生的欢迎, 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如何提高免疫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 成为广大免疫学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摘要:信息化教学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免疫学是一门重要而深奥的基础医学课程, 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问题。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免疫学教学当中, 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是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卫生高职校,免疫学

参考文献

[1]张一春, 贾晓燕, 刘平.创新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内涵与发展战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1 (4) :27-32.

[2]罗虹, 吴骋, 贺佳.医学统计学教学动画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 2013, 30 (1) :143-145.

[3]梁裕芬, 韦俊彬, 陈海英, 等.微课应用于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初步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4, 9 (9) :862-863.

卫生类高职校 篇8

一、勤工助学岗位

目前学校开设的勤工助学岗位共有5个, 有30多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 每月学校为勤工助学学生发放劳务7000余元, 全年共70000余元。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困难。

1、后勤管理处

有15名学生应聘后勤管理处, 负责打扫教学楼大课教室。要求10个大课教室与3幢楼的楼面及外围环境干净、整洁, 及时开门开窗。

2、校长办公室

有1名学生在校办负责协助会议室的打扫和各类会务工作。要求会议室桌椅板凳整洁有序。会议时服务周到、细致。

3、信息教研室

有2名学生在信息教研室负责5个机房的打扫与整理。要求机房整洁, 开门、开窗流通空气, 保持环境清新、服务上课班级学生。

4、信息处

有10名学生在信息处负责书吧、借阅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的打扫与整理工作。要求卫生整洁, 协助做好图书借阅的管理与整理, 维持秩序, 营造安静舒适的借阅环境。

5、宿舍管理组

有6名学生在宿舍管理组帮助打扫卫生、清理墙面与外围环境, 协助宿管员做好进出登记。要求宿舍区地面清洁, 墙面干净无乱张贴, 学生进出有序。

经调查, 目前所有岗位劳动的学生均能按时到岗, 根据岗位要求工作, 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除个别学生因上课实习等原因离开岗位, 停止勤工助学工作, 绝大部分都能坚持到底。

二、勤工助学调研

学校对勤工助学工作十分重视。每学年新生进校进行一次勤工助学岗位竞聘活动。由学生自己申请, 上台介绍情况, 表达参加勤工助学工作的热情与愿望。由各处室负责人进行面试挑选、公开选拔。每学期进行一次勤工助学工作情况交流, 加强各岗位人员的沟通与联系, 互相鼓励、督促, 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进行勤工助学工作情况与感受的调查。今年有25名同学接受问卷调查。

1、调研内容

(1) 你是_____专业的学生。

A药学B护理C眼视光技术D其他

(2) 你所在的年级:

A一年级B二年级C三年级D四、五年级

(3) 你认为我校学生整体经济条件怎样?

A好B尚好C一般D差

(4) 你周围同学对参加勤工俭学学生的态度

A鄙视远离B保持一定距离C一视同仁平和相处D尊重他们

(5) 你希望老师与同学如何对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A高度关注B积极帮助C理性对待D敷衍了事

(6) 你对勤工俭学的学生未来预期

A困难重重B自强不息会改变现状C人穷志坚受人敬佩D很难说

(7) 你对学校帮困助学工作的态度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D无所谓

(8) 你如果遇到经济困难, 会更愿意和哪些人沟通?

A老师B同学、朋友C家人D学校负责资助工作的人员

(9) 你将勤工俭学所获报酬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A改善伙食B购买生活用品C购买学习用品D补贴家用

(10) 你对任意用度、奢侈浪费的态度

A坚决反对B比较反对C可以理解D无关紧要

勤工俭学对你有哪些方面的锻炼

A与人沟通的能力B对时间的利用能力C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D其他

你的家人是否支持你勤工俭学?

A支持B非常支持C反对D无所谓你对自己在勤工俭学的工作表现满意吗

A满意B非常满意C一般D不满意

2、调研结果

调研结果见表1。

3、调研结果分析

针对上述调研结果, 分析如下:

(1) 学校共有专业5个, 学生参与了目前的勤工助学工作以护理专业居多。这除了学校本身护理专业学生多的原因外, 与护理专业学生本身就是服务性项业、家庭困难明显、能吃苦耐劳等因素分不开。

(2) 在校的一至三年级学生均有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 以二年级为主。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可能开始对学校勤工助学情况不太了解, 二年级学生是学校勤工助学岗位的主力军, 也比较安心工作。而三年级学生可能学业相对紧张一些, 勤工助学的时间受到影响和限制。四五年级已进入实习、毕业设计阶段, 所以无人在岗。

(3) 调查显示, 即使是自身在勤工助学, 同学们也认为学校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都还尚好, 甚至没人认为职业学校学生是条件差的。我们的学生幸福指数与满意度都还不错。

(4) 我校的校风较好, 大家对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都能一视同仁、平和相处, 有的还特别尊重他们。这无疑与学校长期的教育文化底蕴有关, 值得自豪也值得发扬。

(5) 勤工助学的学生大都希望老师与同学积极帮助他们, 给予关注并理性对待他们目前的困难。指导他们的生活与学习。

(6) 大家对未来的预期也非常乐观。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 通过自身的努力, 自强不息一定会改变现状。这是学生就业创业乐业的表现, 值得赞赏。

(7) 同学们对学校帮困助学工作都比较满意。学校除了发放国家奖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外, 还为同学们开设勤工助学岗位, 得到了困难家庭学生的认可。

(8) 一般学生有经济困难时更愿意与同学、朋友或家人沟通, 很少与老师或学校负责资助工作的人员沟通。看来我们老师与工作人员还要继续努力, 得到学生的信任与支持, 以利于进一步开展勤工助学工作。

(9) 对于勤工助学的报酬, 学生用于购买生活用品的居多, 另外也有一部分用于改善伙食、购买学习用品及补贴家用。

(10) 大家对任意用度、奢侈浪费的作风都表示坚决反对或比较反对, 没人赞成或支持任意用度、奢侈浪费。说明同学们人穷志坚、爱憎分明、有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

(11) 勤工助学的同学认为岗位工作锻炼了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对时间的利用能力。对自身的发展有所帮助, 即使不为挣钱, 对自己的人生也极为有意义。

(12) 绝大多数家长支持孩子在校勤工助学。这一方面体现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同时也可以看出勤工助学的岗位确实也锻炼人, 得到社会与家长的认可。

(13) 大家对自己在勤工助学岗位的工作表现普遍满意, 有部分还非常满意, 只有几人感到一般, 没有不满意的。说明同学们都很自信, 也感到了自身的价值。

三、勤工助学作用

参加勤工助学工作的同学在学校是为数不多的一个群体, 也是一个特殊的需要关注的群体。这群学生不但有学业的压力, 还要承受生活的压力。他们比一般学生要早熟。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勤工助学这个平台上, 学校不能只给一个工作岗位就了事, 我们更认识到勤工助学岗位对他们生活学习的重要意义, 要充分发挥好勤工助学的作用。

1、反馈信息, 及早鼓励。

每月进行勤工助学工作考核, 在发放劳务的同时及时听取各劳动岗位负责人对每位同学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完成任务情况的反馈。要多加鼓励, 让勤工助学的同学感到他们的工作既有人监督更有人关心。表扬能促使他们产生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将更多的热情、更好和心态投入工作、面对未来, 在不断进取中得到锻炼, 健康成长。

2、加强交流, 互相促进。

组织勤工助学同学的工作经验交流会是很好的一个平台。很多同学平时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独立工作, 学校有计划地安排同学们见面交流有助于他们互通信息、互相勉励、互为促进。在交流时, 10高护1班陈娴同学说;“勤工助学, 一个难得的机会, 一份特殊的工作让我感受到了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果实的那份喜悦, 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的那份自豪。”11中护2班呙思敏同学说:“我在工作中体会到了快乐, 更懂得理解他人, 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变得更强大。”10高护3班葛雨同学说:“勤工助学带来的是自信, 相信自己能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天。”交流带来沟通, 获得了信息, 增进了友谊, 也提高了认识, 促进了成长。

3、组织表彰, 宣传鼓动。

勤工助学的同学自强不息、艰苦朴实, 不但勤于工作而且学习勤勉, 很多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国家奖助学金的获得者。学校对于他们的事迹及时报道宣传, 既能提振他们的信心, 更有利于其他同学了解他们, 启迪心智, 见贤思齐。

职业教育是一块肥沃的土地, 我们要让这块土地上的禾苗生生不息, 茁壮成长。一些家庭暂时比较困难的学生需要我们去扶植, 他们美好的心灵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让我们高度关注在校期间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 建立良好的信息平台, 帮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引导他们顺利毕业, 幸福就业, 为我们祖国的未来建设添砖加瓦。

摘要:职校学生大都来自城市工薪阶层、下岗工人家庭或农村贫困家庭, 他们一般家境贫寒, 有的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在校就读, 加上天灾人祸等原因, 光靠政策资助不可能完全解决特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问题。目前一些职业学校开设勤工助学岗位, 为保障学生生活增添渠道。

卫生类高职校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校2009~2011高职学生245名, 其中2009级85名, 2010级80名, 2011级80名。所学专业, 护理155名, 药学30名, 药品经营与管理15名;眼视光技术15名, 卫生信息管理15名, 康复治疗技术15名。

1.2 方法

(1) 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245份, 回收245份, 有效问卷245份。问卷调查内容有课外经常阅读的内容、阅读内容的主要来源、平常上网的目的、喜欢的阅读形式、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时长等。问卷调查表以多项选择题为主。

(2) 个别访谈。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对学生采取个别访谈, 了解课外阅读现状存在问题的可能原因。

2 结果

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结果见 (表1) 。

3 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 高职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喜忧参半, 有部分学生能通过读书充实自己的业余时间,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但多数学生在读书内容、读书方式的选择以及读书时间的分配等方面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3.1 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读书时长难以保证。调查结果显示, 仅有35.1%的学生能坚持每天阅读1~2小时, 只有4.9%的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超过2小时, 而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小时的高达56.7%, 更有3.3%的学生基本不阅读。通过访谈, 了解其主要原因是网络的发展和休闲娱乐活动的多样化所致。目前, 学生不再满足校园里单调的读书生活, 他们的业余时间常被各种娱乐活动所占据, 如网上聊天、网络游戏、KTV、电影、旅游等。除此之外, 校园中人际交往日益丰富, 学生社团活动层出不穷, 使学生陶醉其间、乐此不疲, 导致阅读时间大为减少。

(2) 内容选择较为集中。调查结果显示, 阅读内容的选择主要集中在时事新闻类和小说类, 分别占77.2%和68.5%, 选择专业类、生活百科类、人文历史类分别占34.7%、37.1%、37.1%、25.7%。目前高职校学生年龄在16~20岁之间, 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高职校是茫然的、被动的, 因而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积极性不高, 具有厌学情绪较普遍, 对职业、职业人、职业生涯的概念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 对自我较难进行客观评价, 导致课外阅读漫无目标。阅读时喜欢比较轻松、没有阅读压力的娱乐性和休闲性书籍, 课外阅读主要是打发空闲时间。

3.2 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高职校是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广泛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有益的影响。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学校要进行正确引导, 使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 实现课外阅读的多样化、合理化, 促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从中获取知识, 受到熏陶, 提高素质。

(1)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图书馆是学生读书的最佳场所, 学校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开放性功能, 不断增加藏书量, 充分利用图书资源, 增加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严格图书馆借阅制度, 使学生在这里得到诗意的栖居, 从书籍中汲取营养, 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2) 教育学生知晓读书的作用。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 对学生而言, 无论是立足自身的发展, 还是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都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读书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学生知晓读书的重要作用, 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 让学生明确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 更需要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较强综合素质的人。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课外阅读呈现重消遣轻品质、重“畅销”轻经典的倾向, 这种阅读倾向和阅读结构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 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不断完善阅读结构, 做到轻娱乐休闲类书籍, 重人文历史经典名著类书籍。因为经典的名著, 常浓缩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和语言, 它能让民众走进高尚, 远离低俗。

在新形势下, 高职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读书时既要广泛又要精选, 既要博采又要专攻, 使阅读跟上时代的节拍, 能适合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摘要:目的:了解高职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探讨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对策。方法:对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09级至2011级245高职学生进行书面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高职校学生具有读书时长难以保证、内容选择较为集中等现状。结论:高职校要采取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教育学生知晓读书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等对策, 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上一篇:餐饮服务管理下一篇:多元教学丰富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