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有机化学医药卫生论文

2024-10-13

高职有机化学医药卫生论文(精选12篇)

高职有机化学医药卫生论文 篇1

摘要:有机化学是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从教学对象、使用教材、课时安排三方面分析了当前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提高有机化学的教与学效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摸底调查、激发兴趣、循序渐进、把握规律、辅导答疑、综合评价等多种教与学的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有机化学,教与学

有机化学是医药卫生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后续专业课如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合成、药理学等课程学习的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性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鉴定、分离、提纯与合成方法等,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提供化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但是从目前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实行文理兼收的招生政策来看,入校来的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课上教师普遍反映难教、课下学生普遍反映难学,教学和学习效果均不理想。因此,针对以上教与学的难题,笔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此和大家做简单的探讨。

1教学情况分析

1.1教学对象

从对我院近三年的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入校的文理生源数据统计结果得知,药学、中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各专业学生中,有不到一半的学生是理科生,而在理科生中,仅有15% 左右的学生高考选物化。因此,文理生源的差异,以及有无化学学习基础的差异导致了在有机化学学习中学生上课普遍反映有机化学内容抽象、难学、难懂,教师上课普遍反映一问三不知、内容无从下手、进度赶不上、考试大面积不及格,出现了教师上课 “不会上”、学生考试 “不会考”的现象。

1.2使用教材

教学使用的教材是我院教师主编的医药卫生类专业适用的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材内容经过浓缩精简, 删去了晦涩难懂的反应机理、反应历程、复杂的反应等内容, 并且结合专业特色,增加了反应的实际应用和重要的有机物在医药中的重要用途等内容,因此,本教材的编写可以说是专门为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量身定做的。

1.3课时安排

对比大学本科教育有机化学的教学课时安排,本科教育有机化学一般分两个学期至少120个以上的课时,然而高职教育有机化学的理论和实践课时加起来仅有64 ~ 80个课时,因此, 课程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

2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 “教”与 “学”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适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有机化学学习有信心、不放弃、兴趣高、学得快、学得好,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1摸底调查、对症下药

在开学之初,统计本班学生的文理基础,以及大概了解学生的入学分数段,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除了学习基础,平时还要善于观察不同班级学生的学生习惯、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通过学期初学生学习基础的静态摸底以及学期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动态摸底调查相结合,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逐步引导学生从 “要我学” 到 “我要学”的心理转变,轻松学习有机化学。

2.2合理安排、循序渐进

针对学生入学来的化学学习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如学生化学基础比较薄弱,在授课计划中,教学进度以先慢后快为宜,教学内容以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为宜。避免教学一开始,教师每节课 “高速”赶进度,或者花大量的时间讲反应机理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的接受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将产生 “惧怕”有机化学、 “讨厌”有机化学的学习心理, 影响教学效果。例如烷烃章节中,烷烃的命名规则是学生接触到的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的命名规则,也是对最简单的有机物的命名,其他有机物命名加上官能团的命名规则即可,如果在这里没有学透、学懂,后期的有机物的命名将遇到拦路虎,因此这部分内容需要多花点课时讲解,练习,并且进度不宜过快,尽量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再例如杂化轨道的内容,要求学生熟悉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排布,共价键等知识点,如果学生欠缺或者不熟悉这部分内容,教师要花点课时补充或者要求学生提前自学,以便在内容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

2.3兴趣导学、学而不厌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具有原生性动力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刺激着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1]。例如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伊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对人类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机化学在医学、药学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有机化学在专业课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等,进而分析当地医学、药学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就业前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点,穿插有机物的发现、俗名的来源,有机物或者化学反应在制药或者临床中的应用, “社会热点”等内容,引导学生不断地对有机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而不厌。

2.4把握规律、触类旁通

大多数的有机化学教材的章节基本上都是按照有机物的类别来编排的,一般来讲,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类似的性质[2],一类物质一个章节,每一章节又是按照 “分类、结构、命名———性质———用途”为主线,因此规律性特别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握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一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例如,在乙醇分子中,受羟基吸电子的影响,α - H比较活泼,易发生氧化反应,Cr2O27( 橙红色) 被还原为Cr3 +( 绿色) ,生成乙酸,因此,酒精分析仪利用该反应原理来检查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并且从乙醇的氧化反应可以看出,反应实质是含有 α - H的醇的脱氢氧化,即伯、仲醇都能发生此反应, 而叔醇不能。因此,把握有机化学的学习规律,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触类旁通,学好本门课程。

2.5手段并用、双管齐下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概括为: 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学生能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是课堂单调、容量有限; 在现代信息化的课堂上,教师大多利用PPT课件边播放边讲课,学生看着课件,以听为主,课堂内容丰富、生动活泼, 时而穿插动画、时而播放视频、时而展示图片等,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容量大。但是PPT播放的节奏一般较快,很多同学跟不上播放速度,来不及做笔记或者索性放弃了做笔记,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上课只是听 “热闹”。因此,教学中, 将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6辅导答疑、查漏补缺

“师者,所以授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是内容多、课时少、进度快、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也是高校教学的特点,因此,采取以课堂提问、定点答疑、问卷调查、课后作业以及手机短信、微信、邮件、QQ群、教学资源库交流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的辅导答疑方式,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讲授的不足,查漏补缺,及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另一方面通过辅导答疑,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情感,避免教学中教师 “自我感觉良好”的现象,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 “教学相长”的目的。

2.7评价多样、综合考核

经过了高考 “一卷定终身”的学习模式,进入大学学习, 课程学习应该更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 “会学习、会应用”的学生,而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因此,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中,评价方式多样化、过程化、个性化,有利于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学生课程以综合成绩计算,包括: 平时表现,如课堂活动的参与性、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考勤、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测验和期中成绩,如平时的各项考试成绩都关系到最后的总评,因此,一次考试差,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让学生看到希望和机会; 实验成绩,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作操作规范、小组协作能力、 实验现象观察、数据的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在学期中,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安排课外活动,如查阅资料写报告、 自主设计实验线路、调查访问等,都可以从不同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后是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以上各项按照适当的比例计算得出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

3结语

在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专业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及时和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配合教师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做学习的主人,师生共同努力,达到 “教”与 “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曾凤铃.试论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J].现代教育论丛,2001(4):42-46.

[2]潘华英.有机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2-3.

高职有机化学医药卫生论文 篇2

医药化学自荐信,在阅读本文之前大学生个人简历为了让求职者了解更多的求职知识以下推荐一篇生物与化学制药工艺自荐信范文作为参考。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应该怎样写求职信呢?请以这份药物化学专业求职信为模板。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

我是一名湖南中医药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级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在读研期间,本人曾在湖南医药职业中专学校、前进医药学校及湖南省医药学校教授《生物化学》《中药学》及《药物化学》课程,在教书过程中发现自己十分热爱教育事业。同时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校方和学生的认可。

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我掌握了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本文信息来源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具备了比较牢固的科研素质并掌握了一套基本的科研思路,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读研期间,深受导师和同学的`好评。虽然我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但出于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我殷切期盼能贵校的一分子,为贵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贵校的实力与特色能够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我的教育梦想。

我殷切期盼您的回信!祝愿贵校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高职有机化学医药卫生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输出了大量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以培养技能型、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的基本模式。卫生职业院校的教育应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培养医学技术实用型人才为主线,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应具有直接上岗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对高职卫生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更应当具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我们必须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医学职教理念,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努力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医用化学是高职卫生院校普通课程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职卫生院校多个医学专业都设置化学基础课,特别是检验专业、药剂专业化学课的设置更为突出。化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职卫生院校医用化学教学中,应切实体现医用化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和突出实验教学,以实验为基础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引导、补充、强化理论课的教学。理论教学是理性的、客观的;实验教学是感性的、直观的,所见即所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构建、促进、提升功能,不仅能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为理解疑难概念铺设台阶,而且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与理论教学密不可分,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教师应充分运用实验教学这一有效的形式和手段,通过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药品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展示、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处理等一系列程序设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思索、探究,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飞跃,从而达到启迪思维,提高智力的目的。由于近年來高职生源质量的下滑,高职卫生院校招收的80%左右是高中毕业的文科生,化学基础知识较薄弱,对化学实验接触的比较少,在认识上也存在偏差或缺失,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切实改进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知,我们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认知水准,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才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逐步激发学生参与完成实验教学的积极性,调动主动性,产生能动性,促进实验教学的顺利完成,实现实验教学目标。在以往的实验教学和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化学实验教学和学生自主实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卫生职业院校开设的化学学生实验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感性认识,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学习品质,为后续基础课、专业课实验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在初、高中阶段,许多学校受应试教育和办学条件的影响,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许多学校认为学生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因此,许多学生能说出实验现象和实验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但不能顺利动手完成某一项实验。因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化学实验应用价值不高,在实验课上不听、不做、不练、甚至不看;实验课前不预习,不总结相关知识,对实验目标和实验内容一无所知;学生实验课变成部分同学的聊天课、观赏课甚至是网络小说阅读课。另有部分同学实验过程不严肃,本着无知者无畏的精神,大胆盲动。他们会出于好奇,在对药品性质不了解、不掌握的情况下,私自将药品进行混合,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发生。

(二)实验理论知识匮乏,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我校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为文科生,或是初中基础较差的中考生,他们的化学知识基础非常薄弱,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元素符号、分子式都不认识,严重影响着实验课的顺利进行。主要表现在:

1、对药品化学式的识认存在困难: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试剂瓶上标注的化学试剂的化学式不能与教材上的药品名称进行很好的一一对应,造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常误加试剂,出现错误现象或结论,甚至发生危险。此外,有的同学对化学试剂的性质不熟悉,造成操作失误,如浓硫酸的稀释,尽管初中就学过,课上教师又反复强调过,水的密度比硫酸小,因此,必须将硫酸倒入水中进行稀释,但有的同学仍会反操作。

2、不能正确认识化学品的易燃、易爆和腐蚀性。部分同学对化学试剂的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的危害认识不足,使用过程中粗心大意,造成实验失误或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如金属钠与乙醇的反应,有些同学不了解钠和水的反应性质和现象,用钠和乙醇溶液进行实验操作,或是不等钠与乙醇反应结束就将费液倒入水槽,使钠和水接触,发生危险。另有部分学生过分注重药品的危害性,怕这怕那,缩手缩脚,不敢实验或实验操作失误。

3、理论与实践脱节。许多学生不能运用理论课上学过的性质、现象指导自己的实验实践,不能顺利地预测实验现象,不能准确地判断实验现象正确与否,不能合理地解释实验现象。

(三)实验能力差:

1、技能培养实验过程中,缺乏基本的操作能力。对于初高中已经学过的一些基本技能和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不能进行正确、熟练的使用。如利用滴管滴加试剂、振荡、搅拌等,很多同学不能正确、熟练地完成。

2、缺乏对“量”的认识。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药品的用量没有正确的判定能力,在性质实验中,有些同学会用小量筒完成1ml或2ml试剂的取样,造成不必要的实验时间浪费和药品的污染,因此,他们往往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全部实验内容;技能培养实验中,有些同学在用容量瓶进行配液或稀释时,经常在溶解、稀释洗涤阶段或定容阶段加水过量,导致实验失败。

3、阅读理解能力差。有些同学不能正确阅读、理解教材的实验步骤与内容,导致他们实验过程中,往往对于药品的取样顺序、用量、实验过程、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等理解上出现偏差。有时会遗漏实验内容;有时会操作顺序混乱,不知该如何继续操作;有时会加错药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出现错误现象等等。

4、解决实验中突发问题的能力差。一些同学由于理论知识匮乏或粗心大意,在实验课上会出现操作失误,导致一些突发现象的出现:如钠与醇没反应完就倒入水槽引起着火;用手直接去拿金属钠、苯酚等腐蚀性固体,或由于操作不当,将浓酸或一些有毒液体滴在手上,造成人身伤害等。面对这些突发状况,许多学生束手无策。

高职有机化学医药卫生论文 篇4

关键词:高职药学,有机化学,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 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有机化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为药学专业后续其他课程提供扎实的化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因此, 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授课中, 应突出基础理论知识, 结合后续药学相关课程, 将药学公共基础课

与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 使抽象的有机化学基础课理论与药学课程中的新药开发、临床应用等知识点融为一体, 克服枯燥单调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厌烦心理, 提高学生

对药学专业学习的兴趣, 拓展他们的思维[1]。然而, 在当前高科技不断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的形势下, 如何提高当前高职教育药学专业中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 培养出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双全”的合格医学人才, 成为当前高职药学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

目前,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一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由徐寿昌主编的有机化学教材, 该教材内容全面, 有许多具体药物实例, 但对于3年制高职学生显得内容偏多, 而且文中出现较多错误, 课后习题与前文内容不能相对应;二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 由曾邵琼、李景宁主编的有机化学教材, 此教材内容全面, 但该教材使用的对象是所有理工科类学生, 与药学专业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3]。以我院12级药学专业学生为例, 该课程还处于前期阶段, 没有真正探索出适合我院药学专业学生的发展模式。我院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的总课时数为108学时, 其中理论课90学时, 实验课18学时。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一般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同时进行的还有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 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大, 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眼花缭乱、茫然无措, 难于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达不到课程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 这对学生以后的继续升造和发展不利。另外我院药学专业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只学过最基本的化学知识, 甚至有些学生不会书写基本的化学符号。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难免顾此失彼, 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良”现象, 这就更突显有机化学在教学上的难度, 教师明显感觉到课堂讲授比以前要更费力、费时。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借鉴其他院校的发展经验, 结合我院发展现状, 我们逐步摸索出适合学生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 精研教材,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紧扣专业要求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 培养实用型的人才, 就要做到淡化化学学科意识, 强化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意识, 这样优化教学内容就是很有必要的[4]。

1.1 联系药学实际, 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地增加与药学专业相联系的知识, 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融合”到药学中去, 为将来从事药学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分析等相关知识讲授, 效果较好[5]。例如:在“醛酮醌”这一章当中, 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 装修房屋, 需要空置一段时间, 原因是装修材料中含有挥发性的甲醛气体, 该气体可以使人中毒;在“立体化学基础”这一章中, 对于顺反异构和旋光异构, 许多学生不理解, 可根据当前医学研究前沿实例进行说明, 如“APL”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的治疗, 我国已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s2O3针剂”联合靶治疗法治愈“APL”病症, 将全反式维甲酸分子结构的写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是全反式结构, 从而引入顺反的内容;在医学检验中, 如何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丙酮, 血糖含量如何测定等等具体实例,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精选教学内容

药学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 一般都存在学时少与进度快、内容多的矛盾。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 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最基础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是教学改革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只有在教学中突出重难点, 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些不需要太多理解、只需正确记忆就可以的点到即止, 而对于一些学生理解上存在困难并且对后续课程学习至关重要的内容, 要舍得花时间来精讲。例如:“醛酮醌”这一章, 醛酮具有相同基团, 两者化学性质相似, 只需重点讲解醛的相关性质, 酮的性质可以引导同学依照相关原理进行推导, 并且进行对比归纳总结, 这样学生的印象就会加深。

1.3 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中心, 设计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有机化学实验在药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验证有机化学理论, 学会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纯化和分析鉴定的方法, 并学会分析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 以便为药物合成、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等相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6]。在内容选择上, 对一部分重要的基本操作单独安排实验课, 如熔点的和旋光度的测定以及索氏提取等, 而一些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的基本操作则糅和制备实验进行。受学时的限制, 教学中不可能做所有的验证性实验, 但可以选择一些与专业培养目标联系紧密的化合物官能团的性质、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进行验证, 比如醇酚、醛酮的氧化反应、卤代烃与卢卡斯试剂的反应等。

开设综合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和创新的重要途径[7]。结合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和当前社会热点进行改革, 可使药学专业的学生选择做一些药物提取方面的实验。如阿司匹林的制备、纯化、鉴定就是一个综合性设计实验, 过程涉及固体有机物的结晶和重结晶、减压过滤、薄层色谱、柱色谱分离等操作,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让学生熟悉药物合成的整个过程。而且在实验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训练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由于设计实验题目和实际生活及药学专业知识密切联系,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

2 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教学是多层次、多结构、多样性的复杂过程, 因而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要善于把一般的教学常规与本学科的特点相结合, 摸索出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内容中找出线索和规律, 掌握其内在的联系。

2.1 案例分析教学法

在课堂上引入一个真实发生的与科学知识紧密相关的案例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教学法, 透过此种方法, 有助于跳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 颇具绩效。例如立体化学基础是高职药学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在讲解内容之前引入案例:“台湾毒淀粉”事件。平常生活中的珍珠奶茶、鸡排等经典美食发现了毒淀粉, 所谓毒淀粉是指食物中发现顺丁烯二酸的有毒淀粉。据悉, 50公斤顺丁烯二酸能调制出6000公斤修饰淀粉, 其名又称马来酸酐, 是工业原料, 可增加食物弹性、粘稠性以及外观光亮度, 但会对人体肾脏造成极大损伤。通过生活中学生们常接触的食品, 引入化学知识, 会使同学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适时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且是基础课, 学生普遍兴趣不高。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 为传统教学提供了更先进、更强有力的教学手段, 且信息量, 能直观、生动地表达教学内容, 使学生视听觉并用,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我院引进了多媒体投影仪, 通过播放教学音像、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课件, 激发学生求知欲, 丰富实验课程信息量。例如, 将抽象难懂的左旋与右旋异构以华尔兹舞蹈简洁优美的旋转画面形象而生动展示在学生面前,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又如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是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简单的性质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投影仪在相关综合性实验中播放, 免去了单独开设这些实验的时间浪费, 某些危险但实用性强的实验可以由多媒体演示, 这样既能把知识生动的传输给了学生, 又不至于引起危险。

3 结论

综上所述, 我们在高职卫生院校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中, 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教法, 并大胆采用多种教学手法, 与时俱进, 积极探索, 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受到学生和后续课程教师的好评, 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加深了学生们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吴英华, 吴玮琳, 侯小娟, 等.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4) :667-669.

[2]王国富.如何提高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质量[J].教学改革, 2012 (7) :141-142.

[3]宋海南, 王润霞, 周建庆, 等.药学专业“药用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3 (2) :65-66.

[4]赖寒.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0 (9) :20-23.

[5]姚建文, 王虎, 孙海军.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1) :26-29.

[6]黄耀峰, 何彬.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 2010, 11 (2) :55-56.

高职有机化学医药卫生论文 篇5

摘 要 实施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为了能够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岗位要求的人才。本文就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 高职 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有机化学实验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实验课,是有机化学理论课的延续和提高。目前,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缺乏高职教育特色,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实验教学内容偏多,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不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另一方面,现行实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削弱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1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1.1加强实验考核

在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够重视对学生实验的考核,比如说一些实验操作错了,教师也仅仅只是口头上的纠正而已,这样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认真性,使学生更加不重视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因此,必须加强高职有机化学实验的考核,不仅仅是对实验的最终现象考核,还应该重视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学生进行实验之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展开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步骤以及学生完成实验之后的清理工作,并且给予及时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通过加强高职有机化学实验考核,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让学生科学地、有序地进行有机化学实验。

1.2开设绿色实验

在高职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会碰触到一些易挥发、有毒的实验试剂,这些试剂不仅仅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更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正是因为这样,高职化学专业的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开设绿色实验,这样才能够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才能使学生放下心理的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操作当中。

1.3进行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可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既能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讲授完烃的衍生物后,教师可以安排一次设计实验?D?D烃及其衍生物的鉴别实验,提供乙醇、乙醛、丙酮、苯、乙酸、甲酸、苯酚等溶液,给出实验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写出实验原理,并应用所学的实验技能,设计实验方案,将以上溶液一一鉴别出来。在设计方案时,学生可列出可能的几种途径,从中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案。设计的实验方案经教师批准后,可进行具体的实验。如此可引导学生多思考,既能动手又能动脑。

1.4注重基本技能

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在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力求淡化理论,以实用、够用为度,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基本操作,使学生初步掌握蒸馏、分馏、萃取、重结晶等基本操作。教师应通过安排某些物理参数的测定(熔点、沸点、旋光度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定性分析等实验,使学生学会系统地运用化学实验方法,掌握实验室中一些常用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1.5培养科学态度

每次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师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端正的实验态度、规范的实验操作、精确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学生要重视对实验现象细心观察、对实验数据认真记录,对试验结果科学分析,打好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讲解实验操作及实验后总的注意事项,并作必要的示范。学生进行操作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操作过程,并对不当之处及时纠正。

1.6重视安全教育

安全,可以说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必要前提。而在进行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力地确保有机化学实验的顺利展开、顺利进行以及顺利完成,确保高职实验室以及高职学生的安全,教师必须加大相关的知识教育力度,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制度、规定。要知道,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所需要用到的试剂绝大多数都是具有毒性、可燃性、腐蚀性甚至是爆炸性的试剂,而一旦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粗心大意,就很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比如说烧伤、火灾、中毒、爆炸等等。正是因为这样,教师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到有机化学实验室的时候,就必须告诫学生,并且让学生明确地了解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危险性。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才能够从行动上去贯彻安全问题,进而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杜绝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2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因为只有及时地实施改革,才能够促进高职化学专业的进步,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才能够提高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效果,进而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高职有机化学医药卫生论文 篇6

关键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大部分药物都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大一的第二学期进行开设,前期开设的课程是无机及分析化学。 学生只有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才能较好地进行后续专业课程《药物化学》、《药物合成》等的学习。本文对高职层次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使学生充分掌握药学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 并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药物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他们学好专业课和将来从事相关工作, 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类药学专业学生情况分析

(1)文理兼招、文化基础差。高职学生虽属于专科层次,但录取分数线实际较低,而且在录取工作中,由于高职生生源不足,部分是通过单招录取,这些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而且因招生老师的宣传以及市场需求,很多文科学生也选择了这理科性较强的专业。(2)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经过前面一学期的学习,部分同学发觉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些课程还是听不明白。于是觉得听和不听老师讲解结果都是一样,从而产生消极的不听课的念头,认为混个文凭就算了,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

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探讨

(1)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材选择。有机化学课程囊括了各类有机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各类反应机理。这些内容通常理论性强、耗时多,理解难度大。针对药学专业的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所需技能情况,我们必须选用一本难度相对较低,学生学习起来感觉轻松、易懂的教材。通过多方了解及实际教学经验,最终决定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初玉霞主编的有机化学第三版教材作为教学内容。该教材针对高职高专教学特点,精简了教学内容,适当拓展了知识面,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指导性。(2)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内容选择。有机化学内容繁多,理论性强,而且前后连贯性特别强,而我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只开设了42学时的理论课及一周的综合实训。其它,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则开设了96学时理论课时及一周综合实训,理论课时的骤减,这给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增加了很大难度,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遵循如下原则:1)体现所学学科专业的特点,遵循“必须、够用”原则,精选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对于有机物的推导、合成等内容可不讲。2)对于一些难度较大与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可进行适当删减,教学内容先后可做适当调整,如:与该课程同时开设的有《天然药物化学》,这课程里就含有很多的关于手性碳原子的内容,左旋体、右旋体等,因此我们可把对映异构这章提前讲解,以便其它课程的学习。把握有机化学主线,适当增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如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的制备(氯霉素中间体C6),使教学内容与学科紧密结合。3)教师在安排具体内容时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针对化学性质将其讲透、讲活,对于一些化学性质类似的如烯烃、共轭二烯烃、炔烃可前后联系结合在一起讲解。

三、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师教学方法探讨

(一)上好第一堂绪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疑惑,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到底跟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什么相关性?很多教师习惯性的直接切入教学内容的主题,一学期下来,书上内容讲完了,学生还是云里雾里一头雾水。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只有明白了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知道了课程地位和作用,才能很好的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做为有机化学教师必须上好这第一堂课,通常我们要从课程地位与作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要求、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讲解。针对专业的特殊性找到一些药物合成的实例让学生明白该课程的重要性。如: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解热镇痛药的制备

学生首先要认识这些物质,要能知道他们所发生反应的类型,找到对应官能团等。从而对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二)以具体的药物为实例讲解有机物的有关化学性质。有机物的化学性质繁多,单纯的理论角度去讲解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很难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这门课程的作用,因此,若我们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具体的穿插一些实例,一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二能更加了解这些内容对后续课程的重要性。如在讲解官能团时,我们可以以具体药物结构,让同学们找出有关的官能团,然后判断其有哪些物质的结构,如硝苯地平(心痛定)里就含有酯基、双键、苯环等。又比如在讲解物质的手性时,许多药物的对映体常表现出不同的药理作用,往往一种构型体有这样的药效,而另一种构型体却有那样的药效。甚至在一对对映体中,有时一种具有治病功能,而另一种却有致毒作用。如1961年,曾因人们对对映的药理作用认识不足,造成孕妇服用外消旋的“反应停”后,产生了畸胎事件。后经研究发现,“反应停”的,能缓解孕期妇女恶心、呕吐等妊娠反应;而R构型非但没有这种功能,反而导致胎儿畸形。

(三)布置具体任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安排一些比较合适的自学知识,布置好任务,以小组的形式探讨、交流。这样既节约了上课时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了自学能力。如命名,主链的选择我们就可以一官能团为主线进行归纳和总结。也可适当安排些任务,以各种不同类型的方式查找药物的结构,化学性质,如网络,平时买的感冒药,或到药房查询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感观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现代化教学是形式所驱,利用多媒体,可以收集一些图片、声音文件,增加学生对有机物空间结构的认识,同时可以利用网络播放一些药物生产视频,这样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后,我们可以利用世界大学程空间,一些难掌握的内容可以制作成微视频传到空间,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消化有关内容,同时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在空间互动解决,学生的作品也可传到自己空间上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四、考核形式探讨

因大学都没有期中考试,有机化学是一门考试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作业、出勤情况、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这就使得很多同学平时上课不听课,玩手机、看小说,作业一把抄,考试的时候也不复习,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大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因此我们加大学生平时情况的考核,对上课玩手机、睡觉、迟到、旷课不是单纯的进行提醒而是采取扣分制。对于老师所布置得任务能认真完成,大胆上台讲解的同学进行加分。若平时考核不及格则期末综合一定不能及格。考核力度的加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表达能力。

结语: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情况的分析和探讨,紧扣药学专业特点,对有机化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方式适合专业特点。学生明白了这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也知道了它与后续课程的紧密联系,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冠,郭勇安,周红等.有机化学教学与实践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5:14-17.

高职有机化学医药卫生论文 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化学,实验教学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 高职医学院校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培养面向卫生检验与检疫行业 (领域) , 从事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化学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学要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设置课程体系。化学实验实践性强, 对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笔者结合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 尝试进行化学实验的改革, 着力建立有专业特色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分析现状, 明确实验培养目标

化学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与卫检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也为今后从事的专业岗位工作打下基础。现有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大多沿用着以往的课程标准, 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实验较少, 化学学科性过强、与专业对接程度较弱, 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 缺少高职化学课程特点和卫检专业的特点;同时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入学起点较低, 生源中有理科生、文科生、三校生, 各类生源参差不齐, 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也有较大差别, 以往的化学实验考核方法已不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因此需要建立有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特色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特点及岗位胜任力的要求, 化学实验教学应坚持“需用为准, 够用为度, 应用为先”的原则, 使学生掌握卫检专业所需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培养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建立符合职业技能要求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1. 改革现有的实验内容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现有的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实验内容各自独立, 教学目标分散, 针对性不强, 缺乏与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内容。根据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 结合化学实验的特点, 将实验内容进行整合, 构建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新实验教学体系融合了学生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基本要求, 使学生实验能力的训练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操作水平。新实验体系模块设置见下表。

新的实验体系注重了化学实验之间的相互融合, 减少了一般性的验证实验。基础实验模块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任务引领模块中选择与职业工作相关的实验内容, 学生在领取工作任务后独立完成查阅资料、制定检验方案、配制试剂、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等工作环节,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改变过去教师讲解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而学生“照方抓药”的状况。综合实验模块通过学生小组或团队合作, 共同完成有机合成、提取、分离等操作实验,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中的教师实验教学演示中, 由于人数较多, 即使围在教师周围观看, 观察也不够全面, 有些站在后面的学生甚至根本无法看到。多媒体具有直观性、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 将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可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展示, 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 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仪器的安装过程、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展示给学生, 使实验操作直观明了, 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随时进行回放、放大, 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教学效率, 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

3. 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以往的实验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平时实验情况, 实验成绩的评定为:实验态度 (30%) +实验操作 (30%) +实验报告 (40%) 。学生实验操作中由于人数近50人, 教师与实验员只能粗略评价学生的态度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热情不高, 减少实验规定测定次数, 甚至编造实验数据, 抄袭他人实验结果, 使得考核结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因此要制定科学的评分体系进行实验考核。新制订的实验考核方法包括三个部分: (1) 平时实验表现 (50%) , 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和实验报告; (2) 独立操作考核 (30%) , 期末进行, 从任务引领模块实验内容选择三个工作项目, 考核时由学生抽签获得工作任务, 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要求, 并随机抽题回答与实验操作有关的问题; (3) 综合实验考核 (20%) , 在综合实验模块中进行, 学生分小组实验, 考核团队的合作成果 (合成的产率、提取的质量等) , 根据实验结果排序打分。

4. 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创新教育的特殊形式和有效载体, 同时也是对创新教育质量进行检验的良好手段。实验技能竞赛分为初赛、决赛, 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方法和试剂的选择、技能操作、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果分析。进入决赛的学生可以选择指导老师进行辅导, 从院级竞赛中获奖学生中选拔参加市级、省级的大学生化学技能竞赛,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竞争意识, 对实验教学的改革也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综上所述, 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对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教师发现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有所增加, 实验室开放、技能竞赛的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 后续专业课程中对学生操作的反馈评价也较高。今后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以适应高职卫检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朝晖.职业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6) :245

[2]姜琳琳、王洋.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药学本科实验教学的研究[J].药学教育, 2010 (26) :49~51

高职有机化学医药卫生论文 篇8

1 重视分析化学课程在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 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成分含量、确定物质结构、测试物质含量等内容的定量分析的科学, 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被广泛应用于制药领域, 如在药物生产中, 原料的选择、成品的检验、新药的研制、“三废”处理与环境监测等都要用到分析化学。因此, 分析化学教学对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 在培养学生准确的量的概念、科研技能和科学素养方面具有独到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也是医药类岗位群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学科之一。鉴于此, 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应该定格在向专业课程靠拢, 为专业课程服务, 建立一个有利于以“够用”为尺度的教学结构。对能够获得资质证书的学生, 鼓励和要求其以获得资质证书为目的, 加大教学力度和实际应用的练习, 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 为专业课学习奠基。

2 根据调研情况, 改革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发展迅猛, 医药类专业应市场之需, 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化学理论基础, 能解决常见领域的一般性问题, 并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能自我提高, 很快适应某一特定医药类领域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 各类课程的基础理论的教授深度和广度以讲求实用、实效为标准。然而, 已有相应教材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浓缩本, 极大地阻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这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根据实际情况, 为解决教学蓝本与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时数的矛盾, 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2.1 精选理论内容, 夯实理论基础

由于基础化学的教学时数是固定的, 所以不能够理论知识讲解大而全, 注重系统性而忽略实用性。职业教育, 要时刻牢记“够用”为尺度。因此, 对现有的化学理论知识进行合理删减, 精选内容, 减少理论课时, 增加实验课时。但基本理论知识, 如溶液的配制、渗透溶液等要求学生透彻理解, 便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对一些内容进行合理优化组合, 使其更趋科学、合理。

2.2 编写实验校本教材, 加大基本操作考核力度

实验校本教材的编纂以药典为基础, 实验材料选择以药物为主, 增加基础实验课时数, 如溶液的配制、天平的使用。对化学实验基本素养尤其是对安全知识掌握情况要严格考核, 并将其看作实验考核能否通过的风向标。实验内容要少而精, 通过不断强化进行巩固, 切实为后续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对于要求较高的实验内容, 可以通过选学的方式进行, 利用课外活动开放实验室, 增加其课时数。

(1) 称量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 在化学教学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将药物架盘天平和分析天平同时讲解, 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 又为分析天平的学习做了铺垫, 为以后的各类化学实验奠定了基础。误差和数据处理是化学实验基础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学生处理数据、选用试剂和仪器及记录提供了理论基础。把这一模块放在第一部分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职业教育更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与初中的化学学习是有很大区别的。

(2) 四大滴定反应在原理和操作上存在共性, 在分别独立介绍的基础上适当重复讲解, 有利于学生掌握它们的共性,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3) 离子的化学鉴定和检出模块属于定性分析的内容, 是对物质性质检验的“大练兵”, 综合性强, 相当于对无机化学部分知识的总复习。

2.3 实验项目安排——以药典为准绳, 紧盯市场需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教学, 特别是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一般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担负着带领学生进入和熟悉化学实验室, 培养他们通过实验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科学的观察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准确的量的概念等任务。在实验教学中, 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等四大滴定反应实验是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 不但与分析化学的理论教学密切相关, 更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其作为重点的实验教学内容, 占总实验课时的70%左右。不仅包括单项实验, 还有药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钙盐中钙含量的测定、从标准溶液的配制到标定再到应用标准溶液进行分析的整体实验。训练的项目以药典为准绳, 让学生尽早熟悉药典的要求和陈述方式, 为将来职业需要奠定基础。仪器分析也是化学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使学生对此有所了解, 我们安排了分光光度法测铁和亚铁氰化钾等实验内容。

对于设计实验、综合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开放实验, 主要遵从以学生为主, 教师服务于学生的基本原则。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学科理论进行方案设计,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其创新意识。在巩固基础的同时, 强调分析、渗透和综合, 使低年级的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在体会中萌发创新意识。

3 探索教学方法

(1) 对于课程改革, 采用专业课带动基础课的方式进行, 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衔接和迁移。

(2) 化学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内容是化学分析计算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滴定分析计算的基本关系式, 使学生明确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等重要概念, 要求学生结合实际, 正确表达计算和测定结果的有效数字, 并在后续课程和实验中始终贯彻这种量的观念。

(3) 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化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其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细节的重要并自觉地努力, 使自己“耳聪目明”、“心灵手巧”。

(4)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本地区的应用实际, 使学生感受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真切了解如何学以致用。如讲四大滴定反应时, 列举药用氯化钠、维生素C、盐酸卡巴肼等药物分析技术、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参观药厂化验室、到学校检测中心实训基地参加实训等, 使教学更贴近其今后的工作, 使教学不再是“画饼充饥”, 而是看得见, 摸得着的。

(5) 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加大实验考核的力度和分值, 引入自检、互检和巡检制度, 引导学生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 互相监督和合作, 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6) 鉴于教学资源比较紧张的状况, 实验分组进行, 以不同组别之间进行实验比赛或操作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职有机化学医药卫生论文 篇9

1 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 是依据各科课程标准开发设计的各种教学材料, 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课程资源。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追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的零距离。因而, 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把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作为首要目标。

生物化学是应用化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 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一门科学。为医学基础课程特别是药品类专业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因此, 是医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但长期以来, 教师重理论、轻实践, 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大多数学生感到生物化学枯燥、难学, 望而生畏。此本《生物化学》教材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首先, 以例释理, 用案例说话。融入大量的生活、生产、临床案例, 通过具体案例解释、分析理论。每个章节都有醒目的“案例分析”, 学生从中能看到熟悉的实例, 易于用生物化学理论加以诠释, 感到生物化学知识就在身边。例如, 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中产生的NADPH+H+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通过蚕豆病发生的病因与机理分析, 既诠释了其生理意义, 又联系了临床实践。再如, 运用生活知识解释为什么公安机关能运用指纹进行破案等。其次, 加大实践学时比例。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 大幅度增加实践、实训课时。生物化学共78学时, 其中安排了30学时的实践、实训。把更多的与生产实践有关的内容, 于实验室中直接验证。例如,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以往是课堂学习理论, 然后做实验验证理论, 现在是在实验室边学习、边验证,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节省了课时。第三, 验证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并存。在实训内容的选择上, 一方面学生通过成熟的实验验证理论、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另一方面把多个单一的实验进行整合, 开发综合性实验。把上一个实验的反应产物作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 环环相扣。例如, 蛋白质、核酸的提取、分离、纯化等实验。

2 基础理论贯彻实用、够用、管用原则

2.1 实用

本教材理论部分内容恰当, 符合职业岗位需要。生物化学理论内容很多, 但并非所有理论都需毫无保留、不加筛选地编入教材。只有对实践教学和技能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的理论才详细阐述。因此, 舍弃了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理论内容, 摒弃了陈旧、过时的理论, 使理论学习真正做到实用, 与实训、实践和未来岗位技能要求紧密联系。例如, “酶催化反应的原理”在本书中没有对其长篇赘述。

教材能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实际加以拓展和剖析, 体现了实用性原则, 又具有趣味性, 所以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主要表现在: (1) 关注学生生活方面。例如, 学习蛋白质知识时, 剖析缺少蛋白质引起水肿的原因。 (2) 教学内容的更新方面。瞄准当代有关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将其吸收到教材中。如精子库、PCR技术、亲子鉴定等。通过对其学习, 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体会到当代科技的进步与学习的密切联系, 从而更好地理解学习的价值。

2.2 够用

本教材理论部分的深浅符合实际要求, 保证教学内容达到培养目标。因为太深的理论容易导致学生听不懂, 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太浅, 则不能科学地指导实训、实践, 也不能有效推动实践发展和技能提升。理论部分做到“必需、够用”, 既符合学科知识的要求, 又能把有限的时间应用于实践, 更好地培养符合生产一线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采用检验的方法, 确保遵循教材理论内容够用原则。前一本教材要为下面的教材打基础, 用下家检验上家法, 一方面确保教材内容的连续性、防止重复;另一方面保证教材内容环环紧扣, 摒弃冗余, 确保够用。

2.3 管用

理论是为实践发展服务的。因此, 理论必须能在实践中管用, 能具体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教材中把一些理论性很强的“XX原理”转变为与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相对应的模块。弱化了繁琐的代谢反应过程, 强化代谢结果和代谢的调节点及关键酶, 例如“胆固醇的合成代谢”, 重点放在合成的原料和关键酶, 简化了整个代谢过程。打破了部分原有的知识体系, 把相近的、前后学习关系紧密的内容重新进行整合, 例如本教材的“核酸化学和核酸代谢”, 在以往教材中是2章内容, 而且“核酸化学”属于静态生化, 放在教材的前半部分, “核酸代谢”属于动态生化, 放在教材的后半部分, 前后相距甚远, 学习“核酸代谢”时“核酸化学”的很多知识已经遗忘, 整合后有利于教与学。这些改变, 体现了一个指导思想, 即有用为先、够用为本、管用为度。

3 教材内容趣味性强, 结构体系新颖

在教学内容中插入多种模块是该教材结构体系创新的一种尝试, 有学习目标、学习小结、目标检测、课堂互动、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实例解析模块。其好处是:教材生动活泼、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使学生学习有目标, 效果有检测;便于理论联系实际, 可随时插入应用常识或有关的阅读资料, 突出了教材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又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其中课堂互动模块, 及时提出和解决问题, 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 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照片、插图或图表来描述生物化学事实、原理等, 有利于转变学生的思维, 提升其思维层次, 促进其智力发育。照片的增加使有关知识显得更具体、真实。在引导学生看图、识图的过程中, 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诚然, 上述各特色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和渗透的。例如, 实用知识往往会体现出趣味性;脱离生活实际并落后于时代的知识, 也往往失去实用性。而这种新颖的结构体系本身就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 同时联系实际讨论问题, 也显示出了教学的启发性。蒉

高职有机化学医药卫生论文 篇10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是近十几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 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 并综合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等因素。绿色化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目前绿色化学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1]。世界各国政府、大学、科研院所及许多知名跨国公司都已建立自己的绿色化学实验室, 致力于利用可再生资源、淘汰有毒原材料、探求新的合成路线、采用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和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随着绿色化学研究的发展, 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维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美国Oregon大学和英国约克大学的绿色化学教育处于世界前列[2,3]。有机化学实验常给环境带来污染, 故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成为绿色化学教育的研究热点。天水师范学院的常艳红等[4]用微波辐射合成肉桂酸, 佳木斯大学的周淑晶等[5]设计多步骤合成实验, 并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模式的研究[6], 滁州学院的李永红等[7]采用小量-半微量合成实验。

目前, 虽然很多学者对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还有不足: (1) 实验设备费用高; (2) 只对实验教学中的个别或部分实验进行绿色化研究, 没有形成绿色化学实验体系。

2 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体系的创建

2.1 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体系创建的原则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 一般来说, 有机化学实验经费投入有限, 因此通过高投入的途径难以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比如废液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小型化微型化实验设备的使用或采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等。根据我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际, 在不增加投入、不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下, 按照绿色化学关于化学品使用的“5R”原则[8]中的Reject (拒用危害品) 、Recycle (循环使用) , 创建一个有毒废弃物几乎零排放、物质循环利用等特点的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体系。

2.2 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体系的设计方案

以我校开设的有机化学实验项目来设计, 见图1。

在这个体系中共有3个循环,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某个循环及循环的起点。每个循环都是利用乙酸乙酯的合成与水解达到物质的高效率利用, 每个循环都包含了有机化学常用装置及技能训练实验、合成实验、提取实验, 占我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20个学时。

2.3 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体系的创新点

(1) 以零投入的方式构建一个有毒废弃物零排放的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体系, 并为实验经费不足的学校构建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体系提供范例。

(2) 通过教学具体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主动性, 而不是通过说教来激发其主动性。本实验体系环环相扣, 前一个实验的产物是下一个实验的反应物或有用的溶剂, 学生产生了兴趣, 从而主动学习、认真实验。

(3) 优化实验内容, 有效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摒弃纯验证性实验, 选择使用低毒或微毒原料和溶剂的操作实验、合成实验和提取实验, 从实验内容和时间上保证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4) 通过每位学生亲力亲为的实践过程培养其绿色化学思维和环保意识。这种思维和意识的培养不是靠讲座或宣传, 而是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点点滴滴的体会积累起来的, 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层次的。

3 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体系的实施方案

将药学系一年级新生大体按自愿原则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按旧的实验体系进行实验教学, 另一部分按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体系进行实验教学。一个学期结束后, 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毒废弃物处理、常用有机化学实验装置及技能的掌握、绿色化学思维及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体系在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毒废弃物处理、常用有机化学实验装置及技能的掌握、绿色化学思维及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优于旧的化学实验体系 (P<0.05) 。

4 结语

在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 我们创建的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体系不仅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能达到有毒废弃物几乎零排放, 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实践的主动性, 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对其他化学课程创建绿色实验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此为基础, 我们还将构建药学专业所有化学实验课程的绿色体系。

参考文献

[1]余红霞, 李攀.绿色化学的研究进展[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 2009 (4) :77-81.

[2]沈玉龙, 王克诚.国外大学的绿色化学教育[J].化学教育, 2006 (10) :63-64.

[3]沈玉龙, 刘立华, 曹文华.英国约克大学绿色化学硕士教育介绍[J].化学教育, 2010 (3) :101.

[4]常艳红, 施小宁.高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的探索[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 (5) :74-75.

[5]周淑晶, 沙靖全, 刘红, 等.有机化学合成实验的绿色化[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 (6) :81-82.

[6]周淑晶, 白术杰, 张义英, 等.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模式的探究[J].化工高等教育, 2009, 26 (5) :82-84.

[7]李永红, 沈玲, 侯金松, 等.有机化学实验“节约化和绿色化”的探索与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 (5) :50-51.

高职有机化学医药卫生论文 篇11

关键词:有机化学 课程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53-01

《有机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等一系列主干课。我国化学领域的发展基本都是国外引进,而当今教育对高职高专院校要求服从岗位需求来设计教学。为了能让学生将来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双语教学的引入和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1]。该文着重探讨本院实施双语教学以来的教学效果和反思,以利于双语教学更好地开展,让我们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1 調查

近年来有机化合物的开发进展迅速,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着产品库,每种新发现的化合物基本都采用英文名称命名,而我国处于制药产业链的低端,发展相对落后,很多新的化合物没有与之对应的中文名称,所以很多企业为了保证有机化合物名称的准确性,多采用英文名称和CAS No.,产品的品名也基本都采用英文标识,这就要求药学专业毕业生必须对其工作对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名称要有一定的英文辨识能力。为了培养适应现代行业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双语教学引入《有机化学》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药物开发的先进成果基本都来自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现有的开发技术和工艺与之差距很大,在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深入时需要多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而这些成果只有英文或德文版本,开展双语教学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尽早学会阅读英文文献[2],吸收先进经验。

2 现状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目标对本科层次低一些,主要偏重于传授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我院2012级药学专业学生《有机化学》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高职学生中推行双语教学离预期的教学目的尚有很大差距。

2.1 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入学时层次偏低,英语基础较差[3],之前接受的都是中文教学,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口语习惯上都不能很好的适应双语教学。比如在烃类及其含氧衍生物这一章节,部分引入英文介绍,学生一开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持续时间不长,尤其是要求对有机化学专有名词进行记忆的时候,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很困难,完全记不住,同时也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

2.2 教材

从选用的教材方面看,无法满足双语教学需要。我院采用的是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的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有机化学》教材,整本教材中几乎没有出现有机化学专有名词,实验内容当中也没有基本的英文介绍,双语教学内容和教材无法匹配,使得学生仍然习惯于用中文的方式学习和记忆,无法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

2.3 教师

从授课教师的角度看,部分高职院校化学学科教师目前无法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笔者曾经在企业从事过有机中间体的开发,主要对象都是国外的研发机构和企业,阅读文献时仅采用英文文献,应用专业英语的时候较多,且公共英语基础尚可,因此在探索双语教学时,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但是,据其他授课教师表示,自身的英语水平仅能满足考试需要,口语不能过关,若要应用于教学,尚有一定差距,因此也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条件。

3 结语

通过《有机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的初步探索,参考其他院校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意见:首先,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教师是组织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能与之对应的师资队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对教师的口语能力要求较高。其次,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国内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基本上源自国外,但内容陈旧、呆板,知识体系有待更新。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应选择或组织精炼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英文原版教材,并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有机化学》课程理论性强,但枯燥乏味,英文原版教材能从实践入手,通过建立有机分子模型来解释理论内容,化抽象为具体,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不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能提高专业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最后,注重学生的专业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是本科学生的必修课,高职药学专业学制短,课时有限,通常没有专门开设此类课程,可以考虑从公共外语课时中划出一半时间进行专业英语教学,为双语教学打下基础。同时,为巩固教学效果,在作业和考试题中,可采用英文命题的方式(在本科院校已实现),在《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其他课程中提高英文词汇使用频率,强化学生的记忆,循序渐进,使得学生能逐步适应双语教学。

香港的高等院校开设的化学课程目前已能实现全英文授课,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内地院校无法比拟的,笔者致力于双语教学的探索和推广,期待借以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将双语教学付诸实际,形成长效机制仍是各院校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余小春,徐清,高文霞.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探讨与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1).

[2]杨静,孙德梅,武雪芬.药学院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思索与初步实践[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4):66-67.

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探讨 篇12

存在问题

高职学生初学有机化学时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新名词、新概念多, 官能团、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醇、酚、醛、酮、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接踵而来;二是涉及的有机物种类多, 从各类烃到烃的各类含氧衍生物、含氮衍生物, 直至高分子化合物, 令人应接不暇。学生往往感到内容庞杂、凌乱, 不好把握。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普遍感觉难, 害怕困难, 不愿探索[2]。

对策3.1应教学生尽快熟悉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有机物的命名方法, 分子式到结构式的过渡等形成有机化学特色的知识:

1. 正确把握化学概念的教学。有机化学中的概念部分不仅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而且是最重要的本质内容。学生对于概念的灵活运用, 对于各种判断题、选择题的正确辨别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正确进行概念教学, 是落实化学学科知识点的必要途径。

2.注重知识的串并联, 网络成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可分为:

烃的衍生物 (醇、酚、醚、醛、酮、醌、羧酸、酯、胺、酰胺、杂环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 。

利用学生已知的旧概念引入新概念, 新旧联系, 温故知新。从无机物的概念引出有机物概念, 从烃引出烃的衍生物, 对比链烃与环烃的区别, 饱和链烃与不饱和链烃的区别, 形成概念和知识的系统,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概念[3]。根据不饱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这一性质, 可以用来检验乙烷与乙烯或乙炔。①加入溴水, 能使溴水褪色的是乙烯、乙炔, 不能褪色的是乙烷, 此处发生了加成反应。②加入酸性高锰酸钾, 能使其褪色的是乙烯、乙炔, 不能褪色的是乙烷, 此处发生了氧化反应。

注重概念的异比同比, 区别联系

同系物、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这四个有“同”的概念进行“同中求异”的比较, 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①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现象是一种元素形成几种不同单质的现象, 这些单质叫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②同位素。人们将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③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指的是分子组成相同, 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有机物中广泛存在同分异构体, 主要有碳的骨架异构、官能团异构、几何异构等。它们之间物理性质一般不同, 化学性质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如顺2丁烯和反2丁烯, 熔点分别为138.9℃、105.6℃, 沸点分别为3.7℃、0.88℃, 密度分别为0.621g/ml、0.604g/ml。如果是官能团异构, 不是同一物质, 性质差异更大。

同分异构体指的是分子式相同的物质, 在判断是同一物质还是同分异构体时, 观察化学式相同的有机物的结构是否相同, 结构相同为同一物质, 不同则为同分异构体。也可以把化学结构式进行翻转或旋转, 翻转或旋转一定角度后相同则为同一物质, 不同则为同分异构体[3]。那么, 分子量相同的两种烃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吗?不一定。 (4) 同系物。同系物指的是结构相似,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它们肯定有相同的官能团。“组成上仅仅相差一个或若干个的‘CH’的一系列有机物的互称”, 指组成上一定要有相差, 如CH CH CH CH、CH CH (CH) , 就不能称为同系物。同系物之间的熔沸点、密度一般随碳原子数的升高而增大, 化学性质一般也相似, 但也有较多的特殊情况, 如苯与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不反应, 而苯的同系物能反应[5]。利用这一点可以检验苯及苯的同系物。

总之在概念的讲解中要多方位、多层次进行, 从概念的基本内容入手, 层层剖析, 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对概念深挖掘, 寻找的言外之意,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1.重视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学习各类烃的分子结构特点时, 重点应把握住碳碳键的键型不同, 物质的性质也不同。如, 碳碳单键键能较大, 不易破坏, 所以烷烃性质比较稳定;而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能较小, 易破坏, 所以烯烃易发生加成反应, 由不饱和烃转化为饱和烃。

学习烃的衍生物的分子结构特点时, 把握两个关键点。首先, 由“烃基官能团”构成的衍生物结构中, 官能团不但是分子的特征结构, 而且是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的活泼中心, 对于有机物的性质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只要把官能团的结构分析清楚了, 就可以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了。

2. 抓好反应类型, 掌握反应规律。

学习有机反应时, 首先要了解有机反应比较复杂, 反应速度慢, 常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的特点;其次还要考虑反应条件对有机反应的影响。反应物相同, 反应条件不同, 则反应类型会有所不同, 反应产物也不同。

3. 抓好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联系, 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通过学习物质的性质, 知道各种物质的性质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熟悉各种官能团, 根据官能团判断所能发生的反应。善于联想, 看到CH3CH (OH) COOH的结构简式, 要能想象得出:分子中含有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脱水反应、跟钠反应;含有羧基有酸性, 能发生酯化反应、脱水反应;含有甲基及邻碳氢, 可发生消去反应、卤代反应等。通过对掌握的知识复习归纳, 综合起来, 才能学好有机化学, 做好有机推断题、合成题及鉴别题。

因此只有学好基本概念和理论, 才能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才能扎实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对掌握的知识及时归纳总结, 使知识网络化, 新旧知识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坐省.有机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8.

[2]张健.分层次教学—职业教育的新境界[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10上;P6-7.

[3]何洪武.化学概念理论复习四注重[M].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0.5;P54-55.

[4]余惠芳.同分异构体复习课教案[M].化学教学, 2000.8;P26-27.

上一篇:方法探讨与应用下一篇:信号传递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