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物化学

2024-10-11

高职生物化学(共12篇)

高职生物化学 篇1

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 (即微观) 水平探讨生命奥秘的医学基础学科, 具有理论性强、抽象概念多、缩写符号多、分子结构多以及代谢途径错综复杂等学科特点, 这令大多数高职学生望而却步。因此, 教师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更新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课堂教学实效,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1]。为此, 笔者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认为结合学生特点的创新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实例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根据高职学生特点, 采用实例引导法和现代化教学相结合的手段, 在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上对生化课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学生既开阔了视野, 激活了思维, 也提高了兴趣, 拓展了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采用实例教学, 激发学生求知欲。

新课的导入采用实例引导法, 以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病例作为实例, 带着问题, 层层导入,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把被动灌输知识转化成学生主动求索答案的过程, 以具体生动的实例、逻辑清晰的讲解, 达到教学目的。

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手段教学时, 注意通过形象的比喻、通俗的语言, 配以实例强化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 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很大。比如把DNA的双螺旋结构比喻为旋转向上的楼梯, 碱基相当于台阶, 磷酸戊糖链相当于楼梯的扶手, 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它的结构, 通过类比的方法介绍核酸的结构, 找出基本结构单位、主要化学键、官能团的差别, 再介绍性质。如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较为复杂, 可以记忆为“乘客” (氨基酸) 乘着“小推车” (转运RNA) 来到“大火车” (核蛋白体) , 沿着“轨道” (信使RNA) 5′-3′方向前进的过程。

2.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模式。

“教育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生化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枯燥。运用多媒体技术, 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十分抽象的教学内容以文本、图像、动画等方式展示, 形象直观, 便于理解记忆, 让课堂教学艺术化。比如以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还原代谢的动态过程, 帮助学生建立想象空间, 学生可以轻松地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记忆。此外, 还可以利用网络改进教学模式, 合理引导, 让学生课外检索搜集相关知识, 扩大摄取知识的能力, 学以致用, 养成让知识生活化的习惯。例如学习核酸化学的时候, 先让学生上网收集核酸的相关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核酸有个全面的了解, 能起到入门生趣的作用。

二、联系学科背景, 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并注意把握信息反馈

1. 联系学科背景, 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在教学中, 适当融入生物化学的学科知识背景和人类最新科研进展, 既能丰富教学内容, 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比如2009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以色列女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因三位科学家构筑三维模型来显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 在医学上人们正是利用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核糖体从而治疗疾病的, 而“这些模型已被用于研发新的抗生素, 直接帮助减轻人类的病痛, 拯救生命”。教学中及时地把最新科研进展介绍给学生, 可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生命科学的本质, 了解人类科学的认知规律, 丰富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2]。

2. 信息反馈和教育引导并重,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格尔斯基认为:“兴趣和注意来自成功。”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 必须注重信息的反馈和教育的引导。如每次课后, 我都和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交流, 第一手掌握学生对当前教学模式的反映情况, 通过他们的反馈信息来完善我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适当提问、布置适当的作业, 都是获取信息反馈的直接途径。

三、狠抓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效果

生物化学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属于实验性科学。通过实验课, 可以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因此, 生物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笔者主要从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三个环节狠抓管理, 实验结束后系统考核, 严格把关, 收效明显。

实验前, 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包括实验涉及的相关理论部分和实验操作程序的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每次实验课都要有预习报告, 做到对实验内容心中有数。

实验中, 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则, 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事求是记录实验结果, 督促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培养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和客观记录实验结果, 如果实验没能一次成功, 不准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 应该查找原因, 再重新进行实验。同时,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探讨其他的实验方法。但在实验教学中, 笔者常发现很多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 不重视实验过程分析, 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 而忽略对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的实验目的不明确外, 没有掌握好实验分析方法、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 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 学会实验分析方法, 培养其实验分析能力。

实验后, 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为了防止学生间互相抄袭实验报告, 明确要求如果报告雷同, 所有雷同实验报告以零分记, 并给予批评。同时要求学生写实验的心得体会及对实验改进的意见,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实验结束, 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尤为重要。笔者将以往单一以实验报告成绩为依据的传统考核方式改变为综合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方式, 制定了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实验理论考核成绩。除了考查学生的实验效果、所写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外, 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讨论部分, 对于有独特见解或有创新思维的实验报告, 将给予“综合分析讨论附加分”, 加以鼓励。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 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起着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

总之, 生物化学的教与学是相互影响的两方面, 只有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考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受益无穷。

摘要: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 灵活运用实例和现代化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 狠抓实验教学管理和考核, 优化教学过程, 是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手段,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尹幼明.生物化学教学理念的更新[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 14 (20) :155-156.

[2]胡化凯.简论科学史与现代科技人才素质教育[J].教育与现代化, 2000, 57 (4) :53-57.

高职生物化学 篇2

提高和保证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科技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应用多媒体技术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之一.对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原因进行探讨,将对今后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 者:顾友祥  作者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刊 名:陕西教育(高教) 英文刊名:SHAANXI JIAOYU(GAOJIAO) 年,卷(期): “”(11) 分类号:G64 关键词:生物化学   教学质量   多媒体  

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初探 篇3

关键词:生物化学 教学方法 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080-01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研究范围涉及生命过程的各个环节,内容抽象,结构繁多,代谢途径纵横交错且相互联系,理论点多面广,很难理解,使得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成为基础知识的瓶颈。[1]作为一名生物化学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因为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这种复杂的发展变化,灵活掌握,灵活运用。[2]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1 职业医学生的现状分析

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医学生既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又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和矛盾。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要求独立,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有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但又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实际上这是的他们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情绪容易波动,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非常容易形成自我挫败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这里面当然也包括学习。再者,由于他们未能进入普通的正规院校,心里深处打击很大,有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因此,对社会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对自己的前途,更是十分渺茫,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抱着过一天混一天的心态,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这一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可教可育的潜在资质,尊重每一个学生所拥有的接受教育滋养的权利,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信心。

2 教学方法探索

2.1 讲好绪论课形成良好的开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门课程的开篇之首,绪论的教学非常重要。每个人对新鲜事物都会感兴趣,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利用好这一点。讲好绪论,重视传授艺术,如何做到给学生留下深刻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于增强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至关重要。“亲其师,信其道”,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对生化的学习。绪论一般阐述了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内容以及与相关医学学科的关系等。篇幅虽小,但涵盖的内容却非常广泛,要讲好并不容易。职业医学教育生物化学的学时相对较少,一般为60~80学时左右,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讲好这门课程本身就是对教师的一项挑战,因此,就有许多教师以课时少,内容多为由,绪论干脆不讲或仅用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以节约出时间来讲具体内容,其实这是不足取的。绪论是总览教材的纲领,它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本门课程的全貌,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骨架,对尽早揭开生物化学的神秘面纱大有裨益。

2.2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种学习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在这里要善于引导。教师要明白学生的大脑,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用来加工制造精神财富的器官,教师应当让学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理解程度,教学内容做到少而精,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教学过程中适当制造一些悬念和障碍,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使学生形成多向思维,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后获得知识,才能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2.3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养成学生的动手和独立工作能力。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接触的都是文化、基础医学知识,这让他们感到与将来的治病救人相去甚远,因此感觉枯燥,没有兴趣。实验可以消除这种感觉,在具体的实验开设中,应注意减少验证性实验,因为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单一,不但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要适当减少而适度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实验过程中,还应注重让学生熟悉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从设计、准备直到完成。

2.4 多媒体教学,变静为动引发兴趣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中,很多时间都花费在对抽象难理解的概念性问题的讲解上。生物化学的抽象性,单靠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手段,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下降,甚至关闭,而多媒体教学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它可以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生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再者,多媒体教学利用了信息量大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拓宽了学生的认识深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当然,也不能过度地依赖多媒体,而疏远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合理运用,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教学。

2.5 综合考核,让每一位学生都精彩

考核的好坏对于保证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传统的考核方法弊病很多,一般采用期中、期末两次书面理论考试,最多再加实验技能通常也划定了范围,而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表现。这种以知识为主要考试内容,仅用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的考核方法,特别容易导致学生为了分数过关,被动地被考试牵着鼻子走,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制约,就不能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有用人才。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参加工作后抱怨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根本用不上,因此,我们要改进考核方法,使之更利于学生特色的发挥。进行综合考核,考核过程中除传统的书面考试和技能操作外,应加大平时的考查力度。譬如每一次的课前提问,我们可以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来,变“答出来”为“讲出来”,把上一次课程的重点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然后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点评。每一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为了讲好问题,同学们会进行反复思考、推敲自己怎样讲才能让其他同学更加理解、明白,这个过程对他们将来走上社会会有很大的帮助。过程中要注意难易程度,把有挑战性的难一些的问题让成绩好的同学讲,把相对简单的问题让成绩稍差的同学来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都精彩。

教育有法,而无定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方法,正如人民的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参考文献

[1]马镝.农业院校基础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9(5):753-755.

高职生物化学 篇4

一、群落关系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的职业都是为社会团体服务的, 并且在这个团体中承袭着该团体的特征性群落关系, 并在此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社会活动, 即从事其职业。这种群落关系从伦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专业伦理。教师专业伦理的基本要素是共同的, 就是教师与学生、集体、社会的伦理关系, 其核心要素是师生伦理关系, 这是教师专业伦理的基础。教师伦理关系的正确归因与评价, 就表现在教师正确的教育理念、敬业精神、社会诉求等等。高职生物化学教师的专业理念其特别要强调的“实践”和“科学”两个关键词, 这是生物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二、教育理念

1. 基本教育理念

现代高职教育观念强调在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育理论, 优化教学效果, 强调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研究, 重视学生个性需求的满足, 强调素质教育和创造性技术人才的培养。现代高职教育观念不再只单方面强调教, 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习;现代高职教育观念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 技术的教授者, 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 学生实践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现代高职教育观念追求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不只是认知能力的提高, 技术水平的进步, 而是个性和社会性人格和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现代高职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完全不同, 它是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是教育面对急剧发展的生产型社会社会做出的必然反应, 是我们研究和实践的基本依据, 也应该是高职教师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何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引进生物化学课堂, 培养现代化的职业生物化学人才, 是每一个高职生物化学教师首先要具备的观念。

2. 职业观

高职教育生物化学教师除了对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变革, 在高职教育理念中有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就是教师的职业观。这是职业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理念必须通过这一观念才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

职业观 (professonal ideology) 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特定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也是社会对从事某种专业工作人员的较为恒定的角色认定, 海外有学者译作“专业理念”或“专业意理”。职业观是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它一经形成, 又反过来影响甚至指导具体的职业工作和职业行为。特别是当一种职业观内化为从业人员伦理价值体系的一部分时, 往往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 据一些西方学者的研究, 有时候这种自主性可能达到与职业组织力量相抗衡的程度。高职生物化学教师科学的职业观应当包括正确积极的职业道德观和科学创新的职业发展观。

(1) 正确积极的职业道德观

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带来多元化的价值选择, 高职教师的职业内涵也在发生这微妙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不断出现的价值冲突带给教师更多的选择机会, 尤其是对于职业教师其自身具备多元化的素质结构, 就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因此我们如何看待高职教育岗位的价值, 就决定了我们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来展开我们的教育活动。高职生物化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观是以教师的职业价值为框架, 但是以社会发展的职业人才需求为内核的。这就是高职教育与普通基础教育最大价值区别, 就是其劳动直接影响社会生产体系, 参与社会资源分配。所以, 我们说高职生物化学教师正确积极的职业道德观是以明确清晰的职业价值观为基础的。

(2) 科学创新的职业发展观

高职生物化学教师所提供的教育劳动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为目标的, 因此教师在对自己职业特点深刻认识的同时必须对社会职业有科学的把握。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对生物化学类职业特点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建构, 在实践环节里有效帮助学生转化, 从而建立学生的职业观, 才能帮助学生合理的选择职业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的特点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因此对职业的理解也应当是发展的。教师如何以更先进的思想理解生物化学类职业, 才有可能以更进的教育思想来教育学生。另外, 建立教师的职业发展观, 对于学生从事生物化学类职业的过程中, 有效应对职业特点变化所带来的改变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社会生产集约化、自动化、人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今天只有建立创新的职业发展观才能创新的创造社会价值。

三、服务理想

服务理想是在对服务人群特性清楚了解的基础上, 形成的驱动社会劳动, 所达到的某种职业方向或成就。它是社会职业的内心驱动力, 它不等同于职业动机, 不是教师自我强化的一种心理暗示, 其本身是基于对其职业的社会理解, 基于对其自身发展的合理认知, 而做出的具有社会共识的目标体系。

高职生物化学教师的基本服务理想就是实现学生的生物化学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这并不完全以教师的自我意志为主, 而是以社会的共同意志为基础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而建立的。未来实现这一基本目标, 教师就必须达到相应的素养标准, 采取相应的职业行为, 可以具有个人性但基本标准必须满足。

高职生物化学教师的专业伦理是其专业素养的内涵, 是教师的专业气质, 是稳定的专业取向的心理驱力, 其通过知识、能力整合, 外显化为教师选择专业方法时的专业情意, 就是教师的专业性格。教师的专业伦理决定教师的专业情意, 表现为知识、能力结构构建, 方法论体系优化过程中工作的有效性和努力程度。

参考文献

[1]、王向红, 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思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 12:39

高职化学教学论文 篇5

1对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1.1化学实验大多数是服务于理论教学

其实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独特性,它并不从属和依附于其它教学内容,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设计能力、思维能力是其它教学过程不可替代的。

1.2化学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较少

如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结论在教材中均已写明。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告知”的被动、消极的学习地位,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严重束傅和压抑,显然这种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不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即使学生实验,一切都是“照方抓药”,学生实验时,只须单纯地进行观察或模仿。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降低到最低程度,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通过实验教学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就成了空话。

2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原理和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实验基础上进行较多的思考和讨论。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提出课题,从设计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或由学生提出课题,自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观察、阅读、分析、讨论、课外实践等多种活动,“发现”化学规律,完成教学任务。强调教学的探究性,是针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而言的,传统的教学往往是由教师讲授知识,大量地灌输“权威性”的事实,脱离学生实际构筑“知识结构”,通过验证性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从而达到理解和印证知识之目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按其适用的场合和活动方式可分为两类:一是新课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师生协同,边讲边实验为主;二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综合性研究课题。第一类探究性实验可依据教学内容,对演示实验进行整合或更新,其基本模式为:引发问题→提出假说→实验探究→总结规律→迁移创新这类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的问题气氛中,依循“问题—假设—实验—观察—再假设—再实验—分析、综合—结论”的思路贯策始终,教师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课堂搬到实验室,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有机结合起来。例:往滴有酚酞的水中投入一定量Na2O2,观察到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过一会儿,溶液又变为无色。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使溶液出现褪色?Na2O2与H2O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呢?引导分析:有色物褪色有以下几类:(a)强氧化性物质氧化有色物而褪色;(b)化合成无色物而褪色;(c)物理吸附而褪色;(d)萃取而褪色等。Na2O2本身有强氧化性,与H2O反应产生O2和NaOH,NaOH使酚酞变红。变红后又褪色,对于这一现象,提出两种猜测。猜测1:O2为常见氧化剂,可能是O2把有色物氧化了。猜测2:Na2O2在组成形式上与H2O2相似,Na2O2与H2O反应可能生成H2O2的强氧化性使有色物褪色。假设和推理:⑴假设猜测1正确,则往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O2,溶液应褪色。⑵假设猜测2正确,则往滴有酚酞的NaOH的溶液中加H2O2,溶液应褪色,或者在Na2O2与H2O反应后的溶液中先加MnO2固体让H2O2分解,然后再滴酚酞,溶液应现红色。验证假设:学生分组设计以下实验验证:实验发现,A溶液不褪色,B中溶液褪色,C中溶液显红色。结论:Na2O2与H2O反应应有H2O2产生,Na2O2与H2O反应的原理有:2Na2O2+2H2O=4NaOH+O2↑(主)Na2O2+2H2O=2NaOH+H2O2(次)第二类探究性实验融合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表现出一定的新颖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可作为优生课外活动的素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启发学生按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究。其基本模式为:明确探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总结实验成果———提炼方法规律。例如:研究Al与CuCl2溶液的.反应过程。在小烧杯中配制1mol/LCuCl2溶液插入铝片(过量)。⑴铝片表面析出红色的固体,反应激烈,放大量的热,烧杯内溶液温度上升。结论:2Al+3CuCl2=2AlCl3+3Cu(主)⑵在Al片上的Cu周围有很多气泡生成,收集气体点燃,有尖锐的爆鸣声,说明该气体为H2。⑶烧杯底部生成夹有白色沉淀的淡蓝色沉淀。推测:Cu2++2OH-=Cu(OH)2↓(蓝),Al3++6H2O=2Al(OH)3(白)↓+6H+分析:查阅资料表明,在较高温度下,促进了Al3+的水解,生成了白色的Al(OH)3沉淀。⑷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在Al冒出气体的速度加快,淡蓝色沉淀逐渐溶解。分析:生成的Al3+不断水解,溶液的酸度提高,Cu(OH)2跟酸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的铜盐。2Al+6H+=2Al3++3H2↑(副)Cu(OH)2+2H+=Cu2++2H2O2Al+3CuCl2=2AlCl3+3Cu结论:Al片插入CuCl2溶液并非发生简单的置换反应,还有其它许多副反应,如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对特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须根据实验现象作具体的分析和推理。

3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须遵循的几条原则

高职生物化学 篇6

摘要: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内容多而复杂,抽象难懂。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绪论教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联系临床、列举科学事例,勾画内容脉络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科学美角度欣赏生物化学及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求知欲,树立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

关键词:生物化学 绪论 兴趣

生物化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由于生物化学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微观领域,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由于不十分清楚生物化学在整个医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加之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探索精神缺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形成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如何使医学生对生物化学课产生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绪论课起着开宗明义和引领全局的作用,上好绪论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坚定学生学好课程的信心,提高教学效果。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高职高专相关医学专业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密切联系临床及生活现象,认识生物化学的重要性

在介绍绪论部分时,首先,教师要高瞻远瞩地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的学科,这是与其他医学学科的根本不同之处。而其他很多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不完全明确,治疗以控制和缓解症状为主,很难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其中肿瘤最为典型,外科手术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对绝大多数肿瘤疾病来说只能暂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蚀,很难从根本上进行根治。这归根到底是由于人类对调控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还不很清楚。人类的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大多是缓解症状,要达到彻底治疗需要从分子水平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因此,要消除人类之病痛、延长人类之生命,根本出发点还是在于了解生命的本质。如果物质代谢发生紊乱导致细胞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功能的改变,出现相应的病理状态,通过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帮助疾病诊断。生物化学理论和方法在生物药物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合成或从生物体分离、纯化所得生物药物,具有药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生活中的现象原理也是与生物化学密切相关,如“三鹿奶粉”事件;节食减肥可能会造成头晕、出冷汗甚至休克;糖尿病人呈现的三多一少症状,都有待我们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来解释这些现象。绪论课讲解中通过相关临床知识的导入和对生活中可感知的现象探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讲述生物化学发展史中的科学家事迹,激发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激情

讲述生物化学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从以物质组成结构为主的描述生物化学,到以物质代谢与调节为主的动态生物化学,再到以功能与应用为主的机能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发展的三阶段同时也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介绍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工作和事迹。介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的历史背景与实验依据,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归纳的重要性。伟大的科学发现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好奇心是科学发现重要的动力之一,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于1962年在水母中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而分享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他在少年时由于原子弹在他故乡爆炸,他曾数周失明。他不追逐功名利禄,低调而勤奋,直到80岁仍坚持科学研究。教师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图强,激发他们对生物化学的浓厚兴趣。

三、勾勒生物化学研究内容,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绪论课是建立新课程整体观念的起步,在教学内容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因此,绪论课要为学生建构生物化学课程知识框架,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课程的整体轮廓,明确课程的研究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四个模块:生物体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专题生物化学(肝脏生物化学)。参照教材目录给学生分析四部分内容,生物分子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功能(核酸和蛋白质)是理解的难点;物质代谢及其调控是学习的重点;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以自学为主;以肝脏生物化学为代表理解特殊器官的代谢特点。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分析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与专业技能关系。通过勾勒课程的研究内容脉络,使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既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又有专业针对性。有了课程内容的明晰框架,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消除了学生对课程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介绍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坚定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

对绪论课而言,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正是其教学要求之所在。生物化学本身是一门具有系统性的学科,是从有机化学和生理学发展起来的,内容抽象、复杂,所以在学习生物化学时,必须了解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学科并将它们结合起来学习。而高职高专相关医学专业大多在大一开始,有的专业与解剖生理学同时开设,护理专业在第一学期就已开始,这些课程背景的缺失,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尤其文科背景的学生常会感到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适当穿插相关课程内容,让学生能融会贯通。生物化学是一门记忆与理解并重的学科,更强调理解性记忆。学习时以生理功能为主线,侧重生物分子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代谢过程与功能的关系,无需过多纠结于物质的具体结构与反应式,要学会抓住要点,归纳总结。另外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即及时复习巩固。由于课时较少,课堂内容容量大,需要学生及时复习,才能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将绪论课讲好了,教师必须对整本教材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调控,这样讲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收放自如;采取多种讲课技巧,才能更加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绪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生物化学“是什么”“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精彩的绪论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消除顾虑,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邱秀芹(1970— ),女,副教授。

高职生物化学 篇7

关键词: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国家间的交流迫切需要大量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各类专门人才。为此, 教育部于2001年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 鼓励各高校开设5%~10%的双语课程, 引进原版教材, 提高师资水平, 并把双语教学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1]。高职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我院为适应形势要求, 从2010年开始招收三年制英语护理高职生, 在各主要课程探索实施双语教学。生物化学作为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在双语教学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现笔者就近几年我院英语护理高职班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双语教学的概念与目的

双语教学, 指除母语外, 还使用另一种语言作为主要课堂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2]。对于国内双语教学而言, 汉语是母语, 英语是常用的另一种课堂用语, 二者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使用比例有所不同。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专业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专业外语水平。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 让学生在生物化学学习过程中接触专业英语词汇, 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为后续专业英语学习、阅读外文文献打下初步基础。因此通过双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及跟踪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运用外语的能力, 从而对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医学人才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但是, 英语在双语教学中只是一种学习工具, 学生利用英语获得与学习相关知识及能力, 由英语学习者转变为英语使用者。学生借助英语阅读外文书籍, 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知识, 所以学习专业知识是目的, 而不是学习语言, 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于知识讲解, 而不是语法和句型结构。

2 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课程难度大

生物化学难学、难懂、难讲, 知识点多, 内容抽象, 分子结构复杂, 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 学生存在听不懂、记不住、用不上现象。加之该课程又在第一学期开设, 学生缺乏相关学科基础知识, 增加了生物化学学习难度, 即使用中文讲授, 学生也感觉学习困难, 使用双语教学, 仅专业名词, 学生就难以认识、拼读、记忆, 更别说运用了, 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2.2 学生基础差异大

我院英语护理班生源是普通高中毕业生, 他们参加过高考, 素质相对较好;但半数为文科生, 化学、生物学基础知识不扎实;除个别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外, 大多与普通护理专业高职生差距不大。为增加英语课程学习时间, 大多数科目削减课时, 生物化学课时数比普通护理专业高职班少了1/3。同时部分学生担心毕业时不仅英语没学好, 反而影响到专业学习, 曾有个别学生要求转到普通护理高职班, 这些状况对双语教学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

2.3 教材选择的困惑

科学选用教材对双语教学非常重要, 因为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目前国内高校的双语教材分为国外引进教材、国内出版教材、学校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3]。英文原版教材信息量大、内容新、语言生动、例证多、实用性强, 有利于学生直接掌握英文原文内容, 避免了翻译上的偏差, 但只适合用作教学参考书, 直接作为教材教学难度太大, 不切合实际。国内出版的双语教材比较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国情, 但存在策划和出版周期较短、学科和专业不配套或断层问题, 且很少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双语教材, 至今尚未找到适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生物化学双语教材。目前我院英语护理高职班学生仍使用中文教材, 但教师备课、制作课件时采用的是中、英文。虽然有教师已开始自编双语教材, 但还需要时间。

3 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体会

通过双语教学, 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得到提高, 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则丰富了专业前沿知识, 不仅提高了授课质量, 也提高了科研能力,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但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需及时调整,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正确处理专业知识学习和英语语言学习的关系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主要有两个目标, 即生物化学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就两者的关系来说, 英语是用来传达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的媒介, 是一种手段, 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专业知识。在完成生物化学专业知识教学的前提下, 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使学生能读懂相关英语教材和文献,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是一种学科教育, 而非语言教育, 应着重于学生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的掌握, 这一点必须与专业英语课教学区分开来。目前, 在双语教学中, 尤其教学初期, 存在一些误区, 如教师过于注重英文词句的翻译和学习, 将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混同于专业英语教学。

3.2 平衡使用英、汉两种语言开展教学

课堂教学中, 应根据双语教学的目的和学生实际接受情况平衡使用英、汉两种语言, 并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双语教学初期, 授课语言总体上应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 教学课件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 主要专业名词术语必须用英汉双语表示, 让学生充分接触生物化学专业英语。在后续教学中可逐渐加大英语教学比重, 切不可盲目使用纯英语授课。

3.3 重视课堂小结, 加强师生互动

为实现生物化学学习目标, 教师以汉语为主要授课语言, 但在课堂小结时, 可以发挥英语的作用。如通过在课件中使用英文作小结, 摘录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或文献内容, 用英语提问等方式, 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及思维能力加以训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使学生在理解、熟悉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理解英语原版教材内容, 既突出了专业学科教学中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内容, 也便于学生理解难点, 而且通过学习、阅读并体会原版教材中专业学科语言表达的方式与特点, 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外语能力[4]。

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两种语言, 养成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的习惯。此外, 双语教学还可以培养“双语、双文、双能”的素养[5], 对提高我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学校应创造适合双语教学的环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和应用英语的兴趣, 聘请外教开展学术交流, 图书馆也应补充相应的专业英语书籍。总之, 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要进行科学部署, 使双语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孔璐, 余和芬, 潘颖, 等.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行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2) :41-42.

[2]李敏.医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 2006, 13 (2) :15-16.

[3]于荣, 袁怀民.对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质疑[J].网络财富, 2010 (15) :95-97.

[4]施红, 余文珍, 林雅.双语教学的探索[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5, 15 (1) :43-46.

高职生物化学平台课程的改革研究 篇8

关键词: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改革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边缘学科, 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发展方向, 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基本元素组成、结构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生理生物变化[1]。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本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食品科学、生物学、医学、农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高职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的程度, 会直接影响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 更要为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高职教育的要求中, 教学课程不仅能突显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和未来高职人的素质, 而且能培养具有高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就需要课程教学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事业技能、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能力的兼具, 又要贯通综合职业技能能力为目的[2]。为此, 本研究从课程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构建特色的课程标准体系、合理的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加强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生物化学平台课程的改革研究。

1. 创新性的教学理念

树立“以教学为本, 注重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生活实践、学生的技术与社会的需求相互关联;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用科学的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加强严谨的科学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价值观, 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协调可发展[3]。

2. 构建特色的课程标准体系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是规定生物化学的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内容具体实行的教学指导方式, 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硬性文件, 生物化学课程要按照国家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课程在知识结构上简单到难, 逐渐递增;在内容要求上结合社会岗位要求, 以实践技能为重点, 理论知识作支撑, 使学生觉得学有所依学有所用。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使用方法及发展方向, 以拓展学生的视野[4]。生物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蛋白的功能、性质、结构及应用, 能量及营养代谢, 遗传信息的表达与传递与调控, 荧光光度技术, 层析分离技术, 凝胶电泳技术, 在这些基本知识中实现了高职学生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方向的发展方向。

3. 合理的课程设计

依据学生对生物化学已有知识和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课程内容, 确保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 重视科学、实践与企业的相互作用, 以“科学研究”“周围的生物化学”“生物构成的基本原理奥秘”“生物的生理变化”和“生物化学与企业需求”为主题, 设计出合理的课程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基本技能和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所需要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和社会实践的实质性培养。

4.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善歌者使人继其歌, 善叫者使人继其志”, 由此可见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技能方式方法中必须依靠学生自身主动学习, 让学生在生活中, 感受到创新思维的对生活带来的好处[5]。在生物化学教学中, 老师可以采用面对面讨论的教学方式, 尽最大可能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参与到课堂讨论过程, 调动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从过去的无热情学习转为积极学习状态, 提高学习效率。

5. 加强师资水平, 提高教育质量

为了让教师们能站位于生物化学平台改革前沿, 我们需要组织教师参加多种技能培训, 并获取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 为现代化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为了鼓励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需要给教师展示自我的教学的平台, 每年应进行教学质量评选活动的比赛, 并请有资质的专家评委做一点评, 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与建议, 使教师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科研项目合作, 是快速加强师资水平的有效途径[6]。但目前学校科研资源有限, 不能满足大部分教师参加科研活动, 所以加大人才引进和师资培养力度, 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技术顾问, 引进博士人才, 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再回来的方针, 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立项和精品课程设计, 加强教科研项目支持和奖励力度, 促进教师基本能力不断提高。

师资水平的提高, 需要我们不断的跟随企业需求, 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应企业发展需求能力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促进生物化学创新思维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的实践, 为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努力奋斗。

结束语

教育平台改革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在生物化学知识的创造、教授和能力培养方面应担负更多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相适应, 以便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我的位置。勇敢地面对生物化学平台改革的挑战, 共同来承担时代赋予我们改变高职人才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潘文干.生物化学 (第6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游玟娟, 温拥军.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2) :16115-16116.

[3]李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 (10) :1228-1229.

[4]何金环, 李凤玲.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的探索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11, 12 (12) :90-92.

[5]王颖, 唐治中, 李刚等.信息技术与生物化学课程整合途径的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9) :63-65

高职生物化学 篇9

1 课程设计思路

《食品生物化学》以食品检验、安全领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导向,使学生深刻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技能:(1)蛋白质的结构与理化性质,及其在生化分离、微生物消毒、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2)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蛋白质的沉淀分离方法,蛋白质的变性;(3)油脂的营养与理化特性、检验指标、乳化剂;(4)单糖与低聚糖的结构与性质、还原糖,淀粉的结构与性质,淀粉的水解;(5)水分活度与食品的稳定性,矿物质与食品的酸碱性,水分活度的测定;(6)维生素的分类,水溶性与脂溶性两大类维生素的营养特性;(7)酶的结构与作用机制,影响酶作用的因素,食品工业中主要的酶,新鲜天然食品的代谢变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表达等能力。除此之外,还使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营养、保健知识。

课程设计方面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进行反复的调研和论证。通过走访一些食品企业,主要针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得出,不同的岗位如:检验员、生产工、车间主管等,都有着不同的能力要求,但都必需具备检验上岗的基本能力。《食品生物化学》正是培养学生上岗能力的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它面对的是商检技术、食品加工专业的各岗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岗位专用能力上,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完全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准备的。

以课程设计理念为指导思想,根据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以典型工作任务转化的学习情境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任务来驱动,最终形成较为现实的工作任务导向的各种学习及项目实训内容。

2 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的选取

按照课程设计思路,依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对人才的需求编制课程标准,根据就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由校企双方共同设计教学内容。

内容结合实际、实际贴近专业、专业贯穿课程始终高职教育与本科区别明显,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关键,因此虽然《食品生物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理论基础部分的内容比较重要,但是教学内容也必须优化,不能太讲究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尽量贴近实际,例如水这一章的内容,关于水的结构部分可以一笔带过,而关于自由水和结合水的部分必须重点讲解,讲解该部分内容时也必须贴近专业实际,如果是针对营养专业的学生,可以以水的功能,人身体水占有的比例、人一天需要摄取多少水、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去除对食品的营养价值的影响等内容为切入点讲解;而对于食品加工专业或者是商检技术专业的学生,则主要以食品干燥技术(如冻干技术中加热除水采用两步,先低温除自由水,再高温解析除结合水)联系实际的内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时刻不能忘记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利用率。这要求教师本身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大胆实施教学改革,不断学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2.2 选用合适教材

选用最新的教材能够把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笔者使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潘宁、杜克生主编的《食品生物化学》,同时参考使用阚建全主编的本科教材《食品化学》,取长补短,理论知识讲解以“必须,够用”为度,侧重于系统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对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和培养。

2.3 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我们积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突出其基本技能的训练。

课程的单元教学是课程教改的基础环节。在每个单元教学中,我们将其分为导一教一学一做一评一总结六个环节:首先由教师引入工作任务,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置情景,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后,由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汇报并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归纳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等教学手段来组织实施教学。通过单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掌握基本技能,通过任务驱动达到学以致用,单元中注重素质“渗透”及应用能力提升。

2.4 课程设计特色

《食品生物化学》采用的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教学为主导,融“教、学、做”及“课、证”为一体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模式。学生知识、素质、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是《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设计的核心,高等职业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并努力落实到课程教学中,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 改革考核方法

课程结束后的考核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评估。我国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是试卷式的笔试,忽视了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探讨,我们把成绩考核分为实验情况、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这4部分,即在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40%,笔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的计分项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答问情况、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笔试成绩的计分项包括:结课后学生上交的学习总结和试卷。根据这个标准并结合学校要求,确定课程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基础,综合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和表现,相对公平和公正,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敦促每个小组要做好每次课前预习和实验操作,形成严谨细致的素养。同时还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实验结果,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4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互动

4.1 PPT制作技巧

在PPT制作过程中,大段大段的文字尽量不要出现,须代之以大量的典型图片、表格和图例,最好能有适量动态内容,如flash等。字号不宜过大,标题部分以40号字体为宜,正文部分28号字体比较合适,应使用比较饱满的字体,如仿宋、黑体和楷体等;重要知识必须醒目,适量应用超链接和动画将重要知识点以条条框框的形式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式的提问应贯穿于PPT的始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4.2 动态教学课件的制作

《食品生物化学》很多内容较为抽象,但同时又十分重要(如糖代谢一节对于营养专业学生十分重要),此时,应用静态的PPT教学,其效果非常不理想,如果采用CAI课件,可以把文字、数据、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结合在一起进行集成处理,教学效果就非常好,现以糖代谢的CAI课件制作为例,首先从日常的一日三餐开始,过渡到淀粉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再将糖吸收后的代谢、储存、能量的产生、消耗等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图文并茂,此时文字部分不需太多,而应该是可以用这些理论知识解释的生活现象,也可以是利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的食品生产、储藏、营养等;如糖原的储存知识可以用长时间高速奔跑会导致肌肉酸痛的现象代替,糖的无氧发酵可以用酸奶和酒精等发酵产品取代。

4.3 适时的寓教于乐

可以适量的应用多媒体光盘或制作flash,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这种形式不宜太多,否则,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另外,由于消耗大量的时间,老师的教学任务可能难以完成。

4.4 网络教学

在《食品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有效地利用好网络资源[2]。很多学校的网站都有国家级精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的多媒体课件,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在教学中需要,还可以到相关网站下载各种生物大分子的数据资料,利用一些专用工具软件将生物大分子以3D模型展现出来,使抽象的分子三维结构形象化。这些对于提高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效率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3]。

5 结 语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听取来自企业、同行、学生等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模式[4]。随着《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改进,《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必将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的“零距离”,为食品行业培养出更专业的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宁,杜克生.食品生物化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孙芝杨,翟玮玮,魏福华.高职院校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10):116-117.

[3]李佩艳.提高食品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20):271-272.

高职生物化学 篇10

1 结合护理专业特点, 同时兼顾学时, 合理优化生物化学教学内容

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学时 (包含实验) 一般为54~64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传统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血液生物化学、器官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5个部分, 内容庞杂, 知识点多, 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扎实的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紧扣高职护理职业考试要求和护理专业特点制订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如蛋白质、核酸、维生素、酶等静态生物化学章节, 主要是基础知识与后续知识结合紧密, 且有助于护理营养学等职业能力的提高, 应重点归纳讲解。如三大物质 (糖、脂肪、蛋白质) 代谢、水与电解质代谢、血液生物化学与器官生物化学等动态生物化学与临床疾病联系紧密, 应重点精讲, 强调其生理意义和护理临床应用。如分子生物学知识是在掌握关键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性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简略讲授,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安排血糖、血脂、血清ALT (谷丙转氨酶) 测定等与临床应用较多的验证性实验。通过编写生物化学实验讲义来规范学生的操作及实验报告, 在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 巩固其理论知识, 锻炼和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改进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

2.1 强化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

专业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 建立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职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先决条件。目前, 医学高职师资结构不合理, 部分生物化学专任教师毕业于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 缺乏临床医学相关知识, 对教材中与护理专业相关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更不能积极引入丰富的临床实例。因此, 应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鼓励和帮助教师外出进修、学习, 加强教师对学科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 尽可能多地了解医学相关学科知识, 及时完善知识结构。教研室要加强专任教师集体备课, 相互听课, 不断交流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及技术并应用于教学中,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 并将其及时转化为教学成果,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2.2 创设情境, 增加护理综合知识

医学生物化学知识复杂、抽象, 系统性、联系性强, 高职学生基础薄弱, 学习时难以理解和记忆无法很好地掌握和运用, 主动学习生物化学的意识不强。因而, 在高职护理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 应结合高职学生特点, 从“单向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课前深入研读教材, 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物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如果在讲课过程中能适当引用一些与教材相关的生活常识、有趣的社会新闻等, 可以加强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2.3 因材施教,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 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如启发式、病例式、PBL等多种教学方法[3]。比如讲到脂类代谢时可以先提问:我们减肥是减掉哪些脂类?人每天需要哪些脂类?超市都出售哪些脂肪酸?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脂肪酸的氧化分解;讲解血糖、血脂知识时, 可以联系临床糖尿病病例展开分析讨论;讲授生物氧化知识时, 可引导学生讨论氧的生理功能,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缺氧的表现及氧疗护理的注意事项;讲授蛋白质代谢时, 可引导学生结合临床高蛋白与低蛋白饮食护理展开讨论;讲授氨的代谢时, 可结合高血氨原因、诱因及护理原则等引导学生学习, 同时可举如临床结肠透析护理应用等例子;讲解胆色素代谢与黄疸知识时, 可以采用PBL教学法, 用“人体的尿液和粪便的正常颜色是什么”来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学习, 使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课内讨论过程中获得知识,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讲授血液生化、水与无机盐代谢的知识时应结合临床水盐代谢紊乱病例, 如严重腹泻、呕吐脱水的机制及治疗方法, 让学生充分理解临床补钾、补钠、补水的基本原则, 进一步为后续专业技术课的学习提供依据。三大物质代谢等章节应采用有效的系统归纳法和联系对比法, 将琐碎的知识点及重难点系统地展示给学生, 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2.4 与时俱进, 运用多种教学新手段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投影、视频、动画、CAI课件等, 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理论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切实提高生物化学教学的效果[4]。现在的高职护理学生喜欢新鲜事物, 普遍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网, 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与教师沟通较少, 生物化学教师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 在课后进一步采用QQ、微信等跟学生建立课堂外的双向沟通渠道, 指导学生如何针对问题查找资料, 如何分析、总结出正确答案。教师可通过QQ群进行作业批改, 同时师生还可以通过QQ群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 有条件的生物化学教师也可采用慕课, 上传自己的教学公开课视频供学生主动学习, 增强生物化学教学效果。

3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

目前, 高职院校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内容多已过时, 大部分是验证性和重复性实验, 实验内容、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 学生实验只是简单重复教师演示的操作步骤。因此, 教师应当调整优化实验内容, 在保留经典生物化学实验的基础上, 多设计综合性实验, 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思考, 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全面培养学生的医学综合素养, 并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4 加强高职护理生物化学教材建设

不同医学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 教材是培养高职实用型人才的基础, 也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目前, 医学高职高专的教材建设明显不能满足高职发展的需求, 现有的部分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材内容目标定位不明确, 多是本科教材的简化版, 属于通用教材, 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系统、不深入。因此, 应当鼓励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编写具有专业特色且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教材, 保证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在高职护理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医学综合素养的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摘要:针对新形势下对高职护理生物化学教学的要求, 从教学内容、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效分析, 结合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特点, 从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探讨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化学,高职护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晓霞, 牛勃, 解军, 等.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9 (2) :140-143.

[2]朱劼.浅谈高等护理教育中的生物化学教学[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3, 23 (2) :78-79.

[3]陈瑾歆.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6) :1178-1179.

高职生物化学 篇11

关键词: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 课程整合 思路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105-01

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且关系密切。有机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生物化学是利用有机化学揭示生命的本质规律,即可“化学眼,看生物”。[1]由于传统的将两门课程分开、独立的教学,对于化学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生来讲,容易造成知识脱节、兴趣降低等问题。因此,如何进行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课程整合,对提高高职药学专业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整合的必要性

两门课程以“自我”为中心,在内容上存在重叠、遗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由于忽略了服务“对象”—— 药,知识针对性不强,缺乏实用性,无法满足药学专业职业性教育的要求。

2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整合的依据

两门课程在内容上相关,交叉、重复较多,如,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合成等;在应用上都以药物为中心,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有机化学为认识药物本质提供依据;而生物化学为药物研究、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与临床用药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原理和技术依据。

3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整合的思路

3.1 教学内容的整合

3.1.1 理论知识的整合

以药物为中心,以生物体的化学物质组成为基础,以生物应用为主线的思路,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以从简单到复杂、基础到专业、知识到技能应用为原则,将两门课程整合优化为[2]:(1)有机基础阶段:包括,自然界较简单的有机物—— 烃类化合物;生物体中重要的代谢中间物—— 醇、酚、醚、醛、酮、醌;重要的基本生物分子—— 羧酸及其衍生物;生物体内的高能化合物—— 含氮、含磷、含硫有机化合物等。以官能团教学为主线,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反应等;以对生物体影响为纽带,掌握应用,加强基础学习。(2)与药学专业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生物次生物质—— 杂环、生物碱,萜类和甾体化合物等。(3)体内有机物质反应的基础,酶、生命必需物质—— 维生素、生物氧化等。(4)生物体内四大物质。供能者—— 糖类化合物;储能与供能者—— 脂类化合物;生命的表达者—— 蛋白质(氨基酸);生物遗传的决定者—— 核酸(核苷酸)从结构,性质,功能,代谢意义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关系。(5)生物代谢调节及器官生化(水,电解质代谢;肝脏生化)从水,盐代谢方面理解、分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及肝脏在药物代谢中的功能。以上整合加强了知识体系性,注重专业联系,突出实际应用。

3.1.2 实验教学的整合

遵循两个原则:(1)层次要合理;(2)满足岗位要求。①结合药学,拓宽基础实验:如:一般的有机合成实验可改为药物阿斯匹林——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②重组两门课程相关实验,形成综合性实验。如:酮体的结构性质实验与脂类代谢异常疾病的尿酮症实验合二为一:尿中酮体定性测定。既考察了结构性质,又掌握了疾病诊断方法。③结合学生就业方向以及职业技能等考试内容增设探究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创新思维。通过实验把药学中常用的两门课程的知识如:分离、提纯、识别、检测、合成方法与原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在药学工作岗位的实践技能。

3.1.3 整合优化过程注意的事项

两门课程的整合优化不是简单的叠加和重组,而是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体系《有机及生物化学》,所以应注意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完整性和实用性。(1)连贯性:通过有机化合物在体外与体内反应基础的对比,将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衔接起来。如有机化学(在体外)—— 化学催化剂,高温、高压的条件与氧化还原;生物化学(在体内)—— 酶,温和的条件,生物氧化。虽有差异,但反应原理相同。(2)完整性:通过四大物质代谢过程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以揭示生命的本质规律。(3)实用性: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释代谢异常与疾病产生,为用药提供依据。

3.2 教学方法的优化

(1)结合临床巧设案例,提高学生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会用有机化学解释生物现象的本质。如讲解脂类时,通过案例: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脂肪肝,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乙醇会在肝脏内合成脂肪且堆积。从而总结出乙醇在体内代谢反应的过程,将有机与生化结合起来。(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后的课程教学注重实践,并且信息量大,所以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3],如采用超文本结构即按照人的联想思维方式和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实现了知识的横向联系。(3)依托咸阳步长医院(校医院)资源,以就业方向及岗位需求,设计开展多样性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满足就业岗位需求,故以就业方向和岗位把学生分组,遵循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督促学生进行分工合作,设计并完成实验。实验结论以实验报告形式汇报,报告内容以使用的化学结构,反应式,表格,图像等为主,探讨实验所遇的问题及实践意义。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中独立完成工作。

3.3 建立综合考评体系

整合以后,通过平时作业、达标测试、实验报告、操作技能考核和考试等实行阶段性综合考评,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得到相应提高。

4 结语

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课程的整合优化是一个严密的、有步骤的过程。首先,在全面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两门课程整合后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其次,选择小范围进行试点班教学;最后,总结分析试点教学的经验,修改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1]叶海峰,王秋颖.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集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15(3):89-91.

[2] 余庆皋,刘捷频,吴梅青,等.高护专业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教材整合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88-689.

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篇12

1 理论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教育是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绿色化学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逐步了解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使其重视和关心环境问题。授课时可适时地将环保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如讲授“非金属元素硫及其化合物”时, 插入:北方城市冬季硫污染严重, 人们的眼睛易流泪并伴有咳嗽等症状, 这是因为煤燃烧产生的SO2形成了酸雪或酸雾, 吸入后刺激上呼吸道粘膜所致。讲授“杂环化合物”时, 插入:广泛使用的农药, 如百草枯、杀虫快都含有吡啶杂环化合物的衍生物, 农药残留对人或动物非常有害。为了避免化学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国家已改进了能源结构,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无农药、无化肥的“绿色果蔬”将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把环境污染典型事例渗透到化学教学中,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及尊重自然、尊重他人,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2.1 实验内容绿色化

绿色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根据高职教学目标, 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思想, 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 不断充实、更新和改进实验内容, 使实验课内容覆盖理论课重点, 突出实验技能培养, 保留教材中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实验。如基本技能实验中的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熔点及沸点等;性质实验中的醇酚、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提取及制备实验中的麻黄中生物碱的提取, 溶胶、乙烯和乙酸乙酯的制备等。增强环保意识, 优化实验设计, 精选验证性实验, 加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医用化学实验应以医学学科交叉、融合为前提, 充分体现时代性、创新性和绿色化。

2.2 实验方法绿色化

(1) 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的一部分, 是在绿色化学理念指导下的化学实验方法改革。微型化学实验是用较少药品获取明显反应结果和所需信息的一种新型实验方法。微型化学实验的仪器微型化、药品微量化 (药品用量为常规实验的1/10或更少) 、用时最少、污染最小。微型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对常规实验仪器和药品的简单微缩和减量, 更突出对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的根本性变革。高职医用化学实验常涉及使用和产生有毒物质或污染严重的实验, 如卤素、非金属的性质等实验, 用药量大、试剂种类多、药品毒性大, 而改用微型滴管、井穴板及注射器做实验, 则可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氯气可在注射器中制取, 不仅避免有毒气体外溢, 而且实验现象明显。同时向学生介绍处理氯气泄漏和中毒的方法。进行醛、酮与2, 4-二硝基苯肼反应时, 将常规实验设计成微型实验, 在井穴板上实验时只用1~2滴试剂即可, 实验效果理想。微型化学实验的开展, 对毒性大、污染严重的化学实验意义重大。微型化学实验试剂用量少, 从而减少废弃物处理量, 杜绝或明显减少实验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 是实现绿色化学最可行的措施之一, 是国际上公认的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还有一些化学实验用药消耗量大、危险性高、产生毒腐物质污染大, 而又不能设计成微型化学实验。这样的常规实验, 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过程。如芳香烃和胺的性质实验, 这2个实验所用药品毒性大, 不仅危害师生健康, 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 而且实验效果不理想, 实验现象不明显。多媒体模拟化学实验模拟实验装置、过程和现象, 没有污染且实验现象明显, 从而使学生得出准确结论。将多媒体引入实验教学, 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 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具有人性化和科学性的特点。因此, 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的多媒体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教学效果明显。

在教学中, 教师要始终贯彻绿色化学思想, 适时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唤醒学生的忧患意识, 使其树立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的世界观, 爱护环境,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上一篇:听说教学策略下一篇:采区泵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