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外语(精选12篇)
高职外语 篇1
目前, 全国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外语专业, 与一些本科院校相比, 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无论是在抢占生源, 还是在就业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 高职外语专业教学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一成不变的人才培养模式, 寻求自身的特色发展。
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外语专业调研, 不难发现在高职外语专业教学中普遍存的问题有四:一是专业定位不清楚, 学生迷茫;二是原有教学模式不尽合理, 未能突出高职教育特点;三是教材针对性差, 与实践脱节;四是教师大多只是单纯地上课, 对专业需求认识模糊。针对此教学现状, 该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改革、教材编写、校企合作、师资力量和对外交流六个方面, 对如何发展高职外语专业特色进行了探讨。
1 结合实际,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新趋势, 培养市场需要的外语人才, 首先应对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高职外语专业培养的是能够在某个专业领域熟练运用外语的专门人才, 该职业教育特点要求高职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结合实际岗位需求来确定。
高职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岗位群”具有行业分散、岗位集中的特点。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岗位群”为例, 行业分散体现在毕业生就业领域涉及外贸、旅游、饭店、教育机构等等, 岗位集中体现在无论在何种行业, 基本都担任办公室文员、外贸业务员、翻译等相关工作。因此,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应当是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 具有一定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 具备国际贸易、涉外文秘等多种行业相应岗位专门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推而论之, 在制订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 要充分考虑到可能的“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与知识结构, 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深化教学改革, 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高职外语专业教学要突出“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目前, 鲜有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能够拿出一个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教学体系。从教学模式上看, 许多高职外语专业教师教学流程与本科外语专业课程模式几乎并无差异, 教学缺乏明确的侧重点, 重理论轻实践, 教学方式仍以知识传授式为主, 缺乏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这与高职教育目标是相违背的, 高职外语专业教学必须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
1)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我们所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这种人才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更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为本位, 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
2) 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要切记教学不等于“教书”, 课程安排应该切合实际, 有所侧重, 要把将未来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教学内容一旦确定, 不等于一成不变, 要根据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与时俱进, 紧跟市场将最新的知识与信息纳入到课堂教学中, 谨防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需求脱节。
3) 在教学方法上, 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力倡导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 以项目为载体,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紧应职业需求, 编写实用教材
日前, 完全符合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还是比较稀缺的, 很多现存教材存在严重不足:教材知识陈旧, 尚未适应时代的发展;教材实用性差, 理论与实践完全割裂;教材内容死板,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基于以上原因, 外语专业教师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编写更加实用的教材。高职外语专业教材的设计应当突出交际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更贴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 且要有助于课堂交互活动的开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外语教材才能契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有利于高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 笔者建议有项目化教学改革经验的教师应积极编写项目化教材。在编写思路方面, 以岗位能力为标准设计课程能力目标, 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据设计课程项目, 以典型岗位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活动;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依据职业工作任务需求, 融入职业行业标准, 并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 教师只有通过广泛市场调研和认真下厂实践, 才能编出适应高职外语专业的优秀教材。
4 加强校企合作, 完善实习实训平台
高职外语专业要想实现特色发展, 与企业合作是必由之路。目前, 高职外语专业的校内实训平台主要由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商务模拟实训室构成, 这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一定局限性。只有加强与企业合作, 让学生有机会顶岗实习, 与真实的工作环境零距离接触, 才能使其了解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对工作人员的能力需求, 从而锻炼职业技能。
学校应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 进行良好的互动。积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措施, 即校方定期到企业参观、派教师顶岗实习, 同时聘用企业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 从而准确把握行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 是课程内容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实习期间, 应以企业的标准对其进行培训与管理, 并由企业人员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能力以及态度采用企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估, 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
5 强化实践, 提升教师素质
师资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任务较为繁重, 外语教师缺少时间充电, 导致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改进教学方法。由于缺乏时间和进修的机会, 很多外语教师的科研能力严重不足, 阻碍了高职外语教学改革的步伐。解决方法是:首先, 严格控制教学任务, 给教师足够的充电与科研时间。其次, 教师定期下厂实践, 了解企业的前沿技术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以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复次, 通过经常性地举办学术沙龙和聘请外校和企业专家来院讲学和指导, 进一步提高外语专业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最后, 为外语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支持并资助中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 通过学习与交流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 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 为专业特色的形成, 实现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员条件。
6 加强对外交流, 积极与国外高校合作
外语专业要发展自己的特色, 加强对外交流是必要的手段, 这是由于专业自身特点决定的。对外交流的途径有很多, 包括参加国际夏令营, 派学生出国带薪实习, 更重要的是积极探索与国外高校的合作, 实现合作办学。通过对外交流, 可以感受异国文化的氛围, 开阔视野, 使教师学习到国外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 提高外语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学生在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 迅速提高外语的听说能力。
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是发展外语专业最为有效的方式, 可以采取“2+1” (国内2年基础知识学习+国外1年语言实践) , 或者“2+1+2” (国内2年专科+国外1年预科语言培训+国外2年本科) 等合作方式, 通过互派留学生, 教师互访, 实现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 为学生搭建继续深造的平台, 提供海外就业的机会, 拓宽就业渠道。该种办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出有一定国际文化底蕴的外语人才, 并可以增强招生吸引力, 扩大生源。
综上所述, 高职外语专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拥有自身的特点。高职外语教育培养的是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实用型的专门外语人才, 既不同于本科院校, 又不同于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 所以该专业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 确立科学而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与对外交流, 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士弘, 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 .
[2]胡国洪.外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
[3]马立泉.试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策略[J].南昌高专学报, 2008 (5) .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高职外语 篇2
培养跨文化意识与高职高专外语教学
作为一对“孪生姐妹”,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学习必然要包括对文化的学习,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则反映在能否准确而得体地交流信息和感情,因此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育正受到外语教师的极大关注.我院当前外语教学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没有让文化意识的教育“显性”出来,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掌握.本文从环境熏陶、文化教学、语言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措施.
作 者:宋玉霞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3)分类号:H319.3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英语交际能力 高职高专学生
职业教育与高职外语教学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外语教学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多年来,一直倍受教育工作者们的深思和广泛关注。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光有学历教育,而忽视人动手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在日益突显,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再次把重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来,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速职业教育发展进程刻不容缓。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职业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古代职业教育,表现为家传世袭和师徒相传两种方式,也是职业教育活动发展的雏形。职业教育在我国虽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职业教育得到真正大规模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里。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恰恰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力争职业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1年,国务院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建立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2002年国务院做出《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开始迈向持续发展时期,职业教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促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2016年5月28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挂牌成立,全国首所由高职院校升级为应用技术教育本科的高校正式诞生,不仅开启了我国构建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本科、硕士”有效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新里程,更把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向了新高度。
二、职业教育发展下的高职外语教学
传统的本科院校外语专业习惯于以语言为基础,以对语言、文学的基础研究进行设置教学培养方案,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则以把本科的培养模式进行饼干式的压缩来完成教学任务。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已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现代本科院校的外语学科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以“外语专业+X”模式的课程设置,即“外语基础平台+专业课程模块、外语+专业方向、外语+辅修专业、外语+外语、外语+第二学位”等模式,形成了外语专业型、复合专业型、专业方向型、双外语型的人才培养格局。通过拓宽专业口径,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基本能够实现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和迎合了人才市场对各类外语人才的需求。
而职业教育发展下的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输出定位目标更加明确,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注重以突出职业性、实践性、技能性特点的模式极为重要。首先可以把外语专业课堂内的教学分为基础外语和职业外语两大块,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拓宽视野,加强国际化素质的提升,激发学生对外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技能的掌握为主。鉴于高职学生语言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教学内容的确定既要符合时代发展又要适中,不宜过深,不宜过难,理论性不宜过强。当外语基础打到一定程度后,转向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为主就变得尤为重要,很多高职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走上交际性较强的一线工作岗位,可以依据岗位的特殊需要确定专项教学内容,适当补充实践性强的教学材料,着重加强技能训练。例如外语导游专业应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及导游实务的学习和应用,而商务外语专业则需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主以及相应的外贸理论技巧的补充,外语教育专业就应该突出外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高职外语专业教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外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常规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师常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解决相应问题的弊端也较为明显。如果学校能够通过建立各类教学实践基地,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平常的课程教学体系当中,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譬如导游外语的导游口语课,通过与周边一些旅游景点建立联系,并根据景点的要求,每学期组织学生参与为期1-2周的外语解说实践,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具体指导,在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学习,分享心得体会,然后再回归到课堂教学加以改进。通过这样的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既有利于课程开发与产业需求相融合,又能把课堂与职场有效衔接起来,还能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平时所积累的实际工作经验,会更有利于学生在就业面试中树立自信心,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公共外语课对高职学生来讲是服务于就业和专业的基础,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公共外语课教学则应该充分体现其服务性的特点。高职学生生源组成结构复杂,外语基础参差不齐,且专业方向不同、就业岗位不同的学生对所学习的外语知识的着眼点就不尽相同。如果能够实现针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方向的外语,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不同方向的外语,不同目标的学生学习不同方向的外语的分层次、分专业、分目标的教学方式,会使因“职业和专业”施教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也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总结
通过适当增加外语专业实践课程的比例及教学模式、场所的变换,研究制定特色鲜明的公共外语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培养方案,推动双师型、双语教师的引进和选聘,加强职教外语教师职业化队伍建设,将更有利于优化高职外语教学效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黛琳,刘黛琳,杨文明,徐小贞,丁国声,郑仰成,牛健.高职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向:从依附到屹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4).
[2]伍碧鸽.关于“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高职外语 篇4
1 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1.1 制定规范的宏观教育政策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高职外语教育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国家要制定相应政策以保证高职外语教育的顺利开展和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真正提高。教育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外高职外语教育标准和我国高职外语教育的实际情况, 制订出我国高职外语教学标准, 并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确保其实施, 以促使高职外语教师的素质达到国家标准, 把提高高职外语教师素质问题纳入法制化和常规化轨道。
1.2 国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制定并完善激励机制, 以激发高职外语教师的工作热情, 分阶段、多层次、多渠道地提高高职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激励机制能有效地激发高职外语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 它是培养高素质外语教师的重要手段, 外语教育界对此已经达成了共识。激励机制包括:职称破格评定、评选外语学科带头人、评选国家和省市优秀外语教师、科研成果奖励以及各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方面, 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高职外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使其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教师专业意识, 以激励高职外语教师不断进步, 进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3 国家为外语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对外语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国家要尽可能多的为高职外语教师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 增加国内访问学者名额, 教育部门针对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教师组织寒暑假教学研讨会, 加强国内外高职外语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 使更多的高职外语教师有机会真实地运用所教授的语言以及体验这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以增加教师语言和文化素养。同时, 相关部门要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长期或短期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外语教学基本技能, 如听、说、读、写、译等, 也可以是教学理论指导, 诸如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知识。政府要求教师“通过反思专业发展和参与政府提供的广泛的教师继续教育计划, 保证自身专业的发展” (龚云霞, 2008) 。担任高职外语教师师资培训的各级、各类院校要高度重视高职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 探索高效率的培养方式, 最大化地整合课程资源, 使有限的投入产出较大的收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和指导措施, 保证高职外语教师培训的正常进行, 真正做到提高高职外语教师的整体素质。
2 学校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2.1 学校加大外语教师培养力度
周燕 (2002) 认为, “外语教师专业培训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除了依赖于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和指导方针, 各高职院校也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积极探索培养教师的有效措施和方法”。黄建滨和邵永真 (2001) 认为, “各级院校可以采取脱产学习、在岗进修、传帮带和教学研讨会等方式, 分批培训教师, 帮助他们获得更高的学位, 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因此, 学校人事部门在引进新教师方面要严格把关, 力争签约到最优秀的外语教师。聘请外语教育专家举办学术讲座, 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鼓励外语教师到其他知名高校进修和访学, 完善在职外语教师进修机制, 为高职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创造条件。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外语教学活动, 广泛开展公开课、优质课和观摩课等, 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另一方面, 高职外语教师本人也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研讨会, 加强与国外、外校教师和教学专家的交流, 善于从其他外语教师身上汲取优点和长处, 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加大外语师资培养力度, 对于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 乃至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都将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2.2 学校为外语教师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
学校要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使外语教师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步和发展。充分发挥学校民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 努力培养出基本功过硬、知识面广博、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外语教师队伍。只要学校形成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就能够激发外语教师的向上精神和创造性。只有学校为外语教师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 才能使外语教学质量和外语教师素质共同提高, 相得益彰。
2.3 学校为外语教师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学校各部门应积极为外语教师的课内、外教学活动提供必要支持, 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材料和其他教学辅助设施, 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教学系统。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学校要加强图书馆和阅览室建设, 增加外语图书数量, 为外语教师提供丰富的外语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学术刊物, 并且根据学校的财政情况适当建设电子图书馆, 配置好电子资料库, 以方便高职外语教师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
3 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作为新时代的高职外语教师, 仅凭现有的知识储备是难以应对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的。高职外语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自己首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 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知识体系和新的教育方法来实现教师素质的提高。
3.1 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提高首先在于教师自觉性的提高。高职外语教师应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要认真对待外语教学工作, 要有积极的职业取向, 热爱自己从事的高职外语教学工作, “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 更在育人, 要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融入英语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傅梦媛、魏福利、张俐华, 2006) 。要有强烈的自尊、自爱意识, 不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能采用新理念、新方法满足高职外语教学不断发展的需要,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 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 不断扩大知识面, 努力在各个方面得到不断完善。
3.2 养成学习外语理论知识的习惯
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因此, 外语教师要养成经常学习外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习惯, “外语教师应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 不仅要学会积累知识、扩充知识, 而且要学会消化知识、传授知识, 这就需要掌握教育、教学的各种技能” (马永辉、王立梅, 2005) 。高职外语教师除了要学习外国语言专业知识外, 还要学习外语教育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语言学知识, 不断提高外语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 真正实现教师的职业发展, 靠的是教师通过宏观层面的外语教育理论、教学理念的学习, 进行微观层面外语教学实践活动, 不断学习,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案例, 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陆忆松、邹为诚, 2008) 。
3.3 重视教学科研活动
高职外语教师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要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高职外语教师自己必须把科研放在重要位置上, 充分认识到科研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性。高职外语教师只有加强科研意识, 才能敏锐地发现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 科学地总结出成功的经验, 从而推广和改进外语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强烈的科研兴趣和意识, 然后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 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和相关的统计分析法。“学校要把培养英语教师科研素质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 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以及实施计划” (龚云霞, 2008) 。
3.4 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普及到高职院校。“教育信息的网络化, 教学装备的现代化, 教学方式的技术化, 这一切都使未来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也使教师教学工作的技术含量大幅增加” (马永辉、王立梅, 2005) 。高职外语教师必须适应教育技术的变革, 及时掌握现代化外语教育技术, 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4 结论
高职外语教育有着其特殊性和目的, 是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高低, 不仅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也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素质进行研究, 顺应了我国目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丰富了外语教师素质的理论内涵, 有助于职业教育部门正确把握高职外语教师的素质现状, 并采取措施和办法提升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肖德钧, 2011) 。
高职外语教师是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活动的主导, 是实施素质教育实践最重要的主体, 也是深化高职外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 高职外语教师应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同时, 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外语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大力支持外语教师队伍建设。只有国家、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共同努力, 才能确保高职外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才能确保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摘要:高职外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外语教育的成效。目前, 高职外语教师的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高职院校要为外语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外语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方面共同努力, 高职外语教师的素质必然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语教师,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傅梦媛, 魏福利, 张俐华.建构主义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1) .
[2]龚云霞.论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
[3]黄建滨, 邵永真.大学英语教学和教师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01 (6) .
[4]陆忆松, 邹为诚.教育叙事视角下的英语教师素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8 (3) .
[5]马永辉, 王立梅.建构主义下的外语教师素质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5 (6) .
外语学院“外语周”计划书 篇5
一、 活动目的:
外语是我们学院的特色之一,举办“外语周”既可增加同学们的锻炼机会,从而加强个人的外语知识,达到并体现我们学院特色的效果。“外语周”能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加同学们的兴趣。为了调动同学们对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所以我们举办此次“外语周”。从而,增加就业竞争力。
二、 活动时间:
6月1日至206月6日
三、 活动地点: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院内
四、 活动对象:
学院全体师生
五、 活动内容:
l 外语晨音:(2、3、4、5、6日分别由办公室、学习部、体育部、生活部、文娱部与公关部负责)
A:时间:6月2日至6日,早上7:00分
地点:图书馆门前(日语系)、旧教学楼门前(英语系和韩语班)
邀请各语种的外教带领大家早读,外语学院的`每个班级必须有10人以上参加。
B:时间:6月2日至6日,早上
通过广播站播放一些外文歌曲。
l 英语单词接龙:(生活部)
时间:6月2日,下午4:30分至5:30分
地点:旧教学楼门前草坪和图书馆门前
主办单位在指定地点摆设摊位。由工作人员给出指定单词,参赛队员根据所给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作为开头在限定时间内说出另一个单词(选手必须把单词正确拼写出来)。例如:apple―egg―gun―need…… 接错单词者出局,接得越多者胜出。
l 跳绳比赛:(体育部)
时间:6月2日,下午4:30分
地点:篮球场(网吧外面)
由个人自带绳子参赛,先分五个人一组比赛,在限定的时间内跳的次数最多者进入下一轮比赛。晋级到最后的3名选手胜出(分别为冠、亚、季军)。
l 外语讲座与交流:(公关部)
时间:6月3日,下午4:30分
地点:旧教学楼
邀请英、日、韩三种语言的授课老师在不同的教室同时开展外语学习讲座。
l “寻找外语密码”越野寻宝活动(全学生会)
时间:6月5日,下午4:30分至6:30分
地点:校园内
参与者只要在承办方提供的地图上找出三种语言的密码和钥匙,寻找装有宝物的箱子打开,就能获得奖品。
l 趣味短剧:(学习部)
时间:6月5日,晚上7:30分
地点:培训中心一楼
由同学们自发自编自演的外语趣味短剧,再进行表演,然后再由评委评选出前三名优秀作品。
l 休闲外语:(办公室)
时间:6月1日、6日,晚上7:00分
地点:旧教学楼108室
高职外语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6
【关键词】高职外语教学;情景教学;听说教学;新台阶
外语教学的目标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掌握外语,另一方面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情意以及进行信仰、观念、风俗、行为和社会习惯等文化教育,而高职外语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更要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基于此目的,下面谈谈我在高职外语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加强外语学习目的的认识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是其主要特征。这就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在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应该是:使学生明确外语学习的目的。大家都知道,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与世界接轨后,我国很多大公司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因此,学好外语有利于就业,这是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学生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会更加努力学习外语。
二、寓思想教育于高职外语教学之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外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积极挖掘,利用教材中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情意因素,有意识地运用到高职外语教学过程之中,而不是进行空洞的说教,是高职外语教学贯彻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如高职高专教材《实用英语教程》第一册中第三单元的课文“感恩雨”讲的是:在旱季最热的一天,一个名叫比利的小孩子用自己的小手捧水救树林里小鹿的故事。作为教师讲解此文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积极的、有意义的思想情意因素,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爱心、懂得保护动物、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好公民。
三、注重英语课外活动与课内学习相结合
中国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英语教学本质上是技能教学,需要大量的操练,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以外共同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如开设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广播等,收集英语小商标,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英语活动,如英语朗读比赛,英语会话表演赛、英语演讲赛,英语活动周(月)、英语夏令营、建立外国影视俱乐部等。优化学校外语学习环境,活跃校园生活,如可在教学楼、校园内主干道上、草坪上等公共场所设立一定数量的英语名言锦句牌,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精神鼓励,激励学生学好英语。在教学楼的报刊架内定期刊出《中国日报》、《21世纪英语报》等,让师生关注时事政治的英语表达方式,使学生逐步达到能全方位地进行英语交流的目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到那些需要英语人才的公司、企业中进行实际操练,增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兴趣,以此推动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
四、利用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就是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的语言知识。这种情景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英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创设情景进行教学的具体步骤可归结如下:理解—模仿—记忆—表演—读—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科学的发展,课堂教学得到了合理的安排。情景教学可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词汇和句型学习,对话及课文内容的学习,语法的学习等。众所周知,语法是英语教学中最乏味的,最难接受的。但是,只要教师使用灵活的方式,采用情景教学,也是可以化难为易,化乏味为有趣的。如学习现在完成时态学生可以通过开门开窗,擦黑板等动作创造情景进行意义和交际性操练。学生边做动作边学习说英语:“I am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I have cleaned the blackboard. The blackboard is cleaned”.通过举几个类似的例子,使学生归纳总结出现在完成时态是由have(has)+pp构成。通过此法教学既激发了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又使获得的知识更深刻、更持久。对于对话及课文的学习可采用模拟情景,分角色扮演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充实,从而促进了英语水平的提高。
五、高职外语教学更注重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为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学校可根据教学计划不同而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口语教学,其一就是开设听说课,改变以往“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局面。开设听说课,首先要认真筛选教材,选好了教材也不能照本宣科,应有针对性、选择性地挑选教学内容,“创设听说环境”,设计相关的“口语活动”,尤其重视师生的口语交互活动,教师经常主动与学生进行英语对话,谈心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同学用英语与我交流,一开始他们都害怕说英语,怕出错,怕被笑话,见此现象,我就跟同学们讲《疯狂英语》中李阳老师是怎样学习英语的,李阳老师是怎样从英语连续补考到通过不懈努力成长为全球最著名的英语老师和演说家,并且让同学们还记住李阳老师的一句经典话语:“I enjoy losing face!(我热爱丢脸!)”。这句话告诉广大英语学习者,要学好一门语言需要胆子大、“厚脸皮”、“不怕丑”,因为要学好英语操练得越多就学得越快,说得越好。以前同学们怕开口说英语,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开始乐于用英语交流,由最初只会回答我的英语问题到现在主动找话题来与我交流,甚至有的同学能站到讲台上面对大家流利地说英语十几分钟,这真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觉得努力有了成效真是很高兴、很欣慰,真心希望有更多的英语教师能主动找话题与同学们进行英语交流,让英语交流没有课堂界限,给同学们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更多的英语实践机会,从根本上打破“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局面,使高职英语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黄理平.国外外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廖世翘.实用英语教程1.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刘海量,于万锁.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高职生外语写作焦虑研究及其克服 篇7
一、研究设计及结果
1.高职生外语写作焦虑描述。笔者对96名高职学生研究发现学生们都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外语写作焦虑。焦虑最高值达123, 最低值为42。写作焦虑总分的平均值为72.26。这与我国现行的外语写作教学方法相关。我国目前主要看中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结果而不是实际真正的写作能力。因此, 学生们常常学习和背诵英文短语和短句, 而不会把这些短语和短句实际运用到一个段落或者一篇文章当中。
2.外语写作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本文作者将英语四级作文成绩作为学生学业水平的代表。
如表1所示, 外语写作焦虑与学生成绩呈显著的负相关。学生焦虑值越高, 写作成绩越差 (p值=.000, p<0.05) 。低焦虑组学生写作成绩明显高于高焦虑组, 即焦虑感越强烈的学生外语写作成绩往往越低。这一结果与许多国内外实证研究结果一致。郑定明 (2005) [2]调查了写作焦虑对大学生写作成绩的影响。他发现, 大学生在英语作文时普遍感到高度焦虑, 低焦虑者的作文得分和流畅性都比高焦虑者要高。
**显著水准为0.05时 (双尾) , 相关显著。
3.不同性别的学生写作焦虑水平存在差异
如表2所示, 高职院学生男女生之间的焦虑水平差异通过T检验检测, 不同性别的学生焦虑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女生的英语写作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男生 (t=2.671, p=.009<0.05) 。这一结果和张芳 (2009) [3]的研究调查相一致, 他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焦虑水平上男女生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
三、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高职学生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外语写作焦虑;高职学生的焦虑水平与外语写作成绩呈显著的负相关。写作焦虑水平程度越高, 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越低。在外语写作过程中, 女生经历着比男生更多的紧张焦虑。因此, 外语教师要重视女生的心理焦虑情感, 给予适当情感引导和辅导, 帮助学生克服焦虑。
焦虑情感贯穿高职生英语写作过程的始终, 作者针对如何降低外语写作焦虑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 外语写作教师可以采取整合读写的方法。这种将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 把语篇结构的分析、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 使阅读写作成为一个相得益彰的统一体, 达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目的。例如让学生阅读完一篇范文, 布置学生写一篇读书报告或者摘要, 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该篇范文的理解程度, 也锻炼了写作技能;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时的积极情感, 调动学生的写作潜力, 更能使写作成为一种表达思想的自然愿望, 从而有利于消除学习者的写作焦虑。
第二, 采取合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同伴互评、然后小组互评、最后上交给教师选取优秀范文讲解。这样的写作评价方式能够帮助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气氛, 减轻学生焦虑感, 使得学生在彼此合作相互帮助的自然的环境下降低学习焦虑。此外, 外语教师还可以尽可能的借用网络多媒体电脑的帮助。例如利用现在的一些基于语料库建立起来的写作网站, 可以作为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的全新尝试, 这对降低学生写作焦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而言之, 焦虑这一情感因素贯穿外语写作的始终并且对高职生外语写作产生消极影响。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高职学生外语写作焦虑, 高职英语教师努力消除教学中的情感障碍, 帮助学生提高外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2]郑定明.写作焦虑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J].三峡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高职外语 篇8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教育交流日益频繁, 对各国教育部门和相关院校公共外语教学进行对比衡量, 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存在单一呆板、陈旧滞后等问题。很多高职院校打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招牌, 一味强调专业课的学习, 将公共外语的课时一减再减。而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目的性很强, 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就业, 很多学生认为以后的工作根本用不上外语, 尤其是原本对外语没有兴趣、基础比较差的同学, 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外语教材单一, 缺乏实用性, 难易度不适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障碍。
目前, 高职院校大多还沿袭以往“填鸭式”的外语教学方法, 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同时, 由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外语基础普遍较差, 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影响了教学效果。近年来,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很多教师对外语课程教学作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如很多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方式, 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 很少能够真正把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教学改革往往流于形式, 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致使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提出改革方案, 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设置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外语课程, 改革教学内容, 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很多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基本参照本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组织教学。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满足社会需求, 应进行课程改革, 选择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真实水平的教材,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并建立真正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高职外语课程应按照就业岗位来设置, 把课程设为岗位课程, 通过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分析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构建课程的能力体系, 即确定课程要与学生工作能力相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就业岗位能力分析, 只有确定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工作能力后才能明确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过程中的定位。例如, 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是建筑企业材料员、工程预算员、导游等, 这些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包括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交际礼仪能力和专业工作能力、电话沟通能力、外事接待能力、谈判能力等。根据以上能力分析来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
整体教学设计遵循六个原则: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高职院校外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项目为载体, 以任务来驱动, 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作中应具备的职业技能, 一个职业技能是一个模块, 加上课程介绍共7个模块, 模块下的项目是学生要完成的实践项目。课程总学时设定为90学时, 两个学期。这些项目语言点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可能接触到的实际工作, 使学生尽早熟悉这类岗位的工作流程, 达到岗位工作所需的各项能力 (见表1) 。
三、以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改革
外语是一门语言工具, 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不同, 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要从根本上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就必须改变以往本末倒置的思维方法, 将“灌输式”的理论性教学转为实践性强的“自主性”教学。在外语教学中, 只有构建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需要加以引导为辅的课堂“自主”教学模式, 才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 充分发展潜能。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 许多因素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 如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学习策略等, 因此, 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提供合适的语言输入, 讲授外语学习策略, 创设良好课堂环境,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提供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机会, 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提供指导。
为达到教学总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需求、兴趣和爱好等确定不同时期、不同难度的具体教学目标, 选择丰富的和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组织多彩的课堂活动, 运用差别教学评价体系等,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外语学习上都有所收获。教师的“教”必须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 必须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以满足高职院校外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总之, 在实施自主教学的过程中, 宗旨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课本让学生自学, 问题让学生提出, 疑难让学生讨论, 结论让学生归纳。使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教师要加强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转变教学观念, 善于结合教学内容, 真正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中存在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内容等单一呆板、陈旧滞后, 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改革流于形式等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提出改革方案, 提出设定岗位课程, 设计能力训练项目, 采用“自主”教学模式, 运用差别教学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 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蔡克勇.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 1998 (1) .
[2]谭明富.主题性教育以及现实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9) .
[3]史东根.主体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翻译在高职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9
一、翻译简述
目前,对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有两种不同界定,一种被称为教学翻译或学校翻译,是指在外语教学中用于辅助教学而进行的翻译教学,主要目的是学习外语;另一种称之为翻译教学,它是专为培养专业翻译人才而设置的专业课程或采用的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根据上述两种理解,笔者对本文中所研究的“翻译”进行界定,将本文研究的“翻译”归属为教学翻译,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通过目的语与母语对比,强化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更好理解和掌握外语。
二、翻译在高职外语教学中作用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职外语教学具有自己的特征,最突出的便是:高职外语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实用外语知识和技能。而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高职外语教学的有效手段,非但不应该被排除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被充分运用。
从外语教学语言整体观出发,“译”的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翻译的认知功能,二是翻译的检测功能。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在谈及翻译功能时说道,翻译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那就是证明外语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程度。翻译在宏观上具有上述两种功能,具体细化,翻译可以促进学习和掌握词汇,剖析语句结构和语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等能力。
三、翻译在高职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翻译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英汉中词语意义并非完全对等的,英语意义有抽象和具体之分,但汉语没有,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这种差异只有通过翻译才能深刻体会。英语有些词汇在发展过程中意思发生了转移和变化。教师在讲解时,只有翻译过来,学生才能理解词语在语句中真实的含义。正如克拉申所言,“理解语言的关键不是从语言开始,而是从语境开始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需要融入词汇所在语境包含的文化内涵,通过翻译对比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
(二)翻译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英语中常用物称表达法,而汉语常用人称表达法,这往往造成英语句子中的主语或定语在汉语句子中的位置发生变化。不过,利用翻译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英语句子结构,培养学习英语的语感以及获得汉译英的相关技巧。在语法教学中,将翻译与其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语法知识,而且相关的翻译技巧也可以学到,可谓一举两得。英语与汉语的语法方面还有其他很多差异,如汉语造句中很少使用形式连接手段,而英语则经常使用;英语中的动词形态有人称、数、时态和语态变化,但汉语中却没有。利用翻译手段对比两者差异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三)翻译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借助翻译,并非是教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翻译成汉语,而是教学生借助翻译加深对原文的理解。阅读面对的虽然是语篇,但是最基本的元素是词汇和句子,翻译词汇和句子的功效对于阅读也同样有效。英语阅读理解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型的阅读材料,一般采用“一般特殊型”思维模式,用先概括后举例或先整体后局部分析的表现形式来体现语段布局。阅读教学中采用翻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结构,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翻译练习中,可以对原文由表及里的理解,真实体会出原文深刻的内涵和意义。因此,阅读教学中,翻译不失为一种实践功能较好的手段。
(四)写作教学中翻译的应用策略
在写作教学中,很多外语教学工作者认为,写作是要体现外语的特点和风格,而母语的运用会影响到写作的效果。实际不然。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习者来说,看到写作要求就能写出文章,但是对于写作基础不扎实或对写作不熟练的学习者来说,母语的介入并非是件坏事。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写作要求,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挖掘“写点”。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手写各段。最后,教师帮助学生将写好的语段构成一个整体,注意调整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最终,三段式的英语小文章就出来了。可见,翻译在写作教学中也是有其重要作用的。不过,翻译在高职外语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师教授与学生实际行动结合的原则,学生必须通过实践练习才能体会翻译在外语学习中的优势。
四、结束语
在外语教学中,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学习者总是在无意或有意中把外语翻译成母语,而这个过程,仿佛是“自然”的,也是学习者尤其喜欢的学习策略。翻译在外语教学中不是一种过时方法,相反,它在促进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和智能型人才方面有一定作用。因此,翻译在高职外语教学中应该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13.
[2]Nida,Eugene 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E.J. B,1969,4.
[3]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78-80.
[4]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7.
[5]郭纯洁,刘芳.外语写作中母语影响的动态研究[J].现代外语, 1997(6).
高职外语 篇10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一个人的动机总是同他满足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的,一般认为,这些需要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前进的动力,而且制约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能够清楚解释人为什么而学习,达到学习目标和付出努力的程度。这种学习动机是与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需求紧密相关的。
(一)尊重的需要
这种需要又可分为外部尊重和自我尊重。外部尊重是指学生希望自己的外语能力和学习外语的过程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希望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就获得别人的高度评价与羡慕。内部尊重是指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在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会由内而外产生高度的自信并对外语学习产生自发欲望,这种自信与欲望会因学习成绩的不断取得而增强,总之,学生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学习的用处和价值。
(二)认知的需要
认知需要是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这种需要会使学生感觉学习外语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致使他们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通过认知需要概念,我们可以把学生那些已经明显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志向、信念和注意力(包括好奇心)统一起来,形成层次更加分明的“动机”作用力体系。
(三)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学生把讲学习外语和从事外语相关的工作当成自己毕生努力的目标,只有实现这种目标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学生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人物的需求。但高职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很少设置如此高的需求。
二、高职学生外语学习现状
高职学生学习外语是基于不同需求,这些需求就是他们激发学习欲望和努力程度的动机。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缺少中小学时学习外语的客观强制性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在促使完成外语学习的动力往往很有限,很多学生遇难而退,或采取逃避策略,尽管外语水平离熟练掌握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但学生会基本满足于阶段目标的实现,学习动力也在逐渐减退。这种动力减退是与学生自己内部需求意识模糊与外部环境共同制约的结果。
三、阻碍高职学生外语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一)高职学生缺乏学习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所谓学习目标管理,就是要求学生确定目标并以目标来带动学习的方法。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感觉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对学习目的一片茫然,他们不懂为什么而学,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或者被迫而学,或者为了学校或教师布置的目标而学,长期来说很难产生持续的主动行为动机,还容易产生自卑和逆反的情绪和个性倾向。而另一方面,很多高职学生即使知道学习外语目标及成功的途径,但他们缺乏获得成功的毅力,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就会丧失信心。
(二)“粗暴”教学方式忽略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所需
高职院校很多教师的外语教学只满足于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目标,缺乏教学改革的主动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活动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跟读训练与单向教授,忽略了学生个体因素差异对外语学习的不同需求,这些个体因素包括:外语基础、学习能力、认知方式、性格特征、学习策略、动机等。基础好的学生认为难度小,不屑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认为难度大,不易学习;有目标的学生认为与目标不符,不会学习,无目标的学生认为与己无关,放弃学习……,这种粗暴的教学方式严重伤害了学生主观认知的积极性。
(三)依赖心理阻碍学生自我需求发展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比较依赖教师面授,习惯由教师来布置学习任务,习惯由老师来控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主和选择,很多高职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根本不懂得自己去主动学习外语,还是等着老师布置学习内容,这些学生还习惯于初高中时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老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一旦没有教师下达的教学任务他们自己就不知从何学起,不知道怎样学,自己更不会主动去学习。面对大学课堂上教师组织的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很多学生只是依附同学设计的答案,通过浏览记忆来应付老师。
(四)习惯性自我否定湮没学生学习激情
阶段目标的失败对学生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消极、逃避、自我否定等。高职学生经过了十几年的外语学习,外语水平离他们自己期许的目标相差甚远,让他们形成固定思维模式:我不是学习外语的材料。还有些高职学生由于在高考中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大学中的各种外语过级考试又屡遭失利,逐渐对外语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时间一长,他们会对自己的外语学习能力产生习惯性否定心理,他们甚至不会考虑尝试,外语课上高挂“免战牌”就变为常态。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和自卑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外语难于启齿,害怕丢脸,拒绝在公众面前交流,这也是一种习惯性心理障碍。
四、满足学生外语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学家司考沃认为,“语言学习应是激发式和发现式的学习活动”,而有人形容现今国内的教育为冰冷的生产线,学生是被模块化的生产品,且时常被测试产品质量(考试),这种模块教育方式是大学外语教学必须改革的。这种改革就是要将教师“教”导学生的模式转为学生“学”习的历程,重视学生学习体验与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有趣、易懂、易接受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学习。应改变以前的单向授受关系,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突出学生有个性的学习, 倡导导入型学习、自主型学习、合作型学习、探究型学习、任务型学习,使学习更具有实践性和参与性。另外,计算机多媒体、Internet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运用,极大丰富了教学手段,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习者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外语视、听、说资料,使知识的获得更加直观,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己操练,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二)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尊重学生学习所获
传统的外语教学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学生内心的感受、态度几乎很少顾及,很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感情。因此,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认识发展,同时要看到学生个体是会思考、有感情、能活动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有机体。另外,应当明确,学生的学习如果不带有情感色彩,那它就是空虚、无意义的学习,是失去人性化的学习,人本主义思想大师布鲁纳称其为现代教育的悲剧。因此强调情感在外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情感受到别人的重视和关注。当学生受到肯定和赞扬时,他的自信和主动性就会得到巨大的膨胀, 他的外语表达欲望也会得到很大的增强。所以,我们要接纳他们的错误和不足,多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一句“Well done!”和“Excellent!”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无穷的。
(三)改变教学风格,满足年轻学生的“欣赏”需求
从大学生的视角来看,任何教师的教学风格都可以用个性、作风和教法三个角度来刻画与描述。教师热情、开朗、平易近人、关心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互动以及声音洪亮、幽默、富有亲和力等方面的特征对学生是一种吸引;教师对教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以及对于课堂上学生的违纪现象等不良行为严格管理能够为教师赢得更多尊重;教师对授课方法、技巧的处理、选择得当,讲课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适中,讲课效果较好,广受学生欢迎。以上这些就是因为他们的教学风格适合学生自身的需求和特点,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结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基本素质,导致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等教学行为有着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使之适应于学生。
(四)调查学生基础需求,按需分层教学
因为学生学习外语的需求不同,因此在外语教学的开始阶段即作一个大概动机的调查,即学习者需求分析,它需要教师与学习者的共同参与,确立一个适应需求的标准,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实施分层教学,进行个性化教育。分层教学应着眼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的“尖子生”。在外语教学中应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不同信息输入渠道,培养全体学生成就感,使每位学生在自己的“适应区”得到充分发展。
五、结语
学习动机是影响高职学生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外语教师不仅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自身条件和个性的差异,更要了解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需求,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和内部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使学生从学习外语的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主动的按照自己的需要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
摘要:对外语学习的不同心理需要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原因和动力。部分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忽略了学生外语学习的心理需要, 阻碍了学生学习外语动机的形成, 因此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要了解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需求, 采用有效教学策略,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力。
关键词:高职,外语学习动机,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 马斯洛, 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 (第三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魏玉燕.自主外语学习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胡春洞.外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4]刘润清.论大学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邵红万.试析高职外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0.
高职外语 篇11
【关键词】动机激发;口译学习;高职外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How to Foster and Maintain Vocational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Interpretation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Business Interpreting Program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Abstract】In order to bring the effect of national quality course into its full play, this article makes a case study of Business Interpreting Program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and points out that English-majors’ interpreta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can be fostered and maintained by situational question creation,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ff, working plus learning course design, interpreting contests and certification.
【Ke ywords】: Motivation Fostering; Interpretation Learning; Vocational English; Shenzhen Polytechnic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95-03
1 前言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教育部于2000年组织专家修订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口译课确定为本科英语专业的必修技能课之一,明确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任务[1]。口译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也引起了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的关注,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将口译课程纳入常规外语教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徐小贞教授就是高职口译教学的先行者。早在2004年,她便分别在该校商务英语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中开设了《商务现场口译》和《外事英语口译》课程,填补了在国内高职院校口译课程的空白。如今,《商务现场口译》已经发展成为该校国家高水平示范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并荣获教育部颁发的2006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成为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商务现场口译》的成功在我国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界引发了一股口译热,不少高职院校纷纷选派专业老师和学生前来学习和交流,争先恐后地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口译课程,并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口译课程组编写的《商务现场口译》作为指定教材[2]。事实证明,口译课程的开设有效地增强了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英语综合技能。为了发挥国家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效应,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商务现场口译》为例,从创设问题情境,组建专业师资,设计“工学结合”特色课堂,形成“以赛促学”和“课证一体”教学机制等方面探讨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口译学习动机的机激发与保持。
2 口译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根据美国学者凯勒(Keller)的ARCS动机模型,为了激发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一项学习或工作任务的注意(Attention);再使他理解完成这项任务与他密切相关(Relevance);接着要使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从而产生信心(Confidence);最后让他体验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感到满意(Satisfaction)[3]。ARCS动机模型对于高职外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或工作任务注意的过程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过程。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他们便会有兴趣去注意所学的内容,主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方法。问题情境能引出学生的好奇点,引起他们的疑惑、惊讶,从而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此,无论是在开展口译技能训练还是在进行口译项目模拟都可以从创设问题情景出发,通过设计一些跟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比如,在第一堂口译概述课上,不妨从设立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入手:21世纪第一紧缺人才是哪个行业?为什么口译被称为4 Nices 职业?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上网浏览相关口译网站,了解目前国内的口译市场,让他们知道在21世纪中国紧缺人才排行榜上,同声传译位列榜首,口译是高薪、自由、高贵的“金领”职业,口译员能享用美味佳肴,结交达官显耀,参观风景名胜,赚取丰厚报酬(即nice food to eat;nice people to meet;nice places to visit;nice money to make)[4]。这样,学生对口译员的工作和生活便会产生好奇心,梦想自己成为口译员。学习动机就自然被激发出来了。
2.2 组建专业师资,树立学习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行是每一个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Comenius)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5]大量的观察、调查研究证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当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以老师为偶像,当学生崇拜起老师时,那么学习动机自然就产生了。对于口译这样一门充满挑战、职业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言,面对语言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自主性不强的高职学生,专业师资的指导和帮助是学生学习动机得以激发和保持的关键。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徐小贞教授深知教师的榜样作用,因此在创立口译课程之初便组建了一支高水平专业口译教学团队。他们个个都是科班出身,毕业于国内重点高校,有国外学习或进修经历,获得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既有扎实的口译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口译实战经验,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这样一支教学队伍既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解决策略,又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口译示范,使其深深感受到口译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中国大部分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一旦学生认可了老师,学生的信心也会大大增加。当老师充分赢取了学生的崇拜和信任后,学习动机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事实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现场口译》的主讲教师个个都拥有一大批学生“粉丝”。口译课成了该专业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2.3 设计特色课堂,模拟工作情景
除了专业的师资外,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别具一格的教学组织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需要学习的内驱力和能够学好的心理暗示。科学的课程设置和独特的课堂设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唤起求知欲,能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6]。因此,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在设置一门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具体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课任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科学合理又别具一格地设计课堂。
基于以上关于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的认识,依照口译训练的技能性、实践性以及阶段性原则,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商务现场口译》课程组将工学结合、多元评估、项目教学等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入口译训练,创立了包括“3P”口译课程设计模式、“3P”口译技能训练模式、“3P”口译项目实训模式、“3P”口译顶岗实习模式在内的“3P”系列口译训练模式[7]。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依据口译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借助仿真的商务口译实训中心和科学的评估体系,结合真实的商务口译工作岗位,模拟常见的商务口译工作情景,让学生参与体验口译实践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亲自参与和完成一项口译任务,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从而体验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无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顺利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后,他们会期待下一个任务,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2.4 “以赛促学”,成就激发动机
成就动机是学习动机的核心组成部分。美国学者麦克利兰(McClelland)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除了通过项目模拟体验激发学生成就动机外,竞赛也是激发学生成就动机的有效手段。关于学习竞赛的作用问题,国外许多心理学家都进行了竞赛组和无竞赛组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成绩有积极作用。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成就动机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事实上,全国各院校已经充分认识竞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和“以赛促训”已经形成一种教学机制。五年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启动了学生“培优计划”,组建专业的学生竞赛指导团队,探索科学的竞赛人才选拔方法,建立系统的竞赛项目参与网络,制定合理的师生竞赛激励机制,开发特色的高职外语竞赛项目。其中就包括口译竞赛项目。学院每年定期举办商务口译大赛,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全市翻译形象大使大赛、全省英语综合技能大赛、全国口译大赛和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口译竞赛不但为学院赢得了荣誉,也激发了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积极性,浓郁了整个学院的外语学习氛围。
2.5 “课证一体”,证书激发动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总则第八条,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8]。根据这一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完成规定的学分课程学习外,还必须获得与所学专业配套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双证”的同学方可毕业。因此,获取证书构成了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获取证书不仅是证书持有者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高职学生毕业前必须跨越的一道坎。根据国内学者对高校学生对外语学习动机的调查,80%的学生有证书动机[9]。职业资格证书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学生发展个性、感受自身价值和社会认可的重要前提。证书的导向性引导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进取,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目标[10]。
当学生认识到证书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后,学习动机自然就激发出来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将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CATTI)和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纳入该专业学生毕业资格证书体系中[11],并在《商务现场口译》教学和测试中采用这两项证书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形成“课证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这无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口译学习积极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CATTI口译证书以及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NAETI口译证书显然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该类证书获得者不但可以顺利毕业,而且还能作为跨入翻译职场的敲门砖。为了获得翻译证书,每年都有不少学生主动地进行针对性训练。有的学生甚至还投入重金报名参加各种口译培训班。这是口译学习动机得以激发和保持的最好证明。
3 结语
口译是一门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职业。口译行业虽然被称为是日进斗金的“金饭碗”,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译员却并非易事,非下苦工夫不可。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克服重重困难。国内很多学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没有选择坚持到底,而是知难而退,中途放弃。这也是造成我国口译人才紧缺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职学生外语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在口译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因为困难而放弃。因此,在高职口译人才培养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以及口译员的职业要求,开动脑筋,采取适当的措施去激发并保持学员的学习动机,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产生源源不断的强烈学习愿望。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00
[2] 赵敏懿,刘建珠 主编. 商务现场口译[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 张祖忻. 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J]. 开放教育研究,2003(2):9
[4] 李健. 高级口译员李健北大演讲,http://bbs.kouyi.org/thread-143-1-1.html,2008
[5] 陆军.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J]. http://lj2000010.eduol.cn
[6] 曹钦琦,李凤萍. 动机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任务设计的启示[J].钦州学院学报,2008(2)
[7] 刘建珠. 基于工学结合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09(11):13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6
[9] 谭云杰. 外语学习的证书动机及相应的教学策略[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4):69
[10]付俭.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J].安顺师专学报,2002(2):45
高职外语 篇1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已有20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为了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质量,外语教师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把转变工作作风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优质的高职外语教学氛围。
客观分析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特点,是转变工作作风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确保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实用性课题。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差异特征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之处。有些差异特点有助于形成个性化外语教学方式,助推“双师型”内涵建设;有些差异行为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高职外语教学质量。
扬长避短,利用有益的差异特点,减少不利的差异行为,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前提。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创新教学思路,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差异现象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人的手指一样,有的长,有的短。长的手指发挥长的作用,短的手指发挥短的作用。如果一只手的手指一样长短,也不一定会那么协调。高职院校外语教师队伍犹如人的手指,大部分教师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为全面发展的教学技能,能发挥积极的教学作用;少数教师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和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技能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产生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行为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原因与教学条件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在理想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中,许多教师会有优秀的工作成绩;在不理想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中,部分教师往往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才能。有些原因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态度有密切联系,部分原因与个性发挥和教学管理有一定关系。如果教师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就能正常发挥个性特长,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专业基础不佳,他们就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行为差异是主观因素的客观反映,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 具体对待。我们有必要随时随地注意分析和利用差异行为现象。 例如,2012年1月,在批阅实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写作项目时,来自江苏省不同高职院校36位外语教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行为特征,为分析情况提供了相应的启示。(1)试阅试卷的差异情况:在试阅第一份试卷时,1位教师判定5分,占总人数的2.78%;4位教师判定6分,占总人数的11.11%;11位教师判定7分,占总人数的30.56%;10位教师判定8分,占总人数的27.77%;9位教师判定9分,占总人数的25%;1位教师判定10分,占总人数的2.78%。(2)阅卷总工作量差异情况:3位教师阅卷总量达105本(每本30份),占总人数的8.33%;6位教师阅卷总量达101本,占总人数的16.67%;9位教师阅卷总量达91本, 占总人数的25%;12位教师阅卷总量达87本,占总人数的33.33%;5位教师阅卷总量达86本,占总人数的13.89%;1位教师阅卷总量达85本,占总人数的2.78%。(3)阅卷误差率差异情况:6位教师的阅卷误差率低于10%,占总人数的16.67%;18位教师的阅卷误差率低于13.3%,占总人数的50%;8位教师的阅卷误差率为16.6%,占总人数的22.22%;4位教师的阅卷误差率为20%,占总人数的11.11%。
我们从这些数据中发现,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客观上存在着差异行为现象,一些差异行为与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工作态度、 工作环境均有关联。如果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有高度的责任心, 他们就会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教学质量;如果教师缺乏工作责任感和科学的方式方法,他们就会消极应付,有量无质,有质无量,不利于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整体工作水平。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差异特点的有利方面,减少和消除差异特点的不利因素,提高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质量。
三、主要益处
在有差异的地方,在有差异的时候,人们就会不知不觉地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对比分析。差异特点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有时很难辨别利害。如果差异特点有利于转变教师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水平,它就是有益的;如果差异特点不利于转变教师的工作作风,不利于营造健康的教学研究氛围, 它就是有害的;如果既不产生明显有益的效果,又不严重危害他人的利益,它就是中性的差异特点。
合理对比分析差异特点能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工作水平上新台阶;不合理的对比容易产生嫉妒、失落,不利于团结、和谐、稳定。总体来说,差异特点的利大于弊,因为有差异就有差距,有差距就有“比、学、赶、帮、超”的空间。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合理对比分析相互之间的差异特点可以营造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工作氛围。根据例举的阅卷情况, 主要的差异特点显示,有些教师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工作要求,误差率小,效果较为理想。少数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和落实工作要求,误差率较大,工作能力较差。如果能合理地对比分析这种差异特点,教师们就会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优秀的教师可以发挥传、帮、带作用,把好的工作方法传授给其他教师,帮助落后的教师提高工作责任感和教学研究能力,减少误差率和低效率现象。 工作能力欠佳的教师能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分析误差率较大、业务水平不理想的原因,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虚心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缩小差距,迎头赶上,提高工作质量。这样的差异特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工作能力,具有明显的益处。
合理对比分析差异特点还有助于产生个性化的外语教学方法。个性化不是所谓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以个人私利为基点,一切为了个人的利益,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不顾一切。个性化是以适合个人健康发展为基调,主张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设计有利于个人特色发展的工作模式。个性化的高职外语教学方法,就是要以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人格发展为主线,设计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外语教学方式方法。
由于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高职院校学生对外语学习的需求不完全相同,大多数学生希望掌握适应工作岗位的外语知识和技能,他们的学习动机多样而实用。外语教师应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设计有差异特点的、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如教师为导游专业的学生设计适合国内导游、国外导游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为计算机、商贸、机械、建设等专业设计适合各种专业、有差异特点的个性化教学项目。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要以教学改革思路为前提,将原来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提升外语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相应的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社会工作能力,实现“双师”素质、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
四、部分弊端
差异特点既有益处,又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只分析它的益处,不认识它的弊端,往往会影响人们的视野。只有真正理解差异特点的不利之处,才能帮助人们思索相应的对策,明确缓解矛盾的工作方向。
差异特点的弊端有重、有轻,认清弊端的主要方面,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部分外语教师的差异特征主要影响了学生们充分享受优质的、均衡发展高职外语教学资源的权利,影响了他们自主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教育均衡发展原本是指国家义务教育改革的方向性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公平、振兴中华的内涵要素和重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工作理应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延伸性项目,充分体现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
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对优质的教学服务,但客观地讲,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侧重传统教学方式,像封建家长那样主宰教学诸个环节,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想法,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不给学生有发挥自我特长的空间。少数教师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顾此失彼,不注意有效地处理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语言技能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不注意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缺乏进取和创新意识。
如果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差异趋势不断发展,优秀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落后教师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惰性、依赖性,不思进取。优秀教师在受到学生欢迎的同时,各自的工作量可能会与日俱增,这样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落后教师往往不受学生的欢迎,工作量相对减少,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
缩小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差异趋势,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是确保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高职院校要把帮助部分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 提升教学研究水平,作为外语教学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外语教师必须正确把握中国特色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规律,创新思路,努力实现为高职院校学生提高供优质、均衡外语教学服务的工作目标。
扬长避短,减少不利的差异行为,是缓解差异特点负面影响的实用方法。高职院校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外语教学讲堂”、“外语教学竞赛”、“外语教学工作室”、“社会服务”等活动,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示范作用,让他们介绍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帮助有差距的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理解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不同类型的说课、教学讲堂、实用工作项目等形式,教师可以合理对比不同教学方法的利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要在社会实践中发挥有益的、有个性的差异特点。社会是教师的最佳培训机构,只要进入社会这所大学校,教师的差异特点才会真正有用武之地,才能有效提高“双师” 素质。高职院校可利用外语教师的差异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派人员,以小组、教研室、教研服务团队等形式,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了解生产技术、产品用途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因地制宜地帮助企事业单位制作、更新英语网页,翻译部分产品说明,收集与外语教学相关的第一手实用型资料,丰富个性化教学资源和教学研究内容。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高职外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和社会素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均衡发展。
五、结束语
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差异,差异是人类创新和发展的基础。 有差异就有“比、学、赶、帮、超”的空间。如果没有差异,社会也许就不会快速进步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差异特点逐步显现,社会经济总体好转。合理对比分析差异特点能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工作水平上新台阶。
随着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外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差异特点的利弊关系,鼓励先进,督促后进。优秀教师具有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他们是教学研究的先驱者。少数落后的、底端型外语教师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工作意识,如不能及时迎头赶上,就很难有效地提升高职外语教学质量,很难有效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就会直接影响高职教育事业均衡、持续、 健康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提高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质量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对比分析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之间的差异特点,有助于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助于促进教师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有助于营造个性化的高职外语教学环境,为社会提供优质、均衡发展的高职外语教学资源。
摘要: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差异特点有助于形成个性化外语教学方式,加强“双师型”内涵建设;有些差异行为可能会影响高职外语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应扬长避短,利用有益的差异特点,减少不利的差异行为,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