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语

2024-09-21

公共外语(精选12篇)

公共外语 篇1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集宁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非英语专业学生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英语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 找出影响学生英语成绩的有效策略, 以期提高师生对学习策略的意识和培训。

关键词:公共外语,英语成绩,学习策略

一、引言

我国许多学者像文秋芳, 王立非等对英语学习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证实了正确有效地使用英语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随后的研究有涉及到学习成功者和不成功者学习策略的比较, 得出了值得借鉴的结论。本文也试图通过研究集宁师范学院公共英语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情况, 为以后公共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二、调查研究

(一) 调查对象。参加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随机选取的集宁师范学院2012级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共150人, 按学生2013年上半年期末成绩分组, 成绩大于等于60分低于80分的为低分组, 共75人, 成绩大于等于80分低于等于100分的为高分组, 共75人。

(二) 调查工具和目的。本文采用的问卷调查卷是Oxford (1990) 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 (SILL) 。该量表涉及到6类语言学习策略, 它们是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 记忆策略, 情感策略, 社交策略和补偿策略。本文旨在研究公共英语专业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大体状况;学习策略对英语成绩是否有影响;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区别等问题。

(三)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问卷是由老师在课堂上发下去, 解释清楚各项答题要求之后让学生进行作答, 答完之后全部收回。收回的试卷当中有5份无效试卷, 都来自低分组学生的试卷, 所以低分组受试学生变成70人。在此之后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 (SPSS 16.0 for windows) 对数据进行分析, 统计出各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不同组的策略使用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经过对数据的统计, 整理结果如下:

对于记忆策略, 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平均值分别是3.1185和2.9603, 独立样本P值分别是0.007和0.008。对于认知策略, 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平均值分别是2.9905和2.8224, 独立样本P值都是0.006。对于补偿策略, 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平均值分别是2.9844和2.9381, 独立样本P值分别是0.416和0.413。对于元认知策略, 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平均值分别是3.3304和3.0397, 独立样本P值都是0.001。对于情感策略, 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平均值分别是3.1185和2.9603, 独立样本P值分别是0.016和0.015。对于社交策略, 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平均值分别是3.0778和2.7357, 独立样本P值都是0.000。对于期末成绩, 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平均值分别是88.3733和68.4143, 独立样本P值都是0.000。

三、数据分析

可以看出所有受试的每个策略平均值大体范围都在2.5~3.4之间, 根据Oxford (1990) 问卷规定:在这个范围内表示策略使用频率为“使用情况一般”, 说明集宁师范学院公共英语专业学生不管是高分组还是低分组, 在使用学习策略时总体上水平都不高, 对于学习策略的使用意识不是很强。

从策略平均值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 高分组比低分组在六大策略使用频率上都要高, 表明高分组学生能够运用学习策略来帮助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从而来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从T检验数据P值中可以看出, 除了补偿策略的P值 (0.416和0.413) 之外, 其他所有策略的P值都处在P≤0.05的范围之内, 表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从高低分组的期末成绩的P值 (P=0.000<0.05) 来看, 说明本调查依据成绩对受试进行分组是有意义的。

四、原因分析

高分组之所以比低分组英语成绩好一些, 是因为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会运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来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一) 补偿策略。补偿策略能够使学习者在知识不足的情况下使用新语言进行输入或输出来弥补技巧上的不足。本研究中补偿策略不是区分高分组和低分组成绩差别的策略。可见低分组学生由于其他策略很少使用, 所以会求助于补偿策略来帮助他们简单地处理一些学习问题, 以弥补知识上的欠缺。

(二) 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在学习时选择有效的计划, 制定学习时间, 估计自己的理解, 有效地管理自己学习进程的方法和技巧。高分组比低分组有元认知策略意识去调节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 从而可以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

(三) 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与整理的方法和技术,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学习材料。本研究中高分组通过运用包括复述策略、精心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在内的认知策略很好地提高了学习成绩, 而低分组却没有能够有效地掌握这些认知策略。

(四) 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中国学生常用的策略, 主要依靠背诵和重复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记忆策略包括形象记忆和语义记忆。高分组学生倾向于使用语义记忆, 即抽象逻辑记忆, 而低分组学生多用形象记忆。在大学期间, 大部分知识都比较抽象, 需要靠逻辑思维理解记忆, 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高分组的记忆策略比低分组更有效。

(五) 社交策略。社交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者为学习语言而与其他人进行的互动。学生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中和他人进行交流, 可以很好地锻炼用英语思维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从而刺激英语的学习。而低分组学习最大的弊病就是不愿开口说英语, 不愿和其他人进行英语交流, 导致了学习英语的被动局面。

(六) 情感策略。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用来规范和管理自己的情感、情绪等方法,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中所需的动机、自信、和毅力, 对语言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低分组学生没有高分组学生学习英语动机强, 在学习中表现出不自信, 不主动, 没有恒心, 这都是因为他们的情感策略意识不强, 没有认识到情感策略是可以调控学生学习态度的有效策略。

五、结语

以上调查分析显示, 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可以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成绩, 因此提高学生的各种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意识, 应该成为公共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学习策略使用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来指导和培训学生有效地掌握英语学习策略, 从根本上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Oxford, 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New York:Newbury House, 1990

[2].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3].刘亦春.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英语阅读策略差异的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 2002

[4].文秋芳, 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公共外语 篇2

为响应教务处安排的学期期中检查,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有效地运行,外语系于5月5日召开了外语系全体教师会议,成立了教学检查小组。小组由XXX任组长,成员有XXX、XXX。系领导对期中检查高度重视,检查小组结合本系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查方案。

公共外语教研室积极配合系领导的安排,及时向本教研室成员发布期中检查通知,并由检查小组成员对教学秩序、教师常规教学文件准备、教材到位、课表到位、教学场所落实、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安排、教学设施设备的开放准备及运行、课表执行、师生到课、课堂秩序等情况进行了检查。

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1.教案格式规范,能达到学校要求。教案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到具体的教学过程要点齐全,表达明确,备课较详细,书写整齐。个别教师教学过程完善,内容丰富,条理清楚。值得大家学习。

2.教学文件齐全。公共外语教学大纲一份、教学计划1份、教案11份、教学日志11份。

3.对公外教研室的教师的到课情况及学生的到课情况均作了检查,总体情况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意见

1、个别教师的教案书写不够规范。备课和写教案时,应多考虑“怎么教”的教学方法。教案上对重点和难点内容书写的要详细一些。

2.在检查教师及学生到课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应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力度,加强学风建设。

通过此次期中检查,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教学运行各环节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的督查与规范,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规范管理、规范行为,力争为外语系公共教研室形成教师潜心忙教学忙科研,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教风与学风。

公共外语 篇3

【关键词】大学公共外语 教学时间 教学改革

一、教学时间管理对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及现阶段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教学改革的重心是课程改革,而在学校教育中,影响和制约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因素则是教学时间的管理问题。由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教育要紧跟时代需求,以培养合格的预备人才,这要求高校在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要进一步的扩展和提升。公共文化课越来越在高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亦是反应了这一需求。外语、计算机、语文等文化学科不断受到重视,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大学毕业生也成为了企事业单位争相争取的优秀人才。然而,在普通高等全日制大学教育中,修业年限一般为四个学年,大三大四主要以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为主,公共文化课程则一般仅安排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同时要保证大一大二两个学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公共文化课的课时比例会进一步压缩。甚至在专业课程较为繁重的情况下,少部分学院会与公共文化课“争课时”。

在此类情况下,要使公共文化课的教学取得一定高效的成果,是尤为困难的。特别是外语类教学,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的广泛积累和反复运用,才能使教学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而这在当今大多数的高校中,是无法实现的。同时,社会日趋国际化,对高等人才的外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不仅是基本的日常外语会话,基础性的单词,更多的是对专业方向的外语知识的运用能力的需求。不仅是基本的外语输入能力,如阅读相关外文文献,还需要更好的外语输出能力,如翻译外文文献,用外语对相关专业进行介绍和描述。这些需求,决定着大学外语教学不能再同以往的应试型教学相雷同,仅用学生通过相关外语等级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成绩来评定教学成果的好坏,而是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简单说,既是否可以运用外语来做事,并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说明外语教学的教学任务相较之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与之前有不同维度的提升需求,而有限的教学时间则制约了这一任务的达成。教学内容的不断增长与时间的相对限制,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在教学时间管理上做出更深刻的思考和改革。

在课程改革中,应该先决考虑到教学时间的固定和有限性,从课程内容的设定和选择出发,采用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下,完成更加高质高量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成果的有效性。

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及一线的大学外语教师并未做到对教学时间有效的管理和把控,或者对这一问题并未重视。部分高校在对外语课程的设置上,一般遵照教育部对大学公共外语的课时量要求进行排课,而很少从本校实际学生外语水平和外语学习需求考虑,课程安排不够灵活,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多偏向于通识类的外语文学鉴赏,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学生常常产生学而无用之感,学习兴趣不高,且效率低下。一线外语教师过于遵从课本内容,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常常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外语单词,加强外语句型训练和语法知识讲解,学生往往在课上疲于记录和背诵,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和方法,课后没有有效的跟进,学习不能延续,造成知识很难巩固和实际运用。

二、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时间管理的有效对策

1.采用集中式为主的教学时间分配模式。教学时间的管理不仅指每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更重要的是一门课程整体的课时分配安排。课程的课时分配方式往往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一门外语课程的总体学时分配一般可采用两种分配模式。一种为滴注式(dripping model),既将课程的课时总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段内平均分配,这种分配方式的特点是授课时间固定,间隔较大;另一种方式是集中式(mass model),既将课程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分配方式则会使授课密集,课程时间跨度小。在国内外研究中,已经多次论证了“集中式的时间分配模式比滴注式的时间分配模式要更为有效。集中式的课时分配模式,其一,更加符合语言学习者的记忆机制,其二,更有利于利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指出学习的连续性是减少遗忘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人类的记忆机制,在学习后会有不同层度的内容遗忘,特别是在识记后短时间内最容易遗忘,这之后是否能及时对识记内容进行巩固,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深浅层度。通过密集的集中教学安排,学习者所习得的语言知识会不断得以反复和训练,从而大脑信息存储的神经元集合体可以得到有效的激活和活动,从而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由于知识得到有效巩固,语言学习者更能直观体会到自身语言知识的积累,得到学习的成就感。学习动机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可以使得学习者自主地推动自身的学习,调动自身所有积极因素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比如在背单词中,不仅背诵教师指定的单词,为了取得更高的成就感,学生还会自己主动将相关生词一齐背诵。所以,集中式的教学时间分配模式符合语言学习者的记忆机制,促使学习者的成就动机被调动起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为由于课堂时间是极为有限的,教学任务往往无法按预期完成。这使得部分教师采取了消极的应对手段,降低教学要求,窄化教学内容,使得上课内容冗杂单调。合理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基准。课堂教学的主体永远都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领引者(facilitator)。而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并未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课程大部分时间是念读教案中相关单词、语法的解释意义,学生疲于记录下教师所说内容,然后进行背诵记忆。整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主动思考,也没有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往往教师讲授的时间往往占去大半,并且体现不出教学重点,学生在课后只能死板记忆,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故在管理课堂教学时间时,首先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教师必须要意识到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则是无限的,教师更重要的是把时间安排在引导学生思考,把握学习重点和启发学生思路上。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接受新的语言知识,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密度和精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要从教学的密度和精度找突破口。首先,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完整的教育目标是从三个维度展开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把握住这一完整的目标,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时间的密度和精度,而不是单一的从增加课堂内单词的讲授量等手段增加教学内容。其次,教授内容要反复进行提炼和加工。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明确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学生现有语言基础进行调整,确定教学方法和过程。要有取舍轻重之分,课本内容面面俱到、四平八稳的教学看似完整,但收效反而甚微。同时,教师还要精炼教学语言,甚至包括眼神和肢体语言都要有恰到好处的结合,不要反复啰嗦,避重就轻。这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很高,这是一项需要长期磨练才能提升的技能,应引起教师的重视。最后,要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并能给教学增添趣味性。课堂教学就是限时讲授,要求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并同时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索、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教师不仅要“讲好”课,更要“导好”课。

三、结语

提高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时间管理的有效性,不仅要从课程课时整体安排的纵向层次考虑,还要注重单节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这一横向层次。采取集中式的课时分配模式,更有利于教学成果的取得,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单节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控制好教学时间的密度与精度。除此之外,非课堂时间的管理与运用也会给教学成果带来一定的提升,如何将课堂时间延续到非课堂时间也是值得探讨的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方岚.教学时间分配模式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J].教育导刊,2008(6).

[2]朱红玲.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间密度[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6).

[3]曹晓红.限时讲授,构建初中英语自主课堂[J].英语画刊,2015(12).

公共外语 篇4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工学结合模式是多数高职院校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式, 主要指高职学生大一、大二在校学习, 大三在企业或工厂车间进行顶岗实习, 实习情况计入学生考核成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公共外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能力, 如何能在工学一体化背景下完成公共外语与行业外语的衔接与融合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学一体化背景下, 公共外语一直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程, 所学内容通常与专业无关, 也与未来职业规划脱离。由于受各等级考试的影响, 高职公共外语教学在面临学生等级考试和职业培养的双重任务时, 大多把重点放在培训考试上, 以过级为主要目的, 忽视了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 更不要提企业的实践了。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不开设行业外语, 有的即使开设行业外语, 在课程难易程度的把握上也存在偏差, 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没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出现了学会的知识不实用, 实用的东西没学会。因此, 在工学一体化的背景下, 如何将公共外语与行业外语较好地衔接和融合, 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在工学一体化背景下, 实现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模式上的突破和创新。本课题体现了中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公共外语教学行业化。在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 引入行业外语基础知识, 加强学生英语学习与所学专业接轨的能力, 使英语成为提升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的一个重要工具和载体, 实现公共外语教学与行业外语教学之间的衔接。本研究打破了公共外语教师只教基础英语、不涉及专业的传统, 既突出了公共外语教学的基础作用, 又实现了公共外语与行业外语的衔接与融合, 使公共外语教学和行业外语教学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起到应有的作用, 为实现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公共外语与行业外语的衔接与融合

高职英语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指导者, 教材是必不可缺的载体, 学校是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的保证, 这几个方面互相影响, 在实现高职公共外语与行业外语衔接与融合过程中必不可缺。

1. 从学生的角度

第一, 学习兴趣。高职学生学习多以兴趣为导向, 如何使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长期保持英语学习的热情, 使对英语感到头痛的学生重拾学习英语的自信,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名教师, 应多注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 善于发掘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 学习动机。高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 如有的学生希望能尽快通过四六级考试, 增加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而有的学生有出国打算, 希望熟练、流利地掌握日常生活用语和对话;还有的学生有自己计划从事的工作种类, 希望能看懂英文机械操作说明书, 想学会如何查阅并研读英文原版资料。教师需根据学生的不同动机, 将学生做简单的分组, 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这样可以取得最大化的学习效果。

第三, 学生层次。由于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各不相同, 这便给90多人接近100人的合班授课造成了困难和不利。如照顾绝大多数学生就意味着放弃英语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 同时也打击了英语学习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课堂内容时需要分层次, 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 达到课堂效果最大化。

2. 从教师师资的配置和培训的角度

第一, 公共外语课教师对相关专业知识涉猎不多。公共外语课教师通常按照教材设置讲解英语基本知识点, 如语法、词汇、听力、翻译、写作等基础知识, 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不大。公共外语教师很少涉猎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 对相关专业英语知识通常一带而过, 甚至避开讲解。另外, 公共外语教师在授课上自主性不大, 学校一般要求教授同一本教材的教师在教授知识点方面统一备课, 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等也要求统一, 这样教师就很难根据所教的班级和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第二, 专业外语课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储备较丰富, 但英语专业知识能力不过关。专业外语课多由精通相关专业知识的专业课教师担任, 该教师为非英语专业毕业, 虽然精通专业课知识, 但英语知识运用能力与英语专业毕业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课堂教学中, 该教师绝大多数英语课的授课极可能用母语表达或英语表达不够准确, 这样减少了学生听说的机会, 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 从教材改革的角度

各个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不同, 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目前存在专业英语教材专业性匮乏的问题。不同专业可能会选用比较折中的专业英语教材, 针对性较差, 学生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英语知识没有实质性的积累。这就要求学校加大教材编写力度, 针对不同专业编订专业英语教材, 或选用可应用于该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而公共外语教材的选择和编写, 可根据专业相近和入学分数段相近、英语水平相近的标准进行区分。此外, 教材的选择也要考虑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

4. 学校整体规划

要想达到以上几方面的紧密配合, 一定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完善的整体规划。如课时量的科学规划, 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课时量的科学分配。再如在教材的建设上, 学校给予支持的力度直接影响到教材改革成功与否。学校还要配备良好的师资, 并加强专业英语教师和公共外语教师工作的交叉与合作, 多进行日常英语教学的培训工作, 加强教师间的教学研讨和交流。针对不同程度、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分数段的学生搞好分层教学, 使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劲头, 同时激发低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做到因材施教。

在工学一体化背景下, 在学生入学初, 学校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带学生实地走访将来的就业岗位, 了解实际工作情况和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 做好职业规划, 要让学生意识到基础英语知识必不可缺, 还应具备哪些专业英语知识, 使学生的学习有动力和侧重。学校还要积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密切与企业的联系, 多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 并侧重说明具体就业企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 以鞭策学生, 使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 构建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各个行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 同时也对他们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学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教育要在完善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结构的同时, 注重对学生行业外语能力的培养, 采用科学的教学机制体制, 达到公共外语与行业外语之间的衔接, 实现双方的融合。

公共外语 篇5

一、活动引言: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应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这也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为响应我校课程改革的教学新思路,活跃我校英语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公共外语课部将指派我部骨干教师主持全校范围性的英语角活动,同时特邀外教全程参与。英语角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提供一个可以展现自我,激励他人的舞台,而且也能为一些英语爱好者提供了与外教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让他们找到学习语言的灵感,为以后学习语言打下更好的基础,欢迎全校师生积极参与。

二、活动目的:

1、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口语表达能力,开辟英语学习的新途径,无拘无束,疯狂地说英语,展现自我;

2、促进文化间的交流,摆脱原有的教学模式,与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相一致;

3、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不断地积累,以便在今后的生活和事业中更好地运用;

4、加固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为爱好英语口语交流的同学搭建一个施展才华、提高英语能力的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公共外语课部 协办单位:外语俱乐部、校广播台 赞助单位:待定

四、活动口号:Don’t be shy, just try!

五、活动要求:

1、活动设计内容要与课程设计的项目设计内容吻合,每次活动的主题由教师团队商定,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和生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

2、在外语系网站中建立“英语角”活动链接,及时上传更新活动的信息;

3、各班要求报名人数在15人左右,首先采取自愿报名方式,人数不够再由任课老师指定(口语好,积极性高的同学优先选择);

4、以院系为单位将全校参与的学生分成若干个英语角活动小组,并分别指派教师负责;又将这若干个英语角活动小组分成两组,一组单周举办活动,另一个组双周举办活动;院系之间也可以联谊举办活动;

5、各活动小组的负责教师分别组建自己的团队,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明确分工,并上报组委会备案;

6、各英语角活动团队分别建立自己的英语角信息交流群,便于及时沟通;

7、活动的主题多样,每期更新活动内容,每次活动时间为两节课及以上,以游戏、对话、辩论、电影欣赏、比赛、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突出语言的功能性;

8、活动以室内与户外两种形式开展,活动可邀请各班爱好英语的任课教师参与;

9、每期活动全程录像,用于备案及学期末活动评比;

10、活动时间建议安排在除周四外的下午四点后,根据教师及学生的上课时间灵活安排,并在每期活动方案上明确注明时间。

六、活动流程:

1、宣传活动:

1)外场宣传: 在食堂和教学楼等位置贴上海报、拉起横幅。

2)网上宣传: 各任课教师通过班级英语交流群,将每期英语角的具体举办时间和地点,以及活动的有关事项在网上以通知的形式发布出去,让每个参与的同学都能知道相关情况。

3)校园广播宣传: 与校广播台进行联系,以通知的形式宣传(在活动开始的那周每天重点宣传)。

4)班级宣传: 给每个班的班委送上一封英语角的邀请函,让班长在班里进行宣传,扩大宣传面。

2、活动计划:

各英语角活动小组负责教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月计划,每月月底上交下个月的活动方案,给活动组委会审阅)。

3、活动实施:

1)活动开展中,邀请英语口语比赛复赛入围的学生参与英语角活动,并在活动中负责现场专职照相、录像、记录及维持会场秩序等任务,并协助教师组织活动并完成活动前后的宣传工作。

2)活动结束时,当场向同学收集反馈意见,记录活动的好处和不足并备案作为下一次活动的参考。3)活动结束后:收集活动的文字、图片资料,交由宣传部制作成宣传板进行展出;整理文字、图片,向校报投稿;将电子文档文字以及图片资料等进行整理、备案,并及时上传至公共外语课部网站英语角链接中。

4、经验交流:

每周四下午的教研会上由各院系英语角活动分区负责教师发言,交流自己在组织、参与活动时的看法,总结活动开展的经验与教训,提出更完善的活动方案。

5、总结评比:

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英语角活动总结大会”,教师团队制作出PPT课件展示前两个月英语角的活动成果(包括现场相片或录像等),并进行评比。

七、活动奖惩措施: 1)教师

教师的岗位津贴与工作量与之直接挂钩,严格遵守“奖惩分明”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奖励措施:

(1)现场参加英语角活动按2课时/次计算;

(2)在每月英语角活动评比活动中,前三名的按2课时/人奖励计算; 惩罚措施

(1)未现场参加英语角活动扣岗位津贴100元/人/次;

(2)现场参加指导英语角活动迟到或早退扣岗位津贴50元/人/次;

(3)未按计划完成活动前中后的准备、实施和总结工作扣岗位津贴50元/人/次;(4)未参加英语角教研会扣100元/人/次; 2)学生 对于参与英语角活动及协助教师组织宣传活动的学生也给予相应的奖励,具体措施如下:

奖励措施:

(1)参加英语角活动的学生将增加期末考试总评分5分;(2)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将增加期末考试总评分10分; 惩罚措施

(1)英语角活动缺席一次扣期末考试平时分10分/人;(2)参加英语角活动迟到或早退扣期末考试平时分5分/人;(3)参加活动态度不认真的学生扣期末考试平时分3分/人。

八、活动经费:活动费用向学校申报及赞助单位适当提供,学生免费参与。

九、活动分组:

一共有六个英语角活动小组,分为单周组和双周组,具体安排如下:

单周组:

第1小组:电子系、计算机系、服装艺术学院

组长:

教师团队:

第2小组:机械学院

组长: 教师团队:

第3小组:建工学院

组长: 教师团队:

双周组:

第4小组:医学院

组长: 教师团队:

第5小组: 管理学院

组长: 教师团队:

第6小组:商学院

组长: 教师团队:

老师们,为了带动学生较好的参与,营造良好的学英语的氛围,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服务,我们需要各位教师能积极的加入到英语角活动中。

谢谢合作!附件一:关于成立“+++大学公共外语课部英语角活动组委会”的通知

附件二:英语角活动方案范例(仅供参考)

附件一:

关于成立“+++大学公共外语课部英语角活动组委会”的通知

为了响应我校课程改革文件精神,提高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英语爱好者提供更多口语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们在愉悦的气氛中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大学公共外语课部决定在本学期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之英语角活动。为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特成立活动专门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总负责:

负责活动的总策划、总结、外事联络等任务。顾问:

负责活动的指导、监督等任务。宣传组:(各院系英语角各派一名学生协助)

负责活动前后的宣传及活动中的专职拍照、录相、活动材料的收集、整理、备案、英语角网站维护等任务。

考勤组:(各小组另选定一位学生协助)

负责在活动中对教师及学生的考勤任务。分区负责人:

党员负责人:教师负责人:

负责每期活动的策划、组织、总结等任务。教师组:外语系全体任课教师

负责协助分区负责人指导、执行英语角活动等任务。

+++大学公共外语课部

2016年2月

附件二:

英语角活动方案(范例)

1、活动时间:

2、活动地点:

3、组织人员:

4、参加人员:

5、辅导教师:

6、活动设想:体现以学生为主,发挥辅导教师的引导作用,原则上要求参与者都说英语。(1)、活动场地的布置由学生设计和装饰,体现学生的爱好和需求。

(2)、每次活动的主题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商定,活动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和生活。(3)、主题确定后,通知会员。并以海报的形式进行宣传,吸引学生参加。(4)、活动以游戏、对话等形式开展,突出语言的功能性。(5)、每次活动至少安排两位英语教师参与设计和指导。

二、举办英语演讲比赛

1、比赛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英语的学习和交流,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给广大英语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本英语角活动小组决定举办一次英语演讲比赛。

2、比赛时间: 初赛:自定 复赛:自定

3、比赛地点:

4、负责教师:

5、总策划:

6、策划小组:

7、特邀评委、嘉宾:

8、参赛要求:

(1)所有参赛作品均为英语形式,演讲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2)具备完整的演讲稿,并要求上交。

(3)演讲内容要求健康向上,真实细腻地反映人生理想,奋斗目标,自强自立,校园生活等。

(4)演讲时需脱稿演讲。

9、赛程安排:

(1)初赛:每个人比赛时间5分钟以内。(1分钟自我介绍和4分钟自主命题演讲)(2)复赛:

a主持人介绍赛程和比赛规则

b评委嘉宾介绍

c选手同上场一样,进行自我介绍、自主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和当场回答评委老师的提问

d现场观众抽奖

e评奖、颁奖典礼

f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11、奖励办法:以颁发证书和奖品为主要方式

12、资金来源:

三、举办英语歌唱比赛

1、比赛目的: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比赛时间:

3、比赛地点:学生活动中心

4、负责教师:

5、总策划:

6、策划小组:

7、特邀评委、嘉宾:。

8、参赛要求:

(1)所有参赛歌曲均为英语形式,演唱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2)参赛选手自备演唱歌曲配音碟。(3)演唱歌曲内容要求健康向上。

9、赛程安排:

a主持人介绍赛程和比赛规则 b评委嘉宾介绍 c参赛选项手依次演唱 d评奖、颁奖典礼 e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10、奖励办法:以颁发证书和奖品为主要方式

11、资金来源:

四、其它活动

1、英语学习交流会

在交流会中由各个同学谈谈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包括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以及现阶段自己学习英语面临的困难。希望在交流中吸取他人学习英语的成功之处,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2、举办各类英语游戏

开展多种英语游戏,寓教于乐,可以激发大家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可以让自己的英语水平在娱乐中得到提高。例如,我们可以开展以下的此类英语游戏:(1)瞬时记忆大比拼(游戏)

游戏规则:推荐1人参加此活动,一轮游戏可分四组同时进行。参与者站定后背着观众,此时四个工作人员各举一张卡片上场。卡片上写有一个句子,工作人员背向观众站定。由主持人下令让参与者同时向后转,此时开始计时,限时5秒钟。在这5秒钟内参与者可以看卡片上的句子并迅速的记下来。5秒钟后,工作人员将卡片给观众快速看几遍,然后将卡片扣在地面上。参与者有1分钟的时间将迅速记下来的句子写在参与者面前摆放着的黑板上。时间一到,工作人员将卡片举起面向观众,由评委审查参与者写的句子与题目是否一致。全对者可得满分,满分为100分。若参与者写的句子中有单词错误,错一个单词扣10分。(2)单词接龙(游戏)活动安排:一轮游戏可由4个小组同时进行。由各班组织推选5个人组成一组参加此游戏。场上放着各写有一个单词的4块黑板。计时开始后,各同学轮流(依次)上去写单词,同学们所写的单词要以黑板上所给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为首字母。按此方法依次接下去,限时3分钟,时间到最后接单词最多的小组为优胜组。每接对一个单词加10分,所接单词不得重复,重复的单词不计分。

3、出版英语刊物

此刊物刊登内容主要是学生的优秀英文作品、名家作品赏析以及教师对英语作文的修改原文等。通过这种形式鼓励大家提高英语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争取刊物发行每个月至少一次。

公共外语 篇6

【关键词】大学泰语 公共外语 地位与作用

一、引言

云南依托地缘优势,不断的加大与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因此在桥头堡背景下,促使了对东南亚语言人才的需求。同时云南省各大高校陆续开设了东南亚语言的培训和教学,相对而言,泰语教学开展更加的广泛。

二、大学泰语现状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的对于小语种教学工作要求,要求云南省所有本科院校及有条件的告之高专院校设立“小语种”公共外语教研室。也就是要求开设与大学英语同等性质,学时、学分与大学英语相同的“小语种”公共外语(大学越语、大学缅语、大学老语、大学柬语和大学泰语等),并要求每年选课的学生不能少于总人数的20 %。

曲靖师范学院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也为了响应和落实云南省的战略要求,在本校大学英语的基础上,新增了大学泰语和大学越语两门公共外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自2006年开设了泰语公开课程,在全校等同于大学英语的公共课程,给予学生选择其他语言学习的机会,慢慢的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三、公共外语教学现状

放眼看去,现在中国所有的高校培养方案里面,无论学习何种专业,公共外语是必不可少,而且也是重中之重。当然,不同的专业对于大学公共外语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传统上我们理解的公共外语一般是指公共英语的教学。比如文科类的专业,相对来说对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有着相对较高及特殊的要求,有的专业强调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外,要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外语使用能力,以完成公共外语教学目标。但是,对于高校里的“小三门”或者说“音体美”专业学生,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要求就是完成基础的大学外语教学。然后对于这些“小三门”或者说“音体美”专业学生而言,基础的大学外语教学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首先基础太差跟不上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其次,该专业学生对于公共外语的不重视,经常补考或者重修,这个也是目前公共外语教学最明显,而且问题最多的现状。

四、大学泰语的地位与作用

现如今公共外语的教学现状,也就让更多学校进行深思,而且也要求各个学校不同专业进行改革。尤其是公共外语需要更多的改革。与此同时,曲靖师范学院自2006年开设的与大学英语等同的大学泰语作为公共外语学习,这个改革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实践与重视。

大学泰语的重要性,对于曲靖师范学院的学生而言,多了更多学习公共外语的选择,而且,由于公共外语的改革,学习大学泰语的学分和学年等同于其它公共外语,学生多了其它选择,而且完全不受以往已有的知识水平来决定大学泰语学习的好坏,学生完全是个新开始,零基础,所有人在同一个水平线,这些对于固有的外语水平不好的学生而言,完全是个新开始与新福利。另外,大学泰语对于我校学生而言,他们是因为好奇和想掌握另一门外语而选择学习大学泰语的,这个也是往后学习的动力,因为兴趣是做好的老师。

自从曲靖师范学院开设泰语公共课程以来,学生补考公共外语的人数减少了,因为对于新开设的公共泰语课程,学生的好奇心和全新接触,使学好外语的信心增强和成功率提高。有很多学生因为外语水平差,自卑感很强,但是选择学习泰语之后,努力学习,重拾自信心,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其他方面更加显著提高。

另外自2006年我校开设泰语课程以来,我校学生就业面明显扩宽,每年有多名非泰语专业的学生到泰国就业和留学的,每年也有多名对外汉语专业或者其他专业到泰国实习的。通过学习大学泰语的学生调查显示,每年期末补考的学生人数极为少数,也有少数学生选学泰语,同时参加全国三、四级英语考试,顺利通过的,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又懂得了另一门外语。

由此看来,大学泰语的公共外语教学中,显得更加的重要,另外大学泰语的地位与作用也是昭然若揭的。

五、结语

云南依托地缘优势,不断的加大与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文化、教育等交流合作,不断促进了东盟国家及云南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就需要更多的懂得双方语言的复合型人才。当然,不仅仅只是语言的交流,更需要的某一个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里,泰语仅仅是作为第二外语,主要的更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的培养,比如:国际贸易、国际法律、国际物流等等,同时又掌握了泰语为第二外语,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是如今东盟发展的需要。当然这些吸引条件,更使得我们高校里需要改革,同时真正的把握好大学泰语的教学,使得大学泰语作为公共外语或者第二外语发挥好它的优势。让曲靖师范学院的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更加成为高校学生就业的一个优势和特长。

参考文献:

公共外语 篇7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教育交流日益频繁, 对各国教育部门和相关院校公共外语教学进行对比衡量, 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存在单一呆板、陈旧滞后等问题。很多高职院校打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招牌, 一味强调专业课的学习, 将公共外语的课时一减再减。而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目的性很强, 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就业, 很多学生认为以后的工作根本用不上外语, 尤其是原本对外语没有兴趣、基础比较差的同学, 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外语教材单一, 缺乏实用性, 难易度不适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障碍。

目前, 高职院校大多还沿袭以往“填鸭式”的外语教学方法, 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同时, 由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外语基础普遍较差, 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影响了教学效果。近年来,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很多教师对外语课程教学作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如很多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方式, 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 很少能够真正把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教学改革往往流于形式, 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致使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提出改革方案, 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设置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外语课程, 改革教学内容, 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很多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基本参照本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组织教学。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满足社会需求, 应进行课程改革, 选择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真实水平的教材,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并建立真正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高职外语课程应按照就业岗位来设置, 把课程设为岗位课程, 通过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分析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构建课程的能力体系, 即确定课程要与学生工作能力相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就业岗位能力分析, 只有确定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工作能力后才能明确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过程中的定位。例如, 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是建筑企业材料员、工程预算员、导游等, 这些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包括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交际礼仪能力和专业工作能力、电话沟通能力、外事接待能力、谈判能力等。根据以上能力分析来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

整体教学设计遵循六个原则: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高职院校外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项目为载体, 以任务来驱动, 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作中应具备的职业技能, 一个职业技能是一个模块, 加上课程介绍共7个模块, 模块下的项目是学生要完成的实践项目。课程总学时设定为90学时, 两个学期。这些项目语言点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可能接触到的实际工作, 使学生尽早熟悉这类岗位的工作流程, 达到岗位工作所需的各项能力 (见表1) 。

三、以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改革

外语是一门语言工具, 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不同, 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要从根本上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就必须改变以往本末倒置的思维方法, 将“灌输式”的理论性教学转为实践性强的“自主性”教学。在外语教学中, 只有构建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需要加以引导为辅的课堂“自主”教学模式, 才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 充分发展潜能。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 许多因素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 如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学习策略等, 因此, 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提供合适的语言输入, 讲授外语学习策略, 创设良好课堂环境,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提供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机会, 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提供指导。

为达到教学总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需求、兴趣和爱好等确定不同时期、不同难度的具体教学目标, 选择丰富的和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组织多彩的课堂活动, 运用差别教学评价体系等,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外语学习上都有所收获。教师的“教”必须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 必须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以满足高职院校外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总之, 在实施自主教学的过程中, 宗旨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课本让学生自学, 问题让学生提出, 疑难让学生讨论, 结论让学生归纳。使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教师要加强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转变教学观念, 善于结合教学内容, 真正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中存在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内容等单一呆板、陈旧滞后, 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改革流于形式等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提出改革方案, 提出设定岗位课程, 设计能力训练项目, 采用“自主”教学模式, 运用差别教学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 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蔡克勇.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 1998 (1) .

[2]谭明富.主题性教育以及现实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9) .

[3]史东根.主体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公共外语 篇8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全新尝试, 如何处理双语教学与公共外语教学的关系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有人认为,公共外语课是对双语教学的重复,是一种教学浪费;也有人认为,公共外语课是双语教学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笔者通过研究双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公共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关系。

一、 什么是我国的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

1. 双语教学

在理解双语教学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双语的概念。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A person who speaks, reads, or understands two languages equally well (a balanced bilingual). 指一个人懂两国语言,并且运用地同样好。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双语教学”是指: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外语或者第二外国语)。目前, 为了适应世界高新科学技术和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接轨的需要,我国教育部要求大、中、小学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因此,在当今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如用外语讲授物理、数学、化学及其他专业知识,它不是语言教学,是以讲授内容为主线(content-based)的教学,它不同于专业英语教学。(王海华,王同顺,2003 :26)

2.公共外语教学

公共外语教学是指大学外语基础阶段的教学,是以语言的讲解和训练为主线的语言教学( language-based )。公共英语教学是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公共外语教学应该以外语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 用外语教学理论作为指导,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后工作中和社会交际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并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 双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 双语教学的现状

自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颁发以来,双语教学在全国高校已全面展开,据2004年2月《中国教育报》报道,双语教学开展情况被作为高等学校状态数据10项指标之一,即将由教育部对外公布。如果说去年双语教学还仅仅是处于方兴未艾的话,如今却已是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双语教学已成了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中的重之重。各高校抓住这一契机纷纷开设双语课程,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已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展开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许多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培养试点班的物理、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的双语教学,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还有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非重点高校)的双语教学还仅是流于形式,效果并不明显。如有些学校误以为,只要在课堂上说了外语就算是双语教学了。事实上“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 强调的却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 通过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

2. 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

(1) 双语教学的资格认证制度不完善。

在大力推广双语教学的两年中,国家并未出台相应的教师采取双语教学的资格认证标准。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英语口语薄弱,有些则带有浓重的地方音,他们受当前形式所迫也不得不进行双语教学。这势必会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听课效果,长此以往,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2)双语教学的教材水平不平衡。

有些高校从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但是价格过高;有些高校选择自编教材,这样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 此外,有的高校用双语教学的形式讲解汉语教材,这样容易造成思维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偏差。1由此可见教材某种程度上教材的使用不当会阻碍双语教学。

(3)双语教学课程的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不统一。

就双语课程的测试问题,试卷形式目前有三种:英语试卷、英语和汉语混合型试卷、汉语试卷。试卷的平分标准也有多种:有的采取英语语法错而答案对不扣分的办法;有的采取英语语法错而答案对扣分的办法。测试方式的不统一必然影响到教学内容,和评价结果。

(4)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相差悬殊。

双语教学对学生也有相当高的要求。而不同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大相径庭,其中沿海大城市学生的英语水平明显高于内地偏远农村的学生,这种差异在听、说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一流师资造成的。

三、 公共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关系

1. 公共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相互促进

本文作者认为公共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关系。以公共英语为例,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从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语言培训,最终帮助学生达到跨国交际的目的。另一方面,公共外语教学的成果是双语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借助外语的应用技能和学习策略才能正确理解教师和教材以外语为媒介关于专业知识的讲解;才能以标准的口语参加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并能用外语写出地道的文章。 反之,双语教学也补充和完善了外语教学的专业词汇,丰富了外语的使用范围,增强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2. 双语教学对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提出挑战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使用两种语言, 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交替使用汉语和外语的授课形式。而外语作为主要的授课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习得外语表达和思维模式。因此,双语教学对公共外语教师也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公共外语教师应该不断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课堂组织能力, 采用因材施教法为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3. 双语教学和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具有本质的区别

双语教学与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具有本质区别。双语教学侧重的用外语进行专业课的学习,目的是掌握专业知识并兼得外语,而公共外语教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侧重外语听、 说、读、写、译等语言知识和技巧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公共外语教学以习得语言知识为教学目标,以循序渐进的语言学习和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要求;而双语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以外语作为教学手段去完整又系统地学习专业的知识,而双语教学的确从客观上提高了学生外语语言能力。2

结束语

公共外语 篇9

教学行动研究 (Action Research) 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 它是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 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 (吴宗杰, 1995) 。其主要特点为: (1) 研究对象限于自己的学生或教学活动, 一般不挑选测试; (2) 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者在教学中或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般都比较具体; (3) 研究者一般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估者; (4) 研究方法主要属于内省、反思和准实验法 (张正东, 1989) 。Wallace把教学行动研究的过程分成以下几个步骤: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感受, 意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制订、实施教学方案并解决该问题;评价教学行动的结果;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新的教学问题, 以便进行下一轮研究。根据以上步骤, 笔者设计出本次行动研究的方案:发现问题→假设性分析→解决方法→自我反思→经验总结。

2 教学行动研究在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1 研究对象

2008级化学系本科A班为实验班, 接受培训和测试;2008级物理系本科A班为控制班, 不接受培训只接受测试。这2个班的学生高考成绩均在90分以上, 都有着6年英语学习的经历。

2.2 研究时间

2009年3~7月。

2.3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师生无结构访谈、教师日志、学生日志、同事观摩课。

2.4 研究步骤

2.4.1 发现问题

在本学期的课堂观察中, 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偏低、阅读速度较慢。而且在四、六级的考试中, 学生在占总分40%的阅读理解题中失分较高。

2.4.2 假设性分析

(1)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 认为阅读和不阅读差别不大、不影响其他语言技能的学习; (2) 学生缺乏相应的阅读技巧; (3) 学生在高中阶段只注重应试教育, 擅长于分析文字语法而不善于从总体上通观文章内容; (4) 学生在过去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 (5) 教师对课外阅读指导不够; (6) 教师对阅读效果缺乏有效的检查方法。

2.4.3 对问题进行调查性分析

为了验证以上初步假设, 笔者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60份, 收回有效问卷56份, 有效回收率为93.3%, 从问卷调查中得出学生英语阅读速度慢、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阅读兴趣。92.3%的学生认为他们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 并且在遇到生词和复杂的句子时心情比较紧张。

(2) 词汇量有限。98.3%的学生认为英语阅读中生词量过多、句子结构复杂是影响其阅读速度的最主要因素。

(3) 缺乏阅读技巧。95.24%的学生认为缺乏阅读技巧阻碍了其阅读速度的提高, 制约了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

(4) 课外阅读量不足。47.62%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量不足致使他们无法巩固课内所学的单词和阅读技巧。

2.4.4 通过上述调查, 笔者制订出以下行动研究方案

(1) 系统介绍词汇的学习方法。要阅读, 先识字。要想成为一名好读者, 就要认识更多的字 (Haque, 1987) 。在调查中学生反映最强烈, 抱怨文章理解不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词问题。一方面, 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 缺乏系统的词汇学习方法, 对词汇掌握得不够牢固。另一方面, 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词汇和短语缺乏反复操练, 只掌握单词的一词一义, 活用能力差。做好以下几点: (1) 在行动研究开始的第一、二周, 笔者每节课抽出10分钟时间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词汇学习方法。设计和运用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练习。在这种练习中首先要保证生词量控制在合理的比例;其次是注意词义的“可猜测性”, 即必须保证语境中包含足够的信息以帮助学生猜测出生词的意思。设计和运用根据构词法扩充词汇的练习。英语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词汇是由外来词构成的, 学生使用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 (第二册) 教材中, 课后练习中的词缀多达26个。教师在帮助学生记住这些词缀的基础上, 通过造句练习使学生活用这些派生词, 从而使学生的词汇量成倍地上升, 帮助学生使用联想法、归纳法巩固所学单词。单词是在记忆中通过广泛的关系网来表征的 (朱纯, 1994) , 教师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单词在词形、读音、词义搭配方面进行梳理, 形成“词义网络”, 以便学生在大脑中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 从而有利于词汇知识的存储和提取。 (2) 建立个人词汇本。要求学生把平时学习中易忘、易混淆的单词附上例句记在词汇本上, 并经常复习。 (3) 定期进行词汇测试。对于刚刚脱离中学阶段、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强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而言, 每两周进行一次词汇测试, 第四周进行一次词汇“汇考”, 可以督促学生定期复习已学过的单词, 并帮助他们把对单词的“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部分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是由于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阅读时心情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 (祁艳红, 2000) , 有的学生在遇到生词量大、句子结构复杂的阅读材料时, 往往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从而导致注意力分散, 理解不连贯。做好以下几点: (1) 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熟悉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在行动研究的第一、二周, 笔者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制作录音和剪辑电影来介绍背景知识, 并用PPT软件制作了诸如头脑风暴等热身练习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们一方面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消除了阅读时的紧张心理, 另一方面加深了对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的掌握。 (2) 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深入浅出的阅读题目。阅读理解题目的难度应由低到高呈等级变化, 引导学生在表层理解的基础上过渡到深层理解, 最终形成评价性理解。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 加强阅读技能训练。针对阅读技能进行培训。 (1) 为了对学生知道和应用阅读技巧的情况做进一步地了解, 笔者于行动研究的第四周, 对学生知道和经常使用的阅读技巧做了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生知道一些阅读技巧, 但由于缺乏大量有针对性的实践, 因此学生无法运用自如。成功的阅读有赖于合理恰当的策略使用。学习者, 尤其是不善阅读者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有效策略来提高阅读水平 (Carrell, phairs, &liberto, 1989) 。于是笔者针对不同题材、不同写作风格的阅读材料介绍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技巧, 并让学生在大量的“实战”中操练和体会这些阅读技巧的运用, 以帮助学生有效阅读。阅读策略的培训分3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行动研究的第五、六周, 教师讲解并演示阅读策略, 向学生介绍阅读策略教学的意义及训练计划, 各项策略的定义、用法、使用价值和使用场合。第二阶段为行动研究的第七、八周,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强化使用阅读策略。教师及时点评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 表扬进步、指正不足。本阶段的重点是逐步从教师指导过渡到学生独立、自主地使用阅读策略并通过课堂练习提高阅读速度。第三阶段为行动研究的第十、十一周, 学生独立使用阅读策略。鼓励学生独立地将策略应用于新的阅读任务, 努力参与小组阅读和课堂讨论。在第十二周进行的师生无结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 学生在为期6周的阅读策略培训中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都有所提高。

(2) 使用整体阅读法。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后, 笔者于行动研究的第十三周培训学生使用整体阅读法。所谓整体阅读法是指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不是集中在个别词语上, 而是集中在完整的篇章内容上 (王建新, 1991) 。为了确保学生使用该方法, 笔者选用了生词量适当、篇幅适中的阅读材料,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 不查字典的情况下, 阅读完文章并做好相应的理解题目。由于时间有限, 又不能查字典, 学生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文章内容的预测和理解上。同时学生在训练中, 跳过与理解无关的词汇, 学会猜测文中关键词的词义。此外, 训练学生根据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预测段落大意, 从而把握中心思想。在这种方法实行的2周中大部分学生在学生日志中反映这种方法对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是有效的, 但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读完整篇文章后却“不知文章所云”, 做题目时还得读文章, 效率偏低。

(4) 克服不良阅读习惯。在行动研究的第十四周, 笔者对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不良阅读习惯做了问卷调查, 结果见表2。

(1) 克服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使用传统的点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虽然可以获取文章中的某些细节, 但对个别单词的高度注意充其量只能获取对文字表层的理解, 无法达到对文章的深层理解。而且这种方法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很难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笔者在行动研究的第十五周训练学生, 让他们有意识地利用末梢视觉扩大视幅, 对一行文字进行较少的切分, 以提高阅读效率。

(2) 克服回视的习惯。回视直接影响阅读速度, 为了克服这种不良习惯, 笔者要求学生用卡片遮住已经读过的词句, 使回视失去意义。

(3) 克服声读和心读的阅读习惯。声读和心读的阅读习惯不仅有碍于阅读速度的提高, 而且容易忽略语义的理解, 从而影响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行动研究的第十六周笔者先找一些浅显的文章, 让学生在阅读时采用心中默念的方法, 然后检查其阅读效果。

(4) 克服通过翻译理解文章内容的习惯。有些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了把每个词句翻译成汉语、用汉语理解英语的习惯。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尽量用英语进行思维, 不要把阅读和翻译等同起来。

(5) 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推荐课外读物。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1) 在行动研究的一开始, 笔者就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 学生每月定期上交读书报告, 评出平时成绩并纳入期末总评中, 以督促学生形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2) 推荐课外读物。公共英语学生每周只有有限的4个学时的课堂学习时间。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课外书籍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本学期介绍了《英语周报》、《英语沙龙》、《大学英语》、《英语学习》等杂志及图书馆索书代码和书籍购买地等。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的文章, 并把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带到课堂上讨论, 从学生中评选出最佳读者, 给予一定的奖励。

2.4.5 效果评价

在行动研究的第十五周, 笔者就学生对行动研究的评价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结果见表3。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次行动研究总体上是满意的。但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反映, 知道一些改进的阅读方法却不能保证他们按新方法进行阅读;另外, 课外阅读难以监控, 这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教师和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

注:n=56

3 教师反思

通过有意识地研究和思考阅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主动计划、设计、检查、评价、反馈以及进一步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 寻求自我完善的教学途径等一系列行动, 加深了教师对阅读教学和词汇教学规律的理解, 加强了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更专业、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提高了教师的职业判断力和教学水平。

摘要: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改进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探索性活动。笔者运用行动研究理论对自己所教的一个班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结果证明英语教学行动研究对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是有效的。

关键词:行动研究,阅读教学,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Carrel·P·Gajdusek, L&Wiss.Metalognitive and EFFESL reading[J].Instructional Science, 1998, 18:224~226.

[2]Hague, A·S.What L2can learn from L1foreign language Annals[J].Vocabulary instruction, 20 (3) :217~224.

[3]Wallace M.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张正东.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5]吴宗杰.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2:48~53.

[6]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7]祁艳红.师专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4:87~89.

公共外语 篇10

目前, 推进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一) 中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为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 我国成功加入WTO, 科技活动国际化, 国际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 使得英语正成为像汽车驾照一样的日常工具;所以, 社会发展对学好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 党、政府、高校以及教师都高度重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问题。

1、中央有关领导曾就英语教学改革问题做过多次专门的批示。

教育部主要领导也多次指示要大力推进以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这些指示精神和决定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另外, 无论是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还是大学英语4、6级考试委员会的专家们都对这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抱有较高的期望。

2、高校对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认识到位, 决心大

力推进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同时, 绝大部分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赞成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是一所大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提高大学本科生的英语水平是创建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需要。当前, 许多学校都已认识到这一点, 而且正在积极地想办法、订措施, 推进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具体包括:首先,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各高校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 这就是校园网和计算机;其次, 学校要重视外语任课教师的重新培训问题;第三, 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逐步建立一个新的学生评价系统;第四, 学校还要逐步提供和完善英语学习环境, 一是扩大双语教学, 用英语讲授专业课。

(三) 大学生对改革公共英语教学的呼声很高。

学好英语不仅是大学生提高交流能力和了解国外文化的重要手段, 也是就业、升职和参与社会竞争的有力武器。目前,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以往更加严峻, 这就要求大学生有真本事。从就业的角度看, 英语好的都能优先找到工作, 而且社会适应性比较强。

(四)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保证。

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成为可能。最近几年, 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除了Internet网带宽不断增加, 教育电视台的数字化改造基本完成之外, 各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和计算机的配备都有了较大发展。这为学生在计算机和校园网上学习英语课程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 关于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

传统教学大纲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目前要加强听、说实用能力的要求, 同时也要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翻译技巧和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当然, 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 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要求可以不一样。基本要求更要注重和强调学生为主体、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基本要求还应强调语言的文化性和遵循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最后基本要求还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二) 关于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要求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此次改革的核心。教学模式改革应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在技术上应可实现和易于操作;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和吸收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点, 充分体现合理继承的原则。课堂在新教学模式中仍有重要作用, 要侧重语法、阅读理解、写作、讲翻译技巧的讲解。讲解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教材和多种参考书, 也可以大班讲课, 因为不需要练习听说。

(三) 关于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要求

目前, 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主要有教法偏于呆板、师生关系生疏、重技术和缺少对人格与个性的培养。现代教学组织形式向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和班级授课制教法的诸多弊端表明, 现代大学教育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同时, 必须创设氛围自由和富有个性化的组织形式。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必备前提。在教学法方面, 教师要勤于思考能如何促进教学, 鼓励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 运用个性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在教学广度形式上, 而且从教学深度层面上对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索, 真正从教学方法向方法教学转变。在大原则基本统一的情况下, 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开展各种教法交流。

(四) 关于考核方式创新要求

目前大学英语考试仍以客观题为主, 学生只需打勾画圈。作为教与学“指挥棒”的考试传统、守旧, 必然会对师生产生误导, 产生消极的效应。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要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随之变化。学习态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交流与合作、实际运用能力, 尤其是学习过程和对知识技能的应用都应该列入考核要求。以往的只采用终结性评估对老师的教及学生的学进行最终评价的模式要改为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考核模块由“听力+读写译”变为“口语+听力+读写译”;考核比重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强调口语和形成性评估的重要性。

注:吉林工商学院院级教研课题“新建应用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成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党和政府以及高校自身的高度重视、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 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姚志英:《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 《滁州学院学报》, 2011 (08) 。

[2]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 2003 (12) 。

[3]王根顺、范秀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和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5) 。

公共外语 篇11

关键词: 公共外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学术英语 分级教学

在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今天,身处南疆的塔里木大学不可避免面临同样的困惑——大学英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笔者在塔里木大学教公共外语9年中发现:我们这所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困难重重。第一,由于本学校地处西部比较落后的地区,因此大学新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好,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甚至不到60分;第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部分学生,尤其是新疆本地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英语毫无用处。在学生既缺乏外部动机又缺乏内部动力的情况下,可想而知本校公共外语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第三,由于我校现阶段公共外语教学都是大班上课(平均每个大班都超过100人),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使部分学生的学习更懈怠。上课玩手机、睡觉的学生不在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西部落后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该何去何从呢?部分学者认为大学英语的出路在于走学术英语之路。如张振邦(2003)认为:“今天谈论我国外语教改问题,战略上首先考虑国家对各类专业外语人才的需求。”蔡基刚在比较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后,认为学术英语才是我国大学公共英语的方向(蔡基刚 2010)。王守仁和王海啸等人在2009年至2010年内对全国530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后,发现“在层次较高的学校已出现减少普通英语教学课程学分的倾向。顺应这一趋势,我们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通识类英语教学应给予足够重视”(王守仁2011)。这些学者认为基础英语教学任务应该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可专注于专业英语学习(张振邦 2003)。而一些高校积极开始“专业”加“英语”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由王守仁和王海啸教授的调查报告可看出,尽管学术英语应该是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但目前在西部落后地区的高校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而“专业外语必须建筑在普通外语的基础上,否则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张振邦 2003)。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在讲授学术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时深感力不从心、困难重重(王建梅 2015)。

那么像塔里木大学这样的西部高校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呢?尽管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大陆地区的大学英语课程会最终消亡(蔡基刚 2012),但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大部分学者、教师还是积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路。

基于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专业英语(学术英语)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尝试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要求开设一些专业英语的选修课程,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科技英语等。这样,英语基础比较好又希望在自己专业领域了解更多知识的学生就多了一些选择,因而有助于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和自己专业相关,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对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说,基础英语教学应该还是主要任务。但目前按照专业划分的大班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分级教学或许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较好办法。所谓分级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级别或层次,针对每个级别和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早在2001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就表明,在357所取样学校中,实行分级教学的学校有153所(占42.9%)(邓海静,罗海燕 2014)。诸多理论研究从理论上证实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可行性。参照其他院校的做法,学校可以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和大学入学后的摸底测试分成三个等级:快班、中班、慢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相信这样应该比现在按照专业划分的情况要好。

最后,从教学方法来说,尽管外语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但笔者认为现在比较流行的交际法并不适合我校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说,上课用英语交流或讨论是很难实现的。一是大部分学生词汇量严重不足,二是语法严重不过关,三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发音存在严重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学生用英语交际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尽管现在大部分学者老师都反对“一言堂”、“满堂灌”,但笔者认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最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仍应该是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没有输入就不可能有输出。在连听和读这样的输入性技能都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让学生说、写或翻译是不可能做好的。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路很艰难,但势在必行。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了一些想法。笔者深知教学改革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其中涉及管理问题、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等,但改革总还能看到希望,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问题实在太多了。笔者的想法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和更多同行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2]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于趋势分析[J].外语研究,2012(3).

公共外语 篇12

近年来, 在社会文化发展迅速的背景下, 学校的外语课教学内容上有了进一步的优化, 特别是对高职院校公共外语课程而言。本文从外语的角度分析了高职公共课程体系的建构, 在建构中虽然经历多次改革, 但其课程内容模式始终没有更新, 缺少高职特色, 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之间关联性少。因此高职公共外语教学内容的构建应该在实践探索方面进一步推进。

一、当前高职公共外语课程现状

高职院校的公共外语课虽然是一门文化基础课, 最终还是为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的涉外交流服务, 所以, 高职公共外语课程教学内容上的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1]。近几年来, 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改革不断改进的同时, 公共课程也相继迈出了改革的步伐, 但是改革的效果有好有坏,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改革是在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的基础上。有些学校重视行业外语建设, 将公共外语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 公共外语教师则由外语院系管理或学校其他部门管理; (2) 在教学内容上以及课时量上进行一定的减少。经常出现一些学校公共外语课时量大量缩减, 由之前的100多课时量缩减至现在的50的课时量;从所学内容上来讲, 学多少内容是由专业主任来定, 且公共外语课教师归属到个人专业所在院系来管理; (3) 课程性质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学校把公共外语课变为选修课, 任由学生的意志选择, 而外语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转教其他课程, 或者是为了继续教外语调到其他学校。

二、对高职公共外语课教学内容改革实践

1.对教学内容设立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掌握高职外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 对高职公共外语课程教学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课堂组织模式和课程评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有关理论指导下, 对于一些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分析, 确立了毕业生未来就业岗位群所需具备的外语知识目标、外语能力目标以及职场素质目标。

2.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构建高职公共外语课程体系。一直以来, 高职教育本着就业为导向的思想, 对外语相关的课程体系以及结构进行了重构。高职公共外语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以社会需求分析为基础, 通过对相关要求和职能进行分析, 构建出职业岗位外语技能为主的公共外语课程教学体系。另外, 外语的语言基础能力的训练是不容忽视的。从教学内容上来讲, 将公共外语教学与职业知识有机结合, 使得外语内容能够有更强的融合性, 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专业、行业进行外语学习, 这样突出了高职公共外语课程的服务功能, 也为高职院校学生以后的就业拓宽了发展道路。

3.加强外语读写能力以及外语口语锻炼。在外语教学当中, 英语具有显著的代表性。通过英语教学可以看出, 教师普遍教的是“读”和“写”, 但是当下大多数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这样的职员, 在高职学生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时候, 必须适应社会上大多企业对员工的阅读写作技能提出的特别要求, 因此, 我们亟需在英语阅读与写作方面狠下功夫, 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 尤其是对学生英语中阅读与写作能力方面进行提升, 以期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另外, 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学生都只是会写, 对于“听说”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缺陷, 例如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学会了“哑巴英语”, 并不能有效运用于交流沟通中。尽管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都通过等级考试, 但在英语表达上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内容上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的学习, 有助于提高职业的竞争能力。当然不同的学生可能存在的缺陷也不同, 这时, 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群对英语学习进行分类学习计划, 从而达到各自不同的学习目标。

4.加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排序。课程的开发需要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内容排序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过多的注重相关应用经验策略以及概念原理。对于内容排序上应该关注工作过程中的构成要素, 而不是对相关知识的构成要素, 着重了解如何运用知识, 切实的把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在外语教学课程中, 我们应该注重内容上的选择, 重点放在语言技能的策略性上, 而且要注意的是不要以语言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主, 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该对其辅之以语言知识的讲解。另外, 内容的排序上, 不要按照常规的段落篇章、语言词汇等的顺序进行排列, 而是应该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融合到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高职公共外语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推进了高职公共外语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并提高了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内容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这时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就应该积极寻求应对措施, 真正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寒, 黄奕云.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04) .

[2]彭述初.关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01) .

上一篇:社会发展水平下一篇:新能源汽车应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