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外语人才

2024-06-16

商贸外语人才(精选4篇)

商贸外语人才 篇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市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 随着我国企业对外交流的频繁和深入, 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外向型企业因其独特的特点, 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对其质的要求也更高, 这就对我国优秀商贸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外向型企业商贸外语人才的特点

外向型企业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交流, 优秀的外语人才是保障企业良好运行的必备条件。它所需的外语人才应具备如下素质:

1.1 较高的外语水平

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是外向型企业外语人才的必要条件。在语言技能方面, 听、说、读、写、译缺一不可, 尤其是熟练的听说和准确的翻译是高端外语人才不可或缺的技能。外向型企业要求其外语人才能保证国际企业间的商业信函往来无障碍, 谈判双方沟通顺畅愉悦, 合同签订语言准确无歧义等。

1.2 复合型

事, 但是其可以有效地增强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 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中进口份额的增加, 同时也有利于一些大型先进设备的引进和产品的研发。

3.3贸易顺差减少, 有利于平衡国际间贸易和减少贸易争端

由于国际购买力的增强, 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我国的进口份额, 尤其是一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同时国内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也加大了我国钢铁、机械、交通等行业的投入, 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我国的进口总额, 这些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降低, 有利于国际间贸易的平衡, 进而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3.4新兴市场的开辟, 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金融危机爆发极大地束缚了西方发达经济体在市场拓张方面的发展, 同时鉴于我国成熟外贸市场需求下滑, 企业力求开拓新兴市场, 而这些都为我国外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根据调查数据, 我国在中东、东欧、非洲、拉美的市场出口份额仅为9.2%、3.7%、10.4%、6.9%, 增长空间很大, 再加上今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开辟, 可见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兴市场仍很巨大。

3.5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和外贸促进政策

为了应对危机, 国家相关部门通过税收 (如:出口退税、进、出口关税) 这一有效工具及时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 同时加大了对进出口管理、通关便利化、外汇管理等方面的关注力度, 并且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 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

除了熟练掌握语言的基本技能外, 外语人才还应拥有必要的专业知识。既具备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 又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 这样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是外向型企业渴求的。

1.3 了解国外文化

帮助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外语人才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销往国外市场的产品, 包装上的措辞必须符合目的国的标准和环境规定;包装的尺寸和颜色必须符合当地人的喜好和购买习惯;外语人才派到市场上就能通过报纸进行市场研究, 就能用当地语言与潜在客户进行沟通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1]。

2 当前企业外语人才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的矛盾

对于外语专业学生来说, 近一个世纪来, 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外语专业走的还是单一的外国语言文学道路, 培养目标不是当今市场急需的商贸外语人才。另一方面, 对于非外语专业的学生, 由于多年来受到考试制度、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制约, 未能实现普

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4结语

后危机时代, 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 我们应该充分地把握发展契机、迎接挑战, 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稳定、有序、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在阐述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后危机时代发展对外贸易的机遇和挑战, 旨在为众多的外贸型企业应对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同时给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推进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志恒, 王明韬.中国对外贸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裴长洪, 彭磊等.后危机时代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转变外贸发展

方式与对外经贸合作新趋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3]赵晋平.迎接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走向

[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4]俞抒羽.金融危机下外贸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国际市场, 2009, (5) [5]宋玲霞.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J].东

南亚纵横, 2008, (10) .培养目标。

单一外语培养模式和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高校毕业生已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一方面, 企业迫切需要复合型高端外语人才;另一方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艰难, 高校和企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2 企业外语人才培养的误区

(1) 重学历, 轻能力

我国一些企业评价外语人才的指标主要是学历学位、证书的数量和等级, 而不够重视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果一个外语专业人员徒有大量的词汇、详熟的语法知识, 而不能进行实际应用, 就如同一个摆设, 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2) 重引进, 轻培养

近年来, 我国企业比较重视外语人才的引进, 但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员工培养体系, 对员工的培训支出严重不足。这导致了外语人才进入企业后长期感到不适应企业业务, 进而产生了不满情绪, 人才的流动性加剧, 企业高级外语人才缺失。

(3) 重约束, 轻激励

我国的一些企业特别注重对员工的约束, 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体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生产秩序, 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高级外语人才, 外语人才在我国属于高智力、高学历人才, 激励机制更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 企业商贸外语人才的发展策略

3.1 对外语人才进行整体规划

企业要根据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来确定外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质量和结构。首先, 外语人才在语种结构上要合理;其次, 外语人才的储备要形成梯队, 不能因为人员的局部流动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最后, 外语人才的发展要同企业整体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协调, 外语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既不能过度, 又不能不足, 否则就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2]。

3.2 改革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1) 非英语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对非英语专业外语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对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为此, 我们可以在吸取一些高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采用以下措施:

第一, 采用“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应是教学的辅助者, 采用“引导式”、“讨论式”, 尽量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这样,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实用水平。

第二, 优化课程设置, 适时开设专业英语。经过两年的基础英语学习, 学生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 因此, 从大三开始, 学校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发展方向开设相应的专业英语。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特别是将英语应用水平在专业领域得到实践的重要途径。

第三, 有条件的高校采用“专业+英语”双学士学位制。“专业+英语”双学士学位制, 即能够获得第一学士学位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 通过辅修英语专业的相关课程, 经考试合格, 并能独立撰写完成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的, 可获得双学士学位证书。“专业+英语”双学士学位制能够剔除过去那种“重专业、轻语言”的办学模式, 进而把学生们培养成为基础宽厚、知识面广、学有所长、以专业为主、英语与专业均为强项的复合型人才。

(2) 英语专业外语人才的培养

首先, 要进行教材改革。目前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 大多是十几年前编写的。陈旧的单词释义和课文内容已落后于时代, 从事英语专业教育的工作者有必要审时度势, 编写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英语专业教材。

其次, 要淡化专业界限, 优化课程设置。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开设基础英语课程, 以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从三年级开始, 开设相关专业英语课, 如商贸英语、金融英语等, 这样就能把专业英语与相关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最后, 有条件的院校可设立“英语+专业”双学士学位制。“英语+专业”双学士学位制使英语专业学生不再是“无专业”的纯语言学习者, 使英语这一工具具备更强、更明确的职业倾向性和应用性。

3.3 创新商贸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首先, 大企业应该尝试订单培养[4]。订单培养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用人单位向高校预定所需专业的外语人才;而高校根据企业的要求、行业背景、技术特征和组织结构及发展战略,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其次, 企业可以进行涉外培养。涉外培养是企业输送外语人才到目标国去学习和实习, 外语人才不但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而且还能了解目标国的文化传统, 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3.4 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有效培养高端外语人才, 相关教育管理机构应大力改革教育体制和外语考试制度, 使外语学习者真正能够提高其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促进外语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另外,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 促进高校和企业间的联姻, 缓解人才供需矛盾。

4 结语

外向型企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是一个立体培养模式, 需要高校、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有效协作。高校应以人才就业前景为指导, 培养市场所需人才;企业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制定人才需求规划,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同时加强企业员工的外语素质培训;作为管理部门, 政府应负起相应责任,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保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供需平衡。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 我国外向型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对商贸外语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强烈。本文从外向型企业的特点出发, 分析了企业所需商贸外语人才的特点, 剖析了当前企业外语人才发展的制约因素, 提出了复合型商贸外语人才的发展策略, 制定了高校、企业和政府共同协作的立体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商贸外语人才,外向型企业,立体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汪家树.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4 (2) :7~11

[2]赵子然.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研究[J].理论界, 2006, (12) :133~134.

[3]李荣, 郭群“.专业+英语”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信息反馈[J].外语界, 2001, (2) :47~51.

[4]黄源深.21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 2001, (1) :9~13.

商贸外语人才 篇2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小学期制度实施现状

建立什么样的培养模式, 才能有效地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是这类院校办学必须明确和解决的重要课题[1]。在培养模式变革的大方向之下, 小学期制的实施, 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学期构架。小学期的基本构成就是把一学年分成两长学期和一短学期, 在保持总的教学周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短学期也就是所谓小学期, 一般为3-6周[1]。其实行的特点有:从实行的高校类型来看, 著名高校同普通院校皆有;从地域分布来看, 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校同内地甚至比较偏远地区的高校皆有;从高校的学科类型来看, 综合性大学和学科比较单一的高校均有。从其小学期的时间安排来看, 有的高校将短学期与暑假结合起来, 在暑期开设小学期;有的高校则将短学期分离为一个独立的小学期。从小学期与假期的组合状况看, 有的安排在暑假前, 有的安排在暑假后[2]。当前高校的小学期改革, 在结合理论付诸以实践的过程中, 已拙见成效, 这对于促进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个运行机制的完善、对于提升办学质量、推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英语专业小学期制度实施现状研究

英语专业的培养是以语言技能的培养为主, 为了突出我校的校本特色,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于2013学年开始实施小学期教学制度, 英语专业新制定了符合英语应用型技能培养的小学期人才培养方案, 以指导小学期各类实践课程的实施。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我校英语专业小学期的实施现状, 笔者采用走访, 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我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安排及设置, 师资配备和学生反响等现状。

1. 英语专业小学期人才培养方案概况

英语专业自12级进校学生开始, 开设有三个小学期, 分别于大一、大二、大三的第二学期开设, 开始时间为6周, 将以往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课时进行了适当的压缩, 挤出可供集中实践环节所需的时间, 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主要采用社会实践和校内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大一的小学期安排学生对社会进行初步认识的社会实践课程, 以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后真正的明白自己应该需要在校内学些什么, 方能为以后自己的就业铺平道路。大二的小学期主要以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为主, 进一步夯实学生在语言应用方面的基础, 开设有诸如听说、写作和翻译等方面的实践课程。大三的小学期主要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不仅从经度上来加强和拔高, 而且也同样注重了纬度上的开拓和创新。分为方向性和非方向性两种之间模式, 如方向性课程有商务英语方向的商务谈判实践, 仿真模拟商务谈判的各种场景进行反复的演练, 而且在演练过程中指导教师会以不同方式实时为各组制造一些干扰, 提高其完成谈判的要求, 以此培养学生的积极应变能力;不分方向的实践方面, 如英语演讲实践, 每位同学都必须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来选题, 拟稿和演练。还开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的选题实训和社会调研与报告实践, 以此来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创业意识。

2. 小学期实践的条件及师资配备

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条件较好, 目前有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所需的语言实验室和商务谈判实验室。可充分满足英语四年制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英语专业在搞好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 还注重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开发与建设, 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和落实综合实践教学质量的制度, 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英语专业现有可供实践所需的中外文图书资料库、电子期刊库、各种中外文期刊杂志、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部分资源, 为学生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师资配备方面, 英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2人, 其中教授4人, 占专职教师的12.5%;副教授1人, 占3.13%;讲师16人, 占50%;中高级职称分布基本合理, 中级职称教师为其主力军。专任教师中硕士12人, 占37.5%;在读硕士7人, 占21.9%, 青年教师中本科学历8人, 占25%, 正在努力提高学历, 届时专任教师的整体水平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专任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也比较合理, 教师毕业于全国各级高等院校, 来源分布较广, 学历层次结构明显, 有利于不同学缘背景的教师进行相互交流提高。

3. 小学期实践教学管理

我校外语系2010年起招收计划内统招英语本科 (商务英语方向、对外汉语方向、翻译方向) 。现有在校学生369名, 12个教学班, 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健全, 管理规范, 教学各环节执行严格, 教学质量有足够保障, 对教学质量有完善的监控措施, 开展了包括学生评教、同行互评、督导评议相结合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在学生中聘请教学信息员, 及时了解教与学的相关情况。对各教学环节的监控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在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我校小学期实践教学中尚待改进的方面

小学期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改变传统两学期的教学安排中, 我校英语专业实施小学期教学遇到的阻碍和尚待改进的方面有:课堂教学时间的压缩, 使得教师势必会忙于赶进度,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而学生学习得效果会因此打折扣, 会出现灌耳的显现, 缺乏深入;教学课程安排的紧凑, 教师工作量加大, 学生学习压力加重;开展集中实践, 使实验室的使用频率、强度加大;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小学期学生的使用;更有高校在条件还不成熟时实行小学期制, 使得学生大量的时间处于闲暇期。同时, 如果学生仍就固定在过去两学期的思维定势中, 不去主动适应小学期, 也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小学期所处的季节大都在夏季, 高温天气不利于学生外出实践。小学期的实践会加大学生学费的压力。这一切都必然对教育思想、教学管理、教学建设、学生工作、分配制度、学费收缴、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都提出新的要求。

四、总结

事实证明, 在传统的二学期制教育模式模式的基础上, 实施小学期制, 不是教学时段简单的划分, 而是高校教学管理框架的重构, 是改革的需要, 也是学校明确办学宗旨、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学期制改革的前提是教育管理人员和师生观念的转变。改革的实质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深刻变革。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开设出有价值、多样化的课程。同时, 推行学期制改革, 还应注意与之配套的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3]。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英语专业在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中寻求能够体现我校校本特色的小学期培养模式, 以我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导向, 以英语专业教学的改革为契机,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实践教学的质量为重心, 进一步的落实我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为社会输送真正符合社会需求、达到国要求的人才。

摘要: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驱动,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将小学期教育模式融入到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来, 是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本研究以我校英语专业为例, 采取访谈和问卷的研究方法, 对访谈及问卷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对比其他院校英语专业的小学期教学经验, 为我校更好地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期,技能型,校本特色

参考文献

[1]陈霞妹.浅析我国高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利与弊[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8, 21 (5) :91-93

[2]王明华.我国高校三学期制变革的特征及其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7, 6 (2) :138-141

涉外商贸人才培训创新研究 篇3

涉外商贸人才培训培养的社会及行业背景

经济全球化使得涉外商贸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公司重新调整全球生产布局, 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 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设立了企业, 并建立起配套产业群, 面向全球进行生产和销售, 有力带动了外经贸发展。当前, 涉外商务活动既包括了传统的进出口贸易, 又包括了新时代的各类涉外商务事宜, 如涉外商函、涉外商务公关文书、以及广告性商务英语等新型活动。外贸行业经营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 多种性质、不同规模的外贸企业、公司同时并存。

国际外汇市场起伏不定, 变幻莫测, 大大加深了涉外企业的外汇风险

近年来,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 国际贸易和国际融资规模大幅度增加, 汇率风险陡然加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银行不得不面对汇率波动所带来的巨大风险。由于我国一直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 汇率调节机制僵化, 加上多数涉外企业对于所承受的外汇风险缺乏积极的管理防范意识, 因而使国家和企业本身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外贸企业要从整体上识别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 科学制定汇率风险管理战略。例如, 选择适当的货币及货币组合, 采取保值措施, 选用结算方式等。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乏力, 出超问题显现

长期以来, 外商对华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然而受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 中国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规模呈快速下行之势。一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资本成本提高, 从而减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导致外商减少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将提高利润的外汇收益, 可能导致资本外流。二是相对于俄罗斯、印度等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 投资成本呈大幅走高之势, 引资能力相比这些国家明显下降。

涉外商贸人才面临的新要求

了解各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许多的文化差异构成了跨文化沟通的障碍。在不同的文化中, 价值观念会有很大的差异。了解某个社会中流行的价值观念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涉外商务谈判会受到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 深入研究跨文化因素对国际商务谈判有重要意义。所以涉外商贸人员应树立跨文化宽容意识, 学会换位思考, 谈判人员要在谈判中尊重对方的思维模式。跨文化的行为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去适应对方, 关键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即换位思考。跨国商务谈判中, 经济利益是第一位的, 不要对对方的文化准则妄加评论, 这样很容易引发尖锐矛盾。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

涉外工作既是一项实践性工作, 又是一项理论性工作。涉外工作人员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用理论指导实践, 才能取得最好的工作效果。因此从事这种工作, 首先要求涉外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各种对外经济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经济管理、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及国际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国际商务业务, 具有国际市场分析和开发能力, 有较强的翻译、谈判能力。这就要求培养单位同企业的相互结合, 发挥所长, 共同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涉外商贸人才。

具有熟练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涉外商贸专业学生应该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听、说、读、译和写的交际与应用能力, 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从事外贸工作的前提。为专门的涉外型人才, 一般都要求精通一门外语, 粗通几门其他语种, 并且在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都有相当水平, 运用自如。通过它来达到扩大开放、加强交往、广交朋友的目的, 进而服务于对外交往。此外, 涉外型人才应该具有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 能运用全球网络、各种媒体和人际关系获得信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具备灵活的谈判技巧和应变能力

涉外商务谈判不仅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而且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成功的商务谈判都是谈判双方出色运用语言艺术的结果。寻求合作的结果双方必须按一个互相均能接受的规则行事, 这就要求谈判者应以一个真实身份出现在谈判行为的每一环节中, 去赢得对方的信赖, 继以把谈判活动完成下去。在谈判中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 可以有效的避免和化解冲突。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 谈判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谈判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 采取不同的策略, 以便谈判能够顺利的进行。

具备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商务礼仪

商务交往涉及的面很多, 但基本来讲是人与人的交往。因此商务人员的个人形象很重要, 因为商务人员的个人形象, 代表企业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 在跨地区跨文化交往中代表民族形象、地方形象和国家形象。而商务礼仪是人在商务交往中的艺术, 在商务活动中商务人员应做到不卑不亢、求同存异、入乡随俗、信守约定、热情有度、爱护环境等原则要求。

涉外商贸人才培训模式创新

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和培训要增进受教育人员对外国、特别是欧美国家文化的了解, 努力克服并解决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从根本上说, 是文化素质的培养, 而不是纯语言的训练或交际技能的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教师所起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 培养能定的情景语言的预测能力;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要通过不同文化的比较, 培养商务英语人才认识了解文化差异性、复杂性、多样性以及文化融合的能力;要增进学生对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商务惯例的认识, 做到能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灵活掌握和应用。

以培养职业素质为导向的目标与方向

21世纪的商贸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般性的基本商务能力和外语能力, 如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以及谈判、磋商等各类商务能力等, 而且需要具备从事商务工作必须具备其他综合能力, 如团队组织与协调能力、快速利用新科技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及创意能力等, 以适应社会环境和职业岗位的变化。这就要求学校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 把培养职业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重视商贸英语教学, 突出专业实践技能锻炼

学校在对内抓好教学质量, 重视对学生传授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除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实习基地外, 还要积极开发新的校外实习基地, 扩大与涉外公司和企业的合作面, 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实践机会。跨国公司进驻中国, 首先要构建的便是人才团队, 跨国公司的人才标准主要包括必备技能、实践经验、流利的英语水平和团队合作经验等等。但中国内地的精英们, 多是具有优秀专业素质, 却无法使用英语去进行专业领域的沟通和工作, 具有优秀学科英语的运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未来的国际职场中将一路走俏。

加强师资课堂教学技能指导

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就业为主导, 商务技能为特色开展教学, 善于运用鲜活具体商务案例进行情景教学, 确立学生为中心,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锻炼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 将商务英语教学与英语商务教学相结合, 采用边实践、边改革、边完善、边总结的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商务活动中人际交往与沟通、协调与共事合作的能力。

多渠道开展国际 (港台) 交流与合作, 扩大涉外类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

涉外商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篇4

构建合理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目标合理

复合型涉外商贸人才是能熟练运用现代商贸英语和贸易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因此,其专业设置必须遵循英语和商贸领域,体现语言技能与商贸知识的平衡,使教学内容紧跟并超越时代发展的步伐,突显人才培养定位原则。

课程设置合理

课程设置应根据21世纪国际涉外商贸交流面临的新任务、新形势,依托英语语言类课程为基础,突出商贸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应用型训练,合理增设《商贸英语口笔译》、《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指南》等专业类商贸英语课程。同时,依据涉外贸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商贸知识类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类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聘请国内外知名企业经验丰富的商贸人员或高校专家以具体案例形式,开设一系列讲座,重点传授涉外商贸实践中所须掌握的《商贸谈判技巧》、《报关实务操作》等相关课程;让学生获得切身涉外商贸实践经验,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使课本与实践活动接轨,提高他们日后成为商贸人才的可能性。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开展商贸模拟实训

为适应涉外企业的具体要求,应加强商贸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利用高科技和网络资源建立商贸模拟实训室,组建仿真模拟公司,明确工作章程、流程,加强学生的商贸技能训练。同时,注重学生创业设计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供客观有效的参照体系。

加强商贸实训基地建设

开展积极有效的创业见习,组织学生到相关外贸公司、企事业单位实地考察,了解商贸流程和商品产出环节,增强学生对岗位的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训,身临其境开展业务,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让学生切身体会自身专业技能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以后实际工作积累经验。

创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做到“二结合”

“一结合”,是将商贸理论和商贸实践评价相结合。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实用性、创新性人才,改变传统评价制度,创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商贸实践操作技能,检测学生解决问题、小组协作等能力。“二结合”,是将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全国国际商务单证考试》、《全国外贸跟单员考试》等,进一步检测学生商贸技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英语语言教学和商贸技能教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设商贸英语专业的高校已达600多家。面对学习者众多而教师匮乏,部分教师语言功底强但商贸知识不足的现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将英语语言教学与商贸技能教学结合起来,便成为商贸教学的主要任务。

加强师资商贸技能培训

除英语语言能力外,应加强教师商贸理论、外贸操作技能及行业知识培训,派教师进修国内外最新商贸课程,参加实战经验丰富的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所开设的寒暑假讲座培训等。

加强师资课堂教学技能指导

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就业为主导,商贸技能为特色开展教学,善于运用鲜活具体商贸案例进行情景教学,确立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将商贸英语教学与英语商贸教学相结合,采用边实践、边改革、边完善、边总结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商贸活动中沟通、协调与共事合作的能力。

结语

上一篇:深基坑监测控制下一篇:人力资本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