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学生(精选12篇)
外语专业学生 篇1
外语学习既是外语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更是一种富有深刻意义的社会需要, 往往与外语专业学生的未来成就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息息相关。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多种多样, 但我们认为增强就业意识尤为重要。根据调查问卷的研究结果表明, 外语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普遍选择就业, 并且外语专业学生就业意识越强烈, 学习积极性越高, 学习过程越轻松, 外语认知就越快, 内化程度就越好。具体原因可从以下四点解析:
第一, 就业意识属于外语学习的工具型动机, 即用外语做工具达到一定目的, 比如凭借出色外语水平找到一份高水平的工作。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特别是入世以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 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外语越加重视, 不少用人单位对外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外语专业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发展与挑战并存的就业大环境下, 外语专业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 然后确定各阶段学习目标认真为之付出努力学习外语。如果外语专业学生毕业后想要进入高端企业, 自身必须具有高精尖的实力。此时外语专业学生会因为想要找到有利于自己的工作而奋力学习外语, 由此大大的提高外语水平。
第二, 就业意识在外语学习中意义重大, 增强就业意识不仅能使外语专业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而且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激发外语专业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热情, 是外语专业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反之, 如果就业意识不强烈, 或者丧失就业意识, 就会使学生变得意志消沉, 从而迷失进取的动力。强烈的就业意识进取心与良好的外语学习效果是相互促进的, 当然调查问卷研究表明也存在就业意识与外语学习效果不一致的情况, 表现在部分学生的就业意识强烈, 但是外语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然而并不能就此否认增强就业意识对外语学习的作用, 这只是说明了就业意识并不能用来代替实际外语学习。
第三, 增强就业意识还可以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学习外语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以致用, 实践出真知。而增强就业意识可以是学生有意识的去参与到外语学习的实践活动中, 例如本次调查问卷的研究的结果显示, 就业意识较强烈的外语专业同学, 从大一开始就有意识的参与企业招聘或从事外语方面的兼职, 这使得这类学生的外语水平普遍更高, 与其他学生相比更能把外语灵活的运用到生活情境中来。就大连民族学学院的外语专业学生来看, 就业意识较强烈的外语专业学生更渴望参加外语学院的各种真人外语角活动与外教亲密接触从而了解更多的外语知识, 并且积极参与各类外语竞赛, 这样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促进外语专业学生使外语学以致用, 而不是一味的“死读书, 读死书”。
第四, 增强就业意识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持之以恒学习外语的意志力。众所周知, 外语学习是一种长时间的积累式学习, 是一种“学习持久战”。在外语学习期间中, 外语专业学生们普遍会觉得很疲倦, 认为外语学习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 这使大部分外语专业学生会没有毅力坚持到底。在这方面, 外语专业学生内心的就业意识就起到了重大作用, 它是外语专业学生自觉地克服困难与枯燥, 去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的心理支持。从调查问卷的报告的研究结果来看, 更多的外语专业学生认为树立强烈的就业意识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克服这一点, 因为增强就业意识, 使外语专业学生有了向上的动力和努力的源泉, 从而使得外语专业学生能够坚持不懈的高效率地努力学习外语而不是荒废的“三分钟学习热度”。事实证明, 在调查对象中, 外语学习优异的外语专业同学一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就业意识较强烈的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确实普遍比其他就业意识较弱的外语专业学生水平要更高一些。
由对以上四点原因的浅谈可以大致了解增强就业意识对外语专业外语学习确实存在着巨大影响, 而现今高校对宣扬就业意识和培养外语专业学生就意识等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到位, 根据从部分报道中参考得出, 大学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 一般大一时是职业生涯设计, 大二、大三开始社会实践, 大四开始进行系统的就业讲座、模拟招聘等, 切实帮助大学生就业。教育专家普遍认为, 如果在大一时, 就向外语专业学生灌输就业理念, 将会造成外语专业学生的心理负担, 影响学生正常学习计划。但是, 根据近日所做的问卷调查的研究的结果, 显示这样的决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在抽样调查的对象中, 更多的外语专业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和服务应贯穿大学四年教育的过程, 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灌输,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意识, 提醒外语专业学生当前就业局势的艰难与严峻, 由此激发外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的动力, 提高其外语学习的效率。
总结:通过对“增强就业意识对外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影响”的调查问卷的研究, 结果表明增强就业意识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帮助外语专业学生明确外语学习目标, 激发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热情, 推动外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增强其学习外语的意志力等途径来促进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 大大的加快了外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的高效率与好水平发展。
摘要:本文针对大连民族学院2010-2013级外语 (含英语, 朝语, 日语等) 专业学生进行关于“就业意识对外语专业学生学习是否具有影响力”的抽样调查, 结果表明, 就业意识是影响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因素。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意识越强烈, 则其外语成绩越高;反之学生的就业意识越含糊, 则其外语学习越困难。对此, 本文表示, 外语专业学生应增强就业意识, 从而提高外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就业意识,外语学习,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Gard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Edward Arnold, 1985.
[2]高宪礼.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J].青海师专学报, 2001, 3:82-84.
[3]常宝钢.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教学探蹊, 2010, 6.
外语专业学生 篇2
基本信息
姓名: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性别: 女
政治面貌: 团员
籍贯: 山东省
联系方式: xxxxxxxxxxx
电子邮箱: YJBYS@qq.com
教育背景
.09 – 至今 燕山大学 外国语学院 日语专业(商务方向)
主修课程:高级日语、日语会话、商务日语、旅游日语、日语试听、日与阅读、会计学、外贸实务、宏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商务应用写作
实践经历、活动
2011.07 青岛酒店工作一个月,体力活比较辛苦,体会到工作的不容易,感觉变得更坚韧了
.10 专科学生英语家教,给成人做家教,沟通比较难,需要做很多准备, 做完之后感觉很有成就感,觉得付出,给予的感觉非常美好。
.04 给初中生做数学家教,小孩子比较顽皮,要很有耐心才能做好,感觉 自己顺利完成这份工作,变得更有耐心去处理一些事情。
2013.10 饭店做服务员,初次接触服务行业,应对各种要求,得到很多锻炼。
参加过日本料理大赛、日语演剧大赛等一些社团活动,大家在一起排 练很开心。
技能认证
英语技能: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通过 专业技能: 日语一级通过
掌握PowerPoint、excel等常用软件、会少许ps
自我评价
1、比较擅长收集信息、资料,有创新能力,处理事情比较沉着冷静,接受能力强,可以很 快适应新的环境,能够独立工作而且有团队意识,可以很快的`吸收新知识。
2、比较喜欢动手,而且比较有耐心,经常花很多时间修理一些小电子产品,过程虽然都很 枯燥,但是觉得挺有意思,而且修好以后的成就感会让自己有做的更好的信心。
外语专业学生 篇3
关键词:外语专业;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开放型过程
一、跨文化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能力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在其80寿辰聚会上曾经意味深长的讲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老的这句名言告诫人们,应当对中华文化的全部历史有所自觉,有清醒的认识,有自知之明,有自信,且有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我们先是发现自身之美,然后是发现、欣赏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赏、赞美,最后达到一致和融合。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和平崛起,面临着向世界宣传中国、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了解的重要课题。因此,关注跨文化传播与交流,培养人才的跨文化能力,既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中国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
2006年在上海召开的“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跨文化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能力,外语教学大纲应提出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人才的要求。
诚然,外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本科教学大纲》(2000)首次在教学原则中提出了“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也将跨文化交际列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最新的《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德语本科教学大纲》(2006)以及《大学德语课程教学要求》(2010)都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可见,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已开始受到外语界的普遍关注。
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对于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还很少。自20世纪80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被引入国内外语教学界以来,研究重点一直在于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差异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本体内涵研究,在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中还只是“冰山一角”。
要进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跨文化能力,否则,“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讨论恐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杨盈、庄恩平2007:14)。
二、语言、文化、跨文化
1. 关于文化
“文化”一词来自拉丁语“colere”,原指开垦、耕种、栽培、培养,亦指农作物、经济作物等,是人类设计、构建自己生活的方式和方法。后来,文化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即“在人类社会历史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新华汉语词典编委会2004)。
著名的“冰山模式”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文化的丰富内涵。位于水面上方的冰山是我们能够看得见、听得到的“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如语言、音乐、艺术、建筑、饮食等,是文化的表层含义。而倒映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如态度、想法、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是文化的深层含义。
2. 关于跨文化
所谓“跨文化”就是两种或多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或碰撞。要想很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跨文化意识、跨文化知识、跨文化能力。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能力中的情感要素,是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以及移情能力。跨文化知识主要指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比较、分析和了解。跨文化能力是在异文化环境中也能像在本文化环境中那样轻车熟路、来去自如的能力,是一种复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知识、情感和技巧的统一体,是对知识的应用,因而是一切学习的目标。这恰好符合中国高等教育从以知识灌输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范式大转变。
3. 关于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影响着语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共生共存的关系,这就是说,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也不能脱离语言而生存。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语言更加丰富。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它承载着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独特的文化传统。
语言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词汇来自于生活。文化的特征能够借助语言反映和表达出来。比如,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雪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很大,他们同雪打交道也很多,所以在他们的语言中关于“雪”的词汇也就非常丰富。在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共有六个不同的词表示“雪”,如落雪、像水一样稀的雪、被风吹动的雪、飞雪、地面的雪和积压成冰块的雪,而在其他绝大部分语言中只有一个词。再比如,在日语中有丰富的词汇表示与“大米”有关的概念,如ine (稻子),momi(稻种),kome(大米),meshi,gohan,i-i,mama(米饭),kayu(大米稀饭)(Pelz 1992)。类似的情况同样也可以在汉语或越南语中看到。如在汉语中,也有大量关于大米的词汇,像稻米、大米、糯米、香米、籼米、精米、长米、粘米等,而在德语、英语和法语中却缺少相对应的词,只有一个词作为集合概念表示大米,分别是Reis 、rice和riz。这是因为在日本、中国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盛产大米,大米与人民的生活及文化息息相关,因而这方面的词汇就比较丰富。而在德国,没有耕种稻谷的条件,人们的主要食物是面食,因而在语言中关于“大米”的词汇就相对缺乏。
在日常生活用语中,德语和汉语就同一件事的不同表达方式也反映出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比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说:“吃了吗?”“干吗去?”,或者“你去哪儿?”等。然而,当你见到德国人时这样打招呼,就会令其非常费解。德国人会想:你是否要请我吃饭?我去哪儿跟你有何关系,为什么要告诉你呢?他们见面打招呼很简单,一句“Hallo!”足矣。再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中国人常对客人说:“您慢点吃!”或“请慢用!”这时,德国人会感到很纳闷,不禁要问:难道我吃得太快了吗?在这一场景下,德国人会说:“Greifen Sie bitte zu !”意思是“请随便用,不要客气!”还有,在送客时,中国人经常说:“请慢走!”这时德国人会问:难道我走得太快了吗?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常说:“Kommen Sie gut nach Hause!”意思是“祝您平安到家!”
以上例子足以说明,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跨文化能力的内涵
1. Lehmann和Nieke的能力模式
要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首先必须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这一能力的内涵,从而为在外语教学大纲中提出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提供科学依据。
德国教育学家Lehmann和Nieke认识到,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人们必须学会终身学习和转岗学习,学习的方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提出增补方法能力并构建出一个能力模式。
图1Lehmann和Nieke(2000)的能力模式
Lehmann和Nieke的能力模式以培养行为能力为目标,将行为能力分解为专业、方法、社会和个人四种能力。四种能力的具体内涵如下:专业能力指处理复杂专业要求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专业技巧。对于外语专业学生来说,语言技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个人能力指愿意承担责任并付诸相应的行为,得体的解释和评价自己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能力。社会能力指主体与周围得体相处的能力。方法能力是分析和灵活的尝试各种解决方式、使用符合环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该模式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行为能力,这是由能力的行为指向决定的。没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行为能力则无从谈起。行为能力是以上四种能力的整合,是整个能力模式的核心。
2. 跨文化能力多层面开放型发展模型
上面的跨文化能力模式虽然对各种能力的划分比较清晰,一目了然,但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基本属于“切分蛋糕”式的模式,没能体现出来跨文化能力的动态培养和发展过程。潘亚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更为科学的跨文化能力模式:跨文化能力多层面开放式发展模型。
图2潘亚玲(2008)的跨文化能力多层面开放型发展模式
从上面的模型可以看出,不应当将跨文化能力看作是一块可以划分为各种“分能力”的“蛋糕”,而是应当把这种能力的发展看作一个开放型的过程,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发展:
(1)从民族中心主义到文化多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来说,人们往往将本文化中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看作是理所当然的,看问题总是带着本文化的“有色眼镜”,甚至认为自己的文化优于其他文化。因此,要抱有积极、开放、宽容的态度,消除对异文化的种种偏见,从不断积累的跨文化经验进行反思,便可以培养多视角看待本文化和异文化的能力,从而提高这一层面的综合能力。我们可以把这一层面能力的发展过程用模型中的X轴来表示。促进从民族中心主义到文化多元主义这一过程发展的重要能力有:对异文化的积极态度、宽容、开明、移情能力、尊重、敏感性及多视角看问题的能力。
(2)从对本文化和异文化单一表面的认识到全面深入的认知和理解。在这一层面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从对本文化和异文化肤浅的、单一角度的了解和认识,发展到对本文化和异文化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做到知己知彼。在此,尤其强调在跨文化合作中,对本国文化的深入全面的了解,以及向跨文化合作伙伴传输本国文化的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把这一层面能力的发展过程用模型中的Y轴来表示。促进这一过程发展的重要能力有:对本文化的了解、对异文化的了解、从表面了解到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跨文化交际的了解和认识、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
(3)从不自觉、欠妥当的跨文化行为到自觉、有效的跨文化行为的过程。在这一层面上,人们可以从起初由于缺少跨文化经验,在跨文化交际中感到无助,同时对怎样与异文化人交往感到茫然,到不断积累跨文化经验,从而掌握各种应对策略和方式,灵活自如地处理各种跨文化场景,不断提高跨文化行为能力。这一过程的发展可以提高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合作的效益。我们可以把这一发展过程用Z轴表示。促进这一过程发展的重要能力有:适应能力、独立行为能力与责任心、灵活性、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外语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求同存异能力、文化协同能力和文化沟通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以上跨文化能力模型的解释中,三个层面所包含的各种能力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比如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这一能力的发展,不但能提高跨文化行为能力(Z层面),同时也能促进从民族中心主义到文化多元主义(X层面),以及从对本文化和异文化表面化的认识到深入的全方位的认知和理解(Y层面)的过程。
四、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具有外语能力并不意味着具有跨文化能力。仅仅掌握好外语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还不能保证跨文化合作的有效和成功进行。很多跨文化合作的失败不是语言障碍所造成,而是由于合作双方跨文化能力的欠缺。人们普遍认为,由于语言不通所造成的误解和问题可以很快得到消除和解决,而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所犯的错误往往会在长时间内给交际的双方造成很深的心理隔阂和阴影,从而大大影响双边的合作和交往。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好外语很重要,是培养跨文化能力的重要工具和途径。然而,外语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不但是两种不同语言的沟通者,同时也是本文化和异文化的沟通者。
正因为外语越来越多地仅仅作为工具,因此,培养外语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跨文化合作中的很多问题、矛盾和冲突归根到底是源于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在跨文化实践中,那些能自如“行走”于本文化和异文化之间的人难能可贵。比如说,德资企业特别需要懂得中国文化、懂得中国现实的中国人,他们可以向德国人解释中国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为了能让德国人信服,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采纳某种方式,又同时需要懂得德国人、懂得他们的思维方式。对于国际企业来说,懂得合作双方的文化背景,对于合作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提高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方面应当尤其注意的问题是:
(1)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文化知识的传输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加强实践学习的环节,加强大学教育与跨文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聘请有丰富跨文化合作经验的专家到大学讲课;另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走出大学的“象牙塔”,积累跨文化实践经验。
(2)培养跨文化能力不仅仅是要避免文化冲突,更重要的是要寻求文化间的共同点,做到“求同存异”。不应过分强调文化之间的差异,应当鼓励学生寻找来自于本文化和异文化的交际伙伴之间的共同点,这一点在跨文化合作中至关重要。只有找到共同点,双方才能更好地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差异,最终找到解决这些差异的办法。跨文化合作的核心是“求同”,如果一味强调文化之间的差异,那么很多跨文化合作可能根本就不能开始。
(3)应该强调的是,对本文化的理解、在本文化与异文化之间起到沟通作用是跨文化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本土文化的深刻认识是了解异文化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很好的本文化修养,就不可能自如得体地与来自于另一文化的人进行交际。很多在华的跨国企业正是希望利用中国员工对中国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了解,来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实现他们在华投资的目标。而事实上,我国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这一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4)“跨文化能力”并不是脱离应用领域而存在的“空中楼阁”,不能脱离应用领域空泛地讨论跨文化能力。学习外语之外的一门专业非常重要,即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
(5)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通过诸如“跨文化交际”等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来实现,而是应当融入各个课程当中,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语言学、文学,还是翻译、写作,所有课程都应包含跨文化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每位专业教师都要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并有效地融入教学之中。
五、结语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是仅仅通过知识的传输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终身学习和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乐于学习的态度和善于学习的能力起着核心作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跨文化学习的方法论,培养学生积累处理各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的策略、方式和方法,并灵活运用。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开放型的过程,这一点也意味着外语专业应当进行跨学科、跨学校、跨文化的合作,应当重视外语专业与其他专业,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跨专业合作,重视与对象国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合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已经并将继续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因此,应当在外语教学大纲中提出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同时,外语教师也应当不断增强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能力,加强与跨文化实践的联系,以便为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无止境的学习过程。相信通过系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方案及其实施,可以使外语专业学生成为胜任全球化职业实践要求的具有跨文化学习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Lehmann, G. & W. Nieke. Zum Kompetenz-Modell[OL]. URL: http://www.bildung-mv.de/download/fortbildungsmaterial/ text-Lehmann-nieke.pdf, 2000:2.
[2] Pelz, Heidrun. Linguistik für Anfänger, Hamburg, 1992:35.
[3]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本科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2.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5]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大学德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6]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 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德语本科教学大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14.
[7] 潘亚玲. 我国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 中国外语,2008(4).
[8] 新华汉语词典编委会. 新华汉语词典[C].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1274.
[9] 杨盈 庄恩平. 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 外语界,2007(4).
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境况分析 篇4
一、外语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
外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 不仅仅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础、熟练掌握外语语言表达技巧, 有过硬的交际能力, 丰富的国际经贸知识, 还要有非常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 涉及文学、历史、经济、外交、政治、社会科学等诸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常识, 了解世界上使用外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具有第二外国语的相应的熟悉和应用能力, 有圆融的交际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 能用文字表述一定层次的思想, 有相当程度的笔译能力和口译能力;能在外事、科研、教育、旅游、经贸、出版、翻译等领域担任职务, 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社会有一定的贡献。
二、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国际地位日渐提高, 和世界各国的联系也日渐密切。由此可见, 英语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很有发展前途, 会有喜人的就业前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家里, 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急需非常优秀的外语人才, 尤其急需专业知识扎实, 各方面都出色的英语人才。因此, 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乐观。英语是国际商务谈判语言, 到国外去, 必须能使用英文与当地人民沟通。如出国深造, 也必须进行雅思和托福的考试, 这些都必须使用英语。因此, 有过硬的外语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更是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当然这几年来小语种人才也是供不应求。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很多, 可担任翻译、涉外文秘、经营管理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职务, 就业面很宽, 前景很好。
三、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境况
(一) 英语专业。英语专业应该是高校开设的最普遍的专业之一, 商务英语、应用英语、翻译英语、英语口译等等, 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 外语专业分为两个方向:商务英语方向和应用英语方向, 商务英语方向的毕业生除了有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专接本之外, 大多数毕业生选择了外贸公司、外资企业等;应用英语专业的毕业生, 也有一部分选择专接本, 继续学习, 如:接上的本科院校有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北方学院、石家庄学院、邯郸学院、衡水外国语学院、沧州学院等等, 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培训机构, 如:英孚教育、昂立教育、大桥外语学校等等。另外, 有些学生到北京新东方培训学校工作或在北京的外企工作, 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二) 小语种专业。如今社会对一些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 小语种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好, 这让小语种的热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比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日语、俄语等小语种专业绽放光彩, 倍受青睐。因此, 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渗透行业背景, 发挥专业优势, 共同作用, 前途才会光大。
1.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专业。拿河北外国语学院为例, 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专业颇受学生青睐, 在高考录取中, 吸引了很多高考总分成绩很高, 又对语言的学习有极大兴趣的学生选择这些小语种专业, 他们就读小语种专业的原因是:就业前景非常好, 如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选择了出国就业, 如在国外做翻译, 尤其是高级翻译, 薪水很高, 月薪达到12, 000元;还有一些学生在国内的外企做业务员, 他们可以用流利的西语进行交流, 进行业务谈判;另有一部分学生去国外继续深造, 攻读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在国外就业, 更是如鱼得水;再有一些学生作为交换生在国内读两年, 在国外读两年, 这样他们的语言功底更深, 工作起来游刃有余;他们主要去拉美一些国家, 如:委内瑞拉、智力、厄瓜多尔、墨西哥等。葡萄牙语专业的毕业生, 更是受欢迎, 由于开设葡语专业的大学很少, 因此, 该专业毕业生更是急需, 他们毕业后大部分都出国去非洲的一些国家做翻译, 月薪高达15, 000~18, 000元, 即使在国内做翻译也都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大都市。
2.意大利语专业。意大利语专业与西语、葡语相比就业优势相对薄弱, 只针对意大利国家, 就业面窄, 主要在国内就业, 在外企做翻译或在外贸公司做客服工作, 主要就业城市是:北京、广州和青岛等大城市。
3.法语专业。法语学生就业形势不错。据一项法语本科毕业学生的就业走向调查报告, 一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大型国企公司, 比如:房屋建筑, 桥梁建筑, 水利水电, 中铁等方面, 石油方面, 矿藏方面, 医药进出口贸易方面, 及服装鞋帽等外贸等国有及民营大公司。以前, 学法语的学生女生多, 男生少, 再加上就那么几个专业外语院校的知名大学才有法语专业, 所以就业情况特别好, 尤其是男生一毕业就被各大公司抢走了, 基本上去了国外当翻译, 并兼着文秘。现在法语专业增加了很多。比如河北省的大学设立法语专业的就有七所大学。现在学法语的学生毕业后也是一大部分出国工作了, 占比60%左右。以前只有男生选择出国, 而现在女生也巾帼不让须眉纷纷走出国门, 主要去的国家有:北非的有阿尔及利亚, 摩洛哥。中南非洲的有, 刚果金, 刚果布, 多哥, 扎伊尔, 莫桑比亚等国。同时也说明现在的就业前景不如前些年了, 所以女生也开始进驻大公司被派出国工作。只是因为国内的理想工作竞争激烈。还有在一些学校 (更多的是培训机构) 当法语教师, 有进法国或中法合资的在中国的公司当翻译, 兼任其它工作的比如文秘, 有考上公务员的等等。当然也有一小部分考上法语专业研究生, 也有跨专业考上其它专业的研究生。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家庭比较富裕的去法国留学读研究生。
4.日语专业。日语学生毕业之后大多进了日企及中日合资的企业工作, 如:汽车行业, 摄影器材行业, 家电行业等日本的先进技术领域的大公司, 占比达到50%-60%左右。国家机关 (外交部, 各级政府, 海关, 外经贸等) 占20%左右。除了做翻译还兼做秘书等办公室的工作。大学教师和日语导游占10%左右。日资企业基本在东南沿海城市, 如:大连, 烟台, 青岛, 苏州, 无锡等。很多学生都把进入日资企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开始, 就业前景广阔。当然也有一些毕业学生去了日本继续学习。
5.俄语专业。俄语专业学生有许多人去了一线大城市及边贸地区做翻译, 当文秘及办公室工作。还有自己创业开办贸易进出口公司, 也有的当老师和导游。少部分考上研究生的。基本上就业不成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外语专业就业的前景广阔、乐观, 尤其是小语种专业毕业生前景更是美好, 因此, 大学生一定要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和优势, 学会一身多能, 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 挖掘出自身的智慧宝藏, 把自己从单一型的外语专业毕业生转变为高素质的、高技能的、跟得上时代进步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适应时代的迫切需要, 发展自己的美好未来, 为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添湖.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J].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分析(原创) 篇5
我的专业是日语,因此在论述这个问题时我会更多地从日语方面论述。下面就我自己所搜集的一些资料的基础上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与年俱增,应该说前景是乐观的。但由于前几年外语专业招生过热,各高校大量扩招,这几年总的就业形势已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其中,师范类外语专业需求量相对较大,师范院校的外语毕业生的就业相对比较容易一点,甚至不少非师范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也愿去从教。
首先说一下英语的就业形势。
传统的英语教育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现在英语教育的年龄不断往前移,从以前的中学移到现在的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而这所说的仅仅是城市或者乡镇。对于农村来说英语老师一直十分缺乏就拿我的家乡洛阳来说,在我上小学时四年级时虽然已经开设了英语课但是由于没有英语老师学校只好敷衍了事所以直到小学毕业也仅仅达到认识26个字母的水平。初中老师相对好了一点不过最高学历也仅是专科,而且200多个学生才有3名教师其中一名是高中学历另两名是大专学历。如果按每40名学生配备一名老师的标准,也就说每100名农村学生缺少一名英语老师我国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大约1亿5000万(2011年数据),由此计算英语老师缺口达150万。这只是从教师这一领域来看的。另外还有翻译、外贸、外事等领域。因此乐观的来看英语专业的就业形势还是不错的。
不过在现实就业中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对于每年都有大批量的毕业生来说需求是怎么样的呢?现在,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
用。早期的政府官员或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需要
有专门的翻译来帮助,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翻译人才供不应求的现
象。随着中国的开放,英语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学英语的意识也
在提高,学习英语的环境也在改善,很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已经有这
个技能,不再需要一个专门的英语人才来帮助他,这样对纯粹学习
英语的人的需求就大大减少。同时,现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
平的不断提高使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着许多强劲对手。所以,非师范
英语专业的学生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对于日语来说,总体情况比英语稍好一点,不过这两年不太乐
观。下面是日语毕业生在各行业的就业比例:
日资企业占50%-60%;国家机关(包括外交部、各级政府、海
关、外经贸办公室和贸易促进协会等)占20%左右;日语教师和日语
导游各占10%左右。
因为日语专业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日资企业所以日资企业的发展
状况对日语专业的就有很大影响。近几年由于中日在钓鱼岛的争端
以及其他的一些摩擦对日资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再加上
金融危机的余波仍未消退,日本经济不太景气日资企业大量裁员甚
至破产这些都对日语专业的就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影响日语专业就
业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地域性。比如你学的是日语毕业后想在内地
找份与日语相关的工作,机会会非常少,因为日企90%以上分布在沿海城市,日语需求量最大的城市依次为上海、深圳、广州。因此
找工作只能去沿海一些大城市。
不过有利因素也有很多。据日本经济新闻社的最新调查显示,有
近八成的日企表示将继续加强在中国的事业发展,扩大投资。4000
多家落户上海的日企仍保持着强劲的招聘需求。中国良好的投资环
境、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日本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在沪的日资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日企增多了,吸纳劳动力数量自
然也增多。日语专业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据测算,在华日资企
业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人数920万人。
日资企业招聘需求旺盛,每个月都有400多项岗位需求委
托。和去年同期相比,日资企业招聘的比例增加了,这表明一些高
端职位正在向本地人才招手。日企在快速消费品、制造业、金融和
贸易商社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一些金融方面的岗位需求量
也有增加,原因是部分日本金融和保险公司进入了上海。另外,IT
企业对软件人员需求量也很大,懂日语的软件工程师尤其难觅,很
多公司不得不委托培训机构代为培养。能上机能操作、可用日语流
利对话交流的“能说会做派”最受日资企业的青睐。日资企业对本地
人才的需求也继续呈现旺盛态势。据了解,日资企业薪资一般管理
层高于国内企业1.5倍,技术操作工高于国内企业50%-70%。实习
生薪资也有2000元-3000元。招聘人才非常有竞争力。
另外日本动漫在国内非常受欢迎,像火影忍者,海贼王,名侦探
柯南等几乎无人不晓。因此对日语动漫的翻译、再制作引进等这都
需要大量日语人才。
综上所述,虽然日语专业就业面临一定压力,但是机会还是很
多,和法学、政治、历史学比起来要好很多。因此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迎接未来。
另外除了日语英语外还有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从以往的数据来看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
牙语,意大利语的需求也较大。这些语种的毕业生就业较为容易,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小语种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如北欧
和亚非的一些语种,除韩(朝鲜)语、阿拉伯语基本持平外,就业都
较为困难。目前,教育部对这些小语种的招生进行了控制。但小语
种专业的学生如果能掌握一门大语种,则非常受欢迎。
任何事物都是一样,所谓物以稀为贵当一种事物稀少的时候,人
人都想要,而当它变得大众化的时候自然就会贬值很多。因此我们
教育部门招生时应该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遵循价值规
外语专业学生 篇6
关键词:文学作品 语言知识 文学涵养
引言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语言文化知识的结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思维模式,可以传递给读者以深层次的思想。例如英国的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暴风雨》、 《哈姆雷特》、《李尔王》、《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等可以说是当时英国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文化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我们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了解英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外国文学作品的介入通常是选取了优秀的外国文学作为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学素材推荐给学生的,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外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从外国文学的原文中学到不少有利于外语专业本身的可贵之处,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学涵养。
一、 外国文学作品学习的素材和传统模式
(一)传统素材与模式
在语言专业学生的学习中,传统的学习模式主要是对语言语法的学习和词汇的积累。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通过任课老师的介绍和讲解,讲授学生所需要的更高要求、更详细的语法运用并加以分析和解读,同时配合一定的纸质课本例句和适当的补充加以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语法的学习主要停留在老师介绍和对纸质课本的依赖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法方面的掌握也仅限于教师介绍的知识点和对课本的阅读与熟记等等,更有部分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满足和应对期末考试。这和语法枯燥、难以记忆和理解的本身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枯燥的语法结构和运用难点使得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中往往很排斥对外国语语法的学习和储备,从而造成了学生在语法方面不够过硬,在基础语法方面较为薄弱的现状。
(二)外国文学作品的介入
随着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和一部分学校对教学的改良及探究,一部分高校逐步出現了介入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模式。外国文学作品由于其原作者或第一作者往往是外国语母语的使用者,所以在表达中,无论从语法上,还是从句子的优美性、实用性和观赏性来讲,都具备一流的表现能力。尤其是在文学的素养和辞藻文采方面,更是外国语学习和体会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外国文学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我在外国文学方面的素养储备,包括素材储备、语法储备及辞藻的储备和运用等,同时,也能够从人格构建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观念,使其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积累到更多既实用又充满语言魅力的西方文化知识。外国文学作品的合理介入弥补了传统外语专业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的教学缺点,对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业储备和语言能力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塑造和合理的提升。
三、外国文学作品对专业学生文学涵养的提升
(一)提升学生的文学素材积累能力
外语专业学生在传统学习模式中注重的是对纸质课本教材的研究和记忆,而对“语言”这个最为重要的词汇的理解不甚到位。对一门语言的学习积累是多方面的,不是枯燥死板教条的课本记忆,而是全方位的理解和熟练运用。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素材的积累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古英语的角度来讲,莎士比亚无疑成为了出色的代表者,莎士比亚的很多文学作品就其写作的习惯和特色来讲,都成为了古英语的示范性代表。尤其是他的十四行诗和传统的悲喜剧,都成为古英语优秀的素材积累原型。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对仗工整、用词考究,在词汇的素材积累方面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到古英语的魅力,同时在语言文学素材的积累中,也体现出了博大精深的特点。与莎士比亚相似的还有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他的悼亡诗往往对仗工整,高明地使用了古英语的解构和语法,他的《悼亡妻》更是成为了其悼亡诗的代表作品,无论从语言本身的包容力还是从文学素养方面都实现了全面的涵盖。
(二)对语法和辞藻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在语法、辞藻等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带给外语专业学生重要的学习积累并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语法方面,由于不少外国作品的原作者都是以母语为写作语言的,其语法能力相对比较成熟,由于写作本身的特点,一部分作家出于文采修辞的考虑进行了语法上的调整,这点较为明显地见于诗歌和散文中。在美国,诗人庞德是意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很多诗歌出于文学作品艺术性的考虑,在语法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重组,使得作品,尤其以其诗歌为代表的作品呈现出了一定的特殊表现能力,并呈现出丰富的、极具冲击力的语言表现效果。以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为例:“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闪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在理解过程中就进行了语法语序上的调整,而作者本身虽遵循了基本语法的运用,但在意识和意义表达上,则展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和调整适应性,在对此类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阅读理解中,也应当充分注意区别和甄选,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语法理解和科学的语法表现。
在诗歌之外的题材中,诸如散文或小说方面,散文对语法的调整尚存在一部分作者自主化的现象,而在小说方面,通常语法表现是比较科学正规的。例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马克·吐温的小说和狄更斯的小说及散文可以说近年来都成为了外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阅读推荐佳作,之所以力推这两位作家,一是从语言的优美程度上,狄更斯的文章本身就具有散文一般魅力的文笔和华丽的辞藻,这对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外语,积累语言能力和充分培养自身的写作和运用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诸如马克·吐温,则在语言运用中呈现出十分诙谐幽默的语言特点。这种诙谐幽默对于一个作家来讲,就成为了其文学风格的构成元素之一,尤其是在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作者通过诙谐有趣的语言和词汇运用,当之无愧地成为幽默大师的代言,同时,在这种幽默的文风中,作者并没有单一地为取悦读者来制造幽默氛围,而是将重要的内涵和主旨贯穿在整个作品中,成为了外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宝贵素材。
(三)提升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和介入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外语专业学生实现其语法、词汇的学习与积累,更成为了外语专业学生提升自我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了解到其所学语言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变迁,这对于外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了其外国文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品格培养与文学鉴赏能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体现了重大的历史题材和国家命运的变迁,诸如《飘》、《百年孤独》等十分经典的长篇文学作品,展现了一个国家在重要历史变动期间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命运变迁。通过阅读这类作品,对学生的整体鉴赏能力和体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内涵及深刻意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也实现了文学作品在本质上的功用之一,即展现重大的历史变迁和国家个人命运的兴衰。
结语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倾向于对纸质课本中罗列的词汇积累和语法记忆,这容易造成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效果差的状态。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介入和学习,能够从较为全面的方面提升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文学涵养和具体的语言运用能力,可谓一箭双雕。语
参考文献
[1]李汝成.一套富有特色的《外国文学作品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5).
[2]蔡成龙.浅谈如何以新视野,新角度欣赏外国文学作品[J].前沿,2012(15).
外语专业大学生如何走出就业困境 篇7
一、当前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特点
教育部关于高校学生的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我国英语专业录取人数连续排名第一,2010年高达10.4万人,高出第二位会计专业一半以上,2011年招生近11万人,占全国计划招生人数1.6%以上。据麦可思研究院(MyCOSInstitute)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大学生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的前50名中,外语类专业,仅法语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居37位,就业率达93.2%。而在2011年度本科专业失业量排行榜中,外语类专业中占比最大的英语专业排名榜首。另外,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较弱势地位,在女性比例较大的主要本科专业10大排行中,法语、英语、朝鲜语、德语、日语分居3、6、7、9、10名,外语专业占一半。
从中看出,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有四大特点:一是专业学生总数多;二是整体就业率不高;三是失业人数多;四是女性比例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总体发展趋势是:普通外语人才趋于饱和,复合型人才越来越走俏。
二、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除了无法回避扩招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之外,外语专业大学生在就业中还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与冲击。
1. 外语教育普及使专业学生面临更多强劲对手。
随着英语教育的逐渐普及,国民自觉学习外语的意识不断增强,学习环境不断改善,能够自如应用的人与日俱增。许多非外语专业学生也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为了就业或出国,许多学生通过了CET-6、托福,甚至专业级别的外语考试。同时,许多企业家或管理者掌握了外语技能,不再需要专门翻译从旁协助,这样对纯粹的外语人才需求会逐渐减少。
2.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语专业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领域不断拓宽,专业划分越来越精细,行业竞争加剧,单纯的外语知识难以满足需求,外语专业学生需有宽广的知识面,也就是要在打好外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外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丰富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从事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3. 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差。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推动下,尤其是受中、高考“指挥棒”的驱使,学校、学生一贯轻视英语“说”的技能的培养与练习,出现了庞大的考试能得高分而正常交流中难于或羞于启齿的“哑巴英语族”,对成功就业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另外,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毕业生期望值过高等因素也给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三、走出就业困境之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是与年俱增的,应该说当前既存在就业难问题,又普遍存在外语人才招工难的现象,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的外语人才炙手可热,笔者认为,前景是乐观的,关键要坚定信心,认清形势,找准方向。外语专业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关键靠高校、学生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1. 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要适应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在外语专业的设置与调整上争取主动性,依据自身特点与市场需求,在类别、层次、任务及目标上设立独具特色的培养方案与学术发展计划,并大力鼓励外语专业学生学习第二专业。如构建“语言+专业”的新型培养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对口岗位的工作要求。
2. 强化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培养。
学校从外企、跨国公司获取人才需求订单,直接为企业培养专业复合型紧缺人才,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计划,组织实施教学与实践,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大力拓宽就业渠道。
外语专业具有外向性,除了传统就业方式外,为外语专业毕业生开拓国际就业市场也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4. 加强就业指导。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一步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将就业指导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为外语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面对就业困境,英语专业大学生首先应树立两个新观念。一是现代社会中的外语仅是一种工具。外语不是社会上的一个行业,因而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进入任何行业,但是进入任何行业是有前提条件的,单纯熟悉语言不够,要将英语跟所处行业融会贯通;二是“我”找工作而非“外语”专业找工作。一些外语专业毕业生抱怨没有赶上好时代,不能根据自身的弱点进行调整,“充电”学习,“外语”专业找工作难并不代表“我”找工作难。
5. 刻苦学习,提高综合能力。
外语专业大学生应该从以单纯学好语言技能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语言技能加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成为实用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在专业基础上,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选择偏社会性和职业性专业作为第二专业进行辅修或适当参加相关技能的培训和资格考试,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对语言有偏爱的同学也可多掌握几门外语,拓宽专业领域。
6. 认清形势,迎合社会需求。
“北上广”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其丰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事业发展前景形成了英语人才集聚效应,而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则少人问津,导致一边外语人才过剩,造成人才浪费,一边人才不足,外语人才紧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英语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念要适应时代要求,正视现实,调整心态,打破“精英”光环的束缚,勇于到英语人才匮乏的农村、基层去,参加服务型岗位工作,走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摘要:学生生涯的终点为事业生涯的起点, 大学生就业向来是热门话题。本文针对我国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出现的“热中有降”的现象, 分析时下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特点与面临的挑战, 并建议高校、学生两方面共同努力走出就业困境。
关键词: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特点,就业困境
参考文献
[1]沈景泰.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应对措施[C].理工高教研究.武汉:武汉理工大学高教所, 2003, (3) .
外语专业学生 篇8
国外学者用“二八法则”来描述非正式学习的价值。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用到的知识, 只有10-20%是来源于课堂、工作坊和正式的在线活动, 而80%以上的有用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询问、合作等非正式学习活动。由此可见, 对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在社会发展、人们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非正式学习对外语专业学习的影响, 旨在帮助外语专业学习者意识到非正式学习所创造的语言情境的重要性, 更好的运用非正式学习掌握所学语言。
二、非正式学习概述
1950年, 诺尔斯在《非正式成人教育:管理者、领导者及教师指导手册》第一次提出非正式学习的概念。此后, 非正式学习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直到今日, 非正式学习仍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本研究认同冯巍、马席克和瓦特金斯的定义:非正式学习是一种相对于正规学习而言,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发生的有意图的, 但没有严密组织结构的学习活动。
之前的学者仅提出了旧的学习形式和新的学习形式, 为了方便日后调查问卷的发放, 本研究以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为界, 将非正式学习的形式划分两种形式:传统型非正式学习和新型非正式学习形式。
传统型非正式学习是网络信息技术出现之前就已存在的非正式学习形式。包括在图书馆、自习室等场所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之外阅读书籍、报刊、杂志, 课外辅导班, 校园社团组织等形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带来了一系列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新型学习形式。包括:以社会化媒体 (Social Media) 、资讯类综合网站、视频 (Video) 、音频 (Audio) 为依托的非正式学习。
三、外语专业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调查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开展, 以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网发布, 截止2015年5月, 共收集问卷117份, 均为有效问卷。其中, 高年级 (大三、大四) 65人, 低年级 (大一、大二) 40人, 研究生12人 (见图3.1) 。
从图3.2可以看出, 基本所有学生或多或少均在课外开展过非正式学习, 仅有1位同学表示, 从未运用过以上方式开展学习。而图书馆自习、电脑、智能手机、专教或教学楼自习, 则是北工大外语专业学生开展非正式学习的四个主要方式。
在问卷调查中列出的八种非正式学习方式中, 图书馆自习 (排名第1) 、专教或教学楼自习 (排名第4) 、课外辅导班 (排名第7) 、校园社团组织 (排名第8) 属于传统型非正式学习。排名前4的非正式学习方式中, 传统型和新型各占50%, 这说明新型非正式学习方式虽有补充, 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型非正式学习方式的存在。
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图书资源, 更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看到他人认真学习能提高自身的学习欲望。近88%的学生认为, 他们前往图书馆自习是为了通过期末、证书等各种考试 (图3.3) 。然而访谈中, 不少学生反映图书馆常有交谈、吃零食、手机不静音等现象, 对其学生产生一定干扰。这需要学生们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也呼吁着学校对图书馆管理的加强。
校园社团组织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然而,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 仅有32%的人曾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 参加过与学习有关的学生社团组织 (见图3.4) 。他们参加的社团集中在日语社、英语社、德语社等语言学习社团。但仅有24%的学生表示, 他们参加的社团经常组织活动, 而有36%的学生表示, 他们参加的社团从不组织活动 (图3.5) 。由此可见, 校园社团组织作为大学生兴趣的统一, 原本应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利, 但目前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 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 仍需进一步的努力。
以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媒介的新型非正式学习方式, 使用率较为低下。53%的学生偶尔运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开展语言学习, 39%的学生经常使用, 而8%的学生从不使用这些媒介开展学习 (图3.6) 。约39%的学生表示, 他们经常使用MP3/MP4进行听力训练 (图3.7) 。访谈中, 大多数同学表示, 通过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查找资料时, 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 筛选是一大难题。且学习型网站的商业化经营模式, 使得学生们平时上网偏向于娱乐, 而非学习。因此, 网络上错综复杂的信息需要进行系统化整理, 学习型网站的建设也应更专业化。
关于非正式学习的效果, 近80%的学生赞同自制力、毅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图3.8) 。访谈中, 不少同学表示组织层面的因素也会影响他们的非正式学习效果。老师的支持与引导=、学校相关评价体系的要求、团队合作学习相互监督等因素将对非正式学习起促进作用。
四、结论
通过研究, 笔者找出了外语专业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四个主要途径, 但仍存在多种干扰因素影响其学习效率。减少干扰因素, 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更好的运用非正式学习促进专业学习。
1.外语专业学生对于非正式学习的认识不足, 虽然几乎全部被访者均认为非正式学习值得肯定, 但对于非正式学习的具体形式、影响等相关知识了解不足。老师们可以在教学时, 向同学们传授非正式学习相关知识, 帮助同学们建立对非正式学习的正确认识。
2.外语专业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效率有待提高。学习者自身需要提高自制力、控制力, 或者与同学组团学习, 相互监督;学校方面也需加强对图书馆、教学楼等自习室的秩序管理;网络上零散、浅层次的信息需要进行系统化整理, 学习型网站以保持其专业化特性。
3.非正式学习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持。受访者自身也提出, 在非正式学习方面, 希望得到来自老师与学校方面的支持与指导, 或者学校相关评教体系的加入。例如,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在业余学习时, 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使偶发性学习转化为非正式学习。
参考文献
[1]黄建军, 郭绍青.Web X.0时代的媒体变化与非正式学习环境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4.
[2]董京峰, 王伟娟, 朱立波.社会性软件促进非正式学习[J].开放学习, 2009, 7.
[3]余胜泉, 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4]刘新鸽.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2012.
[5]侯英.基于Web2.0环境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2008.
[6]赵蒙成.“非正式学习”论纲[J].比较教育研究, 2008, 10.
[7]曾李红, 高志敏.非正式学习与偶发性学习初探——基于马席克与瓦特金斯的研究[J].成人教育, 2006.
外语专业学生 篇9
但是, 外语专业的学生是否真的利用网络资源促进了外语学习, 实际的使用中究竟存在着哪些具体的问题, 尚有待进一步地调查和论证。笔者以6所本科院校的日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本稿通过对问卷调查和抽样采访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试图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探讨利用网络学习的问题所在。
在为数不多的相关先行研究中, 徐红彩 (2005) 对河北, 江苏, 山东三省5所大学350名在校大学生就网络学习进行了问卷调查, 得知大学生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娱乐, 用于学习的时间极少。网络学习尚处于无秩序状态, 网络资源繁杂, 上网时间有限, 没有专门的学习网站访问, 网络学习技能差是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4大因素[1]。虽然在校大学生每周利用网络的时间高达18.6小时[2], 但是网络行为偏重于娱乐和交流沟通, 日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李莹 (2005) 中指出日语专业学生利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娱乐, 从未或偶尔才利用网络进行日语学习的学生占了调查人数的一半左右, 所使用的网络资源也限制于几大搜索引擎, 大部分的学生对有哪些日语网络资源, 该如何利用都不了解[3]。吴辉, 杨晓辉 (2007) 中指出虽然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促进日语教学与学习的资源, 但是学生在选择和使用上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和指正[4]。相关先行研究对整体的倾向进行了调查和把握, 但对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内容以及效果没有探讨, 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调查。
1 调查方法和结果
基于先行文献的问题点, 笔者对6所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 并依据124份问卷回答内容对其中的15名学生进行了抽样采访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总结。
1.1 经常使用的中国的日语学习网站
从调查中得知, 日语专业学生课余利用率前3名的日语学习网站分别为1) “沪江日语” (http://jp.hjenglish.com/) , 使用率是27.3%;2) “贯通日语” (http://www.kantsuu.com/) 使用率18.2%;3) “和风日语” (http://www.jpwind.com/) 使用率12.4%。约28%的学生表示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利用任何日语学习网站。
1.2 经常使用的日语搜索引擎
80%以上的学生表示想查询或了解日本, 日语方面的信息时会使用日本的搜索引擎, 主要集中于“Google日本” (http:/www.google.co.jp/) 使用率46%;“Yahoo!JAPAN” (http://www yahoo.co.jp/) 使用率34%, 其使用目的, 主要是搜索信息 (40%) , 浏览新闻 (32.1%) , 查阅在线词典 (19.2%) 等。
1.3 为提高听说读写4技能所利用的网络资源
听力方面, 使用频率最高的是“NHK在线新闻” (http://www3nhk.or.jp/news/) 使用率50.8%, 其次是富士, 朝日等电视台网站。另外学生们频繁利用国内的视频网站如“迅雷”, “土豆网”, 下载日本原版的电视剧或娱乐节目收看。为提高说的能力, 一是加入日语论坛, 因为论坛中的发言很多都使用简短的会话式语言, 学生们能通过阅读论坛中的发言来学习地道的口语, 使用率比较高的论坛分别是“2ch揭示板” (http://www2ch.net/) (使用率31%) 以及“yahoo!揭示板” (http://messages yahoo.co.jp/) (使用率26%) ;二是通过MSN, SKYPE等网络音声视频工具与日本人直接进行音声交流。阅读方面, 除开浏览各大门户网站如“yahoo日本”以外, 还登陆几大日本著名新闻社如“每日新闻”, “朝日新闻”的官方网站去浏览最新的时事要闻。写的方面, 除了在“2ch揭示板”, “yahoo!揭示板”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外, 很少会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写作能力。
1.4 对网络资源的评价
78%的学生认为学习日语利用网络资源十分必要, 认为能提高日语听力能力的有35%, 认为能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的占32%, 另外18%的学生认为能通过网络学到地道的日语口语。但是, 网络资源的利用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41%的学生认为日语网络资源太多, 不知道哪些是适合自己的;2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知道如何把网络资源与日语学习结合起来, 另外, 半数以上的学生希望教师能介绍帮助学习的网络资源, 以及使用的方法。
由此可见, 虽然日语专业的学生在课外频繁的使用网络资源, 但是其学习的目的, 方法以及效果并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归纳下来有以下特征:
1)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日语能力, 加强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情报的搜索和接收上, 通过网络来交友或者交流发布信息则很少。
2) 学习的效果主要集中在提高听力水平和加强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对提高说读写译能力则无直接的关联。
3) 大部分的学生虽然认识到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但是对如何在庞大繁复的网络资源中找到合适自己的外语学习资源, 以及如何与实际的学习相结合无清晰的认识。
2 分析与讨论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 笔者试图采用学习过程理论对网络资源学习的过程进行分析。
水口诚司等 (1998) 中指出, 学习过程有4个阶段, 分别是 (1) 记忆; (2) 理解·解决问题; (3) 演习·应用; (4) 评价[5]。用图表示如下:
根据图1来分析日语专业学生的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过程, 可发现有如下2种类型。
2.1 学习过程前终止型
即学生在进入学习过程之前就终止了学习, 主要表现在以娱乐欣赏为目的上网浏览文字资料或者观看音像资料上, 笔者常常听学生议论最近又看了哪些最新日剧或者电影, 但集中在对剧情的讨论, 而对剧中出现的的日语词汇和表现很少涉及。在采访调查中大部分的同学反映看日剧经常会不自觉地注意中文字幕和追求故事情节, 对日语的听力和发音没有直接的影响。另外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浏览日语网页也属于此类型。用图表示如下 (虚线表示学习过程的断裂, 图3同) :
2.2 学习过程中终止型
第二种类型是指虽然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但是没有完成4个学习阶段。如上“NHK网上新闻”听解当日新闻,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查字典理解生词并记忆。在学生看来该学习过程结束了, 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学习仅仅只到达了图1中所示的“2理解·解决问题”这一阶段, 记忆, 理解了的知识没有进一步通过演习和应用, 最后通过评价而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从而使学习过程产生了断裂层。图3为该类型的分析图。
为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学生应该对学习过程进行完善, 图2中所示A的部分, 和图3中虚线所示B的断裂部分如何结合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第一种类型, 笔者认为需制定详尽的网络学习计划。下载观看日剧或浏览网页, 在浏览观看之前学生应制定详尽的学习计划, 如设定搜索关键词, 拟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并针对学习的目标制定学习的方案。教师则可以予以适当的指导和监督。
在第二种类型中, 如何将记忆, 理解了的知识来运用, 并加以评价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学生自己可以通过在论坛上投稿发言, 或写博客的方式将掌握的知识产出, 并通过论坛上的回复或留言来评价自己学习的成果;而教师则可以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的网络学习结合起来,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日语学习的网络资源, 更应该引导辅助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资源, 并通过参与, 观察, 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的不足, 解决问题, 完善学习效果, 因为“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6]
此外, 通过调查也得知学生们对日语网络学习资源的了解有限, 韩新红 (2005) [7]中所介绍的诸多日语网络学习资源大部分都不被了解, 教师有必要进行介绍和梳理, 如何让课堂活动与网络资源结合起来, 让网络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的场所”[8], 提高网络资源学习技能是新的教学课题, 同时利用网络资源的知识产权意识, 伦理意识也是不可忽视的课题[9]。
3 结束语
笔者对6所高校的日语专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对其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现状及问题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中得知网络资源的利用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尤其是网络资源的选择和与实际学习的结合问题尤其突出。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更有效地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是外语教师新的教学课题。笔者今后拟扩大调查样本并结合实际教学, 进一步探讨网络资源与实际外语教学学习的问题点。
摘要:该文以6所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 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和采访调查了其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现状, 研究表明:1)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日语能力, 加强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以及个人娱乐;2) 学习的效果主要集中在提高听力水平和加强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上, 对提高说读写译能力则无直接的关联;3) 大部分的学生虽然认识到网络资源学习的重要性, 但是对如何在庞大繁复的网络资源中找到适合自身外语学习的资源, 以及如何与实际的学习相结合无清晰的认识。最后采用学习过程理论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学习资源,学习过程理论,学习过程类型
参考文献
[1]徐红彩.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与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6) :61-6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10/7/15/100708.pdf.
[3]李莹.利用多媒体进行日语教学[J].考试周刊, 2007 (15) :65-66.
[4]吴辉, 杨晓辉.论日语教学中对网络资源的运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58-169.
[5]水口誠司, 柏原昭博, 豊田順一.インターネットにおける学習資源の適応的選択による自習支援[J].信学技報, 1998 (105) :97-104.
[6]梁燕碧.日本語学習におけるインターネット利用の現状調査―広州の日本語専攻大学生を対象として[M]グローバル化社会の日本語教育と日本文化-日本語教育スタンダードと多文化共生リテラシー:137-152日本东京:ひつじ書房.
[7]韩新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和研究日语[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5 (4) :47-50.
[8]柏原昭博, 長谷川忍.学習リソースとしてのwebにおける主体的学習場のデザイン[J].信学技報, 2002 (119) :145-150.
外语专业学生 篇10
一、了解法国文化
法国,全称法兰西共和国,几百年来一直是欧洲乃至世界的文化中心之一。对于比较熟悉英美文化的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法国文化别具一格,令其耳目一新。
法国的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其20多处风景名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风情万种的花都巴黎、美丽迷人的蓝色海岸、盛开着熏衣草的普罗旺斯、美酒飘香的波尔多都令人心驰神往。
法国文学是人类文学史上的瑰宝。在法国文学史上,诞生过巴尔扎克、莫里哀、大仲马、雨果、福楼拜、小仲马、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其作品对世界文学产生过深远影响。
在建筑设计方面,除享誉世界的卢浮宫外,巴黎歌剧院、巴黎圣母院、巴士底狱遗址等建筑也都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法国是一个十分注重美食的国家。法国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地,其生产葡萄酒的历史非常悠久;法国的各色奶酪多达四百多种。奶酪是法国人日常不可缺少的食品;在法国,所有跟吃有关的事,都被当成圣礼一样受重视。除了口感精致之外,人们还讲究酒、菜的搭配和优雅的用餐礼仪。
此外,法国的香水、时装、电影等也都驰名世界。
总之,多姿多彩的法国文化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学生们,引导其不由自主地从喜欢到了解,再到深入挖掘,第二外语(法语)的学习有助于其更好地欣赏和了解法国文化。
二、考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读完本科之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第二外语是一门必考课程。事实上,在各种第二外语之中,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学生选择以法语作为第二外语。
此种选择并非偶然:考研时的第二外语考试对日语的要求差不多是日语二级的程度,对于德语的要求则更高:要达到600-800课时的程度。相比日语和德语,对于法语的要求则要简单许多:大概在300-400课时左右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二外法语考试里没有听力、口语这些难度较高的内容,只是主要测试语法,且基本仅限于基础语法,并没有特别艰深的内容。加之法语和英语无论在语法、词汇还有语感上都有不少相似甚至雷同之处,这些都为考试减低了难度。
在数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接触过不少以法语作为第二外语、并参加英语专业研究生考试的同学。事实上,通过平时法语课上的专心听讲和课后的认真复习,加上考前的知识梳理和真题练习,他们最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在第二外语这门考试中取得了佳绩,从而为进入理想学府深造奠定了基础。
三、为就业增加砝码
当代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英语专业学生深知:单单掌握一门英语显然已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需求。
谈到学习法语的出路,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法资企业。在上海(笔者所在的城市),目前的法资企业及办事处已达千余家。其中不乏一些国际知名大公司(如欧莱雅、米其林、家乐福等)。诚然,英语是法企内部的主要工作语言,但是,法企员工若能再掌握一门法语,则既能更好地与公司法国中高层交流,又能更便利地与法国总部交流联络。因此,英语专业学生若能再掌握一门法语,则可以在法资企业中更好地施展才华。
随着中法两国在经济贸易领域往来的日益频繁,法语人才在外贸行业越来越有用武之地。事实上,说法语的国家和地区遍布各大洲。值得一提的是在广袤的非洲大陆,分布着许多法语人口。因为工业落后,非洲大部分商品依靠进口,所以市场需求旺盛,商品奇缺,是一个潜力巨大、不容小觑的市场,由此可见,在外贸领域,通晓英法双语的人才将更具优势。
此外,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往来日益密切,宾馆服务和旅游等各领域都欢迎精通英语,又通晓法语的人才。
总之,进入新的世纪后,随着中法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的急速增加,英语专业的学生若在精通英语的同时又通晓法语,将在职场上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
四、赴法国留学
近年来,法国以其高质量的教育水准、低廉实惠的留学费用和宽松的留学政策等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子前去留学深造。
法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在法国获得的学士、硕士、博士文凭被中国教育部对等认可,并得到国际公认。此外,法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法国的大学(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高等专业学院)与企业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每个学生在结束理论知识的学习后,都有机会进入相应的企业进行实践,从而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为制定职业规划奠定基础。除优秀的教育质量外,留学法国的费用也相对低廉。法国公立大学学费由国家全额负担,对学生全免学费,再加上所有学生均有打工的权利,每周可自由从事带薪工作20小时,也可以把工作时间集中起来,在学校放假期间全职打工。因此,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法国不失为性价比极高的留学地。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法国不失为一个理想的留学地:既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可以实地操练法语,成为一个既懂得英法双语,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法语既有助于了解法国文化和赴法留学深造,又可以为职场竞争增加砝码或为通过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奠定基础。这些都促使他们乐此不疲地学习第二外语(法语)。
参考文献
[1]朱雪林.“关于法语二外教学方法的初步探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7, 10, VOL26 (增刊) .
[2]吕艳霞.“大学法语二外教学刍议”.继续教育研究, 2001 (06) .
外语专业学生 篇11
【摘要】近几年,教育越来越重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外语专业的学生就业和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这样会阻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知道外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找出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对于外语学生管理工作有重大意义。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才会为国家培养更多出类拔萃的人才,这样社会才会越来越进步。
【关键词】心理教育 外语专业学生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30-02
上世纪末期,高等学校招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大众化模式渐渐取代了精英教育模式,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包括外语专业的学生。外语院校因为属于开放型教育所以办学规模一直在扩大,出国交流屡见不鲜,另一方面,经济发展飞速,人才越来越多,竞争十分激烈,社会对于人才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外语院校不仅要培养外语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还要锻炼他们心理素质,学生大学时期的心理都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在速食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大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带来萎靡与困惑,这就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适与焦躁,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危害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一、外语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
(一)外语专业学生的现状
现如今,心理健康越来越被重视 ,外语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关于心理健康的报告指出外语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几率很高,大概在10%到30%之间,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就是外语专业学生,很多外语专业学生会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导致退学、休学,这个比例高达30%,所以对于外语专业学生的正确心理引导非常重要。
(二)外语专业学生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
外语专业学生女生偏多,女生心理脆弱敏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例子很多,而且外语专业学生的心理都是不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都不是很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外语专业学生会因为一些挫折困难而导致孤僻抑郁等等。他们会过分自卑,不能更好地融入群体中,这样的情况时间越长,他们的心理状况就越严重。而成长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压力,激烈的竞争,社会大环境的改变都会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威胁、风险、不确定性并存的社会,是一个他们不想面对的社会。所以加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外语专业学生中发展的优化对策
(一)要以学生为中心
健康的心理健康理念要在保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认可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要得到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配合进行心理将康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开解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方向的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释放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能够很好的面对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的培养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老师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思想,对他们负责任。
(二)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
这需要老师能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对他们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实现自我的满足感,使他们的心理愈发成熟,日渐完善。老师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学生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所以要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老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打开心扉,同时也会更加尊重老师,如此会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向上温暖的氛围,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你和爱戴你。老师还要理解每一位学生,理解别人,别人才会理解你,在学生角度设身处地得为他们着想,因材施教,以身作则,使师生关系和谐而友好,才会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三)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学生时期,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首先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作为学生的榜样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知识,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通过外语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找到原因,得出应对措施。总而言之,外语专业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所以更要实施对应措施。为外语专业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生活环境,帮助他们提升心理素质,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紧抓外语专业学生的心理教育,这样才会让外语专业学生在身心上都健康发展,才会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种种困苦磨难的时候,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在如今这个人才社会,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才会使国家富强,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涛,张纯.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体系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302-303.
[2]程娟.高校外语专业学生人性管理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讨[J]. 青春岁月,2012,12:168.
外语专业学生 篇12
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呈现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2]关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分类,现代心理学认为,与学习有关的个体差异可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是指学生在知识储备、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后天习得的,是可以改变的。不变差异是指较稳定的,表现为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包括学生的智力类型、气质等方面的差异。认知能力包括智力和能力。所谓智力是指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高度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总和。而能力是指人们在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本领,构成了学习主体的操作系统,属于实践范畴。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学习成效与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还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与学习风格相匹配适应的程度。在外语教学研究中,个体差异的一项重要组成即是学习风格,学习者会根据其学习风格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外语学习方法。概括而言,学习风格即指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可区分的认知方式和学习倾向,它具有整体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学习风格的形成是一个习惯性的自然过程,不随着教学方法及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学习风格间存在类型的差异,但没有好坏的区分,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由于学习风格同时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因而不同的学习者会在这些影响下养成不同的学习风格[3]。学习风格根据其性质和表现形式大致可以从感知模式和认知方式两类来进行划分。在现有理论实践下,学习者的学习感知模式被认为有三种基本类型。对于通过视觉刺激手段接受信息的视觉型学习者来说,以观看的渠道来感知学习对象或学习内容,是对其来讲非常轻松愉悦且效果最佳的方式。听觉型学习者喜欢听讲座、口头讲解及与人交谈。课堂上的交流活动、角色扮演等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触觉型学习者的主要特征是喜欢动手尝试,他们乐于在做中学。喜欢通过可触及的实物或老师快速呈现不断变换的卡片来学习,乐意完成建造型的任务。另一种学习风格的分类是以认知方式为基础。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主要指个体对信息加工和组织时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认知风格有很多表现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场独立型和场依赖型特征[4]。场独立型学习者的特点是学习自主性强,独自学习,喜欢钻研,其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他们善于分析问题,运用知觉方式进行学习; 而场依赖型学习者易受群体观念的影响,有移情特点。他们倾向于运用整体的知觉方式,喜欢小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相互学习、互为启发的机会。合作型学习者喜欢小组学习的形式,而竞争型学习者喜欢那些让学习者之间进行竞争的学习任务; 参与性学习者喜欢在课堂上作出回应,比如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等。相反地,对于回避型学习者来说,他们宁可处于教师的关注之外,不喜欢置身讨论等互动之中。
二、多元智能理论
1. 理论概述
霍华德—加德纳把智能定义为: “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出并解决新问题或制造新产品的能力; 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5]这一新概念对传统的智能界定提出了挑战,打破了传统智力理论的狭隘范围,并建立了更为广泛的智能系统。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人类的智能可分为七种类型( 后来又分别增加两种) ,它们与不同的认知领域相联系,人类的认知和智能不应该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
( 1) 言语—语言智能
言语—语言智能的核心评价要素是由语言描述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两个方面构成,该智能的强弱集中反映在词汇量的大小、阅读、写作和探讨等方面的语言能力。由于人本身的社会属性,沟通是人生存的必要手段,言语—语言智能是诸多智能领域中最容易判断,最容易通过系统性观察可以识别强弱的能力。
( 2) 逻辑—数理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属于相对高端的思维,通过对照联想、格物致理、归纳总结、推理演绎等方式完成数理运算、逻辑推理等过程。这类智能集中体现在处理抽象事物时,是否借助数学符号、逻辑符号来完成系统化建模。逻辑—数理智能有助于推动复杂事物的科学化处理,集约化处理和系统化处理。
( 3) 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人体对于视觉和空间感受性、记忆精准性以及视觉、空间的表达能力。这种表达不仅仅局限于言语描述,也不偏重于语言能力的检测,而是侧重捕捉色彩、形状、结构、空间细节等信息来重新构图的能力。这是一种从结构信息捕捉到信息解构再进行信息整合的能力。绘画专业的学生通常擅长构图和再现空间、色彩信息,应是视觉—空间智能较强的一种体现。
( 4) 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在国内中小学教育界受到普遍性关注的一种智能形态。身体—运动智能不仅指身体各部的协调性,人体对各个肢体部位的控制能力,也包括对身体机能的充分了解。体育专业学生逐渐在训练中强化了本已突出的运动技能,了解身体运动极限并将运动体验作为知识获取的重要手段。
( 5) 音乐—旋律智能
音乐—旋律智能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它通常包括音乐记忆、音乐表达的能力。通过作曲、演唱或演奏形式,实现音乐表达。音符、音阶、节奏、旋律是重要的智能符号。音乐—旋律智能较强的学习者通过音乐表达思想和感情,他们擅长通过乐曲和歌词进行学习。
( 6) 人际关系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人际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作为情商的重要参考指标,已赢得人们的认可。在充分捕捉并快速处理他人情绪信息、情感信息的基础上,判明对方意图,并做出合理反应。人际关系智能较强的人善解人意、理解并尊重他人,尤其是能够读懂情绪符号,理解表情暗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使对方获得尊重感、认同感。同时,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 7) 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是指能够正确分析、评价自身能力构成框架、内涵式发展潜能、情商水平、智商水平等要素,从而形成自知、自律与自制。了解自身的认知水平、发展潜力、情绪要素等是较难掌握的课题。然而,人们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遇事能深思熟虑坚持信念。在处理陌生问题时,或处在陌生环境下,自我认知智能就可能在面临危险时,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6]。
2. 理论观点
( 1) 多元性特征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七种要素构成了人的智能,且其可以通过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并在大脑中都能找到其对应的司职区域。不同的智能要素之间没有主次之分,七种智能要素的重要程度相同。它们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并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 2) 整体性特征
虽然每个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相对独立,但是智能并不是绝对孤立存在毫不相干的,它们是以多元方式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正是这七种智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体现在每个个体身上,组合构成为一组完整的智力。
( 3) 差异性特征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由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区别和不同,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及其表现形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每个个体都有集中适合自己心理特征的学习方式,在其相对的智能优势领域中,都能够展示出其独特的才能。
( 4) 实践性特征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发现和掌握新知识、创造新产品的能力。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发人们的多元智能,鼓励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5) 开发性特征
加德纳把智能视为一种生物潜能,其开发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多元智能发展水平的上下之分。学校教育的宗旨在于,开发各种智能以及学习者的潜能,将多种智能援引到学习者的学习中去。开发程度越高,发展水平越明显。
三、高校艺体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特点
研究证明,多元智能和学习风格之间是存在一些相通点的。例如,两者都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并以尊重学习者间的个体差异为前提。但同时,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学习风格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内容,而多元智能理论则着重关注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与学科领域之间的关系。高校艺体专业学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特殊学习群体,有着与其他专业学生不一样的智能发展特点、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了解艺体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影响其学习效果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艺体专业学生为目标群体的外语课堂建设是很有启发作用的。
1. 相似的人格特质
根据学习者个性的特点,多数艺体专业学生属于外向型学习者,人际关系智能体现明显。艺体专业学生多情感丰富,性格开朗活泼,兴趣爱好广泛。他们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喜欢交互性的课堂活动,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对于他们是外语学习的最佳方式。他们喜欢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愿意参与到对话、游戏和角色扮演等交际性的活动中,充当场景再现的短剧导演和演员、辩论赛的组织者及辩手、英语才艺大赛的召集者,这一类型的活动有益于其潜能的发挥。
2. 各有侧重的感知模式
艺体专业学生的总体智能倾向为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智能正好与其他专业学生相异,不适于以开发发展学生语言、数理逻辑智能为重点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和方法。美术专业学生喜欢通过视觉学习,最为典型的即是通过视觉刺激的手段来接受外界信息。直观形象的视觉材料能够形成清晰明了的视觉表象,映刻进他们的大脑中。艺体专业学生侧重于通过造型图像来学习,运用自制图片和简笔画来作为展示自己语言的资料,喜欢电影、多媒体、挂图、图表等形象化辅助教学工具。音乐专业学生侧重听觉学习方式,对于外语学习中的听力材料反应灵敏。他们喜欢与课堂教学题材相关的外文歌曲,外语歌曲比赛活动会激发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兴趣。体育专业学生倾向于触觉式学习方式,他们多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尝试,乐于参与操作性技能的学习活动。外语课堂上游戏类活动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角色扮演、戏剧的即兴创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喜欢“在做中学”是体育专业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
3. 趋向一致的认知风格
绝大多数艺体专业学生倾向于场依赖型学习风格,他们更适应包括朗读、会话、演讲和分角色扮演等需要直观感觉参与的语言练习和身体运动练习。他们对语言材料有偏好,更倾向于阅读有故事内容、文化内容及充满幽默和幻想的材料; 他们往往忽略细节,对学习语法不感兴趣,并且学习起来感到困难,他们喜好形式灵活多样的外语学习方法。艺体学生大多不善于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需要依靠教师来明确学习任务,对他人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
四、相关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核心与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改革思路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和建设,完善并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为大学外语教师布置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议题类专业的外语教学中起着正面的积极作用。该理论为大学外语教师全面认识艺体专业学生提供了全新视野,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反映出独特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重视智能的类型、智能的整体性、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坚持以“因材施教”为核心,这就要求大学外语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在心理和智能水平上有着各自的风格与强项。每个学生都是在不同的程度上多种不同智能的组合体,问题的关键不是一个学生是否聪明,而在于他怎样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认真对待学习者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所在。大学外语教师要充分了解并开发艺体专业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学会发现他们在外语学习中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提供发展个性特征的机会,树立尊重差异、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同时,教师须根据艺体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智能特点和学习强项,选择和创设符合他们学习特点的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视听材料,为学生设计参与性强、主观能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提倡个性化的外语教学[7]。结合艺体专业外语教学与学习的需求,以及艺体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教师编写使用难度适中、内容多样的教材,构建艺体专业外语教学“重基础,多板块”的教材体系。
摘要:以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理论为基础,结合高校艺术专业和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较详尽地介绍和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结构和特征,以期为大学外语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元化教学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外语专业学生】推荐阅读:
外语专业大学生06-26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09-01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06-12
桥梁工程专业外语11-05
外语类专业11-11
外语专业自荐信06-03
国内高校外语专业排名07-11
专业外语学习心得10-16
外语专业就业前景10-28
外语专业寒假的社会实践报告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