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共11篇)
高职学校 篇1
20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高职学校所处市场和行业环境趋向于复杂、动态与不确定性变化,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高职学校之间竞争更加异常激烈。本文认为高职学校在以往所处市场环境中形成的静态均衡不断被打破,竞争优势往往也不能持续存在的时候,动态能力是高职学校整合、构建和重组内外部资源以修正运营操作能力从而适应动态复杂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其能够使高职学校动态地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因此动态能力的出现是高职学校实践的需要,其对于处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高职学校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就高职学校动态能力展开研究,旨对高职学校发展起到一定的理论性引导作用。
1 高职学校动态能力的界定
对于动态能力的内涵,不同的学者看法也有所不同。Teece(1997)等认为,动态能力是组织整合、建立和再配置内外部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动态”指的是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而更新组织的能力,“能力”强调的是整合和配置内部和外部资源和职能能力。因此,动态能力是组织整合、建立和再配置内外部能力以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是更新组织能力的能力。Eisenhardt和Martin(2000)则认为,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使用资源的流程,特别是有关整合、重塑、获取和放弃资源,以适应乃至创造市场变化的流程,是企业在外部市场出现机会,呈现冲突、分裂、进化和消亡等状态时,赖以进行新的资源配置的各种组织和战略流程。”
基于以上研究,本课题定义高职学校动态能力,为高职学校整合、建立和再配置内外部能力以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是更新组织能力的能力。
2 高职学校教育动态能力的理论基础
2.1 教育经济学理论
教育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诞生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当时西方盛行的人力资本理论,以舒尔茨为代表人物。关于教育经济学的定义,我国学者王善迈教授指出:“教育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研究教育领域中资源投入和产生规律的科学。”
2.2 战略管理理论
学术界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涵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称为狭义的战略管理;一种称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学者斯坦纳。斯坦纳指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立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定企业组织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广义的战略管理则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企业家兼学者安索夫。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
2.3 组织柔性理论
柔性管理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权变管理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张管理要主动适应变化、创造变化、利用变化,以提高自身在动态环境下的竞争性。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对人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自觉行动的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优势在于依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民主管理,通过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激发成员的内在潜力和创造性,使员工成为整个组织在各种竞争中获取优势的力量源泉。
3 高职学校动态能力的构成
在高职学校发展以及动态能力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高职学校的动态能力由战略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资源水平以及校企合作六个维度构成。
3.1 战略能力维度
刘家枢(2007)认为,高职学校战略管理是高职学校按照战略前瞻的原则和科学决策的方法,在实施战略管理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价过程中,科学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的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的前提和关键。
安秀芳(2009)认为,高职院校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侧重于高职的发展方向、特色定位等,中期战略规划侧重于一个地区或是一个产业影响的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短期战略规划则是各个高职院校的校内发展战略。
如此看来,战略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作为学校管理的崭新理念,是高职学校全局性、系统性的决策,是把学校的发展纳入到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以寻求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其实质是组织能够利用自身条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并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3.2 组织能力维度
周玉泉,李垣(2006)认为,组织柔性分为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资源柔性主要有三个纬度:资源的适用范围、资源用途转换的难度、资源用途转换的时间。能力柔性是指企业在应对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采用探索式的方式发现新资源并整合、配置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使资源发挥更大价值的能力选择范围。
组织柔性是高职学校动态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传统的职业学校是封闭式发展的,这种职能结构决定了部门间的差异性,增加了部门间的协调难度,使组织的适应能力下降。传统的封闭式组织结构严重阻碍着高职学校组织动态能力。面对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作为受着巨大的环境影响的高职学校来说,建立柔性的组织是其唯一出路。另外,笔者认为,对于高职学校来说,组织柔性除了强调选择灵活有创新性的组织模式外,它要求高职学校的管理者在履行组织职能时,立足于本学校的特点并结合社会人才需求以及整个经济形式发展变化的趋势。
3.3 学习能力维度
Simonin和Helleloid(1994)将组织学习策略视为提升企业组织竞争力的手段,而提出组织学习策略模式。他们认为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来自于组织核心知能的不断强化和成长,而此核心能力完全来源于组织的学习。Senge(2000)认为推动学习型组织是希望组织能够产生根本改变,而这种改变结合了人们的价值观、渴望和行为等的内在改变以及策略、结构、系统等的外在改变。
本研究认为,组织学习是指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持续的组织化的学习活动,是组织为了提升应变力、创新力和竞争力,通过个体、团队和组织层面互动,创造知识,使观念、行为和绩效持续改善的过程。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以持续变革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重心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由过去强调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变为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型组织理念下的学校教育注重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提倡老师之间的团队教学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学习。
3.4 创新能力维度
高职学校注重组织创新有助于其提升核心能力。组织创新是一项包含战略、文化、结构和流程在内的系统创新,而不仅仅是某一要素的孤立创新。高职学校要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且正确认识创新。对于学校创新的部分,要顾及外部环境知识的接收,以增进学校本身的动态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学校的创新,源于行政上的科技使用、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增减等等。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都指出创新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效能,也充分肯定了创新的重要性。Diamond、Dianda和Corwin(1994)研究美国加州地区学校创新经营的情形,发现由家长、教师和社区成员所执掌运作的特许学校,其行政管理、课程教学方面与一般公立学校大不相同,受到社会大众较多的肯定。其研究显示传统的公立学校其内部运作和外部关系上都有创新的必要性。Bellum(2003)探讨学校组织创新的过程,了解美国两学区学校使用新资讯系统的现状及在革新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结果发现新的资讯系统并不适用于任何学校,学校创新的推动具有一定的难度。
3.5 资源水平维度
在资源基础观中,资源处于核心地位。Wernerfelt(1984)认为资源是构成组织强势和弱势的任何事物,企业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它们能够用来执行创造价值创造的战略。
组织资源与动态能力密切相关。资源是培养动态能力的基础,而动态能力又促进资源的构建和有效利用。组织已有的资源会对组织在外部环境变化下的反应和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资源不仅仅是组织适应外部冲击的有利条件,更是组织发展和创新的原动力。这些资源决定了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因此组织的资源越多,越有可能成功地实施战略变化。
本研究认为,高职学校的资源主要指学校的师资力量、资金水平、基础设施、训练基地等等。
3.6 校企合作维度
邵秋萍、刘标(2003)认为校企合作是高职学校自身发展及教育创新的需要。现代教育应当承担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任务,直接参与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创新活动。而在创新教育中,通过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可以广泛接触组织,从而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使学校的研究能迅速的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李敏(2008)认为校企合作有利于摸清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专业核心技能、促进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有利于扩大校企交流,有利于摸清技术岗位分布情况、有利于摸清岗位的核心技能,从而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依据。
针对本文研究内容,结合前人的理解,笔者认为:校企合作是指,在当今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学校为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技术人才和提升其自身动态能力,通过将自身资源与组织资源有机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效机制。这种机制以培育人才和提升自身实力为目的,以高职学校和组织资源共享为手段,最终会达到组织、社会、职业学校三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家枢.高职院校战略发展规划及其分类[J].辽宁高职学报,2007,(12).
[2]安秀芳.高职院校发展战略规划与模式评析[J].职教研究,2009,(02).
[3]周玉泉,李垣.合作学习、组织柔性与创新方式选择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03).
[4]Simonin,B.,Helleloid,D.Organization learning and a forms core compete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4.(03).
[5]李敏.校企合作初探[J].教育科学,2008,(07).
高职学校 篇2
湖北专科学校排名_湖北专科学校,高考即将来临,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到高考相关信息,以下整理了湖北专科学校排名的信息,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为教改特色专业,招生计划为湖北、甘肃、安徽、河南、广西、江西、山西、内蒙、贵州。想了解更多的湖北专科学校排名和湖北高考信息可以直接咨询大家还可以相互交流呢~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专科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湖北省武汉市专科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专科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省 荆州市 专科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省 丹江口 专科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省 沙洋市 专科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十堰市 专科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武汉时代职业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专科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荆门市 专科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黄冈市 专科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孝感市 专科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襄樊 专科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恩施 专科
武汉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专科
小议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篇3
关键词:职业 人才 培养 目标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些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时候都是才高中毕业的少年,我们来把他们确定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究竟我们如何来确定培养的目标,是一个决定这些学生一生的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培养目标的最终体现。它是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质量上的客观要求和指标体系,我觉得应该把高职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素质教育三大方面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和评定体系。这个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形成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整体系。
⑴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不同内容与形式的知识在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某种层次与比例关系”,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对高职教育而言,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是要具有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知识。基础知识指的是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它是从事现代社会各种职业岗位所必备的条件性知识。一部分属于前提性知识、一部分属于工具性知识,两者既是从事职业的必要前提,也是毕业生毕业后进行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专业知识,指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它既包含专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又包含本专业所需的最新、最前沿知识,是高职学生知识结构中最主要部分。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终身从事一种工作,据统计,发达国家一个人一生中可能要换2--3种职业,这种职业的变化性既反映了科技进步、产业调整的规律性,又对高职社会型培养人才提出了更大挑战。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已不能仅满足于一种方式、一类职业岗位的需要,而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未来技术的日益综合化和相互渗透,要求学生在具备某类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相关行业的相关知识,以利于职业流动与变更。
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三者之间,要相互补充,该学到什么程度要看实际需要和情况良好的结合起来。使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能成为一专多能并有良好的发展潜力的社会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我们国家或者小到高职院校来说在知识结构上没有很大的问题,现在的教学体系是很注重知识的授予性的。
⑵高职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水平和合理的能力结构。能力是指“完成一系列与作业相关的活动的能力,以及在职业中支持这种行为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理解力”。也有对能力的解释是:“能力是影响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效率,使学习、工作、创造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于学生走入社会来说,能力就是完成相应岗位任务的本领。一般讲,它包括学习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能力三大方面。高职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能力结构突出的是实用性,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个人的创新能力与个性的发展,各种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并最终形成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能力培养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学生有着更大、更深的影响。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中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作为一个重点来提,而是溶入到了各个课程中。是由各个教师自己的理解和课程的把握能力来做的,这样实际上是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标准的,能力培养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折扣。并且在各个科目中的教师对能力培养也没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和具体的操作模式,这样显得更加松散和无力。
⑶素质结构。现代社会中一个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已日渐显现出复合型特点,它强调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素质结构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结构包括心理素质与社会素质两种因素的组合。社会素质是指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能够自觉遵守各种法规,能够面向基层,勤奋敬业,脚踏实地工作和发展,具备能够主动适应和改造环境的综合发展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行的人取得发展的机会会更多。心理素质只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定的心理调整能力,达到心理健康,有一个稳定和平和的心态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
高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篇4
摘要:高职学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 这就迫切要求会计教育工作者对目前高职学校会计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在分析高职学校会计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 从不同方面对高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进行思考。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实训教学,教师培养,高职学校
参考文献
[1]伍硕.关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 2001, (2) .
[2]夏启中, 解飞厚.论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J].高等教育研究, 2001, (1) .
[3]曾辉华.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会计研究, 2000, (8) .
[4]刘飒.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开创性[J].职业技术教育, 2001, (1) .
高职学校 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考核评价机制;职业技能;职业素质
近些年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我们作为职业技术学院,必须抓住机遇与挑战加快中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突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提高高职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得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更能符合培养职业人的需求。
一、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一直以来,职业院校招收的都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生的文化可层次水平非常低。我们现行的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仍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为评判的基本标准,而且以其中期末的考试成绩名次作为发放奖助学金及评优评先的基本要素。在众人的眼里仍然是在学校学习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学习差的就是差生,这种过分依赖通过达卷纸这样形式的考试来评价学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是一种否定多数人肯定少数人的智力观,将人才定义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忽略了学生的潜能,扼杀了许多学生的天赋和成功的机会,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考核评价机制进行改革。
二、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的理论依据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很久以前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至少有自然观察、语言,数学逻辑、音乐、人际关系、身体运动、空间、、自我认识、等八种智能、这些智能之间都是相对、平等的、独立的,无好坏之分,所有智能中都有创造的可能性,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书中智能因素组合在一起的,这就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体都是具有多元智能组合的个体,智能组合中有强势智能,也有弱势智能强调每个人都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人都能成才。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正确评定他们的智能差异,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狭隘的过分重视智力发展的智力观,使人们能够换一种眼光看人才,换一种眼光看教育、换一种眼光看学生,适合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三、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符合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趋势
单纯用传统智力观看待文化课水平,用这样的考察来看待职业教育的学生,不公平,也不科学,有许多不利的方面,职业学校的学生整天混自己,玩网络游戏,谈恋爱,还有很多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成绩非常差,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学校想成功地让学生安心就读,改革学校的考核评价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教育应重在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从职业要求上学习提高。因此,职业学校改革对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办法。
四、职业学校怎样对学生考核评价机制进行改革
改革要依据就业形式发展的需要,把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作为职业教育的新评价标准。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够将知识和技能有机整合在一起,能够及时掌握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懂得职业诚信,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与其它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的一线从业者,确保技能训练的强化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因此,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应从每个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入手,减少用标准化的试卷,让学生统一解答的做法,把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纳入考核评价中,学期考核内容分成几个小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考核,到其中、期末把几个小段的成绩综合起来,代替或按百分比纳入期末考试成绩中。采用学生德育量化考核来全面系统的考察学生
学生德育成绩得分
1. 依据课堂出勤、课堂纪律来评定,一般占总评成绩的20%
2. 依据每学科的基本能力、课堂活动表现,一般占总评成绩的20%
3. 期中考试成绩:一般占总评成绩的20%
4. 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占总评成绩的20%
5. 学生特长评价: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各类竞赛、比赛获奖者加5分
6. 学生学习发展轨迹的评价:任课老师认为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在总成绩中加5分
7.担任学生会或者班级学生干部者,加2分
8.担任寝室长加4分,另所在寝室在寝室评比或活动中取得名次的,每次加1分
9.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视情况加1-5分
10.完成某项目的操作任务,根据项目完成的效率与质量进行评价
11.通过选择,口头或书面做出职业能力水平的评价;
12.记录观察实习者能力要素的积累评价
13.灵活组织其中、期末考试,也可用综合阶段专业技能成绩来代替,一般占总评成绩30%
五、国外高职教育考核机制的有益启示
德国实行职业资格考试与双元制高职教育培训紧密的相结合,学生在行业协会监管下进行考试,两次考试都分别由两类老师组成,即培训毕业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产生两类证书,即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毕业证书。
总之,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要以教学全过程为基础,以职业能力测试为重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将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目标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运用课堂训练。职业技能大赛,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记录,充分利用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做到技能服务学生有能服务社会。(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业课程设置的五条“军规”
[2]职业技术教育,2007
[3]蒋乃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指导
[4]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5]唐海海,房超平。使学生乐学、善学[J].教育研究,2000,
[6]张秀兰.高职教育中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改革思路[J].高教高职研究,2007,(5)
[7]李善金,职业学校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6)
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篇6
学生管理是指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有目的地对各种学生活动予以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作好高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学校的稳定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今后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1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及特点
1.1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
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与学校的办学目标相一致,各高职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各有侧重点, 但总体来说,我国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招生、学籍档案管理、学生行为管理、学生奖励、学生公寓管理、贫困生资助管理、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几个方面。
1.2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高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几个特点:首先,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规范性,与学生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文件需要依据国家以及学校的具体政策制定[1]。其次,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周期性, 通常遵循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这个程序来执行,周期是半个学期或者一个学期。最后,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高职学校生源竞争激烈,自信心不足,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就业压力相对较大,使得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较为特殊,难度较大。
2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
2.1高职学校学生管理理念较落后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大批中职学校搭乘高校扩招的列车,跻身于高职学校的行列,高职学校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生源质量却不断下降,学生在高职学校求学期间得到适当的教育及合理的管理对其自身发展十分重要[2]。但在真正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多数高职学校仍沿袭中职学校的管理理念,用简单粗暴、对学生指令性的管理方式实施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还导致学生出现不满甚至抵触情绪。高职学校数量急剧增加与高职学校学生管理理念落后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此之外,当前我国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简单地将学生看作学生管理工作的被管理对象,忽略了学生作为学生管理工作参与者的重要作用,这种做法与当代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亟待解决。
2.2信息技术给学生管理带来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让高职学校的主导性受到挑战,信息技术改变着当代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其分散传播的特点使得学校与学生从原来的学校主导方式变成了平等参与方式。 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价值观引导的难度加大,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被外界负能量所影响。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接受能力、应用水平以及方向把握等。
2.3学生家庭与学校管理配合缺位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基础和补充。虽然高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已经成年,但在我国教育制度和社会习惯的影响下,高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仍依赖于家庭在经济以及精神上的支撑[3]。当前我国高职学校的在校生大多数是外地生源,由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家长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加之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成年后就不应对其干涉,使得部分家长对学生的管理出现了放任的现象。可以说,主观和客观因素都使得学生的家长很难切身参与到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来,高职学校单方面承担了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双重任务。学生家庭的缺位让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
3.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
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调动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管理的现状。 首先,各种学生制度制定之初,应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学生对规章制度的参与度,以让其更好地理解规章制度的内涵。其次,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最高标准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因此,有必要在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设置一些自助服务项目和朋辈服务项目[4]。自助服务项目可以让学生通过格式化的办事流程,依照固定的菜单模式,依靠相关的仪器设备自行完成办事项目。朋辈服务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各类学生组织资源,或与勤工助学岗位相贯通、兼招募学生志愿者和招聘学生助理等多种方式,让在校学生担任服务人员来服务其他同学。通过这些模式,可以有效地发挥在校学生在校内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3.2善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管理服务
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在高职学校内,除了教学要积极发展信息化之外,学生管理工作中也要善用信息技术。首先,建议高职学校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为管理工作提供的无障碍交流新平台——微信,开通学校内部学生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更新和传递相关信息,推送正能量的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并切实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建议高职学校及时更新校内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辅助。因此,高职学校有必要通过更新软硬件,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最后,建议高职学校加大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的培训力度,及时维护和更新系统数据,让其可以为管理决策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3.3开展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计划
高职学校教师如何“赢在执行” 篇7
先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为了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在拥有好的战略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当的执行力。战略与执行力对于企业的成功缺一不可,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虽然说战略与执行力缺一不可,但是,战略可以复制,差别在于执行。况且,作为普通员工,我们要考虑的是执行力而不是战略,战略是领导考虑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执行”。
什么是执行力?余世维先生认为,执行力“就是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关键在于四个字:保质保量。在领导者提出任务和要求后,如果我们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就叫有执行力”。
笔者所在单位是一所高职院校,虽然不是企业,工作任务也不是生产、营销等等,但是,任何一个群体要共同完成某些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执行力都是关键问题。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执行力是成功的法宝。其实,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能力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也影响到学校的招生,更影响到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及方向。因此,职业学校要生存、要发展,也必须像企业一样,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学校办学能力,提升教师的执行力。
作为教师,谈执行力,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执行上级领导指令的能力;另一个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执行指令的能力。当然,本文只讨论前者。但是,笔者想要特别强调的是,学校不是企业,教育也不同于生产,更不同于销售,提高教师的执行力不等于让教师盲从,因为教师所面对的不是产品,是学生,是生命体,是有思想的人,如果面对的是变化的事物或人,而执行的教师只会盲从,事态的发展就会变得毫无章法。所以,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执行力,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事,必须是学校的领导、教师以及所有职工都共同参与。
一、任务分工明确,端正工作态度
“任务分工明确,端正工作态度”说的是两件事,“任务分工明确”是指领导分派任务时应分工明确,比如说,某领导对几位任同一门课程的普通教师说,你们几个写一份计划,说的是大家共写一份,不是每人一份。那么,谁牵头,谁动笔?说完领导走了。不等再催,谁也不动手。但是,作为执行的一方,这不能成为不写的理由。“工作态度不同,决定了结果的不同。执行力不是工具,而是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好的人,执行力就强;工作态度差的人,执行力肯定无法令人满意”。作为普通教师,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要有主人翁的精神,要端正工作态度,工作不论分内分外,都要积极认真的完成。
二、目标细分量化,执行有章可循
“目标量化,就是用确切的数字来描述规划我们的目标,也就是用时间、货币或单位数量来换算”。“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就是要杜绝目标量化不清晰的局面出现,只有对自己的目标和每个阶段的定位进行量化,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清楚自己努力后的结果是什么。”
例如,笔者学校每年都有一项上级定的量化目标,要求全校教职工全年发表论文A篇,其中核心期刊B篇,而学校会把任务下达到各个系,但是,目标到了系里,不再细分。那么,谁会去写?谁不去写?你写了我要不要写?总数够不够?到了年终没完成任务是谁的责任?这些都令人很困惑。
如果学校对各处室、各系部及每一位职工的工作都进行细分和量化,使教师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就可以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对教师的执行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引入激励机制,提高执行动力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写道:“激励是引起一个人作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的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作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也如上面举到的例子,学校为了完成上级的目标管理,要求全校一年在正规杂志上发表论文若干,其中核心期刊上要发表若干,但每每年终,结果不尽如人意,如果学校能制订更能激励教师撰写论文的措施,笔者认为,到了年底,可能就不是论文不够数,而是超额完成计划。普通教师是社会的普通一份子,激励对所有理性的人都适用,对教师也不会例外。引入激励机制,可以提高执行人执行的动力。当然,激励不单单是金钱激励,同时也包含着成就激励、荣誉激励等。
四、找出执行偏差,精确完成任务
余先生书中说道:“在我们的工作中,‘差不多’、‘还可以’、‘过得去’这样的口头语是不是出现的频率很高,‘那有什么关系’、‘这又不要紧’、‘不就是一件小事嘛’这样的话也肯定不少出现。其实,这就叫偏差。”
书中还说道:“为什么现在很多中国企业花费大量经费去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无论是派人出国考察,引进西方管理人员,还是每年不断增加企业培训课程,重金聘请培训讲师,最终都不见效果。原因就是企业的员工工作态度不认真,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没感觉。”
而古语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偏差”的重要性并不是今天才知道的。所以,只有找出偏差,不折不扣,层层执行,精确地完成任务,才是成功之本。
最后,再引用余世维先生书中的一句话:“执行力不强是每一层级的问题,我们不要再相互地埋怨执行力差,而是应该首先问问自己:我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吗?在我这个环节和阶段,我做到了一丝不苟吗?”
摘要:余世维先生书中说道:“为了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 在拥有好的战略的同时, 还必须具备相当的执行力。战略与执行力对于企业的成功缺一不可,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个企业成功与否, 虽然说战略与执行力缺一不可, 但是, 战略可以复制, 差别在于执行。况且, 作为普通员工, 我们要考虑的是执行力而不是战略, 战略是领导考虑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 就是“执行”。
关键词:高职学校,教师,赢在执行
参考文献
【1】余世维.赢在执行.北京出版社, 2009.6.
做好高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篇8
一、献身教育, 忠于职守
责任心是任何事业获得成功的一种宝贵品质。高职班主任的责任心就是要对工作、对学校、对学生高度负责。高职班主任工作繁杂而艰难, 其劳动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进步上。班主任必须树立乐于奉献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要像蜡烛一样, 为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二、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高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班主任的思想品德、作风习惯、处世方式, 甚至个性特点和某些生活细节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 从而感染、影响他们。因此, 高职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要以身作则, 注重身教,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培养学生的品质。
三、树立牢固的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无论什么事情要取得成功, 都必须先树立信心, 高职班主任尤其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高职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自信心不足, 要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首要的是树立自信心。无论是班上学生成绩整体滑坡, 还是某位学生因违纪受到处分, 甚至某位学生不服自己的教育, 都要相信自己能通过努力扭转不利局面, 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学生引导好、教育好。只有树立了自信, 高职班主任才能焕发工作热情, 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屈不挠, 直到成功。班主任只有树立自信了, 才能帮助高职学生找回自信。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表明, 只有教师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待”, 充满信心, 被期待的学生才会产生喜悦、乐观, 奋发图强, 朝气蓬勃, 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同样, 只有班主任树立了信心, 才能帮助其他老师及家长树立对高职学生的信心, 才能把大家拧在一起, 形成合力。要让学生走出“上高职没出息”的阴影, 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自信与自尊。
四、保持一颗公平心
学生往往很在乎老师的评价, 在意老师能否公平、公正, 实事求是, 一视同仁。所以班主任必须以公平心, 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不管他们过去表现怎样, 父母是谁, 都要公平地给予表扬和批评。只有这样, 才能赢得整个班级全体学生的尊重。
1. 宽容后进生。
由于后进生的不良习惯给班级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学生面前总是抬不起头, 很自卑。对于他们, 班主任应有这样的认识:没有绝对的后进生, 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对所谓的后进生, 要用热情和爱心去感化他们, 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信任。只有这样, 他们才会沿着老师的期望发展。为此, 班主任首先要了解他们不良习气的来龙去脉, 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及时解决他们出现的问题, 以免事态恶化;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 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2. 关注中等生。
其实班主任工作中最容易忽视的不是后进生, 也不是优等生, 而是中等生。班主任的“放心”其实是给了他们可乘之机:上课可以分神, 作业可以抄袭, 下课可以结伴玩游戏……凡此种种, 很容易产生让班主任措手不及的难题。为此, 班主任一定要抱着对所有学生及其家长负责的态度, 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 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了解关心每一位学生, 尤其是中等生, 把握他们的脉搏,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五、不吝惜爱心的投入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培养, 集中体现为一个“爱”字。由于高职生的生源相对来说比较差, 部分学生有很强的自卑感, 最怕别人看不起。由于长时间遭受冷落等不公正的待遇, 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这些心病不除, 学生成长、生活、学习的道路上就会障碍重重, 刚建立起的自信心就会动摇。这些学生多数缺少师长之爱、同学之爱、家庭及社会之爱, 教师要熟练运用心理学知识, 用爱心去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 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才会接受启发诱导;对学生满怀热情和爱心, 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才能帮助学生“治疗”心理疾患,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有班主任以真诚的感情去关爱他们, 他们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应该是发自内心地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及尽责, 应该既有长辈的关爱, 又有朋友般的自然。具体地说, 必须努力做到:教育学生时做老师, 关心学生时做父母, 参加班集体活动时做朋友, 用火热、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他们的心灵, 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实现情感、思想的交流。即使学生违反了纪律, 也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关心他、爱护他的, 是为他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的……这样, 学生才会在“严师”面前也不产生逆反心理或抵触情绪, 才能使“良药”不苦口, “忠言”不逆耳。
如果对他们只用简单甚至粗暴的方法, 则只会加剧与班主任的对立情绪, 给班级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所以, 班主任要有爱心、真心, 爱护学生, 关心学生, 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如果班主任把两方面紧紧结合起来, 严中有爱, 爱中求严, 严得适度, 则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 它的工作量无法用秤来称, 只是用脑、用眼、用口、用手、用心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去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为祖国四化大业作应有的贡献。多与学生交心谈心, 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 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
每个学生都有学好和成功的愿望, 只有高尚纯洁的师爱, 才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高职学校体育和创业素质培养 篇9
1、以体育活动开展为依托营造创业氛围
良好的创业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只有好的文化氛围,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学生。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 对学生素质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要引导各类社团组织体育活动时注意围绕创业教育这一主题来开展活动, 如模仿NBA经营模式组建俱乐部队, 从管理、训练、联系商家赞助、筹集经费、球队宣传、比赛组织等, 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造丰富多彩、富有体育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营造校园创业环境, 使学校的各种活动成为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活动的开展,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体验, 激发创业热情,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 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性的能力。
2、教师要加强引导和教育
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 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创业素质培养, 寓创业素质培养于体育之中, 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把握当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状况和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素质, 确立创业素质培养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创业素质培养的方法、策略和技巧。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在体育活动中, 常常要求克服困难, 勇敢奋斗, 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美国确认“学校体育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教育力量。”芬兰提出体育“在道德和社会教育方面, 能培养与社会接触的能力, 为他人着想、为人正派的品质。新西兰也十分重视学校体育的教育性, 提出“体育不单限于身体的 (范畴) 而且在教育的范畴内把它作为更广泛的教育手段有效地利用, 体育不仅以肌肉发达为目的, 更广泛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和他人比较, 学习互相指导, 互相帮助, 赞扬对手的成功, 获得自由支配身体的喜悦……体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 而且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过程中占有一定位置”。
3、根据学生爱好体育的特点, 开展体育经济管理和创业方面知识的传授
目前, 全世界每年体育产业总值约在4000亿美元左右, 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体育产业因其强大的发展潜力, 被战略咨询机构誉为21世纪最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虽然起步迟, 但到1998年时, 全国体育消费总额就已达1400亿元。随着我国加入WTO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老龄化, 体育产业、服务业等必将迅猛发展, 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天地, 为我国学校体育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可行性。NBA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体育产业模式的典范, 其高效的工资机制和竞争机制等所形成的高效的市场机制;以有竞争力的经营管理团队、人力资源管理、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等形成的市场主体;由完善的政策法规所形成的优良的市场环境足堪我们借鉴。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这与我国庞大的消费潜力是不相称的。NBA的成功模式将为发展我国体育产业提供有益的思路。
4、改革课堂教学, 确立创业素质培养的体育教学目标、方法和内容
长期以来, 体育教育停滞在技能传授和体能获得的层面。体育教师只要在教学方法上使用得当、在运动负荷上安排到位, 完成教学任务就有保障, 这种要求导致教学的简单化。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宰, 教什么, 如何教, 完全掌握在体育教师手中。长此以往, 体育课演变成为一种带有固定程式的, 几乎一成不变的单一模式。教师机械的教, 学生枯燥的学, 使学生成为老师的“翻版”, 扼杀了学生内心的创新意识, 一味地使其变成运动技能的储存容器。这就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依赖心理, 丧失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 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渗透创业素质的培养, 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 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启迪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探索未知的世界, 敢于挑战书本和教师的权威, 善于提出问题并大胆改革现有的内容、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 从而从中得到创业的思路和方向的启发。
5、根据高职生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对学生进行创业素质的培养
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 决不能忽视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组织形式。因此, 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 必须积极认真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做到课内课外密切结合, 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学校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 可以活跃学校生活, 加强集体观念, 培养进取精神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但是, 对比赛必须加强教育和管理。
摘要:研究高职院校的创业素质培养问题, 对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校体育,创业素质,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许中华、雷育胜:《大学生自主创业探析》, 《科技创业月刊》, 2005年第8期。[1]许中华、雷育胜:《大学生自主创业探析》, 《科技创业月刊》, 2005年第8期。
浅谈高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 篇10
【摘要】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对学生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十分重要。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安排落后、考核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高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意见,以期提高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问题;建议
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应用性技术人才。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必需具备的求职技能。目前,高职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获取还主要靠学校计算机课程。因此,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值得关注。
1 高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设计方面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设置应与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结构相适应,理论课程设置应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课程设置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界。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设计一味讲究知识面的“宽”与“全”,忽略对某一方面或者专题的深入学习。学生们往往因课程设置的单一而对计算机知识“浅尝则止”,老师在课堂中只教授一些基础理论,学生难以运用于实践,更别说形成专长。这就造成一门课只教一些简单的知识,难以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难以形成多门课程的知识融合。
另外在课程设计方面,老师的教学课程设计基本是按照已有教学计划一步步执行,机械的执行教学安排,缺乏新颖性。与此同时,许多课程设计过于陈旧,完全跟不上新技术、新方法的步伐。最终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与实践运用中的技术严重脱节,难以满足工作实践的需求。
(2)课堂教学与考核方面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课堂教学不同于本科院校那样强调理论基础,而更多的是要注重对实践性的掌握。但是目前许多高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仍然按照本科院校的授课方式教学,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的教师亲自制作了大量的PPT幻灯片,花费了很多课时和精力来讲授,因为只“讲”不“演”,只有软件界面的介绍,没有软件实时操作,加之讲练分离,致使学生学习与应用脱节。
而在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方法上,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沿用纸质考试的形式。这种形式的考试对授课老师而言的确是减轻了负担,但是很难达到考核学生掌握计算机运用技术的目的,一方面影响了学生上机操作实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很难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
2影响高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因素
(1)使用教材
根据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的教学目标,计算机课程的教材不能仅仅脱胎于本科教材,而且需要从教材内容、形式、组织方法等方面改进。但遗憾的是目前很难寻找一本按照从“原理-传统技术-新技术-工程应用”的逻辑编写的组织层次清晰,按照先易后难、先原理后应用原则编写的教材。
(2)授课教师
计算机课程教学对于实践运用的要求高于其他基础课程。因此,它要求授课老师最好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项目开发经历。特别是像网页设计开发、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课程的特点便是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多少教学老师并无长年的工作经验,加上学校平台较低很难有所谓的项目课题,因此老师的应用能力有限。另外,计算机教师教学任务普遍繁重,加之学校环境的相对封闭以及资金与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尽管教师积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也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
(3)实践平台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技术机运用技术更是如此。因此,如果拥有一个好的计算机实践运用平台,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通常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就是理论课加上上机实验,而所谓的上机实验也就是将课本上的案例重新演示一遍,毫无创新性。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这样的条件还远远不够。因此,如果能引入IT企业来一同参与计算机教学那么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特别是运用性较强的实践。
3 改进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建议
(1)优化教学课程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定位在某一方面上,也就是说应当围绕一个方向设置课程,而不是拉通了吃“大锅饭”。在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的原理基础上,应强调对运用开发技能的培养,实现面到点的逆向发展。其中要重点突出实际动手能力,少一点为什么这样定义,原理溯源、定律推导;多一些如,具体如何设计、编码规范、组配置、故障排除、测控方法等实用知识。究其重点就是强调实践运用,删掉无谓的理论基础。
(2)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导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操作、主动探索的热情,把教师提示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从中理解原理、获取知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其次,注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尤其是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3)完善教学方法
一是,要完善备课方法。计算机教学的备课强调授课老师对应用软件及其系统的熟悉,要求按照软件的结构和工作环境进行备课,通过一些典型实例来加深对知识及技术的理解。二是,完善课堂教学。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当在机房的机器联结成为教学网的环境下进行,教师教授一个内容,学生就实践一个内容,讲练结合才是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的最适方式。三是,优化考核方式。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考核必须是实行重实际操作和综合性的考核方法。因此,从教学开始,教师就该对学生提出考核的要求,让学生围绕着考核的要求和任务来学习。例如,可以提出个人网站开发或者网页制作的考核要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参考文献:
[1]冯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引进与咨询,2003(2):3-4.
[2]王保贵.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周刊,2013(33).
高职学校 篇11
1 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
1.1 调查结果
(1)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 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和内容毫无兴趣。相关调查数据如下: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 不喜欢体育课程的学生比例为23.2%, 对体育课应付考试不满意的占据55.4%, 12.9%的学生直接表明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而剩下的8.5%的学生则对体育考核评价方式不满意。
(2) 据相关数据显示, 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 其本身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是排在第一位的, 其他例如体育态度、体育设施设备、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等均赶不上兴趣的驱动力。而学生在这块上的兴趣来源主要是因为有其擅长的体育项目。
1.2 原因分析
(1) 高职院校子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其考核内容过于单一化, 一般都只局限于对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评定。当下高校体育机制的评价主要还是以学生一年或半年学年度里各项运动内容的平均成绩为年终成绩的评价标准。这种传统的评级体制考察的只是学生的体能, 比较重视结果, 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内容的评价是极其缺乏的。
(2) 在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了学生价值观的评价, 没有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重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即便是考虑到了也只是将学生的出勤状况作为标准。不能正确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体育的兴趣, 致使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不能发挥其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3) 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过程中片面的强调成绩, 提出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用统一标考核标准去要求学生, 却忽视了学生体质的差异性。据调查显示, 对当前教育评价体制持“满意”态度的学生中有88%的学生身体体能较好, 持“不满意”态度的学生中有69%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因为体质存在着差异性, 大多数体能较好的学生根本不用锻炼就能达到标准, 考试合格, 而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讲, 即使他们很努力的学习也不见得能达到理想标准, 久而久之, 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阴影, 出现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4) 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 学生的成绩一直都是由教师单方面进行评价的, 教师只关心分数, 却不曾关心分数后面学生给教师的反馈信息。就因为教师单方面的评价随意性比较大, 所以造成体育学习体系失去其本身应有的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由此可见, 加强对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显得迫在眉睫。
2 构建评价体制
2.1 制定学生学习评价的依据
高职院校需本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需侧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性, 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以便保证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需根据教育部门颁发的相关规章制度为前提, 构建新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的新的学习评价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1) 对于学生的整体评价内容应囊括体育参与、运动技能、心理促进、身体形态体能和社会适应五大模块,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2) 评价方式应由原先传统的结果评价转变为新型的过程式评价, 让学生之间互评、自评,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评价中和考虑学生的成绩; (3) 将评价体制标准化, 突出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性指标和信息反馈功能, 让教师切实了解学生所需, 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方面的需要。
2.2 评价内容
(1) 允许学生在体育测试过程中增加相关项目, 并以此作为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依据之一。在进行新的体育评价机制的改革过程中, 对于传统的教育体制应取其好的方面进行吸收, 去其糟粕。因为每个人身体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他们自身发展和对事物的接收能力都是不尽相同的, 所以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增强差等生对学习的信心, 在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 教师全面考虑到每个学生, 并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本身的身体素质对其采取“全程”评价, 简单点讲就是利用定性和定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合理评价, 加上增加了任选项目, 使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2) 将评价范围扩大化, 强调对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态度的评价标准, 将其作为学生成绩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评价范围除了日常的早操和基本的户外锻炼外, 还应该从学生对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进行评价, 看学生能否为了达到目标而对某一项项目进行反复练习, 或请求同伴协调练习。以此来反映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相关等多方面的状况, 这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 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除了对其出勤率进行考核, 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考察。
(3) 重视对学生体育特长的考核, 倡导学生不断发挥自身优势, 熟练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学生若是有某项体育特长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让其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且这类有特长的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 他们本身身体的灵活度和运动能力均高于同龄中没有同样特长的学生, 所以将体育特长作为考核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所指的体育特长不仅仅局限于在运动项目上的特长, 对于学生能够清楚的掌握一些裁判方法应给予即使得鼓励和肯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3 评价主体
完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 不断实现学习主体的多元化, 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课程。教师对于评价的主体应体现其全面性, 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 还可以实现小组之间的互评, 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评价综合起来, 同时,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的过程中需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让学生自身能够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评价。
(1) 学生自评。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学生对学习态度、运动技能、合作精神和情感表现方面的评价, 切记片面强调学习成绩, 让其对自身成绩做出综合评定。
(2) 同学之间的互评。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时教师应引导其对被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技巧、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
(3)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以学生的日常表现、平时成绩、进步幅度为依据, 再将学生的自评与同学间的互评进行综合然后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这种评价较为客观的反映出了学生的学习状况, 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步骤, 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评的能力, 为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总而言之, 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根据学生反馈的基本信息对现有机制进行改革。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制, 选择适合学生的评价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 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相关规章制度表示: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需实现对学生体育终身化服务, 但高校是否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学生终身体育, 即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等方法对高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并结合多年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 提出了新的高职学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应建立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水平, 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之上的新型评价模式, 并将学生学习态度、运动技能和学生体育特长等项目均纳入体育学习评价中, 努力构建一个全程、全面、全体的新学习评价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建军.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万伟, 秦德林, 吴永君.教学评价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3]赵立.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断想[J].体育教学, 2012 (4) :1.
[4]陈文杰.探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J].体育科学研究, 201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