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堂

2024-06-20

高职课堂(通用12篇)

高职课堂 篇1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 是教师投入一定时间、精力, 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后所获得的最佳课堂教学效果。而高效课堂教学需要运用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手段等, 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 教师还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 掌握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等。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

1.高效课堂的实施模式

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活动, 掌握以教师为主导的案例研究模式、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等。通过实施各种教学模式, 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和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2.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实践价值的小活动, 并采用协同训练方式,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学生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 团结协作, 集思广益, 发挥各自特长, 共同努力达到老师要求的目标。通过协同训练方式, 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能力, 有助于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3.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课堂

采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 积极思考, 大胆尝试, 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任务。同时,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可以多向老师请教或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 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获取有用信息, 再进行筛选和思考, 独立地思考一些能够完成任务的方式。完成任务后, 学生在此过程中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了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技能, 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了教学效果, 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应对教学范式进行研究, 以揭示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教师应掌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方式, 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这对打造创新型和高效的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技能的应用应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 采取多种课堂教学方式, 有效地进行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需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 掌握基本的教学技巧和创造新的教学技能, 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网络技术和教学资源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后, 布置家庭作业, 让学生收集有关课堂学习所需要的材料, 以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和掌握学习的技巧和增强自学、动手的能力等。同时,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利于教学的小活动, 并多鼓励学生上课前收集相关材料, 有助于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后, 总结出一些实际有效的教学技能, 及时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以检验教学技能实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理论知识, 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技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必须指出的是, 一些教学理论可能无法通过传统的教学技能进行讲授, 这需要教师开阔思路、勇于创新, 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创造新的教学技能, 致力于有效地开展高效教学。

因此, 为了构建高效的课堂, 需要教师把教育技术理论和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 把教育技术理论内化为课堂教学技能, 把教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构建高效的课堂。

四结语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的培训, 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案例研究模式、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等。通过在课堂上师生的积极互动, 共同实现高职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敏勤.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J].人民教育, 2010 (6)

[2]张明.高效课堂实施障碍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11)

[3]周洁.大五人格问卷 (BFI) 的结构效度分析[J].管理观察, 2010 (30)

[4]陈雪芬.“大五”人格模型及其应用的发展[J].龙岩学院学报, 2012 (9)

[5]杨安.青少年元认知、大五人格特质与学习适应行为的关系[D].广州大学, 2008

高职课堂 篇2

试论高职公共英语课堂导入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而课堂的导入是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可采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导入课文,激发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为课文学习打下伏笔.本文试从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着手,重点阐述了高职英语教学新课导入的要求和方法.

作 者:屈玉琴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外语系,江西,九江,33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年,卷(期):“”(1)分类号:U7关键词:高职英语 课文 导入

构建高职高效课堂初探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理念 师生关系 基本形式 问题情境

目前高职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如下问题: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教师较多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学;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这种“教师中心,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辨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教学效率低。因此,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对高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要实施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含的课程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的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作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设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

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学生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地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

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映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高职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气氛。

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

(一)“自学—引导”式教学模式

实施先学后教策略,通过设置自学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学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感知教材,梳理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尝试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进行引导或拓展讲解,促进学生综合理解知识,逐步形成以自学为主、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基本程序是: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

(二)“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实施问题教学策略,把学习内容转化为系列性的学习问题,用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使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三)“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

实施活动教学策略,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实践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知识的研究历程,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感受知识的研究过程和方法,逐步形成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的教学方式。

(四)“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

实施情景教学策略,把教材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范例,围绕教材的核心知识,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设计贴近现实社会、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真实情景。让学生结合教材范例自主尝试学习,使情景活动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知识和感受研究方法的过程,逐步形成情景中活动、情景中体验的教学方式。

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一)创设动画情境

学生对于形象的FLASH动画、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二)创设生活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创设故事情境

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四)创设挑战性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地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创设发现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六)创设实践情境

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高职课堂 篇4

1 云课堂

1.1 云课堂的定义

云课堂是基于互联网,采用云计算技术,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创新课堂,是基于移动互联环境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互动与即时反馈需求的移动教学课堂。云课堂由云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组成。教师通过移动终端或平板电脑安装云课堂客户端,登录云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创建班级,课程等。学生采用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安装云课堂客户端,利用教师提供的邀请码进入课程。在课堂上,师生就可以轻松有趣地进行互动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互动、资源分享和学习评价的课堂,同时该课堂也支持学生课外学习。

云课堂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开展课堂互动,融入微课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等教学模式,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教师使用云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可以向学生的移动设备推送课程、微视频、音频、图片、课件、教案、文档等学习资源,在课堂内外,教师还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讨论、答疑等教学活动,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动讨论和分享。

1.2 云课堂结构

云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是服务器端,采用租赁方式,租用云服务器(如阿里云,百度云等)来搭建的资源平台(也可以由教师所在学校来搭建云教学资源服务器,只是相对成本会有所提高),该平台提供班级创建,课程创建,课程资源上传和管理等功能。教师创建班级,把课程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中的相应课程里,加入该课程的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此平台,进行学习。移动终端是指智能手机,i Pad和笔记本电脑等,在这些终端上安装客户端,就可以访问云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用户访问权限大小依据用户等级来设置,不同权限用户访问到的资源不同。云课堂结构如图1所示。

2 云课堂教学

由学校或者企业管理云教学资源平台(服务器),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云课堂客户端登录云教学资源平台,创建教学课程,并且可以把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作业、课程要求等)上传到平台,供学生在线或者下载学习。课堂上,教师通过移动终端开启课堂点名,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在极短的时间内(大约1分钟)实现签到,还可以实现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测验等教学环节,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每个资源(课堂作业,课堂讨论和课堂测验等内容)的经验值,用经验值的形式来表示学生参与程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云课堂设计结构如图2所示。

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快速访问教师发布的课程资源(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测验等)学习模块,还可以及时查看自己的签到情况,以及在班级成员中的学习排名(以获得的各项经验值之和来排名)。

依据移动终端的特点,教师们还可以联合企业专家共同开发移动互联教材(数字化教材),在移动互联教材中融入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实现生动,互动的教学课堂。

3 云课堂的优势

3.1 资源整合,永久利用

云教学资源平台是一个类似于国家资源库平台的教学平台,就是要集中精力把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做好,做精,然后上传到平台,并不断完善,成为精品课程,给学习者提供永久学习的方便。学习者在课堂上学习了这门课程,进入了这个平台,在课外甚至是毕业后仍然可以享受这门课程的学习服务,仍能得到这门课程的更新资源,实现终身学习。

3.2 增进课堂互动

教师可以设置课堂分组讨论,让不同组的同学讨论不同的问题,还可以设置课堂答疑,布置作业,对回答表现好的学生可以点赞,可以和学生互动讨论问题,增进课堂师生互动,扭转课堂“睡一片”的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3 促进移动互联教材开发

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采用流式数字排版技术,内容中插入精致图片、画廊、音频、视频、动画、3D等富媒体内容,设置视听学习、情景测试、自我评测等交互功能,提供书签、笔记、标注、百科、字典等辅助学习功能,提供笔记分享、社交学习、云同步、云端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云服务功能。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高校云课堂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高效、互动、有趣,同时结合微课、翻转课堂为一体的教学形式的新型课堂。云课堂能进一步提供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丹.高校“云课堂”建设及应用对策[J].信息系统工程,2015(4).

[2]周莉萍.“云课堂”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11).

高职课堂 篇5

随着李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创业创新已经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从社会青年到在校大学生、从社会舆论到个人行为,从线上到线下,创业热情喷薄而出,势不可挡。大学生是全民创业的主体,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紧跟其后,并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责任。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从内容到形式如何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创新理念一经李总理提出,即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目前,创业教育在社会和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共青团、人社部、教育部三个口子同时提供了大量优惠政策和资金,用于扶持有创业意向的社会青年和在校大学生,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创业目前态势可喜。有关创业教育起源的说法有多种,从宏观层面而言创业创新的兴起和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有必然的关系;从微观层面而言,就业难是当前大学生的一个现状,创业则是很好的出路。可见,创业教育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也是适应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是融创新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麦可思调查,近五年高职院校的创业率一直高于本科院校,其中高职高专创业率为3.3%,本科生为1.2%。

同时调查结果表明:创业项目与创业者所学专业关联度不大,其中20高职生创业项目与专业关联度为27%。对此,有学者提出缺乏有效的创业教育成为我国创业人才短缺的一个制约因素。有关创业教育的提法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出现,,国务院批转《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8月,教育部下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规定要把“创业基础”作为必修课在本科院校开展。同时,教育部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从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普及创新创业教育。但长期以来,有关创业教育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没有一个标准,作为一名高职院校从事创业教学的专职老师,笔者以为,要想上好一堂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创业教育目前在高校的现状是归属到公共课或者是文化通识课,其地位和专业课比起来显然不是那么重要,所以,要想上好创业课第一步是建立一个积极的态度。首当其冲的是老师本人要有积极的态度和较新的理念。在一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由思政、语文、数学或者行管人员担任,本科院校一般由管理学院的老师担任。创业教育主观性比较强,课程内容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大多由任课老师根据教材自行决定,因此,上课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看你是否遇到一位德才兼备的专任老师,其整体上的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改变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创业教育理念的`改变,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业教育是什么?

学术界对此定义很多,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创新性行为,创立事业、职业,创办企业。近几年,有关组织在全球21个国家做的一个调查表明: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排名都倒数。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否可依此类推,创新能力也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精神狭义的理解是创造一个新的东西,如新技术、新理念、新市场或者是一个新企业;广义理解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生活的态度,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创业的突出特点更强调创新或创造,即用创新精神来创业,这个“业”可以是学业、职业或者是事业,甚至可以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当学生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后,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上都会形成自主规划的意识,其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远远大于父母老师的耳提面命。

(二)创业教育教什么?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纵观目前中国创业教育培训市场和高校创业课堂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创业教育就像个筐,什么内容都往里面装,诸如创业精神、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甚至心理学的一些原理都直接课堂上搬。可见,创业教育教什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笔者从自身从事创业教育的一线经验总结,创业教育可以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创新精神启蒙和训练。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人的创造天赋反映到高校创业教育目标上表现为开创性,不管任何时代,具有创造精神品质的人始终是最大的创造者;二是掌握创业基本流程。熟悉与创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把握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掌握能够支持学生成功创业的技巧和方法;三是创业实践的落地。即各个高校的创业园或者企业孵化基地,其职责主要是帮助和促成有条件的大学生真实实现创业,完成创业的实体化和市场化,从而培养出能适应乃至引领区域发展的应用型创造人才。目前湖北省有华中科技大学的“创业实践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的“青铜时代”、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孝文化创业学院”等创业平台,并在创业实践这一块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三)创业教育怎么教?

这一点本文第二大部分将要阐述。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创业教育课程的创新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像其他传统课程那样一本教材、一张桌子、外加一个黑板即可,也不单单是一台多媒体就可以搞定,要想上好一堂创业课,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把学习过程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学习,其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讨论、演讲或者模拟实践的方式进行,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和视频,介于主动和被动学习之间的则是观摩和考察。据此,在创业教育课堂的教学设计中,主要的教学方式以主动学习为主,即多讨论和实践,少灌输和讲解。

(二)根据学习注意力曲线原理,学生往往在一堂课20至25分钟左右的学习注意力曲线下降到最低点,如何抓住这个最低点也就抓住了45分钟的课堂。因此,教学设计应把握时间管理和教学内容管理相结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业教育课堂不同于文化通识课的地方在于他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不同于专业课的地方在于他不是某种技术或理论的训练,创业课不仅要有理论,还要有实践,更要有创新。这就要求创业教育不管从形势还是内容都不能用传统的方法进行,一改传统黑板和多媒体教学模式,采用“多彩白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多媒体、彩色卡片、白板、活页挂纸,其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大量的讨论、观摩和实践参与到课程中去,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改变知识结构和行为。学习的本质就是改变通过经验形成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的呈现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游戏化,换言之,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欢快的活动中,甚至在激烈的竞争情景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学大纲上的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对于理论基础不是很扎实的高职生而言,再好的理论都要以他们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否则可能部分学生理解不了,比如在教学设计中辅以各种游戏。从目前我们国家一些创业教育培训项目来看,都用到了游戏,像KAB、SYB、DMC,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创业教育课堂中,理论部分主要以参与式教学方法,实践部分则以游戏为主。目前,在我的创业课堂上,主要用到破冰、暖场、主题三类游戏,实践证明,其效果在提高学生注意力和活跃课堂氛围上效果非常显著。教学内容游戏化可以达成以下两个效果:

(一)良好的课堂效果

创业教育游戏环节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竞争性,比如主题游戏中的抢答,在比赛中,每个学生都急速地开动脑筋,尽力做到最好,以求自己或者本组能得到好成绩,专注力高的同学会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整个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能振奋精神,积极地转动脑筋,努力争取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机会。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最终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课堂 篇6

【摘要】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开始的前几分钟时间,对整堂课的有非常大的影响。好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与激情,打破课堂沉闷,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弱,学习兴趣低,缺乏学习动机的现状。因此,有必要对高职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课堂导入 课堂效率 兴趣

一、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较广泛的是 lead-in和warm up。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建立积极、活跃、愉快的学习氛围。课堂导入的时间比较短,一般是指开课时前 3-5分钟,甚至10分钟,教师根据情况自己把握。

二、导入方式的分类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来吸引住学生,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话题中来,并能够自由交谈。根据笔者对所带班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化”导入、直观形象式导入、活动导入等导入法,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很可观的。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可能会因为听不懂而对英语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时通过图片、声音、多媒体手段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将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从而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直接式导入即教师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引入将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明确的告诉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要求及目标。复习导入法应用的较为广泛,老师经常会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将……”

“生活化”导入主要包括情境式导入、背景知识导入、故事、典故导入法等。“生活化”方式是指将学生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

设疑导入方式主要有提问导入法和悬念导入法。提问导入法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悬念导入法主要是利用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提出必须通过学习新内容才能解决的問题。

活动方式导入主要包括表演,演讲,辩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英语的实用性,从而有效的实现导入教学的目标,愉快的进入课堂学习。

三、怎样提高有效导入

1.课堂导入的方式要灵活多变。如果教师反复使用同一种导入方式,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英语学习更加没有兴趣。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导入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心思考,在网站上查找与教材内容相近并且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然后确定最合适的导入方式来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始终记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背景知识,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更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枯燥的语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通过欣赏歌曲的形式进行导入。首先让学生听音乐,然后把歌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找出将要讲授的特殊句型,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对这些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另外,教师在导入过程中要尽量的去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多与学生沟通,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因素,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让学生敢开口,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课堂导入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把握适当的难度。比如:在使用提问导入法的时候,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接受、理解和应用所学新知识。

4.教师要明确导入的主要目的,要为教学内容的开展做铺垫,是教学内容的需要。不能仅仅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

5.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了解一些时事新闻、热门话题或者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一些话题,在导入过程中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还能给出相应的解释。同时,教师要能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互动,这样将会激起学生更大的讨论热情。

四、结束语

组织好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的精力去用心设计。只有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设计出一个有效的课堂导入,从而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光华.汉英大辞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2002.

[2]Enkhsaruul.B.Warming-up in Classroom Teaching[J].Journal of Hetao University,2009.

[3]郭芬云.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10.

高职课堂 篇7

湖南省70来所高职学院里有在校学生近40多万, 是花鼓戏传承与发展、传扬湖湘文化的重要渠道。花鼓戏进课堂既能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 也可以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湖南花鼓戏进高职学院课堂是传扬湖湘文化的重要手段

湖南花鼓戏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于一体, 并以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为特征的综合艺术, 它集湖南省各地方民间音乐、历史文化之大成, 是无数花鼓戏前辈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史体现了湖湘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 提倡高职学院花鼓戏进课堂,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湖湘民间音乐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湖湘民间音乐的发展, 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湖湘的传统音乐文化, 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湖湘文化, 最终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总宗旨。

湖南省现在的各高职学院 (艺术类外) 音乐教育, 基本是歌唱性教学的单一局面, 甚至很多院校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尴尬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 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 诸如戏曲、曲艺等所占比例很低。有些学生对西方音乐卓有兴趣, 说起贝多芬、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等国外音乐家如数家珍, 而对中国音乐杰作知之不多, 尤其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作为湖湘学子,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花鼓词” (即花鼓戏) 、“两小” (即小丑、小旦) 、“三小” (即小旦、小丑、小生) 。对多年来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不掌握;对全国影响较大、较著名的传统剧目《刘海砍樵》《打鸟》以及现代剧目《打铜锣》《补锅》《三里湾》等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极不吻合, 要打破这一僵局, 必须作出极大的努力。

通过花鼓戏教学, 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湖湘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在这些遗产中湖南花鼓戏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 也有传唱不衰的经典唱段, 还有流传极广的故事传说。这些都必将激起学生对湖湘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追求, 从而更好地传扬湖湘文化。因此, 为弘扬湖湘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倡导戏曲进入中小学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湖南花鼓戏进高职学院课堂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 在学校开设花鼓戏课程的教学, 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湖南花鼓戏是一种集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唱腔音乐和表演以及舞台声、光、电、服、化、道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花鼓戏进课堂, 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可使学生受到其艺术熏陶, 提高其艺术鉴赏力。那些脍炙人口的著名剧目和唱段, 诸如“刘海砍樵”选段、“补锅”选段、“打铜锣”选段、“刘海戏金蟾”选段等, 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戏剧情境, 通过演员让人耳目一新的表演, 学生初步了解花鼓戏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此后, 教师再讲解花鼓戏曲的形成、发展和历史沿革, 经过传统剧目、戏剧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介绍, 将学生逐渐引入花鼓戏艺术之中。例如, 欣赏著名表演艺术家李谷一、张也、李左、刘赵黔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 进而发展到对花鼓戏表演形式、主题内容、艺术风格等剖析与鉴赏。并把学唱、学做结合起来, 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看录像、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后台准备工作等方式, 让学生直接接触花鼓戏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 化被动为主动, 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的阶段, 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到提高。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 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 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像《刘海砍樵 (比古调) 》《补锅 (小聪、兰英对唱) 》等都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 进入戏曲人物创造, 一改传统单一的教学为全方位音乐实践教学。

三、湖南花鼓戏进高职学院课堂也可成为学院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做人, 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湖南花鼓戏主要宣扬的是人性的真、善、美传统伦理道德, 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其他课程科目所不能替代的。如, 歌颂民族英雄、爱国将士的剧目有:《岳母传》《杨家将》《穆桂英挂帅》等;伸张正义、惩恶扬善、舍己为人的剧目有:《赵氏孤儿》《包公怒斩党金龙》《清风亭》等;取材于历史名著和民间故事的剧目有:《薛仁贵征西》《封神榜》《打龙袍》《二进宫》《宋江杀惜》等。这些传统的剧目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又能让学生知晓很多做人的道理,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因此, 在湖南的高职学院普及和推广湖南花鼓戏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湖湘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湖湘文化异彩纷呈、历史悠久, 不同地区的花鼓戏流派 (3) 表演形式都独具特色。在众多的流派种类中, 作为湖湘灿烂文化代表之一———湖南花鼓戏艺术更是绚丽多姿, 且深受湖湘人民甚至全国人民群众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 湖南各地花鼓戏传统剧目, 总计约400多个, 古往今来的名剧、名人、名曲、名段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湖南花鼓戏舞台上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感人的角色形象、高尚的人物品质, 无不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和振奋着精神,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欣赏水平,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所以,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高职学院课堂引进湖南花鼓戏教学尤为必要和重要。

摘要:简要地阐述湖南花鼓戏走进湖南高职学院的三大意义, 即传扬湖湘文化、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辅助完成学院德育。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湖湘文化,高职学院课堂

注释

1“花鼓词” (即花鼓戏) 选自杨恩寿《坦园日记》, 清同治元年 (公元1862年) , 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 (即花鼓戏) 。

2实践证明:是指自2010年开始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开了花鼓戏选修课、2011年学前专业学生音乐欣赏课中插入了湖南花鼓戏的欣赏之实践。

高职课堂 篇8

一、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现状

(一)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及普遍态度

大多数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因此上英语课时兴趣较低, 学习动力不足, 很难集中注意力, 从而不能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按时保质地完成课前及课后作业, 形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不理解。

(二) 缺乏课堂语言的应用

高职学生由于受到传统升学考试的影响, 难以适应大学英语课堂的听说练习, 有些学生在整堂课中甚至都没开口说过英语。这样英语课堂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语言科目的英语教学, 也达不到使其作为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信息和传递知识的工具的目的。为了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理设置高职英语课堂,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二、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设立阶段性学习目标

学生在进入大学课堂后, 需要有一段认识大学学习的时间。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树立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这样学生在学习任务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把每一位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分析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 先要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 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要改变学生无兴趣、教师苦教的现象, 要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师生一起努力保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应尽量做到:

(一) 认真对待教学前期准备的每个环节

在备课前确定教学目标, 这个目标大到长期阶段性目标, 小到该堂课的目的效果, 从而才能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 应细致到每一个步骤该教什么, 教授时间为多久等。教师在授课前应熟悉教学内容, 理想的状态是不用看教案、讲义就能讲出教学内容, 在一堂课上尽量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在准备教学资料中做到丰富、生动、有趣、实用。

(二)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有效的教学成果需要适当教学模式的支撑,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1. 交互式教学模式。

互动是相互影响和交互作用的过程, 它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 是连续的循环过程而不是线性的、单向的, 其形式和过程也是多种多样的。交互式教学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师生交互式阶段和学生交互式阶段。前一阶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 引起学生的兴趣、注意, 并使之参与对话, 从而建构其对范例的概念, 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在第二个阶段, 教师更多地起到引导者的作用, 使学生能够利用学习策略与同伴进行交互活动, 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2.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为学生个体间协作学习或者个别学生的双向交流、小组之间的合作、小组内部的协作、学生个体对群体, 内容多样, 可以涉及情感、知识、能力、行为和培养等各方面。教师可把班级按照人数分为若干个小组, 课堂上的小组活动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合作创作和合作演示。当学习单位由整班到小组时, 每个成员的任务感会与之增大, 其参与度会随之增加。在合作的过程中, 有助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 同时为营造好的合作环境, 创造一个有利的时空, 为练习社交英语创造了条件。合作学习活动的类型也可多样, 如问答法、讨论与决策法、角色扮演法等。

3. 任务型教学模式。

能够将学习任务科学地导入并产生执行效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在导入任务前, 教师要正确分析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主题和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要预测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障碍, 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解决。为避免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只是小组个别成员活跃, 其他成员沉默的现象, 教师应在任务的设置、问题的提问方式、难度方面都应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任务不但包括问题型任务和启发型任务, 还应布置一些基础任务。如, 举例型任务和比较型任务, 从而调动更多学生参与任务的完成。在执行的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是帮助者, 主要起到提示、帮助的作用, 但不干预学生的活动或纠错, 以免影响学生的完成进度, 在任务完成后再对其汇报的内容进行评议。

四、利用情感因素活跃气氛, 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语言教学中, 情感指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及其交际对象、交际语境的感知、反应与评价。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焦虑、自信心等因素。因此, 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情感因素, 掌握调控策略。

(一) 创建民主、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行为分为教学方法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 教师和学生形成的人际关系关系到能否形成最佳学习气氛的最基本要素。课堂气氛往往通过教师的体态、表情、语言等暗示给学生, 学生通过这些信号产生情感呼应, 从而产生某种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对语言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诱发积极学习动机

在有些高职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不强与学习动机低落的情况下, 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激发其学习动机, 可结合课堂学习内容介绍目的语国家的背景知识、创设实际语言情景, 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 充分挖掘其中合理的因素, 通过激励评价启发智慧, 培养兴趣。

(三) 增强心理承受力, 降低焦虑自卑心理

教师在课堂知识教授的过程中还应及时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应, 适时调整知识框架, 从而让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在课堂上应多表扬、多鼓励, 帮助那些课堂回答问题时表现出怯懦或抵触的学生建立信心, 做到关心学生, 个别谈心, 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降低其焦虑心理。

合理设置高职英语课堂, 优化教学效果是个大系统的课题, 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我们高校教师去思考、探讨、研究和实践。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 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及语言应用的能力, 使课堂充满活力,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英语课堂学生学习的现状, 分析了当前高职英语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合理设置高职英语课堂的有效手段, 以达到优化高职英语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洁, 《浅谈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J], 《职业教育》, 2011

[2]葛丽萍, 《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及其解析》[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

高职课堂 篇9

一、语文课堂中音乐融入的重要所在

首先从汉语自身的特征角度进行观察分析, 其自身便含有极为丰富的声、韵、调, 将其进行简单组合, 便能创造出一段音乐。虽然随着当今社会的逐步发展, 使得将汉语作为歌曲进行演唱的形式已不复存在, 但是音乐与语言之间的紧密关联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音乐的结合融入能够促使两者进行科学的相互作用影响, 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音乐的科学融入能够平缓学生心情, 确保其始终处于一个优良的心理状态之下。而一个良好平和的心理状态对于人体本身而言, 能够将其身体各部位的机能活跃起来, 尤其是能够使脑部的运转工作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 从而提升人们的工作及学习效率水准。因此, 在语文课堂之上进行音乐的科学运用, 能够帮助学生科学地调节自身基本状态, 增强学习积极性, 提升学习效率。

二、语文教学中音乐科学注入的策略

(一) 前期导入, 创设和谐环境

前期导入程序对于整个语文教学而言, 其地位及意义都极为重要且关键。课堂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与表演相似, 其前期的起始阶段就如同一场表演的亮相环节同等重要, 需要在第一时间将大众的目光吸引住。因此, 在教学正式开始前进行音乐的播放是尤为必要的。如在进行与家乡有关文章的学习时, 教师就可以在备课期间进行文章所描写地域相关音乐的寻找准备, 之后在课堂上播放, 让学生充分感知到文章中所描写地域的魅力所在, 从而产生进一步加深对其了解的学生积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前期进行音乐的导入, 主要运用的方式是暗示及渗透, 不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与兴趣, 将其感知度极为灵敏的作用进行最大化的发挥。在音乐的前期导入环节中, 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不断敲击学生心灵, 给予其极大的冲击[1]。而学生因音乐导入而不断积聚的丰富情感也会逐渐转为对语文文本深入探究的强大动力, 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音乐所创设的文章情境中。

(二) 音乐结合朗读, 深入感知文章

前文曾经说过, 汉语自身便具有丰富的韵律性, 能够通过简单的组合创造出一首优美动听的音乐。因此, 如果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应尽可能地将语句中蕴涵的韵律之美充分的演绎出来, 再加上音乐的辅助突出文章深意。世界如此广博浩大, 有许多事情是只能通过心灵去感受, 却没有办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比如情感。而人们心理的感知度的提升需要关注的便是审美者自身心灵的接受度。通过意会的方式能够帮助感知者自主进行充分的想象且不受到任何限制, 其最终所感受到的东西也比仅仅依靠他人的讲解说明要来的深刻。在语文教学中, 将文章的朗读与音乐相融合, 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语言美与音乐美。

(三) 在结尾中注入音乐, 留有余韵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尾声进行音乐的融入是对整个教学的一个完美收尾, 主要发挥的作用分为三点:

第一, 对所教授的语文知识重点进一步深入,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学习与思乡之情相关联的文章时, 便可选用《指南针》[2]。此首音乐充分表达了对家乡、祖国的深刻眷恋之情, 能够与文章中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进行完美融合, 加深学生的情感感知度, 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 并得以完美升华。

第二, 自然而然的收尾。在对有关生命价值类语文内容的学习时, 可以在分析文章过程中的适当时机, 进行与人间真情、大爱相关联音乐的注入, 将其歌词与语文文本相结合, 从而促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一个高潮, 并上升至全新的高度。

第三, 加深感知, 留有余韵。在进行坚持不懈精神相关语文知识的教授时, 教师可以适时地将音乐进行融入, 如江涛的《愚公移山》。歌词中的“脊背压弯”“木屐磨穿”是对愚公形象的充分再现, 充分表现了其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与精神, 能够与语文课本中感情思想进一步的完美融合, 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度, 并通过音乐将余韵留于学生心中。

三、结语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 积极进行音乐的科学注入, 在各个重要环节中进行音乐的融入, 能够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帮助进一步提升其对语文知识的感知度, 从而提升增强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永志.“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论将音乐引入高职语文课堂的策略[J].绥化学院学报, 2009 (12) .

高职英语课堂气氛浅议 篇10

作为高职学校的一名英语教员, 对高职学生这一群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下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有志青年, 操场上、实验室里总是不乏他们矫健和忙碌的身影;而课堂上他们时常又变身为一群“温文尔雅、三缄其口”的“含蓄少年”, 教室里总是不乏睡眼朦胧和哈欠连天的面孔。通过几年的观察和总结, 在英语课堂上主要会出现下列的一些现象:

1.睡觉或沉默不语, 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精神, 被要求回答问题时, 问一句答一句。

2.似乎想表达, 想参与, 但不敢表达, 显得犹豫、羞怯、畏缩;

3.对教师的纠错表现出反感、郁闷, 甚至不再主动发言;

4.心不在焉, 难以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5.忘记预习或预习不充分。

课堂上的这些景象显然不是一个成功的理想的课堂表现。如果我们的课堂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作为一名教员我们就必须深刻反思是什么导致了这幅景象?如何改变?本文就以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出发点, 以当代教育心理学一些重要的理论思想为指导, 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 就为什么以及如何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的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二.活跃课堂气氛的内涵和作用

刚才提到的这样的景象事实上就是一种课堂气氛, 那具体什么是课堂气氛?对课堂气氛的研究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受到社会心理学家们的关注, 他们将它纳入研究学习环境的范畴。随后一些国外著名学者在“课堂气氛”方面做了更深入的研究, 并且通过研究设计了很多课堂环境评估工具 (附件1) , 旨在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控课堂气氛。在作者看来, 所谓的课堂气氛就是课堂的心理环境和情感环境。他是一个综合指标, 是教学方法的检验计, 教学效果的晴雨表。活跃的课堂气氛则是课堂环境的优化表现, 是教师、学习者、学习任务或活动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的最好说明。有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对课堂气氛的感受越积极, 其学习越显成效 (BarryFraser, 1981年设计MCI———My Class Inventory即“我的课堂调查表”的发现成果)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 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 不如说是情感的, 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若能让学生感到快乐, 就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学生全身心投入, 自然会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营造信任、合作、快乐的教学氛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 我认为活跃的课堂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 克服消极的情感因素, 以保证语言学习的顺利进行。有研究表明, 消极的心理或情感会阻碍认知过程, 影响学习潜力的发挥。只有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焦虑抑制程度低的环境里, 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 促进其理解力和认知技能策略的发展;其次, 活跃的课堂气氛是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我们知道语言教学比别的学科更依赖互动和交流。我们的高职实用英语课程从教学目标来说就是以实用为主, 具体来说就是以听说为重, 重视交流。这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交互式的教学。在交互式教学模式中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学习者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形成的团队合作、互相支持的人际关系。这种和谐团结的人际关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活跃的课堂气氛, 它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有效。

因此, 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语言教学的成功, 更能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发展, 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地自我概念和健康的人格, 推动认知、情感、道德、社会方面的全面发展, 真正实现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三.根据实例谈如何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擅长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常被视作优秀教师的必备特征, 在我校也不例外, 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当中就有一条“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活跃的课堂气氛”却是一个含义模糊的概念, 甚至会遭到误解。有人认为它取决于师生双方的性格, 活泼外向的人自然会使气氛活跃;有人认为它取决于学科的性质, 有的课程本身就是枯燥的无法活跃课堂气氛;还有人认为, 对活跃气氛的强调会降低教学要求, 导致教学娱乐化, 未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些较为片面的理解往往妨碍了我们教师对这一课题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 作者也一直在探索怎样让这个模糊的概念具体化, 也就是如何评定“活跃的课堂气氛”, 通过参考一些资料和研究成果, 作者认为可以参照Fraser&Treagust, 1986年设计“大学课堂环境调查表简称CUCEI”评估工具中的参考维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课堂气氛:

1.安全, 愉快, 舒适。

2.师生间, 学生间存在和谐、互相支持的人际关系。

3.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4.教学目标明确, 结构清晰, 内容丰富, 方式多样, 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5.学生能表达个性, 发挥自主性, 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

6.促进学习者的全面素质提高。

结合以上的参考维度, 作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 重视交互式教学模式, 利用好交互式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中之重。交互式教学法以交际法理论为理论基础, 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导向, 是因材施教, 讲求实效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引导者、管理者、促进者和信息提供者。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自信心及团体协作精神而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

交互式教学模式有很多体现方式, 作者认为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展交互式教学的最有效形式之一, 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相对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而言, 小组活动扩大了学生的交流范围以及每个人参与交流的机会;二是训练学生的各种交际技能, 如提问、协商、反驳、辩解等;三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交流学习氛围, 增强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信心,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通过互相交流不仅能借鉴学习经验和学习策略,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五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外语教学至关重要。他绝不是偶然的即兴发挥, 也不单单取决与个性, 更不是牺牲学习成效的肤浅玩闹;它有着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更需要教员和学员共同的长期的努力, 它的最终目的超越了单纯的语言学习而通向“人”的综合教育。所以, 它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认为只有永远保持“三心”———对课堂教学保持热心、对学员付出真诚的爱心、对每一节课做到精心才可以让高职英语教育为祖国建设软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2]李杰.关于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J].英语教师.2012 (5)

[3]王锦.从教师提问策略看沉闷的大学英语课堂气氛[J].科教文汇, 2009 (23)

浅析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 篇11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堂沉默;英语教学

一、引言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师单一“演说”的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启发式、交互式教学,其核心是强调师生间的积极互动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沉默不语,缺乏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应用能力差。因而教师的情绪受挫,课堂气氛沉闷,影响教学效果。所以,研究课堂沉默现象,对高职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我国外语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比较关注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及形成的因素。这些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失调、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语言能力的缺乏、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教学风格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保持沉默的原因。而国外对课堂沉默的研究,较为著名的是Amy B.M.Tsui所作的《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沉默与外语课堂焦虑》的调查,该研究是一项对中学生外语课堂沉默的研究,她发现学生的沉默主要与焦虑有关。另一项是Jackson在用英语讲授商务管理的课堂上进行的研究,他发现,教育、社会文化、情感等因素导致了学生的沉默。本文旨在对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与探究,帮助师生构建更加有效的课堂互动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高职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

1.学生方面

(1)英语基础差。自从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心转为大众教育,它使更多的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使生源水平下降。本科院校如此,高职院校亦然。如在英语学习中大多数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词汇量低,发音不准,在听说方面尤其不足。

(2)自信心不足。Brodkey和Shore,Gardner和Lambert的研究都表明,在外语学习中自信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根据 Brown的自信理论,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对外语学习、特别是对口语表达不够自信造成的。高职学生大多口语水平较差,他们往往害怕犯错误、丢面子而不敢开口讲英语,更不用说在师生面前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对课堂讨论乃至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3)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高考的影响下,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能力没有得到均衡发展,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着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只会答卷做题,听说能力差,从而形成典型的中国式“哑巴英语”。进入高职院校后,未能转变传统英语学习习惯,从而加剧了英语课堂沉默现象。

(4)性格特征的影响。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学生在与人交流时会有优势,他们都乐于与人沟通交流,爱表现,在课堂上会积极参与互动。相反,那些性格内敛,不爱说话的学生过于胆怯,在英语课堂上对于教师的提问,显得过于紧张,一言不发。

(5)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校的大学英语都是公开课,不太熟悉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在陌生的环境下,学生都会变得不太爱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怕答错问题出丑,也怕因积极回答问题被说出风头。这些都成为了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重要原因。

(6)高职院校课程实用性不强。一般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都缺乏实用性,与高中英语教材差异不大。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学科,与高职院校的专业性相关度不大,因此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都不愿意积极参与互动,应付了事。

(7)语言环境问题。中国学生接触到的是汉语语言环境,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且大多数学生不愿主动创造英语学习环境,这就导致学生在英语方面不能学以致用,对英语缺乏兴趣。

2.教师方面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的高职教学中,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为了赶教学进度,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有没有掌握、理解内容,有没有跟上节奏,有没有能力回答,就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沉默。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自己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学效率低。

(2)缺乏教学技巧。有些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上敷衍了事,讲课枯燥无味,趣味性不强,不注重跟学生互动。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课堂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3)教师个人性格。有些教师缺乏亲和力,太过严肃,课堂气氛紧张压抑,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不完全、不准确的回答,如果教师不耐心引导而只是批评的话,就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高职学生的自尊心极强,害怕与教师交流,久而久之,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改变高职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教学建议

1.教师方面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加强专业学习,以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对于增加学生英语输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增加学生英语输入首先要增加教师的英语输入,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文化素质和修养,扩大教师的视野。如学校可以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外出交流访学的机会,鼓励青年教师听名师讲课,开展教师讲课比赛,互相学习交流教学经验等。

(2)教师需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师生间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观念,避免照本宣科,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应用多种教学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如让学生用英语对话、表演课文中的故事,以及讨论、辩论、小组活动等,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语境中习得外语。

(3)教师应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由于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不同,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问题的错与对,指责学生在口语表达、语法研究上的不足,就会让学生对英语产生一种厌恶和恐惧感。课堂上教师要以一种欣赏的目光赞许每一个参与互动、提出问题和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效果。

2.学生方面

与此同时,学生也有义务在课堂中发挥其主体作用,自主、积极地与教师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虚心聆听、大胆参与,提高主体意识。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应该把上课定义为“与教师一起学习的过程”,并非单纯被动地接受。课堂中应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2)举止得体、不懂就问。有的学生认为在教师授课时提出问题打断课堂进程是不礼貌的行为。实际上,教师在讲课时渴望得到更多的回应验证自己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因此,不懂就问实际上是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的体现。

(3)提高自信。学生上课就是为了学习新知识,犯错是正常的学习过程,语音语调不标准或是语法内容不准确是大多数同学共有的问题,学生无需担心,而应该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

综上所述,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沉默现象,分析导致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为目的,正确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Brodkey,Dean. Student Personality and Success in an English Language Program[J].Language Learning,1976(26):153-159.

[2]Gardner,Robertc.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72.

[3]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136-138.

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篇12

一、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一上讲台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 使全班学生的思维立即发散, 这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 促使学生自觉思考问题, 走进数学的天地。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境, 也可以在讲授或练习的过程中创设故事、游戏、生活中的实例、数学史话等情境。教师向学生提出巧妙、新颖的问题, 能在学生的头脑里产生疑问, 造成悬念, 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进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数列的极限”这一节课时, 我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已经学习过圆的面积公式了吗?”学生答:“学过, S=πr2。”再问:“怎样证明这个公式?”学生想了一下回答:“不会证明。”为了解决这类问题, 我们今天学习数列的极限。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认真学习“数列的极限”知识中了。又如:在讲“导数的概念”这节一课时, 我这样提问:“如果已知圆上一点, 能求出过该点的切线方程吗?”学生回答:“可以。”再问:“如果已知椭圆 (或抛物线) 上的一点, 怎样求出过该点的切线方程呢?”学生想了一下回答:“不会求。”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 我们今天学习导数的概念。这样利用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去。[1]

二、分析解决问题, 启发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后, 教师不能以简单的方式把“结论”告诉学生。一些完美的解法、绝好的证明从天而降, 严重地违背了学生的认识规律,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由学生自己把数学知识发现、归纳、总结出来, 从而使学生自己感受到结论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这两套公式后, 学生在运用中常常发生“张冠李戴”的错误。为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总结记忆这两套公式的方法。许多学生不但对比出“和差化积”的结果系数为2, 而“积化和差”的结果系数则是21, 而且对比出“和差化积”在三角函数中的角度为2α+β和2α-β, 而“积化和差”在三角和函数中的角度则为α+β和α-β。容易出现符号错误的是cosα-cosβ, 它化为积时的符号为负。而反过来将积sinαsinβ化为和时符号也为负。还有的学生运用三角函数“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中三角函数名称互逆的规律来加以记忆也取得了好的效果。又如:在学习“复数三角形式的运算”时, 可以让学生先用已学知识计算复数z1=r1 (cosθ1+isinθ1) 和z2=r2 (cosθ2+isinθ2) 的乘积与商, 然后归纳得出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法公式与除法公式。

数学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 使问题逐一展现、解决, 从而使学生的认知逐步深化。而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只需点拨、引导, 不必包办代替。谜语要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出来, 谜底一旦揭破, 谜语也就没有什么猜头了。[2]

三、运用结论, 培养技能技巧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和规律, 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 要尽快地运用, 不是完全学好了再用, 而是边学边用, 在学的基础上用, 在用的过程中学, 不断循环,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进而形成熟练的解题技巧。教师在课堂上没必要讲得太多, 因为学生没有实践, 根本没有体会, “吃一堑, 长一智”, 只有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是逐步引导, 才能把他们的认识真正引向深化。学生解题, 也要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地进行, 即使是基础较好的学生, 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学生认识的速度有快有慢, 认识的过程可以缩短, 但认识的阶段不能跳跃。数学课不能忽视基本训练, 难度上去太快就如爬坡, 坡度太大, 就算勉强爬上, 也很容易滑下来。所以做练习时我们要多做一些基本练习题, 从实际出发, 逐步加大难度。解难题时教师要注意思路的分析, 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解综合题时教师要注意分散难点, 逐层提高, 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因为综合题是若干个单一题的综合, 找出一道综合题解法的思维过程, 也是认知由基础知识向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的一个阶段, 引导学生按原有的认知结构, 将综合题逐层分解, 实际上是把解题过程化为几个功能单元的综合, 再寻找原认知与各功能单元的衔接点, 并灵活地调整, 让学生将基础知识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融会贯通, 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 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地考虑, 有效地协调和处理那些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因素, 给学生留出较大的空间, 以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的需要, 在真正意义上激活学生思维,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达到教学自如化的境界。

摘要:本文阐述了应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模式, 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独立思考,技能技巧

参考文献

[1]吴君.浅谈如何激发高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科技教育创新, 2006, (23) .

上一篇:育龄妇女健康体检下一篇:循环水泵节能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