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类学校

2024-06-28

卫生类学校(精选12篇)

卫生类学校 篇1

摘要: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正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 中职卫生类学校应该结合医疗卫生行业对从业者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 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合理的优化。

关键词:中职,医疗服务信息化,医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

医疗服务信息化是国际卫生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正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金卫工程”的实施, 我国的医院正在往医疗服务信息化努力并大力发展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医疗服务信息化提高了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 我国的大部分医院已经实现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 条件较好的大型医院已经实现了全院信息化管理, 全院信息化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全院信息化指医院建设有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一般由管理信息系统 (HIS) 、临床信息系统 (CIS) 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三个方面组成 (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到, 信息技术是医院信息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医护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更好的使用医院信息系统。

二、中职卫生类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必然性

现在大部分的中职卫生类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仅包含计算机软件硬件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内容, 而随着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日益完善, 医疗卫生行业还需要的是也掌握医学信息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卫生类学生来说, 不仅仅要学好医学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 熟练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因此, 为了适应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的迫切要求, 学校必须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 针对卫生类学生, 重新制定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调整教学内容, 精选教材,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使学生学到扎实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具备实用的医学信息技术能力。

三、医学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设计

3.1课程设置的设计思路

信息技术就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中职信息技术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面向市场, 面向社会, 理论和实践性相互结合,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 加强学生的持续发展, 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中职卫生类的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要让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具备实用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能力, 特别还要根据学生以后的岗位需要,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掌握相关医院信息系统的相关操作知识。

3.2基于岗位需求, 深入研究, 精选教材,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卫生部在印发的《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所以学校在教材上应该选择紧跟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在笔者对医学岗位进行充分的调研后, 笔者认为教材可以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卫生信息技术基础》, 主编刘艳梅, 该教材上篇是信息技术基础, 下篇是卫生信息学应用基础。上篇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 下篇是医药卫生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上、下两篇均是典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重在操作。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中职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卫生类学生的工作岗位特点, 主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可对原有的课程标准进行重心调整, 整合相关医学信息知识, 制定如表1所示的教学内容。全学期18个教学周设计, 两学期上课, 第一学期每周3学时排课, 第二学期每周3学时排课。《信息技术基础》56学时, 《医学信息》32学时, 共88学时。

3.3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的实际工作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授课中可以采用传统举例法、对比法、图解法, 也可以采用以实践为主的问题驱动法, 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 (1) 举例法。例如在学生学习word文字格式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看通过样例来让他们对格式有表象的认识。 (2) 问题驱动法。问题驱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前设计好课程开始时的一些先导问题, 这些问题尽量覆盖了课程内容的重点或者难点, 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我探究, 摸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3)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把医疗卫生行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 交给学生研究分析,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要让每一案例尽量覆盖教学内容操作技能要求, 并且明确提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提供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多操作技能方法, 而且, 通过案例涵盖的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满足课程改革需要

课程改革的关键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而中职卫生类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多为计算机专业毕业, 大多对医学信息技术了解不够, 因此要想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医学信息技术这方面的知识。面对新的形式和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除了加强学习本专业的学习外, 还应该去医院或其他医疗行业单位进行学习, 了解医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结出现今医疗卫生行业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 把课本的理论转换成创新实践, 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领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中职卫生类学校应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当前医疗服务信息化发展与应用现状结合起来, 着眼于实用性, 充分考虑医院和相关企业及单位对从业人员信息素质的需求, 以及医学信息化市场的需求, 对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不断进行优化和创新。优秀的信息技术课程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卫生类学校 篇2

be bent on热恋于,一心想

be born in出生于……

be bound to(do)一定会,不得不

go before居前

have to/have got t0不得不,必须

help oneself自取所需(食物)

keep out of躲开,置身…之外

get out of逃避,改掉

have get有

give oneself up自首,投降,投案

go along with陪同前往,随行

g0 in for从事,致力于,追求

hang on to紧握住,坚持下去

have t0 do with与…有关

hold on t0紧紧抓住,坚持

keep up with向……看齐,跟上…

let alone不干涉;更不用说

let go放开,松手

add up to合计,总计

break away(from)脱离,逃跑

1.关于职称英语《卫生类》复习词汇

2.理工类职称英语复习词汇

3.职称英语复习重点资料卫生类C级词汇选择题

4.职称英语卫生类A真题(词汇选项)

5.2014职称英语卫生类A卷词汇选项真题答案

6.20职称英语卫生类A级语法知识复习点

7.卫生类职称英语备考句型

8.年关于职称英语考试卫生类A级词汇精讲复习

9.职称英语理工类B级语法复习

卫生类学校 篇3

关键词: 职业技能鉴定 医药卫生类学校 可持续发展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一种综合教育形式。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不同层次的卫生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保证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构建和谐社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使专业教学与人才需求有效衔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协调,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企业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现状

学生在申请鉴定中程序复杂,部分重要环节无明确规定,信息化程度管理程度低;各类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差别大,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无衔接;考评员队伍复杂,考评员整体素质不高;就业准入制执行受阻,职业鉴定证书利用率不高,学生认为无任何参考意义。

二、医药卫生类学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1.规范制度管理,加强宣传。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设置、管理和收费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不断规范校内职业技能考试流程,统一归口管理,统一划分工种,统一考试大纲和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的学校、社会认可度。通过校园微信平台和网站定期发布职业工种报考信息,设立咨询服务点及通过网络解答提问等不同方式与学生互动,全方位宣传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战略意义、法律依据、有关政策,让学生详细鉴定职业范围、等级、报名鉴定办法及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等,提高学生参加鉴定的积极性。

2.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相衔接。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各专业执行人才培养方案,而相应各个职业的技能鉴定有其自己的鉴定标准和规范。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应工种鉴定规范的内容要相符,需结合和渗透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规范的内容。在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时,可全面覆盖鉴定的内容,在技能鉴定时可不对有关的知识进行再培训,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

(2)开设一体化实训课

开设一体化实训课,有利于结合执业技能鉴定考试,更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满足企业需求。通过这样实训,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融合在一起,确实起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作用,使得他们很快适应企业工作。

(3)建设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

卫生医药企业的技术设备、工艺不断更新,促使高职院校必须加大投入,建立设备齐全、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既满足校内实践实训教学的需要,又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依托行业,走校企合作道路开展技能鉴定。

高职院校必须加大与医院、企业的合作力度,并将校外医院、企业与校内实训基地联系起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功能互补,有效结合,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有力的保证。同时,可以对考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通过自主培养的方式强化师资力量,提升考评员素质,为学校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4.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通过网上报名、网上确认、网上缴费、网上阅卷、网上查询等途径,网络一站式服务,增加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毛政.浅谈医药高职高专教育职业技能鉴定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152-154.

[2]黄咏梅.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衔接的完善[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9-91.

[3]林珺嫔.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衔接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3(6):36.

卫生类学校 篇4

1 卫生类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1.1 社团自身管理不科学

与多数高职校一样, 卫生类职业学校学生社团主要挂靠在校团委, 由校团委负责全部社团工作的管理, 而团委本身承担着大量的组织、宣传工作, 在学生社团建设上投入的精力、物力常显得力不从心。因此, 虽然建立了学生社团管理机制, 但失控现象普遍, 没有时间监管, 无法掌握和了解社团及其活动的具体情况。同时学生社团自身管理不善, 不按章程办事, 出现活动安排、经费使用、会员奖惩、社团资料和活动档案留存较为混乱等问题。

1.2 社团工作指导力度不够

多数学生社团中专业教师任社团指导教师的较少, 严重缺乏专业性指导: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变动频繁, 不利于社团工作的传承和发展。主要原因是学校对指导单位及指导老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指导老师的工作不计入工作量或不纳入职称评价体系, 在学生社团中也缺少导师制政策, 导致指导教师在社团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1.3 社团干部缺乏系统培训

社团干部是社团工作发展好坏与否的关键。当然, 学生社团普遍有一个良好的干部选拔机制, 选拔优秀的学生担任社团干部, 但是, 学生社团干部常缺乏后续培养。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社团干部没有完全纳入整体的培养体系, 在一些学校社团干部是“二等公民”不受学校, 系部重视, 对学生干部的评奖, 加分时往往忽略了社团干部, 更没有把社团干部纳入学校、系部的培养体系;二是学生社团受本身实力制约, 难以独立承担对干部的系统、专业、连续培养, 只能通过言传身教, 老生带新生的方式进行培养。

1.4 社团的传承能力弱

目前, 很多社团常忽视新老会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 包括社团活动资料的档案留存, 一些社团今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到下一年可能就停滞不前, 甚至倒退, 很大原因是由于该社团骨干只重视自己在任期间活动怎样开展, 而不重视对下一任核心成员的培养, 形成“一年级来, 二年级混, 三年级走”的局面, 给社团的持续有效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

2 卫生类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工作对策

2.1 完善社团管理模式

目前, 绝大多数卫生类高职校的社团管理采用的是“一体两翼”模式, 即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 直接隶属校团委, 社团联合会与学生会享受相同的地位待遇, 在团委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但是, 这种宏观的管理模式只解决了社团的归属和所处地位问题, 而对于社团的具体管理缺少实际有效的说明。为了有效指导社团工作, 要对各种社团进行分类, 实行分层管理模式。“分类”体现的是社团横向上的差异性, 即各种社团的活动内容不同, 如理论学习型社团, 能为社团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有效平台;公益服务型社团, 能为社团会员提高实践服务能力提供保障;兴趣爱好型社团, 为社团会员激发创新意识提供载体, 为社团会员发挥自身特长提供舞台。“分层”体现的是社团纵向上的差异性, 引导鼓励低年级学生多参加公益服务型社团和兴趣爱好型社团, 高年级学生则以参加理论学习型社团、学术科技型社团为主。

2.2 健全社团管理制度

目前, 卫生类高职校指定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都欠系统、全面, 对于社团干部选拔、财务管理、考核评价、奖励激励等方面的制度基本没有制定。因此, 要建立社团准入制度, 引导社团发展方向;建立健全新社团成立基本标准和审批制度, 严格把关申报、审核、批准的三个关键环节。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以调动指导教师、社团干部和社团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完善社团考评制度, 加强社团规范管理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制度, 为学生社团规范化管理, 促进社团科学、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建立社团淘汰制度, 保证社团活动健康开展。

2.3 重视社团干部培养

人才是学生社团发展的关键因素, 是团委对社团组织实施有效管理指导的重要环节, 要重视对社团干部的选拔、业务培训和跟踪培养。一是加强对社团干部的选拔力度, 力求选用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担任社团干部, 并对主要社团干部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核。二是构建学生社团干部培养机制, 针对社团干部的需求特点, 为其量身定做一些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的培训计划。三是对优秀的社团干部进行跟踪培养, 让其参加学校、系部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通过经上措施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社团干部队伍。

2.4 加强教师指导力度

卫生类职业学校的学生由初中毕业后入校, 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 且以女生居多, 管理水平和能力不强。由此, 老师的指导尤显重要。每个社团必须配备一名有特长的指导教师除进行社团活动内容的具体指导, 使学生每次活动有所得、每项活动有所得外, 还要对社团进行组织管理, 对社团成员的自觉性、社团干部的自律性、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进行指导和培养。因此, 相对于大学内的社团, 职业学校社团指导教师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另外, 学校也应在政策予以扶持, 对指导教师的工作给予一定形式的鼓励与肯定, 以此来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5 落实素质教育学分

确立社团建设的地位, 结合学校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 把社团活动融入到素质教育中。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犹如选修一门功课, 参加一个学期的社团活动经考核合格, 能获得一个素质学分。同时要以当前团中央推行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依托, 为每一位社团成员建立一本社员证, 将其表现详实记录, 并且制定相应的运行机制。这样, 从根本上改变社团会员人员不足、会员参加活动有头无尾的状况, 大大激发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6 加强专业性社团建设

卫生类职称英语备考句型 篇5

例句:

Pollution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our existence.

污染对我们的生存造成一大威胁。

do good to (对……有益),do harm to (对……有害)

例句:

Reading does good to our mind.读书对心灵有益。

Overwork does harm to health.工作过度对健康有害。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 (对……有很大的影响)

例句:

Smoking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our health.

抽烟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Leave much to be desired (令人不满意)

例句:

The condition of our traffic leaves much to be desired.

我们的交通状况令人不满意。

What a+Adj+N+S+V!= How+Adj+a+N+V!(多么……!)

例句:

What an important thing it is to keep our promise!

How important a thing it is to keep our promise!

遵守诺言是多么重要的事!

Due to/Owing to/Thanks to+N/Ving,……(因为……)

例句:Thanks to his encouragement,I finally realized my dream.

因为他的鼓励,我终于实现我的梦想。

Get into the habit of+Ving= make it a rule to+V (养成……的习惯)

例句:

We should get into the habit of keeping good hours.

我们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be closely related to ……(与……息息相关)

例句:

Taking exerci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health.

做运动与健康息息相关。

bring home to+人+事 (让……明白……事)

例句:

We should bring home to people the valueof working hard.

我们应该让人们明白努力的价值。

Spare no effort to+V (不遗余力的)

例句:

We should spare no effort to beautify our environment.

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美化我们的环境。

be based on (以……为基础)

例句:

The progress of thee society is based on harmony.

社会的进步是以和谐为基础的。

be based on (以……为基础)

例句:

The progress of thee society is based on harmony.

社会的进步是以和谐为基础的。

It pays to+V……(……是值得的。)

例句:

It pays to help others.

卫生类学校 篇6

摘 要: “专接本”是江苏省积极探索具有自学考试特色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专接本”项目中各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改进。

关键词: 卫生类高职校 专接本 现状 对策

“专接本”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满足在校专科学生提高学历层次,拓宽就业渠道的一种需要,也是高职校探索更高办学层次经验,培养师资队伍,提高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水平的良好契机。我校“专接本”是2015年开始招生,招生对象是在籍护理专业四年级学生,按专科阶段学习进程正值实习阶段。我作为第一届“专接本”班主任,就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学生教学教育管理现状和采取的管理对策谈谈看法。

1.“专接本”现状

1.1“专接本”准入门槛低,班级人数太多。

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专接本”,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可借鉴,对报考“专接本”学生的要求各校标准不一,缺少准入门槛。我校是按照学生以往成绩在班级排名前15%录取,第一届就招录了98位学生作为一个班,一是给班主任在管理上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同学间相互影响较大,一位学生有不正当的想法,会影响很多人。

1.2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专接本”管理上存在许多缺陷,最突出的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现有管理办法得不到有效运行,经常会出现管理执行力及执行环节不一致现象。本科段的学习通常安排在双休和寒暑假,主管部门与各职能部门必须及时沟通,保障学生学习、住宿和用水用电。

1.3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日常管理环节薄弱。

我校由继教处负责“专接本”工作,而负责此工作的行政人员同时还承担了许多教学和其他管理工作,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专接本”的工作中,导致建立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日常管理得不到有序进行,经常出现工作催了又催的现象。

1.4管理思路缺乏整体性,工作难度加大。

“专接本”对多数高职院校来说是“零起点,零突破”,“闭门造车”各搞一套,管理思路缺乏整体性,导致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卫生类高职校学生在外实习时间是一年,分布在全省各大医院。期间学生要受本科院校、专科学校、实习单位的三重管理。如果还是按归属地原则分配实习点,就会给学生实习期间的回校学习带来很多困难。尤其护理专业的学生,要上三班制很难请到假;有些城市的部队医院为学生安全起见,不允许学生随便离开所在城市,学生回校上课更是不太可能。所以“专接本”管理部门与安排实习的职能部门预先就“专接本”学生实习的地点,时间、回校住宿等要做出正确的安排。

1.5学生心理问题明显,半途夭折的人数较多。

“专接本”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相比较专科阶段的学习,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任务重,有些学生对本科生的预期准备不足,同时面临工作岗位和毕业文凭的双重压力,再加受到其他没“专接本”学生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能很好地处理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导致中途退学人员明显增多。

1.6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

任课教师在专科学校承担的任务非常繁重,无暇再采用新型现代化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不能花更多时间与主考学校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只是强压强灌,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考试,根本谈不上“专接本”良好对接。另外,第二学期学生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应付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和毕业考试上,这对于任课教师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2.“专接本”管理的对策

2.1加强领导,提高对“专接本”的认识。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专接本”的真正内涵,其教学过程、考试过程、毕业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性和时间性;要充分认识到它对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培养师资队伍、提高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水平起到的作用,须由一位校长直接负责“专接本”工作。

2.2加强“专接本”宣传,提高招生质量。

首先,学校领导可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进行宣传发动或召开专题会议,传达省考试院“专接本”工作的文件精神。其次,原来独立班的班主任可进班宣传,向学生讲解“专接本”的优势和特点。再次,学校要提高“专接本”入学的门槛,人数以不超过50人为宜,确保生源质量和学习质量。

2.3加强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人员配备到位。

负责“专接本”工作的职能部门,要按专科学校和本科学院要求制定一系列教学和管理规范。其他职能部门及时沟通,密切配合;班主任按专科和本科在籍生的要求具体负责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确保“专接本”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4加强管理人员学习,提高对“专接本”的认识。

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及时掌握改革动态,把提高本科教育管理能力、水平和教学质量放在首位。管理人员要及时洞察每次考试课程通过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并采取相应措施。另外,要不断总结经验,向兄弟院校学习,取长补短,积极提升自己学校专接本的办学能力。

2.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专接本”教师一方面可参加主考院校集体备课,掌握考试大纲;定时定期组织研讨,吸取兄弟学校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助学技巧,另一方面可主动与主考院校老师联系,积极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可采用新型现代化教育技术,将远程教育引入“专接本”的教学,做到教育设施和优秀课程资源共享;任课教师还可以多模拟历年试卷,从中熟悉考试内容、应试方法。同时任课教师要加强助学方法研究,制定阶段学习目标并及时检测,及时了解学生课程内容掌握情况,并在以后教学中及时更正和完善。

2.6加强“专接本”学生的管理,建立三方协议制度。

对新生要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要让其明确“专接本”性质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和考试过程的要求;强化诚信教育,组织学习自考有关规定制度,保证“专接本”专业的正常教学秩序和考试质量。同时贯彻落实人文教育,对“专接本”学生进行价值观和健康人格教育,让学生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可以建立学生QQ群、微信群,有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另外,实行学校、学生、家长三方协议的教育管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防止异常情况乃至重大事故发生。

卫生类学校 篇7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师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与专业学习联系不紧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明确培养目标,选用合适的教材,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明确培养目标

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生培养目标不同。卫生类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大都进入医疗行业工作,要求掌握医疗行业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操作的相关技能。卫生类中职学生应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获取并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为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2选用合适的教材

中职学生多数为初中毕业生、中考落榜生,大都属于低分段,文化课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来自山区和农村的学生,没有条件经常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更是了解得很少。因此,在选用教材时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以浅显易懂、形象直观为主,避免多理论知识研究,应侧重于实践和技能训练。

3遵循有效教学的原则

3.1引导原则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与学生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在医疗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强调计算机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实效原则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卫生类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以够用、实用为原则,降低理论的难度和深度。

3.3参与原则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促进教与学的有效进行。

4实行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遵循教材内容,在准确把握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基础上,灵活运用一些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进行讲授,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4.1演示教学法

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内容时,选用演示教学法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比如,在向学生讲授计算机基本结构时,教师若单纯运用课件展示计算机各个部分的构成,学生看到的只是图片,虽然在视觉上有新鲜感,但最终的效果不如实物展示好。将一台计算机主机拆分,用实物向学生介绍主机内容结构,并一一讲解各个零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主机的好奇心,还能使学生快速牢固地掌握该知识内容。

4.2练习教学法

课堂练习是教学环节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若教师只顾自己演讲,不顾学生课堂反映,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回顾知识、演练知识,即使教师讲得再精彩也是无效的。特别是计算机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大量操作练习,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大打折扣了。在教师指导下,针对已学知识设定练习,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从而夯实技能、技巧。

4.3案例教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提供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常用电子表格对患者情况进行登记存档。在课堂上,教师提供一份空白患者登记表和一批患者资料,让学生扮演医务人员,要求学生按照特定的要求将患者资料记录在案。用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例子作为完成教学目标的桥梁,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意义,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4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解决问题,得到练习,从而获取新知识,教师则在必要时起引导作用。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将新知识巧妙地设计在任务中,让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选择内容不宜偏深偏难,太难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失去信心,自主学习无法顺利进行;太容易则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任务最好是源于课本范例,难度适中,学生容易接受。

4.5形象教学法

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容易分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计算机教学,将理论知识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呈现出来,调动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病毒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有关病毒破坏系统的视频。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更加直观、形象地传授该章教学内容。

4.6兴趣导向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推动学生自觉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既要激发,又要引导。如何引导,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应针对不同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才能使学生被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得以保持,并切实改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可先将一个已经完善的图、文、声、像、影并茂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学习目标———若想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必须掌握哪些操作技能。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即课程教学的目的。

5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强,富创造性,应与时代发展相同步。教学中,要遵循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水平出发,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率。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中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卫生类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属于专业课,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是计算机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卫生类,中职学校,计算机,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秋娣,常夙恒.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J].才智,2010,34.

卫生类学校 篇8

关键词:中职卫生类学校,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目前, 中职学校在办学定位、指导思想等方面的目标还不够明晰, 办学理念囿于传统教育模式, 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的缺陷, 教育教学观念相对陈旧, 对人才培养没有考虑市场多元因素;人才培养目标没有主动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人才市场的岗位标准脱节, 学生的技能训练与企业就业岗位的需要难以对接, 有的甚至出现能力素质的弱化, 没有按照不同专业制订不同的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总体不够明确;专业课程设置、课时比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调整往往滞后, 专业教学体系条理性不强, 没有体现专业特色, 专业教学体系有待理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缺乏对职业和岗位的系统分析, 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 对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的重视不够, 学生的生存能力、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不强, 忽视非智力性因素的培育, 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低, 就业竞争力不强。鉴于上述问题, 创新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现笔者就我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 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提升, 对卫生领域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 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面对机遇与挑战, 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定位。

1.1 培养目标应提倡“两强多证”

“两强”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多证”就是学生除获取毕业证外, 可同时取得一个或多个技能资格证书, 使学生具备岗位任职能力, 并具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基础知识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能力方面则强调具备较强的专业运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2 教学目标应以就业为主导

聘请用人单位专家参与专业规划, 紧扣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以够用、实用为原则, 以技能为主线, 进行课程与内容的改革创新, 合理调整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知识和实习实训的比例, 增加实训教学环节, 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现校内理论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1.3 师资队伍建设应强调“一专多能”

要求专业教师既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 又具备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技能和实用知识。

2 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模式。

学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 教学中注重理论和学科体系, 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 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课程体系落后、知识内容陈旧、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问题相当突出, 理论知识多、实用内容少、实训教学简单, 造成学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对医院或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及要求、岗位新技术及新方法等感到陌生, 对职业角色定位不准确, 因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脱节, 使得学生在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前期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 不利于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专业与岗位脱节的现象。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现行教育存在“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实际动手能力弱、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 抓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个关键, 确立以教学形式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环节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改模式, 以此构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体系和课程体系, 充分体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认为, 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办学理念由封闭转向开放

要建立由医院、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办学机制, 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由单一学校办学向校院 (企) 合作办学转变。

3.2 课程体系建设由稳定的学科课程向灵活的模块化课程转变

以行业企业为主进行工作岗位任务分析,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职业领域, 以此为依据设计模块化的专业课程内容, 建立课堂教学→医院或企业见习、实验实训→课堂教学→医院或企业实习→职业资格考前培训的理实交替、课证融合课程体系。

3.3 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双师素质, 二是双师结构, 即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一方面通过专任专业教师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技能水平来达到双师素质;另一方面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承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任务。这样既能够保证及时提供先进的实践教学技能、适应专业迅速变换的需要, 又有利于增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形成以社会需要和岗位需求为中心的办学机制, 促进校企合作。

3.4 教学内容由注重理论和学科体系向注重实践和就业能力转变

要强化实践环节, 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互动的教学内容体系, 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的双证书制度, 满足行业企业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基层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卫生专门人才, 要强化实践教学, 将行业企业的要求和标准引入教学, 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围绕行业企业一线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 把课堂搬到病房或车间, 通过学中做、做中学, 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通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企业的认可度。

3.5 培养方式由单纯课堂教学向注重实习实训转变

注重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评价,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多样性的教学手段, 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4.1 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有机结合

在培养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 开设人文课程, 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目前, 我校药剂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选修课模块。首先, 在公共基础课模块中开设德育课程,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专业的情感, 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意识, 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 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 增强就业竞争力;再次,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际沟通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另外, 我们对课程进行合理调整, 对章节内容依据实际进行取舍, 对拓展类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以药剂专业课程体系为例, 具体见图1。

4.2 增设医药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将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药剂专业为例, 第一学期开设医药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由合作医药企业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并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到医药企业参观;第二、三学期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见习, 实施“三早”模式培养, 即早接触职业岗位、早规划职业生涯、早参加职业社会活动, 让学生及早了解医药企业及企业文化, 培养其职业素养, 树立职业目标, 做好职业规划, 获得学习动力。

4.3 深入调研, 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相应的服务课程

对学校药剂专业的调研显示, 多数学生会在合作企业的零售药店工作, 该岗位工作为:对患者的专业关怀 (用药指导) , 采购、验收、保管及养护、销售等药学服务。要求学生掌握药品的适应证、功能主治、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熟悉药品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常见疾病及慢性病的用药知识、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等。我们应从学生入校开始就着手进行各项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如演讲、服务礼仪、交际沟通、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专业技能训练如医药市场调查实训、推销实训;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和操作技能训练如门店工作流程及服务流程培训、商品管理与防盗技巧、网络营销模拟训练、药品陈列训练等。实践教学内容突出与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合作, 按照企业标准建成模拟零售药店, 并配备相应的药品信息系统、收银操作系统、电子商务模拟软件等, 为药剂专业营销方向的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机会。另外, 在第四学期开设药学服务课程, 并设计药学信息与服务, 处方调配与处方分析, 常见病及慢性病的用药指导,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常见医疗器械的使用、售后服务与管理等6个教学项目。

4.4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学校坚持围绕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围绕专业结构拓展课程、围绕企业需要调整教学的原则, 将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与岗位需求是否相适应作为衡量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标准。在教学中, 我们倡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 先将岗位的具体工作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 再分解成若干子任务, 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岗位技能, 结合职业技能资格考试来确定教学内容。如校企合作先将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课程的工作项目确定为市场调研, 医药商品营销, 医药商品购进, 医药商品陈列、保管与养护, 顾客咨询与服务, 医药商品推荐, 医药商品销售, 经济核算8个项目;再将8个工作项目分解成若干子项目, 如医药商品营销项目可以分解为策划医药营销方案和实施与管理医药营销方案两个子项目。按照药品市场营销实战要求, 在课程教学中探索实施了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模拟表演、企业见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 效果较好。

4.5 完善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订单培养教学模式

新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在药剂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我们与企业合作, 基于药品经营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第一至四学期与合作企业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骨干不仅将真实典型的案例带入课堂, 而且指导学生的见习、实习, 真正实现了学校学习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卫生类学校 篇9

1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的紧迫性

近年来, 随着新医改实施, 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学历层次需求日渐上移。同时, 健康产业发展升级提速, 健康服务需求激增, 由之而来对卫生健康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体系正发生深刻变化[5,6]。但是, 相关医学类18个专业有近2/3的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准入不匹配, 导致高职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初始岗位不明确。如何依托“政校行企”合作平台, 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职院校卫生类与健康服务类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是学校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1,2,3,4]。

2积极实践, 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自2010年起,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对省市范围内卫生健康行业产业的调研基础上, 积极探索构建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吻合的建设机制, 做出由单一为卫生行业服务转向为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双领域服务的战略选择, 通过专业方向分流的“平台+岗位方向模块”培养模式, 拓展学生就业面;搭建“政校行企”合作平台, 依托“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合作平台, 构建“政府引导、学校主体、行业 (企业) 积极参与”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2]。

2.1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合作平台, 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

成立了由市卫生局、教育局牵头的宁波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行业指导委员会, 由贸易局、教育局牵头的宁波健康服务职业教育教学行业指导委员会, 与宁波市贸易局合作成立浙江省首家家政学院———宁波家政学院;以及联合相关学校、行业企业, 发起成立宁波市家政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联盟和省联盟宁波分中心等, 基本形成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合作体系。充分发挥了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中的引导、协调、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咨询等作用, 使产业能更为深入地参与到专业设置与调整中去, 保持更大的开放性, 适应性, 及时了解社会需求, 合理调整结构。

2.2完善学校内部调节机制, 发挥学校在专业设置中的主体作用

2.2.1重构教学机构。按专业群类别重新构建教学机构, 调整重组成立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学院等3个二级学院和人文社科部, 发挥专业群的综合优势。在专业群中通过优势特色专业促进其他专业的发展, 从而形成由优势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相互支撑的专业群结构。

2.2.2成立专业指导机构。学校建立了专业论证专家组和由行业专家组成的16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形成了新专业设置和已有专业改造机制, 开展对现有的专业进行评估, 对专业的调整进行全面规划、新专业的开设、老专业的转型等论证, 全面指导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

2.2.3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机制。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重要依据, 连续三年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麦可思公司进行毕业生就业与质量追踪评价, 加强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分析。

2.2.4建立服务于“卫生健康双领域”的专业体系。学校根据省、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紧扣医疗卫生类和健康服务产业链, 坚持调整、发展、建设专业建设方针, 依托医学教育优势, 以相关医学类专业为基础, 积极拓展护理相关专业, 大力发展健康服务相关专业。调整改造现有专业, 以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为目标, 积极拓展专业方向, 停招不适应专业、停开不适应专业方向, 使其专业定位更加清晰、初始岗位更加明确。合理开设新专业, 学校成功申报言语听觉康复技术、涉外护理、幼儿保育、健康管理、老年护理方向、家政服务等6个专业, 初步形成了与宁波重点发展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布局。开展优势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新专业建设, 整合专业资源优势, 动态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相关医学类专业群、护理类专业群和健康服务类专业群三大专业群, 加强专业群之间的协作与互补, 形成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专业集群优势。

2.2.5形成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机制。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不断加强优势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建设, 丰富专业内涵, 开展专业评估制度, 形成有效的专业竞争机制。出台《优势特色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七个方面着力开展优势特色专业的建设, 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完善《新专业建设实施办法》, 加强面向健康产业需求的新专业建设, 开展新专业建设方案论证工作。深化专业建设与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相融合, 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拓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提升专业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能力。

2.2.6建立专业资源优化与配置机制。一是优化配置课程教学资源。根据市场需求, 优化配置课程教学资源, 引进先进教学设备、优质教材, 培训紧缺师资, 改革教学方法, 引进国际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二是合理分配专业经费投入。学校各专业建设经费的分配以专业立项类别以及专业年平均招生数为依据, 竞争中兼顾公平, 促进专业建设。三是学校根据专业建设进度建设相关专业职场化实训中心, 使各基地达到实训情景职场化、实训过程职业化, 发挥卫生类、健康服务类专业集教学、科研、培训、鉴定与社会服务功能。四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形成队伍保障。根据学校发展战略, 制定并实施《教职工薪酬分配方案 (试行) 》、《首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教师教育教学奖励实施办法》等, 极大地提高了教职工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2.7建立基于专业方向模块的培优机制。针对区域卫生与健康服务两大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 开设了2个及以上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方向模块是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的准专业, 它不仅具有主动对接的适应性, 实时调整的灵活性, 且可作为培育新专业的孵化器, 较为灵活和快捷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近年申报设置的如涉外护理、老年护理方向等新专业预先经过以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形式培养人才的探索阶段, 在尊重学生选择权的前提下, 以专业建设成熟为条件, 以就业市场检验为标准, 从机制上保障优化专业结构目标的实现。

2.2.8建立学生选择专业、专业方向机制。根据区域卫生行业和现代健康服务业需求及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任职要求, 进行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 构建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突出专业特色。平台由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平台、职业能力素质课程平台组成, 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模块由体现专业岗位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 实现了不同专业岗位方向人才分流培养, 满足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学校完善《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规定学生除可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根据志愿+考核原则, 自主选择专业外, 在接受一年或一年半的专业教育之后, 在第二或第三学期末可进行第二次选择, 即专业方向模块的选择。

2.2.9形成中高职协调发展机制。学校发起成立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联盟, 并出台《中高职一体化教育联盟章程》、《中高职一体化教育联盟工作项目管理办法》、《中高职一体化教育联盟工作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 逐步建立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质量管控模式。

2.3建立专业共建协作机制, 提高行业企业的参与度

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管理制度, 成立了7个临床学院、11个临床教研室, 15个校企合作共同体、10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 并开设慈林医院护理班等7个冠名班、订单班, 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 提高高等卫生类与健康服务类专业与卫生类与健康服务类人才社会需求的贴近度。

3实践成效

3.1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学校70%的老专业为市级及以上特色专业。其中, 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2个、省优势专业1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3个;市品牌专业1个、市重点专业1个、市特色专业3个、市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5个。

3.2专业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参与制定国家专业标准和地方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等8个指导性文件, 其中《高等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被教育部列入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于2012年11月第一批颁布。对目前已开设的健康管理、家政服务、幼儿保育、老年服务与管理等4个新专业的目录归类和专业名称的合理性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提出了在医药卫生大类中新增健康服务类专业目录和专业名称修改的建议。目前, 围绕新兴健康服务承担各类纵横向项目49项, 研究经费345万元, 培训项目12项, 经费471万。

3.3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2009年的80%攀升至2012年的97.03%, 签约率达到77.99%, 专业对口率达到86.66%, 据麦可思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的专业对口率、职业吻合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浙江省评估院首次公布的《2012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我校综合排名全省第4名。

参考文献

[1]王立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2, 26 (5) :82-84.

[2]潘海生, 周志刚.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7) :52-56.

[3]王晓江, 殷锋社, 姜庆伟, 等.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与建议—以2012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33 (26) :21-25.

[4]金嘉平.浙江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2012.

[5]孙统达, 阮焕立, 张颖, 等.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信息化教学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32 (7) :683-685.

某卫生类高职校企合作现状探析 篇10

卫生类高职院校所设专业以医学技术类为主,学生未来的就业单位也以医疗单位为主,故校企合作的主体是学校和医院,医院和企业性质不同,校院之间的合作与一般的校企之间的合作还是存在着差别。

本文就某卫生类高职的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探析。该校与全省众多医院建立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程度由浅入深可划分为实习基地、教学医院、临床学院、附属医院。实习基地是简单、松散的合作关系,只是负责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属于常规的培养工作。教学医院、临床学院、附属医院属于深度合作的范畴,通过与教学医院、临床学院、附属医院合作,进行学校、医院硬件资源的共享,学生临床实践的学习,学校、医院教育教学人员、带教人员的互培等。正是因为有了深入的合作,学校才能了解社会对学校培养的学生有怎样一个需求,才能制定满足现实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校通过几年的努力与本市以及外市的多家医院建立了教学医院、临床学院、附属医院关系,为校企合作打下了物质基础。学校与医院合作尝试了订单班模式的教学改革班,通过让学生提前进入医院,利用医院的硬件设施、临床人员实现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教学改革班的学生与普通班的学生相比,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临床操作能力等都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1 教学改革班可以说是该校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但是在实际操作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1 管理工作缺失

缺乏专业的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学生由于还未进入社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还较差,提前进入实践环节,许多学生无法适应,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解决相关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2 教育水平缺乏

由于授课都是医院的职工,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在授课手段和能力上与学校的教师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到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不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

1.3 带教老师热情不高

由于带教老师都肩负日常诊疗、护理等工作,工作强度较大,部分带教老师对于学生的带教工作热情不是很高。起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必然受到影响。

1.4 校院的投入不够

由于教学改革班与校企合作的订单班还存在本质的差别,订单班是企业为培养自己员工为目的,在资金等投入上会比较充足。而医院的录用自主程度赶不上企业,最后教学改革班上的学生最终是否能够成为医院的员工还是个未知数,因此医院在投入上肯定会有所保留。

2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加强领导,建立专门的职能部门

由于医院与学校的合作往往涉及到多个专业,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医院在与学校进行沟通协作时,如果出现各自为政,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只有加强领导,通过建立一个职能部门负责统筹学校与医院之间的各项工作。同时开通部门与校领导的绿色通道,保证政令执行的通畅。

2.2 建立校院“互培”机制

针对医院带教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理论的缺乏,学校投入人力、物力,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并定期组织医院带教老师参加培训,提高其相关的理论和能力。从而保证医院给学生授课的质量。要求医院提供培养、进修机会,让学校的老师回炉再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3 建立激励制度

医院带教老师本身承担着医院繁重的工作,再加上教学任务,必然会影响其带教热情。因此学校必须建立相关激励制度来提高其积极性。激励制度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入手。比如优秀带教老师的评选、带教老师在学校职称的评定、带教老师课时费的提高等等。激励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保障了带教老师的权益,提高了带教老师的待遇;另一方面引入了竞争,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

2.4 加大投入

医院的主要职能是为卫生事业服务,教育、培养不可能成为其主要事务,其在教育、培养的各方面投入不足是必然的结果。学校必须加大各方面的投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支持。如加大校企合作项目中的师资力量的投入、学校实验实训设备的资源共享、在医院建立临床实训基地等。

2.5 寻求政府支持

目前学校的校企合作项目,由政府牵头或参与还几乎没有,单纯依靠学校和医院之间的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必然受到较大的限制。校企合作只有在政府统筹和支持下,学校和医院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与机制,政府在把握地方经济、卫生事业发展全局的基础上进行校企合作项目的推进,必然能够提高其深度和广度,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毛颖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多元投资与创新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2-45.

[2]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8-59.

卫生类学校 篇11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行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时尚;公共服务设施在旅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着游客在旅途中的体验;它包含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类设施;其中医疗卫生类设施虽不常接触,但却必不可少。

然而现在某些城市的医疗卫生类公共服务设施在设计上不够人性化,无法给予游客适度的心理安慰;本文将根据游客的心理,从设施的造型、材质、色彩以及人机交互等方面的设计上进行深度的探讨,并总结出在医疗卫生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游客心理;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设施

一、医疗卫生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

首先当前我国对医疗卫生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视程度较低。201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35378.8亿元,比2013年增长11.7%;人均卫生总费用2586.5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是5.56%,跟2013年持平。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0590.7亿元,比2013年增长10.9%;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是29.9%,从2012年开始这一比例几乎没有变化。个人现金卫生支出11745.3亿元,比2013年增长9.5%;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33.2%,比重较2013年下降0.7个百分点。【1】基于这种社会环境,医疗卫生类的公共服务设施在设计上各个方面也不够完善。

其次相对于国外我国的医疗公共服务设施数量相对不足。目前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9.7万个(不含卫生室,下同)。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4.2万个,盈利性15.2万个,尚未划分的医疗机构占1%,床位和大型设备也相对不足。这些数量上的本身不足导致设计上并无法尽善尽美。

二、游客心理分析

其一是生病或发生意外后的负面情绪。在旅途中,游客普遍具有高涨的热情和兴致;然而一旦生病或者发生意外,由于身在他乡的原因,游客的心理会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这不同于平时生病的感受,其中掺杂了一种身为旅行者的无助,这种负面情绪很难通过自身来缓解,不但会严重的影响旅行体验,甚至还有可能对身心造成伤害或者加重病情。此时,游客又不得不到当地的医疗机构就诊,如果医疗卫生设施的设计不完善,无法给游客带来亲切感和轻松的氛围,就会加重游客的负面情绪,导致游客内心产生失落感和愤怒,这对于游客自身以及周围的人都将是一段痛苦的经历。反之,好的设计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它甚至能够左右游客的情绪;恰当的设计会给游客一种亲切感和舒适感,这会减弱甚至消除游客心理上的负面情绪,让其回归到旅行的愉悦中去,并且将这个经历看做旅行中一个愉快的小插曲。

其二是在旅途中生病所造成身心上的同时疲惫,旅游本身就相对较累,如果旅途中生病或者发生意外,那就会让身体疲惫的同时心理上也更加疲惫,因此进入医院之后不仅需要针对这种情况让游客身体上更加舒适(如排队座椅的数量以及舒适度,适当的指示牌避免不必要的寻找和劳累),还要根据这种心理做出一些色彩或材质上的设计,起到缓解心情的作用。

其三是游客本身的计划被打乱的心理,当出门旅游时游客基本都会有自己的旅行计划,而生病或意外让其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计划,这种计划被打乱的心理会造成游客心情不好的同时,也会让其更加迫切地想要将计划拨回正轨,这就导致了游客急于治好病之后离开医院,以便重新踏上旅途。这方面的心理就要求医疗服务设施在设计上要简单明了,让游客一目了然地找到想去的科室,同时医院就诊机制的设计也不应太过繁复,造成排队时间过长而直接对游客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根据以上游客的心理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去尽量满足游客心理的,更加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设计

三、医疗卫生类公共服务设施设计上的问题

医疗卫生类公共服务设施在设计上有着很多的不足;例如医疗机构的正门,如果在设计上不够大气,,门的高度较低而且数量上很少,这会让游客在进入之前就产生一种压抑感和抗拒感,从而对接下来的就诊产生不信任,影响个人甚至其他人的情绪;内部的布局也同样重要,布局上过于紧凑就会产生压迫感,很多情况下为了节约空间连大厅都省略掉,一进门就是一块狭小的空间,这会然人感觉十分的不适;整体的色调偏暗同样会让游客感到压抑,最常见的就是白色和灰色,在其他的地方见到这两种颜色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洁净、一尘不染,然而在医疗机构你只会觉得它们十分苍白、冷漠,缺乏人情味,这种影响虽然不直观,但却是一种持续性的心理暗示;在导视方面上的不明确则会让游客感到慌乱和不知所措,并且铁质的指示牌会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从而增加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休息区的座椅数量不足或者座椅不舒适都会使游客感觉到自己被轻视,过硬的座椅会让游客坐立难安,进一步加剧内心的烦躁;采光不足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阴暗的环境对于前来就诊的人们来说影响非常大,即使心情一般也会慢慢的变得烦躁不安;此外医疗服务设施在设计上不够简单明了,不能让游客一目了然地找到想去的科室;同时某些医院就诊机制的设计也太过繁复,造成排队时间过长而直接对游客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四、医疗卫生类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原则

在医疗卫生类公共设施的设计中,我们应当从产品的造型、材质、色彩、人机交互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对使用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来提炼设计要素。

由于医学的严谨和学术性,在产品的造型上不能太过花哨,这会让人产生不信任感;同时,不能太过硬朗,太过硬朗的产品无法给游客带来亲切感;应该采用比较柔软圆滑的造型,多采用圆和椭圆的元素进行设计,这会为使用者带来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产品的材质方面,应当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较多的使用软材质,例如橡胶,树脂,布,真皮等;不仅视觉上十分柔和,而且触感也十分舒适,让游客紧张的心情得到缓解,给他一种安全感和舒适感,这能够有效地缓解内心的负面情绪。

在产品色彩的选择上十分重要,因为它能够直接对游客的心情产生影响,过度阴暗或鲜艳的颜色都会加剧游客的烦躁和不安;应该选择比较柔和的低纯度高明度的颜色,例如浅蓝色,或者比较清新的绿色,这对于游客来说是十分舒适的颜色,会为他带来一种大自然的清新感,对于缓解紧张的心情和负面情绪十分有效;白色的使用也尤为重要,是必不可少的颜色,但是需要注意一下几点:一、使用白色的地方采光一定要好,只有充足的光线才能让白色成为干净整洁的代表,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二、把握好白色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尽量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上下,过多或过少比例的白色会产生如同具有瑕疵的视觉感受;三、保证白色的纯度,不纯的白色会给人带来昏暗的感觉,反而会加重游客心理的负面情绪;有时少量的黑色也可以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能够反衬出其他高明度颜色的纯净,加强视觉冲击和内心的愉悦感。

产品的人机交互是一个产品的灵魂所在,因为产品给人最直观也最重要的感受就是使用方式,使用方式上的不适会影响到使用者的情绪,这种负面情绪的产生就会导致其他的多种问题;所以在使用方式的设计上尽量简单而巧妙,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以此来转移游客的注意力,缓解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适当的减少操作步骤也是解决游客不适感的一种方式,即使不能真正减少也要让游客感觉十分简单明了,他的内心自然会产生一种轻松的感觉,从而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在医疗卫生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中,要把使用者放到第一位,充分考虑游客身为外地人的复杂心理感受,有时他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来源,所以适当的心理暗示就会缓解紧张等负面情绪,通过对产品的造型、材质、色彩、人机交互等方面进行设计,来给游客带来舒适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视觉触觉等感官来影响使用者,引导使用者的心理活动,让他体会到正面的情绪,从而回归到旅途的喜悦中。

注释:

卫生类学校 篇12

1 社区医学保健科普教育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主要对沧浪新城社区、学府社区、横塘社区等9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咨询。调查年龄:19岁~40岁31人, 41~60岁52人, 61岁以上的13人, 受访者的男女比例为

34:66。

关于社区人群是否有必要了解一些医学常识的调查, 认为有必要, 需要多了解的占96.1%;无所谓的占2.1%, 没有回答的占1%。可见社区人群迫切需要了解人体医学常识。

关于医学常识知道多少的调查, 认为自己知道的多的占8.3%, 不多的占74%, 很少的占12.5%。说明社区人群还很缺乏医学保健常识, 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以前是否接受过医学院或卫生类院校的健康保健宣传或服务的调查, 认为没有的占78.1%;接受过的占18.8%。可见大部分社区人群没有接受过医学院或卫生职业学院的健康保健宣传与服务。

关于所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的调查, 认为是报刊杂志的占35.5%;是网站的占20.9%;是医学书籍的占14.6%, 是社区医学保健讲座的占7.3%, 是电视的占4%。可见, 接受社区医学保健讲座宣讲的人还很少。

关于社区里是否经常有医学保健方面的讲座或服务的调查, 认为有的占11.5%;没有的占42.7%;不清楚的占44.8%。可见, 在社区开展医学保健方面的讲座还很少;进一步了解发现, 社区的讲座的也主要是保健品推销的宣传。

关于是否有必要在社区开展一些医学卫生保健知识讲座的调查, 认为有必要的占88.5%;没有必要的占3.1%, 不清楚的占7.3%。说明绝大多数的社区人群希望能在社区开展医学保健讲座, 获得医学常识。

关于最想了解哪一方面健康保健知识的调查, 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占55.2%, 是高血压的占53.1%, 是急救知识的占44.8%, 是糖尿病的占35.4%, 是白内障的占16.7%, 是胃病的占22.9%, 是孕产妇新生儿护理的占15.6%, 其它的占5.2%。说明社区人群想听到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急救知识、糖尿病、胃病等的健康保健知识。

关于对医学及卫生类院校为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的调查, 认为是开医学保健讲座的占62.5%, 是测血压的占53.1%, 是现场急救培训的占47.9%, 是测身高和体重的占15.5%, 是参观我院医学实训室的占11.5%, 其它的占5.2%。可见社区人群需要的服务主要有医学保健讲座、测血压、现场急救培训等。

关于日常保健知识的宣传最有效形式的调查, 认为是现场咨询的占51%, 是开医学保健讲座的占31.3%, 是社区医学常识版报的占16.7%。可见社区人群最喜欢的保健知识宣传形式是现场咨询和开医学保健讲座, 因为这两种形式还能为他们提供简单的检查。

关于否愿意参加医学院和卫生类学院提供医学实践和实训基地参观活动的调查, 认为有必要, 愿意参加的占57%;有活动参加也行的占34.4%;没必要, 不想参加的占5.4%。可见, 有大部分的社区人群愿意参观医学实践实训基地的活动。

近年是否生过什么疾病的调查, 有68.8%的人认为自己是健康的, 25.8%的人认为自己生过病。主要的疾病有高血压、脑出血和脑血栓、糖尿病、颈椎病、白内障、胃炎、哮喘、妇科疾病等。

关于社区居民希望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哪些医学保健服务的调查, 大部分社区人群主要希望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能为他们提供现医学保健系列讲座、现场急救培训、开展免费健康检查、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病情提供保健建议、提供医学实践和实训基地参观、血压血糖检测、现场咨询、日常家庭护理学习等。

2 社区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上述社区人群调查的情况来看, 社区科普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1) 社区人群迫切需要卫生保健的科普教育, 有96.1%的受访者认为了解一些医学常识有必要, 需要多了解。 (2) 社区人群对医学常识的了解还很缺乏, 不多和很少的占86.5%, 非常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3) 没有接受过医学常识教育的还很多, 没有接受医学院或卫生类院校的健康保健宣传或服务的占78.1%;社区的医学保健讲座很少, 尽管有也主要是保健品推销的宣传;88.5%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在社区开展一些医学卫生保健知识的讲座。 (4) 社区老年人容易患冠心病和心肌梗塞、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的疾病比例很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原有的大批农业村镇变成了城市, 大量人口集中于城市, 使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和事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需求, 导致了许多新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我国现在老年人口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进入老年后, 人的生理功能衰退, 慢性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多。社区有关医学保健的科普教育开展的还很少, 很多社区老人不识字、不会上网、没人指导如何卫生保健, 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社会对社区人群的宣传教育不够, 政府没有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没有形成针对社会的卫生科普教育基地, 没有形成一支服务社会的义务卫生科普宣传员。

3 卫生类高职院校开展社区科普教育的具体对策

3.1 定期为社区人群开设健康保健系列讲座

充分发动教师, 学生参与社区卫生健康科普教育的宣传和服务工作, 并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建立党支部与社区的长期联系, 教师带队有学生参与的小组与社区的联系等方式, 为社区群众开设健康保健系列讲座。内容可根据社区人群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讲解, 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急救知识、糖尿病、老慢支肺气肿、胃病等, 同时传授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也可以根据社区人群的需要, 播放人体发生发育、护理、急救、临床医学等学科教学录像。我院已经成功为多个社区开设急救讲座, 普及急救知识。

3.2 现场咨询和展板宣传

现场咨询是深受社区群众喜爱的宣传方式, 可以针对咨询者的疾病, 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可以为病人的饮食卫生和家庭成员提供健康指导。在咨询的同时, 能为病人做适当的检查, 如测血压、测血型、测听力等。现场发放常见疾病的防治宣传单, 增强人们对某些疾病的认识。展板宣传也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健康保健宣传, 本课题组充分利用我院的宣传展板, 达到了较好的医学保健宣传的目的。展板的内容有:十月胎儿的神奇之旅、婴儿动作发展、母乳的优点、母婴同室健康常识、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心肺复苏有效体征和终止体征等, 内容生动、版面精彩。

3.3 建立医学保健科普教育基地

医学院校和卫生类高职院校要认识到服务社会的使命, 有序开放医药卫生类院校的教学设施, 建立医学保健科普教育基地, 让更多的社区人群有受教育的机会。我院已经部分开放的有: (1) 人体解剖与病理标本实验室, 社区群众和中小学生可以看到人体从微观到大体、从胚胎到成年的动态过程, 了解人体从形态结构到功能, 从正常到疾病的演变过程, 从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 (2) 护理实训基地, 有多媒体临床技能综合训练系统、交互式心肺复苏模型、全功能创伤急救模型、孕妇腹部触诊模型、CPR-D复苏安妮、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婴幼儿、孕产妇、青少年、更年期、老年人的家庭常用护理技术, 家庭消毒隔离技巧, 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的家庭护理要点, 急症家庭简单急救方法和日常生活急救措施, 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4 成立专业义务宣传队伍

专业教育向健康科普教育的延伸, 单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低年级的同学参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科普教育, 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强化专项训练, 可以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为社区群众辅导演示心肺复苏, 急救包扎, 测血压等项目, 学生在培训中也更早的接触实践, 提高综合素质。在专业课教学中让学生出版报和海报, 并进行比赛, 发挥能动性, 学生对医护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可以从群众和专业两个角度去考虑健康知识的宣传, 教师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指导。学生的海报很生动, 更贴近社区群众。

上一篇:主体性以人为本下一篇:低碳经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