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学校

2025-01-01

职业卫生学校(通用12篇)

职业卫生学校 篇1

目前, 对于职业倦怠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 但自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首次提出职业倦怠后, 该现象就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1980年, 首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将职业倦怠研究领域扩展到包括教师职业在内的众多行业后, 教师职业倦怠就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在职业教育中,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 教学管理起来较为困难, 这些都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 因而易引起职业倦怠。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进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这次在我校开展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调查研究, 旨在把握我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真实情况, 研究教师的职业心理现状和职业倦怠的成因, 为学校管理和教师自身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预防或降低工作倦怠提供参考依据。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以我校具有教师职业资格、在岗位一线、工作半年以上且自愿参与调查的教师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71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66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3.0%。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1.2 测量工具

采用由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编制的“Maslach枯竭问卷-教育版 (MBI-ES) ”的内容作为问卷的主要内容。MBI-ES问卷包含3个维度, 其中情绪衰竭9个项目、去个性化5个项目、个人成就感8个项目。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和个体压力维度, 是指个体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情感资源过度消耗, 疲惫不堪, 精力丧失;去个性化又称“人格解体”, 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 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一种负性情绪, 并在工作中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感是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 指在工作中对自己效能感的评价, 更多地反映了职业倦怠中与人格相关的特质。MBI-ES问卷具有较好的跨文化信度和效度, 是教育领域使用较广泛的工具。另外, 从多元文化角度看, 中国是一个十分注重“关系”的民族, 社会支持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正常生活。现将这些项目随机排序, 形成适用于我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量表, 力求更全面地了解我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 使人们意识到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问卷采用4点计分法, 对“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分别计1、2、3、4分。3个维度的得分相互独立, 不相加, 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平均分。情绪衰竭维度和去个性化维度的得分越高, 同时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得分越低, 则说明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由于职业倦怠是以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低职业效能为主要特征的多侧面心理结构, 被试个体在某一因素上的得分超过其临界值而呈现出倦怠, 并不意味着在其他因素上的必然倦怠。因此, 仅就单一因素检测结果很难准确判定个体的综合倦怠状况, 基于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测试标准应更为合理。

1.3 施测方法

由本课题组成员进行个别施测, 施测没有时间限制。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采取无记名的方式, 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真实作答即可。

1.4 统计学处理

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 输入计算机, 使用SPSS1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

2 调查结果

2.1 我校教师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由于国内目前尚无教师职业倦怠的统一判断标准和常模, 因此本研究借鉴赵玉芳等人的做法, 将教师职业倦怠在各维度的平均分与项目分的中位数做比较, 以此来衡量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水平。本量表采用4点计分法, 2.5为中位数。结果表明, 我校教师的情绪衰竭得分略高于中位数, 程度较高;去个性化得分低于中位数, 程度较低;个人成就感得分高于中位数, 说明有一定的个人成就感, 见表2。

2.2 不同教龄教师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见表3)

为了方便比较, 本次调查将教师的工作年限分为0.5~5年、6~10年、11~20年、21~30年、30年以上5个阶段。通过数据比较我们发现, 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得分在11~20年这个阶段达到最高峰, 以后呈现回落趋势。个人成就感在11~20年这个阶段得分最低。所以11~20年这个阶段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最严重, 这个群体属于我校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

2.3 不同性别教师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见表4)

在情绪衰竭方面, 男性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明显低于女性教师 (P<0.05) , 说明男教师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女教师强。当面临压力时, 男教师表现出比女教师更强的承受力, 因而工作与生活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要比女教师高。在去个性化方面, 男教师的去个性化特征明显比女教师弱 (P<0.05) , 说明男教师对工作的兴趣要高于女教师。而在个人成就感方面, 男教师的得分要高于女教师 (P<0.05) , 说明男教师从工作中体验到的成就感要高于女教师。

2.4 不同职称教师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见表5)

中级职称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方面得分均高于高级职称和初级职称教师 (P<0.05) ;在个人成就感方面, 中级职称教师得分低于高级职称和初级职称教师 (P<0.05) 。这说明我校中级职称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3 分析

3.1 整体职业倦怠结果分析

我校教师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 但表现有所不同, 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平均分超过中位数, 程度较高。说明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的压力较大, 引起的情绪反应也较强烈, 个体情感资源的耗竭情况较严重。去个性化得分低于中位数, 说明我校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较为积极, 个体人格特质尚可。个人成就感得分超过中位数, 说明我校教师在工作中能够体验到一定的成就感。

3.2 不同教龄教师职业倦怠结果分析

工作11~20年的教师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得分最高, 个人成就感得分最低, 职业倦怠程度最为严重。工作11~20年的教师年龄多在35~40岁之间, 处于青年与中年的交替阶段, 具有比较敏感的心理状态, 同时也处于个人职业发展、抚养子女的重要时期。他们是学校的骨干力量, 教学工作量大, 除常规理论教学外, 还有实训、实验教学和升学辅导等, 体力、精力消耗严重。在工作中, 虽然教学技能日渐熟练, 但和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相比, 往往已经失去了对工作的新鲜感和热情。这可能是这一教龄段教师情绪衰竭程度上升的重要原因。和刚参加工作时相比, 工作11~20年的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逐年增加, 易产生代沟;随任教时间的增加, 教师与外界接触减少, 加之中职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较大, 师生交流出现障碍。这可能是这一教龄段教师去个性化程度上升的重要原因。任教伊始, 教师在潜意识中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理想化的、较高的价值标准, 在工作中很努力, 希望通过工作可以积极地影响学生, 随着任教时间的增加, 他们开始面临种种现实状况, 例如学生的不良行为、厌学情绪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 导致教师在教学、管理上力不从心, 产生挫折感, 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义。这可能是这一教龄段教师个人成就感降低的重要原因。应将11~20年教龄的教师作为学校实施心理干预的重点人群。

工作21~30年及30年以上的教师情绪衰竭及去个性化都有所回落, 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来自家庭的压力减小, 人生阅历逐渐增加, 子女的年纪与学生年龄接近, 对学生变得宽容、理解, 师生交流变得容易。由于工作时间长, 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情绪稳定、责任感更强烈, 所以个人成就感也较强。这个教师群体相对不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现象。

3.3 不同性别教师职业倦怠结果分析

我校女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要高于男教师。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在给女性教师更多施展才华机会的同时, 也给她们带来了压力, 往往要面临比男性教师更多的挑战, 生活、工作中的多重角色需要她们更好地兼顾。我校女性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65%, 学校对于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给予较大关注。

3.4 不同职称教师职业倦怠结果分析

我校中级职称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要比初级和高级职称的教师严重。究其原因可能与中级职称教师心理不平衡有一定关系。由于受职称比例的限制, 我校不少高年资中级职称教师无法取得高级职称, 他们为了晋升更高一级的职称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承担较大工作量的教学工作、承担班主任工作、承担行政工作、承担教科研工作, 同时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 对其学术上的认可可能是他们最为需要的, 而职称又是学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无法晋升职称, 使教师处于一种怀才不遇、忧虑苦闷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 加剧了教师的焦虑。

综上所述, 我们应该以年龄段、性别、职称为界限, 划分教师心理发展与危机干预的指标,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调查和辅导, 改善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让更多的教师体验到作为教师的幸福感, 从而更好地促进职业发展。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卫生学校 篇2

安徽重点高职院校: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重点高职院校: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重点高职专科院校: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重点高职院校名单: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重点高职院校名单: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重点高职院校名单:长沙民政职业技术、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重点高职院校名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重点高职院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重点高职院校: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重点高职院校名单: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重点高职院校名单: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

河南重点高职院校名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重点高职院校: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重点高职院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形成初探 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 学生 职业技能 形成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要探讨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形成这一问题,首先要给职业技能的概念作一个准确、科学的界定。职业技能是人们在从事某一专门的职业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协调配合构成的,并通过反复训练形成的定型化、自动化的、并巩固下来的一种符合规范的动力定型的活动方式。行为的自动化、规范化是职业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

一般来说,人们的职业技能是从职业生产劳动中获得并形成的。而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是通过在校的实训教学、模拟生产实训课题训练、毕业顶岗生产实习等特定环境获得并形成的。因此,可以说探讨、研究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形成过程,是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必须熟知和掌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工作,这也正是本文探讨研究这一问题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这一问题的探讨、研究必将有助于职业学校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必将有利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必将从更深层次认真做好职业学校实训教学工作。

本文试从职业技能形成的基本要素着手,分析、研究、探讨职业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以利于职业学校科学、有序、高效、目标明确、方法前卫地开展实训教学工作。

二、形成职业技能的基本要素

1.动作的准确性

动作的准确性就是动作的方向性准确指向目标点,动作肢体移动的轨迹指向应与所要求的动作相一致,准确到位。这里说的“准确到位”,是指正确的操作姿势与合理的操作方法相结合的结果,也是控制与动作、四肢与心智协调一致的结果。因此,在实习教学过程中,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时,尤其是进行基本技能实训时,必须注意培训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姿势和科学的操作方法。

2.动作的协调性

动作的协调性,是指操作者对自己动作能进行控制与协调,四肢与心智等方面能反映正确目标,做到互相协调一致,有条不紊,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3.动作的速度

动作的速度,是指在动作准确、协调的基础上还得有一定的动作频率。动作速度还表示一定的操作熟练程度,也是提高工效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情况下,学生实习初期动作速度还不稳定且不协调。因此,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动作速度和时间工效观念,注意让实习学生的动作频率趋于合理、协调、平稳。

4.动作的自动化

操作者能在外界情景产生刺激时,产生近乎条件反射的动作,即为动作的自动化。这个阶段也称为技能的操作熟练阶段。这时,操作者不把注意力集中于工具的使用、动作姿势和用力强度上,而是考虑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以及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这一阶段,可以说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就算基本实现了。

5.动作的创新性

操作技能的最高阶段是“熟能生巧”,这一阶段不仅产生高质量的自动化效应,而且具备创造性功能。这是操作者运用多种技能、技巧,大大提高熟练程度和发挥创造性的阶段。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风,使之尽快掌握职业技能,尽快成为企业需要的生产技能应用型骨干人才。

三、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

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是在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导下,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训课题训练,进行反复实践而形成的。要掌握一定职业技能,一般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1.局部动作模仿阶段

在这一实训教学阶段,学生主要是模仿特定的动作方式和行为模式,这是掌握行动方式或行为模式的一种学习方式。职业技能的形成正是从掌握个别动作开始的。

在实习教学的初期,工序单元课题实训是针对学生的基本功练习的。在操作中学生开始只注意个别动作,而顾及不到动作之间的协调,无法驾驭动作细节,经常会出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会产生多余、错误的动作。

在此阶段,专业实习教师要教导学生按照讲授要求和教师演示的操作姿势,进行模仿,并反复练习。教师要着重强化动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并在巡回指导中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加强个别指导,防止学生在基本操作姿势和操作方式上形成不良习惯。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个别动作与整体技术的联系,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全面掌握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2.动作的交替阶段

此阶段是学生初步掌握操作动作的阶段,也是复合课题综合作业练习阶段。随着工序、动作的难度与复杂程度逐渐加大,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练习时间也随之增加,之前已掌握的一系列局部动作要逐步连接起来。

在这个阶段,虽然学生已经逐渐掌握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将这些单元动作做一初步的连接,但是各个动作之间还是缺乏协调,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完整,常出现暂时的停顿,进行中还需想一想下一个动作怎样去做。在此阶段,专业实习教师就要注意教学指导,及时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减少多余动作,减小各动作的相互干扰,使学生动作的准确性得到提高。随着学生技能的逐步形成,动作对象与肢体动作联系更加牢固,操作速度逐渐加快,最终形成整套动作。

3.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此阶段是学生在专业实习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技能操作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各个动作互相协调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感觉技能的控制作用减弱,动作技能近于自动化。学生的紧张状态和多余的动作基本被消除,注意范围扩大,并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迅速、准确地完成所要求的动作。

在这一阶段,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要特别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寻找原因,认真分析,加强对个别生的培训和指导。

4.动作自动化阶段

操作动作经局部动作模仿阶段、交替阶段和协调、完善阶段后,大脑皮层动力定型和骨骼、肌肉运动达到空前的统一、和谐,产生一系列自动化的、准确的技能动作。同时随着动作的熟练,产生了职业技能的积累,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促成灵感和创造性的产生。

在此阶段,实习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实训课题模拟生产工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操作步骤,自编工艺规程,培养他们独立解决技能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应了解、掌握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基本要点及职业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这是科学、有序、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这也是本文探讨、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所在。

职业卫生学校 篇4

1 职业学校学生之现状

1.1 文化基础差, 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现时期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都出现了招生难的情况, 就是招到了, 大多都是中考被淘汰的, 有的初中没有毕业, 有学习成绩差的, 有不想学习的被父母强迫送来的, 有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家长送来学校的目的就是让学校帮他们管, 只要不让他们出去社会上跟坏人混在一起就可以了。因此, 这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学习自觉性不够, 没有明晰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缺少学习的动力, 思想不稳定, 自我管理意识淡薄, 自控能力普遍较差。

1.2 学习上普遍表现出不自信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 中职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但中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较多, 因而在学习上表现出不自信也是中职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不少中职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 在家中瞒着父母, 在学校应付老师, 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理压力。对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明显的厌学情绪。

1.3 来自农村普通家庭, 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

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自农村的占大部分。由于农村家庭条件普遍较差, 父母要外出务工养家, 关注子女学习的时间很少。特别是农村留守少年, 有的留宿亲朋好友家, 有的交给上一代照料, 有的甚至无人照看, 独自一人生活。这样, 缺少家庭、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严重缺乏, 使孩子出现亲情和教育的空白区, 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1.4 生性活泼, 有着较鲜明的个性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虽然对文化课学习缺乏兴趣, 但生性活泼、比较好动, 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 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 他们也希望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视、被关怀, 也渴望取得进步。

2 职业学校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做好服务于学生的工作

职教招生市场竞争残酷, 再加上各省市的地方保护政策、各地区技校生源萎缩等其他各种因素, 致使招生难度非常大。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来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让他们有家的归属感。学生来之不易, 我们要珍惜招生成果。想尽一切办法服务好学生。

2.1 对学生要有耐心

初中毕业生毕业后之所以进入职业技术学校, 就是由于文化课学习遇到了一定的障碍, 在部分家长眼里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所以职校生无论是文化基础方面还是接受能力方面都逊于普高学生, 另外技校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无法跟普高生相提并论的, 因此我们用不着对他们的“笨”或“不开窍”而整天哀声叹气、愤愤不已。作为职校教师要面对学生智力平平或一般这样一个现实, 教学中一定要防止“我已经尽我全力讲解了, 你不学或者你学不会那是你自己的事”这样一种想法, 也要避免像大学老师那样点到为止地教技校学生。技校生有技校生的特点, 在认知方面有他们自身的弱点, 容不得教师有半点儿疏忽。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大纲中一般性知识的反复再现, 讲解时要不厌其烦, 不能想当然总以为都讲过三遍了, 学生应该会了, 其实第四遍也是有必要的, 也不能因学生考试中将做过、讲过的题目做错了而迁怒于学生, 甚至挖苦讽刺学生, 对技校生在认知方面的不足要有充分的估计与预料, 切莫由惊而怒去触动学生敏感的神经, 使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更加产生恐作惧。

2.2 要有发展的教师教学观

处于这种职业境界的教师认为, 教师是一种发展学生、完善自我的职业, 能以服务社会为自己的职业理想, 并从服务社会的高度赋予自己发展、完善的实践意义, 明确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互动关系, 在发展学生中发展自己, 在发展自己中服务社会。他是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 反思自己的情感, 净化自己的品德, 完善自己的智慧。他能够自觉地注重教育行为的科学和教育情感的理性, 并不断地追求着学生发展和自我发展的更高效益。

2.3 如何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在其中扮演“教材的执行者”的角色, 这和教师本身的教学观有关, 也和课改以前我国的大教育体制环境以及其对教师的相应要求有关。但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 再走老路, 在教学中按照课程的严格规定亦步亦趋地进行操作, 而很少发挥教师的自主性, 那就很难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了。

2.4 新课程对教师新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努力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首先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这种交往主要表现为以语言为中介进行沟通, 教师与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 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话、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 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它要求教师不仅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而且要有角色的转化———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同时还有个性的自我完善-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此外,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受到很多启发, 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 这些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2.5 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 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 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 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 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 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 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

2.6 竭尽全能服务学生

在学习新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过程中, 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 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 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 “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 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 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 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尽量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把有限的职高范围内的文化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好就可以了, 要多注重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 在这方面要多下功夫, 让他们学一门技能, 以便以后能在社会上有一碗饭吃。

职业卫生学校 篇5

---职业学校与特殊学校联合开展职业教育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注,融合教育、全纳教育成为社会的主流。职业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残疾人在完成业务教育以后学习专业技能,为特殊教育做出贡献。如何办好特教班,大家都在进行积极的探讨。在义务教育阶段,像北京等地区开展“双学籍”的管理办法,职业学校与特殊学校可否探讨联合开展“双学籍”管理办法。作为职业学校,有专业背景,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但是教师缺少特殊教育的教育背景,而特殊学校有教育背景(含特教资源),但是缺少专业背景,特别是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如果两类学校合作开展特殊学生职业教育,学生建立“双学籍”制度,将有效的解决上述矛盾,提高两类学校的办学效率。

一、两类学校的优劣势

笔者作为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在开办特教班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在参观特殊学校时,同样体会到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时的困难。两类学校各有特色,优劣势也很明显。特殊学校的优势:学校有特殊教育办学的经验,有一套成熟的、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案,有校本教材和课程改革,有专业的特教场所、设施设备,有特教背景的教师团队。

特殊学校的劣势:教师缺少专业教育的背景,学校的专业设备简单。

职业学校的优势:有较好的专业设施设备,教师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学校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学生实习、就业资源比较丰富。

职业学校的劣势:教师缺少特殊教育的背景,学校没有特殊教育的经验,学校缺少特殊教育的资源环境。

二、“双学籍”管理的办法

1、组织报名和联系对应专业的学校

义务教育完成以后,学生在特殊学校(专业机构)的引导下,申请职业学校的学习,特殊学生(专业机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专业选择的建议,组织学生选报相关专业。特殊学校将学生专业选择整理好,与市内有相关专业的学校联系,一个专业对应一所职业学校,学生既是特殊学校学生,又是职业学校学生,双方签订共同管理的协议,实行“双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平时主要活动可以放在特殊学校,也可以放在职业学校,就像德国“双元制”教育一样,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

“双学籍”管理的好处可以使双方学校明确各自的责任,教育这些学生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大家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充分利用两类学校的资源,发挥各自学校的长处,减少投入,提高办学的效率。

2、实施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有一套成熟的管理体制,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有经验,很多学生义务教育一直在一个学校或有相对固定的老师辅导,教师、学校都对学生了解(随班就读学生也是一样),比如学生的个性、身体状态、喜好,对他们继续选择职业教育,学习专业技能,是含有帮助的。学生的基础课程(生活教育、康复教育)由特殊教育学校完成。

专业教学由职业学校完成。上课可采用固定的学习时间在一个学校,如周一、三、五在特殊学校,周二、四在职业学校;如果特殊学校有专业设施设备,也可以是职业学校派教师到特殊学校上课;还可以集中一段时间如一个月、三个月,组织学生来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学习或实习。

学生管理上,实行双班主任管理制度,学生在特殊学校学习时有班主任,学生来职业学校学习也有班主任,两校班主任定期交流学生情况,及时通报学生状态。学生的档案由两位班主任共同完成,鉴于特殊学校的专业性,建议以特殊学校班主任为主。

三、思考

职业卫生学校 篇6

【关键词】素质;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在中等职业学校投入的不断加大,国家和各级示范校的建设,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和各种专项资金的投入,使各级各类中等学校发展速度非常可观。在其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如何加强学生和学校的内涵建设,突出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中职生的职业素质

1.中职生职业素质的概念

中职生的职业素质,是指中职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学校教育以及相关企业文化的熏陶,技能教育以及自我陶冶和锻炼,为适应社会各职业岗位需要,所养成的职业认知、就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及其心理状态。它大致包括:政治思想、科学人文、道德法纪、审美情感、择业创业、劳动技能、团体协作、创优心理以及强健的身体素质等。

2.中职生职业素质的特征

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具有自身的特征,具体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岗位性。虽然中职生的职业素质构成中具有共性与普遍性要素,但这些要素都是以职业岗位为中心、以专业技能为主轴、以胜任职业需要为目标的集成模块,岗位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2)综合性。中职生的职业素质是以职业技能为经、以职业道德为纬,汇集了理想情操、为人处世、革新创造等多个方面,是职业实践活动中思想道德修养与多种能力有机结合、有效渗透的整体效应。

(3)发展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行业、专业及其相关职业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岗位要求日新月异。因此职业素质是一个伴随社会发展的可变量。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按照一定的规律逐步形成的,其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扩展、深化、延伸的动态过程。

二、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实现途径

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中职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开拓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1.不断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要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比如学生大会,班会,班委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的观念,树立生存意识。通过养成教育系列讲座,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纳自我,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通过挫折教育,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现实环境,珍视顺境、重视逆境、战胜困境;通过交往技能和方法的讲座,培养学生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敢于交往,善于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愿学、会学、能学和乐学。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积极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活动,“武有技能大赛,文有文明风采”,这些活动能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各类活动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现在的技能大赛已经全面展开,每个专业、每个班级都应好好组织,人人参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有征文、摄影、职业生涯规划、演讲,还有个人才艺展示,能让每位学生充分展示自我风采,激发学生培养自身综合素质的积极性。

3.建立不同的组织,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要在全校学生中广泛成立各种社团,为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搭建平台,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与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要按兴趣爱好把学生组织起来,配备相应指导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特长。在全校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方面的讲座,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学生会,班委会,团委、团支部的建设,培养学生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培养能力,增强校园正能量。

4.为学生搭建校企接触平台,充分提供与社会接轨机会

要大力宣传、弘扬企业的市场经济观,强化对学生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认知、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益观念、纪律观念的教育,使学生积极参与,尽早融入企业文化之中。要积极构建校企互动机制,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把企业的专业技工请进校园,做指导教师;让学生在适当时间到企业去跟班、见习,使学生亲临其境;将企业的现代化设备安装在校园之内,给学生提供最好、最新的演练平台,使学生在技术、心里上达到上岗“零试用期”的标准。

总之,加强中职学校职业素质的培养力度,是当前中职学校的一大重点,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到中职学校生存的意义。中职教育的宗旨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有用、可用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培养“拿着文凭的农民工”。所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受到中职教育者的广泛重视。中职学校要坚定不移地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和高尚的品格,养成他们适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锻炼他们克服困难与迎接挑战的坚强意志。这样,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走出校门的时候,才会充满信心,充满潜力,充满希望,也才会有以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职业卫生学校 篇7

在实际上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培养学生适应整个工作过程的能力呢?我们以化工专业学生做为化验员完成一例仪分实验进行说明。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如下:1) 试样分析:主要工作是分析试样各种要求, 找出定量分析的措施。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习该样的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的特点识读 (试样成分、精度要求、与化学反应的环境及其他的要求) 了解该仪器的基础知识 (性能、操作方法、数据的处理方法等) 。2) 设备状况及试样分析:主要工作是了解设备、不同分析方法能达到的精度等级、典型分析方法等)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了解试样的化学基础知识、分析过程及实验基本操作。学会选用实验方法及基本实践技能。3) 国标的要求及实验精确度的要求:主要工作内容是确定该实验的可能性及检验性。仪器、药品选用及设计等。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习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全部过程, 每个步骤可能发生的预案、或其它选用等知识。学会使用最佳分析方法保证实验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出判断, 解决一些常见的分析问题。4) 实验过程准备: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习实验设计、仿真、调试等。了解误差的产生, 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故障排除。5) 实验过程监控:主要工作是在实验过程中监控试样全部过程, 采取合理分析方法保证试样的准确分析。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习各种实验参数的合理选用及各种分析方法的使用, 强化仪器的使用。

在上述的工作过程中, 以前完整的学科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药理基础》、《化工制图》、《仪器分析》等课程不再按学科体系, 进行系统讲授, 而是按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需要, 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对相应的专业知识点的进行讲授,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这里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够用”为度, 强调在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把着眼点放在教会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上, 而不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上。专业知识的载体是是项目任务, 它能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 各专业知识环节贯穿整个工作过程, 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在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中,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学习并掌握工作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和经验, 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这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过程有更好的适应力, 使学生在面对与学校生活完全不同的社会生活时有更多的自信。

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是在小组中进行的, 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分工协作进行工作。在小组中学生还学习到了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工作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在进入社会生活时, 能够更融洽地与人相处, 并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处理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促进学生健康向上, 进步成长。

职业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工作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1) 忠诚———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忠诚是一个人品德的最起码表现, 要诚实守信、踏实肯干;忠诚就是要热爱企业、爱护企业、爱岗敬业。企业是员工生存活动的舞台, 任何时候员工都应该考虑到企业的利益, 以企业目标、利益这个大局为重, 以企业为家, 与企业共存亡。2) 责任心———强烈的责任心, 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责任是做好份内应做的事, 尽职尽责。责任心是自觉把份内的事情做好的心情。自己的责任, 不能推卸给别人。在工作中不但扎实认真, 而且要想办法克服困难, 积极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对各自岗位的工作有一颗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就会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从而使企业以及个人都能有所建树。3) 上进心———是做好工作的动力。上进就是向上、进步, 追求进步的心态和做事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干劲。有了上进心, 人生就有了目标, 有了上进心, 就会超越自我, 力争上游。不断超越自我, 取得更好的成绩。4) 事业心———是做好工作的恒心和毅力。事业心是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 而对社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恒心和毅力。具有事业心的人能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 确立相当困难、然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的员工不拒绝合乎法理的物质报酬和享受, 但事业成功的振奋和喜悦胜于他所获得的这种报酬和享受。5) 服务———是工作的具体体现。作为一个企业, 就必须要创建经济效益, 作为现代企业, 必须以优质的服务赢取效益, 所以企业员工都要有全员服务意识, 树立为生产、营销一线服务的思想, 一切工作以满足外部客户需求为标准。6) 合作共享———是工作的条件。合作共享包括诚实正直和主动合作, 有什么好经验、好的做法应及时与他人分享,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 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共同出主意, 能主动承担工作并积极推进;在工作中多沟通、互相协作, 不但工作要主动, 同时同事之间工作要密切配合, 紧密合作, 真正做到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合作, 共同完成各项工作。

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 篇8

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 所表现出的身心疲惫状态, 是对所做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 不得已而为之, 感到厌烦, 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职业倦怠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 存在于很多行业中。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特殊环境, 在中职教师中存在着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但目前对中职教师关注太少, 而中职教师的工作状态与生存状态又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质量与发展, 因此, 从维护中职教师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 研究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过高的社会期望、滞后的学校管理、超重的工作负荷、落后的评价体系、诸多的学生问题、过分的家长要求、艰难的职称评定、堪忧的经济状况、复杂的职场人际、闭塞的社会交往都是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以下是缓解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对社会的建议——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切实提高教师社会经济地位

1. 社会应公允地评价教师, 正确对待教师, 从心里上真正把教师当作社会的普通一员, 不要过高苛刻。要对中职教师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 提高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要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舆论氛围。改善教师的经济状况,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3.要鼓励中职教师参与教育决策,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明确改革的目的, 并使他们主动地、接受并践行教育改革, 这不仅能有效地减轻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 也能有效地推进教育改革。

4.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调动社会力量, 使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中等职业教育, 关心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 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

二.对学校的建议——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师, 培养教师敬业、乐业的精神, 热爱教育事业, 勇于面对各种困难, 在挫折面前有顽强的意志, 有乐观进取的精神。

2. 充分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要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 以人为本、全方位考虑问题、合理安排工作。在工作中, 尽可能地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 运用物质和精神的方法给予激励, 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

3. 给教师“减负”, 尽可能地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改变评价教师机制, 教学评价尽量不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 建立教师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4. 减少检查、评比次数, 尽量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 取消无意义的检查、台帐资料编写, 加大教育投入、感情投入, 使事业发展人、待遇留住人、感情温暖人。

5. 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化平台, 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 提高能力, 增进修养。学校可以成立老、中、青结对服务, 既发挥老教师的余热,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又加快中青年教师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教师生活情趣。

7. 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 树立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知识分子是一个比较有主见、爱发表意见的群体, 因此, 学校应当利用教职工大会、教代会、各种座谈会, 广开言路, 多征意见, 这样既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也使教职工的主人翁感得到了满足, 减少了工作失误。

三.对教师的建议———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理想, 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节

1.调整心态, 正确面对压力。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控是克服职业倦怠情绪最有效的方式。中职教师要学会以积极的心态认知、评价自身及外部事物, 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从心态上善待自己, 宽待自己, 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放下心理包袱。职业倦怠并非教师职业独有, 也不是“不治之症”。绝大多数人经历的职业倦怠只是轻微的, 而且是短时期的。所以, 不必谈虎色变, 不要夸大问题, 纵观目前情况下的教师群体, 绝大多数人爱岗敬业, 潜心教书育人, 满怀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 并无倦怠之意。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中职教师应根据自己在工作、生活中产生压力的原因, 掌握一定的缓解情绪压力的方法, 如自我暗示、参加文体活动、培养幽默感、向朋友倾诉等。

2.放松情绪, 减轻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一旦产生, 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的紧张, 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身上, 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 逐渐升级增强的。因此, 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诸如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流等方法。

3.磨练意志, 增强个人意志。外界刺激到底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 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所决定的。对于相同的刺激, 抗压性较强的人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较小的, 反之较大。人的抗压性是靠后天炼就的, 教师们要加强人格方面的修养, 加强意志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品质的培养, 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压力面前不屈服, 在困难面前不退缩, 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

4.学会交往, 提高适应能力。心理学家早就提出, 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个人性格开朗, 对挫折的承受力强, 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 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教师应从心理期待中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5.积极进取, 提高自身素质。随着社会的变迁, 教师只有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情境,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具备先进教育理念, 努力钻研教法, 探究学法的教师, 才能放松自如地挥洒教坛, 减少倦怠, 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实习管理探讨 篇9

医学实习是医学教育整体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 更是巩固和提高他们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因此, 规范学生实习管理, 要求学生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以严肃的学习态度、严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保障病人身心健康, 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促使实习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1 健全实习管理的组织机构

学生的实习管理由学校和教学医院共同组成, 学校由学校负责领导、教务科、学生科、实习班班主任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教学医院由医院负责领导、医教科 (科教科) 、护理部下设各科室医务人员辅导老师组成。双方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 职责到位, 同抓共管, 共同做好实习生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安全等专业教育, 共同做好临床实习实践管理工作, 把实习工作落实到实处。

2 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大纲

学校和实习医院在安排学生实习之前, 要认真制订、审核各专业实习计划和大纲,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计划要求制定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时间、实习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实习生守则等, 要求实习计划合理、切实可行, 并严格按照教学实习计划组织实施。

3 加强实习工作规范管理

3.1 确立实习场地及临床带教师资

实习医院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阶段的重要基地, 其医疗设施设备及师资带教水平, 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医学生实习阶段的实习质量。因此, 实习场地及临床带教师资要基本上满足《实习大纲》要求, 保证实习效果和质量。要求尽量安排学生在一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 选择中级以上职称且理论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并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指导能力的医务人员担任实习带教教师。同时, 规范临床带教老师的管理, 建立业务档案, 要求带教老师以身作则参与教学, 明确本科室的实习大纲内容和要求, 对学生耐心讲解、示范、指导, 做好科室实习的成绩考评、临床实践带教的管理和操作考核。努力提高带教的综合素质, 保证带教质量。

3.2 注重学生岗前训练

学生实习前1个月, 通过专题讲座,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法律法规, 增强法制观念,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强化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对实习生进行实习的目的、纪律、安全、管理制度等培训, 促使学生实习目标明确, 提高学习主动性, 并能尽快进入实习角色, 适应临床工作。

3.3 构建“五位一体”管理体系

在学生实习管理过程中, 首先建立学生实习管理档案。保持学校、医院、家长、班主任、实习小组长“五位一体”管理体系。与学生保持经常性联系, 采用电话、信访、家访等方式, 对学生实习期间每月至少二次以上定期或不定期有计划检查学习、工作、生活、考勤、实习计划大纲落实、临床带教情况等, 及时处理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收集和了解实习医院对实习教学大纲和计划意见和建议。对违纪实习生视情节严重, 及时给予批评教育、记过、补实习、暂停实习等处分。对实习过程中表现成绩显著学生, 给予大力表彰。并将每次检查情况汇编成实习简讯, 及时反馈给医院实习小组学生, 督促学生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以提高实习质量。

职业卫生学校 篇10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困生,现状,帮扶措施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这些学生有的基础比较差, 跟不上任课老师的教学进度, 有的学习比较懒惰, 造成学习成绩落后, 有的比较自卑,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有的比较贪玩, 心思不在学习上, 有的不喜欢所学专业, 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等, 种种原因造成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学困生。学困生的存在, 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尤其是对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影响很大, 并对其他学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 对这部分学困生进行帮扶教育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1.学困生现状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系主要有2个专业, 护理 (高职和中职) 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共47个班级2376名学生, 在校班34个, 学生总数1706名, 实习班13个, 实习学生总数670名;不及格学生总数384名, 占学生总数的22.5%, 其中1门不及格学生234名, 占13.7%, 2门不及格的学生92名, 占5.4%, 3门及以上不及格58名, 占3.4%, 不及格学生占了近四分之一。

2.学困生帮扶措施

(1) 完善学业预警制度

学业预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互相协调, 共同营造一个轻松和谐、健康有序的校园环境, 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目前学校虽然有学业警告及转级制度, 但部分学生还是不够重视, 因此学校需进一步完善并细化学业预警制度。学业预警可按学年进行, 在内容上可按每学年未修满的学分数为标准, 在等级上可划分黄色、橙色、红色3色预警, 具体内容见表1。

1) 学业预警组织实施

学校应成立校系二级学业预警工作小组, 校级层面主要由教务处、学工处负责。教务处主要负责学业预警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统计, 并向系部下发《学生学业预警信息统计表》并做好检查督促, 学工处主要负责学业预警学生的具体处置工作 (转级学生的安排及学籍异动情况的上报等) 。系部层面具体负责本系学业预警工作, 系部、班主任应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业完成情况, 共同做好学业预警工作。

2) 建立学业预警档案

a.每学年补考成绩公布后由教务处对不及格学生的学分情况进行汇总并认定相应的预警等级, 下发到各系部。b.系部安排班主任填写《学生学业预警通知书》, 可一设2份, 1份存入学生学业预警档案, 另1份寄送给预警学生家长, 并及时收回家长反馈的回执。c.对于受到学业预警的学生, 班主任要经常和预警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及时沟通信息并作好记录, 系部要加强督促, 帮助其制订有效的学习及帮辅计划。凡受到黄色及橙色预警的, 班主任要与之谈话并作好《预警学生谈话记录表》;凡受到红色预警的, 系部应指定专人与之谈话并作好谈话记录。对受到学业预警学生, 除组织参加学校安排的重修外, 系部还应制订预警学生学业辅导方案, 要求学生本人要根据谈话情况制订《学习计划书》, 《学习计划书》由班主任暂为保管, 以便平时督促预警学生, 学期结束时将辅导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交流。d.对于受到红色预警学生, 系部应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 或单独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就预警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面谈 (谈话记录需及时整理, 记录确切的谈话内容、时间、地点、班主任及证明人签名) , 若家长来校不便则至少保证每学期两次以上的主动与家长电话联系。 (5) 系部应给每个预警学生建立预警管理档案, 预警教育过程应留有书面记录并填写, 班主任负责预警学生的《学生学业预警通知书》、家长回执、《预警学生谈话记录表》及各类辅导学习资料等的收集、整理, 并作好动态跟踪管理, 学期结束后交各系存档。

(2) 制定具体帮扶措施

1) 全员参与帮扶

结合科学的学情分析, 充分认识学习困难学生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 做到系部主任、班主任、全体任课老师齐抓共管, 共同致力于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中来。

2) 建立长期帮扶机制

对系部的每个班级必须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相关档案, 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建立长期有效的帮扶机制, 具体以班级为基本单位, 做好学生的调查、摸底、交流、谈心等基本工作, 建立原始档案。

3) 组织帮扶活动

定期由学校或系部组织相关帮扶活动, 邀请相关教育教学专家对全系教师、全体学生进行集中讲座, 一般每学期此项活动必须开展1次。

4) 组织主题班级

要求各个班级每月举办1次以上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的主题班级活动, 可以是班会形式, 也可以是学习交流会等, 注重的不是形式, 而是实际帮扶内容。

5) 建立帮扶团队

在学生中建立“一对一”帮扶团队, 以先进带动后进, 并定期作相关工作汇报, 接受班主任的检查与指导。采取1名任课老师重点结对帮扶2-3名学生的有效帮扶机制, 不光从学习上, 更从生活上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帮助。

浅谈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篇11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一种源于工作压力而产生的情绪消极反应,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降低。职业学校教师游离于基础教育之外,社会认同度不高,由于社会压力以及人格发展的缺陷等客观原因,产生职业倦怠的人越来越多,这不仅影响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影响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那么,引起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职业学校教师的个体内因

1.教学能力的体现

主要表现在教学效能感方面,学校主要用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来衡量教师,职业学校中能力不足以完成任务的教师,教学理念及方法不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师,因工作调动由基础教育转行职业教育的教师,都较易产生无助感和焦虑感,从而诱发倦怠,同时由于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教学成果不显著,也会引起职业学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2.认知评价偏差

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师个人的认知评价偏差也有关,表现在自我认知的偏差和对压力的不恰当评价。一种是自我期望偏高,喜欢追求完美;另一种是自我认识和评价过低,常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由自卑导致自轻自贱,最终走向自我否定。

3.其他个人背景因素

不同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情况也会有差异。

二、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1.职业任务的孤立性

职业学校教师独自承担教学任务,多数为由几人组成的专业组,工作负担过重,很少参与教研活动,较为孤单。

2.职业成效的滞后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情况较复杂,经过三年的培養后,多数毕业生在日常工作领域就业,成绩也得不到表现,只有少数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多数要经历七到八年的时间,周期较长,教师业绩不能及时体现。

3.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职业学校教师大多数都是学生的校内监护人,扮演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学人员、教科人员、人际关系艺术家、心理咨询与治疗者、行政管理者等多重角色,工作的繁杂加上多种工作角色之间频繁的转换,有时会引起角色冲突,使教师疲于应付。

三、职业学校因素

1.工作氛围的困扰

在职业学校中,有时会出现下列情况:不民主的管理氛围,教师合理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采纳,学校领导不能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工作安排劳逸不均,对教师重使用、轻培养,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团体合作,工作中得不到认可。

2.职业学校合并整合的冲击

职业教育改革使部分相关职业学校合并整合,工作环境发生改变,一些职业学校教师经常调换工作岗位,职业学校发展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处于本地区职业学校末端。

3.职业学校招生的压力

目前,生源是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职业学校生源紧缺,本地区适龄生源每年只有200人左右,但市区内两所职业学校同时招生,且专业相近,面对招生压力,职业学校教师也承担招生任务,使一些教师产生倦怠,从而影响工作。

四、职业学校的学生问题

1.社会对职业学校教师的高期望

社会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期望过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出现各种问题都归罪于教师,使教师压力增大,易引起职业倦怠。

2.社会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能力要求过高

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自身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渊博的理论知识,但社会快速发展,一些先进科技成果并不能及时被职业学校教师所掌握,教师继续教育是知识更新的唯一途径,一些得不到知识更新的专业教师工作发展受限。

3.社会的不公评价

在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职业教育未被社会认可,职业学校处于末梢,一直受到社会歧视,职业学校由于缺少政府支持,办学条件达不到标准化学校的要求,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也不能满足要求,通常职业学校教师在学生培养中付出得多,回报少,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总之,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和教育界各方面的重视,应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为职业学校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氛围,使人生价值得以完美体现,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而勤奋工作。

注:此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边远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策略的研究”(项目编号:ZG0118)核心论文。

(责任编辑 冯 璐)

职业卫生学校 篇12

20世纪80年代初,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Kolb提出了经验学习理论, 并据此对学习过程周期进行了分析[4], Kolb学习周期及学习风格模型见图1。其中具体经验 (感知) 阶段强调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要求学习者开阔思路, 适应变化, 从感受中学习, 且重视人际交往;反思观察 (理解) 阶段的学习特点为重视多视角、多维度地看待问题和理解学习内容;抽象概念 (慎思) 阶段则注重思考和客观逻辑地分析问题, 即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积极思考;主动实践 (应用) 阶段强调从做中学, 要求学习者勇于探索, 并采取具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该学习周期的结构形成了4种学习风格, 其中具体经验与抽象概念构成两极, 用于表示个体偏好的感知环境或把握经验的方式;反思观察和主动实践则构成另外两极, 用于表示个体偏好的信息加工或转化方式, 这两个维度的组合构成了一个描述聚合型、顺应型、发散型和同化型4种不同学习风格的模型[5], 即Kolb学习风格模型。目前, 我国卫生类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层次的护理专业[6,7,8,9,10], 而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学习风格的相关研究较少, 且学习风格在各层次间、不同层次下各年级间以及同年级下不同层次间的分布差异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为此, 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应学生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 理清学习风格在层次和年级等维度上的分布情况, 进而为相关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我校3个层次4个年级12个专业95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分层整群抽样 (因各层次的最后一年均在校外实习, 故本研究只针对在校学生) , 共抽出3个层次4个年级1个专业38个班级的2 200名学生 (女生1 996名, 男生20名) , 年龄14~27岁, 平均年龄 (17.9±1.5) 岁, 研究对象分布情况见表1。

1.2 研究工具

采用的学习风格量表由Kolb编制, 徐秋梅、常明卉修订。该量表包含12个问题, 每个问题描述一种学习状况, 并附有4个选项, 分别表示学习过程的4个环节: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和主动实践。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4个选项进行赋分 (不重复或漏填) , 最相似的内容以4分表示, 第二相似的以3分表示, 第三相似的以2分表示, 最不相似的以1分表示。相应的得分按4个环节分别汇总而形成学习过程偏好得分, 然后在Kolb学习风格模型的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点, 最终得出学习过程偏好及学习风格类型。

1.3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调查开始前, 先向学生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征得同意后发放问卷, 用统一指导语向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释。共发放问卷2 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 902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86.45%。

1.4 统计学方法

用χ2检验进行学习风格类型的百分比构成的统计分析, 用方差分析学习过程中4个环节得分的统计, 用Bonferroni进行事后检验。统计分析在SPSS 18.0统计软件包上进行。

2 结果

2.1 总体分析

2.1.1 学生学习风格类型分布

1 902份有效问卷中, 有1 781份能够根据学习过程偏好得分明确分辨属于何种学习风格, 其余121份属于两种学习风格的交界或平衡状态。经χ2检验, 1 781名学生中, 4种学习风格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 (χ2=169.646, P<0.01) , 聚合型和顺应型风格所占比例 (分别占33.6%和31.8%) 显著高于同化型和发散型风格 (分别占17.9%和16.7%) , P<0.01, 存在显著性差异。

2.1.2 学生学习过程偏好分析

总体而言, 在信息感知维度上, 抽象概念环节得分为 (30.02±5.843) , 显著高于具体经验环节得分 (29.23±5.823) , P<0.01, 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信息加工维度上, 主动实践环节得分为 (32.48±7.436) , 显著高于反思观察环节得分 (28.27±4.690) , P<0.01, 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层次分析

2.2.1 不同层次下学生学习风格类型分布

每个层次下的学生学习风格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 且分布与总体分布基本相同。在三、四年制中专学生中, 聚合型和顺应型风格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发散型和同化型风格 (P<0.01) ;五年制高职学生聚合型风格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顺应型、发散型和同化型风格 (P<0.01) , 顺应型风格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发散型 (P<0.01) 。不同层次间学生学习风格构成的差异分析显示: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中专学生间的学习风格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χ2=14.594, P<0.01) , 即五年制高职学生聚合型风格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三年制中专 (P<0.01) , 顺应型风格所占比例显著低于三年制中专 (P<0.01) , 同化型风格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三年制中专 (P<0.05) 。具体见表2。

2.2.2 不同层次下学生学习过程偏好分析

各层次下的学生学习过程偏好得分趋势与总体相似:在信息感知维度上, 抽象概念得分高于具体经验 (在五年制高职学生中, P<0.01, 有显著性差异;在三、四年制中专学生中,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在信息加工维度上, 主动实践得分显著高于反思观察 (P<0.01) 。4个学习环节中, 仅抽象概念环节得分在不同层次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F=8.102, P=0.000<0.01) 。进一步检验发现: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抽象概念环节得分显著高于三、四年制中专学生 (P<0.01) 。具体见表3。

注:对不同层次间或同一层次下不同年级间, 大写字母对应的值显著大于相应小写字母对应的值, *P<0.05, **P<0.01

注:对不同层次间或同一层次下不同年级间, 大写字母对应的值显著大于相应小写字母对应的值, *P<0.05, **P<0.01

2.3 年级分析

2.3.1 不同层次下各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类型分布

调查显示, 不同层次下各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分布与总体分布趋势基本相同, 即聚合型和顺应型风格所占比例较大;发散型和同化型风格所占比例较小, 仅五年制高职三、四年级学生以聚合型和同化型风格所占比例较大, 顺应型和发散型风格所占比例相对小。除四年制中专一年级外, 其余层次下各年级学生学习风格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同一层次下各年级学生学习风格分布仅四年制中专一年级与二、三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 四年制中专一年级学生的同化型学习风格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二、三年级 (P<0.01) , 顺应型学习风格所占比例显著低于二、三年级 (P<0.01) 。调查显示, 中专学生发散型和同化型学习风格所占比例有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的趋势, 聚合型和顺应型学习风格所占比例总体有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2.3.2不同层次下各年级学生学习过程偏好分析

调查显示, 不同层次下各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偏好得分具有相似的趋势。在信息感知维度上, 不同层次下各年级学生的抽象概念得分高于具体经验, 但仅五年制高职三、四年级学生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在信息加工维度上, 不同层次下各年级学生主动实践得分均显著高于反思观察 (P<0.01) 。分析发现:在具体经验环节中, 五年制高职四年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同层次一、二年级学生 (P<0.05或P<0.01) , 五年制高职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同层次二年级学生 (P<0.05) , 其余学生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在反思观察环节中, 五年制高职四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同层次二年级学生 (P<0.05) , 三年制中专一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同层次二年级学生 (P<0.01) ;在抽象概念环节中, 五年制高职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同层次一、二年级学生 (P<0.05) ;在主动实践环节中, 各层次下各年级间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对五年制高职和四年制中专而言, 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在具体经验环节中的得分有下降的趋势, 而在反思观察环节中的得分有上升的趋势 (一年级除外) 。

2.3.3 同年级下不同层次间学生学习风格类型分布

同年级下不同层次间学习风格分布仅五年制高职和四年制中专三年级学生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这种差异表现在五年制高职学生同化型风格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四年制中专 (P<0.05) , 顺应型风格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四年制中专 (P<0.01) 。

2.3.4 同年级下不同层次间学生学习过程偏好分析

在一、二年级学生中, 学习过程偏好的各个学习环节得分在各层次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三年级学生中, 五年制高职学生抽象概念环节得分显著高于四年制中专学生 (P<0.01) 。

3 讨论

3.1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学习风格的特点

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中, 学生以聚合型和顺应型两种学习风格为主, 所占比例达到了65.4%, 该结果与医学生集中于聚合型和顺应型学习风格的研究结果一致[11]。这显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风格特征, 这些学生喜好主动实践、重视从做中学, 偏爱通过行动学习新知识, 通过具体实践来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关注所学知识产生的实际效果。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冒险、善于采取合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他们注重思考, 能客观地分析问题和解释观察到的结果。这种学习风格与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吻合。

学生学习风格类型分布在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中专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该结果与护理职院的学生学习风格分布在中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间无差异的结论不同[6]。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聚合型和同化型风格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三年制中专 (P<0.05) , 顺应型风格所占比例显著低于三年制中专 (P<0.01) , 说明高职学生善于在思考中学习, 善于运用抽象概念、逻辑分析和系统规划来学习, 他们往往会先对情境进行了解, 然后才采取相应行动, 而中专学生相对喜好运用具体经验来学习, 即喜欢从特殊经验的感觉和体验中学习。由此可见, 对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中专学生, 教师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分层教学, 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三年制中专学生, 可多采用情境教学、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和实践操作等着重具体经验的教学手段, 以适应这部分学生偏好从感觉中学习的学习风格;对五年制高职学生, 可通过问题导入、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等理论性较强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以适应这部分学生偏好从思考中学习的学习风格。

不同层次下各年级间的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分布与总体分布趋势基本相同, 即聚合型和顺应型风格所占比例较大, 发散型和同化型风格所占比例较小;仅五年制高职三、四年级学生以聚合型和同化型风格所占比例较大, 顺应型和发散型风格所占比例相对小。该结果提示, 五年制高职高年级学生学习风格分布与护理专升本学生及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风格类型分布一致[7,8]。可见,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风格分布由一、二年级以聚合型和发散型风格比例较大转化为三、四年级以聚合型和同化型风格比例较大, 提示随着知识的积累, 学生感知信息的方式有由具体经验向抽象概念转化的趋势。四年制中专一年级学生的同化型学习风格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二、三年级 (P<0.01) , 顺应型学习风格所占比例显著低于二、三年级 (P<0.01) 。提示针对四年制中专学生, 教师应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同时还发现, 中专学生发散型和同化型学习风格所占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减小, 聚合型和顺应型学习风格所占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大, 说明随着年级的增加, 学生更加喜好主动实践, 这可能与临床实践课程的增多有关。处于此阶段的学生更加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与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学习内容相关, 并能根据学习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风格, 即学习风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风格来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 以提高学习效果。

对三年级学生而言, 五年制高职同化型风格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四年制中专、顺应型风格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四年制中专。提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 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3.2 中职卫校学生学习过程偏好倾向

整体而言, 在信息感知维度上, 抽象概念环节得分显著高于具体经验 (P<0.01) , 提示学生偏好通过概念获取和逻辑分析来学习;在信息加工维度上, 主动实践环节得分显著高于反思观察 (P<0.01) , 提示学生偏好以实际行动来加工信息, 关注所学知识的应用及实际效果。根据科尔布的平衡理论,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应加强具体经验和反思观察环节的锻炼, 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多方面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 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年制高职学生抽象概念环节得分显著高于具体经验 (P<0.01) , 主动实践环节得分显著高于反思观察 (P<0.01) ;中专学生主动实践环节得分显著高于反思观察 (P<0.01) 。在抽象概念环节:五年制高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三、四年制中专学生 (P<0.01) 。这些结果均提示, 五年制高职学生更喜欢在思考中学习, 有着比中专学生更理性化的学习偏好。

3个层次下各年级 (一年级除外) 间的学生学习过程偏好得分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 五年制高职和四年制中专学生在具体经验环节得分有下降的趋势, 而在反思观察环节得分有上升的趋势, 说明低年级学生偏好从感觉中学习, 高年级学生善于从思考中学习。该结果与随着年级增加, 学生在主动实践环节上得分有下降趋势的结论存在差异[9], 且与护理研究生在具体经验环节随年级增加而提高的结果相反[8], 这些差异可能源于被试者文化层次的不同。但是, 这些结果都提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年级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

4 结语

通过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学习风格的调查分析, 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学生学习风格的总体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聚合型、顺应型、同化型、发散型;各层次间和3个层次下各年级间的学生学习风格分布与总体基本一致;中专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 发散型和同化型风格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 顺应型和聚合型风格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提示学生感知信息的方式由依赖具体经验逐步向依赖抽象概念转化;学习过程偏好得分也验证了五年制高职和四年制中专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具体经验环节得分有下降趋势, 而在反思观察环节得分有上升趋势。这些结果说明, 学生的学习风格在层次和年级两个维度上都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根据学生层次和学生所处年级的不同, 充分尊重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进行分层次和分年级教学, 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摘要:目的 了解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学习风格的分布情况, 比较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的特点。方法 用Kolb学习风格调查问卷对2 200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调查。结果 4种学习风格的总体构成、各层次及各层次下不同年级的学习风格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聚合型和顺应型风格所占比例居多, 发散型和同化型风格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学习环节方面, 学生在信息加工维度上偏好主动实践 (P<0.01) , 在信息感知维度上有偏好抽象概念的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感知信息的方式由依赖具体经验逐步向依赖抽象概念转化。结论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进行分层次、分年级教学规划, 适时改革教学策略, 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关键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习风格,kolb学习风格模型

参考文献

[1]谭顶良.论学习风格及其研究价值[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3) :46-50, 56.

[2]Simon C.Learning Styles:An overview of theories, models, and measures[J].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4, 24 (4) :419-444.

[3]莫新语.当代学习风格模型研究回顾[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2 (6) :112-116.

[4]Kolb D.Experiment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1984.

[5]康淑敏.学习风格理论——西方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 2003 (3) :24-28.

[6]张玘.护理职业学院学生学习风格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赵海平, 杨昱.我校护理专升本学生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成绩差异的比较分析[J].护理研究, 2009, 23 (9B) :2370-2373.

[8]贾彩丽, 韩世范.护理硕士研究生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4) :1053-1055.

[9]陶幸娟.护理专业学生学习风格与实践教学策略的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 2007.

[10]刘萍, 韩世范, 柴守霞.护理中专生与护理本科生学习风格的比较和分析[J].护理研究, 2008, 22 (5) :1242-1243.

上一篇:社区价值体系下一篇:高中化学的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