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2024-08-0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精选8篇)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篇1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1

1、凡在本项目部从事施工生产的作业人员,都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享有安全与职业卫生用品的权利。

2、项目安全管理部是安全与职业卫生用品归口监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有权对项目劳动保护用品采购、发放实施监督检查。

3、综合管理办公室是安全与职业卫生用品的发放管理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建立员工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登记卡,按期准时发放或更换。

4、物资设备部是安全与职业卫生用品的归口采购发放管理部门,按照需要依法采购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职业卫生保护用品。

5、个人安全与职业卫生用品由个人使用保管,到期领用。

6、工地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由项目部物资设备部统一采购,并建立发放记录。

7、本制度中的安全与职业卫生用品暂定为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安全绳、绝缘鞋、绝缘靴、绝缘手套、过滤式防毒面具、电焊面罩、防噪声护具、电焊护目镜、防尘口罩、防尘口罩滤料、防静电工作服、防酸、防碱工作服、防尘工作服、防水工作服、阻燃防护服、专用防护手套、鞋盖等。

8、安全与职业卫生用品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验检查,以确保安全性能的可靠和使用的安全,对于不合格或安全性能达不到标准的劳保用品,任何人均有权拒绝使用,不合格产品坚决清除出场。

9、本制度由安质部负责解释。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2

1、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各单位应当制定本制度。

2、职业病是指单位的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发的疾病。

3、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4、员工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5、单位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员工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6、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7、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员工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8、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9、单位应当对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10、员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3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我厂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经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一、各部门、各车间在厂长、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责,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及有关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规定。

三、依法履行向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并以标志、公告等形式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防范意识。

四、依法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的预评价,审查,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验收等程序。

五、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逐步采取技术改造、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六、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各车间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七、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八、依法组织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九、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十、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想劳动者公布。

十一、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分队,落实职责,以利急需,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4

为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全面提升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对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公司成立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分工

1、xx部负责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对有毒有害岗位进行分类,建立职业危害人员的档案。

2、xx部负责xx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安全检测工作,督促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整改和整治,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申报工作。

3、项目办负责新、扩、改建工程的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具体实施工作。

4、xx部负责建立职业卫生档案,xx有毒有害岗位人员的健康查体和职业病的医治工作。

5、各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整改和整治工作。

6、外来施工和务工人员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由归口管理单位负责。

三、岗位和人员的确定

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国家有关标准,确定公司内具有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和人员,并建立职业危害人员的个人档案。

四、培训与教育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要xx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遵守职业病防治的各项规定,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设备。

五、健康检查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上岗前要经过职业健康检查,有职业禁忌的不得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在岗期间要x 检测数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要彻底整改整治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也要不断增加投入,努力降低危害程度。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篇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职业安全卫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早在七十年代初期, 一些发达国家针对国内职业安全卫生的现状健全和规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1996年, DNV、BSI、BVQI等十余个国际标准机构合作, 在其各自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基础上联合起草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 简称OHSAS1800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管理的核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及危险源, 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 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2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意义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完全套用了环境管理体系的模式, 是一套严谨、系统性强的管理体系, 可以帮助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 促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科学化、标准化。

(2) 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企业效益。

OSHSMS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将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纳入企业总的管理体系之中。对企业或公司的生产运行实行全面的整体控制, 在内部建立一整套有效和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 从而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和意外损失,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 提高企业形象, 打破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贸易上的优势, 设置重重贸易壁垒, 将环境保护、人权、劳工安全状况涂上商业色彩。在这种形势下, 由于我国已加入WTO, 企业必须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 避免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影响。

3 石化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石化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许多高毒物料作为原材料或辅助材料, 如苯、甲苯、氰化钠、硫化氢等, 作业人员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多发。有统计某石化公司在1991—2001年共发生职业中毒25例, 急性职业中毒22例 (88%) , 其中3人死亡;慢性职业中毒3例 (12%) , 3人全部死亡。职业中毒主要以急性硫化氢中毒为主, 并且还与岗位工种有关, 其中以司泵、维修、防腐为主, 这3种行业共21例, 占总数的84%。因此要做好职业健康防护, 杜绝和减少职业健康事故发生。实践研究表明,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大型石化企业中推行实施是可行的, 对提高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有较好的作用。

4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4.1 学习与培训

由最高领导层牵头, 培训公司中管理技术骨干, 包括班组长、技术人员、科室主任等熟知体系标准要求的人员。每个层次至少选派2名人员参加有关认证中心或咨询机构组织举办的OSHSMS知识培训班, 并获得OSHSMS内审员资格证。然后由他们再对全公司各岗位的骨干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并考核。

4.2 初始安全健康评审

组织厂、车间两级评审小组, 以班组为单位针对整个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采取危害性预先分析法和全过程分析法对石化生产全过程进行安全健康情况进行评审, 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有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 有毒有害气体。收集包括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 28001-2001) 和1996年ISO/TC67的SC6分委会所发布ISO/CD14690《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标准草案) 等在内的适合本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 以及其他相关内部标准文件及规章制度。

然后组建初评小组。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一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者代表主持初评工作。经协商选一名员工代表参与初评工作, 由体系推进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初评工作。初评小组具体评审人员包括:设备、设施、动力能源、消防的主管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病防治人员;涉及高风险场所技术管理人员 (液化气站、化学库、高压容器、油库) 。其次, 确定初始安全健康评审范围, 最终确定初评范围。

最后采用现场观察、面谈、询问、监测、资料及文件评审形式, 对初评内容实施评审。采用危害性预先分析法和全过程分析法, 综合运用工艺过程分析法、现场观察法、头脑风暴法及资料统计分析法, 辨识企业活动的危害事件及因素, 结合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给出反映实际不安全缺陷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性的不同等级评价准则。收集评估现行管理制度;对事故、危害事件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对相关方的意见、要求及员工建议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管理制度和其它体系中相关内容的差异。

4.3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策划

选定一组车间工人作为安全代表, 作为改革的推动者, 与中层管理人员一起和最高层管理部门参加会议。具体操作为由最高管理层建立有一定责任权力的管理机构并配置足够的资源, 由各厂长担任委员会主任作为安全健康第一责任人,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厂长担任副主任, 以车间为单位成立工作小组并由各车间主任担任组长, 班组长及相关技术骨干为工作组成员, 配备专职安全和卫生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定期汇报制度, 由基层选派代表和高层参与会议, 会议中领导听取各管理者及专家的意见, 将资源作为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变更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根据初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信息、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信息, 设立相应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绩效改进型目标。依据辨识和评价出的紧急情况, 编制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 程序包括:确定应急情况;设立应急指挥、交流、抢救组织架构和职责;编制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应急与善后处理、应急宣传、程序评审更新。发生事故后, 应先启动应急程序, 紧急处置事故, 处置结束后转入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

按照要求建立文件化体系, 包括各类规章制度中整理的相关管理性文件;编制的事故紧急预案;编制控制危险的实用性作业指导文件三部分。文件资料应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还要便于查询与定期评审, 并且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发布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

文件化完成后, 应经过程序规定的方式批准和发布。颁布实施时召开动员大会, 对整个体系内容进行大致的描述, 并组织该体系的学习工作。在贯彻过程中可以采用如召开培训班、专题研讨会、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条件允许时应定期对职工进行考核, 以保证体系切实落实。

4.5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监控与纠正

(1) 绩效测量和监测。

参考相关标准规范, 结合实际生产特点, 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 对检测使用的设备仪器注重校准和维护, 对所设目标、指标如车间内苯蒸气浓度的控制情况进行跟踪, 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资源问题。定期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 比较监控结果和法规执行情况。

(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

遵循独立、客观、系统的原则, 定期开展内审。由管理者代表推动, 由专门培训过的持证人员根据要求进行一年一次的内审。内审完成之后, 将结果送报管理者, 管理者根据要求向上呈报, 并对下属有关部门通报审查结果。

(3) 管理评审。

由最高管理者进行定期评审, 根据企业体系的审核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指出方针、目标以及体系其他要素可能需要进行的修改, 提出下一步改进、调整的目标, 作为调整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的依据, 为下一步的持续改进提供方向。

4.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评价

做好体系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组织专家骨干技术人员按照标准, 通过监测数据和实地调查对系统进行科学评价, 及时发现各种缺陷和漏洞, 为体系的系统改进提出指导建议。

5 注意事项

5.1 强调决策层的作用

由于职安全健康在公司中处于重要的特殊地位, 其影响范围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和全部财产安全, 企业的法人代表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对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 因而要亲自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系各要素在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各层次得到顺利实施, 提升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的发展。

5.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不能成为一纸空文

一个体系的建立成功与否不完全取决于科学的理论和严密的组织结构, 而在于是否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也是如此, 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能否实现持续改进, 安全健康绩效能否不断改善, 绝不单单是建立一套体系就够了, 而需要将其运用于实践, 从实践中不断总结, 不断吸取教训, 不断的修改完善。

5.3 体系的建立应贯穿生产过程的始终

作为一套强调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它强调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 不能简单归因于与某一事件, 它是系统中多个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将系统割裂开, 强调片面的安全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只有全方面全过程考虑整个系统, 才能从本质上实现安全, OSHSMS的科学性也体现于此。

参考文献

[1]卢世红, 周自忠, 孙成海等.中国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2004) [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

[2]朱燕群, 黄永泉.某石化企业1991~2001年职业中毒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医学, 2006.

[3]徐纪良, 郑海英, 沈慧俐等.在大型石化企业中推动职业健康促进的尝试[J].劳动医学, 2002.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篇3

【关键词】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构建

0.前言

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被称为后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煤炭企业引入这种管理模式,将使煤炭企业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因而,在我国煤矿企业建立和实现现代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就变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是当务之急。

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一样被称为后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一种系统化、程序化和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强调的是“预防为主”。主要辨识和评价组织活动中的危险,并积极控制;强调遵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以指导完善其活动;强调全过程控制,有针对性地改善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行为,以期达到对职业安全卫生绩效的持续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为煤矿企业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模式,可促进煤矿的安全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化。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由五大功能块组成,即方针、计划、实施和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其系强调预防为主,主要辨识和评价组织活动中的危险,并积极控制;强调遵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以指导完善其活动;强调全过程控制,有针对性地改善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行为,一期达到对职业安全卫生绩效的持续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为煤矿企业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模式,可促进煤矿的安全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化。

2.煤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

(1)要对体系标准进行教育培训,确保各级人员认识其重要性并有能力履行其职责和义务。培训工作要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

(2)建立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应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制定计划应注意目标明确、控制进程、突出重点。

(3)安全卫生管理现状的调查与评估是建立体系的基础,通过调查,为煤矿建立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收集信息。对以往的进行评审,根据评审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方针、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指标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并补充、完善、明确或重新划分组织机构与职责。

2.2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煤矿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过程主要表现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文件的制定、执行、评价和不断完善。煤矿在编制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时,应与原有的质量和环境等管理体系相互协调,避免出现矛盾和不协调,使管理体系文件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管理体系文件一体化的管理。

3.煤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构建的机制创新

3.1建立目标责任网络

从矿长到区长、各班组长,从党委书记到党支部书记、党群部门领导,从各专业科长到职能人员,层层逐级制定“为官”责任,保一方平安的目标责任、具体措施和考核办法,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措施逐级负责的管理网络。

3.2建立检查讲评机制

每周一由行政一把手主持全矿安全工作例会。职能科长详细汇报对基层检查情况和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提出下周安全工作的要点。矿领导对专业科室和区队及车间落实安全责任制情况逐一讲评指导,使逐级安全责任制得到很好落实。

3.3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级分析领导和专业人员的责任,对责任者严肃考核。因管理责任造成事故,对管理责任者要填报“违规违章表”,扣除全月效益工资。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安全工作执法检查,首先检查各级领导是否在位,是否认真履行职责。在周、月安全评比中,名次位居后三位的领导,在参加例会时,接受面对面的批评帮助。通过逐级责任追究机制,及时纠正领导层不负责任的行为。

3.4建立职务诫勉机制

矿考核小组每季对班组长以上的干部落实安全责任制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对工作有差距的,及时进行诫勉谈话,批评教育;对安全责任不落实的给予警告,扣除当月全部奖金和效益工资。对抓安全工作不得力不称职的,一票免职。

4.煤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构建的管理创新

4.1强化教育,生动有效

坚持不懈的安全教育,是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提高防护能力的基础。首先,煤矿应结合季节生产的特殊性,针对具体的事故案例,应用安全技术知识,及时编发生动形象、发人深省的教育材料,以班组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学习讨论。改变过去那种领导人员“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其次是班组联系本职工作,学习有关知识,通过进行事故分析,查找问题,开展批评,研究措施,达到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提高班前会和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质量的目的。从而使职工在思想上由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接受教育转化;在行动上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化。

4.2组织搭台,职工唱戏

煤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煤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创建必须以职工群众为主体。煤矿应从实际出发,采取“安全生产日”、“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事故隐患自检整改月”、“百日安全生产无事故”、“勇夺安全新人奖”等竞赛活动,举办板报、摄影、书法、漫画展,创办事故图片园地,组织杜绝事故有奖征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会等活动,同时将事故现场拍成纪录片,定期向职工播放。广搭“舞台”,让广大职工参与其中充当“主角”,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4.3制度约束,规范管理

煤矿应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结合煤矿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组织职工学习,同时进行考核,不合格的,工资减半,继续学习,直到合格为止;对安全制度实行不定期的检查,主要检查落实情况。

4.4奖罚严明,双向激励

建立矿级和班组两级安全生产按周检查,按月评比奖罚的运行机制。企业要成立经专门培训、有检查资质人员组成的检查小分队,持证上岗,对全矿日常安全依法进行检查,发现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应下达通知书,按“奖惩”办法实行不同级别的罚款,并逐级追究责任。评比排序前三名的班组,给予经济奖励;对当月评比排尾的班组,扣除当月奖金。年度评为安全生产先进的班组,先进科室、安全标兵给予公开表彰和奖励;对安全生产做出特殊贡献,建议被采纳取得显著效果或避免重大事故的个人,给予特等奖励。

5.结束语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近些年在一些地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从总体上看,有的煤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危害防治和综合防尘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了粉尘防治工作,开展了尘肺病的诊断和普查工作,对接尘职工、尘肺病可疑人员及尘肺病人进行健康复查。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了劳动防护用品,对接尘人员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推动了企业职防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实质性的监察效果。

【参考文献】

[1]慕庆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2(4).

职业安全卫生措施计划管理制度 篇4

4.1 在各种机械设备上,有可能发生危险的转动部分所增设的防护装置;

4.2 在各种机械设备上或危险地带增设的防护装置;

4.3 在机械设备上增设的安全启动器和紧急制动器等;

4.4 在动力设备上增设的安全装置;

4.5 增设的各种安全信号装置;

4.6 增设各种低压安全灯;

4.7 在各种机床上安装的在危险情况下自动停车装置;

4.8 在各种起重运输设备上,增设的自动安全控制装置、指示讯号、警告标志、拦路设施等;

4.9 为了安全目的,需要改进和重新配制的各种机器设备等。职业卫生措施项目是以改善接触有害作业员工健康的劳动条件、防止职业病为目的的一切技术措施,如防尘、防毒、防暑、防寒、防噪声、防震动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5.1 为了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合理增设和调整的自然通风措施;

5.2 增设各种机械通风装置;

5.3 合理增设和扩大自然采光的项目;

5.4 合理增设与调整工作地的人工照明项目;

5.5 在工作地增设采暖设备和防止穿堂风的装置;

5.6 增设有害身体健康工作地的隔离设施;

5.7 增设在操作过程中产生工作业毒物的防护设备和生产地点防护设施;

安全防护、职业卫生用品管理制度 篇5

为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负责个人防护用品实施计划、采购、验收、保管、发放的部门和使用人员。

一、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员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职业安全健康的一种预防性辅助措施,是保护员工健康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指发给员工穿戴和使用的各着装、用品、用具和器材。

二、各级相关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指导、督促员工在作业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三、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由物资部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具体拟定,原则上每月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用品费用平均50元,同时保证每月2副手套的发放,根据工程紧张成都可适当调节,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四、建立防护用品领用登记卡片或领用证制度,凡发给员工个人的防护用品均由中心料库进行登记,领用证或登记卡片由单位保存。

五、凡发给员工个人的防护用品,应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更不能转卖等,若发生上述情况,给予适当处罚。凡因工作需要在公司内部调动的员工应按其变动后的工种标准领取防护用品。

六、员工进入现场,根据不同季节正确着装,分别是夏季工作服,春秋季工作服,冬季工作服,穿劳保皮鞋。检修人员在生产现场作业时,根据作业性质和接触物质等选择不同的防护用品正确穿戴。

七、凡发给班组的公用防护用品,均应建立登记台账,指定专人管理。

八、凡调离公司的员工,应在调离前交清防护用品,方可办理调离关系。

九、凡因故较长时间未出勤者,根据离开岗位的时间,酌情停发,减发或延长防护用品的使用期(一月以上者,停发肥皂、手套、口罩等;半年以上者,停发一切防护用品)。

十、凡已享受专业服装待遇的员工(如电焊工),公司不再另发防护服,但肥皂、手套、毛巾等小件用品,可酌情适当解决。

十一、凡外单位来公司实习、培训等人员,应根据其经常进入的现场情况,参照本公司防护用品发放标准,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所需经费由原单位负责。

十二、临时工岗位的防护用品可参照本公司防护用品标准发放,其费用按签订的劳动合同执行。

十三、安全环保部负责审查进入本公司的外部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厂家及生产经营单位的资质认可工作。制定防护用品的购置计划,审批防护用品的发放,负责监督检查防护用品的质量、发放及使用管理,并对购进的防护用品进行验收。

十四、物资采购部门根据防护用品的购置计划,负责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和发放,购买防护用品必须到领有《定点生产证》、《经销许可证》的单位购买,对特种防护用品必须具有职业健康安全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

十五、财务部门负责提供购买防护用品的资金,对购置防护用品经费须凭环保安全部职业健康安全部签署的报销凭证列支报销。

十六、各作业队负责对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人员、数量、种类的进行统计上报。按照公司的要求领用个人防护用品并发放到员工。对员工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指导、督促正确佩戴。

十七、工会是防护用品的监督部门,有权对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发放、使用进行监督。

十八、安全环保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内防护用品进行抽查与检查,需要技术鉴定的送国家授权的防护用品检验站检验。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篇6

职业病卫生办公室是矿井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治理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负责预防、控制及消除职业病危害等管理工作。

一、部门职责

第1条

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危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规章制度。对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第2条

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3条

负责制定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计划执行。

第4条

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定或修订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5条

负责协助组织对职工的职业病危害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第6条

定期进行现场职业病危害检查,协助解决问题。遇到特别紧急的事故隐患,有权指令先行停止作业,同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并立即报告单位领导。

第7条

督促和检查企业职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第8条

定期协助医院组织职业病危害检查,并做好记录。

第9条

负责对职业病危害安全工作的建议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并监督落实整改。

第10条

负责对涉及职业危害的危险作业审批和现场监管。第11条

有权向主管领导提出奖惩意见。

第12条

总结和推广职业病危害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

第13条

参加审批新建、改建、扩建和大修的设计计划,并按规定上报政府相关部门和参加工程验收及试运行工作。

第14条

协助有关部门参与职业病危害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进行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和报告,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并且督促有关部门落实。

第15条

做好下井职工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工作。

第16条

组织实施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应急预案的演练,做好记录和归档。第17条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

第18条

完成上级布置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安全工作。

第19条

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二、责任追究

第20条

矿井发生涉及职业卫生类安全生产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第21条

在参加的煤矿职业卫生防治措施(设计)、防治计划有关设计审查中,出现明显技术失误的,负直接责任。

第22条

对煤矿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没有进行监督的,负直接责任。

第23条

未组织制定本科室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负直接责任。

第24条

未按照规定及时组织职业卫生类安全检查的,负直接责任。第25条

未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超标原因的,负直接责任。

第26条

在事故调查处理,各级组织的安全检查、审查中,存在弄虚作假、的,负主要责任。

第27条

发现井下现场职业病因素不符合标准以及规定要求未及时制止的,负监督责任。

第28条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篇7

1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现状与特点

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跻身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伴随其高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速度突飞猛进,大量新兴产业不断涌进,企业用工中农民工已成为主力军,新的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不断出现,此新形势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和新的挑战。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立法执法、监督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社会安全健康维护意识普遍淡薄,因此,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并具有现时期鲜明特点。

1.1职业危害因素分布极广,以中小企业危害最为严重最新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法定职业病名单分10大类132种,仅工业生产中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已达133种[1]。这些危害涉及30多个行业,从传统工业, 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 而职业病危害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存在较为集中。

1.2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多,患病数量大,农民工是高发群体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等均居世界前列。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达2亿多,2010年我国新报告职业病例2.7万余例,比2009年增加50%。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5万例[2]。我国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大多数农民工在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中小企业工作。由于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情况复杂,职业健康不能得到有效监护,其健康状况很难准确评估。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意识,在企业中从事着劳动强度大、个体保护措施差、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工作,成为罹患职业病的高发人群。

1.3明显职业病危害转移,具有隐匿、迟发性和致死致残率高特点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 职业危害也随之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国内,国内再次转移至欠发达地区,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的现象极为普遍。经常可以看到某乡村由于职业病危害造成的因病致贫、致残、致死的报道。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其危害往往被延误认识。慢性职业病, 如有些化学中毒,特别是尘肺病,其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病又很难以治愈,病死、致残率高。这些不仅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都将增加职业病监督管理的难度。

近年,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矛盾激化。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职业病调研报告:被调研的职业病患者出现病症的平均年龄为37.5岁[3]。由于职业病具有难以治愈和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患病劳动者因失去健康,而过早丧失劳动能力,使家庭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影响到家庭、地区乃至社会的不和谐,甚至引发诸多矛盾。目前患职业病农民工的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大量存在,也进一步加大了城市和乡村、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距,职业病危害问题已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2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与职业伤害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2.1.1现有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影响执法监管效率我国现有职业安全卫生法 规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简称OSH)体系基本形成,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面对当前复杂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现有OSH显露出明显弊端。我国OSH与执法体系基本上为传统的 “控制型”模式[4],其特征是建立保障工作场所安全卫生的强制性标准,对责任主体提出要求,并通过执法检查等手段实现这些标准,目的是提高与改善工作场所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劳动者权利。其优点是要求明确,便于监督。尤其对于设备技术更新较慢的企业,其安全隐患可以通过已确定的防范措施,监督企业控制事故发生,提高监管效率。其缺点在于原则性过强,对更新变化不能灵活应变,难以适应当前飞速发展工业带来职业安全隐患与职业危害因素繁杂变换的状况。 客观上看,执法监察效率不高,未达效果,OSH立法层面应负主要责任。我国职业卫生监察覆盖率较低[5],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不足有直接关系。美国等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类似时期情况,美国职业健康管理局的做法是:广泛与企业、员工、工会等组织建立合作的关系,开展合作项目[6],激发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 引导企业自觉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使事故发生得到控制和降低。

2.1.2职业伤害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现阶段,我国主要的职业伤害补偿形式是工伤保险,相应法文《工伤保险条例》,旨在救治和补偿受伤职工,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其作用的发挥对保障职工利益、分散企业风险均有重要价值。自条例实施以来,诸多问题显露,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1工伤保险参保率不够高,覆盖面狭窄,不均衡。随着工伤保险参保的政策推进,我国职工参保率逐年增加,但是增幅很小,与工伤保险事业做得好的德国、日本等国家相比,差距甚远[7]。参保单位主要集中在全民所有制和大型集体企业,而安全生产薄弱和职业危害严重的中小型企业、乡镇民营企业覆盖率较低;其中,以农民工的参保人数最少。中小企业和农民工是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风险最大的承担者, 当遭遇伤害或职业病后, 却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社会保障,使救治困难重重,经济生活也更加艰难,已成为社会问题。从地区分布看,经济发达城市及实行工伤保险改革地区的参保情况看好,如广州省,截至2011年底,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 848万人,其中农民工人数1 909万人 (占参保人数的67%),位居全国首位[8]。2工伤保险的预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运用。《工伤保险条例》第12条: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的支付。预防安全事故和职业病是工伤保险的一项重要功能,它在提升企业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督促企业整改安全隐患,对降低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有重大意义。然而,从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各地费用支出情况看,主要用于工伤待遇,而用于康复和预防工作的很少。很多政府机构和相关机构不知道这笔费用怎样使用,或不知道存在可以用于预防的费用;还有些机构将这笔费用于安全设备更新。总之,现在用于宣传教育培训的基金规定不详细、缺乏评估监管的机制,造成这笔基金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2.2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协同合作的监管机制有待形成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有效运作主要依靠政府的执法监督,而执法监督效率和覆盖面一直较低,不能满足当前复杂而严峻形势的需要。

2.2.1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效率,有待协同监管工作机制的建立职业安全卫生防治工作涉及安监、卫生、劳动保障、企业雇主、工人等政府部门和利益团体,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长期系统工程。目前, 协同监管工作机制未建立,部分省份尚未理顺工作职能,出现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监管职责定位模糊。出现多头执法、重复监管或监管缺失等问题,缺乏有效的信息平台和权威协调机构[9],在监督监察执法时,不同机构的配合协作不畅通,难以形成合力,工作效率低。

2.2.2 “行政干预”监督模式,难以调动责任主体和员工积极性我国目前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属于较单一的“执法—监督—惩罚”模式,主要通过政府行政权力的执行来实现其监管职能。这种行政干预为主的模式,很难调动企业雇主和员工的积极性,更缺乏社会力量的积极响应,实现监管高效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通过与企业责任主体、工会组织、第三方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着力引导责任主体的主动性,多领域积极参与,社会重视,形成合力,有效促进职业安全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2.2.3实施三方协商机制,调动工人主观能动性,提高监管绩效我国劳动关系市场化,强资本、弱劳动现象极普遍,劳动者为保工作,往往处于弱势;加之监管配置的不合理,监管信息不对称[10],可想而知,工人很难拥有话语权,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无从谈及。工会组织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代表,通过政府、用人单位、工会三方协商机制,监督企业,保护职工安全健康权利。因此,工会组织肩负面临重要责任,即合理实施三方协商机制, 协调政—企—工关系,调动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监管绩效。近年来,面对重大或突出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我国各地多采用安监、卫生、人力社保、工会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分析经验与存在问题,形成联合协作机制,对促进监管监察效率已是发展必需。

2.3宣传与教育培训的投入不足,维护生命健康意识和法制理念有待提高新安全生产法重申“预防为主” 的重要作用,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 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有效的预防工作是控制安全事故、职业病发生率的根本。然而我国用于“预防”的投入以及重视程度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制定法规源头上,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法规的具体细则缺乏,造成操作困难。例如,工伤保险基金使用中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可用于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但是费用支出比例,相关宣教与评估要求未有详细规定,导致很多部门不知道如何使用这部分经费,甚至很多不知有宣传培训的相关经费可以支出。以煤矿为例,有数据表明,我国煤矿安全投入的85.73%流向了安全工程、安全设备等“硬件”方面,而在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安全科技等“软件”方面则投入很少[11]。近几年的生产安全伤亡事故有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80%以上发生在教育培训缺失的农民工集中的小企业[12]。这说明,提高安全健康工作效率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职业培训。职业安全培训已成为保护工人根本利益和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的根本保证[13]。现在安全卫生培训由哪些部门主管,宣传教育与职业培训职责和评估,经费提取的要求、使用比例及监管等,都在实践摸索。有些省市大胆实践,取得一些成果。如,广州省工伤康复中心联合省社保部开展的普思参与式工伤预防培训项目已经取得明显效果[14],值得推广。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生命健康意识和法制理念普遍较低,企业、工人,甚至某些地区政府部门仍然固封在经济利益为要的意识形态中,尤其职业危害严重的一些中小企业,寻求经济利益短视行为常见, 某些企业主甚至规避法律责任,无视法律规定的防护与管理义务,造成监管工作举步维艰。这种现象与我国 “过去”经济地位落后贫穷有关系,同时也说明我国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培训没有及时跟进有直接关系。有统计“不知道职业病是什么”占到总数的89%,患病前并没有听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或《工伤保险条例》的占总数的92.3%[3]。这些数据显示,我国生命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法制理念与发达国家差距极大。 加强并加大普及力度应放在首要位置。

3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必要性

3.1工会发挥职业安全卫生职能作用工会是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在职工群众中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和公信力,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号召力。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卫生防治工作中有其它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1法律赋予的职责与权力。《劳动法》《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规定,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企业职工安全卫生工作开展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2强大社会网络资源。作为我国最大、最有影响的群众团体,其工作网络延伸到企业和社会的各部门、领域及层面,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3较完善的协调工作机制,在长期的实践中,各级工会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立了履行职能较为完善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和矛盾调处机制。在企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中,代表职工参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协调处理。主要负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并指导帮助职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等。4宣传教育功能强大,工会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技能培训班、安康杯知识竞赛等,在职工中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宣传贯彻,传播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提高职工安全健康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切实保障生产领域中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3.2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意义近几年来, 各地工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意见”[15],不断探索实践,在“源头参与”、三方协调机制、群众监督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收获。

3.2.1工会“源头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 “源头参与” 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强化和提升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发挥职能优势的最佳切入点,也是工会维权从源头开始的一项长效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研究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参与。主动地与各级人大等政府部门合作,参与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发挥工会代表的作用。在当前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立法不够完善情况下,工会作为职工权益维护的代表,直接参与到涉及职工权益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才可能从根本上保障职工权益。尤其, 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相关法规,必须强调职工的主动作用和话语权。职工是安全生产的实施者,只有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安全生产,降低安全卫生事故发生率。因此,现行OHS法规应考虑调动职工维护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的主动性。2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通过主动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的政策、 制度的制定,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计划审核等, 经职工代表大会,平等协商解决方案,从源头上维护职工权益。天津石化工会做出了榜样[16],他们发挥工会源头参与职能,各级工会的主要领导兼职公司HSE委员会重要成员,他们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参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计划实施。在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中,公司各级工会加强项目中劳动安全卫生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参加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三查四定” 和中间交接、开工条件确认等工作;参与生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和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验收率达100%。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使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达到显著成效。

3.2.2深入开展重点难点问题调研,加大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权益的维护力度农民工重点问题。中国有大约2亿多农民工,集中在安全隐患多、职业危害发生率高,而监管薄弱的中小企业,他们成为主要的受害群体。关于农民工职业伤害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研究并做好农民工工作是保证安全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贫穷等原因,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安全和健康意识淡漠,因此,上岗前和在岗时接受宣传教育和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工会组织利用自身教育培训功能之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法制教育活动,组织农民工技能竞赛等, 为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政府或社会团体联合作为,在制定工作目标,职责分工,落实培训责任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实践研究。中小企业监管难点问题。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提供了8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然而,这些企业却是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高发的重灾区,特别是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实施中,存在困难最多、难度较大的区域。这些中小型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了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很多问题和矛盾,比如,政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问题、劳动关系市场供需问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企业雇主短视经济利益驱动等,都使得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非常难做。面对困难,各地工会组织深入调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措施,收到了好的效果。义乌市非公中小型企业多,外来职工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基础非常薄弱。该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动参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在其推动下,职工主动,全员行动,实现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的平等协商和共议共决,构建了企业全员行动、劳资双方以平等的姿态共决共议、跟踪落实、持续改进的良性工作机制。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变监督检查为主动参与,实现监督实效,扭转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被动局面。同时,企业主兑现自我承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增强;工人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普遍提升,人为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17]。

3.2.3工会参与职业卫生工作中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近年来,各地工会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源头参与、 建立三方协商机制、大型企业职业卫生检查表、中小企业工会组建联合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签订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等方面都取得一些成效,同时发现存在许多问题。

(1)政府及非政府部门合作,调动企业积极性,长效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机制有待形成。工会作为职工权益的代表,调动工人积极性,协调企业雇主,建立三方协调机制,行使“群众监管”,见效快,效果好。但是形成长期稳定的工作机制,转变被动的“监管”局面,还需要作为责任主体的积极合作。例如,工作初期往往遇到企业主的不理解,不配合,像躲避责任、不做安全设备的更新,劳动保护资金到位不足等问题经常遇到。一方面,研究企业雇主的职业安全卫生的主动行为,可以从制定法律法规考虑,加大惩罚力度;像德国企业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严厉惩罚可以使其破产,迫使它将安全卫生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对职业危害保险体系进行改进,如加大用于工伤预防基金的分配额,对于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控制好的企业给予预留基金利率的下浮或一定奖励等。可以加大扶植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能力,比如政府出资,吸纳高校、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同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卫生合作项目等。这些措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良好示范。企业主积极性和责任感调动起来,政府由被动的“监管”,转为主动的提供指导服务,职业安全健康防治工作才能达到长期稳定。

(2)工会劳动保护队伍亟需加强,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工会在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绩显著,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同时,自身建设也到了必须强化的时刻。1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在开展具体项目工作时,工会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很难适应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原因有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设备新技术更新变化;建立三方协商机制、大型企业职业卫生检查、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等具体工作不仅专业性强,涉及专业广泛,如法律、管理、 医学、安全等;而且协调关系的构成因素复杂,如法制意识普遍薄弱、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中小企业雇主偏重经济利益等。因此,做好工作不仅需要知识面广,而且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以及坚定维护职工权利的根本理念。2劳动保护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我国工会劳动保护检察员是工会专门从事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队伍。我国紧缩机构政策之后,工会劳动保护检察员从数量、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缺失。据本课题组调查,劳动保护岗位专职工作有5年工作经历的非常少,而且多数为兼职;从事该岗位工作者多数为新手,也没有相关专业工作经历。可想而知,这样的专业队伍要完成当前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管理能力要求较强的协调或监督管理工作,工会组织在其培训方面投入了很多。但是,考虑工会参与职业安全长效机制的完善,劳动保护队伍建设的加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4我国职业安全卫生防治工作展望

(1)改变控制型被动“监管”模式,形成职工主动、 企业负责、政府提供指导的监管局面。建议在制定OHS法律法规时,应考虑:以调动职工主动性为核心,群众监督作用才能实现,劳动保护工作效率才能保证;与政府相关机构及社会力量达成合作[18],争取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改变以往单方面强调企业主的责任而疏于引导和提供服务指导的做法,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 通过项目合作、联盟计划等形式,调动企业主的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从政府机构、工会、工人和企业及社会力量的全员参与的联合监管模式,达到全社会成员安全健康保护意识提高,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2)工会在“三方协商机制”“群众监督”“协调劳动关系”和“推行劳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等工作成绩显著,凸显其在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重要价值。然而,实施这些基本工作的工会劳动保护检察员队伍状况不容乐观。当前,我国工会劳动保护干部队伍人员流动性大,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化技术化能力也亟待提高。因此,保证工会劳动保护队伍发挥作用,实现工会的依法维权,其队伍建设和稳定发展应引起重视。

(3)重视职业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及职业培训工作。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对职业安全卫生预防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差甚远。OHS立法在工伤预防方面的缺陷,职工安全健康维护意识薄弱,职业安全卫生培训不够规范和缺乏评估等,这些相关预防工作的薄弱是导致我国现今局面的重要原因。当前,宣传教育及职业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到职业安全卫生预防工作的效果,因此,值得研究和加大投入。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篇8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卫生;图书安全;职业道德;专业能力

图书馆员在高校里有助理馆员和图书管理员之分,图书馆分为专业书库和开放书库,馆员负责本馆专业图书运行的工作人员。图书馆馆员要掌握一系列的图书操作知识:图书的采购;图书的编目;图书分库到位;馆内图书定位、图书上架、排架、倒架、剔旧等程序。现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挑战是各种电子产品的问世、信息资源的共享、虚拟游戏开发等。图书馆资源的复合体和专业书库的细微变化,馆藏只核实那些纸制的、期刊、报纸是远远不够的。

安徽三联学院采取购买众多知名数据库、图书音像化等措施,拉进与智能图书馆的距离。因此,虚拟图书馆是最合适、最有效、时间最短的方式。馆藏资源丰富了,馆员知识就要更增加、广泛、专业。除注重平时的工作外,还要对数据进行加工、整合、阐明自己的观点。要运用本专业知识,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培训和学习。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是每季度写篇调查报告、用数据来证明、请事实来辩明真理。

1 图书馆员职业卫生的含义

17世纪中叶英国皇家图书馆馆长J.杜里主张图书馆员不应只是图书的保管人和提供者,还应是文化传播者。那么这个职业在21世纪更要注意职业卫生。15世纪意大利著名私人图书馆的拥有者费德里戈公爵要求图书馆员“学识渊博,神采奕奕,和蔼可亲,精通文学与语言”。这是从专业素养方面要求的。所以,新时期下的图书馆员专业能力也很重要,他們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反作用于内因。

预防职业病的基本原则,遵循“三级防预”的原则,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组织措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程技术措施、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教育等。[1]每天都和油墨、灰尘和细菌、病毒打交道。油墨的残留物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严重时还会时皮肤过敏,所以,馆员要有些特别的护理,必要时要吃些药物来抵抗。

同时每天借阅量的增加,工作人员在上架、整架、取书的过程中会吸入大量的灰尘,灰尘会导致我们咳嗽和扁桃体发炎和鼻炎等。平时要多主要口腔和鼻腔的卫生,多吃有益排泄灰尘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制。

书本在借阅时会有很多人接触,里面有大量的细菌。有的读者不注意卫生,边看书边吃东西、挖鼻子、用手沾吐沫翻书、上厕所时看书等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在阅览椅上座姿端正,看完书后要用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洗完后再吃东西,避免交叉感染细菌。[2]

馆员要每天洗澡换衣服,保持皮肤的清洁干净,这样不仅利于自身的健康,也关系到家人的健康。这些都是工作中所遇到的,平时的工作中应该相互支持,密切加强学校与学校间、馆与馆间的馆际合作,医疗信息和职业卫生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的责任感。

2 图书安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安徽三联学院现在是第三代数字化的图书馆,现任馆长是第三任。每届都强调图书的安全性。图书是便于保存和查阅的文档资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研究的基本工具。图书的出版安全保证其质量和不被侵权;数字图书更要注重网络安全问题;日常流通过程防止盗窃、人为灾害和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同时还要注意政治劫难和恐怖主义袭击等。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只有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读者才能够安心看书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安全保卫工作是图书馆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3]安全工作始终是图书馆工作的第一位,为此我们要规范安全工作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教育月教育日活动扎实有效;落实院校会议精神,查找隐患。

安徽市三联学院现在使用的是重庆图腾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有:读者本管理、借阅管理、读者查询和图书管理。可以方便快捷地录用数据,保证信息正确。

本系统从经济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分析如下:从经济角度考虑此系统开发可行。开发需求低,硬件环境熟悉,开发周期短,人员经济支出划算。培训费用低,操作员要求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查询系统帮助馆员能准确、高效地查到每本书在书架的架位。

从法律角度看,不存在版权争议,符合国家各种政策和法律规范。服务器也很安全,可行。整个过程受微软的跟踪,遇到盗版,将有民事诉讼来保护。

3 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图书馆职业的认同和职业精神。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美国学者阿瑟·萨尔兹认为“职业”是人们为了获取经常性的收入而从事连续性的特殊活动,是社会分工体系中人们所获得的一种劳动角色,是最具体、最精细、最专门的社会分工。

作为一种社会群体的表现形式,职业群体内部成员对职业的认同遵循社会认同的基本规律。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核心。外界对图书馆的认识不明确;男女馆员的比例失调和认同存在的差异;岗位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我们事半功倍。

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物质刺激已不能满足职工高层次的需要。人们需要工作本身能给他们提供精神慰藉,需要在工作中找到意义,体现自身价值。馆员在工作中,不但需要物质生活得到保证,更需要精神意义上的满足,实现自我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职业认同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智慧和创造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图书馆工作中去,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系统流通图如下:(图1)

所谓职业精神就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现代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就是图书馆从业人员在对图书馆整体利益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图书馆职业所

承担的社会义务的文化自觉,是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职业观、价值观。我们学校推出了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职业道德行为修养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自育等四个方面。[4]因此,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要有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文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谐团队的协作精神。现代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是图书馆工作者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顺应时代文化的行为,即以注重服务和人文关怀;尊重理性、知识、真理,尊重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热爱祖国,热爱图书馆,热爱图书,热爱读者;倡导阅读,倡导合作与技术创新;倡导宽容公正的强烈事业心和敬业爱岗的精神。

4 加强图书馆员专业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4.1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遵守岗位职责

图书馆员要自觉提高意识,报考人事部门的图书馆界的职称资格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积极参与参考文献的编写,使文献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图书馆员是个窗口服务行业,与老师和同学们打交道,语言的表达能力要强,普通话要标准。也要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使得交流更方便。有不少“211”大学里,鼓励专业馆员走向讲台,从事教学、科研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图书的推广和知识的交流和前沿问题的解决。加强沟通,互动学习,传播文化,使图书馆成为广大读者最想来的地方,这里是一片静土,只要你愿意学习、愿意提高,我们都欢迎。

4.2 增强服务意识,注重实践磨练,全面提高专业素养

随着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图书馆的运行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经济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5]建立公平合理的评审制度,互评为原则。经济效益和管理体制充分体现学校的馆藏资源。图书馆共有10个库,有与本校特点的专业书库,专业性很强。馆员每一年进行书库的调整,更有效地了解图书,掌握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关联性。在每个馆员心中都有条自己的学科链和专业链,更好的为科研服务,为图书馆界服务。

安徽三联学院的馆员有档案专业、法学、计算机、英语、化学实验、艺术、教育学专业等,不同学科、不同层次,都在为图书馆服务着、奉献着。

21世纪是个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多学科、多类型、多层次的学科特点,因此,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科研训练,熟悉工作流程,这样才能找到与服务对象的结合点。

4.3 维护馆员利益,提升自身价值,要有创新意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维护馆员形象,提高自身素质刻不容缓,工作人员提高自身在工作中的职业幸福感,幸福感越强,往往越能达到成功。

生存和发展是硬道理,如何发展,唯有创新,不创新就会落伍,不创新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这已成为人所共知的道理。这也表明了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成败的关键,而最能体现人的素质就是图书馆员的创新能力。当前图书馆员创新能力很难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保持同步,出现了相对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观念相对陈旧,缺乏全球意识、发展意识,看不到时代的发展对自身的要求,旧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行动;在工作上,表现为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缺乏开拓性和进取心;知识水平上,不注意知识创新,没有终身学习观念,缺乏图书馆工作中所需要的文化理论知识与技能。因此,培养图书馆员的创新能力是馆员自身素质亟待提高的需要。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步不是孤立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资源环境和充实的物质基础,其发展要受到社会大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制约。[6]图书馆对馆员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化视角出发,以高度的智慧和敏锐,以宽容的心态,使不同层次的馆员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馆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对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馆员,在政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待遇上适当倾斜;要改进人才考核办法,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把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馆员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

参考文献:

[1]刘琥,宋爱芹.卫生学学习与实习指导[J].2012:61.

[2]徐晓勇.卫生学基础[J].2005:71.

[3]潘寅生.图书馆管理工作[J].2001:273.

[4]陈璞.職业道德[J].2005:77.

[5]吴开超,吴伶.经济学原理[J].2009:69.

上一篇:实习护士管理制度及科室带教计划下一篇:初中作文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