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2024-09-03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精选11篇)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1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一、应建立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考核制度。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向员工公布。

二、应加强对工艺设备的管理,对易产生泄漏的设备、管线、阀门等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三、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对严重超标且危害严重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场所,必须停止生产运行,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四、要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

五、要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救急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

六、生产岗位职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用有毒

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

七、加强对检维修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在制定停车检修方案时,应有职防人员参与,提出对尘、毒、噪声、射线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点。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装置检维修现场应严格设置防护标志,应有相关人员做好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工作。

八、要加强检维修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现场冲洗设施完好情况的检查。

九、对承担检维修的特殊工种(放射、电焊、高空作业等)人员,必要时需组织检维修前体检,发现健康状况不适者,应立即通知不得从事该项工作,避免职业伤害。

十、要加强检维修现场尘毒检测监控工作。企业应根据检维修现场情况与职防部门联系检测事宜,随时掌握现场尘毒浓度,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十一、做好检维修后开工前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鉴定工作,重点对检维修后的放射源防护装置、防尘防毒防噪声卫生设施的整改等情况进行系统检查确认,减少开车运行时的意外职业伤害。

十二、应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凡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者不得上岗作业。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2

加强基础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加强思想认识 提供思想保障

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是统一的整体, 共存于生产过程中。职业健康是工业化进程中影响广大劳动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对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高度重视, 把职业健康监管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成一件大事来抓。组建了职业卫生监管处、省职业卫生监督所、省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 并投资300余万元, 采购了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华提出了“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 从2009年开始将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形成了职业健康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布置、同时考核的工作格局。2009年9月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加强吉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请示》, 并向省政府领导汇报了当前全省职业健康工作情况, 得到了省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省政府有关领导批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非常重要, 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省安监局所提要求, 积极帮助解决相关工作条件问题。有关部门对解决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编制、专项经费等问题给予了积极回应。今年, 吉林省安监局把“预防重大以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事故, 中省属企业危害申报率达到100%、粉尘与使用高毒物品企业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50%”列入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并将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加强机构建设 提供组织保障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机构建设, 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两年来, 吉林省安监局一直把推进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机构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2009年把建立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机构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与各市 (州) 政府签订了责任状, 省局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各个市 (州) , 与政府有关领导沟通, 研究解决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市 (州) 、县 (市、区) 安监局紧紧抓住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时机, 积极工作, 在各部门内设机构总数压缩5%的情况下,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 全省各市 (州) 全部建立了工作机构, 其中成立专门机构的占67%, 加挂牌子的占33%。60个县 (市、区) 中有22个成立了专门机构, 占37%;另有33个在相关科 (室) 加挂了职业卫生监管科的牌子。吉林省安监局在加强监管工作机构建设的同时, 积极推进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 组建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具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发的职业危害检测资质和吉林省卫生厅认定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质, 可以面向全省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针对市 (州) 、县 (市、区) 普遍缺少职业健康专业技术支撑的实际, 吉林省安监局总结并推广了四平市经编办依托卫生部门的疾控中心建立职业危害检测检验中心的经验。到目前为止, 全省作业场所职业监管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为全省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 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强机制建设 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制度和机制, 是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客观需要。两年来, 吉林省安监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 初步建立了作业场所职业健康信息调度统计制度, 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全省工作情况, 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检验机构备案制度, 掌握全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检验机构情况, 推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检验工作;建立了黑名单制度, 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督;建立了部门间的季度例会制度、通报制度、联合督察制度, 加强合作, 共同推进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开展。这些制度和机制的建立, 为建立和完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长效机制, 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管, 遏制职业危害事故, 保障广大劳动者身心健康, 促进经济和社会稳步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良好氛围

2009年以来, 吉林省安监局把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 作为推动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和“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知识竞赛活动”为载体, 以宣传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3、27号令为契机, 大力宣传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知识。

认真组织《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知识竞赛”活动,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省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总工会共同组织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各地、各部门领导带队走上街头宣传咨询、组织了中小企业负责人职业健康知识讲座、在省局网站开辟专栏、挂街头条幅、电子屏介绍《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板展示、《吉林劳动保护》杂志设专栏、印发宣传小册子等活动。在全国职业健康知识竞赛的活动中, 广泛动员, 全省参赛职工人数超过23万人, 占全省接触职业危害人数的近1/3, 获得国家三部门颁发的“活动优秀奖”。在国家总结表彰的基础上, 省里又进行了总结表彰。通过组织《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和知识竞赛活动,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广大劳动者进一步了解了职业危害的界定, 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 极大地推动了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开展。

大力宣传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3、27号令, 为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全面开展奠定基础。《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是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重要法律武器, 组织好宣传和学习, 对于推动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意义重大。这两个规章颁布后, 吉林省安监局分别召开了全省宣传贯彻《暂行规定》和《申报管理办法》的视频会议, 举办了《暂行规定》和《申报管理办法》专题培训班, 将《暂行规定》和《申报管理办法》的合订本印刷了2万册, 分发到企业, 编辑了《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工作法律法规文件汇编》, 发到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企业。

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职业健康队伍的管理能力和监管能力。从2009年开始, 我局就将职业健康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体系, 在生产经营单位和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中加入了职业健康的内容。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吉林省开展企业职业健康监督员岗位建设试点安排, 扎实开展了试点工作, 举办了2期职业健康监督员培训班, 培训学员270余人, 为企业建立一支职业健康管理队伍奠定了一定基础。针对全省各级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建立时间短、人员新、业务不熟的实际情况, 吉林省安监局又在3月23日举办了全省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培训班, 各市 (州) 、县 (市、区) 分管这项工作的副局长和科 (处) 长共180余人参加了培训, 促进了监管队伍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开展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推进监管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的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 是安全监管部门负责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以来牵头组织的第一次联合执法行动, 标志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全面启动,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精心组织 搞好试点 典型引路

吉林省四部门高度重视这次专项行动, 按照国家的要求, 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了方案, 召开了全省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专项治理行动动员大会, 各部门领导作了动员讲话, 四部门代表作了表态发言。为了配合专项行动, 编发了专项行动简报、在省局网站设立了专栏。确定了以长春市、四平市、长春的朝阳区、四平的梨树县为试点单位。梨树县由副县长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 在去年9月25日召开了全县专项行动动员大会。根据本县实际, 确定矿山开采、石材加工、红砖制造、水泥制造、白灰制造和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作为整治的重中之重, 将专项行动部署到有关部门、直管单位和各乡镇, 下达整改指令书292份, 复查200家, 当场处罚90家, 立案执罚35起, 收缴罚金20.7万元。梨树县的做法给吉林省安监局的启示:领导重视是搞好专项行动的保障, 明确职责是必然要求, 全面排查是必经过程, 行政处罚是必要手段。

加强检查 联合督导 整体推进

为了推进专项行动的扎实开展, 掌握各地专项行动的进展情况, 吉林省安监局及时深入各地检查指导。去年11月份, 省四部门组成四个联合督导组, 由主管领导亲自带队, 对全省专项行动情况进行了督导。总体上来看, 各地均完成了专项行动动员部署阶段的工作任务, 制订了治理方案, 成立了领导小组, 明确了目标任务, 确定了重点行业领域, 提出了工作要求。但有些地区也存在着照抄照搬、专项行动重点不突出、部署不到位、盲区和死角未整治等问题。

吉林省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虽已全面启动,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各级政府和企业“重红伤, 轻白伤”的问题和现象普遍存在, 甚至一部分领导和同志认为“死的都顾不过来, 哪还顾得过来病的”, 造成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在较长时间里处于卫生部门不管, 安监部门没有管起来的状态。二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相当一部分企业负责人对职业危害防治缺乏认识, 重视不够, 缺乏有效治理措施, 对企业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职业危害接触人员宣传培训不够。从吉林省安监局到企业督察的情况看, 一些企业对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23、27号令都不知道。一些行业和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严重超标, 新、改、扩建项目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的企业很少, 对职业危害实行告知的企业很少, 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进行职业危害申报。使用不合格劳动防护用品的现象非常普遍, 一些劳动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不愿或不会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三是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在这次机构改革中, 吉林省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机构有了较大进展, 但仍难以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一些地区虽然指定了专人, 但“专人不专”的问题依然存在。监管人员不足, 特别是专业人员匮乏, 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 严重制约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开展。四是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一方面部门间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按现行职能分工, 卫生部门管评价, 安全监管部门管现场, 形成了“管过程的不管源头, 管源头的不管过程”。这种分工, 不论对于过程监管, 还是源头控制, 都带来很大难度;另一方面安监系统内部的机制也需要进一步理顺, 职业危害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的范畴, 职业健康监管和安全生产监管的关系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为此, 吉林省安监局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落实职业健康工作的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重视和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 真正做到“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二是大力加强宣传和培训, 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 不断提高企业和监管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管队伍建设, 将加强职业健康监管队伍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规划,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健康监管队伍的人员和装备建设, 使之尽快适应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需要。四是尽快修改《职业病防治法》, 科学调整和划分部门职能。为进一步明确职责, 理顺机制, 依法开展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3

一、OSHMS的运行模式及特点

OSHMS遵循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化模式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输入、过程、输出、反馈。戴明模型是一种适用于管理系统的系统化模式,OSHMS的运行模式就是按照戴明模型进行的。它包括策划、行动、检查和改进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通过这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动态循环并呈螺旋上升的系统化管理模式。

OSHMS要求组织首先进行OSH的初始状态评价,制定本组织的OSH方针,继而提出组织的OSH目标、指标,建立阶段性的管理方案。然后围绕目标指标确定并实施培训、运行、绩效与监测、审核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组织的OSH状况得以持续改进和降低OSH风险的目的。目前,OSHMS、ISO9000和ISO14000均采用系统理论的戴明模型运行模式。

该体系符合先进的管理思想,吸收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优秀内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同我国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相比,OSHMS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要求实施体系的组织对OSH工作进行全面管理。体系本身要求组织要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尽管一个组织内可能由于性质、岗位的不同而职业风险大小各异,但都要依据体系每个要素的具体要求来开展工作,克服了过去人们对安全工作存在的种种偏见。

2.强调实施体系的组织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OSH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体系要素4.3.2单独就遵守法律法规问题向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恰好克服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有法不依”的现象,也符合政府倡导的安全工作法制化的工作目标,是依法治企的重要组成部分。

3.倡导从管理的角度实现组织的本质安全化。建立并运行OSHMS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并有效实施OSH管理方案,通过严格实施管理方案,解决工作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侧重改进型OSH目标),力争从根源上消除事故隐患,实现系统的本质安全化。

二、OSHMS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起的作用

安全生产工作的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企业管理、安全投入、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素质的综合反映,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

OSHMS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具有如下作用:

OSHMS的推行有助于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较好地改进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认真实施体系和程序文件有利于改善企业的OHS条件,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安全风险损失。OSHMS的建立和实施,将会使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首先是体系本身要求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做出遵守OSH法律法规的承诺,这无疑提高了企业领导对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使各类法律法规基本上都能得到顺利实施,规范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严格遵守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不仅有利于事故隐患的整改,而且有利于劳动保护工作的改善和加强,从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其次是根据体系的要求,企业将开展各类、多层次的安全培训,通过培训可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端正员工的安全态度,提高员工安全技能,为确保员工安全行为的习惯化奠定基础。

第三是可以大大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率,通过OSHMS的开展实施,很多单位连续几年实现了“三无”目标,事故率连续下降,由此产生了可观的安全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氛围。积极推行OSHMS在企业的实施,开创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不仅能大大改善我国的安全生产的状况,丰富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而且能促进企业管理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为我国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三、企业在策划和建立OSHMS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自实施OSHMS以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活动发展迅速,从实践来看,实施OSHMS确实为规范我国企业和其它组织的相关管理活动、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各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组织在建立、运行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现状分析不准、目的不明确、培训内容设置与培训对象安排不合理、资源提供不充分、体系策划不到位、体系文件操作性不强、体系运行两张皮等等问题,影响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和效率。不少单位在OSHMS的建立、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少具体的问题和困惑。

本文认为企业在策划和建立OSHMS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OSHMS与企业现行管理体系相结合。一个单位无论其有何种活动、产品或服务,原来都存在着机构、管理制度、过程和资源。按照OSHMS规范所建立的体系,一定是该单位全面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运用规范要求来完善和加强OSHMS。或者说,策划和建立OSHMS的过程就是按规范的要求来调整机构、明确职责、制定方针和目标并加强控制,使OSHMS与该单位的全面管理体系融为一体的过程。应切忌OSHMS另搞一张皮。

2.策划和建立OSHMS应始终牢记OSHMS是一个动态的体系。OSHMS是依据规范所规定的OSH方针等五大环节17个要素的规定进行策划、建立和实施运行,并随着技术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完善、客观情况的变化以及人们安全健康意识的提高,按照PDCA模式上升。每一个循环过程,就需要制定新的OSHMS目标和新的实施方案,调整相关要素的功能,使原有的OSHMS不断完善,并达到一个新的运行状态。应切忌OSHMS的停滞不前。

3.充分体现单位自身的特点。OSHMS的策划、建立和运行,是以单位的OSHMS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为依据的。由于各单位的规模、性质、作业条件、职业危害条件因素、员工的素质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一定要根据单位的情况策划、建立适合单位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体系。应切忌机械照搬其他单位的体系。

4.一定要注意与实践相结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来修正和完善。策划、建立OSHMS的目的是试图通过OSHMS方针和单位OSH绩效的相互联系,在具有职责分工、资源保证的一组经策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下,实现体系自身的持续改进,以此促进OSH绩效的不断改进。因此,进行策划OSHMS并不是建立OSHMS的目的,只是一个手段,或者说是达到持续改进的一个系统工具和有效途径。应切忌只有漂亮的文件,而不付诸行动。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4

一、检查时间及方式:

按照《亳州市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关于开展全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今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与安全生产检查同时计划、同时部署、同时检查。检查采取日常检查、定期检查(2011年3月、7月、10月、11月的下旬)、重点检查和抽查、暗访等方式。

二、检查重点:

要将当前开展的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贯穿于全年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行动,重点以粉尘危害严重的石材加工、矿山开采等行业和高毒物品(苯)危害严重的制鞋、箱包、家具制造、化工等重点行业,以及这些行业中职业健康管理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重点行业。

三、检查的内容:

(一)企业方面

检查的具体内容包括:

1、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

2、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

3、主要负责人、职业危害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情况;

4、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情况;

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公布情况;

6、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检修、维护情况;

7、从业人员劳动防护情况;

8、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告知情况;

9、职业危害事故报告情况;

10、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二)政府方面

1、职业健康划转、交接,安全监管部门职业健康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情况;

2、职业健康工作开展情况。

四、有关要求:

1、各县区安监局要按照要求积极开展职业健康执法大检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摆上工作日程,真正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列入安全生产检查计划,切实把大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2、检查人员在检查前,应当了解被检查单位及作业场所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经济类型,所属行业,主要产品,生产原辅料,生产工艺,存在或者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及危害程度,职业危害申报情况,接触职业危害人员情况,职业健康管理水平等。

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篇5

(1)厂区车行道、人行道和救护线路应当平坦畅通,夜间应当有足够的照明。在道路和轨道交叉处,必须有明显和统一的交通标志、信号装置或者落杆。

(2)其他部分参照《厂区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2、生产场所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基础管理

(1)生产所需的坑、井、壕、池必须设置固定盖板或围栏。在危险处必须设警示牌。夜间必须设置警告红灯。

(2)、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厂房结构应当无倾斜、裂纹、风化、下塌现象。

(3)、升降口、大小孔洞、楼梯、平台、走桥必须加设栏杆(高度105cm)。进出口处,栏杆应当拆卸方便,使用后可以及时恢复。严禁从高处向下乱扔物品。

(4)、工业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基础都应加强维护,并保持原设计要求,严禁增加额外负荷(包括拴、挂、吊装工具、起重锚点和支撑)以及任意开扎、拆除。

(5)、凡因特殊情况需要开孔、拆除、修改原设计,必须做出具体方案,经生产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6)、对原有的厂房,工业建筑物应定期进行普查鉴定,对防潮、防汛、防冻、防震、防雷击、防腐蚀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7)、主要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基础均应设置标点,结合大修进行检查,做出记录,发现隐患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及时处理。

(8)、严格控制工艺条件,保证检修质量,杜绝跑、冒、滴、漏。地面不准有积水、积酸、积碱及其它侵蚀性物质,防止损坏楼板、地面、基础墙面等建筑物。凡有防腐隔离层的地面、基础、酸沟、墙壁等严禁乱开孔、敲击和与高温物或火焰接触,以免防腐隔离层受损坏。

(9)、设置排气筒(管)、排水管取样点等,应远离建筑物,以防止侵蚀下沉。

(10)、厂区内道路上,不准堆放或排放有侵蚀性的物料,不准随意破坏道路。如施工需要,需要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完毕由施工单位负责及时修复。

(11)、有破坏路面性的各种车辆及运输设备,必须有可靠的保护路面不受破坏的措施,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才可在厂区道路行走或拉运。

(12)、为确保厂区地下设施不受破坏,保证安全生产,因工程或生产需要动土时,必须按规定办理动《土作业许可证》方可施工。

(13)、工业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基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应有生产技术部门的人员参加。

(14)厂房内井、孔、沟的盖板必须与地面齐平。确因安装检修需要在楼板打孔时,必须经有关技术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施工。施工结束后,应当恢复原状。

(15)、电缆及管道不得设在经常有人通行的地板上。厂房内悬挂的溜槽、管道及电缆的高度不得低于2m。

(16)、厂房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5m,次要通道不得小于0.7m。凡跨越机器的部位,应当设置过桥或走台。行走路面应当防滑。

(17)、作业场所的光线应当充足,采光部位不得遮蔽。通道、走廊和作业场所的照明必须符合操作要求。

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1)、冰冻期间,室外管道应当包扎。自卸车应当添加防冻剂。冰冻作业场所应当铺垫防滑材料。高层建筑的冰溜应当清除或在人行过道处设置遮掩防护。

(2)、机械设备上的运动部分应配备隔离防护装置,以保护人身安全。隔离防护装置有的装在机械设备上,如防护罩、隔离档板等,防止相关人员接触机械运动部分;有的置于机械设备周围一定距离,如防护屏、防护栅栏等,防止相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各种设备的传动部分必须安设可靠的防护装置。网状防护装置的网孔不得大于50mm×50mm。各种传动输送带选型必须符合技术要求,安装松紧适度。

(3)、设备在运转中发生故障,必须停机处理。检修设备或进入机内清理杂物时,必须严格执行停电挂牌制度,并设专人监护。

(4)、清扫作业场所时,不得用水冲洗电气设备、电缆、照明、信号线路以及设备传动部件。不得用水淋浇轴瓦降温。

(5)、严禁任何人跨越运行的设备、输送带、钢丝绳和链条。行人横过铁路应当设安全道或安全桥。确因工作需要穿越铁路时,必须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严禁爬车、钻车或从两车之间通过。

(6)、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保护用品。长发应当盘入帽内。禁止穿裙子、穿短裤、戴围巾、穿高跟鞋、穿拖鞋和赤脚在现场作业。

(7)、在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或进行技术改造时,应按标准规定的“三同时”原则,配备必要的防护栏、防护网、防护罩、报警装置等设备安全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8)、生产技术部监督设备安全设施的配置、安装过程,确保设备安全设施符合相关验收准则的要求安装单位对设备安全设施安装、调试、正常运转后,应经生产技术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运行。

(9)、各有关单位应在危险作业、设备维修等特殊情况下,临时配置安全防护设施。

(10)、设备安全设施所在部门应确保设备安全设施随主体生产设备同时开、关,确保设备安全设施发挥安全防护作用。

(11)、各类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应配备联锁防护安全装置,防止操作者的误操作引发事故、事件;

(12)、在设备发生故障,如振动、噪声、温度、压力、负载、速度、位置发生超出规定极限而可能引发事故、事件时,应设置超限保险安全装置;

(13)、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设备设施上应设置压力表、安全阀、防爆膜、卸压膜等超压安全装置,当设备设施内部的流体介质超过规定压力限值时,应能够泄压,防止发生泄露、爆炸等事故、事件;

(14)、在各类电气设备设施中,为了保证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安全应采用断电保护装置、电容器放电装置、接地保护、电气箱/柜/盒等防触电安全装置。

(15)、在各类设备设施中应配置必要的检测控制与警示装置,以便在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人处于危险区域内时,向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发出危险警报信号;

4、外委施工管理

(1)、施工单位进厂要向厂安健环部提供其单位安全资质证书、安全管理人员资质证书、特种作业人员资质证书复印件,与厂部签定劳务安全健康环保协议,明确双方安全健康环保责任,履行相应安全健康环保义务。

(2)、施工单位人员进厂由厂安健环部、作业车间、班组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每一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安全教育。

(3)、建立外委队伍管理档案,尽可能保证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和队伍的专业化。

(4)、对工程项目执行“一工程、一措施、一评估、一验收”制度,确保项目的安全和质量。

(5)、外来施工人员特种作业时必须要做到持证上岗。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6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8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局长:骆琳

二○○九年九月八日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存在或者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煤矿企业除外),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煤矿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的管理,另行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第四条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属地分级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向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职业危害申报,按照职责分工向其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下列有关资料:

(一)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

(四)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六)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六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采取电子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生产经营单位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按照本办法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连同有关资料一并上报所在地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七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第八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生产经营单位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二)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三)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条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职业危害管理档案。职业危害管理档案应当包括辖区内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职业危害因素种类、行业及地区分布、接触人数、防护设施的配备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内容。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对职业危害申报材料审查以及监督检查中,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应当为其保密。违反有关保密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如实地申报职业危害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未按照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申报变更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五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回执》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7

我国职业危害形势严峻[1,2,3],严重的职业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是企业开展职业危害防治的基础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能否对作业环境的卫生质量、防护措施的效果作出正确评价。应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网络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5],对规范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秩序、健全工作档案、完善工作统计均有实际意义[6]。

1 信息化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企业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认识逐步提高,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企业越来越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机构的工作量增多,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而基层职业病防治机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足,检测检验数据统计处理、数据分析繁琐,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处理系统,职业卫生信息体系模型尚属空白[7],调查报告书写不规范,检测结果统计表格及信息录入操作麻烦且不规范,一些人为的差错和疏漏也难以弥补,传统的手工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检测数据比以往更需要进行严格审查,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数据甚至会引起法律纠纷。企业不能及时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不能准确反映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实际情况,特别是缺乏中小企业职业危害基础数据,导致进行制定职业危害监管策略缺乏科学依据[8]。《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9],为及时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了解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状况,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质量,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传统工作模式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模式转变,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2 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

检测工作流程化顺序进行的操作理念,采用Microsoft的COM+技术开发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信息的录入、信息传递、结果录入、方法标准的建立、信息化模板的建立、报告生成、系统维护等流程,自动保存电子记录,批次编号,质量指标、操作人员、时间、授权人以及电子签名这些信息都保存在关系数据库中,自动生成报告,采用的SQLServer2008数据库系统,易于电子数据的录入、保存、统计等处理。

总体结构采用W/S的模式进行设计,将整个检测过程各个环节通过内部网络构建局域网,职业卫生监测科、质量管理科、化验室、分管领导、财务科、主要领导实现无缝连接,各个业务科室录入的信息数据相对独立,不能相互增加、删除和修改,且系统设有数据合法性和完整性自动检测功能。不同操作者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分管领导有最终审核权限,按权限顺序进行,更改信息必须由各用户按流程逆向顺序操作,保证了信息准确安全。信息化系统设置便捷的查询和存储功能,便于查询和存储相关信息。

3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

3.1 稳定的数据传递功能

实现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业务管理、登记、查询、收费、数据上报、报告等工作环节的自动化、无纸化和标准化数据的稳定传输,提高工作效能。

3.2 信息化模板功能

建立各种信息化模板,如根据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事先按卫生学调查报告格式规范要求,制作职业卫生学调查Word文档模板,包括检测与评价范围、工作场所情况(工作场所气象情况、工作场所设置和防护设施情况、工作情况、接触有害因素及个体防护情况)、样品采集和现场检测情况、检测结果与评价、建议、现场检测布点平面图等,并可根据需要增减项目。使用者只要在信息录入模块根据被检测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导入类似的模板,进行修改,就可以生成职业卫生学调查报告,借鉴了前人经验,该模板尤其适用于经验法、类比法识别有害因素。简化了职业卫生学调查程序,降低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难度,方便了检测方案和报告编辑,统一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生成格式。

3.3 数据支持维护功能

系统管理员可自行定义修改,系统不需要重新编写执行程序即可升级。根据业务工作需要,系统可设置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人员、检测方法库、检测项目库、检测标准库、检测仪器库、检测企业库、职业卫生学调查报告模板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格式等多项内容,简化了工作模式,并能及时升级更新。

3.4 系统管理功能

检测结果可由检验科、职业卫生检测科直接输入,质管科、财务科审核通过,每位使用者都有着唯一的信息要求,根据使用者的职务和正进行的实时工作的不同去获取各不相同的数据。对每位使用者都有着严格的访问权限限制,可以通过用户设定的要求自动管理样品流程,各用户使用电子签名,各环节独立完成,互相制约,有利于规范化管理。

3.5 数据查询统计功能

支持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查询和统计,通过网络进行检测信息、结果即时查询,实现数据共享。随时查询使用者关于样品状态、待处理的工作、不合要求的结果、提示等信息,对检测客户信息进行有效保留、管理,通过企业名称、时间和密码查询结果。对检测项目、样品数量、不合格项目等内容按时间进行查询统计数据分析,自动上报相关数据和报表。

4 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安全管理

系统采取以下措施保障系统数据安全,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4.1 硬件上的数据安全

服务器是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是整个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化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对硬件配置,尤其是数据服务器的配置采取一定控制防范措施,如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在内网与外网之间加设物理防火墙等安全措施,严格做好开机查毒,采用安全的硬盘存储系统、硬盘数据及时备份等,最大程度减少因计算机软件或硬件故障导致的数据破坏或灭失。

4.2 系统内的数据安全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各个环节对数据的访问、标准建立、数据输入和修改有一定的权限规定,通过权限控制模块,实施身份的验证,多级权限的管理机制,控制用户使用功能及访问数据的范围,完善安全操作指导,减少人为错误导致的各种意外情况,而且可以防止数据的泄密。采用硬件隔离的方法与外网断开联系,同时,经常进行数据的备份工作,特别是系统外数据备份,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

4.3 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由网络管理员及时对系统进行维护升级,确保系统正常运转。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根据授权各科室对检测标准、检验方法、检测仪器、职业卫生学调查报告模板等各类档案库及时进行查新补充、更正,方便使用,保证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规范化、标准化。

5 结论

信息技术是当代社会管理的一种需求和发展趋势,已成为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10]。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料作为基本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实现数据共享,降低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难度,方便了检测方案制作和报告编辑,统一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生成格式,杜绝了漏费,有利于规范化管理。经过近1年的应用,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能符合用户的需要,能够完成各类信息的输入和统计,自动生成报告,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系统具有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内部监督管理完善等特点, 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尤其适合现阶段基层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地科学依据,更有效地改善职业有害作业环境,预防职业病,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摘要:通过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建立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库,实现了用人单位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的申报、传递、编制、审核、报告打印、统计等功能。信息化模板的建立,降低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难度,方便了检测方案和报告编辑,统一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生成格式,并自动生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提高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的质量。本系统具有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内部监督管理完善等特点,实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尤其适合现阶段基层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信息化管理,数据安全

参考文献

[1]邱曼.我国职业危害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3):102-105 QIU Man.Analysis on occupational hazards status and probe into the counterm easur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3):102-105

[2]王善文,刘功智,任智刚,等.企业职业危害综合评价和风险分级系统及其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2):103-106 WANG Shan-wen,LIU Gong-zhi REN Zhi-gang,et al.Application of enterprise occupational hazard 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2):103-106

[3]王欣.职业危害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4):105-107 WANG Xin.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measures in occupational danger[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4):105-107

[4]李戬,陈建武,孙庆云,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企业版)设计与开发[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3):104-108 LI Jian,CHEN Jian-wu,SUN Qing-yun,et al.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system of oc-cupational hazard[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3):104-108

[5]柳美兰.职业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特点[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7,22(4):333 LIU Mei-lan.Traits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occupa-tional health[J].Joum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Damage,2007,22(4):333

[6]高华北,张华玲,黄羲,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8,24(3):274-275 GAO Hua-bei,ZHANG Hua-ling,HUANG Xi,et al.Ap-plic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hazard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J].Occupation and Health,2008,24(3):274-275

[7]杜燮祎,张敏.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4):128-134 DU Xie-yi,ZHANG Min.State of the trend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NIOHP websit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4):128-134

[8]廖海江.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测信息系统设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3):137-139 LIAO Hai-jiang.Study design of information system for surveillance for Chinese occupational hazard in work[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3):137-139

[9]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第43号文.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Z].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职业安全健康 人力资源 管理 创新

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一直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需解决和完善的关键问题。根据2010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职业病报告显示,在2009至2011年之间,我国新发职业病高达27240例。相比之前其增幅达到了50.3%。而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专家估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职业病患者的人数还将不断增加,由此,对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调整,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一、加强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主要是指能够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以及体力劳动能力的人数总和,它是生产力的诸因素当中最积极、最活跃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同时也被称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资源。随着知识经济的时代的不断发展,人已然成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动力,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源也已经成为了当前国际竞争的核心。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并加强其开发力度,成为了各国未来发展策略中的重要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以经济学和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各种方式的招聘、甄选及培训等方式对组织内外的各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地运用,以满足和顺应组织在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从而保证并促进实现组织目标已经人员发展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是合理的预测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并根据其需求制定相应的计划,通过招聘的方式选择人员并有效地对其进行组织、考核、开发等工作,这个过程就称之为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我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多都还沿用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其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种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导致了人力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并导致很多人力资源流失。要改变这种情况,唯有对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以盘活现有的人力资源,并大力促进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由此构建符合我国实际国情并适应国际现代化发展的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二、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尚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列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目前,我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理念方面还较为落后,传统的管理理念早已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并逐渐暴露出一些列问题。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大部分都是直接由政府指派,其中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大都是经过多年的工作年限而得以提拔上来的,其自身专业知识及素养都不高,对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及技能都较为缺乏。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也导致其管理模式的落后,大多都还在沿用以往的管理模式,即按照上级主管机关单位布置的任务进行工作,而并未将管理工作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这种没有针对性的且盲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严重的阻碍了我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二)激励因素不足:一个企业或是单位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使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单位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在工作中尽心尽力。构建激励机制则是帮助完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而目前我大部分企业单位在这方面做的努力还不足,其中存在平均主义倾向,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机制或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但管理方面的缺陷使其无法最大程度的实现,这种情况使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有的员工甚至以应付的态度来面对工作。因此,企业单位必须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除了经济上的奖励,企业还应从精神层面对员工进行鼓励,员工是企业单位中的主要人力资源,因此,只有使员工的人生价值观与企业统一,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发展。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多鼓励员工,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并认可其工作绩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更大程度的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三)培训开发力度较弱: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安全健康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变得日益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使培训工作成为了当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我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培训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例如,缺乏科学的发展计划以及管理体制,没有长远的持续的未来规划目标,只重视当前利益而缺乏对长远利益的考虑等,这些问题都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和开发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并与社会的发展脱节。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周期长和见效慢的特点,因此,某些单位早期的教育培训补助,导致其人力资源的发展没有可持续性,因此,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使人力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工作顺利进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道德素质等各方面对人才进行教育和培养。

三、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创新是当代社会各行各业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内容。唯有创新,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唯有创新,才能使企业持续性的良好的发展。而创新的根本在于人,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的创新形势,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进行创新型改革。应不断的探索新形势下的最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以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需要从观念创新上入手。管理理念是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中的核心引导。我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应树立起盟约关系的管理理念和人文心理管理的理念。前者主要是在原则上为企业和员工之间制定相应的合约,使之成为一种合作关系,而并非上下级关系,加强双方对彼此的信任度,统一其人生价值观。后者主要是从心理和精神方面,管理部门应改变传统的硬性管理模式,更多的从心理上和精神上使企业单位与员工进行无障碍沟通和交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将人性与文化融入其中,以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范围。

(二)提高管理专业水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应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其专业技能,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的高低都是影响其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培养非常重要。

(三)提升战略高度:现代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战略主要侧重于全局性及前瞻性。这要求管理部门重视提供更多的高智商高策略型人才,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唐仕川,张斌.浅析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7(10):191-194.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9

1、锻造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锻造作业主要职业危害是高温、热辐射。旧式锻炉是敞开式的,温度可达800~900℃,危害较大。现在广泛使用的加热炉,周围是密闭的,条件较好,但打开炉门投入或取出锻件时热辐射强度亦大。锻炉也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但在通风良好的车间内,浓度一般不高。使用各种锻锤时,都可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锻造作业易发生设备事故和烫伤,以锤打时铁渣飞溅引起的外伤多见。

2、热处理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热处理的职业危害是高温,各种加热炉和盐浴槽都是热源。用高频加热时,有高频电磁场产生。使用氰浴槽时可逸出氰化物蒸气。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气体渗碳时,可逸出苯、甲苯、甲醇等有机溶剂蒸气。

3、焊接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电弧焊接时,焊条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凝集,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尘肺,吸入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还可引起金属烟尘热。氧化锰是电焊烟尘中的重要毒物,长期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慢性锰中毒。焊接时弧区周围还会形成多种有害气体,可产生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是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最高。焊接电弧是一种很强的光源,能产生中、短波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需借助高频振荡器激发引弧,在引弧的瞬间(2~3秒)

有高频电磁场存在。等离子喷焊可产生90~123分贝的强噪声。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使用钛钨棒电极,能放出α、β、γ三种射线。

4、蓄电池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主要职业危害是铅烟、铅尘。熔铅、浇铅球和栅板有大量铅烟逸散,球磨制粉(特别在出料、装卸和混料时)可有大量铅尘飞扬,涂板、修板和焊接也可产生大量铅尘、铅烟。极板化成是将干燥后的铅板放入比重1.05~1.15的硫酸化成槽中充电,有硫酸雾产生。熔铅、浇铸、极板干燥有高温和热辐射。

5、油漆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油漆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各种溶剂蒸气,其中以苯的毒性最大。含铅油漆生产,在称料、拌料、加料过程有含铅粉尘习气,硬树脂、植物油熬制中,有刺激性烟雾和有害气体(如酚、醛)产生。生漆、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及溶剂、油脂都可引起皮炎。

6、磷肥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常见磷肥有磷矿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通常以磷矿石为原料制成。在磷矿石粉碎、球磨、过筛中有大量含磷粉尘产生,可刺激皮肤产生皮炎、湿疹、皲裂。磷矿石中约含7%氟化物,在混合、化成、高炉熔融、出料等过程中皆可产生大量氟化氢、四氟化硅和二氧化硫,可引起上呼吸道刺激和慢性氟中毒。加温搅拌、高炉熔融均存在高温。

7、聚氯乙烯塑料加工中有哪些职业危害?

聚氯乙烯塑料加工成型原料为聚氯乙烯粒子,要加各种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等。增塑剂中毒性较大的有磷酸三邻甲苯酯及苯二甲酸酯类。硬脂酸盐类(如硬脂酸钡、锌、钙、镉)和无机铅盐(如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磷酸铅)是常用的稳定剂,在配料、捏和过程中有上述有毒粉尘飞扬。吹塑和注塑成形时,都可加热到一定温度,有热解的烟气产生,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也有致敏作用,有些人接触后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聚氯乙烯粒子中有时可残留少量氯乙烯单体,加工时逸出。

8、服装加工有哪些职业危害?

服装加工主要有裁剪、缝纫和慰烫三个工序,成批生产多采用流水作业。缝纫机转动产生噪声,机器愈密、噪声愈强。缝纫工长期保持坐位前倾姿势操作,可发生腰腿痛。熨烫工长时间手拿熨斗,可发生右肢酸痛,工龄长者甚至发生腕部腱鞘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如照明不足,可影响视力。

9、印刷工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印刷方法可分为凸印、平印和凹印。其基本生产过程包括熔铅、铸字、排版、打纸型、浇版、修版、镀铜或镀铬、装机印刷、装订等。熔铅、浇版、铸字都有铅烟产生。

印刷油墨多用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作稀释剂,或用来洗刷版面、胶辊,其蒸气可污染车间空气。轮印机有噪声产生。

平印和凹印在晒版、腐蚀过程中,使用苯酚、甲醛、间甲酚、冰醋酸、氧氯化磷、氨水、苯甲醛、醋酸乙酷、氯化亚矾等多种化学物,有一

定刺激腐蚀作用。

10、棉纺织工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用棉花纺纱、织布的基本生产过程包括开棉、混棉、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整经、上浆、穿综筘、织布。开棉、混棉、清棉、梳棉有棉尘产生,吸入棉尘可引起棉尘病。多个工序有噪声产生,织布车间噪声最大,纺织车间在夏季如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强烈的太阳辐射作用于屋顶和墙壁,也能形成高温、高湿环境。纺织厂中视力紧张的工作很多,如果采光照明不符合要求,可引起视力疲劳和近视。此外,纺织工人来回走动和站立作业多,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易生扁平足、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

毛纺织工业生产过程基本同棉纺织工业,但原毛中可能含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必须注意消毒。

11、电子行业存在哪些职业危害?

电子行业主要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的生产与装配,接触的毒物种类比较多,常见的有四氯化碳、苯类、三氯乙烯、酸类、环己酮、丙酮、铅等,此外还存在噪声、粉尘、高频、电离辐射等有害因素。

12、砖瓦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砖瓦的原料主要是粘土,粘土中二氧化硅含量达55.5~71.6%。其次含有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和少量氧化钙、氧化镁。砖瓦生产基本过程包括破碎、过筛、搅拌、成型(制坯)、干燥、焙烧(小型砖瓦厂多用圆窑)、出窑。在破碎、过筛、搅拌直到焙烧出窑的过程

中都有较高浓度的含二氧化硅的粉尘产生。焙烧、干燥工序有一氧化碳产生,并有高温和热辐射存在。用机械作砖瓦坯成型和切砖,可产生较强噪声。

13、铸造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幼儿园作业场所安全教育 篇10

1、玩具不要有尖锐的边角、木制和金属玩具应注意检修。

2、不用口吹的玩具,自制的布玩具里面的填充物要选用无毒,质软的东西。

3、儿童在户外活动时,不得拿过硬的或易破碎的玩具,以免跌倒进扎伤身体。

4、有的塑料口袋和幼儿的头大小相近,不要让幼儿玩,若无意套在头上,有窒息的危险。

5、不拿易燃、易爆品给幼儿当玩具。

6、大型玩具的安放位置要四周都能通行,离墙和楼房3米远,以利于幼儿上下和保育员照顾幼儿,大型玩具要安放在平坦的土质地面上,草坪或人工地垫上,以防幼儿不慎下跌伤过重。

7、大型器械表面要光滑。无刺儿,无棱角,要坚固耐用。大型玩具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按时更换,以免伤害幼儿。

二、用药的安全

1、职工用药要妥善保管,不能放在幼儿活动区域内,更不能放在幼儿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

资料

2、教育家长一定要把药亲自交到教师手中,并交待用量,服法,以防幼儿自己拿药,给其它幼儿误服。

3、教师和保健员要认真核对药物和名称是否一致,然后对药物进行详细登记,以免误服或重复用药。

4、剧毒药品要专人管理,用药时需在园内无幼儿时进行。

三、防止幼儿烫伤事故

1、打来的开水不能直接送至幼儿活动区,要降温后才能送到幼儿面前。

2、幼儿园园舍的暖气、管道要有罩,防止温度过高烫伤幼儿,要保证散热。防止幼儿直接用手接触暖气片。

3、每餐饭菜要降温后,再让幼儿入座,以防幼儿烫伤。

4、不得将幼儿带入厨房,以防开水、火炉、蒸饭车烫伤。

四、防止幼儿触电事故

1、雷雨天气,教师切不可带幼儿到室外观赏,防止雷电、大雨伤害幼儿。

2、电灯开关,电源插座应放置到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3、对于防止触电,要对幼儿进行经常性的教育。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11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近年来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和新一届政府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一些地区和行业特大事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及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呈稳定好转的态势。但由于长年来社会及多数企业对生产安全投入不足,加上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管理缺位,因此目前全国及我省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200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129起,死亡2566人。其中我省共发生各类事故42041起,死亡4518人;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3起,死亡36人。2004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426283起,死亡63735人,同比分别下降12.8%和0.2%;但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77起,死亡1217人,同比略有上升。这些数字说明,全国及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外,我国职业危害状况也十分严峻。近年来,虽然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高速增长,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重大恶性工伤事故屡屡发生,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以上,每年约70万人患各种职业病。尘肺病患者每年大约增加1.2万例,2003年底累计达589700例。近年来,国外一些严重危害从业者身体健康和污染环境的产业向我国转移,出现了一些过去罕见的化学和放射性伤害病例。各类职业中毒越来越严重,中毒患者死亡率由以往的15%攀升到20%以上。职业安全卫生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状况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在每年的国际劳工组织大会上常有批评中国职业健康安全状况的发言。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问题也是世界人权大会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攻击中国“忽视人权”的借口之一。

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及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告诉我们,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快我省的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一)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继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和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2001年12月11日,我国已正式加入WTO。加入WTO后遇到的最基本问题是“公平竞争”,而这个“公平”包括了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就是与韩国、新加坡、泰国这些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这种落后状况已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2001年6月在全球玩具安全生产国际会议上,一位美国代表就曾明确表示:中国加入WTO后,必须改善其日益恶化的工业安全问题,否则将要影响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潜力。最近几年,发达国家一直在努力使包括劳工标准在内的社会条款纳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之中,在“关注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的旗号下,反复提出“劳工标准”问题,即把本国安全生产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由此可见,我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已面临职业健康安全国际标准的愈来愈严峻的挑战。因此,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打破阻碍国际市场开拓的“绿色贸易壁垒”,保持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地发展。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现代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要求企业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从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对企业而言,它不是行为标准,而是行为的管理要求,不强求企业安全健康状况一定要达到很高的水平,而是支持企业形成一个机制,即通过要素的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承诺达到更高目标。它反映出了一些重要安全管理思想,比如:企业应主动找出自身存在的重大风险并予以有效控制,并将重点放在持续改进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防护措施上;企业应鼓励职工的参与,要求企业做出安排,保证职工及其代表有时间和资源来积极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和改进措施等活动;企业应确保用人单位制定的各项要求同样适用于承包方和临时作业人员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企业“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先进的管理思想。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方法

全国人大九届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羁绊,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继续理顺政府部门职能分工,防止有些事情互相推诿和无人负责。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进一步改革和减少行政审批,必须审批的也要规范操作,简化程序,公开透明,明确责任。”这也是在经济体制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鼓励企业自愿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形成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减少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增加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从而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

(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促进了各类型企业现代管理机制的建设

现代化的企业除了它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外,最重要的还要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注力和责任感、优秀的环境保护业绩和保证职工健康与安全的良好记录,这三个方面是优秀的现代化企业与普通企业的主要差距。当前社会生活中,职业健康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话题,美国菲利浦斯公司在它们的健康、安全、环境计划中就曾明确提出:在本公司,对任何人来说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职工的健康安全是公司的中心价值,对我们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说明,现代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已不再仅仅是资本、技术、产品品质的竞争,而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企业第一资源的“人”的竞争。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各类“人”的积极性,使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质量,也有助于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增强各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还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的外部形象,实现企业的社会营销价值。所有这些也是目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在国内应运而生、快速发展的重要的环境条件。

(五)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在国际多哈会议中,与会各国代表一致认为,国际劳工组织是讨论和确定贸易协议中劳动核心标准地位的权威性机构,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可为各类组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提供坚实、灵活和合理的基础。目前,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工作机制和相关文件是参照国际劳工组织导则制定而成,因而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上与国际同类工作体系一体化。因此,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为今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相衔接提供了广泛的平台。

三、我省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条件

虽然我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离标准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在我省的重点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内外部的工作条件。

实际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基本内容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来说并不陌生。一些大、中型企业多年来积累的极其宝贵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原理是一致的,并且方法相近,一些先进管理企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实行目标责任制,岗位负责制,以及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规范化管理过程,通过安全评价,确定企业安全卫生水平,发现事故隐患和潜在职业危害,提出改善措施,以安全标准化作业和安全标准化班组活动等各种形式实行职工群众参与和监督,都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原则,并与发达国家的管理内容相类似。

经济体制改革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空间。从企业内外环境上讲,首先,近年来我国已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1)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政府主管部门及多数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也已积累了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为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其次,我省相当一部分企业已从近几年推行的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尝到了甜头,希望引进和采用国际上先进高效的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方法,以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上一篇:古代诗歌散文教案一下一篇: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