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安全

2024-09-25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精选8篇)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 篇1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常识

一、人员密集场所范围

1、大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展览、展销等人员比较集中的商业活动场所;

2、车站、码头、候机厅、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

3、歌舞厅、影剧院、体育馆、录像厅、网吧、餐饮场所、游艺场所等休闲娱乐场所;

4、节假日、喜庆日的群众性集会;

5、其它大规模群众性活动、游行等。

二、常见事故及原因

1、火灾。

(1)违规使用电器设备;

(2)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3)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4)随意吸烟,乱扔烟蒂;

(5)乱烧杂物或违章动用明火;

(6)缺乏防火设施或设施老化失修。

2、踩踏、挤伤

(1)区域狭小,人流过多;

(2)相互拥挤,无序排队;

(3)拥挤中发生人员跌倒;

(4)秩序混乱,缺乏疏导控制。

三、进入人员密集场所的自我保护

1、首先确认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和消防器材的准确位置,识别安全标志,尤其是初次进入陌生的公共场合;

2、自己的车辆不要占用消防通道;

3、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

4、不要好奇,凑热闹,以免造成人群大量集中;

5、一旦遭遇拥挤人群,马上避到一旁,尽量沿墙根行走;

6、若已经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7、在拥挤的人流中,切记不可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8、卷入混乱中时,最好将领扣、领带解开,不要将手插入口袋;

9、如被困在电梯中应用电话求救或高声呼喊,切勿自行扒开电梯门;

10、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

11、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快乐的时刻,安全隐患最大。质朴的安全提醒在寻常的日子里,殊为常见,但在尤其容易发生安全风险的小长假,重提安全,仍显得尤为必要。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 篇2

关键词: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标识有效性,安全评价,模糊层次分析法

0引言

在人员密集场所中,安全标识是传递安全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即通过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形状( 边框) 或文字[1]对场所内的人员进行提示或警告,本质上可视其为风险管控的策略[2],它的失效直接导致人群拥挤、滞留和直面冲撞,进而引发更加严重的事故。

国外的相关研究始发于体育节事和旅游活动: Taylor在希尔斯堡惨案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现场管控人群的措施[3]; Mawby认为在景区内设置风险点的安全须知可以减少游客对安全问题的担忧[4]; 日本爱知世博会特设安全标识系统的使用, 成功避免了人群过密和理解障碍,为其他国家举办大型活动的标识设计提供了参考[5]。

国内对相关领域的关注始于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以及同年《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的出台,之后便展开了充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 如张娜将安全标志列为影响公众聚集型建筑物安全状况的重要因素[6]; 白锐指出在室外大型社会性活动中应充分利用指示标志向参与群众传达安全信息[7]; 刘晨在设计的实验中找到了提高大型超市疏散标识可视域的布设策略[8]; 陈宇得出优化安全标识的内容、 样式和位置能够提高公交枢纽站的安全性[9]等。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安全标识的有效性可以从特定场合下人员的主观感知和行动表达所体现,从安全标识的显著性、理解性和受众行为反应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在收集的实地考察的数据基础上完成了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标志有效性的评价工作。

1指标体系的构建

1. 1指标的筛选

根据现有文献中安全标识有效性影响因素的总结,建立了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标识有效性评估体系的初始指标,向标识设计师发放了模糊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计算其几何平均数,通过共识重要程度Gi筛选指标,其值低于6的删除,提取了较为关键的现场可评价因素,最终结果见表1。

1. 2指标定义及指标编码

1) 显著度A1

即吸引受众注意的能力,其二级指标有: 1位置设置B11,安全标识应设置在可能发生事故的明显地方。2标识规格B12,标识的颜色、大小、材质等。3可视范围B13,指以安全标识为圆心,以可视距离为半径划定的范围。

2) 理解度A2

即让受众快速知晓安全标识含义并遵守的能力,其二级指标有: 1图案标识B21,考察标识是否有图文搭配。2文字辅助B22,对安全信息加以解释说明的功能。3内容布局B23,合理的内容布局,整体协调一致。

3) 受众感知度A3

通过受众的观察和举动,反映安全标识对安全信息表达的实际成果转化能力,其二级指标有: 1关注度B31,指“查看安全标识的人数”与“通过安全标识的总人数”之比。2危险行为概率B32,指“做出不安全行为的人数”与“查看安全标识的人数”之比。3安全行为概率B33,指“做出安全行为的人数”与“查看安全标识的人数”之比。

2指标权重的确定

笔者采用用层次分析法对建立好的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标 识体系进 行权重确 定。层次分析 法 ( AHP) 适合解决多层次、多因素、复杂的决策问题, 其突出特点是能够充分结合人们的主观看法。其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1 k个专家打分,分别构建一级、二级指标的重要性比较矩阵A( k)和B( k)。

2矩阵归一化,根据Aw = λw及Bw = λw得出A的特征向量和B的特征矩阵。

3一致性检验,其中为多个r阶随机正互反矩阵最大特征值的平均值,经检验可知,各比较矩阵的CR皆小于0. 1,处于一致性可接受的范围内。

4得出权重,

通过汇总矩阵计算的结果,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标识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权重值,如表2所示。

3实例评估和分析

3. 1评估对象的选取

在北京庙会期间,笔者选取了龙潭公园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原因有两点:

1) 龙潭公园已成功举办三十二届北京春节庙会,在国际和国内享有盛誉,最大客流量曾达到17. 95万人,其安保工作缜密、安全标识齐全,对密集人群的控制很有经验。

2) 春节庙会的举办前夕刚发生过上海外滩跨年拥挤踩踏事件,北京龙潭庙会和上海外滩跨年在属性上具有很多相似点: 同为我国的一线知名城市、 同为知名人文景观、同为群体性庆祝活动、同为室外的涉水场地等。

笔者除了龙潭庙会以外,还选了未举行大型活动即常态下的龙潭公园、与龙潭庙会同期的地坛庙会以及圆明园庙会作为评估对象,将不同时态或不同强度的安全标识体系视为不同的安全标识有效性待评估方案,使评估结果更具对比性。图1 ~ 图6列举了本次实地考察具有代表性的现场标识。

3. 2综合评分的方法

前文中得到指标权重后,进入龙潭庙会、常态龙潭公园、地坛庙会和圆明园庙会这4个评估方案的综合评分环节,采用的是模糊综合评价法,较之层次分析法能更好地解决安全标识有效性这种模糊的、 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应对人员密集场所此类非确定性、暂无确切标准的安全评价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1将安全标识有效性因素集记为U ,根据第k个方案在相应指标下的得分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 其中k = 1,2,3,4 ,为保持得分的正相关性,其中二级指标的“危险行为概率”是实际值的倒数。

2由于指标权重 σ 向量是U的模糊子集,因此综合评判模型为C( k)= σ°R ,得到第k个安全标识方案的有效性综合评估结果。

3对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便能够比较方案的优劣。

3. 3综合评分结果及分析

将综合评价的结果归一化,按满分10分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4个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标识有效性由高到低排序是: 龙潭庙会、地坛庙会、常态龙潭公园、圆明园庙会。其中:

1“龙潭庙会 ( 7. 8544 ) ” > “地坛庙会 ( 7. 0827) ”: 说明同为庙会期间、同样采取了安全标识引导措施,但安全标识的数量和种类布设强度大的更有效。

2“龙潭庙会 ( 7. 8544) ”> “常态龙潭 公园 ( 6. 1739) ”: 说明同样的活动场地下,对其安全标识体系进行优化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龙潭庙会 ( 7. 8544 ) ”> “圆明园庙 会 ( 5. 6832) ”: 说明同为庙会期间,安全标识引导措施的采取能更有效的对人群进行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 龙潭庙会的路线导引标识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反向游览的人群数量,而地坛庙会和圆明园庙会由于没有此项措施,正反向的人群数量呈自然状态,如表4所示。

4结论及展望

1) 对比考察的安全标识有效性结果可知,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安全标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人群的管理和控制效果明显,有利于避免人流对冲、人员在人群中重复往返等现象的发生,是预防拥挤踩踏、建筑物坍塌的有效手段。并且随着安全标识的显著性、理解性和受众感知的增强,安全标识所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因此今后应更加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标识的有效性研究以及其使用宣传活动。

2) 选取的安全评价方法能够适用于室外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标识有效性评估工作,责任单位能够及时掌握安全标识的状态和作用。根据评价结果及考察现场结论,北京庙会举办场地的安全标识数量和作用力度是根据预估的入园游客人数决定的, 龙潭公园是每年庙会举办的核心单位,因此在庙会期间尤其重视了安全标识的布设,2015年新增的瞭望塔、寻人标识( 图2) 等在显著性和游客感知性上作用较为突出。

3) 所有的参评场地安全标识的有效性最终得分均未超过8分,说明均与理想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总结原因在于: 庙会临时设置的安全标识材料纤薄, 在雨雪天气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安全标识的样式较多,部分标识与国际标准不统一,增加了游客的理解难度; 安全标识的种类较少,对于游乐性质的场所来说提示类的动态标识有所欠缺。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 篇3

一、调研目的

2010年底以来,以“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为内容的“五大”活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去年7月25日《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又由中宣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实施,其中专门设立章节阐述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人员密集场所应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提示;结合本场所情况,向顾客提示场所火灾危险性、疏散出口和路线、灭火和逃生设备器材位置及使用方法。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落实从业人员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制度;组织全体从业人员参加灭火、疏散、逃生演练,到消防教育场馆参观体验,确保人人具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文化娱乐场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以及大型活动现场应通过电子显示屏、广播或主持人提示等形式向顾客告知安全出口位置和消防安全注意事项。公共交通工具的候车(机、船)场所、站台等应在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提示,宣传消防安全常识;电子显示屏、车(机、船)载视频和广播系统应经常播放消防安全知识。”这再次印证了“消防安全,宣传系于一半”的箴言。作为消防宣统阵地的《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能为“大宣传”发挥了多少作用?效果又如何?我们目前只有一些笼统的数字,具体的效果仍不清楚。为了摸清情况,编辑部通过发行单位收集和电话回访订户,得出了一本《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平均每月有5人看过这样一个数据,虽然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却让笔者心存疑问。《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的订户多为消防重点单位,实际的阅读者则是这些单位具体负责消防工作的人员,每月杂志寄到他们手中看过后可能随手一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我们在编辑《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时注意到,新闻有时效性,而消防常识却是不过时的,也是群众最需要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注意提高杂志的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以期延长杂志的寿命,扩大宣传效果。一个读者的建议给了我们启发,杂志的订户多为消防重点单位,几乎涵盖所有公众聚集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如果在这类人流量大的场所放置一个消防杂志阅览架,将我们全年的杂志分期摆放,且有人定期维护,其宣传效果肯定要好于目前的效果。

二、计划的可行性

“警力有限,民力无限”,消防宣传如此,杂志宣传也是如此。在众多场所摆放消防杂志阅览架,派人定期维护,看似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其实经过在合肥地区的调研和试点后,证明是可行的。

1、《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发行3年来,得到了广大订户的认可。免费赠送消防杂志阅览架给订户,是感谢3年来广大订户对杂志支持的回馈之举,订户不会有抵触情绪。

2、杂志阅览架只赠送给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如宾馆、饭店、商场、娱乐场所等,只要有合适的地方摆放,其宣传效果会有所增加。

3、购置消防杂志阅览架花费不菲,可以与有意向的第三方合作,由其出资和派人定期维护,第三方则利用阅览架身广告达到收回成本继而盈利的目的。

4、杂志阅览架一旦普及可以说是《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的宣传阵地,结合贯彻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可与合作方签订确认书、规定其在纲要实施期间摆放消防杂志阅览架的义务。

5、可进一步将其命名为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报刊阅览架,并根据不同时期的消防宣传要点,编印消防宣传册页投放到这些场所,以达到细分宣传对象和扩大宣传效果的目的。

三、实施效果

经过调研,编辑部在合肥市进行了试点,目前通过和第三方合作在该市2000个人员密集场所布放了杂志阅览架,每月约有20万人次通过杂志阅览架接触或阅读《新安全安徽消防》,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成为安徽消防宣传工作中的一抹亮色。今年,编辑部将在《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发行的主要地区全省累计布放一万个杂志阅览架,其宣传覆盖面将达到月均百万人次,年均千万人次。无疑,这将对扩大消防社会化宣传效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消防安全的氛围,尤其是增强人员密集场所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消防安全理念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也将是践行“五大”活动、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

2015)》的具体举措。□

(作者单位:安徽省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刊物编辑部)

责编:姚少宝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 篇4

大满镇兰家寨小学

根据《甘州区教育局(未保办)转发关于印发张掖市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消防安全工作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先将此次专项行动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专门召开安全校务会,研究此次专项行动,成立大满镇兰家寨小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和督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组 长: 刘 纪

副组长: 陈 虎、朱宗社

成 员: 周志峰、权金红、蒋玉玲、杨金瑛、蒋艳宁、将卫军、张愫婉、张丽君、郭剑英、盛德云

二、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坚决整治堵塞疏散通道和锁闭安全出口的违法行为,确保教学楼、宿舍楼、校门、食堂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畅通无阻。

三、落实消防器材配备,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消防安全疏散标志齐全。食堂、电脑室、实验室、教学楼、阅览室等按规定配置灭火器等灭火设备。

四、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重点部位消防安全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进行定期消防安全自查。

五、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制订火灾应急疏散预案,每学期进行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利用学校宣传栏,国旗下讲话、广播系统、班队会及各班黑板报等途径对全体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有效提高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及能力。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技能,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 篇5

一、时间安排

2018年9月1日至9月30日

二、工作目标

以“坚决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控制一般火灾事故,确保全市火灾形势高度稳定”为目标,坚持全警动员,强化部门联动,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督查,通过专项整治,集中加大全市人员密集场所监督检查力度和频次,严厉打击各类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坚决整治火灾隐患,为创建美好和谐的嘉峪关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三、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成立消防安全督查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市政府副市长李生武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具体人员分组如下:

第一组宾馆、饭店

组长:赵淑敏市旅游局局长

成员:市旅游局、市长城区、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各1人

第二组商场、市场

组长:李向东市商务局局长

成员:市场监管局、市镜铁区、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各1人

第三组医疗场所

组长:徐红岩市卫计委主任

成员:市卫计委、市雄关区、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各1人

第四组学校

组长:王林市教育局局长

成员: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消防支队各1人

第五组养老院,福利院

组长:史有峰市民政局局长

成员:市市场监管局、市建设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各1人

第六组劳动密集型企业

组长:佘占君市安监局局长

成员: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各1人

第七组宗教活动场所

组长:刘拉琴市民宗委主任

成员:市民宗委、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各1人

第八组公共娱乐场所

组长:王艳丽市文广新局局长

成员:市文广新局、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消防支队各1人

第九组其他场所

组长:刘胜华市消防支队支队长

成员:市建设局、市工信委、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各1人

四、检查范围和重点内容

(一)整治范围

1.公众聚集场所。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公安娱乐场所、客运车站候车室、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2.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等;

3.客运车站,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

4.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博物馆的展示厅;

5.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间和员工集体宿舍;

6.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二)整治重点

1.建筑或者场所是否依法经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

是否擅自改变建筑防火分区,高层建筑管道井封堵等竖向防火分隔措施是否落实;

2.室内装修装饰材料是否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等国家标准要求;

3.建筑消防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是否完好有效;

4.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单位是否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每月实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消防安全自我评估“三项报告备案制度”;

是否每月按标准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自我评估;

5.单位和场所是否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是否开展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五、整治措施

(一)排查不留死角。各部门、单位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对辖区所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逐一排查。要督促各乡镇、社区及公安派出所等基层“网格”力量,分块划片、深入“九小”场所、出租屋及居民楼院开展排查检查,严密构筑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网络,并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帐。

(二)重点从严管控。在落实“网格化”排查整治的同时,各级要针对影响消防安全形势稳定的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和公共娱乐等重点单位、场所集中开展高频次检查,严格执行“六个一律”刚性执法措施,从严整治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三)夜查掀起声势。市场监管、文化、旅游、治安等部门和公安派出所要统一时间、统一行动,开展联合夜查行动,重点针对宾馆、歌舞娱乐、桑拿洗浴、酒吧、网吧等夜间营业场所集中开展大规模夜间清查整治活动,严厉惩处堵塞通道出口、违章动用明火、违规留宿人员等消防违法违规行为。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组织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是确保全市火灾形势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做好当前消防安全工作的有效举措。各部门、单位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抓好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全市火灾形势平稳。

(二)严格执法,铁腕治患。公安、市场监管、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切实形成排查整治火灾隐患的强大合力。要坚持严格执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惩治消防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严重、屡整不改的场所,要依法采取临时查封、强制拆除等有力措施,确保隐患彻底整改。

(三)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公安、文广新局要牵头宣传专项督查的整治范围、重点和措施,及时曝光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迅速形成浓厚的消防安全氛围。要组织宣传小分队,发动消防志愿者,深入城市广场、人员密集场所、社区楼院,发放宣传资料,大力宣传消防法规和防火、灭火、逃生自救知识。要加大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等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消防安全素质。

(四)强化督导,狠抓落实。各部门、单位领导要靠前指挥,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决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将严格责任追究,行动期间凡发生上亡人火灾的,逐一进行责任倒查;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依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宾馆、饭店等旅馆,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医院,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寄宿制学校,公共图书馆,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企业、员工集体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

第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消防工作的法定职责,督促、指导人员密集场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积极施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第四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应遵守消防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保障消防安全。

第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二章 消防安全职责

第六条 人员密集场所行政主管部门职责:

(一)落实省人民政府和上级有关消防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每年对所主管的单位开展检查考核;

(二)落实专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每季度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三)每季度分析本部门和本行业消防安全工作情况,协调和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积极施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五)消防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七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该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确定一名消防安全管理人,并向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二)统筹安排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批准实施消防工作计划,每半年向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情况;

(三)为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四)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五)组织防火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六)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装备;

(七)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第九条 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

(一)拟订消防安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组织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落实;

(三)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预算和组织保障方案;

(四)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

(五)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和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六)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开展日常业务训练;

(七)组织从业人员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八)每月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九)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第十条 消防控制室值班员及消防设施操作维护人员职责:

(一)熟悉和掌握消防设施、控制室设备的功能及操作规程,按照规定测试自动消防设施的功能,保障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对火警信号应立即确认,火灾确认后应立即报火警并向消防主管人员报告,随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三)对故障报警信号应及时确认,消防设施故障应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应立即向部门主管人员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

(四)值守岗位,做好火警、故障和值班记录;

(五)按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确保有关阀门处于正确位臵。

第三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一条 人员密集场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内部装修或变更使用性质的工程,应当依法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计审核,经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工程竣工时,应当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在投入使用前应申报消防安全检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四周不得搭建违章建筑,不得占用防火间距、消防通道、举高消防车作业场地,不得设臵影响火灾扑救或遮挡排烟窗(口)的架空管线、广告牌等障碍物。

第十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不应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和消防设施、降低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建筑内部装修不应改变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的数量及其净宽度,影响安全疏散畅通。

第十四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消防安全例会制度,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研究、部署、落实本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和措施。

消防安全例会应由消防安全责任人主持,有关人员参加,每月不少于一次。消防安全例会应由消防安全管理人提出议程,并应形成会议纪要或决议。

第十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建立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定期维护、检查,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符合下列要求:

(一)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

(二)在使用和营业期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不应锁闭;

(三)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

(四)常闭式防火门应经常保持关闭;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保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的装臵应完好有效;

(五)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

(六)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臵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m范围内不应设臵台阶;

(七)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完好、有效,发生损坏时应及时维修、更换;

(八)消防安全标志应完好、清晰,不应遮挡;

(九)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应安装栅栏、卷帘门;

(十)窗口、阳台等部位不应设臵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栅栏;

(十一)在各楼层的明显位臵应设臵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臵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第十六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其内容应明确消防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消防设施的检查内容和要求,消防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的要求。消防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消火栓应有明显标识;

(二)室内消火栓箱不应上锁,箱内设备应齐全、完好;

(三)室外消火栓不应埋压、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2.0m范围内不得设臵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

(四)物品的堆放不得影响防火门、防火卷帘、室内消火栓、灭火剂喷头、机械排烟口和送风口、自然排烟窗、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声光报警装臵等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五)应确保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需要维修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维修完成后,应立即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六)应按照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定期检查、检测消防设施,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七)自动消防设施应按照有关规定,每年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制定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及应急程序,消防控制室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消防控制室必须实行每日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应少于2人,必须持证上岗,值班人员必须要熟知熟记《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内容。

(二)消防控制室的日常管理应符合《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A587)的有关要求;

(三)消防控制室应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四)消防控制室应确保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气压水罐等消防储水设施水量充足;确保消防泵出水管阀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上的阀门常开;确保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柜开关处于自动(接通)位臵;

(五)接到火灾警报后,消防控制室必须立即以最快方式确认;

(六)火灾确认后,消防控制室必须立即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的除外),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七)消防控制室必须立即启动单位内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应同时报告单位负责人。

第十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用电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用电防火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购电气、电热设备,应选用合格产品,并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要求;

(二)电气线路敷设、电气设备安装和维修应由具备职业资格的电工操作;

(三)不得随意乱接电线,擅自增加用电设备;

(四)电器设备周围应与可燃物保持0.5m以上的间距;

(五)对电气线路、设备应定期检查、检测,严禁长时间超负荷运行;

(六)人员密集场所内的营业场所营业结束时,应切断营业场所的非必要电源。第十九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用火、动火安全管理制度,用火、动火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需要动火施工的区域与使用、营业区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

(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前,实施动火的部门和人员应按照制度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清除易燃可燃物,配臵灭火器材,落实现场监护人和安全措施,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

(三)禁止在营业时间进行动火施工;

(四)演出、放映场所需要使用明火效果时,应落实相关的防火措施;

(五)不应使用明火照明或取暖,如特殊情况需要时应有专人看护;

(六)厨房的烟道应至少每季度清洗一次;

(七)厨房燃油、燃气管道应经常检查、检测和保养。

第二十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因违反或不符合消防法规而导致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应认定为火灾隐患;

(二)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应报告上级主管人员;

(三)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对报告的火灾隐患进行认定,并对整改完毕的进行确认;

(四)明确火灾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的期限和所需经费来源;

(五)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安全;

(六)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将火灾隐患整改复函送达公安消防机构;

(七)重大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整改的,应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

(八)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而不能自身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第二十一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消防档案管理制度,消防档案应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消防档案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纸质消防档案,并宜同时建立电子档案;

(二)消防档案内容应详实,全面反映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附有必要的图纸、图表;

(三)消防档案应由专人统一管理,按档案管理要求装订成册。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二)所在建筑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场所使用或者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许可文件和相关资料;

(三)消防组织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四)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五)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臵情况;

(六)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七)消防安全管理人、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电气焊工、电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操作人员的基本情况;

(八)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消防安全例会纪要或决定;

(二)公安消防机构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

(三)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记录;

(四)火灾隐患、重大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五)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六)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等记录资料;

(七)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八)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九)火灾情况记录;

(十)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第四章 防火检查

第二十二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开展防火巡查和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应每日开展,在营业时间应至少每两小时巡查一次。防火检查每月至少一次。

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锁闭;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三)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

(四)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在位、完整有效。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清晰;

(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六)其他消防安全情况。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

(二)安全疏散通道、楼梯,安全出口及其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

(三)消防安全标志的设臵情况;

(四)灭火器材配臵及其完好情况;

(五)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六)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消防控制设备运行情况及相关记录;

(七)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八)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

(九)防火巡查落实情况及其记录;

(十)火灾隐患的整改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十一)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防火、防爆和防雷措施的落实情况;

(十二)楼板、防火墙和竖井孔洞等重点防火分隔部位的封堵情况;

(十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人员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十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防火巡查、检查,应确定巡查和检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应填写巡查和检查记录,巡查和检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名。

巡查、检查中应及时纠正违法违章行为,消除火灾隐患,无法整改的应及时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由消防安全管理人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报告,并记录存档。

防火巡查时发现火灾应立即报火警并实施扑救。

第五章 消防宣传与培训

第二十四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

第二十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通过张贴图画、视频等形式对公众宣传防火、灭火和应急逃生等常识。

第二十六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对从业人员的集中消防培训;对新上岗员工或有关从业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培训。

消防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等;

(二)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三)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四)消防安全“一畅两会”(“一畅”指社会各单位必须畅通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两会”指社会各单位从业人员会扑救初期火灾、会自救逃生)知识;

(五)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十七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积极组织下列人员接受公安消防机构或其他具有消防安全培训资质的机构组织的专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一)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使用、储存等特种岗位人员;

(四)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

第六章 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和演练

第二十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建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其内容应包括:

(一)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二)报警和接警处臵程序;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五)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第二十九条 灭火和应急疏散各项职责应由当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部门主管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保安人员、义务消防队承担。主要职责如下:

(一)灭火行动组:发生火灾立即利用消防器材、设施就地进行火灾扑救;

(二)通信联络组:负责与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当地公安消防机构之间的通讯和联络;

(三)疏散引导组:负责引导人员正确疏散、逃生;

(四)安全防护救护组: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抢险物资、器材器具的供应及后勤保障;阻止与场所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火灾现场,并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开展火灾调查。

第七章 火灾事故处置

第三十条 人员密集场所当确认发生火灾后,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同时开展下列工作:

(一)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

(二)当班人员执行预案中的相应职责;

(三)组织和引导人员疏散,营救被困人员;

(四)使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设施扑救初起火灾;

(五)派专人接应消防车辆到达火灾现场;

(六)保护火灾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第三十一条 消防安全管理人担负公安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之前的指挥职责,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等工作。

第三十二条 火灾发生后,应保护火灾现场。公安消防机构划定的警戒范围是火灾现场保护范围;尚未划定时,应将火灾过火范围以及与发生火灾有关的部位划定为火灾现场保护范围。

第三十三条 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火灾现场保护范围内,不得擅自移动火场中的任何物品。

第三十四条 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第三十五条 应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事故情况,查找有关人员,协助火灾调查。

第三十六条 火灾调查结束后,应总结火灾事故教训,改进消防安全管理。

第八章 考评与奖惩

第三十七条 人员密集场所行政主管部门应每年组织对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公安消防部门对无主管部门的人员密集场所进行考评,将评定结果分为A、B、C三类(90分及以上为A,80分及以上为B,80分以下为C),分别对应“先进”、“达标”、“不达标”,同时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并将检查考评结果向社会进行公告。

第三十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将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评比内容,对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三十九条 各级政府应将综合评定结果作为推荐、评选消防安全先进单位和企业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省、市级消防安全先进单位必须取得A类评定结果,县级消防安全先进单位必须取得B类以上评定结果。同时可与当地开展的“诚信企业”等相关评比活动挂钩,凡达不到B类以上评定结果的,取消评比资格,形成良性的消防安全工作奖惩机制。

第四十条

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或违反单位安全管理制度,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处理。

人员密集性场所火灾扑救对策 篇7

1 人员密集火灾场所的特点

(1) 先天规划不足。酒吧、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大多为改装而成, 这些场所大多最初规划并非是人员密集的经营场所, 这些场所通常和其他一些建筑混在一起, 有的是在大型商场的某一片区, 有的在小区的一些底商, 甚至有些就在小区里边。场所缺少独立性, 由于先天规划的不足, 这些场所的内部设计很难达到相关的要求。这些人为改造的空间给消防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 空间较为狭小。这些场所通常设在底商位置, 商家为了更好地利用空间节约资金通常都会把各种空间充分利用, 而这通常会给逃生和疏散带来极大的不便。由于空间狭小, 人员众多, 人员疏散困难。一旦发生火灾, 人员难以尽快逃离, 有毒烟气也不利于尽快散去, 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3) 装修材料防火等级较低。由于商业需要, 最大限度的吸引顾客, 往往因造型和突出宣传效果而采用大量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易燃材料进行装修, 直接防火难度极度增加。

(4) 消防设施不达标。设置的门多数是推拉门、转门等;没有疏散通道, 或者通道较窄;消防栓设施不足, 或者只是摆样子, 完全无法使用。

(5) 管理制度不合理, 执行度差。在这些人员密集场所, 各种用火用电, 员工检查, 摄像头监控, 消防设施维修保养都需要进行专门的制度来保证。一些商家没有最基本的消防指示灯以及消防通道, 没有紧急预案。还有一些商家制订了这些管理制度, 但基本只是摆样子, 没有落实, 执行情况较差。

(6) 管理人员消防意识淡薄, 缺乏必要的自救和逃生知识。一些人员密集场所, 管理人员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管理人员甚至都不知道在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 如何组织人员自救, 缺乏必要的常识, 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2 解决对策

针对此类场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要做到事前预防, 事后果断行动。

(1) 严格把好审批关。公安消防机构要严格实行逐级审批制度和审验分离制度, 确保审核、验收的严格性和权威性。对人员密集场所的设计、审核、验收, 要从源头上做好管理, 绝不留下消防隐患。实行消防安全一票否决制, 只要是消防验收不达标的, 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建成的不予核准使用, 从而可以从源头上控制住消防隐患。

(2) 落实安全责任, 加强监督执法。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规定, 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 明确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针对各时期、各阶段火灾形势和消防安全形势, 结合各类专项治理工作, 突出重点, 加大现场监督检查频率, 尤其是安全出口的通畅与否, 是否经常打开, 宽度是否达标, 对于一些不达标的商家, 坚决勒令停业整顿。

(3) 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和途经, 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各类人员对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的培训和教育, 强化各类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养成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在工作中加以改正, 养成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习惯。

(4) 迅速反应, 抢占先机。在这些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时, 要充分调动附近的消防人员, 以最快的时间赶赴第一现场, 集结优势兵力于火场。应该按照事先拟定好的预案, 充分调集各方警力, 做到火警、医疗、交警和武警的多警种相互配合, 从整体出发, 切忌分兵作战。我们要提前做好消防预案, 遇事不慌, 出警迅速, 做到拿得出手, 攻得上, 尽力将财产损失降到最小。

(5) 做到救人第一。当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时, 消防队员要把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到达火场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拉上警戒线, 疏散人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迅速开展救援工作。整个救火过程中要做好火情侦察, 不仅要通过现场观察结合经验判断也要通过现场群众以及报警人来迅速了解情况, 及时掌握被困人员的数量, 及时调出建筑的示意图, 及时了解起火原因以及备用通道所在位置, 迅速掌握火场内是否有危险化学品以及易燃易爆物品, 及时切断电源防止漏电发生次生问题。

(6) 统一指挥, 有效扑灭火灾。扑救人员密集场所火灾, 工作十分复杂, 因为参战的消防、公安、供水、医疗等单位多、人员多, 到场领导多, 因此必须实行集中统一指挥, 要及时成立火场指挥部, 由火场总指挥统一协调, 避免令出多门, 指挥混乱, 各自为战。在疏散人员时, 消防官兵要和单位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密切配合, 按疏散计划组织疏散, 做好人员救助清点工作, 在公安人员的配合下, 积极维护现场秩序。

(7) 做好安全防护。人员密集性场所, 易燃物较多, 积聚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参战官兵, 尤其是进入火场实施救援的消防官兵, 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相互检查是否佩带好安全绳, 空气呼吸器等必备救援工具, 2到3人一组, 相互配合协同战斗。参战人员要坚持做到以房柱或者承重墙等为依托, 要及时向外界汇报火场情况, 组织人员轮流抢攻, 避免单个战士在火场内长时间的作战救人的同时一定要保证自身的安全。

3 结语

面对当前火灾频发的态势, 我们要科学决策, 果断出击, 高效行动, 做好消防安全教育与检查, 我们有信心, 有能力做到事前预防, 事中果断, 事后反思总结。尽力将此类火灾的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史行君, 张树平.宾馆火灾逃生调查[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23 (1) :89-91.

[2]韩占先, 徐宝林, 霍然.降伏火魔之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 篇8

一、扎实履行消防安全责任

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开展演练;

2.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3.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4.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5.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6.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1.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3.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4.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各单位应逐级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明确各类员工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合同中应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两个以上产 权单位管理或两个以上经营者的,应当明确对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统一管理的责任单位。

二、完善落实消防安全制度

根据本单位特点,制定消防安全制度,特殊工种岗位要制定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应至少包括:

1.消防安全例会制度;

2.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3.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4.消防宣传与培训制度;

5.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6.建筑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管理制度;

7.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8.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管理制度;

9.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制度;

10.消防档案管理制度。

三、严格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

1.根据单位实际,将锅炉房、配电室、消防控制中心、危险品仓库、人员集中的场所等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装备和个人防护器材,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处置操作程序,加强日常防火巡查;

2.应设置醒目、耐久的消防安全警示标志,严禁私自安装使用电热设备;

3.营业场所每天下班前,要组织开展检查,防止留下火种和未切断电源;非营业时间,要定时开展巡查;

4.消防控制室应当严格落实24h不间断双人值班制度;

5.应保持通道及出入口畅通、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每日巡查一次,每月定期检查,确保完备好用。

四、消防设施随时确保良好状态

1.单位应按规定设置建筑消防设施、配齐灭火器材,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日常管理;

2.确定消防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做好维护保养,保证配置齐全,正常运行;

3.各类消防设施应有明显标识,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单位每年对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测试。

五、安全疏散设施满足要求

1.各个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数量以及疏散宽度、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并确保畅通;

2.疏散楼梯间、疏散走道内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3.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宜设置辅助疏散逃生设施。

六、用电设备消防安全管理到位

1.各单位应明确动火用电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动火用电的审批范围、程序和要求以及电气焊工的岗位资格及其职责要求;

2.选用的电热设备应符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要求;

3.电气线路敷设、电热设备安装和维修应由具备职业资格的电工操作;

4.电气设备、线路和防雷、防静电设施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技术检测;

5.严禁违反规定接、拉电线和随意加大负荷或者改变保险装置;

6.电热设备周围应与可燃物保持0.5m以上的间距,开关、插座和照明器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

7.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能保证消防用电;其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当采用自备发电设备应设置自动和手动启动装置,且自动启动方式应能在30s内供电。

七、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满足要求

1.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消防工作全面负责。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应在管理层确定一名领导为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应明确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和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发现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违章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占用防火间距、堵塞疏散通道;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被挪作他用;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等行为应立即改正并做好记录。对巡查、检查发现不能立即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人员,按期整改并落实防范措施。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或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应积极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将火灾隐患整改复函送达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整改的,应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

2.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单位应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保消合一”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要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员工能按职责分工及时到位、有效处置。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要持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熟悉消防设备,并熟练掌握火警处置及启动消防设施设备的程序和方法;

3.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单位应每半年至少应组织一次对从业人员的集中消防安全培训,新上岗员工或有关从业人员上岗前应参加消防安全培训。员工应普遍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逃生路线和引导人员疏散程序。公共图书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应逐个楼层明确疏散引导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

4.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单位应在公共部位的醒目位置设置宣传防火、灭火、应急逃生等常识的宣传板,开展“三提示”消防主题宣传活动(提示公众所在场所火灾危险性;提示公众所在场所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口的具体位置,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如何正确逃生、自救;提示公众所在场所内灭火、逃生设备器材具体放置位置和使用方法)。根据需 要编印场所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供公众取阅。消防设施器材要设置规范、醒目的标识,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设置“提示”和“禁止”类消防标语。利用单位广播、视频设备播放消防安全知识。要落实消防教育培训制度,员工普遍达到“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要求。

八、熟练掌握火灾处置“五个第一时间”的处置程序

1.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单位营业或生产期间应每2个小时至少组织一次防火巡查,夜间值班人员应开展不间断的防火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火情;

2.第一时间报警。单位的任何人发现火灾后都应当立即报告火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3.第一时间扑救初起火灾。单位应发生火灾后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力争将火灾控制、消灭在初起阶段。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4.第一时间启动消防设施。单位应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运行符合公安部《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消防控制中心(室)运行管理规范》等要求,接到火灾警报后,消防控制室必须立即以最快方式确认。火灾确认后,消防控制室必须立即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的除外),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上一篇:《浴着光辉的母亲》阅读理解答案下一篇: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