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共5篇)
12.4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篇1
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1、目的
为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相关因素的是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特制订本计划。
2、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职业健康卫生管理部门职责、职业危害识别检测和整改处理、有害因素定期监督检测。
(2)本计划适用于项目部存在有害因素的施工部位。
3、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等法规标准
4、职责
(1)安全环保部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2)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工程技术部、相关工区协助配合。
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1)根据使用的物品(如原材料、辅料、成品等)等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2)根据生产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进行识别。(3)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识别。
(4)查阅资料、类比同行业进行识别。
6、识别后的处理
(1)检查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超过规定限值时应及时组织施工人员撤离工作岗位,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处理或防护后满足限值要求时,方可组织人员施工。
(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申请新工艺等。
(3)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超过限值的项目,应及时向职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申报,保留申报回执。
7、检测项目的确定
(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2)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
8、检测机构的确定
(1)项目部自行检测
9、检测周期的确定
(1)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检测一次。
(2)对检测结果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情况下,限期进行整改,直至检测合格为止。
10、检测结果记录
建立检测结果档案,并以适当方式公示。
12.4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篇2
关键词:焊接设备,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设备,焊件
随着经济技术的日新月异, 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机器加工行业和设备维修的焊接作业越来越多。虽然焊接设备较为简单, 但产生的电焊烟尘、毒物和紫外辐射等会对作业人员造成一定的危害。本文对几种常用的焊接设备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对操作过程进行了检测。
1 手工电弧焊
手工电弧焊以焊条和焊件作为两个电极, 利用两极之间电弧放电时产生的热量使焊条和焊件融化, 从而使两块金属融合成一体。
2 埋弧焊
埋弧焊是以颗粒状焊剂埋住电弧, 自动将焊丝送入电弧燃烧区并保持选定的弧长, 同时, 均匀地沿接缝移动, 从而形成所要求焊缝的焊接过程。
3 气体保护焊
气体保护焊是气焊与电弧焊相结合的一种焊接方法, 特点是在焊接过程中依靠氩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电弧焊周围形成局部的气体保护层, 以阻止氧、氮等与熔滴、熔池的接触, 常用的气体保护焊有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
4 真空电子束焊
真空电子束焊利用定向高速运动的电子束流撞击工件, 使动能转化为热能, 进而使工件熔化, 形成焊缝。
5 焊接设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手工电弧焊、埋弧焊和气体保护焊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条不同, 产生的毒物也不同。以某机加企业为例, 所用焊条为低氢钠型焊条, 属于碱性焊条, 焊条药皮中含萤石14%~20%, 萤石在电弧高温下可分解产生氟化氢气体, 在焊条的药皮中还含有锰, 含量为0.8%~1.4%, 经高温电弧热解、蒸发、凝聚成以氧化亚锰为主的锰烟尘。焊接时, 熔化金属沸腾、蒸发, 以气溶胶状态析出多种有害气体, 同时, 还产生了大量的电焊烟尘。有害气体主要是因碳素燃烧和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臭氧等气体。因此, 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紫外辐射、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锰和氟化氢。
在真空中进行焊接时, 焊缝纯净、光洁, 呈镜面, 无氧化等缺陷。在焊接过程中, 局部温度可骤升到6 000℃以上, 形成局部高温, 在通风不良时易形成高温作业工作环境, 但因整个焊接过程采用了控制面板控制, 因此, 高温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职业危害。在电子束焊接过程中, 电子束撞击到工作表面电子的动能转变为热能, 同时, 也会产生部分电磁辐射。此外, 在焊接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持续的机械噪声。因此, 真空电子束焊机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紫外辐射。
6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对某机加行业的焊接设备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其检测结果如表1、表2、表3、表4、表5和表6所示。
12.4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篇3
一、
目的为了规范公司有毒有害等危险岗位安全检测规定,明确公司环境监测项目、指标、监测周期,规范监测分析方法,特制定本制度。
二、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有毒有害等危险岗位安全检测、噪声、及其它危害因素的监测。
三、
职责
安环部负责有毒有害等危险岗位安全设施的配置与管理;组织制定公司环境监测项目、并联系有专业检测机构进行监测;负责每年的职业危害计划制定和具体落实。
四、
噪声监测
4.1 监测方法
GBZ/T 189.8--2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八 部分
:噪声。
4.2 监测地点
生产装置及附属设施所产生噪声源的地方4.3 监测周期
每年一次
4.4 监测指标4.5 公司噪声指标≤ 80dB
五、化学有害因素7.1 检测方法
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7.2 检测地点
生产车间、储罐区、化验室及附属设施7.3 监测周期
每年一次7.4 监测值标
所检测化学毒物规定接触限值
六..由安环部负责协调专业检测机构每年对公司区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点检测。对全体员工进行告知,并存档。
七..由安环部进行监督,车间组织学习使每一位员工对所处的工作环境了解,充分利用好个体保护用品。
八..根据尘毒物质经营逸散和产生噪声范围,工人经常停留或持续操作的地带,能反映工作实际接触因素、噪声地点作为监测点。
九..。
凡属同种物质存在同一区,不应以作业岗位确定监测点,应按实际情况确定检测点。
十..。
在同一地点有两种毒物存在时,应分别按实际存在的毒物的种类确定若干个监测点。
十一..尘毒监测点及噪声监测点一经确定,即应作为固定的监测点,并建立监督记录。
十二..尘毒、噪声监测点不得随意增减和变动,因故需要增减或变动时。
12.4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篇4
场所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工作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安委会成员单位、各镇场、主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整治工作主要成果
根据我市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情况,市专项整治办公室明确了60家企业为市级重点整治单位,主要以化工、电镀、皮件、蓄电池行业为主,存在苯、铬、铅、三氯乙烯、正己烷、二甲基甲酰胺、二硫化碳等有毒有害因素的企业为重点整治对象。通过此次专项整治,目前已关闭企业9家,有8家企业经过工艺革新明确不再使用和生产原有害因素或更换了低毒材料。至10月底,全市有36家企业完成了职业危害因素的现场监测,占应监测数的87.8,其余5家企业已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了现场检测委托协议,确定了检测日期;31家企业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职工健康体检,占应检企业的75.6,共体检职工2057人,其余10家企业也已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委托协议,明确了体检日期;所有重点整治企业的作业现场均按照整治要求,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标准制作和张贴高毒物品警示标志和警示牌;至今向市安监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申报的共100家,其中重点整治企业41家,其它企业59家,并建立了一企一档。
全市各整治单位共计约投入1682万元资金用于厂房的改建和设备的更新。拆除旧厂房2700平方米,改建、新建厂房7618平方米;另有2家电镀企业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正着手搬迁前的准备。
市专项整治办公室举办了二期职业卫生管理知识培训班,聘请有关专家就职业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职业危害所造成的后果;职业危害因素预防中的建筑、设备设施和个人预防的基本要求作了详实的阐述。共培训了安监办主任和负责职业卫生工作的安监人员共44名,专项整治的60家企业的法人代表及分管职业卫生的安技人员共82名。
专项整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根据省、苏州市安委会整治工作要求,成立了**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张永泉为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改选后由徐永过常务副市长为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市政府副秘书长游立志、市安监局局长殷朱、市卫生局局长殷恭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别由市卫生局、市总工会和安监局同志组成。整治办公室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就专项整治的各项任务作了明确分工,市安监部门负责按照《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现场监督检查和整改,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规范企业行为,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卫生责任制和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卫生部门负责对用人单位职工职业健康监护监督检查和作业现场的检测,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完善有毒物品中毒预防和救治预案;市总工组织则建立工会咨询和举报电话,督促用人单位将职业危害因素告知、劳动保护措施纳入集体合同和厂务公开内容之中,加强集体合同的履行检查,配合行政有关部门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二、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精心布置专项整治工作。
根据我市作业现场职业卫生实际情况,市专项整治办公室制定了我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开展2006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常安〔2006〕15号):一是明确了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2003年~2005年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企业;2005年经卫生部门监测,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超标作业点的企业;使用三氯乙烯、正己烷、二甲基甲酰胺、二硫化碳的企业;在2005职业卫生普查和职业危害专项检查中,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企业。二是明确了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严格落实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考核、接触危害职工健康监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设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改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履行职业危害申报等六项整治目标任务;三是明确了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度安排。为了让整治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根据我市职业卫生工作实际情况,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分五个阶段进行。
三、突出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力求取得整治成效。
根据我市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情况,市专项整治办公室明确了60家企业为市级重点整治单位,同时把作业场所现场整治作为整治工作的重点,整治初期,根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铅作业企业的职工健康监
护中发现职工尿铅超标现象比较突出的情况,又将铅作业企业的现场整治为此次整治的重中之重。在卫生局召开了铅作业企业法人和安技员参加的专题会议上,明确要求企业必须做好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按照评价报告所提出的问题和整改意见不折不扣进行整改。市专项整治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对铅作业企业进行了三批次专项检查。通过明确整治工作各方面的重点,各镇
场、部门集中力量,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顺利地推开并完成了整治工作。
四、强化现场监督检查,确保整治质量。
市及各镇专项整治小组注重企业的现场管理,工作人员经常深入一线,在督促企业完善各项软件资料的同时,帮助和指导企业做好现场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改造和安装。督促企业做好检查问题的整改。对存在企业严重不符合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条件的决不手软,实行改、停、关。镇安监办共发出整改通知52份、计178条。整治小组人员共组织五次31人次督促检查,安监局共发整改通知书17份、计106条。停产通知书2份。卫生部门在克服单位搬迁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的同时,详细周密计划部置基本上确保了这次整治任务中体检和检测任务目标的完成。7月17日至19日,苏州市安委会对我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检查,共抽查了我市12家企业,对我市的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度和效果深表赞赏,进一步推动了我市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主要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通过前期整治,对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我市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在对企业所有员工的安全教育方面,企业只重视了作业过程中的生产操作安全教育,但还存在意识教育多,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偏少,实际应用不够全面。
2.部分企业虽经过此次整治,有了较大改观,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厂房及其设施老化,电器设备安装未完全符合要求的现象还有所存在。特别是部分电镀和铅作业企业,由于在改制后租赁原有集体厂房,厂房陈旧低矮,酸雾侵蚀的情况较为严重,在整治上还存在一定困难。
12.4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篇5
问:为什么要出台《规定》?
赵铁锤:出台《规定》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煤矿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要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从而生活得更有尊严。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我国煤矿企业多,从业人员数量大,职业危害严重,其中以粉尘危害最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煤炭行业尘肺病病例约占全国尘肺病患者总数的50%。职业病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二是规范煤矿企业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保护广大煤矿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的需要。目前,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意识淡薄,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重视不够,资金、设施投入不足,重视生产发展、忽视员工职业健康,重视企业经济利益、忽视企业社会责任,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规定》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和推动煤矿企业做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三是加强煤矿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监察工作的需要。《规定》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明确了煤矿企业做好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要求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职责,为加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管监察工作提供了依据。
问: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方针、制度是什么?
赵铁锤: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制度。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负责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监察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日常监管工作,煤矿企业是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负责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的落实。问:《规定》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赵铁锤:《规定》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规定》体现了全面性。《规定》明确了煤矿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中毒等四种主要职业危害因素防治工作要求,明确了每种职业危害因素防治的标准、测定方法和具体措施,体现了全面防治。
二是《规定》体现了先进性。《规定》在判定标准、测定方法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在措施要求上吸收了一些科研机构、煤矿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一些最新科研成果,同时还借鉴了国外在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方面的一些有益做法。
三是《规定》体现了可操作性。《规定》既明确了煤矿企业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也明确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监察机构在职业危害监管监察中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四是《规定》体现了严肃性。《规定》建立了煤矿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浓度超标按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制度,这主要是针对我国煤矿尘肺病高发这一现状而采取的一项强制性措施。通过强化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分析,严肃追究责任,进一步促进煤矿企业重视粉尘危害防治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治理粉尘危害,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问:贯彻落实《规定》,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赵铁锤:抓好《规定》的贯彻落实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是抓好宣传培训。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监察机构、各煤矿企业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要充分认识《规定》出台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规定》的宣传贯彻工作,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会、宣贯会、印发宣传资料以及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做好《规定》的宣传贯彻工作。要将《规定》的内容纳入监管监察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和技术服务机构人员的各类培训之中,通过培训,促进各类人员全面学习领会和把握《规定》的内容,并自觉贯彻执行《规定》。
二是推进煤矿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机制和制度。煤矿企业要按照《规定》要求,建立健全14项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并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教育、引导煤矿从业人员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及时报告并治理职业危害事故隐患;要加大职业危害防治的投入等。要按照规定做好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评价工作,高度重视接触职业危害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监护工作,及时做好职业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工作。同时,要及时、如实向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凡新建、改建、扩建煤矿必须做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从源头上控制职业危害;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要按照《规定》要求,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浓(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要切实履行职业危害告知义务,公布职业危害信息;要依法按时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等,保证从业人员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四是推进改善技术装备条件。要积极依靠科技进步,研制、开发、应用有利于职业危害防治和保护煤矿职工安全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坚决限制、逐步淘汰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材料;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
五是抓好监督检查。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监察机构要依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和权限,抓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做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备案、职业危害事故查处与认定等工作,切实将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察工作列入“三项监察”的内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日常监管,监督检查煤矿企业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并组织职业危害专项治理等。
【12.4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推荐阅读:
职业危害检测报告表07-25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08-09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11-06
上海5家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07-10
职业危害11-05
职业健康危害05-17
职业危害控制05-29
职业危害防治08-13
职业危害因素调查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