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粉尘

2024-07-11

职业病危害:粉尘(共9篇)

职业病危害:粉尘 篇1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胎基料浸渍改性沥青加工制作而成的防水材料, 在地下工程防水、屋面防水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1,2]。其生产过程涉及到粉尘、沥青烟、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3]。本文以某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车间为例, 对相应环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及相应的防护工程措施加以分析。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生产工艺及采样点的设置

1) 生产工艺。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主要工艺流程如下:胎基展开烘干→预浸→涂油→覆膜→冷却→成卷。根据个别产品要求, 覆膜环节可改为加沙环节。每个工艺节点均设有相应岗位。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及劳动者岗位的划分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各岗位均有粉尘和有机气体接触危害, 个别岗位有噪声和高温危害。本研究主要以粉尘和有机气体为主, 所以对于噪声和高温因素不考虑。

2) 采样点的设置。

采样点的设置:根据该厂的生产工艺情况, SBS成型车间的放布工、浸涂工、覆膜工、打卷工、配料工的作业场所存在粉尘, 故设置在这些岗位测量粉尘浓度。由于防水材料的混合、包装、卷毡存在大量的滑石粉尘, 与浸涂工、覆膜、配料等岗位相关, 以上岗位取定点总尘和呼尘采样。

1.2 采样及检测依据

1) 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2) 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3)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4) GB/T 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1.3 实验仪器与方法

定点采样重量法测定总尘及呼尘,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气体。

2 现场调查及检验结果分析

2.1 粉尘的检测

工作过程中接触粉尘主要是滑石粉尘。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规定的其他粉尘职业接触限值可知, 滑石粉尘 (Si O2<10%) 总尘PC-TWA限值为3 mg/m3, 呼尘PC-TWA限值为1 mg/m3。粉尘检测结果见表1。

根据表1中对各采样点三次采样结果的平均值可知, 放布岗位的总尘和呼尘的检测结果符合限值要求, 其他各岗位均超标, 其中, 投料岗位浓度最高, 其次为覆膜岗位。

2.2 有机气体检测结果

用活性炭吸附管对粉尘浓度最高, 同时味道最严重的配料岗位进行有机气体的采样, 解析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测定。由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结果可知, 配料岗位有机气体浓度最大, 峰面积占比前50位的峰面积中, 主要为烷烃, 约占80%, 其他为2-亚甲基4甲基苯酚, 1-丁基戊基苯, 丁基羟基甲苯, 二十一烷基三氟乙酸, 26烷基壬基醚, 二十三烷基七氟丁酸, 二十七烷醇, 24-亚丙基- (3β) 胆甾-5-烯-3-醇。其中苯等苯系物具有致癌致畸变性。

2.3 现场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调查

1) 配料间无通风设施, 配料口敞开。覆膜岗位有集气罩, 但是肉眼可见有烟尘溢散, 覆膜岗位设计为独立的可密闭的操作间, 从而避免烟尘气体扩散, 但是操作间的门常年是打开状态, 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

2) 工人的个体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 工作时没有保证佩戴口罩, 且口罩品类繁杂, 有纱布口罩、防尘口罩。

3 对策措施

从工艺流程、防护工程设施, 个体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管理方面提出对策措施:

1) 工艺流程及防护工程设施方面。

投料车间的投料口设置方便开启的盖子, 非投料期间密闭化, 材质透明方便日常随时监测液体状态。在配料岗位安装除尘设备, 加料作业处与收料称重作业处必须设置吸尘口, 收集的粉尘回收利用。配料平台搅拌机开口上方设置排气罩, 强调排气罩的风速应根据粉尘检测结果设计, 以满足要求。配料间引入通风设施。

2) 个体防护用品方面。

为配料工、浸涂工、覆膜工及打卷工配备防尘防毒口罩并建议穿着长袖的工作服。

3) 职业卫生管理方面。

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制定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落实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制定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采购、使用培训、维护、更换发放记录, 督促工人作业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建立作业岗位有害物质浓度动态监测制度,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体检, 建立个人健康资料。

4 结语

1) 该防水材料生产车间粉尘危害严重, 配料、浸涂、覆膜岗位总尘和呼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均超过限值要求。

2) 对于粉尘超标最严重, 同时气味最大的配料间的有机气体的采样检测结果表明, 该配料间空气中含有有机气体主要是烷烃和各类苯系物等。

3) 建议配料间增加通风设施、进料口密闭化, 浸涂覆膜岗位的排气罩根据现场尘烟的检测结果重新设计安装。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落实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等。

摘要:分别采用称重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检测分析了建筑防水材料SBS成型车间粉尘类及有机气体危害因素, 并根据检测结果, 从加强配料间密闭通风、重新设计覆膜浸涂岗位排气罩、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方面, 提出了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防水材料,职业卫生,粉尘,有机气体

参考文献

[1]潘立群, 孙学京, 陈晓媛.一起防水涂料引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调查及责任认定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3 (3) :162-163.

[2]张健.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析与防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S1) :94-96.

[3]王如刚, 周素梅, 康秉勋.建筑防水涂料使用中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1 (2) :77-78.

职业病危害:粉尘 篇2

噪声是一种人们所不希望要的声音。它经常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健康,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一般来说,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将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按接噪时间每工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了。

控制职业噪声危害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控制噪声源;二是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三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护耳器。

在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方面,护耳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面很广。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带舒适简便等优点。

工业噪音的分类

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固体的振动和转动而产生的噪声,如纺织机、球磨机、电锯、机床、碎石机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2、空气动力性噪声:这是由于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如通风机、空气压缩机、喷射器、汽笛、锅炉排气放空等产生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发出的声音。

粉尘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

什么是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能较长时间漂浮在生产坏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危害表现在肺部。

尘肺病我国已列为法定职业病范畴,这种病是由于较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所致。

预防尘肺对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发展经济是十分有利的,我国在防尘方面有很多创造性的经验,如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个人防护、设备维护检修、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等一整套综合性防尘措施。生产环境内的浓度,常与清扫制度有关,故注意环境的清洁工作,推行实施清扫能有效地降低粉尘浓度。

1、对就业人员应作严格的健康检查。

2、逐步改革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湿式作业方式,减少粉尘的飞扬。

3、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密封机械防止粉尘外逸,采用通风排气装置和空气净化除尘设备,使车间粉尘降低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以下。

4、加强个人卫生防护,从事粉尘作业者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减少身体暴露部位。

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防护

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北京地区为30℃)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每月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常见的高温作业有哪些

根据工作地点气象条件的特点,医学上将高温作业分为三种类型:

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等车间,陶瓷、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等。

高温高湿作业:见于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潮湿的深矿井内等。温热环境蒸发散热更为困难,易发生中暑。

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农业劳动、建筑、搬运、露天交通管理等作业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1、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2、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2.1 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2.2 热痉挛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2.3 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高温防护措施(一)技术措施

(1)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

(2)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3)进行工艺改革,实现远距离自动化操作。

(二)管理措施

(1)宣传防中暑的知识。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最高气温。

(3)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三)保健措施

(1)高温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脏器质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病者,应予以调离。

职业病危害:粉尘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某2×1 000 MW燃煤发电机组项目。

1.2材料类比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资料, 新建项目的技术资料, 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图纸。

1.3评价范围根据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 主要包括:输煤系统、制粉系统、锅炉系统、汽机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除灰渣系统、烟气脱硫系统、烟气脱硝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辅助系统 (制氢站、启动锅炉房、油罐区、化验楼、贮灰场、供水系统、空压站、检修系统) 。

1.4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类比法、经验法结合文献分析对拟建项目噪声、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设施进行分析, 预测拟建项目的噪声与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

2 结果

2.1 噪声与粉尘来源

2.1.1 噪声来源

本项目噪声来源于各种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摩擦、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动力性噪声;由风管、气管 (如风机、输送高压汽、高压风等的管道) 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气、漏气而产生的气体动力性噪声;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噪声源分布见表1。

2.1.2 粉尘来源

本项目主要粉尘包括煤尘、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和其他粉尘 (催化剂粉尘和磷酸三钠粉尘) , 粉尘源分布见表2。

2.2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拟采取的降噪、除尘措施分析

2.2.1 本项目拟采取的降噪措施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10) 有关要求进行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提及除灰渣系统、烟气脱硝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拟设置降噪设施, 不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10) 有关要求。因此本项目在初步设计中仍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降噪设施设计。本项目拟采取的降噪防护措施及补充防护措施见表3。

注:a日常检维修。

2.2.2 本项目拟采取的防尘措施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有关要求进行分析, 本项目需进一步细化输煤系统、除灰渣系统等防尘设施的设计。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提出脱硫系统的防尘设施设计, 不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10) 有关要求。本项目拟采取的防尘措施及补充防护措施见表4。

2.2.3 噪声、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情况及预期接触水平

根据类比项目预测, 采取可研报告提出的防护措施后预期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大部分作业场所噪声强度超过85 d B (A) , 高强度噪声源主要集中于主厂房;输煤系统巡视人员、灰库卸灰岗位人员、燃料运行人员、燃料检修人员接触粉尘浓度可能高于职业接触限值。根据类比项目预测, 采取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防护措施后, 预期本项目建成投产后:输煤系统巡视人员、燃料运行人员、机组维修人员接触粉尘浓度可能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在采取本文补充防护措施和建议的情况下, 加强有效管理, 噪声、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能够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主要岗位噪声、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浓 (强) 度和预期接触水平见表5。

3 讨论

随着工艺的发展和电力行业内部对职业病防治的逐渐重视, 目前燃煤电厂的职业病危害尤其是粉尘危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类比项目针对超标点, 通过现场调查寻找粉尘超标原因, 企业根据超标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后, 工作场所的粉尘超标点复测粉尘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但根据经验, 火力发电厂在燃料运输系统的皮带头尾及除灰渣系统的灰库卸料时粉尘浓度可能超标, 因此还需对防尘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提高工作人员的防尘意识, 监督作业人员佩戴防尘口罩〔6〕。

类比资料和电力行业资料均表明燃煤电厂的噪声危害非常严重〔7-9〕, 作业场所内存在大量噪声高于85 d B (A) 的作业场所, 类比项目及燃煤电厂行业以及部分燃煤电厂的健康监护资料进行分析表明, 作业人员中存在较多的噪声性耳聋以及听力损失病例〔7-8〕, 说明噪声是拟建项目的最突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拟建项目应加强对噪声严重岗位工人的个体防护、职业卫生培训, 为噪声作业人员制定和施行严格的听力保护计划等措施。建立健全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系统, 加强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10〕。

摘要:目的 预测拟建项目主要岗位噪声与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类比法、经验法结合文献分析对拟建项目噪声、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 预测拟建项目的噪声与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结果 根据类比项目预测, 预期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大部分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85 d B (A) , 高强度噪声源主要集中于主厂房, 输煤系统巡视人员、燃料运行人员、机组维修人员接触粉尘浓度可能高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在采取本文提出的防护措施和建议的情况下, 加强有效管理, 各岗位噪声、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能够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火力发电,噪声,粉尘,接触水平,预测

参考文献

[1]金培华.电力行业供电系统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预防对策[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职业健康论坛文集, 2004.

[2]李树新, 李梅莉, 杨雪莹.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7, 20 (1) :55-56.

[3]郑毅鸣, 陈健, 唐颖, 等.燃煤电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J].上海预防医学, 2015, 27 (1) :35-37.

[4]秦三平, 李志忠.某燃煤电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与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3, 12 (6) :459-461.

[5]闫雪华, 陈建雄, 黎丽春, 等.某燃煤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6, 5 (3) :141-142, 147.

[6]王鑫, 胡伟江, 陈永青.某2×1000 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5, 14 (2) :108-110, 113.

[7]夏猛, 李广益, 李宁, 等.电厂燃煤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5, 28 (4) :294-296.

[8]王鑫, 胡伟江, 陈永青.某2×66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关键控制点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5, 28 (1) :58-60.

[9]贾超云, 陈永青, 胡伟江.燃煤火力发电厂主要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进展[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1, 24 (1) :37-39.

粉尘爆炸的危害与预防 篇4

定义:粉尘是指分散的固体物质。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

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

条件: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

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粉尘爆炸的过程: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

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 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这种爆炸反应以及爆炸火焰速度、爆炸波速度、爆炸压力等将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跳跃式的发展。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粉尘的爆炸性能受粉尘的颗粒度、粉尘挥发性、粉尘水分、粉

尘灰分和火源强度等影响。

粉尘爆炸的特点:

(1)多次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

(3)与可燃性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粉尘爆炸的危害:

(1)具有极强的破坏性。粉尘爆炸涉及的范围很广,煤炭、化工、医药加工、木材加 工、粮食和饲料加工等部门都时有发生。如 1952—1979 年间,日本发生各类粉尘爆炸事故209起,伤亡共546人,其中以粉碎制粉工程和吸尘分离工程较突出,各为46起。

联邦德国1965—1980年发生各类粉尘爆炸事故768起,其中较严重的是木粉及木制品粉 尘和粮食饲料爆炸事故,分别占32%和25%。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粉尘爆炸的频率为:

局部爆炸150-300次系统爆炸1-3次,且呈增长趋势。我国发生的这些粉尘爆炸尤其是系 统爆炸,造成了严重损失,仅1987年哈尔滨亚麻厂的亚麻尘爆炸事故,死亡58人,轻重伤177人,直接经济损失882万元。

(2)容易产生二次爆炸。第一次爆炸气浪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的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会形成负压,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形成所谓的“返回风”,与扬起的粉尘混合,在第一次爆炸的余火引燃下引起第二次爆炸。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一般比一次爆炸时高得多,故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例如,某硫磺粉厂,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磨碎机内部发生爆炸,爆炸波沿气体管道从磨碎机扩散到旋风分离器,在旋风分离器发生了二次爆炸,爆炸波通过爆炸后在旋风分离器上产生的裂口传播到车间中,扬起了沉降在建筑

物和工艺设备上的硫磺粉尘,又发生了爆炸。

(3)能产生有毒气体。一种是一氧化碳;另一种是爆炸物(如塑料)自身分解的毒性气 体。毒气的产生往往造成爆炸过后的大量人畜中毒伤亡,必须充分重视。

什么样的粉尘有可能发生爆炸?最常见的粉尘爆炸有煤粉、淀粉、面粉、茶叶、木粉、糖粉、可可粉尘,玉米粉、土豆粉、干奶粉、铝粉、锌粉、镁粉、硫磺粉、硬橡胶粉、中药 材加工厂的锯屑、药材粉尘,谷物加工厂和粮食仓库的粮食粉尘等。这粉尘必须呈悬浮状态。这些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就如同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一样,达到一定的浓

度遇火源才会发生爆炸。

但只要我们加强防范措施,这类爆炸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采用有效的通风和除尘措施,严禁吸烟及明火作业。在设备外壳设泄压活门或其他装置,采用爆炸遏制系统等。对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厂房,必须严格按照防爆技术等级进行设计,并单独设置通风、排尘系统。要经常湿式打扫车间地面和设备,防止粉尘飞扬和聚集。保证系统要有很好的密闭性,必要时对密闭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性粉尘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减少氧气的含量,抑制粉尘的爆炸。

为了防止粉尘爆炸的发生,我们应该采用非活性粉尘的方法

如加强机器的维护保养,在新建厂房车间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材料,保留足够的泄压面积和通风设施.只要掌握了粉尘的特性及爆炸原因,就可以找到有效的预防方法。预防粉尘爆炸的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控制粉尘。尽可能地减少粉尘的产生量,防止悬浮粉尘达到最低爆炸浓度,这是积

极的,也是最基本的预防措施;

②控制氧气的含量。主要是在研磨机内充灌一定的惰性气体(如氮气),使氧气含量 减少。如研磨硫黄粉,在设备内充灌 25--50% 的氮气,爆炸就不可能发生;

③控制引燃粉尘热源。凡是产生可燃粉尘的车间、工作间,应列为禁火区;有可燃粉尘产生的场所,电机应采用封闭式;其它的电器、仪表和照明灯具均采用防尘型;研磨的物质在进入研磨机前,必须经过筛选、去石和吸铁处理,不让石块、金属杂质进入研磨机内,以免撞击产生火花;轴承要勤加检查,保持油路通畅,以免过热;还要防止静电放电;

④控制爆炸的范围。在发生粉尘爆炸时,把爆炸控制在较小范围内,阻止其继续传播

职业病危害:粉尘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印刷企业、家具制造企业、非煤矿山及重点企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

1.2 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史、内科常规检查、耳科检查、神经系统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心电图、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肝脾B超、肺功能、纯音听阈测试等。

1.3 判定标准

目标疾病按照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判定。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我区粉尘及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涉及印刷企业、家具制造企业、非煤矿山及重点企业45家,对1 872名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进行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行业分布情况见表1,企业经济类型分布见表2。

2.2 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45家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受检人员1 872名,其中接触毒物作业人员881人,占47.1%;接触粉尘作业人员446人,占23.8%;接触噪声作业人员545人,占29.1%。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目标疾病76人,检出率4.1%。目标疾病检出情况见表3。

3 讨论

长期在生产环境中吸入生产性无机粉尘,有可能导致以肺部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患者表现出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粉尘作业人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加[1]。植物性粉尘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上述粉尘可能导致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称为棉尘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等症状,症状可以伴随每周工作和休息的周期性改变而加重或缓解,长期反复发作可致慢性持续性通气功能损害。

苯主要以蒸气的形式由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和黏膜刺激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甚至因中毒性脑病而死亡。慢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和不同临床类型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可以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和)贫血;严重者发展为全血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白血病。甲苯、二甲苯作为溶剂或稀释剂用于生产过程中,高浓度的甲苯、二甲苯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对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较苯强。

通过本次专项行动可以看出,怀柔区存在的印刷行业、家具制造业企业数较多,经济类型多样,接触粉尘、苯、噪声作业人群数量大,苯及噪声作业在岗期间目标疾病检出率较高。以上均提示怀柔区粉尘及高毒作业危害状况较为严重,职业病防治不容忽视,职业卫生工作任重而道远。

4 建议

通过本次怀柔区粉尘及高毒物质专项治理行动,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小企业尤其要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制定并执行职业卫生制度,设专人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建立职业健康档案。(2)坚持预防为主,实行源头控制,采用无毒或低毒的生产原料,引进自动化机械设备,减少人工操作,从源头上降低高毒物质危害。(3)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要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加大工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工人自我防范意识。(4)探索职业卫生监管模式,不断提高监管成效[2]。

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怀柔区2010年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中接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提出职业卫生管理相应对策。方法 对怀柔区45家存在粉尘及高毒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中接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怀柔区存在的印刷企业、家具制造企业数较多,经济类型多样,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也较多,该区专项治理行动中苯作业目标疾病检出率7.6%,噪声作业目标疾病检出率3.8%。粉尘作业目标疾病检出率0.9%。结论 怀柔区粉尘及高毒作业危害状况不容乐观,职业卫生工作任重道远。

关键词:粉尘与高毒物品专项行动,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职业健康检查评价规范[S].京卫疾控字[2008]80号.

矿山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 篇6

1 矿山粉尘的主要污染原因以及危害特点

目前许多矿山的采矿工作为露天采矿, 容易导致矿山附近的空气被开采时的矿岩粉尘污染, 降低空气质量, 危害人们的健康。在平时的矿山采矿工作中, 造成污染的粉尘来源主要有爆破时产生的粉尘, 打眼钻孔产生的粉尘, 矿体装卸产生的粉尘以及推土和排土时产生的粉尘等。在这些工作中, 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粉尘四起的现象, 对人们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污染具体原因及特点如下:

(1) 在采矿工作中, 对一些较为坚固或大的岩石, 用人工机器难以开凿, 需要利用炸药爆破的方式将其炸开。而炸药的威力比较大, 在爆破的瞬间产生的粉尘较多, 范围也比较广, 污染也较为严重。

(2) 在采矿工作中, 免不了进行打眼钻孔工作, 主要的工具为钻机。钻机的速度威力也比较大, 通过粉尘浓度评定得出, 钻机口附近平均粉尘浓度为460mg/m3左右, 最高达4 500mg/m3。对潜孔钻和电铲工作产生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 得出两者的平均粉尘浓度为21mg/m3。

(3) 在矿体装卸时产生的粉尘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上的粉尘太多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到位, 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粉尘还相对较少, 矿体运输时产生的粉尘更多。对运输公路附近的粉尘调查结果显示, 用汽车运输矿体时, 瞬间的扬尘速度在10mg/m3, 粉尘的浓度随着通过车辆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4) 在矿山采矿中, 还有一个工作也会产生较多的粉尘, 那就是通过推土机对矿山的废弃物料进行堆放和转移。在具体工作中, 由于地面的粉尘量过大, 在清除废弃物料时, 与地面的碰撞使粉尘被激起, 而这种工作制造的粉尘会随着工作进行而不断增加, 直到工作完毕方才慢慢散去。

在我国, 矿山采矿工作粉尘浓度限制标准为:若矿山内部岩矿中二氧化矽含量达到10%以上, 则其粉尘的浓度标准应在2mg/m3左右;若其岩矿中的二氧化矽含量在10%以下, 则粉尘的标准浓度应在10mg/m3, 左右。通过上述粉尘数据可知:如果在露天矿场不采取任何粉尘污染防护措施, 将会导致粉尘污染严重超标。露天矿场的粉尘污染的特点主要是污染量大、污染源多、污染浓度高, 又由于是露天采矿, 粉尘污染的分散程度较高。据相关研究显示, 直径在12m以下的粉尘占露天采矿场粉尘总量的92%左右, 而直径小于10m的粉尘占露天采矿场粉尘总量的80%左右。

2 矿山粉尘污染的防治措施

对于露天采矿场的粉尘污染问题, 我们需要从粉尘产生的源头抓起, 做好具体防治工作, 采取多点全面的防治措施。根源性防治主要有五个方面: (1) 降低爆破工作时产生的粉尘。爆破工作, 顾名思义, 在进行时必定会产生较为强大的冲击波。这就很容易激起露天矿场的粉尘, 且范围较大, 最高高度可达几十米一瞬间的产尘量最多可达到万mg/m3, 以上。这种粉尘污染程度比较大, 所以我们要首先解决这项工作的粉尘污染现象, 抑制污染范围及程度。在进行爆破工作时, 可采用炮孔微差以及炮孔网度爆破方式, 还可采用空气间隔装药的爆破方式, 这样可有效的减少产生的粉尘。另外, 可采用向爆破区域内洒水的方式, 提高矿区岩层的湿度, 从而很好地减少爆破作业时空气中产生的粉尘颗粒。这种方法当前在国内采矿业使用广泛, 被人们称作洒水爆破空气除尘法。在国外的采矿爆破工作中, 通常利用带有粘性的塑料冻胶堵塞物堵在炮孔内部, 爆破时这些塑料粘塞物, 可将空气中75%左右的粉尘粘附在上面。 (2) 防止矿体装卸时产生的粉尘。对于此项工作的防治, 我们可采用地面洒水法。矿区实践证明, 对矿区进行地面洒水后, 装卸产生的粉尘浓度从以前的140mg/m3降低到了10.6mg/m3, 可见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 可很好地应用到采矿工作中去。 (3) 防治钻机在凿岩时产生的粉尘。主要分方式有三种:干式, 湿式, 及两者相互结合的防尘方式。其中干式防尘主要就是在钻机的钻孔加设防尘装置, 防尘装置又分为两种, 一种为袋式除尘, 一种为旋风除尘。旋风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在67%左右, 而袋式除尘设备的性能则相对较弱一些, 其只适用于处理2m以下的粉尘。相较于干式除尘, 湿式除尘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利用钻机的钻杆送水进入钻眼眼底, 将其中的粉尘变成泥浆排出;另一种是采用高压水箱, 通过主钻杆水流冲击器进入眼底, 使岩矿内粉尘变为泥浆。 (4) 加强汽车运输时路面的防尘工作。汽车路面的防尘工作相对来说较为重要, 主要方法就是对路面进行洒水, 可采用洒水车洒水, 也可在路面建设洒水器进行洒水。除了采用洒水的方法外, 还可喷洒有较强吸附作用的溶液, 从而有效地吸附路面粉尘。 (5) 加强单机密闭技术。所谓的单机密闭技术, 其实就是空气调节装置。在我国目前大多数的矿区中, 用于采矿的大型设备都会有空气调节装置, 在具体的采矿工程应用中, 该装置具有较好的除尘效果。

3 结语

对于露天采矿的粉尘防治工作, 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在技术性的解决方法上, 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 以提高人们的空气环保意识, 努力改善矿区粉尘的污染局面, 保障采矿人员的身体健康, 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元岐.煤矿生产中的粉尘危害及防治对策[J].科技风, 2012 (21) :66.

浅析煤矿粉尘危害及防治技术 篇7

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由于煤或岩石被切割、破碎,随之产生了大量粉尘。粉尘的产生和大量存在,不仅造成井下工作环境的严重污染,且直接危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更严重的是可燃可爆煤尘的存在,给矿井安全生产也造成巨大威胁,尤其是煤尘爆炸,给国家财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将带来严重损害,同时,也给社会安定造成巨大隐患。据国务院职业病防治中心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在煤矿生产中粉尘导致职业病伤害事故人数占煤矿行业各类事故伤害人数总和的75.75%,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警示了煤矿行业中粉尘对人身伤害的严重性,也揭示了煤矿行业加强粉尘治理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可见,粉尘治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 煤粉尘的危害

煤矿粉尘是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长时间呈浮游状态存在于矿井空气中的各种岩矿颗粒物的总称。从环境空气角度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 2种。煤尘是从爆炸角度定义的,一般指粒径在0.75 mm~1.00 mm之间的煤炭颗粒。岩尘是从工业卫生角度定义的,一般指粒径在10μm~45μm之间的粉尘颗粒。按粉尘中游离SiO2的含量划分,煤矿粉尘又分为硅尘和非硅尘,其中,含游离SiO2在10%以上的粉尘称为硅尘,矿井中的岩尘一般多为硅尘;含游离SiO2在10%以下的粉尘称为非硅尘,矿井中的煤尘一般多为非硅尘。

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生产2个方面。工人长期吸入煤矿粉尘后,轻者患呼吸道炎症,重者患尘肺病。尘肺病因吸入的粉尘成分不同,可造成3种主要病症。吸入游离SiO2含量较多的粉尘引起的尘肺病是矽肺病,患者多集中于长期从事采掘一线的工人;吸入煤尘和含游离SiO2的岩尘引起的尘肺病是煤矽肺病,患者多为掘进和采煤混合工种的工人;长期吸入煤尘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肺病,患者多为长期从事采煤工作的工人。3种职业病的致病因子,都是人体肺部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所致。当今的医学水平对于种职业病很难彻底治愈。此类疾病发病缓慢,易被人忽视,特别是患病的主体对象;从事掘进一线的工人,一些人有章不循、有令不止的侥幸心理比较突出,个人防护意识较差,对防尘设施和个人防护劳保用品弃而不用的现象随处可见。目前,掘进打干眼、采煤落煤的防尘设施,装载点的喷洒水装置、个人的防护用品很少正常坚持使用,日复一日,待身体有了问题,方才知道其利害关系。事实上尘肺病引起矿工致残、死亡人数国内外都十分惊人。据统计,建国以来,中国矿山企业累计已发生尘肺病近70×104例,死亡人数达20×104以上,居各类职业病之首。国营煤矿每年尘肺病死亡人数已大大超过工伤死亡人数。目前,新增尘肺病人数达1×104人/a,且呈上升趋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108元/a。矿山职业病安全问题已成为中国一大社会公害,严重制约着中国采矿业的健康发展,造成的家庭、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中国煤矿工人工种变化大,长期从事单一工种的很少,因此,煤矿尘肺病中煤矽肺比重较大,据统计,约占尘肺病总数的70%~80%,而矽肺约占20%~30%。通过对尘肺尸体解剖,认为2μm以下的粉尘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医学查明,大于10μm的尘粒大部分被阻留于鼻腔和咽喉部,随鼻涕和疾液等排出体外;2μm~10μm的尘粒大部分阻留在呼吸道,借助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和黏膜纤毛运动,送至喉部排出体外;小于2μm的尘粒随着呼吸气流进入肺内,由肺泡的清除作用加以处理排出体外。上述3种清除方式将进入体内的97%~98%左右的尘粒排出体外,滞留在肺内的粉尘只是吸入粉尘量的2%~3%。人体虽有良好的防御和清除功能,但若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仍可引起尘肺病,尤其是残留在肺泡内的硅尘粒,形成硅酸胶毒,杀死肺泡留在组织内形成纤维病变,开始呈网状,后肺泡渐渐减少而变成粗网,接着便在粗网的网眼间出现结节,许多结节逐渐融合成团块,最后形成尘肺癌变。

研究表明,影响尘肺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a)矿尘成分。矿尘中游离SiO2的含量越高越易致病;b)矿尘粒度。尘粒越微细越易致病,小于5μm的尘粒越多,对人体的危害性越大;c)矿尘浓度。浓度越大,吸入的矿尘量就越多,越易患病;d)接触矿尘的作业时间。从事井下作业的工龄越长,吸入的粉尘量越多,越易患尘肺病;e)矿工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及个人卫生条件。体质较弱、个人卫生较差,又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矿工更易患尘肺病。

尘肺病的发病原因还有很多,如,安全装备水平低,缺少应有的抗灾能力;矿山安全设备投入不足,在安全设备不齐备的情况下,乱采滥挖,职业病伤害也急剧上升;尤其是小型煤矿,多数不具备综合安全防尘设施和管理条件等,都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子。

粉尘危害矿井安全生产,主要表现在燃烧和爆炸以及对机械和仪表的损坏。煤矿粉尘在井下达到一定浓度,且存在高温热源的条件下,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爆炸产生高温高压,又生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损坏井巷,毁坏设备,伤亡人员,甚至导致整个矿井毁坏,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

煤尘的粒度在0.75μm~1.0μm以下的岩尘都能参与爆炸,但爆炸的主体是75μm以下的煤尘,其含量越高,其爆炸的危险性越强,含量达到70%~80%时爆炸力最强。煤尘颗粒小于10μm时,爆炸反而减弱,这是由于过细尘粒在空气中很快氧化成为灰烬所致,过小的煤尘还会分裂成为许多化学成分不同的小粒子而减弱了爆炸性。

空气中瓦斯、O2的含量与煤尘爆炸有直接关系。瓦斯本身具有爆炸性,当它混入煤尘空气中,便增加了煤尘挥发含量与瓦斯浓度。空气中O2含量浓度对煤尘爆炸有很大影响,O2的浓度高时,点燃煤尘的温度便会降低。如果空气中O2含量低于17%,煤尘就不会发生爆炸。

煤尘爆炸须有达到最低点燃温度和能力的热源,引爆源的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越易点燃煤尘,初始爆炸的强度就越大。另外,爆炸的空间形状、大小、升腾无障碍等,对煤尘爆炸的强烈程度都有很大影响。

综上所述,井下粉尘是制约中国矿山开发建设的一大公害,必须予以高度关注。根据粉尘产生、分布及其扩散规律,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予以防治。

2 粉尘防治技术

预防粉尘的危害,关键在于降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使其符合规定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从排尘、减尘、降尘、除尘和个人防护等5个方面全方位开展综合治理。

所谓排尘就是以通风方式吹出井下粉尘;降尘是利用喷雾洒水或添加湿润剂等使井下空气中的粉尘得以沉降;减尘是开展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粉尘的产出量;除尘是利用捕尘器将粉尘收集起来集中处置;个人防护是使用各种防护面具减少人体吸入的粉尘量。鉴于煤矿地质结构的特殊性和粉尘污染的复杂性,各煤矿所采取的防尘措施也不尽相同,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种。

2.1 湿式钻孔

指在井下钻孔施工过程中,将压力水通过钻杆送入孔底,湿润并冲洗炮眼中的粉尘,使其在炮眼中变成桨液排出炮眼。这样能使大部分粉尘被控制在炮眼中,降尘率可达90%~98%。缺水矿井干式打眼可装备捕尘器,收集粉尘集中处置。

2.2 通风排尘与净化风流

用通风的方法将粉尘稀释净化排出,是降低井下粉尘浓度的重要措施之一。据不少煤矿的试验观测,当巷道中的风速达到0.15 m/s时,5μm以下的矿尘能够悬浮并与风流均匀混合随风排出。在产尘量多,矿尘浓度大,温度比较高的作业点,可适当加大排尘风速。当风速增加到1.5 m/s~2.0 m/s时,作业点的矿尘浓度降至最低值。风速过高将抽起落尘,使风流中含尘浓度增大,所以,采掘工作面的最高允许风速为4.0 m/s。

在风流通过的巷道中设置水幕净化风流,效果更好。水幕尽可能布满巷道,一般间隔距离以20 m为宜。当然,水幕喷头形状、安装角度与除尘效果也有很大关系。用实体锥喷头比扇形、空心锥喷头降尘效果要好得多,以一道水幕为例,降尘率可达43.5%;安装的喷头与顶板水平角为25。时,降尘率可达93.4%。

2.3 放炮喷雾

爆破是产生粉尘的主要环节之一,且能使降尘再度飞扬,二次污染空气。实践证明,放炮时采用喷雾洒水降尘,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喷雾洒水是将压力水通过喷雾器在旋转或冲击的作用下,使水流雾化喷射到空气中,在雾体作用范围内,高速流动的散细水滴与浮尘接触,尘粒被湿润,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同时,高速流动的雾体产生负压,将其周围的含尘空气吸引到雾体内湿润下沉;洒水还可将落地尘粒湿润黏结,使之不易飞扬;洒水也可增加煤的水分,降低煤尘爆炸性;洒水也可阻止爆炸火焰传播

2.4 装岩洒水转载点降尘

装岩洒水是在出煤前和出煤过程中人工洒水的1种方式。冲洗岩壁是防止巷道壁上的积尘遇回风或巷道冲击波作用下再次飞扬形成多次危害的1种措施。特别是放炮后一定要冲刷工作面和散落在巷道及岩壁上的粉尘,主要进风巷要定期冲刷。各转载点卸煤口也是造成粉尘泛滥的1个重要源头,必须在源头上加以控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没有防尘供水系统管路的采掘面不得生产,主要运输巷道,采区回风巷以及各运输机转载机头、卸煤口必须敷设洒水装置。

2.5 个人防护

主要用具有防尘口罩、防尘风罩、防毒面具等,尤其是防尘口罩,应该根据作业和环境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防尘口罩,特别是采掘和锚喷工种的工人,绝不能忽视个体防护的作用,应坚持正确使用,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生活习惯。

3 结语

燃煤发电厂粉尘危害及防治对策 篇8

火力发电是将燃料 (煤、油、天燃气等) 中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一种生产工艺, 在全世界已广泛应用。近年来, 我国的火力发电发展迅速, 约占电力来源的80%, 其中主要为燃煤发电[1]。燃煤发电厂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输煤系统、燃烧系统、热力系统、除灰渣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电气系统和其他辅助生产系统等[2,3]。燃煤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 且危害严重[4]。粉尘是燃煤发电厂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其现场检测超标率也较高[5]。

目前, 燃煤发电厂粉尘危害已经严重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生产性粉尘是一种严重的职业有害因素, 可以导致包括尘肺、肺癌在内的多种疾病。尘肺病在接触高浓度粉尘的人群中发病率高, 健康损害严重。一旦患病不能治愈, 严重损害劳动力和家庭稳定[6]。医学研究表明, 人体长期吸入过量的粉尘可引起肺组织弥漫性、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 最终导致尘肺病[7]。在《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2009~2015) 》[8]中将尘肺病作为重点职业病, 其中将煤工尘肺、矽肺作为防治重点。因此, 研究燃煤发电厂的粉尘危害及其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粉尘危害现状

以甘肃省某燃煤发电厂2×330MW机组作为研究对象, 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燃煤发电厂粉尘存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控制点。

1.1 粉尘危害的主要存在环节

通过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学调查, 燃煤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有煤尘、矽尘、石灰石粉尘和石膏粉尘等, 其粉尘主要存在环节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如表1所示。

1.2 粉尘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通过职业卫生检测的方法, 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进行检测, 确定燃煤发电厂粉尘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1.2.1 检测点的设置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9]设置采样点和选择个体采样对象。采样点选取有代表性的, 粉尘浓度最高, 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每个点每天采样4个, 连续采样3天;个体采样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 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 每个岗位根据劳动定员情况选择3~5名劳动者。

1.2.2 检测方法及仪器

本次粉尘检测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10]等标准进行检测。采样仪器选用SKC粉尘采样仪和Gilair5个体采样器进行检测;分析仪器选用AT261电子天平 (0.01mg) 进行称量。

1.2.3 检测条件

本次粉尘检测选取设备正常运转且排风除尘设施正常开启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1.2.4 粉尘检测结果

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11]等有关标准对粉尘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该电厂主要岗位个体粉尘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 输煤皮带巡检工、灰库巡检工接触的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 是燃煤电厂粉尘防护的重点工种。丁训球等学者对江苏省火力发电厂粉尘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也发现发电厂尘肺病检出人员主要集中在输煤皮带运行、检修以及锅炉运行和检修等岗位[12]。所以输煤皮带巡检工、灰库巡检工岗位为燃煤发电厂粉尘防护的重点岗位。

为进一步分析上述工种接触粉尘浓度情况, 并分析其超标原因, 对相应的作业场所进行了粉尘浓度定点检测, 其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注:*为超限倍数对应的短时间接触浓度。

由表3可见, 输煤系统 (输煤皮带头、尾部, 破碎机等处) 和除灰渣系统灰库卸灰操作位粉尘超限倍数值较大, 粉尘浓度较大, 上述作业场所是引起输煤皮带巡检工、灰库巡检工接触的粉尘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

由职业卫生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可知, 输煤系统 (输煤皮带头、尾部, 破碎机等处) 和除灰渣系统灰库放灰口为燃煤发电厂的粉尘关键控制点。

1.2.5 超标原因分析

由以上检测结果可知, 燃煤火电厂粉尘超标的主要场所集中在输煤系统和除灰渣系统。

1) 输煤系统粉尘超标原因分析

输煤系统粉尘主要来源于燃煤的运输过程, 超标场所主要集中在输煤系统存在落差的转载点或下料口等处。超标主要原因为:①由于采用的局部密闭及排风系统密闭不严, 控制点的控制风速及风量不足等, 会造成防尘设施控制效果不佳②由于部分地区燃煤煤质干燥, 且不容易渗水, 在输送过程中导致产生较大扬尘③输煤皮带走廊地面及设备上内有大量积尘, 如不及时清理, 会导致二次扬尘的产生。

2) 除灰渣系统超标原因分析

除灰渣系统粉尘主要来源于粉煤灰的装卸过程, 超标场所主要集中在灰库卸灰场所。超标原因主要为:①灰库的搅拌机防尘罩结构上不够严密, 且当时灰库内呈正压运行状态时, 易造成粉尘逸散②灰库下料口与灰库运输罐车连接处的布袋密封不严, 导致大量粉尘逸散③灰库下方地面易存在大量积尘, 如不及时清理, 导致二次扬尘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 以上粉尘检测结果是在该燃煤发电厂刚投产时的检测数据, 其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性能较好。随着运行年限的增长, 若维护和管理不到位, 职业病防护设施失效率将会增加, 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将更加严重。

2 粉尘防治对策

虽然新建燃煤发电厂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 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防尘设施, 如输煤采用密闭式栈桥, 并设置有栈桥清洗器;在输煤落差较大, 煤尘飞扬严重的转运站、碎煤机室、煤仓间进煤斗、皮带机头等处均设置静电除尘器, 并辅以喷水除尘和水喷雾除尘措施;在灰库顶部设有布袋除尘器等。由于粉尘产生源较多, 部分工作场所及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超标。

燃煤发电厂以上工作场所粉尘超标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建议燃煤发电厂从工程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粉尘防治, 具体措施如下。

2.1 工程措施

2.1.1 输煤系统

1) 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 燃煤尽可能选用含水量较大的煤质, 从源头上减少粉尘的产生。

2) 在输煤系统设计时, 输煤设备应考虑降低煤的落差, 缓冲煤的降落速度, 多落煤点、转载点和扬尘点进行有效的密封, 如在落煤管加装缓冲滚筒、回流管、全封闭导料槽、挡尘帘等, 同时及时更换已损坏的挡尘帘, 以减少粉尘的逸散[13]。

3) 在输煤系统粉尘浓度较大的场所如燃煤转载点等处采取喷水抑尘, 以减少扬尘的产生。

4) 及时清扫和用水冲洗输煤走廊的地面积尘, 以减少二次扬尘的产生。

2.1.2 除灰渣系统

1) 尽可能减少灰库下料口与罐车的高度差, 减少粉尘的产生。

2) 及时更换灰库下料口与运输罐车之间的布袋, 减少粉尘的逸散。

3) 应对卸灰操作间的门、窗密闭, 以减少粉尘外逸。

4) 及时清扫和用水冲洗灰库周围的地面积尘, 减少二次扬尘的产生。

2.2 管理措施

1) 合理安排作业人员的巡检时间, 尽可能缩短作业人员在粉尘超标场所的停留时间。

2) 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 并应加强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管理, 督促作业人员在现场正确使用和佩戴防护用品。

3) 对防尘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企业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 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 以确保其防护性能处于最佳。

4) 企业应对关键控制点的粉尘浓度进行定期的自主监测, 同时每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与评价。

3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 燃煤发电厂粉尘的重点防治岗位主要为输煤皮带巡检工、灰库巡检工, 重点防治场所为输煤系统 (输煤皮带头、尾部, 破碎机等处) 和除灰渣系统灰库放灰口。燃煤发电厂粉尘的防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根据上述岗位或场所粉尘浓度超标的情况, 应从工程和管理两方面对粉尘职业危害综合防治。希望该论文能对今后燃煤发电厂的粉尘防护对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便从源头上控制粉尘危害, 保护劳动者健康。

摘要:粉尘是燃煤发电厂重点防治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某燃煤发电厂2×330MW机组为例, 调查和分析了燃煤发电厂中粉尘的种类、分布及防护设施, 并对该燃煤电厂主要工种和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讨论, 提出皮带巡检工、灰库巡检工是燃煤电厂粉尘危害重点防护对象, 而输煤皮带转载点、破碎机以及灰库卸灰操作位现场粉尘浓度超标严重, 是燃煤发电厂粉尘危害防治的重点工作场所。在对该燃煤电厂粉尘浓度超标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从工程防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燃煤发电厂粉尘危害相应的防治措施, 为燃煤电厂粉尘危害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职业病危害:粉尘 篇9

1 机械加工中加强粉尘污染控制的重要作用

机械加工粉尘主要以金属零件的磨光和车、铣、钻等加工工艺产生的粉尘为主,其中也包括毒性较大材料的粉尘,其粉尘的危害同其粒径成反比,粒径越小的粉尘危害越大,然而小粒径的粉尘不可视,通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工业化起点低,没有除尘装置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年代较早的普通机床依然大量存在,其加工产生的粉尘直接排放到周围空气中,因此我国的机械加工粉尘问题尤为严重。加之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机械加工车间环境比较简陋,缺乏必要的除尘措施,对于工作在机械加工车间内的人群,其三分之一的时间生活在这一封闭、半封闭的环境中。这些粉尘不但对人体有害,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有影响,把粉尘浓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仅能够保护工人健康,也会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也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生产得到保证。

2001年10月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强调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在一切事物中,人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粉尘作为机械加工排放的重要污染物,我们必须采取可行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加强对机械加工车间粉尘污染问题进行控制,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保障劳动力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职业病发生。同时也使机械工业可持续发展,建成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2 机械加工过程中粉尘污染的主要危害

2.1 影响车间工人身体健康

多年来,机械加工过程中的粉尘污染,给作业工人身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危害。我国党和政府非常关心职工的身体健康,对于防止粉尘危害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和防治措施,并在防治粉尘危害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使粉尘产生的病害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一些中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的经营者忽视劳动卫生管理,对防护资金投入极少,造成作业环境恶劣,使粉尘职业危害形势更为严峻。长期接触机械加工粉尘的工人,易发生支气管病、急慢性肺炎、和肺癌等病变。在机械加工产生中,如果加工材料是含铅、铜、锌锰等的合金时产生的粉尘,这类粉尘被吸入后,由血液带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中毒;铅尘浸入皮肤,会出现一些小红点,称为“铅疹”等。对于毒性小的粉尘颗粒来说,我们千万也不能忽视,因为小体积颗粒的相对表面积大,它具有比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气态或细小液体颗粒,粉尘颗粒表面吸附的各种物质可能增强其毒性作用,如果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也会产生轻微中毒的可能性。

2.2 易于引发生产安全问题

机械加工粉尘易于引发生产安全问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镁合金、铝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飞机、高铁动车、汽车的镁合金、铝合金零备件,由于镁合金、铝合金具有优良的切削加工性能,可以采用干式切削,但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细屑由于具有较大的面积/体积比,热量易于积聚达到燃点,当切削产生的镁、铝粉尘颗粒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如果车间内有静电或金属件碰撞所产生的火花,也可能引起爆炸或起火燃烧。更有一种可怕的可能性,假如机械加工车间发生爆炸或燃烧事故,产生的冲击波、振动或气浪,使沉积的粉尘飞扬,形成新的粉尘云;粉尘云会被爆炸火点燃,就会形成灾难性的次生爆炸,这次爆炸将会造成更大的火灾,并伴有毒气体,严重的会造成房屋倒塌、水电失控,其威力远大于单纯的粉尘爆炸产生的威力,其事故后果是相当严重。例如,2008年6月湖北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某车间发生镁粉燃爆事故,造成1死1伤,这种爆炸仅是初始爆炸。

2.3 影响加工系统和产品质量

机械加工粉尘对机械加工系统和加工质量也会影响。随着机械加工设备不断升级和更新换代,传统机械加工设备已逐步淘汰,新的数控机床逐渐取而代之,数控机床的系统主板、电源模块、伺服放大器等的电路板由于高度集成,大都由多层印刷电路板复合而成,线间距离狭小,金属粉尘颗粒进入极易引起电路板短路;同时,粉尘颗粒进入数据线接口会影响数据传输,侵入数控系统会影响其灵敏度和可靠度。粉尘颗粒对机床和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有很大影响。切削过程中会产生粉尘的摩擦,使得刀具寿命变短,同时导致工件加工表面质量变差。粉尘颗粒若进入机床主轴则会造成装夹不稳,缩短刀具寿命,增大加工表面粗糙度,降低工件加工尺寸精度和主轴轴承使用寿命。对于高速加工中心主轴,由于转速很高,装夹不稳会引起非常大的惯性离心力,它会使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能较低的刀具极易断裂,造成废品增多。

3 控制机械加工中粉尘污染危害的措施

3.1 加强尘害治理立法,建立督查管理监察机制

加强尘害法律、法规、标准和防治尘害在内的劳动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是防治尘害的基本保证。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防治尘害的工作,对工业防尘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了一些防尘、降尘措施,使工人的劳动条件有了很大改善。50年代初,我国开始建立与粉尘有关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到目前为止防治尘害的法律、法规和各种粉尘危害分级管理标准都络续出台,为我国各行各业尘害治理提供了法律保证。建立督查管理监察机制,是防治尘害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劳动安全卫生监察部门,要切实做好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督查管理和监察工作,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粉尘危害分级管理,明确规定粉尘监察机构的任务、对象、职责范围,还要建立监察程序、方法、处罚、申诉和申诉处理等一系列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细则和守则,使整个监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加强监察队伍建设,在选拔监察员时,应当重视其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监察员应当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个人品质,不断提高他们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和完善检测手段,不断充实和更新各级粉尘检测站的仪器设备,使检测手段更加科学化。

3.2 加强劳动安全意识,开展防尘知识培训工作

我国在机械加工中,由粉尘污染造成的危害事故,分析其原因,往往许多事故是由于部分企业领导和职工缺乏劳动安全意识,对机械加工中粉尘污染危害性认识不足,甚至有些单位对机械加工中如何防尘从来未培训过。我们一定要树立机械加工中防尘安全意识,加强对企业领导、安技、医生的防尘知识培训,并监督企业开展对粉尘作业人员的上岗前防尘教育,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意识和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企业自身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生产粉尘的前期预防工作,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纠正只抓生产,忽视职业安全的错误思想,减少和避免粉尘病的发生。对作业人员要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效地控制职业危害。

3.3 加强加工粉尘控制,采取多种积极有效方法

机械加工中粉尘污染危害的控制,必须从粉尘管理源头做起。一是减少尘源排放,机械加工粉尘排放与机械加工工艺有着一定关系,改变加工工艺既能获得良好的加工效率,又能减少粉尘的产生,如淬硬轴承钢的延伸率小、塑性低、易形成良好粗糙度加工表面,在合理切削条件下可实现淬硬轴承钢的“以车代磨”加工,且减少切削粉尘的产生。二是阻止粉尘扩散,在粉尘源端隔断粉尘扩散是阻止粉尘扩散是的途径,主要有机床机床密封和集尘改造,机床密封通过增加机床防护罩把粉尘污染源局部或整体密闭起来,机床密封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而在传统机床大部分没有密封罩,是非封闭的。我们可以对防护罩包括原始设备制造进行密封改(下转第245页)(上接第267页)造,机床集尘改造是最常用的方便除尘方法,其改造多用于普通铣床、车床、磨床的改造,因为这些机床操作灵活,由于加工时产生的粉尘集中,集尘设备安装地方可以离加工区很近。三是加快粉尘扩散,加快粉尘扩散是指通过通风换气的方式,利用气流流动携带粉尘,降低机械加工车间粉尘浓度,以减少粉尘危害,达到粉尘控制目的。加快粉尘扩散通风换气的方式,主要有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一种经济的通风方式,自然通风的粉尘控制效果主要取决车间内气流组织是否合理,在车间建筑设计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进排风口问题;机械通风需要安装排风罩来解决,尽可能使设计的局部排风罩能包围或接近尘源,用最小的排风量排出有害物,用局部排风代替全面排风。

3.4 改善防护用品功能,提高粉尘隔离有效效果

防护用品能够起到有效地隔离作用,是机械加工中防尘的最后一道防线。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最广泛的就是防尘口罩,常用的防尘口罩为自吸式口罩,这种口罩又可分为简易口罩和带换气阀口罩两种,简易口罩具有呼吸阻力小,防尘率高、质轻、成本低、不影响操作等优点,但它有较强的吸湿性,使用时间一长阻力就增加,使用寿命短;带换气阀口罩装有吸气阀和呼气活瓣,滤料装在专门的滤料盒内,用脏后可以更换新滤料,吸入的空气经过吸气阀由滤料过滤后进入肺部,呼出的气体则由呼吸活瓣直接排出口罩这种口罩具有严密性好、防尘率高、阻力低、阻尘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其结构复杂质重而影响操作并且成本高。S

参考文献

[1]祝军,张帆,韩琳丽,等.作业场所粉尘污染的预防与控制[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58-60.

[2]宋交才.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控制[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1(5):46-48.

[3]林鹏程.浅谈粉尘爆炸火灾特点及预防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185-186.

上一篇:合法性影响下一篇:钢吊箱设计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