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

2024-08-24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精选8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 篇1

湘汉路(书院路-湘江大道)道路建设工程

职 业 病 危 害 防 治 管 理 措 施

湖南承运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八月十日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

为了切实保证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公司根据国家、湖南省有关的管理规定,特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如下:

一、市政工程易发职业病危害的种类

根据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

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建筑物的拆除,均会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辐射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毒物品的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

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6、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二、职业病的防护措施

(一)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各项目部应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臵,设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

3、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4、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5、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二)个人防护措施

1、公司为有效防止职业病对作业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从管理上明确公司职能部室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多级责任制,分清在职业病预防上的岗位职责。

2、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3、施工现场做封闭式施工,用高度不低于2m的围挡将现场四周围起来。

4、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齐(散材成堆,型材成垛)。

5、现场临时仓库内各种袋(桶、箱)装材料码放成垛,小型材料上架存放。

6、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作业人员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7、从事防水作业,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密闭空间内进行防水、喷漆作业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如防护用具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至通风处,并通知施工现场其他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该场所进行通风;若已出现中毒症

状,应立即报告项目部进行处理;慢性中毒症状比较不易被发现,公司对从事此类作业的施工人员每半年组织一次体检,发现职业病症状将立即通知本人并调离岗位,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8、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臵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电气焊作业易引发的职业病与第7条所列基本相似,参照第7条执行。

9、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如因进行强噪音作业导致头晕、耳鸣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其他人员进行治疗,症状严重者报公司应急救援小组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

10、施工中所使用的加工设备要设臵除尘装臵,清运垃圾必须使用喷洒后方可用提升机或封闭专用垃圾道运输,严禁从窗口倾倒垃圾。细散颗粒材料的装卸运输必须要遮盖,现场专用道路要经常喷洒水,把粉尘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长期在高密度粉尘环境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口罩、发帽及其他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止吸入有毒灰尘。

11、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并佩带好防护用品。

12、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公司将检查结果告之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

档案。

三、预防职业病的安全检查制度

1、公司施工部除进行经常的检查外,每年还定期组织其他部门进行联合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2、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3、安全生产检查应该始终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定出计划,按期解决。

(一)、对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安全检查:

1、检查对从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

2、检查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可行性,检查安全交底的可操作性。

3、检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是否满足使用需要。

4、检查从事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是否佩带齐全、有效。

5、检查施工区域作业人员,有无遇险自救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6、对以上检查范围内如发现问题,一律采取“先停工,后整改”的原则,进行逐项跟踪复查落实,直到存在的问题解决完为止。

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先撤人,封闭现场,后研究补救措施,绝不允许冒险蛮干的情况发生。

(二)、对电焊作业过程中可能引起的职业病的安全检查: 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对作业环境是否清楚。对作业环境要求必须是有放火隔离措施、周边无易燃易爆物资存在,有用火证,有灭火器材。

个人防护用品是否佩带正确,使用规范合格有效。作业场所应设有排烟、防尘、通风的设施、设备。

作业场所应建立安全挂牌制度,应有安全专职人员,定期对作业环境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三)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

为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实行科学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和健康保障群策群力,录取防范措施,消除和制止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与健康的一切不良条件和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件》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公司安全组织机构及工会组织应当加强对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督促、检查。

第二条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执行国家防止粉尘危害的有关规定,录取工艺改革,湿开式作业,密闭尘源,合理

抽风等防尘措施,推广使用无尘或者低尘的技术、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禁止在没有防尘设施的作业环境中进行敞开式干式粉尘作业。

第三条 安排防尘经费,专款专用,进行技术改造,改主设备必须编入设备台帐,列入维修计划,保持正常运转。

第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续建有粉尘作业的工程项目,防尘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

第五条 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又没有进行治理,严重影响职工安全健康的职工有权拒绝操作。

第六条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粉尘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察,负责职工健康监护,尘肺病诊断、治疗、疗养的监督

第七条 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对粉尘作业场所有关预防和治理粉尘危害的工程技术,组织管理措施及其效果改进进行监察。

第八条 工会组织负责尘肺病防治工作的群众性监督协助单位开展防尘工作,教育职工遵守防尘规章制度。

第九条 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和防尘工程技术及效果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按规定向主管部门和劳动、卫生和工会组织报告,并向职工公布。

第十条 对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就业后定期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从事电焊作业、工程施工的接尘职工每两年体检一次,已经确诊为尘肺病或者经体检发现为可疑尘肺病 的接尘职工,每年负责一次。

第十一条 患有下列职业禁忌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粉尘作业

1、活动性肺结核病。

2、慢性肺部疾病,严重慢性上呼吸道疾病和支气管疾病。

3、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

4、较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5、医学上认为不宜从事粉尘作业的疾病。

第十二条 尘肺病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尘肺病诊断鉴定组集体诊断。确诊为尘肺病的,按照国家有关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提出劳动能力鉴定意见,记入《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调离粉尘作业岗位,并根据尘肺病期和病情给予治疗和疗养。

第十三条 认真执行本办法,在尘肺病防治、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扣发资金处罚。

1、未对粉尘作业职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的。

2、安排职业禁忌症人员从事粉尘作业的。

3、强令尘肺病患者继续从事粉尘作业的

4、安排未成年人从事粉尘作业的。

5、擅自挪用防尘设施经费的。

6、任意拆毁防尘设施,致使粉尘危害加重的。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 篇2

关键词: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已经实施有8年了,职业卫生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障条件有很大改善,但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解掌握邢台市职业病危害现状,进一步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为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由市卫生局牵头,成立了专项调查组,对邢台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1]。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邢台市辖区范围内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业企业。

1.2方法

按照省卫生厅制定的《河北省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方案》。分级分批培训区、县(市)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统一要求、方法和标准,逐个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格,由市卫生监督所职业卫生监督科专业人员审核汇总后,统一录入调查结果。

2结果

2.1邢台市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2010年底,全市共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326家;职工人数175 648人,接害人数59 896人,占职工总人数的34.1%。其中在市卫生监督所管辖的用人单位96家,接害人数为23 478人;内邱县有26家职业病危害企业,接害人数4 160余人;沙河市有48家职业病危害企业,接害人数7 680余人;隆尧县有40家职业病危害企业,接害人数6 400余人;南和县有19家职业病危害企业,接害人数2 432人;清河县有41家职业病危害企业,接害人数6 560余人;新河县有20家接害职业病危害企业,人数2 800余人;邢台县有36家职业病危害企业,接害人数6 386人。其中有粉尘危害企业122家,有毒物危害企业65家,有物理因素危害企业102家,有其他危害因素企业37家。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粉尘(砂尘、煤尘、电焊尘、水泥尘),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铅及其化合物和噪声。到2010年底,全市共诊断尘肺病例237例,职业中毒17例;其中硫化氢中毒死亡6例;物理因素损伤病例21人,

2.2工业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们对326家用人单位对以下11项法定职责进行了调查统计,其结果为:设立了职业病防治法定代表人目标管理负责制的有107家,占32.82%;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的有114家,占34.96%;配备专职或兼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有121家,占37.1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有203家,占62.26%;建立符合要求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有128家,占39.26%;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的有84家,占25.76%;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的有31家,占9.5%;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的有36家,占11.04%;设置警示标识的有107家,占32.82%;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的用人单位有26家,占7.9%;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有122家,占37.42%[2]。

2.3邢台市工业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

此次调查显示,全市职业病危害因素共有30多种,其中粉尘有石英砂粉尘、煤尘、电焊尘、炭黑尘、滑石粉尘、棉尘等;化学物质有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氨、汽油、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苯酚、硫酸、烧碱、氧化乐果、碳酸氢铵、铅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物理因素有噪声、高温、振动、电离辐射。职业病危害较大的是矽尘、煤尘、苯、甲苯、噪声、高温、铅等,近几年曾发生过苯、氮气、苯酚等急性中毒事故,硫化氢中毒死亡6个病例等。

邢台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326家中,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有142家,监测率为43.55%。有害作业应监测点数为4 710个,实监测点1 006个,作业点监测率21.35%。监测合格率为65.70%。职业病因素按粉尘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分类,各类危害因素监测情况见表1。存在化学毒物危害的企业监测率最高,但也只有23.12%,监测合格率70.43%;有物理因素危害的企业检测率为21.11%,监测合格率61.51%。

2.3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调查的326家用人单位中,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有59 896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37 032人,体检率只有61.82%。其中接触粉尘的23 876人,体检率只有60.13%;接触化学物质的9 743人,体检率为62.99%;接触物理因素的26 247人,体检率63.00%。见表2。

2.5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国有大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外资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做得较好,并且对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工作也很重视。见表3。

3讨论

邢台市职业卫生监管存在行业多、职业危害因素多、监管人员少的特点,各地尽管十分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但分配到职业生监管部门的人手依然显著不足,加上地方保护主义和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等共性原因[3],职业卫生监管存在明显不足。

3.1职业卫生处罚力度不够

2010年全年仅对3家未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企业实施了行政处罚,对大量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的行为没有采取法律措施,如对242家未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的明显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为,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至少应该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但都没有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由此可见大量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

3.2职业病防治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尚未形成

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多个部门,《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各部门未进行有效的配合,职业病联动监管机制尚未形成。随着近几年招商引资工作快速发展,大量有职业危害的工业企业进入我市,而我市招商政策又允许“先上车,后买票”[4],决大部分工业企业未进行“三建”项目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当然更没有卫生行政部门审查,验收。这些单位职业病防护设施缺乏或者不完善,存在职业卫生安全隐患,但有关部门照样予以立项、许可、发证和允许投产。

3.3部分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我市大部分劳动者来自周围农村,个人素质低下,自我防护意识缺乏。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知之甚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员工没有自觉穿戴防护用品;再者是部分劳动者缺乏法制意识,在自身健康权益受到侵害时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由于部分企业管理者重视经济效益轻视职业卫生,这可给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带来隐患。

4对策和建议

4.1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和处罚力度

监督不力和处罚力度小是职业卫生监管诸多问题之一,政府部门应配备与卫生监督工作相适应的卫生监督人力资源,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违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给予重拳,以维护法律的尊严,惩治违法违规现象。

4.2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协调机制

国务院四部委联合发文《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为卫生部门提供了与政府部门沟通的平台,卫生部门要借助此“东风”,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协调机制,进一步发挥牵头作用,在政府的协调下,抓住机遇与有关3个部门紧密配合,积极主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把“三建”项目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开展起来。

4.3加强职业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

职业卫生工作是一项知识面广、专业技术强的工作,职业卫生监督员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奉献和钻研的精神,我们应加强对职业卫生监督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专业进修和定期考核,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一支专业能力强、热爱职业卫生监督事业的队伍。

4.4加强职业病宣传工作

积极与各新闻媒体联系,加大职业卫生监督宣传力度,通过广泛宣传,提高用人单位及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意识,为职业病防护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同时提高用人单位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应负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使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孙东晓.昆山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职业医学,2010,37(6):527-528.

[2]徐珂.2009年度常熟市电镀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及防治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22):2581-2583.

[3]陈渊.湛江市职业病危害防治对策[J].现代职业安全,2010,(9):69-71.

企业职业病危害中的防治管理研究 篇3

摘 要:目的 观察创新管理在企业职业病危害中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核电站企业职工患职业病者60人次。根据职业病的危害实施创新管理,分析创新管理在企业职业病危害中的防治效果。结果 企业职业病主要危害为放射性物料产生的辐射危害,包括X射线及γ射线危害;非放射性因素主要包括粉尘、噪声及化学毒物,经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实施,放射性辐射与非放射性辐射危害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电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实施创新管理能降低企业职业病危害,提高企业职工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企业职业病 危害现状 防治对策 核电站

中图分类号:F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118-02

核电事业是现代能源供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日本福岛、德国、美国等出现的核泄漏事故让人们更加意识到核电站的安全性并非一劳永逸。铀、铯等高放射性物质作为燃料,使得核电站工种具有一定特殊性,且存在安全隐患[1]。随着“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宣言的发布,一线工人的职业病危害引起更多重视,特别是针对核电站工作人员的职业病问题[2]。为了探讨创新管理在企业职业病危害中的防治效果。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核电站企业职工职业病60人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职工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核电站企业职工患职业病者60人次,分析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采取创新管理措施,减少企业职业病危害。核电站企业工作人员中,随机抽取40人进行职业病统计分析。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22~45)岁,平均(33.84±4.37)岁,工龄(2~24)年,平均(12.35±2.84)年。职工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分析方法

调查方法:对入选职工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所有监测仪器均按照计量法规进行测定,监测技术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监测项目包括氟化氢(HF)、噪声、γ剂量率、表面污染等。(2)创新管理。①应通过培训、现场告知等措施提高员工职业病危害自我防护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重要性。②建立合适的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强企业职工检测,动态了解员工的身体状况,积极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护的相关职责,从管理制度、人员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保证能有效实施和运行。③加强企业员工防护,应定期检测周围空气、土壤、水分等,降低对职业病的危害。

1.3 统计指标

(1)统计所有的企业职业病危险因素,找出排名前5位的职业病危险因素;(2)创新管理实施后相关职业病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职业病危险因素分析

企业职业病危险因素统计如表1,危险因素、相关发生率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排名前5位的危害因素分别是:γ射线(25.0%)、粉尘(20.0%)、噪声(15.0%)、X射线(11.7%)及HF(8.3%)。其中,γ射线及X射线属于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HF(化学毒物)属于非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

2.2 防治对策实施后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合理的创新管理后,相关危险因素发生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核辐射通常被称为放射性。少量的辐射照射并不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当长期处于核辐射危害下,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核辐射的剂量越大,危害就越大。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以铀、铯等放射性物质作为燃料,严重威胁到核电站工作者的健康。由于核电站工种的特殊性,使得核电工人的身体受到广泛关注。该文统计分析了近年来核电站的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统计结果表明,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排前五位的危害因素分别是:γ射线(25.0%)、粉尘(20.0%)、噪声(15.0%)、X射线(11.7%)及HF(8.3%)。其中,γ射线及X射线属于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HF(化学毒物)属于非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于放射性的职业病危害,应做到通风与净化,设置排风系统及净化设施;将辐射的工作场所进行分区,将燃料棒、气化间、高温复烧炉间划分为I区,将放射水平较高的场所划分为II区。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佩戴手套、口罩、工作服、工作鞋等个人防护装备,并对工作场所进行时刻辐射监测,做好防护措施。对于非放射性的职业病危害,选择低噪声设备并设置消声处理。在蒸汽管道、供料管道、烧结炉设置保温层,控制其表面温度,使其保温层外表面温度在50 ℃下,并提供值班室供工作人员休息,防止过度劳累。对于HF一类的化学毒物,应设置报警系统。在处理间应戴防毒面具,穿戴防护服。该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管理实施后,相关危险因素发生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电站企业职业病在防护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应的管理及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受照射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定期安排企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动态了解企业员工的身体状况,对于出现异常患者应该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核电站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实施创新管理能降低企业职业病危害,提高企业职工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跃峰,薛向明,武晓燕.某核燃料元件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6,29(2):149-151.

[2]温晋爱,江昊,刘海宝,等.中核集团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职业健康管理浅谈[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4):306-308.

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篇4

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单位:利津XX天然气服务有限公司 日期:2018年1月1日

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病防治,为劳动者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管辖范围内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三条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部门协作,综合治理。

第四条 各子(分)公司、指挥部、项目部(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五条 用人单位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监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列支。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 公司、子(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机构,依法负责本级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七条 有关职能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各职能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社保部门是职业病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级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对职业危害作业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组织对职业病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同时还负责职业病患者医疗、工伤保险待遇的落实。

经营计划部门负责有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预算的编制。工程管理部门负责施工生产与职业病防护同时规划,同时部署,指导和监督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转,并将有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及时通知卫生部门。

安全质量部门负责施工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宣传、培训和安全监督,并参与对职业病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有害作业用工管理与监控,负责职业病病人工作的调整与安置。

财务部门负责职业病防治经费计划的落实,监督职业病防治经费的使用。工会负责监督施工过程中的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和职业病患者待遇落实情况。

第八条 各级防疫机构职责

中心防疫站在公司社保部门领导下,主要负责:

(一)全公司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指导。

(二)本级有害作业场所及全集团千米以上长大隧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监控。

(三)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防护效果评价。

(四)脱尘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与监护。

子(分)公司防疫机构负责本公司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指导、检测监控、职业健康检查,尘肺患者的健康复查、监护、台帐资料与档案管理。

第九条 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部职责

(一)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经费,保障本项目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制定项目部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工程竣工后将档案资料交工程公司档案室保管。

(五)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日常工作:做好接触有害作业人员的岗前、岗中、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向劳动者提供合格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和设施,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并做好职业病防治有关登记、统计、报表上报工作。

(六)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监测,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各项职业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七)定期向上级机关和劳动者报告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

(八)认真落实职业健康培训制度。第三章 预防及监测

第十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必须在开工前如实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危害项目,申报时应当提交《职业危害项目申报表》及有关材料。

存在、使用放射性、高毒的仪器设备或化学品要根据有关规定通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向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申报,实行特殊管理。

第十一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有责任将工作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病待遇等在劳动合同中如实告知劳动者,劳动者调动工作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改变时,应重新订立劳动合同。

第十二条 项目部应当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护措施降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使之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明确管理责任人,确保正常运转。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对有职业危害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监测。项目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要定期检测、监测,每年不少于四次。公司、子(分)公司对重点项目和千米以上隧道每年检测、监测不少于一次。监测结果存入三级职业卫生档案,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向劳动者公布。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工程(包括工程的部分作业环节)转移给不具备有效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个人。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材料。

第四章 职业健康检查和监护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组织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已脱尘的劳动者要根据作业场所粉尘中二氧化硅含量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一般应间隔三至五年检查一次,对尘肺患者的复查,一般每年一次。所有职业健康检查都应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在有相应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未成年人员、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

第十八条 对经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应报告人力资源部门并通知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已经从事的要调离职业危害作业岗位。

第五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十九条 职业病诊断由各单位组织。

第二十条 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安排治疗、康复和定期复查;

(二)调离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

(三)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有关待遇,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其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第六章 职业健康教育与档案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要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职业健康教育工作。在建项目要加强对劳动者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第二十四条 及时对劳动者进行岗前、岗中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指导劳动者熟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努力降低职业病危害程度。未经过培训的人员不得从事有职业危害的作业。

第二十五条 各级组织机构应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公司和子(分)公司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如下内容:1法规;2标准、规范;3各类往来文件;4计划;5总结;6年度工作目标指标;7各级职业卫生组织机构;8职业卫生被监督单位报告卡;9职业卫生经常性监督卡;10存在职业危害项目统计(存在职业危害项目工程概况、在建千米以上隧道登记);11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报告;12当年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登记表;13当年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登记表;14尘肺病人登记表;15尘肺病人体检登记表;16脱尘人员登记;17脱尘人员体检登记;18项目职业卫生岗位培训登记;19项目职业病防治教育登记;20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登记;21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登记;22职业禁忌劳动者名单及调离情况;23本级宣传培训登记;24职业病报告卡;25专题会议资料;26宣传培训资料。

存在职业危害作业的项目部应按照公司社保函规定,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凡应立卷归档的技术资料,要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收集整理,保证完整、准确、真实、字迹工整,图表清晰,各技术环节审签手续完备,第七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六条 职业病防治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应当作为考核该单位及其主管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考核与奖惩按公司社保规定执行。

第八章 附则

十二(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篇5

(十一):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 业 危 害 防 治 措 施

XXXXXXXX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

XXXXXXXXXXX有限公司

赣XXXX字2016(010)号

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的通知

公司各部室、项目部:

为认真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更好地保证施工人员身心健康,有效地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公司制定了《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XXXXXXXX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3月5日

主题词: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印发通知 发 至: 总经理 各部室 公司项目部 XXXX综合部 2016年3月5日印发

共印20份

职业病危害的防治措施

为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规定,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在建工程项目传染病和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防治措施:

一、尘技术措施

1、水泥除尘措施

在施工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除尘设备必须考虑适合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的目的,又要做到装、拆方便;流动搅拌机上两个尘源:一是向料斗加料时飞起的尘;二是料斗向拌筒中倒料时从进料口飞起的粉尘。为此,采取以下措施:采用通风除尘系统。即在拌筒出料口安装活动胶皮护罩,挡住粉尘外扬,在拌筒上方安装吸尘罩,将拌筒进料口飞起的粉尘吸走,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送入滤尘器,再通过器内水溶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集池。为了防止所排气体中仍有粉尘,在旋风滤尘器出气口设置二道防线---水幕隔尘措施,既达到除尘目的,又可将蓄集的水泥再次回收使用。

2、木屑除尘措施

在每台加工机械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蓄料仓内,可达到各作业点粉尘浓度降至2mg/m3以下。

3、金属除尘措施

钢筋、铝门窗的抛光(砂轮切割、打磨)作业中,采用通钢筋、铝门窗的抛光(砂轮切割、打磨)作业中,采用通风除尘系统在切割或打磨工

作操作的侧方安装嚼舌尘罩,通过支道管、主道管,将含金属粉尘的空气输送到室外,进行净化后排放。

二、毒技术措施

1、弧光辐射的防护

为了保护眼睛不受电弧的伤害,焊接时,必须使用防护面罩,为防止弧光灼伤皮肤,焊工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工作服应用表面平整、反射系数大的纺织品制作,决不允许卷起袖口,穿短袖衣及敞开衣领等进行电弧焊操作。

2、防苯毒的措施

国家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苯的最高允许浓度为苯40mg/m3以下,甲苯100 mg/m3以下,工甲苯100 mg/m3以下。

施工现场油漆配料房,应改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连续配料时间,防止发生苯中毒。

较少的喷漆,可以采取水幕隔离的防护措施,即工人在水幕外面操纵喷枪,喷嘴在水幕内喷漆,这样既可看清喷漆的情况,又可隔离苯蒸汽外溢的危害。

涂刷冷沥青,凡在通风不良的场所或容器内涂刷冷沥青时,必须采取机械通风、送气及抽风措施,不断稀释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如果只送风不抽风,就会形成毒气“满溢”而无法排出,仍易中毒。

三、防止噪声危害的技术措施

噪声控制,就是把那些对人体有害的噪声予以消除或降低,为人们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

根据我国工业企业噪声标准规定,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允许噪声85dB,原有企业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达到90 dB。

1、消声

消声是防止动力噪声的主要措施。可在各种容易发生振动噪声机械的进排气口处装置消声器。消声器械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而阻止声音通过的装置,常用的有阴收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穿微孔板消声,效果都比较好。

施工现场消声,可采用商品砼,避免在施工现场产生噪声,影响附近居民休息,同时尽量避免夜间22:00—凌晨6:00时浇捣砼。

施工机械要经常检查保养,保持机械良好运行,减少噪声。

2、吸声

吸声是用口及声材料及吸声结构,吸收通过的声音,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如在室内用多孔材料安装在墙壁及天棚的表面上,制成尖劈形式悬挂于棚顶或装设在墙上,或利用共振原理采用多孔板做成噪声的墙壁。

3、隔声

把发声的物体、场所封闭起来与周围隔绝的方法称为隔声。常用的隔声结构有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屏等。

A、单层隔声结构:采用最简单的隔声构件一单层均匀物质制成的墙板,如钢板、木板或混凝土墙等。当声波进入到隔声结构上,其中一部分声能透过隔声结构向外射去。由于大部分声波受到隔绝,所以能做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B、双层隔声结构:在中间夹一定厚度空气层的双层墙或板,它比没有

空气层的两层物质本身的隔声罩提高了很多,这是由于声波依次传透到介质截然不同的面层时,多次反射而使声强逐渐衰减。

4、阻尼

用一些内损耗、内摩擦大的材料涂在金属薄板上,如沥青、软橡胶、高分子涂料等,当金属板弯曲振动时共振能量迅速传给紧密涂贴在薄板上的阻尼材料,引起阻尼材料内部的摩擦和互相错动,从而降低金属板辐射噪声的能量,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

四、防止振动危害的技术措施

1、隔振:在振源与需要防振的设备之间,安装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置,使振源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被隔振装置所吸收。隔振装置主要包括金属弹簧、隔振器、隔振垫等。如用橡胶垫、软木垫、树脂玻璃纤维板、毛毡等制成隔振垫,效果均较好。

2、改革生产工艺是防止振动危害的治本措施,如钢窗校平的钢板作业台改为铸铁作业台,振动和噪声可基本达到国际要求;手工校平钢模,改用机械校平,亦可基本消除钢模校平的噪声和振动;水泥离心制管,如将工人手持“打水杆”进行管内铲平作业,改为“悬棍式”自动作业,即可消除振手的危害。

3、有些手持振动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等隔振垫,工人操作时戴好专用的防振手套,也可减少振动的危害。

五、防止职业危害的综合措施

1、加强职业危害的综合措施

施工人员应做到工完料清,宿舍内做到干净卫生,床被摆设整齐,垃

圾应倒在指定的地方;食堂卫生要天天打扫,炊具碗筷保持干净,生熟食品分别存放,购置防蝇灭鼠药品或用具,炊事员要一年做一次健康检查。

2、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根据危害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的发给作业人员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也是防止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必要措施。如配合电焊作业的辅助人员,必须佩戴有色护眼镜,防止电光性眼炎;在噪声环境下作业人员必须佩戴护塞(器);从事有粉尘作业的人员戴纱布口罩,如达不到滤尘目的,必须佩戴过滤或防尘口罩;从事苯、高锰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供氧式或送风式防毒面具;从事有机溶剂、腐蚀剂和其他损坏皮肤的作业,应使用橡皮或塑料专用手套,不能用粉尘过滤器替代防毒过滤器,因为有机溶剂蒸气可以直接通过粉尘过滤器等。

3、对于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应在工地设置淋浴设施,工人下班必须淋浴后换上自己服装,防止工人头发和衣服的粉尘、毒物、辐射物带回家中,危害家人健康。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将有危害作业人员的防护服每天集中洗涤干净,使每次从事有害作业前均穿上干净的防护服。

4、教育工人不得在有害作业场所吸烟,吃食物,饭前班后必须先洗手、漱口,严防有害物随食物进入体内,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每天搞好场内清洁卫生。

5、定期对有害作业职工进行体检,凡发现不适宜某种有害作业患有疾病者,应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A、患有各种血液病、继发性贫血(血红蛋白在60%以下)、肝脏病、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心血管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不

宜从事铅、乙铅作业。

B、患有各种神经精神病、肝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植物神经功能明显紊乱的,不宜从事锰作业。

C、患有各种血液病、严重神经官能症、肝脾脏疾病及成年人不宜从事苯作业,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暂时调离苯作业。

D、各种活动性肺结核、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不宜从事粉尘作业。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 篇6

为做好本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工程 项目 可能存在的职业病

1、职业中毒

a、铅及其化合物中毒(电池,油漆、喷漆等)。

b、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电焊)。

c、硫化氢中毒(下水道作业工人)。

d、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e、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f、二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g、汽油中毒(驾驶、汽修、机修等)。

h、氯乙稀中毒(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

2、尘肺

a、水泥尘肺(水泥库、装卸)。

b、电焊工尘肺(电焊、气焊)。

3、物理因素职业病

a、中毒(露天作业)。

b、局部振动病(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

4、职业性皮肤病

a、接触性皮炎(中国漆)。

b、电光性皮炎(紫外线)。

5、职业性眼病

a、化学性眼部烧伤(酸、碱、油漆)。

b、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电焊)。

c、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激光))。

6、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

a、噪声聋(铆工、校平、气锤)。

7、职业性肿癌

a、苯所致白血病(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

8、其它职业病

a、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接触中国漆、漆树等)。

b、金属烟热(锰烟、电焊镀锌管、熔铅锌)。

c、职业性哮喘(接触易过敏之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

有害因素分类 主要危害 次要危害 危害的主要工作 粉尘 水泥尘 振动﹑噪声 混凝土搅拌司机﹑砂浆搅拌司机﹑水泥上料工﹑搬运工﹑料库工 苯﹑甲苯﹑二甲苯﹑环氧树脂 建材﹑建筑科研所试验工﹑公司材料试验工 金属尘 噪声﹑金钢砂尘 砂轮磨锯工﹑金属打磨工﹑金属除锈工﹑钢窗校直工﹑钢模板校平工 木屑尘 噪声及其他粉尘 制材工﹑平刨机工﹑压刨机工﹑平光机工﹑开榫机工﹑凿眼机工 其他粉尘 噪声 生石灰过筛工﹑河沙运料﹑上料工 四乙铅 四乙铅 汽油 驾驶员﹑汽车修理工 苯﹑甲苯﹑ 二甲苯

环氧树脂﹑ 乙二胺﹑铅 油漆工﹑喷漆工﹑环氧树脂﹑涂刷工﹑浸漆工和焊接工 高分子化合物 聚氯乙烯 铅及化合物﹑环氧树脂﹑乙二胺 粘接﹑焊接﹑防水材料 锰 锰 尘﹑ 锰 烟 紫外线﹑红外线 电焊工﹑气焊工﹑对焊工﹑点焊工﹑自动保护焊﹑惰性气体保护焊 二氧化硫

其化合物气体 钢筋等除锈 辐

射 非电离 辐射 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 电焊工﹑气焊工﹑不锈钢焊接工﹑电焊配合工﹑木材烘干工 噪

振动﹑粉尘 混凝土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电锤﹑汽锤﹑铆枪﹑打桩机﹑打夯机﹑风钻﹑发电机﹑空压机﹑碎石机﹑砂轮机﹑推土机﹑剪板机﹑带锯﹑圆锯﹑平刨﹑压刨﹑模板校平机﹑钢窗校平机 振

动 全身振动 噪

声 镦﹑气锻工﹑桩工﹑打桩机司机﹑推土机司机﹑汽车司机﹑小翻斗车司机﹑吊车司机﹑打夯机司机﹑挖掘机司机﹑铲运机司机 局部振动 噪

声 风钻工﹑风铲工﹑电钻工﹑混凝土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手提式砂轮机﹑钢模校平﹑钢窗校平工﹑铆枪

三、防治措施

(一))、电焊工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

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

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如合理设计焊接容器的结构,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新工艺,避免焊工在通风极差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从而大大地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再如选用具有电焊烟尘离子荷电就地抑制技术的 CO。保护电焊工艺,可使 80%~90%的电焊烟尘被抑制在工作表面,实现就地净化烟尘,减少电焊烟尘污染。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

3.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

器内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4.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

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应加强电焊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电焊工的定期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合理安排操作时间

根据电焊工的职业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规,电焊工在实施焊接时,每工作两小时,必须休息 15-30分钟,以减少其劳动强度及连续操作带来的职业然害。

(二))、油漆工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油漆作业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油漆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油漆施工技术,使用新工艺和新材料

通过提高施工技术,使油漆作业实现半机械化。改进油漆工艺,如大量使用喷涂技术,不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有效地改善了油漆工的作业条件。由于油漆产生的危害大多与化学成份有关,所以通过选择对人体危害较少,选择无毒或低毒的油漆材料,是降低油漆作业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

内,封闭的环境内进行油漆作业时,必须有通风措施。

3.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合理安排连续作业时间,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每作业 2 小时必须休息 30 分钟。可以防止油漆作业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手套,穿工作服,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环境下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或面罩,以此减少有毒气体和粉尘带来的职业危害。

4.加强对油漆材料的管理

由于油漆材料属化学危险品,所以对油漆材料不能和其他施工材料混放在一起,必须单独隔离保管,并设有防火、防爆标识牌,防止各类油漆材料破损泄漏燃烧、爆炸,以免引起对施工人员的化学污染和人身伤害。

5.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

对油漆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应加强油漆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油漆工的定期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地保障油漆工人的人身安全。)

(三)、防尘技术措施1、水泥除尘措施

a、流动搅拌机除尘。在建筑工地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除尘设备必须考虑适合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做到装、折

方便。流动搅拌机上有 2 个尘源点:一是向料斗上加料时飞起的粉尘;二是料斗向拌筒中倒料时,从进料口、出料口飞起的粉尘。采用通风除尘系统。既在拌筒出料口安装活动胶皮护罩,挡住粉尘外扬;在拌筒上方安装吸尘罩,将拌筒进料口飞起的粉尘吸走;在地面料斗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送走入旋风滤尘器,再通过器内水浴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集池。

b、水泥制品厂搅拌站除尘。多用混凝土搅拌自动化。由计算机控制混凝土搅拌、输送全系统,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在进料仓上方安装水泥、砂料粉尘除尘器,就可使料斗作业点粉尘降为零,从而达到彻底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的目的。

c、高压静电除尘。高压静电除尘是静电分离技术之一,已应用于水泥除尘回收。在水泥料斗上方安装吸尘罩,吸取悬浮在空中的尘粒,通过管道输送到绝缘金属筒仓内,仓内装有高压电晕电极,形成高压静电场,使尘粒电荷后贴附在尘源上,尘粒在电场力(包括风力)和自重力作用下,迅速返回尘源,从而达到抑制、回收的目的。

2、木屑除尘措施

在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木屑尘,危害操作工的身体健康,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采用局部吸尘、整体输送至室外储存起来,以便回收利用。可在每台加工机械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蓄料仓内,可达到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至 2mg/m3 以下。

3、金属除尘措施

钢、铝门窗的抛光(砂轮打磨)作业中,一般较多是采用局部通风除尘系统;或在打磨台工人操作的侧方安装吸尘罩,通过支管道、主道管,将含金属粉尘的空气输送到室外。)

(四)、防毒技术措施

1、在职业中毒的预防上,管理和生产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a、加强管理,要搞好防毒工作。

b、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和卫生标准。

c、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一定要做到主体工程和防毒设施同时设计、施工及投产。

d、依靠科学技术,提高预防中毒的技术水平。包括:

①改革工艺;

②禁止使用危害严重的化工产品;

③加强设备的密闭化;

④加强通风。

2、对生产工人应采取的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

a、认真执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防错误操作。

b、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3、防止铅毒的技术措施

铅中毒是可以预防的。只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降低生产环境空气铅烟浓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0.03mg/m3 ,铅尘浓度在0.05mg/m3 以下,就可以防止铅中毒。

a、消除或减少铅毒生源。

b、改进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减少对铅烟或铅尘接触的机会。

c、加强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

4、防止锰毒的技术措施

预防锰中毒,最主要的应在那些通风不良的电焊作业场所采取措施,使空气中锰烟浓度降低到 0.2mg/m3 以下。

预防锰中毒主要应采取下列具体防护措施:

a、加强机械通风,或安装锰烟抽风装置,以降低现场浓度。

b、尽量采用低尘低毒焊条或无锰焊条;用自动焊代替手工焊等。

c、工作时戴手套,口罩;饭前吸收漱口;下班后全身淋浴;不在车间内吸烟、喝水、进食。

5、预防苯中毒的措施

建筑企业使用油漆、喷漆的工人较多,施工前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使苯在空气中的浓度下降到国家卫生标准(40mg/m3)以下(甲苯、二甲苯 100mg/m3)。只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a、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苯。

b、在喷漆上也采用新的工艺。

c、采用密闭的操作和局部抽风排毒设备。

d、在进入密闭的场所,如地下室,油罐等环境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

e、通风不良的车间、地下室、防水池内涂刷各种防腐涂料或环氧树脂玻璃钢等作业,必须根据场地大小,采取多台抽风机把苯等有

气体抽出室外,以防止急性苯中毒。

f、施工现场油漆配料房,应改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连续配料时间,防止发生苯中毒和铅中毒。

g、在较小的喷漆室内进行小件喷漆,可以采取水幕隔离的防护措施,即工人在水幕外面操纵喷枪,喷嘴在水幕内喷漆。)

(五)、弧光辐射、红外线、紫外线的防护措施

夏季强烈的太阳光线中,含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生产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只要来源于火焰和加热的物体,如锻造的加热炉、气焊和气割等。

为了保护眼睛不受电弧的伤害,焊接时必须使用有特制防护眼镜片的面罩,可根据焊接电流强度和个人眼睛情况,选择吸水式滤光镜片还是反射式防护镜片。

为防止弧光勺伤皮肤,焊工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和鞋盖等。)

(六)、防止噪声危害的技术措施

噪声控制,就是把那些对人有害的噪声予以消除或降低,为人们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

根据我国工业企业噪声标准规定,凡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允许噪声 85dB(A);凡原有企业暂时达不到标准者,对>90dB(A)的噪声污染,都要采取改进措施。

本企业非常重视噪声的治理,主要应从三方面着手:消除和减弱生产中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加强个人防护。

1、控制和减弱噪声源。从改革工艺入手,以无声的工具代替有声的工具。

2、控制噪声的传播:

a、合理布局。

b、应从消声方面采取措施:

①消声;

②吸声;

③隔声;

④隔振;

⑤阻尼。

c、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戴耳塞,耳罩,头盔等防噪声用品。

d、定期进行预防性体检。)

(七)、防止振动危害的技术措施

防止振动危害,必须针对局部振动或全身振动的不同特点,研究具体的技术措施。

1、隔振,就是在振源与需要防振的设备的之间,安装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置,使振源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被隔振装置所吸收.效果均较好。隔振装置主要包括金属弹簧、隔振器、隔振垫等。

2、改革生产工艺,是防止振动危害的治本措施。

3、有些手持振动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料等隔振垫,工人操作时戴好专用的防振手套,也可减少振动的危害。)

(八)、防暑降温措施

为了补偿高温作业工人因大量出汗损失的水分和盐分,最好的办

法是供给含盐饮料。

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炎热季节医务人员到现场巡回工期医疗,发现中暑,要立即抢救。

(九)

防止职业危害的综合措施

上述职业危害的工程技术措施,仅是我们建筑行业已经推行的较好措施,但是,仍有大量的职业危害至今尚无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必须针对各中职业危害具体条件、环境,研究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1、项目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危害是对职工的慢性伤害,后患严重。

2、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职业危害工程技术治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职业工程技术措施、组织、监督实施。其所需费用,应列入企业安全技术措施费中予以解决。项目工会负责职业病预防,职工健康体检、尘毒作业环境、食堂卫生安全的监测。

3、项目今后要设置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监测,为改善劳动条件、治理作业环境提出数字依据。从事有职业危害的职工,要定期进行职业体检,早期发现职业病,早期治疗,减少职工的痛苦,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蓄集职业卫生的各种数据。为职业危害的防治提供信息资料。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如:职业体检制度,职业危害点测定制度,有关危害物质的领取、保管、贮藏和

运输制度,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制度,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消除职业危害的防护设备、装置检查维修制度,有害工种个人卫生保健制度等。

5、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搞好职业卫生的重要性、迫切性。既要实事求是向职工讲清各种危害的严重性。又要说明职业危害是可以防止的,发动广大职工,群策群力,共同搞好职业卫生工作,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还要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急性中毒急救知识的教育。

6、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采取科学技术措施,是防止职业危害的治本措施。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或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尚有一些超过国家标准界限值,直接或间接危害职工身体健康。因此,做好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防护措施。

(1)根据危害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的发给作业人员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也是防止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必要措施,如:配合电焊作业的辅助人员,必须配戴有色护眼镜,防止电光性眼炎;在噪声环境下作业人员必须戴护耳塞(器);从事有粉尘作业的人员戴纱布口罩,达不到滤尘目的,必须配戴过滤式防尘口罩;从事苯、高锰作业人员,必须配戴供氧式或送风式防毒面具;从事有机溶剂、腐蚀剂和其他损坏皮肤的作业,应使用橡皮或塑料专用手套,不能用粉尘过滤器代替防毒过滤器,因为有机溶剂蒸汽,可以直接通过粉尘过滤器等等。

(2)对于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应在工地(车间)设置淋浴设施,工人下班必须淋浴后,换上自己服装,以防止工人头发和衣服上的粉尘、毒物、辐射物带回家中,危害家人健康。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将有危害作业人员的防护服,每天集中洗涤干净,使每次从事有害作业前均穿上干净的防护用品。

(3)定期对有害作业职工进行体检,凡发现有不适宜某种有害作业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相关文件: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 篇7

关键词:用人单位,职业病,管理对策

防城港市为沿海的边境开放城市, 经济基础薄弱, 近几年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 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 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有毒有害的产业日趋增多。为全面了解防城港市的职业病危害现状, 我们于2008年2~6月对全市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开展了调查。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防城港市辖区内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

1.2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查阅资料与现场询问相结合的方法, 由职业卫生监督人员检查后填写统一印制的检查表。行业划分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4754-2002) 标准。

1.3 调查内容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包括职工及接触危害人数、职业病防治经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2007年机构和自主管理情况, 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警示标识、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档案及培训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包括职业病人数、死亡数;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核、审查、竣工验收情况;卫生行政处罚情况;卫生监督机构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情况。

2 结果分析

2.1 基本情况

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共59家, 按行业分类为采矿业25家, 制造业33家,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家。经济类型为国有经济3家, 集体经济3家, 私营经济40家, 股份制3家, 外资5家, 港澳台4家, 其他经济1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高温、噪声、锰、苯、甲苯、二甲苯、甲醛、酚、磷及其化合物、氨、氯气、硫化氢、汽油、联氨等。现有在职职工8 123人, 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3 681人, 2003~2007年落实职业病防治经费共420.82万元。

2.2 2007年机构和管理情况

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59家;设立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33家 (占55.93%) , 职业卫生兼职人员39人 (占66.10%) , 无专职人员;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或方案22家 (占37.29%) , 设置警示标识38家 (占64.41%) ,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45家 (占76.27%) ,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34家 (占57.63%) , 法定代表人培训32人 (占54.24%) , 劳动者培训1 913人 (占51.97%) 。

2.3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2003~2007年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均未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2.4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表1)

2.5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核、审查、竣工验收情况

2003~2007年全市共立项15个, 其中2003年4个, 2004年5个, 2005年4个, 2006年1个, 2007年1个;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1个 (占6.67%) ;卫生审核1个 (占6.67%) ;进行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1个 (占6.67%) ;卫生竣工验收1个 (占6.67%) 。

2.6 用人单位处罚情况

对用人单位均是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限期进行整改, 没有进行行政处罚。

2.7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人员情况

全市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1家, 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人员4人, 其中中级职称3人, 初级职称1人。

2.8 卫生监督机构及人员情况

全市卫生监督机构3个, 均没有设置独立的职业卫生科, 无专职职业卫生监督员, 兼职职业卫生监督员16人。

3 存在问题

3.1 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

用人单位只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将会给企业带来的远期经济损失认识不足, 对职业卫生工作不够重视, 没有履行单位应尽的法律义务。如未按规定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及卫生审查验收;未按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措施;未按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未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忽视对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等。

3.2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核、审查、竣工验收工作难以全面开展的原因

用人单位负责人对职业病防治前期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需要的费用较大, 用人单位难以接受及承担;目前全市尚未有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太少, 不容易联系开展该项工作。

3.3 职业病防治经费落实不到位

职业病防治经费包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及卫生审查验收、职业健康检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诊治及疗养、职业卫生建档等。虽然法律规定职业病防治经费用人单位可在生产成本中列支, 但由于用人单位为了减少支出, 对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较少, 严重影响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3.4 职业健康体检率较低的原因

用人单位为了减少开支不进行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仅有一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体检需求;多数小型用人单位使用的人员大部分是临时工、农民工, 工人流动性比较大, 用人单位以这些工人经常变动为由, 不列入体检对象。

3.5 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阻力较大

在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发展的洪流下, 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经济, 大力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氛围, 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 还有部门间的配合、沟通等问题, 这些均给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阻力, 严重影响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3.6 卫生监督人员偏少, 监督力量薄弱

2007年底, 全市共有卫生监督员48人, 由于监督机构人员不足, 设置的业务科室较少, 均未能单独设立职业卫生科, 一个科室负责上级几个业务科室的工作;全市职业卫生兼职人员只有6人, 县 (市) 级由于卫生监督人员严重不足, 因忙于食品卫生、学校卫生、打击非法行医等重点专项整治工作, 无暇顾及职业卫生工作。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培训, 提高用人单位法律意识

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在于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与重视程度。由于用人单位管理人员更换频繁, 需加强用人单位负责人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 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 自觉履行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2 政府重视, 加强部门沟通, 建立联防机制

政府的重视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基础。职业病相关法律制度刚刚建立且涉及多个部门, 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1], 需加强与安监、发改委、建规委、经委等相关部门多沟通、协调、联系, 形成合力[2];建立完善的立项审批程序, 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作为项目立项审批或核准的前置条件, 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

4.3 广泛开展宣传, 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时间短, 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对该法的了解、认知程度低, 如何提高公众对该法的认知度是需紧迫解决的问题[3]。一是在宣传周期间, 通过开设咨询点、张贴标语、挂横幅、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二是到厂矿车间监督检查时给劳动者发放宣传资料, 宣传职业病防治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 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4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确保《职业病防治法》顺利实施

4.4.1 切实抓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

职业病的突出特点是不可逆性和可预防性, 这两个特性决定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以预防为主。在项目建设阶段, 预防控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不仅能够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而且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据有关资料报道, 由职业病造成经济损失与预防职业病的资金投入之间的比例为7:4:1, 即如果企业发生职业病和职业性损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7, 那么发生这些损害前对生产中的职业病危害进行治理所需要投资是4, 如果企业在新建时就将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考虑, 其投资仅为1。在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阶段做好职业病危害预防工作, 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大事, 是职业病防治最有效的措施。

4.4.2 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及处罚力度

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 落实法人责任制, 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或方案, 开展职业健康检查, 发放合格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加强职业卫生法规的宣传, 促进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步入法制管理轨道。对职业危害严重, 多次提出整改意见而未落实的违法单位要进行处罚。

4.5 加强卫生监督队伍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适应职业卫生需要

4.5.1 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

为适应卫生监督工作的要求, 必须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人员执法能力建设, 加强法律知识、专业知识、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学习, 提高卫生监督员的监督执法水平。

4.5.2 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目前, 全区取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的机构只有6家, 每个地市级只有1~3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不能满足职业卫生工作的需求。因此, 必须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每个县 (区、市) 至少有1家具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检查、放射卫生防护监测与评价资质的机构, 地市级至少有1家具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满足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 确保职业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涛, 张敏, 张云林.我国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隐患特点和控制对策[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3, 29 (4) :203-205.

[2]全群琳, 马斯胡提, 阿提坎木, 等.新疆107家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23 (4) :384-386.

大豆重迎茬危害防治技术措施 篇8

在生产中大豆的种植要坚持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制度,尽可能不要重茬或迎茬,只有确实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才能种植。由于重茬或迎茬大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且原因是各种不利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种好重茬或迎茬大豆,必须从改善大豆的生育环境,满足所需营养,增强大豆自身抗性,加强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性栽培技术措施,力争最大限度地减轻重茬或迎茬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危害。下面就从其减产的原因入手,谈一淡减轻其危害的技术措施。

1.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

经过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认为,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根部病、虫危害严重所致。如孢囊线虫、根腐病、根蛆等;二是营养失调。据资料介绍,大豆重迎茬地块土壤速效氮钾养分含量下降,微量元素的钼、硼、锰、锌含量减少;三是大豆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使土壤环境恶化,破坏了大豆根部的正常生理活动,降低了根系生理活力,破坏了共生固氮系统,抑制了根的吸收能力,使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干物质合成与积累减少。

2.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大豆产量下降。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大豆减产,减产幅度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而增大。据黑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试验结果表明,迎茬减产6.1%,重茬一年减产9.9%,重茬两年减产13.8%,重茬三年减产19.0%。此外,大豆重茬、迎茬危害程度与重茬年限、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等有直接关系。重茬年限越长,危害越重。从土壤类型上看,土质肥沃、微酸性土壤减产幅度小于土质瘠薄、偏碱性土壤;从土壤有机质看,同一重茬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减产幅度小,反之则大;从地势上看,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平地和二洼地减产幅度小,而岗坡地减产幅度大。一般风沙大、干旱、盐碱地减产幅度较大,湿度适宜、黑土地减产幅度较小。

(2)大豆质量降低。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据黑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调查结果,迎茬大豆百粒重平均为18.2克,比正茬大豆降低2.7%;重茬大豆百粒重平均为18.0克,比正茬大豆减少3.7%。迎茬大豆的病粒率、虫食率分别比正茬增加了39.7%、41.6%;重茬大豆的病粒率、虫食率分别比正茬增加了95.5%、106.8%;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三年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

3.防治大豆重、迎茬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1)尽最大可能实行轮作,减少重茬。目前,解决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根本途径是坚持3年以上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的制度。但是,在当前以农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条件下,大豆重、迎茬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应把重茬和迎茬区别开来,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重、迎茬时,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大豆,重茬也只能重一年。

(2)选用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证明,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减轻重、迎茬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影响的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另外,还应做好不同品种轮换种植,以减轻重、迎茬危害。因为调换使用不同品种,可使根际微生物及适应病虫害生理小种得到改变,能有效减轻重、迎茬危害。

(3)精细整地,增施农肥,配方施化肥。一是精细整地。大豆重、迎茬,尤其是连年重茬,导致土壤紧实板结。缺少合理团粒结构,肥力下降。进行精细的土壤耕作,可以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并能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因此,在土壤耕作上要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深松耕法,实行秋整地。据试验结果,秋整地优于春整地,尤其对大豆重、迎茬的种植地块更要坚持做到。二是增施农肥,配方施化肥。有机农肥是完全肥料,它不仅矿质元素丰富,而且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作物生长所需的特殊物质。增施有机农肥不仅可以平衡供给大豆营养,而且可以改善重、迎茬造成的不良土壤环境,是减缓产量损失的有效措施。据黑龙江省调查,在每亩施10公斤二铵的基础上施入1000公斤优质农肥的地块每亩可增产24公斤大豆,增幅达18%以上。由于重、迎茬地块速效氮含量降低,根瘤稀少,固氮能力减弱,所以在多施优质农肥的基础上,在大豆苗期或者花期适时追施氮肥。一般可在大豆三叶期每亩追施尿素2-3公斤,或于始花期每亩追施尿素4公斤,增产幅度可达10%以上。同时,还要施用硼、钼、锰、锌等微量元素肥料,补充重迎茬地块微量元素的不足,以减缓重迎茬危害对产量的影响。

(4)增加播种量,合理密植。由于重、迎茬地块病虫害加重、土壤环境恶化,对大豆生长极为不利,容易造成缺苗现象,达不到品种要求的合理密度。因此,重迎茬大豆应适当增加播种量,确保豆苗株数,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以减轻减产幅度。一般比正茬大豆增加10%左右的株数。

上一篇:职场人生哲理励志名言下一篇:学生党支部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