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2024-08-08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通用8篇)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篇1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1.目的和范围

为认真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使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经常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及时消除设施缺陷,保证检修质量,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安装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保养管理工作。

2.职责和权限

2.1公司主管领导负责审批防护设施的购置和维护检修计划并监督检查实施计划。

2.2设备部门应会同生产技术部门根据生产设备和防护设施的运行状况制定季度或维护检修计划,并监督检查车间计划实施。

2.3车间负责按计划布置设备检修人员实施检修。

2.4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将安全巡视或检查发现的设备设施隐患反馈有关部门或车间,并负责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3.工作内容

3.1设备部门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进行每月检查一次,了解运行状况和使用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3.2根据其性能和使用效果制定季度或保养检修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下发车间实施。计划检修应由设备主管人员制定检修方案,检修材料、配件等,设备检修人员应认真按检修方案实施并记录。计划检修以设备维修人员为主,设备操作或保管人员协助实施。

3.3设备主管人员负责检修质量的验证。

3.4生产设备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日常例行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车间、班组应督促并检查保养情况。

3.5操作者对生产设备防护设施损坏后,或不能正常使用时,操作人员即不修理又不报告的,车间对责任人应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生产设备防护设施发生故障时,车间或维修人员暂时处理不了时,应报告设备部门采取临时措施,无临时措施时设备不得投入使用。

3.6任何人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制定设备保养检修计划必须同时列入配套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保证配套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性能良好,运行正常。

3.7计划检修或故障检修后的设施必须由操作者、车间或设备管理人员、检修人员参加试车,试运转正常在设备检修记录上签字确认,并交付操作者投入生产运行;未经签字确认的检修设备不得投入运行使用。

4.记录

计划和故障检修记录由维修人员填写后交车间收集,保存。对检修保养不按规定记录、或记录丢失的,车间应给予批评或经济处罚。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篇2

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职业病病人数量大,尘肺病、职业中毒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约占职业病病人总数的80%,近年平均每年报告新发病例1万多例。据卫生部统计[1],2010年全国新发职业病27240例,其中尘肺病23812例,急性职业中毒617例,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尘肺病和职业中毒合计占到新发职业病的94.9%。近几年尘肺的发病例数每年都是以万人上升,由于许多粉尘作业企业存在不按规定体检、漏检、瞒报等现象,有专家估计,中国尘肺实际发病数不少于100万[2]。工程防护措施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方法之一。

1 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概况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和其它技术措施的总称。

1.1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现状

1.1.1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1号)均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还规定:对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设计,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同意的,不得开工建设;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需经安全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和使用。

1.1.2 我国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现状

由国家安监总局关于石棉矿山及石棉制品企业[3]的尘毒危害调研可知:石棉矿山及石棉制品企业作业现场粉尘浓度超标严重。石棉矿山粉尘浓度全部超标,最大超标倍数高达110.3倍,87%(13/15家)的制品企业中粉尘浓度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7.9倍。我国石棉矿山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方式粗放,防尘设备陈旧简陋、效果极差。

由国家安监总局关于石英砂加工企业[4]粉尘危害调研可知: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普遍超过国家标准,总尘浓度平均超标269.38倍,最高达1089.60倍;呼尘浓度平均超标286.70倍,最高达1248.35倍;绝大多数石英砂加工企业,特别是年产2万吨以下的小企业,尤其是干法加工的小企业,加工工艺十分落后,其破碎、粉碎、筛分、分装等主要环节采用的都是破旧简陋的小设备,且整个工序都是敞开式的,产生的粉尘极为严重。

由国家安监总局关于木质家具制造企业[5]、金矿开采企业[6]等的尘毒危害调研可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浓度超标严重,而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设施极其落后或匮乏。

1.2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1.2.1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计往往被忽视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自我防护意识薄弱[7],且缺少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忽视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相关设计。

1.2.2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资金投入不足

多数企业认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投入只是增加投资,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一般会减少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相关投资,导致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未能有效的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未能正常有效开启[8]或破损后未能及时有效维修。

1.2.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防护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标准有待完善

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初期,缺少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防护效果的预评估技术防护和规范,很难对其设计的防护设施的预期防护效果进行有效评估;而防护设施投入使用后,一般仅通过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来评估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其防护设施的实际防护效果未能得到有效评估。职业危害监管人员和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往往只是通过直觉评价防护设施有没有,以及防护效果的好坏,缺少科学、客观的技术评估方法和标准。

2 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对策

针对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意识、管理制度、人员配备、防护设施设计、防护效果性能监测与评估等方面提出以下管理对策。

(1)建设单位应通过培训、现场告知等措施提高员工和职业病危害管理人员的职业病危害自我防护意识,充分认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重要性,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有效开启和正常运行。

(2)建设单位应制定适合建设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相关管理规定,包括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验收标准、运行维护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性能监测和评估程序等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配备具有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的相关职责。从管理制度和人员上保障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3)建设单位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计。建设单位自身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从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等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充分考虑和设计,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编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并明确要求委托单位给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防护效果的监测评估方法、标准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防护效果预评估结果。另外,还应同时考虑安全和环保的相关设计要求。

(4)建设单位应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防护效果的性能监测与评估。建设单位应在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监测的基础上,指派专员或委托相应资质机构定期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维修和处理,确保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

3 结论

建设单位应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重要性的认识,在设计阶段从工艺本身特性、原辅材料出发,结合安全和环保相关要求,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深入设计和防护效果预评价,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的科学、合理、有效;建设单位还应建立和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性能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并定期对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和维护,确保防护设施的有效运行和维护,实现职业病危害防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欧文.卫生部通报2010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和2011年重点工作[J].安全与健康,2011,(13):31OU Wen.The works in 2010 and the key work in 2011for occupation disease prevention are published by Minis-try of Health.[J].Safety and Health,2011,(13):31

[2]刘宏斌,佘启元.我国尘毒职业危害现状解析[J].安全,2012,(2):1-4LIU Hong-bin,YU Qi-yuan.The analysis of present oc-cupational hazards situation for dust and poison in China[J].Safety,2012,(2):1-4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石棉矿山及石棉制品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的通知[EB/OL].安监总安健[2010]207号,http://www.chinasafety.gov.cn,2010/12/23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石英砂加工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的通知[EB/OL].安监总安健[2010]59号,http://www.chinasafety.gov.cn,2010/4/21

[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木质家具制造企业高毒物质危害治理的通知[EB/OL].安监总安健[2010]111号,http://www.chinasafety.gov.cn,2010/7/14

[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金矿开采企业粉尘危害治理的通知[EB/OL].安监总安健[2011]142号,ht-tp://www.chinasafety.gov.cn,2011/8/31

[7]王海青,白杰,刘继倩,等.农民工职业危害防护需求意愿调查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9):130-134WANG Hai-qing,BAI Jie,LIU Ji-qian,et al.Analysison investigation on requirements for preventing occupa-tional hazards among migrant workers[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9):130-134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篇3

[关键词] 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36-04

Nurses' occupational harm and its protection

GUAN Yanhua  ZHAO Mingyao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occupational harm which the nurses faced in the clinical work, we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to improve the clinical nurses’self protection awareness,and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occupational harm.W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occupational harm the nurses faced who working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the hospitals.Then,we summarize the common occupation harm,and proposed the pertinent protective measures.The nurses improve their self-protective awareness,and properly used a variety of protective measures.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occupational harm has been deeply reduced,and the work efficiency was improved,either.For the clinical nurses,they should improve their self-protective awareness,and properly and reasonably take a variety of protective measures.

[Key words] Nurse;Occupational harm;Protection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职业危害的认识,医务人员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充分认识医院职业危害的存在,掌握医院职业危害的特点和致病规律,有助于实施有效和必要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不仅为了自身不遭受医院职业危害所致的损害,而且还关系到所有其他接触人员的利益。

1 医院职业危害范围和种类

由于医院职业工作的特殊性,涉及面很广,医院职业危害种类很多。护士的职业危害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和心理社会性危害。

1.1 物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可分为运动功能性损伤和物理刺激。有些物理性危害如医用仪器漏电、高压氧舱燃爆等易被医护人员所警觉;有些物理性危害如运动功能性损伤、电磁辐射和低噪声等在平时易被医护人员所忽略,等到出现严重损伤时才有所意识。

1.1.1 运动功能性损伤 运动功能性损伤最为典型的是腰背痛,是一种较常见的职业相关性疾病。发生原因主要是护士常期处于一种超体力和持续弯腰状态,如弯腰为患者进行护理,搬运患者、为患者翻身等。这种职业状态可导致护士的腰肌和韧带的损伤。

1.1.2 物理刺激

1.1.2.1 电离辐射 现在医院里,除了人们熟知的X光机、医用同位素源外,尚有大量功率强弱不等的电子仪器,它们可产生射线和电磁场,激发空气中气体电离,产生氮化物、臭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少量多次接触就可致突变、致畸和致癌。

1.1.2.2 针刺伤 护士工作量的2/3是注射,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伤害之一。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90.3%[1]。其最大的危害不是对皮肤和其他组织的损伤,而是生物性感染的传播。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触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2]。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ontrol disease center,CDC)监测统计,每年因感染血液传播疾病而死亡的医护人员超过数百人,其中护士占63%[3]。

1.1.2.3 噪声 病房的噪声来源于患者的呻吟,工作人员、探视陪护人员对话,电铃、电话、电视、物品、推车及仪器的移动声,机器、空调、监护仪及其它机械性声音等。据测各类报警噪音在53~73 dB,呼吸机在65 dB[4]。环境噪声超过50 dB将影响睡眠和休息,70 dB时干扰谈话,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护士容易出差错,同时也使胃分泌下降、内分泌失调、性功能紊乱[5]。

1.1.2.4 微小气候 指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气象条件,如:空气的温度、通风情况、热辐射、热量的消耗、衣服的热阻等。不适宜的微小气候可造成健康的损害。供应室、手术室等场地长期使用热力灭菌方法,干热和压力蒸汽灭菌器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使室内温度明显升高,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长期处于一个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和自然环境温度的变化交替中。洗涤工作是供应室工作程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供应室的护士亦不可避免的接触冷水。急剧的冷热交替,会使机体组织器官出现血管的收缩和再舒张,产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从而激活氧自由基、钙超载和中性粒细胞,造成机体的损伤。由此可见,寒冷和潮湿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1.2 化学性危害

1.2.1 消毒剂和防腐剂 医院长期使用的含氯消毒剂、甲醛、甲苯、戊二醛、乙醇等都是挥发性化学制剂,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对机体的生殖、发育、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多方面有害性影响。消毒剂还可致支气管哮喘、诱导机体突变和致癌等[6]。

1.2.2 麻醉剂 机体内安氟醚、异氟醚等吸入麻醉剂,大部分以原形从肺排除,少量经手术创面、皮肤、尿排出体外[7]。手术患者中大部分接受静脉复合麻醉,拔管后均直接送入病房监护。患者所处环境相对密闭,排出的带有麻醉剂气体并不能很快流通出去及医护人员近距离处置患者,都会较多的吸入此类气体。长期吸入被安氟醚污染的空气可造成肝脏损害、免疫功能下降等[8]。护士接触麻醉性气体,有引发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9]。

1.2.3 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下降、生殖系统损伤、皮肤过敏、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已被公认。在许多医院,无特殊配制化疗药物设备,配药时挥发至空气中的药物微粒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使护士被动吸收。孕妇接触抗癌药物可导致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增加[10]。

1.2.4 患者体液 患者的胃液、血液、尿液、胆液、粪便等都对护士产生不良刺激,同时也增加感染机会。在ICU病房,尿液、血液、痰液的溅落率分别为38%、26%、13%,平均每月溅落40次/床[11]。

1.3 生物性危害

在未经诊断和病因不明的情况下,患者无意识地把病原体带入了医院,导致在医院流动人群之间的传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尿便、胸腔积液等分泌物,手术切下的标本,被污染的器械、敷料、针头等,若不注意防护,不仅可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染媒介[12]。同时,医院人群密集,人群流动性大,护士在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和频繁的接触中,容易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受到如: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特别是SARS,在流行早期,由于对其认识不清,未加严密防护,较多医护人员被感染,是呼吸道传播的典型病例。2003年5月6日,北京首次发布SARS疫情分析,截至到5月6日,北京确诊SARS患者1 897例中,其中医护人员感染有335人,约占18%,居感染人数类别的首位,并持续一定时间。对于妊娠期护士来说,受污染后的补救措施受到诸多限制,被感染的概率也因此而显著增加。一些病原体可在胎盘上形成病灶,破坏绒毛结构,从而感染胎儿[13]。

1.3.1 传染性肝炎病毒 生物性危害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疾病类型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14]。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篇综合性报道指出,医院工作人员(包括护士)中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比一般居民高3~6倍。

1.3.2 HIV病毒 据报道,美国1981 ~ 1993年发现的30万AIDS患者中,已有20万死亡,其中6.0%是卫生工作者,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占63.0%[15]。

1.4 心理社会性危害

1.4.1 医院生物性危害后的心理打击 当护士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时,尤其是暴露于HBV、HCV和HIV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多数人心理会受到严重损伤,表现为悲伤、恐惧、消极无奈等,甚至影响工作、生活、家庭等。

1.4.2 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心理压力 从事护理工作的几乎都是女性,她们平常工作繁杂,在家庭要承担更多一些的家务劳动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加上住房条件、晋升等相对处于劣势,增加了护士的后顾之忧,身心疲惫。

1.4.3 医院暴力侵犯形成的心理压力 酗酒就医人员、病故后家属冲动、患者医疗意外后、精神病患者等常将护士作为直接暴力的对象。国际护士会(ICN)指出和其他行业相比,护士可能受到暴力比其他行业多3倍。暴力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士气、直接威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健康。

1.4.4 怀孕期护士职业压力形成的心理风险 占据临床一线的多为年轻护士,其中一些面临成家生育的问题。在怀孕到生育时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需保持工作状态。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高负荷、高责任、高风险性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变得不稳定。而稳定的个性有助于怀孕的护士身心发展,能保证她们平稳地度过孕期,同时也将对胎儿的身心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医院职业危害的发生原因分析

2.1 护士自身保护意识淡薄

在一些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护士本身的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关知识宣教和培训。蔡志翔等调查241名护士发现,高达51.1%的护士在输液、注射等操作中从不戴手套。而护士不戴手套的原因是“操作不方便”占84.6%,是医院没有要求的占15.4%,这反映了护士的防护意识淡薄和管理人员缺乏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16]。

2.2 医院对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不够全面

医院对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不够全面,在传染科和有医源性辐射源的地方,给予重视和防范,在其他地方和对其他人员就比较疏忽,要求和管理不严格。表现为缺少对全院范围内各科室部门职业危害的分布状态掌握和防范应对措施;缺少相关知识培训;缺少必要制度和人员督察落实;缺少定期总结和预警提示,从而使得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少必要的警觉,大大增加了遭受各种医院职业危害的机率和严重程度。有调查显示,只有7.3%的护士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远远低于国内报道的护理人员对正确洗手方法的知晓率(44.2%)[17]。相关知识的缺乏,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遭受医院职业危害的机率。

3 医院职业危害的防护和补救措施

3.1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职业危害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则是安全意识的培养。一是护理学院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从职业生涯开始,就注意培养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方法;二是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发现和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强化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防护行为的结合。

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详细了解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性危害,特别是各种污染或感染的方式与途径及医院感染的危害性,掌握正确的自护措施,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的伤害。因为护士短缺较为严重,难以让护士离岗培训,可鼓励护士在线学习,大量的护士不必脱离临床就可参加学习。

3.2 建立健全医院职业危害防护的规章制度

组织专家和一线工作人员摸底排查医院职业危害,有针对性的制定关于医院职业危害的规章制度,制度内应包含医院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生物特性、传播途径、预防要点、处理要点及医护人员遭受医院职业危害后的补救措施和方案。规章制度建立之后,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并设置专业部门专业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指导,有关情况适时通报全院各部门,以便指导正确应对医院职业危害。

3.3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3.3.1 开发或普及智能型护理器材 减轻劳动强度和一些重复操作,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尽可能完善医疗设备和防护设施。对科室使用的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普查、检修,陈旧性噪音大的仪器设备尽量淘汰,器械车轮定期上润滑剂,以减少噪音。条件许可,引进或开发机器人替代护士完成简单的操作,如将必需品从保护区运输到隔离区传递给患者、病区智能对讲呼唤系统、输液自动报警系统[18]、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研制的应用于护理之家的机器人援助系统[19]、爱尔兰人研制的机器人VA-PAMAID[20]以及日本人研制的机器人RFTD[21]和行走援助者[22]。

3.3.2 放射线和电磁辐射的防护 在近距离接触患者时要做好个人防护,要穿铅衣,佩戴眼镜,戴铅脖套及铅帽。对室内强电磁辐射源应设立隔离板(罩)或远离人群。

3.3.3 针刺伤的防护 护士应注意日常操作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的原则:①使用尖锐器械时,要特别小心,戴双层手套,以减少进入体内的血量[23];注射或穿刺时,先检查针头是否安牢,手绝不可置于针头前方,操作完毕用消毒干棉球压住针眼,手不可接触针头,针头向下直接放入耐刺的硬容器中,进行毁形处理。②使用防刺渗收集容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24];现已证明,防刺渗容器的使用,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了50%。

3.3.4 环境因素的防护 对高温、噪音、寒冷和潮湿的环境可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消毒间要宽敞,安装排气扇,有条件的可安装消音设施。冬季洗涤时最好用热水。高温的环境可安装空调。为了降低污染微生物形成的气溶胶在空气中散布,可使用含氯消毒剂通过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到定时通风,同时定期消毒、擦洗病房内的桌椅。

3.4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3.4.1 化学消毒剂的防护 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浸泡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配制时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具。定期开窗通风换气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配备容器盖,避免消毒剂的挥发。这样既可以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又减少了对身体的危害。

3.4.2 化疗药的防护 肿瘤治疗机构一定要组织和制定严格的防护政策和方案,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设备和环境,教育和培训从事该工作的人员。配制对人体影响较大的药物也应参照化疗药的冲配规则进行。

3.5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凡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的医疗用品时均应戴手套。眼睛、面部应避免溅到感染性血液、体液,必要时除戴口罩、帽子外,还要戴防护面罩。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3.6 心理社会行为危害的防护

3.6.1 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经常与同事、朋友沟通交流,以驱除心中的郁闷及工作中的不快,努力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必要时就诊于心理医生。

3.6.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在自身的应对中应增强服务意识,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选择适当的交流方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规范护理行为。

3.6.3 对医院暴力行为的防范 医院应加强护士应对暴力的能力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政策及制度及能力方面的培训。另外,医院环境及工作场所的设置中护士台与医院保安部门之间的监控和报警系统;门卫和保安有义务限制探访者的数量,甄别和阻止有暴力和不良动机的人员进入医院和工作场所;并通过卡控通道来限制公众在医院的活动范围,这些也都是有效防止医院暴力发生的硬条件。鼓励和帮助护理人员在人身受到伤害时寻找法律帮助,而不应是劝说她们忍受委屈、息事宁人。

3.7 参加职业性损伤保险

护士职业性损伤是一种潜在的职业风险,一旦发生,其身心两方面所承受的打击是非同一般的。大力提倡医院为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参加职业性损伤保险,以减轻护士的心理损害。

3.8 护士孕期的职业安全保护

护士孕期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是目前医院常见而不可回避职业安全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孕期妇女劳动保障问题制定的相关政策时间已久,这明显与当前国情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不能适应,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医院在充分服务好患者需要的同时,也应保护好每一位处于特殊时期的护士的健康和安全。

4 结论

综上所述,护士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和心理社会性危害。对于这些危害,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相关医疗机构也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大大降低了这些危害因素的伤害。但是由于医院内各个科室收治的患者和科室设置的不同,各个科室护士所遭受的危害及其程度就有所区别;护士年龄、性格类型、职业情感、学历及工作年限的差别,与所遭受的危害及其程度也有所差别;再加上相关经费的不足等,制定全面科学规范的职业危害防范措施和处置予案,更有效地降低这些危害因素的影响,值得在不断的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惠晓芳.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学,2007,35(6):491-492.

[2]于蕾.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J].当代护士,2009,(12):95-98.

[3] 向艳君,赛冬红,罗彦丽,等.ICU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44-46.

[4] 刘英,张春菊.外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J].中国医学杂志,2008,6(12):21-23.

[5] 周春华,邹碧荣,喻谦.浅议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职业危害因素[J].护理学杂志,2004,19(20):65.

[6] 凌瑞杰,喻维,汪毅.医院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治对策[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3):41-43.

[7] 景华.使用外科重症监护与治疗[M].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42.

[8] 张雪寒.手术室职业性危害及护士的自我防护[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5):200.

[9] 杨亚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策略[J].吉林医学,2008,29(4):344-345.

[10] 谢金辉,王建瓴,李海燕,等.职业接触抗癌药物对护士升值结局的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19(2):87-90.

[11] 张锦.ICU护士心身健康状态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88,33(2):106.

[12] 王红,陆卫国.护士职业危害的调查及防护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4):474-475.

[13]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9.

[14] 杨玉莲.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3-434.

[15] 白雪,赵新汉.论艾滋病综合防治的紧迫性[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3(2):31-32.

[16] 李映兰.美国护士的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17] 蔡志翔,李宛,李恩慈.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8):1440-1442.

[18] 张光慧,赵庆华,曹松梅,等.重庆市护理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防护认识的调查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3):1348-1350.

[19] Sun Lining,Zhao Jianwen,Du Zhijiang,et al.Development of a nurse robot serving in infectious disease isolation wards[J].High Technology Letters,2007,13(3):261-266.

[20] Pineau J,Montemerlo M,Pollack M,et al.Towards robotic assistants in nursing homes: challenges and results[J].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2003,42(3):271-281.

[21] Lacey G,MacNamara S.User involvement i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smart mobility aid[J].Rehabilit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2002,37(6): 709-723.

[22] Vladimir K,Chaitanya G,John N,et al.RFID in robot-assisted indoor navigation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In:Proceedings of 2004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M]. New York,2004:1979-1984.

[23] Oscar C,Yasuhisa H,Kazuhiro K.Control of walking support systems based on variable center of rotation. In: Proceeding of 2004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M]. New York,2004:2289-2294.

[24] 洪学仁,邓艳辉,蔡太生.医护人员操作中被针头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6):449-451.

5-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篇4

一.目的

为了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备的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避免和减少职业卫生事故的发生,从而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备的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建档和监管; 2.生产部门负责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四.内容与要求

1.各部门应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安装有效的防护设施,保障劳动者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含量符合国家的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2.防护设施、设备必须是符合相应标准的合格产品,生产、安装及检测单位具备相应资质。

3.建立防护设施、设备档案、台账和检修、检测计划,定期进行防护设施使用和维护保养知识培训,岗位员工能正确使用和维护。

4.防护设施专人管理,确定日常检点和定期检测。

4.1维修人员定期对在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做好日常维修保养记录。

4.2每月进行一次以上针对防护设施的专题检查,对防护设施的运行和防护效果进行验证。

5.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修的有关规定,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结束后,做好现场的清理,并经检查确认合格,双方签字后方可使用。

6.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得到许可,检修后及时恢复原状。并在职业病防治档案中做好记录。

7.防护设施出现故障后,必须立即报告,检修按照管理程序要求进行。

六.相关制度与记录 1.相关制度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2.相关记录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台账》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验收记录》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检修计划》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检修记录》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点检记录》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篇5

摘要: 血透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血透室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存在更多潜在的危险因素,面临着更多的职业危害,成为潜在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的总结,防护知识的探讨,以提高相关部门和血透室护士自身对血透室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

1.1 生物性危害

血透室是肾病终末期患者和中毒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护士在抢救患者或做操作的过程中,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职业性感染是最主要的生物性感染,职业感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进入体内。尿毒症的患者,中毒患者,常有呕吐,腹泻,贫血患者常有输血,很多急诊患者未明确的诊断,抢救患者时紧张的氛围,以及透析器材的复用,都使得护士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另一途径:锐器伤是职业感染最重要的感染途径,护士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接触到不同的锐器:针头,剪刀,玻璃。特别是针头:动静脉穿刺针,注射针头,采血针。因此锐器伤是院内常见的职业伤害,据相关文献报道,护士发生锐器伤占医院锐器伤总数的42%~70%,52%的护士在工作中有过锐器伤经历,95%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而被污染的锐器则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而传播。危害最大,最常见的(HIV,HBV,HCV)。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它们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由于血透室的特殊性,工作过程中被污染的几率更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公布的资料:目前中国检测发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为14.1万人,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3]。有关报道显示,美国透析室工作人员肝炎感染率2.0%,比一般居民高4倍[4]。可见透析室护士面临着严重的生物性危害。

1.2 化学性危害

因为血透室广泛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84消毒液、戊二醛、甲醛。这些消毒液使用浓度较高,却血透室作为一个相对密闭的工作场所,在使用这些化学消毒剂的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的长时间接触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可经过呼吸道,皮肤,黏膜而吸收,易至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结膜炎,接触高浓度的消毒液可灼伤皮肤,滴入眼睛可导致短暂失明,持续大量接触这些有害因子,会导致人体肝肾器官的损害,而且有致癌的危险,透析液的挥发可引起刺激性的干咳。在这样局限的空间里,各种消毒剂的挥发,造成空气混合性的污染,而护士又要长时间的呆在这样的空间里,由此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另外,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都得戴手套,而手套上的滑石粉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危害性:血管瘀血,组织增生,并且可在肌肉组织内长期存在[5]。

1.3 物理性伤害

因血透室的空间有限,且配备众多的机器、仪器、设备。使得空间较为狭小,而透析机工作时各种情况的报警声、患者的呻吟声、电话铃声、反渗机、电脑、电视机、空调、人员流动等等,这种嘈杂混乱的工作环境,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使护士容易烦躁、焦虑、紧张,长时间在这种高噪音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用于空气消毒的三氧消毒机释放出的臭氧对人的呼吸道,眼睛,皮肤都有刺激性,长时间接触会导致人体皮肤癌变和肺气肿。与此同时,各种设备存在着一定的辐射,都对护士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危害.1.4 环境、心理、社会性的危害

1.4.1 作为血透室工作的特殊性,要搬运患者,搬运透析液,搬床,这些对于护士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体力问题。血透室地面采取的是耐腐蚀性的地板,地面光滑,很容易导致护士摔倒致伤,因此护士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一些意外的发生:创伤、腰背部扭伤、肌肉拉伤,甚至骨折。还有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使得护士的躯体长时间疲劳。这些由于工作环境而造成的躯体上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1.4.2 心理社会危害是血透室护士最主要的危害之一。血透室的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急、危重症病人多,使得护理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迅速掌握并熟练操作技术。工作过程中,机器出现各种情况,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动静脉穿刺的高难度,为了避免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突然事故,护士必须异常集中注意力。护士的家庭压力、社会地位、待遇、业绩、人事制度、职称评定,以及各种各样的躯体危害都会增加护士的心理负担,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得护士精神紧张、身心疲惫,而影响工作热情及工作质量。

防护措施

2.1 生物危害的防护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血透室工作人员防护知识,预防院内感染的学习。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规定,科室规章制度,正确的操作规程从事治疗。充分了解每个透析病人的检查结果,养成工作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习惯: 着长袖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换鞋,透析器材复用过程中戴防护面罩,眼套,防水围裙。工作服每周清洗,口罩每日清洗消毒,每周更换一次,拖鞋每周用84液浸泡消毒,一旦污染立即更换,尽量穿袜子。为防止锐器伤,操作时戴手套,还应该做到尽量不回套针帽,传递各种锐器时尖端朝向自己,拆安瓿时用纱布包裹,分离针头时用钳子,针头及时放入锐器盒中,不要随意弄弯或弄直针头,对与明确HIV、HBV、HCV患者的透析器材尽量不复用,对于烦躁或不合作的病人请求他人的帮助,采取相应的方法,一旦发生锐器伤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流动水下冲洗,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包扎[6]。在伤后48小时内填写护士锐器伤报告表上报,视锐器的污染情况作相关检查,注射相应的疫苗,如为HIV、HBV特殊病毒污染时,24小时内上报,进行检测,并注射抗病毒血清和疫苗,周期性复查6个月,平时,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锐器伤的重视,特别是血透室这样高危环境下的护士,应定期组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情况,落实疫苗的注射。

2.2 化学伤害的防护

除了生物性的防护措施外,定期开窗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认真检查化学消毒剂的存放,防漏出,溢出。在室内尽量戴口罩,减少呼吸道的吸收,如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睛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鉴于手套上滑石粉的危害,尽量在医用手套下面戴一层薄膜手套。

2.3 物理伤害的防护

空气消毒时,人不要留在室内,各种仪器进行正确使用,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室内安静,减少流动人员,水处理的房门随时关上,对于不可避免的机器报警,病人呻吟,可以在透析前认真做好机器和管路的检查,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尽量减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可适当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病人采取有效的沟通,护士养成良好的心里应对技能和业务水平,沉着、冷静的采取有效方法,应对各种应激源。

2.4 环境、心理、社会的防护

2.4.1 负重、搬运重物时寻求他人帮助,并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和技巧,保护自己,进入血透室更换鞋子,上班时可穿弹力丝袜,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对于加班加点,科室应合理调整人员配置,及时调整减轻护士的体力消耗,合理提供休息时间,缓解紧张心理,稳定家庭生活。

2.4.2 医院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满足其健康的生理需要[7],确实关心血透室护士的家庭、工作、心理、生活、学习,积极组织新业务,新技术的培训,加强透析室的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医源性感染,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国家和医院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于一定的防护工具的配置和适当的应用激励因素,一定限度上缓解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使预防与防护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大大减少其职业危害,使血透室护士在工作中得到满意和激励,调动自身内在积极性,提高对工作的热情度。

小 结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篇6

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又只注重病人的安全,而忽略了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护理人员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护理工作主体的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护理人员工作的医院内,由于病人高度聚集,加上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医院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环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高强度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学和工效学的高度应激状态。如何有效避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已迫在眉睫。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92年,美国医生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 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2009年,我国广东某医院某护工感染HIV……

这么多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露, 那什么是职业暴露呢

职业暴露的定义 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护理人员位居高危之首;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SARS &2002.11-2003.6,内地诊断病例5326例,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死亡病例中约30%是医务人员;另据报道: 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抢救中,6名医务人员均因无保护措施参加抢救,在抢救中均直接接触血液,频率最多的那位重伤员,后经检测证实是艾滋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全部遭受艾滋病毒职业暴露。半年后有2名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造成一起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的悲剧;

为什么护理人员易发生职业暴露呢?(图)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缘于: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对象:易感人群;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害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生物性因素

主要包括由呼吸道传播的疾病; 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禽流感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护理人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易受到职业伤害;大量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和职业暴露率,导致了较高的感染率和带菌率。据WHO统计,护士、医院实验室人员和清洁工是创伤性接触的高危人群,年创伤率为1%-2%,创伤后感染率为0.3%-3%。在诸多生物因素中,护士因锐器损伤尤其是因针刺伤而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为最重要。由于针刺引起的损伤就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有80%-90%的健康的医护人员患传染病是针刺伤所致。化学性因素

对护理人员造成职业危害的化学性因素主要是一些药物及消毒剂的接触,如抗肿瘤药、麻醉剂、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液等。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入空气中,或由于接触暴露,多有致畸和致癌作用。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解决消毒与环境污染致残余消毒剂吸入的矛盾也是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亟待改进的重要课题,有报道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的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烧灼、胸闷、气喘、皮肤过敏等症状。对护理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影响最大的化学因素是抗肿瘤药物的接触,现阶段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剂,具有致突性、致癌性、致畸性。

物理性因素

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腰背痛问题,这些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护理人员弯腰动作多,劳动强度大,站立时间长,低头工作多且工作中不能正确运用力学原理等有关。比如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肌肉、肌腱疲劳、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护士在搬运病人、弯腰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时引起运动功能性损伤,如腰背痛等。长期接触X线可对人体造成很多损害,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晶状体混浊、精子生成障碍,甚至诱发肿瘤。

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有ICU、手术室、急诊室、供应室等主要噪声来源为机器声、工作人员对话、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声、物品移动的声音等;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物质(紫外线、臭氧等)均对人体造成损害.4 心理社会性因素

护理人员长期面对疾病、意外伤害、死亡、忧伤情绪会影响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共突发事件以及 酗酒、吸毒、医闹等社会问题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和紧张感;由于工作紧张、长期的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生物钟紊乱,造成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加重;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护士人群的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较高,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达到12.3%。护理工作压力源主要有:①不良的工作环境;②紧急的工作性质;③沉重的工作负荷。面对这么多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安全防护呢?

防护措施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接触特殊感染源,控制预防的原则,避免受到针头和其他锐利物的损伤,规定护士绝对不要将针罩罩回针头;操作后针头或锐器在使用地立即被扔进耐刺的锐器收集箱中。建立损伤后的监护与健康跟踪制度,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消毒,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教育,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职业暴露防护的自律性;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及标准,贯彻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医院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提供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2.加强药物管理

加强化疗药物的管理,建立化疗操作流程、加强护士的防护意识,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设备和环境。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应穿戴好手套、防护衣和口罩,口罩和手套要定时更换;配置化疗药物环境空气要流通,使用生物安全柜,操作中不慎将药物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除做好与接触抗肿瘤药物同样的个人防护及良好的通风环境外,要科学地使用化学消毒剂浓度,集中存放,容器密闭,并有显著标记。

加强自我防护 长时间站立的护士应学会合理用力,运用正确的姿势,培训护士正确搬抬病人和帮助翻身。监护室、手术室等部门如频繁应用射线和电磁波,也应达到一定的防护要求,如铅板隔层,或提供铅屏风等防护用品,在摄床旁拍片时让所有人员尽可能远离摄片机器10m以上。重视洗手与戴手套

医院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因此要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前后、上下班前、脱隔离衣后要洗手。曾有检测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未洗手的带菌率为100%。因此,一定要重视洗手并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实践证明,这些预防措施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认识,减少精神及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因工作对象、环境、社会地位、护患关系等造成心理紧张,工作压力比一般职业突出,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要积极应对各种压力,调节心态。通过继续教育等途径拓宽知识,完善知识结构。通过沟通技巧的学习,正确处理护患关系。以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技术,防范差错事故发生。

面对压力如何进行自我调控? 做人不要太认真; 做事一定要认真;

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学会给自己减压 个人防护---3R原则

认识(Reconnition)——认清你该做什么,有备无患; 重复(Repetition)——正确、熟练、反复地操练; 强化(Reinforcement)——在例行操作中反复强化,使

习惯成自然;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篇7

1 对象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燃气厂煤气柜项目。该项目位于首钢长治钢铁公司新工业园区内, 距长治市区约27km, 距太长高速公路10km, 距长邯高速2.3km。该项目建在地势平坦、周围无遮挡的区域内, 项目共包含1座20万m3高炉气柜、1座16.5万m3焦炉气柜和1座8万m3转炉气柜以及转炉煤气除尘站、转炉煤气加压站、焦炉煤气加压站。

1.1 主要工艺

1.2 劳动制度及劳动定员情况

转炉煤气柜、焦炉煤气柜实行每班3人四班两运转制, 高炉煤气柜实行每班5人四班两运转制。

2 方法

2.1 职业卫生调查

2.1.1 职业病危害因素

(1) 噪声:转炉煤气柜电除尘器运行的噪声、转炉煤气加压站加压机运行噪声、电机运行噪声。 (2) 工频电场:煤气柜配电中心变压器、焦炉煤气加压站配电柜、转炉煤气柜加压站配电柜。 (3) 一氧化碳:焦炉煤气加压站一氧化碳、转炉煤气加压站一氧化碳、煤气柜操作间一氧化碳、煤气柜电梯间一氧化碳、煤气柜油泵房一氧化碳、煤气柜进气口。 (4) 二氧化碳:高炉煤气柜进气口、转炉煤气柜进气口。 (5) 其他:煤气中氮氧化物、设备检修时油漆中苯系物、夏季巡检时高温、煤气柜运行时含油废水等。

2.1.2 职业病防护设施

(1) 噪声:劳动者巡检时佩戴防噪声耳塞、煤气加压机基础设置混凝土减震基础、煤气加压站与操作间分隔设置、加压站门窗做双层隔音设置。 (2) 工频电场:低压配电中心、各煤气柜配电室均分别独立设置在建筑物内, 配电柜均采用金属柜隔离屏蔽, 并在配电柜底部铺设绝缘橡胶垫。 (3) 一氧化碳:各煤气柜操作间、转炉煤气加压站、焦炉煤气加压站、煤气柜电梯间、煤气柜油泵房、煤气柜配电室、煤气柜巡检平台以及各气柜内部均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2.1.3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救援设施

(1)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首钢长钢公司燃气厂安全科制定有《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 内容包括救援组织、机构、人员职责、应急措施、人员撤离线路、疏散方案、财产保护措施、事故上报途径和方式、预警设施、应急防护用品及使用指南、医疗救护等。安全科组织年度演练, 并将演练过程如实记录, 最后由燃气厂演练小组对演练情况总结回报。

(2)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设施。操作室、油泵房、加压站风机房等均装设有固定式一氧化碳报警器;煤气柜操作室、控制室配备有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担架、防爆手电、紧急疏散线路图等。

2.1.4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煤气柜操作工、巡检工等均配备有安全帽、防静电服、防噪声耳塞、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

2.1.5 职业卫生管理

首钢长钢燃气厂成立有职业病防治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安全科, 主要负责员工日常职业卫生培训、员工体检、职业卫生年度计划及应急救援演练等。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2.1 检测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依据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物理因素依据GBZ/T189-2007, 化学因素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样规范”进行采样, 由具备职业卫生检测资格的实验室分析检验。

2.2.2 检测结果

注:毒物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二氧化碳的检测浓度在5.75-10.68mg/m3之间、氮氧化物等的检测浓度在0.35-0.72mg/m3之间。

3 讨论

近年来煤化工、钢铁等行业不断发展, 这些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热值较高的煤气, 有效储存利用这些煤气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节约成本, 同时还能避免污染环境。煤气柜作为储存、输送、平衡管网压力的设施在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保障煤气柜高效运行, 为企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首钢长钢燃气厂煤气柜项目场地选址、建筑物布局、厂房结构等符合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 该公司职业卫生管理符合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 劳动者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的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职业接触限值规定。

4.2 建议

钢铁企业煤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较高, 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可致急性中毒, 引起头疼、恶心、呕吐、四肢无力, 严重时诱发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伤、肺水肿甚至死亡。煤气柜油泵房、水封口、煤气加压站等通风不良场所容易聚集大量一氧化碳气体, 因此企业应加强这些区域的通风换气, 对装设的气体报警装置进行日常检查、周期性检定, 保证其准确有效, 同时加强劳动者岗位培训, 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杜绝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摘要:目的是有效利用钢铁企业生产中产生的煤气, 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是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结果 如下: (1) 转炉煤气柜, CO浓度 (5.3225.84) mg/m3, 噪声强度 (70.588.3) d B (A) ; (2) 焦炉煤气柜, CO浓度 (5.0628.87) mg/m3, 噪声强度 (50.989.2) d B (A) ; (3) 高炉煤气柜, CO浓度 (5.1812.64) mg/m3, 噪声强度 (59.181.7) d B (A) 。得出结论, 首钢长钢燃气厂煤气柜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现行职业病危害接触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煤气柜,职业病危害,评价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中安质环技术评价中心有限公司.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高炉煤气改造系统安全预评价, 2010, 8.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2007.

妇产科护士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 篇8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月14例妇产科护士,年龄20~48岁,平均31岁。在妇科工作时间1~20年,平均6年。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2人,护士6人,本科3人,大专9人,中专2人。10名护生均卫校实习轮转学生,在妇科实习时间2个月。

方法:采用例表式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2年,每6个月统计1次。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职称、妇科工作时间、接觸感染物的防护方法、被羊水、血液、分泌物,锐器损伤污染的次数,原因以及损伤后处理采取的补救措施,心理状态评估等。发放问卷24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

危险因素分析

羊水、血液、分泌物等体液污染:妇产科护士在日常护理操作中需完成大量注射、抽血、输液、输血、会阴护理等工作,有90%都被羊水、血液、分泌物污染过,在产程观察、肛诊、破水、接生时不可避免较多地接触到羊水、血液、分泌物。产后护理患者时接触概率也很高,新生儿出生后清洁,称体重,戴手腕带,盖脚印,洗澡都不可避免造成对护士的污染。污染后只有51%的护士及助产士采取标准处理方法,因此,妇产科护士是职业暴露最危险的群体。

锐器损伤: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妇产科护士在操作中均有不同程度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刺伤过,经统计工作两年内损伤发生率为78%,高年资护士锐器损伤相对较少。损伤后90%的护士能够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用流动水冲洗皮肤,并用2%碘伏消毒伤口后包扎,护士损伤的医疗锐器中,以注射器针头、缝针、安瓿最为常见,护士损伤仅有少数护士进行登记及上报感染科。

身体压力:妇产科护士工作量较大,科室人员少,上班三班倒,晚上夜班经常有待产和生产妇。下夜班后需要应对医院理论及操作的考核,护士不断地学习利用自己时间考大专、本科学历,很多护士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会造成脑力和体力的严重透支,另外过度夜间失眠疲劳会引起身体免疫力降低,对不同年龄的护士造成包括胃溃疡,心脏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等一系列不良生理反应。护士的工作紧张而繁重,又会造成工作中职业危害增加,减少心理因素引起的职业损伤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溃感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2]。

心理压力:妇产科护士面对的是女性患者和婴儿,工作言行举止不能马虎,工作中时刻处于害怕自己的一时失误或意外发生引起患者不满,甚至发生投诉。特别是急诊患者,由于病痛的折磨,加之对所患病病情严重性存在的误解,患者和家属会紧张和焦虑往往发生矛盾[2],面对家属和患者的质疑吵闹,精神上承受着严重的心理负担。护士的工作紧张,繁重,不分白夜,经常倒班,工作量强度大,经常是力不从心,非常辛苦。社会尊重程度和报酬地位相对较低,家人亲戚朋友的不理解等。护理人员经常感觉身心疲惫,出现不良反应,如焦虑症、烦躁、郁闷、失眠等,长时间得不到心理压力释放极易导致心理失衡,真的是处于身心疲惫不堪,对妇产科工作失去热情,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

社会压力:保护妇女儿童、孕产妇都是社会的焦点,现在社会重点关心关注对象,社会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做的每个动作都有好多双眼睛在关注,护士做每件事都会紧张,害怕一但面对病情变化有小的失误,很多产妇会不高兴,护士经常会受到怪罪指责,碰到不讲理的家属护士甚至还会遭到打骂,也还无可奈何,护士很容易产生精神压力社会不公平感。

防范措施

提高防护:加强对护士的职业暴露教育培训,针对性进行损伤知识宣传,护士锐器伤曾有报道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到0.3%,乙肝感染率可高达30%,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妇产科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应规范操作规程,接触血液、体液有污染时戴一次性手套,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护士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接触的血量少50%[4]。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接触传染患者主动穿隔离衣,接产时戴防护眼镜及穿防水衣、鞋,及时正确洗手,从根本上减少职业损伤的机会。一旦发生职业损伤,正确方法处理伤口,及时上报院感科,注射乙肝疫苗、高价免疫球蛋白等,并追踪指导。

心理疏导:护理管理者应培养妇产科护士学习些心理学知识,了解各类患者的需求,及时调适自己化解医患之间不愉快的情绪,工作中应注意适度运用心理学方法,学习和患者沟通技巧,工作中注意操作时间、地点场合和对象灵活处理工作。耐心解答家属的疑问,面对家属的质疑,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多体谅经常换位思考,真心关心对待患者,获得患者的情感支持,同样的事情处理方式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和谐的完成护理工作,达到双方心情愉快。

医院重视:科室合理配置护理人员,高度重视妇科护理工作,关心妇产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减轻护士繁重的工作量,合

理排班,保证其足够的休息与睡眠。在紧张的护理工作之余,关心她们,和她们谈谈心,为她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遇到工作积极性降低,疲惫感较强烈时,多注意让她们调整情绪,与家人多开导交流。关心护士让她们主动扩大生活圈子,多结交朋友,找朋友家人倾诉遇到问题,根据本科室工作合理安排长假外出游玩减压的要求。科室护士长支持护士自学大专或本科,医院重视护士学习,给护士学习开绿灯,多听取护士的意见,发挥长处,肯定护士在工作中的成绩,培养护士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感,学会性格开朗,工作积极认真,只有热爱自己工作,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努力进取,获得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讨论

2009~2011年通过对妇产科护士的问卷调查,100%认为存在心理压力,通过加强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安全教育学习后,注意护士心理压力的疏导,减少了护士受到工作中职业暴露的伤害。使护理姐妹们身心健康,能够更好地投入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开展不但减少护士在工作中的锐器伤等职业危害,也使护士在辛苦和高风险的工作中做出良好成绩,自身价值也得到展现,开始逐渐喜欢了这份护理事业,工作中积极主动,关心和体谅患者,用良好的心态加上充沛的体力工作,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护理管理者关心护士的需要,护士节开展表彰奖励,让护士得到经济和精神两方面的满足,减轻压力更好地投入工作。

参考文献

1 殷大奎.认清形势,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4(1):35.

2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3 辛红梅,赵振红.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07,5(30):36.

4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上一篇:关于农村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下一篇:习近平谈如何清除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