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的职业危害与防治(精选8篇)
噪声的职业危害与防治 篇1
浅谈煤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的防治
【摘 要】随着煤矿工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也越来越严重,噪声逐渐成为煤矿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具有关数据:岩石掘进工、采煤工、运输司机整工作班接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噪声的时间分别为57.3?、42.7?和55.4?。已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身体健康,成为煤矿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是重要防治工作之一。本文针对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危害机理、分类、需要采取的防护设施和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和陈述,强调了噪声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 防护设施 防护措施
噪声,从卫生学的角度讲,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噪声是声音的一种。噪声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健康,干扰工作和正常生活,已成为社会公害之一。
1噪声的危害
(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听觉系统是人体感受声音的系统,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最早引起人们的注意。直至目前,噪声危害的评价及噪声标准的制订等主要还是以听觉系统损害为依据。(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听觉器官受噪声后,经神经传入大脑,在传入过程中,经脑干网络结构时发生泛化,投射到大脑皮质有关部位,并作用于丘脑下部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反应。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还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噪声作用下,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心电图ST段或T波出现缺血型改变。(4)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接触噪声工人的免疫功能,发现免疫功能降低,并且接触噪声时间愈长,变化愈显著。(5)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在噪声影响下,可以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等变化。(6)噪声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在噪声干扰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工作质量。在煤矿许多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信号或声音,容易发生各种工伤事故。
2煤矿噪声按照噪声来源则
(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凿岩机的钻进、采煤机的运转等发出的声音。(2)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产生的声音,如空气的压缩或释放发出的声音。(3)电磁性噪声:电磁铁产生吸引力不足,致使吸合不良、变压器运行所发出的声音等。
3煤矿噪声产生主要设备和来源
煤矿企业产生噪声的主要设备有:地面的主要通风机、空压机、主、副井提升机,锅炉、木锯、钻具、车床、洗煤厂的压滤机、振动筛等;井下的采煤机、局部通风机、乳化液泵站、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掘进机、凿岩机、耙岩机、电机车、水泵等设备。
噪声主要来源于上述各种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震动、摩擦、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动力噪声和由风管、汽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
4煤矿预防及控制噪声措施
4.1控制噪声源:选择低噪声设备
给产生噪声的部位加润滑剂;使接触表面光滑、采取减振地基;使用正规厂家的电气部件;煤层预注水软化煤层降低煤层硬度和强度等。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例如选用低噪声的局部通风机;采用液压装置;提升机、通风机采煤机、掘进机、皮带机等机械旋转部位及时添加润滑剂;选择合理的截齿数的采煤机和掘进机。
4.2控制噪声的传播
在噪声传播中,应用吸声、消声和隔声技术。吸声是减少噪声强度的重要措施,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在墙壁或屋顶或在工作场所内悬挂吸声体,吸收辐射或反射的声能,可以使噪声的强度减低。消声是降低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常用的有阻性消声器。隔声就是利用隔声材料隔断噪声的传播措施。例如:在提升机房内设置单独司机操作室,并设置双层玻璃门窗。在主通风机房设置值班室并用隔声材料隔断机壳产生的噪声。空压机进气口配备消音器,采用减振基础。井下空压机设置值班硐室,进口处安装消声器;局部通风机安装消声器;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采用落地布置方式,减少振动;对皮带机机头采用隔声罩。
4.3做好个人防护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对日常接触85分贝和90分贝之间的职工必须提供听力防护用品,总噪声级不超过100分贝时,可使用耳塞或防声棉耳塞;总噪声级在100至125分贝之间时,需佩戴耳罩。
4.4健康监护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认真做好劳动者岗前、在岗和离岗的职业性健康体检工作。安排职工到具有职业卫生资质的医疗机构对接触噪声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特别是听觉器官需进行电测听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定期复查。
4.5 加强管理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煤矿职工对噪声危害严重性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所有煤矿劳动者了解本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和预防办法,降低噪声危害程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职工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科学合理安排生产和作息时间,使接触高噪声的员工避免加班或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尽可能地缩短接触噪声时间。使用煤矿用噪声检测仪器,对工作场所每半年检测一次。
总而言之,如果能够很好的采用以上各种防噪声设施和措施,及时维护好防护设施,落实好防护措施,煤矿的的噪声防治工作就会取得较好的成效,为煤矿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护了职工的身体健康,也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1版.[2] 刘卫国 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某煤矿井下噪声危害现状调查,2008.12.[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12.6.1.
噪声的职业危害与防治 篇2
1、交通噪声的危害
噪音污染早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国外早就有“噪音病”一词。研究发现, 长期处于高强度噪声中的人群, 身体各系统机能衰退速度明显高于正常条件下的人群。交通噪声的主要频率成分在1000HZ以下, 属于中低频噪音, 其等效声级明显低于其实际声场强度, 而且这种低频噪音和人体组织的振动频率更加接近, 容易引起人体器官的共振, 所以危害更大,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噪音对中枢神经有刺激作用, 严重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噪音长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会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失调, 导致条件反射异常、脑血管张力受损害, 使人头疼、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全身疲乏无力, 还会引起植物性神经紊乱从而导致消化不良、胃溃疡等。
(2)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长期处于50分贝以上中低频噪音或者突发性高频噪音如刹车声环境中的人群内分泌系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于孕妇,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 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 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失调, 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而高分贝的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 致使部分区域受损, 并严重影响大脑的发育, 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3) 对各器官的影响。
噪音对人体器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容易受到关注的是它对听力的损害, 噪音会引起耳部不适, 导致听力下降。高噪音环境对于婴幼儿的器官发育非常不利, 噪音会影响婴幼儿视力, 诱发眼病。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婴幼儿需要配戴眼镜的因由之一。对处在80分贝以上环境中发育阶段的婴儿, 噪音的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 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4) 对心理的影响。
噪音会引起睡眠不好,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然后导致心情烦乱, 情绪不稳, 忍耐性降低, 脾气暴躁, 乃至产生高血压、溃疡、糖尿病等一系列的疾病。心理学上将这种病症称为心身疾病, 意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上的疾病。
2、交通噪声产生的主原因
交通噪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发动机噪声。
发动机在高速运转和排废气时会产生大量噪音, 尤其是部分发动机消声器故障的车辆, 距车体1.2m处噪音可达110~120分贝, 远远超过国家标准。部分农用车辆、载重卡车的发动机噪音亦超过国家标准。
(2) 风阻噪声。
车速在高于6 0千米/时后, 车辆风阻噪音会呈现指数性增长, 造成污染。
(3) 车体震动噪音。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发动机震动、风阻、道路等会造成车体的震动, 车体震动的声压级并不高, 但属于低频噪音, 与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很接近, 容易引起共振, 产生恶心、胸闷的症状, 同时低频噪音比高频噪音更容易通过震动传入室内。
(4) 轮胎噪音。
行驶中轮胎和路面的摩擦噪音是车辆噪音的主要来源。
3、交通噪音的综合防治
国内外对于交通噪声的防治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 发展了一些衰减噪声的方法, 但单一治理并不能够很好的消除交通噪音污染, 因此, 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结合法律法规的方法来治理交通噪声污染。
(1) 加强法规建设, 严格执法
目前我国有大量改装、报废、故障车辆仍在行驶, 这些车辆由于技术的原因根本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成为交通污染源。而目前我国尚无有效手段监测、处罚这些车辆。
我国货运车辆超载现象严重也是造成干线道路噪音指数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大量的超载车辆仍然使用原车底盘和轮胎造成胎面压力成倍提高, 胎噪则呈现指数性增高。而且超载车辆对路面的破坏力很大, 造成路面损坏, 从而加大了路噪, 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 需要完善执法手段, 严厉打击超载和改装车辆;加强法规建设, 确保不达标的车辆无法上路行驶。同时, 可建立大型车辆优先通行通道, 减少大型车辆加减速的次数, 保证大型车辆优先通过交叉路口, 减少噪音产生。
(2) 建立声屏障
在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工程中, 声屏障的应用比较多。一般的直立型声屏障隔音效果在5~7分贝, 半封闭型声屏障隔音效果在6~12分贝, 全封闭型的隔音效果在10~1 5分贝。但是声屏障的建设成本较高, 保养困难, 在有些路段会造成道路景观的破坏, 因此在高架道路和轨道交通中应用较多。普通道路可以利用道路两侧预留的绿地来设立隔声带, 沿住宅区周边设置绿色防护带, 因地制宜栽培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 形成高乔木—灌木—花草的立体结构。例如, 在北方可以种植树冠茂密的悬铃木、刺槐、国槐、泡桐等乔木, 隔段种植一些圆柏、龙柏等常绿树种, 树下可种植山楂、红叶李等灌木, 下层可植苔草。
沿区内街道两侧, 宜种植高大挺拔的树种, 如合欢、白蜡树、侧柏、圆柏等, 乔木之下, 可种植一些蔷薇科植物, 周围种植黑麦草等草本植物。在楼房周围可以种植雪松、芙蓉、银杏等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 树下可间种金银花、月季花或耐寒、耐旱的草科植物。在挡土墙、楼墙面下栽种爬山虎等攀援类植物。利用三角地带建棚架, 在架下种紫藤、野蔷薇等, 让它们攀援棚架, 成为夏季乘凉的凉棚。
住宅区经过这样的绿化配置, 可以构成层层茂密的防噪声林带。
(3) 建设低噪音路面
低噪声路面是控制机动车辆交通噪声的最根本措施之一, 在国外有多年研究历史, 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国内目前尚处于推广阶段。低噪声路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多孔性沥青路面, 另一种是有一定弹性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多孔性低噪声沥青路面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降噪效果与路面耐久性的矛盾:路面空隙率大, 降噪效果好, 但路面耐久性差。国内某试验路段经过不到5年使用, 已全部毁坏。因此, 在提高路面降噪效果的同时, 如何提高路面耐久性是研究的重点。
此外, 近年来许多城市在交通管理的实践中, 也提出了一些别具特色的降噪方法。比如, 南京市有交通专家指出:在信号交叉口长时间红灯时, 等候车辆应熄火在停车线前面等待, 以减少城市噪声和尾气污染。这反映出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包括噪声污染问题, 已经引起了城市管理者的高度关注。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热潮的兴起, 我国住宅小区的建设越来越快。受诸多原因影响, 很多小区建设在主要交通干道两侧, 这里车流量大, 噪音危害严重, 而交通噪声的频率和时间分布决定了它的危害高于其他噪声。文中主要阐述了交通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职业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篇3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常常又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患有职业性耳聋的工人在工作中很难很好地与别人交换意见,以致影响工作效率;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无法很好地同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交流思想感情,更无法欣赏美妙的音乐、戏曲。特别是到了晚年,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这在心情上,将造成非常大的痛苦。
一般来说,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将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按接噪时间每工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了。与此同时,噪声对健康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将大大减弱。因此,职业噪声危害的控制往往总是与听力保护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有效控制职业噪声的危害,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在完善法规,执行听力保护计划,加强监察,研究开发低噪声产品。噪声控制新技术以及高性能护耳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有关噪声标准法规,自70年代以来,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已趋于完善并得到严格执行。当前有些国家规定职业噪声暴露标准为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90dB,但多数国家规定为85dB(A),总的趋势是要过渡到85dB(A)。但不管是规定90dB(A)或85dB(A)对嗓声超过85dB的生产场所都要求对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发给工人护耳器,告诉工人所在工作场所的噪声级和工人听力检查结果,对工人定期进行教育培训等,以予防职业噪声造成的危害。由于在噪声方面有法规标准要求,对职业性耳聋的赔偿也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执行比较严,职工自我保护意识相对也比较高,因而职业噪声危害问题基本得到了控制。
我国有关职业噪声的法规标准目前很不完善,"职业听力保护规定"的颁布仍在审议之中,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控制职业噪声危害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控制噪声源;二是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三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护耳器。
我国噪声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大约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传统的噪声控制工程方法,如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阻尼降噪等方法已被相当多的人所熟悉,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了不少实际噪声问题。同时,气流噪声和机械撞击性噪声的控制技术,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各类噪声问题的控制手段现已大体具备,就总体水平来说,我国噪声控制技术同国外并无多大差别。在护耳器研制方面,特别是在慢回弹耳塞的研制开发方面,我国目前也已有此类产品问世,其主要性能已接近国际水平。
对某一具体的噪声问题而言,采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要看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在经济条件和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应鼓励优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从声源或传播路径上来降低生产场所的噪声。但是,尚有许多场所,从经济或技术上考虑,目前还不可能采用声源降噪或声传播路径降噪的措施,这些场所应及时采用个人防护措施来控制噪声的危害。再如.有些车间的机械设备或管道很多、很复杂,而受噪声影响的操作工人却较少,这种情况下,暂考虑使用个人防护的办法来解决噪声问题要经济得多。另外.还有些地方虽然在声源上或声传播路径上采取了一定的降噪措施,但噪声级仍未能降到85dB(A)90dB(A)以下,其所遗留的问题应当借助护耳器来补充解决。
在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方面,护耳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面很广。即使在业余活动的场合,只要有强噪声存在,护耳器也可大派用场,使用护耳器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办法。国外有关噪声的法规标准一般都明文规定:在噪声达到或超过90dB(A)的场合,工人必须使用护耳器;任何人(包括工厂的上司、来厂参观的贵宾)只要进入该场所,也都必须佩带上护耳器;对那些对噪声较敏感的工人,即使在85dB(A)至90dB(A)的环境下工作,也必须使用护耳器。
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带舒适简便等优点。
噪声的职业危害与防治 篇4
噪声是一种人们所不希望要的声音。它经常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健康,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一般来说,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将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按接噪时间每工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了。
控制职业噪声危害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控制噪声源;二是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三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护耳器。
在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方面,护耳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面很广。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带舒适简便等优点。
工业噪音的分类
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固体的振动和转动而产生的噪声,如纺织机、球磨机、电锯、机床、碎石机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2、空气动力性噪声:这是由于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如通风机、空气压缩机、喷射器、汽笛、锅炉排气放空等产生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发出的声音。
粉尘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
什么是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能较长时间漂浮在生产坏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危害表现在肺部。
尘肺病我国已列为法定职业病范畴,这种病是由于较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所致。
预防尘肺对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发展经济是十分有利的,我国在防尘方面有很多创造性的经验,如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个人防护、设备维护检修、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等一整套综合性防尘措施。生产环境内的浓度,常与清扫制度有关,故注意环境的清洁工作,推行实施清扫能有效地降低粉尘浓度。
1、对就业人员应作严格的健康检查。
2、逐步改革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湿式作业方式,减少粉尘的飞扬。
3、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密封机械防止粉尘外逸,采用通风排气装置和空气净化除尘设备,使车间粉尘降低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以下。
4、加强个人卫生防护,从事粉尘作业者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减少身体暴露部位。
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防护
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北京地区为30℃)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每月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常见的高温作业有哪些
根据工作地点气象条件的特点,医学上将高温作业分为三种类型:
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等车间,陶瓷、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等。
高温高湿作业:见于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潮湿的深矿井内等。温热环境蒸发散热更为困难,易发生中暑。
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农业劳动、建筑、搬运、露天交通管理等作业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1、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2、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2.1 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2.2 热痉挛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2.3 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高温防护措施(一)技术措施
(1)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
(2)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3)进行工艺改革,实现远距离自动化操作。
(二)管理措施
(1)宣传防中暑的知识。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最高气温。
(3)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三)保健措施
(1)高温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脏器质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病者,应予以调离。
噪声的职业危害与防治 篇5
(只是样板,请参照自己公司的实际修改)
XXX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五年一月
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切实维护广大职工身体健康及合法权益,落实职业病防治的各项措施,集中力量及时解决严重影响职工健康、安全的问题,特制定2015年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职工健康为根本目的,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加护管理办法》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规范管理,立足公司实际,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维护公司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 总经理
副组长: 党委书记 各分管副经理
成 员:各部门及项目部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部,办公室主任由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部主任兼任,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监督工作。
领导小组职责:
1、审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于实施方案;
2、保证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
3、提供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培训与职业健康 体检资源;
4、开展职业危害防治计划的验收与总结提升;
5、落实法律法规的其他相关要求。
三、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员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全员普及职业病防治法有关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职业危害场所作业人员的责任和权益意识,逐步提高职工职业卫生素质。
3、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管理要求,完善职业卫生资料,落实职业卫生各项工作:
(1)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真实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状况,在2014年的个人档案管理基础上完善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确保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职工身体健康。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对从事有害作业职工进行岗前、岗中、岗后健康体检,体检率达到100%。
(3)对存在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改造,并及时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
4、完善公司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按照现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上级公司要求制定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及相应应急救援预案。
5、完善公司职业危害因素辨识与作业危害场所相应警示标志的制作与挂设。
四、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1、完善公司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按照现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上级公司要求制定完善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XXX公司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及其管理制度等;完善公司涉及职业危害的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善公司职业病应急救援体系; 针对公司2015将要采用的新设备、新工艺进行全面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并制定防治措施。
2、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
根据上级公司要求落实职业健康管理目标: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为零、职业病发病率<1‰、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100%、职业病危害告知率达到100%、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100%、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达10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8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
3、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落实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取证相关要求。
针对公司职业危害特点,立足“预防为主”的方针,利用2015年职业病防治周时间积极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将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纳入公司2015年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现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上级公司要求及公司相关制度、职业危害岗位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4、落实职业危害“三同时”规定 落实公司工程项目管理部相关合同协议与管理职责,积极配合业主方开展相关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要求。
5、检测职业危害因素、挂设警示标识
落实现场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要求,各作业点每班执行班前、班中、班后安全检查检测确认制度,并保存完善检测记录;各作业点按规定要求定期进行风速风量温度检测工作并保存记录;配合属地开展公司作业场所内粉尘、噪音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各项目部加强一 氧化碳检测仪器、风速风量温度检测仪器的使用培训与维护工作并保存记录。
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工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6、提供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党群工作部负责日常职业病危害劳动防护用品采供与及时发放,保存发放记录。劳动防护用品采购资金实行计划制度,制定劳动防护用品的季度费用计划,确保劳动用品能够及时发放到职工手中,让职工在劳动生产中有效的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劳动防护用品购置费用从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确定合格供应商,采购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保证职工劳动防护用品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部及各项目部具体负责对职工日常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的监管。对不佩戴、不正确佩戴、故意损坏劳动防护用品的职工采取批评教育、经济处罚等手段,确保每个职工都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7、职工健康监护 严把新员工入司体检关。对新入司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凡未按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不予办理上岗手续。
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_188-2014及相关法律要求进行2015年在岗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工作。
对离岗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在30日内对准备脱离所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或岗位的职工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并按要求将检查结果告知职工本人。未按要求进行离岗检查的职工,不予办理离岗手续。
完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做到档案符合要求、管理有序。
8、加强职业病诊疗工作
在努力保持公司职工零职业病的前提下,根据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对需要复查的职工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对有职业禁忌职工及时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工作岗位。
9、完善医疗卫生保护措施
医疗保证措施 :①强化协调、联系医院,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管理、落实防治措施,做好职工的健康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卫生防疫工作环境; ②及时配备应急药箱、防寒防冻劳保;搞好春秋两季环境卫生,有效控制疾病的流行。
环境卫生保证措施:每天做到场地清洁,房屋四周排水畅通,无污水死水、无病毒滋生的腐质物堆,生活垃圾统一处理;保持施工场地的整洁,每天下班后,施工人员应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整理,保证做到材料分类成堆,机械设备停放有序。食堂卫生保证措施 :组织对食堂卫生进行不定期抽查,全体员工进行监督,确保食堂卫生; 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加强饮食管理,保证职工的营养素供给。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搞好职工食堂饮食工作,保证食品制作,饭菜做熟、营养合理。
个人卫生保证措施 :项目部积极为职工搞好个人卫生创造条件,如修建洗澡堂、发放劳保用品等。加强个人卫生的宣传,搞好形象教育,使每个职工能够从我做起,在为单位树立形象的同时,也做好自身的卫生保健工作,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壮的体魄投入到工作之中。
五、考核与总结提升
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及其下设办公室负责职业危害防治计划的考核与验收,督促并监控各项目的工作开展。
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纳入季度系统安全状态评价或综合量化评估考核,对落实不力的部门或项目部进行问责,并责成按时整改。
2015年底总结本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总结成绩与不足,为下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XXX有限责任公司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篇6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公司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公司所属各单位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2.公司人力资源部与已进、新进公司的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3.公司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公司人力资源部、环保安全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变更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4.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5.公司环保安全部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二级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6.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每年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培训、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第一条 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第二条 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各单位和个人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温、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第三条 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各施工项目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这也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草食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四条 职业病危害种类
根据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 4.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行业施工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建筑物的拆除,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4.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组哟也环境内使用内燃机和燃烧器,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4.3、有机溶剂的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列物外还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中的浓度可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机型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味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4.5、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振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收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4.6、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第五条 防护措施
(一)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5.1.1、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5.1.2、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警示标志。
5.1.3、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行之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5.1.4、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5.1.5、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二)个人防护措施:
5.2.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找我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5.2.2、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并正确佩戴防尘口罩。
5.2.3、从事防水作业,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戴防毒口罩。5.2.4、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戴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5.2.5、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戴防护耳罩,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
5.2.6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并佩带好防护用品。5.2.7、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单位应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第六条 安全检查措施
1、公司施工部除进行的经常检查外,每年还定期组织其他部门进行联合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2、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3、安全生产检查应当始终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遍检查,遍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定出计划。
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
第一条 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本办法所称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卫生部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第三条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是:
(一)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三)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
(四)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有关材料。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之内,出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第五条 用人单位申报后,因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等变更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改变的,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内容。
第六条 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时,应当向原申报机关办理申报注销手续。
第七条 受理申报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管理档案。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逐级汇总上报。
第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用人单位申报的情况进行抽查,并对职业病危害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未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或者申报不实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为履行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有计划地到法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二、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员工(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新进公司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新录用员工名单有人力资源部门提供。
三、对长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组织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公司各单位要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登记,每年8~9月向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门核实后,结合各单位实际制订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及时向职业卫生主管部门通报即将离岗的员工,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离岗前的体检;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90日内,可视为离岗体检。在未对其进行体检时,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员工可以选择放弃进行离岗前体检,并签订相关协议。
五、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症与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职工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健康损害或者需要复查的,除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外,还应及时告知员工本人,按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复查和医学观察。
六、对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
七、在生产、检修中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严重超标,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所在单位应立即报告,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八、若发现有疑似职业病员工的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按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要求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医学观察。
九、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将体检结果及时告知相关单位及个人。除职业禁忌证外,其他体检结果不得公开,确保医学资料的机密,维护员工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体检结果存入个人健康袋内保存。
十、对各单位管理岗位、辅助岗位的员工每3~5年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进行一次健康性体检。人力资源部门、职业卫生主管部门要汇同相关部门开展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工作,改善作业条件、改变员工不健康作业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降低病伤及缺勤率。
十一、各单位不得安排未经岗前体检、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和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十二、各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个人、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十三、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将职业健康检查的资料整理归档,安装规定期限妥善保管,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定期监督检查与考核。
十四、职业健康体检、检查、医学观察和职业病诊断、鉴定、治疗等费用由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门、财务部门按法规规定执行。
十五、各单位对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管理情况建立台账,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对各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每两月进行一次监督检查,查出的不符合项将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将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十六、本规定解释权归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每年按公司流程对其合规性进行评估修订。
噪声的职业危害与防治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8—10月对某卷烟厂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正常生产状况下噪声作业岗位进行监测,共监测噪声作业岗位326个,监测1 217点次。同时2011年10—11月对该厂1 322名噪声作业岗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1.2 方法
1.2.1 生产性噪声的测定
依据规范《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2]噪声相关规定进行,监测点的布置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布置,采用江西红声生产HS 5670声级计及HS 5731频谱分析仪,生产性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按LD 80-1995《噪声作业分级》标准分级。
1.2.2 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项目:纯音听力测定、心电图、内科、耳科、血生化等,纯音听力测定仪器使用丹麦Diagnostic Audiometer AD229e诊断型听力计,结果判定参照GBZ 49-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
2 结 果
2.1 作业岗位噪声监测结果
卷烟厂生产过程中的噪声主要产生于工艺设备和辅助设备的运行。监测1 217点次,超标462点次,超标率37.96%,其中超标最为严重的有:卷包线监测148点次,超标137点次,超标率92.75%;其中噪声强度最高89.6 dB(A);除尘房32个点次,超标20个点次,超标率62.50%,噪声强度最高96.4dB(A);复烤工段共监测384点次,超标234点次,超标率60.94%;噪声强度最高96.2 dB(A);所有点次的噪声强度在72.5~96.4 dB(A)之间,噪声声压级平均值为80.8 dB(A)。见表1。
2.2 生产性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对产生噪声的326个工作岗位进行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结果显示,安全作业岗位217个,占66.56%;噪声作业危害岗位109个,占33.44%。其中Ⅰ级轻度危害岗位86个,占26.38%;Ⅱ级中度危害岗位23个,占7.98%,复烤工段岗位生产性噪声作业危害程度严重,Ⅰ、Ⅱ级危害岗位占62.5%;生产性噪声成为该工段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见表2。
2.3 噪声频谱分析
噪声频谱分析结果显示,生产性噪声中心频率集中在125~4 000 Hz间,属稳态宽频带噪声,最高值在1 000 Hz处为79.3 dB(A),此期间处于人体最敏感的期间,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见图1。
2.4 听力损害与作业岗位的关系
对1 322名噪声作业岗位工人进行纯音听力测定,听力异常率为20.8%,其中复烤工段听力损伤[4]率为21.3%,观察对象率为13.2%;该作业岗位噪声超标率60.94%;噪声强度最高96.2 dB(A),Ⅰ、Ⅱ级危害岗位占62.5%。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现场噪声监测结果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噪声强度高的危害岗位听力损害发生率最为明显。说明该厂存在生产性噪声危害因素,并已对职工健康造成职业损害。见表3。
2.5 听力损害与工龄的关系
对纯音听力检测异常的275名噪声作业岗位工人进行调查,从表4可见,不同工龄观察对象听力异常发生率随着工龄增加而增高(P<0.05),10年以下工龄组未发现耳聋重听,10年以上工龄组发生耳聋重听等听力损害,30年以上工龄组听力损害最为严重,达25.3%。
3 讨 论
监测结果提示,生产性噪声为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卷包线和复烤工段超标最多,分别为92.75%和60.94%,车间中心比四周噪声强度大,噪声强度除尘房噪声强度最高,为96.4 dB(A);从生产性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看,326个产生噪声工作岗位,Ⅰ、Ⅱ级危害岗位109个,占33.44% 。
现场职业卫生学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厂生产性噪声的来源主要为卷包机、复烤风机和除尘风机,工艺布局不甚合理,卷包机密度过大,相互间无噪声屏蔽设施,噪声叠加效应明显,部分隔墙采用玻璃幕墙,增加了噪声的反射。
本次研究提示,生产性噪声已对职工健康造成一定的职业损害,1 322名噪声作业工人中,听力异常率为20.8%,噪声强度高的危害岗位听力损害发生率最为明显,随着工龄增加职业损害发生率增多,程度加重。另外,噪声作业工人的防护意识差,对生产性噪声的危害认识不足,作业工人不能坚持佩戴耳塞。
建议在厂房新建、扩建、改建和设备更新改造时,要严格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5]进行,注意厂房合理布置,每个车间应相对隔离。防止噪声的反射、共鸣、共振等现象,控制噪声源;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以减少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危害。定期对环境和工作场所的噪声进行监测,对于超过国家标准的噪声应加以整改和治理,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许可标准范围内。对在强噪声环境下作业的人员,在就业前应检查基础听力,并记入个人听力档案,以后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对已有感音神经性聋或对噪声易患者,应选择噪声低的工种,每日持续工作时间中要有短暂休息。发现有听力损失者,应及时妥善处理。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完善个人防护设施。
参考文献
[1]苏世标,陈建雄,闫雪华,等.某烟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关键控制点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8,7(2):81-83.
[2]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S].
[3]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4]贾莉,程荔,赵昌胜,等.职业噪声接触人群听力监护相关标准应用的探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22(3):235-236.
噪声的职业危害与防治 篇8
关键词:油压机;液压系统;噪声
中图分类号:TH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37-01
重视对噪声危害的改善,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推出了相关的政策,以防止噪音。在液压系统中的不正确的噪音等,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首先,噪声烦躁,疲劳,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中的人来说,可能会导致耳神,不能员工之间的沟通,减少了听证会的警告信号。另外,由于机械振动,压力脉动,等沿与噪声不是只影响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但也不能进行的液压系统的液压元件,满分。因此采取措施,噪音是非常必要的,它的最低水平。
一、机械运作产生的噪声
一般是指机械噪声的噪声引起的机械振动,摩擦,冲击和其他现象,具体例如由于以下原因,在液压系统中产生的噪声:
各种液压机械结构的振动和摩擦分析抖动引起的,与轴承滚珠和滚柱轴承,在缸孔板,如由往复运动的柱塞上,鞋的变量之间的摩擦引起的振动的倾斜轴的轴线中的不平衡引起的振动斜板面之间的摩擦,振动会发出一定的噪音。
(一)通过液压的原因产生的噪声
液压噪声主要是由于空化,压力脉动的困油现象(油命中的现象)造成的。液体流和其他液压原因。
(二)油压泵的噪声
在液压系统中的主噪声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液压泵的脉动流动的泵,管,其固有的流量脉动噪声的压力脉动引起的压力流体流量脉动的固有特性。此外,液压泵困油和活塞泵的侵入流的压力的影响,会产生噪音。例:2000T液压机立法泵,BE740弯曲的变量泵,零对称开阀板。泵缸的旋转过程中,位于柱塞腔中的液体,并打开排油室的瞬时的巨大压力的影响,从原始的烹调器在上死点。同样,位于下死点的柱塞腔中的吸液压力突然下降的机油压力,排放压力冲击,使液压泵原来固有的流量脉动更加激烈。经试验证明,在当前生产的液压泵的困油现象是也很重要的原因产生的噪声和振动。液压泵的设计和制造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三)控制阀产生的噪声
控制阀是一个噪声源,在液压系统中,最常见的是通过阀口的节流作用产生,可以被转换成动能,以使压力,以产生高的流速在节流孔,流率有时可达至100?150米/正(通常简称为喷射现象)。下面的节流孔通路截面速度不均匀,压力低于大气压,并溶解该油状物在空气中分离出来,导致在一个大的气泡数。这些气泡在所述阀体的下游侧和管,由于在拾取中的压力油的流动,并消失,将生成200H2噪声更加。此外,由于至油流率不均匀性的喷流的状态中,将产生涡电流,或由于液体的流动被切断,会产生噪声。
自激振动的噪声经常发生的,像一类的泄压阀,顺序阀,压力减少阀的控制阀的阀芯在弹簧支持,当弹簧系统(包括油的弹性)和质量,阻尼系数与线有关的参数相匹配的负载超过某一临界值时,阀芯将由于摇晃的其他部分(如压力脉动或振动源),以产生一个连续的自激振动和异常噪声。一些滑阀,打开的自激振动引起的电源和伺服阀等,也很容易发送一个高频率的声音是一般的嗡嗡声,压力和温度越高,这种现象更可能发生。
在一些液压系统,由于方向控制阀突然关闭或开放引起液压冲击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如当电磁切换阀快速切换通道突然关闭或油流的突然重定向,和电磁阀突然打开,使液压泵卸载时,会产生液压冲压件。的电磁阀的一般动作时间0.08?0.12S,快速开关(低压)由高压转换,能量释放造成的压力波动管,并沿管道方向的声音传播的速度,当发送到液压缸,泵或其他大型一室,有必要引起这些方面的冲击振动和噪声,这种噪声通过合理设计的阀门,如设置缓冲机制,或使用一种分层的方法卸载尽可能减少液压冲击可能。
二、管道噪声
管道一般是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振动噪声,管,结构,大小和形状等的阻抗的固有特性,并且确定它自己的自然频率,它会产生共振,产生较大的影响的噪声液压系统,如泵的吸入管细长形成的噪声引起的空化,使用的软管隔离和吸收压力脉动,从而减少噪声。
三、噪声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噪音,它往往是先开始的噪声源识别。一般有两种方式,以减少噪音:从根本上出发,无论是在降低噪声源,远程控制溢流阀,质量要高标准。不过,如果系统是专门为设置的防线,在电动机的基准组合,其他的声学处理是为了防止噪音扩散。泵出口连接管周围挖基础的高功率电源有一定的宽度。内部填充与松散的材料,并且这可以防止传播的振动时的功率源通过的基础上运行。
总之,只要认真创造条件做好以上几项防振、隔振、降低噪声的措施,就能有效地降低和防止噪声的传播,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对人类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刘庆国.《新型圆管材滚切机》.专利申请号:200810080216
[2]于恩林.《气动式小直径精密管材滚切机的研究》.钢铁,第32卷,第三期
[3]梁红侠.《管材滚切机的震动问题》,硕士毕业论文
[作者简介]李娜(1979-),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工程学士,机械工程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
【噪声的职业危害与防治】推荐阅读:
噪声的危害及防治意义09-08
噪声污染与防治09-0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07-19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题09-23
职业危害防治08-13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1-02
2职业危害防治措施06-30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治07-24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08-24
防治噪声污染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