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2024-08-09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通用8篇)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篇1

白云乌素煤矿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目的

为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方针,保护和改善工作环境,保障职工健康,应定期对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危及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作业场所(如防尘、防噪声、防中毒伤害、防触电、防高温、防射线等)进行定期的危害评估,以加强对尘肺病、噪声等危害的有效控制,防治粉尘及噪声污染、防止有毒有害场所发生工作人员中毒,减少和控制职业病发病率。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所有人员、设备及相关人员,以及设备或人员在公司生产区域内从事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的尘肺病及噪声等危害的定期监测及评估。3

职责划分

3.1 通防科负责本办法的制订、修订,并监督执行。

3.2 由安全环保部牵头,负责组织个各生产车间等人员对生产作业、生产经营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3.3 通防科负责粉尘、噪声危害评估的组织实施、核对及汇总,同时积极配合具有资质的相关单位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及更新。

3.4 分公司安全环保部环境监测站负责定期监测生产现场粉尘、噪 声,作业部门负责相关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并做好记录,为粉尘、噪声、有毒有害等作业场所危害定期评估提供可靠依据。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3.5 通防科负责对生产现场作业活动防尘、防噪声的监督和检查。3.6 通防科定期组织对粉尘、噪声等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知识进行定期培训,并有培训记录和考试成绩记录。

3.7 人力资源部负责做好职业病人的安置工作;人力资源部培训教育中心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及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3.8 医疗服务中心必须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安排业务素质高的医务人员对从事生产的人员定期进行职业病检查,定期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同时做好职业病人的救治、建档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4 粉尘及噪声等的检测及危害评估 4.1 定期监测、定期评估

4.1.1 粉尘及噪声日常监测:常规每月一次;机组大小修及其它特殊情况下酌情增加监测频次。

4.1.2进行尘肺病及噪声危害检测及评估周期为:合格作业点的检测周期为一年一次,不合格作业点的检测周期为半年。必须骋请国家认可、具有安全生产检测检验资质的监测部门或单位进行。

4.1.3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评估周期:合格作业点的检测周期为一年一次,不合格作业点的检测周期为半年。骋请国家认可、具有安全生产检测检验资质的监测部门或单位进行。4.2 监测地点

4.2.1 作业场所粉尘的重点监测地点:配电室、材料库储煤场、输煤皮带、储煤罐(仓)、制输粉设备、锅炉房、锅炉10米平台等。4.2.2 噪声的重点监测地点:机炉房零米、十米主辅设备周围,磨煤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机、控制室、零米值班室、脱硫风机、检修现场噪声等。

4.2.3 有毒有害的重点监测地点:化学的储氯间、酸碱储存容器和管道周围,制输粉设备、管道及储煤、储粉设备管道。4.3检测方法及依据 4.3.1检测方法

4.3.1.1粉尘浓度检测方法一般为滤膜称量法;粉尘分散度检测一般为滤膜溶解涂片法;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一般用焦磷酸质量法检测。

4.3.1.2噪声检测方法为仪器测量法。

4.3.1.3化学有毒物浓度检测可用甲基橙分光光度法、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等。4.3.2检测依据

4.3.2.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3.2.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4.3.2.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4.3.2.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4.3.2.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总粉尘浓度》 4.3.2.6《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 4.3.2.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粉尘分散度》 4.3.2.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4.3.2.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 4.3.2.1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4.4评估方法及依据

4.4.1 危害评估采用现场监测、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等方法。

4.4.2 主要依据:现场采集的数据、监测数据以及国家有关的法规、行业标准。4.5 监测标准

4.5.1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4.5.2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检测规程; 4.5.3 有毒作业分级检测规程。4.6评估标准

4.6.1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 5817-86); 4.6.2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4.6.3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90)4.6.4 《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90)

4.7 尘肺病、噪声、有毒有害等危害的定性评估内容 4.7.1 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标准要求的; 4.7.2 相关方有合理要求的;

4.7.3 曾经发生过尘肺病、噪声危害,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4.7.4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害发生,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4.7.5 依据作业条件评估结果,属于显著危害及其以上级别的危害。4.8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对尘肺病、噪声、有毒有害等的危害要重新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识别、补充和评估:

4.8.1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改变时; 4.8.2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生产条件变更时; 4.8.3 相关方有合理要求时。5 危害防治及控制

5.1 尘肺病、噪声、有毒有害物体等危害防治及控制原则

5.1.1 降低、消除危害,如:通过设备改造及技术更新降低噪声和减少粉尘,增强设备的严密性、可靠性等;

5.1.2 做好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并正确使用,如:现场作业时戴耳塞、防尘口罩、穿防尘服、戴手套等;

5.1.3 合理地将危害源与接受者隔离,如: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设置明显清晰的警告、提示、禁止标志等;

5.1.4 限制危害,如:输煤系统自动配煤,生产现场使用环保型设备、环保材料等;

5.1.5 使用个体防护装置,当无立即可行的其他方式,作为临时暂且措施,使用个体防护装置;

5.1.6 限期整改,对评估出的重大危害源责令限期监督整改。5.2 现场作业尘肺病及噪声危害防治及控制

5.2.1 作业前,作业部门或工作负责人应作好作业环境尘肺病、噪声危害评估;

5.2.2 作业时,作业部门依据现场实际进行危害评估;

5.2.3 针对所进行的作业活动,作业部门应严格制定防尘肺病、防噪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声等危害控制措施。

5.2.4 监督部门加强监督监测,不合格的立即责令责任单位整改。6 奖励和处罚

6.1 对尘肺病、噪声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酌情给予一定的奖励。

6.2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视情节轻重给予50—500元的处罚:

6.2.1 作业现场粉尘浓度、噪声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逾期不采取整改措施或整改不力的;

6.2.2 任意拆除防尘、防噪声设施,致使粉尘、噪声危害严重的; 6.2.3 作业中未对粉尘及噪声危害进行评估、未制定有效防尘、防噪声措施的;

6.2.4 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未对职业病定期组织体检、无职业病人档案的。7 支持性文件

7.1《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

7.2《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 5817-86)7.3《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7.4《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90)7.5《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90)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篇2

关键词:电解铝,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某电解铝厂建设规模为年产43×104t电解铝,并于2008年11月试运行,为了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受该公司委托,我们于2009年3月对该电解铝厂一期工程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1内容与方法

1.1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和技术标准[2,3]。

1.2评价内容

主要针对电解铝厂的氧化铝储运、电解、铸造、阳极组装、净化、动力等各系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

1.3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检测检验等方法进行评价。

2结果与分析

2.1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2.1.1主要生产工艺

该电解铝主要生产工序流程为:原料→电解→浇铸→成品。

2.1.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有害物理因素等,其分布情况见表1。

2.1.3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

对电解槽散发的氟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粉尘等有害烟气设密闭集气槽,机械排烟,收集的气体经干法净化处理系统后通过烟囱排放。氧化铝及氟化盐仓库、拆袋输送平台、阳极组装车间残极压脱等区域均安装有布袋除尘器,且正常运行。产生高噪声的设备分类集中布置在独立的建筑物内,在空压机的入口安装消声器。空压机、循环水泵房等处均设置隔音值班室或控制室,且采取减振措施。

2.1.4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对该厂1 158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了体检,其中在945名粉尘接触者中发现1例职业禁忌证,未发现尘肺病患者。584名接氟作业工人中174人尿氟超过我国正常人尿氟水平,但X射线摄片未见骨骼异常。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了听力检查,亦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及噪声聋患者。

2.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定点粉尘检测结果见表2,个体粉尘检测结果见表3。

本次定点检测54个粉尘作业地点,合格作业点47个,短时间接触浓度合格率87%。定点粉尘检测超标地点主要集中在残极破碎机、钢爪烘干机、电解槽换阳极操作位,以及抬包维修现场的各工序(包括抬包清理、砌包、耐火砖切割、电解质清理)。

本次共检测个体粉尘40个工种,粉尘合格工种34个,时间加权浓度合格率为85%。个体粉尘检测超标工种主要集中在铸造系统的抬包清理、电解质清理、砌包及阳极组装的残极清理等岗位。

超标原因:残极破碎没有密闭措施,电解槽更换阳极为开放性操作,抬包维修作业现场没有有效的除尘装置,且自然通风情况较差。

化学毒物检测结果见表4。

注:STEL—短期接触限值。

注: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注:STEL—短期接触限值;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a为MAC(最高容许浓度)。

本次共进行了氟化氢、氟化物等共7种有毒物质的测试,结果均未超过卫生限值的要求,说明该项目在设备运转正常的情况下,有毒气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

噪声检测结果超标情况见表5。

本次对17个主要接触噪声工种等效连续声级进行了检测,13个工种的测定结果符合卫生限值的要求,合格率为76.5%。超标工种有电解工、铸造机操作工、净化运行工、空压运行工。

本次对电解铝槽出铝口操作位、铸造炉台前倒铝位、阳极组装中频炉旁进行了高温测试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对16个作业场所的工频电场、磁场进行了测试,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 讨论

3.1 评价结论

该项目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能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但个别场所(如阳极组装车间、铸造抬包清理的粉尘危害和铸造车间、空压机房等的噪声危害)职业病危害还较严重。针对存在的问题,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建议进行整改、落实,使其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防止或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3.2 建议

3.2.1 工程技术建议

电解质清理、残极清理、中频炉物料添加、钢爪烘干、铸造抬包清理等作业地点是粉尘治理重点,应尽量采取密闭作业,并增加作业场所除尘设施的设置。抬包清理岗位可采用移动式吸尘装置。电解质清理、残极清理、连铸机、空压机房等是噪声治理重点,应加强防噪设施的维护和修善,目前应重点做好作业工人的个体防护工作。

3.2.2 职业卫生管理建议

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监督检查工人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为粉尘作业场所人员,尤其是超标岗位人员提供防尘口罩,并定期更换,保证防尘效果。对噪声强度超标岗位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配备声衰性能良好、舒适的护耳器,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按期更换。

参考文献

[1]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2]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篇3

【关键词】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测试条件和样品采集;检测结果与评价

1、前言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過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本文的检测与评价范围为饮用水单体生产车间,其中包括锅炉房、空压机房、注塑车间、吹瓶车间、灌装车间的噪声。

2、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3、现场情况

该饮用水厂创办于1999年,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该公司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饮用水单体生产车间,其中包括注塑车间、吹瓶车间、灌装车间等。

3.1平面布局及检测点布置图

3.2简单工艺流程

3.3工艺流程简介

根据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艺分析,该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空压机、吹瓶机、瓶胚机、瓶盖机、灌装机、冷水机运行中产生的噪声。锅炉房使用管道加湿式煤浆,操作密闭化,管道化,本次不对煤尘做检测。

本次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

3.4主要生产设备

1台全自动燃油(气)锅炉、1台水煤浆蒸汽锅炉、6台K白力仕40BAR空压机、6台吹瓶机、4台瓶胚机、2台瓶盖机。(采样当天1#、2#、3#吹瓶机未开,7#瓶胚机未开,3#瓶盖机未开,其余生产设备均正常开启)

3.5主要防护设施 无

3.6主要个人防护用品 3M1110防噪耳塞。(采样当天部分工人未佩戴)

3.7生产制度和劳动定员

本次所有岗位工人每周工作5天,锅炉房岗位和空压机岗位每天工作12小时,其他岗位每天工作10小时。

4、测试条件和样品采集

本次检测样本按日常监测要求采样,于某年某月某日在企业正常生产(未满负荷)的情况下进行。采样日的生产情况与近期生产规模基本一致,采样、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

噪声测量:在每个噪声岗位选择1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稳态噪声取均值,计算8h等效声级。

检测点设置如表4所示:

采样当天天气:晴,气温7℃,湿度61%,气压101.1Kpa。

5、检测结果与评价

5.1工作场所噪声检测结果与评价见表3。

据企业提供资料,耳塞为3M1110型,耳塞的单值噪声降低数(SNR)为29分贝,实际声衰减值需再乘以0.6,得到17.4,检出值中最大值为94.0,减17.4等于76.6,小于85(分贝),工人正确佩戴有效。

检测结果:33#空压机房,注塑车间6#瓶胚机、4#瓶胚机、1#瓶盖机线检,吹瓶车间6#吹瓶机,灌装车间550ml灌装操作台、B3线灌装吹瓶检测点噪声强度超出职业接触限值,不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规定的要求;其余检测岗位噪声强度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规定的要求。

6、改进措施和建议

6.1防噪声

本次检测33#空压机房,注塑车间6#瓶胚机、4#瓶胚机、1#瓶盖机线检,吹瓶车间6#吹瓶机,灌装车间550ml灌装操作台、B3线灌装吹瓶,这些岗位噪声强度超标。以上岗位工人已经配备3M 1110型防噪耳塞,但现场部分工人未正常佩戴,企业应加强管理与监督,督促工人进入噪声工作场所时必须佩戴防噪耳塞。

6.2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要求开展检测与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6.3进一步贯彻《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的各项措施(包括设置警示标识),持续有效地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6.4生产规模(包括所有设备均开启)、生产工艺(包括设备、原辅料)、防护设施和工作时间改变等应重新检测与评价。

参考文献

[1]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 噪声.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3]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篇4

调查内容

1、企业基本概况(企业地点、企业的概括介绍等)

2、该工作场所一般情况(评价范围内的情况,车间布局和班组情况)

3、生产工艺(评价范围内的生产工艺情况)

4、生产设备及布局(主要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及平面布局)

5、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各种生产原料、辅助物料、半成品、成品和中间产物)用量/产量、投料方式、运输/输送方式、参与反应等

6、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以及时空分布(种类、存在的方式、地点)

7、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种及人数情况(工种、人数(男女分别列出)、作业方式、作业时间、班次、接触危害因素时间、频率、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8、防尘、防毒、通风及空气调节等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设备种类、型号、数量、放置位置、是否完好使用)

9、警示标识(该工作场所的有关的警示标识种类、数量及中文警示说明内容以及设置位置、状况)

10、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职业病防治计划、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护经费)

11、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及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防护用品的种类、发放情况、使用情况)

12、应急救援预案相关的应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援的设施种类、数量、放置位置、是否完好使用)

13、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提供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14、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15、辅助用室(评价范围内生产卫生室、生活室、食堂、厕所、浴室等)

职业危害检测报告 篇5

一、训练目的

1通过训练,掌握致密型防护服;防毒面具组合;防护眼罩;头带式耳罩;防护口罩;丁腈防化手套;防化靴的穿戴方法; 2.掌握个体防护用品的功能。

二、训练内容要求

对个体防护用品进行限时训练。了解其用法、适用的环境、条件、维护保 养方法和使用过程等。

三、训练仪器

本训练所用设备有:致密型防护服;防毒面具组合;防护眼罩;头带式耳 罩;防护口罩;丁腈防化手套;防化靴

四、训练方法和步骤 见仪器使用说明书

五、注意事项

1.采用正确佩戴方法,以免损坏防护用品; 2.穿用时应避免接触锐角,防止受到机构损伤。

八、思考题

1、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目的?

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为了使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直接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2、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适用的环境

答:适用于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为了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的环境下。

关于噪声检测的实训报告

一、训练目的

1.通过训练,掌握噪声频谱分析仪、个人噪声剂量计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测试方法。2.熟悉物理有害因素中噪声测定的原理:熟悉噪声测定的方法。3.掌握噪声计算方法及对工作环境中噪声评价。4.熟悉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二、训练内容及要求

1.完成实训内容 2.编写好实训报告

三、测量仪器 1.计算机一台 2.声传感器一套 3.噪声校准器一套

四、测量原理

声信号背电容传声器接收后变成微弱的电信号,改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器送到衰减器和输入放大器,再经计权网络进行频率滤波,一边能测量声级。信号再经输出衰减和输出放大器后被送到检波器作为有效值检波和时间计权,交流信号变成直流,由指示器以“dB”指示出来。

五、测量方法 1.现场调查

为正确选择测量点、测量方法和测量时间等,必须在测量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区划、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略图。(2)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化规律等。(3)与测量,判定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均匀。

(4)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线路、工作方式、停留时间等。2.测量仪器的准备

(1)测量仪器的选择:固定的工作岗位选用声级计,流动的工作岗位优先选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或对不同的工作地点使用声级计分别测量,并计算等效声级。(2)测量前应根据仪器校正要求对测量仪器校正。

(3)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设置为A计权、“S(慢)”档,取值为升级Lpa或等效声级Laeq;测量脉冲噪声时使用“Peak(峰值)”档。3.测点选择

(1)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具有[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3dB(A)],选择3个测 点,去平均值。

(2)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

差<3dB(A)。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取平均值。

(3)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布进行测量,计算等效声级。

(4)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参见附录A。4.测量

(1)传声器应放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高度,站姿人员:1.50m;坐姿人 员:1.10m。

(2)传声器的指向是声源的方向。

(3)测量仪器固定在三脚架上,置于测点;若现场不适于放三脚架,可手持声级计,但应保持测试者与传声器的间距>1.5m。

(4)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

(5)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根据声级变化(声级波动>=3dB)确定时间段,测量各期间的等效声级,并记录个时间段的持续时间。

(6)脉冲噪声测量时,应测量脉冲噪声的峰值和工作日内脉冲次数。(7)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工作场所风扇超过3m/s时,传声器应戴风罩。应尽量避免电磁场的干扰。

五、噪声的危害

噪声对人类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研究表明,50分贝左右的噪声会影响休息和睡眠,进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噪声能引发多种疾病,因此人们把噪声称为无形杀手。它的损害以神经系统症状最明显,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易疲劳、爱激动、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并伴有耳鸣、听力减退。许多证据表明,噪声还是造成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七、降低噪声的措施

吸声降噪、消声降噪、隔声降噪

关于粉尘浓度检测的实训报告

一、训练目的

1.通过训练,掌握流量校准器、环境粉尘采样器、防爆个体采样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测试方法;

2.掌握大气粉尘浓度测定的原理;

3.掌握粉尘浓度计算方法及对工作环境的粉尘浓度评价; 4.加深粉尘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理解;

二、训练内容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测定

三、训练任务

分成两个大组,2人一组,分组交叉训练。

四、训练仪器

流量校准器、环境粉尘采样器、防爆个体采样仪、分析天平、干燥箱。

五、工作原理

G=(W2-W1)/Qt*1000(mg/m3)一定时间段内,采样仪吸收一定空气流量的空气,空气中的粉尘就留在滤膜纸片上,纸片上有一定的质量差即为粉尘质量。

六、实训步骤

1.仪器及材料

1.1 滤膜:过氯乙烯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

1.2粉尘采样器:包括采样夹和采样器两部分,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GB/T17061的规定。

1.3 分析天平:感量0.1mg或0.01mg。1.4 秒表或者其他计时器 1.5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1.6 镊子 1.7 除静电器 2.样品的采集 2.1滤膜的准备

2.1.1干燥:称量前,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两小时以上。

2.1.2称量:用镊子去下绿米的陈志,将滤膜通过除静电器,除去滤膜的静电,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记录了滤膜的质量m1,在衬纸上 记录表上记录滤膜的质量和编号。

2.1.3安装:滤膜毛方向应朝进气方向,滤膜放置应平整,不能有裂隙或褶皱。

用直径为75mm的滤膜时,做成漏斗状装入采样夹。2.2采样 2.2.1 定点采样 2.2.1.1 短时间采样

在采样点,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5L/min到4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2.2.1.2 长时间采样

在采样点,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L/min到5L/min流量采集1h到8h空气样品。2.2.2个体采样

将装好的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到5L/min流量采集1h到8h空气样品。2.2.3滤膜上总粉尘的增量要求

无论定点采样或者个体采样,要根据现场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使用采样价的大小、采样流量及采样时间,估算滤膜上总粉尘的m。3.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采样后,去除滤膜,将滤膜的接尘面朝上,置于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保存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粉尘脱落或污染。4.样品的称量

称量前,将采样后的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h以上,除静电后,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记录滤膜和粉尘的质量m2。5.整理仪器,计算粉尘质量浓度。C=(m2-m1)/Vt*1000(mg/m3)式中,C——粉尘浓度,mg/m3;m1——采样前滤膜质量,mg; m2——采样后滤膜质量,mg;t——采样时间,min; V——采气流量,L/min

七、思考题

1.测定一次结果能否代表日平均浓度? 答:不能,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影响测定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如何减少误差?

答:答:工人的佩戴时间,探头的方向,测定点的选择。减少误差:测定点的 选择应在工人密集工作的地方,应规定工人要长时间佩戴。

关于WBGT热指数训练的实训报告

一、训练目的及要求

通过训练,熟悉作业场所WBGT热指数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WBGT热指数计算方法及对工作环境的评价。

二、测量仪器

1.WBGT指数测定仪,WBGT指数测量范围为21℃~49℃,可用于直接测量。2.干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10~60℃)、自然湿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5℃~40℃)、黑球温度计(直径150mm或50mm的黑球,测量范围为20℃~120℃)。分别测量三种温度,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得到WBGT指数。

室外:WBGT=湿球温度(℃)×0.7+黑球温度(℃)×0.2+干球温度(℃)×0.1 室内:WBGT=湿球温度(℃)×0.7+黑球温度(℃)×0.3 3.辅助设备,三脚架、线缆、校正模块。

三、测量方法 1.现场调查

①、了解每年或工期内最热月份工作环境变化幅度和规律。

②、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作业和休息区域划分以及隔热设施、热源分布、作业方式等一般情况,绘制简图。

③、工作流程包括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等。

④、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频度及持续时间等。2.测量

①、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正。

②、确定湿球温度计的储水槽注入蒸馏水, 确保棉芯干净并且充分地浸湿,注意不能加自来水。

③、在开机的过程中, 如果显示的电池电压低,则应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

④、测定前或者加水后, 需要10min稳定时间。

四、测点选择 1.测点数量

①、工作场所无生产性热源,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存在生产性热源,选择3~5个测点,取平均值。

②、工作场所被隔离为不同热环境或通风环境,每个区域内设置2个测点。取平均值。2.测点位置

①、测点应包括温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工作地点。

②、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相对固定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时间加权WBGT指数。

③、测量高度:立姿作业为1.5m高;坐姿作业为1.1m高。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时,应测踝部、腹和头部。立姿作业为0.1、1.1和1.7m处;坐姿作业为0.1、0.6和1.1m。WBGT指数的平均值计算公式:

WBGTWBGT头2WBGT腹WBGT踝4

式中:WBGT:为WBGT指数平均值; WBGT头:为测得头部的WBGT指数;

WBGT腹:为测得腹部的WBGT指数; WBGT踝:为测得踝部的WBGT指数;

五、测量时间

①、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季节测量;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②、作业环境热源稳定时,每天测3次,工作开始后及结束前0.5h分别测1次,工作中测1次,取平均值。如在规定时间内停产,测定时间可提前或推后。③、作业环境热源不稳定,生产工艺周期变化较大时,分别测量并计算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

④、测量持续时间取决于测量仪器的反应时间。

六、测量条件

①、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②、测量期间避免受到人为气流影响。

③、WBGT指数测定仪应固定在三脚架上,同时避免物体阻挡辐射热或者人为气流,测量时不要站立在靠近设备的地方。

④、环境温度超过60℃,可使用遥测方式,将主机与温度传感器分离。

七、时间加权WBGT指数计算

在热强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场所,应计算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公式为:

WBGTWBGT1t1WBGT2t2WBGTntn

t1t2tn式中:WBGT——WBGT指数时间加权均值;

t1t2tn——工作人员在第1,2„„n个工作地点实际停留的时间;

WBGT1、WBGT2 „„WBGTn——时间t1、t2tn时的测量值。

八、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是、气象条件、测量地点、北侧仪器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九、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电子辐射检测试验

一、训练目的及要求

1、通过训练,熟悉作业场所电磁辐射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测试方法。

2、掌握电磁辐射计算方法及对工作环境的评价。

3、掌握电磁辐射检测仪器的使用。

二、测量仪器:

采用高灵敏度球型(球直径为12cm)偶极子场强仪进行测量,场强仪测量范围为0.003kV/m~100kV/m。其他类型场强仪的最低检测限应低于0.05kV/m。测量对象的选择:

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工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其接触人 员进行测量。

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工频设备及其接触人员应分别测量。测量方法:

仪器校准,场强仪在直径3m,极间距离1m电场中校准定标。的平行平板电极产生的均匀 测量时应考虑工作场所地面场强的分布、工作方式、工作地点,进行有代表性的选点测量。地面场强是测定距地面高1.5m的电场强度,测量地点应比较平坦,且无多余的物体。对不能移开的物体应记录其尺寸及其与线路的相对位置,并应补充测量离物体不同距离处的场强。变电站内进行测量时应遵守高压设备附近工作的安全规程。环境条件:温度0℃~40℃,相对湿度<60%。5 测量记录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粉尘分散度测定

一、训练目的

1.通过训练,掌握流量校准器、环境粉尘采样器、防爆个体采样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测试方法。

2.掌握大气粉尘分散度测定的原理。

3.掌握粉分散度计算方法及对工作环境的粉尘分散度评价

二、训练内容要求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三、训练仪器

本训练所用实验仪器有:流量校准器,环境粉尘采样器,防爆个体采样仪。

四、训练方法和步骤 1.原理

采样后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涂片标本,在显微镜下测定。2.器材及试剂

醋酸丁酯;小烧杯或是小时管;小玻璃;玻璃滴管或吸管;载玻片;生物显微镜;目镜侧微尺。3.操作步骤

(1)将采有粉尘的过氯乙烯纤维滤膜放入小烧杯或试管中,用吸管或滴管加入醋酸丁酯1~2ml,用玻璃充分搅拌,制成均匀的粉尘悬液,立即用滴管吸取一滴置玻璃片上,均匀涂布,待自然挥发成透明膜,贴上标签,注明编号、采样地点、日期。

(2)物镜测微尺是一标准尺度,其总长为1mm,分为100等分刻度,每一分度值为0.01mm,即10μm(实习图5-1)。

(3)目镜测微尺的标定:将待定的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镜筒内,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镜测微尺的刻度线,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成

400倍~600倍放大倍率,调至刻度线清晰,移动载物台,使物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与目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相重合刻度线间物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数

(4)计算目镜测微尺每刻度的间距(μm):

目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μm)=a/b×10(μm)a:物镜测微尺刻度数; b:目镜测微尺刻度数;

c:物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μm。

目镜测微尺45个刻度相当于物镜测微尺10个刻度,则目镜测微尺寸1个刻度相当于: 10/45×10(μm)=2.2μm 4.计算

取下物镜测微尺,将粉尘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粒子,然后在标定目镜测微尺时所用的放大倍率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每个粉尘粒子的大小,见实习图5-3,移动标本,使粉尘粒子依次进入目镜测微尺范围,遇长径量长径,遇短径量短径,测量每个尘粒。每个标本至少测量200个尘粒,按实习表5-1分组记录,算出百分数。

五、注意事项

1.所用器材在用前必须擦洗干净,避免粉尘污染。已制好的涂片标本应置玻璃平皿内保存。

2.当发现涂片标本尘粒过密,影响测量时,可再加入适量醋酸乙酯稀释,重新制作涂片标本。

3.已标定的目镜测微尺,只能在标定时所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率下应用。4.应选择涂片标本中粉尘分布较均匀的部位进行测量,以减少误差。5.本法不适用于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粉尘和纤维状粉尘,此粉尘应改用自然沉降法。

工作场所中铅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2.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3.掌握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主要仪器及试剂

1.仪器设备:AA-702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铅空心阴极灯);微孔滤膜,孔径0.8μm;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m;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烧杯,50mL;表面皿,直径约50mm;电热板或电砂浴;具塞刻度试管,5mL;容量瓶,50ml。

2.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或高纯; 高氯酸,ρ20=1.67g/mL; 硝酸,ρ 20=1.42g/mL;消化液:100mL 高氯酸加入到900mL 硝酸中;硝酸溶 液:10mL硝酸加入到990mL 水中;标准溶液:称取0.1598g 硝酸铅(优级纯,在105℃干燥2h),用少量硝酸溶液溶解,定量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 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硝酸溶液稀释成10μg/mL 铅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三、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也称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简称“原子吸收法”。它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谱线(元素的共振线—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而对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

空气中铅尘、铅烟和硫化铅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283.3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

四、分析步骤

1.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 流量采集 15min 空气样品。

(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3)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 次,放入清洁容器中运输和保存。在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2.分析步骤

(1)对照试验: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2)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L消化液,盖上表面皿,在电热板或电砂浴上缓缓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200℃左右,至溶液无色透明近干为止。用硝酸溶液将残液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并稀释至5.0mL,摇匀,供测定。若样品液中铅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硝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3.标准曲线的绘制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法律依据 篇6

第十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第十七条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9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第六条 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一)职业病危害轻微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二)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进行审核、竣工验收;

(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除进行前项规定的卫生审核和竣工验收外,还应当进行设计阶段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卫生审查。

第七条 对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实行专家审查制度。

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分别建立国家和省级专家库,专家库按职业卫生、辐射防护、卫生工程、检测检验等专业分类,并指定机构负责管理。

专家库专家应当熟悉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建设项目评价相关的专业背景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专家参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审查,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并对审查意见负责。

专家库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八条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由卫生部负责备案、审核、审查和验收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取得甲级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第九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或设计文件,按照职业卫生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当公正、客观。

评价报告的形式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复杂程度确定。投资规模较大、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的应当编制评价报告书,其它项目可编制评价报告表。评价报告规范另行颁布。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建、关闭:

(一)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或者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开工的;

三、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五条

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篇7

1 内容与方法

1.1 内容

分析该厂工作场所的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并对该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根据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结果,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1.2 方法

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5]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通过对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分析生产工艺流程,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控要求,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该厂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松白路某工业园,主要产品为手机玻璃,年生产量1 800×104片。员工总人数700人,其中生产工人500人,辅助岗位93人,管理人员数107人。生产工人每天作业时间为8 h。

2.2主要工艺流程

对整块玻璃进开料切片,使用数控机床(CNC)精雕机对切好的玻璃进行加工出槽,把玻璃边缘进行倒边,将玻璃加入清洗槽进行超声波清洗及白片初检,对表面磨损或划伤的玻璃进行平磨,清洗,再次白片检验,对玻璃进行钢化,然后对玻璃表面进行丝印,最后进行覆膜包装出货。生产工艺流程:开料切片→CNC开槽倒边→超声波清洗→玻璃平磨→玻璃钢化→丝印→覆膜包装。

2.3 生产原辅料

该厂生产过程使用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主要原辅料情况见表1。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过程中,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标准,综合考虑生产工艺流程和原辅材料,鉴于1,4-丁内酯、2-丁氧基乙醇、正丁烷、二甲氧基甲烷和乙醇不属于《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物,也不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故本次评价不将其列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丙酮、异佛尔酮、甲苯、乙苯、二甲苯、甲醇、正己烷、正庚烷、正戊烷、异戊烷、氟化物、其他粉尘、高温、噪声。化学毒物主要产生于丝印各岗位和覆膜包装包装各岗位。粉尘主要产生于平磨岗位。高温主要产生于钢化炉(内温600℃左右)操作岗位。噪声主要产生于开料、CNC操作、平磨等岗位。其接触情况见表2。

2.5 检测结果

2.5.1 化学毒物

该工作场所在正常生产状态下的化学毒物检测结果见表3。根据检测结果,发现丝印车间某丝印岗位的甲醇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余化学毒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注:CNC—数控机床;FQC—最终成品检验。

注:C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时间加权平均溶许浓度;最高浓度;bMAC—最高容许浓度。

2.5.2 粉尘

平磨车间平磨岗位选取6个检测点进行检测,该工作场所正常生产状态下空气中的粉尘检测结果其浓度范围为<0.5~1.7 mg/m3。根据以上检测结果,未发现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5.3 高温

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对2个钢化车间钢化炉岗位的高温[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强度进行检测,该工作场所高温强度范围为30.9~31.2℃,根据其劳动强度和作业时间,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34℃,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制。

2.5.4 噪声

该工作场所在正常生产状态下的噪声检测结果见表4。根据检测结果,各岗位未发现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注:CNC—数控机床。

3 讨论

该厂针对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但丝印车间某丝印岗位甲醇的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主要原因为存在或产生化学物质的工作地点未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防毒措施。在卫生防护设施方面:设置局部机械排风未达要求。在个人防护用品方面:选择错误的个人防护用品,医用口罩无法有效阻挡有机物的扩散,应该选用专业的防毒口罩或面罩。现在很多工厂在个人防护用品选用和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是企业或工人在这方面的认识存在误区,选用错误的个人防护用品;一方面是企业在工人个人防护方面的管理存在漏洞,经常出现个人防护用品有购买和发放,至于工人使不使用就不管;还有就是个人防护用品长时间佩戴很不舒服,工人不愿意佩戴等情况。

鉴于工作场所中存在乙苯,属于可疑人类致癌物,相关岗位应采取技术措施与个人防护,减少接触机会,尽可能保持最低接触水平。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粉尘浓度、分散度和游离SIO2含量[6],本次检测针对平磨车间的抛光粉进行游离SIO2含量检测,游离SIO2含量<1.1%,不属于矽尘,危害程度不会很高,平磨机台采取湿式作业大大降低了粉尘浓度。但是车间地面应定期清洁,避免含粉尘液体流到地面干燥后二次扬尘。

钢化炉岗位每天接触时间约2 h,但夏季仍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谨防中暑事故发生。

丝印和覆膜包装各岗位属于在生产中有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而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亦属于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度作业场所,应制定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手机玻璃厂存在的职业危害及其程度。方法 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和现场检测等方法。结果 该厂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丙酮、异佛尔酮、甲苯、乙苯、二甲苯、甲醇、正己烷、正庚烷、正戊烷、异戊烷、氟化物、其他粉尘、高温、噪声的合格率均为100%,甲醇合格率为91.7%。结论 该手机玻璃厂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较好,但个别作业岗位甲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待改进。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篇8

关键词:休闲食品 职业病 预评价

中图分类号:R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93-01

1 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内容:根据休闲食品建设单位部门提供的两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项目选址安全性。总体布局合理性。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合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分析。职业病危害保护设施情况。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数量、职业卫生管理等。

评价方法:根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1]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面比如:类比法、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工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价,预测作业场地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及其职业病危害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工艺简介

拟建项目主要生产休闲食品,生产过程包括搅拌、醒发、烘烤及包装(本次评价不包括依托老厂的水、电、气等辅助工程)。拟建项目采用的工作方法主要还是机械化操作,人工短时投料,流水线作业。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搅拌工序投料过程产生粉尘危害,烘烤工序会产生高温危害,醒发工序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危害,各工序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危害。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拟建项目为该休闲食品厂扩建工程项目,因此此次选用的是该企业已有相同生产线2013年相关资料,选择作业场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和健康监护的有效资料作为主要的评价因子。

2.3.1 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1)类比项目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搅拌工序接触其他粉尘检测结果TWA为8.3mg/m3(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国家标准PC-TWA为8.0mg/m3),不合格原因为人工倒袋过程引起扬尘;醒发工序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检测结果TWA为1620mg/m3(国家标准PC-TWA为9000mg/m3),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类比项目物理因素检测结果:搅拌、醒发、烘烤及包装工序噪声8h等效声级检测结果均小于85dB(A)(国家标准8h等效声级小于85dB(A)。

因类比检测时段不在高温季节,故未进行高温检测。

2.3.2 职业健康检查

类比项目选取的相关人员参加了2013年度职业健康检查并且受检率100%,体检结果中显示:未发现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人。

2.4 职业病危害评价

该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原厂生产区内,项目周边即无重要公共设施,也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没有历史文化保护地、涉外领事馆等,该区域不属于生态敏感脆弱区,选址地点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的要求。拟建项目所在地点经了解全年最大频率风向为ENE,最小频率风向为WSW。拟建项目位于最小频率风向上风向,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拟建项目位于生产区北部,生产区办公楼等非生产性辅助设施位于拟建项目的南部,不属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本项目在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下,使人流物流分开,实现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注意风向朝向的影响,注重工厂的绿化及美化。总体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该休闲食品企业拟建项目生产工艺已达到成熟、稳定,并且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密闭化;产品质量可靠,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工艺的要求。有毒与无毒生产场地分开,拟建项目将产生有毒有害的工作场所与无毒无害的生产工序分开设计,避免生产过程中附带产生毒物的交叉污染;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设计安排在了单层厂房的底层,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设备的布置要求。拟建项目建筑物设计时,其结构拟采用轻钢结构。整个生产车间采用自然通风,并在重要局部设排风吸尘装置。照明电源电压采用交流220V,一般检修照明及环境恶劣场所电压为36V。防尘设施:企业拟在投料口布置多台布袋除尘装置。防毒设施:企业拟将搅拌、醒发、烘烤和包装岗位分区域设置,减少交叉污染,拟建项目采用机械化自动操作,流水线作业。防噪设施:拟建项目拟选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采用隔声、减振等措施。

拟建项目辅助用室依托老厂,可满足需求。项目拟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配置防尘口罩和工作服等,可满足要求。企业建有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较完善。

3 结语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本项目划分归属于食品加工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类项目。拟建项目自动化程度较高,除搅拌岗位投料过程采用人工倒袋外,其余基本采用机械化控制。拟建项目只要将职业卫生工程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并在投料口侧上方设引风罩,引致布袋除尘器(设计罩口风速满足要求),则在正常生产运转条件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能够控制在较低水平。

4 建议

(1)落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本次评价中补充措施:开展教育培訓,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病防治管理;(2)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法律、法规要求对员工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不得使用有职业禁忌证的作业工人从事其职业禁忌的作业。

参考文献

[1]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08年2月1日实施.

[2]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10年8月1日实施.

上一篇:离职员工是个宝?下一篇:想象作文-写未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