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报告

2024-05-21

燃气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报告(精选8篇)

燃气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报告 篇1

职业危害分析报告

一、天然气危害因素

1、天燃气本身的危害因素

燃气是具有一定毒性的爆炸性气体,又是在压力下输送的,由于管道及设备材质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漏气,有时引起爆炸、着火和人身中毒的危险。当浓度达25~30%时,人会出现头疼、头晕、呼吸加速,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及肌肉协调运动失常等,当浓度进一步升高时,则出现意识障碍、四肢冰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电击样”死亡。

2、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由于燃气管道安装多是室外作业,夏天平均气温较高,高温首先引起血管膨胀,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毛细血管扩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身体能量加剧消耗。脑部供血、供养下降。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晒伤或可能导致人员中暑。

3、施工安装及运营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a、燃气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喷砂除锈或角磨机除锈,机器使用不当或未穿戴防护工具很容易伤害到使用者;

b、防腐作业时,防腐油漆中树脂成分为丙烯酸树脂和聚酰胺树脂,溶剂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等,在喷涂过程中油漆及胶黏剂分别可挥发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腈、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甲酰胺、甲醛等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c、电焊作业:电焊作业时产生的氧化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有毒物质,人体吸入后对神经系统、眼和皮肤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电焊和气焊的弧光都可产生大量紫外线而引起电光性眼炎,伤害作业人员的眼睛。

d、噪声:在运营过程中,天燃气在天燃气管道内、容器内流动产生的动力性噪声管道安装程中,发电机、角磨机、抽水水泵的机械工作噪声,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4、场站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

输气站场工人除在站场内及站场外沿部分管线进行定时巡检作业外,工作时间均在值班室进行计算机视屏或指令远程操作,加气站工人身上不允许带明火或静电进行加气作业,且在气体排污放散时,会产生少量的粉尘,天燃气短时间高压排空具有一定冲 击力,操作不当容易引爆或伤害人员[2]。

二、天燃气行业的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1、管理上应做到

领导高度重视,针对各项制度及制约机制健全,安全管理应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改变安全管理中的事后整治为事前控制,以 “预防为主”减少及杜绝事故的发生。

2、用人单位应做到

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条件;告知劳动者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对职业病患者安排诊治、康复、依法进行赔偿。

3、劳动者应做到

及时获取职业病卫生知识培训教育;健康检查、诊疗、康复等服务,并定期参加职业病健康检查;及时了解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防护条件;要求改善作业环境,提供职业病防护措施;遵守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3]。

三、各类职业病防治的具体措施

1、中毒防治措施

对易爆工序实行遥控,设备管道严格密封,加强定期维修保养,使之保持完好状态,配备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照明灯,巡检中严防跑、冒、滴、漏等现象,及时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并认真使用。

2、环境危害防治措施

为室外施工人员配备工作服、棉衣、工作鞋、夏季工作服/草帽、安全帽、耳塞、防尘口罩等个体防护用品。夏季施工作业时,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定期发放避暑劳保用品,高空作业人员还应配备安全带,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

3、工作业中危害防治措施

施工人员施工中应穿好防护工作服,戴好安全帽,特殊工种人员尤其(除锈工应配戴口罩,防腐喷漆工应配发防毒面具,电焊工应有防护面罩,专用电焊手套、电焊服、劳保鞋等);

4、施工中噪声防治措施:

a、因势利导布局设备,合理安排工艺和作业时间。

b、对设备加强维护,降低设备的运行声响。

c、加大宣传和教育,使工人做到文明施工,绿色施工,树立以人为本,以己及人的思想,在施工过程中,轻拿轻放,不大声喧哗,不使用高音通话设备等。

5、燃气单位场站工作人员危害防护措施:

场站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内应穿戴静电服、静电鞋,对场站内设备进行定期巡检,严防阀门关闭不严引起的跑、冒、滴、漏。排污放散时,操作员应保持与放散口一定的安全距离,轻排慢放,场站内压缩机房应建有通风百叶窗,保证运行的安全,场站内避雷设施避雷面应全面覆盖场站,保证场站运行安全。

6、讨论

燃气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燃气事故的危害也不容小嘘,从事燃气的工作人员更应恪尽职守,严防职业伤害,合理规范操作,做 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职业安全来自多个环节的规范操作和个人的积极配合,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共同重视,共同防护,才能减轻或避免我们身边的职业危害性,让燃气行业在合理规范的轨道上发展,真正的惠民万家!

【参考文献】

[1]张海,容蓉.西北油田分公司产能建设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第24期.[2]王海峰,李恬,侯文波,宋文青.某油田YT2区块产能建设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1期.[3]张海.西北油田分公司常见职业病的防治与管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第20期.[4]邹志红;某有机硅聚硅氧烷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和评价[D];苏州大学;2013年.[5]裘淑华,何晓庆,王小红.金华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年第03期.

燃气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报告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造纸厂年产40万t高档胶印新闻纸生产线作为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碎浆车间、废纸脱墨车间和组织车间。

1.2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 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 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 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2结果

2.1 生产工艺

碎浆车间工艺为废纸分拣、碎纸、粗筛;废纸脱墨车间工艺为除渣、前浮选、精筛、浓缩、热分散、漂白、后浮选、浓缩、还原漂白、贮浆等;造纸车间工艺为辅料制备、配浆、上浆、夹网成型、压榨、干燥、压光、卷取、复卷、包装等。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该生产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生物致病菌、电离辐射和工频电场等, 其中化学毒物包括: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硅酸钠、工业皂、硫酸、碳酸钙、二氧化硫脲、硫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见表1。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3.1 化学毒物和粉尘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毒物检测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硫酸、硫化氢、氢氧化钠;废纸工作位和化学品站加料位检测了粉尘。检测结果显示,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 各工作场所化学物质和粉尘的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1]。

2.3.2 噪声

本次噪声检测生产线设17个定点检测点、3个个体采样。检测结果显示, 噪声作业点的定点噪声强度有6个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 超标率为35.3%;3个个体噪声检测中“碎浆高浓度除渣工”的强度超标, 超标率为33.3%。见表2、表3。

2.3.3 高温

本次检测9个高温检测点, 有4个岗位的WBGT指数均超过了国家职业接触限值, 超标率为44.4%。见表4。

2.3.4 工频电场

依据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 对车间控制室和配电房的工频电场进行检测, 所检测的工频电场强度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2.3.5 电离辐射

该企业利用铯-137进行废纸计量称重、氪-85进行纸张的定量、铁-55进行纸灰分的测定。通过对所使用的含密封源仪表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 源容器泄漏射线检测结果显示, 源容器边界外5 cm 处的剂量当量率2.5≤H<25 μSv/h, 源容器边界外100 cm处的剂量当量率0.25≤H<2.5 μSv/h[2,3]。

2.3.6 职业健康监护

该厂近1年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未发现化学毒物、粉尘、高温电离辐射等方面的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病人[4]。在纯听力检查中, 复卷和纸机操作两工种发现3名员工出现双耳高频平均听力损失, 经复查, 确认高频平均听力损失≥45 dB (A) 。建议加强防护, 定期体检。

2.4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碎浆车间采用全面自然通风, 鼓式碎浆机、粗筛净化等采用管道化、自动化和密闭化的生产装置, 并设置单独控制室;化学品站的化学原料自动泵入工艺管线内;在辅料加料位设置集尘加料斗和粉尘过滤器;脱墨车间和纸机生产线均采用自动化的生产装置, 并单独设置控制室, 作业工人以巡检为主;在设备采购上选用低噪声的设备, 并对碎浆机等设备采取隔音、消声等措施;在生产性热源作业岗位设置送风装置和轴流风机, 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措施来降温, 新闻纸机干燥部设置密封罩, 并设立控制室, 室内安装空调;配电房、中央控制室等岗位使用自带辐射屏蔽装置的配电设备;放射源设专人负责, 源容器的安装牢固、可靠, 正常工作中不允许人员进入, 放射源半径3 m区域内必须有明显的标志和警示牌, 进行有关放射源工作及检修时, 事前要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并要随身携带放射源剂量卡, 穿戴好相关防护用品后才能操作。作业工人配备了工作服、安全帽、安全鞋、工作手套、耳塞、防尘口罩等。

2.5 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部位和关键控制因素实施可操作的、有效控制措施[5], 包括工程防护、个人防护和管理防护[6,7,8]三方面。根据本项目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检测结果和健康监护资料, 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为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 关键控制部位见表5。

3讨论

3.1 评价

根据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作业场所的检测结果表明,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噪声源是脱墨车间除渣、前浮选、精筛、浓缩、热分散、后浮选、漂白、还原、储浆岗位, 造纸车间夹网成型、压榨巡检、干燥压光等岗位。由于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 且单独设置控制室, 作业工人主要为巡检, 因此大部分作业工人实际接触的噪声强度不大, 只有碎浆高浓度除渣巡检工的个体噪声超过85 dB (A) 。在脱墨车间的除渣、前浮选、精筛、浓缩、热分散、后浮选等岗位还存在着高温, WBGT指数均超过国家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 但由于工人巡检的时间不长, 3个作业工人巡检岗位的WBGT指数低于国家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毒物、粉尘、电离辐射和工频电场均低于职业卫生接触限值。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而较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经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基本能够正确佩带个人防护用品, 个别岗位需要加强管理。该公司配置的防护用品基本能满足职业病防护需要, 基本符合《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试行) 》要求。

3.2 建议

3.2.1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①通过完善减振、防噪、隔声等工程技术措施进一步降低噪声作业点的噪声强度;②对于无法通过改善工艺降低噪声强度的作业岗位, 则应加强个人防护和监督管理, 确保接噪工人佩带有效的防噪耳塞;③对生产车间内的抽排装置进行及时维护保养, 疏通风管, 润滑风机, 提高抽排效率, 以达到较佳的防治职业病的效果。

3.2.2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①进一步完善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和巡查制度, 确保个人防护用品及时有效更换, 督促工作人员正确使用;②对从事多种作业或在多种劳动环境中作业的人员, 应按其主要作业的工种和劳动环境配备防护用品, 如配备的防护用品在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或其他劳动环境中不适用的, 应另外配备或借用所需的其他防护用品;③生产管理、调度、保卫、安全检查以及学习、外来参观等有关人员, 应根据其经常进入的生产区域, 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

3.2.3 职业卫生管理

①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技术培训和考核, 增强工人的规范操作意识以形成安全操作行为;②本项目有化学品站, 建议针对酸碱接触人员、高温作业、有毒物质泄漏区域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详细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 化学品站附件配备冲洗设备、现场急救用品;③完善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和疑似职业病、职业病诊治、报告及告知制度, 在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张贴有毒物品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应急处理等告知卡或者告知牌。

参考文献

[1]GBZ 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S〕.

[2]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3]GBZ 125-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S〕.

[4]GB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5]王致, 肖晓琴, 张海, 等.HACCP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8, 21 (6) :357-360.

[6]GB/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S〕.

[7]GB/T195-2007,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S〕.

燃气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报告 篇3

【摘要】目的:了解冶炼行业的职业卫生状况,为预防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标准对辖区内5家冶炼厂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铅、锰和高温的测定点合格率分别为69.2%、92.3%和50.0%。结论:冶炼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严重,需加强技术革新和职业卫生管理。

【关键词】冶炼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众所周知,冶炼过程中矿石经高温加热后有大量的铅烟、锰烟逸出。为了解冶炼行业职业危害状况,我们于2010年12月对5家冶炼厂工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辖区内5家冶炼厂为调查对象。

1.2方法:生产性毒物(铅、锰)用FCC-3000G型防爆个体粉尘采样器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进行采样,铅、锰检测分别按GBZ/T160.1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铅及其化合物》、GBZ/T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锰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分析;高温测定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7部分:高温》(GBZ/T189.7-2007)进行;评价测定点检测结果是否合格按国家颁布的职业卫生标准[1, 2]进行。

2结果

2.1生产工艺流程:配料(锰矿、富锰渣、硅石、焦炭等)-下料-电炉冶炼-出料(硅锰合金、炉渣)。

2.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2.1工作场所空气中铅、锰浓度检测结果:铅浓度范围0.007~0.348 mg/m3,测定点合格率为69.2%(45/65),锰浓度范围0.003~0.168 mg/m3,测定点合格率为92.3%(60/65),二者合格率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1.14,P<0.01),见表1。

2.2.2工作场所WBGT指数检测结果:共检测工作场所高温作业点22个,WBGT指数范围27.1~43.2℃,根据岗位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和接触时间率进行评价,有11个测定点的WBGT指数符合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为50.0%。

3讨论

检测结果表明,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浓度及高温强度测定点合格率较低,为69.2%、50.0%,主要原因是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较为落后。工作场所空气中锰烟浓度测定点合格率为92.3%,其原因是由于锰的沸点较高,达1900℃以上,熔点约为1200℃左右,而生产工艺炉内温度只达到1300℃左右,故空气中锰烟浓度多数不超标,而铅的沸点较低约700℃左右,故即使矿石中铅的含量较少,但全部挥发出来,导致空气中铅烟浓度部分超标。提示我们冶炼行业的职业病防治重点应在铅危害的治理和高温的防护。同时要加强对作业工人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2]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S]

作者单位:364000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1

燃气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报告 篇4

全市各施工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全面预防、控制和消除建筑施工领域职业危害,保护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现就做好建筑施工职业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事关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施工企业要站在保护建筑工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建筑施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促进我市建筑施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坚决杜绝建筑施工群体性职业危害事件发生。

二、落实主体责任。建筑施工企业是建筑施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危害防治水平。

三、细化工作措施。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建筑工人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建筑工人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接触粉尘、噪声、高温等作业的建筑工人在上岗、换岗以及长期停工后复岗前应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防尘、防噪声、防高温等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鼓励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建筑工人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体检工作,发现患有相关疾病不能从事建筑施工作业的人员不得安排上岗作业。

燃气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报告 篇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用电不断增加,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日益突出。缓解电力紧张状况,一方面要开源节流,另一方面要调整用电结构。由于空调是造成电力紧张的重要原因,高峰用电时期电力空调耗电占整个电力负荷的四成左右,因此,调整空调电力消耗是当前需要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

一、国内外应用现状

燃气空调技术最早由法国研发,1945年美国研制出第1台燃气空调样机。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地发展燃气空调,如今燃气空调占据了日本中央空调市场的85%。韩国在研究日本经验之后推动了燃气空调应用,如今其燃气空调也已成为主要的中央空调设备。美国虽然研究较早,但由于早期电力基础设施雄厚,燃气空调应用进展缓慢。1999年,美国连续高温,空调用电剧增,纽约地区14个电网中有6个陷于瘫痪,导致数十座城市拉闸限电。由此,美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广燃气空调,现在燃气空调在中央空调销售市场中的份额由1%提高到7%。欧洲、非洲及东南亚各国近几年开始全面开展燃气空调的推广工作。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很少使用空调,真正大规模地使用空调是1992年以后。1994年,燃气空调在北京开始投入运行,随着华北及西北各城市燃气应用的发展而得到推广。上海自1994年率先在西藏路的美华大楼使用燃气空调以来,已先后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人民大厦、上海图书馆、长征医院等相继使用。目前上海安装运行的燃气空调有300余台,上海在2004年出台补贴政策来加强燃气空调的推广工作,在未来3年内将新增燃气空调600台。虽然近年来燃气空调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中央空调市场中所占比例仍然很低。

二、应用优势

燃气空调相比电力空调有以下优势:

1、功能全、运行稳

燃气空调功能上可同时或单独提供制冷、采暖、卫生热水;机械运动部件少、震动小、噪声低、磨损小、运行稳定性高;维修费用低,使用寿命长。

2、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从能源利用的转换原理简单分析,电力空调是:生物质能—热能—电能—输配电—热能;而燃气空调是:生物质能—热能。由此可见,转换环节越多,其能源损耗越大,利用效率就越低,故燃气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要明显高于电力空调,可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3、可降低电网负荷

由于空调用电占到高温季节用电负荷的四成左右,而燃气空调以天然气为能源,其推广应用将直接降低电网高峰负荷,缓解电力缺口,使电网负荷和使用需求趋于平衡。

4、可平衡城市耗能结构

空调的使用呈现季节性、周期性的特点。当不使用电力空调时,电力装置闲置,电力过剩;冬季使用时,电力供不应求,被迫拉闸限电,影响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在夏季电力供不应求时,天然气却处于使用的低谷,燃气管网利用率低,如果能合理均衡地发展电力空调与燃气空调,将有助于调蓄天然气供应冬夏之间巨大的峰谷差,有利于平衡城市的用能结构,有利于优化国家能源利用结构。

5、有利于环境保护

燃气空调直接利用燃气能源,制冷剂是水,吸收剂是溴化锂,不用氟利昂,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很少,不污染大气层;我国70%左右的电厂都是燃煤电厂,大量兴建燃煤电厂会污染大气环境,故应大量推广燃气空调。

6、能源目前相对充裕

随着“西气东输”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东海天然气的顺利开发,天然气相对充裕,能够保障能源供应,而电力用煤一方面供应紧张,另一方面运输压力很大。制约推广的主要原因

燃气空调相比电力空调有诸多优势,但燃气空调在中央空调消费市场中所占比例却很低,制约其推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6个方面:

1、由于设备价格偏高,导致一次性投资较高,这是制约燃气空调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2、虽然使用清洁能源但天然气的价格偏高,导致使用成本偏高,这是推广燃气空调的最大障

3、消费者仍习惯使用传统的电力空调,设计者仍习惯于传统的设计经验和方法。

4、作为吸收剂的溴化锂在有氧状态下会与金属发生反应,造成腐蚀;部分品牌质量不稳定,制冷量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而出现衰减现象,影响了燃气空调技术的声誉。

5、产品虽然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但与市场需求的功能质量尚有距离。现有市场产品在供应冷暖气的同时,在大量生活热水供应方面常常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6、由于使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天然气自身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增加了消费者的疑虑。

四、对策与建议

燃气空调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环保节能的空调发展趋势和低能耗低排放的循环经济要求,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如何将其潜在的经济、社会、环保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市场优势,我们认为,可从以下6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加强政策扶持

燃气空调的应用问题事关生态环境保护,事关国家能源的安全,政府应制定鼓励推广燃气空调的能源政策。

2、加强规范制定

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建筑节能标准,对新建建筑强制执行节能标准;针对燃气空调的产品设计、系统设计、安全设计、能耗标准、生产质量、设备安装、安全运行等方面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支持性法规;逐步淘汰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高、安全系数差的空调设备产品。

3、加强产品研发

鉴于短期内家用燃气空调不可能成为燃气空调的主流,产品研发的重点应该是商用空调。设备生产厂家必须强化产品的质量,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尽可能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突破“技术瓶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针对办公楼、宾馆、商场、车站和大型公共场所的不同使用需求,开发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产品,以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4、加强技术研究

瞄准建立“区域冷暖中心”的技术前沿,加强技术开发,开展试点工作,通过管道和终端设备,将冷、暖气和热水送到千家万户,提高供能效率,实现能源的集约利用。

5、加强产业合作

燃气空调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发展,还取决于天然气的发展,燃气空调设备厂家与燃气生产企业要加强技术合作、营销合作、维修与配套服务合作等,共同开拓市场。

6、加强宣传工作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大部分中央空调用户单位不是不愿意接受燃气空调,而是对燃气空调的优势、性能和相关政策不太了解。燃气空调要大力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倡导绿色消费,以形成政府积极支持、设计师积极推荐、企业积极推广、用户积极响应的良好局面。

西气东输”咨询会在沪召开

为贯彻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实施,促进本市合理、高效使用天然气,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承办的“上海市合理、高效使用天然气”院士咨询会,于(2002年)1月26日-27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位长期从事天然气勘探、利用的院士、专家,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应用单位的负责同志共55人参加了会议,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主任翁史烈院士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石油地质勘探专家翟光明院士分别主持。

院士专家全面地听取了上海市计委、市规划局、市市政局、市交通局、市电力公司、华谊集团

分别作的上海市天然气利用规划和天然气高压主干网系统规划及行业使用天然气的基本设想的汇报。

到会的院士、专家们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1.我国天然气的总体资源分布、储量勘探和开采情况以及“西气东输”管网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参数。

2.国内外天然气应用的情况与发展前景,尤其是陕气进京的情况。

并针对上海天然气合理、高效、安全使用的规划方案等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形成的初步咨询意见为:

1.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在今后的50年,石油消费占能源的比例将逐渐下降,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天然气的应用会得到很大发展。

2.上海推广天然气使用有着诸多有利条件,如政府具有较强的投资城市配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能力,城市煤气化程度高有利于部分利用现有设施以节省投资,多气源供气既可保证供气安全,又可降低事故风险和调峰难度,居民有较强的价格承受能力。

3.上海天然气主干网规划的制定要具超前性,设计必须标准化、规范化,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兼顾有效性和经济性。

4.用气项目及城市管网的建设与投入使用要与“西气东输”工程同步。

5.市场用户方面,大工业用户特别是均衡用户要占相当比例,同时要发展一批可中断用户,调峰配套措施要与管网建设同步考虑。

6.应用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多元供气的优势,重点考虑日调峰。

7.天然气的应用宜重点放在天然气汽车燃料、化工产品、发电、燃气空调等。

8.气价宜采用分层次计价方法,对大工业用户、可中断用户、居民用户、商业用户按不同的价格计费;

9.政府部门要运用政策杠杆,鼓励支持天然气的使用,同时要加大对污染排放单位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营造一个有利于天然气作为优质清洁能源被广泛积极应用的环境。

最后,翁史烈主任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全面地、长远地看待气价问题,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技术的进步、环保意识的提高,价格矛盾会得到缓解;配套城建的设计规划一定要细致、慎重,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在城市能源利用中一定要结合整个城市的能源发展规划综合考虑。朱副院长和翁主任都认为今后要进一步发挥工程院和科学院的综合优势,共同探讨,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

燃气空调主要有三大类:中央空调、区域空调、居民用户家用小型空调。从用户的角度讲,投资燃气空调可将冷冻机房、锅炉房合二为一,土建、设备、维护费用都可节省,比用电空调便宜20%左右。目前国际上的燃气空调以大型为主,主要面对一些高端用户,如大型楼宇、独栋别墅或连排别墅等。以天津海河开发42平方公里的区域为例,现在海河外滩的制冷设备用的就是燃气空调,未来的慈航商业广场也将使用燃气空调。

一、我省天然气的供求形势

2004年西气东输天然气正式进入我省,杭州、湖州、长兴和德清成为我省第一批用上天然气的城市。2007年,东海天然气登陆浙江。2010年1月川气东送天然气开始向我省供气。今年,我省天然气供气总量约为31亿方,其中:西一线气18亿方,川气12亿方,东气1亿方。用气城市为: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等市及所辖部分县(市)。

近几年,我省天然气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不断满足各类用户对天然气日益增长的需求,按照我省天然气利用总体规划,未来几年我省的天然气气源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除了目前的西气东输一线的国产气、东气、川气以外,还将增加西气东输二线的进口中亚气、进口的液化天然气(lng)等气源,到2015年将达到近100亿方。

二、国家本次调整天然气价格的背景

由于我国目前天然气的使用处于初期状态,加上国产天然气价格大大低于其他可替代能源价格,近几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2001-2008年期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5.4%,远高于世界同期3%的平均速度。即使考虑进口天然气后,国内天然气供应仍然存在较大缺口。据国家有关方面统计,2008年和2009年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分别为30亿和90亿立方米左右。“气荒”现象时有发生,造成部分工业用户停产、天然气加气项目断供,城市居民生活用气、出租车和公交车供气等受到影响。在目前储气调峰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为满足国内天然气需求,2000年以来国家规划了一批天然气进口项目。与石油不同,天然气没有全球统一的市场和价格,但参与国际贸易的天然气价格通常与石油等可替代能源挂钩。我国签订的进口天然气项目,除目前已投产的广东、福建lng项目等少数几个项目设定了较低的原油封顶价格,价格水平相对较低外,近几年签订的其他进口天然气项目价格水平都远高于现行国内气价。进口中亚气已于今年开始向用户供气,一季度的进口到岸完税价格为每千立方米2050元,二季度为每千立方米2150元,比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价高出1倍左右。上海lng到岸完税价格也在每千立方米2000元左右,其他进口lng项目的价格可能更高。从目前已签订合同的大连、江苏、珠海、唐山等进口lng项目情况看,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每桶60美元时,这些项目进口的天然气到岸完税价格已接近每立方米3元。如果油价高于每桶60美元,这些项目的气价将更高。为有利于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发改电〔2010〕211号),对国产陆上天然气价格进行了调整。

三、上游天然气价格调整和川气量增加对我省的影响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调价通知,今年6月1日起进我省的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每方提高0.23元,部分气源在调后出厂基准价格基础上还将上浮10%。同时今年价格相对较高的川气入浙的供气量从7月1日起由现行每天约200万方增加到约500万方,今年总量将从原计划的5亿方增加到12亿方,明年将达18亿方。受上述两个因素影响,我省天然气的购气费将大幅增支,据测算,我省的平均购气单价将达每方2.18元,比现行每方1.85元提高0.33元。

四、疏导我省天然气价格矛盾的原则和方案

(一)疏导原则

由于天然气价格调整涉及我省输、配、用气等环节相关企业和城镇居民的利益,本次价格疏导按以下原则进行:一是兼顾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减少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二是从严控制调价幅度,提价水平严格控制在上游气价变动范围以内;三是价格疏导与企业消化相结合,相关企业适当消化上游气源的增支成本;四是保持现有分类气价的比价,避免产生新的矛盾。

(二)具体疏导方案

1、城市门站和燃气电厂受气价格调整方案。考虑到城市门站和发电用气价格今后逐步并轨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向,本次价格调整保持我省现行门站气价的价差不变,城市门站和燃气电厂受气价格每方均提高0.33元。

2、城市终端燃气用户价格疏导意见。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此次调整天然气价格文件精神,天然气出厂价格调整后,各地销售价格可按从紧的原则相应调整。我省城市门站气价调整后,居民用户销售价格和非居民用户销售价格,根据现行的天然气价格管理权限和调价程序相应调整。

为了尽可能地多得到天然气气量,浙江千方百计采购平时省外用户不用的气量,换句话说人家不用时,我们用气,供应量也能基本满足,而当冬季高峰来临时,上游用户大量用气,浙江得到的气量在合同量之外能争取到的就不多了。西气给浙江的合同量在几经争取后,今年达到了16亿方,但也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正是这个原因,平时在用气低谷别人不用气时,浙江一天最高用气量达到1400万方,但在目前冬季高峰,浙江的可供气量只有940万方左右,用气高峰气源吃紧,供气就难免出现“气喘吁吁”的紧张局面。

多气源缓解“气喘吁吁”

面对天然气市场旺盛的需求,从政府到具体经营天然气的企业一直在竭力开拓气源,满足市场需求。

经过努力,目前浙江已是国内气源最多的省份之一。

在东气、西气之外,去年伴随着川气东输工程的完成,川气大量进入浙江,大大缓解了浙江天然气短缺的压力。同时,西气二线、LNG等天然气项目也在快速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位于温州外海的叫丽水361的海上气田,也将不久向浙江供气,这个由境外资本和中海油联合开发的气田,虽然量不算大,但丰富了浙江的气源,而且供应相当方便。

在即将完工投运的西气二线工程中,中石油(10.81,-0.02,-0.18%)在浙江主干网中占有51%的股权,这个国内最主要的天然气供应商的进入,对丰富浙江天然气的供应提供了更多保障。

根据计划,2012年西气二线将可以对浙江供气,对浙江的供气能力接近西气东输。2012年或2013年LNG、丽水361也将对浙江供气,总量将比现在增长一倍以上,届时浙江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将可以大大改观。

面对今冬天然气供应的紧张局面,省天然气公司总经理陈觉民表示,他们正紧急行动,努力做到,保民生、保重点、保稳定。

陈觉民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根据气源落实情况,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明确保供顺序,始终把确保居民生活用气放在第一位。按照这一原则,虽然据测算,今冬高峰期,目前浙江每天的天然气缺口达200多万方,但包括宾馆饭店在内的民用气总量只占我省用气的45%,其中百姓居民用气不过占16%,而发电用气在正常开启机组的情况下达750万方,只要合理调度,保障百姓生活用气,在燃气发电企业合理让气的情况下可以实现。

省天然气公司市场部经理吴强元说,2010年1月至10月,省天然气公司向全省供应天然气25.6亿立方米,总供气量比去年同期增加62%,保证了全省居民、工业用户、发电厂的稳定用气。

针对一些地区出现的天然气“涨价说”,吴强元表示,浙江近期不会 多气源引入天然气

当今世界正步入气体燃料时代,2009年,全世界天然气消费总量达29404亿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消耗总量24.1%。据有关机构预测,2030年天然气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例将达到35%-40%,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

与煤炭、石油相比,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煤少60%,具有使用安全、热力高、清洁等优势,属于清洁能源范畴。在全人类越来越注重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加快开发利用天然气。

近十年来,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以年均16%的增长速度在增加,2009年达到了887亿立方米。有专家认为中国已进入到城市天然气发展的黄金时期。缺乏天然气气源的浙江,在天然气利用方面起步较晚。根据浙江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到2015年天然气占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达到5%以上,到20 20年将上升为8%,到2030年浙江整个清洁能源(包括核电、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比国家提前20 年实现煤炭比例下降50%以内。

目前杭州燃气集团七堡基地CCHP系统也已经投入使用,对资源的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相比起丹麦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占整个能源的60%以上来,浙江省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还需大力推广。浙江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向各城市销售天然气的门站价格由现行每立方米2.09元调整为每

立方米2.42元,向杭州半山发电有限公司销售天然气的门站价格由现行每立方米1.99元调整为每立方米2.32元,向其他天然气发电企业销售天然气的门站价格由现行每立方米2.08元调整为每立方米2.41元。

二、天然气门站价格调整自2010年7月15日(售气时间)起执行。

目前浙江在现有三大气源的基础上增加了四大引进气源:分别是西气东送二线、宁波的LNG、东海丽水气以及目前正在开发的新疆煤制气的资源。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职业病危害事故,认真吸取教训,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根据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规,结合我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和工作中发生的人生伤害、急性中毒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事故,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包括:

(一)从事生产或工作时发生的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在生产、工作时间或区域内,虽未从事生产或工作,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

(三)在生产区域内因车辆伤害造成的伤亡事故。

(四)其他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

第三条

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统计与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

事故报告

第四条

处属各单位发生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后,均应立即上报,各项目负责人应对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第五条 发生轻伤事故、轻微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由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等,立即报告班组长或安全员,由班组长或安全员及时报告单位负责人。发生重伤事故、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处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处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局主管部门。

发生死亡事故或重大死亡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处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最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处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局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第六条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如因组织抢救需要变动现场时,必须事先做出标记、拍照、录像或者绘制事故现场图并详细说明。事故现场必须经过事故调查组勘查完毕同意后方可清理。第三章

事故调查与处理

第七条

事故发生后,应按本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立即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第八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事故调查所需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2、与所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第九条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确定事故责任者;

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以下简称《调查报告书》),《调查报告书》应包括本条前三款的内容。

第十条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单位及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和索取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并应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证据,不得阻碍和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第十一条

事故发生后,按下列权限和程序组织调查和处理:

1、一次轻伤1至2人的事故,由项目部负责人或其他指定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的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并向处结案。一次轻伤3人以上的事故,由单位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处审批、结案。

2、一次重伤1至2人的事故,由项目部负责人、处主管领导和处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组成事故 调查组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报处审批结案,并报局备案。一次重伤3人以上的事故,由处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会同事故单位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报局审批结案。

3、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由处会同事故单位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和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写出联合调查报告。重大死亡事故,由局派员参加调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另有规定的,按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规定办理。

4、事故调查结束后,除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外,还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应在二十日内提出,按照第十一条

(二)款的规定审批结案。死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应在三十日内提出,重大死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应在四十日内提出。然后,由处向当地劳动部门写出文件形式的“事故调查处理请示报告”,同时,把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和《调查报告书》作为请示报告的福建一并报当地劳动部门。

5、地方劳动部门对“事故调查处理请示报告”批复后,处再向局以正式文件形式写出“事故结案请示报告”,同时把劳动部门的批复、罚款凭证、联合调查报告和《调查报告书》作为结案请示报告的附件一并报局。

第十二条

处应将局审批后的结案请示报告归档保存。第十三条

事故处理工作一般应在六十日内结案,如出现反常情况,可在九十日内结案,特殊情况,如重大死亡事故,不得超过一百八十日。

第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的单位及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处理。处理内容包括:

(一)执行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并将处分存入处分人的档案;

(二)组织防范措施的实施;

(三)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公开事故的批复建议和处理结果。

第十五条

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责任者给予经济处罚的,应按照二功劳发(89)字第095号《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对违反劳动安全规定经济处罚实施办法》和二公办发(90)第192号《关于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给予行政处分的,应按照职工管理权限和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批准。对事故情节严重、触犯刑法事故责任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章

事故统计

第十六条

各项目部应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事故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

第十七条

各项目部必须对事故的报告、统计与调查处理的正确性和时限性负责。在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经指正后仍不改正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部负责人和直接人员给与行政处分,并责成补报。

第十八条

各项目部必须建立健全事故档案管理制度和台帐。事故档案应制定专人负责管理,并作为永久卷保管。事故档案管理必须做到资料完整,真实可靠。

第十九条

事故统计的对象是由企业支付工资的各种用工形式的职工,包括固定工、合同工等。附则

第二十条

发生特大事故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处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去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一律按本规定执行。

燃气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报告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东某大型制鞋企业和电子企业为研究对象。电子企业现有员工总数为15 130人, 其中管理人员等辅助人员1 138人, 生产线14 360人,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为9 620人。女工占75%。制鞋企业公司职员总数10 137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456人 (现场主管342人, 行政主管69人, 开发主管45人) , 技术人员559人 (其中主管50人) , 车间工人9 122人, 女工占57%。

1.2 研究内容

大型制鞋企业和电子企业各岗位有机溶剂危害情况和防护措施。

1.3 研究方法

综合采用工艺分析法、经验法、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分析制鞋企业和电子企业使用的有机溶剂种类、危害程度和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和掌握的专业知识, 对照职业卫生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 借助经验直观地对研究对象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进行采样, 依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60-2004/2007) 等要求对工作场所有机溶剂等进行检测[3,4]。危害程度预测及防护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 1-2010)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 等分析其危害程度[5,6]。

2 结果

2.1 职业病危害因素

现场调查和生产工艺分析表明:制鞋和电子各工种存在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使用中的各型原辅材料所含有的化学毒物。制鞋企业接触主要的有机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丙酮、丁酮、环己酮、乙酸乙酯;电子企业接触的主要有机溶剂为苯、二甲苯、正己烷、丙酮、乙酸乙酯、乙醇、甲醇和异丙醇等。见表1、表2。

2.2 有机溶剂暴露情况

制鞋企业和电子企业有机溶剂检测结果表明, 除制鞋企业贴底处理岗位丁酮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 和配料房配料岗位乙酸乙酯短时间接触浓度 (CSTEL) 外, 其余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 其中贴底处理岗位丁酮CTWA为302.13 mg/m3, 配料房配料岗位CSTEL为378.5 mg/m3。检测结果见表3。超标原因分析:由于胶水中含较多的乙酸丁酯, 稀释剂中含有较大量的丁酮, 乙酸乙酯、丁酮较易挥发, 且配胶岗位无局部排风罩, 配胶容器无密闭盖。工人在擦处理剂时操作位移出局部排风罩的控制距离。

注:a超标岗为贴底处理 (302.13 mg/m3) ;b超标岗位为配料房配料岗位 (378.5 mg/m3) 。

2.3 岗位有机溶剂危害防护情况

两个大型企业均从工艺措施、工程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等4个方面采取了相关防护措施, 其中采取毒性较低的甲苯、丙酮和甲醇代替毒性较高的苯、1, 2二氯乙烷的工艺措施效果较为明显。见表4。

3 讨论

制鞋行业和电子行业女工较为集中, 且多次发生职业中毒。目前的调查表明, 职业中毒尤其是群体性案例高发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 所使用的有机溶剂为“三无”产品或苯、1, 2-二氯乙烷、正己烷等杂质含量较高。“三无”产品 (无生产厂名, 二无生产厂址, 三无生产许可证编码的产品) 、胶水的化学成分构成不明, 全部未经毒性登记或毒性鉴定。

(2) 工作场所无机械通风设施或机械通风设施失效。所有发生事故的车间多是通风不良, 无机械通风设施引起的;或者, 有机械通风设施, 但通风由于堵塞、气流设计不合理和违反操作规程失效。事故多是在气象条件不好 (如寒冷、阴雨等) 的情况下发生。

(3) 生产工人未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有机溶剂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全身防护、手部防护、眼部防护和呼吸道防护, 其中呼吸道和手部防护正确有效的防护为防护有机溶剂中毒的关键。部分企业虽然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如普通的纱布口罩、医用口罩、平面式活性炭防尘口罩、塑料薄膜手套等, 达不到防有机蒸汽防护效果。

(4) 职业卫生管理不到位, 工人防护意识差。有毒作业岗位缺乏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 未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 工人未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培训, 致使工人防护意识薄弱。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和离岗或调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不能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的工人和早期发现发病的患者, 未能给予及时调岗处理和诊治。以上种种原因间接导致职业中毒的发生。

(5) 工人劳动时间过长、超时加班是制鞋行业和电子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从多数中毒的病例可以看出, 中毒的工人多数长时间加班, 一般每天工作12~16 h, 且连续工作几天至几十天。已知1, 2-二氯乙烷在血液中的半减期只有88 min, 是一个短半减期的毒物;且1, 2-二氯乙烷的毒性可随接触时间的加长而增加。因此, 每天工作12~16 h意味着工作时间增加近一倍, 而休息时间减少一半, 这对半减期短而毒性又可随接触时间的加长而增加的二氯乙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病条件[7]。

本研究调查表明, 在综合采取自动化, 无毒代替有毒, 低毒代替高毒, 密闭作业、局部排风措施、有效的防毒面具、防有机溶剂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合理的生产制度, 定期作业场所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系列工艺措施、工程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后, 制鞋行业和电子行业有机溶剂危害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 针对行业女工较多以及女工特殊的生理特点, 按照国务院令第619号《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要求, 应当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 采取措施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对女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 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 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方面的困难。

摘要:目的 分析大型制鞋和电子行业有机溶剂危害及防控措施。方法 利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识别和检测各岗位有机溶剂暴露情况, 并对各岗位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制鞋企业有机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丙酮、丁酮、环己酮、乙酸乙酯, 电子企业接触的有机溶剂为苯、二甲苯、正己烷、丙酮、乙酸乙酯、乙醇、甲醇和异丙醇等。通过低毒代替高毒, 局部抽排风等工艺、工程和管理措施, 除制鞋企业贴底处理岗位丁酮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 为302.13 mg/m3和配料房配料岗位乙酸乙酯短时间接触浓度 (CSTEL) 为378.5 mg/m3外, 其余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大型制鞋和电子行业有机溶剂危害可通过工艺措施、工程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有效防护。

关键词:制鞋行业,电子行业,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行业分析:旅游、燃气、核电 篇8

投资要点:

1、新棉价格下降,棉纺织企业迎来投资机会。

2、欧美需求复苏,利好纺织服装出口。

9月中下旬,新棉进入规模化采摘阶段,9月中旬出台的棉花直补细则将引导新棉价格下降至1.5万元/吨左右,棉纺织龙头企业将迎来投资机会。

服装子行业中,以门店铺设为主要手段的外延式扩张阶段基本结束,看好品牌力强的企业进入产业扩容的阶段,即延伸产业链或切入与主业相关度高的其他产业。

内销方面,2014年10月份,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0.1%,降幅较上月收窄1.7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3.5%的增速相差3.6个百分点,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为17家。

而在欧美需求持续复苏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向好。2014年1-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484.25亿美元,同比增长6.38%,累计增速继续缓步回升。其中,纺织品、服装分别出口928.50、1555.75亿美元,同比增5.83%、6.72%。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65.38亿美元,同比增长13.76%。其中,纺织品、服装分别出口97.47、167.91亿美元,同增8.20%、10.18%。

建议关注美盛文化、富安娜、七匹狼、森马服饰等。

旅游:在线旅游市场规模增长

投资要点:

1、三季度在线旅游增长明显。

2、淡旺季边界淡化,景区精细化服务彰显优势。

近期,易观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达741.6亿元,同比增长25.7%,环比增长15.4%;中国在线旅游OTA市场规模达42亿元,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16%。三季度在线旅游增长明显。

目前,居民旅游消费习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迅速改变,各在线旅游厂商的发展战略和推广中心也大幅向移动端倾斜,同时,市场竞争和资本流动更趋向于个人度假旅游相关细分市场,门票预订、国内游、出境游和高端主题游等细分领域竞争激烈。

另外,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的壮大,居民利用年假与周末时间休闲旅游需求叠加企业员工团队建设需求使得旅游成为频次越来越高的活动。具有良好口碑与旅游产品丰富度的景区在传统意义上的淡旺季边界也越来越模糊。从携程监控的数据看,旅游总体需求热度并没有随着假期结束而明显下降,攻略社区频道上点评分数较高的景点,其相关旅游产品在携程售卖情况仍然稳定。在此背景下,真正以产品品质与服务质量打动用户的景区有望收益。景区精细化运营服务彰显优势。

推荐逢低关注:中国国旅、中青旅、宋城演艺、锦江股份。

燃气:天然气消费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

投资要点:

1、发改委发布规划,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比重超10%。

2、能源结构调整形成长期利好。

1-9月,全国消费天然气129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8%,其中9月份天然气消费量环比略有下降。9月份进口LNG价格635.37美元/吨,同比增加3.02%,环比增加3.62%。

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规划》要求,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全面完成。其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15%左右。

同时,根据发改委的规划,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利用量达到3600亿立方米。

目前来看,由于天然气资源相对稀缺,产量增长低于消费量增长,缺口主要依靠进口量增长来弥补。随着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陕京线和沿海主干道等大动脉的建成,以及LNG接收项目投产,多气源供应将满足消费需要增长。同时,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加强,对行业形成长期利好。目前,进入冬季采暖期,可关注天然气价格季节性上涨。

推荐重庆燃气,国新能源等。

核电:“一路一带”助力行业走出去

投资要点:

1、“华龙一号”技术方案推动自主核电技术发展。

2、国产核电技术有望借“一路一带”,实现出口。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网站披露,11月3日,国家能源局对福建省发改委、中核集团的请示报告发出复函,同意福建福清5、6号机组工程调整为“华龙一号”技术方案,尽快验证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建设国内示范工程。

“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机型。其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

另外,国产核电技术有望借“一路一带”,实现出口。目前世界上有6个国家出口核电,包括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韩国。中国在核电等装备制造业方面已拥有先进技术、丰富经验和良好性价比,核电“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一路一带”新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技术输出将拉动国产核电设备的市场需求。

上一篇:高一班学生期末评语下一篇:迟子建的语录合集6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