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通用10篇)
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篇1
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湖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170号
《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5月8日省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代省长 周伯华 2003年5月23日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对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下列场所:
(一)影剧院、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室内游艺厅、具有演出和放映功能的礼堂等公共娱乐场所;
(二)宾馆、饭店、酒家、招待所等公共餐饮住宿场所;
(三)酒吧、网吧、氧吧、咖啡屋、美容美发厅、足浴室等公共休闲场所;
(四)体育场馆、保龄球馆、台球馆、健身馆、旱冰场、室内射击场等公共体育运动健身场所;
(五)金融、保险、电信、邮政等对外营业场所和商场、集贸市场、证券交易场所等营业场所;
(六)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展览馆、青少年宫、文化宫、俱乐部、群众艺术馆等从事科学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
(七)机场、车站、码头、停车场等公共场所;
(八)医院、养老院和寄宿制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
(九)订货会、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物资交流会、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庙会等群众性活动场所;
(十)其他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一定规模的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众聚集场所:
(一)建筑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或者额定人数在50人以上的室内公众聚集场所;
(二)占地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且额定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室外公众聚集场所;
(三)设在地下建筑内的公众聚集场所。
法规、规章对公众聚集场所规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本省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工作的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消防机构负责对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公安派出所可以受县(市、区)公安消防机构的委托以主管公安消防机构的名义对其辖区内的公众聚集场所进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文化、卫生、体育、工商、经济贸易、教育、广播电影电视、旅游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对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公安消防机构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上级公安消防机构对下级公安消防机构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不得重复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内部装修以及用途变更的公众聚集场所工程项目,应当依法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验收。
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开业前以及群众性活动举办前,应当依法向公安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其中,国家在本省举办的大型活动、省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举办的大型活动以及跨市州的活动向省公安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本条第一款所指的工程项目消防验收内容与本条第二款所指的消防安全检查内容一致时,应当同时办理。
公众聚集场所未经公安消防机构消防安全检查合格,不得开业、举办或者投入使用,文化、卫生、体育、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有关行政许可证、营业执照,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呈报或者评定星级。
第七条公众聚集场所应当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或者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应当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根据需要确定本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确定或者变更后,在15日内向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第八条实行租赁、承包或者委托经营、管理的,产权单位与经营者应当明确各自的消防安全责任。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由产权单位或者其委托管理的单位统一管理。
公众聚集场所属整体租赁、承包的,其经营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由经营者负责;属多家拥有产权或者多家租赁使用的,由产权单位或者租赁使用单位共同确定一家单位负责整栋建筑的消防管理,经营使用者对经营使用范围内的消防安全负责,并配合产权单位或者其委托统一管理的单位做好相关消防安全工作。
第九条公众聚集场所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应当组织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活动期间,应当采取张贴图画和广播、闭路电视播放等方式对场所内活动人员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常识。
第十条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公众聚集场所应当建立消防组织,确定专职或者兼职的消防管理人员,制定灭火和疏散预案并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建立健全防火档案,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第十一条 公众聚集场所应当具备下列消防安全条件:
(一)室内装修、装饰根据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需使用不燃、难燃材料的,必须选用合格的材料;
(二)安装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符合国家标准和消防安全技术规定;
(三)安全出口、楼梯和走道的宽度符合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
(四)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楼梯口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发光型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五)设置报警电话,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以及必要的逃生救生器材;
(六)设置符合标准的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应急照明供电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第十二条设置公共娱乐场所、公共餐饮住宿场所、公共休闲场所、公共体育运动健身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设置在文物古建筑、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建筑内;
(二)禁止毗连重要仓库或者危险物品场所;
(三)禁止在居民住宅楼内改建。
第十三条公共娱乐场所、公共餐饮住宿场所中具有娱乐功能的餐饮场所、公共休闲场所、公共体育运动健身场所不得设置在地下第二层及第二层以下。一般设置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筑内的第一层至第三层的靠外墙部位。设置在建筑物的其他楼层时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得大于10米;
(二)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得大于200平方米;
(三)应当依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防烟、排烟设施;
(四)应当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五)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
已经核准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的特定要求;已经核准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和地下一层且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限期加以解决。
第十四条依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器材和配置逃生救生器材的,应当按照规定设置、配置,并应当设置自发光型火灾报警、手动控制装置标志和灭火设备标志。
公共娱乐场所、公共餐饮住宿场所、公共休闲场所、公共体育运动健身场所应当配置必要的自救呼吸器。
卡拉OK厅及其包房内,应当设置声音或者视像警报系统。
第十五条公众聚集场所应当根据需要划定禁火区、禁烟区、烟花爆竹禁放区,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并设立消防安全警告标志、指示标志、禁令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第十六条公众聚集场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的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的消防安全标志,应当定期进行检验、维护,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及标志完好、有效。
公众聚集场所的防盗门窗等附属设施和设置的大型广告牌必须符合有关消防安全要求,不得影响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
第十七条公众聚集场所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营业、活动时进行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
(二)在营业、活动时将安全出口上锁、阻塞;
(三)超过额定人数;
(四)观众厅内设置在横向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和纵向走道之间的单排座位个数违反消防技术标准,疏散走道内设置临时座位等服务设施;
(五)超负荷用电、违反操作规程私拉乱接临时电线;
(六)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第十八条公共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体育运动健身等场所和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使用电炉、煤炉、木炭炉、液化气炉、电暖器、电烤箱等有引起明火隐患的器具取暖,禁止使用蜡烛、油灯等明火照明,禁止以燃烧蚊香方式驱蚊;
(二)禁止在营业场所的同一防火分区内设置员工宿舍,或者将营业场所作为员工宿舍使用,或者在营业场所内留宿无关人员;
(三)禁止在公共餐饮场所内使用液体或者气体燃料作火锅燃料;
(四)禁止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中充装、销售、施放用氢气等易燃气体充装的气球。
第十九条公众聚集场所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证消防安全。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停产停业整改。
第二十条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活动时应当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每日防火巡查,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
公众聚集场所应当确定专人在每日营业活动结束后对营业场所进行检查,及时清理人员,消除遗留火种,检查电源,关闭防火门,放下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需值班的,应当明确专人值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岗位。
第二十一条在公众聚集场所内活动的人员,应当自觉服从管理,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公众聚集场所的机房、消防值班室等明令禁止进入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二)不得违反禁令吸烟、使用明火或者违反规定使用电器设备;
(三)不得损坏、移动和擅自使用消防设施设备、器材;
(四)不得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五)不得违反规定燃放烟花爆竹。
第二十二条任何人发现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
发生火灾时,公众聚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必须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参加有组织的灭火扑救工作。
火灾扑灭后,公众聚集场所应当按照公安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好火灾现场,配合公安消防机构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如实提供发生火灾的有关情况;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清理火灾事故现场。
第二十三条公众聚集场所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二)、(三)、(四)项和第十八条规定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或者经责令改正后又重犯的,公安消防机构可以对其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公众聚集场所拒不按照公安消防机构要求保护火灾事故现场或者擅自清理火灾事故现场的,公安消防机构可以对其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公安消防机构在消防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公众聚集场所有重大火灾隐患的,应当责令立即排除;在重大火灾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场所或者停止举办活动;其中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由公安消防机构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
上一级公安消防机构发现下一级公安消防机构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场所未依法采取措施,经督办后仍不履行职责的,上一级公安消防机构应当依法查处。
第二十五条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消防安全检查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开业或者擅自举办群众性活动的,公安消防机构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依法予以查封、取缔,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有前款规定情形且属经营单位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提请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行政许可证、营业执照或者取消星级。
第二十六条违反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规定,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的,在公众聚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中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公安消防机构组织人员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构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二十八条公安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对正职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湖南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不符合国家建筑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消防设计、建筑工程通过审核、验收的;
(二)对应当依法审核、验收的消防设计、建筑工程,故意拖延,不予审核、验收的;
(三)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改正的;
(四)利用职务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或者指定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未达到本办法所指规模范围的公众聚集场所以及本办法第二条第八项规定外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篇2
一、新一类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点
根据笔者工作实践调查, 新一类公众聚集场所所在建筑为高层住宅或是高层商住楼的住宅部分, 场所建筑面积在80平方米至180平方米之间, 取决于原住宅设计面积大小, 大多为一户住宅形成一个场所, 所在楼层随机分布, 场所依据原住宅设计功能房进行装修, 大多为一个大厅 (客厅、饭厅) 卡座区和3个左右的包房 (卧室、书房) , 容纳人数在25~45人左右 (大厅卡座区10~20人左右, 包房15~25人左右) , 场所具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 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口 (即一个进户门) , 无室内固定消防设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场所的风格大多为情侣派对、鸡尾酒廊等情调主题, 营业时间通常为24小时, 由于定价适中、环境舒适, 很受青年朋友的喜爱;其经营主体大多为业主或是业主子女, 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营业收入缓解按揭还贷压力和解决子女就业问题, 可以说此类集场所关系众多业主及其子女的生活就业问题, 从技术规范层面规范此类场所应满足的消防安全条件, 对于消除先天火灾隐患、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及长远意义。
二、新一类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面临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 此类设置在高层住宅和高层商住楼住宅部分的酒吧、咖啡吧、酒廊按照场所性质划分属于公众聚集场所, 属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办理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行政许可范围。然而, 限于现行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此类公众聚集场所的监督管理面临不可回避的问题。关于用途变更和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分析。根据新修改后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相关规定, 此类场所由住宅改建而成, 使其用途发生了变更, 由住宅成为公众聚集场所。该类场所的室内装修属于我国目前规定的6类不需要申请施工许可证的工程类型之一 (此类场所属于《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 , 根据《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 依法不需要取得施工许可的建设工程, 可以不进行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消防备案。
关于消防安全检查行政许可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五条规定, 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营业前, 建设单位火灾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 不得投入使用、营业。由此可见, 此类场所在开业前应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安全检查行政许可方可开业。关于此类场所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问题。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讨论, 得出的结论为现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禁止住宅改建为公众聚集场所, 同时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也未对住宅改建为公众聚集场所作出明确规定, 这就造成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此类场所负有监管义务和责任, 但是有无技术规范标准可依的局面, 这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监督管理此类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完善新一类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对策
笔者在类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以下简称建规) 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 , 以下简称高规) 中的相关规定提出以下解决思路:此类场所安全出口的设置问题分析。《高规》6.1.7条规定: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 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 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高规》6.1.8条规定: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 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时, 可设置一个门, 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 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75平方米时, 可设置一个门, 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基于上述两条规定, 该类场所的所在建筑直线疏散距离能够满足规定, 但是不满足可设置一个门的条件。
此类场所消防设施的设置分析。《高规》7.6.4条规定:高层建筑中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基于本条规定, 此类场所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高规》9.4.1条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 除游泳池、溜冰场、卫生间外, 均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规》9.4.2条规定:除住宅、商住楼的住宅部分、游泳池、溜冰场外, 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一类高层建筑的重要部位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于上述两条规定, 综合考虑此类场所的火灾危险性, 笔者认为此类场所亦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的启示。《建规》5.1.15条规定:当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必须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时, 最远房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9m。当必须布置在建筑物内首层、二层或三层外的其它楼层时, 尚应符合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平方米, 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厅、室的疏散门应设置乙级防火门, 应按规范要求设置防烟与排烟设施。综合比较此类场所的疏散距离和场所面积规模, 笔者认为, 可以借鉴《建规》规定, 在《高规》中新增类似条款对此类场所应满足的安全条件予以规定:例如, 设置在高层住宅和高层商住楼住宅部分的公众聚集场所疏散门的距离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9m;公众聚集场所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平方米, 疏散门应设置乙级防火门;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与排烟设施应满足规范要求。
此类场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物, 其产生具有其特殊的经济社会根源, 从根本上讲是民生问题, 根据当前的消防法律法规, 若采取一律关停的措施, 势必会引起社会问题, 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笔者在综合分析了消防技术规范的完善问题, 以期相关主管部门予以重视, 从制定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的角度予以规范, 从根本上解决此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结合现行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分析设置在高层住宅楼或高层商住楼住宅部分的酒吧、歌厅、咖啡吧等新一类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旨在提出解决此类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新一类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篇3
地下建筑的大量出现,增加了城市的容量,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正是这种大量的人口聚集,一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件。
一、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及管理现状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不同于传统建筑的结构,密闭空间结构往往给消防救灾工作带来致命的阻碍。
(一)人员密集,疏散难度大。地下商场、地下电影院等的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有异于传统建筑和地下停车场这类地下建筑,其最主要的两个特点就是空间密闭和人员密度大。这都将直接导致火灾发生时很难实现人员的快速疏散。一方面,密闭空间会给火灾现场人员造成心理恐惧,很难冷静下来遵照指挥有序撤离;另一方面,地下建筑很难实现自然采光,当火灾发生时,一旦照明系统失灵,昏暗的现场将对人员疏散工作造成难以想象的困难。
(二)空间密闭,排烟效果差,消防力量很难直接对着火地进行扑救。地下建筑相对密闭的空间将造成火灾现场的烟雾不能及时排出,火灾现场能见度低,不仅造成人员撤离的难度加大,也增加了消防官兵进入现场扑救的难度。另外,密闭空间也直接导致了许多大型消防设备难以入场对着火点进行直接的压制和控制。
(三)管理混乱,隐患频发。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真正令人担心的不只是建筑结构对消防工作带来的不便,更在于混乱的管理现状为重大火灾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消防公安机构监管力度的不够,地下场所管理运营者的不重视,出入地下公共聚集场所人员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共同造成了目前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混乱的局面。隐患主要表现为消防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过关,缺少日常维护,消防通道存在私自改建现象,消防应急指示灯、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失灵等诸多方面。
二、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当前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诸多弊病和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应该从多方面着手采取行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防为主,做到消防工作常规化,落实消防工作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实现全面的消防监督管理,要采取群防群治、联合治理、标本兼治等措施,减少地下建筑的安全隐患,将此纳入社会化消防的建设。
(一)完善工作流程和章程,強化安全培训。现在的消防设施越来越专业化,特别是其日常维护涉及到一定的专业知识,为了能充分发挥出消防设施的功用,应雇佣专业的人员负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消防设备使用技能的培训。参与消防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证方可上岗。除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外,更要重视对消防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的培养,事实证明,许多火灾的发生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导致的。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工作在消防安全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形成“火灾猛于虎”的意识常态,时刻保持警惕。同时对于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包括设备维护具体报备、消除隐患等流程进行详细规定,并明确各工作环节的负责人,做到权责明确,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切实督促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工作。
(二)加强对地下建筑的结构要求。地下公众聚集场所预防和降低火灾事故的危害程度,应确保消防设施的有效使用,发挥其在火灾自救和救援中的作用。1、严格限制地下建筑的适用范围、层教、离度。对于商用地下建筑要严格进行用途审查、结构审查,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建筑和改造责令整改,并将相关结构图上报相关部门,以便火灾发生时消防工作的开展。2、进行防烟分隔、设里排烟系统。地下建筑的排烟情况对于火灾的现场扑救影响很大,为此必须在结构上尽量保证排烟效果的最佳。可以在建筑中大量采用挡烟梁、防烟垂壁等隔断物进行防烟分区的划分,将烟气包围在一个区域进行排烟。并适量配备排烟机,在火灾发生后进行机械排烟。
(三)监管消防设施。1、确保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对于地下建筑,由于空间的相对封闭,对消防力量进入现场造成不便,因此消防工作相对于其他建筑形式更依赖自动喷水系统,可以采用水幕、自动水喷淋系统保护玻璃,起隔火、降温作用,也可以扑灭初起火灾。同时,安装必要的火灾报警系统有利于在火灾初期就及时发现并控制灾情,这一点对于公众聚集场所十分必要。2、确保事故照明灯的正常工作。地下建筑由于自然采光不好,加上烟雾浓度大,因此能见度低将对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对于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管理,应该更重视事故照明系统的可靠性检查,保证事故照明和照明标准高标准,一般不能低于SLX。3、专业维保。消防设备作为建筑中最为重要的消防保障,采购时要保证质量过关,布置时要做到合理,日常不使用时,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可以选择雇佣专业的消防人员负责,也可以交由具有专业能力的公司,并签订维保协议,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负责,专业的机构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一旦发现消防设施存在问题,及时与使用方取得联系,避免消防设施摆“空架子”。4、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地下建筑由于结构特殊,给人员疏散和消防力量进入现场都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更加要重视仅有的消防通道的正常使用。除了消防通道建筑标准(通道的安全出口数量、通道大小)要符合规定外,还应保证通道上不存在违规的改造现象,同时不得对方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其他杂物,保证通道畅通无阻,使消防通道真正成为“生命通道”。5、完善日常巡查制度。针对地下公众聚聚场所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火灾隐患和消防设施的排查,是重要的工作内容,许多安全隐患都是可以通过日常检查进行消除的,同时消防设备的日常维护也十分依赖于巡查工作。为此,应建立相应的巡查记录制度,对日常巡查工作发现的安全隐患、设备损毁、隐患消除等内容进行记录、建档保管,做到有据可查。
(四)实现全面监督。社会化消防的重要是全民消防的实现,针对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特殊性,应将群众纳入到监管队伍中来,实现监督举报公开透明化,在地下公众聚集场所设立醒目额举报电话和举报服务台,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和举报,针对发现隐患具有重大作用的人员,经核查属实的立即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三、结语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发展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给人民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的条件,针对地下场所的消防监管和火灾防控,应常抓不懈,制定有效的预防监管机制,加强日常维护和巡查工作,以预防为主,真正实现防火防灾常规化,努力构建稳定、平安的社会环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
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篇4
检查范围
1.检查范围 下列公众聚集场所使用或营业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一)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
(二)歌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
(三)夜总会、具有娱乐功能的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
(四)游艺、游乐场所;
(五)保龄球馆、旱冰场、桑那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
(六)宾馆、饭店;
(七)商场、集贸市场;
(八)体育场馆、会堂;
(九)其他依法需要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营业的场所。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申请材料:
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消防安全检查申报表;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依法取得的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者进行竣工验收消防备案的法律文件复印件;
(四)消防安全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场所平面布置图;
(五)员工岗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和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取得的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六)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依照《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不需要进行竣工验收消防备案的公众聚集场所申请消防安全检查的,还应当提交场所室内装修消防设计施工图、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装修材料防火性能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检查时限:
对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查,自检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投入使用或者营业的决定,并送达申请人。管辖分工
下列公众聚集场所使用或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应当到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公安消防局集中受理窗口申报:
市列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既定界内的公众聚集场所;
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篇5
1、《公众聚集场所开业、使用前消防安全检查申请表》(一式两份,一份填写、一份空白填写完盖建设单位公章)
2、《个体工商户字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工商执照》(复印件盖建设单位公章)、建设单位出具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盖建设单位公章)。
3、开业(使用)申请书(盖建设单位公章)。
4、消防安全制度(签字、盖建设单位盖章)。
5、灭火疏散预案(签字、盖建设单位盖章)。
6、员工培训记录(签字、盖建设单位盖章)。
7、安全防火培训记录(签字、盖建设单位盖章)。
8、从业人员名单及消防安全组织机构(签字、盖建设单位盖章)。
9、授权委托书(盖建设单位公章)、法人身份证复印件(盖建设单位公章,法人签字)、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盖建设单位公章,受委托人签字)。
10、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培训合格证(盖建设单位公章)。
11、提供装修材料及消防设施检验报告合格证(带红章原件)及装修图纸、消防设施图纸(A4白图即可)一套
12、原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合格意见书复印件盖建设单位公章
13、房产证复印件(盖建设单位公章),租赁合同复印件(盖建设单位公章)
14、其他所需材料。
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篇6
联合整治办:
根据东营区四部门制定的《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易燃可燃装修材料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通知要求,文体局高度重视,并专门召开了会议,制定了相应的整治方案,结合自身工作职责,扎实开展了对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整治活动,在第一阶段整治活动中文体局采取联合执法和自身部门执法的措施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地毯式”排查整治,共检查单位88个,其中网吧56家,娱乐场所25家,游艺场所5家,放映场所2家,共出动车辆20车次,执法人员100人次。通过以上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彻底消除火灾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了和谐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
东营区文化体育局 二OO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关于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易燃可燃装修材料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第二阶段的工作情况
联合整治办:
根据东营区四部门制定的《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易燃可燃装修材料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通知要求,文体局在第二阶段整治活动中文体局采取联合执法和自身部门执法的措施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共检查单位111个,其中网吧75个,娱乐场所33个,游艺场所4个,放映场所2个,共出动车辆29车次,执法人员180人次。通过以上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彻底消除火灾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了和谐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
东营区文化体育局 二OO九年四月十一日
区文体局关于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易燃可燃装修材料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工作总结
根据东营区四部门制定的《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易燃可燃装修材料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通知要求,文体局高度重视,并专门召开了会议,制定了相应的整治方案,明确本次活动整治的范围和重点内容,安排了整治的具体工作措施,活动中结合自身工作职责,扎实开展了对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整治活动,在整治活动中采取联合执法和自身部门执法的措施在全区围内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共检查单位231个,其中网吧165个,娱乐场所56个,游艺场所7个,放映场所3个,共出动车辆60车次,执法人员400人次。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通过召开会议和学习讨论使文化市场稽查人员进一步明确了本次专项整治的范围和重点内容及专项整治的工作措施,做到思路清、任务明。二是按照要求并结合自身职责分工,对辖区内公共聚集场所经营许可证办理情况进行了集中清理检查,建立了数据台帐,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三是采取联合执法和部门自身执法措施集中时间对辖区内的人员聚集场所进行了检查,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责令单位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及时督促单位落实整改方案、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和整改资金,制定应急预案,对单位难以自行完成整改的进行挂牌督办,确保按期消除隐患。对排查的每处公众聚集场所均要如实记载检查人员的姓名、检查时间、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并存档备查。四是在履行各自职责的同时,及时加强沟通协调,通力协作配合,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对有关问题及时沟通,有针对性的采取加强和改进工作措施,形成执法合力。五是在严格依法整治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积极为存在问题的业主、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整改方案和措施,最大限度的实现监督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六是在检查现场中对业主及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要求他们切实提高安全意识,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出发,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对消防部门安全验收后的消防设施,不能擅自重新装修,同时,要求加强建立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专人负责,强化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自防自救、引导疏散能力,要建立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危险,要立即启动广播、电脑屏幕等设备通知消费者,并有专人报警、专人督守安全通道、专人引导顾客、专人使用灭火设备,把损失降到最低。
通过检查,执法人员发现总体情况良好,业主的安全防范意识也逐渐增强,但也存在着一定安全的隐患,如:为追求隔音效果墙面采用了一些不符合消防要求的隔音材料,吊顶上面存在着乱拉电线的现象等,对以上问题及时要求进行了整改。通过以上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彻底消除火灾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了和谐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
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篇7
关键词:小型公众密集场所,简易喷水灭火系统,消防
在生活工作中, 火灾已经成为危害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极大隐患, 特别是近年来在小型公众聚集场所火灾事故频繁发生, 造成了人员伤亡大, 火灾损失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对于预防和扑救火灾起到了巨大作用。自动喷水系统因其稳定性、灭火的效果很好、维护简单等原因被广泛推广, 但对于我国许多小型公众聚集场所 (主要指建筑面积在100㎡-1000㎡) , 包括网吧、小歌舞厅、小宾馆、小商场等场所, 由于受资金、环境、空间等限制, 无法完全按照要求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结合实际, 完全可以在不降低喷水效果情况下, 合理降低成本, 采用简易喷水灭火系统, 达到控制初期火灾, 防止重特大火灾, 提高小型公众聚集场所对于火灾的自救自防功能, 尽可能减少火灾隐患, 降低火灾损失, 确保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的目的。
简易喷水灭火系统是由湿式报警阀、高位屋顶水箱、水泵接合器和室内管网及闭式喷头及附件等组成的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不用喷淋泵和消防水池等装置, 方便简单, 针对性强。我们将以简易喷水灭火系统在娱乐场所建筑的应用作为例子, 来简述运用简易喷水灭火的必要性、优越性、设计进行阐述, 并对其适用范围和注意问题进行探讨。
1 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必要性和应用
对于小型公众聚集场所, 比如娱乐场所, 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高成本的投资行业, 如果严格按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设计施工, 光消防设备就要花费总投资的20%~40%, 而使用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就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成本。而且从技术层面来讲, 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基本能够满足小型娱乐场所的灭火需要。此外在一些没有市政供水或供水不够的地方, 可以采用湿式报警阀、高位屋顶水箱、闭式喷头和室内管网组成的简易喷水灭火系统, 主要由高位屋顶水箱来供水。一般来说, 简易喷水灭火系统中的喷淋系统只能用于最初的10min灭火, 容量并不是很大, 如果想要扩大容量, 就必须增设喷淋泵, 建立消防水池。但对于一般的小型公众聚集场所, 并不是很需要, 因为就算发生严重的火灾, 只要控制前期火势, 人员安全撤离, 后续也会马上有城市灭火救援队伍的支援, 为简易喷水灭火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援保障。在小型娱乐场所使用简易喷水灭火系统, 作用面积大概为100㎡, 假如火灾持续时间为20min, 作为后援的辖区消防队20min内可到达现场, 只要水箱总容量达到12m3, 就能满足系统20min持续灭火的需要。
2 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优越性
低压喷头是简易喷水灭火的出水口, 它的感应元件是由3mm的细玻璃球做成的, 大大提升了喷头的响应速度, 非常有利于初期的火势控制。此外低压喷头的流量系数为115, 加上其特制的溅水盘, 大大降低了供水压力的要求, 为人员疏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除了低压喷头的好处, 简易喷水灭火系统具有很高的效能, 能快速及时的扑灭火灾, 防止火灾蔓延, 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为消防营救争取时间。对于复杂的喷水灭火系统, 简易喷水灭火系统的安装使用成本比较低, 寿命比较长, 维修方便, 施工简单, 性价比较高。根据计算, 在小型公众聚集的300㎡的网吧内, 安装一个简易喷水灭火系统只需要1万元左右, 这对于一般的私营业主来说很容易接受。
3 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管道作为水源供水管道时应该设置在管道井内, 明装的时候应该采取设置耐火极限不小于0.75小时的防火套管等隔离手段。简易喷水灭火系统可以分为直接供水和加压供水两大类别, 市政管网供水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可用直接供水。当压力不能保证时, 简易喷水灭火系统是对自动喷水系统的适当简化, 简易喷水灭火系统需设置快速接口。喷头的选择应该因地制宜来选择喷头的工作压力, 结构形式等要求。此外当环境无法满足和喷头水力条件相符合时, 就要使同时开放的低压喷水水力相当, 避免灭火时某一个喷头供水不足。
4 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是工程规模不宜太大, 应尽量控制在建筑面积1000㎡以下;
2) 是楼层不宜太高, 应控制在24米以下;
3) 是喷头选用。根据简易喷水系统水源的压力条件, 系统可采用经国家固定灭火系统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合格的响应时间指数RTI≤50 (m·s) 0.5的快速响应低压洒水喷头, 其最低工作压力不小于0.025MPa;
4) 是末端试水装置设在明显方便试验的位置, 并应设置明显标识, 设置合理的排水设施;
5) 是聘请专业人员设计, 承包给专业队伍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
5 结论
大部分的小型公众聚集场所是由后期改造形成, 使用统一标准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难度很大, 而简易喷水灭火系统的基本不需要维护, 只要供水阀打开, 就可以正常工作, 效率很高。这样一旦发生火灾, 就可以第一时间保护人员财产的安全。总之, 我们应该贯彻“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方针, 解决小型公众密集场所的火灾隐患, 利用经济适用、科学有效的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可以有效保障广大业主和消费者的基本生命安全, 可以有效促进小型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新桥.浅谈简易喷水灭火系统在小型娱乐场所中的应用[M].“2004年消防学术论文竞赛”论文集, 2004 (18) .
[2]葛建伟.浅谈消防喷淋灭火系统在火灾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9) .
[3]游求焱.浅析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城镇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2 (30) .
[4]沈友弟.对消防安全技术应用和研究的思考[J].消防管理研究 (12) .
[5]何灵豪.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2009 (26) .
[6]四川省地方标准.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DB51/T537-2005) .
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聚集场所迅速增加,在公众聚集场所活动的人员也大量增加,其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也在增加,发生事故的场所也更加多样化。公众聚集场所发生安全事故,除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还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社会的不安定。因此,研究和探讨公众聚集场所安全防范的对策与措施,避免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众聚集场所主要包括影剧院、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室内游艺厅、具有演出和放映功能的礼堂等公共娱乐场所及设施;宾馆、饭店、酒家、招待所等公共餐饮住宿场所;酒吧、网吧、氧吧、咖啡屋、美容美发厅、足浴室等公共休闲场所;体育场馆、保龄球馆、台球馆、健身馆、旱冰场、室内射击场等公共体育运动健身场所;金融、保险、电信、邮政等对外营业场所和商场、集贸市场、证券交易场所等营业场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展览馆、青少年宫、文化宫、俱乐部、群众艺术馆等从事科学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机场、车站、码头、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医院、养老院和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托儿所;订货会、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物资交流会、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庙会等群众性活动场所;其他人员密集的营业性公共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自然灾害、火灾事故、触电事故、交通事故、踩踏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溺水和治安事故等。
一般行业和场所的危险源总是和某种能量或能量的载体有联系。而公众聚集场所最大的危险是来自公众自己。同时,公众聚集场所具有各种设施复杂分散,场所面积大,并且人员多、密度大、流动性大、随意性强、危险因素多等特点。并且公众聚集场所的管理者对引发事故的人为因素难以预防、控制和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所以大量人群聚集在一起进行某项活动,一旦发生事件,人群存在从众心理及盲目恐慌,往往会导致灾害扩大,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近年来发生的一次性人员伤亡较多的非工业事故,均发生在公众聚集的场所。
公众聚集场所多建在人员集中地段,或附设在其他建筑物内,这些场所布局紧密,防火分隔差,防火分区小,事故的繁杂性和危险性增加。同一建筑多种经营共存,而且各自属于不同的经营者,安全管理混乱。公众聚集场所人员集中,密度大,多数人员缺乏逃生知识,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疏散逃生困难,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一些公众聚集场所室内装饰装修使用大量易燃材料及各种塑料、化纤、海绵制品,火灾发生后产生有毒烟雾,大面积扩散蔓延,严重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一些公共娱乐场所的电气设备较多,电力负荷大,电气绝缘材料容易老化,电线私拉乱接,超负荷用电,容易造成电线短路而引发火灾。有的公众聚集场所设在地下建筑内,由于受条件限制,出入口少,疏散步行距离长,发生灾害时,人员疏散只能通过出入口,不能象地面场所那样通过其他办法仍可疏散,地下建筑无自然采光,断电时,人的视觉下降,心理恐慌,疏散更加困难。有的公众聚集场所经营者不按国家规定要求设置安全设施和器材,或者对设置的安全设施和器材不进行维护保养,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有的公众聚集场所不按要求设置明显的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人员的安全疏散无保障。还有的公众聚集场所为防盗和便于管理,堵塞、封闭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有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宽度、疏散门的开启方向不符合防火要求等等。从安全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公众聚集场所潜在的危险性。
防范公众聚集场所安全事故,首要任务是疏散救人,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为此,我们要采取以下安全防范的对策与措施
1. 加强规划、审批和检查
在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区域安全距离内;重大危险源可能危及的区域;矿区塌陷可能危及的区域;尾矿(含固体废弃物堆场)可能危及的区域;燃油和燃气长输管道安全距离内;电力设施保护区域内和其他危险区域内不得新建居民区、学校及其他公众聚集的场所。
对公众聚集场所申报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检查其是否依法通过了公安消防机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是否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是否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符合规定;消防设施运行、消火栓状况以及灭火器材配置是否符合规定和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公众聚集场所应当确定专人在每日营业活动结束后对营业场所进行检查,及时清理人员,消除遗留火种,检查电源,关闭防火门,放下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需值班的,应当明确专人值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岗位。要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公众聚集场所的机房、消防值班室等安全重点部位。严禁在营业时间内堵塞消防通道或安全出口上锁。严禁公众娱乐场所封闭封堵外墙窗户或采用固定铁栅栏。严禁公众娱乐场所夜间留宿人员(值班人员除外)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人为损坏或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严禁公众娱乐场所在营业时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严禁乱拉乱接电气线路或违章用火、用电、用气。
有关安全监管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公众聚集场所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立即排除;在重大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场所或者停止举办群众性活动;其中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应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
2.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故并没有固定的危险源,最大的危险多半来自人们自己的无知和大意。人们进入公众聚集场所前就应注意自己活动的安全问题,哪怕简单的活动也应有安全意识,这样便于发现需要防范的意外情况;还要穿戴与活动相宜的服装,配备适当的工具;平时应多积累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和救治方法,在发生意外事故时,才能发挥作用,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人们进入公众聚集场所时,自己要有意识的了解其内部地形,熟悉所有通道的方向,并做到心中有数;应认真阅读安全需知,并认真遵守;向管理人员了解安全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商场;一旦发生险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应惊慌失措,切勿上前拥挤,应尽量向人群少的地方躲避,或听从管理人员的安排,有秩序地撤离现场。
3.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
公众聚集场所事故的防范,是对公民整体安全素质的考验。除了公众聚集场所的管理者应尽可能消除灾害、事故隐患外,最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事故防范意识和临场自救及互救能力。只有公民整体的安全素质提高了,我们才能安全地进行公众聚集场所的各种活动。公众聚集场所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应当组织上岗前的安全培训。在营业活动期间,应当采取张贴图画和广播、播放闭路电视等方式对场所内活动人员宣传预防突发事故,如:防火、灭火、疏散逃生和救援等安全常识。
4.制定公众聚集场所应急疏散救援预案
因为大部分公众聚集场所是安全预防重点单位,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要重点制定应急疏散救人预案,以便于平时进行演练,发生灾情时按预案有序地组织疏散救人,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
公众聚集场所应急疏散救人预案的主要内容是:⑴人员疏散的组织。应设事故广播组、事故照明组、内部疏散引导组、外部疏散引导组、警戒救护组等,并明确分工;⑵人员疏散的现场指挥。通常由场所领导或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指挥,救援队到场后参与指挥或直接指挥;⑶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如步梯、消防电梯、疏散楼梯、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避难层(间)、直通室外的门等;⑷确定选择疏散路线。选择疏散路线的原则是:选择最短的直通室外的通道或出口、尽量避免对面人流和交叉人流、选择烟气尚未充斥的通道或出口、选择直接通往疏散楼梯间的通道或出口;⑷疏散救人所需的救援车辆和技术装备,需要调集的各种协同力量等。
5. 推行安全评价制度
在一些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者中,只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安全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此导致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国家有关安全监管部门应要求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内部装修以及用途变更的公众聚集场所工程项目,必须依法报送有关安全监管部门审核、验收。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开业前以及群众性活动举办前,有关人员应当对公众聚集场所位置及周边、安全设施、电气电缆、特种设备、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救生器材等进行安全评价。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源,落实整改措施,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6.推广公众责任保险
日常生活多姿多彩,但每一项活动的过程中都潜伏着意外的危险,为防不测和万一,根据现代事故控制的理论,公众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参加人身安全有关的保险是有益的。充分发挥保险在防损减灾和灾害事故处置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立法强制等方式,在公众聚集场所推广强制责任险。加强安全事故防范和补偿,促进预防和保险的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篇9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划分生产安全事故等级的主要依据是人员伤亡或__。
A.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
C.社会影响范围
D.环境破坏程度
2、烟花爆竹运输通行证由__负责发放。
A.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B.国家质检总局
C.公安部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__原则。
A.安全第一
B.预防
C.因果关系
D.偶然性
4、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单方免责的无效协议,应该对生产经营单位的__以及个人经营的投资人进行法律制裁。
A.项目管理者
B.协议签订人
C.主要负责人
D.推荐人
5、在进行海事分析时,应充分地对发生事故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给予__,才能达到防止海事的目的。
A.分析
B.评价
C.研究
D.预测
6、《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规定,出售黑火药、烟火剂时,必须验收__。
A.《爆破员作业证》
B.《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
C.《爆炸物品运输证》
D.《爆炸物品购买证》
7、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及结束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现场事故应急预案由企业负责制定,而场外事故应急预案由__制定。
A.科研机构 B.评价机构
C.公安机关
D.政府主管部门
8、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__天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A.15 B.30 C.45 D.60
9、对氰化钠、氰化钾及其他氰化物的污染,可用__的水溶液浇在污染处。
A.硫化铁
B.硫代硫酸钠
C.硫酸二甲酯
D.有机磷
10、吊篮脚手架属于()。
A.工具式脚手架
B.外脚手架
C.内脚手架
D.满堂架
11、煤气发生炉空气进口管道上必须设控制阀和__。
A.防爆阀
B.逆止阀
C.放散阀
D.隔断阀
12、火灾安全评价方法中,ETA表示__。
A.预先危险分析
B.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C.事件树分析
D.故障树分析
13、__是一部调整安全生产方面社会关系的专门法律。
A.《宪法》
B.《安全生产法》
C.《工会法》
D.《劳动法》
14、__不属于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A.监护失误
B.指挥失误
C.操作失误
D.辨识功能缺陷
15、《矿山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__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A.矿山公司经理
B.矿务局长
C.班长 D.矿长
16、以下不属于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的是__。
A.工商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B.烟花爆竹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C.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D.金属、非金属矿企业事故统计指标
17、典型的__是各行业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元。
A.单元表格
B.单元计划
C.单元过程
D.单元机构
18、__不属于安全验收评价方面。
A.评价对象的安全管理
B.评价对象前期对安全生产保障等内容的实施情况
C.评价对象的性质
D.评价对象的安全对策措施的具体设计
19、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__。
A.安全管理系统
B.安全监测系统
C.安全评估系统
D.警报系统
20、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主要是__。
A.法定的行政机关
B.法定的检查机关
C.公安局
D.检查院
21、甲是一名连续工作10年的电工,并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知识更新教育;乙是一名连续工作6年的锅炉操作工。甲、乙二人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于2009年6月刚完成复审。下列关于甲、乙二人《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审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到2011年6月,甲、乙均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B.到2011年6月,甲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乙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C.到2011年6月,甲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乙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D.到2011年6月,甲、乙均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22、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为__项。
A.18 B.19 C.20 D.21
23、__负责综合监督管理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B.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D.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
24、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目的是辨识单一设备和系统的故障模式及__。
A.每种故障模式对系统或装置的影响
B.系统故障模式的解决办法
C.系统故障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
D.导致系统故障模式的原因
25、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__管理。
A.分级
B.分类
C.行业
D.职业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__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A.新材料
B.新原料
C.新工艺
D.新设施
E.新技术
2、安全评价包括__。
A.安全初评价
B.安全预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E.专项安全评价
3、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应该按照__来计算。
A.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B.衡量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是否合理
C.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
D.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前人经济损失率计算
E.固定资产的数额
4、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与同__等计划同时编制。
A.项目
B.生产
C.财务
D.技术
E.物流
5、事故统计分析是将汇总整理的资料及有关数值形成书面分析材料,填入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使大量的零星资料__,是统计工作的结果。
A.系统化
B.数字化
C.信息化
D.条理化 E.科学化
6、车间合理的机器安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安全布局时要考虑的因素有__。
A.空间
B.照明
C.管、线布置
D.人员流动
E.维护时的出入安全
7、压力管道施工质量全面检查的重点方面是__。
A.管道及其元件方面
B.支吊架方面
C.焊接方面
D.隔热防腐方面
E.外观方面
8、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与所识别的风险有关并需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建立和保持计划安排或程序及其规定,提出并实施必要且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以确保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得以有效、持续地落实,从而实现职业安全健康__的要求。
A.方针
B.目标
C.计划
D.方案
E.遵守法律法规
9、《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立法的目的是__。
A.保障矿山生产安全
B.防止矿山事故
C.保护矿山职工人身安全
D.促进采矿业的发展
10、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生产、销售民用爆炸物品的企业有__行为,由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A.违反安全技术规程生产作业的
B.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民用爆炸物品交易的
C.民用爆炸物品的包装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相关标准的
D.未按照规定对民用爆炸物品做出警示标志、登记标识或者未对雷管编码打号的
E.超出生产许可的品种、数量进行生产、销售的
11、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或者性质特别严重的,由国务院对负有领导责任的__给予行政处分。
A.自治区人大机构正职负责人
B.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正职负责人
C.直辖市人民政府正职负责人
D.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E.国务院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
12、在车间内对机器进行合理的安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布局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__。
A.时间
B.空间
C.地点
D.照明
E.管、线布置
1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__方面。
A.安全管理和技术
B.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
C.隐患治理
D.伤亡事故
E.安全生产许可
14、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__等。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救援费用
D.环境破坏
E.应急救援措施
15、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如果上路行驶的机动车__,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并可以依法予以处罚。
A.未悬挂机动车牌的B.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的C.未放置保险标志的
D.未随身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的E.未随身携带机动车登记证的
16、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下列煤矿不符合生产安全条件的情形,应当实施关闭的有__。
A.3个月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仍然继续生产的B.煤矿主要负责人未按规定带班下井,经责令改正后拒不改正的C.停产整顿期间,擅自从事生产的D.经停业整顿,验收不合格的
E.无证照或者证明不全、擅自从事生产的17、导致我国安全生产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安全生产法制不健全,突出表现在__。
A.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淡薄
B.政府机构尚未建立健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
C.综合性的安全生产立法滞后
D.安全生产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亟待依法规范
E.缺乏高素质的安全生产执法人员
18、为了保证起重机的安全正常工作,起重机设计时应满足下列基本条件__。
A.金属结构和机械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和抗屈曲能力 B.危险自动报警技术
C.整机具有满足作业性能要求的人—机设计,使整机便于起重机司机操作
D.整机必须具有必要的抗倾覆稳定性
E.原动机具有满足作业性能要求的功率,制动装置提供必需的制动力矩
19、事故应急救援具有__等特点。
A.不确定性
B.间断性
C.突发性
D.后果易放大性
E.持续时间长
20、全面通风的具体实施方法可采用______。
A.全面排风法
B.全面送风法
C.全面排风——全面送风法
D.局部排风——局部送风法
E.全面排风——局部送风法
21、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主要包括__等。
A.密度大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
B.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
C.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
D.电气火灾
E.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
22、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划分为__。
A.充足项
B.不足项
C.整改项
D.改进项
E.错误项
23、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的条件有__。
A.有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
B.矿井生产系统符合国家规定的煤矿安全规程
C.矿长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矿长资格证书
D.特种作业人员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E.井下作业经验超过五年
24、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未能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应该__。
A.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并处罚金
B.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C.有违法行为,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以罚款
D.责令限期提供必需的资金
E.直接给予经济处罚
25、《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前期预防的具体规定有__。
A.关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及对其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要求的规定
B.关于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的规定
C.关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的规定
D.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规定
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篇10
【摘 要】近年来,在公共聚集场所发生火灾造成群死群伤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对公共聚集场所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共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中存在的几方面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加强公共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有效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关键词】加强 公共聚集场所 消防监督 对策 思考
众所周知,公共聚集场所通常人员比较多,面积比较大,而且人员较为集中,疏散极其不容易,那么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加强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监督,进一步规范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安全隐患和恶性事故。公共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监督意识淡薄,消防监督责任制未落到实处
目前,部分公共聚集场所的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意识淡薄,他们根本不重视消防安全,对消防设施不能够做到及时、充分的检查和管理,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消防部门的监督检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火灾安全隐患。另外,公共聚集场所的相关消防部门尚未对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的划分,并未将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更没有真正建立起场所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这些都会成为火灾事故发生的导火索。
1.2消防监督人员配备不足,整体素质不过硬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聚集场所风起云涌,对其相应的消防监督机构形成一定的压力,导致消防监督人员的配备出现不充足的紧张局面,无力对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无法圆满完成上级交付的日常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除此之外,这些消防监督人员的知识水平往往较低,业务能力不到位,整体素质不过硬,不能熟练的运用相应的消防安全知识、法律及法规,直接导致消防监督工作开展起来不是十分顺利。
1.3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措施不到位
当前,绝大多数的公共聚集场所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去获取经济效益,对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往往不够重视,后期的维修保养更是不能实时跟进,这就导致相应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措施不到位。另外,相应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缺乏全面、系统的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用电用火安全检查、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应急疏散演练等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这也是导致公共聚集场所易发火灾的根源所在。
1.4对建筑审核验收及安全检查工作落实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公共聚集场所在最初选择地址时对于防火方面往往缺乏全面、周密的考虑,只是贪图一时的利益,导致公共聚集场所与毗邻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隔离措施不是很到位,而且相关部门在建设这些公共聚集场所时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会采用一些不耐火的建筑材料,对于消防安全设施的布置更是能省则省,相关部门对建筑审核验收及安全检查工作更是落实不到位,这就为后期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加强公共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消防监督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消防监督意识
公共聚集场所的人口密度非常大,如果发生火灾必然会造成及其严重的后果,作为公共聚集场所的从业人员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消防安全技能来应对火灾等突发事故,故加强对公共聚集场所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就十分重要。针对不同的从业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重点是提高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必备的消防技能,确立以人为本的培训思想,合理调配从业人员,同时要加大消防宣传力度,唤起公民的消防意识,共同营造安全的公共聚集场所环境。
2.2加强消防监督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消防监督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水平,首先就要强化消防监督队伍的法律意识,树立其依法监督、依法办事的观念,杜绝特权或特事特办的错误违规思想的产生和存在,加强对消防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和执法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其对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监督水平,通过消防监督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整个消防监督队伍的建设水平的提高,同时完善监督激励机制以及职责考核机制,促进消防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更大的进步,进而保障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
2.3建立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隐患的形成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工作的监督管理,对于预防公共聚集场所火灾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监督制度,进而实现从制度管理层面扼制火灾隐患的形成。加大公共聚集场所消防设备的排查和监管力度,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火灾发生的机率。同时,对于不具备消防条件或者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公共聚集场所加大处罚力度,并赋予公安消防部门具有行政强制措施的权力来治理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问题。
2.4从源头抓起,严把建筑消防安全质量关
加强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不仅仅要加强后期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从源头抓起,严把建筑消防安全质量关。作为公共聚集场所的酒店、商场、图书馆、休闲广场等消防安全至关重要,首先就是要把好消防设计关,对于不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的消防设计或错误设计坚决取缔不予采用,其次要对消防施工过程及消防设备设施安装进行严格监管,杜绝违规操作或不合格消防设施的使用。最后,严格依照相关国家法律规范或标准进行验收和后续的定期监督,进一步强化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督工作。结语
综上所述,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进一步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积极推进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从源头抓起,严把建筑消防安全质量关,加强从业人员的消防监督意识和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尽可能地遏制和减少火灾隐患及火灾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湖南省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总平面布局消防车道规定考试题10-21
湖南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07-03
湖南省通讯类安全员模拟试题10-12
《湖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和《湖南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05-19
湖南省农药管理条例10-28
湖南省尘肺病防治实施办法08-20
湖南省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07-14
(附件)-湖南省电力公司营销稽查管理办法10-17
湖南省煤业集团周源山煤矿安全工作汇报08-26
湖南省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