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药管理条例(精选8篇)
湖南省农药管理条例 篇1
湖南省农药管理条例
第一条 对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实行认证制度,
农业部负责组织对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和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单位的认证,并发放认证证书。经认证的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应当接受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条 农业部制定并发布《农药登记资料要求》。
农药研制者和生产者申请生物农药田间试验和农药登记,应当按照《农药登记资料要求》提供有关资料。
第三条 新农药应申请田间试验、临时登记和正式登记。
(一)田间试验
农药研制者在我国进行田间试验,应当经其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初审后,向农业部提出申请,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经审查批准后,农药研制者持农药田间试验批准证书与取得认证资格的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签订试验合同,试验应当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实施。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对田间试验的初审,应当在农药研制者交齐资料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
境外及港、澳、台农药研制者的田间试验申请,申请资料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审查。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应当自农药研制者交齐资料之日起三个月内组织完成田间试验资料审查。
(二) 临时登记
田间试验后,需要进行示范试验(面积超过10公顷)、试销以及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的农药,其生产者须申请原药和制剂临时登记。其申请登记资料应当经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初审后,向农业部提出临时登记申请,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对申请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农药网小编提示,经农药临时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符合条件的,由农业部发给原药和制剂农药临时登记证。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对临时登记资料的初审,应当在农药生产者交齐资料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
境外及港、澳、台农药生产者向农业部提出临时登记申请的,申请资料由农药检定所审查。
农业部组织成立农药临时登记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农药临时登记评审委员会一至二个月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农药临时登记评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承担。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应当自农药生产者交齐资料之日起三个月内组织完成临时登记评审。
农药临时登记证有效期为一年,可以续展,累积有效期不得超过三年。
(三) 正式登记
经过示范试验、试销可以作为正式商品流通的农药,其生产者须向农业部提出原药和制剂正式登记申请,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经国务院农业、化工、卫生、环境保护部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审查并签署意见后,由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价,符合条件的,由农业部发给原药和制剂农药登记证。
农药生产者申请农药正式登记,应当提供两个以上不同自然条件地区的示范试验结果。示范试验由省级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技术推广部门承担。
农业部组织成立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下设农业、毒理、环保、工业、包装机械等专业组。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和一至二次主任委员会议。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承担。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应当自农药生产者交齐资料之日起一年内组织完成正式登记评审。
农药登记证有效期为五年,可以续展。
第一条 经正式登记和临时登记的农药,在登记有效期限内,同一厂家或者不同厂家改变剂型、含量(配比)或者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的,农药生产者应当申请田间试验、变更登记。
田间试验、变更登记的申请和审批程序同本《实施办法》第七条第(一)、第(二)项。
变更登记包括临时登记变更和正式登记变更,分别发放农药临时登记证和农药登记证。
第二条 生产其他厂家已经登记的相同农药的,农药生产者应当申请田间试验、变更登记,其申请和审批程序同本《实施办法》第七条第(一)、第(二)项,
对获得首次登记的,含新化合物的农药登记申请人提交的数据,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第十条的规定予以保护。
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质量和首家登记产品无明显差异的,在首家取得正式登记之日起6年内,经首家登记厂家同意,农药厂家可使用其原药资料和部分制剂资料;在首家取得正式登记之日起6年后,农药生产者可免交原药资料和部分制剂资料。
第三条 生产者分装农药应当申请办理农药分装登记,分装农药的原包装农药必须是在我国已经登记过的。农药分装登记的申请,应当经农药生产者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初审后,向农业部提出,由农药检定所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经审查批准后,由农业部发给农药临时登记证,登记证有效期为一年,可随原包装厂家产品登记有效期续展。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应当自农药生产者交齐资料之日起三个月内组织完成分装登记评审。
第四条 经审查合格的农药登记申请,农业部应当在评审结束后10日内决定是否颁发农药临时登记证或农药正式登记证。
第五条 农药登记证、农药临时登记证和农药田间试验批准证书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审批专用章”。
第六条 农药名称是指农药的通用名称或简化通用名称,直接使用的卫生农药以功能描述词语和剂型作为产品名称。农药名称登记核准和使用管理的.具体规定另行制定。
农药的通用名称和简化通用名称不得申请作为注册商标。
第七条 农药临时登记证需续展的,应当在登记证有效期满一个月前提出续展登记申请;农药登记证需续展的,应当在登记证有效期满三个月前提出续展登记申请。逾期提出申请的,应当重新办理登记手续。对所受理的临时登记和正式登记续展申请,农业部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予以登记续展,但专家评审时间不计算在内。
第八条 取得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的农药生产厂家因故关闭的,应当在企业关闭后一个月内向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交回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逾期不交的,由农业部宣布撤销登记。
第九条 如遇紧急需要,对某些未经登记的农药、某些已禁用或限用的农药,农业部可以与有关部门协商批准在一定范围、一定期限内使用和临时进口。
第十条 农药登记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责任为申请者提供的资料和样品保守技术秘密。
第十一条 农业部定期发布农药登记公告。
第十二条 农药生产者应当指定专业部门或人员负责农药登记工作。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应当对申请登记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指导。
第十三条 进行农药登记试验(药效、残留、毒性、环境)应当提供有代表性的样品,并支付试验费。试验样品须经法定质量检测机构检测确认样品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与标明值相符,方可进行试验。
第三章 农药经营
第一条 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植物保护站,土壤肥料站,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农药生产厂家,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单位可以经营农药。
农垦系统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按照直供的原则,可以经营农药;粮食系统的储运贸易公司、仓储公司等专门供应粮库、粮站所需农药的经营单位,可以经营储粮用农药。
日用百货、日用杂品、超级市场或者专门商店可以经营家庭用防治卫生害虫和衣料害虫的杀虫剂。
第二条 农药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条件,经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营业执照,方可经营农药。
本《实施办法》第二十条所列经营家庭用防治卫生害虫和衣料害虫杀虫剂的单位,可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第三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农药经营单位提出的经营条件审查申请,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给予答复。
第四条 农药经营单位不得经营下列农药:
(一)无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生产批准文件、无产品质量标准的国产农药;
(二)无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的进口农药;
(三)无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检验不合格的农药;
(四)过期而无使用效能的农药;
(五)没有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农药;
(六)撤销登记的农药。
第五条 农药经营单位对所经营农药应当进行或委托进行质量检验。
第六条 农药经营单位向农民销售农药时,应当提供农药使用技术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等服务。
湖南省农药管理条例 篇2
2013年1月31日, 海南省农药批发经营权资格招标结果公布, 海南中盛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和海垦农资有限公司3家企业中标获得批发经营权资格, 并进入向社会公示阶段。农药特许经营权招标工作顺利进行, 标志着海南省农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为建立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 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0年7月, 海南省人大颁布新修订的《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 确立海南省农药批发特许专营制度。2011年4月, 海南省政府颁布《海南省农药批发零售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规定海南省农药批发专营权招投标条件及程序等内容。根据上述规定, 海南省农业厅深入研究农药市场监管规律, 按照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 打破常规, 创新思路, 有序推进农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得到农药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整个招标程序公开透明, 完全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农药市场规范经营。未来3家企业竞争经营全省农药批发, 能够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不仅降低管理成本, 更降低采购成本, 确保给农民提供价廉物美的农药。
据了解, 海南省将进一步加快农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力争今年3月底完成农药经营许可证发放工作, 在7月实现全省农药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德国农业及其农药管理体系 篇3
德国农业概况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技术型经济强国。 德国因其工业和服务领域技术先进而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实力的国家之一。自1990年国家统一以来,东部地区的经济有了明显的改观,尽管一些经济指标还落后于西部地区。德国西部地区从事农业的形式主要为小型农场,耕种面积平均为19公顷,而东部地区则为现已实行私有化的股份制或者多个家庭合作经营的前国营大型农场,耕种面积平均为300公顷。主要的农产品有小麦、大麦和黑麦。政府主管农业的部门是消费者保护、食品与农业部。
德国农业高度发达。表现在“六高”:一是农业生产效率高。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农户不足60万户,平均每个劳动力养活124人;二是农产品自给率高。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部分进口主要用于调剂品种或价格因素;三是农业组织化程度高。全国有各种联合体1079个,各类合作社1万多个,覆盖了绝大部分农产品及销售、加工企业,实现了农工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保障了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四是农业科技含量高。建成许多重点实验室,且科研作风严谨,注重原始创新,特别是在转基因技术、新品种选育及种苗技术、新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不仅为德国农业生产,也为世界农业生产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五是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从播种到收获全部机械化,而且机械性能好,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的农业生产;六是农民收入高。德国的农业发展以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大部分农场规模在50公顷以下,90%农户经营饲养业及普通种植业,10%农户是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烟草等专业户,畜牧业是德国大多数家庭农场重要的收入来源,每户农民年人均收入6.3万欧元。
尽管农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农业劳动力仅占全国总量的2.8%,然而80%的国土面积用于农业和林业。作为欧盟成员国,德国遵守共同农业政策的原则和计划。政府计划将其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获取的资金更多地用于农村发展,而不仅仅用于市场和粮食价格补贴。从2003年开始,用于市场直接补贴的资金减少,被削减的资金将用于保护农业环境。只有那些符合动物福利要求的畜牧农场才能获得政府补贴。用于实施与保持有机农业、改进有机加工与交易方法的政府补贴额也将进一步增加。
德东改革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九十年代初两德统一后,德国在欧盟农业体制和政策的总体框架下,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原民主德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全方位的转型改革。其中,对集体或国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场进行了以土地私有化为主的彻底改造;对德东原农业管理体制、中介服务组织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德西模式进行了改造、补充和完善;对德东原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场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经营规模则予以了充分的保留并有了新的提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德东农业的运行方式已经从计划经济顺利转轨并入欧盟市场农业的运行轨道。
从微观层面看,原集体或国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过以土地私有化为主的彻底改革,成为了产权明晰,经营形式多样的市场主体。
德东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其他东欧国家大致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主德国在1945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收归国有,100公顷以下的仍为农场主个人私有,实行家庭式经营。此后,在社会主义集体化运动中,通过建立小型农业合作社、小社并为大社以及按专业建立各种社会主义农业企业(如种植业生产企业、畜牧业生产企业、园艺生产企业),使实行家庭式经营的约60万个农场主在集体化运动中从独立经营的私有企业改造为全民的大型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两德统一前1990年,德东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场还有约4700个,但所占有的农用地占全国农用地面积的96%以上,私有土地仅占2.5%,其农业公有化程度已相当高了。因此,两德统一后,德国农业改革主要是围绕土地私有化和经营市场化进行的。
实行土地和财产私有化以后,德东农业并未象德西那样完全实行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而是根据德东农业已形成的规模现状,在合作社成员自愿的基础上,采取了多种经营形式。农业经营组织之间可以互相兼并重组,互相间对其土地、农机、厂房、棚舍等资产进行出售、出租不受任何限制,也可以购买或租赁国有土地,使原来均为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国营农场变为现在规模大小不等的多种农业经营组织,其大规模的合作社或农场可达3-4千公顷土地,小规模的农场约40-50公顷土地,而且随着竞争加剧,大农场兼并小农场的进程正在加快。在农业改革的同时,政府还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快加工业的结构调整,减少企业数量,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协调工业与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平衡,并按德西农业产业化模式对德东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改造。
从中观层面看,为了帮助广大分散经营的农场主进入市场,德国政府在原有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改进、完善了多层次的各类服务机构,从而使德东农业逐步建立起了新的市场机制。
1、 农场主的自治组织--农场主联合会。
农场主联合会在二战结束后就已存在,两德统一后得到进一步加强。最高机构是德国全国农场主联合会,它又是整个欧盟农场主联合会的会员单位,下属有18个州的分会以及若干养牛、养猪、土豆专业协会。全德现有50万会员,95%的农场主都是该会成员。
农场主联合会是无党派组织,属于农场主自治组织,在各级议会里有代表和机构,是政府与农场主对话的桥梁。其主要职能是代表农场主的利益,包括在欧盟、全德及各州多个层面上影响政府对农业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制定,必要时还可以组织农场主上街游行反对欧盟的不利政策;帮助农场主组织农产品销售;举办各种展销会,扩大影响,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形象;向农场主提供各项专业咨询服务,包括组织会员间的服务和咨询等,该会每年都要出一本年鉴,内容包括当年出台的各项法规、政策和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同时还兼有协会和政府委托双重职能。
联合会主席由民主选举产生,由各州选举的代表组成代表大会,选举出主席团成员和全国主席。联合会里的各类专家实行合同聘用制。资金来源于会员交的会费,没有国家补贴。例如勃兰登堡州农场主联合会现有工作人员70名,另聘有几十名专家。
2、 半官方半自治组织--农业管理协会。
德国有4个州建有农业管理协会,这是按二战后盟军占领区的地理概念划分的,在其他州有派驻的官员。其性质是半官方半自治的农业管理服务机构。其经费预算42.7%由政府拨款,20.1%是农场主交的会费,26.3%来自于协会下属服务机构所收取的各种服务费,如农产品检测费、咨询费、技术推广费和研究成果费等,其余为协会的地产等不动产收入。协会属半官方半自治性质,会长受州农业厅和协会主席双重领导。协会的主要职能:一是负责协调、审批欧盟对德国农场主主要农产品配额的分配与申请。二是监督执行环保、植物分类以及药品、食品、饲料的安全使用。三是对农药、种子、牛奶质量进行检测。四是搞课题研究,推广新品种。该会的最高机构是协会全国联合大会,成员171人,其中90人为农场主,45人是农场雇员,18人是与农业相关人员,18人是其他行业的专家。
3、非盈利机构--农场主社会保险公司。
德国政府在对德东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彻底改造以后,建立了个人与政府共同分担保险的新机制。为此,先后在德东各州组建了农场主社会保险公司,帮助德东培训了大批管理人员。农场主社会保险公司为国家委托的非盈利中介机构,实行公务员和雇员两种人事管理体制。政府每年向公司提供必要的保险基金,实行政府监控专款专用,不能进入资本市场。公司每年向辖区各农场主发放保费表格,由农场主按表格要求向当地税务、银行、法院等机构交纳个人保费。农场主及从业人员必须参加的保险项目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故保险,这类保险在参保后,国家都有相应的补贴;要求雇员必须参加的保险项目有失业保险;自愿参加的有老年人和残疾人保险。此外,各州还制定有农业冰雹和牲畜、病害保险,都是自愿参加的。
4、农业大专院校。
为适应农业改革和农场主的需要,德国农业院校加强了农业实用技术和管理的教学内容,并增设了应用信息、生物技术与信息、国际农业贸易等一批现代化、国际化农业急需的教学课程,规定学生毕业前必须有到农场、农业管理部门、外国各相关大学实习一年以上的经历。他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传统与现代教学内容相结合,针对欧盟和德国的劳务市场需求,以培养科技与管理实用性人才为主。目前该校的毕业生约20%自己开办了农场当上了农场主,相当一部分人受雇于大型农业有限公司、股份合作社,成为农业高级管理人员,还有部分人进入了政府机构、农业中介组织、研究机构以及专门从事农产品贸易、咨询、农产品加工、化肥和农机制造等行业。据介绍,德国现有农场主约30%的人都有农学院的学历,大型农场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都具备操作大型现代农业机械和管理的技能。
5、直接为农场主服务的流通贸易组织。
随着德东地区农业改革的深入,一批联接市场和农场主的流通批发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企业的经营机制非常灵活,一头是按定单收购本国农场主和世界10多个国家约200家供货商的生鲜有机食品,另一头是按定单对国内400多家大小超市和商店批发配送供货,产品一半来自国内,一半向国外组织。既就近跑农场主签订单,又实行远程微机联网接订单,把农场主分散的、提供单一的农产品综合为多样的生鲜有机食品供应市场;既经营传统大路菜又批发高档有机的生鲜食品、绿色食品,种类繁多,及时满足柏林的市场需求。他向市场供货配送的生鲜有机食品都按欧盟的标准经过严格检验,德国政府计划在十年内把有机生鲜食品的消费比重由3%提高到20%以上,为提高有机食品在市场的占有份额,他采取在国外成立子公司,开办合作公司、雇请专业人员搞代理等多种方式大力开拓市场,建立长期信任的贸易关系,为各类农场主提供信息和销售服务。他们所形成的贸易网络,带动千家万户农场主走进了市场。
从宏观层面上看,德国政府和各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快了职能转变,加强了法制建设和政策配套,从而为德东农业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为保证德东农业体制改革顺利有序地进行,德国政府首先对德东各州的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改组,压缩机构、精减人员、转变职能,由原直接的计划管理转为主要制定法律法规实行宏观调控,突出了环保、动植物及食品检测,制定各项标准、重大问题研究等项职能,同时还聘请了一批专家为行政部门的农业顾问。在具体实施改革之前,有针对性地颁布了多项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或州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改革行为,保障改革有序进行。如《德国合作社法》、勃兰登堡州《促进州农业结构发展法令》,就是专门针对农业改革而制定的法律。在这些法规中,对改革所涉及的问题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与改革相配套,国家和各州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除德国政府外,欧盟通过严格的农业政策和规定,在宏观调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欧盟区人口已有4亿人。60年代随着农业共同市场的建立,在许多重要领域里的农业政策转由欧共体负责制定,包括市场与价格政策、外贸政策及结构政策,各成员国必须遵守,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农民收入、稳定市场以及保证向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食物。据了解,目前欧盟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通过对重要农产品包括牛奶、谷物、甜菜、土豆、牛肉等的价格补贴和产量限制来进行的。
(1)对份额内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政策。
由于欧盟长期采取高价收购、低价出售的补贴政策,每年70%的财政预算都用在了农业的价格补贴上,造成欧盟沉重的财政负担。
(2)通过分配生产指标,控制重要农产品的年度产量。
这是欧盟为减轻价格补贴负担制定的一项政策。突破份额规定的,将被强制买断份额权。有生产能力的企业要扩大规模产量,一是可以向欧盟申请产量指标,但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做到,因为指标已分配完毕;二是向有生产指标的农场主租赁或通过股市购买指标。如甜菜的份额指标从70年代就限定了,但农场主之间可以高于当时甜菜价格的4倍转卖指标,也可高于30%的价格租赁指标。这就造成了有配额的农场主可以不生产供货,通过股市有偿转让配额指标获得收入的问题。
(3)耕地休闲政策。这是专门针对粮油生产而制定的。
欧盟对配额内的粮油生产也有价格补贴,约占欧盟补贴预算的70%,比重很大。为限制总产,欧盟要求种粮油的农场主只要闲置10%的土地,就可以获得每公顷400-900马克的补贴。
(4)市场准入政策。
欧盟区内国家生产的农产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产品检验、检疫,符合欧盟制定的安全标准的,才能进入市场。这一措施不仅规范了农场主的行为,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从而也保住了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量。
以上主要农产品的政策规定,都是要保证欧盟市场的总供求大体平衡,价格稳定,因此各国必须对农场主实行严格的限产管理,以保护欧盟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但是这一政策的最大缺陷是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特别是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影响更大。因此,欧盟目前正在进行改革,试图逐步放开市场,取消对农产品的补贴政策。目前,土豆、猪肉、禽肉市场已全部放开,粮食在5年前也采取了少收购、少补贴的办法。
德国的农药管理
欧盟通过在其辖区内施行统一的管理模式, 实现了农药登记的一致性; 欧盟各国通过本国农药管理机构在相关法规的支持下, 实现了对本国农药的全面管理。德国的农药管理情况也反映了欧盟各国的农药管理状况。
农药管理的法律依据
德国是世界上较早实现农药管理的国家之一, 也是当时最后一个实行欧盟91/414/EEC指令的欧盟成员国。在1905年德国政府就开始了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工作, 并逐步开展了对农药的质量和农作物中农药残留的控制。在1968年5月14日, 颁布实施了《植物保护法》, 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此法规也经过多次修订, 其中1998年为配合欧盟91/414/EEC指令, 进行了系统修改。
目前, 作为德国的农药管理机构在日常的农药管理工作中, 主要的法律依据是: 欧盟91/414/EEC指令、植物保护法、植物保护治理专家资格规定、植物保护产品费用规定等。同时, 为了规范农药的登记、使用、销售和流通,德国政府还在通过其他法律、法规的制订。 例如: 植物保护专业细则、农药禁止使用规定、农药和农药机械使用管理细则等。
德国的植物保护法是德国农药管理工作的法律基础。全法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的实施和措施; 有害生物入侵的预防; 紧急情况的处理) 、农药的使用( 农药使用情况的概述; 农药使用者、咨询者及经营销售人员应具备的资质; 禁用、实验用农药的管理等) 、农药的流通( 农药登记的必要性; 登记的申请、评价; 登记证发放、取消、收回、暂时注销; 对某农药登记使用范围之外应用的特殊许可; 标签的管理规定; 禁用产品的说明; 农药产品的存放等) 、植物保护设备( 设备的流通、进口; 植保机械统计、检测等) 、植物抗性改善( 添加助剂的引入; 登记的备案、审核; 添加物质进入市场) 、赔偿和赔偿的分配( 赔偿; 赔偿要求) 、管理机关和监督机构( 联邦农林生物研究院; 法规在各州的实施; 官方规定; 海关协作; 进口许可等) 、义务信息的提供和刑事责任的确立( 信息的收集; 取证; 刑事处罚; 罚款) 、其他( 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性; 条款的撤消; 过渡时期的规则等) 。
农药管理的主要机构
德国联邦农业、食品和消费者保护部的植物保护局是德国最高农药管理机构, 是负责德国境内农药管理工作的权威部门。联邦消费者保护及食品安全局负责具体组织审核农药产品的登记申请。它协同联邦农林生物研究院、联邦风险评价研究院、联邦环境保护局负责对具体登记申请产品的评价。联邦农林生物研究院主要承担对申请登记产品效果和使用评价。主要从事农药产品的科学研究, 解答使用者在植物保护和农药使用的问题, 并负责各类农业病虫草害的相关信息的公布等方面。
联邦风险评价研究院主要承担对申请登记产品毒理学资料和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审查与评价。主要从事农药产品毒理学方面的的科学研究,制定德国的食品中最高的农药残留限量。联邦环境保护局主要承担对申请登记产品环境安全性的评价。主要从事农药在环境中行为研究和监测等工作。
联邦消费者保护及食品安全局是德国负责农药登记审查的主要部门。负责登记产品化学资料的审查、产品质量的跟踪检测、对产品的风险性评估。在登记审查过程中, BVL负责登记资料的受理、初审、各部门意见汇总、意见回复和协调、登记证书的发放等。BVL将根据各部门的评估意见, 形成对产品的风险性评估报告, 从风险性角度对产品进行最终评价。
作为德国的农药管理机构, BVL直接参与制定、修订和实施《植物保护法》及有关农药、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并代表德国联邦农业、食品和消费者保护部直接与国际组织、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农药登记管理部门进行联络和沟通, 协调在农药管理、农产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事务和政策。
农药登记的程序
作为欧盟成员国, 德国的农药管理遵从欧盟91/414/EEC指令的有关规定。欧盟对于有效成分登记的审查由欧盟相关委员会组织完成。首先, 申请者将有关产品登记资料提交报告成员国, 报告成员国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审查技术资料并提出评估报告草案、对是否纳入欧盟农药名单附录一给出建议。其次, 所有的成员国将对评估报告草案进行讨论。从2003年11月起,由欧洲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对登记申请的详细审查,通过评估会议、专家会议进行审议, EFSA的植物健康和残留工作组将有可能接受咨询、欧盟立法工作组还将对植物保护产品进行讨论、动物健康和食物链常务委员会将给出评价意见, 委员会讨论( 仅负责在SCFA评议不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
启示和借鉴
德国的农药管理工作有着较健全的法律支撑和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实现了对农药产品的全程化管理, 为我国的农药管理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鉴之处。农药管理工作涉及多行业、多部门,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作为我国农药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农药管理条例》, 应在借鉴其他国家相关法律的前提下不断充实内容、完善条款。例如: 涉及农药紧急使用、标签的管理和生物抗性的改善等。规范农药登记审批, 科学合理建立评审程序,在德国农药登记审批中, 各部门各司其职,相关制度详细明确, 登记评审科学有序。我们可借鉴其在建立登记审批程序、制度的经验,完善我国的登记评审制度, 逐步细化并完善评审程序,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 构建科学的产品评价模式。
编后语:德国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扶持下,农业农村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了同步发展,特别是德国东部地区,原来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在两德统一之后,经过深入的改革,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到过德国农村的人都能感受到,到处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城在林中,林在城里,城乡一体,交相辉映,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经过深入的改革,我国的农业肯定也会焕发出这样勃勃生机的。
农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农药的监督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前款农药包括用于不同目的、场所的下列各类:
(一)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包括昆虫、蜱、螨)、草、鼠、软体动物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二)预防、控制仓储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三)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
(四)用于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者保鲜的;
(五)预防、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六)预防、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码头、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的。
第三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农药登记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登记,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农药监督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 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经营的农药产品的质量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使用生物农药以及其他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推进农药专业化使用,促进农药产业升级。
在农药研制、推广和监督管理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农药登记
第七条 国家实行农药登记制度。生产农药或者向中国出口农药,应当进行登记。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负责农药登记具体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登记具体工作。
第八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成立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负责农药登记评审。
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 12
(一)农药产品化学、药效、毒理、残留、环境、质量标准和检测等方面的专家;
(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的有关专家;
(三)国务院农业、林业、工业产品许可管理、卫生、环境保护、粮食等有关部门的代表。
第九条 申请农药登记的,应当首先进行登记试验。
新农药、新制剂的登记试验,应当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对试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审查。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农药登记试验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要求的,核发农药登记试验批准证书;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其他农药的登记试验,应当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备案;但是,向中国出口的其他农药的登记试验,应当报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备案。
第十条 登记试验申请或者备案时应当提供农药试验样品,经农药检定机构进行符合性检验、封样并留样后,交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确认的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进行登记试验。
第十一条 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进行相应的农药产品化学、药效、毒理、残留、环境等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出具登记试验报告。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应当对登记试验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二条 登记试验结束后,申请人应当持登记试验报告、标签样张和农药的产品化学、药效、毒理、残留、环境影响评价、产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等资料,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农药登记;申请新农药登记的,还应当提供相应的农药标准品和样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组织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资料报送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向中国出口农药申请农药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持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资料,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农药登记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减免相关资料:
(一)取得境外农药登记证并专供出口的农药;
(二)用于小宗农作物的农药;
(三)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资料交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进行安全性、有效性评估、审查。
农药检定机构完成评估、审查后,应当将申请资料和评估、审查意见提交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评审意见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条件的,核发农药登记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农药登记证应当载明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毒性、使用范围和方法、生产企业名称、农药登记证号以及有效期等事项。
/ 12
农药登记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农药或者向中国出口农药的,农药登记证持有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90日前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请续展。
第十六条 农药登记证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药登记证持有人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请变更登记:
(一)改变农药登记使用范围、方法或者剂量的;
(二)改变农药有效成分以外组成成分的;
(三)向中国出口的农药生产地发生变化的;
(四)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农药生产企业因合并、分立等原因变更名称的,应当在办理相关工商登记手续后15个工作日内,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换发农药登记证。
第十七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告农药登记证核发、续展、变更情况以及有关的标签、产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等信息。
第十八条 国家对获得首次登记的、含有新化合物的农药的申请人提交的其自己取得且未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实施保护。
自登记之日起6年内,对其他申请人未经已获得登记的申请人同意,使用前款数据申请农药登记的,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予登记;但是,其他申请人提交其自己所取得的数据的除外。
除下列情况外,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披露第一款规定的数据:
(一)公共利益需要;
(二)已采取措施确保该类信息不会被不正当地进行商业使用。
第三章 农药生产
第十九条 农药生产应当符合国家农药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鼓励、支持农药生产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确保农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第二十条 设立农药生产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报国务院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批准后办理相关工商登记手续;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对企业设立条件和审核、批准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有与其生产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有与其生产的农药相适应的厂房、生产设备和卫生环境;
(三)有符合国家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标准的设备、设施和管理制度;
(四)有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五)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并且污染物排放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农药生产许可制度。申请农药生产许可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农药登记证。
/ 12
生产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农药,应当由国务院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核发农药生产许可证。
生产尚未制定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但已有企业标准的农药,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批准,核发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第二十二条 委托代为加工、分装农药的,委托企业与受委托企业均应当是农药生产企业,并取得同一产品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受向中国出口农药的企业委托分装农药的,受委托企业应当是农药生产企业,并取得同一产品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委托代为加工、分装农药的,受委托企业应当向加工、分装 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农药生产企业采购原材料,应当查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相关许可证明文件,不得采购、使用未依法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未依法取得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的原材料。
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材料进货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原材料的名称、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进货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第二十四条 农药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确保生产产品与经登记的产品的一致性。农药出厂销售前,应当经质量检验合格并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未经质量检验合格或者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不得出厂销售。
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农药出厂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农药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和批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其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出厂销售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农药生产企业销售限制使用农药的,必须销售给取得相应农药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者。
第二十五条 农药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印制或者贴有标签。
国家鼓励农药生产企业使用可回收的农药包装材料。
第二十六条 农药标签应当以中文标注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下列内容:
(一)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
(二)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号以及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
(三)产品性能、毒性及其标识;
(四)使用范围、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五)中毒症状以及急救措施;
(六)贮存以及废弃后处置要求;
(七)生产日期以及批号、质量保证期和净含量;
(八)生产企业名称及其联系方式。
限制使用农药的标签还应当标注“限制使用”字样,注明对使用的特别限制和特殊要求;用于食用或者饲用农产品的农药,标签还应当标注安全间隔期;委托代为加工、分装的农药,标签还应当注明受委托企业名称及其联系方式和加工、分装日期。
第二十七条 农药生产企业不得擅自改变经核准的标签内容,不得以多个商标误导使用者;标签标注的农药名
/ 12
称、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毒性及其标识应当清晰醒目。
农药包装过小,标签不能标注全部内容的,应当同时附具说明书,说明书的内容应当与经核准的标签内容一致。
农药标签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章 农药经营
第二十八条 国家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农药经营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农药经营许可证,但是,专门经营卫生用农药的除外:
(一)经营人员熟悉所经营农药的相关知识和国家关于禁用、限制使用农药的有关规定,能够正确说明所经营农药的使用范围、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营业场所、仓储场所远离饮用水水源、食品存放区域,并配备与所经营农药相适应的防护设施;
(三)有与所经营农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台账记录、安全防护、仓储管理等制度。
经营限制使用农药的,还应当符合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限制使用农药经营布局规划。
经营的农药属于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条件的,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应当凭农药经营许可证办理相关工商登记手续。
第三十条 农药经营许可证应当载明农药经营者名称、地址、负责人、经营范围、有效期等事项。
农药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农药的,农药经营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9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申请续展。
第三十一条 农药经营者进货时应当查验产品包装、标签、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以及相关许可证明文件,不得采购未取得相关许可证明文件、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或者未包装、未附具标签以及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农药。
农药经营者应当建立购货台账,如实记录农药的名称、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规格、数量、生产企业和供货者名称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购货台账应当保存2年以上。
第三十二条 农药经营者应当建立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销售农药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企业、购买者、销售时间等内容。销售台账应当保存2年以上。
农药经营者应当向购买者提供销售凭证,并正确说明农药的使用范围、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不得误导购买者;销售限制使用农药的,还应当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农药经营者不得加工、分装农药,不得向农药中添加任何物质,不得销售未包装、未附具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全的农药。
第三十三条 运输农药的,托运人应当向承运人提供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等相关资料。
/ 12
承运人应当查验托运人提供的相关资料,确认农药包装符合安全运输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建立承运记录,如实记录运输农药的名称、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规格、数量、生产企业、托运人、运输时间等内容。承运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运输属于危险货物的农药,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具体目录由国务院交通运输、铁路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公安等有关部门制定、公布。
第三十四条 境外企业不得直接在中国销售农药。境外企业在中国销售农药的,应当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销售机构或者委托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代理机构销售。
向中国出口的农药应当附具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中文标签。禁止进口未取得农药登记证的农药。
第三十五条 办理农药进出口海关申报手续,应当提供相关的农药登记证明,具体办法由海关总署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五章 农药使用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药使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并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要求,组织推广科学使用技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
第三十七条 国家鼓励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为农药使用者提供技术服务,提高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水平。
第三十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调查统计本行政区域内限制使用农药的购买、贮存和使用情况,并向限制使用农药的使用者提供免费技术培训。
限制使用农药的生产企业、经营者应当对使用者进行科学指导。国家鼓励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统一使用限制使用农药。
第三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农药减量计划;对实施农药减量计划、自愿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农药使用者,给予补助和扶持,其生产的农产品符合相应质量安全标准的,依法予以认证、认可。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农药使用者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农药,减缓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国家通过推广生物防治等措施,逐步减少剧毒、高毒农药的使用量。
第四十条 农药使用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规范,妥善保管农药,并在配药、施药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农药使用事故。
农药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施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
第四十一条 标签标注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在农产品收获前应当按照安全间隔期的要求停止使用。
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材生产。
/ 12
第四十二条 农药使用者应当保护环境,保护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种。
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严禁使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
第四十三条 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建立农药使用记录,如实记录使用农药的时间、地点和农作物以及农药名称、用量、生产企业、农药登记证号。农药使用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国家鼓励其他农药使用者建立农药使用记录。
第四十四条 农药使用者应当妥善收集使用剩余的农药和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回收农药废弃物,并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集中处理,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农药废弃物回收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五条 发生农药使用事故,农药使用者、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和其他有关人员应当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同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其中,造成农药中毒事故的,由卫生、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依照职责权限组织处理;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储粮药剂使用事故、农作物药害事故分别由粮食、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鉴定和调查处理。
第四十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卫生、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定期统计本行政区域内农药使用事故情况,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十七条 为防治突发重大病虫害等紧急需要,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决定临时生产、使用规定数量的未经登记或者禁用、限制使用的农药,可以决定临时限制出口或者临时进口规定数量、品种的农药。
前款规定的农药,应当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使用。
第四十八条 林业、粮食、卫生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林业、储粮、卫生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指导,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药使用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技术指导。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工业产品许可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依照职责权限对农药进行监督管理,相互通报农药监督管理信息,建立农药生产、经营诚信档案并予以公布。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工业产品许可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照本条例履行农药监督管理职责,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经营、使用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生产、经营的农药实施现场检测;
(三)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 12
(四)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五)查封、扣押违法生产、经营的农药,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农药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
(六)查封有证据证明违法从事农药生产、经营的场所。
第五十一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农药监督抽查计划,监督抽查结果应当公布。监督抽查检测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确认的单位承担。
进行监督抽查不得向被抽查人收取任何费用,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五十二条 国家建立农药召回制度。农药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农药对农业、林业、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有严重危害或者较大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通知相关经营者和使用者,向所在地农业、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报告,主动召回产品,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农药经营者发现其销售的农药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通知相关生产企业、供货者和使用者,向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并记录停止销售和通知情况。
农药使用者发现其使用的农药具有本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通知经营者,并向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十三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农药检定机构、植物保护机构对已登记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
在监测或者使用中发现已登记农药对农业、林业、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有严重危害或者较大风险的,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宣布禁用或者限制使用,同时撤销、变更相应的农药登记证。
第五十四条 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假农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农药:
(一)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者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
(二)所含有效成分与经核准的产品标签、说明书上标注的农药有效成分不符的。
未取得农药登记证的农药和禁用的农药,按照假农药处理。
第五十五条 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劣质农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劣质农药:
(一)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
(二)失去使用效能的;
(三)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分的;
(四)超过农药质量保证期的。
第五十六条 召回的农药、假农药、劣质农药和农药废弃物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集中处置,处置费用由相应的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承担;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不明确的,处置费用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财政列支。
/ 12
第五十七条 未取得农药登记证的农药,禁止刊登、播放、设置、张贴广告。
农药广告内容必须与农药登记的内容一致,并依照广告法和国家有关农药广告管理的规定接受审查。
第五十八条 禁止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经营许可证等许可证明文件。
第五十九条 各级农业、工业产品许可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和农药检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农药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农药产品。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工业产品许可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条件的农药核发农药登记证,或者对符合条件的农药拒不核发农药登记证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核发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或者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拒不核发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
(三)对不符合条件的经营者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或者对符合条件的经营者拒不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的;
(四)参与农药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以其名义推荐、监制、监销农药产品的;
(五)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或者有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的。
第六十一条 农药检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农药登记工作中出具虚假评估、审查意见的;
(二)参与农药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以其名义推荐、监制、监销农药产品的;
(三)有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的。
第六十二条 农药登记试验、监督抽查检测单位出具虚假登记试验、监督抽查检测报告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登记试验、监督抽查检测单位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 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生产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后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县级以上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责令限
/ 12
期整改;逾期拒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第六十四条 农药生产企业生产假农药、劣质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工业产品许可管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责权限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五条 农药生产企业不召回应当召回的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责令召回,处应召回的农药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第六十六条 农药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工业产品许可管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责权限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原材料等,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一)采购、使用未依法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未依法取得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的原材料的;
(二)生产的农药未经质量检验合格并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擅自出厂销售的;
(三)农药包装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
(四)出厂销售的农药包装上未附具标签、标签残缺不全、标签标注内容不符合规定的。
第六十七条 农药生产企业受委托代为加工、分装农药不办理备案,或者不执行进货、销售记录制度的,由县级以上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可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第六十八条 农药生产企业将限制使用农药销售给未取得相应农药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农药,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第六十九条 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农药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后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拒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并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
第七十条 农药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农药,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并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10 / 12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经营假农药、劣质农药的;
(二)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销售应召回的农药后,拒不停止销售的;
(三)分装、加工农药的;
(四)向农药中添加物质的。
第七十一条 农药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农药,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并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出农药经营许可证规定范围经营农药的;
(二)购进未取得相关许可证明文件、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或者未包装、未附具标签以及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农药的;
(三)销售的农药产品未包装、未附具标签、标签残缺不全,或者擅自涂改标签的;
(四)销售限制使用农药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规定的。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农药经营者不执行购货台账、销售台账制度或者不如实向购买者履行介绍、说明义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并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
第七十三条 境外企业直接在中国销售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销售的农药和用于违法销售的工具、设备等,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登记证。
第七十四条 农药使用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对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其他农药使用者,处1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方法、技术要求、注意事项使用农药的;
(二)不遵守农药标签标注的安全间隔期的;
(三)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或者用于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材生产的;
(四)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的;
(五)使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的;
(六)不妥善收集使用剩余的农药和农药包装等废弃物的。
第七十五条 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执行农药使用记录制度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 12
第七十六条 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经营许可证等许可证明文件的,由发证机关予以收缴或者吊销,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七条 生产假农药、劣质农药,或者被吊销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10年内不得从事农药生产经营活动。
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农药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的,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经营许可证。
第七十八条 被吊销农药登记证的,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5年内不再受理其农药登记申请。
第七十九条 承运人运输农药不查验托运人提供的相关资料、不确认农药包装是否符合安全运输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或者不执行农药运输记录制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铁路主管部门依照职责权限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国家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八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给他人造成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八十一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新农药,指含有的有效成分尚未在我国登记的农药。
(二)新制剂,指含有的有效成分与已登记过的相同,但剂型、含量(配比)尚未在我国登记的制剂。
(三)限制使用农药,指剧毒、高毒农药,杀鼠剂,以及其他对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存在较大潜在风险,对使用有特别限制和特殊要求的农药。
(四)卫生用农药,指用于预防、控制危害人类生活环境和养殖动物生存、生长环境的蚊、蝇、蜚蠊、蚂蚁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农药。
第八十二条 申请农药登记,申请人应当缴纳农药试验费和农药登记费,具体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规定。
第八十三条 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农药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工业、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检、交通运输、铁路主管部门制定、公布。
第八十四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天津市农药管理条例 篇5
凡是不包含以下述LS、PD、XK、Q等英文字母开头的三证号,往往是擅自编写的,不受法律保护,其质量值得怀疑。
1.农药登记证临时登记证号以 LS或WL开头,如LS96030(农地乐52.25% 乳油)、WL93614(神煞0.2%气雾剂)。正式品种登记证号以PD、PDN、WP、WPN开头,如PDI-85(敌杀死)、PDN2-88(丁草胺)WPI-92(驱蚊液)等。分装农药的尚需办理分装登记证,证号如LS981606—浙99042等。
2.生产许可(批准)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格式如XK13-067009等。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格式如HNP33055-C0440等。
2017农药管理新举措 篇6
2017年农药管理工作将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为契机,以服务现代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为导向,以完善配套规章制度、理顺农药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为抓手,以市场监督抽查、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低毒生物农药使用补贴、安全风险监控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农药行政审批改革,提高登记门槛,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农药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药的违法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1.登记准入。适应绿色发展要求,强化安全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农药登记的科学水平。
2.加快绿色防控产品登记。要修订《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对与食、药同源的生物农药,以及在国内外多年广泛使用没有发生风险的微生物农药、信息素、植物源农药要减免试验资料;对一些国内外普遍推广的天敌昆虫、杀虫灯、色板等制定免于登记清单(实行备案制);对新的植物源农药要针对其特点提出质量检测和登记资料要求。
3.完善风险分析制度。在农药登记和残留限量标准制定过程中,评估农药的毒理学和环境影响,都要以风险分析结果为依据。
根据风险监测评价结果,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虽为中等毒性,但其代谢物分别为甲胺磷、克百威、氧乐果等高毒农药,在蔬菜上使用存在安全风险。硫丹、溴甲烷为高毒农药,对环境安全风险较大,已列入相关国际公约限期停止使用。下一步将依法对这5种农药采取禁限用管理措施。
4.加快小宗作物用药登记。要继续利用部门预留、残留标准制定等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地方有关部门支持,充分调动农药企业积极性,开展多种模式的联合试验、补助试验,借鉴扩作登记的做法,列出农药产品、作物、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剂量,经有关专家论证、评审委员会评审,农业部发布公告、实行统一登记,企业自愿申请标注,以解决小宗作物缺少合法农药问题。
5.市场监管。依法严把市场准入关,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努力构建新型农药市场监管体系。
6.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许可信息平台。要建立全国农药行政许可和信用记录数据库,实行全国农药有关许可证统一样式、统一编号,开发、使用统一的计算机联网打印证书软件,自动采集、传输、储存各级农业部门的发证信息,供社会各界随时查询。使信息采集与办公自动化相结合,行政审批信息公开与社会各界即时查询相结合。
7.继续搞好农药市场日常监管。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建立两个“黑名单”(问题企业、问题产品),组织开展例行抽查、重点抽查、专项抽查等方式。例行抽查要按照“双随机”原则,重点抽查和专项抽查要按照“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企业、问题产品。部、省、市、县都要明确抽查的重点企业名单和问题产品名单,专项抽查要突出当地市场上问题较为严重的某一类产品,抽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要组织各地执法人员深入农药经营门店,加强日常检查,让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让非法企业无市场空间。
8.创新开展高风险农药定点经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电子档案和追溯管理。要总结完善山东省高毒农药“四统一、一定点、两确保”的做法和经验,探索建立重点产品指定具有专业服务条件和能力的经营者经营,实行进货、储藏、销售、使用一体化管理,封闭运行、专业服务,生产企业只能销售给具有相应经营许可证的指定经营者,使其他人买不到、接触不了高风险农药。这样,既可以使廉价、高效的高毒农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能避免用于自杀和投毒,趋利避害。
9.风险监控。建立可追溯电子信息体系,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努力提高农药残留管控水平。
10.加快建立农药电子追溯码监管制度。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规定,要探索建立农药等投入品电子追溯码监管制度。许多地方、一些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可追溯电子信息系统。如浙江省建设两个平台(经营单位基础数据库、商品基础数据库),已有87个市(县)3715家农资企业运用该系统。杜邦公司在上海的生产企业研发使用了三保险的可追溯条码信息。要加快修订《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药可追溯电子条码管理制度。
11.切实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加强鲜食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全用药工作指导和监管,督促做好全生育期用药记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要强化农药使用记录的监管和追溯,严厉打击违规使用高毒、违禁农药行为,有效防控农药残留风险。
12.加快农药残留标准制定。按照农药残留标准制定计划,加快农药残留标准制修订,逐步实现新农药残留标准与登记同步,老农药残留标准加快拾遗补漏,争取完成每年1000项制标任务。
13.扩大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2017年在9个省(市)40多个县的蔬菜、水果、茶叶生产基地,实施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项目,建立农药残留控制技术示范区,探索补贴模式和有效机制。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扩大补贴范围。
14.改革发展。推进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企业去产能补短板,促进农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15.政策引导。利用登记资料要求、续展把关、生产许可条件、病虫绿色防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或政府采购项目等,引导农药企业削减老旧设备、低效高用量产品产能,加大高效、低毒、低用量农药研发推广力度,补上作物需求、种类变化、剂型创新的短板,优化产业结构。
16.示范带动。以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契机,农企合作,搞好农药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的联系对接,共建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集成示范包括病虫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综合技术模式,开展农药直供、技术集成全程服务,不仅降低销售成本,而且有利于展示产品、技术和扩展市场。2016年有1000多家农药企业与1.1万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7000个专业服务组织合作,共建了6900个示范基地,核心示范面积达5000多万亩,各地反映效果很好,要继续深入推进。
17.帮助转型。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扶持措施,支持和帮助没有研发能力的、经营同质化产品的农药企业转型为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业全程综合服务或全程病虫害防治服务。利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相关政策和机遇,支持帮助农药出口企业主动走出去,到其他国家办厂或兼并当地企业,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促进农药企业结构转型升级。
18.制度建设。推动农药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宣传培训和信息公开。
19.要制修订配套规章。根据新条例制度设计,组织起草《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等配套规章,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争取与新条例同步实施。各省也要着手研究农药生产许可、经营许可、登记初审、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实施细则。
20.推动农药管理体系建设。根据农药管理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建立健全农药行政管理体系、农药检定体系、执法监管体系,适应农药行政审批、技术服务、执法监管的需要。
21.加强宣传培训。利用多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农药管理法规制度宣传,要层层举办培训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增强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管理者法治意识。
目前农药经营状况及管理 篇7
农药经营由过去的供销系统及农业系统统一经营的模式已经向个体户转化。经营品种系列化、配套化初显端倪。从原来的单卖种子、农药、肥料等已经转化成种子、农药、肥料统一出售的态势。网点多, 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对于经营种子肥料的市场相当繁荣, 为了使自己更具有竞争力, 现在厂家都在提高服务竞争力, 如送货上门, 给农民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条件。
2 农药经营存在的问题
2.1 经营规模小
经营规模偏小流通体制不健全、发展壮大难。农药的经营者大多没有足够的资金使自己经营的网店达到一定规模, 一般说来数量上足够, 单规模上不尽如人意。
2.2 经营不稳定
经营队伍不稳定、经营年限短、变更频繁。对于诸多的经营者来说, 没有长远的眼光, 本着赚点小钱的态度, 并不想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 如此经营的态度不端正, 带来的便是不稳定及年限短的特点;往往这些经营者抱着投机取巧的方式进行经营, 经常并更自己的投资方向。
2.3 无序竞争
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货源渠道混乱, 产品质量不容乐观。随着农资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后, 在很大程度上使市场的经营者增多, 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些无序的竞争。
2.4 专业性不强
专业性不强、经营品种多而杂, 不利于专业化经营。由于资金投入的少, 经营规模不大, 随之而来的便是经营的不彻底性、专业性不强的特点, 而且有的经营者还将农药经营管理附加上食品方面的经营, 这大大给公共安全带来威胁。
2.5 农药进货渠道混乱
农药进货渠道比较混乱。近年来农药的进货渠道大多以送货上门为主, 即供销商送货上门, 但是这给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机, 他们将假冒伪劣产品滥竽充数, 随之带来的便是伤害了用户的诚意。
2.6 违法农药屡禁不止
国家禁用、限用农药屡禁不止。当前形势下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已全面禁止销售使用, 此等药品在市场上已经断绝。但是在另一些方面如蔬菜、水果、草药等方面还没有断绝此等药品的出现, 这给食用者带来诸多隐患。
2.7 不能科学使用农药
由于农村农民的知识水平不高, 欠缺用技术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 根本不思考植保站的预测预报, 而以自己亘古不变的手段和方法来对付病、虫、草害, 往往在病虫害较严重的时候, 重复用药, 大规模用药的事例屡见不鲜, 带来了许多的不良后果, 如增强了病虫害的抗病性、使作物遭受到了大剂量药物的侵害等。
2.8 农药售后服务指导不力
现在的农药出售要本着3条原则来进行:将购买者所购买的农药亲自送货上门, 给购买者一个周到的服务;告诉购买者什么情况下使用这种农药, 以便购买者适时喷洒该农药;要对购买者的意见进行反馈, 看是否该种农药真正起到了其该有的作用。但是做到这3点的经营者寥寥无几。
2.9 经营行为不规范
现在许多经营者不能把所有的证件一一列出来供人参考, 经营方式不端正, 没有正规的储物室, 将农药凌乱的摆放。
3 管理对策
3.1 加强监管, 加大抽检力度
在重要的季节要进行全方位的监管, 例如发生虫灾害的敏感时期, 要做到把能够给病虫害带来毁灭性的药物进入到用户手中;还要加大药物的抽检力度, 坚决杜绝一切伪劣产品。
3.2 重视岗前培训
没有章法的体制算不上真正的体制, 一定要重视岗位培训工作, 其具体分为以下3点内容: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 要达到所有的经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的目的;专业方面的培训工作, 使经营人员有一个良好的素养, 达到能够给用户一个合理的购物要求;规范经营行为, 使经营人员按照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授药, 必要的时候还要将各种经营制度用笔写在纸上病粘贴到醒目的位置, 达到时刻叫经营人员惊醒。
3.3 加大违法查处力度, 严惩违法行为
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监管力度, 需要全民的配合, 有关人员应该进行不定期抽检, 用户如若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 一旦发现流通到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要进行严厉打击, 使其远离药物市场。
3.4 开展诚信企业建设活动, 增强经营者的诚信意识
湖南省农药管理条例 篇8
关键词农药废物;安全处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S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1-0204-01
0引言
隨着农业技术与产品的进步和发展,农药废弃物一词逐渐地开始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农药废弃物在农药储运、销售和使用过程中都有可能会出现。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也是农药使用大国。据有关资料介绍,如果以我国每年农药施用量100万吨计算,全国就需容量为250毫升的包装物40亿个之多,农药使用后,大量的废弃包装物就被农民随手丢弃。在农村的村口路边、田间地头,到处可以看到农民随手丢弃的空农药瓶、塑料包装袋等。当然农药废弃物产生有很多的原因。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加强控制与管理,对人类的健康就会造成潜在的危害,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农药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农药废弃物安全处理和相关的管理方面进行探析。
1农药废弃物来源及危害
总的来说,农药废弃物的来源是比较广泛的,例如储藏时间过长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农药会变质和失效;在未施用农药的场所遗留的农药以及用于处理遗留农药的材料;农药废弃包装物也是一个主要来源,包括农药的瓶、袋、罐、桶等;施药后剩余的药液以及农药污染物及清洗处理物。
当然造成农药废弃物大量出现在人们眼前的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农民环保意识普遍薄弱,对乱扔空农药瓶、塑料包装袋所造成的危害认识不够。二是废弃农药包装物无人回收。对农民来说使用后的空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用不上、留不得、卖不掉”,因此也只有扔了。三是农村环境问题无人管理、城市环境问题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而农村却无人管理,对农民随手丢弃空农药瓶、塑料包装袋的现象和行为没有人制止和管理,也没有人加以清理。
农药废弃物有着各个方面的危害。例如把农药废液直接倒入农田,就会污染土壤,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在果园喷洒多效唑(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时,笔者发现,有的果农把剩余的药液直接倒在树下,结果导致果树生长受到影响并表现出药害症状。农药包装空瓶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破碎后的玻璃碎片划伤耕牛或田间作业人员的事情也经常发生,给人畜生命安全带来隐患。农药的包装物,除了玻璃瓶以外,还有采用高分子树脂的塑料瓶或包装袋,这些包装物在自然界是很难分解的。而且包装物中的农药残留还会流入河流、渗人地下,引起水质下降,引起鸟类、家畜中毒,对人畜生命安全均造成一定威胁。
2农药废弃物的处理及管理
按照我国目前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发展的要求,为了探索解决废弃农药包装物污染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必须得有合适的相应的处理及管理措施。
2.1那些被国家指定技术部门确认的变质、失效及淘汰的农药应予销毁
高毒农药一般先经化学处理,而后在具有防渗结构的沟槽中掩埋,要求远离住宅区和水源,并且设立“有毒”标志。低毒、中毒农药应掩埋于远离住宅区和水源的深坑中。凡是焚烧、销毁的农药应在专门的炉中进行处理。在欧盟一些发达国家,对农药废弃物(主要是农药包装物)的处理方式主要采取高温焚烧或深埋。而且相对于点污染而言,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难度要大得多,主要原因是面源污染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对农药废弃物的治理应该纳入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范围内。
2.2对农民实行有偿回收
建议国家从税收上对企业进行适当优惠,以此来保证强制回收制度的实施。也就是说由国家和生产企业共同出资,由销售者负责有偿回收:农民在谁那里购买农药,使用完后的空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收集起来交给谁,并由销售者返还给农民一定数额的购药款。对不回收空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的农药,一律不准上市销售。
2.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可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活动,积极采用电视、报纸、广播、宣传资料、黑板报等形式和手段,大力向农民宣传有关环保知识,让农民认识到处乱丢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危害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克服乱扔空农药瓶、塑料包装袋的不良行为,养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2.4制定专门的农药废弃物管理法规
在我国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农药管理的法规中,在“农药安全使用”方面虽然涉及到农药废弃物管理的内容,但都比较笼统.也未涉及到农药废弃物管理的内容。没有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可操作性差。然而,在欧洲的EurepGAP中,除了规定一些保证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条款和可追溯体系以外,还专门规定了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工人健康的条款,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要安全处置空农药瓶和废农药”。所以结合我国实际现状,结合国情和可操作性制订农药废弃物管理法律或法规,使其有法可依。
3小结
农药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俨然已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当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政府和公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农业环境治理的重点领域,农药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也逐渐引起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增强人们环保意识、科学使用农药和合理处置农药废弃物的工作,将成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程翠联.农药废弃物的安全处理[J].种植参谋.2008(3):13.
[2]施红珍,适秀安,李晓勇.农药废弃物安全处理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24-226.
【湖南省农药管理条例】推荐阅读:
《湖南省燃气管理条例》12-20
湖南省行政执法条例09-26
湖南省大气污染条例10-02
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05-22
湖南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07-03
湖南省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试行)12-16
湖南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05-22
湖南省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07-14
(附件)-湖南省电力公司营销稽查管理办法10-17
湖南省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服务等级标准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