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工作管理程序(共8篇)
职业卫生工作管理程序 篇1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5-08-10 【生效日期】2005-08-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程序
为了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保证资质审定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进一步强化评价机构依法开展评价工作,提升对评价机构技术人员及评价能力的要求,我部组织对《卫生部关于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309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卫生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程序〉的通知》(卫办法监发[2003]55号)等2个文件进行了修订,并依据审定条件制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资质(甲级)审定标准》。现将《卫生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程序》、《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条件》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资质(甲级)审定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的领导,保证资质审定工作的有序开展,要明确资质审定程序及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卫生部指定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负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甲级)的受理、资料审查、评审意见汇总上报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和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分别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资质和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资质申请的受理、现场考核和评审意见汇总上报工作,并作为技术评估单位承担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甲级)的技术审查和现场技术考核工作。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卫生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程序〉的通知》(卫办法监发[2003]55号)和《卫生部关于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309号)同时废止。
二OO五年八月十日
卫生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程序
一、申报与受理
第一条第一条 申请单位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时,应向卫生部指定的受理单位提交下列资料:
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表(附录1);
2、法人资格证明材料(复印件);
3、申请单位简介;
4、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5、主要技术人员名单及简介;
6、实验室有关资料;
7、相关仪器设备清单;
8、曾经完成的相关工作总结报告;
9、曾经完成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10、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承诺书。
第二条第二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表》可向卫生部指定的受理单位索取或从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网站下载(网址:http://)。所有申请资料应一式三份,其中原件1份,复印件1份、电子版1份。
第三条第三条 申请资料应使用A4规格纸张打印(中文使用宋体小4号字,英文使用12号字)。申报的各项内容应完整、清楚,不得涂改。所有申请资料原件应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申请资料的复印件应当清楚并与原件一致。
第四条第四条 受理单位对申请资料核对无误后,由资料接收人和呈递人双方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资料接收单》(附录2)签字,一式两份并加盖公章,一份交申请单位,另一份存档备查。
第五条第五条 受理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对申请资料的合法性、完整性、及规范性进行审核,提出书面审核意见,并由审核人和复核人签字。
对符合受理要求的,受理单位在5日内向申请单位出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申请受理通知书》,并告知专家评审期限。受理通知书一式四份,一份交申请单位,一份报卫生部,一份交技术评估单位,一份归入档案备查。受理通知书应加盖受理单位公章。
不符合受理要求的,受理单位应向申请单位出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附录3)。不予受理通知书应写明不受理原因,并加盖公章。不予受理通知书一式三份,一份交申请单位,一份报卫生部,一份归入档案备查。
第六条第六条 受理单位应在受理之日起的5日内,将申请资料(复印件)及受理通知书转送卫生部指定的技术评估单位。
二、技术评估
第七条第七条 技术评估包括申请资料的技术审查和现场技术考核。
第八条 技术评估单位在收到受理单位转送的申请资料后,应在15天内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受理单位联系。
第九条 技术评估单位对申请资料进行技术审查后,应及时与申请单位联系,确定现场技术考核日期。
第十条第十条 技术评估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在60日内完成对申请单位的资料技术审查和现场考核,并完成技术评估报告。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现场考核时间一般为2~3天。技术评估单位应当制定现场技术考核计划,备齐现场考核所需考核样品、有关资料和表格。现场考核盲样应经过实验室比对或人员比对,或采用标准物质,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于考核前交接给专家组成员。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现场考核专家组由5~7名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专家由卫生部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员的专业应当满足现场技术考核工作的需要。卫生部指定专家组组长,专家组组长对现场技术考核工作技术上负总责。
技术评估单位应当在现场考核前2日将专家组人员组成情况告知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如对专家组成员有异议,应当在接到通知后提出需回避的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
技术评估单位应安排1名工作人员具体承担考核专家组与申请单位有关现场考核的联络工作,协助专家组做好现场考核的组织工作。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考核专家组应按照审定标准,依据现场考核计划,对与申请项目相关的业务活动进行考核。申请单位应积极配合,并提供相应支持。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现场技术考核程序和内容
(一)模拟评价试题、考核样品的交接。考核组成员到达申请单位后,及时与申请单位进行考核样品及职业病危害评价模拟试题的交接工作,办理交接手续。
(二)召开现场考核会议。参加会议人员包括现场考核专家组成员、技术评估单位工作人员和申请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会议由现场考核专家组组长主持,会议程序及内容如下:
1、介绍考核专家组成员和分工;
2、宣布现场考核日程安排和应遵循的原则;
3、申请单位负责人报告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4、申请单位介绍资质审定准备工作情况。
(三)书面考试。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参加书面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应少于申请人数的80%,管理人员、评价人员、检测人员分别答卷。60分以上(含60分)者为合格。
(四)模拟评价。申请单位组织评价人员写出模拟评价报告。模拟评价报告应在48小时内提交。
(五)考核样品。申请单位应组织检验检测人员独立完成样品的检测,并在48小时内提交检测报告。
(六)口试。由考核组从参加书面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抽取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口试。
(七)资料审查。由考核专家按照分工分别对以下资料进行审查,并对审查情况进行记录:
1、申请单位的法人资格,专业技术人员聘用资格证明;
2、职业卫生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原始记录及检测(监测)报告;
4、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申请放射防护评价资质的,还应审
查卫生部规定的对大型辐射装置的审查意见;
5、教育培训证明文件或记录;
6、现场考核应审查的其他资料。
(八)实验室考核内容
1、仪器设备种类、数量、运行状态;
2、仪器设备计量检定、放置、标识、使用记录;
3、实验室环境及警示标识设置;
4、样品保管;
5、人员操作技能;
6、现场考核专家认为需要考核的其他内容。
(九)召开现场考核专家组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包括现场考核专家组成员和技术评估单位工作人员。会议由现场考核专家组组长主持,会议程序及内容如下:
1、现场考核专家分别报告书面考试、资料审查、实验室考核、样品分析等结果,提出评估意见;
2、填写现场考核表;
3、起草技术评估报告;
4、按照审定标准给出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分为“建议通过”、“建议整改后通过”、“建议整改后现场复核”和“建议不通过”。
(十)召开现场考核反馈意见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包括考核专家组成员、技术评估单位工作人员和申请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会议由考核专家组组长主持,会议程序及内容如下:
1、考核专家组组长宣读技术评估报告和评估结论;
2、考核专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3、申请单位负责人发言。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技术评估单位应在结束现场考核之日起5日内将考核原始记录、技术评估报告及有关资料移交受理单位。技术评估报告应由考核专家组全体专家签字,经技术评估单位认可后加盖技术评估单位公章。
三、报批和批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受理单位对技术评估单位移交的资料进行审核。对于评估结论为“建议通过”和“建议不通过”的,受理单位在接到资料之日起10日内作出审核结论,并将资料上报卫生部批准。审核结论分为“建议批准”、“建议不批准”。
对于评估结论为“建议整改后通过”和“建议整改后现场复核”的,受理单位应在接到资料之日起10日内,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单位整改意见通知书》(附录4)通知申请单位,并注明是否需要进行现场复核及现场复核时间。
申请单位应在接到《卫生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整改意见通知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对要求整改的应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并向受理单位提交整改报告。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受理单位在接到整改报告之日起的20日内完成资料复核或现场复核。资料复核和现场复核由原现场技术考核组成员完成,并提出复核意见。
受理单位应在接到复核意见之日起5日内做出审核结论,并将有关资料上报卫生部。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卫生部在收到上报资料之日起20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对于通过卫生部资质审定的申请单位,受理单位在接到卫生部批复意见之日起10日内,完成证书印制工作,并通知申请单位领取证书,有关文件归入档案备查。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申请单位凭“卫生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受理通知书”、申请单位介绍信、领取人身份证到受理单位领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领取证书时,申请单位应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受理通知书”交回受理单位,并在资质证书发放登记表上签字。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对于未通过卫生部资质审定的申请单位,受理单位应在接到卫生部的批复意见之日起10日内,将“卫生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不予批准通知书”通知申请单位。
申请单位对卫生部不予批准结论有异议的,可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书面向受理单位提出复核申请,逾期不予受理。
未通过资质审定的申请单位,1年之后可以重新申请。
四、其 他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变更资质证书的,应向受理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原件。申请资料具体要求如下:
单位名称、地址变更(包括自身变更、合并等):凭当地机构编制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
法定代表人变更:凭单位主管(上级)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即任命决定(复印件)。
第二十三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变更资质证书期间,应暂停相关技术服务工作。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六个月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向受理单位申请续展,填写《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续展申请表》(附录5)。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申请资质审定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由申请单位承担。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职业卫生工作管理程序 篇2
关键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职业病防治,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统称“职业卫生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按照法律的要求,我们于2006年开始研究职业卫生档案工作框架及管理体系,2007年在攀钢开展职业卫生档案工作[1]。2010年,有近40个厂矿、200余个车间进行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笔者结合职业卫生档案工作实践,对职业卫生档案工作如何管理进行了探讨。
1 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的系统管理
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的系统管理是从战略上解决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管理的问题。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工作有明确的要求,但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从文献报道来看,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工作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的管理形式多样。李蓉[2]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和企业档案管理现状,开发研制了《长城钢铁公司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但该系统于1999年前开发,相关内容不够全面,不能适用新的职业病防治的相关规定。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鲁铎[3]开发研制了粉尘作业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但该系统仅针对粉尘作业职工,而非整个大型企业全面反映职业卫生工作的职业卫生档案。对此,我们认为要使职业卫生档案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并通过职业卫生档案工作推动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发展,使职业卫生档案能够准确、完整的反映职业病防治工作全过程,需要以系统管理的思想,从战略上解决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的管理。这种战略思想是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从职业卫生档案工作入手,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要求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是以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用人单位构成一定的组织框架,以记录职业卫生工作活动为内容,通过戴明PDCA管理模式进行运作的一个有机整体。见图1。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按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规范企业各项职业卫生工作,持续改进。在这个系统的每一环节中,职能管理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用人单位3方应责任明确、工作具体,保证职业卫生档案工作围绕核心持久运行[1]。
系统管理的作用在于:①解决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卫生工作的关系问题。职业卫生档案不是简单的为建档而建档,而是用人单位通过建立、更新职业卫生档案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②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目前,职业卫生档案国家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一些大型企业建档形式多样,存在内容不全面、管理缺乏系统性、持续性等问题;更多的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是被动进行,不知道如何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由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制定企业或地区职业卫生档案技术规范,技术规范全面涵盖国家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要求,在规范用人单位建档的同时,也为企业完善职业卫生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具体的工作目标。③便于职能管理部门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管。职能管理部门包括企业内部职业卫生工作管理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2003年,中编办把部分职业卫生监管职能从卫生部门划给安监部门,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管由2个部门负责。用人单位为接受监管做重复工作,有些监管处于无从下手的被动阶段。如何将重复变高效,将被动变主动,规范的职业卫生档案可为职能管理部门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目标性监管提供高效、便捷的途径。④实现职能管理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用人单位3方有机结合。职能管理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用人单位在职业卫生工作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如果没有一个着眼点使3方责任明确,往往会出现用人单位为监管而临时性、突击性的做职业卫生工作,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专业人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通过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职能管理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用人单位3方以职业卫生档案管理为基点,各行其责,共同把职业卫生档案做好、管好、用好。最终达到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企业职业卫生工作之目的。⑤为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系统管理是建立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没有系统管理的组织框架和工作内容的逻辑关系,信息化管理则无从做起。而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建档工作效率、职业卫生信息使用效率、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效率,实现职能管理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用人单位3方相关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2 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的质量管理
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的质量管理体是从战术上解决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问题,决定了职业卫生档案能否准确、完整地反映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
在攀钢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中,档案的质量控制贯穿该管理系统的全过程。见图2。通过技术标准的质量控制、工作过程质量控制、监管考核予以实现。
技术标准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把好“企业职业卫生档案提纲”质量关。“提纲”是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的标准性技术文件,它即具有规范档案的作用,又有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提出要求的作用。“提纲”的制定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要要求进行,并需与时俱进,定期修改完善;需要由职业卫生服务机构3名以上专业人员集体通过,并由职能管理部门审核认可,保证职业卫生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要求。
工作过程质量控制需要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和有人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在“提纲”中对每项建档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相关培训,全程指导用人单位首次建档,抽查档案更新质量。用人单位专人负责该项工作,按要求进行建档、档案更新及管理。
在质量管理中,职能管理部门的监管是保证企业职业卫生工作顺利进行,提高职业卫生档案工作质量的必需条件。我们的工作经验是按照“档案提纲”、“工作程序”要求,由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制定“职业卫生档案考核提纲”。“职业卫生档案考核提纲”是职能管理部门监管厂矿职业卫生工作的技术标准。职能管理部门根据监管需要,从“提纲”中选取项目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及其工作的进行考核,实现对档案质量的审核和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管。
3 职业卫生档案资料的归档管理
职业卫生档案是用人单位依法经营的直接证据,是职业病防治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档案资料的定期妥善保存非常重要。在国家对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妥善保存还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我们采取较为严格的归档管理措施。
按照攀钢集团钢铁钡钛股份有限公司档案管理标准QG/FT 0056-2010,各建档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归其档案室管理。
归档内容:年度职业卫生档案文字版、电子版(光盘)、职业健康监护体检报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等与职业卫生工作相关的文字、图纸、照片、录音带、录相、影片、计算机数据等文件材料。
保管期限:永久。
职业卫生档案资料的归档管理作用在于:①防止资料的丢失、损坏,保证资料的安全、完整。职业卫生档案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为,而是一项与企业共存亡的长期工作。以往职业卫生工作资料由企业相关管理科室的工作人员负责保管,资料保管质量无法保证;人员变动、工作交接容易导致资料丢失,保管不当容易使资料损坏。现由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档案管理标准对职业卫生档案资料进行管理,专业人员做专业的工作,是防止职业卫生档案资料丢失、损坏,保证资料安全、完整的最有效方法。②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的科学化。《攀钢档案管理标准》是攀钢规范档案资料管理的内部标准,根据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已多次更新,保证了企业档案资料的科学化管理。将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归入公司档案管理,是职业卫生档案资料科学管理的唯一可靠途径。③资料规范管理,便于查阅。职业卫生档案是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真实记录,当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法律责任举证、职业病防治研究等需要相关资料时,档案资料的规范管理,可提供快捷准确的相关信息,便于查阅。因此,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归专职部门管理非常必要。
职业卫生档案工作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中一项长期、艰巨的基础工作。建档的主体是用人单位,企业从被动建档到主动建档的观念意识的转变,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通过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监管和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指导予以实现;职业卫生档案能否准确、完整、动态地反应职业卫生工作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是对职业卫生工作成果的保护,必须由档案专职部门管理。以上是我们在职业卫生档案工作中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愿与同行探讨、交流与分享。
参考文献
[1]黄升,封承勇,高恩革,等.攀钢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0,26(8):933-937.
[2]李蓉.长钢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J].职业卫生与病伤,1999,14(2):119-120.
职业卫生工作管理程序 篇3
一、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程序设计基础课的目的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已明确指出,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搜集、整理和处理等部门。根据我校就业管理部门的调查,用人单位要求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开展与信息处理相关的工作,包括网站开发、软件设计、网络建设与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与管理等。
因此,按照教育部规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能够从事卫生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当清楚了开设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目的之后,我们应该针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编程语言做一遴选,因为并不是所有编程语言都适合作为第一门教学语言进行教学。
二、第一门编程语言的选择
1.第一门编程语言应具备的特点
面对有200余种之多的编程语言,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作为第一门教学语言呢?事实上,无论使用哪种编程语言,程序设计入门教学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初学者”,一般情况下他们只具有很少甚至没有任何编程经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步引导他们进入编程世界。这就要求第一门编程语言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①语言规范、可读性强,同时又具备快速开发的能力,初学者利用它能很快编写出实用的程序,从而容易获得成就感,感悟到软件开发的魅力。
②可以忽略不必要的底层技术细节,但同时并不隐藏用户想知道的细节,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③必须能充分体现现代软件开发的基本思想和技术成果,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④ 考虑到专科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时间短、课时较少的特点,这门语言必须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无需再重新学习其他编程语言。
2.不同编程语言的比较
从全国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来看,主要以 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 和C 程序设计为主,下面就几种比较流行的编程语言做一分析。
① C语言。众所周知,C语言是一门非常优秀的编程语言,利用它人们可以任意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开发出无所不能的优秀程序。但也应注意到,C语言是一门面向过程的中级语言,适合编写底层应用程序。因此,在图形用户界面已成为主流的今天,再让学生去学习枯燥乏味的命令行应用程序,学生很难产生兴趣。当然,也有学者认为,采用C语言做第一门教学语言,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和掌握最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和技巧,例如,如何使用指针、如何编写更有效的查找和排序算法,等等。随着计算机软件开发进入产业化时代,与制造业一样,应用软件的开发者必须掌握利用平台工具、开发框架、组件来快速开发稳定、高效的软件。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任务不是研究和开发基础软件,相反,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大型开发平台的使用以及各种库( 例如,类库、构件库、服务库) 的使用才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虽然C语言有着众多的优点,但其并不适合作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第一门编程语言。
② Visual Basic。由于Basic语言简单易学,很容易上手,因此,在中国有不少人是通过Basic语言迈入程序设计大门的。Visual Basic是微软公司研发的快速开发工具,曾经在市场上非常流行,被视为Windows桌面编程最佳入门语言,只可惜这个优势在其后继版本Visual Basic.NET中已不复存在。从功能上说,目前的Visual Basic.NET非常强大,与C语言基本一致,但其语言本身的复杂程度也变得与C语言基本相当,从学生角度考虑,与其学Visual Basic.NET,还不如直接学C语言。
③Visual FoxPro。Visual FoxPro是微软公司旗下的快速程序开发工具,也曾经在中国市场上流行过很长时间,它主要适合于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由于其自身的不足,目前已有退出市场的趋势,因此不宜用于教学。
④Python。目前Python语言在国内外非常流行,我们从每月更新的TIOBE编程语言排行榜中就可以看出,有不少学者认为它是最适合初学者学习的编程语言。Python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动态编程语言,语法简洁,可以使初学者学习基本的编程知识,体会动态编程语言的特点。但相比于其他编程语言,有关Python语言的中文教材太少。另外,用Python开发图形界面程序比较麻烦,且不太成熟稳定,目前国内还没有真正利用Python进行商业程序开发的,因此,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还必须从头学习其他的编程语言,浪费宝贵的学时。
⑤Delphi。Delphi是基于Object Pascal的编程工具,由美国Borland公司出品。Object Pascal语言是对Pascal语言的扩展,完全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具有语言严谨、结构清晰、可读性强和代码执行效率高等特点。Delphi拥有大量的VCL组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处理功能和网络编程优势。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属于典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之一,如果采用Delphi进行教学,讲解如何开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可以很快设计出漂亮的程序来,从而产生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endprint
笔者认为,Delphi完全具备第一门编程语言所应具备的特点,可以将Delphi作为专科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第一门编程语言。但需要注意不要让学生产生“编程就是往界面上拖拽组件”的错误编程观念。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如上所述,可以将Delphi作为专科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第一门编程语言,但必须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与该专业学生特点相结合。笔者根据自己的授课实践,得到一些体会。
1. 结合专业特点,以实例讲解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上,可以将一个完整的精简版实例软件的开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软件本身特点,将其分解成多个模块进行详细讲解,这些小的实例应在知识面覆盖、技巧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力求做到完美的统一。为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以必需、够用为度,在实例选择上可以将一个完整的实际软件加以精简。在教学上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使其明确学习的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要到医院的信息科工作,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就以一个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为主线,以若干实例为每个小知识点的连接带。课堂学习就是围绕着如何实现这个实例为目标。在第一节课上就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介绍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以此功能的实现贯穿本课程的学习始终,从而了解程序设计的功能、结构等基本概念。
2. 坚持理论服务于实践,加强实训课教学
利用实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程序设计基础教学中,我们采用一次理论一次实训的授课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学理论知识迅速强化,让学生在实训中加深认识和扩展学习。
例如,在理论教学2个学时之后,紧跟2个学时用于学生自主练习。在布置实训作业时,按照所学理论课内容,以3~5个小实例为完成目标,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去做,老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启发性解答。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教师可将实训作业完成情况计入平时成绩。
3. 以项目训练为手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进行一些小的实例训练,很难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全局观念,可以通过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实用性的项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全部课程结束时,以一个简单的门诊挂号系统的开发为综合实训项目,学生可以独自进行开发,也可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开发。通过需求分析、总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编码、调试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协作开发大型软件项目的能力,为专业技能训练提供基础。通过项目训练方式,将学生引入具体的项目研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探究,培养了科研能力。
4. 通过举办程序设计竞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举办程序设计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程序设计能力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笔者所教的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已学过线性代数知识,于是笔者在竞赛题中要求学生编写程序,打印输出指定阶数的蛇形矩阵。该题有不同的解法,并且时间性能差别很大,通过该题的求解,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高了学生求解问题的创新能力。
总之,随着人才市场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科学设置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师来说已刻不容缓。我们通过对入门编程语言的选择,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探讨,希望不仅能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能在专业发展上有所突破。笔者认为,只有深化教学改革,从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程序设计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程序设计基础课的教学目标。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工作责任制 篇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中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雄兴煤矿现成立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并印发工作职责。
一、职业病防治领导组织机构
(一)职业病防治领导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职业病防治领导职责
1、组长的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雄兴煤矿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配备专业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每季度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5)根据“三同时”原则,诺达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亲自参加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7)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副组长及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
在职业病防治主任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在诺达生产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1)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2)根据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3)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4)直接领导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
(5)组织对全厂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6)经常检查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7)经常听取各部门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8)对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9)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
二、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
(一)职业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职业病防治管理办公室职责
1、协助领导小组推动公司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2、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
3、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
4、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5、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订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7、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8、负责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三、公司生产部的职责
1、编制公司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措施等,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
2、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3、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职业卫生工作管理程序 篇5
一、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用人单位缺乏认识。
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职业危害,有的甚至把职业病防治与企业发展对立起来,认为过多强调职业危害,招工难、管理难,上设备处理和控制职业危害,浪费资源、时间和精力,影响经济效益。
二是用人单位刻意回避职业危害。
如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不如实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护措施等,更有甚者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导致职工对职业病危害无知。同时,不对职工尤其是农民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不能使其充分掌握预防职业危害的有关常识,缺少自我防护意识。少数企业已知职业危害因素超标严重,而采取岗位轮换、短时间辞退职工的办法,隐瞒职业危害、逃避职业病防治责任。对于受职业危害而发病的职工,用人单位提供发病人员的职业史、危害因素接触史以及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给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设置重重障碍,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是企业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部分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明知工作场所有毒有害,但置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不使用企业配套的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甚至有的将防护设施拆毁,自愿在有毒有害环境中长期工作,牺牲个人健康甚至生命,追求工效与工资,一旦发病后悔莫及。
四是职业卫生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受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经费匮乏、监管任务繁重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安全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力不从心。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相关管理机构,但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管理、把各项职业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有的制订了规章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部分企业内部的职业卫生管理流于形式。
二、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对策
第一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省安监局在2013年引发了《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卫生监护档案》管理要求的通知,职业卫生档案应包含1各汇总档案和12各分档案。分档案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责任制档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档案,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档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档案,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档案,职业卫生培训档案,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档案,职业健康检查汇总及处置档案,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档案,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及其它管理档案。
第二完善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档案。
主要包括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培训组织部门、时间、地点、内容、授课教师、试卷、考核成绩、学员签字等。
第三完善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
包括个体防护用品配置计划、发放的个体防护用品名称、规格、型号、有效期、领用人签字等。
第四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的监督管理。一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价。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监测是职业病诊断、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治理和劳动卫生学评价的依据。企业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每年至少一次;检测、评价结果需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二是监测结果及时公布。企业应在作业地点设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公告牌,噪声作业监测点应根据检测结果注明最长停留时间。各单位应在收到正式监测结果或评价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将监测结果在监测结果公告牌上向职工公布。
第五加强警示标识的监督管理。
一是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按要求设置警示标识。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GBZ158)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设定。警示标识可分为以下四类,禁止标识:禁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警告标识:提醒对周围环境需要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指令标识:强制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提示标识:提供相关的安全信息的图形。
二是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应设置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根据操作者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危险。
第六加强健康监护的监督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依法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对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58)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的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结合实际及时妥善处理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人诊断,做好职业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妥善安置,确保职业病人的权益。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程序 篇6
一、登记要求:准备开业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持其主管部门证明。已开业需补办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携带介绍信和工商营业执照。上述手续齐全者,发给 “卫生许可证申请书”一式2份。
二、“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填写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经营者要提供经营场所的平面图、卫生设施等有关资料及从业人员情况;
(二)“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必须用钢笔或墨笔填写,字迹工整、内容准确。填好后由经营者的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送卫生防疫机构。第四条 卫生防疫机构接到申报材料后,在45日内逐项检查申报材料是否齐全、准确,若有漏项、错误处应通知其补正。对申报材料合格者,派两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或助理 卫生监督员(其中卫生监督员不少于1名)进行现场监督、监测,在“卫生许可证申请书”上填写卫生评价意见,报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第五条 发放“卫生许可证”和通过复核的条件:
一、经监督检查后主要卫生指标符合卫生要求;
二、从业人员体检合格,对传染病患者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三、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率在80%以上。第六条 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经营单位,卫生防疫机构提出书面改进意见,经营单位改进后重新申请。第七条 “卫生许可证”的发放:
一、“卫生许可证”应用墨笔填写,写明编号、单位全称、经营项目、发证日期,并加盖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公章。如经营多种公共场所的单位,要在“卫生许可 证”上注明其兼营项目。
二、卫生行政部门应自卫生防疫机构接到“卫生许可证申请书”之次日起两个月内,对审查合格者签发“卫生许可证”。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卫生职能部 门负责签发本系统管辖范围内的机场、车站、码头等候室等公共场所和民航客机、铁路客车、客轮以及主要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三、“卫生许可证”每两年复核1次。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期满前30日将“卫生许可证复核登记表”发给经营单位,经营单位应在15日内填写并交回“卫生许可证 复核登记表”。监督机构收到“卫生许可证复核登记表”后60日内完成对经营场所卫生状况的复核审查,在“卫生许可证复核登记表”上填写复核意见,合格者加 盖“审核章”。“卫生许可证复核登记表”一式2份,1份存档,1份交经营单位。
四、经营单位领证后如有新增经营项目,须申报新增经营项目,并按有关规定和标准接受卫生监督、监测。第三章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第八条 健康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一、向经营单位发健康检查通知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规定体检期限、承担体检单位及体检地点;
(二)根据应体检人数,领取体检表;
(三)首次体检人员准备近期1寸免冠照片1张。
二、健康检查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单位承担健康检查工作,承担健康检查工作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由内科、皮肤科、放射科、化验室等医技人员组成;
(二)具有随时接受体检、补检、复检的能力;
(三)体检后两周内出具体检结果报告;
(四)对体检工作认真负责,不得弄虚作假。第九条 健康检查工作的实施:
一、经营单位应作好体检的组织工作;卫生防疫机构负责体检工作的监督、指导并掌握体检进度。
二、体检者必须亲自持体检表进行体检和复检。
三、查出的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及时复检。
四、对传染病患者的诊断按卫生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执行。确诊为传染病患者,承担体检的单位应及时通知卫 生防疫机构。
五、体检完毕,承担体检的单位应在健康检查两周内向受检者单位发出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受检者单位及时将体检结果送交卫生防疫机构。第十条 健康合格证的核发:
一、卫生防疫机构按人员名单逐人逐项审查,如有漏检人员及项目或检出阳性者,应及时通知经营单位补检或复检;
二、体检合格者由卫生防疫机构在其健康证上加盖“体检合格”章及公章,并注明发证日期;
三、由卫生防疫机构将体检表和健康合格证交经营单位保存。第十一条 传染病患者的调离:
一、体检确诊的传染病患者,由卫生防疫机构向患者所在经营单位发出“职业禁忌人员调离通知书”。经营单位应将患者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岗位,并于接到“职 业禁忌人员调离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将患者“健康合格证”及其回执送卫生防疫机构。
二、传染病患者治愈后,到指定体检单位复检,确属痊愈,将检验报告附体检表后送卫生防疫机构补发健康合格证或补盖“体检合格”章。第四章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第十二条 培训:
一、培训对象同体检对象,经营单位负责人、法人代表参加培训,由经营单位负责实施。
二、拟上岗的从业人员,由该经营单位随时组织培训。
三、经过经营单位自身考试合格后,报卫生防疫机构验收。第十三条 验收:
一、检查答卷是否认真、准确,参加考试人员应占从业人员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二、按从业人员10%-20%的比例抽查进行现场考核,对不及格者应重新考试。
三、在考试合格者的健康合格证上加盖“考核合格”章。第五章 卫生监督监测 第十四条 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卫生组织、卫生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
二、基本卫生设施是否具备;
三、公共场所内外环境卫生状况;
四、消毒制度、消毒设施是否健全、完好及运行情况;
五、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有关规定”部分执行情况;
六、抽查部分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和“考核合格”章;
七、复核从业人员名单是否准确无误,以确定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含临时工)为体检、培训对象。第十五条 卫生监督员在监督检查中,应认真填写“现场卫生监督记录”。填写时做到用词适当,准确,不得以结论代替事实描述,不能笼统描述卫生状况;要写明经营者全 称、监督检查时间;所有项目要在现场填全、不得在离开现场后补填。监督检查记录填写后应由被监督单位的法人代表或陪同人员查看并签字;如拒签需问清拒签理 由,属用词不妥或与事实不符应按事实改正后再签;如被监督单位人员仍拒签,应在监督检查记录上注明拒签情况和理由,记录在场人员姓名,由卫生监督员签字,将第二联当场交给被监督单位,如拒收记录,回单位后用双挂号信寄出。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不得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第十六条 在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填写“样品采集记录表”,采样记录的编号应与样品编号一致。采样后应填写“卫生监测样品送检单”,连同样品及时送至检验单位。检验者应出具“卫生检测结果报告单”退还承办卫生监督员。卫生防疫机构依据检验结果填写“卫生监督监测评价书”送被监督单位。第六章 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 立案: 凡涉及行政处罚者,都必须立案。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案调查。
(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现场进行卫生监督、监测时发现经营单位有违反《条例》或《细则》的行为。
(二)知情者检举揭发经营单位有违反《条例》或《细则》的行为。
二、立案原则:
(一)在现场进行卫生监督、监测时,卫生监督员发现经营单位有违反《条例》有关规定的情况和行为,可立案调查;
(二)如系群众举报,应作好口述笔录,由举报人签字并留下工作单位或地址;如是电话举报,应认真作好电话记录,记下举报人姓名、地址。经科主任批准后,方 可立案。第十八条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核实必须有两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或助理卫生监督员(其中卫生监督员不少于1名)同行,赴现场时,卫生监督员必须着装整齐,佩带“中国卫生监督”证 章,出示“中国卫生监督”证件。人证、物证、地点、时间及情节是执行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取证内容主要包括:
一、现场摄影、录音、录像;
二、现场采样并送检验室检验(应注明采样地点、日期、样品名称及编号);
三、现场卫生监测,将监测结果填写“样品采集记录表”;
四、反映违法事实的检举投诉;
五、旁证材料,应由旁证人签字;
六、采集物证(采样单应有双方签字);
七、鉴定结论,经专业机构进行的技术鉴定(包括化验证明、医院诊断书等)及有关的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八、当事人对事实经过的陈述;
九、现场卫生监督笔录。在诉讼过程中不得再向被处罚者或证人收集证据,经人民法院同意的除外。涉及国家机密或技术专利的证据,监督机构及调查取证人员要予以保密。第十九条 行政处罚:
一、由3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或助理卫生监督员(其中卫生监督
员不少于两名)对经营单位的违法事实进行合议,填写行政控制或行政处罚审批表,并附上述现场调查 所得材料,按行政处罚的批准权限逐级上报。
二、行政处罚的批准权限: 按《细则》有关规定执行。对停业整顿及超过3000元的罚款处罚须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地、市级以下卫生防疫机构应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防疫机构备案。
三、由卫生监督员根据已审批的行政控制或行政处罚审批表填写“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填写“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对违法事 实应判定准确,要与《条例》及《细则》的有关条款相对应。
四、送达:送达处罚决定书应有送达回证,由被送达人在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盖章),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送达处罚决定书应直接送交被送达单位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不在时交该单位收发部门签收。被处罚者是个体经营者的,处罚决定书应交给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同住成年家属签收。被送达人拒绝接收处罚决定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人员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理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把处罚决定书留在被 送达人处,即视为送达。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双挂号邮寄送达,并将回执贴于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 上。“送达回证”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五、行政处罚分类及执行:
(一)警告、罚款:按规定送达“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
(二)停业整顿:送达“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到期派卫生监督员赴现场检查验收。若验收合格,即下达准许恢复营业通知;若验收不合格,可延长其停业整顿期 限至90天止,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职业卫生工作管理程序 篇7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卫生监测、检验出证、技术仲裁、预防医学研究的机构, 开展实验室检测、分析、鉴定和评价。疾控中心检测与评价任务主要包括环境检测和卫生检验。环境卫生检测管理系统针对这两类业务, 实现检测流程的自动化。
2 业务流程分析
检验业务流程[1]主要分为三部分: (1) 样品室的收样阶段, 主要包括样品登记、分配检测任务。 (2) 实验室的样品检测阶段, 主要包括检测项目确认、结果录入、将结果汇总成报告。 (3) 报告审核发放阶段, 包括报告审核、报告签字、报告发放。
3 应用程序架构设计
环境卫生检测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B/S (Browser/Server) 模式, 让每个终端机数据通过网络向指定服务器汇总。B/S (Browser/Server) 模式将软件系统功能进行明确分割, 分为三大层: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 , 业务逻辑层 (Business Layer) 和数据层 (Data Access Layer) , 如图1所示。这样简化了客户端软件, 用户只需安装浏览器, 就可以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操作[2]。系统将功能的完成交给业务逻辑层[3]。数据访问层主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 将提供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即人机接口界面, 负责显示信息和收集数据, 并与业务逻辑层通信。此层主要面向最终用户, 因此必须直观易操作。
业务逻辑层 (Business Layer) 接受来自表示层的数据请求后, 利用服务器完成系统的应用功能, 负责处理业务逻辑 (包括与数据层的通信) , 并将处理结果发回表示层。
数据访问层 (Data Access Layer) 根据业务逻辑层的请求独立地进行各种数据库数据处理, 并将结果发回业务逻辑层。
各层之间的数据交换应尽可能的简洁, 尽量减少在表示层与业务逻辑层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次数。
4 三层应用程序架构的实现
环境卫生检测管理系统包括样品登记、样品通知、样品分配、任务分配、样品检测、报告编制、报告审核、报告签字、报告发放、报告查询10个模块。其中样品登记模块涉及的信息较多, 操作和界面相对复杂。本文以样品登记模块为例, 阐述三层应用程序架构的实现。
4.1 样品登记模块操作界面
样品登记模块界面分为样品登记操作按钮框、检测类别目录框, 样品查询框和样品列表框如图2所示。
样品室收样人员在登录样品登记模块时, 系统调用样品检测类别表生成树形目录。选择目录中的检测类别, 系统将数据信息赋值到样品检测申请/受理单中的样品类别框中, 并与样品检测申请/受理单中的检测项目、检测依据相关联, 弹出检测项目复选框, 展现出该类别对应的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 (即相应的国家检测标准) 。样品室收样人员在样品检测申请/受理单中填写样品信息, 其中样品名称、样品性状、检测项目、检测报告议定日期为必填项目。确认样品信息后保存, 可以在样品列表框中看到样品详细信息的记录。在提交前可以编辑修改样品检测申请/受理单。提交之后则不允许再修改检测申请/受理单。
4.2 样品登记模块三层架构的实现
根据样品登记模块的业务流程和界面操作流程, 将系统功能划分为三层, 如图3所示。
表示层提供样品登记界面的显示和样品类别、样品记录的展现。根据用户在界面上的操作输入数据, 业务逻辑层完成样品收样, 获取页面传输过来的数据, 对于数据是否合法进行判断, 然后进行业务处理。数据层提供数据表与视图, 与业务逻辑层进行交互, 将检测申请/受理单中的数据信息存储到相应的数据表中。
样品登记模块三层结构具体功能实现过程如图4所示。初始化, 用户在表示层输入样品登记信息后提交, 逻辑层判断样品名称是否为空, 如果为空则返回错误信息, 如果不为空, 则与数据层进行交互, 打开数据库连接, 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 如果数据保存时发生异常, 则返回错误信息, 如果数据保存正常, 则返回正常信息, 并在表示层中将结果展示出来。
5 结语
本文以样品登记模块为例, 阐述了环境卫生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三层应用程序架构的实现。B/S (Browser/Server) 模式的三层架构模式, 大大简化了客户端软件, 用户不用安装额外的客户端, 只需要安装浏览器, 就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浏览、新增和变更。因此只需要管理服务器, 不需要维护客户端, 这样系统的升级和维护也相应简单。
摘要:本文以样品登记模块为例, 阐述了环境卫生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三层应用程序架构的实现。B/S (Browser/Server) 模式将软件系统功能进行明确分割, 分为三大层: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 , 业务逻辑层 (Business Layer) 和数据层 (Data Access Layer) 。表示层面向最终用户, 业务逻辑层完成系统功能, 数据访问层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这样简化了客户端软件, 用户只需安装浏览器, 就可以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操作。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B/S (Browser/Server) 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海鹰, 沈彤, 陆婉珍.LIMS与实验室管理[J].现代科学仪器, 2002 (1) :25-26.
[2]赵宏伟, 秦昌明.基于B/S3层体系结构的软件设计方法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7) :64-66.
[3]朱爱红, 余冬梅, 张聚礼.基于B/S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5, 26 (5) :1164-1165.
职业卫生工作管理程序 篇8
关键词: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有效策略
前言:
当前,在机械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噪音、辐射以及毒物毒气等,从而严重的威胁到了从业人员的健康,与此同时在锻造、热处理等机械工艺使用的过程中,又会带来复杂的职业卫生问题。而当前机械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往往都没有彻底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因此,如何加强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从而在确保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同时,促进机械行业的稳健发展,并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前机械行业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 当前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中所呈现出的问题
(一) 缺乏预防性观念
当前,在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预防性职业卫生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所重视的是生产效益,因而注重管理的方面多数都是和生产工作密切相关的工作,而往往将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置于生产过程外,从而忽略了生产前期对职业卫生的预评价管理,这是职业病产生的根源所在。
(二) 相关制度不完善,缺少必要的责任意识
当前,很多机械行业并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要求建立完善的关于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有毒有害作业不仅没有进行职业病危害的申报,也没有开展相应的职业卫生审查工作,对于从业人员也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制度体系,致使很多工人的合法权益与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 政府部门的相关监管工作开展不到位
由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了很多部门,需要依靠社会的参与与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职业卫生的管理。而当前各地方政府都片面的追求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从而忽视了对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视,无法实现有效的配合,甚至很多地方政府只做了表面工作,导致政令不通现象的产生,从而使机械行业有空可钻。与此同时,政府也是管理职业卫生的主要力量之一,而由于监管执法力度的不足,致使对相关工作的整改力度过低[1]。
(四)从业人员自身对于职业病的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在机械行业中,由于很多从业者对于职业病缺乏正确且全面的认识,且对关于保护自身健康方面的法律知之甚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致使在实际工作中,即使自身合法权益受损,也因害怕被用人单位开除而“息事宁人”,从而促使用人单位进一步忽视了对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重视。
二、 加强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用人单位作为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需要通过完善自身相关方面的制度体系,以加强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这就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按照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防治体系,并完善用工合同,落实工伤社会保险等基础保障;其次,将职业病健康体检工作落实,从根源上做好关于职业病的预防工作;最后,机械行业在开展生产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拒绝有毒害材料的生产加工,要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与法律意识,将工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 建立政府部门协作监管的长效机制
由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因此,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建立协作监管的长效体系,使各部门承担起自身的监管责任,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全面落实[2]。與此同时,要将此工作纳入到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中,确保各级政府能够切实将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放在发展经济的首位,对于机械行业的建设项目,要实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并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以保证机械行业的安全生产。
(三)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要想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需要机械行业与政府部门的配合管理,还需要从业人员自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能够有效的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当前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中,绝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对于《职业病防治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安全生产的意识淡薄。所以需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在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到相关培训工作中,以提升从业者的安全意识与知识水准[3]。与此同时,从业者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以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为出发点,拒绝参与到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有毒害材料的生产工作中,一旦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及时寻求法律途径进行解决。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职业病问题的频发,机械行业作为职业病重点防治工作的对象,应该充分的重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制度体系,落实相应的责任,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工作,政府部门也要积极的承担起自身的监督职责,建立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以使政府相关部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确保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受侵害。此外,作为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要全面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确保自身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金泰廙,王生,邬堂春.现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J].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09):695-698.
[2]何丽萍,彭言群,刘思燕.锂电池正极材料作业场所粉尘治理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9(02):85-87.
[3]李建林. 广州市部分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J].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2010,45-46.
【职业卫生工作管理程序】推荐阅读:
职业卫生防治管理工作10-29
职业卫生管理07-29
贵阳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协调制度08-2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08-29
用人单位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正式文件12-01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09-29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职责05-12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10-01
职业卫生管理条例11-10
职业卫生监管工作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