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共9篇)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职业病人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 职业病的防治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对化工企业来说职业卫生管理是应尽的社会义务和法律责任,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 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目前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化工,职业卫生,管理
众所周知, 职业病的隐藏时间非常长, 如今经济的不断发展, 不只是用人单位, 就连病人自己, 都忽视了职业病的防治意识, 所以职业卫生管理问题是目前社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职业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对化工企业来说, 建设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已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
1 建立化工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制定一套严谨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 从而能够减少企业事故的和职业病的发生概率, 减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尤其是我国已经成为WTO组织成员, 企业只有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才不会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影响, 以此打破贸易中的壁垒, 提高企业形象, 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化工行业的工作基本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 时间长了以后空气中会充满有毒有害气体, 化工企业生产中产生的这种有害的物质, 对人体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虽然大多数相关企业设立卫生管理机构, 但是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并没有发挥出其相应的职能;包括一些中小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不重视, 出现安全防护设备并不安全的问题, 这些都是导致目前职业病呈现上升趋势的原因。所以化工职业建设卫生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目前形势来看是非常严峻的。
目前我国职业卫生管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 中小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我国化工企业众多, 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比较低, 从业人员并不知道在工作中对身体会产生什么样的伤害, 再加上企业没有周期性的进行全方面的健康检查, 在这样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下, 直接导致职业病人员的增加。
职业伤害、职业事故的频发, 化工行业导致的职业伤害有难治愈的特点, 职业危害又有群体性的特性, 给单位和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 因此会引发社会矛盾。职业危害的影响之大, 已经成为关系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社会问题。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保护的不仅但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 更是在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所以说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必不可少, 看似简单普通, 可有可无的工作, 带来的影响确是非常巨大的。
2 加强化工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举措
2.1 从企业来说
2.1.1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
职业事故一旦发生损失最大的应该是企业, 对于这个问题, 企业应该引起绝对的重视, 成立专业的卫生组织管理机构,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严格控制生产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及时发现出现问题, 及时做好保护和防护措施。企业严格落实职业卫生责任制度, 明确责任范围, 及时组织员工进行健康检查, 真正的关注员工的健康问题。
2.1.2 加大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投入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企业应该采用无毒或者毒性比较低的原料进行生产, 在生产的环境上进行改进, 建设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 除此之外加大防护器材的投入, 采用防护性能改的防护设备, 利用以上措施降低员工职业病产生的几率, 保证员工的安全, 也是保障企业的安全和长远发展。
2.1.3 企业内部加强培训
在一个集体中, 安全问题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和监督, 企业应当对全员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培训, 包括安全培训、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培训等。把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告知工作人员, 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绷紧工作人员的安全这根弦, 使工作人员在实施生产中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安全意识。
2.2 从劳动者自身来看
劳动者对于所从事的行业进行相应的了解, 尤其是化工行业, 了解生产中存在哪些风险, 对出现的风险企业有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劳动者自身要有安全意识, 除公司组织进行检查外, 自己也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从事化工行业本身危险系数就要比一般工作高, 只有自己提高安全意识, 才能避免意外的发生。
2.3 从国家来说
国家要把这个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从保护公民健康安全出发, 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国家方面要加大化工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监管工作, 遵照化工企业的规范制度, 结合实际情况, 建立卫生管理相关制度条例, 对化工企业进行约束。另外对化工企业相关生产部门进行监督, 不合格企业进行整改, 这样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控制问题的扩大, 将问题都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防范于未然, 相关部门监督化工企业定期对生产部门的设备进行维护优化。
综上所述, 化工职业生产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危险, 只有在平常的生产中主动去防控, 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的发生。在这方面, 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企业, 企业把好每个环节的安全关, 同时劳动者和国家进行监督, 相信化工行业会降低人身的伤害和企业财产的损失。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企业来说, 只有良好的生产环境提供给劳动者, 这个企业才能平稳的发展, 创造更多的财富;对于劳动者来说, 自己的健康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庭的责任;对国家来说, 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对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所以, 化工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孙守锋.化工行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探讨[J].化工管理, 2014, 14.
[2]张腾, 徐幼平, 周彪.石化企业建立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09.
[3]黄海斌.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问题与几点思考[J].药物与人, 2014, 06.
[4]孙胤羚.职业卫生管理政策分析与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 2014.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篇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安 全 生 产 部 2013年4月
目录
第一章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1 第二章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7 第三章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9 第四章 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11 第五章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13 第六章 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14 第七章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20 第八章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21 第九章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27 第十章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30 第十一章 职业危害事故管理制度......................34 第十二章 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39 第十三章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41第一章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1.目的
1.1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1.2 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单位、部门、外来承包商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3.术语、定义
3.1职业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3.2 职业病: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名单的疾病。4.机构设臵
公司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常
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单位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组员;安全生产部为职业卫生的日常管理机构,由安全生产部部长为主管职业危害负责人,并配臵一名专职职业危害管理人员。5.职责
5.1主要负责人职责:
5.1.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5.1.2设臵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5.1.3每年向员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员工对本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5.1.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健康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保证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投入并有效实施。
5.1.5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1.6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
业危害事故隐患。保障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的投入,并有效的实施。
5.1.7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预案。
5.1.8及时、如实上报上级相关部门本单位职业危害事故。5.2主管职业危害负责人职责:
5.2.1全面负责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
5.2.2组织职业危害防治检查及落实职业危害因素整改; 5.2.3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5.2.4组织开展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工作。5.3专职职业危害管理人员职责:
5.3.1宣传、贯彻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规、制度和标准;
5.3.2负责日常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检查、技术管理、教育以及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组织、统计、上报和建档工作。5.4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职责:
5.4.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并将此工作列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5.4.2审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 3 的方案,并定期监督检查方案的落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关系协调、所需资金落实等问题。5.5安全生产部职责:
5.5.1宣传、贯彻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 5.5.2全面负责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将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列入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议事内容。
5.5.3负责编制和监督实施公司安全卫生工作计划和安全卫生技术措施。
5.5.4负责做好生产现场各种职业危害因素、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评价管理,确定公司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和检测周期,协助属地政府部门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公示;对超标场所,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监督整改。
5.5.5负责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大修项目和新产品开发的职业安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及安全卫生设施竣工验收工作,督促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卫生装臵、防护设施的设计、安装、投用,做到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
5.5.6负责公司安全卫生设施、防护用品、器材的配臵发放和使用管理工作。
5.5.7负责制定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5.5.8负责做好患职业病员工与工伤员工的医疗、康复工作,动态掌握患病与工伤员工的健康状况。
5.5.9做好职业安全卫生的教育培训工作,组织每年一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员工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和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工作;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职工办理《职业健康监护证》,负责编制《毒物周知卡》、警示标识。
5.5.10负责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负责企业劳动卫生档案的建立工作;
5.5.11负责组织进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5.5.12负责在职员工职业病档案的归档工作。
5.5.13会同人力资源部联合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工作,普及和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5.6人力资源部
5.6.1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要求,负责做好员工上岗前、离岗时的健康监护体检,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5.6.2负责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臵。
5.6.3负责退休退养职工的职业病管理工作。5.7公司工会职责
5.7.1依法组织职工参加公司职业健康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
主监督,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维护职工在职业健康方面的合法权益。
5.7.2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5.7.3参加职业危害事故调查,提出处理建议,并监督责任追究。
5.7.4组织有毒有害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疗、休养,组织劳动竞赛,开展班组安全、劳动保护三级网络、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等活动,表彰先进。
5.7.5监督和评价各单职业危害管理人员履职情况。5.8其它职能管理部门
按照职能分工,配合做好公司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相关工作。
5.9各单位(外来承包商)职责
5.9.1负责做好本辖区内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认真执行公司各项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规范。实施各项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计划。
5.9.2认真配合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加强内部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管理监督检查与考核。
5.10职业危害岗位防治职责
5.10.1参加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5.10.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劳保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5.10.3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汇报。5.10.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向监督管理人员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消除。
第二章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2.日常监测
2.1安全生产部负责本公司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在本部门内设专职专业人员,负责日常检测和管理工
作。
2.2安全生产部组织各单位开展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确保检测正常运行,建立好本公司的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2.3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中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应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中有关规定进行设臵。3.检测和评价
3.1公司定期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周期为一年。
3.2安全生产部制定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由公司承担。3.3公司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本公司的生产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3.4公司及时将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如实告知员工和卫生行政部门。
3.5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卫生标准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臵。
3.6员工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卫生检测档案。
3.7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报送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3.8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第三章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1.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止发生职业危害,切实保护公司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2.岗前告知。
2.1人力资源部与新老员工签订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2.2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危害劳动告知合同的,应按国家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2.3公司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时,公司人力资源部、安全生产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3.现场告知
3.1公司在生产现场醒目位臵设臵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的结果。
2、在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臵,设臵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臵措施等内容。4.检查结果告知
4.1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危害的及时告知本人。员工离开本公司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公司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4.2安全生产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职业危害告知事项的实 10
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4.3安全生产部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定期培训和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4.4因未如实告知从业人员的,从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公司不得以从业人员拒绝作业而解除或终止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四章 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1.目的
为建立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加强职业卫生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特制定本制度。2.检查分类
2.1组织季度职业卫生检查。由公司总经理负责,职业卫生领导小组参加,每季进行一次。
2.2组织月度职业卫生检查。由安全生产部负责,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每月进行一次。
2.3由各分厂(部室)负责,组织每周对本单位工作范围内的职业卫生进行检查。
2.4由各岗位班组长负责,组织班组员工参加,对本班组运行过程中的职业卫生进行不定期检查。3.检查内容
3.1检查各单位、生产运行班组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情况。3.2检查生产现场的总体卫生状况、警示标识、安全防护设施运行情况。
3.3检查应急救援设施、通讯装臵、在线报警仪器运行情况。3.4检查员工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员工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员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3.5检查领导、员工职业健康知识和思想。4.落实隐患整改
4.1要狠抓职业卫生隐患的整改。对检查发现的隐患,由安全生产部和有关部门制订整改方案、方法,做到“四定”即:定项目、定时间、定责任人、定实施监督复核人。4.2职业卫生隐患整改中做到“三不推”,即车间、班组能整改的不推到分厂,分厂能整改的不推公司,今天能整改的不推到明天整改。
第五章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目的
为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防治职业危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制订本制度: 2.制度要求
2.1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主要由安全生产部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2.2公司在每年定期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申报分为网上和书面两种,申报时认真填写《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并加盖公章,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安监部门备案,备案结束后从安监部门取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回执》。
2.3申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2.4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安监部门申报变更:
(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3)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4)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安监部门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六章 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1.目的
为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法规、知识、操 14
作规程、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的培训,特制定本制度。2.培训负责部门和培训对象
2.1人力资源部会同安全生产部对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宣传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预防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
2.2人力资源部会同安全生产部应根据法律规范等的要求、公司实际情况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宣传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3.职业健康宣传
3.1公司利用公示栏、黑板报(墙报)、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宣传。
3.2各单位(部室)要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报阅读、现场岗位职业危害讲解以及职业危害标志牌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健康宣传。
4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4.1培训内容
(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标准;(2)职业健康基本知识;
(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基本技能等;(6)职业危害事故案例。5.培训的对象及方式
5.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5.1.1参与安监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根据证件有效时间,到期进行复训。5.2入厂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
5.2.1凡入厂新工人、新调入人员、新分配的大中专学生、来厂实习人员,由人力资源部通知用工单位,并用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公司、分厂、车间(装臵)、班组四级安全生产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成绩归档存查。
5.2.2公司级级教育培训由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培训,教育内容:
(1)国家关于职业健康的方针、政策、法令,《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等。
(2)公司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管理组织、实施措施及生产工艺基本情况。
(3)综合安全知识,公司主要危险区域和典型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4)公司的各种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总则。5.2.3分厂级安全教育由分厂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进行培训,教育内容:
(1)本分厂安全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
(2)本分厂的安全技术规程、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安全制度与规定。
(3)本分厂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和典型事故的经验教训以及防范措施。
5.2.4车间(装臵)级安全教育由生产车间(装臵)负责人负责组织进行培训,教育内容:
(1)本车间(装臵)安全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2)本车间(装臵)的安全技术规程、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安全制度与规定。
(3)本车间(装臵)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和典型事故的经
验教训以及防范措施。
(4)制订实施师徒合同、包学、包会、保安全、尊师爱徒。必需在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工作4个月后,才能单独作业。5.2.5班组教育由班组长负责进行培训,主要内容:(1)本班组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
(2)本班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急防范措施。(3)本班组岗位劳动保护用品佩戴、使用规定。(4)本班组主要设备性能及安全规程以及主要环节的危害防范注意事项。
(5)本班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和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规定。
5.3调换新岗位和采用新工艺人员的教育培训
凡调换新岗位人员和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要重新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5.3.1责任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内容按“入厂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要求执行。5.3.2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技术培训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3.3告知岗位工人,新设备、新设备存在的危害因素以及防范措施。
5.4一般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5.4.1由公司定期对各级领导干部、班组长、专职安全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知识安全教育培训,并考试存档。5.4.2为了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防治职业危害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公司每年定期对在员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5.4.3一般“三违”人员由车间(装臵)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严重“三违”人员由分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将“三违”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存档。
5.4.4培训方式: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观看录像、现场教育、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邀请专家授课等形式;
5.5培训时间: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执行。
5.6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档案资料:(1)三级安全教育卡;(2)员工的安全试卷;(3)相关培训证书的复印件;(4)其他有关资料
第七章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1.目的
为确保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给劳动者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2.检修要求
2.1各单位(部室)涉及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所使用的职业健康防护设施应由使用部门专人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并作好相应的台帐。
2.1公司各单位应定期组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的教育培训。员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健康知识,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防护用品,发现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2.3认真执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修的有关规定,精心维护所属设备,定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2.4安全生产部应会同各单位按照公司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和实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维修计划和方案,经常检查职业健康防护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以及检修的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2.5各单位主要负责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日常维护。使用时发现设施出现故障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不得擅自进行修理。
2.6安全生产部每月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使用单位每周对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当班工人每天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巡查。
2.7防护设施在检修时,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做好现场监护和有关人员的协调和指挥工作,悬挂安全警示标志牌,切断电源。
2.8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结束后,维护检修部门应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并进行确认,确认合格后,方可与使用部门进行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签字。
第八章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公司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劳动保护,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与管理,保护员工人身健康与生命安全,结合公司实际,依据国家有关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员工劳动保护用品计划、发放、离职后劳保用品的核算。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4术语
本制度所称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以下简称劳保用品)5职责
5.1公司安全生产部和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是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和个人评审、修订,并定期进行更新。监督各单位落实管理制度的规定内容,对各单位劳保用品的领用和发放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5.2公司企管部负责各单位劳保用品计划、采购、库存、发放、建档工作。
5.3各单位负责员工劳保用品计划的提报和配发工作,督促、教育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劳保用品。6管理规定
6.1劳动防护用品的领用按照公司制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发
放标准》(以下简称劳保标准),按周期发放和领用。6.2由公司安全生产部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和国家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有关规定,制定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各岗位工作特点的劳保标准,并组织专题会讨论、通过。劳保标准在每年年末召开专题会进行评估,以确保劳保用品使用的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针对工种的更新以及岗位环境的改变,对劳保标准将做及时性调整。
6.3各单位每月25日前报送下一月度劳保计划,汇总至企管部。经与企管部库管员核对数量并保留合理库存的基础上,报送计划。劳保计划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由企管部向供销中心报送以及回货的全程跟踪。6.4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6.4.1定期劳保用品的发放(大劳保)
6.4.1.1分厂劳保发放管理人员按月编制劳保发放明细表(大劳保)于每月25日前报送下一月度劳保发放明细表至企管部劳保发放管理员处,进行审核。
6.4.1.2分厂劳保发放管理员依据月度劳保发放明细表开具劳保用品出库单,经分厂负责人签字,并经公司企管部劳保管理人员审核后,到物资库领用,劳保领用人员在发放明细表上签字确认。
6.4.1.3分厂劳保发放管理人员对到期劳保的发放按工种、岗位、人员进行分类建档,如实记录员工劳保用品发放情况。将每月劳保发放后有本人签字的领用记录明细表送至企管部备案。
6.4.1.4部室管理人员的劳保用品发放,由企管部劳保发放管理人员按劳保到期时间通知相关部室出具劳保用品领用单,经部室负责人签字和企管部劳保发放管理人员审核后,到物资库房领用。
6.4.1.5公司企管部劳保发放管理人员对分厂、部室各级人员的劳保发放按单位、工种、岗位、人员进行分类建档,如实记录员工劳保用品发放情况。6.4.2常用劳保用品发放(小劳保)
6.4.2.1每月25日前,由分厂劳保发放管理人员核准本厂各班组、岗位的人数,按劳保发放标准规定的数量,分工种、班组、岗位进行汇总,并制定明细记录报企管部。6.4.2.2分厂劳保发放管理人员按月分工种、班组、岗位开具劳保用品出库单,由分厂负责人签字,经企管部劳保发放管理人员审核后,到物资库领用。劳保领用由工种、班组、岗位负责人在发放明细表上签字确认。
6.4.2.3分厂和企管部劳保发放管理人员按月对常用劳保用品的发放按单位、工种、班组、岗位分类建档,记录常用劳保按月发放情况。
6.5各类劳保一律以实物发放,不以现金形式发放。
6.6员工因病、工伤、事假或其他原因脱离岗位一个月(含)以上,离岗期间劳保用品停发,劳保期限顺延。
6.7未列入发放范围或超出发放标准的劳保用品,必须由领用单位申报安全生产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发放。6.8劳保用品未到期领用的,由劳保发放管理人员依据劳保费用进行折价扣款后发放。
计算方法:劳保单价÷劳保期限×未到期月份=折价扣款 6.9转岗员工岗位劳保用品种类、使用期限相同的,不再发放新劳保,将使用期限顺延。
6.10公司员工应正确佩戴和维护劳保防护用品,对于使用到期的劳保用品给予正常发放。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劳保用品未到期损坏的,由公司重新发放并按照采购价格从本人工资中扣除。员工在上班期间不允许使用私人购买的劳保防护用品,一经查实将给予相应处罚。
6.11各分厂在编制劳保发放明细表时,应严格按照劳保标准发放,如劳保用品数量与人员不符、弄虚作假者将给予通报;员工在领取劳保用品的同时应检查劳保是否完好,并在领用登记表上签字确认。
6.12在领用劳保用品后,存在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向企管部进行信息反馈,企管部落实情况后,向供销中心进行反馈、处理。
6.13在员工离职时,办理完毕辞职手续后,对其所领用的劳
保用品给予核算。核算方法:对于大劳保(工作服、防寒服、安全帽、劳保鞋等)将根据领用时间、周期与辞职时间进行按月折算(劳保价格按照供销中心采购价执行)。公式如下: 折旧款=(劳保用品价格/劳保周期)×劳保用品未到周期6.14验收管理
6.14.1采购劳保物资到达仓库后,库管员应亲自同交货人办理交接手续,核对、清点物资名称、规格、数量是否一致。6.14.2所有进库劳保物资必须经过验收、填写验收入库单,并办理入库手续,涉及到技术性较强的或专用安全物资由验收小组组织进行联合验收。
6.14.3验收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且“三证一标志”要齐全有效,当验收人员主观无法检验劳保物资的性能和质量时,要校验到货“技术证件”,校对有关标准,并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共同验收入库并填写“安全物资验货确认单”。
6.14.4验收劳保物资时,必须操作小心,保证被验物资的完好性,在启封和搬运时,应当按包装物上的指示标识操作。6.14.5对检验出的不合格的安全物资,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7、附件
《鄂尔多斯市君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劳动防护用品标准》
第九章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履行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及处理情况;(4)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3.公司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公司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1)公司申报检测、组织员工体检、委托医疗机构服务等活动的委托书;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3)职业病诊断报告;
(4)对职业危害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臵记录。
(5)公司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提供其他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相关资料。4.职业健康检查
4.1安全生产部根据公司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有计划地到法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4.2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
4.3对长期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组织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由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核实人员名单,制定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4.4对即将离岗的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人力资源部组织其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未进行离岗体检的,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5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证或有从事与职业相关的健康
损害的员工应调离原作业岗位,并妥善安臵;发现健康损害或需要复查的,应如实告知员工本人,并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进行复查或医学观察。
4.6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安监和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4.7在设备生产、检修过程中如出现职业危害因素严重超标,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安全生产部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4.8公司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公司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4.9对员工要求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公司应予以提供。员工离开公司时,可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公司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4.10公司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员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4.11职业健康检查、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疗费用由公司按有关法规规定执行。
4.12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后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第十章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第一节 尘、毒、噪场所操作规程 1.目的
为切实落实公司各单位生产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健康,使本单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3.尘、毒、噪场所规定
接触粉尘场所,生产、储存、使用电石、一氧化碳场所,产生噪音的场所。
4.职业防护(防尘、防毒、防噪)4.1作业场所操作规程
4.1.1生产厂房和仓库设臵通风设施,使作业场所气体浓度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4.1.2在生产现场设臵洗浴设施。
4.1.3积极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4.1.4员工上岗前进行体检,工作期限定期进行体检,不安排有禁忌症人员从事相关危险,有害作业,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据健康情况进行调整工种。
4.1.5按劳保用品配备标准,进行劳保用品的发放,并检查督促其正确穿戴,生产区域内严禁穿短裤、裙子、高跟鞋、拖鞋及带铁钉鞋,严禁赤膊上岗。
4.1.6接触有毒物质员工喝水,进食前必须洗手、洗脸,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卫生。
4.1.7在教育培训中,对生产中涉及的危险有害物质的危害有害性,中毒后的处理方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训、考核。
4.1.8作业场所定期进行空气监测。
4.1.9不断改进工艺、设备、使毒物浓厚、噪音、粉尘有效降低。
4.2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4.2.1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应采用密闭的设备和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艺,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
4.2.2对作业场所散发出的有害物质,应加强通排风,并采取回收利用、净化处理等措施,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4.2.3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4.2.4若改变产品原材料或工艺流程,可能使尘毒等危害增加者,要采取可靠的预防性措施,按照变更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
4.2.5防尘防毒设施,必须加强维修管理,确保完好和有效运转。
4.2.6对尘毒危害严重、测定超过国家规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应当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理。有害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定期检测防护效果,确保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4.2.7要认真做好防尘、防毒、防噪声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噪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4.2.8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4.2.9为接触尘、毒、噪等有害因素的员工配备适宜有效的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使用。
4.2.10在具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的场所设臵冲洗设施。
第二节 高温场所操作规程
1.目的
为搞好公司高温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公司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3.操作规程
3.1安全生产部负责本单位高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2首次参加高温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才能上岗。3.3凡是新、改、扩建工程的防暑降温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4高温岗位应采取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合理安排进风口和排放口。
3.5公司对产生高温的作业场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3.6在高温作业场所附近,应设臵员工休息室。
3.7按规定给高温作业人员提供清凉饮料及防暑药品。3.8给高温作业人员发放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阻燃服、护目镜、面罩等。
3.9公司应安排接触高温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10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第十一章 职业危害事故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企业财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促进生产发展,及时掌握事故发生情况,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和杜绝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2.职业危害事故的等级划分
根据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将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2.1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
2.2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 2.3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3.职业危害事故的经济损失
3.1直接经济损失:包括设备损失,原材料损失,成品、半成品损失,设备维护费用。
3.2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的停产、减产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用于事故抢救、恢复生产等与事故有关的各种费用。4.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
4.1职业危害事故最先发现者,除立即处理外,还应以最快捷的方法向领导或调度报告,而后逐级上报。对重大事故,企业要立即将事故概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初步原因、伤亡、经济损失等)向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态仍在继续,要随时报告。
4.2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基层单位,要按规定填写事故报告送主管部门。
4.3分厂发生职业危害事故,一般类型的各,需在七十二小时内提出书面报告,如发生重大特大事故,需在五日内,提出书面报告
5.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5.1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和分析
5.1.1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处理过程中,在不影响抢救事故的原则下,尽量保持现场原状,未经领导许可,不许乱动。
5.1.2 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要尽快采取措施,设法排除,并及时通知上级部门。
5.1.3轻微职业危害事故由分厂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
5.1.4职业危害事故由责任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本单位人员组织调查分析。
5.1.5重大职业危害事故由公司安全生产部组织调查分析。5.1.6重大恶性职业危害事故由公司组织调查分析,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派人参加。
5.1.7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处理人员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5.1.8职业危害事故查清之后要召开事故分析会,使员工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5.1.9于抢救事故和防止职业危害事故扩大而迅速恢复生产做出成绩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5.2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理
5.2.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追究责任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1)由于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2)由于玩忽职守违反操作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3)发现有发生事故危险的紧急情况,不立即报告或积极采取措施,因而未能避免职业危害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事故
损失更大的。
(4)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劳动纪律,擅离职守,擅自启动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5.2.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相关人员从严处罚:(1)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拖延报告的。
(2)在职业危害事故调查中,隐瞒事故真相,弄虚作假、推卸责任甚至稼祸于人的。
(3)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由于抢救不积极或不尽力造成职业危害事故损失更大的。
(4)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不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
(5)违反本制度规定程序,擅自处理或袒护包庇事故责任者的。
5.3发生下列事故应追究各级有关领导的责任:
(1)因没有经过教育和培训就上岗操作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2)缺乏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3)用具不齐全不清楚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4)设备严重失修、超负荷运行、对存在的隐患和缺陷不采取措施和修复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5)对职业危害事故熟视无睹,不认真采取措施和对职工
违章作业制止措施无力,重复发生同类事故的。
(6)违章指挥、强令和擅自冒险操作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5.4对职业危害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标准:
(1)轻微职业危害事故对事故直接责任人扣除50—200元;一般职业危害事故扣除事故直接责任200——500元;重大职业危害事故扣除事故直接责任500----2000元。(2)对有上述5.2、5.3条规定的情况之一的,对职业危害事故相关人员及有关领导根据情况予以警告、罚款。6.“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
6.1职业危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6.2职业危害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6.3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6.4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7.事故档案管理
7.1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分厂,在职业危害事故处理结束后,记入本单位职业危害事故台帐。
7.2各单位每月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月底前将职业危害事故报告送交安全生产部,由安全质管部进行月底统计上报,记入事故台帐。
7.3重大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要建立重大事故档案。
第十二章 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保障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证我厂生产连续稳定,特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
参加新建、扩建、技改、检修等工程项目的外来施工单位及外来人员,应执行本制度的有关规定。3.管理规定
3.1公司(甲方)必须对外委施工的单位(乙方)合法性、技术水平和安全保证条件进行确认。其内容: 3.1.1验证乙方营业执照及经营范围是否符合要求。3.1.2乙方施工管理能力和队伍素质能否满足工程需要。3.1.3乙方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安全措施是否落实。3.1.4乙方针对甲方生产区域内的职业危害是否有相关的保证体系是否健全、措施是否落实。
3.2甲方对乙方的确认,要由生产技术部、安全质管部联合审查,认证后,方能委托。
3.3甲乙双方要依照《合同法》的规定签订合同书。合同中,必须有职业危害防治条款,明确双方的工作责任。临时追加的项目,除按程序补办手续外,要由安全技术监管部门审定措施后,方可实施。
3.4方施工前,必须落实施工或检修方案,定人员、定措施,定工程质量标准、定检查制度等工作,并经甲方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3.5乙方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做到:
3.5.1明确双方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的代理人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第一负责人。
3.5.2明确双方现场管理的对口工作人员。
3.5.3甲方向乙方介绍本单位生产特性及各项管理制度,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技术要求,提供安全施工条件。3.5.4甲方有关人员陪同乙方各级和职业危害防治管理人员熟悉作业现场及环境,一同落实措施。3.5.5甲方监管部门要同乙方签订协议书。
3.5.6甲方要对乙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场所,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作业,并向甲方主管部门备案。
3.6乙方在施工期间,必须做到:
3.6.1现场作业中,必须严格执行甲方规定的制度,并取得甲方主管部门的批准,方可作业。
3.6.2施工和检修机械,工具必须符合要求。
3.6.3负责现场施工人员按厂部规定着装配戴防护用品。3.6.4现场工作人员应接受甲方主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对违章作业人员甲方有权令其纠正、处罚或停止作业。3.7施工结束后,乙方要彻底清理现场,并通知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撤离施工现场。
3.8乙方发生职业伤害亡事故,应由乙方负责调查和处理。涉及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事故,乙方在上报其主管部门时,应同时抄送甲方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由甲方安全技术监管部门报上级备案。
第十三章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1.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职业危害事件,指导和规范职业危害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职业危害事件对厂员工及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及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应急救援机构
2.1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等领导班子成员、各部室、分厂第一负责人组成,发生事故时以指挥部为主,负责全公司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2.2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副指挥由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下设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抢险救灾组、安全警戒组、医疗救护组。
2.3安全生产部为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调度室为应急中心。
3.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职责 3.1总指挥:总经理
3.1.1全面负责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应急处理的指挥和协调,对事故与灾害的紧急处臵迅速作出判断与决策。
3.1.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3.1.3指挥现场人员撤离,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3.1.4决定事故现场是否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3.1.5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做出安排。
3.1.6及时向上级安监部门报告重大伤亡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3.1.7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3.2副指挥:副总经理(分管职业安全卫生)
3.2.1协助总指挥工作,负责组织编写项目总体应急预案,提出抢险报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3.2.2指导抢险报修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3.2.3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3.2.4审核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资料,发生应急救援事件时为组长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3.2.5组织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3.2.6总指挥不在现场时代行工作。
3.2.7负责应急现场的直接指挥以及组织应急救援方案的演练。
3.2.8负责组织专业救灾队伍进行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与救灾工作。
3.2.9负责组织自愿救险救灾队伍进行紧急情况下配合或替换专业救灾队伍抢险与救灾,防止事故或灾害扩大与蔓延。在事故调查清楚并定性的条件下,尽快清理现场,恢复生产。3.3协调联络组:安全生产部
3.3.1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3.3.2负责事故或灾害的紧急救险、救灾与处臵情况的通讯指令的传达,保证领导指挥机构与各成员之间,本公司与上级和周边公司之间(如地方消防、医疗机构)信息及时沟通,完成调度、汇报、通告与救援工作。
3.3.3负责在整个救险救灾过程事与遇险人员的家属联络和接待,作好精神和生活上的安抚工作。3.3.4负责对外消息的发布与澄清事宜。
3.3.5负责保险索赔事宜的处理,做好善后事宜。3.3.6负责应急过程的会议、记录与整理,应急事件结束后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交会议记录报告,并参与事件(事故)调查、取证工作。
3.3.7负责组织制定安全技术培训计划,对现场急救员与现场的所有作业人员进行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教育,使每一名从业人员都能够掌握通畅呼吸道、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搬运等急救技术,了解在可能出现的恶劣条件下求生求救的方法。
3.4后勤保障组:企管部
负责应急所需的机械、装备、材料、生活保障物资的供应、组织、调集工作。3.5抢险救灾组:各分厂
3.5.1在第一时间内组织现场安全抢险救灾工作,对抢救过程中的工艺设备、管线以及电力等进行调整和控制,并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报告现场情况。
3.5.2负责组织医疗人员对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临时抢救和临时处臵,并协助医护人员护送重伤员到相应的医疗机构治疗。
3.5.3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3.5.4责组织调查事故经过,查明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3.5.5应急事件结束后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交抢险救灾实施报告。
3.6安全警戒组:各分厂安全员
3.6.1事件发生后组织警戒保卫人员封闭事故现场、隔离事故或灾害区域。
3.6.2负责保护现场、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照相取证。3.6.3负责维持秩序、疏通交通等工作;协助、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伤亡事故的处理。
3.7医疗救治组:质计部
3.7.1负责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3.7.2区分伤重程度,使重试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3.7.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的治疗效果,并将治疗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给应急领导机构,以便领导及时做出决策。
4.应急救援管理
4.1各单位要根据公司各类预案要求及时开展救援演练工作。
4.2公司内事故报警方式采用内部电话和外部电话线路进行报警,由指挥部根据事态情况通过公司内部电话发布事故消息,做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警报。需要向社会和周边发布警报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发送警报消息。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部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4.3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内部和外部电话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救援小组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的行为。特殊情况下,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在
48小时内向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必须在24小时内向各成员和相关部门发布变更通知。
4.4现场事故应急处理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遏制事故,从而防止事故扩大到附近的其它设施,以减少伤害。在处理事故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1)消除事故原因。(2)阻断事故源。
(3)把受伤人员抢救搬运到安全区。
(4)危险范围内无关人员迅速疏散、撤离现场。(5)事故抢险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和必要的防范措施后,迅速投入排险工作。
4.5安排对工人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姓名、工作岗位、工作班次、地址等,并保存在安全生产部,还要定期更新,以便在应急疏散人员时保证所有人员都疏散到位。发现缺员时,应及时报告所缺员工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的位臵等。4.6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划定事故现场隔离区范围,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造成伤害,同时要做好隔离区的交通管制工作。
4.7事故得到控制后,要立即对现场进行洗消并迅速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在对现场进行采取摄像、拍片等取证分析后,由总指挥下达解除应急救援的命令。在涉及到周边社区和单 47
位的疏散时,由总指挥通知周边单位负责人员或者社区负责人解除警报。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化工企业拟新建叔丁胺生产项目,该项目拟采用“四班二运转”的连续生产制度,每班每天工作12 h,作业人员操作方式主要为巡检和控制室操作。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主要有氨、异丁烯、叔丁胺及二氧化氮。
1.2 方法
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职业卫生管理分析,采用风险评估法进行半定量分析,主要有以下步骤:(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分解作业单元;(2)识别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3)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级别;(4)职业卫生调查;(5)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级别;(6)评价风险水平;(7)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
1.2.1 危害级别的确定
根据毒物的急性毒性、刺激与腐蚀性、致敏性、生殖毒性、致癌性及扩散性、蓄积性等方面综合评定,依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5],进行危害程度分级。
1.2.2 暴露级别的确定
评价作业人员对职业病危害暴露等级应依据化学品理化性质、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频率、防护措施等因素,根据有无检测资料分为2种评价方法。
如有检测资料,需根据暴露频率、暴露时间、检测浓度,作业时间等因素来确定暴露等级[1],本法适用于有类比检测数据的建设项目预评价。
如无检测资料,需根据化学品的理化性质、防护措施、使用量及作业时间等因素来确定暴露等级,有文献将暴露指数划分为5级[2],我们参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为风险级别计算方便将之划分为4级,见表1。本法适用于无类比检测数据的建设项目预评价。
式中:ER—暴露等级;EI—暴露指数;n—暴露因子的个数。
注:a为气体的嗅阈(OT)与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OEL)的比值;OEL采用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或MAC(最大容许浓度)。
1.2.3 风险水平的确定
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当风险级别不为整数时,应进行四舍五入,取其整数值[2]。将风险水平划为4个级别,依次为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
式中:RR—风险级别;HR—危害级别;ER—暴露级别。
1.2.4 风险水平的评价
风险水平确定后,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来选择应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革新生产工艺技术;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如职业卫生培训、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等。
2 结果
2.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氨、异丁烯、叔丁胺及二氧化氮,本项目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人接触方式主要为巡检接触,每天接触时间约1 h。
2.2 危害级别的确定
根据该项目存在的有害因素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及危害程度分级和评分依据确定危害级别,结果见表3。
2.3 暴露级别的确定
该项目无类比检测数据,根据化学品的理化性质、防护措施、使用量及接触时间等因素来确定暴露等级,结果见表2。
注:a为气体的嗅阈(OT)与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OEL)的比值;OEL采用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或MAC(最大容许浓度)。各危害因素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均为密团化、自动化,控制措施到位并定期维护。
2.4 风险水平分析
根据该项目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级别和暴露级别来确定风险水平,结果见表3。
3 讨论
由结果可知,异丁烯和叔丁胺为低风险水平,氨和二氧化氮为中等风险水平,其原因主要是后者的危害级别高于前者,故应更注意对其操作时的防护措施。应采用中等风险水平防护措施,包括维持当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每2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价,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在建设项目预评价中,如无类似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评价相关资料,则无法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达到评价目的。风险评价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暴露的综合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并建议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弥补了无类比资料分析的不足。
目前,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分级已有国家标准[5],各分项指标按其危害特点赋予相应的权重系数,科学地划分各危害因素的危害级别。暴露分级尚无国家标准,文献中采用的分项指标(暴露因子)仅为6项,且未考虑其权重,其他影响因素如劳动强度、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尚未列入,这都有待于职业卫生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和论证。
参考文献
[1]GBZ/T 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S].
[2]黄德寅,薄亚莉,管树利,等.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健康风险分级方法的研究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9,22(1):69-72.
[3]吕琳.有毒物质风险分级方法及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23(3):226-229.
[4]杜欢永.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4):70-75.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篇4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第十一条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是指用人单位内部从事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实体职能部门或专设机构,而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则是由用人单位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组织,如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管理领导小组等.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职业卫生管理组织,也可以指定某些职能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是指取得职业资格的公共卫生医师或注册安全工程师或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等,用人单位可以向社会聘任或聘用.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第八条规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相关负责人的职责要求
1、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最高管理者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职业卫生的第一责任人,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全面负责:
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卫生责任制;
组织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保证本单位职业卫生投入的有效实施;
督促检查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组织领导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治理和消除;
组织制订实施本单位职业卫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卫生事故.
2、用人单位其它负责人
用人单位其它负责人的职责是协助主要负责人搞好职业卫生工作.不同负责人分管的工作不同,应根据其分管的工作,对其在职业卫生方面应该承担的具体职责作出规定.
3、用人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
各职能部门都会涉及职业卫生职责,需根据各部门职责分工作出具体规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责是按照本部门的职业卫生职责,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本部门职业卫生责任制的落实,并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职业卫生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则是在本人职责范围内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并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职业卫生工作负责;
4、车间主任和班组长
车间主任和班组长是搞好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关键.车间主任和班组长全面负责本车间和班组的职业卫生工作,是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车间主任和班组长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本单位对职业卫生的规定和要求,督促车间和班组的职工遵守有关职业卫生的规章制度的操作规程,带领职工切实做到遵章守纪.
企业实施职业卫生责任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没有建立职业卫生责任制.
一些企业对职业卫生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职业卫生管理、宣传、治理等工作没有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员,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还是一片空白.将职业卫生工作作为临时性任务指派给部门去完成.这样就造成工作不够系统,没有连续性、没有针对性,达不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目的.
2、规定了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但规定不够全面,没有层层分解,工作存在死角.如,有的企业答为只在给职工做了健康体检就是职业卫生了,只要求某个部门联系、组织体检工作,没有将体检后续的如职业病统计、职业禁忌症的调离及工程控制措施等工作落实下去,使得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全面展开.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篇5
中国煤化工企业在过去很多年普遍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安全管理, 而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是近些年来确立的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两种安全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 现在很多煤化工企业将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有机整合在一起、共同运用。实践表明, 将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机整合、共同运用的安全管理效果远高于任何单一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本文旨在推动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科学、高效整合, 推动煤化工企业管理高效化、科学化、合理化。
1 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方法
在现代的煤化工企业中,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存在以下问题:
a) 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内容上有交叉重合的地方, 也有较多相互抵触、互为矛盾之处;
b) 两种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结构有所不同, 因此整合所需周期时间较长, 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容易出现混乱;
c) 整合后的安全管理模式章程规则在实践中较难贯彻, 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地方;
d) 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难度较大, 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安全等级考核的工作难度大。
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方法分为三个步骤:
a) 整合模式的内容融合。整合两种模式, 需要认真比较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的异同, 从宏观角度看待这两种安全管理体系, 两种安全管理制度内容交集的地方, 选择规定更加详细规范的那一种, 有冲突、矛盾的内容, 根据煤化工企业实际管理情况, 选择更合适的一种, 此外还要补充一些规定, 使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更加合理、科学;
b) 整合体系的文件规范化。当煤化工企业已完成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策划工作, 就需要将最终整合结果以文件形式规范化, 确立操作的行为规范, 使整合安全管理模式具有健康、完整的体系;
c) 统一监测、审核、评估的标准。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拥有不同的检测、审核、评估标准。将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后, 需要统一监测、审核、评估标准, 将这两种安全标准的评估标准有机整合, 能够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定期、集中评估审查, 效率更高。
2 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模式的运行机制
目前中国煤化工企业运用的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体系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环节及对整个管理模式运行的综合考核两部分。
2.1 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
煤化工企业风险管理运行过程包五方面内容:
a) 组织规划。具体工作时组建具体工作部门, 分工明细化, 安排不同领导负责。由部门制定统一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实行方案等;
b) 技术培训。该环节的目的是使煤化工企业员工了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培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并且是逐步递进。 (a) 对员工进行基础知识培训, 务必使每一位员工了解整合安全管理模式体系的内容、管理机制、运行方式, 使企业员工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b) 进一步培训是让员工对整合安全管理模式的要素有所了解, 理解各部门、各要素存在的必要性及作用, 规范员工工作, 落实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c)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规避风险的有效办法, 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规范自己工作中的操作;
c) 确立安全管理模式文件。将整合安全管理模式文件化, 对具体要求、具体指导书面化, 方便领导指导工作, 方便员工学习;
d) 执行环节。以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文件为根据, 严格执行文件内容, 科学合理安全管理企业;
e) 改良环节。以安全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运行状况为基础, 不断改良, 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实际情况, 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2.2 综合考核
通过对整合模式在实践中运用情况的综合考核是为了发现安全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问题、不足, 及时调整管理结构、内容, 改进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运行效果。考核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方面:a) 考核具体工作岗位的安全性, 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找到安全管理模式的漏洞, 以及时弥补;b) 对煤化工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安全考核;c) 对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安全考核。找到安全管理模式中遗漏的规定项、不足项, 进行补充完善。综合考核工作需要参考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 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有详细的安全等级标准可供参考。
3 科学评估
现代中国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工作危险性很高, 对技术要求也高。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 危险将会大大提高, 所以, 安全管理模式的存在极为必要。但是, 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尤其是现代煤化工企业运用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整合一体的管理模式, 在实践中优势明显高于过去的同时, 其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提高重视程度。要确立常态评估机制, 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科学评估整合安全管理模式。对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科学系统评估是以煤化工企业日常生产为出发点, 考察煤化工企业员工技术操作是否规范、是否了解企业安全管理条例等, 考察企业生产设备, 根据安全管理要求, 确认设备是否安全运行, 考察企业生产环境是否符合国家对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
4 建议
a)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 使员工树立安全意识;b) 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c)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包括向其介绍企业安全管理条例, 培养其发现危险、分析问题、解决危险的能力, 规范操作;d) 企业安全管理条例文件化应加强简洁性、实用性、高效性, 避免浮夸风;e) 严格贯彻企业安全管理条例,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不断更新改进。
5 结语
介绍目前中国煤化工企业所采用的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的安全管理模式, 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目前中国煤化工企业的职业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模式、结构上的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科学合理建议。煤化工企业如果能够将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贯彻在实践当中, 不仅能够提高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 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而且能够降低企业安全管理成本。
摘要:以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运用为具体切入点, 详细介绍目前中国煤化工企业运用此整合模式的运行机制, 科学评估对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运用在煤化工企业实践安全管理实践运用中的效果, 并提出若干加强整合方式安全管理的建议, 以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大型企业内部职业卫生管理的思考 篇6
1 企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管理
1.1 概况
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设置、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的合格率分别为78.2%和59.9%, 国有企业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合格率达80%以上[2]。西山煤电集团为全国最大的焦煤基地, 在职职工8万多人, 职业危害有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集团设职业病防治所, 职业病防治所下设8个科室:业务管理科、健康监护科、监测科、评价科、检验科 、质量控制科、综合科、门诊部 (体检中心) ;职工66名:其中高级职称8人, 中级职称28人, 初级职称29人, 无职称1人。2003取得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两项执业资质, 实验室经过了山西省计量资质认证, 已经做好准备争取取得“新改扩建项目评价”和“职业病诊断”两项资质。现承担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的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新改扩建项目评价和职业病管理工作。
1.1.1 业务管理科
负责各种内外业务工作的联系和安排;负责制订集团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规划和考核办法;对集团二级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职业病人进行管理, 安排职业病人治疗和疗养。
1.1.2 职业健康监护科
组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全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及职工健康信息网。
1.1.3 监测科
负责对集团测尘人员的培训工作, 收集分析各单位提供的粉尘监测数据;对产生有毒有害的矿 (厂) 设定监测点和确定监测频率;对地面各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进行监测。
1.1.4 评价科
熟悉作业场所环境和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监测科的监测数据进行卫生学评价, 提出改进意见;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措施;负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
1.1.5 检验科
根据样品送检项目要求, 进行临床医学和卫生学检验。
1.1.6 质量控制科
制订确实可行的内部审核计划, 规范样品采样送检和报告程序;做好各项业务工作全过程质量控制, 要求和监督业务科室在体检、采样、检测、评价工作过程和结果符合规范。
1.1.7 综合科
制定内部考核标准, 逐级签订责任书, 建立责任追究制, 确保医疗卫生服务、后勤无责任事故;负责单位的行政、后勤、财务工作。
1.1.8 体检中心
实施各种体检任务;负责职业病诊断工作。
1.2 组建职业病防治网络
集团职业病防治所, 全面负责集团的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各二级单位卫生科 (所) 有专职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人员, 具体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组织协调工作。
1.3 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各通风部门和职业病防治所分工负责监测, 通风部门负责矿井日常粉尘检测, 粉尘浓度每月检测2次, 结果报集团职业病防治所;集团职业病防治所监测科每年对井下粉尘抽检1次, 地面有毒有害监测点每季监测1次。
1.4 开展职业健康监护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规范健康监护工作, 建立健全了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上岗前, 体检合格人员, 经过岗前培训, 劳资部门安排上岗。在岗期间, 接触粉尘的职工每2年体检1次;接触燥声、毒物职工、职业病人和尘肺观察期职工每年体检1次。明确规定劳资部门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不得以岗前检查代替定期在岗职业健康检查, 也不得以在岗定期检查代替离岗检查。发现职业禁忌症一律不准上岗。
1.5 落实“三同时”
要防制职业病危害, 扼制职业病的发病势头, 必须从源头上落实建设项目卫生审批的长效机制。现在计划部门在项目的立项、设计到验收都没有卫生部门参加, 建设项目可以不经过卫生部门审批[3]。现在我们要求集团计划处在审核二级单位新改扩建项目计划时, 必须有职业病防治所参加, 确定是否进行新改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危害因素, 保障“三同时”的落实。
1.6 强化职业卫生防护
集团投巨资购进先进的生产设备, 改进生产工艺, 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接尘人数。用安措资金和福利资金, 改造防尘、防燥、防毒设施, 选购设备必须具有防尘、防燥、防毒功能, 规范劳保物品供应, 对接触有害因素的人员定期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配备了3M防尘口罩和防噪音耳塞耳罩, 配发有耐酸手套、耐酸衣和防护眼镜等
1.7 警示和告示制
各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 严格在合同书中注明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在显要位置设立了职业危害因素公示栏, 公示监测结果;在作业场所设立了各种警示标识;同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时告知受检人。
1.8 职业危害事故处理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中毒事故制订了应急救援预案。
1.9 配合卫生监督
《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已有5年。期间, 集团职业病防治所通过各种渠道宣传, 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 同时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全面执法检查。通过边普法边执法, 督促企业知法守法, 使集团各级领导认识到进行职业卫生防治和管理是企业的职责。通过宣传职业病, 使职工了解到所在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 让职工自觉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这样, 既保障了职工的权益又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1.10 实行责任追究制
根据考核标准分部门落实责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的原则, 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决策层与基层签订“遵守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承诺书”, 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列入年度“责任法人综合目标考核”范畴。制定了《矿、区、队通风防尘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和《职业卫生考核办法》, 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扣罚责任法人兑现奖和绩效工资奖, 并不得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2 讨论及体会
2.1 企业领导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应承担责任
全面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 控制高危职业人群的职业病发病率,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 是提高企业职业病防治水平的关键。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企业目标管理之中, 使企业领导意识到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制度上迫使企业领导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2.2 政策予以扶持
政府应根据企业规模规定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设置、专业用房、配套设备、技术人员、经费保障等标准, 为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 使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得到巩固和发展。若企业达到了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标准, 可以减免一定的税收, 或将职业病防治工作好坏作为企业领导能否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评选各种“企业家”称号和职务“提升"的依据之一。
2.3 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
企业应加大职业病防治经费的投入, 设立职业病防治专项资金 (如按吨煤、吨钢0.3~0.5元计提) , 专款专用。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检验检测设备及更新和维护、职业健康监护、人员培训、有毒有害监测与评价等费用支出, 避免缺乏经费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2.4 加强监督和监管力度
目前, 从政府监管看: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管体制未完全理顺, 日常监管和执法工作很不到位;从技术角度看:由于经费不足, 全国各级各类职业危害防治科研机构不断萎缩, 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和能力的发展严重滞后;从市场发展进程看:由于一些地方和单位片面强调经济, 致使大量未经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三同时"审查的企业开工投产。
政府有关部门执法不力, 是导致企业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视不够的主要原因, 所以, 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督检查: (1) 监督企业落实政策情况 (资金投入、职业病防治人员配备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等) ; (2) 监督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工作情况 (体检、监测、评价、管理等) 。 通过政府加强监督和监管力度, 使企业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应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履行职责。
卫生 (安全) 监督机构要经常组织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有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 并给予政策支持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指导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搞好企业内部职业卫生和职业病管理工作;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要及时向卫生 (安全) 监管机构申报作业场所有毒有害及监管情况, 提出工作思路并组织实施, 发挥对企业了解的优势, 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2-10-27.
[2]刘春梅.全国职业卫生监督结果分析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 (8) :1013.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常州市安监局网上申报系统中(截止2011年6月30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并备案的企业数为调查对象,共计1 420家。实际收回调查表1 283份,应答率90.4%。
1.2 方法
应用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指导组制定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项目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职业卫生责任制、前期预防、管理机构、教育和培训、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市及辖市(区)均制定有本次调查的实施方案。正式调查前,辖市(区)安监局召集所属街道(乡镇)安监工作人员、辖区企业经办人员参加培训。辖市(区)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负责人对企业具体填表人员进行培训,详细介绍本次调查的表格如何填写,并留下联系电话以便咨询。企业完成调查表后交所属安监部门,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数据的审核和录入工作。
1.3 统计分析
Excel数据录入,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辖市(区)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率低于20%,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的企业占62.2%。劳动合同中有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的企业占74.5%。调查的企业在操作规程制订和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上总体良好。见表1。
2.2 不同规模和经济类型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依据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分类,本次调查大型企业8家(0.6%),中型企业109家(8.5%),小型企业1 157家(90.2%)。企业规模缺失9家,未纳入本次分析。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方面的教育培训率达91.5%,显著高于小型企业的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依据经济类型与代码(GB/T 12402-2000)分类,本次调查内资企业1 149家(89.6%),港澳台资企业44家(3.4%),外资企业90家(7%)。外资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率显著高于内资企业(χ2=11.40、10.11,均P<0.01);港澳台资高于私营企业(χ2=3.94,P<0.05);内资企业(非私营)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面显著高于外资企业(χ2=5.3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规模和经济类型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见表2。
注:与内资(非私营)、私营比较,aP<0.01;与私营比较,bP<0.05;与私营、外资比较,cP<0.05。
3 讨论
近年来,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逐步增强,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是,当前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职业病报告病例数仍呈上升趋势,群发性职业病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1]。
本次调查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率18%,与阜新地区调查结果[2]一致。这与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中提到的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尚有不小的差距。建设项目评价是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有效方法,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未提交评价报告,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然而实际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外资企业评价率高于内资企业,说明外资企业相对重视前期预防工作,内资企业前期预防意识有待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64.7%,接近防治规划中70%以上的要求,但低于中山市的73.7%[3]。
劳动合同中职业病危害告知率74.5%,高于苏州市2005年报道的30%[4],但是低于防治规划中90%以上的要求。合同告知在不同规模和经济类型的企业间均无差异,这与浙江省的研究结果[5]相同。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应当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的义务。合同告知也有利于提高劳动者职业病防护的意识,从而消除职业病隐患。
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为84%,警示标识设置率为80.4%,接近规划目标的90%。其中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培训率为91.5%,达到规划要求,说明大中型企业完整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值得借鉴[6]。小型企业职业卫生培训率为83.2%,低于规划要求,说明职业卫生培训的薄弱点主要是小型企业。本次调查企业在操作规程制订和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上总体良好。特别是个人防护用品发放使用达到93.8%,远高于2004年调查时的50%[7]。
本次调查设置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的企业仅占62.2%,接近深圳市的67.7%[8],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企业占85.5%。用人单位只有通过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配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才能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然而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轻视职业病防治的现象大量存在。
本次调查对象为已经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并备案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作业环境相对较好,因此,全市真实的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应当低于本文报道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敏.我国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的思考[J].安全,2011,32(7):1-3.
[2]杜浩,刘丽红,蒋春梅.阜新地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27(5):112-113.
[3]郭智屏,刘新霞,冯简青,等.中山市179家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2010,37(1):68-70.
[4]汤忆眉,姚建华,王群刚,等.苏州地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11):584-586.
[5]邢鸣鸾,张美辨,袁伟明,等.浙江省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规模企业的流动工人职业卫生现况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4):303-306.
[6]李学庆.南京市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8,24(24):2652-2654.
[7]夏中法.常州市某辖区私有企业职业卫生调查与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6,32(3):173-175.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篇8
一、当前航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业, 这对于航空企业的劳动工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 航空业工人的劳动量也在不断增加, 而航空业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行业, 它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那么在对劳动力要求高的情况下也应该对工作人员赋予一定的责任, 工作人员的健康问题必须得到保障, 他们有义务为工作人员买保险, 以免出现事故无处申诉。但是当前我们国家航空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相当的不完善, 以至于航空企业的员工出现职业病的很多, 从2002年起, 经过调查就已经发现在企业中人们出现了职业病问题, 并自那时起, 国家就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 并出台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强, 所以问题没能得到解决。虽说问题解决的不够彻底, 但是也初步形成了卫生管理方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 使得那一期间的职业卫生管理有了一定的改善。
而到了2010年, 各个行业的行业病越来越多, 由当初的个位数类别发展到了几十种类别, 在航空业也是一样越来越多的员工出现了职业病, 并一直在蔓延, 同时也影响到了航空工作人员所接触到的旅客, 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发展趋势, 乘务员由于长期的乘坐飞机出现了各种病症, 而企业对他们的负责又不到位, 以至于员工出现了倦怠情绪, 这样不仅影响服务质量, 也影响到了旅客的旅行, 这样对公司收益也不好。但是, 职业病又广泛存在, 这就是航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不够到位的表现, 这些问题不止存在于个别航空公司, 几乎我们国家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这样的危机, 也是当前我们国家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现状。此外,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 航空企业招收的员工圈及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 而这些员工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 自身素质也有很大的差距, 他们的文化水平啊, 生活水平啊什么的千差万别, 这就给航空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困境。
二、航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航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很多, 那么首先放在第一位的就是当前我们国家经济转型所带来的, 由于经济的转型, 对于航空企业来说不得不进行改革, 最重要的就是对用人制度的革新, 开始接纳来自不同环境的群体。而航空业作为新兴产业, 对员工素质要求和生理要求比其他行业都高, 这就给新一代工作群体带来了难题, 肯定不免接纳来自于偏远地方或是生活水平不高的地方的员工, 他们与城市阶级的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就给职业卫生管理带来困惑。第二点就是我们国家对于航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企业管理者这一方面的知识薄弱, 管理时忽视了人性化的方针, 不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 以至于职业病更加严重。
三、航空企业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策略
1. 定期对员工进行卫生检测, 人性化管理
对于航空企业这一新兴行业来说, 它的发展是比较快的,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它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 航空企业要想在国际航空界立足是很难的。首要办法就是员工施行人性化的管理政策, 多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 管理者也应该多亲民, 多去了解自己的员工, 然后定期安排员工进行体检, 必要的时候对员工进行心理检测, 并进行心理辅导, 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心理问题, 从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
2. 完善航空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监察力度
我们国家是一个法治国家, 几乎我们人类涉及到的每一个方面都有法律来保护, 对于航空职业卫生管理问题, 早在2002年起就有了相关法律的体系, 但一直没得到人们的重视, 以至于各行业的职业病一直蔓延并扩大, 到了现在已经有了好多种类了, 这个形势不容乐观。所以, 完善航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尽快被落实。其次, 有了法律法规, 各航空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加大对自己企业卫生方面的管理, 从根本上遏制职业病的不断蔓延, 为旅客和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氛围, 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3. 通过实施“绩效”工资来管理企业, 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
针对当前出现的航空企业卫生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员工工作缺乏动力, 才有了职业病的出现, 他们一份工资常年不改变, 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也就出现了职业倦怠, 心理问题产生伴随的就是生理问题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下, 航空企业必须利用当前航空业高速发展的优势, 利用收益的资金给优秀员工施行“绩效”工资奖励, 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 有了工作的热情, 自然会努力工作, 这样对于企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也有极大的好处。
四、结语
航空运输业是伴随第三产业的旅游业的发展而有了进步的空间, 所以它们的联系非常紧密, 而航空业要发展, 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脚步, 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的措施, 同时企业管理应实行人性化管理, 增加员工与管理者的沟通, 不仅可以让管理者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本公司的意见, 也可以给员工带来工作动力, 所以说对于完善航空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迫在眉睫。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不再满足于只追求物质享受, 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每逢节假日便会有大批人流流往国内外各个地方去旅行, 去满足自己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这样一来, 便推动了我们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 也促进了航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对航空企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需求多的同时就要求他们提高服务质量, 不断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来保证对人们负更多的责任。
关键词:航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国英.电网企业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策略[J].职业与健康, 2012, 28 (4) :500-502.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篇9
关键词:申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析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 卫生监督部门采取各种形式宣传贯彻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如每年组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举办1~2期职防知识培训班, 组织重点危害企业现场交流会, 抓好的典型企业, 带动较差的企业, 推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台账》模板等。同时卫生监督部门也通过各类专项活动的开展, 对职业病危害企业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督促职业病危害企业遵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依法开展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但仍有部分企业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 忽视或故意逃避职业卫生管理责任, 为职业病甚至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在2009年10-12月对下城区89家职业病危害申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为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杭州市下城区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企业, 共89家。
1.2 方法
调查表采用《杭州市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量化分级评分表》, 评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前期预防、职业卫生委托服务及信息处理、作业现场管理、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应用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工作实绩七个方面, 总分值为100分, 分值低于60分为C级, 高于60分低于84分为B级, 85分以上为A级, 其中不符合“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专 (兼) 职人员”、“各级安排疑似职业病人进行职业病诊断, 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要的资料, 安排职业病人进行治疗、定期检查、康复并妥善安置”、“不发生因管理原因导致的职业病事件或年度内受警告 (含) 以上的行政处罚”三个关键项目的直接定为C级。调查工作以现场询问管理人员, 查看企业生产现场及日常管理记录为主, 结合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监测评价报告、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报告书以及该企业2009年行政处罚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1.3 统计分析方法
1.3.1 采用的相关标准
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 (暂行) 》[4]的规定进行企业规模的划分。
1.3.2 统计分析
用Excel建库, 使用SPSSV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申报企业全部为中、小规模企业, 其中中型企业7家, 占7.9%, 小型企业82家, 占92.1%;申报时间在2007年前的有32家, 占35.96%, 2008年新申报企业有43家, 占48.31%, 2009年新申报企业有14家, 占15.73%。 (图1)
2.2 管理情况
被调查的申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等级被评定为A级的有21家, 占23.60%;被评定为B级的有33家, 占37.08%;被评定为C级的有35家, 占39.33% (图2) 。不合格户次数占前五位的扣分原因依次为:“未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未依法在劳动合同中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信息”、“在涉毒、害作业场所未设置警示标识”、“生产布局不合理”、“未按要求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表1) 。被调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不合格项分布存在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074, P<0.01) 。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按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表》[1], 被调查的89家申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放射性物质、物理因素类, 无生物类职业病危害项目。存在的高毒物质有苯、甲苯、二甲苯、锰、铅等 (按《高毒物品目录》划分[2]) , 高毒作业岗位主要分布于电子、机械、汽修行业中, 分别有9家、25家和19家。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被调查的申报企业2009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结果有超标作业点96个, 其中物理因素超标作业点65个, 占67.71%;化学危害超标作业点25个, 占26.04%;粉尘危害超标作业点6个, 占6.25%。物理危害超标原因主要由印刷及机械行业作业环境中的噪声作业岗位所引起, 另高频、高温各有一个超标作业点;构成化学超标作业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苯和甲苯, 超标原因为电子、汽修行业生产过程中分别使用的清洗剂、油漆稀释溶剂所引起。被调查申报企业所使用的有机溶剂不同, 汽油、丙酮亦分别有超标作业点;粉尘危害超标作业点主要为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密集的手工电弧焊所引起。各行业间比较, 采用多个相关样本非参数统计法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304, P<0.01) 。 (表2)
2.5 职业健康监护结果
被调查申报企业2009年开展职业健康体检的有78家, 体检人数1 851人, 体检率达97.93%。企业主动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意识明显增强。全年职业健康体检中未发现职业病人, 3例疑似职业病人经进一步职业病诊断后已排除。 (表3)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申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北京市2007年6月对158家企业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有65.8%的企业进行职业危害告知[3], 有82.9%企业设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人员, 其中15家是专职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 卫生监督部门开展了大量的职防知识宣传、培训和指导, 使企业在定期组织职业健康体检、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等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意识, 但在建立职业卫生基础台账及落实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面仍然意识薄弱。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目前使用的《职业卫生管理台账》不适用于一些规模小、管理人员素质低的用人单位, 其台账的建立过程有一定困难; (2) 一些法定的国家标准和规范适用于专业管理人员 (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 , 企业中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多为兼职, 理解有一定困难, 更不用说运用; (3) 职业卫生监督员监督意见书中常使用“须按某某法律或 (法规、规范、标准) 落实整改措施等”, 用词过于笼统, 对用人单位指导不具体。
调查结果也反映了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在各行业间有一定差异。这与不同行业生产规模、作业方式、管理人员素质密切相关, 如电子行业属精细作业, 生产场所清洁, 其招收的劳动者文化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而印刷加工行业由于多数生产规模小, 操作简单, 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低。因此电子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多数高于印刷行业企业。
4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 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 提高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及主体责任意识; (2) 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实行准入制, 对其实施岗前培训考核, 合格者发放上岗证; (3) 根据用人单位行业职业病危害特点, 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 分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卫生管理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表[Z].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高毒物品目录[Z].2003.
[3]许迎春, 何丽华, 王建新, 等.北京市158家企业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J].北京大学学报, 2009, 41 (5) :585-587.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推荐阅读:
化工企业应急管理06-24
化工企业变更管理09-27
化工企业成本管理06-01
化工企业高效管理研究07-07
现代化工企业管理09-09
化工企业采购管理12-18
化工企业合同管理制度08-26
化工企业的技术管理07-21
煤化工企业消防管理05-17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研究06-30